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路社会化养护范文

公路社会化养护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路社会化养护,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路社会化养护

篇1

乡村公路建设、管养工作,近年来。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州交通局的关心帮助下,以实现交通快速发展为己任,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为中心,以强化农村公路管养为重点,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今天,这里举办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安全管理培班,希望在座的各位能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对交通工作的总体要求,讲3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公路的目的为了老百姓的出行方便,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修一条路,而这条路长期无人养护,处是坑槽,处是塌方,群众不满意,那就失去了修路的意义。因此,交通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思想,既要抓紧农村公路建设不放松,也要牢牢抓住农村公路管养不放弃,进一步明确责任,制定措施,确定线路和人员,落实日常养护经费,迅速掀起公路建设、养护、安全管理养护新。

二、创新机制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为了使全县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养”目标。把农村公路养护作为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把建立适合本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作为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原则,重点落实县道、乡道、村道的养护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三、建管并重

篇2

按市场竞争原则,建立公路部门公路养护运行机制要实现这一改革思想,就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作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一方面,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将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等专项修复工程推向市场,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以合同管理办法确保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公路管理部门要鼓励扶持和允许组建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鼓励兼并,规范破产,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建立高效灵活的公路职工队伍

目前,公路部门严重超编的原因主要是机构重复设置、大量人员流入。这些重复设置机构中的人员和大量流入的人员,大多不具备公路桥梁专业知识。为了养活这些人,公路部门不得不挤出本已紧缺的养护经费去对这些人进行培训。虽经多次“折腾”举办了岗位、职称等方面的培训考核,但学与不学、干与不干等无妨大碍的大锅饭思想仍然存在,致使公路养护专业人才相应缺乏。因此,在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的同时,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注意培训实效,激励职工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走社会化、专业化、机械化的路子,构筑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1.合理配置养护能力,体现高效特管原则公路养护管理,既要走管养分离的市场化发展之路,避免养护配置过于庞大、养人养机不养路的现象出现,实现低成本高水平的养护综合效益,又要对日常维修保养等紧急处治采取特管措施,确保及时性、高效性。要综合考虑公路的运营特点、目前养护状况及前景预测、养护技术装备水平、养护中心覆盖能力、养护工区管理力度、社会化专业养护公司的施工力量等情况,以管理到位、环节简化、满足需要为标准,合理配置养护能力,使人、机、料、法(施工工艺与方法)环(生产与生活环境)的“五要素”环环紧扣。

2.走社会化、专业化、机械化路子,超前谋划中国入世后公路管理工作新格局公路部门中,养护工作人和物配置方面远远逊于公路建设方面。目前现有的养护中心或工区基础差、底子薄,技术力量、机械装备、管理水平都还落后;同时也没经受过磨练,是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特别是中国加人WTO、公路建设市场对外开放以后,公路养护单位更是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我省现有的公路养护设备、养护生产方法、养护管理手段、养护工人业务素质与国内先进专业养护公司相比是有差距的。公路养护事业正处在改革与发展之中,所以除进一步调整养护投资政策、理顺行业管理体制以外,关键在于大力培养养护市场,加快推进养护单位或企业社会化、专业化、机械化的进程。一是找准自身的落脚点,更新观念,调整思路,积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经验,实施养护工程招投标制,大力增强养护工人的竞争意识,形成养护单位的竞争实力,走社会化的路子;二是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兴路”为目的,不断提高养护生产的科技含量,把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作为提高养护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实施人才战略,引进一批,接受一批,培养一批公路养护科技人才;三是组建一批机械化程度高,有一定技术规范的养护实体。建立健全养护机械管理和维修制度,使机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加强机械操作技术培训,使工人会操作、善保养、能修理,一专多能,并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成果,努力提高公路养护水平。

篇3

关键词:公路养护;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在我国的国民建设过程中,公路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其进行养护和管理是建设的发展和延伸,并且是公路功能得以正常有效发挥的关键和保障。随着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于公路养护和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证公路完整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环境保护之类的协调发展。

