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可靠性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89-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战争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电子装备作为担负信息支援和信息保障任务的主体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影响部队作战任务的完成。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包括设计的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而电子装备的固有可靠性需要在实践中,通过使用可靠性进行检验,因而,对电子设备使用可靠性进行研究,进而查找现有电子装备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及薄弱环节,对于提高装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可靠性研究概况
国外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直以来,它们非常重视可靠性的研究,从提高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高度来认识可靠性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国外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可靠性参数体系,并将装备战备完好性、人力资源、保障费用等要求融入到可靠性的参数体系之中;另一方面,国外的可靠性标准体系也日臻完善。早在1980年,美国就建立了完备的可靠性标准体系,并成功的应用于指导可靠性工程的实践。
相对国外,我国可靠性研究起点低、起步晚。国内最早电子工业部门开始可靠性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专家学者,在消化、吸收可靠性指标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的可靠性标准,先后颁布了《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GJB368―87《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和《设备可靠性验证试验》等相应标准和规范,明确了在产品研制中要运用可靠性技术,对于我国普及可靠性基本概念,推动可靠性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产品可靠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设备使用可靠性研究方面,有的学者通过收集装备使用过程的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装备故障的分布规律,也有部分专家们应用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等方面理论建立了装备使用可靠性评价模型,进行了定量的分析。
2 电子装备使用可靠研究的意义
通常来说,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包括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受设备的开发者控制,在设计和制造中赋予。它是设备的一种固有特性。而使用可靠性则是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性能的保持能力的特性。它既受设备固有可靠性的影响,同时,它还受电子设备安装、操作使用、自然环境和维修保障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对于电子装备使用可靠性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1)是提高电子装备质量的重要手段
根据电子装备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电子装备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数据,对电子装备可靠性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电子装备的设计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可为电子装备生产厂家改进系统设计,提高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宝贵的资料,为装备生产厂家,改进装备设计,提供参考。
(2)是改进维修方案、提高装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借助对电子装备使用可靠性的研究,对各种型号电子装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维修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的问题现有维修方案存在的问题,帮助装备维修管理部门改进维修方案,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3)是优化装备费用效能的重要手段
电子装备的固有可靠性需要使用可靠性进行检验。通常保障费用投入增加,装备效能提升。通过对电子装备使用可靠性的研究,可以在提升电子装备效能的同时,减少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提高装备的综合作战能力。
3 提高电子装备使用可靠性的对策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我国人员可靠性意识淡薄,对使用可靠性研究的敏感性不够。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可靠性基础教育,开展可靠性知识普及,重点要做好领导干部的可靠性知识培训。使领导干部自觉成为可靠性培训的先行者,始终走在培训者的前列,深刻领会可靠性的基本观念,牢牢树立可靠性意识,这样才能引领全体人员重视可靠性工作。二是可以通过网络、传媒等方式,营造对装备可靠性知识的学习氛围,让装备可靠性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可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采取人才引进、在岗交流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支可靠性人才队伍,同时也要通过培训、考核,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建立一支后备人才队伍;四是在工作中,加强对电子装备使用和维修保障人员的在岗培训,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敏感性,让他们养成实时纪录的好习惯。
3.2 完善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各级可靠性管理机构,完善可靠性管理的组织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进一步规范使用可靠性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反馈的工作流程,深入对发达国家装备可靠性的研究,完善电子装备使用可靠性管理工作条令条例,使可靠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细化电子装备使用可靠性相关管理办法,从组织上和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对使用可靠性信息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晰的界定。
3.3 大力加强装备使用可靠性管理信息基础建设
一是要大力加强装备可靠性管理的基础网络建设。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级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从对装备使用可靠性信息的全程感知、全维获取,以及信息处理流程等方面的面掌控,消除部门壁垒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确保信息管理渠道的畅通与信息的完整必;二是组织专门人员,开发电子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数据库,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实现对电子装备使用过程中故障信息、服务信息、维修信息的有效收集与分析与处理,同时还要将各类处理结果汇总到数据库之中,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三是要加强可靠性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工作。对现有管理信息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增添使用可靠性分析评估模块,应用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价等基本理论,构建合理的优化评估模型库,同时还可以加入典型案例分析,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 ZioE.Reliabilityengineering:old problems and new challenges[J].Reliabilyty Engineering andSy stem Safety,2009,94(2):125-141.
[2] 潘佑.民机使用可靠性信息采集与分析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3] 李乐强.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55-56.
[4] GJB/Z299C-2006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
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于发展的过程中,可靠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实际中就可以了解到,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在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运用的过程中,唯有加强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才能保证产品高质量,而产品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使用性能、经济性与安全性。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通常都是通过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才可以将产品生产中的故障处于零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生产中的安全性,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加强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使生产的产品更能够符合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提高电子自动化可靠性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在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要求产品性能的同时,对产品可靠性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才能够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相应的地位,进而促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拥有更多份额。市场竞争归根结底为产品可靠性与质量的竞争,在保证市场产品这两方面要求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促使企业的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2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措施
在面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处于低水平的状态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过有效措施,为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提供必要保证。
2.1提高元件质量
元件质量提高是保证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基础要件。因此在元件设备采购的过程中,在保证元件使用性能的基础上,选择与质量相符的元件,选取知名度良好,信誉良好的厂家购买元件。同时在选择元件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同一品种的设备,避免选择的元件品种过于复杂,同时选择元件还应当与设备相匹配。通过这几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减少设备的维修,减少元件设备购买中不必要的纠纷,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另外在技术条件保证的情况下,可以对生产的加工环节进行完善。并且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装配于运输的过程中,应当极可能的简化过程,进而可以保证运输的渐变与快捷。
2.2有效阻断其他干扰可靠性的因素
在天气恶劣的情况,必然会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因此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防护,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阻断电磁干扰,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当然,针对电子自动控制设备可以采用相应的热能形式进行散热。这种特点在电子原件功率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可靠性产生影响。通过散热措施阻断可能影响的可靠性的因素。
2.3制定设计方案
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再升产的过程中,设计属于基础性的环节。在实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仔细研究研究各种技术条件调试各种参数。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应当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对设备的工程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且还需要根据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规模,进而选出相配套的控制设备,尽可能经控制的工程作用发挥到最大。当然,为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相比较而言,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是一种高科技的设备,其构造与系统比较复杂,进而对设备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为满足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的相关要求,就应当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促使操作人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变,遇见突发状况时可以及时稳定处理。
3结语
本文阐述了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要努力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尽力做好电子档案保管工作;要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准确;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重视电子文件管理人员的培养。
【关键词】
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党校办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干部培训规模越来越大,培训人数越来越多,干部培训档案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为日常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也为日常查询带来许多不便。随着党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渐趋完善,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创造了条件。许多干部培训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文件从产生到处理结案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传统的干部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需要采取新的管理形式进行管理,如何做好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特点,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完整性原则
随着计算机的使用,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制作由各科室甚至个人独立完成,从而使电子文件的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同时,干部培训电子文件存储在不同的科室甚至个人不同的电脑中,干部培训电子文件不是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有时干部培训文件只是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出现,纸质文件实体有时不再存在。这种分散化和非实体化特征,使得对干部培训电子文件完整性的把握不像纸质文件那样直观,因此,对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其完整安全。不仅存储在电子介质上信息要完整,与其相关的程序、软件以及纸质文件也应完整无缺地归档和接收存储。
2、可读性原则
目前各科室、每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不同,由此生成的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也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新设备对旧设备有时也不具有兼容性。由于电子文件在存储和识读方面对系统的依赖性,脱离了赖以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后,有些文件就会变成无法识读的 “死文件”。因此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确保其可读性。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中,除了收集存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信息内容外,还必须记录支持的软件、信息格式要求、对其可读性进行技术分析等。
3、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档案的生命。由于干部培训电子文件易于修改且可不留痕迹,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要严格制度,堵塞漏洞,不仅要把住收集关,确保归档纸质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有效,还要注意在整理、鉴定、复制、调阅等各个环节遵守操作规程,建立采取纸质文件打印与电子拷贝双重备份管理,以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档案的可靠性。
二、加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努力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整理
在干部培训纸质档案管理中,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诸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档案收集工作如何,对后续各环节的影响很大。因为,如果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而没有收集归档,不仅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而且不利于今后的开发利用。“对于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来说,电子文件的收集也是诸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是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电子文件的特性决定了电子文件的收集不同于纸质档案,其收集、积累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不同于纸质档案。如对草稿文件,由于不具备正式文件的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不保留。但是,如果对正式的纸质文件有进行全文信息自动检索要求时,或者从保留文件重要修改过程的信息考虑,则应对其进行收集和积累。对起辅助作用或正式作用的文件,则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并与其相应的纸质文件之间建立标识关系,尤其是对无纸化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有更严格的措施。必要时,应在收集积累过程中制作成纸质拷贝件或者制成微缩品,以免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电子文件信息丢失。”
2、尽力做好电子档案保管工作
