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交通建设与管理范文

交通建设与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交通建设与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交通建设与管理

篇1

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 Management

主管单位:交通

主办单位:北京市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8098

国内刊号:11-5564/U

邮发代号:80-27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关键词】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核心课程,对培养交通工程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笔者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学科地位

《交通管理与控制》作为交通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交通工程专业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交通管理与控制》这门课程主要探讨如何科学地采取各种交通管理与控制治理措施,提高道路运行效率,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与其他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关系密切,如《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部分内容(如交通需求管理)属于《交通规划》中近期交通规划工作之一;《交通管理与控制》为《交通设计》提供指导依据;《交通管理与控制》也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交通管理与控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在培养交通工程学科专业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进行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管理与控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理论和方法。必须根椐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发展变化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进行课程建设。《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主要围绕补充教材编写、多媒体教案编写、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小论文编写五个方面展开。

(1)利用网上图书馆资源,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新理论、新成果层出不穷。而教材出版周期长、更新内容慢,容易滞后于科技发展,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往往难以体现。因此只依赖一本交通管理与控制教材给学生上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像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来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新理念、新理论和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案例。比如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短时交通流预测理论、交通仿真技术、干道交通信号的智能协调方法以及学科最新研究方向;又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路线导行系统、交通拥挤收费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地理信息和车辆定位技术的应用等,把交通管理与控制最新的发展动向介绍给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全面,并且能跟的上学科最新的发展。

(2)编写多媒体教案,开展多媒体教学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学的一个大进步。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最大的优点就是涵盖的信息量多。这样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内容时,教材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讲述的内容都是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常识性的内容很少。在以往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下,教师受时间限制,往往省略对常识性知识的讲授。结果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对一些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很茫然,也看不懂交通警察的手势,自己都不好意思说是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的。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有关交通管理与控制基本常识的Flas片,内容包括红、黄、绿灯、闪光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车道灯,人行横道灯的含义;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手势含义以及路面标志、标线的含义。在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对应内容时,放映给学生观看,一般10分钟左右就可以放映完毕。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如何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真正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就需要通过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来完成。因此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需要教师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的实验。

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一共包含四个模块的内容,一是交通调查。包括调查城市道路交叉通状况、交通设施、标志标线、车道功能划分、各车道饱和流量、信号配时及采取的一些交通管理措施。通过这些调查和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可训练学生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且加深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参观交通管理控制中心,了解监控原理,并观看事故监控录像和交通安全专题片。三是交叉口信号配时实验,根据调查资料,在交叉口空间设计和相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从而加深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原理与方法。四是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能够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实现交叉通过程仿真,获取排队长度、延误时间等评价指标,最终进行方案的比选。

(4)开展课程设计,编写《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交通管理与控制相关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需要开展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因此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需要教师编写《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是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实际应用。课程设计主要以某一交叉口为背景,调查该交叉口道路空间状况及交通流状况,对该交叉口的交通进行分析。设计一是运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所学的方法运用调查的资料进行新建交叉通控制设计,最后运用仿真软件VISSIM进行验证。设计二是在对背景交叉口进行调查分析后,对其进行改善设计,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进行验证。通过该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交叉口渠化设计与信号配时设计方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为在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5)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试卷及其他专业课试卷的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涉及理论、计算等内容试题的成绩,往往要比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成绩理想。这说明学生在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中,常常表现过多重视形式化知识的记忆,忽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倾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指导学生写作专题小论文。比如在学习“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这章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分析一下目前国内在“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方面取得什么成就,有什么不足?或分析国内某个城市,根据国内外所实施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结合该城市的交通情况,谈谈在该城市可实施哪些交通需求管理措施。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可引导学生积极查阅相应资料,深入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布置学生写专题小论文。

3.结束语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笔者将继续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将《交通管理与控制》建设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这是笔者的目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徐建闽主编.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韩悦臻,王玉镯.《交通工程》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4):43-44.

基金项目:

闽江学院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编号:MJSY1008)。

篇3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地提高信息化建设在交通运输管理的应用能力。为此,急需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来,因此,必须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以全面提升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水平。

1.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着手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涉及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交通行业,但主要在公路运输领域开展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久后,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渐地投入应用。同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部分省份逐步开发完成了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并实现了互联网收费等项目。随着逐渐进入高速公路等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成为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了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的问题。这样,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交通运输信息。同时,这些信息能够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工作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

其次,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这项工作是新形势下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行业的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措施。

最后,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许多决策都是以数据为基础的。以往都是根据经验和上报情况为主进行决策,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后,工作效率和决策科学化水平都有提高的余地。

2.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交通运输是人类所有活动的一条纽带,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网基本都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阻塞现象。

通常来讲,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是降低道路交通的负荷量,使道路通行能力适应交通流的要求。降低交通的负荷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交通建设,提高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通过道路建设解决交通问题往往是人们首选的措施,但是,道路交通建设的投资巨大,建设周期也很长;二是控制交通需求的管理,通过控制某些交通方式的出行,减少出行量,以达到降低道路交通负荷的目的。三是交通系统管理,通过一系列的交通组织、交通设施控制交通流量,使交通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趋于均匀,这可有效地避开交通阻塞时刻及阻塞地段,提高网络运输的效率。与建设道路相比,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充分发挥道路网络的潜在功能,全面提高运输效率,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局面,投入少、见效快,更具有现实意义。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核心力量是信息化建设,即投入信息化建设的交通运输管理。

3.进行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立足点要高。高起点的规划,是实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统筹规划。通过各个分系统联网,加强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建立基础的信息库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库,形成信息集中再反馈的互联机制。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统筹和便民利民等因素。规划既要体现综合性、权威性和计划性,明确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建设重点,实施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又要明确各阶段的建设目标,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3.2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应用系统。首先,要以规范信息化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的建设。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整合业务需求,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并不断提高软硬件建设的针对性,加快软硬件更新升级,以不断适应运输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的建设水平。以完善的标准为基础,以严格的项目管理体制为保证,提高数据信息的有效使用率,实现数据及软件平台的标准化。

3.3信息化建设要注意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在信息化建设系统时,应当同步建立安全保密体系,坚持内外网分离,利用数据备份与恢复、身份认证、实时检测与监控、访问控制、病毒防护等手段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并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去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信息网络运行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

3.4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只有将部门的信息化纳入目标的建设体系,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各级交通管理部门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管理、信息系统维护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负责,这就有必要去建立信息的主要管理制度。

3.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人才是关键。在推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地重视这个行业信息化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要广纳贤才,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交通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适应交通信息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制度,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在培养方式上,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对交通运输管理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使用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4.结语

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为宗旨。因此,必须进一步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规范、引导和推进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综合竞争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l]吴志军.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

篇4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处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要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

