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工电子技术的作用

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子电工技术;应用

前言

电子电工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实现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融合。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其能够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当前社会用电量需求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对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电子电工技术概述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和新型电子器件的使用,电子电工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电工技术,下面来简要探讨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和作用。1.1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分析电子电工技术以传统电工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涉及到电气工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其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集成化:在电子电工技术中,全控型器件中多种单元器件并联,实现在一个基片中的集成[1];②高频化:在电子电工技术中,多种单元器件在集成的基础上有着高工作速度,例如绝缘闸双极性晶体管的工作频率在十千赫兹以上,金属板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频率更是达到了百千赫兹级别;③全控化:全控型器件取代了传统的半控型器件,实现了电路设计的简化;④高效化:电子电工技术有着高效化的特点,首先,器件导通压降的降低能够降低导通损耗,第二,采用软开关技术能够将器件控制在合理的运行状态下,大大提升了器件的运行效率。1.2电子电工技术的作用探讨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其能够铁丝哼电能使用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优化了运行资源的配置,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转效率。电子电工技术能够实现机电一体化,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了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此外,电子电工技术指明了系统工频的发展方向,在机电设备微型化发展的同时,要想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工频运作模式,实现变频控制和高频化发展[2]。电子电工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这对于促进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2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发电环节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众多发电设备,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优化发电设备,改善发电设备性能,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发电环节的可靠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静止励磁的应用:对于大型电厂发电机组来说,静止励磁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电子技术取代传统的励磁机能够有效提升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②变速恒频励磁的应用:对于水力发电来说,其发电效率受到水压力和流量的影响,对于风力发电来说,其发电效率受到风力的影响,使用变速恒频励磁,通过电子电工技术的调整能够保证电流频率和机组转速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发电效率的最大化[3];③机泵变频调速的应用:在高低压电转换的过程中,将传统的风机水泵变频器换为变频机,从而提升转换效率;④太阳能系统的应用:太阳能系统以电子电工技术为基础,以大功率电流转换器为核心,其在发电环节的应用有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2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输电环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柔流电输电技术的应用:通过电子电工技术与机械控制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输电系统的有效控制,降低了不必要的电损,对于保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提升输电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输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②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的应用:在应用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的过程中,通过晶闸管和换流阀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对变压器的使用,能够提升转换设备移动能力,降低输电成本;③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应用:在应用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过程中,用晶闸管取代传统电器开关能够提升电器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总的来说,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输电环节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输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3在配电环节中的应用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配电环节的安全性、稳定性关系到配电效率的提升。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环节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其有效改善了贡品配电变压器的不足,提升了配电质量,保证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从而提升了配电效率。2.4在节能环节中的应用能源问题是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电力系统节能问题值得关注。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要想实现节能效果,就需要对电动机转速进行调整,改善电动及性能。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传统的挡风设备变为调速控制,实现电动机转速的调整,从而实现节能目的[4]。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环节中的应用成本较高,且操作不好容易对电网造成损伤,因此其比较适用于大型电厂的应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在保证电力质量的基础上,从降低能耗、提升有效功率等基础方面着手,实现节能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如何保障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关键,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和重要作用,探讨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旨在进一步促进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巩海滨.探究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3:128.

[2]那顺.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239.

[3]韦林,廖慧昕,易干洪.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0:97-98.

篇2

关键词:实践环节;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极其广泛,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理、工科类本、专科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无不将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作为其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且占相当学时比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性极强,学校必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做好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等诸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师生关注,并在教学研究中长期探索的问题。

1实践的重要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经历“实践—理论—实践”这一认识过程,这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符合认识论的正确的认识方法。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环节,还是人才培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创新精神培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曾说过,任何科学都是实验的科学。尤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任意一个项目的建设或研究成果取得,都离不开实践,在高校无论是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还是为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实践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强化实践,开足并上好实验、实习和实训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性强、技术性强,工程性、应用性与实践性是其主要特征。开展电工电子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电工电子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校应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打牢基础,提高能力。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实验又可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习又分为行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根据地点来分,实训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根据实训设备或条件又可分为实际实训和虚拟仿真实训。这里仅以实验为例,对各类实验进行说明如下。首先,实验具备验证基本理论的功能,即验证性实验,这部分实验一般以章节为基本内容,通过这部分实验,可使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其次,是综合性实验,这部分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要求学生对综合应用一章或多章内容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是设计性实验,这应发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综合运用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创意的较高水平的小制作、小创意、小发明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

2.1实践有利于增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教学通过实物或现场教学,使学生提高感性认识,为掌握知识创造前提和基础,符合认识的普遍规律,符合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具优势的心理特征。通过实践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教师从实验入手导入课程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整流电路实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电路结构的组成不同,通过观察输出电路的电压波形图,就能明白为什么整流可分为半波整流、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通过绘制交比较整流电路在无滤波电容和接有滤波电容时的特性曲线,就能更好地理解整流和概念和功能。如果教师讲解整流电路时,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不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只会越听越乏味,甚至难以掌握基本概念,更不用说消化吸收学科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了。总之,教师应从实践教学入手,展开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好地体现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提高为本的教学理念。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我国高度重视技术的应用,除了高等职业教育外,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的,这段距离必须以实践作为衔接的桥梁。就像掌握了游泳的要领,如果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一样,只懂理论而不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训加以训练,是不可能掌握理论要旨的应用的,理论学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也遵循了教育基本规律,将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好地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对接,强化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防止理论教学脱离实际应用的倾向,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解功率因数时,在交流电路的电感器上通过并联电容器,使电路的总电流、线路损耗、总功率比原来都减少,而负载功率却保持不变,即电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如果教师将此案例与实际的电力生产和生活用电相联系,阐明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和具体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能理深刻理解功率因数,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使用价值,提高理论教学目的性和极积性[2-3]。

2.3提高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人是动机产生的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浓度的兴趣是知识学习不揭的动力和源泉。很多电电气学科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电工电子课程学习过程中,感觉越学越困难,因而产生失落感、自卑感,最后发展成为混日子的状态。再就是,不少学生在上大学前,在学习上多次受教师批评,体验到失败,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是“差生”。上大学后接触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4]。如果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数理推理和计算,那么学生便会重蹈以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的学习体验的覆辙,感觉抽象、枯燥、繁琐和无味,更不用说具有学习该类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了。教育研究发现,学生成绩好坏与学习兴趣有很大关系,如果在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利用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就可以大幅度简化分析过程,让大部分学生听懂和接受,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实训,便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是值得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比如,在电器控制技术实训过程中,根据生产应用实际,可应用两个流接触器,通过相应电路设计,实现三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也可通过全倒顺开关实现三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又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仿真软件濱示三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自锁控制、联锁控制、互锁控制,比较电路原理和安装接线电路图,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这些看似非常抽像的概念和知识点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另外,在实训时由于操作方法或接线工艺的不规范均可能导至线路的虚接、假接或错接,在进行通电试验时都不可能成功。为了通电试验成功,学生会细心操作,潜心研究故障原因,想办法修正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相应的理论学习也更有兴趣。

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服务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C2013018)资助。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的汽车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汽车电子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汽车电子技术及应用》是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的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1 课程分析

1.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汽车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的教学设计,以实际的工作情境为教学载体,以技能培养为主,理实一体化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工作内容、符合工作过程的具体工艺流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元器件检测、元器件成型、焊接、调试、检测、维修等技能;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制作汽车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装电子助记器、组装汽车音响音频功率放大器、制作调光灯电路、组装声光控节电开关、设计制作三人表决电路六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内容,通过具体项目操作使学生掌握元件测试,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等能力,并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2 课程教学目标

针对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生源情况,结合汽车电子行业迅猛发展的现状,我们将它定位为培养面向汽车电子技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掌握电子电器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电子装配、制作,电子电器产品生产管理,电子产品的识别、测量、选用,常用电子仪表、仪器、工具的使用,熟练使用手工焊接工具,具备手工焊接、拆焊的能力,具有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检验、安装维修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从事企事业单位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设备维护、产品调试与检测等岗位工作。

