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工业技术范文

电子工业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工业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工业技术

篇1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技术;特点;工业自动化;重要性

工业自动化技术主要由工业自动化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和系统组成,在工业自动化技术设备生产过程中,设备进行自动检测、操作、采集信息和自动控制的过程[1]。工业自动化技术是结合控制理念、仪表仪器和相关信息的技术,对整个工业生产过程起到监测、把控、调整、管理和决定的目的,进而起到增加产量、减少人力资源、降低损耗和保证安全的作用。对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与我国传统技术有机化合,进而直接提升设备生产效率,提升整体收益。

1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将工业自动化技术分成5个级别,分别是:生产管理级别、设备把控级别、企业管理解绑,以及检测驱动级别。二级管理级主要涉及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信息技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势必将提高企业管理技术的发展,企业可在互联网上实现交易。所以,电子商务技术也将成为企业管理新兴技术。过程把控主要与智能控制和工程方法相关,而设备逐级控制和监测驱动主要与三电一体化技术相融合[2]。通过以上所述可以了解到,工业自动化技术术语当前微电子技术和高科技技术的联合应用,也是工业自动化技术最为突出的特点。从控制方向来看,工业自动化系统包含监测、把控和驱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即独立成一个系统又相互关联,既要研讨每个系统的相关技术,还要将三个系统有机联合,这称之为三点一体技术,三点一体技术属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次要突出点。

1.1智能控制

人工智能学自诞生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最近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问题解答、逻辑思维、理论验证、自然语言、自动化程序、计算机程序开发和探索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控制作为人工智能研讨的重要领域,与自动把控、统筹规划、信息论等学术理念相互结合,已经演变成一个新兴的交叉领域,在现实运用中已经形成多种类型的把控系统,由于一台智能化控制器功能较多,使得自足维修预报成为实现。例如,当前执行器调节阀的阀杆行程达到一定长度时,就会发出相应的信号来告知维修人员来更换密封调料。例如:当使用在具有腐蚀性的介质过程中,若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间,智能化控制器也将自助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快速更换,避免材质被腐蚀掉。

1.2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是由美国科学家瑟夫•哈林顿提出的理念,由于我国CIMS系统起步较晚,因此笔者认为以下两点重点探讨。第一,持续性和离散性生产方法不同于探讨内容的区别。例如[3]:在产品生产期间,离散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冷却情况下物理加工最多,而钢铁加工过程是建立于“黑夹子”情况之下,以及高温的环境之中,以物理加工和化学反应为主。以上区别,使得离散型过程组建数学模型变得简单,而钢铁工程建立数学模型极难。第二,对于离散型生产过程,任意更改其生产工艺和步骤较为简单,产品外形变化不大,但持续性的钢铁企业,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并不会改变,产品外形也大多不变。离散型产品综合质量和参数、商标均可更改,但持续型的参数和设备就需要调节工艺,以及设备稳定来达到最佳效果。

1.3系统集成信息化

传统的钢铁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计算机管理、操作站、广域网、和企业管理网组成,这种管理方式较为复杂,控制效率不佳。传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1。随着现场总线、客户服务模式、企业内部信息网的诞生,使得工程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有机结合,令钢铁工业自动化与EIC有机结合成一体[4]。现场总线的诞生,令控制功能完全分散开,分布分散在传感器、变送器、现场控制器和执行器之中。设备控制和控制站完全被替代,令计算机系统控制结构彻底发生变化。

2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性

2.1确保信息的可靠

较传统工业相比,工业自动化技术使得信息更加准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广泛运用于设定控制、生产安排和调整过程中。智能控制使用于较为复杂、模糊不确定的非数字过程,并进行相应的数学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的数值。例如:在提炼期间环境因素较为控制,无法成立起有效的控制模型,有很多地方人工无法完成控制,智能控制的发展,使得那些无法控制的区域变得简单高效[4]。

2.2加快航空仪表工艺行业自动化技术发展

鉴于工业生产成本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增高,国家政府对节能减排也有明文规定,所以对提升高精密测量仪和控制系统精密性已经提上议程。例如:航空仪表变送器就需要通过精密计算,使其精密程度从0.7%提升至0.4%,使得航空仪表系数更加精准[5]。

2.3位置把控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位置控制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机床刀具串刀补偿把、搬运定位控制都属于位置把控方式,而PLC可在控制步进电机的情况下,对步进电机绕组发射脉冲,进而准确计算出进电机位移程度,从而起到预期控制效果。另外,PLC除了可完成自动化控制,还能更好的控制系统本身,例如控制系统故障,并进行相应的检测等。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将直接推动工业的发展进步。

3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工业自动化技术势必将朝着高度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高度精密化、工业无线化的方向发展。在工业控制过程中,过去的控制方式仅由调节器或DCS来实现,而将来一台智能化的变送器在植入PID模块后,就能把现场仪表连接在一起,实现真正的工业智能调节控制。目前,我国自动化还没有完全实现,而世界信息自动化浪潮已经到达,我们无法跨域工业化而去实习信息化,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工业自动化和工业信息化的连接点,通过信息来武装工业自动化,同时以工业自动化来提升信息化,令信息化和工业自动化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4结语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如今发展最快速、应用最广、效益最好的典型高科技技术,大力开发工业自动化技术,对于传统工业发展,以及带动我国工业化有着重要意义。整体而言,将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于我国传统工业相结合,对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宋铁和.互联网技术给工业自动化带来的启示及创新机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3(04):22~23.

[2]第十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技术研讨会将于5月在京举办[J].中国仪器仪表,2011,06(03):11~16.

[3]曹成志,宋长龙,浦文华.计算机技术开发的理论基础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8(07):99~101.

[4]李玉霞.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7(08):155~156.

篇2

数字供电的概念

数字供电,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集成化数字供电模块”。它的原理其实与普通的模拟供电电路大同小异,只不过是将原来的模拟供电主回路控制和系统管理功能整合到了单一封装中罢了。其实数字供电在业界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了,它早早地应用于显卡和服务器主板领域,只不过它最近才刚刚进入民用主板领域,所以引起了市场的不少关注。

至于数字供电与我们常见的模拟供电区别,主要表现在模拟供电中电路的响应特性是由各种离散元件决定的,而这种供电方式不能很好地为所有电源值和负载点都提供最佳的设置,加上各种元器件的长时间使用,往往会因为过高的温度而出现老化,产生漂移现象,最终导致实际输出值偏离正常设计的理想值,给主板长时间稳定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而数字供电的推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此类事件的发生,所以业界普遍看好这项技术。

数字供电的优势

数字供电的最大特点在于设计模块之初就考虑到效率问题,所以实际出来的成品在降低供电模块的发热量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保证了主板稳定的同时也很好地缓解供电部分的紧凑布局,这对于“寸土寸金”的主板空间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数字供电会先用模拟一数字转换器,把原有的供电信号改为数字资料,设计者只需要适时地处理这些数据,就可以更好地让电源供电在各种电压负载点下找到最佳的组合,使得整块主板的超频性能大幅提升,这也是玩家看好此类主板的原因之一。

