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范文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道路的养护与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道路的养护与管理

篇1

关键词:道路养护病害分析养护原则改革建议

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目前,我国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建成,而如何维护这个庞大的网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从以建设为主的大时代逐渐走向以养护为主的新时期。“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道理充分说明了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1道路养护的概念和任务

道路工程养护管理是道路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设施、排水构造物、绿化工程等项目的检测、维修、评价、预测,以保证车辆能安全舒适、全天候地在道路上行驶。

道路是每个城市的基本设施之一,它直接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路养护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1)经常保持公路及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道路病害及成因的分析

道路路面养护工作的重点,路面病害类型较多,包括裂缝、碎裂、车辙、松散、沉陷、麻面和坑槽等。

导致道路路面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等。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2.1温度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大气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变换而变化,然而路面是变形受约束的带状连续体,其自身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也不断变化,这必将导致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其超过容许应力时路面便发生开裂,形成有较固定间距的温度裂缝。

2.2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大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大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 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2.3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近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各种建设物资的大规模运输,从而产生了可观的运输利益,利益是市场的导向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各种大型运输车辆的改装、生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超载超限运输,这种利益需求远远超出了公路设计的承载能力,是引起各种道路病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4道路建设时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道路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管职责,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2.5道路设计缺陷。在道路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的现场调查,或者调查存在偏差,对道路将来可能要承载的社会能力、经济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道路建成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各种病害。

3道路日常养护原则

3.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3.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检查确定桥梁各部损坏程度及实际承载力,对桥梁的受损状况作安全性评估,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二是了解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3.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

3.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4关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努力构筑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发展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努力实现公路管理的法制化、信息化,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切实提高公路养护与管理水平,保证公路网的完好畅通,更好地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人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有效模式。

4.1推行“管养分开”。“管养分开”是公路养护市场化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来看,要剥离公路养护部门内的行政管理与生产企业职能,行政管理这条线应按照事业单位运作,而养护施工这些企业性质的活动则必须要企业化。首先主管部门要在对原机构人员、设备、资金等进行调查摸底和核实登记的基础上,对“管养分开”后管理机构和养护企业人员、设备、资金进行划分,并在国资部门对注入养护企业的资产进行确认的基础上,组建公路养护企业。

4.2组建养护机械化专业队伍。现代社会要求公路提供快速、整洁、舒适、优良和安全的交通环境,要求公路部门实行高质量的养护管理。如果养护质量高且养护成本低,就意味着会在所有的养护公司中胜出,就能获得更多的养护任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胜利,机械化养护专业队伍应朝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4.3引入竞争机制。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公路养护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养护市场社会化,公路养护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是未来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4.4制定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1) 实现管理机制的五个转变:a.养护模式由“定员养护、平均养护”向“定额养护,按需养护”转变;b.养护生产组织形式由小道班、分散养护或大道班养护向专业队伍养护转变;c.养护生产方式由人工加简单机械操作为主向机械养护转变;d.养护发展模式由单纯养护向以养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转变;e.养护质量提高方式由单纯靠资金投入向靠技术、资金综合投入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养护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2) 推行养护工程费用定额制。

3) 建立健全养护质量保证与监督机制。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城市道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决定了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1.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城市道路在城市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城市道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1.1.2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城市道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1.1.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城市道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1.1.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城市道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1.2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现状

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城市道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城市道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1.2.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 度 。

1.2.3缺少养护技术规范

截至目前,针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的技术规范较少,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城市道路养护的“完好率”指标,不能满足城市道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1.2.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1.2.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城市道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城市道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2、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城市道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城市道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城市道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

2.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传统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在城市道路事业发展初期,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实现我国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2.1.1顺应城市道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1.2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城市道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城市道路养护工程特 点 。

2.1.3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城市道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2.1.4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完好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 ( P M S )、 桥 梁 管 理 信 息 系 统(B M S )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城市道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2.2.1加快制订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方面的规范及管理条例,使城市道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2.2加强政府对城市道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2.2.3对新建城市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城市道路养护方案,强调城市道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2.3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2.3.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城市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城市道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3.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城市道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 S 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城市道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城市道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2.3.3推广使用国外城市道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

目前,城市道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 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城市道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4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城市道路养护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市道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

2.4.1 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4.2 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城市道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2.4.3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2.4.4 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篇3

【关键词】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现状;措施

一、我国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公路沉降、桥梁坍塌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是由于日益繁重的交通量及大量超载车量的运行不仅加快了道路病害产生,也加快了桥梁病害的发生,使桥梁的寿命大大降低。另外,从公路桥梁养护情况看,被动性、突击性和单纯以路面为中心的粗放型养护模式较为普遍,而及时、快速、规范的预防性养护少而又少,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技术力量薄弱。桥梁结构复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在路桥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不能客观全面检测和记录路桥的病害及其运行状况。尽管在养护技术人员配置中,配备有专门的路桥工程师和技术员,也配备了路桥检测设备,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不能准确描述和判断路桥性能,且对一些病害处理不当,造成路桥的管护缺乏科学性。目前,各养护管理部门虽然均配备了专职路桥养护工程师,但是对于所管养的路段较长,桥涵数量较多,桥梁养护工程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养护、检查和维修工作的需要;如果各种专项维修工程一开工,路桥养护工程师既要组织维修,又要搞好路桥检查、档案整理等工作,使各方面工作大受影响。

2、对路桥的耐久性重视不够。路桥病害普查统计的病害数量较多,由于受养护经费的限制,目前进行的维修工作主要是针对影响承载能力方面的病害进行维修处治,而对于影响耐久性方面的病害维修却远远不够,如宽度较小的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等病害。任何工程从状况良好到出现病害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受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的影响,忽视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由于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等原因引起的结构破坏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及时对路桥病害进行维修,能有效阻止病害的继续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3、路桥技术档案不够完善。由于历史及档案管理方面的原因,档案资料不够齐全规范、技术状况不明确等。一方面是由于变更技术资料的归档不及时,第一手资料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在移交和多部门管理过程中造成资料不规范或缺失现象;再一方面是对路桥的各种检查检验、路桥病害处理资料不齐全等。

二、我国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措施

1、规范机构设置和制度。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以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详尽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路桥的养护也不例外。目前,我国路桥养护机构设置一般是路桥经营公司下设的工程科等部门,这种设置有其自身优点,如处理突发事件时较为及时,资源调动与协调比较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责任分化、养护成本过高等弊端。因此,提高路桥养护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规范机构设置,尤其是要建立人员精干、业务熟练、技术全面和高科技水平的养护队伍。与机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路桥巡查制度、保养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这样可以保证责任到人,评价有据,并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养护管理、科技水平。要实施路桥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规划目标、总体要求、管理流程和具体指标,全面提升路桥养护管理水平。路桥养护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依托,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这一点我们要多借鉴国外先进的路桥养护技术,并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充实到高速公路养护器材中。养护技术的改革主要是要摆脱以往较为落后的人力养护,走机械化、自动化养护的道路,比如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监测系统协助检查并全天候监控路桥状况,建立路桥状况的动态数据库,如路面管理信息系统和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等。整理提供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还要做到预防性养护,这对路况检测提出了更大挑战,可能需要庞大的路基、路面、积水性、桥梁承载能力等数据整合系统,这种预防措施更需要养护人员不断提高养护知识水平,以适应预警养护工作。