2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高职的学生,他们从前没有接触过电子电路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内容理论知识很抽象,因而他们对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但对实践动手操作课程很感兴趣,他们愿意动手,并且在动手的过程遇到了问题愿意想办法去解决,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选取上,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及学生的实际理论基础,以项目驱动式教学,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课程模块设计

3.1 课程设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三性”

①通过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制作、科技创新项目制作,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

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环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场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

教学环节不局限在课堂内部,我们还会把每个制作课题的部分内容留给学生在课堂外去完成。同时经常开展一些电器维修服务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习场地也不局限在校内,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些都充分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③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需求选取,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

课程目标中的职业能力需求来源于职业岗位,在课程设计中,将职业能力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需求选取,直接为对应的岗位服务,这就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

3.2 项目设计,抓住了课程标准的“重点”

本专业培养面向的职业岗位要接触的汽车电子产品电路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模拟电子电路,第二部分是数字电子电路。在教学内容载体选取时,按照服务企业、以真实产品作为载体的选取原则,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重点,选择了工作岗位接触的“充电器、直流稳压电源、电子助记器、报警器、智力抢答器、”等六个典型电子电路设计学习情境。将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其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将企业现场的一些实际做法,融入到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

3.3 六步法教法设计,突破了课程标准的“难点”

我们为每一个项目任务的学习过程设计了六个步骤:

①任务资讯:对本任务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

②任务决策:对项目载体――产品电路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③任务计划:设计安装布线图、对元器件进行选型与检测;

④任务实施:对元器件焊接装配、通电运行调试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⑤任务检查: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⑥任务评价: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更好的方案,即总结提高,使之做得更好。

4 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合理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如下一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①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我们在教学中均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多媒体制作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紧扣教学目标,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表达方式多样,包含了大量音频、视频资料,多媒体教学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②软件仿真技术的应用。软件仿真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 “Multisim”、和“EWB”等电路仿真软件。通过对电路仿真运行,用虚拟仪器测试电路运行参数,从而确定较为合理的电路参数,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电路的工作原理。

③任务驱动法。我们将学生按4人一小组,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时教师下达工作任务书,任务书中对该任务进行一定的描述并提出要求,学生则以教师下达的任务书为共同的活动中心分组学习讨论,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④团队合作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以小组分析、讨论、协作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明确自己的任务后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其他组员协作。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且让学生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小组作为一个小团队,每个团队针对相同的任务协作完成,学生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下达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具体任务的实施者,从而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⑤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和加工经验时,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对产品某个技术难点提出问题,并解释案例的相关背景及内容,然后由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各组派代表阐述本组成果,其他组对该组成果进行质疑提问,各组分别阐述完成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并给出解决方案供各组参考。

5 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我们采用上术方法建设课程和实施教学,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得懂、记得牢、理解透、体会深。” 学生已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电路基本的分析方法、相应的制作、调试和故障排除技能。由于进行这样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在一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加强,如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不足,教学资源库还要进一步充实,教学经验还有待进一步的积累等。

参考文献

[1]丁群燕,浅谈高职《电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电子世界》2013年第23期.

[2] 蔡长英,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安徽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6期

[3] 陈吉利,黄克斌,杨斌.多媒体技术在《仿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5):32-33.

篇4

一、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分类

1、从数据表示来说,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以及混合计算机三类;

2、数字计算机按构成的器件划分,曾有机械计算机和机电计算机,现用的电子计算机,正在研究的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计算机等等;

3、电子计算机就其规模或系统功能而言,可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计算机和单片机。

二、计算机具有以下特点:

1、快速的运算能力

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基于电子脉冲电路原理,由电子线路构成其各个功能部件,其中电场的传播扮演主要角色。我们知道电磁场传播的速度是很快的,现在高性能计算机每秒能进行几百亿次以上的加法运算。

2、计算机记忆能力

计算机中有许多存储单元,用以记忆信息。内部记忆能力,是电子计算机和其他计算工具的一个重要区别。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可以做得很大,而且它记忆力特别强。

3、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思维能力本质上是一种逻辑判断能力,也可以说是因果关系分析能力。借助于逻辑运算,可以让计算机做出逻辑判断,分析命题是否成立,并可根据命题成立与否做出相应的对策。

4、按程序自动工作的能力

一般的机器是由人控制的,人给机器一个指令,机器就完个操作。计算机的操作也是受人控制的,但由于计算机具有内部存储能力,可以将指令事先输入到计算机存储起来,在计算机开始工作以后,从存储单元中依次去取指令,用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从而使人们可以不必干预计算机的工作,实现操作的自动化。这种工作方式称为程序控制方式。

三、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

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据统计,80%以上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数据处理,这类工作量大面宽,决定了计算机应用的主导方向。

2、多媒体技术

目前,数据处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企事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与决策、情报检索、图书管理、电影电视动画设计、会计电算化等等各行各业。

3、辅助技术(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CAD、CAM和CAI等。

(1)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以实现最佳设计效果的一种技术。它已广泛地应用机、汽车、机械、电子、建筑和轻工等领域例如,在电子计算机的设计过程中,利用CAD技术进行体系结构模拟、逻辑模。拟、插件划分、自动布线等,从而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

(2)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和操作的过程。例如,在产品的制造过程的流动以及对产品进行检测等。

(3)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

用计算机控制机器的运行,处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数据,控制和处理材料,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系统使用课件来进行教学。

(4)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

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5)人工智能(或智能模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诸如感知、判断、理解、学习、问题求解和图像识别等。

(6)网络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各种据的传输与处理。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也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字、图像、视频和声音等各类数

四、数字电子计算机辐射的危害

数字电子计算机所散发出的辐射电波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此外,辐射电磁波对人体有伤害:

1、细胞癌化促进作用

2、荷尔蒙不正常

3、钙离子激烈流失

4、痴呆症的引发

5、异常妊娠异常生产

6、高血压心脏病

7、电磁波过敏症

8、自杀者的增加

使用电脑的你要注意电脑辐射的四大危害如下:

1、电脑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2、影响人们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3、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4、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还会对视觉系统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

五、健康防护

篇5

关键词: 虚拟电子工作台 电子技术 虚拟实验 直流工作点

虚拟电子工作台(简称EWB)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构造一个实验模拟环境,通过建立模拟电路并对模拟电路的数据和功能进行分析而达到实验效果和目的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EWB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建立电子元件型号及参数库,通过选择实验所需的电子元件型号、参数和虚拟测试仪器就可进行模拟电路的连接和仿真运行和测试,并在模拟仪器上读出测试结果,特别易于学生学习和使用。作为传统电子技术实验的补充,EWB使学生掌握仿真软件技术,间接了解电子元件设计和制造的发展动向,它既继承了实物实验可操作性、参与性强的优点,又利用了计算机的优势,凸显了其直观、动态模拟、迅速准确、资源共享、资金投入量少等特点。

1. EWB的主要功能

EWB具有齐全的虚拟电子设备,在虚拟电子平台上操作这些设备如同操作真实的设备一样,非常真实,操作起来也更加容易。EWB提供了相当广泛的元器件,还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学生也可以根据元器件生产厂商的产品使用手册中的元器件参数添加新的元件或扩充已有的元器件库。同时根据EWB提供的图形操作界面,学生可单击鼠标,托放虚拟元器件或测试仪器,轻松地完成原理图的输入和连线,同时也允许用户调整电路连线和元件的位置及自动排列连线的功能,它具有如下特点:

(1)功能完善,实验用的元器件及测试仪器仪表齐全,可以做各种类型实验。

(2)实验不消耗器材,实验所需器材种类和数量不限制,实验成本低。

(3)实验速度快,效率高,易于开展各种设计性实验,提高了电路设计和实验效率。

2.使用EWB进行虚拟实验的基本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建一个线路图,按下电源开关后,就可以从示波器等测试仪器上读得电路中被测数据。整个运行过程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输入:将已创建的电路图结构、元器件数据读入,选择分析方法。

(2)参数设置:程序会检查输入数据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电路中的阐述内容,对参数进行设置。

