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学习电子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知识管理;电子学习系统;隐形知识;显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引言
现在我们正在大量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改变知识的创造,组织,存储,管理和传播的方式。电子学习系统与知识管理相融合,使得电子学习系统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动态的,拥有友好用户使用界面的,分布式的系统,使得我们获取知识变得更容易。电子学习系统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系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电子学习系统和知识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电子学习系统用户要想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就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知识管理系统。由于知识管理系统对电子学习系统有指导作用,使得电子学习系统成为一个将隐形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的工具。因此,在电子学习系统中应用知识管理变得尤其重要。本文作者尝试确定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设计了一个采用知识管理的电子学习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预期隐形知识的转化,增强知识的共享,促进知识的组织和检索,以及对知识的适当管理。
二、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分成五个阶段:(1)知识创造和获取;(2)知识组织和存储;(3)知识分类和整理;(4)知识应用;(5)知识评估,验证和细化。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学习者需要通过知识合作,交流,共享,采集,创建,分发,传播,存储和个性化以获取知识;知识管理工具帮助学习者在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中去学习。知识管理可以用来获取、组织并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和管理系统,可用于快速识别最相关的信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社会过程,包括采集,组织,存储和检索,将知识传播给特定的用户群以实现知识组织的目的。
三、电子学习系统的理论框架
Khan在2001年开发了一个电子学习系统框架包含八个维度:分别是制度,教育,科技,界面设计,评估,管理,资源支持和伦理。这个电子学习系统的每个维度都对应电子学习系统环境的一个具体方面。
另外,马歇尔等人在2003年提出了三种类型的电子学习系统工具:(1)课程工具;(2)数字图书馆工具;(3)知识表示概念图工具,它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部分。课程工具提供了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支持课堂学习的环境;他们的作用特别有助于开始阶段和选择阶段。数字图书馆工具可以促进对资源的有效的和高效的利用,支持资源搜索和收集。而知识表示概念图工具集中在制定和表征。电子学习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显示知识的电子学习系统,一类是利用隐形知识的电子学习系统。
四、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的理论模型
尽管电子学习系统即可以提供显性知识也可以提供隐形知识,但是电子学习系统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将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互相转换,使其成为一个更高效的学习系统。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采用知识管理在电子学习系统中通过相互转换得到显隐性知识。在这个模型中,知识的创造,获取,评估和反馈作为隐性知识的一部分转换为显性知识。conversely知识组织,存储,传播和检索已经为外显知识画报,可以转换到隐性知识的精髓。当然知识组织,存储,传播和检索已经被看做是显性知识,也可以转换成隐性知识。
1.知识创造和获取
知识创造可以定义为从数据、信息和经验中发展出新知识的过程。获取知识的主要过程是人与人的直接互动,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和通过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的交流,也包括人和电脑的互动。因此,知识获取是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的主要目标。知识获取包括获取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获取来源包括在线聊天、书籍、期刊、报告、手册、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也可以从不同的在线资源如在线数据库和互联网上的各种电子出版物获得。
2.知识的组织和存储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来说,知识组织的开发和再利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知识管理的完整生命周期是:创建--采集--组织--存储--检索--转移,是影响企业分类和企业知识地图的智力资本。电子学习系统组织知识资源,以一个合适的、方便的、可交付成果的方式使学习者可以很容易的访问和使用资源。因此,电子学习系统可以采取一些知识组织与存储技术以提高学习的过程。检索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对知识的正确储存。
3.知识的检索和传播
为了方便访问,研究和检索知识资源,大量的工具和技术,如浏览,搜索,数据挖掘,元数据,知识地图等,被应用在知识管理上。这些类型的工具都可以用在电子学习系统中,用来将电子资源结构化,以获取知识。使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在电子学习系统中“检测未知用户学习行为模式,学习资源和掌握知识的瓶颈”。
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视频会议等工具来传播和传递知识。
五、结论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获取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之间关系,以及在电子学习系统中如何去使用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在目标,组成,工具和技术等多个方面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例如,为了获取和共享知识,创建一个协作的学习环境;创建一个合适的技术基础设施,获取,组织,存储,操作,维护和传播知识,使学习者可以获取知识资源。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共同的目标是管理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我们还探讨了,都有显著的重叠区域,如技术,目标,流程,交换和利用等。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他们可以分享一些工具和技术,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可以应用在电子学习系统的所有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个知识管理和电子学习系统的应用模型,可以大大提高电子学习系统的性能。我们确定了隐性知识转化的组织和检索,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管理。当然由于作者自身的知识有限,该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有待提高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管理 电子化学习 信息共享空间 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G250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是一种集服务、设施、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于一体,能够促进用户学习、交流、教育、研究、协作的服务模式与工作空间。本文探讨Ic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e-learn-ing)融合的可行性、障碍及其融合模型。
