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范文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班级特色文化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班级特色文化活动

篇1

关键词:班级活动;特色文化;和谐发展

一、中澳班基本概况

青岛十六中学中澳班是青岛市首家公办高中澳大利亚出国留学的中外合作高中班级,它也是青岛十六中学特色办学、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展现。中澳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将普通高中教育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高中课程(VCE)w系有效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土化国际高中课程。中西课程的融合,中外文化的互通,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教育改革中发扬学生特点,体现创新特色的新理念,它独特的班级特点和风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多元发展的大舞台。

二、班级特色文化

中澳班的班级活动,其主要特点就是中外文化的融合,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依托于学科课程本身的交叉与互补,我们在课堂之外组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这些活动,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统与深邃,又展现了外国文化的生动与活泼。在中外两种文化气息的交融下,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与头脑、方法与特长,组织了精彩纷呈的班级活动,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独特的班级学习氛围与文化也渐渐地形成了。

三、开展班级活动的途径

1.依托中外课程丰富活动内容

中澳班的学习课程不仅包括国内普通高中文化课程,还包括澳大利亚的高中课程,这两种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基于课程的交叉,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如每学期一次的远程同步课堂,让学生不出国门便可参与到国外课堂的讨论中,领会国外课程的精髓。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外教Daneil走入我们的英语课堂,同学生一起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外教Peter同学生一起走进胶州三中,开展了校本课程送课下乡的活动。中外课程的交融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丰富了他们的课堂文化。

2.发展外教的长处,拓展活动形式

学校经常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适合外教参与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校长杯”足球赛中,学生和外教Peter一起驰骋赛场,体会快乐足球的魅力;在英语演讲比赛中,Daneil为我们做培训讲师,带领我们体会激情演讲的乐趣……所有的这些活动,把教师和学生的心凝聚到了一起,营造了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3.利用社会实践打造创新特色

得益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我们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青青义教”英语公益课堂中,学生和外教同台授课,为外校的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丽的学校,让更多的高中生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在澳大利亚暑期游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澳方的高中课程,还在霍尔姆斯学院教师的带领下,游览了澳大利亚著名的景观,与当地的外国朋友亲切地交流。所有的这些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沟通能力的锻炼,还提高了学生在国外独立生活、勇于表现自我的勇气与自信。

四、班级活动的意义

1.班级活动增进了师生感情,健全了学生的品德性格

班级活动就像是一条爱心纽带,连接了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在每一次的班级活动当中,大家彼此关注,用心交流,不知不觉中,大家的心就渐渐走到了一起。通过班级活动,每一位学生都变成了心中有爱、心中有情的乐于奉献的人,这些关心与帮助、真情与热心,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健全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班级活动凝聚了班级向心力,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

“激励成功,快乐学习”是我们学校一直打造的教育品牌,因此,在各项活动中,笔者也一直用“激励”鼓舞着大家。每逢重大活动,笔者都鼓励大家合作学习,共同策划。正是班级活动把大家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真正展示了中澳班大胆自信、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3.班级活动促进了班级特色文化的发展

打造优良向上的班级文化离不开成功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中外融合的特色活动,学生不仅与外教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拥有了更多的朋友,还在活动中传递了这份友谊与关爱。在中外礼仪与文化的熏陶下,我们班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和特色的班级文化,形成了一个自信向上、和谐发展的班集体。

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笔者会继续坚持以优化班级活动来打造班级特色文化的理念,让班级活动成为班级文化重要的传承者。我们要通过班级活动为学生树立集体观念,让班级文化感染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篇2

一、拥抱自然,体验家乡之美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去拥抱大自然,看家乡的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春风,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拥抱中尽情玩耍,深切地体验到了家乡之美。

阳春三月,大地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又到了郊游踏青的时节,此时开展春游活动是一个不错的时机。每当这时,我们总会组织学生参加以“拥抱自然、热爱家乡、感受生态”为主题的春游踏青活动。同学们浩浩荡荡从学校出来,唱着欢快的歌儿,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路上热闹非凡。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桃花、杏花,五颜六色的野花,引来无数蜜蜂。田野里满眼绿色,有嫩绿,有青绿,也有深绿色,让人赏心悦目,徜徉其中,不仅让学生尽享大自然之美,也亲身体验春游踏青的快乐。通过春游活动,让同学们亲近了自然、增长了见闻、舒活了筋骨、活跃了身心、真切体会到了家乡的美好,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