一、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对道路交通和管理的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预测规划年份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社会经济和相关交通调查,获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对道路系统、 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预测

包括对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发展分别进行预测,道路交通发展预测应具有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包括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和非机动车在内的车辆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预测。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规划

其内容应涵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①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政策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道路交通,优化和调节交通结构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 畅通、 有序的道路交通网络。

②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

结合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不断发展,加大高、 新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应用,逐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③道路交通宣传教育规划

以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为目标,寓宣传教育于执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体素质。

④车辆管理发展规则

加强车辆管理工作,以先进、规范、 有序、合理、 便捷的手段进行车辆管理。

⑤勤务管理发展规划

提高交通执法的整体水平,强化交通职工执勤的管理、 服务职能,提高交通队伍形象。

交通法制建设发展规划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道路交通法规,提高交通队伍的整体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

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规划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监测分析系统,针对涉及交通安全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策略,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

规划方案的评价是指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交通流分配预测、 效益分析,阐明其达成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行性。 同时还可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或重新选择方案。

(5)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 1、 2 项工作主要由交通规划部门完成,交通管理部门协助进行并可采用相关资料用于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按阶段分年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滚动发展机制,定期进行充实调整,不断推进。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和原则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规划时间上可以和道路规划建设周期保持一致,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 5)10 年, 主要是确定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如完善交通政策、 制定相关法规、 实现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 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MS)等战略性目标。

②中期交通管理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 1)3 年,主要工作是在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分年度工作方案。如道路交通组织的中期规划可以是结合道路网建设状况,规划、 确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流组织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措施可以是均衡路网的交通流量、 规划单行线和专用线、 信号灯控制实现线控等。

③近期交通管理计划

近期交通管理计划的工作年限为 1 年左右,主要是重点交叉口、 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与论证,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为主。如对重点交叉口渠化、 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 转向控制等;路段机非分离、 车道划分、 停车管理等。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原则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遵循 / 当前服从长远,局部服从整体,治标服从治本 0 的原则:

符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交通管理政策、 法规、 标准和规范。

立足当前,以缓解交通拥堵为起点,治理混乱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

规划长远,具备战略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考虑所制定的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明确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规划的具体目标要做到远期可行,近期可操作。

满足科学化、 智能化交通管理的需求。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 交通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所制定的方案应不断充实、 完善和调整,实现滚动发展。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涉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不同规模的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侧重点不尽相同,制定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时应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规划要点。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是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本文从交通工程的技术角度简述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内

容。

三、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其具体内容是运用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手段,对区域内道路进行系统、 全面的交通分析,根据道路功能合理科学地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和增加适当的工程手段,组织、 协调、 疏导交通流,平衡道路交通流量,挖掘通行能力,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网的综合效能、 改善交通秩序、 缓解交通拥挤堵塞的目的。

(1)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是:确定交通组织规划目标、设计初始管理方案、 对初始管理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如果管理方案不能达到管理目标则需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直到符合要求,最后是正式实施管理方案。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 / 滚动 0 的过程,即在实施管理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应定期根据交通流的变化情况修订管理方案,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2)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内容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实际上是近期交通规划与交通综合治理的结合。交通组织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①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以及交通分析评价

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城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等基础资料调查;道路网结构及道路条件调查;车辆拥有量、车辆类型的调查;城市停车调查;交通流量流向、 过境交通、 车辆运行速度、 信号交叉口延误调查;主要交通管理措施、 交通管理设施调查;公交运营及线路客流调查;市区交通事故调查;市区警力分布调查;交通环境调查等。获取调查资料后应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评价。

②制定规划目标

交通组织规划定量目标的制定主要包括: 主要道路饱和度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用 V/C 表示)、 交通秩序改善目标(如行程车速的提高、 交叉口冲突点的减少等)和交通安全目标。 特别是饱和度指标(V/C)必须合理,过高则难以形成可行方案,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过低则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③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宏观的交通组织及管理措施(交通需求管理 TDM)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交通管理部门应参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工作。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用地政策、 道路建设政策和城市结构布局;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政策(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限制摩托车总量等);城市停车及管理政策;交通科技政策等。

宏观的交通组织优化

如单行线、 公交专用线、 地区禁行及通行证制度、 单双号及尾号制度、 货车交通控制及夜间货运制度、 错时上下班制度、 过境交通绕行等。

概括起来也就是实行 TDM 的四大策略:即优先策略、 限制策略、 禁止出行策略和经济杠杆策略。

④制定微观的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管理措施(交通系统管理TSM)

如主要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信号配时优化;主要路段上标志、标线、 隔离设施等设计;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叉口转弯限制、 路段上禁止停车、 禁止驶入、 禁止超车等;局部地区的交通整治。详细确定设施地点位置的分布、设施类别、 型式、 数量和经费概算等。

⑤优化、 评估规划方案

运用计算机及仿真技术,对宏观、微观交通管理措施一旦实施后路网上可能变化了的交通流量进行重新分配,通过目标值评价重新分配后的道路服务水平。如果评估结果满足目标要求或比现状有明显改善,则规划调整的方案是可行的。 否则应对宏观、微观措施再作调整和重新评价,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同时应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方案的比较、 方案实施后交通状况可能发生的改善以及经济效益评估等。

⑥方案实施后的验证

方案经专家论证或上级领导批准后实施,实施后的一段时间里最好能组织相关的交通调查,比较分析方案实施效果,为今后管理工作及其他城市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慢行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管理;泉州中心城区

目前,城市交通规划较多的考虑汽车等大型机动车的通行,忽略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没有给非机动化交通提供足够的空间。而非机动化作为“零污染”的绿色环保型交通方式,是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出行方式,并受到国内外政府和知名学者的重视。因此,本文在泉州中心城区整体交通规划的指导下,分析泉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的发展形势,提出泉州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对策措施,为打造泉州休闲之都奠定一定的基础。

1、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1.1地理环境

泉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内地至沿海逐渐下降,东濒海洋,海岸线狭长,总体呈北东―南西向,迂回曲折。港湾众多,大小港湾约有49个[1],沿优美曲折岸线多样性景观节点。北部高山岩、开方山、杏坑山、鹰高山、龟山、前头山等山体构成的城市绿色屏障,结合连接山体和海滨的蓝色、绿色廊道,形成连接绿色屏障和滨海的网络体系[2]。泉州坐拥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古城区、法石街区、洛阳古桥两端桥南村和洛阳古镇区、丰州古镇区、崇武古城区,各类资源的“点、线、面”的空间分布使得科学、合理规划更显必要性。

1.2城市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新旧空间环境。中心城市东南空间扩展,建立城东片区、东海片区、桥南片区的新城组团。新区的规划在定位和交通联系上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组团型发展,而在拓展时,重视历史风貌的保护,实施各项保护措施、完善公共设施。尽管新城区的建设是为了疏散人口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但是由于新区建设长期性无法快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分流作用。