1 IC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审计、获取、创造、共享、应用、保护和评价等活动的系统管理以达到提高个人或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电子化学习是利用电子数字技术通过不同方式(如互联网、内部网、外联网、卫星广播、录音及录像带、交互式电视及光盘等)来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虽然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分别属于不同领域,但是两者紧密相关,因为电子化学习需要恰当的知识管理帮助学习者尽可能获取所需的内容与正确的信息。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具有相关性与互补性,而且IC为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1.1 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相关性
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在目标与技术上存在共同点。一般说来,组织知识管理的总目标是建立“组织大脑”或组织记忆系统,知识管理把知识作为组织的重要资产,关注组织行为中知识的作用,旨在促进和管理知识创造、转化、应用等流程来创造价值,并鼓励个人通过创建知识资产或参与论坛使个人知识显性化。知识管理不仅强调组织学习的重要性,把建设学习型组织作为知识管理最终目标之一,而且可以把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过程(如知识创造、知识连接、知识更新、知识存取、知识应用)整合起来,构成一个无缝连接的知识学习循环(learning with knowledge cycle),并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支持有效组织学习所需的知识活动,包括学习者知识构建与合作学习。
电子化学习集中于个人新知识的获取和支持这一过程的技术方法。电子化学习可以利用各种电子数字技术,帮助个人大脑构建与获取有教育意义的知识。电子化学习在开始阶段,可被认为是维持学习者和教育者可利用的电子资源库的过程,这与知识获取与知识组织有共同点。学习结果与其说是知道某些事实,不如说是掌握某些实际技能和开发某领域能力,即进行了知识开发。因此,电子化学习可作为知识管理的一种工具。波兰图书馆员协会利用电子化学习平台一-BIBWEB能够获取如下领域的新知识与新技能:①开发远程学习课程的方法;②电子化学习技术;③内容管理;④国际项目管理;⑤新技术项目协调;⑥图书馆员专业社群需求分析;⑦大学生课程与证书的有效性分析;⑧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1.2 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互补性
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两者具有互补性。从知识管理观点来看,学习者需要经历知识协作、交流、共享、获取、创造、分发、存储等个性化过程以便获取知识。知识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中学习:①知识协作与交流工具,如群件、工作流系统、电子邮件通讯、聊天室、工作区、论坛和电子公告板,可以帮助学习者寻找领域专家或相关知识,或通过知识协作与共享创建知识;②社会性软件,如社会网络分析、主题图、网络日志、简单内容聚合、播客(podcast)、照片分享、人际网络、虚拟现实、博弈和共同编辑,可以帮助学习者一对一或一对多分发、传播、交流和分享各种多媒体信息;③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包括搜索引擎和分类工具)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分类与索引、内容管理、知识制图,也可帮助学习者存储与吸收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个性化管理;④通过收集所有学习者的共享信息,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分布式、个性化知识资源库,从而加速学习者学习进程与提高学习效率。
从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社会化、外化、综合、内化)来看,电子化学习有助于改进知识管理五个阶段(社会化、外化、组合化、内化、认知)效果,并增加反馈阶段:①在知识社会化阶段,能力与技能测试有助于鉴别组织内具有专门兴趣、技能和知识的人员;②在知识外化阶段,通过给人们传授知识的教学系统,知识可以被人们掌握,并改进知识获取过程;③在知识组合化阶段,有关产品和流程知识可以被组织起来,同时运用教育技术使学习知识更有效率;④在内化阶段,能力和技能测试能用来发现那些缺少完成工作所需知识的人员,为他们提供在线培训,并利用评估和学习方法确保他们学到所需的知识;⑤在认知阶段,当人们需要某种知识以完成某项任务时,电子化学习可以利用培训为他们提供支持;⑥在反馈阶段,评估可以提供有关人们如何学习以及他们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反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3 IC为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IC可以突破图书馆物理场所的限制,以图书馆为中心整合学校相关机构(如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研究所等)和资源,在校园范围内为学习者和知识管理者提供一种协作与交流的虚拟社区。
1.3.1 IC可以为电子化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撑例如:①提供电子化学习和知识管理共用的网络与数字设备,包括无线存取、互联网连接端口;②提供知识交流工具,如在线讨论小组、合作论坛等,在知识提供者与需求方之间建立便捷的交流渠道;③提供知识表示语言,如可扩展标记语言(XML),为学习内容标注详细的信息并同时完成知识描述;④提供对学习对象的内容管理来定制电子化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并同时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1.3.2 IC可以为电子化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融合提供资源保障 IC集成了多种信息资源,既包括传统印刷型文献,也包括大量电子文献、网络文献、数字音频和视频资料。这些信息资源不一定非要集中在大学图书馆,也可以分布在Ic中的某个地方,如学校计算机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这样,大学图书馆就可利用过去无法利用的合作单位的数字资源,在Ic内更好地进行知识组织、文献传递、参考咨询、专题服务、教学辅导、在线学习、学术研讨等多种活动。这种信息资源整合及其相关活动既可以更高效利用学校整体信息资源,减少图书馆与学院(或系)之间可能存在的资源重复
建设,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数字图书馆的辅助作用,促进更多的知识交流与学习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创新。学生也不必非去图书馆或计算机中心,而是可以在某个知识节点咨询问题,然后接收来自于图书馆员工和其他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教育与学习中心作为Ic合作伙伴也可以帮助教职员工开设新课程或改进教学方法。