1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1.2 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规模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体现在各地盲目引进新材料,但是往往材料内在机理及运用中的关键技术没有搞清楚就开始使用,结果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新材料的研究力度也不够,在国内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所等研究机构进行研究,仅限于研究传统问题,并且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材料品牌。

1.3 国内新设备的研制没有形成产业

现在国内很多新设备在研制过程中过多注重建设时期的设备研究、制造,而真正以养护为出发点、适应养护市场的新设备研制不多,没有形成产业和气候。

1.4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绿色养护意识不强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国内意识还不是很强。就高速公路来说,体现在建设时期土地的大量占用造成水土的流失问题、水系及植被的破坏等;目前在管理时期是否形成了绿化带,材料再生利用是否最大化等等,确实都值得好好研究。

1.5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公路养护发展趋势

2.1 路面诊断智能化

路面诊断智能化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路面检测的自动化。与之相适应的许多路面检测设备应运而生,如路面综合检测车、横向摩擦力系数检测车、弯沉仪、激光平整度仪等等,通过这些检测设备进行路面数据自动采集。大部分路面检测设备技术是成熟的,但是路面综合检测车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研究、探索、试用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武汉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路面综合检测车。第二是路面管理专家系统,其功能是将路面检测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通过数据处理评定路面使用性能和提出养护对策。

2.2 预防性养护的常态化

从目前国内养护情况看,基本上都是事后性养护,就是出现了病害才去处理问题,而真正实行预防性养护有个过程,并且取决于智能化数字处理的准确性。

2.3 养护设备的一体化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速公路的要求随之增高,要求高速公路提供快速、安全、高效的道路运输条件,如继续采取传统的修补坑槽、裂缝等的方法,耗时长、效果差,影响道路安全畅通,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养护施工设备的一体化。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生产了现场热再生养护列车,它代表当今世界养护施工机械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集加热、铣刨、摊铺等功能于一体,每工作日可以对1~2km沥青路面进行再生养护,大大提高了养护效率,减少了占道时间。

2.4 养护材料的节能环保化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可以缓解资源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养护成本,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开发了五种再生方式以及一系列成套设备,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再生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成熟程度,部分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强制规定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必须进行再生利用。1997年国际经合组织对11个国家的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表了《道路工程再生利用战略》白皮书。我国还处在引进、消化、试用阶段,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在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将大量铣刨料废弃,不仅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而且增加了成本。

2.5 路面结构材料的新型化

普通沥青路面设计寿命为15年,也就是说在15年内沥青路面需进行大修养护。一方面大修养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占用过往车辆在途时间;另一方面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15年进行一次大修养护经济上不尽合理,为此部分国家不惜重金研究开发路面新结构和新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2.6 养护施工社会化

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施工单位基本分离,其社会化程度高不高,取决于养护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的高低,我国养护管理也逐渐在向这个方向转化。

3养护管理对策

3.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3.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3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

3.4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4结束语

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的要求,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刺激内部经济,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关键的基石。伴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交通流量不断加大,高速公路养护愈发显得重要。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成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经营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不同于普通公路,它具有标准高,技术性强、维修反应迅速、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措施严格等要求,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就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定义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指为保持高速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场所进行的作业。通常我们所说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人才匮乏、管理资金不足、养护机械科技水平低、相关法规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

2.1 养护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采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仍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领导”原则设置养护处、养护科、养护工区等。职责不明、责任不清,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长期封闭运行,使得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效益意识。许多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既是养护管理者,又是养护生产者,同时也是养护质量的监督者,这种管养不分的传统养护模式,很难实现养护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养护实施的严格性和彻底性,以及养护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不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体制的创新。

2.2 养护管理人才匮乏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养护单位急需一批专业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却无法解决“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安置问题,从而导致养护机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但人员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养护队伍总体技术落后。在工资分配上,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平均主义,无法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