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档案,决定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要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所以,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诸如温湿度的控制,存放载体的柜、架及库房应达到的有关标准的要求,载体应直立排放,并满足避光、防尘、防变形的要求,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等。二要保证电子档案内容逻辑上的准确。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码形式存储于各种载体上的,在以后的利用中,必须依赖于电子计算机硬件平台将电子档案的内容还原成人们能够直接阅读的格式进行显示。三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可理解性。为了使人们能够完全理解一份电子档案,就需要保存与档案内容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原数据,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关系,相关的电子档案名称、存储位置及相互关系,与电子档案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等。四要对电子档案载体进行有效的检测与维护。电子档案载体,特别是磁性载体,极易受到保存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所保存的电子档案载体,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
3、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准确
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建立并执行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在每一个环节采取措施、杜绝信息失真的隐患,对于维护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十分重要。因此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就要从电子文件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到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的全过程加强管理。一是电子文件的制作过程要责任分明。二是电子文件形成后应及时进行收集归类,以防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损失和变动。三是建立和执行科学的归档制度和保管制度。四是加强对电子文件利用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管。五是采取纸质文件打印与电子拷贝双重备份的管理方式,确保电子文件信息的绝对安全。
关键词:电厂;热工保护;故障;措施
热工保护系统是电厂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属于电厂核心技术,对于机组运行的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实际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料的故障发生,使得热工保护出现误动和拒动的事件,从而导致机组停机,给电厂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目前电力行业竞争较为激烈,而机组能否正常运行与热工保护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在系统运行时故障发生的初期,热工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限制运行或是叫停,来保证设备的安全,可以说热工保护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电厂经营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对热工保护系统做好相关检测工作,对其自身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使其精密度得以提高,确保电厂热电设备得以安全运行。
1 热工保护系统常见故障
1.1 DCS故障
由于DCS在运行过程中,其信息处理卡、输电模块、设定值模式和网络通讯等发生故障时,则会导致热工保护系统保护误动的发生。
1.2 热控元件故障
热控元器件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元器件发生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老化的元器件即进入了故障高发区,从而误发信号导致误动和拒动的事件发生,这类故障在电厂中热工保护拒动和误动事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1.3 电缆接线故障
当电缆发生老化时,则会导致绝缘受到破坏,这样接线柱内则容易进水或是受到潮湿空气的腐蚀,极易发生断路及虚接的情况,从而导致保护误动事件的发生。
1.4 设备电源故障
DCS的应用,有效的提高热工保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使热控系统自动化程度得以提高,同时在一些控制站内设置了电源故障停机保护,但由于电源自身插件接触不良及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所引发的电源故障也是导致热工保护误动和拒次增加的主要因素。
1.5 人为引发的故障
热工保护系统在设计、安装及调试过程中都需要人员进行操作,而部分维护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及专业知识欠缺,在操作中失误,从而导致热工保护误动或拒动事件的发生。
2 针对热工保护系统常见故障所采取的防控措施
在电厂机组运行过程中,其热力系统及热力设备内的所有参数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导致热工保护系统发生错误的信号,引发误动及拒动的事件发生,由此给电厂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针对热工保护系统中常见故障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保证热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2.1 采用冗余设计
过程控制站的电源和DPU冗余设计已成为普遍,对一些保护执行设备(如跳闸电磁阀)的动作电源也应该监控起来。对一些重要热工信号也应进行冗余设置,并且对来自同一取样的测点信号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判断,重要测点的测量通道应布置在不同的卡件以分散危险,提高其可靠性。重要测点就地取样孔也应该尽量采用多点并相互独立的方法取样,以提高其可靠性,并方便故障处理。一个取样,多点并列的方法有待考虑改进。
2.2 加强热控元件的可靠性
热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其对热控元件的可靠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选择技术成熟、可靠的热控元件,同时还要保证就地热控设备的质量,从而提高DCS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优化保护逻辑组态
优化保护逻辑组态,对提高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热控保护系统的误动、拒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们厂的实际情况,由于施工问题磨煤机一次风混合风量测点经常由于管路积灰而跳变,并多次跳磨煤机。后经过逻辑优化将一次风混合风压力信号和一次风混合风量信号相与,就排除了这样的误动。
2.4 提高 DCS硬件质量和软件的自诊断能力
努力提高 DCS系统软、硬件的质量和自诊断能力,对提前预防、软化故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5 对设计、施工、调试、检修质量严格把关。提高热控设备的设计、施工、调试、检修质量对提高热控保护的可靠性有着长远的重要意义。
2.6 强化电子间的环境条件
热控设备都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而电子元器件对于环境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灰尘及振动都会对电子元器件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保证电子间的环境条件,从而确保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7 改善热控就地设备的工作环境条件
由于就地设备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所以需要对就地设备做好防雨、防潮、防腐蚀、防辐射及防干扰等相关措施,条件允许时则宜将就地设备安装在仪表柜内,保证热控就地设备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2.8 做好定期维护工作
热控设备需要在运行过程中对其各项检修制度进行具体的贯彻落实,从而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的隐患,确保设备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下。而当热控设备停机时,要抓住这一时机,对热工保护系统进行详细的检修,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校验工作,确保其合格后才能使用。
2.9 提高热控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由于技术发展及更新的速度提高,所以各电厂中都存在着人员技术素质跟不上实际需求的情况。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加强人员培训的力度,通过远程和网上教育,强化人员的技术能力,使其技术素质得以不断的提高,从而为热工工作的健康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实际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组编系列培训教材,同时还要建立岗位证书制度,加强与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定期在网上技术水平测试试卷,定期举办行业技术操作闺中密友,充分的调动起热工专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打造一支科学严谨、责任心强、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扎实的一专多能的热工队伍。
3 结束语
近年来电力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且其技术开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使电厂的热工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较好的保证。但还是很难避免故障的发生,所以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对故障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起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热工保护系统是为热力设备安全运行起着保障作用,所以其动作的正确率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在当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加强对热控保护的研究力度,使其与其他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减少或是避免热工保护系统故障的发生,确保电厂热工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宪龙.完善宏伟电厂热工保护系统可靠性措施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0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一、电气自动化的定义及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一)定义
电气自动化就是机械设备在无人或者少人的情况下按照预先的计划和程序自动完成对产品的操作、控制及监控等工作。随着机械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被各个行业广泛运用,电气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也提高了运行的经济性,保证了电能质量,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更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电气自动化的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电子行业的发展状况,那么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问题是人们最先关注的,所以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二)意义
1、可靠性能够将市场份额得到增加
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用户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要求,而且还要求产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产品存在较高可靠性指标才能促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复杂程度及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在竞争中作为市场份额获取的一项措施,可靠性被广泛关注。
2、可靠性能够将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
产品的质量就是将产品的价值以及满足要求的特质及特征得以实现。对其特性进行概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经济性、可靠性及安全性。也就是说,在产品质量中,可靠性作为主要地位被得到关注。可靠性得到提升,才能降低故障发生的频率,相对维修费用则就越少,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所以,作为产品质量的核心,可靠性是生产厂家所关注的重点。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一)元件质量
当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存在不达标的元件质量时,则会对设备的安全及寿命的可靠性造成影响。现阶段,许多生产厂家则会这相似问题出现,元件制造中的质量不达标或在挑选中不会对元件质量进行关注,采购实施大批进货方式,造成设备质量较低现象发生。逐渐形成较多的质量问题,导致用户无法信任厂家的产品。随着电气自动化设备元件生产厂家的逐渐增多,且大多数有较小规模存在,一味对较低价格进行追求则会造成恶性竞争出现,最终导致设备的质量问题及可靠性要求得到忽略。
(二)自然环境的影响
尤其自然环境存在多变性特点,因此会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造成影响。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恶劣,会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造成干扰,大气污染及温度过高现象会导致设备的损坏出现。
(三)机械设备的影响
大多数机械设备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元件造成破话,从而直接损坏了设备。例如机械力出现震荡及冲击等影响。
(四)电磁干扰的影响
该因素对设备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从设备周围存在的电磁波导致的,对控制系统可能出现失控、误控或误动作,导致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降低,危及安全。
(五)人为因素的影响
操作人员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操作时未能熟练对操作要领性能进行掌握,未能通过良好的培训即可对复杂的设备进行操作,最终导致由于经验不足或生疏造成不能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若无法良好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在操作中出现对设备的肆意破坏,也同样会使设备的可靠性降低。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测试方法及提高可靠性的策略
(一)可靠性的测试方法
1、可靠性的现场测试
该测试方法主要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以检验其可靠性。进行测试时,需要认真、详细地记录各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计算、编制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指标,比较真实地评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该测试方法需要是测试设备相对较少,但是能够比较真实地反应设备的真实性能(真实工作环境之下的工作性能),而且测试成本比较低,不会设备工作连贯性产生不利的干扰。然而此种测试方法的缺点也需要我们注意,即易受外界条件干扰、易受受控条件限制、再现条件较差等。
2、可靠性的保证试验
保证试验方法俗称烤机,是在产品出厂前,在规定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无故障的工作试验。保证实验方法的不同于实验室测试方法,因为电控设备通常是由大量的元器件构成的,因此它的故障以随机性和多样性的形式表现,而不是以几种故障为主表现出来的,随着时间变化是保证试验方法失效率所具有的特性,服从指数分布。烤机就是对产品的早期失效进行测试考核,通过改进使产品的失效率在出厂前达到指标。保证试验所需的时间较长,对于小数量、大系统生产的产品而言,它适用于所有产品,但是对于大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只能用于设备的样本。
3、可靠性性的试验室测试
该测试方法模拟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各种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力求测试所需的外力影响与现场所受环境应力的相同。试验中需要记录试验时间、失效次数等数据,待测试完成之后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编制设备的可靠性指标。此种测试方法具有如下优点;易控制试验条件、试验所得数据质量较高、试验结果允许再现等;但是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即测试成本巨大、试品数量较多、试验条件限制性较高等。所以,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批量生产的设备。
(二)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策略
1、企业角度对策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工作环境和电气设备元件选择的性质不同,选择时应注意的性能技术质量是否与标准设备组成。保证检测是证明设备可靠性的方式。如无特殊情况,产品应全部进行检测。
2、生产部角度对策
设计和生产是电气自动化的两个部分,在设备设计时先对它的工作性质和环境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制定生产方案,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产品不同的结构和类型。在设备工作中减少设备部件和备件,使用正规商家提供的产品元件,用最经济合理,可满足生产需要的。减少生产设备的维修成本,减少工人手工操作,进行简单轻松的流水生产。
3、对设备散热防护对策
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造成影响的另一因素则是温度。当电气自动化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通常功率损失的散发都是以热能形式出现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较大耗散功率来说的元件。例如:变压管、电子管、大功率电阻以及大功率晶体管等。其次,当存在较高环境温度时,设备工作中会有热能无法得到有效散发,从而达到设备温度提升的现象。
4、防护气候、电磁干扰及机械造成的影响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提升中应对恶劣气候条件造成的影响进行关注,同时还应防护及屏蔽机械因素及电磁干扰造成的影响。从设备的材料选择进行分析,结合设备的性能以及工作环境的不同,对可靠性的材料进行选择,进一步将设备的耐用性得到提升,加大设备的可靠性。
电气自动化设备还会受到霉菌、潮湿、污染以及气压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潮湿因素。潮气的出现会导致覆盖层有起泡出现,严重情况下还会发展脱落现象,进一步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保护作用丧失,所以,通常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中运用密封、浸渍以及灌封的方式进行保护。
5、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的加强
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作为一种高科技且复杂的设备,因此会对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存在。通过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其对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有效且熟悉的掌握,对设备性能的了解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灵活控制。当有故障出现时,能够达到冷静处理的效果。定期清洗设备,将设备操作人员自身对设备的爱护意识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现状是不尽人意的,如何提高可靠性是发展电气自动化的重中之重。提高设计可靠性、零部件的选用以及电子元件的选用都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其可靠性。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依旧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蔡晓鹏.探究电气自动化设备智能性[J].科技与企业,2012.18.
