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的产品策略范文

农产品的产品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产品的产品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产品的产品策略

篇1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营销;问题;策略

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根据品牌来区别和选择同类商品和服务是市场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时代”。美国广告专家Larry在预测未来营销趋势时曾说过:“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现代营销的竞更多的表现成品牌的竞争,市场营销也由此发展为品牌营销。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外市场中,贯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注重农产品品牌营销已成为取胜市场竞争的法宝,因此,农产品营销活动必须由传统的市场营销转向品牌营销。

一、农产品品牌的特点

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对品牌定义为“一个名称、术语、标志、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结合体,以识别某个销售商或某一群销售商的产品或服务,使其与它们的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因此,品牌的核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品质,二是文化。

农产品品牌是指在农产品上使用,并和其他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区分开来的显著标志。农产品品牌是特定农产品的标志,它除具有大多数商品品牌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的特殊性。与一般的工业品品牌建设的主体即产品的生产者相比,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多为传统农户,农产品生产集中度较低,农户经营分散,户数众多、规模偏小、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论在品牌创建的主观意识上,还是在生产规模、资金实力、标准化程度和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客观情况上,他们都不可能成为品牌建设的主体。因此,农产品的品牌创建主体主要有二类,一是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如农业加工企业、流通组织,二是各种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如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

2.农产品品牌自然环境的依附性。农业是一个牵涉到土壤、气候、微生物、动物、植物、地形、地貌等诸多复杂因素的行业,农产品因地理位置、气候、土质和水质的差异性等,造成其本身品质、口感等方面的差异,使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所以大多数农产品的类别和品种都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离开了特定的区域,这类产品就可能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甚至可能被当作是假冒伪劣产品。比如正宗西湖龙井茶三大产区之一的狮峰产区,坐落于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山上林木葱茏,云雾缭绕,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享誉世界的狮峰龙井茶,只有三大产区(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才能称为西湖龙井,而浙江其他产区的大佛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只能称为称为浙江龙井茶。

3.农产品品牌形象上的复合性。一般工业品品牌的形象主要是企业独创的商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自身的整体形象。农产品品牌则由两部分复合而成,一是质量公共安全品牌(有机、生态、无公害)形象,如:“北大荒”系列的产品包括面粉、豆油、大米等等,“北大荒”体现出黑龙江省尚未开发出来的自然生态特征,它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二是企业自创的商标(或地理标志)品牌形象,如西湖龙井。农产品商标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志,对农产品品牌形象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构成农产品名牌的必要条件,通过与某个特定农产品品牌的复合,树立该农产品品牌带给公众的整体形象。

二、农产品品牌营销中的主要问题

农产品的品牌营销主要有产品的包装、产品特色、品牌和服务政策。品牌营销不仅仅是推销和广告,它是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与买方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的过程。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品牌认识存在误区。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表现在生产、经营、消费诸多环节。从农产品生产和经营主体而言,由于农民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仍然无法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不具备品牌意识的观念,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打造,把品牌仅仅看作是商标,而没有把它打造成名牌,这样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开展品牌经营。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也存在品牌意识淡薄,没有高的品牌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时,关注的重点在于农产品的新鲜度,很少有人会对品牌有过多的要求;而对一些经过再加工、深加工的农产品却表现出浓烈的品牌意识,如肉类制品、乳制品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只有进入工厂经过生产工艺加工后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商品,而在田间地头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就没有那么多的名牌要求。同时,一大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品牌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农产品营销的关键是品质而不是品牌;品牌是大企业考虑的事,中小企业做不了大品牌;随着许多地方的名牌战略的实施和向农产品领域的延伸,大多数农产品开始使用品牌,品牌化的农产品越来越多,但其中较多都只注意到品牌的促销和识别功能。

2.许多农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率低。在农产品品牌化战略下,虽然一些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省、市名牌称号,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家喻户晓的享有美誉的品牌较少。究其原因,一是相当多数的农产品仅有品牌,却没有品牌的准确定位,以致品牌辐射带动力弱,不能充分发挥品牌价值的作用。二是一些地方,一个特色农产品往往出现众多品牌抢注现象,牌子多且杂,冲淡了品牌效应,不能形成品牌的合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比如浙江的金华火腿,它有几十个的注册商标,品牌和品牌之间并没有合格统一的技术和品质标准,产品的质量也是有的好友的差,不但没能够有效发挥出产业的优势,反而使得消费者的注意力分散了,从而影响了金华火腿品牌形象。三是农产品一品多牌的现象遍地开花,品牌建设大多只停留在标识层次,缺乏品牌的核心,无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提炼自己产品的独特卖点,品牌的差异化和独占性不突出,产品也因此缺乏持久的竞争力与生命力,不能有效地占领市场。

3.大多数农产品品牌营销尚未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在生产经营上,仍然处于农户自由种植、分散经营的状态,这种规模小,产量少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特色,无法发挥组织化形成的集聚优势和规模优势,并且农户在品牌营销环节中的能力不够,品牌价值的提升极其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败下阵来。农产品品牌营销应当建立合作组织、农户、物流中心、加工企业、零售商以及消费者构成的供应链,链条中每个节点的合作组织、农户、物流中心、加工企业、零售商都应当严格执行一致的质量标准,并且依据这统一标准制定的各个环节标准,供应链的上下游更应当相互监督和约束。在我国的农村并没有形成统一普遍的农产品供应链,即使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大多数成员也只是停留在生产经营环节的合作,而成员之间的联系都比较松散,无法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

4.农产品品质标准体系不健全,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品质标准是品牌营销的基础,如果没有品质保证,不仅会使农产品质量大打折扣,而且也会有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我国农产品品质标准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数量严重不足,二是农产品质量认证及检测标准不统一。此外,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对应的科技支持。但从整体而言,我国农产品品牌在新品种培育、保鲜、农业科技投入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非常低,农产品品牌营销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撑。

三、提升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竞争力。政府、企业、农民应统一思想,为创立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走农产品品牌发展和品牌营销之路各司其责、贡献力量。对农户而言,要强化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去从事生产、开发特色农产品。农民要自觉树立创品牌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保障的思想,认清品牌效应和随之而来的财富效应,自觉投身到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品牌营销中去。对农业企业而言,应实施农产品品牌的营销战略,完善农产品品牌的发展规划,加强农产品品牌工程,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认证工作,从而达到提升农产品名牌知名度的目的。在产品开发设计、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整个营销过程中,企业都应当始终谨记品牌营销的理念,以自己独特的产品魅力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对政府而言,应加大对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支持力度。政府除了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转变营销观念、提高农产品品牌营销重要性认识之外,应主动服务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在农产品品牌认证、商标注册等方面给予一些政策和市场指导,在税收、费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或照顾;积极组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培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巧妙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广泛开拓营销渠道,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覆盖率。作为营销规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品牌营销不但要贯穿市场营销的全过程,而且要和其它的营销方式进行结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营销方式的推进,企业可以运用的市场营销工具不断增多,营销的着力点也需要不断的调整。根据实际,选择或综合运用展销会、展示会、超市业态、互联网、直销专卖店、定制营销等营销渠道,采用新闻、专题报道、现场采访等媒体报道,赞助或者向教育、环保、公益捐赠,举办具有农产品特色节庆的旅游活动等营销传播的手段,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形象和农产品知名度,以增强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这方面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据报道,山东省平度市的“马家沟芹菜”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载体,以采用产品推介、品牌推广、举办文化节、美食营养论坛等活动为手段,通过生产基地直销、超市专卖、酒店特供、种植大户组织外销等形式,在青岛、济南、烟台、日照、临沂、潍坊、上海、北京等地遍布销售网络,精品彩印盒包装的芹菜出售价高达每公斤78元,春节之前连续多年出现供不应求甚至脱销现象,极大提高了“马家沟芹菜”品牌影响力和覆盖率,实现了农产品品牌营销价值的最大化。

3.建立多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农产品品牌供应链体系,提高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扩张力。产业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产业组织结构决定产业组织行为,产业组织行为决定产业的绩效,产业价值链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和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因此,要以农业产业化、组织化为依托,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为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搭建平台。根据市场需求,依靠其拥有品牌农产品的优势,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以利益为纽带,以品牌为载体,使农户、企业、销售组织通过契约形成联合体,把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品牌农产品群体。同时,通过建立农产品品牌供应链体系,并整合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资源,按照相关的统一标准,实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带动农产品品牌发展。

篇2

[关键词] 绿色农产品 农民经纪人 农业专业化组织直销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绿色食品工程概念。但直到2005年8月17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才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作为现阶段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而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和消费现状不容乐观: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3695家企业的972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总产量达到6300万吨,产品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16.2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9800万亩,仅占农业总产量的1%~1.5%;而从2006年的数据中同样也可以看出:全国人均食品消费数为2308元,其中绿色食品的支出仅为66元。导致绿色农产品生产、消费不尽如意的因素很多,本文拟从绿色农产品的渠道策略方面来分析。

一、绿色农产品的概念、特点

目前绿色食品、绿色产品、绿色农产品的概念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混乱,而且有时候在使用中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认为绿色农产品的定义应为: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方式生产、加工、运输、贮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农产品标志的为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总称。这个定义中体现了绿色农产品的特征:(1)特定的方式生产、流通。(生态环境、流通环境);(2)产品实行标志管理(特定标志);(3)质量的保证(安全、优质、无污染);(4)范围比较广(符合条件的农产品)。