1.3交通系统

快速的城市发展,居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心市区机动车数量成线性增长,机动车交通流比重日益加大;位于城市扩张时期,新城区正在建设,尚未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人流和车流仍然集中在旧城区和丰泽区,商业布局较为集中形成明显的通勤交通,拥堵严重。泉州构建“十”字型的快速公交主干骨架[3],在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基础上,布局建设城市快速公交干线,东西向的线位从临漳门起,经滨江路至东海新行政中心;南北向的线位从福厦高铁泉州站起,经少林路、刺桐路、刺桐大桥至桥南片区。整合环泉州湾内所有客运线路资源,为建设“慢行系统”提供了空间。

1.4道路现状

道路以温陵路分隔新旧城区,以西为旧城区,以东为新城区。市中心区道路系统以保护古城原有道路格局为原则,采用方格网加不规则环路组成新的道路系统。主干道由四条东西向、五条南北向和二条环城路组成市区道路网,另以放射线联系市郊工业区点、港口和机场。外环路为主要交通性道路,内环路为次要交通性道路,方格网中的街路为生活性道路。早期规划缺乏前瞻性,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道路狭窄。现阶段的市区道路建设更新,但市区主干道上确很少看到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很多道路的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争夺空间。

1.5政策扶持

连续三年,我市每年都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改善计划出台。2011年11月,市政部门对市区三条主干道进行人行道改造,分别是丰泽街东段、九一街和田安路。2012年,市区首条彩色沥青路――刺桐路非机动车道完工。随后,丰泽街部分路段也出现了彩色非机动车道的身影。今年,我市将对丰泽街、温陵北路、温陵路、百源路、南俊路、打锡街、庄府巷、壕沟等城市道路人行道进行改造,以完善慢行系统。

2、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分析

2.1森林公园、桃花山沿山慢行系统

森林公园设依托大小桃花山、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等海滨资源和泉州古城史迹,内部道路以木栈道为主,宽度合理,结合地形高低错落排布。入口处广场左方设立机动车停车场,同时可搭乘公交车到达,可达性较好。但是缺乏自行车停放场,自行车仅停在广场路口处的小型区域内,缺乏专业的管理和遮阳措施。桃花山生态旅游区规划范围东至洛阳江,北靠城东片区南环路,西抵坪山路,南临宝珊花园和迎宾馆等已建和已批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内景点众多,山地起伏,错落有致,内部道路设以自行车道路、登山道、步行道、木栈道。沿途将设置9处留驻平台及4处大型休闲节点。在森林比较茂密的地方采取辅道的形式,在辅道上做高架桥,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自行车道路作为辅道路,联通周边区域。在入口处建立生态广场、五个小型生态停车场,便于汽车和自行车的停放。

2.2沿海大通道沿江慢行系统

泉州沿海大通是集经济建设、防洪防潮、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沿海大通道。设有企业文化展示区及生态休闲活动区、海丝文化广场、沙滩浴场活动区、红树林湿地恢复区、风土文化展示区及生态休闲活动区、影视文化中心等。公路技术等级为二级以上公路[4],有的路段为城市1级干道。规划道路路基宽度40-60m,设计行车速度80km/h,临海地段还规划建设2个观海车道和1个观海人行道,滨海慢行交通系统是集滨海旅游服务大道、步行、自行车和电瓶车混合功能的。

篇6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技术;分析;现状;展望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无可辩驳的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大问题,然而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选择,其具有占用地资源少、运载量大、安全系数高、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决策性问题。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市中心城不断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目前,北京市有计划对市区轨道交通网进行加密,预计到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000公里左右。

1.2 研究目的

通过对现阶段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规章制度,规范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预防微小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和大面积坍塌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平安,保障建设周边环境的安全。

2 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收集到发生在国内外的各类地铁建设工程技术事故,共计111起,其中:明挖法工程事故41起,矿山法工程事故26起,盾构法工程事故39起,地面及高架线事故5起,分别占调查事故总数的36.9%、23.5%、35.1%和4.5%。

本次统计的事故中,北京地区的地铁工程建设事故总数为41起,其中明挖法工程事故12起,盾构法工程事故7起,矿山法工程事故22起,分别占北京地铁工程建设事故总数的29.3%、17%和53.7%。根据事故资料统计,矿山法工程22起安全事故中,环境因素为:雨、污水管线,出现频数为14次,占北京地区矿山法事故数的63.6%。

3 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3.1 安全生产监理制度现状

监理单位均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且人员职责明确,岗位齐全;制订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培训记录较齐全。但个别单位缺少“安全生产责任制”目录;没有专门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只在《监理细则》中有所体现。

3.2 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现状

监理单位均有资质等级许可证书,且资质等级为甲级,符合要求;多数从事监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现场监理人员的资格及到位情况满足合同要求;但个别监理单位不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监理人员变更量大,如某施工标段在土建工程完成60%以上时,监理人员的数量有所减少。

3.3 安全技术监理现状

监理单位在监理规划中均有安全控制专篇,并编制了安全监理方案,控制点明确,措施全面;按规定程序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批;参加了设计交底会议;有旁站监理方案,且旁站监理记录齐全;对于重大风险源均有详细的巡视记录;对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进行了审查,监理周报、月报齐全。但个别单位在监理细则中,质量控制点针对性不足。

3.4 对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管理制度核查现状

监理单位均对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了审查,有审查记录;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质量保证体系、规章制度进行了核查;对分包单位资质、人员资格进行了核查,且有核查记录。但监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审查不严格,多数施工单位出现了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过期,或缺证的情况;对分包单位人员资格的审查不够全面,个别分包单位的上岗人员资格不合格。

3.5 设备与设施安全监理现状

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大型设备及部分小型设备的进行了核查,有核查记录;对特种设备、关键设备进场进行了全面审查,且有审查记录;对消防、易燃、明火作业等进行了检查,有检查记录。但对施工机械、特种机械的审查不够严格:调查发现,个别施工单位缺少缺少施工机械、特种机械的登记台帐,施工机械缺少合格证。

3.6 监理资料管理现状

监理单位的监理日志、会议纪要、月报等各项监理资料整理及时、内容齐全。但个别监理单位的监理资料整理不够及时,监理日志记录不够全面。

3.7 整改通知现状

监理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有监理整改通知及施工方的落实回复;对安全隐患均有排查记录,且记录齐全。但个别监理人员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监理的责任落实不够。

4 对策和建议

(1)建立并完善轨道交通建设安全评估制度。针对轨道交通建设风险大的特点,应开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安全预评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评估、竣工后试运营的安全验收评价及运营安全现状评价。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价评估工作,识别各阶段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2)加强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的管理。进一步改善对总包和分包施工单位的管理办法,定期监督和检查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实行统一管理的情况;规范劳务分包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如测量方案、起重方案不允许劳务分包单位出等;同时对分包单位的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分包单位从业人员素质。

(3)加强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一是针对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应加大对政府部门安全监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二是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强化安全风险源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4)增强安全技术管理的针对性。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时,要针对不同施工工法、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施工中可能给施工安全和周围地区带来影响和危害等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5)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篇7

Abstract: Construction unit is the organizer and manager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holds the center hub posi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unit and ex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further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unit.

