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

公路管理智能化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路管理智能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路管理智能化

篇1

关键词:智能化 高速公路 收费系统 管理 电子化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76-01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微电脑技术应用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控制技术、图像显示技术、通信技术等都有了新的突破,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产各个领域。随着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学科的进一步研究,现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高速公路领域,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在本世纪初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高速公路自动化收费系统

我国高速公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并得到迅速发展,这个阶段,计算机应用开始逐步普及,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提高。所以,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最初是采用的纯人工收费方式,随后发展到初步的财务计算机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IC卡技术以及图像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收费开始进入全面自动化管理阶段。从车辆上路领取电子通行卡开始,车辆车型、牌照、上路时间等信息进入高速公路收费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到车辆驶离高速公路时,系统读取通行卡信息,比对车型、牌照,自动计算并语音提示司乘人员应交费金额,收费后系统自动启动挡杆放行。

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为高速公路区域联网收费提供了技术保证。联网收费通过计算机联网系统可实现自动分拆车辆在各不同路段行驶里程,结算相应路段费用,这样就可把不同运营主体管理下的高速路段有机地接合在一起,撤销主线收费站,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目前正在逐步推行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系统,更具智能化,通过非接触式感应卡的运用,达到系统完全无人工直接参与,实现全自动化收费。

三、智能化办公管理

在高速公路领域,智能化应用不仅仅运用在收费系统中,在现代化的办公管理中,也处处尽显智能化的亮点。以河北高速公路石安管理处下属某收费站为例,做如下说明:

1.办公无纸化。由于各收费站分散于高速公路沿线,以往公文报表的上传下发十分不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办公条件逐步改善,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除一些需要备案的文件之外,通知、公告、节假安排等日常事务文件报表均采用电子化形式,通过邮件或传真上传或下发,电子化办公,便于查询和归档,更加便捷和及时。

2.通讯自动化。通过沿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干光纤,所有收费站所互联成网,实现电话网络统一管理,由高速交通枢纽大楼与外界接驳。虽然管理处和各收费站在空间上分散、距离较远,但通过通讯自动化系统,做到了各处室职能部门与收费站各工作岗位实现内部通话,网络统一使用,既强化了内部管理,也实现了对外联系的形象统一。

3.安防自动化。以现代化的技术防范手段为主体,辅以补充的人员防范,是现代化办公环境安全的必然选择。

各收费站监控系统主要分为车道监控和收费广场监控。收费站监控分中心实时监视现场图像信息,并通过高速网络传至交通枢纽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的监控管理。高速公路现代化的安防系统,通过闭路电视监控、周界防范等电子智能化手段,保证了各收费站点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正常的工作秩序。

4.后勤管理自动化。在管理处及各收费站点,食堂售饭均安装了POS机,实现了后勤管理的自动化。电脑微机结算,替代传统餐券管理,既卫生又方便,减少印发、兑换、清点诸多环节,提高了食堂工作效率和管理层次。

四、智能化系统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作用

高速公路管理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在运行应用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高速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运输能力;简化了收费程序,减少了出错率;减少和杜绝逃费现象、人情放行现象;防止贪污作弊现象;安全性大幅提高;路况信息、通行信息更加全面丰富;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逐步实现道路、车辆实时监测控制;

五、高速公路智能化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技术、信息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提高,未来的系统应用会更具智能化,在高速公路管理领域,目前的研究正向以下几个方向深化:

1.联网、不停车收费技术。联网收费目前已经在高速公路顺利实施,正在不断完善。不停车收费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在车辆上安装有车载电子标签,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可与车道内的微波收发装置短程通信,自动辨识车辆信息并传至收费管理中心网络。车辆可以较高速度行驶通过收费站口,实现了不停车全自动收费管理。

不停车收费将大大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降低收费管理成本,并大大改善了收费站点的环境,当前石安高速不停车收费系统正在建设中。

2.集成化、开放性。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中,以通行费收取管理为主线,而其中又涉及到路况信息、路段气象、实时监控图像等多种重要的公共信息。新型的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是一个高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收费管理要和车辆监控信息等信息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来运行;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具备开放性,能够和交管、气象、物流等部门行业进行公共信息交换,达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3.全球定位系统(GPS)和3G移动通信业务应用。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完善和3G通信业务的开通,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智能化应用也将会有新的发展。通过GPS、3G移动通信和收费管理系统结合,可以对上路车辆实时图像声音的跟踪,对路况全方位监控,远程指挥疏导车辆,杜绝换卡违章等现象,并可以对遇险事故进行最及时恰当的救援。