二、绿色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普通农产品的流通主要是通过批发和零售等方式进行的。除了简单的沿街叫卖的方式以外,还有进入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渠道。这样普通农产品流通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

1.农改超独立经营模式。指将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后,建立在农贸市场基础上的农产品超市。

2.超市加生鲜区依托经营模式。指在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超市中,专设一片农产品生鲜区,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日常生活需要。

3.农加超并行经营模式。指在传统农贸市场上进行,采取农贸市场加超市的模式,在现有农贸市场中或旁边辟出一块超市,超市中经营品种不限的农产品。

在这三种模式中,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普遍使用的是第二种模式,即超市加生鲜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绿色农产品的价格相应就比较高,因为超市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入门费、标签费、制单费、保管费用等);绿色农产品的品种受到限制,因为超市要考虑到自己的盈利状况,而绿色农产品虽然优质优价,但购买的消费者为数不多,因此超市经营的品种不是特别多。所以在超市里经营绿色农产品受到很大的限制。

目前还有一些理论认为绿色农产品销售应采取店面直销的方式,即建立绿色农产品直销店,在保证绿色农产品的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增加绿色农产品的销量。但目前在我国,绿色农产品直销店为数不多。

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还是比较窄,这就直接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的扩大。如果在现阶段不进行流通渠道拓展,那么在绿色农产品生产量增加时,就会出现“卖难”的局面。

三、 绿色农产品的渠道策略

在前面,我们分析了绿色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比较窄,主要是简单的直销和进入超市两种方式。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关注程度的增加,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就会逐渐增加,如果还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绿色农产品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卖难”的问题。因此,目前应该在增加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同时采用多种渠道,加快绿色农产品的流通。

1.使用农民经纪人。农民经纪人指的是以农产品为销售对象,为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的购买者提供信息,促进销售,从中取得佣金的这一类人。目前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地位日渐明显,而且对农产品的跨区域销售也提供基础。如陕西临潼的农民经纪人门立社年销石榴1000多吨,被评为“石榴大王”,他不但自筹资金建了贮量100吨的石榴冷库,而且申请注册了“水晶”牌石榴商标,为临潼的石榴进入高端市场,走品牌道路奠定了基础。

对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而言,是否使用农民经纪人,主要是看其绿色农产品生产量的大小、信息的了解程度。如果属于中小生产者,信息不太灵通,应该使用农民经纪人,通过农民经纪人销售产品,同时也可以通过农民经纪人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为以后的生产做好准备。当然,使用农民经纪人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目前许多农民经纪人主要是在地区内销售,跨区销售的比较少,所以对区外市场乃至全国市场了解不太深,这就使得销售所受的局限比较明显,不利于绿色农产品品牌的提升。因此,对于中小生产者而言,由于生产的绿色农产品数量不大,可以通过农产品经纪人在域内销售,若属于农业产业集团,就可以采取直销等渠道。

2.参加农业专业化组织。农业专业化组织指的是由农业生产者自发组织、部分农业生产者参加,集中销售农产品的组织。目前在许多地区都存在农业专业化组织,这一些组织通常是以协会的名义出现的。如苹果协会、青蟹协会等。一般情况下,农业专业化组织中有专门的负责人在农产品的销售前组织集中收购农产品,然后按照农产品的质量分等级包装、定价销售。这样对于众多的农业生产者来说,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的销路,而且在市场出现波动时还可以避免风险。因此,农业专业化组织是农业生产者走向市场的一个可选方式。

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在选择专业化组织时要强调专业化组织的功能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选择适合绿色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组织。一般而言,绿色农产品的专业组织应该具有对绿色农产品的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能力,而且对绿色农产品还应有绿色宣传的能力。对于中小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可以选择参加绿色农产品的专业化组织。

3.建立绿色农产品连锁商店、绿色农产品专柜。对于大型的绿色农产品生产者,由于生产销售的绿色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可以通过建立绿色农产品连锁商店或绿色农产品专柜的方式销售。

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点可以借鉴国内外连锁商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实现严格的“八个统一管理”, 即要统一装修格式、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进货、统一库存调配、统一商号、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对企业员工强化“绿色服务”意识的训练,树立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精神,形成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在建立连锁商店的同时,还要成立连锁总店的配送中心,组织联购分销,既可以因为大批量直接送货享受价格优惠,增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又能够缩短销售渠道,减少和降低销售成本。

建立绿色农产品专柜时可采取和超市联合共建的方式。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可以和超市签订长期的供应合同,在超市里建立自己的绿色农产品专柜,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绿色农产品,这一方面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销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绿色农产品品牌的传播。

4.直销。对于一些易腐烂变质或易失鲜活性的绿色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要尽量缩短流通渠道,可以采取直销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产品腐烂变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现在有些大中城市出现配送包月菜的形式,可以借鉴。通过直销绿色食品蔬菜,既减少了流通环节,避免了污染,又降低价格,扩大市场销售量。

在绿色农产品的直销过程中要注意绿色农产品的绿色包装和绿色农产品的保鲜性,注意使用适合的有利的包装材料,这一方面有利于绿色保鲜,另一方面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的宣传。

5.进入绿色批发市场。对于当地有绿色批发市场的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在销售时可以将绿色农产品直接在批发市场上销售,这样可以减少绿色农产品的销售风险,提高销售量,节约销售费用。选择批发市场时要考虑市场是否为国家批准建立的绿色市场,其对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能否有一定的保证等。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小型的绿色农产品生产者一般可采用的销售渠道有:如下图:

大型的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可采用如下销售渠道销售:如下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农产品的经营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渠道来销售绿色农产品,随着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扩张,绿色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就可以慢慢替代普通农产品。这样,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在很大程度内又实现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资料[R].新华网2007.1.25

[2]郭国庆市场营销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章寿荣: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推进思路[J].南京:江苏商论.2004、11.129

篇3

一、体验营销概述

体验营销是美国学者James H.Gilmore和B.Joseph Pine在1998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合作发表《欢迎进入体验经济》,并在1999年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出版后,才引起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内外对体验营销的研究,体验营销可以认为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通过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等参与和体验,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建立起产品信息的良性循环系统,利用消费者的整体感受和评价去激发消费者内心的消费欲望并加快其购买行为实现的一种营销方式。在体验营销中,体验营销为顾客提供机会,使其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让顾客亲自体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令其产生美好的体验。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是体验营销的根本所在。消费者通过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会对产品做出不同的评价,从而体现出顾客的主动性。在关注产品本身功能价值的同时,更加重视购买的体验过程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情感的满足和愉悦,企业从出售产品转化为出售体验,不仅提高了收入,而且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增加了顾客价值的同时收入也增加了。

二、“三品一标”农产品实施体验营销的策略

1.重视感官体验,扩大消费者的需求

所谓的感官体验就是指用能够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或肢体来感知事物,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为顾客提供亲身体验产品和服务的机会,降低其购买风险,不但可以促进顾客的购买行为,还能提升顾客满意度。

比如有一浙江人在养地方品种庄河大骨鸡时,在开发市场时遇到了困难。原因是这个地方品种鸡养殖周期长,饲养成本高,所以在上市时价格高,在市场上和普通笼养鸡从价格上比没有竞争优势,而鸡的口感和风味从外观上又看不出来。为了让消费者真正的了解和购买庄河大骨鸡,这位浙江人采用了体验营销的策略。他开了一家门店,门店的一半是餐馆,专门烹饪大骨鸡让消费者来品尝,门店的另一半是销售大骨鸡产品。当客人吃到大骨鸡确实好吃的时候,他就会买一些大骨鸡产品回去自己食用或者当做礼品送人。采用这种餐饮方法销售,使他的当月销售额就达到15万元,几年没有解决的销售问题通过这种体验营销一下子就解决了。

2.以情景为舞台,为消费者创造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体验营销中,消费者只有在情境中主动参与才能导致体验的产生。企业应紧紧围绕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等,使之参与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突出顾客参与性、互动性。为消费者设计和提供参与性强、兴奋感强的休闲项目,让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产生互动,从难忘的经历中获得愉悦的体验,留下美好的回忆。北京有一家养鹿场,为了吸引顾客,把鹿散养,使得客人到鹿场后可以自己饲喂小鹿,定期举行小鹿运动会和小鹿才艺表演,小孩骑鹿等,由于有了自身的参与,游客从中获得了快乐,放松了身心,愉悦了心智。通过这样的愉悦体验加深顾客对公司价值观、文化和生产过程的了解和认同,培育顾客忠诚感。

3.以知识为道具,启发消费者思考体验营销

有不少消费者对许多产品的消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中不乏爱思考或者喜欢追根朔源的人,尤其是一些小学生、中学生和一些好奇心重的市民。不少城市郊区的农民或者一些旅游景区,就让消费者亲自来种植或者养殖,从播种或者某一小动物刚出生时开始,亲眼见证动植物的成长过程。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农产品企业会在有关的电视栏目中开展营养知识竞赛等来宣传“三品一标”农产品和品牌。可以和一些中学和大学联合,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请一些专家学者来企业考察调研,这些权威的人士的亲身体验,是一种无声的广告,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胜过你做的广告。特别是现在的个人媒体时代,一个微博大号可以影响到大几千万人。

