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28: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技能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技能;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0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日益发展与融合,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性和地域性的限制,网络化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一种崭新的商务形式――电子商务,作为商业贸易领域中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商务活动。随之而来引发了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当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培训,不能适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要求。因此,要求高校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培养人才脱离企业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这是创设该专业的初衷,同时也反映了基本的经济学供求原理,即人才的供给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面向需求,而当前却存在着学校与企业之间互不沟通,而企业是人才需要的摇篮,也是专业设置的基础。脱离了企业需求就等于脱离了实际,等于闭门造车。这样校企距离越来越大,学校不了解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往往难以融为一体。
(二)人才目标定位大而空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内容几乎遍及整个经济领域,包括管理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是集多门学科于一身的综合体。因此,容易导致高校培养方向模糊,许多学校甚至不能很清楚地说出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究竟能够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或者培养目标比较宽泛,试图培养出“万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非常不现实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是融合网络、营销、经济管理等学科为一体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那么在专业思想、课程设置上都会出现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就会缺乏侧重点,没有划分主要和次要学科,盲目追求所谓复合型人才,实际上大而空,是不科学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三)课程设置混乱
当前,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人才要求的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很多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将现有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商务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简单放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性;第二,课程设置重视书本知识而轻实务部分,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训;第三,师资力量严重缺乏。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是从计算机专业、管理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转移而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再加上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务的经验,不少教师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不能得心应手。因为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培训,懂管理的老师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造成电子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和简单的组合。
(四)对学生实践技能培训不够
目前,许多学生只有理论上的电子商务,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概念模糊,存在着不确定性。很多高校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不理解现象严重,存在着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环节,而电子商务方面的教材本身又存在着偏于定性方面的描述,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没有为电子商务学生创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实践环节只是以软件模拟实验为主,且软件设计的比较简单、陈旧、甚至脱离现实,导致学生在电子商务实习、创意、兼职创业等方面缺乏实践体验。
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研究
(一)明确专业技能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人才具有实务性、复合型、多元化特征。实务性特征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在培养过程中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并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复合型特征反映的是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商务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不但要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还要求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要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多元化特征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而每一方面、每一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需要不同的电子商务人才。比如, 有些岗位需要网络技术过硬的电子商务人才,而有些岗位则要求精通商务运作规律的电子商务人才, 有些岗位还侧重于需要掌握支付、物流和信息流的电子商务人才。
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岗位要求的特点,设置不同人才类型和专业培养方向,针对于不同人才类型而设置不同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具体做法:1.对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满足实施商务运作的需求。2.对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和理解商务需求,同时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 懂得电子商务具体业务活动,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3.对于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理解电子商务理论研究,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对这一人才的要求往往要高于其它两种类型。
(二)设立实践技能培养方案
要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后,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多学科教师队伍, 使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而且还精通某一具体行业知识,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有所成就;其次,要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次,要真正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面,使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不同方向人才的专业化需求。
1.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素质是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前提条件。第一,加强师资培训。可以重点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观摩和相互交流。建议任课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实践课开始,注重研究和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第二,要经常展开一些学术交流。比如, 经常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学术带头人进行交流,就实践培养方案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换意见,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到国外去实地考察等。第三,鼓励教师多参与实践项目。青年教师应考虑抽出一定时间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吸收一些企业专业工作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以缩短市场与课堂的距离。
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不但要使课程设置合理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大量的案例实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真正将自身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其面临不同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实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可以按学生人数设立专项基金,作为学生的培养经费,由教师指导使学生将这一经费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比如创建网络商店等。
电子通讯信息;高技能;研究
1 电子通讯信息产业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当前我国技能人才状况 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部分在制造业;一部分在服务业。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 一直致力推动工业化发展。 特别电子类已成为我国极为重要经济支撑和提高综合国力有效途径, 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完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有关工作。一些高校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校企合作发展电子行业的必由之路。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学校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先后与瑞安建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原国资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创维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并签合作协议、为其培养高技能人才
2 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和企业职工队伍技能水平偏低的原因
2.1 经济发展增加了对技能人才需求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可以说,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造了技术工人需求的大环境。第二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对技术工人的强劲需求。我国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经济的 高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再加之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和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分 工,必然涉及到人力资源结构变化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山东省为例,每年需补充技术工人 约 40 万人左右。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 很多新职业, 大批低技能就业岗位正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 急需一大批适应新要求 的新型技能人才。 而此时中国人力资源结构出现了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的发展轨迹, 劳动 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特征。加之有效供给不足,这必然进一步增加对高技能人才 的需求,造成我国劳动力结构处于中间层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2.2 社会认知偏差影响了人们从事技能劳动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重学历、 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念,把学历和身份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形成了技术工人不是人 才的社会刻板印象,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存在这种社会认知偏差,人 们没有把技术工人作为人才看待, 用人上身份界限没有完全打破, 缺乏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 机制和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 技术工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 劳动价值也没有得到相应 的回报。在社会利益分配上很少关注工人群体。从职业生涯看,具有学历和干部身份的人才 可以有多种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而技能人才只能干一辈子工人。由于技术工人社会地位、 经济地位偏低,降低了技能人才群体的凝聚力。许多青年不愿意从事技能劳动,造成技能人 才短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衡量标准,应该以需求和能力为本位,社会分配 应以贡献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2.3 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供给不足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主要表现在 普通教育上, 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而与培养技术工人相关联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以山东省为例,2003 年全省高考招生 37 万人,而明确定位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 高级技工学校,年培养能力只有 10 万人左右。其中高级技工的培养能力只有 3 万人。相对 于全省每年 40 多万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培养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技 术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高,造成社会对白领职业的高度需求,轻视职业教育。这种 教育结构造成职业教育培养能力不足。“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和对专业性职业教育投入资本的 不足是导致中国技术工人水平低、 后备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这将影响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 竞争的能力。”
2.4 企业对职工培训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只使用、 不培养的做法造成职工技能水平偏低
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应发挥主体作用,因为企业是人才效益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目 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只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忽视一线职工的培训, 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 入严重不足,职工技能素质不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4 年 4 月对全国 40 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花费不高, 一半以上的企业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费用不到职工教育经费的 20%。究其原因,一是长期 以来,我国企业传统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方式没有改变,质量意识不强,不重视提高企业职工 素质。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滞后,部分企业负责人忽视职工队伍长远建设。三是进入市场 经济以后,由于国有企业待遇偏低,很多优秀技能人才流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造成 国有企业不愿投资职工培养。
3 完善培养条件,保证培养质量的高速发展
3.1 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硬件条件
高技能人才培训主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学校使用教育专项资佥、加大投.入,完善实训条件,进一步强化多媒体机房、电梯、数控和电气技术实验室建设。目前,在建的电子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有江西省首个实物电梯实验室及先进的实验室20余个,被劳动厅领导形象地比喻为江西省电子信息技校的”独门武功”现已建成有专业配套的实验实习室40余间,实习车间1095平方米,计算机500余台,配备较为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1400多台.