二、学做农活,体验农家乐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超越书本的局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参观,参与劳动、采访,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接触,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懂得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农民的理解和感情。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分层设计与活动相结合的“雏鹰奖章”――“种植章”、“喂养章”、“销售章”、“丰收章”等,让学生与父母长辈共同下田、学干农活、学习养殖、学卖菜,认真干一番,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感悟人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如“我与种菜”活动,大家在父母的指导下亲手种下一棵黄瓜、一片小白菜等,天天盼,天天看,用观察日记、摄影等形式记录劳动过程中的体验,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最后在班级布置“小小农田”,展示劳动成果。当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跟庄稼交朋友,到田间观察、了解农作物的外形、名称、习性及作用;跟动物握个手,对家里的鸡、鸭、猫、狗等进行饲养实践,将真实的劳动感受记录下来。

这些活动都是在“土”字上做文章,但做到了“土”而不俗,让学生真正享受农村的美,真正体验农家的乐。

三、探寻“历史渊源”,接受文化熏陶

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具有长久的、多方面的影响力。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它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语言文字、戏曲等。充分利用、挖掘这些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班级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特长将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家乡陈集历史源远流长,关于陈集的一些历史旧事则俯拾皆是。清朝林溥编撰的《扬州西山小记》开篇就写道:“西山自古擅风流,乔木森森綮戟修。甲第极多商贾盛,由来人说小扬州”。我们在活动安排中,注重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行探究和挖掘。学生们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等途径收集到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如神墩古遗址、百年十字古道、阮元与陈集……我们设立了小记者章、小考古章、调查章等特色奖章,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学生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历史学家、小考古学生、小记者,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到了关于家乡的历史,心灵受到了启迪,从而对生我养我的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将自己的收获以手抄报、图片展等多种形式作汇报,我们不禁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叫好。

四、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喜看家乡新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以后,祖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新农村建设更是取得显著成效。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让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进行访谈、讨论、观察、调查、摄影、收集实物等活动感受家乡新变化,通过新旧对比,切身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生活的新变化、社会的新气象,培养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激励他们争当“四好少年”,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3

[关键词]特色 目标 创新 班级精神文化

在当今教育不断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不断突破和创新的大好形势下,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学校的特征,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怎样建设班级特色文化,从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突显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和发展,使班级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和特色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建设班级特色文化也是一项持续的、艰巨的、创造性的工作,现有的班级文化大多还停留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上,精神文化有所欠缺。因为大多数人谈及班级文化建设想到的都是贴标语、做展板、文化墙之类,但往往都是世界名人或经典语录,缺乏创新。其次就是定制度、下要求,常常都是在落实执行时缺乏持续性,难以坚持。而搞活动因为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出于对学生的安全性考虑而放不开手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建设班级特色文化,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确立目标,明确班级奋斗的方向

五六十名学生聚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就是一盘散沙,会随波逐流、缺乏动力,难以形成合力,那不是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只有每个人都目标明确、相互团结,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每个人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每个人才会有家的归属感,才愿意为之努力和付出,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当然,具体目标的形成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以及全体学生认真思考,共同讨论,形成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的目标。去年我带高三毕业班时,在开学一个月后,我发现班里有五六个学生成绩很不好,底子薄、学习习惯差。根据班级实际学生情况,我们全班集体讨论后制定班级目标为:不落下一个人,互帮互助共圆大学梦!为此给每个人确定帮扶小组,每次考试都采取小组考核,平时各项活动也都采取小组互评,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我们的目标,班里所有人都考上大学,一个都没落下。

二、 独具匠心,敢于创新

要形成不同于其他班级的特色班级文化就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要敢于去想,努力创新。从班级标语到教室布置,要有自己的风格,独到之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曾经带过的一个班,教室前面标语是“比、帮、赶、超、敬、静、净、竞”,短短8个字,既体现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又体现了班级的基本要求。在班级制度的制定上要细致入微,既要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要符合班级实际。比如我在制定班规时采用了“学生成长评价”,每个月给每人10分进行量化,对表现不好或有违纪行为的进行量化扣分,既对每个人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又符合学生重视分数的特点。落实考核时大胆革新,让学生轮流值周考核,班干部负责监督和督促,既能让学生互相监督,又能让每个人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便于改正。