2 信息共享空间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的障碍
IC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尽管是可行的,但会遇到来自于观念、技术、功能、内容、交互性等方面的障碍。
2.1 观念障碍
尽管知识管理、电子化学习、IC三个概念并非今日才出现,但是许多人对三者的整合心存疑虑。比如,也许有人认为大学图书馆是一个收藏并提供文献资料借阅的物理场所,不可能变成一个虚拟的IC、学习空间或知识空间;也许有人认为大学图书馆可以组织与提供文献资料,但是不可以进行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更不用说实现两者的融合。这些认知缺失将会阻碍一些人利用Ic来进行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以及把知识管理概念模型与学习活动连接起来。
2.2 技术障碍
由于Ic实质上是一种工作空间、学习空间与知识空间,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图书馆,涉及校园内跨部门、跨单位的合作与支持,因此,要实现Ic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新的系统或集成平台,如专门的桌面应用系统、电子化学习平台以及知识管理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其本身的内容结构,从而使系统的集成更加复杂,由此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障碍。
2.3 功能障碍
知识管理多半把学习作为知识共享过程的一部分,关注一些专门的非正式学习(如实践社区中的学习)和致力于知识获取、存储、检索与应用等活动,却不能清楚地解释电子化学习与能力开发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个人进行电子化学习只能提供少量指导,甚至不能提供任何指导。然而,许多电子化学习系统提供太多的课程指导以至于阻碍学习者进行自我学习,在知识组织与利用上并不灵活。因此,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存在功能障碍,影响了两者的融合。
2.4 内容组织与注释障碍
理想情况下,综合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也就意味着把组织内所有可利用的知识(如文献、人员、经验、操作方式、流程描述等)作为学习资料加以使用。这会引发一些问题,因为与知识管理相比,电子化学习更加重视传递个性化内容和利用学习资料中现有的各种关系、关联和参照。这就要求对零散的学习资料进行结构化处理,使之组合成为更好利用的对象。除此之外,所有零散的和组合起来的学习资料都必须利用适当的元数据进行注释以提供所有与其他对象、技术条件和显示方式等相关的信息。然而,这种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自动进行,大多数必须由人工处理,且需大量时间,从而引发内容组织与注释障碍。
2.5 交互性与动态适应
电子化学习利用知识管理的一个障碍是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常常不是用于学习指导,且缺少交互性与动态适应性。为了在学习中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它们必须嵌入交互式学习活动之中,或者根据学习者个人需求与偏好定制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案。然而,传统电子化学习系统常常不能对学习资料进行动态选择与排序,也不能识别日常工作中的各种相互关系或个人从事的主题,从而产生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的交互性与动态适应。
3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模型
要克服Ic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的障碍,大学图书馆除了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印发学习资料、设立专题咨询等方式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对知识管理、电子化学习、Ic三者的认识,从而克服观念障碍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与设施建立基于Ic的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系统。近几年来,面向的电子化学习系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例如,克里斯蒂和冈本(Cristea and Okamoto)研究了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面向的web远距离教学系统。吉扎蒂(Guizzardi)等人分析了支持课堂外学生和老师交互的、面向的对等帮助桌面系统。本文把多系统应用于Ic以构建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模型。
3.1 多知识管理支持型电子化学习系统框架
多系统(multi-agent systems,MAS)是指由行为像的多个自治构件组成的系统。技术和多系统提供了一种新方式来设计与实施开放分布式复杂系统,包括多知识管理支持型电子化学习系统。在图1所示的多知识管理支持型电子化学习系统框架中,学生、老师和信息提供者是主要的用户,作为学生和老师个人助理的两个与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一起构成了框架的基本部分。另外3个构件(MAS、知识管理系统(KMS)、电子化学习系统)被用来提供网上学习与教学所需的服务。在学习过程中,这些构件为学生传递所需的资料、学习活动、支持与系统活动。系统活动不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但是系统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如用户文档更新、用户身份验证。学生与学习过程之间的有助于过滤无用的信息,并处理所有系统活动,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工作量。对于老师来说,的作用是不同的。当学生提出的问题送到多系统,而多系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时,它就会把此问题传递给老师。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建议以及老师的教学知识在知识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将得到获取与存储,并经过滤与加工,可以成为提高系统效力的知识。
3.2 面向的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模型
基于多知识管理支持型电子化学习系统框架,可以设计面向的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模型(见图2)。它分为4个层次:用户层、层、KMS与电子化学习系统层、基础设施层,各层之间可通过有线网或无线网实现内容交互。在用户层,学生、老师和其他信息提供者利用客户端机如个人电脑,经内联网或局域无线网访问该融合系统。在层,提供了知识管理和电子化学习的多种,主要包括学习如学生1、学生2、学生N;教学如老师1、老师2、老师N;设施,帮助,检索,身份管理等。在KMS与电子化学习系统层,主要包括:①进行知识管理的各种管理器,如门户管理器、工作流管理器、知识流程管理器、内容管理器、查验管理器、网络爬行管理器;②与知识管理相应的管理对象,如门户文档、知识库、多媒体、课程资料等;③进行电子化学习的多种管理器,如资料管理器、考试管理器、学习过程管理器、图书馆管理器;④与电子化学习相应的管理对象,如学生记录、考试或评估、数字图书馆等。在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大学图书馆以及经校园网连接在一起的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院系研究所与资料室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支持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基础设施与协作平台,并与用户、各种、KMS和电子化学习系统共存于同一个Ic中。在这个Ic中的用户,通过互联网与校园外的教育机构、信息提供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可取得进一步联系与交流。