3.2 提供高水平实习和理论教学师资
“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技能培训,为学员提升能力服务,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双师型教师培训班,组织观摩考察活动、并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技工院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聘任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3.3 采取”订单”模式培养
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输送到企业就业。先后与南方电网、云内动力、云天化、南天集团、昆钢等合作培养了众多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了满意的培训服务。
4 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化必须面向社会,走向市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1民办学校应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一是专业设置上要克服重学科倾向,轻导向;二是培训内容上要克服管理类、 轻技能类; 三是培训上克服重理论讲授、轻能力提升。同样,社会培训机构也要及时调整办学方向, 跟上职业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形成民办高校与成人教育、公立高校三足鼎立之势。民 办高校的一切教育要围绕着培养市场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要按需设置、 年年调整, 电子商务、 市场什么人才抢手热门,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而“订单式 教育”和校企合作,使民办高校实现了与市场的零距离。同样,造就高技能人才,对缓解大学生 就业的结构型矛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要鼓励并指导高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补,联 合培养高职学生。
4.2企业要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企业一方面可以开发和培养现有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可以引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现有技能人才培养上,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 促进初、中级技能人员尽快升级,成为高技能人才;二是要利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杠杆作用 来促进新生劳动力。目前,国内企业获得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是自己培养,方法比较单一。 企业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企业开展的技能培训主要有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 复合培训,复合培训所占比例最小。高技能人才哪里来,招才引智见效快,这当然是一条捷径。 但是大家都去你争我夺,互挖“墙脚”,必然产生人才内耗。因此要走引培并举的路子。首先加 大教育投入,依靠国家院校和民办院校培养人才,同时企业要立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培养高技能人才,此外要积极引进人才。
电力系统培训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在电力企业所属的培训中心担负着电力企业人才培养重任的培训师队伍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力企业培训中心所属的专职培训师;另一种师资力量形式就是兼职培训师。
专职培训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专职培训师是指电力企业专业培训中心的从业老师,他们大都具有国家认定的教师从业资格,具备某一领域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系统内专业培训中心就职。在专职培训师中,部分人员是随着原电力学校(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转制而来的学校老师,还有一部分是培训中心成立后从基层单位招聘过来的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和近年来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在培训工作中,部分从生产一线招聘来的专职培训师担负着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较高质量的实践培训工作,原来从事学校学历教育和新进的大学生则大都是承担着理论教学部分工作,比如电工基础知识教学、技能培训前期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等,他们讲授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刊物,行业标准、规程规定等。在平时的工作中,专职培训师还要承担着部分培训研究和培训管理工作。比如培训班班主任的工作,专业教研小组的教学研究和组织工作等。在培训工作中,由于专职培训师的日常工作大多脱离生产经营一线,在工作中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技能培训工作做不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很多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的应用培训做不到与时俱进,造成很多学员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专职培训师进行讨教时,培训师只能给出原理性解释,讲解难以使学员信服。
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兼职培训师是指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选拔,培训机构聘用的有着高超业务技能和丰富现场工作经验,或者在某一专项业务中有着出类拔萃技能水平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大都来自于公司生产经营一线,不仅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业务技能,而且对教育培训工作热爱且具备一定的教育培训工作能力,很多人都有在一定层级的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过骄人成绩的经历。在培训工作中,兼职培训师主要负责技能等级培训中的实际操作培训和岗位培训中的示范性操作培训。比如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检修培训、装表接电技能培训、用电采集系统的应用培训等。这些培训内容贴近具体的工作实际,培训方法采用操作动作分解演示、工艺规范的模拟再现等形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其他任何培训都无法替代的。但在培训工作中,由于兼职培训师来自于公司生产经营一线,很多人没有教学工作经验,再加之部分兼职培训师抱有临时工作观念,很少有人在培训艺术和教学技巧上下功夫,从而造成培训工作质量难以提高。
解决专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建议
分析目前电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师资队伍现状,参考电力培训工作对培训师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需求调研要求,结合电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近几年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方法来完善专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工作。
健全专兼职培训师的选拔任用机制
电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师是电力行业从业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更要有出色的理论水平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因此,建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制定培训师准入资质的标准和相关执业资质的规定。比如规定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包括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职称等级或技能等级;在历年绩效考核中至少要在良好以上或者在省、部级竞赛中取得一定的名次等。对于专职培训师还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等要求,对于兼职培训师采用设定条件遴选的方式进行选聘,并尽可能采用周期制聘用方式,即一定时间内放弃原有岗位工作,固定在培训中心担任培训师,从而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担当培训工作。
拓宽专兼职培训师选拔任用的渠道
鉴于培训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授技艺的工作特殊性,选拔任用培训师不仅要注重从新进大学生中选用培养培训师后备人才,更要关注拥有充足理论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职工,特别是已在生产一线锻炼摔打多年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基层员工。有条件时还可以从一些二线干部或退出岗位的班组长和生产骨干中进行选聘。这类员工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授课潜能,讲授知识和技能深入浅出,实战性强,常采用案例教学法从自身工作经历中举实例、解难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生动易懂,容易被学员接受并引起共鸣。如果能选拔这类人担任培训师,无论是专职培训师还是兼职培训师,只要对他们授课能力、语言组织、课堂掌控技巧等方面稍加培训,都能够很快地进入培训师角色,并且能够出色地完成培训工作任务。
建立健全对专兼职培训师的激励制度
为保证培训师队伍的稳定性,保证培训工作效果,建议制定培训师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对培训师工作的奖惩激励办法,对专兼职培训师的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比如用完成一定数量学时或培训人次的方法量化工作任务;用培训工作考评或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细化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核。同时,对工作绩效考核优异的培训师在公司系统内优先提拔使用,对有培训工作经历的培训师在职称评定、技能专家评定等方面加分照顾等。对兼职培训师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回原单位在岗位安排上明确不低于原岗级岗位安置、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重用等等措施,打消兼职培训师在培训师工作结束以后的岗位安置顾虑,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培训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开辟专兼职培训师自身素质提升的通道