三、 充分利用活动,从精神层面上打造文化建设

活动是班集体扎根的土壤,没有共同的活动就难以体会荣辱与共的集体荣誉感,难以形成班集体。若要形成健康、积极、上进的班集体,就应通过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受到启发,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当然大的活动需要依靠学校进行,但班级也可以搞一些小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小组朗诵比赛,班徽设计比赛,班训征集比赛等,我带班时让学生在班会上分组表演小品演绎自己或同学的事情,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要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班主任应该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只有具备这“四心”,班主任才能真正为学生发展考虑,为培养学生而努力,把教育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建设中,让班级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它的作用,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篇4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用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良好的班级文化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它不同于硬性灌输和强迫要求,它象一个大磁场,以强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它更像一只无形的手,驱使着学生自觉自愿而又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无形力量,从而产生积极上进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

一、选准切入点:强抓班级文化建设

古代“孟母教子三迁”的故事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智语,无不强调了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抓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精心创设较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让教室成为一个有文化品味的学园,成为温馨和谐的学习乐园。

我班的文化建设,我主张创设一个“洁、美、怡、育”的学习空间,我班建设有“四角”“一报”“一栏”。即少先队角、图书角、花卉角、卫生角、黑板报、“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专栏。这些板块或散落在教室的墙面上,或伫立于教室的某个角落,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为教室平添了许多生机。少先队角垂挂着“三簿”和自编的板报,记载下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级的足迹;图书角为教室这个空间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墨味书香;花卉角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绿,相印成趣,同学们在这里除草、浇水、松土、防虫,为花草献爱心,与自然和谐相处;专栏和板报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是学生搜集下载、归纳整理、书写绘画的成果展示,又是学生求知、质疑、问难、感染、体验、陶冶、激励的实践基地,它们成了班级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班级专栏”中同学这样写道:“诚实的话是刺耳的,但真诚的人是最可以成为朋友的。”“班级交往心语”又有同学悄悄地告诉大家:“一个人快乐不算快乐,大家快乐才是快乐;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才能成为心灵沟通的朋友。”学生在自编小报上写道:“相信自己‘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最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常帮别人行……”

这样的班级文化环境,达到了无声的育人境界:每面墙会说话,每个角落会育人,学生在这样的人文世界里,当然会轻松学习,自求自悟,快乐成长。

二、增强凝聚力,创设健康的心理文化

班级心理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是班级里占先导地位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模式的体现。创设健康的班级心理文化是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排除学生各种心理障碍,保持学生健康稳定心理,激发学生爱好上进的热情,是产生强烈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保证。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是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这人际关系由三种关系组成;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乃至学校其他老师建立起文明友好、礼貌待人、通情达理、互信互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班主任要倡导和建立与学生的平等对待、互相帮助、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要建立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平等待人、助人为乐的同学关系。我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关系氛围中,才能真正实现班级群体成员之间和谐和融洽、相容和互补,理性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才能促使学生超着既定目标努力前进。

三、创班级特色,拓宽班级育人渠道

要建设有特色的班级,育有个性的学生,就应该非常注重培育班级特色文化。所谓班级特色文化,就是具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具体来讲,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超”。这个独特性和优异性从哪里来呢?它或者是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或者是充分发挥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优势、特长的,或者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特长而建立起来的。班级特色文化有十个特点:独特的指导思想,独特的知识切入点,独特的文化视角,独特的文化载体,独特的感染途径,独特的感悟方式,独特的情感体验,独特的行动实践,独特的管理手段,独特的评价制度。尽管班级文化的特色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殊途同归的目的却是一个: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奠定学生良好的人格基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行为习惯,在自求、自悟、自觉的大道上前进。

四、搭活动载体,以多彩活动来滋润学生

凡是学校开展的各项班队活动,我都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甚至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通过班会的开展学生不但受到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而且让他们知道班集体是要靠大家来爱护的。比如环保问题,在这一活动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的环境现状,找出学校存在的环保问题,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学生都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效果很不错。

在“剪纸”班级文化活动中,我们评出了“金剪刀“、“银剪刀”、“铜剪刀”,大大激发了学生争当“金剪刀”的热情;“男拳女舞健身心”的班级文化活动中,学生们闻鸡起舞,勤学苦练,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而且对中华武术、民族舞蹈、历史文化、传统美德有了新的感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要为祖国增光添彩的信心。

让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使班级文化建设这朵德育之花处处开放,时时飘香吧!