这个融合模型把学生、老师和其他信息提供者聚集在Ic中,不仅有助于用户进行知识管理,如从不同信息源(如大学图书馆、院系资料室等)获取相关知识、进行工作流控制、促进学生和老师的知识分享与知识创造,而且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种协作交互学习环境以及广泛的用户服务,如在线学习、课程指导、论文写作、项目合作、个人助理、技术帮助、人际交流等,从而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信息;实践教学;分析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也使高新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因此中职学校就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努力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素质、专业素养较高的新型人才。当下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热门课程之一,将其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使其变成高新技术人才,进而满足社会的需求。
1职校电子信息实践教学存在的题
当下很多中职学校都将实践教学融入进了电子信息教学中,这也就将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首先就是当下实践教学中,其内容较为传统,很难和现实的水平相一致,电子技术作为当下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职学校由于师资等问题使得教学内容和现实情况关联性较差,学生毕业后往往发现自身所学跟不上现实的工程实践。其次就是实践教学通常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而一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同学就会无所适从,而且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工科重要组成,其专业性通常较强,如果只专注基础好的学生,就会使基础稍差的学生出现厌学或者不学的现象,从而为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带来巨大的隐患。
2职校电子信息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当下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有三个明显的作用,首先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经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灌输式教育使得学生感觉课堂较为枯燥,并且电子信息的知识通常较难,如果仅是一成不变的教就更难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在电子信息教学中应用实践教学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比如对PLC进行讲解时,如果单纯的讲就会很枯燥,而如果利用实践教学就能够让学生切身的参与到实验中,进而更好的接受知识。其次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的精神。在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中通常都会将学生进行分组,同时还要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其在规定时间完成,要求学生必须要进行组内的交流和协作,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渐渐的就会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培养。最后实践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必须要亲自动手去完成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
3职校电子信息实践教学的策略
3.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教学工作,其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素养,还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要根据当下教学的总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而使得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在计划制定时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并不相同,就需要教师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摆脱传统的实践教学仅是基础较好学生的特权。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巩固能力。
3.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一直充当着教学的引导工作,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结果的优劣。电子信息专业作为职校最难的科目之一,其实践教学操作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水平,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当下的教师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其往往在理论方面较强,而在动手方面较差,这就需要职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职校可以定期的找一些专业的电气工程师来进行授课的形式,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而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这就能够有效的改善电子信息实践教学质量,进而为社会主义高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3.3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其合理的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的必然措施。而当下中职学校内部的实验基地设备过于陈旧,也使得学生实践所学与现实应用不符。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要加大实验基地建设投资,引进当下生产线中使用的先进设备,让实践教学与现实接轨。同时企业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定期在实验基地进行讲解,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电子信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能够有效的通过实践教学来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中职学校要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建立良好的师资等手段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若静.浅谈高校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实践教学[J].高教学刊,2015(24):215-216.