当今社会乃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在大大缩短。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培训师教书育人,对于知识的获取更是十分迫切。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不断充实自身的“水”,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自身主动学习来获得,还有就是组织安排,通过到相关院校和生产单位学习获取。作为培训中心要主动为培训师提升技能提供条件,可以采取和一线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安排专职培训师定期或不定期到生产经营一线采取跟班或顶班工作的形式,参与一线的生产经营工作。在安排培训师跟班或顶班工作中,要对其设定预期的技能提升目标,并严加考核,从而保证跟班培训的效果。对于兼职培训师要明确教学要求,采取优胜劣汰制度,促使他们保持和原有单位的联系,主动了解和掌握生产一线的工作动态,不断给自己“充电”,让培训师能够始终保持“一桶水”的状态,从而为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重视对专兼职培训师工作的支持
关键词:电子整机装配;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89-03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和步骤
项目教学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用项目法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有:确定项目内容、任务要求、工作计划,设想在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承受能力,把学生引入项目工作中后退居到次要位置。
二、目前电子整机装配实训存在的问题
在实训教学上注重强调元器件的特点、操作要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可看出当前的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
2.理论课太多,实训课太少。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预设的,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一种方案或答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与企业需求脱轨。学校、教师对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动态的关注不够,技能训练的内容跟不上企业需求,无法体现电子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
三、电子整机装配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确定项目、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学习评价几个环节。
1.确定项目。这个环节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训条件、学生基础安排实训内容。
2.制订计划。根据项目的内容、目标和任务,学校实训条件、学生基础、专业特征制订详细的计划,教师可带领学生从电路原理图到PCB版制作、元件的选择和焊接等几个方面制订详细计划,从元器件选择开始,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线进行设计。
3.实施。教师将电子整机装配的技能训练可分为: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手工焊接实训、整机装配实训三大模块。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每进行一模块,教师要自己先动手操作一遍,并把整个过程操作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分解成多个每两节课能够完成的训练任务。在训练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按自愿、互补原则进行组合。每个小组组合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因素,将爱动手的与不爱动手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每组人数不能太多,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因任务过少而无事可干、说话、打闹等现象。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必须每次按训练项目进行,要相互检查,共同讨论。每组推选一名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小组的材料发放、工具保管、质量检查、情况汇报、安全监督、卫生清扫等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项目实施中,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多了解各组的进度和存在困难,对检查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模块。可具体分为阻容元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两模块。①阻容元器件模块(4课时):要求学生了解电阻器、电容器的识别、标志和检测方法。将不同种类电阻和电容发放给各小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快速识别阻值和偏差及容量大小、极性,用万用表进行核对,各组员要进行交换检查评比,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基本掌握电阻器和电容器的识别和检测方法;②半导体分立器件模块(4课时):将不同种类二极管和三极管发放给各小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两种万用表分别对晶体二极管极性、管型、材料;三极管的三个管脚、管型、材料进行识别、测量、等内容训练,各小组选出一名判别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学生,然后小组之间可进行比赛,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快速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测量方法、质量判别、极性判别等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将以上各种元器件混合放在一起,发给各小组,要求各组长在规定时间内负责考核该组成员对元器件的识别、检测等训练内容。
(2)焊接实训模块。该模块由常用装配、焊接工具的正确使用、元器件引脚成型、手工焊接三模块组成。①常用装配、焊接工具的正确使用(4~6课时):将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用途和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并将各种工具的正确拿法、使用等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对某些工具进行操作练习,比如学生练习如何用尖嘴钳、斜口钳、电工刀剥离粗细不同导线的绝缘层;如何用镊子取放元器件、引脚成型和进行拆焊;如何正确握电烙铁及撤离电烙铁;如何用电烙铁剥离细导线的绝缘层等;②元器件引脚成型(4课时):各种元器件发放给小组,将元器件引脚成型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再将各种元器件引脚成型演示一遍后,要求各小组进行操作训练,在实训结束时要求各组员将自己的板子和样板上元器件的引脚进行比较,找出差距;③手工焊接模块(30~36课时): 焊接是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每个焊接点的质量都关系着整个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每个焊接点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电器性能,所以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模块的重点是训练学生“三步操作法”和“五步操作法”及焊点质量好坏的检查。先将样板发给各小组,让学生观看样板的焊点形状、光泽、覆盖引脚或导线的情况等,再把“三步操作法”和“五步操作法”分别演示一遍,剩下时间学生按要求在训练板上进行焊接练习。每次训练中都要预留一定时间要求学生将自己焊接的元器件拆掉,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拆焊能力,还可以节约成本。在本模块训练结束之前小组成员要相互考核,教师针对小组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整机装配实训(24~30课时)。这一模块主要安排了管超外差式收音机装配调试、串联直流稳压电源安装、音乐门铃、功放。管超外差式收音机装配调试是建议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训练项目,因为管超外差式收音机装配,这个实训项目涉及常见元件种类有: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等,元器件个数近40个左右,对学生来说通过本次实训不仅可以检测前期所学的知识要点掌握如何,还可以了解整机组装的程序和企业生产线的大概过程和要求。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小组成员可以先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看是否有虚焊、拉尖、桥接、漏焊、错焊、管脚和装配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等,教师根据上交的作品再给予评价。教师评价时应指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也应指出作品中出现的瑕疵。
四、反思
1.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目标实现。从当前的中职各专业课程设计现状来看,其合理性有待增强。目前,中职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对枯燥的理论课程的设置,枯燥难懂的理论课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不够扎实,学生到生产线上后难以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项目式教学法在电子整机装配课程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明确地任务,操作热情高涨。
2.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工作量翻番。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至少了解仿真软件、PCB版制作和掌握焊接技术等一系列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训环境中进入岗位角色,充分体现老教育学家叶圣陶的教育观点。
3.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训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操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4.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存在的问题。学生基础层次不齐,给教师的在选择项目及项目实施中困难很大,不能很好地安排实训任务,还有部分学生喜欢“冒进”,不能按照教师指定的项目进行训练,恨不得一节课就完成整个任务。项目教学的目的不是为获得一件成品,而是在于整个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全方位地锻炼,急于求成只会使自己丧失许多有益的训练机会。
只要尽量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努力探索在电子整机装配实训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教师和学生都会体会到该课程实训教学、学习的成就感。项目教学法使的学习成为人人参与的过程,它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全方位地锻炼。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解放思想,持之以恒,才能取得骄人成绩。
参考文献:
[1]颜廷财.项目教学法在高三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2011,(33).
[2]葛金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法讲座,2007,(7).