六、结语

智能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在不断发展,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以上介绍的高速公路管理中的智能化系统,也只是系统智能化中的部分应用。伴随着需求差异性、服务个性化的要求,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刘勇.不停车收费系统简介.公路交通技术,2005(3)

2.杨志勇.浅谈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智能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支撑其运行的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成功以后,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要更加慎重,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实际情况不同,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高速公路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1通信网络的作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分布于高速公路的周围,分布较为广泛,因此管理较为困难,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智能可视化管理,才能进一步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实效。高速公路机电管理过程中,以网络为支撑形成管理的基础,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通信网网络存在的基本作用是传输信息、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是展开智能化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保证网络的通畅和稳定,才能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完善的通信网络为基础,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建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网络信息库,通过信息的传送、储存、分析等,可以有效控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运行,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清楚的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于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可以解决很多机电设备的实际问题,保证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的效率,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变革。

2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的应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要实现智能化管理,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化设备为基本载体,在系统功能的协调下,在其他系统集成设备的共同协作下完成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人工的投入,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2.1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现方式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以通信技术为基础,对机电设备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管理,保证机电设备和智能化设备相吻合,实现机电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协同运作,确保基础技术的运行顺利。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接口进行管理而实现的,在对两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减少了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而提升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也进一步的促进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由于高速公路分布广,路程长,机电设备分布于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周围,且设备数量庞大,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且工程量大,极耗时间,管理效率极差,要想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就要运用智能化设备,通过对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接口的共同管理,降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难度,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考虑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变化因素,考虑到环境的变化,考虑到设备的整体状况,然后依序开展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2.2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功能

高速公路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功能十分强大,以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其具有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系统功能,各项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提升高速公路智能化设备的管理效率。机电设备职能化管理系统要对机电设备进行远程操纵和控制,通过全天候的监测,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状况,掌握高速公路实际存在的问题,为高速工作设备管理者提供基本的工作依据,并根据高速公路的设备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落实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同时智能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送的功能,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进行设备信息的传送和储存以及管理,而后期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可以参观的数据。高速公路智能化机电设备系统还具有警报预警、成像、定位功能、可视化监管等功能,通过预警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的融合管理,可以及时的了解到设备的问题,并通过定位系统和信息传送功能的协作,可以使得设备管理者了解到问题设备的具置,从而实现精准化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高效的解决机电设备中的问题,从而解决机电设备中的隐患,促进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

2.3系统组成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系统由多个集成系统所组成,不同系统实现不同的设备管理功能,不同系统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智能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由水电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信息传送系统、成像系统等组成。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电力设备的控制主要是依靠二级系统来实现的,以信息收集系统为机电,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科学化管控,从而实现机电设备的运行,为高速公路的运行提供基本的发展条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由多个集成系统所组成,不同系统发挥不同的功能,最终在多个功能的共同协作下,完成智能化的机电设备的运行,从而提升机电设备管理的效率。

3智能化系统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化机电设备具有极大的运行优势,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其应用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减少了很多管理阻碍,极大的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提升了高速公路的运行效果。高速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在实际的建设和管理中,工程量巨大,机电设备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结合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才能进一步的减少的管理工作中的阻碍,提供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3.1有效的缩短设备维护的时间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运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大大的缩短机电设备的维护时间,提供管理工作的效率,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中,需要依靠人力去排查设备故障,进而才能安排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投身到设备故障排查中,耗时耗力,工作效率极低。应用智能化系统,能够缩短电力设备的维修反应时间,帮助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快速的获取设备信息,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而快速的作出决断,制定设备的维修方案,从而大大的减少了设备的运维时间,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快速的了解设备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可以精准的了解到设备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升设备运维的精确度,减少管理工作中的误差。另外,在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机电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检测,可以大大的减少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高效的处理设备故障。

