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安全溯源范文

农产品安全溯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产品安全溯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产品安全溯源

篇1

>> 基于物联网的RFID农产品溯源标签的优化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中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 农产品溯源的想象空间 物联网交易中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探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及建议 基于RFID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溯源系统应用研究 湖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实证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镇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析 农产品安全催生追溯体系发展 基层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研究 农产品溯源技术在新疆的应用现状分析 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分析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汪懋华.2020年农业物联网将成熟应用[N].华商报,2014-11-07.

[3] RIBO O,KORN C,MELONI U,et al.IDEA:a large-scale project on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of livestock[J].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view,2001,20(2):879-884.

[4] CASTRO R D.Mechanization and Trace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 Challenge for the future[J].Agricultural and Development Invited Overv-iew Paper,2002(4):33-38.

[5] DIEKINSON D L,BAILEY D V.Meat Traceability:Are U.S.Consumers willing to Pay for it[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2(27):348-364.

[6] ELISE GOLAN,BARRY KRISSOFF,LINDA CALVIN,et al.Traceability in the USA 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tud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2004,180(3):15-18.

[7] 林学贵.日本的食品可追溯制度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2(2):38-42.

[8] SPIESSL M E,WENDL G,ZAEHNER M,et al.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RFID technology)for improvement of trace ability of pigs and meat[J].Prec.Livestock Farm,2005(50):339-345.

[9] 修文彦,任爱胜.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发展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8(增刊1):23-25.

[10] 许靖波,邓后勤,周华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24-28.

[11] 徐成德.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实践与借鉴[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9):19-22.

[12] 刘尧,高峰,徐幸莲,等.基于RFID/EPC物联网的猪肉跟踪追溯系统开发[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49-52.

[13] 龙伊,陈新文,温希军,等.物联网技术在畜产品中的应用[J].物联网

技术,2013(2):74-75.

[14] 颜波,石平,黄广文.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 (15):172-183.

[15] 郭曼,朱海i,郦晶.基于数据网格的RFID农产品跟踪与追溯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11):101-104.

[16] 黄庆,崔超远,乌云.应用于农资产品溯源服务系统的物联网技术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44-47.

[17] 黄华梅,杨宝祝,邢斌,等.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的图形组态软件多源异构数据处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9(增刊2):308-313.

[18] 赵春江,韩佳伟,杨信廷,等.冷链物流研究中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2015,46(3):214-222.

[19] 王祖乐,宋波,肖瑜,等.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26(1):77-80.

篇2

《信息化建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如何管控食品源头,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受。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不是这次新《食品安全法》才提出的,可是为什么总给人进展慢、落地少的感觉?

汪向东:食品安全追体系建设给人进展慢的感觉,主要是因为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一是来自主体的素质。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素质和组织方式差异很大,虽有农垦那样的大农企,但更多是分散的农户和小型合作社。显然,就目前农村留守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和众多集市摊贩们来说,要他们很快参与、并成功扮演追溯体系中应有的角色,还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希望率先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做起的原因。

二是来自特殊的对象。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不同,工业生产是物理的、化学的过程,而农业生产是生物的、生命的过程。农产品的品类丰富,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其质量安全除了受特定生产本身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投入品比如农资的质量、生长和加工环境、储存条件、乃至产品使用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选择从少数品类开始做安全追溯,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是来自信息化基础。应该肯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要建设广域覆盖的追溯体系,将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实行数据化管理,特别要按“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标准化处理和可视化运用”,以及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关联性”的要求看,差距还是非常之大。

四是来自网络化互联。从现有的基础之上,要通过由点及线到面的过程,逐步扩大追溯体系的覆盖。首先,相关的数据要能采到、能上载,然后还要打通联结障碍,实现点与点、线与线、特别是平台之间面与面的网络互联、技术兼容和数据的互操作。特定的主体,比如基地直销式的农企,自己做自己的追溯系统相对容易实现,而不同主体间的数据互联与共享,困难就大得多。

五是来自复杂的利益。不同主体间信息互联与共享的困难,不仅来自技术层面,更大的困难来自利益层面。市场主体的数据意识觉醒当然是好事,但企业间、尤其平台间的数据共享,因为尚未找到有效的机制,还很难实现。甚至即便在政府不同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因部门利益的原因也不易实现,这也是电子政务推进中的一大难题。政府间、市场主体间、政府与市场主体间的数据利益磨合与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追溯体系的发展走向。

《信息化建设》:您认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有何意义?现阶段已经展开的探索有哪些?

汪向东: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国家在“互联网+农业”领域业已明确的重要任务。它不仅是政府反映社会关切、顺应民意、改善民生的必要,更切中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要害,是动员和组织相关主体,共同改善市场对农产品不信任状况,为农业现代化奠定新基础的重大举措,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令人欣喜的是,在实践中,政府部门、农业企业、电商平台、信息技术提供商、社会团体等已经围绕追溯体系建设,开始在不同层面进行探索和尝试,有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技术层面,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基于引进和自我开发的PDF417码、QR码、GM码、维信码等二维码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农产品。二维码作为农产品“身份证”开始投入应用,移动终端的扫码引擎和移动互联网、WiFi应用环境为用户提供了便利,而配合平台数据库、云计算等形成数字防伪系统,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追溯有了技术保证。

在主客体层面,一些企业开始认识到追溯体系的作用,着手建立企业内部的追溯体系。追溯信息不仅用于质量安全管理,而且用于产销管理、渠道推广和品牌经营。由此,基地直供、基地加工、基地营销式企业追溯体系覆盖的农产品在逐步增加;物流仓储业的信息化管理,包括GIS/GPS定位、快递件跟踪等,也加大了农产品在流通环节可追溯信息的覆盖;商场扫码、尤其是电商交易记录了农产品销售信息和产品去向。

在标准制订层面,除了原有“三品一标”的标准管理外,国家还制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和《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标准,以及制订了畜肉、水果、茶叶、谷物等大类产品的操作规程等多项行业标准,为规范追溯体系建设创造基础性的条件。

在监管服务层面,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为质量管理和消费者维权建立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外,政府主管部门还专门搭建并向用户开放了12312产品追溯管理服务平台、成立了国家OID注册中心和OID公共服务平台,以及i-OID农业追溯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府成立了“绿办”,加快了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要求在市县两级基本做到监管机构全覆盖,有的地方,比如江苏,还计划建立省、市、县、乡4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联网监管体系。

我们看到了这些在技术、产品、用户、平台、社会、政府、法规、标准、活动、制度等方面的努力,但同时还是要强调,要实现以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目标来说,脚下的路还很长。

《信息化建设》:那么,要建立起能够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哪些要求?

汪向东:具体来说,我认为有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广泛参与,或叫广域覆盖。这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客体两方面。我们知道,影响“舌尖上的安全”的农副产品,品类是极为丰富的。在现行体制下,参与这些产品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多元化的。虽然追溯体系建设要由点及线到面逐步进行,但显然,参与追溯体系的主体和产品,如果不能在范围上有足够的覆盖,就不能满足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这个最终目的的要求。

二是适用技术。人们的条件不同,需求也有不同的分层和标准,满足同样需求的技术手段也有不同。考虑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情况,要满足广泛参与的要求,技术的适用性非常重要。坦率地说,目前在农业物联网的试点中,我们能看到一些技术性能的确强大,但对操作主体的要求很高,因此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实,只要能满足要求,操作前端的技术越适用、甚至越“傻瓜化”,越有利于广域覆盖。

三是市场买单。我国有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复杂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体系和庞大的产品市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不可能靠政府包打天下。建设广域覆盖的追溯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这就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无论市场主体的投入,还是政府的补贴,其实最终必须经过市场认可,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才能使这一追溯体系滚动发展、扩大覆盖、持续生效,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其经济性而言,这个市场也是分层的。

四是平台服务。为方便消费者查询、市场主体应用和政府监管,必须将追溯信息集中在信息平台之上,同时依托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提供所需的信息查证和相关服务。需要指出,这样的信息平台,未必是高度集中或大一统的,但必须是互联、兼容和互操作的。否则,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更不用谈数据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五是保障体系。要满足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目标诉求,追溯体系建设就不单纯涉及产品、技术、平台、主体之间信息流的构建,同时,也涉及标准、规程、宣传、教育、组织、制度、法律、道德等社会环境的建设,后者为前者的顺利运转和发挥作用提供有效保障。如果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甚至违法者可以逍遥法外、大赚其钱,即使在技术上建起追溯体系,也很难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六是流程再造。回到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实践,要真正达到国家政策要求的追溯体系的目标,我们显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环节,需要按质量安全追溯的要求,嵌入相关的信息数据流程,并保证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不同平台的信息互联和共享,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流程再造。

《信息化建设》:在现在“互联网+”的新业态下,有没有哪种方式是您认为最值得尝试的?