关键词: 交通工程;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

Key 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unit;profession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069-02

0 引言

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项目实施中处于中心枢纽位置,要实现对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等指标的控制,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专业化组织机构和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此,交通部、浙江省交通厅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管理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1]438号)、《关于加强我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的通知》(浙交[2011]301号)文件,对公路建设项目、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和规范。今年7月,省厅举办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培训班,就学习贯彻上述两个文件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培训。

重视和加强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交通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参建各单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推行现代工程管理的目标要求,作为转变交通建设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用现代工程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 我市交通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交通部门和建设单位,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和行业管理的规定,对建设单位自身建设比较重视,按照“一路一公司”的要求,组建了项目法人公司和管理机构(指挥部);根据工程规模、技术难度及实际需要配备所需各类管理人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基本满足工程技术管理需要。本着“职能齐全、精干高效”的原则配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计划、合同、技术、质量、安全、财务和纪检等职责按规定配置齐全,各关键岗位负责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高速公路或国省道公路项目关键岗位管理经历。

如嘉绍通道北接线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全体参建者通过完善创新管理手段、严格项目管理、营造和谐施工氛围,使得工程建设均衡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该项目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廉政联系点;被省政府授予“2009年度全省重点建设立功竞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优秀项目”,并在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全省交通建设单位经验交流会以及2011年全省交通建设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国省道、普通公路专业化管理不容乐观,据我们对全市10多个项目的实地调研,对照交通部438号文件的对建设单位指挥部的人员、机构的具体要求,完全符合要求的项目很少。这说明我市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力量基础比较薄弱,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与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在日常的管理中发现,由于专业化管理不够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管理意识淡薄,追求工程进度

建设单位对工程专业化管理工作水平亟待提升问题认识不够到位,现在的建设单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征迁、融资等事情上,冲淡了对工程本身管理的精力。如果一个项目的建设单位工作力度大,管理水平高,经验丰富,项目建设就会比较顺利,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少。因此,项目实施控制与初步设计概算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建设单位组织管理工程水平差距。具体表现在以前完工项目中发生的超概算、工程延期、工程变更未审批等问题,如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忽视方案前期的完善、质量的控制,片面追求规模、赶工期,那么工程专业化管理工作水平将得不到提升。

1.2 项目管理混乱,质量存在隐患

根据工程规模、技术难度及实际需要,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水平与要求差距较大。特别是在配备所需各类管理人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方面标准低,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视而不见,或无法解决。在前几年已完工的项目中发现,有的建设单位缺乏质量意识,措施不力;项目管理混乱,违反建设程序;招标文件没有会审或工程量清单有瑕疵,存在低价中标或中标的施工单位不合格;工程监理不到位,质量问题突出;施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违规分包、转包工程,等等。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或者根本不重视,只重视利润,导致施工不按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施工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合格材料被使用。如果建设单位管理监督不力,那么为工程的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

1.3 合同履约不严,违反建设程序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关系实质上是合同关系。目前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把关不严,比如对人员的无序调换不能及时加以制止,没有按照合同要求进行违约处理,对调换人员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仍予以批准等等,这些都是不重合同管理的表现。我市有多个交通项目早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合同执行中存在随意变更等问题,工程结算审价争议久拖未决,以致每年有农民工上访现象。特别是有的建设单位财务控制力量不足,债务负担过重,资金周转困难,历年累积的应付工程款欠款严重。历年来工程款支付环节引发的社会矛盾屡见不鲜,所以,近年来建设管理部门等对合同管理特别是农民工支付保证金加强了控制管理。2013年版本的建设合同条款中单独对工程款支付和合同变更作出了详细的解释。

1.4 基础资料不全,竣工验收拖延

按规定要求,公路项目通车试运行两年后应进行竣工验收,但我市大部分已到期的项目无法及时竣工验收。原因有档案资料不全,财务决算未及时完成等等。前几年已完工的多个项目竣工结算还未全部完成,有的项目尚在诉讼中,导致财务决算无法编制、竣工验收无法进行。建设单位由于管理人员不懂工程的管理程序,没有及时整理档案资料,后续再补有困难。建设程序中要求的以“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近年政府主导下的内部专业化分工,统一领导,各司其职,有效地提高了公路建设管理效率。市发改委、财政等部门也成立了基本建设项目综合验收领导小组,大大推动了项目综合验收的进度。

2 推进我市交通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的措施

2.1 要把好准入关,保证项目管理的专业性

交通部公路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管理的若干意见》,浙江省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我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单位专业化管理的通知》,对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即项目法人的资格标准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等提出了严格的准入条件,明确了组织机构的组建、人员配备的标准、关键人员的资格条件。这样要求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对工程建设由专业化团队进行专业化管理。同时要求对照《通知》设定的准入条件,对在建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梳理,对资格标准满足不了要求的,要进行整改,尽快调整充实专业人员和管理力量;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通知》设定标准组建项目建设单位;对社会资本投资公路建设的项目,要鼓励投资主体采取代建制模式,邀请专业化公司进行管理,避免东拼西凑组建临时机构。

2.2 要把好制度关,推进规范化管理

作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项目法人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招标投标、质量标准、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材料采购、工程变更、资金拨付、廉政准则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建立财务竣工决算、综合验收、档案管理制度,做好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政府部门也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扎实督促建设单位建立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并能有效实施,提高管理效益和成果。

2.3 要把好考核关,落实好建设管理责任

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监督检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效能。要将建设单位管理能力与项目建设的适应性纳入动态监管,重点考核机构和人员变化、履约能力、履职效果、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要素,及时修正管理偏差。对社会投资项目,还要加强对资金筹措、履约能力的监管,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对工程实施管理不力、现场管理混乱、容易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建设单位,应责令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及时撤换。