3.2降低成本

使用传统技术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成本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巨大,给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运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可以快速的对机电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和搜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和储存,应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快速的分析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整体情况,使得管理者可以快速的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信息,大大的降低了管理的成本。且通过信息系统所输出的信息,其精准度高,误差小,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信息源,为工作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从而减少了工作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节省了支出,实现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高效管理。

3.3实现信息的高效收集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信息收集十分重要,由于机电设备的分布十分广泛,其管理难度十分大,利用传统的信息收集方法收集信息,效率极低,且耗时耗精力,信息的质量也难以把控,如果信息收集有误,可能要重新进行收集,从而进一步的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信机电设备的管理可以为设备管理者提供精准的信息数据,通过信息收集系统对信息的收集、归纳、整合、分析,可以进一步的得到更为系统的设备信息,同时,利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机电设备全天候的监控,实现对机电设备的可视化管理,为设备管理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管理者可以全面的了解设备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无障碍的传送,可以将信息传送给领导层,进而落实设备管理方案,然后根据设备管理方案依序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只有进一步的加强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才能保证高速公路顺利运行,应用智能化系统进行机电设备的监管,可以降低设备管理的难度,提升设备管理的效率,从而进一步的促进高速公路机电智能化系统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能选,刘娜,张润等.关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探讨[J].人民交通,2020(7):83-83.

[2]李能选,刘娜,张润等.关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探讨[J].驾驶园,2020,000(007):83.

篇3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微电脑技术应用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控制技术、图像显示技术、通信技术等都有了新的突破,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产各个领域。随着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学科的进一步研究,现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高速公路领域,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在本世纪初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高速公路自动化收费系统

我国高速公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并得到迅速发展,这个阶段,计算机应用开始逐步普及,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提高。所以,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最初是采用的纯人工收费方式,随后发展到初步的财务计算机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IC卡技术以及图像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收费开始进入全面自动化管理阶段。从车辆上路领取电子通行卡开始,车辆车型、牌照、上路时间等信息进入高速公路收费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到车辆驶离高速公路时,系统读取通行卡信息,比对车型、牌照,自动计算并语音提示司乘人员应交费金额,收费后系统自动启动挡杆放行。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为高速公路区域联网收费提供了技术保证。联网收费通过计算机联网系统可实现自动分拆车辆在各不同路段行驶里程,结算相应路段费用,这样就可把不同运营主体管理下的高速路段有机地接合在一起,撤销主线收费站,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目前正在逐步推行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系统,更具智能化,通过非接触式感应卡的运用,达到系统完全无人工直接参与,实现全自动化收费。

三、智能化办公管理

在高速公路领域,智能化应用不仅仅运用在收费系统中,在现代化的办公管理中,也处处尽显智能化的亮点。以河北高速公路石安管理处下属某收费站为例,做如下说明:1.办公无纸化。由于各收费站分散于高速公路沿线,以往公文报表的上传下发十分不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办公条件逐步改善,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除一些需要备案的文件之外,通知、公告、节假安排等日常事务文件报表均采用电子化形式,通过邮件或传真上传或下发,电子化办公,便于查询和归档,更加便捷和及时。2.通讯自动化。通过沿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干光纤,所有收费站所互联成网,实现电话网络统一管理,由高速交通枢纽大楼与外界接驳。虽然管理处和各收费站在空间上分散、距离较远,但通过通讯自动化系统,做到了各处室职能部门与收费站各工作岗位实现内部通话,网络统一使用,既强化了内部管理,也实现了对外联系的形象统一。3.安防自动化。以现代化的技术防范手段为主体,辅以补充的人员防范,是现代化办公环境安全的必然选择。各收费站监控系统主要分为车道监控和收费广场监控。收费站监控分中心实时监视现场图像信息,并通过高速网络传至交通枢纽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的监控管理。高速公路现代化的安防系统,通过闭路电视监控、周界防范等电子智能化手段,保证了各收费站点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正常的工作秩序。4.后勤管理自动化。在管理处及各收费站点,食堂售饭均安装了POS机,实现了后勤管理的自动化。电脑微机结算,替代传统餐券管理,既卫生又方便,减少印发、兑换、清点诸多环节,提高了食堂工作效率和管理层次。

四、智能化系统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作用

高速公路管理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在运行应用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高速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运输能力;简化了收费程序,减少了出错率;减少和杜绝逃费现象、人情放行现象;防止贪污作弊现象;安全性大幅提高;路况信息、通行信息更加全面丰富;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逐步实现道路、车辆实时监测控制;