汪向东:回到今天“互联网+农业”的特定语境中来,我们应该看到,“电商+”是当前和今后建设农产品追溯体系的一个必须的选项。

首先,“电商+”符合顺势而为的原则。今天,电商主流化本身已然成为趋势,农产品电商虽然目前规模不大,但未来前景广阔。说“电商+”是必须的选项,不仅是强调离开电商的农产品追溯信息从宏观上看是不全面的,而且是强调融入电商的追溯体系才更符合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

其次,“电商+”可以让农产品及其追溯体系以一种跨越时空局限、直接对接广域大市场的方式,以信息更加透明、竞争更为充分的方式,来接受市场的评判、社会的监督和政府的监管。较之线下传统方式,较之“做盆景”、“做特供”的方式,电子商务更符合基于市场的原则,更符合“种大田”、“惠民生”的要求。

第三,“电商+”符合实效导向的要求。技术是否适用,市场愿不愿意买单,或哪种技术和服务的性价比更高,更受市场欢迎,应交由市场检验。是骡子是马,在电商大平台上同场竞技,更容易分出高下。通过买家用钱投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这有利于为追溯体系奠定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滚动完善的基础。

第四,“电商+”可为农产品追溯体系提供更为理想的数据化+网络化的基础。从手段上看,电子商务跨时空对接供需的交易方式,比传统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各种属性信息的数据化呈现和网络化传输,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为交易而上网,客观上为追溯体系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篇3

>>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二维码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 农产品溯源的想象空间 矿质元素指纹技术在植源性特色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空气能热泵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分析 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及技术实现 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 农产品安全溯源物联网体系分析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基于RFID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溯源系统应用研究 有机RFID标签在农产品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RFID技术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应用现状与展望 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方面的应用研究 新疆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新疆农产品出口现状研究 海南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现状分析 农产品现代物流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在新疆举办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4] RFID世界网. 二维码应用于新疆阿克苏林果业溯源[EB/OL].(2011-12-09)[2013-07-15]. .

[15] 中国广播网. 兵团阿拉尔市实施生猪肉食品质量追本溯源体系[EB/OL].(2012-05-03)[2013-7-15]. .

[16] 新疆农业信息网. 新疆蜂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溯源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EB/OL].(2012-08-24)[2013-07-15]. .

[17] 中国农业信息网. 乌鲁木齐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成[EB/OL].(2012-12-12)[2013-07-15]. http://.cn/jjpd/ncpzlaq/201212/t20121212_783433.htm.

[18] 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新疆牛肉质量安全溯源项目启动[EB/OL].(2013-03-08)[2013-07-15]. http://.cn/NewsDetails.aspx Id=50536.

[19] 房瑞景, 陈雨生, 周静. 国外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监管体系及经验借鉴[J]. 农业经济, 2012 (9): 6-8.

[20] 田金琴, 丁红胜. 无公害枸杞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20): 12 590-12 592.

[21] 张欣露, 王成, 吴勇, 等. 集成传感器电子标签在农产品溯源体系中的应用[J]. 农业机械学报, 2009, 40(1): 129-133.

[22] 陈华. 食品质量溯源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11): 87-89.

篇4

关键词 动物标识;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37-02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公众健康和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农产品。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抓好抓实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进一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动物标识溯源体系的建设,正是基于对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而建立的。经过近几年的试点和实践,青海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当前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1.1 动物溯源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疯牛病、结核病等恶性食源性公共卫生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烈性人畜共患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复发生和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问题成为各国政府、食品企业及消费者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2007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这是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程监管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动物卫生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环。为加强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标识与养殖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7号)及有关规定,青海省出台了《青海省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从省农牧厅至地、县畜牧局逐级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机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并按照“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质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原则和要求,积极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省、地、县动物疫控中心先后举办了3期“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培训班”,培训业务骨干和动物防疫及防疫监督人员1 200人。同时,依法规范建立了规模户和散养户的养殖档案,初步将动物溯源体系的网上信息录入、耳标申购、签收和移动智能识读器、打印机、IC卡等追溯设备发放到位,为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动物溯源体系建设工作相对滞后,群众认识还不到位。随着我国人民对农产品从量的要求发展为质量与安全的需求,可追溯系统开始研究和逐步发展起来,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较为滞后。近年来,上海、四川、香港等地发生了瘦肉精、链球菌、禽流感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而无法快速追溯其来源和去处,给社会带来不安,对行业健康发展也带来极大影响。一些地方和企业开始建立了初步的食品可追溯制度,但是仍有少数地区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落实等问题,群众参与度不高,与追溯体系建设的总体进展不相适应,并且限制了追溯体系在畜牧业生产统计、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方面重要作用的发挥。

1.2.2 市场准入制度还未真正建立起来。畜禽饲养场(户)虽然建立了饲养档案,但由于牲畜流动比较频繁,加之动物防疫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免疫档案资料不齐全,一部分牲畜没有佩带免疫标识。除了大、中型超市能够把好准入关外,绝大部分农贸市场出售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几乎没有任何免疫标识。一旦发生疫情或食品中毒事件,要追溯疫病来源或药物残留的源头就相当困难。

1.2.3 动物溯源体系内部联系还欠紧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由畜禽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系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组成。三大系统既紧密衔接,又相互独立,构成从耳标生产、配发,到动物饲养、流通,再到动物屠宰、动物产品销售全程监管的追溯体系。从已运行的程序来看,3个系统之间联系不太紧密,具体运作起来有一定难度。畜禽标识的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运行良好,但动物生命周期的监管还不到位,它是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移动智能识读器只能初步录入一些饲养、防疫方面的基本信息,不能全面地反应产地检疫、运输监督、屠宰检疫以及动物饲养过程中的一些详细信息;在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时,不能对动物饲养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不利于及时果断地处置安全事件,达不到快速、准确控制动物疫病的目的。

1.2.4 耳标查询功能不全。包括门户网内的耳标管理,也是只能查到县、乡,不能查到责任人。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在任何地方,输入标识号查询,就能查到某地某人领用的,这样也就对应了相应的责任,有利于耳标的管理,才能达到真正的追溯源头。

1.2.5 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进一步规范了农产品产销秩序,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公众对农产品消费的安全,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该法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的空白。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关于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难以构筑现代社会的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另外,现在要监管的对象、群体众多,监管的生产单位众多,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而地方财政缺乏投入的长效机制,无法保证足够的经费和人力来实施农产品和动物产品的监管,相应地产品质量也难以追溯下去。

2 进一步加强动物溯源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提高全民思想认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畜牧业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肉类、蛋类、奶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动物饲养管理水平低,活动物跨区域调运频繁,畜牧业抵御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直接影响到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到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不但可以全面分析、及时查找防疫漏洞和薄弱环节,预测评估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防止动物疾病蔓延,而且可以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发展健康养殖业,实施农业标准化。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国际竞争,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此外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确实让群众清楚明白动物溯源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逐步提高养殖场(户)、屠宰企业、畜产品贩运户等相关组织及人员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该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领导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质量考核制,建立重大事项审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障资金、人员和设备到位,确保溯源工作的顺利实施。

2.2 强化免疫标识的监督与管理

建立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是实现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管理,提高兽医监管水平的基本手段。目前,青海省已发放建立了格式统一、内容全面的畜禽养殖档案。根据养殖档案实时进行跟踪监督,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没有耳标的动物,要查明原因。未免疫的,在补免的同时佩戴耳标,建立档案;如果已经免疫但未佩戴耳标或耳标确属自然缺损和脱落的,应当凭免疫档案重新佩戴耳标。在产地检疫中,要根据动物免疫耳标的编码,对照查验免疫档案无误后,方可出具产地检疫证明,产地检疫证明应注明动物耳标编码。对于有免疫耳标而没有免疫档案的动物,要查明耳标是否来自合法渠道。对非法采购和使用耳标的,要限制动物出栏,进行补免,2周后方可出证。同时,要追查耳标的来源,对非法供应和使用者进行处罚。对没有耳标的健康动物,也要查明原因,经核实有免疫档案且已经进行有效免疫的,可在补戴耳标后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无免疫档案的,要补免和补戴耳标,2周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2.3 建立快速有效的监管机制

对于出现的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实现可追溯后,必须建立快速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反应机制;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和合法的机构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好存在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4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管理

信息化是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在建立国家畜禽标识中央数据库和省级子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县、乡两级信息数据库建设,扩大数据存储范围和总量,建立数据库安全存储机制,建立严格的内部查询制度。配备数据库运行、维护、安全监管专职人员,以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检索、传报等工作,进一步推进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程。

篇5

【关键词】 技术生态化 武汉城市圈 农产品安全 社会管理

一、引言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该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因此,该地区农产品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着全省农产品的整体安全状况乃至食品安全的状况,也关系着圈内千家万户的健康。同时,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重点是加快“两型社会”建设,重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技术生态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农产品安全和技术生态化对于武汉城市圈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成败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者在一定层面上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技术生态化”是使技术发展朝着遵循生态学规律方向转变或转化。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应用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即不能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给人类变革自然的活动设定的最低限度。二是技术系统本身应按生态学原理组织起来,即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系统的内部结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拓展和深化人工自然。王子彦、陈昌曙(1997)详细探讨了技术生态化的层次,刘怫翔、张欣(2001)分析了工业技术生态化的实现方式,罗天强等(2006)认为技术生态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层次的技术生态化系统地实现,其系统构成包括宏观层次的国家技术体系生态化、中观层次的区域技术系统生态化和微观层次的企业技术生态化三个层次。

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技术生态化的社会系统控制需要通过如下四种途径实现:一是政府管理。包括完善促进技术生态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实施生态科技和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府监管、示范和引导工作。二是生态消费。社会的生态消费一旦形成将对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三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技术生态化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将会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更好地履行生态责任。四是社会生态伦理价值观内化。通过大力宣传和内化,全社会形成倡导绿色、崇尚生态、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并使之成为政府决策者、企业决策者、公众及消费者的自觉行动,推动技术的生态化发展。