4.以情感为纽带,满足消费者的关系体验营销

篇4

关键词:农产品;合作制;营销策略

发达国家的80%以上农民系合作经济组织成员,8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系由合作社提供,80%以上的农产品系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销售的。据此可见,农产品营销在合作制经营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但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单位规模小、组织松散,对农户经济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其中,由于营销功能的匮乏又是导致合作制组织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入社成员比例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农产品营销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基于合作制的我国农产品营销发展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供选择:

特色化、优质化营销策略

当前,在农产品国际市场上呈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卖难”症结之一就表现在产业结构趋同化和大路化品种过多上。因此,有效的农产品营销对策,就是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户走以特取胜、以优发财之路。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更新和胃口的变化,不少消费者的口味正向大自然回归,热衷于自然产品。粮食兴吃粗粮,禽畜兴吃草食的禽畜,蔬菜兴吃野莱。因此,天然、野生、土特型的农产品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在组织农户生产时要反弹琵琶,看准趋向,满足市场。世纪之初,我国已全面启动“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的“三绿工程”。合作社要引领农民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应积极推行绿色农产品营销,灵活制定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营销组合策略,以促进农产品结构合理化和农业经营效益的全面提高。

订单化、关系化营销策略

在农产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时,农业生产搞订单生产尤为重要,防止出现“盲人骑瞎马,跟着感觉走“的随大流倾向。但发展订单农业,要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才能实施。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订好产销合同,明确种植品种、收购标准和最低保护价,做到有的放矢;与超市、农贸市场建立长期的产销关系,按时供应一定数量的达到要求的农产品;从而保证农产品有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空间。关系营销是指生产者为了建立和维持与顾客(包括消费者、中间商)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保持双赢局面,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而开展的营销活动。要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合作社及其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在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上力求突破。

品牌化营销策略

品牌,是合作制的无形资产,也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当商品匮乏的时候,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主要愿望是有货可供;但当商品供应充裕之后,选择的余地变大了,消费者就要选择好的品牌,好中选优是人之常情。当今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之争时代,以农产品营销为功能的合作制组织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占领市场,久盛不衰。为了掌握占领这一市场的主动权,一要以名创牌,选择叫得响的农产品名字,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二要以质创牌,严格按质量标准生产,提高农产品品位;三要以面创牌,搞好农产品的包装,美化农产品的外表;四要以优创牌,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外向化、加工化策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日益丰富,单家独户农民进入市场越来越困难;一家一户难办到、难办好的事情越来越多,生产环节上各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通过组建农民流通协会,以对外开放为契机,走出家门、跨过国界促销农产品。就要针对顾客需要,为其提供有价值和特色的专门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形成竞争优势,并逐步扩大顾客资源,把市场做大。同时,采取网上销售、远程运输、窗口直销等现代营销手段,激活流通,拓展市场。此外,农产品要进超市出国门,必须按标准规程进行生产,依靠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改良农产品质量。只有按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产品质量才有保证才能跨入市场准入的门坎。有关农产品的系列化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都相继出台。我们要按标准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促进出口。农产品通过加工增值的例子,比比皆是,农民投资办加工企业不仅获得了农产品的增值部分,同时也获得了加工的收入。

篇5

关键词:农产品 团购 网络营销 策略

中图分类号:F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15-01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如何改进传统落后的销售方式,引入现代市场营销思路和技术,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是急需探讨的问题。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购物类互联网平台的成熟,利用网络购物的群体会越来越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推行农产品网络营销是一种大势所趋。近年来,团购这一新兴的网络购物方式应运而生。

1 网络团购的含义及优势

网络团购是由买家、卖家或中介组织发起,通过BBS或中介网站等募集对目标产品或服务有需求的其他买家,以加强买方的议价能力和增加卖方的降价空间,实现交易成功的一种新兴电子商务模式。传统市场上,由于商家对商品信息拥有较强的垄断优势,以及消费者分散消费价值较低等原因最终导致消费者无法以最优价格购买到目标商品。团购的出现,不仅增强了消费者与商家的议价能力,使消费者在消费市场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而且商家也会因交易量的提高而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因此,团购实现了买卖双方的利益共赢。

2 发展农产品网络团购营销的策略建议

2.1 甄选可信和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团购网站

团购网站经过市场惨烈竞争目前剩下的不到100家,且知名的团购网站又占据了将近80%的市场份额,如糯米、美团、拉手网等。但这些网站并非专业的农产品交易网站,聚集的大量客户也非农产品消费者。因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甄选:(1)甄别可信度。团购网站竞争十分激烈,不免有很多团购网站本身不仅仅是一个交易平台,它可能通过改名换姓成为一个经销商,这样方便其在网站招商,将其网站销量刷高。为了节省成本,团购网站可能会让生产商先发货、后付款,一旦网站出现经营问题,农产品生产商将成为受害者。因此需要审查这些网站的合规性、有无工商备案,导航或网页搜索时有无其广告或正面信息等。(2)选择专业于农产品细分市场的网站。如中国惠农网、农产品团购网及有名气团购网站下的农产品交易细分网站。对于农产品生产商而言,如果其销售策略注重批发和走量,专业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相反如果销售策略注重零售与散卖,那么有名气的网站下的农产品频道则是比较重要的渠道,因为大量散客是以这些较有名气的网站作为入口的。

2.2 关注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

售后服务是产品体验的延伸。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部分农产品对运输时限、包装方式、运输过程中的保管都有较高要求。因此农产品销售上进入到团购网站之后,必须和团购网站就售后服务的责任划分有明确的规定。团购网站是一个营销平台,具体的成交方式由买卖双方决定,但这个平台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后续销售。因此农产品生产商必须有较高的售后服务意识,如拉手网就提出 “七天未消费退款”、“消费者不满意先行赔付”、“过期视为使用自动退款”等服务承诺。但在实际售后中仍然存在处理速度慢,程序繁琐,过程复杂等情况,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网站和销售商的信誉。产品销售商应严格遵守与团购网站就售后达成的协议,降低买家投诉成本,提高买家的购买体验。

2.3 注重农产品的组合销售

专注于农产品销售的买家理论上是任何农产品的潜在买家,从购买体验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比“一站式”购物更好的服务。因此有效的农产品组合是提高团购销量的有力法宝。关键是解决农产品生产商产品的单一性,可采用专业分工、销售合作的模式。当前全国知名的淘宝村就是采用了这种模式,即通过专业大批量生产的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又通过组合营销的方式实现共同盈利。农产品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专业的农村合作社、行业协会、甚至村组织都可以履行该职责。为提高产品的可信度,这种方式应该让众多买家所知晓,提高产品透明度。一般而言,农产品购买者更愿意直接从生产者手中购买,一旦通过联合的合作社进行销售之后,就会让买家产生一定的顾虑。对此应关注团购网站的创新模式,将这种临时、松散的农户组织模拟成一个大超市,农户需提前做好产品的组合策略,买家只对应一个商家。

2.4 制定严格的团购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

农产品等级多,通过团购在短期内能带来大量的消费者,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即如果这些客户对产品不满意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团购客户可能会流失。要留住这些客户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不同质量制定不同的价格,真正提高客户体验度。以遂昌市网店协会联合进行的红提网购为例,由于影响红提质量的因素较多,如重量、颗粒大小、着色、甜度、农药检测等,如果单个网店质量把关不严,会导致遂昌红提的名气大打折扣,并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红提销售。对此当地网店协会自制了红提标准,如在最影响消费者感受的甜度方面,团购活动规定“红提的甜度必须达到14度,需用甜度计测试”,还要求“果横径大于23 mm,竖径大于等于26mm,占果穗的95%”,如果商家都自律,那么这一严格的团购标准必然有利于留住潜在顾客。

2.5 充分发挥团购网站的营销能力

好的团购网站的流量特别大,而且分站也很多,上线的产品也非常多,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团购网站,充分发挥其推广能力。如多上线城市分站,上线时间不确定、位置定期更换等,都可以避免审美疲劳,提高曝光率,挖掘潜在消费者。团购网站上展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包装过程,让客户身临其境,这在当前追求农产品生态质量的市场环境里比较有效。

3 结语

农产品的网络团购营销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改进顾客与企业主交易时的融洽关系、提高企业“以顾客为第一”的服务质量、增加企业主与农民在生产经营环节中的收入。农产品网络团购营销的发展将对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凤旭,贾保先.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

[2] 胡伟.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

篇6

摘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农业、农民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个机遇。从农产品与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农产品与移动商务结合的可行性,以及移动商务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给出了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的对策。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 策略

“农业产品销售困难” 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问题。农村因通讯信息和交通不便,农产品流通不顺畅,使得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但是,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诸如手机,ipad等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并且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利用于农产品销售、流通的各个环节。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农民增收有非常大的帮助。

1、相关理论分析

1.1 农业、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农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瓶颈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业应借鉴其他行业运用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才能解决农产品销售这一瓶颈问题。