2.4 要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专业优势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一些大型项目的实施,在实践中已经积累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了一批专业化的优秀管理团队。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有的项目法人在项目建成后就解散了,积累的丰富经验没有得到有效传承,而一些新开工项目,又“重打鼓另开张”,重新组建机构,再交学费,再培养新生,这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推行现代工程管理,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专业化公司、专业化团队。如南京二桥建设后,原有管理骨干又转移到三桥、四桥建设上,四桥的指挥长、副指挥长都是从二桥、三桥一路干过来的。成功的主要经验,就是经过几座桥的建设磨炼,管理人员越来越专业,经验越来越丰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强。管理人员的技术、经验、能力得到了传承、积累和提升,整个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同时,对自身不具备管理能力的建设项目,要鼓励采取代建制模式,为发展专业化项目管理公司创造条件和环境,实行专业化代建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步入现代工程管理轨道。

3 结束语

建设单位是公路工程项目的主导核心,承担着统筹项目实施和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和品质的决定因素。因此,交通工程建设单位的专业化管理是当前一项急迫而必要的工作,是全面推行公路现代工程管理的需要,更是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公路建设管理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实现企业自身效益最大化和健康发展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提高建设单位管理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单位(指挥部)培训班上的讲话(徐纪平副厅长).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诸多大中型城市的交通状态却和经济情况成反比的状态,城市的车辆交通堵塞情况严重已是世界之首。而因为城市交通所引起的交通车能源大量损耗,空气污染严重,城市交通工作效率低下等各种交通社会经济隐患,也严重的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我国交通上的不便,国家和各个城市的交通部门都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城市的交通问题。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由于专业较多,工程技术庞杂,故而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难度性也很大,而如何控制和管理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成为了相关管理人员十分头疼的一个问题。要想以限额经济的目的来换得交通工程建设的完美竣工,首先要了解建设施工的具体发展过程,这其中主要的内容包括,交通工程的前提工程,土木建设工程,机电,专业设备,轨道工程,装修工程,最后的绿化等等,在所有的工程建设完毕以后,还需要全面的进行协调运行和反复的检验。

二、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控制中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总体投资控制

在交通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受人员更替、条块分割等因素的影响,给项目的总体控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加之项目管理者对某些环节的忽视,使得投资控制的内在关系被打破,割断了投资控制的连续性,致使基础数据与合同数据的不相符。另外,由于多个项目的共同运作,其合同数量巨大、要求多样而复杂,这也让项目投资管理的总体控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若其管理流程不稳定,就难以实现各项目进程的全面管理。

2、合同管理机制不完善

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合同双方签订合同后,基本就不再关注合同了,也很少向合同执行者交底,导致施工中的管理者、监理人员对合同条款知之甚少,都是凭借个人经验和主观认识来履行合同,履行合同职责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履行合同时出现违约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当前的项目投资管理,普遍缺乏合同归档管理,其信息化程度也相对偏低。很多项目的合同管理非常分散,在合同归档要求、归档流程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在履行合同时,未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在合同履行后,没有及时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估。总之,合同管理还是粗放管理。

3、变更处理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往往都是“施工在前,审批在后”,影响变更费用、数量的准确性,使投资费用增多。一些专业工程师在进行变更处理时,由于不清楚合同具体内容、工程量的相关计算规则,致使现场签证的价格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者工程量与合同内容重复。

4、没有统一的清单标准

由于交通工程建设时期涉及的专业很多,各个行业之间彼此缺乏同意的联系,导致在各个项目之间的费用开支核准不一样,使得工程清单在编排和造价上变动性较大,无法做到统一的清单投资管理的目标。又或者在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和施工阶段经常是由一家公司统一负责工程的实施,而本来意想中一体化简化投资控制的开支成本,由于行业的垄断性,反而扩大了交通工程项目中的工程投资费用。

三、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控制和管理

1、可行性研究及立项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及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建设方对工程投资的控制重点是积极参与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高度重视对建设工程项目经济性、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论证。根据市场需要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水平、设计方案等。建设方必须对城市发展规划、市场容量、投资环境,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等各方面作出深入的调研和正确的评价;尽可能全面地编制投资估算充分考虑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宏观、微观的经济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作用。

2、减少设计变更

在项目施工阶段,要尽量少次数的变更设计。在动工以前,要反复验证、复核设计边界条件,如地质状况、管线情况等,优化、改进图纸设计,而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新问题,边施工边改图纸。另外,还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减少因施工问题带来的设计变更,例如,若基坑工程中的加固质量不过关,就会增加支撑,变更设计。

3、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的管理

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

3.1必须积极推行“合理最低评标价法”使业主以最合理的价格选到有技术保障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合格的投标人,保障项目的圆满完成。其中最关键的是招标文件编制的合理、严密及评标过程的公正与审慎,造价工程师要深入到编制招标文件及评标过程中,防止低于成本价中标,导致“豆腐渣工程”,或“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等现象;

3.2要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3在谈判及签订施工合同时要严谨、详尽、明确,增强对合同的法律意识,明确界定工程内容及工程范围,详细制定买卖双方的责权利,尽可能堵住一切漏洞,控制费用变更,减少索赔隐患,避免在今后结算时造成扯皮或发生经济纠纷,加强合同管理及履约检查制度,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施工阶段中的管理

在施工的阶段中,对施工方法进行反复的检查,优化施工设计,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通过经济效益工程等理念对交通工程建设进行多方案的经济型对比,加强对工程经济投资上限额的潜在能力。做到减少工程设计上的变动,严禁将工程设计的变成扩大设计的规模,杜绝扩大设计的标准或者添加设计的内容等等。加大对现场交通工程的管理和监督,现场的签证管理师工程建设中最为频繁的一种,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监督人员必须相互协作,签证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可靠,工程量的数据也应当清晰明了。

5、竣工结算阶段的管理

在工程结算过程中,审计管理人员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审核结算资料,审查工程量的计算、费用的计取是否科学合理,认真做好工程结算工作,对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9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思维导图;课程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59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1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意义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政策性、群众性和技术性强,实践性、综合性和权变性强等方面。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既要培养学生高水准的道德素养、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应用型课程是指在教学环节中更侧重知识实践性,更加强调理论的实际运用的课程。在其课程安排上要面向需求、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从而培养出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①应用型课程建设是推进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②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③“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交通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2 应用型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

为满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课程建设既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此,构建完整的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体系是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2.1 明确的逻辑关系是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

明确的逻辑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各主要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在交通工程学科领域中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概念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交通规划是指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社会经济条件、运行模式及其时间变化等因素有关。交通设计是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的协调为目的,优化现有和未来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交通规划是基础,是实施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指导思想。通过交通设计可将交通规划的目的和要求得以具体实施。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各环节中的最后一环,交通规划概念、设计理念、建设想法都将在交通管理过程中得以体现。交通控制作为交通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方式体现。而在交通管理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将通过动态反馈的机制反馈到交通规划中,并在下一轮规划时进行改进。因此,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这门课程知识点繁多,主要分为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两部分内容。其中交通管理包含交通管理法规、行政管理、运行管理、需求管理、系统管理、优先通行管理等知识点;交通控制主要包括单个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信号联控、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等内容。因此,学生只有将这些繁多的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有效地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掌握这门课程。思维导图,能够将那些看似杂乱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归纳总结方法进行梳理,并通过极为直观鲜明的方式得以展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较为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2.2 “Y”型教学是构建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