技术生态在“绿色产品”的生产计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安全与技术生态化密切相关。我国在农药用量上居世界第一,化学肥料的运用每5年翻番增长,因淋湿挥发损失有50%以上进入周围环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地下水污染,使蔬菜、饲料及生物受到危害,同时也会降低水产,造成稀有水生动物的灭绝,而且诱发人类消化系统癌症。一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商业利润,将色素、甜味剂、发酵剂、漂白剂、防腐剂,甚至连激素都加入所谓人工种植或养殖的农产品中,因此,倡导和实施技术生态化,生产“绿色农产品”成为当下农产品安全最迫切的任务。

二、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食品安全是武汉城市圈最大的基本民生问题,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2013年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安全管理的亮点不少,成效显著。湖北省自2010年起实施产地准出制度,自2012年1月起,对凡在本省内农产品市场销售的所有农产品全部实行市场准入。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行以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产品自检或委托检验检疫合格证、有包装(鲜活畜禽、水产品除外)、有标识为门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对从事农产品购销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业“三品”实行以有包装、其他食用农产品以有标识为门槛的经营场所准出制度。自2013年5月1日起,全省所有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面实行“四有”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

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2013年7月1日起率先实行全新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将原先属于质监、工商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统一划归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各区分局下放区政府直管,设立街(乡、镇)食品药品监督所,实行新的全链条食品监管模式。这种新体制打破食品安全监管“分段治水”格局,完整锁定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农业部门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环节监管,共同承担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此举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尚属首例,杜绝了以往多顶“大盖帽”,管不了一棵“毒豆芽”多头管理、相互推诱,导致监管失效的现象。

篇6

1.1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合理近年来,虽然各个农产品安全管理部门采取了多种有效的行动和措施,为保障我国的农产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沿用的农业管理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许多农业管理措施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整个农业管理体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顺,管理难以到位,难以深化,出现了许多弊端。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的食品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但这些法律对农产品质量仅做了一些概要性规定。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低,覆盖面窄,没能充分反映新形势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是我国农产品法律法规体系的有益补充,但与其他相关的法规存在着相互交叉和矛盾、执行主体之间未能协调一致的问题。我国法律或法规程序性规定和实施细则制定进展缓慢,致使法律或法规难以操作。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才可以有效区分各种影响农产品安全的关键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从而划分影响级别,为检验监测体系的具体实施确定优先顺序。从世界范围来讲,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己经成为趋势。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标准中的指标没有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巫待提高。

1.4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不成熟从检测体系的构成来看,企业的自我检测应当是食品安全检测的主要方式,行业中介检测和政府检测是企业检测的补充。我国主要是政府机构的强制性检验检测,而食品业者自身的检验监测意识不够,一部分企业甚至以制假售假作为获取利润的方式。目前我国相当数量的食品企业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产品出厂不检验。我国行业组织还未得到充分发育,检测力量也还比较薄弱,其作用也还非常有限。

1.5认证体系不系统,与国际体系不接轨我国认证体系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在认证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认证技术和能力、认证的普及程度以及与国际接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系严重“残缺”;2)缺乏认证专业技术和人才,认证结果缺乏权威性;3)认证知识普及程度差。

2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路和措施

保障体系的相关配套措施加大投入,改善结构,加强投资管理体系建设资金不足将会削减所需要的研究与教育培训,并导致整个体系的不稳定。国家应每年投入必要的资金,确保相关机构和设备发挥有效作用。投入的重点应放在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安全技术提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设备以及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等方面。我国目前应抓紧完善投资管理体制,确定相关部门的预算,提高投资效率。应当在农产品安全方面设立专门的预算,以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督、检测、研究和公众教育等。

2.1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是降低蔬菜农残、杜绝生猪“瘦肉精”、防止农产品二次污染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标准,严格准入,开放市场,强制退出”。其基本思路是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标准准入、协议准入,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农产品或违法经营者,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农产品(及其经营者)实施全过程有效控制[1]。

2.2完善标签管理,大力推行可追溯管理制度1)农产品溯源管理制度;2)完善农产品营养标签管理。

2.3完善农产品供应的组织体系1)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按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完善生产和加工方式。

2.4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有效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形成和增强农产品安全意识,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生产者、监管者等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政府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迅速提供有关农产品安全监测、危害、爆发行为、执行和其他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信息。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的国家农产品(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收集和透明、完全、时效性强的农产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向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2]。

篇7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S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53

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危害了人们生命健康,严重破坏社会和谐。作为一名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层工作人员,深切体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离不开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更离不开农业标准化建设。

1 旬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1.1 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目前,旬邑县果园面积33333.3万m2,建立果品贮藏冷库32座,贮藏能力14.12万t,使苹果年供货期达到10个月;全县生猪存栏59.8万头、大家畜存栏6.8万头、羊存栏15.3万只、鸡存栏90万羽、獭兔养殖15万只,果园散养鸡10万羽,设施大棚蔬菜187座。

1.2 生产技术规程完备

目前,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省级农业标准产业化龙头企业6户、市级农业标准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龙头企业生产基地13333.3万m2;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0个,会员人数3.8万人,补贴各类农机具1407台。

1.3 产品认证发展较快

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旬邑县生产的红富士和秦冠苹果准予使用"绿色食品"质量证明商标,旬邑县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示范基地"、"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等称号。先后认证“旬宝牌”、“马栏红”苹果,“豳宝”牌土甜瓜等无公害食品8个。

1.4 检测中心健全完善

2013年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配齐人员,配全仪器设备,常规性的农产品质量检测顺利开展。

2 旬邑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急需增强

从生产销售过程看,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漠,部分基层干部消极对待;政府层面的宣传引导不足,在强化意识方面办法还不多,措施还不够有力。

2.2 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旬邑县相继制定了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业主导产业方面的地方标准,但专业合作社较少,组织化管理不足,不能集中解决农户缺乏相关知识的漏洞,导致在作务时还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

2.3 农产品安全监管队伍需要完善

目前,旬邑县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三品”认证等体系还不够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还不健全,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

2.4 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食用农产品范围宽泛、品类繁多,目前,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可以保障对其实行全程监控、全面监管。

2.5 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有待进一步建立

旬邑县优质优价意识还不强,群众受限于购买力和辨别能力等因素,导致冒牌产品和劣质产品在旬邑县不同程度的存在。成熟完善的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是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的机制保障、是大众参与质量安全监管的体系平台,不成熟不完善的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则极不利于保障优质农产品竞争力。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对策措施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没有农产品安全保障。农业标准化的实现,离不开对农产品有效的监管,有效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3.1 通过多元化宣传,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旬邑县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墙体、手机、卫星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多曝光典型案例,引导群众提高辨识力和警戒性。要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元化的科技培训,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农机具科学使用和农化肥料限制使用规定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遵守标准化、无公害要求,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

3.2 通过队伍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从旬邑县实际出发,要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明确谁牵头主抓,谁协同配合,变九龙治水为统一管理,解决责任缺位、执法打架等问题;要建立专职队伍,明确职责分工,例如成立绿色基地认证队、科学技术指导队、质量监督检测队、产品安全执法队等;要建立镇村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技术推广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县镇村三级防控监管网络。

3.3 加强执法,依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进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要全面推行农产品全程记录制度,强化事前事中技术培训、监督指导和事后追踪问效,确保生产方的生产销售记录完整;要严厉打击冒牌劣质农产品,发现一例,制裁一例,以强有力的法制措施为消费者打造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消费环境。

3.4 健全责任溯源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查溯

要严格控制农产品入市,严防问题农产品易流入市场,造成市场混乱;要加强事前监管预防,构建应急体系,以形成一种事前、事后双保险的全方位监管模式;要健全检测结果追究制度,对不达标、不合格产品要坚决一查到底,找到原因,揪出责任人,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后期必须跟踪问效,看是否整改到位,是否还存在违规现象。

3.5 提高组织化水平,提供优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

篇8

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繁荣,但是农产品在种植、销售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较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受多重因素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决定着农产品效益的高低,更好地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管控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与溯源跟踪。

【关键词】农产品 溯源系统 质量 标识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由于食品不安全而导致的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农产品,需要建立一个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对农产品全流程的跟踪与监控。

1 农产品溯源系统方案

1.1 溯源系统平台设计

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基础为智能信息节点,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智能交易器串联起各个节点,而与中央数据库的连接,主要由3G网络、无线传感与有线网络宽带实现,并收集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与检测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并利用二维码技术扫描追溯农产品信息。溯源系统业务流程为企业用户提供系统与基础数据管理、数据采集、绿色履历与溯源数据存储功能,企业可为用户提供查询验证门户,并为购买者提供农产品查询验证服务。具体见图1。

1.2 溯源系统关键技术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建设,以MySQL数据库与JAVA技术为基础,为三层架构的B/S模式。其中,系统平台构建的基础技术为JAVA技术,系统数据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主要使用的是JDBC+SPRING框架,根据需要创建数据表维护业务层与数据交换层时,用户无需再进行维护。

系统对于数据库的要求,要求数据库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且要求方便维护,安全性符合系统建设标准。同时,农产品数据系统还应支持多线索与多进程,支持SMP处理模式与Client/Server处理模式,并支持多个并发用户,具备性能优异的查询与运行功能。而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速度,应该使用分散存储策略保存相关数据。

2 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实现

2.1 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分析

本文设计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在JAVA与MySQL数据库基础上,采用的是三层构架B/S模式。其中,系统平台构建的基础为JAVA技术,而系统数据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的实现,主要是采用JDBC+SPRING框架。根据所创建的业务层与数据层,不需要任何维护。