3、建立和完善技术档案加强监管力度。管养单位要对路桥的养护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设立专门的路桥养护管理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建立路桥数据库,并对所属路桥制定合理科学的路桥检测计划和养护维修计划,严格进行路桥普查登记,建立和完善路桥技术档案。将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分为桥梁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特殊情况资料五类,并对每类资料所包括的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提倡使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特大型桥梁建立单独的档案管理系统和养护管理系统。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政府、社会对高速公路行业的监管、监督,通过政府强制、社会舆论,促进路桥养护部门在履行养护责任以及具体养护施工过程中的科学性,避免虚假、怠工现象;二是要提高路桥养护部门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实践证明,决策对于一个部门、一项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护工作也需要管理层恰当决策,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错误进行预测,并组织员工进行计划制定和责任落实。

4、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养。随着公路里程的逐年增长、养护管理内容的不断拓展、社会对公路服务能力的期待提高,原有的路桥养护、路政队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实际需要。要按照“先进、合理、科学、规范”原则,根据事权与财权对应的要求,抓紧确定路桥养护、路政定员标准,落实地方编制和相应配套经费,巩固路桥建设成果。要全面加强教育培训,依托科研院校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养护管理科技人才,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能比赛等,提高养护管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三、结束语

总之,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事务繁杂,相关规范制度和要求较多。要实施道路桥梁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规划目标、总体要求、管理流程和具体指标,全面提升道路桥梁养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CJJ99_2003J281_2003,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S].

[2]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Z].交通部,2007

[3]陈立强,潘伟,徐峰.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J].中国水运,2009,9(6).

篇4

关键词:道路施工 机械设备 管理

改了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对我国各行各业的水平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对我国基层地区的建设施工水平。公路施工建设是我国基层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施工建设行业国家也逐步加大了对此行业的投资力度。因此,对道路施工工程做好日常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提高各种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能,使得所有机械设备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将导致施工机械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加快整个工程的进度,加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道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在管理和保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施工企业在机械的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1]

在我国,大部分道桥施工企业都有自己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但是都还比较粗糙,尚不完善,还不能对所有的施工设备实现统一、系统的控制。而且很多机械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对于设备的管理和理解层面始终停留在靠以往经验来管理的层面上,没有与外界交流沟通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认识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极快,那么机械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必然导致对于机械的管理和养护水平的滞后,技术水平远远跟不上新型的机械。另外,企业对设备的管理为了追求眼前利润,也时常出现重使用而轻养护的情况,忽略对于机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长久如此必然导致机械的作业水平下降,施工水平不断降低,久而久之,使得企业整体的施工水平下降,施工效率降低等。

(二)施工机械设备跟不上工程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机械方面的高新技术也不断变革,施工机械为满足人们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自身性能都被不断改善,越来越精细[2]。但是,当前我国的部分施工企业设备过于落后,不能满足最新的施工标准的高要求,而且使用的落后设备还过于陈旧,本身性能都不能很好的发挥,整体水平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相当落后。此外,部分施工企业施工陈旧施工设备对企业造成了一些不可估量的困扰,例如在对一些大型项目的招投标时,人家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样施工企业的设备升级这一硬性条件就没法满足发包单位的需要。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尤其是小型施工企业受到本身企业资金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对设备进行购买时,就一味贪图价格上的低廉,而忽略了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机械性能上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这样反而会对施工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在操作工对施工机械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3]

在我国,大部分道路施工企业中,有较为完善施工机械管理机制的也都只实行了“专人定机”的使用制度,还不能实现专人养护的制度,就是说施工机械设备有专门的人来使用和工作,但是却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养护和维修。还有部分企业定期派人对机械进行保养,但是非专门的操作工,这些“养护人员”对机械知识了解单一,甚至还有单位为了节约人力资金,聘请临时工进行机械的养护。

(四)企业忽略施工机械的使用和保养周

部分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养护意识不强,不能按时的做好预防维护工作,往往都是事后维修,对于施工设备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排除机械故障,非常容易使得施工机械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此外,还有在机械的维修中,还有一些有利用和修复价值的零件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而是随意的报废,这样也大大加强了施工成本,甚至也会使整个工程的效率降低。另外,还有一些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场地时设备完好,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养护,加之为了赶工期而过度使用机械,久而久之,整个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都几乎处于报废状态,而操作工和临时养护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觉得企业没有明确的责任分配制度,所以出现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

二、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对策[4]

(一)想要成立完善的道路施工企业施工机械管理机制,首先要求道路施工企业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如:设备管理站等。设备管理站对整个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系统管理,对设备的管理最好能做到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管理,实行专人责任制,将责任分配到个人,并且不定期的对整个企业的设备随机抽查,主要检查机械的性能,机械是否得到较好的保养等项目。

(二)还要对机械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对机械的操作工,管理员和维修保养员都进行定期的开会,培训,进行新兴机械科技技术方面的培训,并且在开会期间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内部交流,都有利于他们自身技术的提高。并且考核制度要包含明确的奖惩制度,这样能充分提高机械的专门人员在学习和平时日常生活中对机械的使用保养的积极性。

(三)选择合适自己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企业在选择和购置施工机械时应该根据自己施工项目和平时所需施工机械的作业特点,遵循经济、安全以及合适等原则,在选择合适施工机械的情况下,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整个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而且能提高整个工地的施工效率,节省工地的大幅度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的体力劳动强度。

(四)合理适度的使用施工机械设备。道路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法是够合理适度,能否用正确的设备操作方法都能与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短息息相关。另外,由于道路施工的特点是室外作业,因此道路机械设备施工的情况在大多数施工作业时是在露天的地点,所以施工机械的施工水平和后期性能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天气、温度、道路情况等原因,但是企业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影响,而没有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因此机械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性能大幅度受影响甚至对于现场作业的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性。

三、结语

在道路施工企业施工的机械设备的管理是复杂艰辛而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他需要各界多方面的调研、实践充分合作,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而且,施工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冲击,利润空间大大的压缩,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尤为重要,所以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将降低施工成本并通过此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赵荣俊.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2]邓勇.我国长大隧道施工发展趋势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09(11)

[3]栗伟.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物业. 2013(05)

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管理;养护;

0.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绿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城市绿化植物具有品种多样性、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等特点,养护难度较高、成本费用高等缺点。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地的养护技术的特点及管理措施。

1.城市道路绿地的生境特点

城市道路绿地的生境特点主要有:①人为破坏大,行人践踏绿地、乱扔垃圾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还有偷盗珍贵树种,擅自砍伐以及饮食店铺的油烟污染等现象。②温度偏高,城市道路绿地位于水泥路或柏油路两侧,地面辐射热高,加上车辆行驶形成的热风以及排放尾气释放的热量,会导致道路绿地及周围的温度升高,造成空气干燥。③光照不足,由于城市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降低了日照的时间和强度,缺少光照势必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的生长发育。④城市道路绿地的土质坚硬、杂质多、土壤污染严重,加上种植面积相对较小、树种较为单一,使植物易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极易发生病虫害。

2. 城市道路绿地的管理措施

道路绿地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中,保持整洁是城市道路绿地养护的重要内容,因为在道路绿地内的植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或病虫害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给植物的生长以及绿化景观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应及时清理。此外,由于人类、动物等活动也会给道路绿地制造一些废弃物,这些垃圾也要及时清理,使道路绿地保持整洁。

绿化管理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业务监督和指导能力。此外,还要取得人民对绿化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工作目标,取得管理主动权,从而有力保证绿化植物的良好生长。具体的管理措施有:

(1)完善行业规范。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做到加强行业规范建设,改造园林审批制度,实现从源头追究责任。此外,提升园林部门的行业权威性,使园林部门有统一管理的权力,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及处罚措施。

(2)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管理方式。园林行政主管是城市园林行业的经营主体,要注重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经营和管理并瞄准当代前沿的学术理论和国际先进做法,为道路绿化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同时,还要注重对城市整体资源的发掘、利用和经营。