1.2 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借助通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各种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商品交易、信息、信息检索、移动支付等活动的电子商务形式。近几年,移动商务发展不断成熟, 2014年全球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会超过六千三百多亿美元。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和Internet技术农产品信息、进行农产品交易和销售服务的活动。

2、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可行性分析

2.1 农村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在迅猛的发展。2012年初,我国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了未来五年, 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将超过18万亿元,移动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使用用户数将以倍数增加。现今,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比如山东农民销售石材,四川农民销售辣椒,云南花农销售鲜花等,都是利用网络零售的成功案例,他们也引领者广大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活动,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

2.2 农村移动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广大农村利用台式机上网的人数虽然在增加,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所以导致人数增长缓慢。但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却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它由于上网方便,资费便宜,速度快,效率高,使农民感到非常方便,所以得到迅速普及。智能手机非常适合经常在田间地头工作的农民使用,已经成为农业电子商务的主要载体了。如今,一些青年农民使用智能移动媒体终端的人数正在迅速增加, 是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巨大潜在客户。

2.3 具备强大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支持农民在移动终端可以获取到各种高效、有用的市场信息,主要是依托强大的移动网络。这些信息包括农产品的供应信息,需求信息,农业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等,农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订制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他们通过网络平台上的这些信息去正确决策来年所要种植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用来指导他们的生产计划,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2.4 移动网络使用门槛在逐步降低

传统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农产品交易门槛较高,包括硬件和软件,而且农产品网站信息更新比较慢,交易双方没有及时在线而中止交易等现象也使得传统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发展陷入困境。但是,移动电子商务逐步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认可,加之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灯设备的价格进一步降低,加上各个运营商推出的各种促销,优惠活动,让农民有能力享受移动商务带来的好处,并且他们也从便捷的移动商务中尝到了甜头,所以这就加速了移动电子商务想农村、农民的迅速渗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3、移动电子商务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3.1 拓宽了农业生产信息的来源渠道

传统的生产中,农民和农业生产总是处于信息通道末端,农民往往都是依靠经验,盲目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农民对信息客观认识不足。移动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和快速发展,在移动信息商务平台上,农民既可以有效地获得农产品的生产需求,也可以获得销售信息,同时也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

3.2 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在农民掌握了生产和需求信息后,农民就可以将农产品的生产进行产业化布局,让周围的所有农民都进行生产某种产品,逐渐会形成一定的规模。当这些规模形成后,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的标准化随即产生。由于有了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生产,便形成了良性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3.3 降低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同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同,移动电子商务可以同时满足农民、农产品经营企业、物流公司等诸多的供应链节点在其平台上采购、招标信息,农业合作社也可以进行投标,这样大大节省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并且扩大了农产品的经营范围,为供应链各方带来实惠。

3.4 打破农产品交易时空限制

原来农产品销售仅仅是针对本地或者本省,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大多数农民加入到了移动商务的行列,农产品的销售就不局限于本地或本省了,而是针对全国或者全球。而且,由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特点,加之新媒体比如微信、QQ等即时聊天工具的出现,农民销售农产品时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里24小时接受订单,不需要去批发市场,大大节约了农民的时间和工作量,也提高了效率。

4、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4.1 进一步打造和完善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是让农民从传统市场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的基础,没有这样的平台,农民网上没有交易的场所, 所以,建立这样的综合平台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去搭建这样的服务平台,让广大农民、农业企业、物流企业、农产品经营企业、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城市的商场、超市都加入这个平台。并且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大力宣传并推广这个平台,使各方都了解并有强烈的意愿使用,能从中获得利益,这个平台才算是成功的。

4.2 积极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引进和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不惜高薪聘请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到农业企业去,转变农民的观念,提高农民使用电子商务的意识。加强农村地区基础实施建设,包括移动基站,乡村道路,物流配送网点等的完善,为农村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构建农村移动商务物流服务平台

农民和农产品经销企业只需在移动终端相应的物流信息,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可以查看到这个信息,迅速响应,让农产品生产、挑选、包装、运输、仓储、流通等环节都变得更加系统,从而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实现农民、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青,刘冰露. 基于电子商务的大连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 科技传播,2011(10).

[2] 郑颖杰,刘燕妮,胡列格.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构建[J]. 综合运输,2008(2).

篇7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出口贸易;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农产品出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农产品是最早进入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产品出口贸易原则上是建立在国际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在早期,这种优势主要是资源优势,但在现代农业中,技术优势日益成为主导因素,成为资源优势能否转化现实的关键因素[1]。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基本情况

入世后,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享受无歧视的贸易待遇, 使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总体上得到改善, 这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因此, 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然敞开了, 但门槛并没有降低,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中国农产品外贸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缺乏健全有效的信息传递网络。目前, 针对农产品发展的中介服务组织很少, 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很难通过官方或协会及时得到国外的行业信息, 只能通过借助客户了解, 对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二)农产品交易结构不均衡。我国农产品交易持续保持顺差,这顺差却与大量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进口相互抵消,这些化学肥料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进口正在导致农产品交易的不均衡。

(三)农产品出口企业总体实力不强。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数量多,但总体实力并不强,而且还存在着恶性竞争,影响农产品出口整体实力[2]。

(四)农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不足。以主要的农产品为例, 中国的水稻以杂交籼稻为主, 其赖氨酸含量、精米率、米色透明度、口香程度等低于粳米, 由于品质差, 中国南方每年约有2000 万吨早籼稻用于喂猪, 但优质粳米、糯米稻却供不应求[3]。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因素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势因素

1、劳动力资源优势。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需要劳动力的合理数量为1.96亿人,但2002年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口达3.25亿,剩余劳动力1.29亿人,农业部测算到“十五”计划期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到1.8亿人。即使今后20年内中国城市化率到达50%,农村人口依然还有7.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为2亿。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村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特征,这决定中国农产品出口必须实施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

2、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3、大国效应与后发优势。规模巨大且富有增长潜力、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既为中国农产品提供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推动中国农业逐步提高竞争力,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将促进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和贸易格局的调整[4]。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由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在形成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促进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4、市场区位优势。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2009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22.7%(1323.4亿美元),中国对亚洲市场出口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适宜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出口,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劣势因素

1、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问题,突出的表现为疫病(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等)和农兽药残留(农药、兽药、环境污染物等)等卫生安全问题。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此为由对我农产品多次进行封杀。

2、农产品技术创新薄弱。相对世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而言,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当落后,而中国农产品加工口只占其总生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

3、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一是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二是农产品出口企业技术能力弱,出口产品低水平重复,产品结构相同,为争夺国际市场,竟相压价、恶性竞争。

4、农产品行业组织发展滞后。目前中国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滞后,大部分农产品还没有建立行业协会,而已有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基本由政府管理部门办会,协会的行政依附性强,服务意识差。

三、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一)全面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首先,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生产技术培训,整体上提高生产者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其次,增加优质出口源,增加产品的品种,引导农民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第三,发展规模生产,鼓励农民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生产投入和现代化设施的使用。第四,对农民进行农产品国际质量安全标准的认识教育,督促、要求农民提高对质量安全的认识和执行力[5]。

(二)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首先,各加工型企业要认真学习国际对农产品的技术性和安全性要求。其次,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开发自己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际品牌;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第三,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部门,对各市场的消费和需求结构进行调研分析,做到以销定产。

(三)建立科学的销售网络,提高流通中运输、贮存水平。首先,出口企业应提高信息化获取能力,密切、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其次,积极地开拓新的市场,在牢守优势市场的同时开发新的国际市场,以达到市场多元化的目的。第三,积极采用国外先进的贮存、运输手段,提高产后的质量稳定性。

(四)完善社会化、现代化的服务体系。首先,提高农户对农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认识,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和精英人士的带头作用。其次,完善社会化的市场服务体系,为产品交易提供国际性的销售平台。第三,增加政府的互补性政策安排。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和土地流转制度。

综上所述,希望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切实的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与变化,采取包括提品质量,注重品牌效应,进行营销创新等策略,完善和创新非价格竞争手段,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韩一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分析[J].世界农业,2008(6):41-43.

[2]周吉仲,刘伟.中国农产品如何破“壁”而出――优势产业遭遇绿色壁垒[J].望,2002(28):20-21.

[3]郑风田,赵阳.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3(2):16-20.