【关键词】电子技能训练 组装 焊接 电路 电子产品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训练是培养这些能力的一个必要途径。
一、激发兴趣是学好技能的前提
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在“重文轻技”社会环境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重重。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兴趣,上好理论课。开学初,我将学生带进实训室,让他们参观历届学生电子产品组装成果,其中有声光控开关、音乐门铃、无线防盗报警器、电视机等,这些作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
2.通过真人真事激发兴趣。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陕西省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项目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2008年有2人参赛,均获得省级一等奖,2009年2人参赛,分别获得省级一、二等奖,2011年2人参赛,分别获得省级二、三等奖,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同时得到县委县政府以及教体局的表彰。2010年陕西省教育厅规定,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的学生可免试进入高等院校就读,今年全市有4名学生免试就读大专院校,我校就有3名毕业生获此机会。通过这些真实事例,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3.以竞赛激发兴趣。青少年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其中就有课外电子小制作项目。每年都有学生凭借自己的作品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县级以上奖励。同时,学校每年组织4次技能大赛,在大赛中发现人才,锻炼人才。通过这一活动,促进基础理论教学,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好技能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技能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注重教法是学好技能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都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容易造成脱节。上课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打破教学常规,利用我校的有利条件,将学生带进实训室,采取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单纯操作与图纸练习相结合;电路设计软件与电子产品组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实验、实训与理论相结合。以往的教学都是先理论后实践,这样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在实际操作中我将技能教学逐步渗透到理论教学中,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是电子技能训练的前提,所以在讲万用表的使用时,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两块表,机械表和数字表,然后让他们用不同的表来进行测量、比较,通过比较,同学们很快的就容易发现,数字表精确、读数快,使用方便,而机械表使用起来则相对费力,但是也有它的好处,比如检测二极管的好坏、电容的好坏就比数字表有优势,这样比起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要好得多。上好实验课不但可以验证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焊接工艺是电子技能教学重要环节,对于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上课前,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废旧的电器,然后将电路板拆下来,进行焊接训练。这样做一方面对元器件的用途有更加广泛的认识,另外还可以进行焊接技能的训练,从而达到节约教学成本、废物利用、增强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的多重效果。
2.单纯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对一些元件较多、线路较复杂的电路,我采用“纸上练习”法。所谓“纸上练习”法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练习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理论知识,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电路设计软件与电子产品组装相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电路设计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EDA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此,我校在二年级同时开设电子产品组装和Protel 2004电路设计课程,在绘制原理图时,我把电子产品组装的电路图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掌握原理图的绘制,另外对元器件、电路的结构等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利用Protel 2004的仿真功能进行电路分析,通过组装电子产品对PCB电路板的布局、布线、以及布线规则设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熟练地掌握了PCB印刷版的制作及设计。最终达到了自己设计、组装电路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通过项目式教学实施教学目标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来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技能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示范指导,巡视指导,到结束指导等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1.基本操作练习与反复练习相结合
通过元器件的识别及检测这个项目,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元器件的识别及检测方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比如“单管放大电路”、“整流稳压电源”等环节,在进行试验前,也要求学生对元器件进行检测。在电子产品组装时,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专题操作与创造性练习相结合
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进行训练,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则是学生熟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这种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印刷电路板制作,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电路在铜箔上设计电路布局,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原理图,分析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支路、节点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电路原理图,确定电路布局。在创造性练习中,我们结合电子基础知识,在学生模拟安装电路时,只给原理图,不搞统一模式,让学生本着经济合理、规范的要求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这一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技能开发的能力。
3.技能训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电子产品组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此在教学中我选择音乐门铃、声光控电灯、无线报警器、数字钟、收音机、充电器等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产品来进行组装。组装之后能实际的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兴趣、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电子实践技能训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实际训练,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才能使中职毕业生具备“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元挺.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史新人. 电子整机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石小法. 电子技能与实训[M].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索改革适应新时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得从备课做起,认真备课是上好实验实训课的前题。我们有些老师一到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最容易上,学生喜欢,积极性高,课堂是实验老师的事。其实真正上好一堂实验课是很费时间的,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老师除写好教案外,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有时可能要多次反复做,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实验中的关键所在,学校的实验仪器能否正常用。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取得主动,才能做到万无一失。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实验课的前提。其次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训教学程序、优化实训教学过程、指导实训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实训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挂图,示教板,投影等形式。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实训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内容而定,在实验实训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基本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创造性操作。如学生在完成电动机点动控制实训后,可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实现电动机的正反专转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训。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实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动手操作等。在实验实训中,加强对学生操作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实训的直观性
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介绍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学生就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而不是听得一头雾水却找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可以现场演示一下仪器设备的使用,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但是,我们也不需要把所有的实验实训内容都做成课件,原来很简单的一个知识或者学生很熟悉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了。我们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用了多媒体就是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或使用多媒体的课一定就是好课”。多媒体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实训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让它画龙点睛,更好地为电工电子实验实训教学服务。
三、与企业合作,形成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定培养方案。在我国资源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 的合作,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发展职业学校的明智之举。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当然职业学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之忧。
总之,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胆大、心细、谨慎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学生的规范化的工作作风,以及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使职业学校学生走出传统的旧格局,把职业学校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玉刚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策略[j].职教通讯2007
[2]孙华《浅析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
[3]米君兑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普车实训教学浅谈[j].四川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20~21。
[4]葛雅新技校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j].中国教师与教学,2007。
[5]李景霞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07。
[6]曾祥富.电工技能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摘要:从职业技能训练基础设施在地、市(县)公司、农村供电所等地的建设探讨了如何建设好农电人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保障体系,以加强农电人员技能培训工作。