另外,这里说的“主板也玩数字电路”主要是指主板的CPU供电部分。由于新一代数字供电主板在这部分较以往产品做了不少改动,但原理和以往的模拟供电大同小异,只不过是将原来独立的MOS管和电感线圈进行了整合,而原来高耸的电容则全部换成了性能更佳的陶瓷电容,所以看起来自然会“光秃秃”的,给人感觉就像少了很多电容元件那样。另外这里有必要提下,数字供电的核心在于数字控制芯片,只要拥有它,即使不采用集成化供电模块设计,也都算作数字供电主板。

数字供电的前景

随着数字供电主板不断地在市场上涌现,让不少玩家对这部分产品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这样成本问题自然而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其实对这类数字供电主板来说,虽然短期内会稍稍增加主板的成本,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产品普及应用,采购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相信用不了多久,数字供电主板会真正来到普通用户身边。

篇3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

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中,电能都是主要的动力和能源,供电系统的安全、良好运行,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因此,电力企业要根据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特点,对存在的缺陷性问题进行有效改正,同时,促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发展进程,改善自动化的效果。

1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特点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就是应用电脑科技、数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智能化,使供电系统达到稳定、安全、高效运行的效果。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不但可以自动计算配送电能的额度,还能进行实时监控,有效保证了电能应用的安全、高效。

(一)智能、便捷。实现供电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要以电脑科技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应用科学、准确的数据,通过严密的逻辑程序,对供电系统进行智能化、科技化的运行,免去了人工操作因疏忽而出现的错误。同时,智能操作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运行,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调试、维护,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高效、灵活。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供电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运行效率,与人工操作相比,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自动化的应用使各地区输配电工程得到了全面运行和统一管理,扩大了用电工程的普及范围,使整个电力系统更加高效。

同时,自动化的应用能够对电力系统实时监控,出现问题便能马上发现,十分机动、灵活,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安全性。电能既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危险。用电系统的运行一旦出现故障,将严重威胁电力工作者和电能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供电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运行,减少了对人工的使用,因此避免因人工疏忽而产生的纰漏,大大提高了电力使用的安全性。

(四)简约性。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工程比较复杂,对技术性的要求非常强,各个分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彼此制约,如此庞杂的电力系统,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电力系统都将 受到影响。应用了先进信息技术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能够简化电力系统,节约时间和精力。同时,电力系统的简化,使得疑难杂症出现的次数变少,即使出现问题,也可应用自动化技术降低处理问题的难度。

2 供电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

无论是工厂生产、办公运营,还是生活日用,都要使用大量的电能。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实现供电系统自动化运行,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来看,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电能损耗比较普遍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常出现电能损耗现象,这是供电企业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首先,一些地区的电力管线老化、破损,在长距离输送时,必然会出现电能损耗;其次,由于对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的维修、保养没有达到要求,电力技术和相关设备也没有与时俱进;再次,一些电力企业员工的操作水平和职业素质不过关。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电能的损耗。

因此,电力企业要根据地理条件,改善电力管线的设计方式,避免电能损耗。同时,要定时对电力设施进行检测和保养,当出现损坏时及时维修,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自然环境的侵袭

电能传送需要架设电塔、铺设管线,在贫困山区要翻山越岭,在城市也要架桥穿路。且电力传输设备常年暴露于自然环境之中,遭受风霜雨雪的侵袭,电线必然快速破损、风化,电力传输能力便大打折扣。而且自然气候的善变和恶劣,使得电力需求激增,忽强忽弱的用电量,也会对输配电设施造成影响。

(三)技术匮乏

由于我国供电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还处于发展阶段,水平还很低。技术制约发展,技术水平的低下制约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运行和发展。因此,在技术层面,供电企业要加快技术攻关,促进自动化的进程和发展。

对此,电力企业要虚心借鉴先进技术,根据目前的现状,总结出一套适合电力自动化发展的技术。

(四)管理不够科学

实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离不开人才的有效管理。企业文化的构建、管理模式的改进,对实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操作,都由工作人员掌握,如果对人的管理方法不科学,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必然无法稳步进行。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定符合供电企业自身特点、适应科技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保障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有效运行。

针对输配电和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现状,电力企业要借鉴相关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制定能够推动自动化运行的科学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对重点人才的专业化培训。

3 结语

在如今的生活中,电能是最重要的动力和能源,供电系统的安全、良好运行,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成了必然之势。因此,企业要正视现阶段所存在的不足,不断进行完善,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良好运行。

篇4

【关键词】输配电;自动化分析;用电工程

工业改革以来,电能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这对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进步,电能的有效应用也使工业与科学技术得到了很明显的促进。这也更好的促进了供电企业不断地应用率电子信息自动化发展。用电工程的自动化是目前供电企业的工作核心,这种工作的方法不仅仅让配电的终端加快了安装的进度,还能够节省更多的资源,而对于比较偏远的地方,这种控制输电效果有着更显著的优越性。

1、目前供电企业的输配电的状况

目前供电企业在输配电能的管理过程当中,很多客观的因素影响与制约了电能的管理正确性,这使工程自动化管理和造价上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在这中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目前电力在输配过程中消耗的电能比较严重 电能在输配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消耗情况,这成为了供电企业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整个电力输配的进程当中电能的消耗会减少电能的使用率,这也造成供电地区的电能使用情况,不仅如此,输配的过程当中电能的消耗也让供电企业自主承担了很大的损失,这也让供电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了。在输配电能过程中所造成电能的损耗主要与技术、管理以及电网设施有所关联。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解决电能输出的损耗,这也避免了电力资源的损耗。

1.2输配电运行中复合型的技术水平比较低 供电企业对于输配电能的技术中要想有所改进就要投入大量地资金,这造成了供电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输配电技术的综合性能要求比较高,所以造成了当前的输配电复合型技术的水平比较低。

1.3科学管理水平比较低 供电企业在发展电力革新技术的时候承受了很大的传统固有的思想观念的限制,这让人才选用与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都不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来发展,同样这也就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管理,这导致了供电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是比较落后的,与此同时,对于供电企业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流动性,这让输配电的技术人员出现频繁的调动情况,这也让供电企业机构在发展的同时得不到稳定,也导致了很多工作员工对新的管理方法不能够接受,让电力输配在运行当中发生了许多问题。