(3)电路分析:对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它将占据CPU工作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对电路进行仿真和分析的关键。它将形成电路的数值解,并将所得数据送至输出级。

(4)数据输出:从测试仪器如示波器或万用表上获得仿真运行的结果。也可以从“分析”栏中的“分析显示图”中看到测量、分析的波形图。

3.实例分析

(1)在EWB上先创建需进行分析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

(2)选定“选项/参数”栏中的“电路选项(Schematic Options)”,选定“显示节点名(Show Nodes Name)”,把电路的节点标志(ID)显示在电路图2上。

(3)在“仿真/分析(Analysis)”栏内选定“直流工作点(DC Operating Point)”,如图2所示。设置要仿真的节点,然后运行仿真(Simulate),EWB会自动把电路中所选节点的电压数值和电源支路的电流数值显示在“分析图(Analysis Graph)”(如图3所示中)上。

由此可见,一台计算机加一套EWB软件,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设备先进的虚拟电子实验室。

4.充分发挥虚拟电子平台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的职能已成为为学习者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人才需求的变化,技术发展之快更是需要有人才培养的超前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手段。学校实验教学应以技术为突破口,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虚拟电子平台仿真技术技术引入到各专业的教学中,利用计算加软件功能,完善原始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部分实践性环节教学难题,从而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速度。

综上所述,虚拟电子平台仿真技术,必将引领今后的实验教学发展方向,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冯春杨,等.谈高职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4(4):155-156.

[3]孙怀东.开展电子技术虚拟实验的做法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VOL25(10).

篇6

1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的必然性

档案工作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档案管理队伍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势在必行,它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了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物理时空的限制,使人们对资源的查找有了快捷、便利和及时的方式,现代化的信息库,也可以加强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为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些新的东西,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在整个档案的信息管理工作方面,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使档案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也只有渗透新理念、运用新技术、才能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2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要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人员要加强对电子技术的重视和学习。并且在研究其应用作用的基础上促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此对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而做出一些贡献。

2.1促进计算机网络将馆藏数字化

所谓“将馆藏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贮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对图片文件可以通过文字识别等技术达到相配于每张图片的科学手段,再运用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贮于光盘库、磁带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贮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网络的新兴的档案管理技术。

2.2利用网络进行档案著录、标引等工作

技术的进步使得档案著录可以通过档案管理软件而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著录的内容包括档案的题名、责任者、文本、密级、保管期限、时间、载体形态、档号、分类号、主题词以及内容摘要等方面。档案标引是依据档案分类法和主题法将档案主题概念转换为档案标识的过程,这两项内容为快速查找档案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传统的著录是在卡片上进行的,而在计算机上进行著录和标引,使得查找档案十分便捷。

2.3加强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

计算机网络给传统的档案工作带来的最大改革应该是电子文件的产生。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产物,从形式上看,它是数字化的,但由于它是通过代码形式记录于载体,它的内容只能通过设备来利用,人们在检索和阅读电子文件时要借助特定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进行解码,才能够获得完整、可靠和准确的文件信息。所以它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档案部门应针对单位移交产生的电子文件开展研究,尽快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的方法体系。

2.4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网络开发利用

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电力企业

在目前社会的发展中,电力系统得以广泛应用。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基于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了解,对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有效应用。

1电气自动化技术

对于计算机技术,其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基于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得以普遍利用。要想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以及合理配电,都需要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完成,从而促进电力系统输配电工作的积极发展。所以,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主体,对信息进行收集,能促进其效果的有利实现。在不同的发展区域,存在的电网调度技术也是不同的,不仅能实现自动调节,也能对其信息进行结合和储存。对于PLC技术,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也十分明显。利用PLC技术能够在电力系统中促进数据的采集、结合、转化和传递等工作,维护整体的顺利发展。同时,PLC技术的应用还能对所有的电力系统进行控制,保证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都能更加稳定、协调。在电力系统中,应用PLC技术也能实现简单的接线工作,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可靠、安全,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能量的消耗。因此,将PLC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LC技术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将其应用到复杂多元化的工业生产环境中,能满足各方面的发展需求。

2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3方面:①高度的信息化。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具备高度的信息化发展特点。其中,主要是技术、电子设备的信息化发展以及电网部门和数据处理部门实现了信息化发展。电气自动化与传统的运行模式存在较大的不同,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实现高度的信息化发展,也能使其满足软件、通讯的要求。②方便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具有较大的关系,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在数据收集、信息处理上更加灵敏。③方便控制。电气自动化设施应用到电气行业中,能促进自动化技术的积极应用。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在实际开展期间,需要不断满足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实现整体的优化变革。在这种发展形式下,不仅能更加方便地对电气自动化体系进行合理操作,也能促进自动化技术的积极发展,维护技术与操作工作的形成。

3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应用到电气工程中,主要是实现自动化控制、信息化处理工作以及促进系统的运行,在各个发展领域中,不仅能实现电力系统的积极生产和合理运输,还能降低人工成本,保证产品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有利提升。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自动化技术水平得以提升,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其应用到电力系统中进行操作与控制,能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也能保证工作效果的合理实现。所以,在电气工程中,需要促进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

3.1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期间,出现故障时,需要利用人力对整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比如,当在某个地区停电时,可将该地区的电源切断,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检修。但在整体上,该方式的利用无法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明确故障位置,也能促进故障处理效率的提升。所以,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成本。

3.2电力系统中电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在当前已经得到普遍利用,在电网系统中,调度自动化为其主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维护其发展。比如数字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水平,将其应用到自动化设备中,不仅能对设备参数、信号等进行统一管理,也能实现良好的控制作用。

3.3电力系统中的所有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管理工作中,对电力故障进行处理以及对电力系统进行维护,在整体上表现在上述两方面,在各项工作中也会产生一些配合问题。基于传统电力系统方式,导致期间经常产生一些问题。所以,在电气工程中,促进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对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协调,以保证其向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

4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方向

4.1智能化服务

智能电网已成为电力企业内部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当前的发展背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得以进步。因为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能使管理工作人员对当前的电力体系进行优化,维护整体的发展环境,同时,还能使一些维护人员认真分析存在的故障和问题。所以,实现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十分重要,不仅能维护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实现智能化操作与控制工作,还能在最大发展程度上提高电力体系的服务水平。

4.2工作状态仿真

当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深度得以提高,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转期间实现了动态仿真,将促进其进步和发展。基于电力运转过程中的动态仿真,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促进整体数据的优化。工作人员在仿真技能的支撑下,还能实现各个电力试验工作,以维护整体的优化改造。

4.3配电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为其中的主要部分,是电网与用户责任之间的沟通纽带。只有促进配网自动化发展水平的提升,才能维护电力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在现有的发展中,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促进配网自动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该技术的使用能够对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也能维护配电网的整体安全性。在这种发展中,不仅能实现配网的高效运行,还能在最大发展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电力运转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也能促进电力系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周黎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1).

[2]朱庆锋.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门窗,2015(02).

[3]陈红霞.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3).

[4]陈国华.电力系统运行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

[5]朱丽君.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6(34).