篇8

中国与巴西均为金砖国家成员,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新兴经济体,两国的经贸关系随着双方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趋紧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及中国居民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的瓶颈。在此背景下,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口已然成为满足中国农产品需求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与巴西作为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农业大国,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往来也日趋频繁,本文通过分析中巴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找出了两国现阶段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巴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中国与巴西作为世界上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双方的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双方的贸易关系也日趋紧密。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和巴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从中巴双方农产品贸易总量上看,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2004年至2013年,巴西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另外,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巴西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为228.8亿美元,同比增长27.29%,占巴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2.89%,中国首次成为巴西第一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国。而中国对巴西的农产品出口规模较小,且无明显的增长趋势。

从贸易差额的角度看,中国的逆差地位突出。近年来,巴西出口至中国的农产品金额持续快速增长,但中国的出口规模却裹足不前,导致了我国处于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逆差地位。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在中巴农产品贸易中的贸易逆差竟超过200亿美元。中巴两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不平衡,为两国的贸易摩擦埋下隐患。

从商品结构上看,双方的农产品贸易涉及种类较多,但相对集中于少数产品。巴西出至中国的农产品体现的最为明显。大豆是巴西供给中国最主要的农产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13年9月的报告显示,今年一月到八月期间,中国购进了4100万吨大豆,其中巴西大豆占到了2390万吨,占进口大豆总量的58%,巴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如此大的进口规模和比重,无形中增加了我国的贸易风险。

从贸易趋势上看,中巴两国双方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将呈逐步扩大的趋势,且以我国扩大进口规模为主。巴西作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农产品的供给能力稳定。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需要充足的粮食供给,农产品供不应求已经成既定事实,这是双方的发展农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近年来,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农产品总额增长速度快,且中国已经成为巴西最主要的出口市场,贸易规模必将呈现出继续扩大的态势。

二、现阶段中巴农产品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巴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种类过于集中

我国与巴西的农产品贸易涉及的种类虽然较多,但产品的贸易额极不均衡。以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农产品为例,2012年,在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农产品中大豆组合达到129.59亿美元,占全部进口农产品总额的72.09%。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巴西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涉及7类,但不难发现大豆组合产品是进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而中国对于巴西极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如咖啡、蔗糖等热带经济作物却鲜有涉及。我国应在尝试扩大进口产品类型的同时,着重于调节目前市场巴西大豆的过度依赖,避免当巴西无法提供充足的产品供给时遭受价格的大幅波动或国内市场的混乱。

(二)中国农产品在巴西市场的竞争优势不突出

观察中巴两国交易的主要农产品贸易数据不难发现,两国的主要出口产品都是以本国的资源禀赋为依托的。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要素禀赋在于充足的劳动力,因此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巴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均可耕地面积是中国的三倍,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也是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巴西出口至中国的土地密集型产品较好的缓解了国内该类产品的生产短缺的现状,而中国出口巴西的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为主,在巴西市场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以纤维和纺织品为例,2012年我国出口至巴西的纤维和纺织品总额为8.29亿美元,同年,巴西出口至中国的同类产品为7.37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巴西本土对于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可自主生产,满足供给,并有能力进行出口。相比之下,我国出口巴西的农产品不仅数额小、种类单一,在巴西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也并不突出。

(三)双方的贸易差额将继续扩大

据巴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巴西农产品出口额达到999.7亿美元,同比增长4.3%,再创历史新高,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巴西对华农产品出口占巴西农产品出口额的22.89%,中国成为巴西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由于巴西出口至中国的农产品较好的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符合国内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出口至巴西的农产品规模虽然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随着中国现阶段人口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并不具备突出的竞争力。因此,中国与巴西的农产品贸易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两国的贸易差额将会不断加剧。

(四)巴西农产品出口贸易成本高昂

中国与巴西之间地理距离遥远,基础设施和贸易物流较弱,运输成本较高。中国巴西远隔太平洋,在地缘上造成了双边经贸往来的实际障碍和隔膜,这种障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有所缓解和弱化,但仍是制约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由于农产品恰好属于单位体积价值低的商品,其中食品还面临保鲜费高、保鲜期短等问题,地理距离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负面影响更大;另外,巴西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物流组织和技术设施尚不完善,国内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昂,这也对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形成限制。以巴西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大豆为例,2013年巴西大豆主要产区至马托格罗索州至港口的公路运输价格约为每吨150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同期运输成本约为每吨30美元,当年巴西大豆出口FOB价约为680美元每吨,其中国内公路运输费所占比例就高达22%。 高昂的运输成本已然制约了巴西农产品的出口。

三、 发展中国对巴西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一)关注巴西市场,及时市场信息

巴西农产品的进口数据最能反应当地对农产品的需求,我国相关统计机构及当地使馆,应重点关注巴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并分析巴西的农产品进口结构,找出巴西农产品的进口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向巴西出口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出口效率。例如,根据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的数据,2013年巴西的农产品进口额为170亿美元。其中,粮食、面粉及其制品(包括小麦)进口达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是进口农产品中增幅最高的类别,占进口总额的23.5%;此外,豆类、蔬菜类产品和块根、块茎类产品也分别同比增长11%和32%。因此,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分析巴西市场的需求趋势,调整面向巴西出口的产品类型。在下一年度,我国出口企业可重点向巴西出口占比最高的小麦制品及增长速度最快的根、块茎类产品。

(二)与巴西国内农产品实现错位,推动绿色有机产品的出口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巴西的食品基本可以满足自给,只有少部分依赖进口,且大部分进口农产品来自与巴西毗邻的南方共同市场,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因此,中国要想增加对巴西农产品的出口,就必须与南美洲的主要农产品错位,主推绿色有机产品的出口,开拓并逐步占领巴西的高端市场。我国可以依托现有的优势出口农产品,结合巴西市场的主体需求,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有机农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巴西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要借鉴现有的有机食品基地的生产建设经验或推动龙头基地外向型发展,形成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这是增加对巴西农产品出口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三)积极开展境外展销活动,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巴西的知名度

积极组织和鼓励国内农业企业参加农产品境外博览会、展销会,同时亦可主动承办国际性农业贸易和招商洽谈会,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出口企业在巴西影响力及争取市场份额起到前期的宣传作用。首先,要积极支持农业经贸人员到巴西进行市场考察,对有关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及其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加快我国的出口农产品与巴西市场的对接;鼓励企业参加有关农产品出口的境外研讨会、专题培训班、产品推介会等促销活动,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巴西市场的知名度。同时,可选择以举办国际性农业贸易和招商会为契机,创新农产品贸易方式,促进出口优势农产品产销衔接,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对巴西出口的规模和质量。

(四)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促进我国特色农产品对巴西的出口

巴西与中国政府之间可通过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的方式,促进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目前,巴西和中国两国有关政府部门经过谈判,双方已经就巴西向中国出口新鲜鸡肉达成了协议,我国亦可以向巴西政府推荐如花卉、菌类、香料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协商通过降低关税等措施,增加中国对巴西出口的农产品的种类,丰富巴西的农产品市场。同时,就农产品贸易的检验检疫问题应继续同巴西政府保持对话,为发展中巴农产品贸易保留空间。中巴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可促进中国国内农业企业向外向型转型,进而将中国各地区的特色的农产品推向巴西市场,扩大我国农产品在巴西的市场份额。

篇9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新疆

一、新疆农产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营销组织不完善,农产品营销力不足。在美国及其他农业发达的国家和我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农产品从信息、生产、销售、加工、运输到交易、出口,由一个或多个企业组织,形成环节众多的、围绕农产品贸易而形成的链条。我区发挥这一组织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尽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成长期。大多数农产品贸易主体的单一和农村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匮乏使得农民缺乏议价能力。

农产品营销力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组织赖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基础。虽然我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农产品营销组织,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等落后因素使得农产品营销力不足问题凸显。

2.农产品营销渠道环节多,流通过于繁冗。在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构成中,营销渠道一般表现为:“农户采购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消费者”。由于过长的营销环节以及公路运输使得农产品的采购量和实际销售量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加大了农产品的成本。

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使得市场效率低,市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或被扭曲。新疆相对于中东部地区,农产品的竞争力不足。虽然有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但多数产品由于运输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价格上升,竞争优势难以发挥。

3.农民普遍缺乏营销理念,对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查不够目前新疆主要以一家一户的分散化经营为主,这样不仅生产规模小,产品交易成本高,而且也直接导致农民只重视生产和田间管理,忽视农产品市场供应和社会需求变化。农民仅凭自己的经验来适应市场,种养上盲目跟随。由于缺乏引导控制,供需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形成结构性供过于求现象。

4.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建设落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新疆地区业生产产业化水平和商品化率较低,营销服务体系发展落后。农产品市场从布局上看,缺乏统一规划;市场之间信息相对封闭,不能形成高效的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从市场主体形式上看,农民进入市场一般比较分散,没能形成一个群体或组织,因此初级市场的合约化和组织化程度很低,农民的谈判能力低。从政府在市场中的功能看,政府为农产品市场服务的面太窄,在规范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和市场谈判能力等方面的工作做得太少。

二、新疆农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1.产品策略。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管理和品牌维护,提升各地州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一方面,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并不仅在农产品的识别功能上,品牌的功能更多的是市场影响力以及在带给消费者物质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消费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发展特色农业,对于有资源优势的常规作物和畜禽,在继续保持优势的同时,在精深加工上体现特色。日本在农产品的品牌发展方面曾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1975年的“一村一品”战略到后来的“地产地销”战略,再到目前的“本场本物”制度,在农产品品牌命名上长期坚守商品品牌=品种品牌+产地品牌的模式下,日本各地的农产品发展渐成气候。

做好市场调研,实施差异化战略。任何一个地方进行农产品生产和营销都应根据本地气候、资源、区位、市场和消费群体来确定,农民应注意掌握瓜菜等农产品旺季和淡季价格差异的客观规律,尽量积极发展早熟或反季节品种,蓄意制造“时间差”。这就要求各生产营销组织派农业调查员深入市场,了解农产品供需的最新动态。另外还需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进行差异化生产和销售,例如我们把城市家庭消费分为3个阶层:工薪消费阶层大部分销售在农贸市场;年轻白领和高薪退休阶层喜欢在超市消费;小康阶层多追求高档、独特等。

