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中学生安全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学生安全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

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    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阅读,分析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小结

教学过程:

分明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了解学生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不注意人身安全的事例。

自由发言。列举学生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不注意人身安全的事例。

总结,并对同学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

二、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

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2、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例一、据《报刊文摘》报道:四川某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张某,从入校常受到高年级一男生的敲诈,他自己不敢花零用钱,省下的零用钱“奉献

”了哪位“大哥哥”。有一天,该学生被逼急后,偷了同班同学的随身听,被老师查出后,才说出了偷窃的原因,此案令人震惊。

例二、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某中学生,由于上网吧,在网吧里结实了一位社

会青年,该青年常以向家长、向老师通报他上网吧为由,向该中学生勒索香烟、钱等。后来有一次发展到在路上争吵,该生被社会青年动手毒

打,幸好被“110”巡警发现,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开始了立案侦查。有少数学生被欺负,一直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而是请社会青年来“摆

平”,终于酿成了流氓斗殴,给学校、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

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第四、要谨慎交友。

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有24.24万人死亡,重伤16万,轻伤36万。

2004年2月15日中午11时20分,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

2005年6月10日12时20分,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华南宾馆发生火灾,至15时30分大火被扑灭,造成31人死亡,23人轻伤,3人重伤

2005年6月10日下午,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沙兰镇遭受百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沙兰镇小学被冲,死亡人数109人,其中学生

105人。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报道,有多少人无故的丧命于这些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我们不能说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就万无一失,一点危险都没

有,但是起码能够将危害减少的最低限度。

(一)地震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

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前兆: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

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

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

震。

(2)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说,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

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面对熊熊大火,只有保持沉着和冷静,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有的人因为乱了方寸,出现错误的行动,结

果延误了逃生的宝贵时间。例如,只知道推门,而不会用力去拉门;错把墙壁当作门,用力猛敲;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跳楼……在开门

之前要先摸摸门,如果门发热或烟雾已从门缝中渗透进来,就不能开门,准备走第二条路线。即使门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一点点并迅速通

过,随后立即把门重新关上。因为门大开时会跑进氧气,这样一来,即使是快要闷熄的火也会骤然燃烧起来。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另外还有氰化氢、氯化氢

、二氧化硫等。消防专家的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为1%时,人呼吸数次后就会昏迷过去,一二分钟便可引起死亡。专家建议,用湿

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烈,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

“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绝对不能以身体站直的姿势去跑。因为冷热空气是对流的,有毒烟气飘浮在房屋空间的上部,

而贴近地面的地方会跑进一些新鲜空气供人呼吸。站着跑很有可能无法呼吸,窒息而死。如果自己的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

火弄灭。若有人惊惶而逃时衣裤带火,应将其按倒在地打滚,直至火熄。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

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在遇上过道或楼梯已经被大火或有毒烟雾封锁后,该怎么办呢?应该及时利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

),将其一端牢牢地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处等。然后自己沿着绳子下滑

,逃离火场。

(3)向外界求“救”

倘若自己被大火封锁在楼内,一切逃生之路都已切断,那就得暂时退到房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呆在房间里,并不是消极地坐以待

毙。可向门窗浇水,以减缓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通过窗口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筒、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队员的

救援。总之,不要因冲动而做出不利于逃生的事。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发现火灾后,人们为了阻止大火沿着电气线路蔓延开来,都会拉闸停电。有时候,大火会将电线烧断。如果乘坐普通电梯逃生,遇上停

电可就麻烦了,既上不去,又下不来,无异于将自己困在“囚笼”里

(2)??“不”轻易跳楼

?跳楼求生的风险极大,弄不好往往不是死就是伤,不可轻取。即使在万般无奈之际出此下策,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应该向楼下抛掷棉

被或床垫,以便身体着落时不直接与硬的水泥或者石头路面相撞,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缩小与

地面的落差。

(3)

“不”贪恋财物

火灾来势极快,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的阶段。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

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三)雷电

夏天来临,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

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

头顶。

2.