科技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革命,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逐渐完善,自动化管理为火电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火电厂从传统的电气控制进入DCS系统控制时代。DCS控制系统由多台计算机组成,多回路全面控制火电厂的进行,该系统集成了所有处理和运行火电厂的数据,达到自动化的控制状态。
【关键词】火电厂 DCS控制系统 可靠性
在新时期,如何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火力发电技术在我国建设“能源强国”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火力发电的技术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火电厂要想提高自身机组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必须采取新型的电气控制模式,DCS系统应运而生。DCS既不完全等同于集中式的控制系统,也不完全等同于分散式的控制系统,他采用高端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及管理、操作、监管和分散控制等方面进行集中控制。
1 DCS控制系统概述
1.1 DCS基本原理
DCS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是在对传统控制系统缺陷和优势进行改进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构成DCS控制系统的4个部分是:计算机、通讯设备、显示设备以及控制装置,故又称为4C技术。DCS的基础是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其运用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机将局域网系统变成一个高效安全的高标准控制系统。根据火电厂的工业特性,将控制系统分为若干独立子系统,根据功能和地理位置分散布置的各个独立分布式处理单元独立完成相应的控制任务。DCS系统的各个部分单独协作,并行控制。
1.2 DCS系统的特点
DCS系统采用传输通信信息的方式是模块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系列化设计,因此而具有很多特点。首先,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将新增的计算机直接插入系统通信网络或者从系统网络中卸下,可以在完全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工作的前提下改变或者扩充系统的功能;其次,系统具有灵活性特点,可以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情况判断系统要测量和控制的信号的连接关系,这样还能任意根据所需组装系统;再次,系统具有可靠性的特点,DCS系统是将系统的控制功能根据位置和能力的不同分配到不同的子系统中去的,且系统具有容错能力,即当某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并不会影响其他计算机的正常运转,使得系统功能不至于完全丧失。
1.3 DCS系统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为电气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式,也就是电气二次专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使得火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的管理模式。电气专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火电厂的电气专业系统从管理层面来看是相互分开的,这造成了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障碍,为解决这一障碍,DCS系统被引入火电厂的应用中,使得火电厂的系统更加可靠。合理应用DCS系统,可以很好的将电气运转和电气监控设计成一个整体,可以大幅提高机组的运行状态并对机组进行集中监控。总而言之,使用DCS系统可以大幅度提升火电厂运营的综合控制和自动化水平。
2 提高火电厂DCS可靠性的方法
2.1 把握好DCS控制系统的选型环节
要想提升火电厂DCS的可靠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进行合理的选型。首先,除了要注意了解其他电厂中DCS系统的运营状态外,更需要优先考虑几个类似机组上的运行良好的部分控制系统;其次,选型时一定要确保所选系统的硬件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同时需要运用成熟的技术生产出具备多种功能的硬件,例如可以插拔的硬件等,另一方面DCS要保证足够的运算和存储能力,必须具有性能良好的软件来确保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再次,DCS必须拥有足够的冗余程度来保证故障不能影响到机组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DCS系统的软件应当设计得比较便于维护和扩展且应当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能出现控制器死机和系统崩溃的情况,另外人机的交互方式良好,可在下载或者修改程序,输入和输出信号和控制器的故障报修都应当报警。
2.2 施工工艺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火电厂的DCS控制系统在安装时应当遵循可靠性的原则,当安装规模较大时,火电厂的安装将面临这较大的安装压力。要想稳定DCS控制系统在火电厂中的应用,应当提高系统的安装水平。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因素,首先,为避免控制系统干扰火电厂的运行,DCS控制系统安装中需要做好防火的工作,同时应当促进火电厂的可靠性持续发展,杜绝缺陷问题的干扰,规避DCS控制系统安装中的质量风险;其次,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系统中的干扰问题,应当提前区分电缆类型,规范屏蔽线的使用,之后才能对火电厂进行DCS控制系统的安装,安装电缆时还要完整标记,确保电缆符合设计图纸;最后,按照规范管理好DCS控制系统中的电子设备,避免受到环境和设备之间的干扰,安装电子设备必须按照火电厂制定的安装计划进行。
2.3 优化程序设计和调试
为了提高DCS控制系统可靠性,必须优化系统组态程序设计,结合保护逻辑连锁的判断依据,在对软件进行保护的同时对硬接线进行合理保护,以保障DCS控制系统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将开关量和模拟量进行有效组合使得DCS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采用三取二保护的机制,不但需要保障DCS控制系统主设备的安全,而且还要避免DCS控制系统产生错误动作。DCS控制系统从在线调整到投入运行再到验收全过程中的多个阶段,都应该确保测试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全程协调配合,时刻应当注意组态设计和逻辑控制保护设计的合理性,并联系DCS控制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测试系统时,应仔细测试控制系统的所有回路,做好试验结果和检查记录,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映给供应商,并迅速予以解决。
2.4 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的力度
对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培训工作以仿真机和实际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DCS系统如果操作不当,会直接影响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性能,继而影响其它设备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必要结合操作人员的建议或意见对DCS控制系统画面进行设计,同时邀请操作人员参与设计过程中的调试阶段,加大力度培训操作人员掌握好DCS控制系统界面操作流程。此外还应当对热控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时注意结合热控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差异,减少人为失误,保证DCS控制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3 结语
DCS控制系统在管理控制方面的有着优越的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要想稳定DCS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火电厂高效率工作,必须要求系统的可靠性达到相当高的标准。提高火电厂的DCS控制系统可靠性,营造稳定的环境,保障生产设备高效率运行,有利于提高火电厂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淑萍.DCS控制系统可靠性探究[J].科技风,2014(08):117.