2、电力输配自动化的特点

电力输配自动化的主要办法是合理的使用当代电子通信的技能、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以及电力设备所必须的系统相互结合,使其在工作当中对于配电网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计算与保护。通过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的协调用电用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改了供电的服务质量更进一步地促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这种方法不但确保了配电的准确实效性还能第一时间的了解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的更改电网所存在的问题。电力输配技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灵活高效性。在供电企业进行工作当中应用计算机的技术对电力输配运行进行管理的系统化,这不但实现了对电力安全管理与输送的便捷性,还使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2)具有智能快捷性。电力输配的自动化管理是依靠着科学技术所产生的成果来加以实现的,以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管理为主要方法来解决电网滞后的弊端,让电网发生事故故障的机率有所减少;(3)具有简约综合性。输配电力的工作是密度性比较高和琐碎的。随着自动化技术的研发,简约了电力运行的操作技术、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维修等多个方面,这也让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得到了复合型的提高,更是综合的促进了电力输配的稳定运行;(4)具有安全服务性。输配电的运行管理是高危的风险性行业,如果发生配电安全事故,就会导致工作人员的伤亡。而输配电自动化具有稳定的技术、严谨地操作系统与安全的性能。

3、供电企业在输配电中的成因分析

3.1人为的因素 在输配电能的管理当中,管理人员没有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输配电系统进行管理,对输配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运行的输配电力没有担当起有效的责任,这些都会促进电力输配产生问题。

3.2自然的因素 输配的线路要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与地区中穿过,这就导致了输配的线路在运行当中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大自然环境与天气的变化当中电网设施会出现一定的影响,当恶劣的自然环境到来的时候,输配线路就会导致断裂,这就给输配线路的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不仅仅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生产还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3.3技术设备的因素 由于电力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高尖端的技术性人员比较缺乏,电力输配设备的自身功能性有所局限这就会导致电力能源产生输配问题。

4、输配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优点

电能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供电企业所生产的电力资源,必须要通过输送配合,这才能保证实现电能的消耗功能,相对而言,供电企业实施自动化输配电能技术的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4.1具有实时的全程远程监测控制的优点 供电公司对自动化输配电的技能研发,用电用户可以全程监测电力输配系统的运转状态以及各种参数信息,能够更加直观的更新或者显示电气的线路与各种运行参数信息,还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电力的输配元件进行远程的遥控操控,更有利管理输配电力的灵活定值。在配电系统自动化下,如果发生故障导致停电,系统就会通过显示器对故障点进行判断,给出故障的分析结论,并且给出相应的恢复以及隔离故障的方法。

4.2具有排除故障与增强输配的功效 对于自动化输配电的运行系统当中,带有自动的报警设备以及记录历史数据的功能,一旦现场的输配电发生故障安全隐患时就会产生系统的自动报警功能,并且通过信息方式将故障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信息储存,进一步的让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情况分析。让维修工人排除故障。

4.3具有减少电能消耗与优化输配的优点 输配电力的重要管理之一就是降低电力资源的额外消耗。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大环境下,输配电力自动化的运行系统不但利用现代计算机所产生的智能化特性还优化了输配电力,从而减少了电力资源的额外消耗以及从输配电线路与设备技术等方面进行高效的输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要想得到迅速的发展是离不开电能的,而实现电能资源的安全输配也成为了现代供电企业的基础。供电企业只有在满足安全的同时不断地满足需求市场和创新改革,增强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只有实现电力输配过程中的自动化管理,才能有效的增强电力输配技能。在这种新形势的发展中,只有加强科技不断的创新,更好的研发电力输配技术,让供电企业得到有效的发展,才能让社会更好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臧先刚,吕青青.浅谈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状况与控制措施[J].电子制作,2013,22:186.

[2]李伟,姜波.关于电业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27.

篇5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86-0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技术以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供电企业规模进―步扩展,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企业电力系统中应用,不仅极大的提高供电企业自动化的程度,并且也使传统的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的工作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对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1、先进控制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先进控制(APC)不同于常规的单回路控制,它具有比常规的PD更好的控制效果,由于技术含量更为丰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也就没有得到普及应用。

1.1 先进控制的特点

先进控制可以对那些常规控制无法进行控制或控制效果不够理想的工业自动化过程实施控制,电力生产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在自动化实现中很难建立起数学模型,而且应用预估控制技术还大大降低了对数学模型在精度方面的标准、要求,因此采用先进控制可以弥补常规控制所满足不了的要求。相较传统的PD技术,先进控制可以进行模型的控制,对模型采取预测控制、推断控制,并且正逐步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先进控制还能对多变量耦合、控制变量、被控变量及进行大时滞等进行约束,具有处理复杂的多变量控制的特点,它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是先进控制得以发展的平台。

1.2 先进控制的内容

供电企业采用过程辨别技术来确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动态的数学模型来表征实际的过程,由多个输入、输出变量质检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过程中对变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及软件的测量等必须具备有效性、可靠性,因为现场的数据在采集的过程中会受到噪音的干扰,必须进行滤波处理。先进控制需要对不可测量的变量数值进行适时的计算。智能控制系统是先进控制的热点,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路以及模糊控制等。生产过程的监督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故障诊断通过专家系统可以完成与人工操作同样控制的效果。供电企业大多是进行滞后大、非线性的模糊控制,需要用神经网络完成复杂且多变的模式、联想的预测及记忆等。这种技术与模糊控制结合使用,可以替代仪表对分线性对象进行生产的疑难、复杂的控制。

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供电企业的应用

现场总线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供电企业的技术领域也具有重大变革。它是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应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具有全数字的多点通信、对现场的设备状态可进行控制、开放性的相互操作,成为供电企业基础自动化系统建设中主要的发展方向。由于DCS技术性能可靠、软件丰富、功能完善,客户通常会选择使用,它担负着电力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FCS技术因存在网络冗余性问题引发可靠性相对较弱,功能没有DCS完善,市场上的应用没有DCS广泛。现场总线系统在供电企业中应用能够将初期的投资及安装费用减少,FCS的硬件投资额相比DCS系统的要低。FCS技术设置结构简单,室内设备少,可以在一对双绞线上挂接众多的仪表、设备,减少了电缆、桥架及槽盒的用量,将基础投资减少的同时还减轻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一些设计安装的程序。在后期的投资方面也有益处,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可以在旧电缆上进行就近连接,无需增设新电缆,大大节约了电缆施工费用。FCS技术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现场、自控设备运行状态的及时查询和控制,确保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3、自动化技术系统的配置在供电企业的应用

智能化远程控制、集中控制以及现场总线系统控制方式是电气自动化系统配置的应用主体。智能化远程控制利用硬接线电缆将采集柜和现场的信号进行连接,并利用光纤、双绞线等将DCS主机和采集柜进行连接,这种方式将电缆材料极大的节省了,简化了安装环节,降低了操作成本,有效降低了控制面积,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型提升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实现了自检、数据处理及自校正等功能。集中控制主要是通过利用现场的电气馈线设置设备的接口,然后采用硬接线电缆合理连接集散控制系统的通道,实施对发电全场的监控。其具有良好的维护运行效果,较为快速的对应速度,针对监控站实施的防护水平适中,DCS的系统成本造价也相对合理等特点。同时存在不足之处,因为DCS监控着所有的电气设备,一旦监控对象总量持续增加,将会造成DCS主机冗余下降,电缆引进的长距离性干扰同样也会影响DCS系统的可靠性。现场总线技术控制方式是信息技术、网络对现场、控制领域进行渗透的现实表现,排除了DCS系统控制站以及相应的输入、输出单元,实现了集散控制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改变,它利用高度分散控制功能从根本上实现了分散控制。