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

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

防不测。

4.

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

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

.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

.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四)洪水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

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

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

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

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四、青少年要不断增强维护安全的责任感

篇2

中小学生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所引发的伤害,如今呈上升趋势,成为造成中小学生非正常伤亡的主要原因。来自权威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如今每年有50余万人次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

从教育部门的统计来看,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那么,应该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呢?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据调查,涉及学校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这些都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调查结果还表明,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依次为:学校(51.44%),公共场所(36.32%),自然环境(10.44%),家里(1.8%),其中学校是家长们最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

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把安全教育列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1.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严峻趋势。而法规校纪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打击坏人而制定的。作为一名在校中学生,通过对法规校纪的学习,应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学校可通过文本材料学习与视频材料学习相结合,法制课堂与法制知识竞赛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法律工作者或公安人员,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给学生上专题法制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法就在身边。这不仅对中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有益,而且对其走向社会乃至一生都有益。

2.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但对青少年“三观”形成也构成潜在威胁,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特别是从小学进入初、高中阶段,处于“过度用网”和“趋于过度用网”的学生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过度用网的学生往往接触媒介的形式单一,很少进行阅读或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和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书籍杂志和户外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过度用网的学生和正常使用网络的学生一样,认为自己的上网水平很高,并且更趋向于用网络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首先肯定他们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从观念和认识上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

3.消防安全教育

当前中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学生遇到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报警,由于没有掌握简单救火常识,往往小火酿成大灾;也有的学生在大火发生时,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错失了逃生的最佳时间,最终被火魔无情地吞噬。针对上述问题,一是要组织中学生学好、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采用消防知识讲座、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逃生自救方法,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全过程,从而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三知”(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四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

4.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

安全是做好工作、搞好学习的基本条件,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人人都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懂得一些安全知识,学会一些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技能。例如:社会交往中要防止上当受骗;遇到险情、看到犯罪行为要及时采取适当方式报警;正确处理同学、宿友之间的纠纷;夜间一人不外出;不吃霉变食物和过期食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财物;遵守交通规范,注意交通安全,不横穿马路,不抢道、不强行趴车、超车;当有困惑时应向老师、同学倾诉,听取别人劝说;当受到伤害时,要防身自卫和寻求法律保护,等等。只有有了安全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处处注意安全防范,并学会自我保护,才能按照正常的秩序工作和学习。

心理安全教育如何开展

北京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初中生小颜(化名)放学回家后跳楼,当场死亡。警方初步认定,小颜系自杀身亡。据了解,小颜放学前,曾在学校和一位同学课间玩耍时致一名同学受伤,被老师罚站3个小时。悲剧已经发生,我们不得不面对。但悲剧背后,我们也要意识到,加强青春期阶段学生的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怕、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中学生的心理正在发育之中,尚未成熟,其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偏激的行为特征。近几年发生在学生中的打架斗殴、偷盗、染上不良习气等行为,相当一部分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预防教育,优化心理素质,促成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从而避免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篇3