2.2 系统平台实现

在计算机平台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地址点击链接后便可实现对系统的访问。而进入到输入系统界面后,用户输入管理员账号、密码与验证码后,便可点击进入到农产品溯源管理系统运营平台,进入到系统运行界面。其中,系统主界面包括的模块主要有代码、元素、信息元等管理模块,以及用户、模板、企业与监管部门等管理模块,同时还包括菜单、菜单角色、行政区划分与手机软件等管理模块。

按照农产品分类的不同,管理员可归纳总结不同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摘、存储与出售等环节,创建代码,并通过代码组建元素,构建系统信息单元与模块,最终构建成为农产品溯源系统。系统创建完成后,企业用户可得到相应的权限。登录后,可进入自主平台界面,在界面上可看到企业下用户账号,并可管理下属用户权限。按照通常的农产品流通流程,溯源信息采集主要包括种植户、检验员、加工包装操作员与分销责任人。农产品溯源系统采集流程图,具体见图2。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实例的创建是在信息采集后,信息采集完成后可生成二维码。其中,农产品的唯一标示就是二维码,主要包括农产品的选种、种植、管理与运输等各种信息,消费者可经客户端扫码查询。作为监管机构的相关政府部门,比如农业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同时也可对农产品种植与运输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管。而在遇到消费者投诉时,可由监管部门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消费者客户端之上。

为提高溯源系统采集、查询的便捷性,应根据主流操作系统,分别开发IOS系统与Android系统的APP,用户在手机上安装客户端软件,可录入图片、视频等文件,上传至系统平台,消费者可通过客户端查询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同时,通过客户端,消费者可向管理部门反馈相关信息,并等待管理部门的处理结果。

3 结语

当前,我国农产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农产品质量不让人放心,为了更好实现对农产品的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大有裨益。在本文中,笔者从农产品溯源系统设计、实现的关键技术等方面探讨了系统设计与实现,对于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晓敏.基于二维码和RFID个体标识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刘俊华,王岩峰,姜平,程昌秀.以企业为最小责任主体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1,06:9-12.

[3]杨运平,周志鹏,李沐华.基于物联网RFID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10:222-225.

[4]张翔,耿晓琴,张云华.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06:129-130+133.

作者简介

胡竟伟(1981-),女,现为内蒙古河套学院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监控技术。

刘娜,现为内蒙古河套学院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

尹嘉敏,现为内蒙古河套学院理学系讲师。

篇9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现状;问题;建议;广东恩平

中图分类号 TS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269-0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GDP已跃居世界第2 位,“健康就是财富”已成为国人的新理念。人们的追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心理健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迫在眉睫[1-2]。

1 恩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现状

近年来,恩平市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各县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了r检中心,并对辖区范围内的农产品进行抽检,对发现使用违禁农药和出现超标的农产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农产品仍然会从监管“网”中“漏”进市场,“漏”进消费者的口中。因此,当前恩平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工作形势严峻。

2 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能力较弱

一是当前的检测机构缺乏专业的检测人员,现有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3],而且个别人员还身兼多职,存在检测人员随意调动的现象。二是仪器设备配置不够先进。虽然现有的乡镇都配备了对蔬菜进行定性检测的设备,但只能检测农作物农药残留的程度,却无法对农药的种类进行检测。

2.2 源头监管难度大

恩平市农业生产主要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因此分散式的个体和单位是当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这就导致其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生产者也存在对农业质量安全的认识比较淡薄的问题。加上传统生产观念对生产者的影响较为深刻,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也有待健全,因而存在少数生产者片面追求农产品产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另外,部分农资经营店存在经营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即使执法单位多次进行农资打假整顿活动,收效也甚微。部分不法农资店仍然售卖禁用或限用高毒农药,部分生产者也执意选择使用禁用或限用高毒农药。这种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不仅不利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工作,也很难把控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2.3 协调机制不完善

恩平市进行农产品监督的机构比较多,如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这就导致这些部门存在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在管理上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这些部门都可以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分别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这种多方均可管理的局面很容易导致部门职责不清、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2.4 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尚未完全纳入法律范畴,体系有待健全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等的认证体系也不健全,同样也不能从法律层面得到支持和肯定。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现状就是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偏低。加上相关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3 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的建议

3.1 提高检测能力

一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明确机构工作人员事业编制,建立专业、精干的检测队伍。二是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为提高现有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要强化规范化管理工作。三是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监管与检测的投入力度。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升县级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要求农产品安全监管与检测机构配备一批高精密仪器设备,并增加检测项目。

3.2 加强市场监管

将农资打假治理活动作为常态工作开展,不断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的配合,使不法农资店无可乘之机,杜绝高毒农药流向生产者。对群众举报的信息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排查举报线索,进行重点跟踪。一旦查到不符合法律和法规要求的农资店和产品,就要及时追根溯源,并坚持一查到底,予以严肃处理。对违法的农资店给予严厉打击,对违法生产者给予教育改正。

3.3 强化部门协调

主动协调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完善协调机制,实现横向配合、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农产品实行全程监管,包括从田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4]。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既要在职能上防止各部门交叉,又要在管理上杜绝出现盲点,确保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3.4 加强宣传引导

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各种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在蔬菜种植基地竖立标示牌,宣传相关的农产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为帮助农民、生产加工企业和农资经营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加大宣传力度,针对重点内容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如农产品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业标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都非常重要。

3.5 加大资金投入

农产品安全建设属于公益性、基础性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充分利用各项财政支农惠农[5]。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的积极性,确保其自觉增加投入,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6 加强体系建设

目前,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开始实施,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也在日益提高,从而进一步凸显出质量认证和产品品牌化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为此,恩平市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并不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力度[6]。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培育名优农产品品牌,并推广使用农产品标识和防伪标志。

4 参考文献

[1] 陈松,周云龙.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3):12-15.

[2] 钱永忠,王芳,高山,等.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1):13-15.

[3] 曾凡菊.龙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5(3):32-35.

[4] 林伟君,玲,万忠.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村,2010(5):52-56.

篇10

关键词:一村一品;农产品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6―0087―04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的特色农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倡导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是农业面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农业发展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新模式。

一、我国“一村一品”建设的内涵、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村一品”,是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它的发展就是要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发展更具特色的农产品,真正做到“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农产品的生产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一村一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涵义的实质来看,就是要求农村生产应因地制宜。在村的理解上,我们应放大到区域概念的高度来认识,此外,一村一品的内涵除了具有生产制度安排含义外,还应包括非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如农村社会,农村文化,以及农民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的建设。

2006年5月,农业部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总体思路,指出,发展“一村一品”是新时期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也是我们农村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我国一村一品理论和实践就此深入展开。

近几年,我国“一村一品”建设在全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已达到41293个,从业农户1870.58万户,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560元,比全国农民人均收入高出27%。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作为新时期的一项特色农业产业,“一村一品”已逐渐形成规模。现阶段,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一些地方,一村一品已经成为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家正在抓紧起草发展一村一品指导意见和全国发展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为全面了解各地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农业部还将研究制定一村一品统计指标。据了解,截至2007年,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机制,有11个省区按照本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发展一村一品具体规划。其中江西、陕西、广东、福建等省还制定了扶持政策,加大对一村一品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当然,目前一村一品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村一品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农民缺乏对农产品安全理念的认识、农产品品牌与规模化建设缓慢、农村现有组织结构体系不能满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需求等。

“一村一品”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作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一村一品在不断引导着我们农村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发展“一村一品”,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继而我们要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一村一品”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总的我们可以概括出,在新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载体,也是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发展经济、服务农民的重要方向。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安全在“一村一品”建设中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对一村一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文中一村一品食品安全被认为是农产品安全,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抓住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坚持农产品在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等品质上的重要原则,才会对一村一品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加工流通过程往往会使农产品含有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因而它对人体的生命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则就成了重中之重。因此,要在充分认识到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时,深刻体会它在一村一品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接着,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解决好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产品安全性越高,是一村一品建设的前提条件。在“一村一品”建设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保证,人们对农产品的忠诚度就越高,产品的差异化才会体现得越明显,一村一品建设的效果才会真正得到体现。设想如果我们就最基本的农产品安全保障都无法保证,我们的差异化又该如何体现?规模又该怎么形成?一村一品建设也就失去了它的农产品特色经营的意义。

其次,注重农产品安全,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就是要强调从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开始到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等实行全程检查,这样有利于“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中农产品的质量得到切实维护,全程严格的农产品安全监督机制是一村一品建设的重要规范和依靠。在农产品生产养殖环节上,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农药的使用,避免大剂量使用农药造成的土地农药残留度过高继而转移到农产品身上所导致的产品农药含量过大的问题,严格控制好激素等化学增产药物的使用,避免形成食品不安全因素;在生产加工环节上,严格控制好生产环境是重点,如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是在简陋的场所完成,并不采取