[2]梁农.浅析火电厂DCS控制系统现场调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125.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继电保护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担负着保卫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职责。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微机保护的大范围应用,我国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多年没有发生因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而导致的系统稳定破坏、大面积停电甚至垮网等恶性事件,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大功率、远距离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的发展,对继电保护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继电保护装置概述
1.1.继电保护装置的概述
在电力系统中,常因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产生故障,消除故障,确保供电可靠性,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的一种基本手段即继电保护。对其的要求主要有使电力系统有良好的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以及速动性。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形式为短路,短路时电气量的变化组成了继电保护动作,如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从系统设计的方面解释,继电保护系统即是由一种或多种相互独立又通过某种方式连接的继电保护装置共同组成了继电保护系统。所有的电力装置如母线、电路、变压器等都必须在继电保护系统的保护下方可运行。
1.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形式为短路,短路或其他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组成了继电保护动作,如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继电保护设备的主要职能有:监视正常的供电系统设备的运行,确保其安全正常并将可靠的运行情况汇报给值班人员;及时自动有选择性的去除故障部分,保留并保护正常部分继续工作;并能及时发出故障警报信号通知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尽快解决问题。
1.3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在该装置规定的范围内发生故障时,它不应拒动。而在任何其他不应动作的情况下,它不应误动。对传统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研究已经有很多。随着微机保护的发展,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逐渐取代了传统继电保护装置。
1.4.继电保护可靠性指标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的内涵是在一个有着优良的技术,高质量的装置,合理的配置的系统中,设备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换句话说,即确保该动作时动作,不该动作时不动作,去除故障部分,保留正常部分。其可靠性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要求。它又被分为两个标准,一是功能的可靠性,是从一次系统的观点描述的,它是工作状态下的继电保护系统能正常无误的工作的概率,继电保护的误动概率以及拒动概率都与其相关;二是设备的可靠性,其是从二次系统的观点描述的,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中时每时每刻都处于工作状态的概率。有多种方法应用于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分析,如概率法、模型法以及故障树分析法等,但是概率法不能用于求解,因为继电保护系统是可修复的系统。
2、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途径
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应从管理、技术和人员三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继电保护的验收环节要做好
验收工作是继电保护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完善进行,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其工作流程为:首先工作人员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调试,然后经专业的验收、严格的检查的后填写验收单,之后验收单将被交往厂部,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生产、试用、开关合跳试验均由厂部完成。期间保护装置变动的时间、变动情况都将详细记录填写,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然后存档以便日后查询。程序的运行只有在试运行或运行试验安全无误的条件下方可启动。
2.2.继电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的巡检要仔细
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预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早预防,才能早发现其中潜在的隐患,尽量在事故前解决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对继电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的定期巡检十分重要,也是故障预防的重要途径。检查工作要全面仔细,其主要内容有:检查设备的开关、按钮、压板、的位置,检查指示灯、警报铃是否能正常工作;检查保护压板,自动装置是否满足调度要求;检查继电器接口,回路有无松动脱落、发热、异味等;检查线路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附加电阻过热的情况等。
2.3.继电保护系统的技术改造工作要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处理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也逐渐应用于继电保护计术,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再拘于传统格局。为使继电保护技术更好的创新发展,跟上世界的脚步,电力工作者加大继电保护技术的改善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以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拥有的运行的可靠性、速动性选择性以及灵敏性特点及运行保护、调试方便为基础,加大并完善继电保护技术的创新。如今未处理技术已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如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数字保护装置、计量测试表、监控装置及发电机励磁控制装置,这些装置摒弃了传统的常规电流电压互感器而采用紧凑型、低功率的电流和电压互感器,这对电力系统保护的可靠性来说意义重大。
2.4加强培训,塑造一支强大的继电保护工作队伍
人员素质普遍水平不高,一直是困扰继电保护工作的一个难题。传统做法都是一边检修维护,一边摸索学习。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关起门来学习肯定比不上走出去。如果能派一些骨干到生产厂家培训学习,回来充当系统培训员,加大培训力度,从人员的基础培训敛起,配合一些高水平的强化训练,相信各级继电保护工作者的水平部将很快得到质的提高。同时,也可解决目前继电保护工作者未经系统培训即上岗的问题。面对技术含量高而人员更换快的继电保护工作局面,统一安排培训 技术练兵、技术竞赛就显得尤为重要。
2.5.推行继电保护网络化管理,减少管理成本
继电保护发展至今,各方面已非常成熟,但继电保护管理工作太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光纤等的投入使用使得自动化的可靠性也越来越高,但继电保护远程管理在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如果定值的更改、检查,保护运行情况监控、信号的采取,加上前面提到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都能实现进行远程管理,那么出人为事故的机率也将大大降低。
3结语
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又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良好的继电保护系统是人们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而且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应用,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全球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做好继电保护的各个环节十分重要,继电保护技术应该被大力推广与创新,继电保护人员也应不断学习进步增强责任感,保障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卜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研究.[J].煤炭技术.2011(7):41
[2]柳运华、樊恩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J].科技咨询.2011(22):142
[3]王冬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与维护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4]王曙光.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与维护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58
关键字: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安全
1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是有效整合馆藏档案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再将档案信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传递流通,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科学管理,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人类对信息共享状态的需求,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作为医院这一特殊主体,其档案信息资源涉及了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病历档案等多方面内容。以病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例,从患者角度来说,病历档案信息院内共享对多学科医疗协同的连续医疗照顾,对慢性病情的监控、对急性病情的处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医院层面来说,病历档案信息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各临床科室,一方面,医务人员可以在科研过程中运用学习,另一方面便于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可以改进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对防止病人流失都有促进作用。