篇8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微课程;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33-02

一、引言

以大数据为标志的新型技术,其具有海量信息、多样化、灵活性等优异性能,这些新型技术不仅改变着人民的生活,也对于现今的教育资源带来了更多转变。作为新型技术对于教育改革的新型产物――“微课程”也在逐渐引入到当今的教育改革之中。“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组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把当今的信息技术资源与传统教学元素有效结合在一起,以信息、网络、媒体等手段为基础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系统性知识。

“微课程”的制作形式主要有三种:①PPT“微课程”,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再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②讲课式“微课程”,由老师按照授课内容进行模块化授课拍摄,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5分钟;③情景剧式“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演员、场地拍摄,经后期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5分钟。“微课程”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以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增强教育实效。我们这里着重探讨“微课程”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以期提高新型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

二、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堂时间有限,授课形式传统。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现场授课以及实训为主。碍于传统教学课时时间的限制,教师讲解和演示速度都较快。而多数高职高专阶段的学生理论与操作基础相对较差且接受能力较为一般。这种学情状况下势必会造成学生在极为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于大量知识信息根本无法很好的掌握,同时更加也无法进行充分的操作练习。例如,在现今的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主要是以近百人的“大课”形式进行。课程所选择的教材多以知识点的形式分电工、电子两部分组成。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按照章节,分为电工以及电子两部分进行讲解。这样的讲授方式由于人数众多、课程时间有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分散等原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尽量推进教学速度,很难顾及到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更加无法照顾基础薄弱学生。所以难免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现象产生。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主要以操作技能为主,培养的学生要能离校就上岗。现今的开课形式,教师不仅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构建理论知识基础,且效果并不良好。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展的技能训练的效果可想而知。

2.对“微课程”利用单一,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据相关数据显示,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综合能力较为薄弱。其中最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实践操作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疲于在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中权衡取舍。教师在现今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还是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例如在现今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仍然是分章节,先电工后电子,按部就班的讲解。讲解过程中知识点抽象、分散与操作的关联少,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具体的授课中主要还是以板书为主,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虽然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多种以项目化驱动的课程设计。然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该门课程内容的繁杂,设计知识点较多,在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时难度较大,最终会导致课程实施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而对于“微课程”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且形式单一。部分教师虽然在课程实施中使用了“微课程”,但也仅仅只是把“微课程”作为简单的应用工具,很少结合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去综合制作“微课程”,这样的“微课程”其实质与教师平时所使用的教学课件无异,质量并不高。在对“微课程”的认识上,部分教师简单的认为录制一段教学视频也就是“微课程”了。对于“微课程”概念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程”势必很难吸引到学生的眼球,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实效。

3.缺乏有效的传播平台。从现今设立过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程”的高职院校的传播平台来看,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强有力的支撑传播平台。由于传播平台的缺乏,造成信息传播阻塞,很难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各个学校各自为阵的“微课程”制作,不仅仅浪费资源,在课程建设的交流方面也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例如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微课程”而言,教师做好“微课程”之后,由于学生较为分散,很难随时随地找到传播平台下载所需视频,极其不利于“微课程”的信息传播。高职院校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程”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规划,也是造成“微课程”难以形成有效传播原因之一。

三、“微课程”在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作用

1.有效拓展教学时间。相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而言,由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抽象性等特性。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掌握海量信息,即使学生提前自主预习课程内容,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然而,“微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来说,在项目化的课程设计中,对于那些繁杂的、抽象的、操作难度大的技能,我们可以采用“微课程”的形式呈现给W生。“微课程”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使用,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去分析相应的知识要点,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可以反复观看帮助理解,很好的弥补了课堂时间的限制。从总体的教学时间来看,“微课程”的应用能有效拓展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2.丰富教学模式。在“微课程”的内容选题、制作过程中,不能完全借鉴以往的教学模式,而是创新理论,应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在制作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程”时,表现方式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以教学知识点为主的基础上,应该采用动画、视频或者极具吸引力的表现方式来吸引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例如在电工电子“微课程”的课程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广泛收集大量辅助教学素材,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要深入探讨、分析,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讲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正是通过对于“微课程”的每个细节、步骤进行深刻分析,精良制作,正是凭着“微课程”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去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微课程”所传播的“潜藏知识”。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切发挥“微课程”的真正作用,确保“微课程”能够发挥应有作用。

3.科学搭建“微课程”平台。从现今的“微课程”的推广程度而言,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搭建“微课程”传播平台,利于学生进行传阅。教师可以以院校的资源库为传播平台,把相关“微课程”视频投放到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下载阅览。另外,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把相关电工电子“微课程”资源投放其中,这样也便利于“微课程”资源的传播。同时,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教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和学生进行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科学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资源之中。“微课程”就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衍生产物之一,随着“微课程”在高职院校的不断拓展应用,也正在不断拓展众多师生的视野,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传播较为精炼的知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实效。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2]]曹丽琴,李治江.微课程教学研究与应用探析[J].大学教育,2015,(2):163-164.

[3]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21-23.

The Role of " Micro Lecture " in the Cours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LIU Yue-p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chool,Meish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Meishan,Sichuan 620010,China)

篇9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建议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原因在于电子信息是现有行业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能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这个需求,本文针对这个不平衡的情况分析,提出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1.1电子信息工程的内涵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学科门类,在这个学科中,对于电子信息的控制和处理主要是通过网络等现代化的数字媒体和信息技术实现,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都能够及时有效的完成,提高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实现电子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设计。

1.2电子信息工程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各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电子信息的辅助,电子信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其本质是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带动下实现产业的发展。就现有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逐渐融合,产业链分化与整合逐渐完成,对于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在此技术之上的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电子信息工程还能够在我国国家安全保障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现在逐步代替了传统的信息模式,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

2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起步较晚,但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技术实现了较大进步,技术的功能逐渐完善,发挥的作用日渐增大,在整个社会领域的应用范围也是不断地扩展。然而,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虽然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的技术对比来看,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尤其是在企业的应用中,多数的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内容还是依靠于国外的进口,无法实现国内能力的提高,并且对于我国的企业发展也是存在较大的危害。其次,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企业已经知道电子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企业对于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力度仍旧较小,无法满足企业对于创新技术的需求。最后,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发展平台,但是对于平台结构和功能作用的发挥机制还没有保证,无法实现研究出对于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3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技术建议

3.1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是需要市场的需求刺激,还需要政府电子信息发展的过程中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逐步提升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投资力度,给与信息建设项目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在电子信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财政支持,并且给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融资渠道给与一定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基金,保证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外部政策和内部资源支持力度的同步提升。

3.2提升人才培育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更多的是反映在企业内部的人才竞争,企业掌握了较多的创新人才,就等于实现了发展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来说,人才同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培育现代化需要的人才,并且注重对于人才培养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在实现理论培育的基础上,实现优秀人才的研发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这是解决我国核心技术依赖国外最为根本和有效的方式。

4结论

电子信息工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这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能够改善我国现有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实现我国技术创新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魏艳萍.有关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1).

篇10

关键词:热工自动化技术;火力发电;应用

热工自动化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就一直在火电发电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近几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式下热工自动化在火力发展中的应用也逐渐完善。随着新理论、新材料和新工艺在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火力发电中的传感器和变送器也得到不断的更新,控制系统和控制装置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当然热工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的热工测量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也逐渐普遍起来,火力发电机组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以后火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地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热工自动化技术概述

各类的火力发电机组不断的发展与成熟,造成了其内部控制参数也产生了不断的变化,变化过程丰富且复杂,为了实现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连续性等功能的运行,需要对其采取一起相关的措施,对于火电厂的复杂控制是热工自动化技术得以推广的重要内容。我们对热工自动化的传感、控制等设备与其集成系统进行选进的软件与设备功能的开发,对火电厂的自运行实现其自化动的监测、调节、自运保护、顺序控制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功能。使用热工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火电厂的运行工况,与其运行的参数,进行起停是的状况等进行自动的监测与自动的检查,这样可以保证在状况产生时,通过自动的方式进行自我的保护与处理,保证其运行中的安全与连续性,对于发电厂的经济性进行有效的保障,减少因故障与异常所造成的火电厂的生产停止,造成社会与经济问题的产生。所以热工自动化在火电厂的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热工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