(3)加强绿化管理的科学研究。科学的管理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绿地管理的综合质量,应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4)理顺价格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模式。推进行政行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以及无形资产的“有形化”运作。

(5)对道路绿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有利于促进绿化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还能降低养护成本。

总之,园林绿化事业是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必须广泛寻求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与投入。此外,可以对城市这一资产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审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这些资产进行重组、营运和盘活,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道路。

3.道路绿地的养护措施

道路绿地的养护工作要顺应植物的生长规律、特性以及气候条件,应季节安排工作,下面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道路绿地的养护作详细介绍。

3.1春季养护管理

春季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可采取多种形式消灭越冬虫害,减少病虫害发生机会,如早春喷波尔多液,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通过树木的浇水、施肥,能提高树木抵抗病害的能力,并且有利于树木生根。此外,春季苗木的养护要注意防寒保温,不可过早拆除防寒材料,为防止苗木的不适应,应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

3.2夏季养护管理

夏季是需要多施肥水的时期,夏初应多施氮肥,夏末多施磷钾肥。此外,由于夏季蒸腾量大,应及时进行灌溉,晴天进行中耕除草并及时进行整形修剪。也就是说,夏季的养护管理要以水肥管理为中心,同时注意道路中心隔离带和绿化带的造型修剪。由于行道树受夏季气候多样性以及人口密集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齐,因此,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夏季养护的重点。防治过程中要考虑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并注意保护植物的天敌,为此,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例如:采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天蛾、灭幼防治尺蠖等。

3.3秋季养护管理

秋季植物生物生理活动减弱,肥水管理应及时停止,防止徒长。因此,秋季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施肥。合理的冻水不仅能保证植物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还能使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浇水应注意:首先,要根据天气变化浇冬水,不可过早浇灌,导致新芽徒长;其次,十月份要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植物的抗旱性;再次,最后一遍冻水应浇到结冰封冻。同时,秋季应进行合理的施肥。合理施肥不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木质化,还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

3.4冬季养护管理

冬季主要进行树木的冬季整形修剪,深施基肥,以及防寒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在冬季,由于道路两边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加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带动风速,往往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容易导致树木根系受到损伤。树根一旦受到损伤便会加快树木内部水分的损耗,降低了树木防冻、防寒的能力。

在冬季可采取以下的防冻保温措施:①树干涂白防冻,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新植落叶乔木,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有效方法,一般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进行涂白,涂白的配比,水∶生石灰∶硫磺粉∶盐=40∶10∶1∶0.5。②建保温棚,当采用一般的防寒措施不太理想时,便可根据面积大小,用木条和无纺布搭建保温棚,保证苗木安全越冬,此方法适用于当年栽植的小叶黄杨和红叶等苗木。

4.结束语

管理和养护好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是每一个园林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因此,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寻找最合理的的措施和方法,为城市绿化做出自己的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事业的发展以及养护设备的必将更加完善,城市道路绿地将会更加优美,城市环境也将会更加美好。

篇6

关键词:桥梁施工 养护管理 建议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阶段是整个周期的最脆弱的环境,面临的风险最多,风险和破坏随时都会因为难以预料的强大冲击突袭而来,使桥梁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桥梁施工阶段,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技术要求比较高,施工环境很差,施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桥梁的跨度进一步加大,或者需要使用的施工材料和工艺时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养护管理的不到位的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城市道路桥梁的整个项目顺利完成。下面重点针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维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存在问题

1.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桥梁施工阶段,主要存在几个方面:桥梁结构本身的特性,桥梁结构的复杂程度,桥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桥梁施工周边的环境,设备操作熟练程度等。

1.1.1桥梁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很多风险因素都来源于桥梁的基础工程,比如,基础承受力的能力不够,基础下沉严重或者断断续续下沉,基础的位置不正,现浇和预制装配是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两种主要的桥梁结构。

1.1.2临时工程的主要问题。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脚手架的相关事故,此类事故几乎占桥梁施工的全部事故的一半,脚手架工程结构的整体或局部的坍塌,脚手架的高空跌落事故等。在桥梁施工阶段主要的运输材料的方式有桥梁施工便道、浮吊、吊塔、栈桥等大型的临时施工设施,这些设备的使用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设施由于是临时性的,因此设计的很粗糙,质量很不好,再加上不能及时维护,周围环境又很恶劣,这些设备总处在于高风险的状态中。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架桥机等架梁设备,由于这种设备具有重量大和受力大的特点,因此经常发生各种风险事故,可以说这道工序在桥梁施工阶段也具有很高的风险。

1.1.3桥梁施工中发生的其他事故。由于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高空作业,这样就容易出现坠落事故,风险很大,比如,施工人员在悬空状态下工作坠落,操作平台作业时坠落,在进行攀高时出现了坠落事故,脚手架失效发生的坠落等。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火灾事故和由于使用电而产生的事故,这种事故也不可轻视;在桥梁施工阶段所使用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通常也可以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机械设备的由于各种原因的损坏,零部件破损,设备倾倒;设备操作人员由于使用不当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危险。

1.2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a.观念问题:部分桥梁养护者尤其是领导同志,对质量的重要性、综合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贯彻“质量为本”的思想,未能真正意识到“只有质量效益才是永恒的”;b.制度问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靠“软件”揽到工程,凭“公关”通过验收;c.体系问题:桥梁养护质量的教育责任制等环节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完整的质量系。

2、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2.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必须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a.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桥梁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桥梁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作业指导书及详细的施工方案等。b.物质准备,包括建筑材料(水泥、钢材、砂石料等)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吊车、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罐车、混凝土输送泵等)准备。c.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布设“;三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

2.2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

2.2.1施工人员的控制。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在政治、思想、业务、心理、身体诸素质方面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兼顾,量才取用。提高质量意识。务必让施工人员树立五个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2.2.2材料的控制。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材料控制的要点是:加强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2.2.3机械设备的控制。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

2.2.4施工方法的控制。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同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方案、工艺的优化。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3、桥梁养护质量体系建构

3.1加强对桥梁养护的重视程度。为了养护质量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明确桥梁养护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权、任,应由上至下建立桥梁养护质量四级责任制,加强桥梁养护者的技术培训与质量管理教育;培养桥梁养护者责任感,提高养护行业道德;建立健全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桥梁养护者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3.2加强桥梁养护材料采购、保存、使用环节;科学地选择桥梁养护材料病防止错用材料;掌握桥梁养护材料质量标准并辅以科学检验;按时、按质、按量供应桥梁养护所需材料。

3.3桥梁养护方法应力求分析全面、经济合理、工艺先进并有利于降低投资、加快进度、提高质量;桥梁养护应主次分明,重点保障关键养护工序。

3.4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按季节、地域区别对待;桥梁养护现场做到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桥梁养护应建立系统的、可持续的质量观。

篇7

关键词: 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

城市道路在推动当前城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和人口流量的不断密集,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压力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当前城市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加导致路面交通承载压力负荷严重,造成城市道路路面的交通服务性能劣化降低现象凸显,甚至形成严重堵车现象。

1.城市道路的特征类型

城市道路是指通达城市各地区、并为城市交通运输及居民行人提供交通方便,承担对外交通的道路工程设施。现代经济发展运行环境下,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活动、路面行车等多方面的正常运行。因此,城市道路应该具备适当路幅宽度及交通容纳性,具有路面平整抗滑、安全舒适的耐久性,噪音扬尘污染较小的卫生环保性等道路特征和要求。城市道路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设施及充分的照明设施,以及时排除路面雨雪积滞,保障居民行人晚间活动和行车光线可见度。根据城市道路的具体交通功能,城市道路通畅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等类型,快速路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供机动车高速行驶的车道,采用立体交叉控制。