4、总结

在供电企业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的改革,而且对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的水平,对成本进行了有效的降低与控制,有效的促进了供电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的研究发展,电力体制的改革,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塔峰,李媛.论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民营科技,2011(11):47-48

[2]刘宗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1):94-95

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业技术;工业设计;工业成本控制

一、电子信息工业+工业的应用特点

第一,它涵盖了许多新的模型,这些模型反映了Internet和工业应用的集成。10个新案例涉及智能生产过程、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平台、协同制造和协作创新平台、B2B行业电子商务、智能产品开发工具、智能产品等集成模型,由生产过程智能、大规模定制、云制造平台、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平台、B2B电子商务、智能产品开发工具、智能产品等。

第二,该技术和电子信息工业,积极转变生产方式。以及产品形态,实现质量提升、效率提升、转型升级,以及电子信息工业企业对工业企业的深度服务,体现了我国电子信息工业与工业应用融合的双向融合和多元化形式。其次,它涵盖了广泛的行业,反映了电子信息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对行业的广泛影响。十大创新案例涵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等主要行业,表明电子信息工业+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第三,整合效益显著,体现了“电子信息工业产业应用”的积极作用,电子信息工业+工业的实践经验反映了“电子信息工业”在促进工业企业降低创新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合作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促进服务型制造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发展和多样化的第四阶段,体现了“双创”体育发展成果。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

第四,与大数据的结合优化工业发展,随着大数据移动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多。各企业的快速发展,使用不同类型的智能终端,进行移动业务的推广,加速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为了向客户提供更稳定,更安全的网络环境保证计量监管信息的安全性,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人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效益,需要加强对计量监管的工作。任何行业的数据都是作为对一些行业的了解进行推动作用。人们希望使用数据,分析用户的需求,造成了大量的新产品。用传统的软件工具来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足够大的数据的集合。它是指超越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数据量大,而且变化非常快的海量数据结构不能满足现有的数据库架构。同时,大数据是指传统技术、软硬件工具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感知、获取、管理和服务的数据采集。大数据是时展的新成就,我们希望让大数据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需要用新的技术来管理和分析。

二、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应用场景

(一)面向工业现场的生产过程优化

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平台可以有效地采集和收集生产现场的设备运行数据、工艺参数、质量检验数据、物料配送数据、进度管理数据等,实现在制造过程、生产过程等特定场景下的优化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进行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和能耗管理。在生产过程场景中,通过平台对生产计划、物料管理和企业管理数据进行分析,提高生产计划、进度、物料和人员管理的准确性。质量管理的情况下,根据行业数据和产品测试“人机环材料法”和其他相关工艺数据分析,构建数字孪生,及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设备的预知维护。在能耗管理现场,通过对现场能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合理规划设备、生产线和现场能效,提高能效,实现节能减排。

(二)面向企业运营的管理决策优化

电子信息工业技术可以对工业产业进行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控制集成、企业决策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方案,业界电子信息工业平台的实时跟踪现场物料消耗,存货组合安排精确采摘供应商,实现零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促进了管理绩效分析、供应链集成和生产调度、实时优化、先进控制和控制回路闭环管理,实现了财务的日常清关。在企业决策管理方案中,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平台通过对企业内部数据的综合感知和综合分析,有效地支持企业的智能决策。

(三)面向社会化生产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

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平台使制造商和外部客户的需求,创新资源,产能的全面对接,并行组织,促进和协调优化的设计,制造,供货和服务部门。具体场景包括协同制造、制造能力交易和定制。在协同制造情景下,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平台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的业务系统,实现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实施,大大缩短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成本的周期。在制造能力交易场景中,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平台打开免费制造能力,实现制造能力在线租赁和利益分配。

(四)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服务优化

基于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性的产品设计、生产、操作和服务数据集成,实现设计过程中的可制造性预测和使用过程中的健康管理。目前,具体场景主要包括产品可追溯性、产品/设备远程预测维护、产品设计反馈优化等。产品可追溯性的情况下,电子信息工业平台的各类工业信息技术识别的记录生产,物流,服务等方式,形成了全面的产品简介,提供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的支持。在产品设计反馈优化场景中,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平台可以将产品运行和用户行为数据反馈到设计制造阶段,从而改进设计方案,加快创新迭代。优化设计模型、参数和制造工艺,通过迭代改进发动机的设计和性能。

(五)加强工业节能

近年来,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约40%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行业的节能技术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保证了产品更好的发展。目前,许多工业行业的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生产技术达到了节能的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维护。目前市场经济中,节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减少了工业行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节能技术发展不完善,相关法律也不健全,想要更好的提高节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在不断的提高节能技术发展的同时,需要对国家绿色科技进行更多的扶持,就目前市场应用的节能技术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降低产业耗能,同时保证一切发展与国际水平持平。

(六)对工业设计阶段进行动态管理

设计阶段需要设计人员结合标准和实际要求对造价进行控制,在确保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工业总投资中的工业设计费用会对工业成本控制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做好工业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人员不能以重施工、轻设计的理念进行工业设计,而应该对影响工业成本控制的所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确保施工和维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有关单位具有良好的合同意识,掌握相关法律,根据双方的需求完善合同内容。在合同完成后,需要签订合同的双方按照合同内容进行工作,整个过程具有法律效益。在履行合同时需要加强对各单位的监督,保证施工的顺利。在签订合同时,务必要经过深思熟虑,深入了解合同上的条款内容,尽量收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相关法律资料,并按照资料提出索赔方案,以此来避免反赔事件的发生。

篇7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引领该行业的排头兵,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字化技术所体现的维操作简单、护方便、效率高、能够适应更多复杂操作环节等优势较为明显,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快了工业的进程。

1数字技术的概况

数字技术(DigitalTechnology),也称为数码技术、数字控制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是一项与现代计算机操作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技术,数字技术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并重新编码识别,然后对它进行存储、传送、传播、运算、加工、还原的一种技术。数字技术的特点:(1)基本单元电路简单;(2)可以使大量可贵的信息资源得以保存,数字信号便于长期存贮;(3)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4)通用性强,这种数字技术可以较为广泛的运用到很多领域与行业中去;(5)保密性好,由于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再结合计算机保密的相关操作,所以很容易使一些可贵信息资源不易被窃取。

2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其具备了独特优势,工业电气自动化对于数字技术在运用以及创新中在逐渐的扩大领域。