(1)DCS。热工自动化技术的主要代表是DCS,这种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运行中具有成熟的运行经验。我们对DCS进行控制时,我们主要通过计算机的局域网络对发电机组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可以将控制系统形成一种网络化的的方式。中央处理器较多是DCS系统的主要特点,因此DCS系统才能为火力发电提供许多服务,而以对火力发电厂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一个处理器产生问题不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我们不需要进行设备的过多投入,因为DCS系统可以对热工自动化的水平进行提升,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保证。(2)自动控制。火力发电厂的调节系统中我们运用热工自动化技进行其自动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其进行温度与燃烧的调节,这样可以对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进行促进,我们以某发电厂为例,火力发电厂通过使用热工自动化技术,将其内的自动控制应用到了内部的三个系统当中:汽包水位系统:对火力发电厂的电量负荷状态进行调节,实现单冲、三冲量的调节,可以对其汽包水位进行系统提供自动化的调节方式,这样可以保证在火力发电厂中实现热工自动化以后所进行的控制优势上的体现。燃烧系统:对于火力发电厂中的炉膛内的压力进行送风量的控制,对于送风量远论是增加或是对其负荷进行增减,都可以以一种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对于热工自动化的具体技术要求进行遵循。主汽压力系统:在火力发电厂的主汽压力系统中的水温调节方面可以实现自动的控制与温度上的调节,由于热工自动化技术对于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引进,使其在主汽压力系统中提高也对主汽的调节的能力。(3)热工测量。流量测量:进行热工的自动化测量中应该使用标准的器件或是仪表,减少因设备原因所造成的流量测量时的产生的误差,对于精准度进行提高,遵循差压的原理对流量隐患问题进行消除。压力测量:对于压力测量的部进行控制时我们需要对其应变的原理进行遵循,与传感器结合使用,对于热工检测中的压力测量进行合理的分配与使用。温度测量:进行温度测量中其热工自动技术的主控对象是其传感器,根据热工系统中的实践对温度测量进行执行,保证测温性能的可靠性。液位测量:传感器的选择可以清准对火力发电厂中的液位变化进行精准的计量。

3热工自动化技术改进措施

(1)无线技术的应用。火力发电厂的传统控制系统多是具有有线的链接,所以在进行其控制系统的网络架设时需要大量的电缆进行布设。这就造成了许多不便,其一,提高了控制成本,造成了大量资金的使用。其二,控制网络变得结构复杂而且对于网络进行扩网时的难度不断的增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使用无线技术,可以对其架设的成本进行降低,也可惟对其网络的结构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对其网络强求构的可拓展性能进行加强,提高自动化的水平。(2)SIS系统的应用。与DCS系统不同,SIS系统是进行企业管理的,是一种具有分散控制的系统,对于企业内部的分散控制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企业内部不同的分散系充可以进行彼此间高效的组合。首先可以对火力发电厂内的不同管理的系统间进行兼容,另外对于企业内部的分散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能力,信息的共享能力,对于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进行数据的监测与监控能力的提升。其次,对于内部的分散信息分析与处理,通过显示这种处理结果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对管理所做出的决策的正确性进行保证。火力发电厂实现热工自动化的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其发展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4结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火力发电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在生产的过程中,机组的运行调节等需要严格的控制系统,确保各项生产的高效运行。现今,热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火电厂各环节的自动化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随着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各项新技术、新工艺会不断地应用于火力发电厂中,可以促进发电厂的生产效率。热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火电厂的安全生产能力,而且对促进电厂的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曦 单位: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磊.火力发电厂中热工自动化技术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20).

[2]康乔,高振华,张金烽.谈电力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4).

篇11

关键词:数据库VFP,新生,电子注册,准确

一、 引言

随着高校学籍电子注册在制度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学籍电子注册与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相衔接后,经过学籍电子注册的学生获得的毕业证书才能进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由此可见,学籍电子注册是电子注册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关键环节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而传统的人工统计、更新、查询已经无法完全胜任。本文详细叙述了在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处理工作中利用数据库VFP为工具,运用SQL语言来规范、完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的整个过程。

二、 数据收集、整理

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主要使用两个方面的数据:一是本校报到学生数据,二是从教育部学籍管理平台上下载的本校教育部录取数据。

三、 思路与做法

1. 信息核对、资格审查工作

信息核对、资格审查主要是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将招生部门汇总的录取新生数据通过本校学籍管理系统转入在校生数据,并完成分班,分学号工作。之后导出EXL表并增加需要修改信息、学生本人签字确认两项内容,印制成新生学籍信息核对表下发到各系,由辅导员组织学生核对录取信息,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考生号、高考电子照片等内容后(高考电子照片由辅导员负责核对),并由辅导员审核签字后加盖系公章交回学籍管理部门。学籍管理部门根据各系反馈情况,汇总学生信息核对情况,确定报到学生名单并通过学籍管理系统以.DBF格式导出本校报到学生数据,见图1

(图1)

由于新生报到工作可能会持续到电子注册数据上报时,所以,此项工作数据会根据各系最新核对反馈结果随时更新。第二方面就是在学籍电子注册前的新生资格审查,这时的审核工作主要由学籍管理人员来做,主要是核对本校报到学生数据是否在教育部录取数据中。按要求,只有在教育部录取数据库的数据才能通过审核,否则审核通不过,无法注册。由于教育部录取数据库中的考生号具有唯一性,它是新生核对身份的关键字段。下面将通过VFP6.0命令行SQL语句来完成第二方面中本校报到学生数据与教育部录取数据的核对及资格审查工作。

首先,用VFP6.0打开本校报到学生数据.dbf和教育部录取数据.dbf,并在命令行输入以下语句:

Select Gkksh from 本校报到学生数据 where Gkksh in (Select Ksh from 教育部录取数据) &&本校报到学生数据在教育部录取数据中的

Select Ksh from 本校报到学生数据 where Ksh not in (Select Gkksh from 教育部录取数据) &&本校报到学生数据没有在教育部录取数据中的

sfzh(身份证号)也具有唯一性,可以通过Sfzh(身份证号)关键字段再次进行核对工作。

通过以上语句可以快速完成信息核对,准确审查出本校报到学生数据的学籍注册资格。

2.合并补充、修改工作

首先,分析教育部对高校上传的统招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结构及内容要求。下面是2011年教育部新生入学注册数据格式及内容要求,见图2。

(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新生学籍电子注册上传数据时要对考生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政治面貌,民族,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层次,学习形式11个字段进行审核,只有与录取数据一致才能通过审核,否则审核会通不过。其它学号,分院,系(所、函授站),班号,学制,入学日期6个字段是需要由学校补充的信息。高校在上传新生信息时,从技术角度上看,新生审核最重要的是保证上传数据中要求"与录取数据一致"的字段,同时尽量将补充和修改信息一步到位。为了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差错,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可以从教育部录取数据和本校报到学生数据两个表中取得,"与录取数据一致"的字段可以直接从教育部录取数据中取得,需要学校补充的信息可以从本校报到学生数据中取得,需要修改的数据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字段名称,二是字段格式,三是字段内容。下面继续在VFP命令行下,讲述如何利用SQL语句来完成合并补充、修改工作。

第一步:

Select A.Ksh,B.User_xh as Xh ,A.Xm,A.Xb,A.Csrq,A.Sfzh,A.Zzmm,A.Mz,A.Z

ydm,A.Zymc, A.Yxmc as Fy ,B.Zwmc as Xsh,B. Bjmc as Bh,A.Cc,A.Xxxs,A.Xz,

A.Xgsj as Rxrq from 教育部录取数据 As A Right Join本校报到学生数据

As B on A.Ksh=B.Gkksh &&通过右连接从两个表中获得信息

执行以上语句完成合并补充和字段名称修改工作,这时查询结果见图3已含图2所有字段。

(图3)

将查询结果导出dbf文件,如命名为"2011级新生电子注册数据.dbf"。

第二步:打开刚导出的"2011级新生电子注册数据.dbf"表,对照教育部录取数据表结构修改"2011级新生电子注册数据.dbf"表结构中那些在第一步查询语句中使用别名的字段类型及宽度,其中涉及到XH(学号),FY(分院),XSH(系所、函授站),BH(班号),RXRQ(入学日期)6个字段,见图4。

(图4)

第三步:根据本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实际对某些合并补充字段内容进行修改。以Rxrq(入学日期)为例,可以通过以下语句实现:Upate 2011级新生电子注册数据.dbf Set rxrq="20110901" 。其它字段内容的修改,可将以上代码稍作改动即可。

通过以上三步完成数据的合并补充、修改工作。到此就完成了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的信息核对、资格审核、合并补充以及修改工作。

四、 结束语

学籍电子注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计算机网络注册管理的一种办法,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是完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数据库技术与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结合,使得在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处理方面能更充分、更高效地使用已有信息,减少了不必要的人为差错。提高了注册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学籍学历管理平台高校用户使用手册》