2.加强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

交通道路的维修养护,是保障道路交通使用性能与寿命期限的重要管理措施,相对来说,城市道路的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主管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城市道路进行及时养护管理,控制道路相关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保持道路路面结构的完整性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行车质量、延长路面使用期限目的的保养护理方式。

随着当前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交通流量与行车密度的增加导致城市道路面临着严重的荷载压力,由于施工技术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客观影响,城市道路在投入使用后会产生沥青路面的裂缝、松散、车辙以及水泥路面的裂缝、断板、沉陷等路面结构病害,影响城市道路行车的安全稳定性,甚至在路面维修是造成交通严重拥挤堵塞。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属于经济简便的主动性养护策略,注重强调路面保养管理的预防性,可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方式对道路进行补强作用。经验表明,在路面处于良好状况时或出现较小路面病害时进行加强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能有效延缓路面破坏程度,既保障了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的完好平整度,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维修成本,提高养护效果。

3.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管理的手段

3.1 灌缝处理: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接缝、荷载严重及温度变化等原因造成的路面反射裂缝,要在路面开裂早期及时对相关裂缝采用适合性路面胶结密封材料充填路面裂缝进行灌缝封缝处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作用下,沿路面裂缝渗透侵蚀基层或路基,延缓路面损坏。3.2 热补处理:对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的局部性裂缝、松散、龟裂、拥包、沉陷等病害破坏,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病害路面就地加热修补,或者清除破坏区域的沥青混合料,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修补,保障路面交通的畅通性。3.3 微表处理:采用改性稀浆封层机械在路面摊铺一层由特制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优质级配细集料、聚合物、水和矿物填料等组成的表面封层混合料,密封路面表面细小裂缝,阻止路面松散、氧化,改善路面抗滑性能和行驶质量,增加路面颜色对比度,修复路面车辙和轻微沉陷病害,改善路面外观。

3.4 稀浆封层:采用乳化沥青等相关材料进行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道路封层养护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3.5 面层再生:多沥青材料铺筑的城市道路,在交通荷载及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路面油性沥青会发生胶质、碳质老化,采用采用热拌沥青混合细粒料进行罩面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针对道路路面加铺超薄磨耗层,能保护路面结构,延缓路面损坏,修正路面缺陷,改善路面抗滑能力和平整度。

4.提高城市预防性养护的措施

4.1 强化道路预防性管理养护意识:道路养护是城市道路建设规划的重要管理内容,提高道路的预防性养护理念是实施城市道路养护的前提,特别是现代经济发展形势下,相关部门人员要充分认识预防性养护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化预防性养护理念,深化城市道路管理措施。 4.2 掌握城市路面养护的最佳时机: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最佳选择,正确判断路面具体损坏类型与程度,是科学选择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重要手段,道路管理部门应格局养护管理要求合理把握道路结构良好状态或者只有某些轻微的路面病害先兆出现时进行,以便实施相应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4.3 优化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道路预防性养护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路面早期出现的裂缝处理、恢复磨耗层的功能、提高抗滑能力、表面磨光的处理等方面,针对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必须坚持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养护技术工艺程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强化和提高城市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的效果。

4.4 加强城市路面预防性养护监控:城市路面预防性养护属于动态性管理过程,贯穿于整个路面管理的过程,主管部门应加强预防性养护的全程监督评估与责任控制,强化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严格路面养护的技术施工和质量控制措施,保障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有效落实。

结束语:

总之,公路交通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道路建设是保障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道路的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有益于推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 A

1.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1 预防性

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预防市政道路桥梁的过早损坏。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必不可少,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好预防工作,建立养护日志,按时保养,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首要工作建议查阅公路养护的档案,做好预防工作。

1.2 及时性

在市政道路桥梁养护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或者危险情况要及时快速地处理排查,减小市政道路桥梁出现的问题对车辆行驶的影响,确保交通畅通,必须要有一支能够快速反应的完成桥梁养护工作的施工队伍,这也是桥梁养护的重要工作。

1.3 安全操作

市政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必须要在安全规程下施工,采取安全措施,使用安全的养护方法,减少对通行车辆的影响。

2.市政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道路桥梁栏杆残缺不全

在我国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上,一直存在重视高速公路养护而忽视道路桥梁养护的观念,因而各级交通部门不重视对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在我国现有的大量桥梁中,尤其是国道或省道上的桥梁,都存在栏杆残缺的问题,而且对于其修复的工作也不及时。这容易造成对行人及车辆通行的安全隐患,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影响到交通安全的舒适水平。

2.2桥面不整洁,排水孔通不畅

导致桥梁孔水流不畅的原因主要来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表现在:首先,我国部分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在平原或山区地段,其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尤其泥土比较松动,受雨水天气的影响,容易造成附近河床淤积进而使桥梁排水孔堵塞,影响排水孔的流水。其次,我国建设在处于人群聚集地区的市政道路桥梁,由于居民自身素质不高,居民时常将生活垃圾丢弃或堆放在市政道路桥梁的桥面上,影响桥面的整洁,还会造成对桥面排水孔的阻塞,造成桥面积水,这对于桥梁的附属物及结构物都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对于处在农村地区的市政道路桥梁,其周边村民经常利用桥梁周围的河床进行筑坝积水,以方便农田灌溉,但却很容易造成河床截面的减小,使桥梁的泄洪能力降低。

2.3施工或修补不良造成桥梁的桥面平整度欠佳

桥梁桥面平整度不好,是道路桥梁养护工作不完善的最大体现,同时这一现象在公路路面中也比较常见。一般在桥梁建设完工后,经过日积月累的车辆的通行,桥面难免出现坑洼的现象。但是在问题发生后,得不到道路桥梁养护人员的及时维修或修补不完善而造成桥面坑洼不平的面积扩大,导致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颠簸问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长期的桥面或公路路面平整度不好,使得聚集的污水很容易造成对桥梁及路面部件的侵蚀,影响桥梁、公路的使用寿命。

2.4对于已受损的桥梁结构物维修不及时

当市政道路桥梁在投入使用一定期限后,受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影响,桥面结构物会出现一定的损坏现象,这时便需要市政道路桥梁维护人员进行及时的维修,以保证其正常承载车辆通行的能力。但是,在我国的市政道路桥梁养护工作中,并没有重视对桥梁已受损结构物的维修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对桥梁结构物的更大程度的损坏,如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生锈等,易造成桥梁路面的裂缝、沉陷等破损问题。

2.5缺乏桥梁标志,桥况不明

为了保证道路桥梁行车及自身寿命安全,部分市政道路桥梁需要设置限速、限重等多项禁令性标志,以减少重、高、宽、大机动车的通行,进而减轻桥梁的承载压力,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在目前的很多市政道路桥梁中,缺少必要的桥梁标志的设置,尤其对于农村小型市政道路桥梁,缺少限制性标志。其次,是桥况不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桥梁建设年限,载重等级及桥梁建筑结构不明确等方面。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建桥时期,道路桥梁修建单位没有将桥梁建设的相关资料上交给桥梁养护部门,导致桥况不明,进而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桥梁损害。

3.城市道路桥梁的养护方式

城市道路桥梁养护技术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使用新材料和新机械工具,学习专业新技术和新知识,掌握最新的施工理念和施工工艺,并进行综合的养护管理,争取在保证城市道路桥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介绍几种新的市政道路桥梁养护方式:

3.1预防性养护为主

随着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其进行后期的养护也被提上了日程。因此,在养护的过程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预防性养护是较为常见的养护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防和治有机结合,其中稀浆封层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式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封层机,但是这种机械设备的成本较高,如果在工程量较小的桥梁养护中,通常不运用这种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拌合的方式。由于稀浆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桥梁养护方式,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在摸索和研究中。

3.2储存式冷铺沥青修补新方法

和农村的道路相比,市政道路桥梁主要采用沥青路面,这主要是由于沥青材料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所谓的储存式冷铺沥青修补法,主要是将沥青材料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配置,对桥梁的桥面病害进行修补的技术,技术的先进性在于采用了一种新型材料,可以达到更好的修补效果。

3.3桥梁养护中的数据库管理新方法

数据库是有组织地进行数据集合的存储,可以重复为多个用户服务,且独立于其他应用程序。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的数据库技术主要是利用桥梁养护过程中的检测数据,利用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存储、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功能,对桥梁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此外,数据库技术可以共享、查询,提供同类桥梁的数据分析结果,给养护桥梁的数据提供参考。目前常用的数据库系统有多种,常见的有大型数据库 ORACLE,SYBASE 等和中小型的 MSAccess 等。城市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会涉及庞大的数据量,使用数据库技术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4.市政道路桥梁设施养护管理措施

4.1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方针,在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应特别注重安全管理问题,应做好整个项目的需求预测工作,构建“严、实、新、细、精”的科学管理体系,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应严

格把关桥梁养护管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公路桥梁养护中,应加强管理监督,确保路桥养护施工人员可以按规定流程进行养护作业,从而有效确保公路桥梁的养护质量。同时,应用精细化管理,在管理中树立并实施档案质量的文件体系管理,有效实现对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档案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从而明确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中领导以及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有效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组织系统,实现我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各个养护管理过程与环节的良好对接,消除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加强对公路桥梁养护人员的智能训练,加强对养护管理工作中的软、硬件投人。

4.2组建专业的道路桥梁养护人员

在道路桥梁养护方面,拥有专业的养护人员,不仅能够在施工管理上解决问题,还能够从经验上帮助养护管理。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部门,应该聘请一些具有专业能力的养护管理人才,设立专职的岗位部门,针对不同的路况进行分工。在职责上,将公路与桥梁养护及管理分开,公路上有负责公路养护管理的工程师,桥梁上有专门负责的桥梁养护工程师。

4.3档案资料管理

道路桥梁建设离不开资料档案的管理,工程的施工过程是通过资料体现的。而资料内容包括设计文件、勘察文件、建设文件、建立文件及施工文件,养护管理单位必须按照路桥管理系统的要求采集静态数据及动态数据,建设数据库,立档保存到计算机内,这样可以通过资料了解施工中实际发生的路况信息,方便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志华,王建伟.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协调性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200.

篇9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 市政道路 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26-01

主要内容: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与质量,更影响着居民对生活品味的理解与认识。居民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事物越加关心,这其中就包括对市政道路质量问题的关心。居民对市政道路质量的关心无疑又对市政道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路面养护,确保其安全使用,延长其使用年限,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绿色环保、安全畅通的出行条件,促进城市又快又好发展。

1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概念是基于一般道路养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养护理念,相比传统的修补性道路养护而言,预防性养护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道路质量出现病害之前对其进行主动性的养护。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者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阻止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服务年限、保持道路完好平整、降低养护成本、提高路面质量、延长市政道路中修或大修作业周期等一系列目的的道路养护手段。

2 预防性养护的特点及其常见养护方式

2.1 预防性养护的特点

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以主动型为特点,在道路运行未出现整体结构上的破坏或破坏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对路面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保养,提高道路质量,延长其服务期限,降低道路在使用年限范围内的综合养护费用,进而现实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预防性养护常见养护方式

(1)就地热修护。采用就地热修护法不仅能在进行局部缝隙修补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将裂缝周边的沥青回收再次利用。

(2)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温度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道路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一旦路面开裂,路表积水就容易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进而破坏路基,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可以有效阻止裂缝扩张而带来的危害。

(3)沥青混凝土罩面。采用此法可以解决路面平整度、强度不够等问题。

(4)稀浆封层。此封层技术可以有效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防水、防磨及平整度,改善路表状况,尤其适用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5)路面再生密封。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可以补充沥青组成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增强路面性能。

3 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3.1 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市政道路工程的养护成本

传统的道路养护方式大多以修补性养护为主,是一种被动的、滞后的养护方式,而预防性养护则是以预防为主,能够更好的保障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养护费用。一般说来,在市政道路管理工作当中,道路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由建设时投入的费用和道路后期维护保养投入的费用俩大部分构成。实际道路管理工作中若采用预防性养护,养护部门就可以在投入最低养护成本的基础之上来确保道路的质量,令市政道路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通过预防性养护工作,能够及时的发现市政道路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隐患,使相关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很好的避免了重大质量问题的出现,保证市政道路畅通无阻,相比之下,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后期维护保养上的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养护方式。据相关统计调查表明,在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中,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而在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因此,采用预防性养护可以大大降低市政道路管理成本。

3.2 预防性养护大大提高了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

长期以来,我国在市政道路养护方面的经济投入都比较大,然而即便是这样,市政道路养护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新建或改建的市政道路由于缺乏有效的路面养护,服务年限大打折扣。市政道路下方或周边往往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布置有各种给排水、通信等管道,道路下方结构复杂,而路面又面临城市人口密集,车辆众多等一系列压力,这些客观因素都要求对市政道路进行强有力的养护管理,保障市政道路的通行质量。

3.3 预防性养护有利于促进城市交通事业及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模式俨然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比如当市政道路遭受严重损坏影响正常通车时,再采取措施对道路进行修补,不仅施工期间占据路面阻碍车辆通行,而且这样修补后的路面还不能立马通车,否则又将影响修补质量,如此一来,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交通运输。市政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人居道路面积小等特点,路面在破坏后才进行维修,不仅需要更高的维护成本,而且需要更长的修复时间,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使得城市更加拥挤。然而,预防性养护的施工主要是针对一些细小的,发现及时的问题,在道路通行质量出现明显下降之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修复,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预防性养护施工过程相对快捷,对道路正常通车影响较小,能够更高水准的保证市政道路交通运输的畅通,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更好的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采用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恰当的养护时机,这要求市政道路养护部门必须搞清楚道路的修建时间以及进行养护时间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道路制定不同的预防性养护方案,切实抓好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预防性养护的相关介绍,说明了其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道路质量的预防养护,市政道路管理工作才会高效展开,未来市政道路管理状况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杨俊枫.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业家,2014(7).