五、高速公路智能化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技术、信息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提高,未来的系统应用会更具智能化,在高速公路管理领域,目前的研究正向以下几个方向深化:1.联网、不停车收费技术。联网收费目前已经在高速公路顺利实施,正在不断完善。不停车收费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在车辆上安装有车载电子标签,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可与车道内的微波收发装置短程通信,自动辨识车辆信息并传至收费管理中心网络。车辆可以较高速度行驶通过收费站口,实现了不停车全自动收费管理。不停车收费将大大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降低收费管理成本,并大大改善了收费站点的环境,当前石安高速不停车收费系统正在建设中。2.集成化、开放性。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中,以通行费收取管理为主线,而其中又涉及到路况信息、路段气象、实时监控图像等多种重要的公共信息。新型的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是一个高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收费管理要和车辆监控信息等信息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来运行;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具备开放性,能够和交管、气象、物流等部门行业进行公共信息交换,达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3.全球定位系统(GPS)和3G移动通信业务应用。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完善和3G通信业务的开通,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智能化应用也将会有新的发展。通过GPS、3G移动通信和收费管理系统结合,可以对上路车辆实时图像声音的跟踪,对路况全方位监控,远程指挥疏导车辆,杜绝换卡违章等现象,并可以对遇险事故进行最及时恰当的救援。

篇4

关键字:智能化建筑;国内外;发展动态;展望

中图分类号:TU97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电子网络正改变着各行各业,为了反映出信息化时代和多媒体服务的要求,智能化建筑应运而生。概括而言,智能化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通信与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建筑内设备的智能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使用者所需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进行优化组合后所获得的与信息社会相适应,且投资合理,并具有安全、舒适、高效、便利以及更人性化的建筑物。其“智能化”只要是指这幢建筑物内所具备的信息管理能力与综合利用能力。这个能力包含了对信息的采集、综合、分析、处理以及交换和共享。同时,也可以将智能化建筑理解为4C,即计算机技术(Computer)、图形显示技术(CRT)、自动控制技术(Control)以及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由此可知,智能化建筑是一个必要的存在。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国内外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一、国外智能化建筑起源与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最先开始了智能化建筑建设。随后,各个国家为了展示自己的综合国力,都开始兴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化建筑。这些高科技企业为了在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的更新技术装备,进行自我提升。美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是将原来陈旧的大厦翻新建设的,该大厦内的客户不需要自己购买相应的装置就可以随时获得情报资料、文字处理、市场行情、通信等多种服务。整座大厦实行全自动化管理,对大厦内的各项设施均实现用计算机进行操控,不仅管理方便,安全性也很有保障。美国在智能化建筑上一直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智能建筑总数已经有数万座。美国的智能化建筑建设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关注,都开始对智能化建筑开始投资建设。日本是继美国之后最先开始投建的,并且制定了智能化城市建设的计划,预计在21世纪末,全国可拥有65%的智能建筑。新加坡在智能化建筑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计划将国家建设成为智能城市花园。还有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在90年代都开始了智能建筑的建设。智能化建筑技术作为展现综合国力的一项指标,智能化建筑成为了具有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一)起始阶段

我国第一座智能大厦就是北京发展大厦,是由日本进行投资,北京建筑设计院进行主持设计的,在1989年正式使用。是我国有明确设计定位的智能大厦,并且这座大厦的设备体系并不是很完善,只使用了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主要表现在在建筑内部设置有线电视、程控交换机、广播、现代化办公设备、火灾报警系统、计算机网络服务等。因此,只能说是智能建筑发展的起始阶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普及阶段

在1992年,国家政府再次强调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很多房地产商看中了智能建筑的商业价值。因此,智能化建筑在国家沿海发达地区推广起来。在20世纪末,我国沿海地区的大厦建筑几乎全部自称为智能建筑,随后,智能化建筑迅速向国家中部地区普及。这个阶段是定制化智能系统的发展阶段,对建筑物各个系统进行集成,并综合布线,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为住户提供了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便捷的娱乐通信工具等。