加强产地形象的宣传,发挥原产地效应。首先,充分利用新疆农业光热资源丰富、环境污染少等优势条件,着力塑造“绿色新疆,品质农业”的整体品牌形象;其次,新疆各地州要做好自己的“地区营销”,为消费者树立一个优良的原产地形象;最后,保持原产地绿色农产品独具特色的品质,形成原产地品牌的影响力,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推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拓展农产品市场需求,满足城镇居民的多层次需求。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储藏与运输,也有利于顺利实现销售及增加农民收入。

2.渠道策略。大力培植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克服分散经营的缺点,鼓励和推进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产品销售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鼓励发展专业营销合作组织,促进农户与市场的联系,降低市场风险。培植各种协会和合作社的关键是如何使其真正成为代表农民利益、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组织。

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按照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标准,加强疆内流通体系建设,提高生产与市场的对接能力。积极促进口岸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农产品配送,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和终端销售环节,推行农户+连锁超市的“农超对接”一体化营销模式。特色产品生产地区应建立专业贩销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繁荣市场,充分发挥经纪人的作用,切实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还要开通产品与市场之间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采用各种新的营销渠道模式。会员制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销售额,降低流通业经营成本,已受到普遍青睐。农产品企业的会员制也在悄然兴起。会员制是联系和稳定品牌农产品产销的有效渠道。可利用会员的长期供货优势,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创立从生产到销售的供应链,打造稳定持久的销售渠道。新疆棉花已经采用了会员制渠道模式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新疆其他农产品营销的借鉴。

广泛借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金融市场进行营销活动。农产品网上贸易便利又省时,相信这种交易方式会成为将来农产品零售交易的一种主流趋势。对于大单的农产品交易,拍卖交易将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最能反映市场供求信息的交易方式。为避免农产品价格波动给生产者带来的风险,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此外,还可运用配送策略。城市在不断扩大,买农产品(特别是安全营养的农产品)越来越不方便,因此特定的消费对象需要有品质的农产品配送。建立电子商务、电话、店面等配送体系将是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

3.价格策略。价格的定位也是影响营销成效的重要因素。对于求实、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国消费者,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对价格策略的调整不仅有利于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区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而且可以提高企业效益。

4.促销策略。好酒也怕巷子深,与工业产品一样农产品也需要通过促销手段扩大销售和提升品牌知名度。这里以江西南丰蜜桔为例,借鉴其成功的促销策略来推动新疆农产品的营销。南丰县在努力做好质量和品牌两篇文章的同时,实施了“南下、北上、东进、西扩”的蜜桔营销战略,该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赴全国各大中城市推销南丰蜜桔,与此同时,还组建了蜜桔流通协会,在各大中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了直销点。我区各地政府组织要牵头广泛宣传各类产品信息,带着产品“走出去”,把各地顾客“迎回来”,结合实际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拓展农业新的发展空间,兴办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创造新的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公共媒体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传播农产品信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康勇.试论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J].新疆财经,2010(2):75-77.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营销策略;4P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营销问题已经成为了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产品营销关系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期,这也给农产品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迎接未来市场竞争,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农产品营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农产品营销

所谓营销指的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各自的需要和愿望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农产品营销指农产品生产者与产品市场经营者为实现农产品价值一道进行的一系列的产品价值的交易活动。

(二) 4P理论

4P理论是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杰罗姆.麦卡锡于1960年提出,指的是四种营销策略的组合,包含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其中,产品策略主要指企业以向目标市场提供各种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有形和无形产品的方式来实现其营销目标,包括对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包装、特色以及品牌等可控因素的组合和运用;定价策略指企业以按照市场规律制定价格和变动价格等方式来实现营销目标;分销策略指企业以合理地选择分销渠道和组织商品实体流通的方式来实现其营销目标;促销策略指企业以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促进产品销售的方式来实现销售目标。

二、黔西南州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一)农产品营销组织不够完善。

在我国农业发达的省份,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有许多企业在每一个环节起到一定的营销作用。而在黔西南州,缺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区的农产品向更高层次,附加值更高的消费品迈进,更多的是一些小型个体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一是这些企业由于资金上的限制,不能形成农产品加工的规模生产,无法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各个企业分散经营,无法形成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使得产品在规格、质量上参差不齐;三是由于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工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无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产品加工目标定位模糊

由于农产品生产者本身素质比较差,缺乏营销知识,在农产品生产上一直盲目跟风,缺乏市场细分以及市场定位,同时农民住处分散、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造成农民信息闭塞和滞后,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产品,使得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多为同质产品,产品结构极为不合理,低档产品居多,缺少高档产品,无法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对不同层次产品的需求。另外,农民对加工出来的农产品缺乏包装意识以及品牌意识,很多质量较高的产品跟一般的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卖出,极大程度影响农民收入。

(三)农产品营销渠道单一

当地农产品销售形式主要是以传统集市的形式,在农民居住区缺乏一定的农贸市场。虽然有一些超市,但是农产品从生产到进入超市中间过程中缺乏大型农产品配送中心,由于当地也没有较大物流支持,农产品流通存在漏洞。大量的集市交易,使得农产品销售过于分散,不能形成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者缺乏准确的营销信息,没有较好的讨价还价能力,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

(四)营销成本较高

由于黔西南处于我国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使得当地农产品在储存、运输等环节营销成本很高,降低了当地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又加上当地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信息平台的建筑,更加加大了营销成本。

三、基于4P理论的黔西南州农产品营销策略建议

(一)产品策略

农产品作为一种产品,其开发与生产是农民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根据市场消费的需要,开发出具有竞争力和较高价值的产品,是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农民获得收入增加的基础,这也是农产品营销策略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农民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市场细分以及目标市场定位,努力实现产品的基本效用,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在产品包装、式样、结构、特色上创造产品差异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要,使农产品尽可能得实现交换,为农民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创造价值。黔西南由于其拥有独特的地域资源,当地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在天然条件上已经与其它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优势。但是当地农产品在包装产品结构上非常单一,产品质量岑齐不齐,亟需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引导当地农产品施行规模生产、标准化生产,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市场,根据产品不同定位,施行不同档次的标准化包装,体现出产品地域特色。丰富市场上农产品结构。在龙头企业带领下,大力推进当地绿色农产品营销,努力创造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

(二)定价策略

价格是生产者以及经营者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合理与否关系到农民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目标的实现。黔西南当地的农产品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其价格制定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质量差别很大的产品可能在市场上卖得的价钱相同,严重影响农产品市场的规范运行。为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要对产品进行分级分类,实行优质优价,低质低价。不仅有利于满足不同阶层、 不同地区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农民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收益。在黔西南州,可以将特色农产品尤其是绿色有机农产品价格定得较高些,可以创造更多的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充分调研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合理制定价格。

(三)分销策略

在销售渠道上,当地农产品只是通过国家收购或者城市的几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销售,销售渠道分布零散,缺少大型中间商和中介组织,产销衔接不畅,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农产品销售更加困难。因此,当地应该努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宽度和长度,优化渠道,加大农产品销售。可以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来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另外,应该建立更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等,提高营销效率。在建立有形销售网络的同时还应加快建立农产品销售无形网络,加快推进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体系建设。

(四)促销策略

在促销策略上,可以多举行农产品博览会,大力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大型媒体或者网站上大力宣传特色有机农产品,与一些网站多搞联合促销,树立当地特色农产品形象并获得一定品牌效应。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农产品销售,在当地旅游景区可以设立规范化、统一化的特色农产品销售点。将当地旅游文化融合到农产品中,提高农产品档次与形象。最后政府可以利用公共关系进行农产品营销,可以利用一些偶发事件和突发事件制造新闻事件,创造轰动效应,或以一些公益活动为切入点,提升产品的影响力,提升产品形象。(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婧.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2(12).

[2]罗哲.西部地区农产品营销策略探讨[J].商业时代.2009(06).