[2] 夏宇沛.基于预防性养护的城市道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及工程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3] 钟德浩.大广高速泰赣段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病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隧道存在的病害分类及危害程度

1.1 隧道水害

隧道的水害主要是指隧道围岩的地下水或部分地表水, 以渗漏或涌出方式进入隧道内造成的危害,包括以下几种。

隧道漏水和涌水

隧道漏水和涌水会对隧道的电力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对照明设备产生锈蚀, 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降低使用寿命, 增加维修费用。渗漏水促使混凝土衬砌风化、剥落,造成衬砌结构破坏。渗漏水还会软化围岩, 引起围岩变形; 有些隧道渗水中含有对路面的侵蚀性介质,造成一般的混凝土碱化; 在寒冷地区造成边墙结冰、拱部挂冰, 侵入建筑限界。渗漏水还会造成路面翻浆, 危及汽车的安全行驶。严重渗漏水还会引发隧道基础的沉陷, 进而造成地面和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破坏, 使得地表水和含水层水大量流失,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2)隧道衬砌周围积水

运营隧道中地表水和地下水向隧道周围渗流汇集, 水压力较大时会导致衬砌破裂和拱脚下沉, 使围岩的结构面软化或泥化,使膨胀性围岩体积膨胀。在寒冷地区造成冰胀和围岩冻胀。在黄土隧道衬砌周围的水还会离析土中的胶体并带出黄土, 使周围的衬砌变成空洞。

(3)潜流冲刷

主要是指由于地下水渗流和流动而产生的冲刷和溶蚀作用, 使得隧道衬砌基础下沉。它可使边墙开裂或者仰拱、隧道内路基下沉开裂; 围岩滑移错动可导致衬砌变形开裂; 对超挖回填不密实或未全部回填者, 引起围岩坍塌, 导致衬砌结构破坏。

1.2 隧道冻害

(1)拱部挂冰、边墙结冰

渗漏的地下水通过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逐渐渗出, 在渗水点出口处受低温影响在拱部形成挂冰,边墙积成冰柱, 尤其在施工接缝处渗水点多, 结冰明显。如不清理, 挂冰越积越大, 侵入限界危及行车安全。水沟因结冰堵塞, 使地下排水困难, 水沟(管或槽)冻裂破损。隧道衬砌周边因水结冰而冻胀, 致使隧道内各种冻害接踵而至, 特别是路面结冰严重危及车辆的安全行驶。

(2)围岩冻胀破坏

隧道修筑在不良地质地段的围岩, 如果围岩层面及结构内含水多时, 冬季就易发生冻胀破坏, 致使隧道拱部和边墙衬砌发生变形与开裂。当边墙壁后排水不畅, 积水成冰, 产生冻胀压力, 会造成拱脚移动, 或者墙顶内移; 有的虽然墙顶不动但墙中发生内鼓现象, 也有墙顶内移致使断裂多段。如果隧道衬砌混凝土设计标号较低, 抗渗性差, 在地下水丰富地区, 水就渗人混凝土内部。到冬季水在混凝土结构内结冰, 膨胀产生冻胀压力, 经多年冻融循环使衬砌结构变酥、强度降低, 造成结构破坏。隧道衬砌除结构内因含水受冻害外, 由于岩体冻胀压力的作用, 也会使衬砌发生纵向裂纹和环向裂纹。

1.3 隧道衬砌裂损

(1)隧道衬砌裂损的种类

隧道衬砌裂损的类型主要有衬砌变形、衬砌开裂、衬砌腐蚀破坏、衬砌背后空洞、拱脚下沉以及仰拱破碎( 进而引起路基下沉、路面翻浆冒泥) 等。隧道衬砌开裂根据裂缝走向, 分为纵向裂缝、环向裂缝和斜向裂缝3 种。环向工作裂缝一般对于衬砌结构正常承载影响不大, 拱部和边墙的纵向及斜向裂纹对隧道结构的整体性危害较大。

(2)衬砌裂损的危害程度

衬砌裂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它可导致隧道结构变形、掉块甚至塌落; 降低衬砌结构对围岩的承载能力; 使隧道的净空变小, 侵入建筑限界, 影响车辆安全通过; 衬砌裂缝还会成为渗漏水的通道。

1.4 衬砌侵蚀的种类及危害程度

建在富含腐蚀性介质的公路隧道, 其衬砌背后的腐蚀性环境水, 容易沿衬砌的工作缝、变形缝、毛细孔, 及其他孔洞渗流到衬砌内侧, 成为隧道渗漏水对衬砌混凝土和砌石、灰缝产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侵蚀作用, 造成衬砌侵蚀。

(1)衬砌侵蚀的种类

衬砌侵蚀的种类分为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2 类。物理侵蚀的种类主要有: 冻融交替部位的冻胀性裂损和干湿交替部位的盐类结晶性胀裂损坏2 种。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化学侵蚀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根据主要物质因素和腐蚀破坏机理, 可分为硫酸盐侵蚀、镁盐侵蚀、溶出蚀( 软水侵蚀) 、碳酸盐侵蚀和一般酸蚀5种。

(2)衬砌侵蚀的危害程度

隧道内混凝土衬砌的腐蚀按其种类不同, 可分为水蚀、烟蚀、冻蚀及骨料溶胀等。隧道衬砌侵蚀,使衬砌出现起毛、酥松、蜂窝麻面、起鼓剥落、孔洞露石、骨料分离等材质破坏, 衬砌厚度变薄。还会导致衬砌内的钢筋腐蚀, 使得衬砌结构强度减小,降低隧道衬砌的承载能力, 缩短使用寿命, 危及行车安全。

二、加强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公路隧道病害诱发机理及其特点, 对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一些养护管理人员对隧道养护方面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知识偏低等。隧道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的思想还比较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 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效的法律约束, 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养护机械配套率也不足, 养护科技含量偏低, 虽然一些地方, 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 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 对机械性能开发严重不足, 使用频率低, 设备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养护定额与规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以适应公路隧道养护的需要。

2.1 加强路政管理, 提高员工素质

路政管理工作是养护管理工作的保障, 路政与养护密切配合是搞好公路隧道养护的根本。从公路隧道损坏情况可以看出, 人为故意损坏占整个公路隧道病害相当比重, 这不仅增大了养护工程量而且造成国家财产极大的损失, 建议从路政管理人员和法律法规上加强管理。工作实践表明, 加强预防性养护, 选择适当的养护工作时机非常重要。同时养护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 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养护技术, 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行之有效的, 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也非常关键。

2.2 培育先进的养护管理体制

根据公路和隧道工程发展趋势和特点, 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 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 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 公路隧道养护维修面向市场,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养护工程向合同管理形式转变, 适应公路隧道养护工程特点。

另一方面,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公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政府必须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 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2.3 应用和推广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

采用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 对于保证公路隧道的正常使用非常有效。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公路隧道的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现代公路养护管理, 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公路隧道空间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 交通信息的及时、准确, 检测技术自动化、智能化, 等等, 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确保工程设施不但能够安全使用, 正常发挥设计功能, 最终提高公路隧道的质量; 而且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运营成本。

结束语

隧道病害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质、环境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施工、设计方面的人为因素。隧道病害一方面大大恶化了养护条件和道路运营条件,另一方面直接威胁到隧道的结构和运营安全,只有加强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路隧道病害问题。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县城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养护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县城、乡镇越来越重视环境绿化,绿化树种的选择成为县城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看其是否适合县城道路的实际需要,而且还反映了县城的绿化档次、水平以及质量,对县城的绿化事业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县城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方法入手,详细阐述了树种的养护管理。

1 县城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1.1 选择树种方法

树种的选择应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来进行。一是根据县城当地的土壤情况以及气候特点,制定出相关计划,并对预选树种的生长习性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尽量使所选树种与当地环境达到平衡和相互融合的状态。二是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本地乡土树种适应能力强、长势较旺盛,又能体现地方特色,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可以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一些优良乡土树种。天柱县可以选用香樟、桂花、杜英、银杏、红花檵木、女贞、杜鹃等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树种。三是有计划地从外省引进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进行试种和选择,确定适合栽植的树种,丰富县城道路绿化树种资源。切记不切实际地盲目引种。

1.2 道路植物造景

在对道路进行绿化时,需要考虑道路的空间结构和周围环境污染的问题。选择树种时,既要考虑树种的适应能力、抗虫害能力等,又要充分考虑植物能够焕发出观赏价值的时期。配置树种时,尽量做到绿化树种的多元化,避免树种过于单一、色彩过于单调,使道路绿化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其功能效果及艺术效果。同时,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绿化和彩化相结合,实行绿化植物种类多样化,充分运用灌木、乔木的绿色特点,与缤纷多彩的花、草、藤等交相辉映。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还充分考虑到周围建筑物的特点,把周围环境的静态与动态结合起来。此外,由于道路绿化的面积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以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等作为其模式,使绿化环境的质量得以提高,为行人创造出安静、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