1.1研究意义1.1.1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为江宁区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安全教育提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其有利于减少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我国中学体育发展,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1.2实践意义本研究对江宁区中学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针对当前江宁区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江宁区中学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南京市江宁区中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教育的现状。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本人通过登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搜索相关资料,收集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数篇。2.2.2问卷调查法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了《南京市江宁区中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研究问卷》,共分为两份,包括中学的领导、体育教师问卷和初中生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抽取8所初级中学。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每个学校内各5名体育教师和24名学生(初级中学一、二、三年级各8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2份,其中教师问卷40份,学生问卷192份。2.2.3数理统计法在文献资料等基础上,处理有效问卷,用Excel进行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文章撰写的重要数据。2.2.4逻辑分析法在文献、调查、数理统计等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演绎、综合的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江宁区中学安全教育与管理调查和安全意识实践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江宁区中学体育课安排的现状与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江宁区中学的同一块场地上课班级的数量情况。通过调查显示,有过2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13.16%,有过3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21.05%,有过4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44.74%,有过5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15.79%,有过5个以上个班级同时在一片场地占5.26%。由此可见,目前江宁区中学体育课的同一片场地上课数量安排是不合理的,这也是影响学生运动安全的一个因素。3.2江宁区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管理的现状与分析3.2.1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管理人员情况由表4可知,在对学校是否有专门人员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进行管理的调查中有28.95%选择了“有”,23.68%选择了“不清楚”,47.37%选择了“无”,这就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未能设置专门人员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进行管理,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2.2体育场地器材检查维修时间的间隔情况学校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是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从表5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各个学校对场地器材的维修时间间隔各有特点:20%的学校坚持每周一次,10%的学校每个月一次,30%的学校每季度一次,33.33%的学校一个学期一次,另有6.67%的学校超过一个学期。由数据可以直接看出,江宁区各中学对场地器材的检查维修情况比较集中在每个季度和每个学期,整体情况不容乐观。3.3江宁区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安全教育配合的现状与分析为了解影响安全教育的因素情况,对教师和领导进行调查,分别列出了可供选择的9种结构,根据被选频度进行分析。据表9调查所知,“学生不配合”的因素是影响安全教育的主要因素。据图3的调查所所知,有5.26%的学生经常出现不配合的情况,73.68%的学生偶尔出现学生不配合的情况,只有21.05%的学生没有出现不配合的现象发生。由此说明,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不充分,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指导,忽视学生的配合与合作,没有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由表10可知,江宁区中学生与体育教师工作的配合情况调查结果。对学生上体育课时口袋里是否装有杂物调查发现:9.77%的学生经常会,22.41%的学生偶尔会,67.82%的学生不会。说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常规中比较重视口袋是否放置杂物。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是否打闹调查发现:8.62%的学生经常会,40.8%的学生偶尔会,50.57%的学生不会。综上所述,学生安全意识依然不足,进行运动安全教育还是非常必要的。

4.结论

篇4

1.中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在最近公布的网络调查报告中,我国网民已达到6.49亿,其中有38.8%的新增网民仍处在受教育的阶段。根据年龄来看,处在10~19岁的网民在总数中已经达到24.1%,网民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中学生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并参与到网络信息的各种活动之中。由于中学生年龄较小,辨别能力和对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比较弱,很容易被网络世界丰富的信息所吸引,在信息活动中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另外,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全面,很容易轻信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并不自觉地传播它们。这不仅对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2.中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缺失。

当前,许多中学生没有信息安全意识。首先,学校相关教育缺失导致他们没有了解信息安全知识的机会。其次,信息安全教育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规范、不成熟、许多已开展的活动也都是形式主义,不能真正帮助中学生应对网络环境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最后,学生家庭也没有认识到信息不安全的严重后果,家长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约束,从而导致中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受到侵害,或是对他人的信息安全造成侵犯。

二、提升中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

1.提升中学生的安全意识。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校本课程,或邀请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应让学生明辨在何时信息安全会受到侵犯,并学着如何规避有可能带来的风险。教师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活动中隐藏的威胁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2.使用多种教学方式。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如编写安全手册、制作微视频、或是在正常教学时使用相关素材等,让学生有充分机会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其次,中学生兴趣比较广泛,可以在第二课堂中渗透信息安全教育。如组建相关学生课题研究小组,让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或社区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最后,还可以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电脑作品竞赛、技能大赛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信息安全活动中来。

3.要充分借助安全机构的力量。

我们现阶段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滞后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并不是未雨绸缪。然而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教师不仅要重视信息安全教育的基础问题,也要充分借助安全机构的力量,对于渗透、钓鱼和当前各种网络环境下的热点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及时把相关信息传播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4.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

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素养。如:要在及时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安全组件并定时更新、升级;不要将自己与他人的隐私随便泄露;重要账户要使用复杂的密码保护并经常更换;不要盲信各种免费服务、中奖广告;不要打开陌生邮件、短信或网络;尝试无痕使用网络服务;对重要的数据文件进行定期备份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安全风险。