2.1性价比高

由于工业电气技术在其应用的过程之中存在着很多较为危险的操作环节,另外也存在着高精尖的技术应用环节。随着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到现代的工业电气技术中,不仅仅保证了很多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有效的保证设备的自动运行,检查以及诊断等。使设备在正常运行中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在应用中根据智能化的技术,不断的优化系统。另外,数字化技术具有很强的通信能力,丰富的信息资料,将数据资源进行共享,不仅保证了质量,也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技术与联用仪器进行链接以帮助我们对更为复杂的任务进行分析,并用更加优化的处理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2可操作性强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非常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操作性比较强,因为数字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只要按照电气自动化需要的计算机操作程序输入相应的操作指令和程序,就可以完成整个的自动化操作过程,这不仅仅节省了人工操作环节,能够很好的识别信息的正误,还能够避免因人工操作不当而引起的错误操作。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可操作性加强的同时大大的提高了技术的准确度,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另外,数字化平台的开放性不仅对于提升代码使用率非常的有利,也带来了操作代码的标准化,而且缩减了程序的编写时间,节约了时间成本。因此从数字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下,有效的改善了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使用的地位。

2.3可靠性高

数字化技术是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由于数字技术使用了智能化电气系统及网络系统,在应用之中与高端智能化电气系统紧密结合,这就非常有效地减少了冗余设备,使其整体具有准确性高、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提高控制准确度和效率,在提高准确率的同时应用了互感器以及光纤技术,这种操作办法和应用技术的改进与提升有助于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性能。例如各种仪表的自动化、工业仪器、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很好的实现了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转变,有助于电子自动化技术的升级,提高了数字技术的含量。

3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创新

3.1混合使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的虚端子

这种虚端子是对传统的二次回路进行了改良,既便于理解,有利于工程调试,在设计以及装置中是对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促进了数字化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合理应用,对全站线路、开关、母线、母联及主变进行控制,保证实现自动控制一起程序化的操作,促进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信息化。

3.2数字技术中实现智能安装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当前的数字化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和发展空间。在当前采用智能终端技术进行分析和创新是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将光纤技术具体的应用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在安装中实现智能措施,不仅提高了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性与可靠度,而且有效的解决了企业中相位系统与制造系统之间的连接,有效的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中逐渐的朝着智能化、信息化以及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3.3加强程序化操作理念

企业都在强调执行力,数字软件的执行力表现为:调度命令的下达,要完全前期的工作。在向设备下达指令之前,要对数据进行建设,设计进行确认,对整个系统进行完善,然后进行系统功能测试,使该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状态,进行无人操作的监控,最终实现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的操作过程。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 数字技术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的技术在各行各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应用,特别是在自动化领域,通过相关的程序和系统可以使机器能够自动的进行相关的工业生产,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水平。数字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相关的大型的实验和对人比较危险的工业操作中,数字化技术表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

一、数字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特点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半导体行业和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数字技术也得到了比较重要的应用,表现出了其独特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字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可依赖性[1]

数字技术是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的信息化的产品,通过和智能电气系统的结合,可以大大的减少传统设备的应用。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的人力成本,而且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投入;同时,也使得电气系统的操作变的简单,有效的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准确度。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为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光纤技术能够有力的提高工业生产的自动化,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是企业的生产日益的现代化。工业电气自动化逐渐在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模拟化的轨道发展,它可以对各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进行分析,对系统中定位不准确或者不平衡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能够满足人们的创新和发展的要求,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利用的前景。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工业电气化数字技术的应用研究成为了企业关注和发展的重点,是企业进行变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2.数字技术具有非常好的投资价值

在工业生产中,电气技术往往要涉及到工业生产中比较危险的或者特殊的操作,在进行控制和应用时需要严格的控制其精度和安全性,数字技术可以而且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和相关的数字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控制和衡量,使设备能够形成统一的发展和应用。数字技术具有非常强的通讯能力,也就是信息的传输和交流的能力,它包含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料,在工业自动化中具有智能化和的特点和标准。通过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在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有效的节约了企业的投资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二、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化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具有应用方便、简洁,没有污染,人力资源耗费低,执行能力强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执行,既安全有轻松。数字技术的应用相应的只需要进行相关的命令的下达和观察等,而且其操作过程能够实现自动化,具有一定的辨别和判断的能力,通过微波、光纤、网络等进行传输和输送,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1.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化领域中正在逐渐的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过企业的管理层向下进行逐步的渗透,在企业的正常运行中,管理层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回馈,所以业务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存取就非常的重要。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作为数字技术之一的局域网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来管理公司的技术资料和进行财务管理,可以随时了解车间的生产状况,并进行立刻迅速的处理。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特别是视频处理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企业生产提供更加友好的人机互动界面,从而使数字技术和电气化设备之间能够更好的融合。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各种仪表的应用是数字技术的的重要表现[3]。

2.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能

在数字技术中只要通过一定的系统传达相应的命令,其可以控制相应的工业生产设备,而且这些设备的操作就可以通过自动化的程序而实现。数字技术同时其开放性的平台可以使编程接口标准化,提高了其代码的利用的效率,有效的加快了其编程的周期[4]。在电气工业生产中,数字技术特别是微电子处理器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气自动化的使用环境开始得到逐渐的优化,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的模拟监控方式的应用,它可以代替人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而且其视频的过程不断的重复,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而数字技术为其应用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显示了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结束语

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逐渐表现出了其开放性、数字化、分布式的特点,数字化使系统能够进行综合的信息处理,通过和互联网的结合实现其自动化和管理控制的一体化。数字技术在实际的电气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不同的邻域其侧重点都不一样。对于石油工业来说,特别是在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等方面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例如在石油管道运输过程中传感器的应用,在石油的加工生产中温度、压力等各种传感器的应用都是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中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于泉海.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 ):25-26.

[2]郭素艳.浅议工业电气自动化及其在生产中的实践[J].科技风. 2010(04):18-20.

篇9

工业电气自动化主要是针对产品的选材、加工、装配等工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还是需要一定的加强。我国的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水平与国外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就当前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状况而言,我国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产品还是处于中低档的产品。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工业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系统虽得到了深入发展,但是其没有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针对发展,几乎所有工业项目都是采取的一个集成控制系统,这往往与工程的实际需要相违背,根据已有的技术进行系统设计,但是系统模式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而且我国对工业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的设计并没有创新性,多数都是引进国外的设计,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如果要进行工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创新设计则会消耗过多时间。工业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系统在网络布线以及应用软件设计上还存在以下问题:网络控制技术不佳、软件设计时间过长、系统安全性低等,对系统成功运行直接产生影响。此外系统运行的网络结构复杂,难以操作,应用起来容易因为操作不规范对系统稳定性造成一些干扰,再加上控制技术所需要的精确性、准确性与网络构架的复杂性。

2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

2.1数字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航空市场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就我国当前的航空市场现状而言,已经存在许多的航空巨头,但是我国实际的航空技术水平与国外航空技术水平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尽管随着我国航空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对于一些高科技技术缺乏相应的自主创新产权,多数需要依靠国外技术。对于大多数的航空机械加工都是需要高精度的工业技术来实现,但是我国明显还是无法实现的,如果通过人工也是无法实现的,实际航空机械器件所使用的合金就是我国当前工业技术无法实现的,所以加强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2.2数字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量不断提高,这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我国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水平要想满足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应加强数字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提高汽车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我国汽车工业加工效率,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发展汽车工业的柔性生产线,此外,还需要结合虚拟工业技术、集成控制技术等。