2.3 养护管理资金不足

当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建成后,普遍存在“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好,早期无需养护”的思想,导致高速公路养护资金被挪用挤占,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养护任务;高速公路建设是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考虑,所以造成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费低、效益差,从而养护资金分配不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大多属于贷款高速公路,偿还本息压力较大,养护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对于采用BOT, TOT方式经营的高速公路,由于经营公司一味追求高利润、低成本,从而忽视了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投入。养护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机械化程度不高,必然导致高速公路病害处理不及时,交通事故频发,给经营者和使用者都造成极大的损失,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居高不下。

2.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高等级公路已经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仍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2.5养护管理相关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建设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高速公路养护

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3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3.1 改革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行养护体制的改革。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做好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其基本思路是实现事企分开、转变机制、引入竞争;走公司化、社会化、专业化、机械化的路子。为实现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突破,必须着力于以下方面的改革:

3.1.1遵循集中统一原则

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在培育和发展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政府养护监督机制,加大政府对国有基础设施和投资效益的监管力度,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与效益

3.1.2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即经营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与养护作业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监理队伍,允许具有资质的所有养护队伍参与高速公路养护竞争,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3.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先进设备必须要由精通这些设备的先进的技术人员使用才可发挥最大效益。将培养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员作为一种制度,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对于进口设备及重大设备,业主务必要求厂家或进口设备商将培训人员任务高质量完成,切实达到第一批技术人员掌握设备的技术使用,杜绝进口选型时热火朝天,真正使用时问题频出的现象,充分发挥进口设备的功效。

3.3 严格控制养护管理成本

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及时对养护生产项目进行分解,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按照公路定额或小修养护定额分别测定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工日、材料用量和机械台班数量,制定工程用工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和机械设备使用计划,作为指导和管理施工的依据。

3.4发展养护机械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速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速公路养护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特点,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国产化,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另外,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养护机械要实现社会化服务。鼓励建立养护设备租赁公司,集中大中型设备优势,向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公司提供有偿服务,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高速公路养护的机械化程度。

3.5完善养护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的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4 结语

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是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小存.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J].交通标准化,2010(7):151-154.

[2]张春鹏,王朝珠.浅谈高速公路的养护[ 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16-17.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1 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将公路养护工程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改建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 高速公路养护原则、方针和主要任务

高速公路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同时在养护技术措施中应遵循“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达到行车安全、舒适、畅通,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现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3.2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3 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

3.4 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方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3.5 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较低,缺乏对高速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以及了解。内部关系不理顺,工作效率低下,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

3.6 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一般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比例不足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4 需要做好的几点工作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为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后应做好以下几点重要工作:

4.1 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4.2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设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4.3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C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CBMS)及养护专家系统(MES)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4.4 推广使用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5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6 提高机械化养护程度。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4.7 尽快制定和完善高速公路有关养护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多了解、多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系统、全面的养护状况,为养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4.8 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养护管理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并在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养护机械设备,加强养护体制内部改革,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是实现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JTJ001-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1998.

篇6

【关键词】普通公路 公路养护 公路养护管理

一、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特点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公路养护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普通公路的养护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绿化、交通工程及沿线附属设施等。

3.养护作业措施的针对性、机动性与时效性。公路养护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同时,对出现的病害应快速、及时进行修复,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养护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执行,且在作业区域按《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要求采取安全措施。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养护总投入较大、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普通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较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使其达到技术标准和必需的服务水平,所需投入较大。直接从事养护工作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方案和措施十分熟悉,综合素质要高。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二、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统一的养护定额与科学的评判标准。养护经费支出缺乏科学的控制标准、随意性大;养护质量考核仍然沿用过去的“好路率”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社会服务因素。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三、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国外公路的养护管理,由于国情不同,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保证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属性,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努力的方向。