2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数字档案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对信息资源共享安全存在威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成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电子档案已逐渐取代纸质档案成为档案主体,而电子档案本身的非纸质性、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信息载体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电子信息的易更改和易丢失性直接影响了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尤其是电子档案载体多为光盘或者移动硬盘等,光盘、移动硬盘损坏或者丢失,另一方面,电子档案易被更改且更改以后不留痕迹,电子文件容易被复制,且复制以后分不清楚原件与复制件。电子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无法得到错误的电子档案再经过共享,直接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不但无法达到档案资源共享的目的,针对医院这一主体而言,反而易引发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2.2 档案信息共享系统的不完善对档案信息共享安全造成威胁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现阶段多数是由计算机软件公司提供的特殊系统软件提供服务,在各种系统载体上完成信息共享。虽然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进一步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许多档案信息搭载的系统软件本身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许多系统软件中存在着系统漏洞,当前绝大部分的网络系统都至少存在三个以上的漏洞可以使得入侵者获得系统的最高权限,对于开放性网络环境而言,其本身的系统漏洞对于档案信息共享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2.3 计算机病毒、黑客等对档案信息共享安全产生威胁
计算机病毒是当今网络业发展的最大危害,网络中所有的终端、通道都可能成为医院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威胁之一。据相关统计,外部人员入侵网络系统的案例之中,有将近25%是来自于系统实施方,因此外部人员的非法入侵与信息系统本身的不完善性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某些不法分子可能木马程序通过直接入侵档案保存的计算机,如盗取保管档案的计算机的管理者权限,直接获取、篡改、删除档案信息,或是直接使用某些木马程序使保存档案的计算机瘫痪,进而造成医院档案信息的丢失等多种手段破坏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非法侵入档案资源共享通道。现阶段,开放性的网络环境对于档案信息共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怀有特殊目的的不法分子可以对通过档案共享过程中某一环节进行攻击来截取、篡改档案信息。这些都会对档案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影响档案信息共享的正常运行,针对医院档案信息共享而言,内部专利科技、病患个人信息、机构组织信息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 对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的建议
3.1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
由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电子档案逐渐取代纸质档案成为留存的档案信息主体。无论是保存档案或是进行档案信息共享首要的都是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共享制度。另一方面,数字档案信息不具有稳定的物理位置,因此,要保证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就要保证数字档案本身载体的安全稳定性。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大容量更完善安全的电子信息载体不断涌现出来,对数字档案进行技防处理是保证其安全性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如对于数字档案进行“只读”设置或者直接采用“只读光盘”写入档案信息,又或者通过设置各种管理编辑权限来保证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于使用新型载体的档案,应该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中,每隔固定的时间必须按时更换载体,保证使用载体与硬件设施的兼容性。
3.2 控制计算机病毒、系统漏洞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互联网络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方便快捷的资源信息的共享,同时也要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挑战。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网络技术培训,采用全方位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凸显出尤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用新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数字证书、安全密码、数字u盾等,严控档案信息分享的源头与通道。针对医院这一特殊主体,对于档案信息共享系统软件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时要进行投标公开选拔,在维护上要保证定期维护。
3.3 提高档案信息共享人员的安全意识
首先要提高档案保留人员的安全保管意识,注意管理员权限等特殊操作人员的定期档案信息共享安全性培训,树立档案保管人员档案安全保管意识。其次,要注重档案信息共享方安全意识,第一是严守档案保密制度,坚决禁止文件共享、流通;第二,要注重病历档案共享资源保密性,共享前提是提供病人身份信息或与其关系的证明等,严禁随意共享涉及病人隐私的病历档案信息;第三,要做好登记,明细共享方身份信息、用途等,明确责任人。
4 结语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医院档案信息共享,其安全尤为重要。希望通过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共享制度、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可靠性,控制计算机病毒,提高人员意识等多种途径保证医院档案信息共享安全。
参考文献
[1] 谢建云.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工作思考[J]. 兰台世界,2011(2)
[2] 刘有平,李钢.档案信息化安全的人为因素及其对策[J].湖北档案,2012(7)
[3]童云.关于电子档案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赵真.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
【关键词】线路故障;原因特征;排故方法;预防建议
电子线路在飞机上的分布比较广,好比人体神经遍及全身。线路故障在飞机系统故障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多样,尤其是老龄飞机,由线路问题引发的系统故障更是屡见不鲜,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飞机线路故障要占到电子专业类故障总数的10%左右,从我部CRJ200飞机故障统计来看,线路故障占航电专业总故障的6%。
飞机经常工作在雨水、高温差、大的颠簸等恶劣环境中,加速了线路上的连接导线金属材料的腐蚀、非金属材料的氧化、磨损,更容易导致线路绝缘层、保护套的老化。随着使用日历和飞行时间的增长,其设备和线路的抗振、防潮和防腐能力均有下降,从而导致系统线路故障有普遍和多发的特点,并且很难发现。因此应争对老化机理和影响因素诸方面原因加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故障的发生。
1 飞机线路系统故障原因和特征
1.1 故障原因
飞机线路故障可归纳为电缆接插件故障和导线体本身故障两大类。故障原因通常为线路的接插件安装不规范,导线束走向不合理,使用不符合的材料和存在设计缺陷等;以及长时间使用后飞机线路经受环境污染、与其它元件碰擦磨损、振动、老化得不到即时的纠正、更换,造成接插件松动、腐蚀、氧化、疲劳变形,导线的绝缘层等非金属材料老化变质而产生的损耗性故障。
另一方面,温度、湿度、腐蚀、振动等因素加速了线路的老化。线路故障在飞机利用率高、机龄相对较长的飞机上发生率更高,根据实际工作统计线路损耗性故障比较突出,例如,馈线内导线断丝,外导体脱焊,内外导体绝缘阻值下降,馈线插头接触不良;电子设备的电缆连接导线和元件接线产生故障;电缆中插头插座氧化、变形等造成的设备线路不能正常传送信号、提供电源等。因此,飞机线路出现故障的频率也随飞机使用时间成级数增长。
1.2 故障特征
如今,包括CRJ200型飞机在内的大多数飞机系统都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监控等技术,交联电子设备众多,飞机电子线路更庞大,系统间数据交互更复杂,导线、电缆几乎遍布飞机的每个角落,而且,导线、电缆束在飞机上一旦安装到位,后期基本上不再变动。每一电缆束又是由多根电线组成的,许多电缆束为减少碰擦的几率,通常被设计安装在飞机较隐蔽的框架中,可维护性差。此外,飞机运行中长时间的振动可能导致线路接插件连接松动甚至脱落破裂,造成线路接触时好时坏,故障现象时有时无。例如,经常会在地面静态检查时系统工作正常,而空中飞行时故障又反复出现,这类故障现象在我部飞机上已发生过好几起。另外,导线绝缘层破损位置很可能隐藏在线夹下或环绕在角落里或隐蔽在多条电线束之中,检查不易发现。因此,飞机线路的维护和排故难度比较大,如不充分了解线路故障的原因和特征,线路故障是很难被发现和预防,许多飞机系统的重复性疑难故障,很多是由线路引起的。
1.3 我部CRJ200飞机近年来遇到的几起线路故障实例列举与故障的原因
(1)发动机十级引气泄漏探测系统曾间断发出“引气泄漏”红色告诫信息,后经地面对探测环路细节检查,发现环路固定不规范,与引气导管距离过近,在振动状态相互磨擦,导致环路芯线与引气导管短接,引起了虚假“引气泄漏”告诫信息,常规静态目视检查不易被发现。
(2)机轮防滞刹车温度监控系统在飞机正常滑行时也曾发生过“刹车组件过热”的红色告诫信息,地面对系统线路做常规检测未发现异常,当边测量传感器连接导线边活动传感器插销时发现导线与机体有短路现象,后分解插销发现插针连接导线余量过长,在插销内受挤压绝缘层破损,导致了“刹车组件过热”告诫信息的出现。
(3)飞行员耳机中有持续的交流声,原因是耳麦连接耳机的小型接插件插孔氧化,造成麦克风传送的语音信号回路不完全,无线电波中的交流信号通过插孔、耳麦连接线耦合到音频放大电路中形成交流声。
(4)由于机翼前缘蒙皮接缝处封胶开裂,雨天飞行时雨水浸入到机翼前缘内部,导致机翼前缘加温过热探测传感器接线端子与机体相连,引起了短时机翼过热信息的出现。
(5)比较严重的一起线路故障是右发电机空中断电,原因是JB1接线箱内发电机输入电缆接线柱松动,造成电缆接线片和接线柱烧毁,经分析,其直接原因是飞机在厂组装时电缆接线片与接线柱没有固定牢靠,因飞行时间不长,还没有进入到C检内容中列入的对接线箱的检查项目,日常维护又难以接近,接线柱松动没有及时被发现。
由以上列举的事例可以看出,飞机线路故障具有隐蔽性、有多发且不易检查、排除难度大的特点。
2 飞机线路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
多年来在机务维护工作中,常用的检查线路系统故障的技术变化不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目视检查、万用表测量电线电阻及电压和兆欧表对导线绝缘性测量,因此,对飞机线路检查耗费的时间长且效率低。我们在延用老的线路检查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入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的线路故障的检查、测量方法,如使用便携式航空线路故障测试定位仪器(例900AST)。
下面就常用的线路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2.1 目视检查法
目视检查法仍是现阶段检查线路系统故障的常用方法,检查时必须接近电缆,仔细查看有无捆扎松动,有无与周边部件、隔框磨擦,有无受污物浸蚀等,必要时要分解电缆束检查。每一电缆束可能由几十根甚至几百根电线组成,且许多电缆束被安放在不易接近的隔框、绗条的间隔中,因此细节检查难度比较大,要借助强光手电、放大镜、反光镜等用具仔细查看。擦破的绝缘层可能隐藏在线夹下、环绕在角落里或隐藏在多条电线线束之中,要仔细查找绝缘层上有无孔洞、磨损和裂纹,CRJ200飞机曾发现因引气泄漏探测环路表面有细小的沙眼,导致绝缘介质受潮电阻下降而引发的系统故障。
2.2 万用表电阻、电压测量法
在一根完好的电缆束中,不同线径、不同材质的电线有着不同的单位长度电阻,通过测量电阻能够确定电线是否有接触不良、断路的情况。若测得的电阻比较小或接近于零,基本可以判断电线是完好的;测量电阻相对较大意味着电路中有接插件松动、线芯氧化或虚接的情况;电阻无穷大则意味着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一般采用此方法可逐段排除线路故障。
通过线路负载电压的测量也可以判定线路的完好性。导线电源连接端至负载电源输入端电压相差不大,如测得的电压比系统规定的电压低很多,表明作用在线路上的电压降(电压降与芯线直径、材料、电阻和流过导线的电流强度有关)大,电路中存在一定的电阻,有接插件氧化、虚接等情况,可分段测量,进一步找出故障点的位置。
2.3 线路故障定位测试仪测量法
目前对线路故障比较科学、实用的检测方法是采用便携式航空线路故障测试定位仪测量法。航空线路故障测试定位仪是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能够更快捷、更简单地检测出飞机线路故障源的―种仪器,具备目前大部分电测量仪器最为常用的故障测试及定位功能。它综合了交流、直流电压测试,负载测试,电容测试,短路故障定位,时域反馈测量(即时域反馈测量法,其工作原理是基于传输线理论的一种测量方法),信号音发送等多种功能,完全可以替代万用表及兆欧表等仪器。尤其重要的是测试定位仪具备带电压电阻测试,微电阻测试(精确度0.001Ω,用于接触开关的老化、氧化造成的接触不良等),对线路故障源具有检测定位功能。避免了使用万用表、兆欧表带电作业可能损坏一些比较精密和贵重的机载设备。测试定位仪液晶显示屏可显示出故障点与测试点的距离,精确到米,不需要分段测试。它还具备了防爆、防碰撞、背光显示等设计,完全符合飞机的维修作业环境和检测要求,建议我部应尽快配备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3 预防飞机线路故障的几点建议