论文关键词:农电;技能人才;培训;资源保障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农电系统已成为江苏省电力行业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农电事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江苏省电力公司就全省农电系统全面实施省公司“人才强企”和“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打造一流农电职工队伍,进行了工作部署,其中重点强调要加强对农电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而培训工作的好坏以及培训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就在是否能建设好培训资源保障体系。
一、农电人员培训资源保障体系现状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员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在主业人员技能人才培养等基础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作为公司系统半壁江山的农电系统,由于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农电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农电人员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起点不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电工作的开展。
“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大规模实施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江苏农网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江苏的农电发展能否依然维持快速上升的态势,能否继续保持在国家电网系统的前列,最关键的就是要依靠电网的技术进步和队伍的素质提升。今后几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网建设力度,着力消除农网薄弱环节,全面解决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开展农网自动化、智能化配电台区、智能化电表等建设,提高农网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为了支撑更大规模、更强技术、更高水平的农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须配备一支业务技能高超、管理水平优秀的农电人员队伍,为此,加大农电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农电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电员工素质,是今后一段时间农电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而加快农电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培训设施的载体功能不仅显得紧迫而且更为必要。
二、加强农电人员培训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工作设想
加快农电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重点先行”的原则,紧紧围绕“强基固本、分层推进、有效提升”的工作要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农网配电营业工各等级的职业技能要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培训设施。着力解决训练场所工位不足、实训设施功能不全的突出问题,努力把农电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职业技能训练基地必须根据目前全省农电员工待培对象多、培训需求广的现状,加快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注重更新和完善实训设备、增加训练工位、扩大培训场所,提升培训接纳能力,满足庞大的农电员工队伍技能训练需求,使之真正成为江苏省农电系统的“黄埔军校”,成为打造农电“铁军”的摇篮。
职业技能训练基地要按照省公司关于培训机构的布局定位和功能安排,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全省农电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搜集提炼出全省农电人员对技能培训的需求,按照“功能完备、项目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的原则,超前做好职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对培训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研发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具有鲜明农电特色的培训项目和实训装置,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农网配电营业工高级工和技师的职业技能要求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十二五”期间要根据农网技术发展和优质服务的需要,在业已开展的农网配电线路和设备运检、装表接电和营业抄核等在内的常规培训项目基础上,注重吸纳和传播新的电网技术,要运用插件式、模块式、组合式等多种技术,建立起全能的有着鲜明农电特色的实训场所和设施,同时引入符合农电要求的管理类培训元素,实现对全省农电系统业务技能培训全覆盖,提升农电高技能人才培训水平。
四、完善市(县)公司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省公司“十一五”期间关于培训工作的安排,全省各市(县)公司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建设在提高本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上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从各市(县)培训基地所设立的培训项目和所开展的培训业务上看,大多数都侧重于主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而身处基层的农村供电所人员由于历史原因知识水平不高、技能等级偏低,他们亟待通过培训进行能力提升,但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培训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县)培训基地没有适合农电人员培训的实训项目和设备,为此,各市(县)公司培训机构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考虑重点建设和完善针对性强的符合农网配电营业工职业技能特点的技能实训场所,实训场所的主要功能设置要按照农网配电营业工国家职业标准中中级工的培训和技能鉴定需要,结合本地区农网实际状况,优先配置安全性高、功能性强的实训设备,如低压设备安装和排故综合实训装置、装表接电和错接线检查一体化实训装置、电能表抄核纠错一体化实训装置等,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农电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农网配电营业工中级工技能等级鉴定,夯实农电人员技能水平基础。
五、开展农村供电所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供电所是全省农网管理的基层单位,农电人员直接面对广大的农村用户,所涉及的工作面广量大,农电工作的性质要求广大的农电员工不仅要能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而且要求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动作迅速、技能娴熟,即使是初级工的技术难度,也要求他们体现出熟练工的技能水平,为此,农村供电所要积极主动地按照统一的建设方案和设备配置标准,开展“四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档线、一台变、一间学习室、一间训练室,实现基础能力训练、网络理论学习等功能,为广大农电员工创造“就进、随时、灵活”的基本培训条件。
农村供电所“四个一”工程建设,可以根据农村供电所现有的场地和房屋建筑布局,在农村供电所建设场地上按照统一的建设方案建设“一档线、一台变”,同时在办公(生产)场所安排二间房屋,建设“一间学习室、一间训练室”,场地或房屋暂不满足建设条件的可分期或分批进行建设。为了满足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四个一”中的“一档线、一台变”要按照农网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当场地条件受限时,可以缩短“一档线”的档距,但“一档线、一台变”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电气工程建设中的真材实料,禁止用仿真材料代替。“四个一”工程建设中的“一间学习室、一间训练室”原则上分开设置,当所内房屋条件不满足时,可以将学习室和训练室合二为一,但在训练设备和学习用桌的摆放上要相对分开,定置管理。训练室内设置的实训装置要和农村供电所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装置的实训功能要尽可能涵盖农电人员所从事的配电设备运检、装表接电、营业抄核等工作内容,实训设备要体现“模块化、插接式、多功能、组合式”的培训装置构建新理念。实训装置带电操作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学习室内所配置的学习书籍主要以农村供电所日常工作中所能接触到的业务书籍为主,同时也可辅之以配置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教育类书籍。网络大学的学习可根据公司内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供农电员工工余时间上网学习训练。
按照农业部有关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的工作要求,本着“手机助力农畜产品线上营销”的主体,切实帮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手机,真正让手机成为农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湟源县农林牧局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技推广服务等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活动,培训周期间初步开展了55人次的培训。现将湟源县开展培训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措施:
1、整合培训资源,拓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企业制定了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培训项目,整合培训资源,将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在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下乡等培训宣传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现场发放信息服务宣传资料,为农民讲解手机实用技能。
2、明确培训目标,助力农民跨入互联网时代。
邀请移动公司技术人员为农民讲解智能手机应用技能基础课,让农民用好手机互联网,让他们知道网店、淘宝、天猫、京东,也了解了网销与网购,让手机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3、丰富培训内容,利用手机助农民开阔增收渠道。
此次培训班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实际操作、电商与传统营销的区别,电子商务对农产品销售的意义,网络技术等内容,内容丰富、富有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农民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搭建了学习平台,引导他们拓宽了销售渠道。
4、加强培训网路安全,增强农民自身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电信技术人员重点讲解网络安全教育知识,举实例生动讲解网络诈骗的危害,为农民财产安全提高了保障。
二、培训成效:
1、便民服务:农民可利用手机开展在线事务办理,医疗挂号、法律咨询、购买车票、网购生活用品、农产品购销等业务。
一、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必要性
“十二五”是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由于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帮助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开发、员工技能培训,促进其内涵建设尤为重要。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中要求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重视建设中国特色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推进企业技能培训,适应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迅速发展,满足各类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提升素质以及生产与技能水平的需要,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培育优质培训品牌,提高成人继续教育培训质量,从而提高城乡劳动者的文化素养、职业能力和生活水平。
邵阳市政府根据国家《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实施办法》的规定,及湖南省政府今年出台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启动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二、构建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的基本思路和建设目标
以服务区域产业升级转型为目的,提升中小企业的员工技能水平,根据区域企业发展要求,建设以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培训为主线,进一步拓展培训基地的培训种类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基地运行机制建设;以改善培训基地硬件建设为重点,加快数控技术培训、工具钳工技术培训、电气维修技术培训、广告装潢设计技术培训工作室的建设;以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基地培训课程体系为关键,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的学员培训质量建设。发挥职业培训基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宗旨,以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以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以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培训为主线,积极主动地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机制体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基地的培训功能,全面提升技能培训能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利用职业培训基地智力、技术和硬件设施等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新的职业培训功能,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1.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机制
通过“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方式,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采用“董事会制”,成立“董事会”,实行“校、企共建共管,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效益分摊、按股分利”的程序化管理。建设适应基地良性发展的机制、体制,制定和完善培训基地管理制度,使培训基地“运行有机制,管理有力度”。面向社会开放实训资源,开展对中小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直接回馈社会,服务地方经济。