篇11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 农产品网络营销概述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的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的一种营销活动。从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有了良好的技术与条件,一般来讲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 及时获取信息,提高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网络营销的手法,农产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有效的市场,把握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农产品上游的生产与采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网络营销的方式可以使买卖双方信息透明化,保证交易的质量和信誉,从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1.2 突破传统贸易时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活动时,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制约了农产品在更为广阔的地域寻找市场。通过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农产品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进行没有时间限制的贸易,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务,可以打破时间因素对于农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其次,农产品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从而避免了交通等因素对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制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

1.3 提升企业形象,塑造品牌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农产品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力量,促进买卖双方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品牌建设,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打造知名品牌,使得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著名的农产品品牌“褚橙”就是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被广大消费者熟知与认可的。

2 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不明确

虽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能看懂互联网的能量与网络营销的优势,然而真正执行起来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者中有大部分因为受限于自身素质,无法将网络营销真正落实;还有部分从业者担忧网络营销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因此不知如何通过网络开展营销活动。这些都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局面的开展。

2.2 网络营销的配套环境有待提升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即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农产品本身受限于季节、储藏等因素,因此对于物流的配套设施需求也相应较高。目前伴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冷链物流虽然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市场规模与流通需求却不相符合,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方面的信息流与资金流方面的意识与应用普及与配套设施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建设。

2.3 网络营销媒介的发展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总体来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却呈现出了严重的二元现象,即城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中,农村更是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我国农村大多偏远与闭塞,不利于信息点的构建,这就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到农村。另一方面,我国网络技术本身发展还有待于发展,这样就导致农村很难建立起完善的、可以自我管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因此这也将导致农产品上游的种植与采购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也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的发展。

2.4 网络营销环境带来的阻碍

由于电子商务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即时有效的解决。首先,电子商务平台依靠网络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网络市场中根本不适用。这就让很多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将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拿到网络平台中进行销售,导致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中的信誉度大大降低。另外,农产品在网络销售中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政府的很多相关部门没有对其引起重视,更加没有一些鼓励的政策来支持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发展。其次,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网络市场是虚拟的,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近些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也同样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进一步普及。

3 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3.1 打造完善的网络营销支撑体系

要想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首先要打造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撑体系,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供应与人力保障。同时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系统化和完整性。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构建与网络营销理念的培训,鼓励从业者对于互联网以及网络营销知识的学习与接纳。从而打通对外的信息来源,保证信息的多元化,从而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并且找到市场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3.2 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保证市场调研的准确性与即时性。保证农产品生产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对市场进行系统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相关有效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上游的生产与采购,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完善农产品的营销网络,加强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产品与品牌形象。

3.3 农产品网络营销保障体系建设

在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网络营销的安全立法,为网络营销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虚拟市场的监督,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安全有序进行。通过网络营销,交易双方可以真实、透明得获取合作伙伴的信息,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做出最优的选择。这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精简了农产品交易程序,保证了企业信息搜寻的及时准确,精简谈判流程,并对交易过程提供有效监督,这就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4 农产品网络营销配套措施建设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的构造与完善,只有围绕这铁三角的配套设施得以完全的解决,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农民的素质建设,首先,农产品只有先实现了工业化的普及,才有可能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其次,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除了基本的营销知识,还应该精通计算机技术和农产品相关知识,如此才能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

4.1 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市场需求指导上游的生产

农产品的种植、流通与销售一直以来是分别发展的,由于农民的信息闭塞与本身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等原因,多年来造成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与生产严重脱节。农民盲目跟风生产现象严重,容易造成损失。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即时与准确的掌握市场需求等信息,根据需求来指导农产品的种植与采购,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采用预定销售,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农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盈利性。

4.2 开展有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农业信息化培训

把农产品营销主体,即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经纪人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作用,有效的发挥纽带的作用,并通过网络、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及时对外,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

4.3 建立网络营销渠道,通过营销沟通促进销售实现

农产品经营企业与经营主体要想有效果的开展网络营销活动,除了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与市场需求外,更需要建立适合农产品提供方与需求方的营销渠道。除了选择在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上供求信息外,还可以建立宣传型的农产品网站,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网络店铺。使网络渠道最大程度上详细宣传产品信息和特色。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仍以网上营销洽谈、线上成交线下支付为主要形式。因此,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升级、网站优化与推广、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等都是促进农产品“订单农业”的实现。

4.4 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整合策略

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构造营销的4PS策略,通过分析潜在市场总体需求特征后,确定适合通过网络营销渠道销售的农产品,特别是对鲜活农产品,更需建立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促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等活动,营造与服务和产品相关的网络社区,通过营销沟通实现销售。网络将农产品提供方和消费者连在一起,给农产品生产者与从业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不仅简化了流程,而且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收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营销更具优势。

5 结束语

在互联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全世界范围内诞生也颠覆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作为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来说,在新的商业时代找到更适合其合理地持续性发展的方法尤为重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说法虽然近几年来广为盛行,然而找到适合其长远有效发展的策略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相关学者与从业人员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J].科技论坛,2011(12).

篇12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技术性壁垒突破策略

一、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to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等为由,强制或非强制性地采取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一系列技术性贸易手段,并且对国际贸易造成非必要的或非正当的障碍。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出如下不同的形式。

1.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政府在制定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明确,配套性、系统性强;(2)法律法规与标准衔接较好;(3)先进实用;(4)制定过程透明度高,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比较多;(5)技术性贸易壁垒倾向明显。技术法规和标准本身的产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过分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可能会对国际贸易制造障碍,容易形成壁垒。

2.繁多的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和通关程序。根据WTO的《SPS协议》,各成员国可以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免受病虫害或带病虫害有机体侵入而采取一些检验、检疫措施。一些国家就以此为借口,制定名目繁多的法令和规章制度,给国外农产品的进入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3.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发达国家规定了大量的合格认证制度,这些认证制度在细节上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因素,并且认证价格不菲,从而给外国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如美国早在1997年12月就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ntrolPoint)即(HACCP)管理体系,禁止进口未实施HACCP的水产品和肉类食品。欧盟也认可采用HACCP体系。日本政府则实施农产品身份证、质量认证制度,要求凡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都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并加贴认证标志。

4.严苛的包装和标签要求。美国是世界各国食品标签法规最为完备、严谨的国家,1992年12月12日实施的“食品标签法”,要求所有包装食品都必须强制使用新的标签(新鲜肉类、家禽、鱼类和果蔬除外),要求表明食品所含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品质改良剂、合成色素等),否则禁止销售。日本实行的食品标签制度,要求注明品名、原材料名称、内容量、制造年月日、制造厂家或经营商名称、适食期限、保存方法、烹调方法、使用方法、保存温度、原产国(进口品)等。欧盟理事会修订了关于食品标签、说明及宣传的第200/13/EC号指令。新条例旨在确保消费者更容易得知食品,要求必须在标签上标出的致敏成份。

二、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经验

1.美国的促进机制。(1)组建强大的促销组织机构。美国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是直接负责农产品出口促销的政府机构,它集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生活管理以及农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于一身,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一体化管理。这些机构包括农产品信贷公司、海外农业服务局、美国商务部、农业协会、农产品贸易协会等。此外,美国还有上百个农业团体、协会与政府合作,具体承担农产品出口支持计划。它们负责提供全球市场信息,制订生产计划,督促会员使用统一的商标,建立和利用出口价格协调机制,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等。(2)实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开拓计划:①国际市场拓展计划。为了促进美国农产品销售,美国国会和政府共同制订该计划,主要资助海外的营销和促销活动,直接面向国外最终消费者。该计划的实施方式是,农产品信贷公司将资金拨给经海外农业服务局,经海外农业服务局审定后拔付可参与计划执行的农产品协会。②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者计划。为了全面支持有广泛代表性的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或商会,借以开拓新市场,重点扶持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美国政府制订了此计划。方式也是由农产品信贷公司和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以返还偿付的形式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援助。③建立完善的信贷担保制度。美国政府启用了一系列金融服务措施,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信用担保计划,强有力地促进美国农产品出口。包括:商业出口信贷担保计划、卖方信用担保计划、设施担保计划。④构建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美国食品安全体系是灵活而有力的,以科学为依据,明确行业的法律责任,在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综合、有效、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体系,并在法律规章制度下进行质量安全管理。

2.欧盟的促进机制。2003年6月2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新农业政策改革决议。改革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分别从2004年和2005年开始执行。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直接补贴方式。按照新的改革方案,取消原来与产品类别和种植面积有关的挂钩补贴,取而代之的是“单一的农场补贴”(SingleFarmPayment)。每个农民获得的补贴额将根据以2000-2002年为基期的情况确定。一经确定,补贴就与种植的作物种类和面积多少无关。(2)加强对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上述各项补贴政策包括单一补贴政策,尽管可能不再与生产挂钩,但是却与遵守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等方面的法规要求相联系。(3)建立新的“农场咨询系统”(FarmAdvisorySystem)。在2006年以前,各成员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农场咨询系统。但是2007年以后,各成员必须都建立起这样的系统。在2010年以前,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这个系统。2010年,农业委员会将报告这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欧盟部长理事会将决定是否将该系统变为强制农民参加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的咨询服务。农场审计部门将定期地对农场投入物的投入水平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的环境、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有关的费用将由欧盟的农村发展基金支付。(4)调减对大农场的补贴。按照新的改革决定,将对大农场直接补贴标准予以调减。调减的幅度是:2005年为3%,2006年为4%,2007年以后为5%。据测算,此项措施每年可节省支出12亿欧元。这些节省下来的支出将全部用于促进农村发展项目。欧盟通过以上六项措施的实施,使欧盟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了其综合竞争力,对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具有针对性。

