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班级教研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宗旨,坚持扎实有效、民主高效的活动原则,围绕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积极挖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认真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调查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加强品德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工作思路
围绕着学校本学期所制定的“构建绿色课堂”的教研主题,根据综合组学科的特点,本学期制定“培养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的习惯,有效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为教研主题,开展综合学科的教研活动。
活动要求:
1.各教研组成员根据教研内容准备所需材料,做好发言准备。
2.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教研。
3.教研组长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并将教研活动具体内容及时记录在教研组博客上。
4.分管领导参与、指导教研活动,根据活动情况提出建议。
5.每单周开展组内教研课活动,各成员调好课按时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重点研讨。
三、活动时间和人员
1.分管领导:房主任
综合组成员:****
2.教研活动时间:
每单周周四下午2:40——4:30
四、工作重点
1.备课:按照“九步备课法”要求,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品生品社学科要求节节有二次备课,其余学科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二次备课。
2.上课:结合学校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3.听课:每周听课一节,按要求参加外出听课活动,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教学反思:每周不少于两篇教学反思,要求注明日期、蓝黑钢笔手写。内容:关于课堂教学,品生品社学科要适当增加使用大教案的心得体会。
5.博客:在个人博客中记录教学工作中的所思、所感,数量不限。
6.教研组博客:及时记录校内和外出教研的活动记录,并搜集对本组成员教学有帮助的教育文章。
7.成员参加区及教研片活动的情况
(1)梁***参加品社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
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宗旨,坚持扎实有效、民主高效的活动原则,围绕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积极挖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认真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调查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加强品德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工作思路
围绕着学校本学期所制定的“构建绿色课堂”的教研主题,根据综合组学科的特点,本学期制定“培养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的习惯,有效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为教研主题,开展综合学科的教研活动。
活动要求:
1.各教研组成员根据教研内容准备所需材料,做好发言准备。
2.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教研。
3.教研组长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并将教研活动具体内容及时记录在教研组博客上。
4.分管领导参与、指导教研活动,根据活动情况提出建议。
5.每单周开展组内教研课活动,各成员调好课按时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重点研讨。
三、活动时间和人员
1.分管领导:房主任
综合组成员:陈素、梁薇、马玉芳、王媛、苏济青、周荣礼
2.教研活动时间:
每单周周四下午2:40——4:30
四、工作重点
1.备课:按照“九步备课法”要求,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品生品社学科要求节节有二次备课,其余学科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二次备课。
2.上课:结合学校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3.听课:每周听课一节,按要求参加外出听课活动,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教学反思:每周不少于两篇教学反思,要求注明日期、蓝黑钢笔手写。内容:关于课堂教学,品生品社学科要适当增加使用大教案的心得体会。
5.博客:在个人博客中记录教学工作中的所思、所感,数量不限。
6.教研组博客:及时记录校内和外出教研的活动记录,并搜集对本组成员教学有帮助的教育文章。
7.成员参加区及教研片活动的情况
(1)梁薇参加品社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
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学习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师幼关系、保教关系等。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推进我市幼教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片区调研,以安阳学区为起点,继续深入一线进行教学专题调研,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采用整体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指导服务与送教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民办幼儿园的调查研究,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2、以课题为载体加强学科中心组教师的培养:
以课题为载体,以学科中心组所在的18所幼儿园为实验体,成立实验园之间的协作互助组,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案例研讨、技巧交流、课题研究、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并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展示活动。
3、尝试网络教研:
借助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csdrdy)网络平台,针对教师教研中存在问题、依托网络平台尝试网络教研,探讨网络教研方式、总结网络教研经验。
4、协助温州市教研室搞好各项教研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市幼教质量。协助温州市教研室做好与上海幼教、台州、丽水幼教开展的手拉手结对活动及送教下乡、“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及幼儿教师教学培训活动,并举行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推荐参加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及论文评比工作,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本学期工作行事历:
周次
日期
活动内容
参加对象
预备
2.11~2.17
预备周
1
2.18~2.24
温州市教研员工作会议
教研员
幼教学科中心组组长会议
学科中心组组长
课题组会议
课题组成员
2
2.25~3.2
瑞安市学区幼教干部及幼儿园园长会议
园长、学区干部
3
3.3~3.9
幼教学科中心组活动
学科中心组成员
4
3.10~3.16
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调研
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
5
3.17~3.23
课题组活动
实验园
6
3.24~3.30
温州市“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骨干教师
7
3.31~4.6
温州市园本教研示范园的专题研讨、论坛活动
示范园教师
清明节(4月4日—6日放假)
8
4.7~4.13
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
骨干教师
9
4.14~4.20
温州市教学论文评比
幼儿园教师
10
4.21~4.27
课题组活动
实验园
11
4.28~5.5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3日放假)
12
5.6~5.11
学科中心组同课异构活动
中心组教师
13
5.12~5.18
温州市与台州、丽水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
14
5.19~5.25
温州市实验基地、实验园成果展示活动
骨干教师
15
5.26~6.1
温州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
骨干教师
中小学幼教师论文(包括德育论文)评比
幼儿园教师
16
6.2~6.8
温州市与上海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
端午节(6月7日—9日放假)
17
6.9~6.15
温州市送教下乡活动
骨干教师
18
6.16~6.22
温州市幼儿教师教学培训活动
骨干教师
19
6.23~6.29
20
还记得入学第一天,我问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是哪里?小不点们兴奋地告诉我是“羊村。”原来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播出后,几乎所有孩子对它的喜爱到了痴迷程度,而羊村也就成了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这个名字让孩子们觉得亲切,使之听了就有想成为其中一员的强烈愿望。于是,“羊羊村”就成了我们的痕迹体验式幸福教室,“在回望中展望,在幸福中卓越”就成了我这个羊村长和小羊们的幸福目标。下面我主要就班级活动“周评会”来谈谈我们的痕迹体验式幸福教室。
“周评会”,是选取每周五最后一节课开展的各小组自评、互评会议。会上各组组长要带领组员总结本周各方面表现,还要对其他小组表现进行评议评价。
1周评会的设计
1.1以一周痕迹为评价依据。
第一、“痕迹”种类
痕迹种类按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学习方面(作业、发言、点评、听讲、合作等)、行为方面(卫生、文明、两操、升旗等)。也可以按时间分类,比如上课时和下课后,还可以按地点分类,教室内和教室外。
第二、“痕迹”收集。
痕迹收集可以分为随机收集和主题收集。随机收集包括自我收集、相互收集、记录员收集、教师收集等;主题收集包括班会收集、队会收集、家长义工课收集、活动收集等。收集渠道可以是照片留痕,也可以是文字记录,还可以视频留痕等多种方式。
第三、“痕迹”评价注意事项。
痕迹有利也有弊,在评价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们都喜欢挑别人的毛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四年级的一次周评会上,到组内互评环节时,“奋勇直前”小组个个组员都在埋怨夏安康,因为上课随便讲话,小组一个周就被扣掉5分,导致没被评上“炫彩小组”。当时的夏安康,把头埋得好低好低,一句话也不敢说。我随即翻出前几个周的“学习痕迹记录本”,看到前几周因为夏安康讲话被扣掉的分数远远超出了5分于是我组织学生对夏安康同学的表现进行回望,他们都发现其实夏安康同学是有进步的。顺势引导孩子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进步要给予肯定。通过引导,孩子们都觉得相对于被扣掉的5分来说,能够帮助自己的同学不断进步,帮助自己的同学树立信心是值得的,是幸福的。他们懂得了善待他人是一种美德,不仅让同学在幸福中进步,也能使自己在幸福中卓越。因此,“痕迹”评价注意事项应该始终以“在回望中展望,在幸福中卓越”的幸福目标为前提,在“痕迹”评价时体现回望积极心理。
1.2评价结果的奖惩。
1.2.1“羊羊村幸福银行币”的设计。
有评价就有比较,比较之后就需要用科学的奖惩来促进大家的提高。我们羊羊村幸福教室里还专门设立了羊村幸福银行。我们实行给每个同学发薪水,每人每周有5元的羊村银行币;根据一周痕迹进行加分,评出9名优秀同学,再奖励5元银行币;评出4个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组员再获取5元银行币奖励。银行币只能在班级内流通!每周赚取的银行币可以存入羊羊村幸福银行,也可以在每学期举行的“羊村交易会”上使用。
1.2.2“羊羊村休闲卡”的设计。
另外,我们羊羊村幸福教室还专门给小羊们设计了一种卡叫“羊村休闲卡”。休闲卡有什么用呢?得到卡的孩子可以免做一次作业,有效期一周,过期作废。休闲卡的发放还是根据一周痕迹进行加分,评出全班前9名。其中,学生打出的分数占90%,教师打出的分数占10%。