严格的卫生措施,即使一些品牌食品的加工过程也不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践表明,生产环境对农产品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严格执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生产人员、生产环境、生产原料的卫生标准,杜绝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销售环节中,重视和强化对农产品的安全监管,严格农产品安全立法,统一安全检测标准是当前工作的重点。目前由于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没有产品品质标志或只进行散装性大包装,出现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时无法进行溯源性控制,因此,安全检测在农产品销售中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农产品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证,从而为一村一品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再次,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有利于加强产品的质量,提高一村一品的品牌建设。安全是品牌的基础,一个品牌的创建没有产品质量安全作保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质量差,安全不过关,即使品牌能形成,也是一个有缺陷的品牌,最终会经不起市场、实践的考验,淘汰出局。农产品的安全性越高,人们对产品的认同度就越高,在此基础上越利于农产品的差异化建设与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农民就会时时把农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主动去学习相关产品安全知识,促进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培养当代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中要始终把农产品安全教学培训与高效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抓住农产品安全建设是我们一村一品的重要保证,农产品安全监管得好,一村一品建设的阻力就越小,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就会有基础和保障,农民的素质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村一品建设也能更好地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注重特色与质量经营的一村一品建设是不断促进我们农产品安全的有力保证,特色再多,产品差异再明显,归根到底都必须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最基本的保障。注重农产品的差异化,农产品安全则成了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不断振兴,各地区不断加快自身优势产业建设,使农村经济不断活跃,人们对农产品安全更加重视,在客观上不断激励着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刺激着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其次,农业基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着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规模小、品种单一、效益差等问题,使农业基础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的更新。农产品安全是基础,农村基础设施越完备,农产品的安全就会越有保证。再次,一村一品重在开辟特色农业经济,建设现代化的特色农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倡导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品要求农业发展走特色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的安全是特色的前提条件,设想,如果没有产品安全作保证,我们的特色又该如何谈起?因此,对产品特色的追求一定不能忽略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要做到以农产品安全为基础、特色为方法的有机结合。最后,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质量安全会随着一村一品建设不断得到提高,一村一品建设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化与差异化建设,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农产品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增强科技含量,继而切实增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科技含量越高,农产品的安全检查标准就越高,相对应的,农产品因质量安全而出现的问题就会减少。从这些我们可以发现,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建设,在不断促进产业优化的同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也增强了。

三、溧阳市促进“一村一品”建设

与农产品安全良性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近几年,溧阳市在充分发挥自身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的同时,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一村一品”典型共有200多个,布满全市。下面我们从一村一品建设与农产品安全的辩证关系提出相关的建议:

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建设。

第一,建立和完善相关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夯实“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率的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分门类的,囊括立法、执法、法律监管、行政处罚以及刑罚等。我国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法律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农产品安全才能从法律这个最高层次上得到保障,一村一品建设的基础则会更加牢固。

第二,建立权威、高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确立“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的制度保证。要从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开始到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等实行全程监管,建立专业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明确其监管职责和执法标准,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同时,加大农产品安全监管执法的经费投入和规范化建设,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和农产品安全预警机制,这样可以确保“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产品的监督机制有严格的规范可依。

第三,制订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规范“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落后于农产品工业发展速度,很多农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些根本没有国家、行业标准,甚至连企业的标准都没有。标准的不统一对执法、检测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难度,导致最终产品的卫生安全及质量良莠不齐。因此,要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对现行国家标准及各部门行业标准进行修订,统一到国家标准来,使农产品链从种植、养殖、加工、储藏到经营销售等各环节都在国家标准的控制下运作,以此来推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村一品”产业重视产品的品牌与规模化建设,如果没有相对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建设、差异化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四,加大农产品安全的技术支持,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为“一村一品”产业建设提供人员技术支持。目前,我国许多大学都开设了农产品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随着我国农产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消费者营养卫生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农产品卫生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农产品专业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设施设备,加快农产品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为农产品行业输送更多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为农产品卫生安全监管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大农产品行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知识能

及时跟上国内、国际农产品发展形势。有了技术人员的支持,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越好,我们的一村一品建设的层次就会越高。

第五,坚持立足于农产品安全,加强农民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加快一村一品产业的品牌化、规模化建设。从长远来看,我们加强农村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建设,有利于增强农村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的基础,农村农产品安全的制度建设会越完备,质量规范上管理会更严格,有利于产品品牌建设,增强顾客的忠诚度,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第六,围绕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这其中,我们一是要加大农产品科技创新的力度。在继续研发高产、优质和无残留农产品的同时,应顺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和名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加快农业科研、推广体系改革,通过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三是加强农村带头人的培训。通过对农村带头人实用技术、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造就一批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型农民。

2 切实加强一村一品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一,科学规划一村一品建设,强化政策引导,最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在自然条件上,溧阳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全市现有耕地97万亩、林地49.5万亩、水面42.5万亩,可谓是有山、有水、有良田。这些都是溧阳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全局的角度合理规划一村一品发展蓝图,因地制宜制定各项政策法规,从政策的角度合理规划,制定详细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统一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真正实现农产品安全的最终目标。

第二,一村一品建设要以科技为支撑,以示范带动为内容,以此来减少农产品安全事故。溧阳市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强化对农业科技新品的引进,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溧阳市每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包括粮油、林茶果、瓜菜、畜禽、水产等在内的农业新品种25个以上,全市累计引进天目湖白茶、美国油桃、隆昌鹅等新品种200多只,农业项目区的粮油、林茶果、畜牧优品良品推广率达95%。同时,溧阳市可以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方法,以建立各类农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通过市抓重点、镇抓骨干、村抓专业,引导和推动“一村一品”活动深入开展。实践证明,通过这些途径,农产品的安全事故比例明显降低,农产品安全得到显著增强。事实说明,在高科技含量的基础上,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度就会越高,在通过示范带动的模式下,广大的农民才会自觉接受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理念,而不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第三,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农产品品牌创建,通过品牌切实维护农产品安全。溧阳市目前全市共培育天目湖茶、天目湖酒、天目湖农产品、天目湖果品、天目湖蔬菜、天目湖水产等9大系列50多个品种。溧阳白芹、天目湖砂锅鱼头、溧阳鸡等已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享有较高声誉的传统地方特色产品。这些实践所带来的深刻体会是,老百姓对产品的忠诚度大大提高了,对产品质量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品牌建设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安全标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我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篇11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陕西略阳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288-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个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起居,对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从以往的吃饱转变成要吃得健康,因此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着食品不安全问题的增多,政府、社会开始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因此,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意义重大。

1 略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增加,农产品生产数量安全得到了解决。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有了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

1.1 农产品产地安全隐患多

略阳县属于工业县,农业生产基础差,生态环境不尽人意。企业厂矿多,有钢厂、电厂、水泥厂,还有几十家采矿企业,工业污染源也多,工业废水、废气、烟尘、重金属等污染较重,给生产安全的农产品设置了天然障碍。生产出的农产品受到水气烟尘的污染和重金属铅、砷汞镉等有害物质污染,通过人们的日常饮食而进入人体并长期蓄积,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各种危害。

1.2 农业投入品被大量盲目使用

农产品生产中农药、化肥和生长激素的大量使用,为人们生产出高残留农药和含激素的农产品等;兽药抗生素、激素的泛滥,造成人为二次污染,使畜产品激素、抗生素大量积累,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很多的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添加了大量的化学添加剂,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如部分农民为使农产品早熟,就大量使用催熟剂、包心灵,为了黄瓜长、大、直而使用垂直灵等激素,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特别是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季节栽培,对土地的掠夺式使用,过量施用肥料、农药和激素,土壤中留存更多的残留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

1.3 不具备监控手段

作为基层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没有进行检测的先进仪器,目前仅有农药残留速测仪等仪器,仅作简单的农药残留分析,无法进一步定量分析。

1.4 缺乏实施检测的人才

由于检测站人员以前主要从事农技推广,缺乏监测专业知识和检测手段,检查主要还是眼睛看、嘴巴说,不能对受检对象提供定量定性分析材料,导致该工作开展难,推广更难。

1.5 多头监管缺乏合力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多个部门,责任不明确,导致谁都在管谁也没有管,只能在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时各部门才会集体拥上,解决问题,造成了食品安全疏忽。农业部门主要是负责对农业初级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测、监督,但是该部门无规范地执法制度,导致只有在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才进行大规模的检查,未能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让农产品安全监测成为一种常态,且贯穿农产品生产的始终。

1.6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生产者普遍追求经济效益,追求产量,无视农产品优质安全的要求。消费者只顾产品的外表和价格,不重视优质优价,更不考虑安全等问题,只是在媒体等环节有反映时才一窝蜂地抗拒盲目消费。

2 存在的问题

2.1 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偏低

略阳县农业发展条件差,对农业本身的重视度也不够,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较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存在盲区。生产者只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安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差,农民不愿意在土地上投入太多,90%的种植户放弃了农家肥,仅仅依靠化肥补充地力,部分农户盲目施用高毒农药等,只求效益,不考虑质量安全。

2.2 分散经营方式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生产

由于现有的农产品生产不统一,大部分农户都是以一家一户的方式生产,而且农产品生产之后未采取统一的销售、经营措施,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复杂化。只有从生产、管理、施肥、收获、包装方面进行统一标准,才能生产出高标准、高质量、口感好的优良农作物。但是由于农村个体户太多,很难统一所有的生产、经营个体,造成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都无法统一,更不能进行标准化生产,降低了略阳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阻碍了该县经济的快速发展[1]。

2.3 宣传力度不够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农户在生产、加工农产品时不注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此外,由于没有专门的、处罚力度较大的制度来约束有害农产品的生产,导致从事有害农产品的人们无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为只要是能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就行,未将农产品安全意识灌输给生产者,让其自觉进行安全农产品的生产[2]。

2.4 产前跟踪服务和监督工作无法开展

农产品生产由各家各户自主生产,缺少规模生产和经营,管理随意性很大,整个生产过程监督、追踪服务欠缺而且难度很大,进入消费环节出现问题后也难以追溯,难以明确责任。

2.5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础较差,检测设施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