1.3 以乡土树种为中心

在对县城道路进行绿化时,要以乡土树种为中心。行道树的栽种,不仅可以对道路进行遮荫,还可以起到美化道路的作用,因此,在对树种进行选择时,要考虑树种的株型是否整齐、是不是生命力很强、分枝点是不是够高、病虫害是不是较少等相关问题,并且要求选择的树种要有一定的抗烟尘的能力,能够耐污染。例如,在对天柱县城道路进行绿化时,选择了香樟、杜英、女贞等一些乡土树种,并且以这些树种为中心,在道路绿化中撑起了骨架,再采用灌木进行搭配,使道路的绿化环境显得富有层次感。在对灌木进行选择时,充分考虑到了其株型是不是显得完美、枝叶是不是丰满、叶子是不是耐修剪等特点,并要考虑树的形状和高度是不是能够较好控制等等,由于过于繁密的枝条会对人们的生活与交通带来不便,因此,要选择易于修剪的灌木进行栽种。

在对县城道路进行绿化时,不仅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还要从美学角度出发,对植物进行科学配置,使得道路的绿化尽显特色。同时,在绿化上还要进行小、中、大相结合的特点,以小作为主要格局,采用上层为大的乔木、下层为小灌木等配置形式对植物进行配置,使道路的绿化不仅能够体现出整体美,更能达到景观效果,使人不仅感觉到了植物带来的韵律,更能产生节奏明快的基调,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效果,使道路绿化充分发挥其观赏价值。

2 树种的养护管理

对县城道路进行绿化,除了要对树种进行合理配置外,还要进行科学的养护管理。

2.1 加强水肥管理

早春树木根系生长时,采用肥效较长的有机肥,适当加入磷肥;在抽枝发芽时,施氮肥,半年之后,控制氮肥的施用,增加磷肥;最后以施磷肥为主。

2.2 病虫害防治

要做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如对转主寄生的树木,不能进行邻近栽培;使用农药防治时,要进行更换,以免病虫害具有抗药性。

2.3 合理修剪

对树冠进行修剪,可以使树木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还能起到遮荫与保温的效果。对树木修剪一般是在冬季进行,主要采用截、疏、除等修剪方式来进行。由于树木与高压线的距离关系到人们的安全,种植在路口的树木会影响到来往车辆的安全,因此,在对树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要配合交通、供电以及通讯等各方面进行安全检查,对于超过限制范围的树木要进行及时修剪,对于遮挡路牌、遮挡司机视线的树木,同样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4 防寒抗冻

当冬季来临,要注意对树木进行防寒,可以采用草绳进行树干绑扎,既能防寒,又能起到保湿的作用,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另外,还可以进行树干涂白,这样不仅防寒,还具有防病的作用。对于新植树木,要选择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进行涂白,涂白高度为1.2m左右。涂白时,同一路段高度保持一致,以给人一种美观、整齐的效果。

3 结束语

在进行道路绿化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适合种植的树木进行种植;并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护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树木旺盛生长,在美化周围环境的同时,更为人类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国才.自然村绿化树种选择.环境科技[J],2008(4):17~18.

篇12

[关键词] 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细菌学;样本采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b)-019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catheter concomita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bacteriology inspection. Methods 50 catheter concomita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Novomber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by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and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Th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25) and control group (n=25).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bacterial distribution and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bacteriology test results of 50 cases were mainly of Escherichia coli (30%),then wer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Candida albicans,Enterococcus faecalis.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92% and 6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cne (P

[Key words] Catheter concomita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Bacteriology;Specimen collection;Bursing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源性感染[1]问题受到重视,且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受到医用体内植入物的影响[2]。导尿管留置体内会增加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发生率中占40%左右,属于良性疾病的一种。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在临床治疗中容易被忽略,但导尿管留置群体中,少数患者可出现败血症与菌血症,发生率为2%~4%,一旦出现,极易造成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3%~30%[3-4]。现阶段我国的抗生素使用较为广泛,导致细菌耐药性大幅度上升,和细菌生物被膜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5-6]。文献资料指出[7],导尿管留置患者的菌血症发生率为非留置导尿管的5.8倍,随着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增加,危险性也增加。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接诊收治的50例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收集样本,分为两组实施护理探究,以统计分析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测的样本采集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50例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满足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25)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6~85岁,平均(37.6±5.4)岁;对照组(n=25)中,男16例,女9例,年龄8~82岁,平均(39.4±4.6)岁。5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且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菌群检测

1.2.1.1 样本收集与接种 使用灭菌生理盐水对患者导尿管连接部位、尿道口进行反复擦洗,并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去除导尿管,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5次,剂量在10 ml左右,以保证黏附细菌清洗的彻底性,随后放置于灭菌生理盐水容器中,利用漩涡仪进行洗脱操作,时间控制在30 s左右。将灭菌塑料吸嘴安装在定量加样器中,利用生理膜洗脱液(10 μl)分别与沙保罗琼脂平板、新鲜羊血营养琼脂平板进行接种,最后通过灭菌L型玻璃棒对样本液菌落进行分离,保存在35℃的环境中进行48 h的培养。

1.2.1.2 仪器设备与操作 使用硅化处理乳胶导尿管,通过Data Bchring提供的型号为Microscan Autoscan 4的自动药物测试与微生物鉴定系统,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选择型号是GL88B的涡漩振荡器。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院内感染监控(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多饮水,结合饮食方案增强其免疫功能)、合理使用抗生素(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局部使用抗生素进行膀胱冲洗)等;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2.1 尿道口消毒护理 尿道口消毒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导尿管留置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每天按照规定要求实施尿道口消毒护理,但由于尿道口位置极为特殊,且与之间的距离较小,粪便或者其他分泌物极易造成再次污染,因此一旦尿道口无法得到有效护理,细菌会上行引发感染。

1.2.2.2 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 在导尿管留置过程中,需尽早去除留置的导尿管,于2 d内拔除。在导尿管留置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反射功能的锻炼,以尽早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导尿时间。于患者膀胱充盈状态下进行拔管,以有利于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复插率。

1.2.2.3 膀胱冲洗护理 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需避免外源性膀胱清洗,主张生理性膀胱冲洗,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多喝水、多排尿,以实现无菌冲洗的作用。患者喝水量需超过2500 ml/d,以避免泌尿系结石的出现。如无法避免膀胱冲洗,一定需遵循无菌操作,不建议进行抗菌药物冲洗,以防再次感染的发生。

1.2.2.4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使患者意识到多饮水的好处,并及时进行导尿管、集尿袋的更换,清洁消毒与制动导尿管,应急处理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测结果与护理效果等进行观察与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细菌学检测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于导尿管留置前均未见尿路感染,33例患者中段尿中未检测出细菌,占66%,17例患者的细菌菌落数为100~4200 CFU/ml,平均(2840±220) CFU/ml,菌种2~5种;16例患者的导尿管表面检测出细菌,且细菌菌种与中段尿培养结果保持一致;16例尿道口分泌物样本中,11例患者存在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出细菌种类为1~2种,与导尿管表面的菌种保持一致,50例患者的菌种分布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3±2.7)d,对照组为(23.7±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导尿管留置属于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操作技术,不仅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方便,而且方便医务人员观察患者的病情[8-10],但患者易发尿路感染,主要原因是正常情况下,泌尿系统是一个无菌环境,而正常菌群定植在尿道口约3 cm处,在插入导尿管的过程中,难免损伤尿路黏膜,将细菌带入尿道内,使其侵入前尿道、后尿道及膀胱。一般的冲洗只能将进入膀胱的细菌稀释掉,不能冲出导尿管外壁与尿道壁之间的细菌,尿道内长期留置导尿管不仅会影响尿道黏膜的完整性,还可能降低尿道黏膜免疫能力。红细胞在运动的过程中,经过病变系统组织(肾小球)时会因为与病变位置产生冲撞,从而受损。另外,经过肾小管时,红细胞经过的位置受到挤压后,其各种化学值产生变化,这两点为尿液红细胞发生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临床治疗中,与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占医院感染的80%左右。导尿管留置会对患者的膀胱造成侵入性操作,导尿管的污染会引起膀胱污染[11-13]。

导尿管长时间留置在患者体内,会对患者的尿道黏膜与环境产生破坏,降低尿道抵抗力,导致细菌滋生[14]。本研究中,50例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0%(P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中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蓝儒竹,叶章群,李路,等.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防治留置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1):50-52.