2周评会的实施
2.1学生自评。
孩子们自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能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回望自己在一周内的活动,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案例分享]
“回望,遇见最好的孩子”镜头一
回望 认识 承担
在三年级的一次班级周评会上,各组发言人分别上台认真的总结与反思。罗伟嘉作为组长上台总结本周他们小组和组员以及自己表现得好以及需要改正的方面。当谈到自己本周的表现时,他居然说着说着就当场流下了毫无征兆的眼泪。当时我的确惊呆了,因为这个孩子是班上自尊心最强,最爱面子的男孩。我没想到他会在全班同学和几十位陌生老师面前主动坦承自己犯下的错误。原来在这周,爱好踢足球的他把体育老师交给他保管的足球私自拿出来,和班上的几位男生在教室的走廊上踢足球。被值周老师逮到,害班上被扣了十分,并且取消这个周的流动红旗评比。他从以下几点谈了自己的错误:①、不该不顾安全在走廊上踢足球;②、不该没经过老师的同意就动用学校的物品,这不但是一种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而且还辜负了老师的信任;③、起了不好的带头作用。接着他又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作了保证。全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2.2学生互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
[案例分享]
“回望,遇见最好的孩子”镜头二
肯定 互助 进步
邱怡宁代表她们“勤学好问”组上台总结评价。先对自己小组本周表现进行了总结,然后她对之前罗伟嘉的发言进行了评价。她说:“罗伟嘉,你的态度很诚恳!我们从你的发言和态度中都感受到了你的真诚。这次的事情虽然你做得不对,而且还害班上被扣了分,但是我们觉得只要你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大家都原谅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也会犯错,我们也需要得到别人的谅解。”罗伟嘉站起来真诚地对邱怡宁说:“谢谢同学们原谅我,信任我,我会说到做到的。”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3小组捆绑评价。
我们每个组都建立了小组考核评分表,评价项目包括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每天由各组记录员如实记录,每周汇总。各组之间、每组成员之间,在自评以后,进行小组互评。
2.4教师评价。
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更是学生绩效的权威评判者,所以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案例分享]
“回望,遇见最好的孩子”镜头三
赞赏 鼓励 遇见
我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孩子,说:“孩子们,今天的周评会请大家回望自己这周做的事情,写一件你这周做过的好事。”话音刚落,学习成绩最差的黄鸣希自言自语地说:“我好像什么好事都没做,怎么写?”我假装没听见,继续笑着说:“我相信每个人都做过好事,只是你自己不曾发觉。仔细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来的。”同学们渐渐进入了角色,都提笔认真地写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黄鸣希只字未写,焦急得抓耳挠腮。学习上的劣势使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让他失去了自信。他时常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所以在班上发言时,总是低声细气,连头都不敢抬。此刻,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于是,我让同学们来帮他想想他做过的好事。张靖羚说:“运动会接力赛跑的时候他虽然没有比赛项目,但是主动帮运动员拿衣服,拎板凳,我们班获得第一名也有他的功劳。”王皓玉说:“他经常帮助值日班长打扫卫生。”庞子晗说:“甘老师讲桌上的花一直都是黄鸣希在浇水。”……“是啊,黄鸣希同学不知不觉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却谦虚地说自己什么也没做。我们能在如此洁净的教室里幸福的学习,黄鸣希有大大的功劳。你们说对不对?”“对!”孩子们的回答响亮又干脆。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持久而又热烈的掌声。面对老师和同学热烈的赞扬,看到大家赞许的目光,他胖嘟嘟的刷地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他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打那以后,他产生了许多变化。他上课敢回答老师的一些简单问题了,学习比以前主动了,说话也比以前大声了。孩子需要的是赞美,是信任,是鼓励,是欣赏。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回望,让孩子重新认识了自己;回望,让孩子燃起了自信;回望,让我遇见了最好的孩子。
3周评会的成效
3.1提高了我们班的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越来越愿意进入课堂,由以前的单打独斗进而变成大家齐动脑,人人齐动口,积极踊跃说想法,并能相互补充,相互指正,从而促使课堂不再枯燥,变得热烈精彩,学生能更深层次探究课本知识,并且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进行探索,形成了良性循环。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 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班风。组长在管理、协调小组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了自我的管理能力,组员也在组长的带领下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让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逐渐明白“合作是共赢必备的品质”。
3.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周评会有利于学生从同学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
3.4提高了学生思维语言能力。