2.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和培训对象,按“菜单式”设计初级、中级、高级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认证鉴定培训课程体系、“三维培训”“宽平台+活模块”的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体系、“岗位—技能—课程”的新员工岗前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制定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根据培训工种、培训技能层次设计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标准。培训师按学生评教、教研教改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职业素养能力等方面设计评价标准,学员按职业素养、基本能力、技能操作能力等设计评价标准。
3.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的师资队伍
优化培训师资团队,建设一支适应中小企业不同工种培训需要、专业技能过硬(高级工以上)、教学能力较强,能很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职业培训的专业教学团队,广泛、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以适应培训需要为目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工种齐全的基地师资队伍。建立《基地培训师遴选聘任与管理制度》《基地培训师工作量管理细则》《基地培训师业务提升培训制度》《基地培训师奖惩制度》《基地培训师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对培训基地培训师动态管理。通过组织企业调研、课程体系开发、企业技术难题研讨等形式提高团队的培训教学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4.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硬件
依据基地建设要求,合理规划,建设能满足区域中小企业员工岗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员工认证鉴定培训需要的设施齐备的硬件环境,为中小企业职业培训服务。
5.建设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基地信息服务平台
以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为平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培训学员电子档案库,跟踪调查培训学员培训后的职业发展情况,及时收集培训学员成长发展信息,做好培训学员后期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培训师和学员互动对话平台,开通培训师与学员视频对话、信息交流、职业咨询、职业指导等功能;建立培训师个人空间和学员个人空间,包括教学课程相关资源、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等;建设培训需求信息平台,实现校企信息互通和培训师与学员的沟通;改革培训基地教学环节,提高培训基地教学效果。
【关键词】企业电工;技能;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部门、各行业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讯速增长,其中尤以中青年电工居多,他们急需学习实用电工技术。技工荒,特别是高级技师荒已经有几年了,有的企业年薪十万、二十万都找不到技术精湛、技能全面、职业道德高尚的技师。这说明技术断档、技工断档这一严重事实已经危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加速企业的发展,我校近几年办了几期企业电工培训班,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浅谈一下关于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
1、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基础和前提。
1.1企业电工技能培训教材开发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企业电工培训教材以满足企业岗位工作需要、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为目标,专业知识要同生产相结合。(2)针对性原则。教材要从企业的实际生产出发,具有职业岗位的定向性,以提高综合技术能力为教材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实用性原则。教材应尽量减少理性分析和公式推导,多增加技术参数、经验公式、事故案例、岗位生产实际经验总结,把实际经验中的谚语口诀编入教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可操作性原则。教材要突出工作程序、步骤和岗位操作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5)综合性原则。教材要对本工作岗位中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6)时效性、先进性原则。教材内容应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1.2企业电工技能培训教材的内容
(1)电工常识。包括常用电工设备图形符号、计算公式、安全用电常识、电气防火、防爆、防雷措施。(2)变压器。包含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结构,各种变压器的用途及维护。(3)三相异步电动机。内容有电动机的结构,产品型号,技术数据,电动机的维护、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4)电器。内容有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型号、用途、常见故障及修理。(5)常用机械电气控制。包含电气控制线路中常用环节,常用机械控制线路,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6)室内配线安装。内容有导线的选择,配线的方法及工艺,常用照明灯具的安装与维修(7)动力配电线路。包括厂房车间动力配线的技术要求,配电方式,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与检查(8)电工常用仪表。包含常用仪表的结构、使用与维护。(9)电子线路与焊接。内容有各种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测试,焊接工艺及技术,电子线路识图。
2、合格的电工技能师资队伍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保证。
教师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验实践能力,掌握各方面的信息,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成为应用先进科技和设备的先行者。而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比较年轻,虽然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经验短缺,使电工培训不能高效、顺利地进行。针对技能培训师资的现状,一是要对现任教师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组织教师下现场、下实习工厂、下实验室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发挥他们传邦接代的作用,加速“专门技术”“技术绝活”的推广普及,这样才能使电工技能培训卓有成效地开展。
3、采用工作任务导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手段
学员在技能培训前由指导教师发工作任务引导文,指明本次培训的任务、目的、要求,学员根据引导文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收集所需的信息,拟定出工作计划,交给指导教师审核,最终决定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采取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他们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下面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为例介绍一下此教学过程。
工作任务引导文:思考设计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的工作计划,绘制出控制线路的安装位置图和安装接线图,安装完毕后检查电气线路的可靠性。最后评估所完成的工作。
教师根据以上要求分几个阶段进行教学。
(1)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实训设备的数量对学员进行分组,分发工作任务引导文。(2)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展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在机床电路中应用的视频,激发学员对工作任务的兴趣,使学员在开始工作前对工作任务有一个直观生动的了解。(3)学员根据引导文的要求独立收集所需的信息,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图,选择出相关的电器、导线、工具和仪表,(4)进行小组讨论,绘制出电器安装位置图和接线图。(5)小组讨论拟定出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检查步骤。(6)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案,教师和学员共同讨论,对原方案进一步修订,形成工作过程的决策。(7)实施阶段。小组成员根据决策方案进一步分工,要求每个学员能够独立或共同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并做好工作记录。(8)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应根据工作记录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总结评估,合理填写评估表。(9)向教师展示评估的结果,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
在此项培训中,教师在现场亲自操作演示,让学员了解实际操作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做到“口到手到动作规范,技术标准一丝不苟,操作程序有条有理,重点难点反复强调,安全常识及时提醒。”教师在现场仔细观察,及时纠正错误,使学员逐步掌握要领,最终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学员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即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提高学员的方法能力,即能根据工作任务拟定工作计划、实施步骤,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记录、反思、检查,把自己的成果向别人展示,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三是提高学员的社会能力,即培养学员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和承担工作责任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四是提高学员的个人发展能力,即对工作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总结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一、河北省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现状及问题
(一)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短缺。电商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途径,即高校、企业和第三方培训机构。2014年,河北省正式启动百万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线上培养75万人,高校培养15万人,企业培养10万人。目前河北省共有57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其中高职高专33所,本科院校24所,初步统计约有1.5万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学生,加上企业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500万的缺口。随着“互联网+”行动口号的提出,技能型人才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
(二)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整体水平不高,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从高校电商就业情况来看,专业对口率不到30%,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难以胜任企业的职业岗位。河北省电子商务教育从2002年起步,但是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电子商务企业实践,重学历,轻技能,大部分高校机制不够灵活,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楚,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不完善,多而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隔离开来,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技能。二是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属于短期强化型,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社会培训机构一般以盈利为目的,培训费用较高,且缺乏统一监督和管理,不能科学设计电商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课程体系,课程零散、缺乏系统性与知识的融会贯通,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三是企业在岗技能型人才,没有建立合理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缺乏对员工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分布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体现在企业规模和地区分布上。一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成为电商高技能人才的首选,刚刚创业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陷入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从地区分布上,省会及各市区相对于县域较容易获得电商人才。如河北省在2014年共有25个村入选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淘宝村,数量在全国排第四位,淘宝镇2个,数量仅次于浙江和广东,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非常大,而更多的求职者却不愿意到县级农村发展,成为阻碍电子商务现代化运营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河北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高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1.