2.3数字技术的高性价比

把数字技术大量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业电气中去,从而实现工业电气自动化,这样就能够让设备实现最大化地高效运行等智能化工作状态。运用数字技术能够实现设备数据资料收集一体化等功能,实现设备智能化控制和工作。数字技术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例如,用仪器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时,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中的测试、样品分析定位,在线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样就能够在设备收集的数据和分析出的数据之间进行很好的比较和分析,并且还可以运用多项数字技术来进行多设备之间的数据收集和相互比较,这可以大大节约因为多设备数据量大而造成的工作量大容易失误等问题。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运用数字技术可以大大提升设备的精确度,实现最大化的设备性价比的提升。

3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加强应用数字技术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未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中,数字技术主要用于智能化系统的发展,通过数字技术控制各个模块进行工业生产,对于工业效率的发展需要重视应该数字技术。在未来数字技术主要是用于智能化控制,例如电机参数的自适应控制、自动识别负载控制、自动选型控制等智能化控制,所以数字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向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只有不断加深数字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影响,才能够推进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和创新。

4结语

篇10

不断发展成熟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社会持续前进的动力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大量先进技术深入各行各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是以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也是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领域之一。工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工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尤其明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巨大进步,在某些领域已经追上先进国家的脚步,甚至取得了一定优势。但整体水平的追赶,依然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时间。在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自动化控制是一项不可或缺,也无法规避的关口,自动化控制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电子技术是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要推动工业自动化,就必须从发展电子技术着手。

1电子技术概述

1.1电子技术的基本内涵

电子技术是在自然科学完善和成熟过程中所形成并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正式确立的。电子技术的正式出现,起源于机械工业发展到极致,人们急需一种新的技术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的时期。电子技术的形成,契合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适应当时市场需求,一经出现就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人类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以此为开端,发展诞生出一系列在人类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技术,计算机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发明。计算机的出现,是数学和机械的高度融合,它标志着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的可能,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短短一百来年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对电子技术的一次突破。电子技术依托电子元器件来实现功能,因而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水平和工艺质量对于电力技术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子技术刚刚出现的时代,由于设备技术水平不高,很多功能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在工业领域进行大规模应用。但就是这样,电子技术的优势也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改进,电子技术在工业领:请记住我站域名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2电子技术特点分析

自动化是电子技术最大的优势和特点。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往往通过智能芯片等设备来实现,如果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十分有利。生产效率是现代化大生产高度重视的一项关键指标。电子技术这个特点,受到了相关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大量资源被投入到电子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中。随着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发展,在生产效率之外,加工精度也成为电子技术发挥优势的一项内容。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产品结构越来越趋于复杂,加工精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生产需求,比如最新的半导体加工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这种级别的加工精度是人工机械加工所无法企及的,必须依靠电子技术。经由电子技术构成的精密系统对原料进行加工,达到设计的精度标准。电子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突破了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精度瓶颈,将生产力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电子技术出现后,工业产品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水平实现了飞跃,发展进程得以加快。

  1.3关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时至今日,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看到电子技术的身影。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生产力有极大促进效用的电子技术受到企业家的广泛青睐,因而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之一。电能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种类,应用范围覆盖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给电子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宽阔的发挥空间。未来,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从电子技术自身所占产业,向相邻产业链逐步扩展,必将遍及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绝大部分。

(2)电子技术是门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和完善,对于许多先进科学技术都有促进作用。其中,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结合程度很深,许多通信领域的难题都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来解决。计算机领域同样如此,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软件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远程技术的发展。

(3)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的理论的出现,为电子技术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必须实现自我突破,在更高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实现占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综上所述,电子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非常令人期待。

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领域的应用分析

一是在工业工程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成为可能。国外先进国家的高水平生产力与其大量应用自动化控制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自动化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等相配套体系尚未建立,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案,使用相应的电子元器件构件成一个系统,全面覆盖企业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有效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向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节点间信息、指令的有效传递和反馈,从而将企业管理活动纳入有效的控制之中。电子技术在工业管理中的应用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

3结束语

篇11

1.1电子技术的特点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电子技术有着明显的特点,首先就是自动化,由于电子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只能芯片等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技术,如果在实际的工业控制中,应用电子技术,那么就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的效率,正是由于电子技术的这个特点,使得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推动了电子技术的进步。此外电子技术还能够提高工业工程中加工的精度等,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加工的产品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如最新的半导体加工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对于这些的加工,依靠人来控制显然无法完成,如果利用电子技术,通过组建特定的电路,形成一个系统,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电子技术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工业工程的自动化,以及提高实际生产的精度等,从近些年工业工程的发展可以看出,加工产品在向着精密化和复杂化发展,而正是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才推动了工业工程的发展。

1.2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市场比较广泛,在诸多领域中电子技术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让电子技术也成为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之一。由于用电设备几乎无处不在,采用的电子化设备也相对广泛,因此电子技术的市场潜力较大,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对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一、电子技术应用的行业越来越广泛,不仅仅会影响电子技术自身的领域,也同样在工业领域以及制造业中都有着比较深入的应用。第二、电子技术是很多技术的基础,尤其是通信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非常深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通信领域的技术含量。在计算机领域中,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软件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远程技术的发展。第三、未来的智能技术中,对于电子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技术自身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掌握电子规律,将电子技术的潜在空间发挥,从而使得在结合技术领域能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总之,对于未来的电子技术领域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电子技术自身的发展与结合领域的技术发展,让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2.1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控中应用的背景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人是主要的生产力,但是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一个产品加工的精度,受到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很大,如果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高,那么产品的质量就会比较好,反之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那么产品的质量就较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产品都需要进行批量的生产,在这种背景下,逐渐的产生了机械化生产的概念。利用机器设备来辅助加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由于机器设备不需要休息,只要几个人员就能够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转,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而且通过人员的轮换休息,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的不间断生产,但是在科技革命之后,随着工业的精密化发展,这种机械生产的方式,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工的精度和效率,人们开始在工业工程中应用电子技术。

2.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控制中的应用现在工业生产中,都开始进行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很好的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我国受到特殊历史因素影响,工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电子技术应用的情况较差,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日韩等发达国家,工业工程中几乎都实现了自动化的管理,而我国的企业受到设备和技术上的限制,目前自动化的水平较低。随着近些年国家的重视,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扶持我国企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子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著名的摩尔定律可以知道,电子行业设备和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每隔十八个月,相应的加工工艺就能够提高一倍,而成本保持不变,要想跟上如此快速的技术发展,必须拥有先进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在工业工程控制中应用电子技术,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生产线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设计一个自动化管理的系统,通过电子元器件的选择,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然后配合相应的软件管理程序,对实际生产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降低生产的成本。