别人在评价之前,其余同学必须将对方的发言听清楚,根据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结合自己所学知识,选择适当措辞进行评价,然后再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他们现在在课堂上已经能大胆地对其他人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语言智能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3.5促进了学生的人格发展。
关键词:教学活动 问题 设计 初探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要素之一,有位学者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提问具有的重要意义。教师准确、恰当地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有效途径。认真设计每一个提问,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班的孩子喜欢挑战,好奇、好问,他们喜欢对所有问题作出反应和追问,因此,如何优化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是笔者一直期望的目标和追求的效果。根据从事幼教工作20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探析,觉得问题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问题设计应具有灵活性
语言教育活动中应注意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设计问题。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并玩耍,大象先生告诉小青蛙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还给它。当我问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话时,有的孩子说是“高兴的”、有的说是“生气的”等,但是没有人想到应该用请求的语气。我请小朋友们表演了高兴的语气是怎么样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孩子虽然觉得这两种语气不是特别合适,但他们还是没想到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应该作出请求。后来,我在设计这个问题时就换了一种方式问:如果别人捡到了我们丢失的东西,我们是应该用高兴的语气、生气的语气,还是应该用请求的语气,让别人还给我们呢?孩子们经过慎重比较,认为请求的语气更合适。
再如在欣赏诗歌《春风》时,我提出问题春风吹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时,课堂陷入了静默状态,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问:“春天到了柳树有什么变化?”“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了,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有利于幼儿了解问题的构成,找到最终答案。所以,我们教师的问题不要绊住自己,而要灵活地变换方式,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提问的意图,从而延续对话的进行。
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问题置于一种情景中,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我以往在教学时常常设计成这样几个问题:“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这学期我把这些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找到妈妈呢?”其他问题答案都隐含着对事物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孩子们回答了,我再追问,“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样就启发幼儿不断地思考,而不是单一地问:“它遇到了谁?”
再如在执教《盲人摸象》这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五位盲人各自摸的大象是怎样的?”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回答后,我又提问:“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幼儿说:“都不对”,在这里我有意设计了一个错误问题,我说:“四位盲人都说对了,不信,你们来摸一摸!”接着幼儿带着问题触摸大象的模型,由于幼儿迫切想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还是错,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通过触摸,我又问:“为什么不对?”话音刚落,幼儿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得出了比较客观的道理:“看问题要全面,看到他的全部,不要只看他的一点及部分”。整个设计民主、和谐,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双向性
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的设计也是如此。如果只有老师的问,没有孩子的疑问,也不能很好地启迪孩子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看图讲述就是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老师在设计看图讲述活动时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们,老师可引导孩子思考,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我再讲一遍,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问我,看谁能把老师问住了。又如在大班语言《爸爸、妈妈和我》这一诗歌中,我首先出示一幅挂图,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孩子就问我:“老师:为什么把爸爸说成是大树?把妈妈说成是雨露呢?”这些都是孩子们通过思考,给老师出的问题。这种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地开展讲述,问答活动常常会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幼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