(三)发展阶段

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规模宏大,发展速度呈直线上升,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场,引来了世界各国的大量投资。智能化建筑有了新的发展标准,建设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建筑成为了智能化大厦的主要趋势。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同时,节能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先进的节能智能大厦主要有深圳的地王大厦、南京金鹰国际商城、广州中信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大厦等。北京奥运会的体育馆也是世界上智能大厦的杰出代表,该智能建筑的系统主要包括了通讯系统、监控系统、节能系统、体育赛事管理系统等,拥有横向、纵向和总体集成模式。

1、横向集成模式。体育馆中子系统体现子系统的联动和最优组合。

2、纵向集成模式。在传统集成基础上实现子系统的功能。

3、总体集成模式。将所有的集成平台和体育赛事系统结合形成整体的智能化系统。

这个阶段是可持续智能系统的发展阶段,有效的将智能建筑与绿色环保相结合,集中引进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系统,对于系统设备更新有了兼容性与适应性。智能化建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如电梯、空调、照明系统等随着智能程度的上升,智能化建筑成为了国家重要产业部门,也是展现我国综合国力的标志。

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展望

智能化建筑水平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指标,具有显著的特点和发展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加速发展智能化建筑。我国把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也作为一项重点发展任务。智能建筑是高速公路的结点,对高速公路的监测和管理有着重要作用。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着很多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建筑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提供给人们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工作环境,还能把资金和建筑空间综合利用开发,效益最大化,节能环保。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一)科学的智能建筑建设方法

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工作复杂的特点。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和设计同样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科学的建设方法,智能化大厦需要对智能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对系统的设计、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都要有相对应的对策。科学的建设方法才能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正常开展。

(二)开放式的智能化建筑结构

智能化建筑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智能建筑的生命一般为40年,建筑结构由于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都会有相应的使用年限。智能硬件和软件只有5年的使用期限。因此,这就要求智能大厦要不断的吸取新科技和新技术,及时的更新设备,保证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和长久使用。智能建筑的结构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提高智能设备的效率,研究智能建筑结构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三)广泛使用多种技术

1、多媒体技术。随着图像技术和声音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关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多媒体通信。因此,在智能化建筑的智能系统的多媒体人机接口的开发与设计也需要跟上步伐。

2、互联网技术。采用开放的TCP/IP和HTTP,增加了防火系统等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如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能力,通过防火墙与Internet实现无缝连接。

3、网络控制技术。改善火灾报警、楼宇自控系统以及综合保安系统等网络环境之间的结构与控制,利用网络的分布式和嵌入式技术为楼宇自控系统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并且还能实现智能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以及安全报警管理之间的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

4、智能卡技术。主要应用于门禁、保安巡逻、车场付费、商业银行系统、人事考勤管理等管理系统。

5、流动办公技术。指利用可视化技术、网络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向移动或异地的办公人员提供虚拟办公环境。即使工作人员身在异地,也能随时像身处办公室一样的进入办公流程、处理和阅读文件等。目前,移动办公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主要有远程会议电视、多媒体电子邮件以及远程遥控。

6、家庭智能化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实现各种与信息相关的设备、电器以及保安装置等通过HBS(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同一个智能技术上,可以进行集中或者异地监控与管理。

7、无线局域网技术。这是90年代初兴起的具有重大价值的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红外线、微波以及激光,脱离线缆连接的不稳固性,与此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变换地理位置,比如商业POS系统、信号转发器、无线会议电视等都是采用了这项技术。

(四)智能化建筑的互联网通信建立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建筑相互结合,形成智能楼群,甚至是智能城市,不仅功能互补,最重要是的节约资源、环保。这也是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主要发展趋势。

(五)智能建筑的软件和协议建立

智能大厦体现着一个非常广泛的电讯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一个主干网可能要与大量的子网交织在一起, 而且设备运行参数 范围大。此外, 随着ISDN和BISDN的快速渗入, 我们有许多外部的网络协议与智能大厦的网络接口。所以如何定义一个智能大厦协议以处理智能大厦所有内部的、外部的接口需要, 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是人、环境与信息的智慧、高效结合,是建立在信息科学、建筑设计、社会工程学、行为科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的上的综合运用。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建筑的标志,它将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物联网为纽带,将多种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并且在未来这些技术会更先进,其使用也会更广泛和频繁。智能化建筑将面向新时代、新世纪,做好充分准备来迎接更大的发展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姚丽君,李景祥.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

[2]刘显成.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展望[J].河南建材,2008(2).