[2]于玉华,高校学籍电子注册存在问题探究

篇12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音频技术;应用

它是继AM和FM之后的第三代广播技术。DAB技术将抗回波传输的信道编码技术和信源编码技术进行了良好的技术结合,也因此具有优质、高效等诸多优点。其传输性能十分优异,可在传输的过程中充分消除噪声及失真问题,并及时修正传输中的问题和差错;另外,该技术的发射功率要求低,也能很好的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该技术还支持传输系统的同步网络运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而且该技术既能做到固定接收,也能做到移动接收和便携接收[1]。

1数字音频技术的原理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还能完美的与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社会向融合,并使之能充分利用自身的高容量频宽优势。数字电视广播能提高便捷的高速频宽网络联机服务,除此之外电视广播系统还能为收视用户提供实时服务与在线随选互动节目,这样不仅保证用户能自由选择电视节目,还能自己根据喜好编排个人节目单,从而实现双向的互动交流,为保证节目符合用户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可预期将来各电视台将由模拟转为数字规格。而模拟电视广播讯号强度易随传送距离增长而衰减的问题,在广播系统全面数字化条件下,已渐渐成为过去式,无论你在何方,清晰而稳定的数字收视影像将唾手可得[2]。

1.1以听觉域度为基础对可闻信号实施编码工作

从频率方面来看,人耳对声音的振动是有一定反应范围的,通常人耳能接收约为20Hz~20kHz范围内的振动频率。而从声压级范围来看,则需要用听阈曲线进行描述,通常在一条声压级曲线之下所对应频率的信号,人耳就无法感知。因此,就可以根据频率及声压级来划定音频范围,并可将类似的不被人耳所接收的信号去除掉,从而减少音频的数据率[3]。

1.2可只对幅度强的掩蔽信号实施编码工作

在安静的环境下人耳能轻易的分辨声音,但在吵闹的环境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有杂音的干扰而致使人耳不能轻易接收到自己所希望听到的声音。这种因杂音存在而导致另一个声音需要提高音量才能被接收的现象,就是被称之为听觉掩蔽效应的东西。在图形中,虽然B、C两信号在听阈曲线的范围之内,常理来说人耳是可以听到B、C两信号的,但因为A信号的前向掩蔽作用,C信号被淹没,之后B信号也被淹没,这时,人耳就只能听到A信号了。这就要求在数字音频技术的处理过程中将类似的B、C信号去除,以保证音频数据率的减少[4]。

1.3因对噪声的量化,无需对全部原始信号进行编码

与人耳的听阈曲线类似,数字信号也可对声音进行量化处理,其对噪声的判断更加准确直接。也因此在信号的处理过程中,无需对A、B信号进行全部幅度的编码,而只需要对信号与造成的差值进行相应的编码处理就能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这样一来,在实际的编码过程中就能大大减少量化幅度,这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数据率的产生。等响曲线说明了听觉对响度的一些特点:响度级与声强有关,声强增加,响度级也会相应增加。响度级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不同时,即使声压级一样,响度级也会不同。随方值的增大,等响度曲线随频率的变化减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400Hz到4kHz的声音,响度级方值和声压级dB值相差不大,有时就以dB值代替方值。此外,由等响度曲线可看出,20H。声音声压级必须达到70dB才能听到,因此,对包含低音的节目进行调音时监听音量通常都要达到70到90dB[5]。

1.4优化、编码工作可充分利用子带分割来完成

传统编码过程中,其操作对象往往包含了整个频带,以达到减少数据率的目的。而新的数字音频技术则可对每个信号进行量化。在实际操作方面,因为听觉曲线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可分配较少的比特数对幅度较小的信号进行量化,这样可将整个频带细分成多个子频带,再针对每个独立子频带进行单独编码,其自然就能进行自适应的比特分配,达到良好的减少数据率的效果。在整个频带编码中,如果D信号分配16bit进行量化是多余的话,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配。所以在具体的操作中可将A、B、C、D分置于不同的子带中,这时就能分别在其所处的子带内进行最适宜的比特数分配,通过这样的分配进行编码,就能大大减小数据率。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分割的子带,其分辨率越高,则相应的子带的频带就越窄,在子带分配中,比特数就能越精确,这样也就减少了比特率[6]。

2数字广播电视的特色及相关技术

就讯号与传输特质而言,数字科技衍化之俱象性含括以下几点。1)讯号特质:讯号抗干扰、便于加密处理、多代复制、利于长久保存、讯号可以单独分离以及适合数据与影音讯号。2)传输特质:讯号传输过程中,设备易于整合使得信息传输设备;以及容易结合各种数字讯号。而从创作者而言,在制作电视节目的形式上,也因为科技的提升更方便结合了2D、3D计算机动画,让原本只运用在电影的场景里也出现在电视制作里。以流行音乐而言,音乐录像带的制作就结合大量的3D动画,另外谈话性节目也加入运用3D虚拟场景来替代真实的布景,让画面更有视觉变化[7]。

2.1多频道

数字电视依其所使用的频宽,可分为高画质数字电视(HDTV)及标准画质数字电视(SDTV)两种,并提供多频道之服务及传输大量的数据。例如数字电视可以同时传送不同的音轨及字幕,而体育节目则可由观众自行选取不同摄影机所拍摄的角度及呈现球员得分纪录等交互式服务[8]。此外,数字电视可传送整版报纸、体育、股市信息、计算机软件、电话簿及交互式教材等大笔数据。大体而言,标准画质的电视画面虽不若高画质清晰,但画质是优于目前传统模拟电视。标准画质电视可以利用其多余的频宽提供多频道的服务,而高画质数字电视因所占频宽较宽,故仅能提供一个频道之服务。数字频道增多后,电视台发送出来的节目讯号经过数字方式压缩后,一个频道可同时播出三个或四个标准画质的节目,另外加一些数据传输(DataBroadcasting),如股票、气象等信息。或者使用一整个频道来播放一个高画质的节目。

2.2互动

至于交互式电视服务,就是打破以往单向传播的情形,而与阅听众产生相互交流的传播方式。也就是说,电视台可以依照观众不同的需求,在电视上呈现不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服务项目有的是免费提供,有的是必须付费的。未来数字电视将可以提供许多交互式电视服务,例如实时的交通信息、财经信息、生活信息、购物信息,在线购物付费等[9]。数字电视的互动功能,应用在电视节目内容设计上,可以发展出更多样化的内容型态,例如互动竞赛、猜谜、远距教学、体育节目的多角度的选择,甚至是戏剧节目的剧情走向选择等。应用在电视商务方面,则可以发展出线上实时购物、在线竞标等。同时,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属性,主动发出信息,通知消费者所关心之事物的最新状况。甚至让消费者询价、比价,或是让消费者在线直接与卖方进行交谈、议价等。而在节目广告方面,广告主也可以依据节目分析所得到的观众属性,来决定购买搭配的节目内容。甚至利用数字技术,让计算机自动选择,使不同区域的收视观众,同时接收到不同版本的广告内容[10]。

3广播电视工程领域中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所谓的DTV是指电视讯号在发射端就是以数字方式纪录、处理、压缩、编码、调变及传送;而在接收端也是以数字的方式接收、解调、译码、解压缩及播放。数字电视是各国既定发展的政策,本研究是从制作技术面来探讨在数字器材的运用之下,电视节目从业人员如何使用数字技术来制作数字节目内容,从(Pro-Production)、制作(Production)、后期制作(Post-Production)等三个流程,来探讨数字电视的节目设计及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在节目设计方面朝互动性,多角度播出,高画质及高音频为探讨范围,制作技术方面以数字化的流程为研究主轴[11]。数字内容(DigitalContent)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将将文字、图像、语音、影像等数据进行数字化整合处理的产品或服务。以价值链的观点来看,传统且具有商业价值的娱乐、教育、艺术与文化等内容,是最底层的价值基础。若经过信息科技(数字化处理技术,包括内容制作、格式标准、数据压缩、特效处理、图像运算)的处理,就能将其进行数字化转化,这样不仅利于复制,也使得其具备了一定的附加价值。同时经过数字化的处理,其也具备了互动与影音、图像整合的功能。之后,经过流通与保护技术、版权管理、收费机制等机制运作,各种数字内容就能通过各种渠道,传送至用户端,从而产生价值[12]。这也就是数字内容服务的价值链的体系简单概述。具体而言,在节目制作方式及内容型态的转变上,则包括:透过信息服务、娱乐、通讯的整合,可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如各种互动性的信息、视讯娱乐服务等;另外,由于数字处理技术的进步与运用,在影音质量及表现形式上更加精进、丰富。采用数字化节目制作方式,在数据上可轻易的保存、切割、重组,节目内容的片段可以多次、多重利用。不但可以忠实还原讯号,也不会产生讯号衰减的问题,因此节目数据挪用的次数及用途不受限制。因此节目数据将成为经营资产的一部份,高质量节目不但可以切割重组创造利润,也可以不同形式或组合的方式再次出版或出售。例如,生态节目的节目片段,可以很轻易、并且不限次数转到儿童节目、戏剧节目、益智节目,甚至加入特效成为综艺节目内容。