篇5

一、内化于心,用精神文化铸造班级之魂

魂,即班级精神。班级精神不是靠简单说教得来的,而是要根据班级本身的班情、学情,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让班级成员从中体验和感悟,并将之内化于每个学生的心灵。班级精神文化包括舆论文化、人际文化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实践班级精神的直接体现。经积淀形成的班级精神文化,再加以升华并铸造为班级之魂,统领班级各个成员。

1.打造特色的学校文化活动。为了在学校层面对班级文化施以影响,并引导其最终形成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借助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载体,如依托“文学校园”“科学校园”“合唱校园”“体育节”“缤纷节”等特色文化建设情境,来展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特色文化,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

2.开发特色课程。除了常规课程外,还可开发学校或班级特色课程来拓展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如有的学校精心打造“国旗下课程”。每周由校长亲自在国旗下讲述后,将讲话的内容延伸到班会课,鼓励学生将在国旗下课程获得的道德认知内化于行动中,为班级精神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

3.开展自主的班级主题活动。班级文化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自由,来激发学生生长的驱动力和主体意识。这意味着,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只有真正符合学生生长发展需要的班级文化,才能被学生接受,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因此,班级的主题活动应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活动的小主人,在自主活动中沉淀与凝聚班级精神,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成长的土壤。

4.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班集体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强化班风和学风建设。班风和学风是班集体发展的产物,是一个班级历史的积淀,对班级的进一步发展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优良的班风影响班集体的每位成员,促使学生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展开适度高效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其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只有双方在交往中都获得了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并保持亲近的心理关系和友好的情感。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受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适应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班级人际关系应秉承“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理念,开展如“亲子活动”“六一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构建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凝聚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力量。

二、外化于形,用环境文化塑造班级之象

象,即班级形象。班级形象需要环境文化来塑造。要使班级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要注重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1.营造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学校环境是展现学校文化和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具体的符号和环境文化来塑造。班级环境是学校环境的一个部分,而学校环境决定了班级环境的格调和方向。因此,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会成为班级文化的能量输出源。如,文化墙、花卉墙、诗歌墙、读书走廊、功能室、升旗台等等都影响着班级文化。

2.设计充满个性的班级环境。优美的班级环境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班级可通过展示班级口号、标志、每日名言、读书栏,唱班歌,再辅以班级图书角、墙报等展现个性化班级的精彩。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优化人的心境,充分发挥教室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和健康成长的“加速器”。

三、意化于规,用制度文化打造班级之道

道,即班级经营之道。道是班级管理的原则、规律、法则、方法、经验,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其对班级发展起约束、维护和激励的作用。班级经营治理要谋道,用适合的“道”开展班级管理,才能让全体学生自觉认同、理解、热爱、实践并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为之奋斗,这是作为一个把握班级发展方向的班主任所要掌控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发挥着规范与约束的教育功能,是班级正常秩序得以维系的保障机制。班级制度文化中既包含有形的规章制度,也包含无形的、不成文的、体现和反映班级传统习惯的非正式的制度文化。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具体的意念化成规范,量身制定出适合班级发展的制度,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班级之道。

1.制定动态生成的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基于学生特点,以班情、学情、师情为本,由师生共同研究决定的,有针对性并且约定俗成的班级规范。它有别于《小学生守则》的和“班主任寄语”,前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后者是班主任单方向“寄”给学生的。班级公约则是经全体成员签名后张贴于教室里,可以达到自我警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此外,班级公约是动态生成的,它随着班情与时俱进。如在学生不团结的班级里,当制定获得全班同学认同与支持的“相聚是缘,见面点头笑一笑;同班是福,团结友爱聊一聊”的班级公约,不团结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创建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理念的传播,要落实到每个教育细节中,更要依托于制度建设,包括班级中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等。为了保障学生走上健康、自觉发展的道路,在制订个性化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尽可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实践证明,创建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对提高教育实效、解决教育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3.完善班级评价体系。过去的班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评优、奖励相结合,但单一的量化评价存在过于简单、脱离真实的教育情境等局限。其实,量化考核结合学生自评,强化过程性评价,更能保证评价的公平有效。有的班级把评价内容细分为学生健康、诚信、责任等方面,实现学生成长过程的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