[3]张晓明.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资讯,2008(13).

篇5

交通运输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都得到了有效发展,但伴随着经济新常态,交通发展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重,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约束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服务品质需求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服务面临的效率、生态和安全矛盾突出,迫切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走综合、平安、绿色、智慧的发展道路。

一、智慧交通的理论探讨

智慧交通是信息、管理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应用,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其在提供信息和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判断、自处理、自适应能力,是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现代交通决策科学、管理智慧、生产智能、服务人文等各个方面将发挥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基本特征

1.变革。智慧交通本质是交通领域从信息社会向智慧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交通自身革命的过程,必然会引起生产技能和生产工具的变革,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动力,同时引起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的变革,成为生产关系变革的动力。

2.融合。信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重点在业务、技术、文化融合等三个方面。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形态,是交通运输由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向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发展的变革,是交通运输线上与线下,虚拟和现实,跨区域、多方式之间协调运行的变革。

3.智慧。智慧交通的根本是让交通具有人一样的、甚至超人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途径,通过信息化的共享性、可预知性,掌握交通运输业务的规律性,预测交通运输的未来趋势,而且还通过其渗透性、改善性和可干预性实施交通运输状态的自动高效调整和转变,达到优化交通运输的目的。

4.全面。涉及到交通运输的所有业务、所有人、所有设施、所有装备、所有企业,涉及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各方面、各环节,统筹协调是实施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战略的根本要求。

(二)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改变和影响的实践证明,智慧交通不仅可以实现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服务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和约束,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交通生产要素,转变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形态,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资源配置,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一是高效衔接经济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的目的和归宿就是支撑经济协调运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服务百姓日常出行,智慧交通的应用可以全面促进交通运输服务与经济社会各方面需求的按需实时对接。

二是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通过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现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自身状态和周边环境及时准确的检测、预警、智能控制,提高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适应自身或周边环境变化,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

三是改造交通运输生产和管理方式。通过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打破部门间、业务间、区域间信息壁垒,实现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扁平式、协同式、智能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业务新模式,形成伞网络、大规模、大范围、多业务、多环节、多方式的综合物流的生产组织模式,甚至是调整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提高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效率,降低行业管理成本。

四是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方式的精细化、科学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及时应用,实现交通运行状况的全天候全方位实时掌控,交通运输态势的及时预警,转变交通运输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相关分析和深度挖掘,寻找并发现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明晰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转变交通运输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科学决策,降低交通运输管理的决策风险。

五是透明服务公众和企业。百姓获取出行信息、办理票务更加方便;企业随时随地都能办理各种许可、提交各种材料、支付各种费用、获取各种规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取行业运行状态,发现并解决行业日常运行存在问题,制止各种违章违法行为。

二、智慧交通实现路径

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通过实施若干重大信息化工程,使信息化应用全面覆盖各业务领域。例如,加强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路网运行、航道运行掌控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综合运输、现代物流和城市客运试点工程建设,生产协同能力逐步增强;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公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发展决策能力有所增强。同时,社会化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迅猛发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推出了路径导航、实时路况、出租车电召、公交动态、航班动态等多种类型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产品,并呈现互联整合、规模经营、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一)智慧交通建设的趋势分析

未来,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社会变革作用将集中显现,这些变革作用倒逼交通运输行业利用新技术增强交通运输运行感知、预控和应变能力,改变交通运输乍产组织和服务交付模式,提高行业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并切实提高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科学决策效能,推动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总体来看,智慧交通的趋势性变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决定了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要求不同区域间、不同方式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一体运行。

2.便利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克服了交通运输服务时空限制和约束,改变了支付方式,服务多样化、个性化、流动化。

3.精准化。车联网、传感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交通生产、运行的实际状态的全面掌控,使交通管理智能化、精准化成为可能。

4.集约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瓦联网等新技术推动行业技术体系的集成发展,形成国家和地方统一的集成技术体系。

5.市场化。公众信息服务是交通信息化主体,通过积极推进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市场化发展,百姓可以感受交通信息化带来的快乐。