[2] 马文姬,陶贵彦,余思娴.硅胶导尿管与乳胶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4-65.

[3] Temiz,E,Piskin,N,Aydemir,H,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other concomitant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Scand J Infect Dis,2012,44(5):344-349.

[4] 陈洁,邬红霞,林明刚.中晚期肿瘤患者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抗菌药物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2):1735-1737.

[5] 张张,戴雪娣,兰俊,等.循证护理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31-132.

[6] 王莉莉,王靖宇,张雁钢,等.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监测及冲洗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2):100-101.

[7] 张志红,丁妙文,王静.洁悠神(JUC)在预防留置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3):50-51.

[8] 司保达,薛桂华,雷树林,等.三金片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14(1):24.

[9] Georgiadou SP,Tarrand J,Sipsas NV,et al.Candiduria in haematologic malignancy patients without a urinary catheter:nothing more than a frailty marker?[J].Mycoses,2013,56(3):311-314.

[10] 马官英,赵德龙,喻陆.探讨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因素与预防干预措施[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42-45.

[11] 苏红侠,南存金,周彬瑜,等.洁悠神预防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2):299-301.

[12] 朱便英,李安馨.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感染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145.

[13] 苏汝霞.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6):633-635.

篇13

关键词:管理水平;问题;发展策略

一、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

我国在道路建设改革开放至今任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一些有关的道路养护管理水平中,已经达到了世界的权威性的认可。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新建道路和道路设施的剧增,使得环境对道路的安全影响愈来愈大。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环境对于道路养护的管理起到了绝大的影响。为此我们也对其做了充分的考虑。在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求市政管理部门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道路养护管理把所需的材料在设计及实践阶段进行探索、研究、创新,从道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道路养护效率。这些不仅依赖于设计者自身,还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在道路养护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条件上加以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好的实现道路养护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城市的科学化数据分析,从而使得其具安全性、科学性,保证道路安全畅通,进而发挥其通行能力,最终使得道路养护管理与道路施工设计结合一身,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高性能、安全性的技术。另一方面,提升道路养护管理水平使其达到更经济、高速、更优质的要求。在普通道路养护的基础上发展未来道路养护管理,运用道路安全性养护、道路管理数据及科学化的评估报告做成道路养护方案。通过对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检验,从而实现了道路对压力、温度的实际检测。道路养护管理对道路技术的综合性有了一定的提升,道路养护管理对实用性的要求很高,要求其适用于各种公路养护要求、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而且在工程实践中,需达到较高较好的工效效果。

二、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所出现的问题而论,因城市道路的飞速发展,从而在传统意义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采用的的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符合实际的发展要求,目前所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道路养护管理体制

目前在我国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中多数采用的还是事业型的管理体制,这不能够反映出城市道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数性的要求;其养护的经费采用了拨款方式,不能适应经营性城市道路管理企业的要求,这些均阻碍养护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及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创新。

2.对道路养护管理的不重视

在强制的对道路养护管理进行要求这一问题上,我们现在还缺乏认识和明确地法律上的约束约束,主要的表现在了养护的事故责任追究不力,监管力度不严,处罚较轻;与此同时,对养护资金投入、科技进步重视等不足或不够,至今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3.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缺乏

到目前为止,针对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规范甚少,相应的养护工程支出费用缺少谨慎的核审标准,至今仍沿用一般城市对道路养护“完好率”的养护质量考核标准,不能使得城市道路的全方位养护要求得到相应满足。

4.科技水平和机械配套的不足

尽管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较强的养护机械的一些地方,但其仍存在注入机械适应能力差、机械性能开发不足、机械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的严重现象;更有甚者存在着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形式进行作业,对于引进的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还没推广至大规模使用。

5.工作人员的养护水平低

以上的几个问题均使得城市的道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落后,严重遏制了城市道路向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适、更经济等性能的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发展。

三、发展策略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是一个城市道路建设的延续与发展,针对其道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性的作用。在伴随我国城市道路的网结构日渐完善,在整个城市道路系统逐渐建立起来养护管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道路养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应问题,不仅应得到相应的重视,更该得到相应的解决。

1.道路养护体制的改良

在城市道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初期管理体制在城市道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从中的到了甚多的经验。但这种管理体制已然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要求。为使我国城市道路管理体制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与突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我国在针对城市道路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中,首先应该要考虑的是集中一个管理原则。集中即领导权的集中,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统一即有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规划、统一管理调度。

(2)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深入发展及开放道路养护市场,实现管理和养护的真正分离。针对用工方式和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实现社会化,要创造面向建筑市场、招标施工队伍的道路养护维修机制,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养护管理工程实现从计划管理形式转变合同管理形式,以此来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程的特点 。

(3)建立起技术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专业的养护队伍才具有技术全面、精干;人员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完备;才能使得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的顺利完成。

(4)养护工程的决策的实现,由经验型转变成专家系统型,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应从“完好率”指标转变成综合服务水平指标。建立并完善起道路养护管理数据库,使得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 M S)及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 M S)和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星级评价标准,对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与使用能力综合评价。

篇14

关键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1-0098-2

我公司是一个专门负责阜宁县城市政设施管理养护的单位,具体负责道路、桥梁、排水等设施的巡查维护维修等工作。但日常管理工作中,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又分属不同的管理层面。如规划活动主要指整个路网的投资决策和计划安排,设计和施工活动则涉及各个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监测路况取得道路服务状态数据的情况下,不断做出与道路有关的各项管理决定,并加以实施。

1.县级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及问题

1.1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城市道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决定了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城市道路在城市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城市道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②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城市道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③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城市道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④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城市道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⑤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城市道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⑥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1.2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现状

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阜宁县城近三年在市政设施投入就近10个亿,城南新区建设的框架已初具形状。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县的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城市道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城市道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②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 度 。③缺少养护技术规范,截至目前,针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的技术规范较少,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城市道路养护的“完好率”指标,不能满足城市道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④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⑤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上述问题造成了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城市道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城市道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2.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城市道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城市道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城市道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

2.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传统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在城市道路事业发展初期,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实现我国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顺应城市道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②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城市道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城市道路养护工程特点。③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城市道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④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完好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 P M S )、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 M S )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城市道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①加快制订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方面的规范及管理条例,使城市道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②加强政府对城市道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③对新建城市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城市道路养护方案,强调城市道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2.3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①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城市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城市道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②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城市道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 S 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城市道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城市道路养护更

加合理经济。③推广使用国外城市道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

目前,城市道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 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城市道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4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城市道路养护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市道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①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②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城市道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③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④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3.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施工及养护管理是一项全面、全过程以及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务必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合理配置施工生产管理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交付出一条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