“Y”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知识、职业技能、发展能力3线融合。首先,“Y”型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其次,“Y”型教学可充分兼顾到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逻辑性;再次,“Y”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3 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应用型课程与理论性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主讲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以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课程特点通过以下3种途径来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1)注重交通现场调查,拓宽学生视野。交通现场调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交通现象、发现交通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获取交通流量、信号灯相位、信号灯配时等基础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为实验环节提供基础数据。

(2)开设课程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托实践基地、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会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了解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与具体项目接轨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3)增加实验课学时,以问题为中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增设24学时的实验课程,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平面交叉口不同控制方法比较分析”“平面交叉口不同控制方法比较分析”“快速道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分析”3个实验内容。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环境进行模拟、仿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

(4)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交通创新项目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交通工程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激发专业创新灵感,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全国性、学术型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项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校内选拔赛,扩大学生参与比例,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进行培养与指导。

4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设置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是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掌握与积累,陷入只靠考前“突击”的学习误区。而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的评价体系综合了课堂讨论、课外作业、交通调查能力、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以及课程考试5部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这5部分考核内容所占的比例。该考核体系中每一环节都与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学生在完成考核项目的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综合运用。同时,该考核体系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更为全面地把握,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 结 语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的特殊性,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对交通调查、课程设计、实验课程等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完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兵,李林波,李晔,等.《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王中云.21世纪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建构论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

[3]戴冀峰,马健宵.交通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陈欣,蓝国兴,段枫,等.基于思维导图的仿真实验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3(3).

[6]刘丽梅,张英良.建设应用型课程 实现新建本科院校转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7]孙逢春.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篇10

关键词: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057-01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同一领域的其他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价值,更是记录一个时期内重要事件的有力证据,交通档案管理更是如此,它能够切实有效地反映出交通运输在一个时间段的综合状况,为总结相关的经验提依据,而交通档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前景有着种种联系,因此,针对交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现代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

1 交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在保存相关的历史资料的同时,还为现代的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是,因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导致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短缺,并且档案管理人员从内心深处无法真正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这样就让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很容易被忽视,这就导致很多档案管理部门把档案管理看作成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很难从内心真正重视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并且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都比较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了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低下,交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中有很少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后才工作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对相关的工作步骤加以模仿,并借鉴其他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这就造成经过他们整理的档案存在很多的个人因素,缺少真正的通用性,档案质量相对较低。档案管理中由于自身机构的不规范和不完善,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分工比较模糊,往往是由同一个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的工作步骤,这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核算、创收和分配工作中没有统一的管理理念的制约,并且执行的规章制度也不统一,让整个档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没人负责,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管理部门缺少真正的高素质人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只有经过一系列的变革之后才能跟得上步骤,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都很难适应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因此,档案资料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档案管理的一些观念问题也会影响其主要进程,受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影响,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存在着重保管而轻利用的局面,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理念和相关学科不断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着种种渗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观念的陈旧,以及对开放和创新意识的缺乏,都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受到种种影响,档案的安全和档案的保密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由于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的缺失,在自我档案的相关网页上各种信息,并在过程中很少管理和审查,这就导致不经意间可能泄露了机密,或者在信息化的交通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导致所用电脑出现故障,电脑黑客对其进行肆意的攻击,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让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受到威胁。

数字化的文件在归档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网络建设和档案信息系统现在呈现着各行其是的局面,层次不一,开发性、服务性和共享性都比较差,很难满足信息共享的要求。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所运用到的办公自动化相关的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参与,或者在使用这些系统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缺少操作经验,都造成数字化文件的产生的归档工作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 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措施

针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在客观分析之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档案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从自身角度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负责人要统一协调来进行管理,在档案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要树立起优秀的档案管理意识,让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基本原则进行。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要由领导部门统一进行,其他部门必须要对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循,不可私设各种条例和工作方法,一旦发现有违背者,必将重罚。在各种政策制定之后,需要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审核,并上报给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只有经过他们同意之后,才能公布使用,尽量避免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科技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快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步伐,将基础业务尽快地转移到信息化建设之上,并把信息化建设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力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设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种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透明程度和规范程度,并让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下去。同时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首先,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热爱这份工作,并且有着把国家利益看作高于一切利益的思想觉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保密的内容,坚决要做到守口如瓶,同时要具有了乐于奉献和乐于服务的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的档案管理书籍,掌握基本的文献编撰和档案保护等相关知识,并且熟悉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将这些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3 结 语

新形势下的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并更好地为交通事业服务,我们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并结合新的档案管理的种种要求,制定出正确的档案管理方法和策略,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要形成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加快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明秋.交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2,(32).

[2] 陈丽鹦.交通运输企业档案管理的研究[J].才智,2011,(19).

篇11

一、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师资队伍建设方向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在原有的以学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提出“校企共育、三阶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实现角色转换,引领学生进入职业发展轨道。

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发展情况及发展过程,使学生对本人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

第二阶段营造“课堂如职场、上课如上岗”的氛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利用各种形式创造企业生产环境,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受到就是在企业上岗工作。

第三阶段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跟岗、顶岗实习。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从专业带头人等3个方面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

1.企校双带头人,完善教学团队

企校双方各挑选一名知识水平高、现场经验丰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校内)申金国,是2006年专业从铁路运输站段引进的工程技术人员,现担任铁道运输学院副院长;专业带头人(企业)汪顺原是根河车务段副段长,具有30年以上铁路运输基层岗位工作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他利用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带领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专家指导专业建设。二位专业带头人展开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引导、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互补,共同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共同领导专业部门开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通过上述的互学互帮制度,建立了“双带、同领、多赢”的教师队伍,在双带头人的带领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引领师资队伍发展,提升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带头人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专业建设过程中,二位专业带头人共完成了2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了12篇专业论文,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指导了4名青年教师成长,编写了2部项目化教材,主持《铁路行车组织》院级示范课建设项目。共同组织、指导专业部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单站接发列车、铁路调车演练场二个实训室。

2.骨干教师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骨干教师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培养适应新型培养模式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需要的骨干教师采取的做法是: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制度,确保教师能够定期到企业基层单位挂职锻炼,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带入课堂教学;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让他们引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鼓励骨干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承担各级各课题研究,承担各级教改和课程建设项目,开发项目化教材,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多出标志性成果。