5.师范院校应该重视信息安全教学人才的培养。

从时间上推断,现阶段的在校教师在大学时代很少有接触到信息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学校缺乏相关专业教师,兼任教师难以胜任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安全教学效果很低。而信息安全这门学科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已有部分院校开始逐渐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也开设了信息安全的相关课程和专业。我们呼吁,师范院校应该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专业的建设,为培养相关专业型人才而努力。

三、结语

篇5

【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一】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认知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3、为加强对学生法制与交通安全的教育与管理,使学生增加法制观念,做到这法、知法、守未能确保身心健康,平安完成学业。

4、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让学生知道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知道有关交通常识,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

【 教学难点 】: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1、准备交通事故宣传片相关图片。 2、搜集文明交通小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文明交通的重要性。

1、教师导言: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然而,现代交通的发达在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利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

我们常常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许多有关报道,正是因为忽视交通安全,才酿成了这一个个悲剧。要知道,“车祸猛于虎”啊!据统计,近2019年来,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始终是位于世界第一位的,全国平均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0万起,死亡10万余人,并且死亡人数呈递增趋势。仅今年8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321起,造成5379人死亡、2305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0.8亿元,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起。而且就在今年9月7日,福鼎104国道又发生一起一死三重伤的恶性事故。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杀手。

当你骑着车在马路上追逐,当你与伙伴在马路上玩耍时,你是否想过危险就在身边;当你的亲朋好友不顾一切乱穿马路、闯红灯的时候,你可想到这时的死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你知不知道这些会带来什么?是伤?是残?是死?是痛苦?是悲剧?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还是生命是珍贵的,却也是脆弱的。在中小学生的伤亡事故中,车祸造成的原因是第一位的。着其中固然有驾驶员违章造成的因素。但其中也不乏学生补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悲剧。 交通安

全就是生命的延续,就是家庭的幸福。

因而,遵守交通法规已经被人类广泛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学习、遵守并运用交通法规已是刻不容缓。 尤其是近期以来,校园附近及涉及师生的交通事故的比率有所上升,给了我们许多惨痛的教训。

2、观看图片:重大交通事故教训的宣传片。 (二)学习交通小知识 1、走路:

(1)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 (2)在横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时,应当左右看,观察往来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再过马路;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过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3)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红灯亮时,不能过马路;绿灯亮时,也要看清左右确定没有车来,才可以过马路;如果马路过了一半时,信号灯变了,要赶快过马路,千万不要惊慌。

(4)不得在车行道内停留、嬉闹;不得有追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2、乘车安全:

(1)不要搭乘无牌或超载车辆

(2)乘坐公共汽车或旅游车时,不得在车上嬉戏喧闹或有做出影响司机驾驶的行为。

(3)坐在汽车靠近窗边位置的,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露出或伸出车外,避免会车或车外物的碰刮。

(4)不得随意在车上向外抛洒东西,避免伤及他人 (5)车未停稳,不能下车,避免摔倒造成事故 3、发生交通事故的应急办法

遇到交通事故发生,不要慌乱,要沉着冷静。

第一,要保护自己,看有无受伤。如果有伤要立即拦车、打的到附近医院救治。同一起事故中有多人受伤,自己属于轻的,要帮助别人;自己属于重的,要求助别人,共同脱离危险。

第二,要保护交通事故现场。

第三,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在校园内小的交通事故要报告学校保卫处,由公安保卫部门来调解处理。

(三)交通安全知识竞赛问答

1、乘车出行莫坐“四种车”?

一是“病”车莫要坐,二是超员车莫要坐,三是“沾”酒司机车莫要坐,四是货车车厢莫要坐。

2、什么是红绿灯?

红绿灯,其实是由红、黄、绿三种灯组成。它分为“车辆信号灯”和“行人信号灯”二种。

3、红灯亮时,车辆应该怎么办?

车辆信号灯,红灯亮时禁止通行;右转弯的车辆在不妨碍行人和其它车辆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允许通行。

4、绿灯亮时,车辆应该怎么办?