(二)智慧交通发展目标

通过交通运输信息能力的大幅提高,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发展决策数据化、运输服务智能化、行业管理一体化、出行服务多样化。具体体现如下:

1.发展决策数据化。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加大应用范围和力度,实现交通运输决策基于大量鲜活、真实的数据,满足新形势简政放权管理方式的需要。

2.行业管理一体化。开展交通运输管理业务的顶层设计,实现交通行业行政许可、应急处置、市场信用、行政执法等行业管理的一体化、智能化,形成交通运输协同管理新格局,满通运输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

3.运输服务智能化。实现城市公交、长途客运、货物配送、远洋运输等运输调度和港口装卸、枢纽换装等生产调度的自动化。实现交通运输票据的电子化、规范化,实现多种方式联程联运,满足综合运输发展的要求。

4.出行服务多样化。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广播、电话、交通卡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获得出行前中后的集成连续的信息服务、售票服务、联程票务、交通电子支付服务等,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多样化,满足人们交通出行新期待。

(三)构建智慧交通的框架体系

初步构建成决策科学、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人文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提升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体系

转变数据采集方式,加大数据网络化采集力度;深入推进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着力深化交通基本要素、共享要素和重要系统间交换的信息标准,构建部省市三级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数据中心;建立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推进交通运输信息的统筹管理和共享服务。充分利用行业业务系统产生的各类交通数据,转变交通运输统计信息采集方式,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实现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预警,提升交通运输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打造互联互通综合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智慧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加大大范围交通动态和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力度,积极推进路网运行、养护、管理、应急与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推动跨省、跨区域路网运行管理、日常养护、应急处置、公众服务的业务协同,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全国ETC联网运行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水运管理,继续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和内河水网地区“数字航道”建设,加强“电子巡航”、“E-航海”等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水上交通、航道运行、海事应急、溢油处理、船闸调度等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内、沿海和内河之间的协同管理,促进水上交通安全发展。积极推进智慧运输服务,完善交通运输电子证件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的全国统一认证和服务;加大公路运政与路政、水路运政与海事的协同管理,促进交通运输系统协同运行。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交企业、客运企业、出租车公司、货运企业、路段公司等生产调度系统互联互通,掌握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和安全状况。

3.建立协同联动的交通执法体系

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信息全国联网,实现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信息在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市之间互联互认。推进行政执法信息与行政许可信息的双向共享,促进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间的业务协同、联防联控,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优化行政许可效果;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交通综合执法建设,实现多业务协同执法。创新交通运输执法模式,加大交通运输非现场执法力度。开展交通运输执法监察,实时执法情况,实施全国性重大违章违法对象追逃制度,实现跨区域协同联合执法、阳光执法,提高交通运输执法的威慑力和公信力。

4.智化综合运输体系

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货运企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增设信息化能力作为行业准入条件;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平台健康发展,依托第三方物流平台开展“中小企业联网行动”,大力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广大中小企业实现运力、线路、货源等资源的整合;加大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城市配送综合信息服务力度。鼓励并引导大中型货运企业加强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电子路单制度,建立多式联运机制,推动多式联运信息服务,深化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方式的联程联运生产服务:依托公交都市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公交智能调度,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城市出租车电召服务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有效保障乘客权益;鼓励公路、铁路、民航等综合客运枢纽加强换乘综合信息服务,推动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协同运行。

5.建设惠民便民信息服务体系

完善交通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网上办事平台,凡是能够网上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政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显著提升政务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提高百姓满意度;建立统一的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用等级评定公开透明、信用信息开放共享。有序促进政府交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发交通出行、联网联程售票、交通电子支付、物流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公共信息服务产品,显著提升公众体验感。积极推动交通客运电子支付和电子客票服务,积极推进电子检票;鼓励开展客运联程联网服务,支撑公路、铁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客运一体化运输服务的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交等电子支付体系建设,引导公交企业或第三方运营企业推进区域性电子支付联网工程,并推动城市公交与地铁、城际铁路等电子支付业务的融合。

6.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加大行业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推广和规范密码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重要数据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有效解决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问题,并为安全审计、安全可控提供支持。开展行业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测评工作,根据业务系统、工控系统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相应安全防护建设和管理,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和危害程度。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协调指挥和通报机制,统筹建设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平台,重视行业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性和灾难恢复能力建设。建立和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处理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