2.3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现在企业都采用了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同时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针对性的建立一个管理体系,通常情况下,首先要在企业内部组建一个局域网,将企业内部的计算机连接到一起,而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可以将工业工程中实际生产的设备,也连接到这个局域网中,这样的网络能够覆盖整个企业。在组建相应的网络之后,还需要针对性的设计一个管理程序,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设计硬件体系的同时,也包括了相应的软件程序,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没有针对性,只能在一些小型的工业工程管理中使用,企业要想最大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效率,可以自行的进行电子技术的开发,也可以向软件公司进行购买。由此可以看出,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硬件和软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对硬件和软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业工程管理的水平。

3结语

篇1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化中更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工业电气化能否顺利、良好运行的前提和保障,数字技术所特有的操作简便、性价比高、可靠性强的优势,也奠定了它在工业电气化中被广泛应用的可能。

 

一、工业电气化和数字技术概述

 

工业电气化作为电子电气化技术发展时代的工业产物已成为当前工业控制体系中的核心运营模式,而在工业电气化中引入数字化管理的技术概念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行业发展方向。数字化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程序化编码设计,通过工业光缆和信息通讯卫星来进行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数控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传输、数字调制和数字解调等等。数字化技术是信息化技术的核心内容,通过高容量、高集成化和高技术综合的数字化系统可以实现多工种、多功能和多技术平台的综合管理,这对于工业电气化是一个很好的功能完善。

 

二、数控技术在工业电气化应用中的优势

 

当前数控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完善工业电气化功能,提高工业电气化控制的效率,打造基于数控技术操作的工业电气化的管理平台,数控技术在工业电气化的应用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

 

1.系统操作简单、方便

 

数字技术在操作时只需要输入命令指示,系统就会自动的进行信息的传达、分析、回应等操作流程,应用操作十分的简洁、方便。同时,计算机数字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它利用电缆、光纤、网络和微波等介质进行信息的传输,通过逻辑辨识,对信息的准确度、模拟量和数字量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降低了资源的投入和浪费,减轻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使系统操作轻松、安全。此外,数字化技术平台的开放式管理也推动了编程接口的规格愈加的标准化,缩短了编程所用的周期,提高了代码的利用率。

 

2.性能价格比指数高

 

计算机数字技术由于通信能力高、标准化程度高、智能化强等特点,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中,能够改善它的结构组成,使其更加清晰;提高电气系统在自诊、自查、自用等方面的能力,保证了它的质量水平。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也可以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工业电气作业的经济效益。此外,数字技术的开放性也为工业电气的技术改造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为工业电气的数据共享、全面自动化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前提。

 

3.系统安全可靠性强

 

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中应用时,运用的是智能化与网络化相结合的数字电气系统,它的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处理信息的速度快、准确性格,减少了过去笨重繁多的机电设备,提高了工业电气在实现自动化模式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电气仪表仪器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提高了系统运行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使得企业降低了生产管理运营的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应用性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企业的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化中的应用

 

计算机数字技术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实现了工业电气化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被广泛的应用到工业电气化系统当中。目前,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化系统中主要被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的应用

 

现场总线是一种串行的高度数字化的通讯总线,主要负责进行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系统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信息的双向传输工作。工业电气系统可以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将现场的低压断路器、输入(站)智能化的仪器仪表进行串连,通过同一根电缆与中央控制室中的远程计算机进行网络信息连接,将现场设备得出产生的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的反馈回中央控制室,使控制人员能够及时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并根据相关数据做出正确有效的结果反应。

 

2.将Windows系统作为工业电气控制中的标准平台

 

在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工业电气化系统的过程中,操作简单且能够直观的反映图像信息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图形化数字控制界面日渐的被更多的用户了解、接受和采用;以微软技术为基础的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也已经逐步的作为工业电气化控制系统中的标准平台。

 

四、数控技术在工业电气化中的创新应用

 

数控技术在工业电气化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这也充分体现了技术革命对于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力,但是,在巨大应用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技术发展应该始终关注自身的瓶颈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性的工作,才能拓宽技术的应用范围,完善技术的功能效果,这也是数控技术在工业电气化应用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1. 在工业电气化中引入移动终端管理技术

 

工业电气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流程,因此,管理系统也是相当的庞大,引入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可以轻松的实现个人化操作,随时随地的实现控制。通过WLAN 技术和TCP\IP 技术实现数据交换,在个人电脑甚至是移动手机上实现移动终端式的管理操作,这将在工业生产中带来极大的便利。

 

2. 建立工业电气化管理的数据库开发系统

 

工业电气化管理数据量大,涉及的工业流程多,经手的技术人员和技术部分也是十分负载,如何更好的实现电气化控制,需要全方位的掌握电气化管理的各项数据资料,只有建立专门的电气化运行资料数据库才能够掌握工作动态,分析工业流程的运行状况,对感兴趣的工业流程或者技术环节进行数据分析甚至是运行预测,为工业设备的维修监测、管理系统的运行监测乃至于生产能力的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资料。

 

3. 建立健全工业电气化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

 

基于数控技术的工业电气化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涉及的内容众多,从生产管理、后勤管理、维修管理等等各个方面,因而各个子管理系统的模块化是企业实现全面管理的效率保障,在工业电气化中,加强控制技术的多功能集成化系统的开发,建立工业电气信息化系统模块,真正实现即插即用的无缝对接,这是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化中应用的又一创新途径。

 

4.实现智能终端的就地化安装

 

智能终端的就地化安装是指采用双重配置技术的间隔层及智能化终端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通过光缆进行信息数据的连接和传输。它的第一层配置的作用主要是上传现场的数据,第二层配置的作用主要是保护跳闸,提高系统安全系数。因此,大多数的企业在办公环境内安装标准的TCP/IP协议,以促使MES系统与ERP系统进行信息的连接,提高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和效益。

 

五、结语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数字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为其发展革新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工业电气化系统中对数字技术的设计、分析、和开发管理等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成果,也被广泛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推动了社会整体发展方向。

篇13

关键词:电子液压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

前言: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直接促进了工程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和提高。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工程机械的控制要求,逐渐实现了由开环控制向闭环控制,由时域控制向频域控制,由人工控制向自动控制,由实地控制向远程控制等多方面的转变,逐步实现了工程机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更使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有了实现的可能。本文以力士乐公司生产的RC控制器为例,对当前市场中的液压电子产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RC控制器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建筑行业对于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电子液压控制以及工程机械智能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RC控制器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与PLC相比,RC控制器同样是一种微型处理器,但是其功能更加齐全,更加适应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电子液压技术与工程机械智能化的重要工具。这里以博世集团力士乐公司生产的RC控制器为例,对其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首先,应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作为博世集团的子公司,力士乐生产的RC控制器在许多方面都具备博世汽车的特性,许多高端先进的电子技术被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同时,由于车载电子系统对于抗干扰能力和抗震、抗寒、抗高温等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结构设计方面,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制造外壳和接头,要求其必须符合EC60068―2和EN60528标准下的IP65IP69K保护等级。力士乐生产的RC控制器在设计和制造时,按照ISO9000标准的规定,合格率可以达到99.99999%,也就是说,不合格产品只有百万分之一。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使得RC控制器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得到极大地提高,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