对于中职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而言,实训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实施情景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该文阐述了中职电子电工实训课程中应用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
中职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情景教学法;应用
从电子电工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教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调,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这种形势下,探究运用情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电子电工实训中应用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兴趣。从中职学校特征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兴趣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根本不能感受实训课程的乐趣,无法体现出实训课程教学的无限魅力。应用情景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实训课程的乐趣,提升注意力。
(2)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实训课程教学的内容。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及发展、成长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听讲,从中学习实训课程的技能。
(3)培养终身实训的意识。中职实训课程教学选用情景教学,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而且采取情景教学能够有效消除恐惧心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2电子电工实训课程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2.1合理设置情景教学法
(1)重视情景的趣味性。如今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从教师怎样“教给”朝着学生怎样“学会”转变,中职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这也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飞跃。怎样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激发中职学生的求职欲望,关键在于创设情景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创设情景时,就必须要把握学生心理,突出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创设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的情景,真正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及触觉等各种感觉集中到教学,提高实训课堂的学习效率。
(2)运用情景的技巧性。怎样开发学生的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是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的要求,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中职实训教学中,合理采用实际生活或者企业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创设教学情景过程中,经过语言能力的训练内容、情景环境的变化,不断开发学生的思想、思路及思维,提高学生实训中的动手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但并非所有情景均有好效果,因为创设情景具有极强的技巧性,因此教师备课时就必须要从技巧上下功夫,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实施情景教学时,教师就必须要从少及多、从浅入深、从散到合,教学所用的图片情景、动画情景及事物情景等都要尽可能做到合理搭配、合理利用,实现创设情景的科学化、思维开发的多层化。情景多元化能培养学生思维多层化,通过情景教学法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利用多元,教学时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2应用情景教学的过程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情景为教和学之载体,情景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选择合理的情景非常关键。文章就以《功率放大器电路》为例,探究电子电工实训课程应用情景教学的实施过程。
(1)运用资源创设情景。开展情景教学关键在于怎样将生活中的情景材料和讲授内容结合起来,而且巧妙地融入到课堂中。比如讲解功率放大电路,教师可采用功放机播放优美的现代音乐,学生置身在美妙音乐之中,从而放松学生的身心。教师采取提问模式导入新课,比如音频信号通过电脑声卡传送到功放机后,怎么声音就变得如此大呢?并且还发出各种不同音效呢?通过设问形式激发学生的求职兴趣,将学生导入教学内容情景中,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活动。
(2)深入情景理解教材。经过上面提问,学生就会进行不同思考,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制作一个FLASH动画,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无形声音信号通过一种波形实现形象化,让微弱波形被功率放大电路之后,就形成振幅非常大的波形,从喇叭传输出去,还原成声音。接着教师将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实物图和电路图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将音频信号过程展示出来,以图导文,图文合一,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3)重现情景激发兴趣。分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图以及工作原理,让学生初步掌握放大器的电路工作理论。接下来教师就要安排一些题目,比如《音频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动手设计且制作音频放大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电路的调试能力,而且加深电子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此外,通过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就能够再现播放音乐场景,从而获得极大成就感,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设计与调试电路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表扬实训操作较好的作品,并且提出创新方法。对作品稍差的学生应该客观评价,并指出问题的原因且给出合理解决措施。
作者:凌鹏 单位:日照市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黄芳.情景教学在软件开发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260.