4结论与展望

数字广播的出现,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的发展。试想一下:个人只要拥有计算机,就能自己进行广播节目的制作,并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广播台进行播放。而其他人也能有选择地收听其他人制作的各种节目,且这种收听是而不受时间限制的。当然,上面的这些也只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音频广播技术而言的。若个人可以利用数字通信卫星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就能够实现数字音频的无线广播,这样的话,就能实现节目制作、传输和接收上都的全数字化。若真能如此,那么借助无线音频广播技术,人们无论身置何处,就都可以利用数字式的收音机进行广播的收听,也许某一天在校园广播中甚至也能听到自己宿舍录制的节目。提到互动性,则是将来在企划数位节目时企划人员所要注意的重点。数字电视除了高画质、高音质的特性外,互动特性改变了传统看电视的生态。但在设计节目中的加值服务或互动内容时,应极力避免为了互动而互动,以及太过复杂的设计方式。以免徒劳无功,且阻隔了大众学习使用数字互动电视的动机。高画质、高音频的数字节目在后期制作上所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高画质的画面需要高容量及运算快的稳定计算机才能处理画面剪辑;二是高音频的5.1多轨声道,此部份必须有专业的录音室设备且通过杜比公司的认证授权资格才能制作立体的环绕效果。一般后期剪辑师只能负责多轨的声音剪辑,因此杜比E的环绕效果必须交付专业录音师来处理。高画质数字摄影机所拍摄的高画质画面目前规格未统一,这一部份在分辨率的差异,常常造成剪辑人员在剪辑的困扰。因此数字的观念是专业人员在这一阶段最需要加强的。

作者:曹鑫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广播电视台录制部

参考文献:

[1]闫建新.DRA标准及未来音频编码技术展望[J].电视技术,2014(22):11-15,41.

[2]张赟,练益群.多路高标清电视信号安全监测技术研究与实现[J].电视技术,2015(4):25-28.

[3]宋鑫梦,郭改枝,王秀丽.基于嵌入式的IIS音频系统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5(2):245-248.

[4]范浩阳,孙祖军,张晋,等.具有无线电视接收的LCoS显示微系统设计与实现[J].液晶与显示,2014(2):202-206.

[5]李向军,张小菲,王书阵.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终端多媒体播放器的扩展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4(2):118-121.

[6]许晶晶.DRA音频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2014(10):39-41,49.

[7]孙佳婷,赵艳明.HD-SDI音频解嵌的软件设计[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3):411-415.

[8]畲新平.基于有线数字电视终端的应急广播系统探讨[J].电视技术,2013(22):40-42.

[9]崔文冲.应用于广播电视音频监测系统的技术分析[J].电视技术,2011(22):76-77,83.

篇13

【关键词】煤炭;机电自动化技术;煤炭掘进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开采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煤体开采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煤炭的综合掘进工作面技术远远要落后于综合开采工作面的技术,这大大影响了煤矿的整体工作效率。此外,我国煤矿生产过程的环境比较恶劣,时常发生安全事故。而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能极大地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所以必须加大对综掘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综掘工作面向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1煤矿掘进工作面自动化系统

目前我国煤矿开采已经进入到深井作业,煤矿掘进工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生产设备,但是这些生产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很高,如果环境没有达到生产的标准,那么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煤矿掘进工作面中,可以准确的测量出掘进工作中的各项参数,从而形成掘进自动运转。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掘进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实现掘进自动化生产,则必须将煤巷看成一个整体,将煤巷掘进当作一个控制的对象,它的输出是根据断面的要求成形的原煤和煤巷,煤壁当成一个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到煤矿生产当中的一些信号,这些信号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而这些信号又关系到煤矿的通风、排水、运输、瓦斯监控等等。1.1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范围。我国煤矿资源丰富多样,且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煤层深处最浅不足一米,最深长达几十米,煤矿掘进主要采用的是单巷掘进模式。在煤矿的煤层厚度处于零点几米到几十米之间的范围内,相关煤矿的巷道主要是以单巷进尺应用技术。那么,我国煤矿当前使用的综合机器如转载机、悬臂式掘进机、通风除尘机等,于这类先进化配备而言,悬臂式掘进机是重要配备机器之一,其工作任务主要是对于掘进作业面施行采煤、割煤以及装煤。因此,为促进煤巷掘进工作面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务必对掘进工作面进行智能化的探究,并需以煤巷悬臂式掘进机为主。煤矿生产环境恶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煤矿的生产至关重要,能够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1.2自动化系统模型。根据上述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的探析可明确,自动化系统的构建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确保掘进与支护操作的自动化、平行化,确保两者可同步进行;二是确保质料输送与原煤的持续自动化同步进行;三是确保安全系统的自动化。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够确保自动化系统的完美配合,使得整个系统高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那么我们也需要开展创新技术,通过系统模型来实现掘进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系统模型能有效促进自动控制程序的各个部分在工艺、构造等环节均可互相合作,相辅相成,在性能中的运用也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和谐配合,最终促使全部控制系统可以达到高效性。稳定性的运转,但是要想完成掘进工作面自动控制系统,就要使技艺一直改革,同时也要把各个方面的技艺融合在一块。