3.1 开展可靠性技术分析和研讨,制定可行的维修方案
可靠性管理提供了一种认识维修中的缺陷,并施加控制以抵消和纠正这些缺陷的方法。根据可靠性管理理论,飞机的固有可靠性水平受环境因素和使用因素的影响,可靠性管理的出发点在于恢复和保持飞机的固有可靠性水平,并确保飞机的使用可靠性在可接受水平之内。该理论体系和管理方法,体现了以安全、可靠、经济为目标的维修理念,代表了当代先进的维修思想。
装备技术部门要分阶段对达到一定日历年限和具备一定飞行时间周期的飞机线路系统部件和结构产品进行全面可靠性调查,分析这些部件在飞机上的工作情况,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和“用可靠性方法控制的维修”理论,对电子系统故障率和故障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常规的维护方法进行评估,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以满足现阶段可行的维护要求。在评估后,进行的改进工作包括:提高电气系统检查标准、明确去除导线束污染的施工标准、确定部件腐蚀的可接受标准等。对经过系统分析、可靠性调查后发现可能的缺陷或问题,及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装备技术部门将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具体纠正措施,修改相应的维修方案内容,细化对飞机的例行检查、定期检修和大修工作中要加强区域检查内容的要求。
3.2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可能发生的故障隐患
机务维护人员要确立以“预防为主”积极主动的维修管理思想,将维修工作做在故障发生之前。要针对不同季节、气候和任务特点等采取相应预防措施。CRJ200飞机按照设计停放要求为机库停放,在未通电状态,飞机内部空气流动性差,要尽可能缩短炎热季节在外停放时间,以减少高温会加速对线路非金属材料的老化。夏季飞行,高空温度很低,地表温度又很高,飞机降落后空气中的水分会在仍保持较低温度的机翼、部件表面凝聚,尤其是在非密封舱区域内,要注重飞行、雨水环境停放后的通风、凉晒。CRJ200飞机没有每年两次的换季工作内容,在这一时间段也应该制定符合我部飞机飞行环境、任务特点和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的有关措施,做好线路的疏通整理、清洁除垢、防腐保养等细节工作,切实做好防护,尽量减少自然环境对飞机的不利影响。
维护人员要详实掌握自己所维护装备的特点并严格按照维护手册要求操作,注意检查电缆束、接插件、接线柱是否清洁,机件外表、减震是否良好,测量参数是否可靠,电缆、馈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等。在日常维护有限的工作时间内,要定期或不定期有计划按区域检查线路的使用情况,加大检查深度,扩大检查范围,通过普查增加检查频度,严防线路出现的各种问题。
3.3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素质
机务维护人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主动作为。机务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是机务人员维护技能和装备完美结合的体现,机务工作长期的安全稳定是对机务人员工作成绩的肯定。业务理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讲究学习方法,理清学习思路,注重学习效果。要在排除故障定期检修工作中学;在分析研究总结积累中学;在专业间的交流协调共同探讨中学,在“学中干,干中学”,学以致用。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善于从工作中总结提高,不断积累经验和故障信息,分析电子设备、线路故障成因,做好有针对性预防工作,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逐步从经验维修转向科学维修。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飞机维护理念不断更新,机务维护人员业务培训、在职复训工作至关重要。机务维护人员是一切维修工作的基本要素,培训是机务维护人员掌握维护技能、维修方法、接受先进维护理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以帮助机务人员加强认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飞机的维修水平,从而保证维护的质量,降低故障的发生率。
要组织技术力量对现有软件进行开发利用,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技术研讨,技术攻关,对有价值的维修实践、维修建议或维修需求,编辑相应的培训资料,开设有关的培训课程。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必要时还可以邀请专业技术领先人士、制造厂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专项培训。
3.4 合理利用好飞机进厂机会,注重检查实效
我部飞机飞行任务重,日常维护时间紧,没有足够的飞机停放时间来完成细化的检查工作,也不具备完全展开对飞机线路系统做过细检查的条件,所以要充分利用好两年一次进厂完成C检间隔检查工作的机会,这期间飞机停放时间相对长些、也完全具备实施对线路细节检查的条件,必须研究制定出可行的对线路细节检查的方案,进行普查、细查,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客观分析现状,向厂方提出必要的维修要求,采取必要的维修防护措施,对不符合标准线路的导线、馈线及时更换,保证大修出厂飞机的质量。
3.5 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在线路故障分析、排除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利用手册进行线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是每个成熟的机务维护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维护技能。在维护工作中所涉及的技术手册主要有AMM(飞机维护手册),IPC(图解零件目录),SSM(系统简图手册),WDM(线路图手册),FIM(故障隔离手册),SWPM(标准线路施工手册)等。对线路故障的排除主要会用到这其中的SSM、WDM、SWPM手册。由于线路故障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的特点,而且所涉及的区域狭窄,操作不方便等不利因素,若按经验去确定故障点就很难了,此时我们更应该合理运用手册的相互支撑关系,根据手册对系统的线路和原理的描述进行分析,理清系统间控制关系,初步判断出故障的可能原因,再借助万用表兆欧表等仪器设备进行线路的逐一检测、排查,才能及时准确地找到故障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按手册提供的标准程序进行施工,将故障彻底排除。
4 结论
只要掌握了飞机线路故障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维护手段和对策,对飞机线路故障是可以做到预防和可控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可靠性预计 伺服控制 WQS10.0软件
l 前言
随着数字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字伺服控制器广泛应用于伺服系统中。虽数字伺服控制器已经历12年的研制历程但是在进行可靠性预计时依然采用传统粗略的元器件计数法或依据以往研制经验的近似法进行可靠性预计,预计准确性有限,对后续可靠性增长工作指导意义有限。
针对以往型号研制工作过程中,伺服控制器通常采用元器件计数法的可靠性预计模式,现建立伺服控制器可靠性工作平台,基于Windchill Quality Solutions10.0(下文简称WQS10.0)可靠性平台从元器件、机械零部件、结构等各类信息进行统计、预计和故障分析。该软件对伺服控制器产品进行专业分析,促进电子产品广度的推广和伺服控制器专业的提升。WQS10.0软件是全球可靠性综合分析软件的领导者,在国内被许多航天与国防研究机构采用。与现有型号研制进展相结合,选取了正在研制的某型号母板式伺服控制器为试点,基于WQS10.0软件同步开展可靠性预计和故障分析工作。
2 平台实施情况
根据工作策划,开展了可靠性平台软件安装、产品树创立、可靠性模型建立、故障平台搭建和可靠性预计数据库创建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2.1 WQS10.0可靠性平台软件应用
该平台所内早已配置,但尚未完整应用于产品研制中。研制中,充分利用所内平台,完成WQS10.0平台的搭建及应用培训及实践,具备开展正式工作的能力。
2.2 建立产品树
与以往纯电子元器件计算的可靠性预计形式不同,采用WQS10.0软件平台进行可靠性工作,需建立详尽的产品树,产品树的建立采用组件构成,每个组件包含结构、机械零部件和元器件。利用可靠性平台进行的预计,不仅可以查看整个产品的失效率,而且还可以查看每个组件的失效率。
不同的数字伺服控制器具体需求不同,但其主要功能相近,伺服控制器产品也逐步向平台化、模块化和系列化发展,从基础层、组件层、产品层开展了控制器分层产品化设计。因此,产品树基于某型号的产品功能组成进行建立,并具备在后续工作中向其它型号拓展的能力。
2.2.1 产品功能组成
伺服控制器由五块印制板组成:电源板,代号为1-0;CPU板,代号为2-0;A/D、D/A转换电路,代号为3-0;功率放大电路及LVDT变换电路(功放板),代号为4-0;母板,代号为5-0。伺服控制器产品结构如图1所示。
2.2.2 产品树的建立
使用WQS10.0可靠性平台软件的Windchill可靠性预计模块,建立伺服控制器的产品树,如图2所示。WQS10.0预计功能界面分为上下两个窗体,上窗体为系统树,下窗体为与系统树对应的零件表、FMEA表、预计数据、事件树图和RBD等。
在建立系统树时,需建立元器件的相关信息库、确定环境参数、选择预计模型、建立预计参数库。WQS10.0软件可对系统级、组件级和零件级产品分别选择相应的预计模型。该软件的预计标准、环境的设定具有“继承”特性,即产品组件级(可以为最顶层)选择了某一预计标准后,其下级单元若未选择预计标准,则软件将默认使用该组件的预计标准和工作温度。如果子系统或者部件的预计模型和环境与顶级系统不同,我们就需要指定子系统或者部件的模型与环境温度。在WQS10.0系统树中设置1000多个元器件的常规参数和预计参数,作为可靠性预计的基础参数。常规数据中的数量和调整因子为可靠性预计的重要参数,见图3所示;预计数据包括否为进口、质量级别、晶体管数和学习因子等,预计数据直接对预计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见图4所示。
2.3 建立可靠性模型
通过对伺服控制器的设计进行分析,无冗余的伺服控制器的可靠性模型为串联模型,如图5所示。
2.4 建立可靠性预计数据库
2.4.1 零件的可靠性预计数据库
使用WQS10.0产品树中预计数据的【Pi因子】按钮计算每种零件的失效率,并给出该零件失效率计算式子中的各种参数,如图6所示Pi因子对话框。
完成了包括结构件、元器件、标准件及印制板在内的84种零件的1000多个失效率的计算,形成了伺服控制器零件的可靠性预计基础数据库。
2.4.2 组件的可靠性预计数据库
在建立了零件可靠性预计数据库的基础上,使用WQS10.0软件建立包括组件的失效率、MTBF、可靠度和可用度等参数的组件可靠性预计数据库。通过主菜单中选择系统计算预计任务计算,得到如图7所示组件的计算结果。该可靠性预计结果可导出至Excel 表格中,并打印预计结果。
2.5 产品可靠性预计
在零件和组件的可靠性预计数据库的建立后,按照任务剖面对伺服控制器产品进行可靠性预计。WQS10.0可靠性预计模块,可针对产品的多种任务剖面进行可靠性指标的综合评估,建立关联的任务剖面,确定不同任务阶段的任务环境、工作温度和时间比例,WQS10.0给出任务剖面的故障率、MTBF、可靠度和可用度等可靠性预计结果,见图8和图9所示。
产品树建立采用组件构成,每个组件包含结构、标准件和元器件。利用可靠性平台进行的预计,不仅可以查看整个产品的失效率,而且还可以查看每个组件的指标。这样建立的产品树不同于以往单一计算整个产品的失效率。
3 _到目标及取得效果
伺服控制器专业首次基于软件工具开展可靠性工作,建立以产品树形式的可靠性预计流程、掌握了基于WQS软件工具的可靠性预计方法;通过该平台,可以将设计师从以往的手工计算流程中解放出来,推进自动化可靠性预计流程,为信息化研制流程建设打下基础。通过详细分析、广泛调研,全面收集、归纳整理,形成了伺服控制器专业通用的元器件、机械零部件等数据库资源,建立了产品树结构、可靠性预计数据库,对元器件、机械零部件、印制板等1000多个部件建立了可靠性预计数据库,目前已经涵盖了在研产品中的主要元器件,为基础数据的完整性提供保障;由于在可靠性模型中同时加入了元器件、机械零部件,实现了包含产品机械零部分和电子元器件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机电一体的可靠性预计方案,相比较传统的元器件计数可靠性预计法,大幅提高了可靠性预计的覆盖性和真实性。可靠性预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升。根据传统流程,在可靠性计算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从GJB299C的标准中找出每一个器件的失效参数,人工反复查阅大量元件可靠性数据,结合环境因子与工作时间计算出失效率,由于该标准中关于元器件失效参数的查询完全需要通过手工来完成,费时费力。与手工计算来进行可靠性预计的方式相比,利用WQS软件工具大大提高了可靠性预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以进行资源数据库的不断积累,也将进一步提升新产品可靠性预计的效率。
伺服控制器是个可靠性要求高、复杂的电子产品,在使用WQS10软件完成可靠性预计的基础上,后续还将开展建立伺服控制器FMEA数据库的技术攻关工作,不断积累伺服控制器专业的可靠性数据,夯实专业基础,使产品可靠性得到持续提高,并将该软件平台推广应用到所有产品中,提高专业预计故障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曾利伟,吕川.可靠性预计方法及思考[J].可靠性分析与研究,2005(09).
[2]Windchill Quality Solutions用户手册.
[3]GJB/Z 299C一2006电子设备可靠性手册.