县级已经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但是还没有相应的检测仪器和基层网络,无法进行追踪服务,管理机构的运营能力和人员素质等综合要素有待于提高。

2.6 缺乏农产品安全知识,也缺乏了解渠道

随着近几年的宣传和报道,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就会变得人心惶惶,加之缺乏安全知识,也没有渠道了解相关信息,往往导致恐慌或出现抵制和拒绝消费的情况。如毒香蕉和打针西瓜等,造成工作被动并影响产业的发展。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

3 对策

3.1 加大宣传,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从农产品生产主体入手,让其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利用干部联乡包村和入户技术指导,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发展概况、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生产销售不安全农产品的危害以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引导群众自觉生产安全的农产品。二是引导消费者认识不安全农产品危害,进行理性消费,优质优价,促进生产者提供优质农产品以获得更高收益,让农产品生产趋于良性发展。三是加强科技知识宣传普及和培训推广,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进行宣传,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普及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对采用优良农业生产技术规范生产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2 推行标准化生产

一是农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就需要生产者有食品安全意识,自觉进行标准化生产。具体生产过程中:应选择安全生产基地,选择没有污染的地方建立生产基地,定期监测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条件,从源头上确保食品产地的安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高毒农药;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统一配送,统一使用,确保安全使用;产中明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基地和基地负责人的各项责任,严格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二是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标准化制定、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检测体系建设、产品例行监测等投入力度,建立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推进标准化生产[3-5]。

3.3 推行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

重点对生产基地和种植专业户及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产品实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市场认证和市场准入,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市场。建立通识通查的质量可追溯系统,实现从农业投入品以及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全程的信息记录与溯源,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落实。同时对自由进出农贸市场的零散生产经营者加强质量监控,一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检测点,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质量监控;二是加强源头管理,建立生产者、经营者信誉管理档案,进行跟踪管理;三是对农产品实施售前检测,凭检测合格证明进入无公害农产品销售区;四是加大对流通市场的检验力度,曝光不合格产品;五是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卖网点,严格履行质量承诺[6],满足市场需要。

3.4 加强产前宣传和技术指导

由于略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基础薄弱,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必须在产前做好宣传培训,要求生产者严格按照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生产。避免在入市检查中出现不合格产品时以宣传和技术指导及未预先告知等工作缺位导致市场监测工作被动。

3.5 强化市场监测和管理

尽快完善监测设施和人员配置,发挥检测功能。目前略阳县也在开展市场监管,但主要由《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入手,从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自律做起,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检验监测,对各项标准所规定的技术指标缺乏完善的检测体系和相应的评价分析手段。因此,在完善检测设施的同时,一是从农、兽药速测技术入手,配备一批检测时间短、精确度高、操作方便的设备用于监管机构的日常监管。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建立农药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严格按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药和兽药、饲料和添加剂的管理,实行严格登记管理,明确来源和使用,分清责任。及时公布生产者和经营者农产品安全状况,进行责任追溯。三是加强产地环境的监督和检测,防止大气、水源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等,确保农产品在安全的大环境下生产。

3.6 依托科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依靠科技。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从投入品使用、种养殖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追溯、产地环境标准制定、检验检测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用科技手段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鼓励采用有益于环境和食物安全性的生产技术。加强环保型技术的研究。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研究,对农产品危害因子进行定量评价,特别是农产品中非法添加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危害因子的研究和评估,建立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及时查找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建立高效的食物安全预警系统,禁止有害化学物质的滥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建立数据交换、通识通查的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生产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以及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记录与溯源,降低追溯标签、标志成本,推进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

3.7 理顺职能分工,推行责任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必须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服务监管共享平台,协同作战。农业部门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从源头上完善农产品的检测、质量监督和市场准入制度。

4 参考文献

[1] 翟洪凯,尹树红,窦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J].吉林农业,2008(3):8-9.

[2] 吕巧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4):10-13.

[3] 陈天福.新形势下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219-220.

[4] 段艳丽.关于济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思考[J].河南农业,2009(7):29.

篇12

>> 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特色农产品体面生存的空间 基于物联网的RFID农产品溯源标签的优化与实现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追踪与溯源系统研究 农产品溯源技术在新疆的应用现状分析 二维码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 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RFID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溯源系统应用研究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有机RFID标签在农产品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刘平和他的农产品全程溯源平台 浅谈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设计 农产品安全溯源物联网体系分析 农产品的春天农产品的春天 疯狂的农产品 农产品的营销 中国农产品对沙特阿拉伯的出口及发展空间探析 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空间流向特征分析 农产品电商模式有巨大空间 国内外农产品溯源系统研究现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农产品溯源的想象空间 农产品溯源的想象空间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马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吉林省延吉市贴有溯源码的农副产品

“我们正在往产品上贴溯源码。”来自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的范威告诉《t望东方周刊》,由他担任销售总监的吉林众鑫绿色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由延边市政府牵线,加入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满天星“点亮中国”溯源计划。

已经有十多年大米种植经验的他们,目前订单面积超过5000公顷。尽管这次只是试点,他们依然拿出了10万斤平岗大米,“2万袋5斤装的粮食,都贴上了溯源码。”范威说。

而这些贴了溯源码的大米,不止在淘宝销售,还通过各地的销往全国。

一方面是工业品山寨货层出不穷,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另一方面是电商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令传统的销售模式和渠道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产品溯源应运而生。

溯源技术在升级改进。对于农产品来说,地方政府和企业希望通过它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通当地特色产品的电商渠道,甚至,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而对当地的电商企业和农产品龙头企业来说,这个由互联网巨头和政府牵手的项目,也在倒逼他们改变。

五方联动

若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排在口感之前的,一定是安全,比如农药残留量、添加剂,甚至各种可能的激素。

阿里巴巴集团推出满天星“点亮中国”计划,希望通过地方政府,共同为当地农产品的安全性背书。

与县域合作,需要多方联动。以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为例,需要进行五方联动:大洼县政府牵头,整合质监局、旅游局、畜牧局、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各方资源;阿里巴巴提供平台、流量、资源和电商相关的培训;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辽宁金社裕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整合整个运营、包装推广、线上销售过程;当地被选出的龙头企业提供特色农产品。

“阿里巴巴+地方政府+技术方+运营方+当地企业”,这正是满天星计划和县域合作特色产品的基本模式。

在一个开放的生态中,县域和相关公司直接对接,阿里巴巴只需要在后方整合,更多的工作还是引导消费者用手机扫码。在实际操作中,阿里巴巴会根据当地特色,推荐相关的技术运营商。而一些县域的合作,是由已经和阿里巴巴有合作或接触的运营公司促成的。

目前满天星合作的县域有16家,预计2015年底有50~100个县域签约合作。

“2015年3月我们去了阿里巴巴,大家对农产品溯源非常有共识。”大洼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洋说。之后,阿里巴巴派人去大洼县实地考察后,觉得当地农业基础环境不错,质检部门也可以对接,也建立了产地方案和生产记录,可以做溯源跟踪体系,很适合做农产品溯源的首家县域。这便是阿里巴巴做农产品溯源的开端。

安全几何

确认合作后的首要工作便是选品,各县会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以及质检部门历年的检测数据,选择适合的品种。

“首先从50多款产品中,通过电商物流测试,将顾客体验感较差,不适合做网络销售的产品筛除,之后审核农产品的质量标准,选择当地龙头企业的产品作为试点。因为他们对产品的监管和溯源有相应的跟进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刘洋说。

而延吉市,则通过服务商北京新农商学院为延吉市和阿里巴巴牵线搭桥。“北京新农商学院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市场化的筛选,政府再根据他们的名单,联合质监局 ,比对数据,进行二次筛选。”延吉市商务局局长助理王兵告诉《t望东方周刊》。

阿里巴巴给县域方面的建议通常是:选择10个单品即可,太多的品类,会缺乏引导性,让消费者过于盲目。

延吉此次选出了包括平岗大米、明太鱼、金刚山泡菜、朝鲜族冷面、生态黑木耳等10款代表朝鲜族特色的产品。

对于范威来说,他们从2004年开始以订单农业的形态经营,对于将近20个村的2000多户种植户,他们一直在调整流程和规范。从肥料的存放到农药的控制,都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体系,“到了施肥的时候,会有专人去指导农户。”

在2015年6月已经进入二期合作的大洼,早已突破了最早的10个选品,当地更多的农产品进入了淘宝网“特色中国”频道,设立了“大洼馆”。

在一期的时候,大家需要整理平时统计的数据,讨论哪些信息是消费者想要知道的。

大洼馆光合蟹业体验店除了最早的文蛤,醉蟹、河蟹、海参等海产也陆续上线。通过手机扫码,消费者需要看到产品的生长基地、养殖加工过程、产品营养价值和生产商等信息。

该店店长才源告诉《t望东方周刊》:“河蟹装盒时是鲜活的,比较难把控,其他产品不存在网络销售的问题。” 吉林省延吉市某大米基地

大洼馆到了二期,引入了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茵)在当地质检部门之外,再次对所售农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

姜庭根是大洼馆馆长,来自负责此次合作中运营部分的辽宁金社裕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社裕农)。他告诉本刊记者:“在大洼县成为全国首家试点县的消息传出后,莱茵主动和我们联系。”

莱茵除了对试点产品抽检和背书,也会对标准提出一定的建议。

线上销售的盘锦大米,来自多家企业,他们除了要符合国家、当地的相关标准,也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监管流程和标准体系。