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目标,找准定位。通过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了解最新职业岗位设置以及岗位任职要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要紧跟实践,切勿闭门造车,与实践脱节。2.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学创深度融合。高校要依靠社会资源办学,向企业开放,真正做到校中厂,厂中校。不断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新路径,如企业参股等方式。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订单班特色模式,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方式,把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前置到高校,学生不仅仅是在校生,同时也是企业的未来员工,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团队意识、职业素养都有很大的提高。3.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最直接的扮演角色就是指导者。一是毕业生在入学前,要进行专业教育,对专业现状、发展趋势、就业方向和目标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专业情况以及就业状况有一定客观认知,进而制定出详尽的行动方案。二是强化就业指导部门的功能,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就业招聘信息,定期组织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就业心理、安全性教育等培训工作,并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去,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完善社会化培训体系。高校教育与社会化培训互为补充,二者不能割裂。劳动者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就业前、任职中以及再就业过程中均可以接受社会化的技能培训。一是电子商务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对员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保障。目前很多电商企业规模小,资金匮乏,对于电商人才只注重实用,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职业技能培训,进而造成人员流失等恶性循环。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计划,帮助员工迅速提高工作技能。二是社会化第三方培训机构要依法办学,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对没有办学资格的机构坚决取缔,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课程设置要与高校教育互相补充,真正能够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一、工作任务
2019年至2021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5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0.45万人次以上;
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技能劳动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达30%以上。
二、培训人员
(一)培训对象
全市各类企业职工,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
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含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下同)、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下同)、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下同)、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含强制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下同)等就业重点群体;
确有培训需求、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培训次数,同一人不同工种不同层次培训不受限制,分别计算人次。同时,总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单位具有专项培训资金,在开展本部门服务对象培训的,可以纳入全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总数进行计算。
(二)培训种类
1.企业职工。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职工开展培训,其中对我市热点产业塑料加工、亚麻产业、林木加工、森工林业等行业组织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严格执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合格后上岗。
2.重点产业。坚持以企业用工需求为主导的培训政策,对园区企业、重点工业项目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重点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大对煤炭、食用菌、种植、养殖业等重点产业的培训力度,以满足用工需求。
3.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双创培训”。对本年度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本年度毕业的大学生,要结合其专业背景,组织其参加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就业能力;
对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人员,组织参加创业培训,促进其自主创业。
4.电子商务。大力推广网络创业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和实际操作培训力度,实现技能带动创业就业。
5.农民工创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对失去工作返回家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点产业项目的需求,重点围绕国家支持的铁路、交通、建设、电力等领域以及劳务输出的订单需求,组织相应的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
三、培训主体、内容
(一)培训主体
1.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主体包括具有培训能力的企业、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高中、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
2.充分发挥我市公共培训机构的作用,如:石管家、晨辉、洪伟等培训机构专业涉及面广,其中包含育婴员、保育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中式面点、中式烹调培训、电子商务等相关培训内容,积极鼓励公共培训机构承办职业技能培训。
3.针对开发区重点企业如林木加工业、矿产业、绿色食品等用工需求,本着储备人才的原则,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本产业的需求培养定向型技能人才,为企业长久发展积蓄力量。
4.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总工会、市城乡社区工作局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根据不同部门掌握的人群需求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确保覆盖面更广,满足更多人群需求,激励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二)培训内容
1、以增强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为目的开展综合性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实用技术知识、消防安全生产知识、企业文化等。
2、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开展突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和项目按省人社厅、财政厅公布的《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确定,主要培训机械操作、机械维修、煤炭、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及网络、钳工、焊工、纺织、亚麻、塑编、阀门、冶炼、木材加工、石墨、食品加工、建筑工、种植业、养殖业、绿色食品、商贸餐饮服务等工种。本着实用、实效为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参训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四、培训补贴政策
(一)免费培训
1.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个人或培训主体补贴。
2.贫困劳动力、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参加项目制培训的,培训费拨付承担项目制培训的主体。
3.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由管理部门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培训主体补贴。
(二)培训补贴
1.对企业职工参加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2000元/人、2500元/人、3000元/人培训补贴;
对企业职工参加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200元/人、1800元/人、2500元/人、3500元/人、4500元/人培训补贴;
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的培训补贴。
2.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含安全技能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培训补贴。
3.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上述生产经营主体和参保企业每人每月500元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生活费补贴
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给予个人15元/天生活费补贴。
(四)完善补贴政策
1.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含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职业培训补贴,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2.对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承担项目制培训的,可向其先行拨付不低于50%的培训补贴资金。
3.对就业重点群体参加培训后6个月内,由培训主体推荐在省内实现就业的,给予培训主体200元/人的就业服务补助。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9月11—11月20日)
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制定出台《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及配套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开展培训需求预测分析,摸清培训主体底数,分解落实培训任务。召开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协调推进会议,部署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对培训主体进行政策宣讲解读。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11月21日—2021年12月31日)
各责任部门按分工各负其责抓好《方案》贯彻落实培训任务。市人社局负责市职教中心、域外中高职院校、市直企业培训中心、两个森工林业局和市域各培训机构等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市人社局工作专班对培训过程、培训质量依法实施监管,每半月汇总培训统计表,每月上报培训和任务完成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5日)
市直各相关部门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总结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办法、流程,研究制定2020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方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六、保障措施
1.各乡镇、开发区、市直相关部门、八面通林业局劳动局、穆棱林业局劳动局、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承担主体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参与同步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严格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明确资金申领程序、拨付方式等。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依法依规主动接受配合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责任追究问责,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纪予以严惩,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先行先试或探索试验开展培训过程中,因缺乏经验、无意过失的行为按规定给予宽容。
3.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放管服”改革。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公布培训项目(课时)目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加大培训主体和培训质量监管力度,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积极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可采取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购买培训和评价服务,评估工作所需经费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和培训“全程写实”制度,依托市“金保工程”平台,通过建立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简化流程,减少证明材料,提高服务效率。