建设期间共培养了4名骨干教师,使骨干教师数量达到9人,他们在专业建设、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提高了专业技术能力、实训项目开发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在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教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9名骨干教师参与了6个实训室的新建、改建,承担了2项省教育厅课题,承担了4项院级教改课题,编写出版了4部项目化教材,发表25篇专业论文,申请了4个实用新型专利,积极参与校内外教学竞赛活动,获得了多个校内外奖项,1名老师获得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在专业建设方面之余,骨干教师不忘自己肩负的“育人”责任,1名教师获得了2014年黑龙江省“师德高尚”先进个人称号。

加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实施专业建设的关键。经过三年的建设,培养了12名“双师”素质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已经达到95%。在参加行业培训的过程中,教师掌握所培训岗位的技能,使实践教学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

聘请和引进企业行业的专业人才为学生授课是补充完善教学团队的捷径,在外聘教师选聘方面我们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如下:

(1) “严格进入”,也就是按需选聘、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在这方面学院有相应的外聘教师选聘制度;

篇1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以地下工程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专业性强、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建设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工法多样、工程风险突出等特点。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大、涉及而广、社会关注度和公共安全要求高,一旦出现事故易引起社会放大效应。由于我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对潜在的技术风险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以及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因此,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已成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发展城市轨道对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使城市公交客运量大幅度增加。加上私家车拥有量急剧膨胀,使得各大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阻塞、乘车难,行车难的现象,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交通状况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城市交通紧张将严重地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区域群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由公共汽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快速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和轻轨)等组成。其中小公共汽车与出租车因载客量小,难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流。公共汽电车,对道路条件要求不高,票价低廉,成为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但同时公共汽电车依然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载客量较小,发车间隔和站点通过能力有限,在单一的平面路网中,大量的自行车与人流,对公交车的干扰极大,使机动车的速度降低,加重了交通拥挤和乘车困难。如遇到客流高峰时间与节假日,客流量增大,车辆难以准时开出,导致交通状况更为恶化。

在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条件下,城市交通的发展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拓宽道路来解决。发展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污染以及引导城市结构优化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美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31%,加拿大占38%,快速轨道交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交通工具。1863年伦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自此之后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纷纷建立了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我国地铁建设有近40年的历史,地铁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家。轻轨运输则是近几十年在欧美流行的交通方式。它由轨道电车发展而来,是一种小于地铁而大于有轨电车的中等运量的电动火车,能够在专用的车行轨道上运行单节电动车辆或由数节电动车辆组成的短列车。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来看:现代城市必须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主、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地铁及城市轻轨相较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有着如下优点: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道路交通方式相比,通过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可以完全不占用地上空间,能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运量大,约为公共汽车的3-4倍;安全性好,由于轨道交通一般均采用封闭线路的专用通道运行方式,无其他车辆和行人干扰,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几乎为零,运行系统车辆设备均有自动化的保护措施,不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故障率较低;速度快,约为公共汽车的2倍;以电力为主要能源,环保,污染少;专线交通,准时发车;经济效益高;强化城市辐射功能、改善产业结构布局;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改变土地的利用性质,促进城区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等。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未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轨道交通工程由于工程规模大、技术风险高,审批手续比较复杂,从全国调研的情况来看,作为关系民生的政府重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很多地区在开工前没有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施工单位就已进场,白图施工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轨道交通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建设单位往往是政府的直属机构或企业,基本建设程序的违规,大大损害了政府履职的权威性,给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困难,使得工程建设中产生的质量安全隐患不易排除。

2、部分监理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监理作为施工现场一线监管人员,能否充分履职,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监理项目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理公司对项目部的指导偏弱;项目部配备的人员数量不能保证,部分监理人员业务素质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一些监理人员责任意识达不到基本要求,对现场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是发现问题后缺乏有力的处理手段,不及时下发联系单、停工通知,有的问题未得到及时整改又不敢追究、不敢上报监督机构。

3、一些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没有落实

随着轨道交通工程大面积的开展,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也被大量稀释,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不断下降,导致施工企业在落实其主体责任方面有很多不足与隐患。如:关键岗位人员缺乏,项目经理不在岗现象时有发生;“以包代管”的现象依然存在;重大风险的施工方案论证流于形式,部分安全施工措施未得到全面落实;现场技术交底不到位,工程资料不真实、不及时等现象频现。

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措施

1、遵循国家和各级政府法令法规

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投入支持上足额到位、奖罚激励上界面分明、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以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监测管理办法》、《首件工程验收规定》、《关键节点验收规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业抢险队伍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

2、遵循科技支撑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先进的防治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知识库、专家系统等保证施工安全生产。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以科技支撑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建立或实施专家评审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第三方监测机制、现场巡查机制、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综合监控机制、应急救援机制等预防和控制各类工程安全风险。

3、加大投入

为了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南京地铁业主本身和各承包商对加大了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强了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形成有利于工程安全风险控制的有力态式,为工程安全推进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中业主自身出资,通过投标等形式选定定第三方监测单位、风险评估单位、现场巡视单位、安全风险监控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等各种社会力量代表业主对施工安全进行管控,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安全风险责任状,实行重奖重罚。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落实安全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建立较为完备的安全控制体系,以防为主,依靠科学,规范管理,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参考文献

[1]王淑嫱.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篇13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交通运输业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实现了其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其中,不但包括政府进一步完善改革,还包括将信息产业的技术作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及其不断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推动交通运输业朝着更加数字化、正规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但是在现行条件下,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当前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缺乏信息化的意识

目前,很多人员还没有意识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现在部分地方的单位和部门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他们认为在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修路和架桥,而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面却很少有所注意,从而使得交通运输业在管理基本设施方面的力度不断弱化。尤其是对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应进行加强,使得其自身能够不断进行发展。同时,很多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和单位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假设和发展的意义,而认为在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还展开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会增加投资成本。还有人会认为其不能对年度的考核产生影响,对交通事业的宏观发展没有顾及等等。

2.从业人员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中存在较少的专职人员,在这一职业中大部分都属于兼职性质的人员,也就是说为非专业性的人员,在计算机方面的人员是非常短缺的,特别是那些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复合型人才。现在从事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员,通常是指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的系统教育、专项培训有比较少,虽然部分人员曾受到过一定的培训,但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也不能适应当今的时代要求。在当前交通运输管理行业中这个问题是十分常见的。

3.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于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各个部门,因为掌握不同的储存信息资源,所以各个部门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并不了解。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得信息整合的程度大大降低了;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高速公路中的基本通信基础设施,导致浪费网络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在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网络上只能进行基本信息的、信息的简单查询、政务的公开等,而不能及时、动态、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持,无法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全过程的服务来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交通运输的各个职能部门没有进行有效的协商和沟通,也没有进行统一的政策、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规范。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的有机共享和充分的整合。