车辆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转弯调头车辆在不妨碍直行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情况下也允许通行。

5、绿灯闪烁时,车辆应该怎么办?

车辆信号灯绿灯闪烁时,表示信号灯即将转换称黄灯,这时已接近路口“停

止线”或人行横道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过路口,离停止线、横道线较远的车辆应减速慢行。

6、黄灯亮时,车辆应该怎么办?

车辆信号灯黄灯亮时,各种车辆须停在路口停止线和人行横道线以内,已经超过停止线和横道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

7、黄灯闪烁时,车辆应该怎么办?

车辆信号灯黄灯闪烁,是一种警告车辆注意安全的信号,车辆经过路口应注意来往车辆、行人,小心通行。

8、行人信号灯红灯灯亮时,行人应该怎么办?

行人信号灯红灯灯亮时,禁止行人横过马路,行人必须在人行道上等候。

9、行人信号灯绿灯亮时,行人应该怎么办? 行人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从人行横道内通过。

10、行人信号灯绿灯闪烁时,行人应该怎么办?

行人信号灯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再进入人行横道;已经在人行横道内的行人应加快步伐安全通过。

11、什么是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黄底色、黑色边框、黑图案的等边三角形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段、减速慢行的标志。

12、什么是禁令标志?

禁令标志:白底色、红色连框、黑图案的圆形标志,是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某种交通行为的标志。

【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二】班会内容:交通安全教育。

班会目标:

1.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接受一次生动活泼的交通安全教育。

2.通过逼真的画面,真实的数据,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交通规则,懂得保护自己,懂得交通安全重于泰山等的道理。

班会重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班会准备:

1.黑板上书写“交通安全我先行”几个字。

3.准备测试交通规则的抢答题目。

5.学生自制安全宣传卡。

班会过程:

一、以逼真的画面,真实的数据,真切的告诫,让学生深深懂得保护自己,就是幸福大家。

1. 导入 :

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交通安全我先行”活动,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A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 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

2、逼真的画面:

播放《交通安全监控录像》

(老师:看了这些录像,你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刘善容:看了之后感觉很害怕,以后都不敢过马路了。

未从凡:太惨了,他们这么年轻就丧失了生命。

王建鹏:我以后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了,感觉很多危险都在我们身边。

童耀:我一直都很注意的,所以以后不会遇到这类事故的。

老师:交通事故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也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讲一讲听到的、看到的或从报纸上阅读到的或亲人朋友遭遇过的交通事故。

3.真实数据:

道路交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大家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据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突破10万大关,10万鲜活生命葬于滚滚车轮之下,如此触目惊心的人间惨剧,留给世人的该是多么沉重的警示和思索。

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突破10万大关,一年10万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年消失一个小城镇;一个月被吃掉一个万人军团。一年经济损失33亿多元,相当于国家可以养活100万个失业人员;可以使200万个穷困地区失学儿童重新走进学堂,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4.真切的告诫:

谈起交通事故,同学们无不感到形势严峻,谈起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无不感叹唏嘘。感叹、唏嘘之余,请同学们说一说他带给我们的启示或想法。

5.小结:这些血的教训向同学们敲响警钟!——希望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交通安全这根弦,时刻牢记遵守交通规则

二、班会中学习交通法规:

1.辨认交通标志;(学生举手回答过程略)

2.快速抢答交通知识(学生抢答过程略);

3.游戏《等车》。

让几名学生表演

剧情背景:周末到了,同学们回家心切,在公交车站等车,车子终于来了,他们满心欢喜,蜂拥而上,你推我挤,车在还没停稳,有的同学便抓住车门把手,这时惨剧发生了------

请同学们说说游戏中有哪些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4、让一名名学生模仿交通指挥动作,让大家辨认

三、小结

老师:在父母眼里,你们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师的眼里呢们是展翅待飞的雏鹰。父母、老师在期待着你们,美好的明天在期待着呢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你们要懂得保护自己;懂得交通安全重于泰山等的道理。同学们一定要把交通安全牢记心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