4.实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半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各市直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5.各成员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三进三送”活动(政策宣讲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提升行动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提升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强化技能人才激励,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技能成才的深厚氛围。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和运行协调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分工,制定工作措施,完善考核办法。分解下达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立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此次培训工作。
组长:王俭雄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刘昌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服务社会 技能培训 新模式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几所公办全日制高校之一,也是教育部人才评估工作优秀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学院坚持校企合作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盐株洲化工集团(以下简称“株化集团”)是中国盐业总公司控股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员工总人数达5390人,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企业运行十分艰难,企业员工逐步分流下岗。为帮助株化集团下岗职工尽快走出困境,重新就业,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培训处针对株化集团下岗职工的现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走向,发现很大一部分下岗职工基本上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工作的正式职工,大多数人都有20年左右的工龄。这些人普遍年龄偏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文化程度偏低,不具备自我重新就业的能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想通过培训掌握一门技能,再次打开就业之门。市场调查分析显示,湖南省房地产开发仍较热,对低压电工的需求比较旺盛。学校与株化集团多次联系、沟通协商后,决定先开办一期低压电工培训班,解决一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燃眉之急。
二、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免费为下岗职工培训
资金是开展再就业培训的关键,但企业现在正处于运转困难时期,无法拿出资金为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的支持,而下岗职工本身经济负担就较重,虽然他们有参加技能培训、重新上岗就业的愿望,但让职工自掏腰包学习也不现实。政府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实施、决策部门及管理者,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针对上述情况,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培训处的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湘人社发[2013]26号文件《湖南省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进行了仔细研读和深入了解,并着重分析了这些优惠政策的享用条件。根据株化集团的当前形势以及下岗职工的迫切需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培处领导与株化集团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一起多次到株洲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请示汇报、积极沟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争取政府部门对下岗职工培训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在学院和企业领导的多方努力下,根据湘人社发[2013]26号文件的相关政策,就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先垫后补,学院按照规定的补贴标准先减免株化集团下岗职工的培训费,培训学员结业取证后,再向株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补贴资金。这样大大减轻了企业和下岗职工的负担,同时对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学校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创新技能培训方式,立足企业实际,提高培训实效性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本着服务社会,切实帮助下岗职工好就业、就好业的原则,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培训课程,注重培训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瞄准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员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学习,帮助下岗职工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情操,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责任心。学院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着力点,培养具有开拓创新品质的技能型人才。
2.确定培养目标
以培养下岗职工具备低压电工上岗能力为目标,结合用人单位生产实际,并考虑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培养下岗职工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有关音频、视频、日用电器设备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经营保养、维修、工艺技术知识;掌握电力拖动及电气设备控制技术知识;形成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能查阅有关技术手册,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了解企业管理常识;能掌握该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能分析及处理生产中常见的一般技术问题;能对该工种使用的主要设备进行基本的维护保养,熟悉安全生产知识,养成文明生产的习惯。该专业学员结业时,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相应的维修电工上岗操作证。
3.制定教学原则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对下岗职工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紧密围绕实践,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工艺课与生产实习课尽量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重视技能训练,重视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下岗职工的综合职业能力。
4.主要课程设置与要求
电工基础:该课程重点讲授电路和磁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同时也介绍一定的电场和磁场基本知识,使学员熟练掌握电路基本规律、基本定理、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一阶动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了解静电场、磁场的基本定律。
电子技术基础: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特点及应用常识,形成查阅手册,合理选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估算方法,了解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和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等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
机械常识与钳工基础: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器维修工作所必需的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初步形成解决该专业涉及的机械知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安全用电和劳动法:讲授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触电急救知识、预防触电的基本技术措施、电气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技术规程、电工安全用具以及劳动法等内容。
四、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有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负责各种技能鉴定培训工作,株化集团的下岗职工培训结束后,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均可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维修电工上岗操作证。为方便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后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培训处按下岗职工自愿申请,再次进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等级培训,为学员以后走上技术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培训期间,成教培训处按照教学工作规范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在培训后期,做好材料整理归类等各项工作。通过加强管理,提升学员的职业鉴定合格率,促进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春雷.创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方法研究[J].石油教育,2014(1).
[2]何琳,陶权,黎洪坤.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特色路径――以电工培训为例[J].高教论坛,2011(6).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的重庆,以往政府曾想尽办法帮助农民工外出打工,但今年春节有了一项新工作,设法把返乡过年的农民工留下一部分,进入信息、机械、汽摩等重点企业就业。从“送出去”到“留下来”,一方面展示出重庆产业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对如何让农民工“留下来”提出了新挑战。
对许多“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单纯重复劳动的工作已没有吸引力,相比父辈,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未来。
沙坪坝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通过技能培训等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二次深造”,为他们开启了晋升通道。
南下寻梦
2006年7月9日,开县南雅镇新全村。
夏日炎炎,但仍挡不住18岁的黄勇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几天前,黄勇儿时的伙伴来电话说,深圳那边打工的机会多,工资也很高。在家里呆得有些无聊的他,决定出去闯一闯。
他正忙着收拾东西,电话突然响起,是在沙坪坝一家摩配厂打工的堂姐夫打来的。
“你妈妈让我在厂里给你找了份工作,叫你别走那么远。”堂姐夫在电话那头说。
“重庆不仅工资不能跟深圳比,上升的机会和空间也没那边大。”黄勇拒绝了堂姐夫的好意。
他下定决心,既然要出去做事,就不能一辈子只做个普通工人,“要尽快奋斗进管理层”。
重庆筑梦
“真诚邀请你们在新的一年里留在重庆就业和发展。这里不仅有充裕的工作岗位,有收入的保障,有公租房、子女入学等就业优惠政策,而且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子女……”2011年1月30日,一封来自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指挥部的慰问信,向全市返乡农民工伸出了橄榄枝。
信中称:“根据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战略规划,到2015年,仅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就需要40万一线工人。”
而随着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笔记本电脑企业相继落户,西永微电园急需电子、机械、计算机、电机、会计、英语等专业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说,招人就是招商啊!”沙坪坝区就业局局长谭千林说。
巨大的用工缺口,让沙坪坝区就业局把目光锁定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
一份权威资料显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已超过1.6亿人,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
沙坪坝如何吸引这个庞大的群体“加盟”呢?
“新生代农民工是有梦的一代,他们的工作观念与他们的父辈早已大相径庭――更看重未来。”谭千林说。
一边是“有梦的一代”,一边是紧邻大学城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很快,一个通过“二次深造”让新生代农民工“提档升级”的计划出炉了。
2010年3月2日,西永微电园管委会。
刚过春节,沙坪坝区就业局就在这里设了专门的教育培训报名点,前来咨询、报名的农民工络绎不绝。
在深圳漂泊了三年多的黄勇,也在人群中。
这次春节回家,堂姐夫告诉在深圳做PCB(印刷电动板)的黄勇,沙坪坝区就业局针对农民工推出了再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他们从普通技工争做高级技工……
黄勇已经两年没回家过年了,原本想在深圳好好奋斗一番的他,仍只是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
听了堂姐夫的介绍,黄勇当即动了心。
圆梦轨迹
很快,根据黄勇的特长和兴趣,沙坪坝区就业局技能培训科的工作人员安排他在电子班带薪培训。
2010年5月4日,黄勇在电子班培训两个月后。
“哥,晚上出来为我庆祝一下吧!”黄勇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电话请堂姐夫出来吃饭。
原来,几分钟前,沙坪坝区就业局技能培训科科长官晓燕打电话通知他:“西永微电园的重庆方正高密电子有限公司,挑选你去担任他们PCB技术员。”
短短两个月时间,就从一个流水线上的普工变身为技术员,黄勇的喜悦难以言喻。
在方正电子工作半年后,黄勇因技术拔尖,又被公司送到重庆邮电大学带薪学习一个月,系统地掌握了在深圳几年都没有掌握的PCB技术。
2011年1月,回到方正电子公司时,黄勇已是一名高级技术员,手下管着20多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