关键词: 中职院校 电子专业 实践课程
引言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中职院校的首要教学目标,向社会输送全面技能型人才是主要教学思想。电工、电子专业是相关学科最为基础的课程,其基础性强、理论广、实践性高且具有实用型,学生学习这一专业是必须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当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严重,面对当前社会需要电子技能型人才的形势,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必须予以重视并且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叙述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践课程现状,并结合现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析。
1.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现状
面对当前电子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局势,中职院校培养电子类人才的教学方法应该改善,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有更多就业优势。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中职院校的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就三大点进行叙述。
首先是学生问题。面对如今学生是主体的课程改革,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细致研究。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失利人群,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素质不高,且知识基础不牢靠,无较高的自律意识,给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带来影响。而且电子电工学习难度大,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无效果,并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此科目的学习兴趣缺失,严重影响之后的电工电子学习。
其次是教学问题。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单纯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知识层次的接受程度。中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而电工电子专业的知识较为抽象,有的学生易于接受而有的学生并不能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学校根据课程设置的相关教学计划并不能有效执行,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理论课程教学时间占用实践课程教学时间,使其对电工电子类的教学理论重实践轻的情况,而这并不适合电工电子专业学习。
最后是设备问题。电工电子专业学习离不开实验设备,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实验设备并不能让学生做到“边做边学”[1]。学校经费少,不能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学设备,抑或学校同一类型设备少,学生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设备操作,另外对现有实验设备的维护不全面,以及不能及时维修损坏的实验器材等问题都导致学生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亦得不到提高。
2.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2.1培养学生兴趣,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面对当前社会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质量不断提高,中职院校对电工、电子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善。而实践课程是和理论分离不开的,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对实践活动太过于盲目,亦不能提升此专业的学习效率。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特质,增强其素质教育及培养其对电工电子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关键。电工电子的学习目前并没有施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针对这一科目较为抽象化的特点,有一些课题可以展开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将理论课堂搬到实践课堂,用实验验证方式讲解学生的电子理论知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并且让学生实时操作,及时领会知识要点。如讲解电工技术课程中的《电机控制电路》时,实验室当做理论课堂,对着实物向同学讲解,在低压电器的结构、动作原理和作用以后,开讲控制电路,并且一边讲电路图一边和同学连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而且让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在讲解与操作的时候能更好地进行知识衔接。再者,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练就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践方式深化理论理解,让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得更为彻底。
2.2明细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案。目前中职院校施行“2.5+0.5”模式,学生实际在校有两年半的时间,而在这两年半间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培养技术型、设计型人才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对于两年半的学习需要建立学生最初以仪器仪表使用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延伸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设计性和综合型实践课程活动。具体可为,一年级学生开设较为基础的实践课程,如设单相照明电路、电子技能训练,可以包括相关电子器件的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及基础电子线路的焊接等。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年级的基础铺垫之后,可以根据专业分类的不同进行相关实践课程,如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画图软件的应用、音视频技术、制冷技术等[2]。三年级的上半年可以进行综合型模块化训练。教师的职业素养及专业知识的含金量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深度,针对电工电子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多促进相关教学交流。教师针对学生指定贴合学生实际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且自身对电工电子实践课程予以重视。
2.3增添实验设备,优化实践环境。先进的教学环境,优质的实验设备,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及增强器设计、操作能力的关键条件。学校从多方面加大实验设备投资,根据教学具体实践内容及计划,增添相关实验设备及实训基地。在数量及设备种类上符合学生电工电子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如低压电器安装实验室、制冷实习室、电工电子实训基地、PLC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等都是电工电子实践课程必备的实验室[3]。另外,对于实验室建立相关管理制度,针对不同实验室采取不同维修、维护方案,避免设备损坏。
结语
本文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弊端进行相关叙述,并且针对当前电子类人才培养形势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方案进行深入探析。希望本文可以对中职院校培养电工电子类的高技术、精操作人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蒋杨涛.浅析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