其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力士乐RC控制器在生产时就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内部设计安装了电位计监视和输出保护二极管,可以随时对控制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从而有效预防短路故障的发生,其自身具备极好的短路防护功能和反向极性保护功能,在使用时不需要设置其他的保护电路。力士乐RC控制器可以选择多种数据输入模式,也可以对数据、频率的输入进行自由定义,其左右输出通道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处理速度更加快捷。另外,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应用于复杂领域。而在接线方面,无需进行电磁铁回线,使得安装工作更加便捷,这也是其自身的特点之一。而在设备的CAN接口配置方面,RC4-4、RC6-9、RC12-18三种型号都配备有双CAN接口,且具有40MHz的主频,可以有效满足工程机械智能化的需要,其运行时间也大大增加,满足相关机械制造方面的要求。

然后,无需单独进行供电。通常情况下,虽然控制器的规格和型号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一般都具有传感器供电系统,因此液压传感器无需单独进行供电,也避免了因设备的电源故障而导致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情况的发生。控制装置的特性和应用如下表所示:

最后,设备自身具备操作系统。RC控制器内部设计安装了操作系统,可以使用C语言以及BPDAS对相关的应用程序进行编写和修改,从而使控制器具备更多的计算机功能,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兼容性更强。另外,工程机械的另一个重要硬件D12图形显示器,对于控制器实现电子液压控制以及工程机械智能化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D12显示器拥有280×124的液晶显示屏,可以对图像进行相对清晰的显示,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同时D12图形显示器自身的安全防护等级较高,正面防护等级为IP69K,背面防护等级为IP65,对于控制器和设备的安全等级没有影响,可以正常进行安装,其可安装区域也大大增加,使得司机更容易看到。

二、电子液压控制及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实现平台

文中提到的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实现,需要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平台,这里应用的是BODAS软件平台。在BODAS软件平台上创建出的应用软件,都可以自动生产BODEM,使得软件既可以在PC上稳定运行,也可以在BB-3DE手持控制器上正常运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兼容性更强。这个功能使得软件不需要利用原有的程序,就可以实现故障诊断、状态显示、参数设定以及自我学习等功能,更加方便简洁。同时,BODEM程序还附带检测功能,可以对系统故障进行硬件方面的诊断,而利用系统中输入的运行参数,则可以实现对于软件方面缺陷和故障的诊断。

此外,为了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方便使用人员对程序进行编写和修正,BODAS平台还具备常用的软件库,为使用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编写软件所必须的功能模块和命令模块,并在液压系统的控制方面,创建了15个基本然间模块,使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创建出功能更加齐全、效果更好的软件,以适应不同设备的要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建筑功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机械逐渐向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机械逐渐取代人工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速度,也可以减少施工中的误差,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将液压技术与计算机电子技术相互结合,已经成为未来液压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液压RC控制器的出现,正是电子液压技术与工程机械智能化的重要成果,通过BODAS平台,液压RC控制器可以对液压设备进行故障诊断、运行状态显示、参数设定等操作,具有十分积极的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长江,宋金富,赵晓东.电子液压技术与工程机械智能化[J].建筑机械技术与管理,2004,(11):112-115.

[2]赵阶林.电子液压技术与工程机械智能化[J].液压与气动,2012,(9):71-72.

[3]王国庆,刘洁,张宗涛.工程机械智能化控制器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3):73-75.

篇14

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关系着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内容。让课程体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所有重要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工作需要,适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也是一项细节繁杂、工作量巨大的工作。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关键点进行了介绍,并且介绍了在课程体系具体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字:

电子信息;前导;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实践性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要考虑课程的衔接关系

课程体系不是若干门课程的堆积。课程之间是有逻辑性的关联关系的。最为直接的关系,也是最不应该出错的关系,就是时间先后的关系。打基础的内容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内容应该在前导课程中出现,在课程结构的前期出现。如果出现课程的颠倒,后续课程先出现,但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却没有学习,那只好简单的把前面的基础知识再概要的介绍一遍。但是这就消耗了很多课程。并且后期再去学习基础学科,显得重复而且失去意义。当然还有其它的各种衔接关系。例如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一些强化技能的实训,在理论课程的下一学期出现,往往会有较好的效果。一方面时间间隔不大,学生对知识点有较深的印象。另一方面,学生再实训过程中,会不断的反映出上学期所学知识点的内容,与具体应用相互印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课程体系结构本身来说,建立有机的衔接关系,可以让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关联性更强。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要考虑时间比

学生学习的课时应该是合理的、有限的。不能过多。而课程体系又应该包含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实验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在校外实习培训的时间。这是职业院校的特色决定的。职业院校就业定位明确,更加关注学生技能的提高。所以不能让学生局限在校内学习,也要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建立合理的时间比,目前比较合理的是,学生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类课时比为1:1左右,换而言之,实验实践类课程至少占一半的比例。而在校学习期间为三到五学期,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学生至少应该有一学期的定岗实习经历。对于一些与企业对接程度高的职业院校,学生对企业的就业率高,可以让学生更早的进入到企业,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锻炼,给企业留下更深的印象。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要精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课程的根本。设置课程内容亦易亦难。简单的是:每门课程都已经经历了多年的考验,已经有成形的内容结构。这些资源并不稀缺,从不同的资料不同的院校都可以找到相关资源。难的是课程内容的精选,课程内容不可以生搬硬套,尤其是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要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要突出专业的特色,突出地方企业的特色。内容的设置要有删减、新增、调整的过程。删减一些过于复杂的理论研究部分,以够用为主以实用为优。增加新技术新发展的内容,与时代同步。新形成的课程内容也要注意顺序和课程安排的调整。

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践的注意事项

4.1在实践中搜集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反馈实践是设计的最好验证方法。在课程体系设计完成,投入教学使用后,也要时刻关注,从学生角度,搜集学生观点,采纳反馈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反馈。判断是否在教学中存在障碍,应及时记录,研究解决。

4.2在实践中注重实践课程内容的体现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还应重视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计划中能充分体现,目前许多高职学院基本能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的比例进行,实验室、实训室、企业操作间的实验验证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教学能按计划进行,但隐性实践教学则往往被忽略。高职教学中的隐性教学其实是实验验证和技能训练的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中隐藏着许多实践教学的成分,如:专业思维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升等。这种隐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比显性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更高。因此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达到显性实践与隐性实践的有机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盖彰,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4.3与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对比,衡量优劣,灵活调整验证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届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才是一个完整的验证周期。这时候更要做好总结,与往届教育成果对比。是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如果还存在不足,那么不足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要及时记录。在下一次课程体系改革中杜绝类似错误的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课程的设置,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影响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那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针对这些细节,不能拖沓。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因问题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蒋满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