作者简介
郭燕红(1982-),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燃气液压事业部工程师。
关键字: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可靠性 故障 途径
一、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及其可靠性概述
(一)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造成了城市建筑的急剧增大增多、各类社会功能建筑的不断扩建和新建,给火灾的发生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因此,科学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作为预防火灾发生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普及。但是,作为一种智能的报警系统,受长期使用可靠性、准确性和日常维护专业性影响,难免会出现故障和意外,导致其无法及时的预防火灾的发生,从而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或者如何让或者探测报警系统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减少火灾的发生、避免人身和财产受到侵害,需要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科学分析,寻找其发挥作用和变化的规律。
我国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发展要比发达国家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使得我国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生产火灾探测相关设备的公司就有将近3000余家,以前以来国外的生产商到现在可以自行生产,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电子技术工艺进步和通讯网络日趋成熟使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误报率逐步降低,同时也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越来越稳定可靠。
虽然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性能提高明显的改善和降低了误报和漏报等问题,但是也要看到,现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仍存在智能化程度还不是很高,部分火灾传感的一些研究还处于试验的阶段没有将其研究与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进行有效关联等影响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的方面。除此之外,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也是目前火灾探测报警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二)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概述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其能够正常顺利运行工作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在该系统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能够完成相应的工作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火灾探测报警的可靠性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也使得其越来越可靠。对可靠性的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发起,并且以对电子设备的研究为起点,且成立了相关的研究委员会。发展至后来,对可靠性的研究扩展至世界范围内的发达国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今对可靠性的研究理论已经从航天、武器到电子和建筑等各个重要的领域,可靠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和关键。
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是利用对数理的统计,而对该系统中某一个时间段的准确报道和火灾事件进行记录与分析,从而计算该系统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成功完成任务的概率。影响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对系统的设计、安装到维护等,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关系到改系统可靠性的发挥。当今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普及的程度,但是,建立科学的火灾探测可靠性的分析系统才是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中所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其数据库的建立,而收集相关的数据建立数据库是目前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因为跟踪和实验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耗时耗力,而且需要大力的经济支持。除此之外,没有科学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的分析和研究方法也是影响和导致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故障的原因
首先,人为因素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及其可靠性的影响。人为的失误会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其中主要失误的类型很多,如对报警信息没有感知、没有完全的感知以及接收到了错误的感知信息等等。造成人们失误的根本原因有个人的主观因素和外界不可控的客观因素,主观原因有因为心里因素、生理原因或训练的熟练程度,最主要的是心里因素,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豁达和平和的,应该可以减少和降低失误的发生,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是脆弱的、易怒的、情绪波动较大的,那么产生失误的可能比较大,因此,人的心理因素无形的会制约其全部的活动状态和行为。
其次,环境的因素给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带来的影响。环境是一个大的概念,其中影响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因素有磁场、气流、风和气压等等,但是,影响较大的要数粉尘和潮气。带有腐蚀性的粉尘会腐蚀电路板,从而影响系统的准确预报;潮气如果进入探测室,则会导致散射大量的光线,从而影响探测器的准确性。
三、提高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的途径
首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为其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隔离和防护是最基本的工作保障,避免灰尘和污染物进入探测室,对探测是应进行物理隔离;对工作人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该进行防护,避免工作人员过长时间与恶劣的环境接触。对工作人员或者操作人员的选拔应该通过心理素质的培训与锻炼,有相关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而对于已经在职在岗的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激励,来刺激其更好的工作。
其次,维护和提高硬件设备的质量,对系统定期进行优化。对探测器的选择一定要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适宜的探测器类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探测器的安装,并且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清理,对报警器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但是要对其软件进行严格的筛选,并进行测试,极强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参考文献:
[1]窦保东.对火灾探测报警微机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4(11):26.
[2]赵永代,王铁强.浅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的原因和对策 [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3):32-34.
1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的机械架构
如图1所示,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由1#~4#四个铣削头和一个工作台组成。1#~4#四个铣削头可根据需要分别作上下运动。每个铣削头由A、C两个圆盘铣刀和1个棒铣刀B组成;圆盘铣刀A进行铣通孔加工、圆盘铣刀C进行通孔两侧的倒角加工;棒型铣刀B用于铜排铣削后的去除毛刺工作。被加工的铜排固定于工作台上,工作台由伺服电机控制进行水平运动和准确定位。
2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
该加工中心采用开放式的数控系统(CNC)进行控制。基于PC、微处理器及其体系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利用成熟的PC硬件来组成他们的系统,因而节省开发专用硬件的费用,降低成本。同时,由于PC总线是一种开放性的总线,所以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就具有了开放性、模块化、可嵌入的特点。另外,为了使系统能更好地适应不同需要,满足多样性的要求,就要在控制系统的系统软件方面下功夫,使系统软件依据用户级别的不同提供不同程度的开放,根据用户需要配置系统,达到用户的要求。另外,由于系统是基于PC的,所以在软件设计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PC机丰富的软件资源,组成开发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型汽轮发电机线圈铣削加工中心属专用加工设备,故而我们采用了开放式的数控系统对其进行控制。控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考虑到安装该加工中心的车间工况条件较差(电源波动较大、粉尘较多、大功率用电设备及电焊机较多),我们在CNC系统的开发、使用别强调了可靠性。
CNC系统是集精密电子技术、精密检测技术、软件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复杂整体,其发展趋势是高性能、多功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及高可靠性,高可靠性是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及良好效益得以实现的决定因素。CNC系统可靠性的保障措施应从CNC系统的设计、硬件、软件及使用等方面考虑,既要注意消除影响可靠性的干扰源,又要注意提高CNC系统本身的抗干扰能力。
我们在设计中,将CNC系统的主体安置在机床加工区以外,但其执行部件、检测部件如伺服电机、限位开关、零件开关、光栅、码盘等往往不能脱离加工区域,冷却液及油液完全可能对其造成损害;工业现场环境恶劣,粉尘、铁屑、静电、振动等对CNC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电子器件、印刷电路板有致命危害;部分机床上的伺服电机随机械执行部件运动,使电缆及信号线长期周而复始地伸曲摩擦,极易磨损,引起故障甚至事故。因此,在CNC机床及CNC系统的设计时,我们对机床的总体架构、伺服电机及限位开关的把合位置、电线电缆的走行方式等进行了认真考虑,并且对CNC系统的封装给予足够重视。
电磁干扰是影响CNC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电源波动、电器开关及功率开关元件的通断、电子器件固有干扰、地线线径大小、电路布局、公共阻抗、信号畸变、信号相互干扰、信号失真、外来干扰等均可最终归于电磁干扰。一般采取屏蔽、平衡干扰信号(如导线绞行)、各功能模块分电源供电、滤波、光电藕合、阻容吸收、二极管泄放等措施解决。
由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的安装现场有大量电焊机使用,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电焊机的电源电流线尽量远离CNC系统;CNC系统发出的控制信号经放大后送给伺服系统,确保信号不因传输距离大而扰;机床所有开关信号均经过继电器隔离后进入CNC系统;CNC电源经过滤波;CNC系统使用watchdog功能使CNC系统不致受影响死机;采用光电藕合、阻容吸收、RC抑制。
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电路电压与电流脉冲振荡的谐波分量造成强电磁干扰,通过辐射及传导方式影响其他电子器件及CNC系统的工作。一方面,干扰信号从输入端电源线反馈传导出去,其基波低而高次谐波丰富故对供电电网造成危害,不仅使CNC系统受干扰而且使供电效率下降;另一方面,伺服输出的陡峭脉冲包含多次高频谐波,伺服与电机间的连接电缆存在杂散电容,高频脉冲信号与杂散电容藕合而产生漏电流。漏电流和多次高频谐波辐射影响CNC系统及其电子器件,造成危害。
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的制造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使用滤波器阻止干扰信号沿电源线传输以及进行阻抗变换,使干扰信号被反射回干扰源。在伺服的输入输出端均进行滤波;正确的接地——为高频干扰信号形成低阻通路,从而抑止干扰;良好的屏蔽——防止伺服系统向外辐射干扰信号,防止外界干扰信号进入伺服系统
编制CNC系统软件时,使用软件容错、避错技术提高可靠性。采取编制处理子程序的方法提高CNC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如软件冗余检错、定时监测、输入输出数据处理。
CNC系统的检测器件受到干扰时,我们使之成对地产生加、减脉冲给CNC系统,CNC收到加脉冲时进行内存加字运算,收到减脉冲时采用程序中断的方式使内存做减字运算。这样,即使有干扰产生了加脉冲,利用加减脉冲时间上的先后之差对脉冲进行处理,不影响CNC的位置控制。
CNC的使用者对其可靠性存在影响。由于CNC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相对的,CNC系统的安装调试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的素质对CNC系统的可靠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他们进行严格、规范的系统培训是必要的。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对CNC系统进行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避免可能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产生、积累和扩大。
强电逻辑不合理也影响CNC系统的可靠性。机床强电逻辑错误或不严密可能造成CNC系统的瘫痪、损害以及CNC使用者的伤害、加工产品报废等。
3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研制中的创新点与实际使用效果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线圈铣削加工中心,首次将线圈加工的铣孔、倒角、去毛刺等工序综合在铜排的一次装夹后进行,保证了线圈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在该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大量的可靠性保证措施,使该加工中心性能稳定,充分满足了线圈加工需要。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电子数据 无纸化交易电子商务
受电子商务环境之影响,企业依赖互联网与其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交易改变了其传统的交易方式,使企业的财务环境发生了变化。交易的实时监控及其信息的实时记录和传递,价值和物资的高度同步流转,业务记录和会计信息在相关的管理层面充分地得到了共享,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方式和流程,使财务会计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在无纸化交易下,电子数据保存和传递安全存在隐患,电子商务纠纷得不到法律保障,电子商务法律有待完善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会计出现的问题
(一)电子原始会计信息数据审定、确认、保存和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电子原始数据生成的确认,审定电子原始数据的生成过程跟传统的过成差不多,都跟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关。一般都要有业务经办人、批准人、签约人等人员的签字认可,给予责任的分配。
2、交易业务数据的保存管理和电子数据传递过程的可靠性。保存管理可靠性在黑客、病毒横行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很大威胁,进而加大了企业会计信息控制的难度。电子数据传递可靠性企业交易数据一经确认就不再作修改,它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数据。那么,这些数据一般要妥善保管,要是使用时,一般都是传递借阅。但传递可靠性,却问题不断。
(二)新的授权方式危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系统设计中交易授权的合理性。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外购的,那么该系统软件中设计的交易授权程序有可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有些脱节,致使该交易授权存在一定的隐患。