在安全把控上,每一批次产品的施肥量、农药残留都要有记录和责任人。除此之外,金社裕农正在和当地企业联手,展开24小时远程监控。“未来消费者可以在网页看到田间地头和生产间的实时状况。”姜庭根说。

电商巨头的倒逼

在满天星计划中,延边芝麻开门电子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是这次合作的出资方和运营方,其总经理尹基泉同时也是延边州电子商务协会会长。

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延边当地的电商经营水平不高。“最早一批电商经营者是在网上卖韩国、日本的商品。但货物从口岸城市进入延边,再销往全国,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并不划算。”于是这批电商经营者转战深圳、广州等货源地创业。

目前延边100多家网上店铺,总体上“不出延边,比较闭塞”。

从2014年开始,延边建立电子商务园区,虽然本地电商企业陆续入驻,但依然缺乏氛围和活力。参加阿里巴巴、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的活动,成为他们提高自身水平的方式之一。

当地企业开始学习生产更适合互联网的产品,比如将大米做成5斤装,或将500克装的木耳换成200克装。

网店要重新装修,文案策划要跟上,客服也要有标准化的流程。更重要的,是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倒逼。

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岳晓兰告诉《t望东方周刊》,现在需要的是从消费者的出发点去倒逼之前包括生产在内的环节。“农产品要从地块的土壤和水质等信息就开始系统录入,种子、农药、化肥的品牌、数量、操作人都要录入,农作物成熟后,要进行检测,合格地采摘,在仓库中再次验货,合格的才会赋予身份证。”

这一系列检测,需要企业或合作社以更高效的方式去监管农户,用更好的收购价格来鼓励农户对自己的产品负责。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引入是创新,但其权威性仍待市场考量。

除此之外,大洼县还引入了第三方保险理赔机构,下一步将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赔付。

增长的销量和放大的构想

2015年4月20日大洼馆开馆当天,获得了120万元的销量,也有线下客户通过电话直接跟销售企业对接订货。刘洋说,网络销售的利润点高了很多,而整体销量比触网之前多了30%。

才源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之前的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但在部分线下客户由于各种原因流失以后,电商带来的消费者,能够让公司的销售额继续稳定在2000万元。但显然,省去店租、人工等费用后,线上销售的利润点要高于线下。

不同于其他县域,大洼县的合作模式是:金社裕农跟当地企业进货,而剩下的包装、销售,甚至定价都是由他们控制。

不到100万元的投入,换来成倍的销售额,金社裕农决定让馆内经营的农产品更加多元化。

姜庭根透露,他们会在9月上线生鲜蔬果,比如当地的葡萄。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葡萄在长时间的物流下非常难保鲜。而今,溯源码可以让他们通过实时监控扫码的大数据,了解产品被消费的时间点、地理坐标,从而大致推测出哪个区域需要补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消费者可以有一个大致的描摹,了解其年龄区间、性别占比、区域划分等信息。

不过,阿里巴巴满天星项目农业溯源执行张建波说,不会开放后台的裸数据给品牌方或者企业,企业可以知道每一个消费者的大致描摹,但不会知道具体信息。

让码不再被仿冒

商品有码,但消费者依然担心真伪。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物理防伪、到数字防伪(数字编码,电话、短信、网站查询),再到单品单码,防伪技术一直在升级,也一直在被仿冒。

而视觉码的应用,更是让二维码不再是简单的黑白色,甚至是可以没有点阵的。

2015年1月20日,阿里巴巴完成对以色列二维码技术创业公司“视觉码”的战略投资,前者将广泛使用“视觉码”的专利和技术,后者也接入整个阿里巴巴生态系统,进行更多反假货、商家用户管理和O2O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

岳晓兰说,在和阿里满天星平台上的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中,他们更推崇暗码,因为明码很容易被复制。

“在码制上,现在应用更多的视觉码,比普通的QR码更难以仿冒。”岳晓兰告诉本刊记者,标识码本身也可以增加防伪技术,比如可以使用人民币开窗安全线技术,而安全线是可以定制的。此外,在物理防伪技术上,安全线水印证券纸是国家印钞局专控纸张,防伪门槛高,谁采买的都会有登记。

对于加入阿里巴巴满天星计划的产品来说,它的扫码引擎是基于手机淘宝或手机天猫,而中国质量万里行溯源平台的扫码引擎是开放的,扫码的软件比如微信等都可以扫码。

但对阿里来说,他们对扫码后吊起页面的过程加密,吊起的不再是普通的H5页面,不容易被“钓鱼”(网站造假)。

篇13

[关键词]物联网;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1-0101-03

[作者简介]王玉霞(197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互联网背景下辽宁农产品流通渠道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7lslktyb-090);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6年校级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物联网背景下大连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6XJLXYB003)。大连市鲜活农产品极为丰富,多种产品的供应量位居我国前列,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对鲜活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提出了新的挑战,培育和创新基于物联网的大连市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成为当务之急。

一、农产品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遥感技术、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数据采集、处理、融合,信息交换,智能化跟踪、定位、识别、监控、管理的过程。[1]

农产品物联网是以食品安全为出发点,通过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GPS定位技术、电子产品编码技术等跟踪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环节,使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及时了解产品相关信息,保障消费权益。

二、物联网技术在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中的应用

(一)生产环节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已经得到初步运用,如物联网中传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储存、实时采集和远程定时报送,通过无线传感网络监测土壤含量、空气温湿度、土壤类型、降水量、气压、光照度等物理参数,为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实现大幅增产的目的。

(二)加工环节

鲜活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利用本地RFID系统对产品进行包装、编码,加工企业通过读取本地RFID系统将农产品的深加工信息增加到电子标签上,对环境要求严格、价值高的鲜活农产品使用单个RFID标签,而对价值比较低的产品标签加在包装大托盘上,单个产品使用条形码,并且配送车辆也要配备相应RFID电子标签。此外,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应用到农产品深加工设备中,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可以运用到鲜活农产品的品质分级,实现农产品深加工的远程与智能化监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运输环节

接到运单,智能终端利用GIS、Emap等物联网系统提供的数据自动查看车辆信息,自动分拣货物,制定最优的运输方案,实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每辆运输车辆都安装RFID读写器和GPS装置,实现农产品流通系统信息的实时传递,方便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实时定位,实现可视化物流。对于进出口的货物可以一次性读取多个商品信息,每次读取只需01秒,大宗货物可以短时间之内迅速完成,实现通关无障碍。

(四)仓储环节

智能化的仓储系统包括商品入库、出库、盘点、调拨、退换货等都能被远程感知与控制,还可以检测货物的位置以及周围的温度、湿度,有效地防止火灾等突l事件,在鲜活农产品的智能仓储中,主要利用RFID、条码、传感器、红外、激光、蓝牙、语音及视频等技术对产品进行识别、定位、分拣、计量等。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化仓储将在多个仓储中心之间达到信息互联,实现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仓储,使货品“自己”知道要到哪里去,存放在哪个位置。

(五)零售环节

物联网技术可以优化鲜活农产品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及时补货实现零库存,及时监测运输车辆和货品的移动,提高效率。如物联网技术下可以自动识别发生移动的贴有标签的物品,及时上报系统进行处理,RFID标签涵盖了大部分的商品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大大减少了商品的损耗。作为消费者可以通过标签识别商品的生产运输等环节,甄别选择并放心购买,零售商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消费者的收购行为进行跟踪回访,提出整改建议,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大连市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主要模式

大连市鲜活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流通主体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批发零售市场主导型、农协/合作社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三大类营销渠道。

(一)批发零售市场主导型

大连市大部分鲜活农产品主要通过批发零售市场进行销售,这种营销渠道是农户将农产品直接运进零售集贸市场销售,或者通过批发商进行销售,主要满足大连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大连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四个,包括双兴综合批发市场、三星果菜批发市场、机场前果菜批发市场和南关岭果菜批发市场,数量与规模有待创新。

(二)农协/合作社主导型

近年来,大连市农民合作社发展不断壮大,依托特色项目和优势产业,形成“农户+经纪人+销售”为一体的供销专业合作社营销模式。截至2015年,农民合作社已达到2700多个,其中大连宇泽果品专业合作社、瓦房店市万领果品专业合作社、大连和玉果业专业合作社、大连鸿炜果菜专业合作社、大连小南果蔬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15年辽宁省省级重点示范社。大连农民合作社建设虽然初见成效,但是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三)龙头企业主导型

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以一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或批发零售企业)为载体,采取“农户+基地+企业”的营销模式,经营一般为品牌产品,直接供应大超市或出口。大连现有的农产品品牌除“獐子岛”、“咯咯哒”等少数品牌知名度较高,其余品牌多为区域品牌,个性不鲜明、附加值不高。

四、基于物联网的大连市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

(一)鲜活农产品智慧供销网络构建

首先,智慧供销网络构建高度依赖物联网系统初始化的状态,所以在物联网营销渠道构建的初期,政府或者行业协会应该构建和谐的有利于鲜活农产品智慧供销网络构建的基础网络和监管系统,这类政府主导型智慧营销渠道构建将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其次,广大农民应积极发展联合合作社建设,将互联网、物联网、物流信息网进行有效连接与整合,使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实现共享。再次,将农户、农业合作社、承运商、供销商有机的联合起来,建立大型供销网点,构建智慧供销网络体系,及时反馈销售行情,使各大供销主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跟踪市场动态,抵御市场风险。