4.在硬件设施方面还比较落后

在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在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除了能够实现每人一台电脑以外,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等相应的信息化设施还没有进行齐全的配备,对于一些基础条件差的单位和部门,电脑的配备也没有实现每人一台,只能是每个科室一台,或者更少,在部门之间以及单位自身都很少有完善的局域网络。

二、对于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建议

21世纪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挑战,我们应怎样进行政策的调整,实现其快速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自己的建议:

1.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对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推进

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走可持续和高效发展的道路,不断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在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对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正确认识对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进行一定的取舍,确保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公共利益。

2.将对信息资源的发掘作为主要内容,从而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运政部门作为新形势下运输行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其应加大力度对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对电子政务体系进行完善。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信息化的发展机遇要及时把握,在基础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不断的发展,对于省级以及市级的网络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其次,在网站的政策宣传进行不断完善,实现服务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在细致的服务中融入监管的相应职能,实现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再次,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平台的建设机会,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以及运输网络行政许可的办理过程中,主管部门通过实现数据的共享,在费用进行征收、办理日常的业务、审批业务等,使得政务能够更加透明化,更加公开、公正、公平,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就实现动态的监管,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对行业管理和公众信息需求进行满足。

3.将政府作为建设的主导,实现物流和客运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运政部门应对自身定位进行明晰,因为很多交通运输部门不能对其公益信息化管理进行独立完成,所以需要政府进行一定的引导和组织,将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将服务结构进行优化,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有效的引导者、建设者、监督者。在这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物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第一,在建设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的过程中努力提高企业和其人员的素质,在关系到民生工程的交通线路时应做到优先发展、优先考虑。第二,对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成果要进行大力的推广,用科技的力量来带动人们生活的发展。第三,在对交通信息化管理过程进行规划时,政府应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成功打造出一些行业联合机构和半官方性质的组织,以确保工作的组织协调性,使得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得到整体提升。第四,对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整合要积极倡导,从而形成完整的物流信息化平台,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4.充分利用技术、行政、制度等各种手段

首先,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应首先进行行政协调的方式,来使得信息化标准得到不断完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准,并努力实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的状态。其次,在对信息进行采集和交换时应紧密结合工作的流程,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并严格进行执行,以确保在信息流转方面具有畅通的渠道,在信息采集、交换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实时性。再次,应对信息化的内容和管理进行不断的强化,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以及专业化的人才,来实现高素质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在运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实现规范化、高效化。

总而言之,我们应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进行数字化交通的建设,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同时,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对信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实现数据库质量和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不断提高,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海泉.浅论信息技术在道路运政管理中的应用[J].汉中科技.2007,(6).

[2]许秋平.交通运输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职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交通企业管理,2010,(2).

篇14

一、交易员投标实名制

1.投标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指定委托的人员(正式职工)担当投标交易员,每个企业投标交易员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三人,并且他们必须具有资质证书或岗位证书,得到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招标单位登记在册。

2.该投标交易员一切信息必须真实,并专门设计制作交易员电子信息卡,实行一员一卡,卡的表面印有交易员的姓名、相片、证号和身份证号及其权利义务。

3.交易员代表本单位办理招投标手续时,应持本人身份证和交易员电子信息卡经过刷卡,输入交易员证号确认后,电脑管理系统同步将投标企业名称固定,并自动生成具体日期。

4.交易员负责该企业招标文件购买、现场踏勘、招标答疑、现场投标等工作。

此外, 交易员应采取电子保密一类的手段来锁住信息,到开标前对公开投标信息,来减少实名制造成的围标、串标的问题。

二、投标时应明确工程建设是否需要分包

1.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如投标企业需要在日后的建设工作中进行分包的,须提前在投标时加以注明。

2.未在投标时注明须分包的投标企业,中标后,不得擅自进行分包。

3.对于擅自进行分包的施工单位,予以信用不良记录或保证金处罚。

三、跟踪稽查检查制度

1.通过建立独立的稽查机构完善交通建设市场工程监管机制,对交通建设项目进行监管。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金进行动态管理,评估企业的施工能力,管理系统中纳入承揽业务情况,限制承揽业务量超出施工能力的施工单位进入建设市场。紧抓企业资质评审阶段,给予弄虚作假企业一定的惩戒。

2.中标企业进场后,不定期检查实际施工队伍是否系中标企业,检查实际施工的人员、技术是否达到工程建设要求。

四、责任追究制度

1.建立监理责任追究制度。即监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违法分包转包现象负有监督责任,若未尽责任或故意违规者,则应对相关的监理人员和监理单位作出相应的惩治。

2.加大惩治力度,对项目业主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违法分包、指定转包的政府官员,不以是否获利为评判标准,交由其主管部门处理并给予纪律处分。

3.工程中出现放弃管理分包工程的,涉及转包、违法分包的施工单位,在工期、农民工工资支付,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等严重问题的单位,取消或者暂停其施工资质,将其记入“黑名单”。另外,记出现上述问题的项目负责人和企业法人代表入“违规人员黑名单”,限制其进入交通建设市场。

4.对涉及商业贿赂的违法分包、转包,依照相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5.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责任追究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为信用档案中信用等级的降低;其二为保证金的罚没;其三为施工、监理工作费用支付的减少。

五、信用档案和保证金制度

1.建立和完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专业分包队伍的信用档案制度,并严格根据其信用等级的考评控制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的准入。

2.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专业分包队伍的信誉评价和信用登记,实行动态化管理,并定期对向社会大众公布,惩戒失信,鼓励诚信。

3.参与交通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专业分包队伍,均应缴纳一定比例的工程质量、安全以及廉政保证金,并以其对工程质量、安全和廉政方面的完成程度为依据,收缴或返还该笔款项。

六、专业化分包市场的培育

1.逐步建立和完善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专业劳务分包交易中心。建设市场的日趋完善,驱使工程承发包的行为趋于规范合理。综合总承包、劳务分包和专业承包的模式取代了施工单位常用的传统模式,构成并扩大了施工单位对于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的市场需求。而建设市场在得到动力与活力的同时,也得到了不少的不安定因素。违法分包、私招乱雇、转包、挂靠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为从根本上解决分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积极探索培育专业化分包市场,在建设市场管理制度时,将严格规范分包交易行为作为重中之重。

2.将分包企业进入市场的要求提高。根据相关法律,对于从事分包施工的企业,要求有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有一定的专业工种和管理技术力量,有足够的固定的操作工人。按照分包企业合同的履行程度、施工安全程度、员工持证上岗等情况综合考评分包企业,对其建立信誉等级制度,以此为依据供总包企业选择。

3.对分包交易行为严格规范。对合同进行严格管理,企业签订分包合同必须使用统一规范的标准合同文本,分包合同必须在建设工程分包交易服务中心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