3.日本的促进机制。(1)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出口促进体制。日本政府专门成立“农林水产品出口推广协会”,该协会由农林水科大臣任会长,各省厅、地方政府、各全国性农业生产、流通组织、贸易、旅游促进团体、以及地方出口促进团体作为成员。该协会负责制定日本农产品出口的基本战略,确定农产品出口的具体目标,完成并实施年度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与外国政府交涉取消农产品进口壁垒等。(2)加强对外交涉,为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铺路搭桥。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日本政府出面同各国交涉,在关税、检疫等方面取得进展,比如,通过双边FTA协议,降低农产品的进口高关税;要求进口国调整顿秩序检疫政策,或根据进口国的检疫要求采取改进措施等。(3)建立面向出口的生产、流通体制。此举主要是通过构筑面向出口的生产体制,导入新的技术,生产出能够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的,符合海外市场标准的、与日本市场有所不同的农产品。同时,为了保持农产品的出口品质,降低成本,建立出口包装和保鲜系统,利用共同的运输方式,开发出专门出口的运输路径、运输方式等流通体制。(4)积极开展海外市场推广。①开拓并扩展销售渠道。日方对农产品出口的海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将该信息分发给相关单位作为决策参考和依据。这些信息既包括政策制度方面的,如检验检疫制度、商标登记、培育权保护等;也包括市场需求、商品价格、流通状况、饮食习惯等。②采取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手段。充分而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包括开展市场调研、制定出口计划、开发海外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等。具体方法如在国内成田机场介绍、销售日本品牌农产品;组织国内企业参加国外食品展销会;设立直销点,搜集市场反应;召开生产、流通、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准备会等;在国外,政府协助民间进行市场调研、疏通政府关系、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加强与海外相关贸易部门的联系;另外,金融机构还向农产品出口提供融资和保险的服务。

三、建构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

美、欧、日等国突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尽管很多,但是概括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官方层面的政府努力,建立政府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农产品自身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构建强有力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与多数人预期的相反,加入WTO以来我国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并未显著增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却遇到极大阻力,主要是日本和欧盟等国设置的技术壁垒。残酷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自由贸易仍然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世界中的竞争力不仅在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实际用于农业的政府支持却十分有限。因此,创新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入研究世贸规划,借鉴国外支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机制,对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抵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特殊的现实意义。(1)构建完善的“绿箱”保护体系。所谓“绿箱”政策,指的是政府在执行支持计划时必须符合: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没有或仅有最小的贸易扭曲,对生产影响很小;不具有对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的作用。根据WTO规侧,“绿箱”措施可免除削减义务。由于绿色政策在WTO规则里并不承担削减义务。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2)充分利用黄箱政策扶持空间。我国黄箱支持量允许标准为8.5%。目前我国黄箱支持量不大,主要在粮食保护价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方面。除了玉米以外,我国粮食品种的支持量都是负保护。目前我国每年还有很少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都处在世贸组织的“微量允许标准”之内。应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空间,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但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农业协议要求,转换支持方式,主要应补给生产者。因此,对黄箱政策的支持目标和支持结构应做较大的调整,由主要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补贴转向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并重新确定黄箱政策支出的重点。(3)完善税收支持政策。研究规范统一农产品加工品商品代码,调整农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鼓励企业出口深加工农产品。对农产品出口生产企业进品生产加工检测检验设备及企业自用的通用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关税减免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4)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提供信贷支持。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研究制订对农产品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具体办法,针对农产品的特点,加快研究、设计满足农产品出口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5)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①建立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监督国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法规公平性等活动,保证和维护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公平竞争的环境。②设立农产品预警调节专项资金,建立补偿制度。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90%以内时,国家对本国产品促销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为国内生产成本82%~90%时,国家除对促销进行补贴外,还应收购、储藏国内农产吕,并对降价使用的农产品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80%时,国家启动转产、转业和退耕补贴机制。③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重点资助企业和行业组织参加国际博览会、交易会,对中国农产品进行整体宣传,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支持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市场调查,广告促销、营销策划、产品推介,以及其他市场营销活动;加强与国际认证认可及国际零售商组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农产品、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支持国内认证机构开展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资助出口企业通过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④改善出口农产品的物流条件,提高出口率。加强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减免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费用,实现省际互通。要重点解决好农产品出口重点区域和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冷链运输问题,以降低出品成本,突破发展瓶颈。

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基本原则。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出口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落后于我国的整体外贸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还不高,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对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扩大和发展农产品出品,必须根据中国农业资源禀赋的特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避开土地、水资源短缺的劣势,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订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并组织实施。②坚持技术创新,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今后国际农产品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产品竞争的方向。要着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优化出口产口结构,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③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培育出口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是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协调国家宏观目标和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④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发展原则。重点支持农产品出口优势明显、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扩大出口;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茶叶、水海产品、禽肉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重点扶持贸工农一体化,拥有自有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加工能力强、出口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同时,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产品和不同市场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2)具体措施。由于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大多仍然是传统的生产方式,质量不高,标准不统一,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安全、卫生意识不强,使我国农产品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被规模小、技术差、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低劣抵消了,因此,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以提供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为参与竞争的基础或前提。②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出口农产品竞争力。③进行宏观调控,整合各地优势,形成合力。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优势农产品的产量。⑤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出口市场的区域多元化格局。⑥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参考文献:

[1]HACCP是指以预防为主的食品生产的安全与质量控制的方法管理体系。其基本原则是:1.评估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卫生的风险,分析其潜在危害(HA);2.鉴别生产加工过程中控制点并按已分析出的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CCP);3.确定与各关键控制点相适应的临界值;4.确定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和频度以确保符合临界值;5.确定经监控认为关键控制点失控时,应采取的纠偏措施;6.确定验证HACCP体系的正常有效的运行程序;7.建立全部的程序文件和与上述原则及其应用相适应的准确有效的记录。

[2]商务部网站,

[3]“绿箱子”保护,商务部网,,2008年1月24日下载

[4]叶堂林:“世贸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44页。

[5]商务部网。,2008年2月21日下载

篇13

1协调联动。

当前的农产品发展,靠某个企业、某个产品来带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协调联动的方法,增加企业、产品的关联性、延伸性、精深性、增值性,以降低竞争成本,形成集约优势,形成以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带动-协会协调-半成品坯料加工-农户基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链,避免恶性竞争。这样才能形成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养殖户种、养、加工,引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农产品只有通过组成联盟,才能使企业竞争力增强、规模效益显现、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农产品行业无序竞争,相互杀价现象严重。可通过成立协会来协调规范企业发展,通过行业分层次组成联盟,发挥集约优势、规范效应,增强行业、企业发展竞争力。

2产业化经营。

目前我国农户应发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效益,减少市场风险,通过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农产品商品基地,使农民有比较可靠的市场销售保证,尽量避免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

3优惠政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家应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进入农产品领域,引导农民扩大规模经营,形成农村支柱产业,增加收入。协助农民构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开发国内外市场,推动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形成。

4营销渠道。

在新经济和网络经济背景下,市场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对农产品营销渠道过程参入程度越来越高。

信息技术为异地交易提供了物质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物流的速度。如江苏省无锡市就出现了网络购菜,人们足不出户,在家里或办公室轻点鼠标,到傍晚时分所需的都会准时送到指定地点,极大的方便了日益忙碌的人们,特别受到广大没有时间逛菜场的白领阶层们的欢迎。

积极倡导低成本实战营销企业要积极参与农产品加工,通过投资办厂,租赁乡企厂房、车间等方式开展农产品加工或委托加工,为下游企业开展初加工产品,为超市或专卖店开展定牌生产。从而促进更多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加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现在,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的相关政策,农产品企业要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要在营销专家指导下善于利用农产品在品质和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扩大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地区的地缘优势和抓住对外贸易战略升级机遇,努力扩大农产品对外出口,由供应出口向在外境内设立批发市场、批零结合等发展。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对日本、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开拓南亚、西亚和欧美市场。

5现代流通方式。

篇14

1协调联动。

当前的农产品发展,靠某个企业、某个产品来带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协调联动的方法,增加企业、产品的关联性、延伸性、精深性、增值性,以降低竞争成本,形成集约优势,形成以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带动-协会协调-半成品坯料加工-农户基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链,避免恶性竞争。这样才能形成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养殖户种、养、加工,引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农产品只有通过组成联盟,才能使企业竞争力增强、规模效益显现、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农产品行业无序竞争,相互杀价现象严重。可通过成立协会来协调规范企业发展,通过行业分层次组成联盟,发挥集约优势、规范效应,增强行业、企业发展竞争力。

2产业化经营。

目前我国农户应发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效益,减少市场风险,通过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农产品商品基地,使农民有比较可靠的市场销售保证,尽量避免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

3优惠政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家应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进入农产品领域,引导农民扩大规模经营,形成农村支柱产业,增加收入。协助农民构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开发国内外市场,推动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形成。 ··

4营销渠道。

在新经济和网络经济背景下,市场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对农产品营销渠道过程参入程度越来越高。

信息技术为异地交易提供了物质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物流的速度。如江苏省无锡市就出现了网络购菜,人们足不出户,在家里或办公室轻点鼠标,到傍晚时分所需的都会准时送到指定地点,极大的方便了日益忙碌的人们,特别受到广大没有时间逛菜场的白领阶层们的欢迎。

积极倡导低成本实战营销企业要积极参与农产品加工,通过投资办厂,租赁乡企厂房、车间等方式开展农产品加工或委托加工,为下游企业开展初加工产品,为超市或专卖店开展定牌生产。从而促进更多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加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现在,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的相关政策,农产品企业要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要在营销专家指导下善于利用农产品在品质和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扩大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地区的地缘优势和抓住对外贸易战略升级机遇,努力扩大农产品对外出口,由供应出口向在外境内设立批发市场、批零结合等发展。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对日本、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开拓南亚、西亚和欧美市场。

5现代流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