(二)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大数据信息平台构建

对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中生a、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产生的“大数据”运用到物联网平台,发挥信息共享、创造更多价值(见图1)。[2]

首先,从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第一个环节出发――农户进行数据采集,把农产品生产、加工、农药监测、质量情况、土壤情况、农户相关信息录入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数据实时更新,为营销渠道的其他环节提供指导。其次,鲜活农产品中间商对生产、物流、需求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信息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终端进行,及时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求。再次,构建消费者监测终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根据电子产品编码可以了解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相关信息,保证高质量农产品销售无障碍,同时批发商、零售商应该建立商品质量安全监测对比系统,消费者通过网络可以清晰掌握要选择的商品信息,做到放心购买。

(三)鲜活农产品安全检测系统构建

农业与农产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国内外经常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醒学者专家应该重视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营销渠道环节的思考,所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鲜活农产品的安全进行检测至关重要。物联网系统通过智能化的食品安全测试仪、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对鲜活农产品各个环节的安全系数进行检查,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到食品安全溯源公用服务平台,各级承运商和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掌握关于农产品原材料、生产日期等信息,做到责任到位,安全意识贯穿始终。食品安全溯源公用服务平台包括食品安全溯源、内外信息、预警与应急处理、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统计报表和数据挖掘、企业信用评级、趋势预测分析、设备接入管理等。[3]用户可以通过查询机、手机、PC等多种客户端进行查询,该系统很好的连接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保障消费权益。

(四)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构建

大连市鲜活农产品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市场规模小等原因,导致其营销渠道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农户及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建立鲜活农产品智慧绿色物流信息网络,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具体流程如下:将鲜活农产品名称、类别、产地、日期等信息写入电子标签,置于产品表层或内部;在流通过程中,附带标签的产品受内部或外部能源作用,将信息通过天线传输于阅读器,阅读器经过解读把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通过网络计算机把信息传输给物联网系统,实现实时更新;最后通过与网络连接的识别系统或打印设备,及时为用户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孙其博,刘杰,黎h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1-9.

篇14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链;品牌管理

产品品牌的价值体现在经济实力在产品价格的断崖式比较,并且产品品牌实力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前,农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作为中国的主要经济来源,起到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农产品品牌包括品牌名气度、产品质量、价格适宜、品牌形象等,而就产业链视角去看待农产品品牌建设流程,其从生产到最终百姓餐桌经过了很多的流程环节。其中涉及的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参与主体众多,包括农业户、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和政府等部门。

一、参与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户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分析

农产品建设过程中最先涉及的是最初提供农产品的农民户,这是建设良好品牌的基础也是保证品牌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品牌的建设前景。虽然我国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种植,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提供最初农产品的主力军还是农民户。但农民户(专业户)在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农民户对农产品的质量缺乏认知。

第二,农产品溯源力度不够。

第三,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培训不足。

2.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农业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待提高。质量安全是产品生命之源,大多数的农业企业在安全这块意识不够,对产品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就产业链视角去看待农产品品牌建设流程,其从生产到最终百姓餐桌经过了很多的流程环节,涉及最多的就是农业企业,因此更要关注。

第二,农业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缺乏组织保障。组织建设是保障农业企业品牌的重要基础,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既然要提高安全意识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加上频发的毒农产品事件,就是由于缺乏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

第三,目前我国农产品,尤其是具有知名度的农产品未建设合理的价格机制。农产品一直处在低价格区间范围内,虽然由品牌但是价格依旧很低,按照此发展,对于对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肯定是相当不好的。并且没有建立完善的基于消费者需求调价机制。这样会导致很多产品的滞销,很显然没有满足产品建设的重要条件,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长足努力。

第四,我国的农产品品牌美名度亟须提升。首先需要给消费者心里定位品牌档次,这决定着品牌的立足长远与否,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定位不明确,认知度不高,而且对品牌定位不给以足够的重视。而且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最关注的是食品的安全及性价比,需要构建品牌联想体系,很对问题的发生就是因为没有建立合适的美誉度宣传及联想体系,这也是品牌建设滞后的原因。

3.农业协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整体角度看来,我国农业协会建设起步晚,对于其发展没有一套合适的发展体制,尚处于摸索建设阶段,还没有对农产品建设起到很重要的预期效果。

第二,农业协会在r产品品牌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农业协会的作用是为了有效促进农产品品质保证,其职能的发挥需要结合相关的措施,发挥其监督的权利,但是不作为的行为,肯定不利于品牌建设。

第三,农业协会需要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发挥其作用。农业协会的区域保护首先应该建立区域品牌的地理特性标志,这些标志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价格竞争优势,其次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应该建设辨伪存真的体系,对品牌一定要去保护,不然会极大地损害相关参与主体的利益。

4.政府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分析

农产品建设过程中其次涉及最多的是监督农产品,为农产品的发展保驾护航的政府,其为建设良好品牌的提供绝对的支撑,由于政府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并对提出相关的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章程。对农产品品牌介绍至关重要,但政府在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程度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是维护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依据,只有建设完善的法律条文,所有的农产品才能具有合法性。尤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保证农产品走出去,健康的出现在人们的餐桌,政府具有极大的责任,如建设组织建设是保障农业企业品牌的重要基础,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既然要提高安全意识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不要让缺乏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事件成为品牌建设拦路石。

第二,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应该加大扶持。农产品品牌既然要建设,政府作为其战略的执行者监督者,由于相关参与主体的弱势性,因此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支持具有潜力的农产品,不要让区域品牌的价值在没有扶持力度中消亡,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扶持,促进品牌建设更上一层楼。但就目前的数字来看,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在扶持力度上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政府在农产品质量管控上不严。质量安全是产品生命之源,大多数的农业企业在安全这块意识不够,对产品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要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减少频发的毒农产品事件发生,建设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是一种思路。要在农产品流通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制定,不然农产品品牌不可能长足发展。

二、推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农产品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是最初提供农产品的农民户,其是建设良好品牌的基础也是保证品牌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企业是从生产到最终百姓餐桌经过了很多的流程环节,涉及最多的就是农业企业,农业协会需要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政府在农产品质量管控上具有更大的责任,基于前文的分析,那么就如何推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1.完善农产品质量管控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

对农产品建设而言,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其品牌是否能立足,也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农产品建设过程中最先涉及的是最初提供农产品的农民户,这是建设良好品牌的基础也是保证品牌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品牌的建设前景。因此要加大农民户对农产品的质量认知意识,加强农产品溯源力度,建立完善的产品溯源系统,保障产品质量可追溯,并加强农产品质量知识的培训;其次针对采购农产品的农业企业,要对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有安全意识,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组织保障,对具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建设合理的价格机制,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健康发展;农业协会需要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发挥其作用。农业协会的区域保护首先应该建立区域品牌的地理特性标志,这些标志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价格竞争优势,其次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应该建设辨伪存真的体系,保护相关参与主体的利益;政府在农产品质量管控要严格。质量安全是产品生命之源,大多数农业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强,对产品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要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要在农产品流通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制定,减少频发的毒农产品事件发生。

2.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塑造

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针对农产品品牌知名度需要建设合理的机制促进其发展,首先给消费者心理定位品牌档次,决定着品牌的立足长远发展,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品牌定位体系,加强对品牌定位的重视。而且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最关注的是食品的安全及性价比,因此需要构建品牌联想体系,及合适的美誉度宣传体系,推动品牌建设发展.并且一定要保证货真价实,即产品的品质与消费的认知相同,这样的承诺机制构建也是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建设的重要方式。

3.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及保护

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是基础,其后需要开展对农产品的宣传,以形成品牌的成型,这也是品牌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农业协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发挥宣传优势,首先应该建立区域品牌的地理特性标志,这些标志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和价格竞争优势,其次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应该建设辨伪存真的体系,对品牌一定要去保护,不然会极大地损害相关参与主体的利益。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程度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是维护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依据,只有建设完善的法律条文,所有的农产品才能具有合法性。进行合理的农产品品牌质量管控,不要让缺乏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事件成为品牌建设拦路石。

4.明确政府基于品牌战略的支持与指导职能

政府同样作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主体,可以运用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政府能为农产品的发展保驾护航的政府,其为建设良好品牌的提供绝对的支撑,由于政府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并对提出相关的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章程。对农产品品牌介绍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各参与主体的职能特色,农业协会及政府应该为了有效促进农产品品质作保证,其职能的发挥需要结合相关的措施,发挥其监督的权利。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应该加大扶持。农产品品牌既然要建设,政府作为其战略的执行者监督者,由于相关参与主体的弱势性,因此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支持具有潜力的农产品,不要让区域品牌的价值在没有扶持力度中消亡,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扶持,促进品牌建设更上一层楼。增加对农产品的财政补贴力度,并且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创建农业名牌,通过龙头企业品牌优势,带动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政府可以就农产品品牌名气度、产品质量、价格适宜、品牌形象等,去看待农产品品牌建设参与的产业链,其从生产到最终百姓餐桌经过了很多的流程环节,涉及的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参与主体众多,对农业户、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和政府等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发挥集体之团队效应,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结论

近年来,我国农I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驱动下,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产品品牌的价值也体现在经济实力中。但是未来的发展是国际化的竞争,竞争的尺度和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何让中国的农业大国名副其实,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在建设农产品品牌的过程中,要有章法、有特色的推进其发展,不要盲目追从,只有这样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仕红.江苏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9-13.

[2]李敏.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农产品品牌价值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05):511-513.

[3]张光辉,张蓓.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