2.执行交易授权的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信息技术环境下交易授权是否可靠完全取决于控制程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旦计算机程序出现了逻辑错误,企业有可能遭受很大的财务损失,因为程序控制的失效只能在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时才被察觉。换言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授权加大了交易处理控制的风险。
(三)控制舞弊的难度加大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般采用篡改输入的方式出多,也有采用输出篡改方法的;外来者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它如盗窃、破坏等。
(四)电子商务下会计职能依然停留在核算观念
会计三大职能: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在当今的社会里面,人们都有这种说法,“会计?你说的是那些记账的吧!”。从这可见我国会计的职能一斑,就仅仅是反映的职能。反映的职能让现今的会计人员思想是“我是作账的”。在思想上,现今的会计人员使会计职能保留在职能最原始的状态。
现在,网络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工作方式和职能的转变,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促进财务实现网络化即网络财务的实现,传统财务走向网络财务势在必然。会计职能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会计的基本职能将向管理倾斜。会计职能包括核算与监督,若全社会都实现了电子商务,将大大减少核算工作量;而且整个会计期间较短,其会计核算量也相对比较简单。另外,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来进行的,为了使经济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必需进行会计监督。在电子商务情况下,由于其各组合方利益的不同导致这种监督尤为突出和必要,监督功能将使网络财务的重要职能。电子商务必将使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在思想上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也主要是我们会计还没有转变到电子商务下财务会计真正的职能,还停留在核算上面。
(五)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如何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将一直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研究领域。会计信息的安全归根到底就是会计信息的失效的问题。在电子商务的诸多问题中,安全已成为发展可信赖电子商务环境的瓶颈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雷击和地震等计算机所在地的自然灾难,造成的数据被破坏或系统完全失效。
2、人为原因系统管理员、一般的维护和使用人员的错误操作及黑客的恶意破坏,导致数据部分或全部失效。电子的交易信息在网络上传输地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的修改、删除或重放(指只能使用一次的信息被多次使用),从而使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会计的原始信息数据不可靠,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利于决策。
3、硬件故障计算机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包括存储介质和传输介质的故障,导致数据失效。这个问题很明显,因为现今的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低,对计算机的了解非常一般,有甚者是一无所知。当硬件出问题的时候,不及时处理会使信息丢失。
4、软件故障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代码错误及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逻辑损坏,虽然数据仍可部分使用,但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完整、不一致或错误的,这种逻辑损坏不易被发现,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能已无法挽回了。
二、电子商务下保证企业财务正常运行措施
电子商务下财务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我国的电子商务刚处于发展阶段,问题不能好好的解决会使我国的电子商务停滞不前。下面就本人的看法,谈谈电子商务问题的对策。
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及提高管理水平
1、加强培训,努力培养既懂财务知识,又懂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财务工作的时间、空间、效率等观念都将发生巨变。财务人员不能仅停留在关注企业过去的企业经营成果和现在的财务状况上,要能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同时,财务人员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财务、业务信息,还要关注供应链、关联企业、客户等外部信息。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应对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挑战,企业必须注重这类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加强人员财务会计软件使用的培训,对于会计软件,要考虑软件开发商的持续发展能力,日常维护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和渠道策略。
2、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改变,这是对现今会计职能转 变后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业的发展,给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能只是固守传统的会计方法和传统的会计程序,而要不断更新知识,改变知识结构。今后,会计人员执行的任务应侧重于财务管理,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各种信息等等,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中的作用,使会计电算化由会计核算方法的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二)操作与监控分离
由于现代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进行抽样审计,加之计算机审计水平的限制,计算机舞弊有可能从审计人员手中漏掉,因而预防作用远比直接作用更大。外部审计人员为了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公正性发表意见,必须首先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亦如此,而且有时内部审计还直接以完善内部控制为目的。无论内部审计人员还是外部审计人员,他们都要先对环境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然后对应用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评价过程中,他们必须特别考虑篡改输入、篡改文件、篡改程序,以及作法操作的可能性。已发现内部控制弱点,都应报告被审计单位主管人员,以引起其注意,还对能提出相应的建议。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直接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为目的,更有可能提出宝贵意见。审计人员还应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实施后续审计,检查建议是否采纳和如何实施,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三)面对电子商务下信息安全问题,应该实施有力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首先,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应对系统管理员账户严格管理。用户若要进入系统,必须进行安全等级判别。其次,企业应建立防火墙技术,以便控制外部人员访问。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加密、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等技术,防止黑客入侵。要加强核心数据的备份和硬件的维护,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信息的失效等。
(四)加强网络财务法律立法
企业需要真正规范电子商务活动来保障会计原始信息的安全,还要加强网络财务立法措施,为电子商务会计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电子商务只是信息化的一个小系统,是它的一小部分,但就其内容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它所涉及的信息,包括会计信息,都需要电子商务法律的保障。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要。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金融机密等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三、结语
本文是从大多数企业的视角,研究如何改进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虽然能起到广泛的指导作用,但也因此失去了具体性。随着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下的内部控制中的各种新问题将不断出现,运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使得电子商务下的内部控制得以不断地调整、改善,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 蔡晓阳. 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 商业时代, 2008, (28) .
在大型火电机组的控制过程中应用DCS分散控制系统能够大幅度地提升机组的自动化水平。目前的火电厂中已经大规模应用了DCS分散控制系统,虽然有效提升了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但是作为大型火电机组的控制核心,一旦该系统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导致各种故障或者问题(例如,机组跳闸、装置失灵、设备损坏以及其它危及电网安全的故障或者问题)。DCS分散控制系统在我国的火电厂应用了较长时间,通过统计与分析该系统近几年的运行故障和异常问题可以发现,DCS分散控制系统在设计方面和应用方面均存在着许多因素会导致影响火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正是因为以上原因,需要提升DCS分散控制系统的设备性能和应用技术水平,强化热控技术的监督力度,借此来提升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
1 影响DCS分散控制系统安全的若干因素分析
1.1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方面
高可靠水平的计算机系统是保证DCS分散控制系统安全的重要的基础性因素,它的安全级别应该要显著高于机组的可靠性水平。影响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因素可能存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环节,也有可能存在于计算机系统的制造环节、安装调试环节或者维护环节,如果在以上环节当中没有遵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认真核对计算机系统的纠错能力、系统组态以及自我诊断能力,则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便根本得不到保证。同时,工作环境对计算机系统通常也会产生非常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计算机系统对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非常严格。在温度方面,如果工作环境的温度每增加10℃,则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便会大幅度降低1/4;如果工作环境温度超过60℃,则计算机系统的故障率便会急剧增加;同时,温度的变化加速各种元器件的老化。在湿度方面,如果工作环境湿度过低,便会出现静电现象,如果静电电压大于2 kV时,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便会显著降低。其次,计算机系统对工作环境的空气洁净度要求很高。如果空气中尘土过多,则尘土进入到计算机硬件系统当中,不仅有可能增加磁盘和磁头之间的磨损几率,还会增加电子元件与集成电路的短路事故的发生率。
1.2 电源的可靠性方面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是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典型的电源供应形式。影响电源系统供电质量高低的各种因素(例如,供电电压、瞬时停电时间间隔、额定容量以及频率波动等级等)均会直接威胁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情况下,只有保证供电系统的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在5 ms的范围内,同时确保DCS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不会因为电源切换出现输出错误和初始化等问题才能够保证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否则,极易出现系统拒动和误动等问题。
1.3 操作人员方面
操作人员的误操作是影响DCS分散控制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操作人员出现误操作的因素类型非常之多,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专业水平较低、操作失误、错误判断、监护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等。
2 针对影响DCS分散控制系统安全因素的防范建议
2.1 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程度
第一,DCS系统的运行管理是指计算机系统日常巡检,各种软件管理,热工备件管理等;加强软件管理,组态的修改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必须及时备份修改前后的所有组态信息,存档备查;DCS系统备件的存放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定期对备件进行检查[1]。当DCS装置发生故障,需用备件更换时,使用前必须对备件进行功能测试,以防患于未然[2];
第二,DCS系统检修管理是DCS系统检修时必须要有合理的检修工艺和程序,应重视DCS系统检修项目和周期,检修项目依据DCS系统设备特点,随机组大修至少进行以下项目的检修[3]:软件的备份,核实控制模件标志和地址;清扫电源、模件及防尘滤网,检查及紧固控制柜接线,接地系统检查,冷却风扇检修,电源测试;重要测量和保护信号线路绝缘检查:电子室温度、湿度及含尘量检修前测试,检修后复查;模件电源及冗余模件的切换试验;报警及保护功能测试;通讯、手操站检查等。
2.2 提升电源的可靠性水平
第一,定期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关键接线端子的温度,做好技术档案记录,注意温升;用万用表测量主电源与备用电源电压,做好记录,注意电压波动。第二,利用大、小修停机期间做电源切换试验。切换是否正常,切换时间间隔是否符合技术规范[4]。第三,电厂是一个高电压、大电流、强磁场干扰的环境,必须进行计算机接地系统的检查[5]。
2.3 采用综合措施降低认为失误率
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对于提升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而言非常关键。
第一,构建严格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上积极推动检修作业指导书的建立,在进行大型作业之前必须进行事故的预测,保证危险点分析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将检修项目的标准逐步推广;
第二,大力推行各种培训活动。利用各种自我培训活动和技术培训活动来提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性以及对DCS分散控制系统安全运行的警觉性。
总之,保证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火电厂的安全运行而言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刘一福.分散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及建议[J].中国电力,2006(5):125-126.
[2]闻跃军.分散控制系统DCS在电气系统控制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8(10):202-203.
[3]许继刚.大型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设计新进展[J].中国电力,2006(10):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