2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工作面中的应用

煤炭掘进工作面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高效生产和安全生产两个方面。其中高效生产主要是依靠掘锚机组的运输自动化和集成系统等问题,安全生产则是利用掘进工作面自动化技术工作时产生的振动、粉尘、瓦斯、通风等问题。2.1岩层识别技术。岩层的识别直接影响煤矿开采的效率,而采煤掘进机截割负荷大小的差异直接影响煤层和岩层硬度识别能力,具体体现在掘进机截割作业的运行速度上。当掘进机对煤层和岩层进行截割的时候,截割电流、油缸旋转和升降压力的变化都会影响从而影响对煤层和岩层的识别,掘进机对岩层和煤层的识别功能通过同一巷道截割不同参数从而对煤层和岩层界面进行判断,在掘进机截割中,顶板和底板会依据岩、煤层的参数对其加以识别。比如当掘进机沿着底板进行截割时,若截割的轨迹在底板以上形成,在其遇到岩石后可以判断为夹矸,此种情况下作业员只要通过调节电磁比例阀就会继续进行截割;如果在截割底板下面遇到岩石则可以判断为底板,可以通过天宫截割头进行作业,直到发现煤层为止。2.2自动截割技术。采煤掘进机在作业时,自动截割技术与数控加工技术、传感器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等结合起来,可以实时获取截割头空间位置坐标、截割轨迹和导航,并根据这些数据信息调整掘进机作业。掘进机在巷道作业时的状态分为偏心和对心两种,掘进机处于对心作业,只要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如果掘进机在作业时受到不平衡倾覆力的作用,位置可能会偏离,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振动现象。因此遇到这样的情况,必须合理设置截割面的参数和轨迹,确保截割头按照作业预设的要求进行作业,然后为了提高作业的精准度,再按照DSP运动控制器进行闭环控制。比如想要确定截割面的尺寸大小,则要根据截割范围,也就是回转台中心的切削球面在巷道横断面形成的圆形投影,截割的范围必须在这个圆形投影内。2.3自动监控技术。煤矿是高位行业,所以对煤矿采掘面的全面监控很有必要。由于目前大多数矿井基本都是深井作业,矿井的深度一般在500~1000米,矿井作业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为了保证确保生产的安全,因此会对矿井进行监控。现代煤矿监控内容十分丰富,有井下作业人员定位跟踪、井下安全监控、井下通信系统、电网监控、工业电视等内容。为及时了解采煤掘进面的工作情况,比如掘进的速度、空隙水的压力等情况,必须对采煤掘进面安装监控设备,监控设备会将信息及时传入到矿井的信息控制中心,然后工作人员根据采掘面的运行环境,做出相应的决策,如果工作环境不适合继续作业,那么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立即通知采掘面的作业人员,及时撤离,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掘进面的自动监控技术是通过组态软件实现的[1],而组态软件是上位机采集可编程的控制器数据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监控。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存储、整理、参数显示等。上位机是采用个人计算机实现的,而下位机则是由现场从基站和PLC控制系统组成,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人机互动,从而达到监控的功能。2.4掘锚一体化技术。矿井掘进作业时,一般会搭建临时支护设施,传统的支护按照“一掘一支”的原则,也就是掘进和支护分开作业,这样大大影响了作业的效率,因此矿工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很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到作业安全。近年来,随着煤矿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综掘的工作效率,对掘进技术进行了改进,在掘进机的上方安装配套的锚护装置,掘进机在不退机的情况下,也能完成顶帮锚杆支护[2]。这种配套的锚护装置由升降油缸、顶架、伸缩油缸、换向阀、管理和分流集阀等组成。其工作的原理是根据掘进机自身液压系统液压阀切换到掘进作业的油路,从而实现顶帮锚杆支护。而且这种支护在操作的时候,不会影响掘进的掘进作业,切换比较方便。2.5掘进机自动纠偏技术。当掘进在运行过程中要完成截割落煤、装煤和运煤整个工作流程,然后到下一个截割工作流程中,为了保证掘进机在作业时,始终沿着巷道的中心线前进,而不发生偏移,在掘进机进行下一个掘进工作任务时,必须对其进行自动纠偏操作。掘进机是否能满足自动纠偏的功能,就要从它的位置和方向加以判断[3]。三维电子罗盘仪是判断掘进机方向的主要元件之一,它主要是根据正北方向和掘进机掘进方向的夹角,从而判断出掘进机巷道中心线和掘进机中性线的角度偏差,在此基础上通过激光梁川: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工作面中的应用指示仪对方向进行指正,从而起到控制掘进机掘进方向的作用。掘进机巷道中心线和掘进机掘进中性线偏离的位置通常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电子元件判断,该元件通常在设备的左右两边设置,分别设置2~3个,通过超声波回声测距和精确测量时差就能对传感器和掘进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判定,再利用二轴倾角传感器检测水平面和机身俯仰角是否沿着预设的位置掘进。还可以通过比例电磁阀、行走马达和PLVC单元调整掘进机掘进的位置和方向。2.6通风监控系统。矿井通风情况直接影响矿井的正常运行,当矿井通风系统出现问题,系统无法及时排出瓦斯,导致矿井瓦斯浓度增加,很容易引起瓦斯爆炸,因此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非常重要。利用通风监控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地面的通风情况,因此在掘进工作时,需要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其的监控。监控系统由终端设备、智能通风控制站、地面集控中心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地面集控中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功能是处理和分析掘进面通风设备检测数据信息,并将通风设备运行情况、通风量、瓦斯浓度等信息显示在监控系统的屏幕上。智能通风控制站由PLC控制器、光纤交换机、隔爆光端机等组成,能够对监控设备采集、通信等技术进行控制。终端设备主要用于通风系统的电流、电压以及采集掘进工作面的温度、风速、风量、瓦斯浓度等信息,然后通过智能通风控制站对通风系统进行控制。2.7掘进工作面的运输自动化技术。随着煤矿行业的发展,井下作业对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巷道维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实现运输自动化很有必要。掘进工作面的运输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其控制室对输送机进行集中控制,控制器对带式输送机点击开关、掘进机状况、除尘风机开关等机械连锁控制。设备采集终端对输送机机尾、堆煤、电机电流、速度、温度等数据信息,当设备出现故障,控制器会自动可以实现紧急电话通知、叫急叫停等控制功能,从而实现运输自动化[4]。2.8自动探水技术。矿井在深井作业时,在挖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断层、裂缝等情况,造成大量的地下水涌入工作面,影响到采掘工作的正常运转。所以在掘进前,必须对掘进工作面进行探测,是否存在断层,是否有大量的地下水,根据探测的结果,设置掘进的面积和范围。因此在掘进机安装激光追踪仪,在距离掘进机有一定距离的支架上安装3D传感器,或者在控制柜内安装PLC控制系统,当掘进机作业时,根据探测机与探水的安全作业距离达到了预设范围,掘进机能自动停止作业[5]。煤矿生产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机电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煤矿企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煤矿自动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还需要煤矿设备制造商、煤矿开采工艺设计、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人员通力配合,开发出质量更好、灵敏度更高的自动化采煤设备,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煤矿掘进工作面的自动化水平,提高我国煤矿企业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煤矿工业的高效、安全发展。

作者:梁川 单位: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局

【参考文献】

[1]高亚超.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工作面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5(6):176-177.

[2]唐俊飞.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工作面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8):34-35.

[3]张维扬.机电自动化在煤矿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198-198.

篇14

一、eda技术概念及现状介绍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缩写,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理论、信息分析与信号处理的结晶。现在对eda的概念或范畴用得很宽。包括在机械、通信、电子、航空航天、矿产、化工、医学、生物、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的应用。eda在教学、科研、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面,现在几乎所有理工科类的高校都有开设了eda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eda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用hdl语言编写规范、掌握逻辑综合的理论和算法、使用eda工本文由收集整理具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实验验证并从事简单系统的设计。一般学习电路仿真工具(如multisim、pspice)和pld开发工具(如altera/xilinx的器件结构及开发系统)。科研方面主要利用电路仿真工具(multisim或pspice)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产品测试;将cpld/fpga器件实际应用到仪器设备中;从事pcb设计和asic设计等。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包括计算机仿真,产品开发中的eda工具应用、系统级模拟及测试环境的仿真,生产流水线的eda技术应用、产品测试等各个环节。eda软件的功能日益强大,原来功能比较单一的软件,现在增加了很多新用途。如autocad软件可用于机械及建筑设计,也扩展到建筑装璜及各类效果图、汽车和飞机的模型、电影特技等领域。

二、eda技术的特点

eda技术之所成为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具有“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程序,这就确保设计方案整体的合理化;由于eda采用高级语言描述,有语言公开可利用、描述范围广、可以系统编程和现场编程等特点;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可以进行各级的仿真、纠错和调试工作。这些特点促使eda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eda技术的作用

eda技术中的温度分析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分析各种温度条件下的电路特性,便于确定最佳元件参数、最佳电路结构以及适当的系统稳定裕度,真正做到电路特性的优化设计。由于受到测试手段和仪器精度限制,测试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dea技术方便得全功能测试解决了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的问题。

四、eda常用软件

eda软件发展很快,目前被我国广泛应用的有:multisim7(原ewb的最新版本)、pspice、orcad、pcad、protel、viewlogic、mentor、graphics、synopsys、lsiiogic、cadence、microsim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pcb设计软件、ic设计软件、pld设计工具及其它eda软件。

1、pcb设计软件。pcb(printed-circuitboard)设计软件更是种类繁多,如protel、orcad、viewlogic、powerpcb、cadencepsd、mentorgraphices的expeditionpcb、zukencadstart、winboard/windraft/ivex-spice、pcbstudio、tango、pcbwizard(与livewire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ultiboard7(与multisim2001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等等。

2、ic设计软件。ic设计工具也很多,asic设计领域有名

转贴于

的软件供应商主要有cadence、mentorgraphics和synopsys。中国华大公司也提供asic设计软件(熊猫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