四、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1.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对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实现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普通公路发展趋势和特点,在建立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普通公路的正常养护和突发事件的公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4)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和质量评判指标。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转变,建立并完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等的指导作用;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指标转变,对普通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5)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等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普通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篇7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对公路建设运营及养护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公路使用时间的增加,公路自身不断的被损耗和损害,使用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所损耗。与我国公路巨大建设成绩相比,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显得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就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 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作为公路管理的重要内容,公路养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通过运用各种技术和工艺对公路进行养护和管理,从而使得道路顺畅平整、经久耐用,并确保各附属设施性能完好,最终提高公路的服务能力。

二 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公路的高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路养护也不可避免的出现诸多问题。第一,养护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还存在“重建轻养”的观念,这是引起养护技术、资金及人员跟不上的重要原因。第二,养护机制不够健全。当前,我国公路养护一般采取事业型的计划式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和竞争性,养护质量难以满足需求。第三,养护机械配备率、技术和养护人员水平欠缺。养护自动化水平较低,养护队伍的素质和技术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四,养护定额与规范不够。

1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熟悉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 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

我国公路建设速度非常快,20年的时间就建成了200多万公里,由于建设速度过快,养护管理明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讲,至今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公路养护技术标准没有完善,很多养护规范套用的一般公路的养护规范,不适应现有公路。从专业层面探索,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各方面来讲对预防性养护都重视不够,而且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养护工作的发展,假如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就可以把一些新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节省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

3 新材料的探究和应用规模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体现在各地盲目引进新材料,但是往往材料内在机理及运用中的关键技术没有搞清楚就开始使用,结果以失败告终。

一方面新材料的探究力度也不够,在国内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所等探究机构进行探究,仅限于探究传统新问题,并且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材料品牌。

4 国内新设备的研制没有形成产业

现在国内很多新设备在研制过程中过多注重建设时期的设备探究、制造,而真正以养护为出发点、适应养护市场的新设备研制不多,没有形成产业和气候。

5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绿色养护意识不强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国内意识还不是很强。就高速公路来说,体现在建设时期土地的大量占用造成水土的流失新问题、水系及植被的破坏等;目前在管理时期是否形成了绿化带,材料再生利用是否最大化等等,确实都值得好好探究。

三 公路养护发展趋向

1 路面诊断智能化

路面诊断智能化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路面检测的自动化。和之相适应的许多路面检测设备应运而生,如路面综合检测车、横向摩擦力系数检测车、弯沉仪、激光平整度仪等等,通过这些检测设备进行路面数据自动采集。大部分路面检测设备技术是成熟的,但是路面综合检测车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探究、探索、试用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武汉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路面综合检测车。其次是路面管理专家系统,其功能是将路面检测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通过数据处理评定路面使用性能和提出养护策略。

2 预防性养护的常态化

从目前国内养护情况看,基本上都是事后性养护,就是出现了病害才去处理新问题,而真正实行预防性养护有个过程,并且取决于智能化数字处理的准确性。

3 养护设备的一体化

随着公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公路的要求随之增高,要求公路提供快速、平安、高效的道路运输条件,如继续采取传统的修补坑槽、裂缝等的方法,耗时长、效果差,影响道路平安畅通,其发展趋向必然是养护施工设备的一体化。

4 养护材料的节能环保化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可以缓解资源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养护成本,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系统探究,开发了五种再生方式以及一系列成套设备,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再生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成熟程度,部分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强制规定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必须进行再生利用。1997年国际经合组织对11个国家的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表了《道路工程再生利用战略》白皮书。我国还处在引进、消化、试用阶段,我国大部分公路在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将大量铣刨料废弃,不仅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而且增加了成本。因此作为公路的管理者、养护者非常有必要增强环保节能意识。

5 路面结构材料的新型化

普通沥青路面设计寿命为15年,也就是说在15年内沥青路面需进行大修养护。一方面大修养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占用过往车辆在途时间;另一方面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15年进行一次大修养护经济上不尽合理,为此部分国家不惜重金探究开发路面新结构和新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6 养护施工社会化

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施工单位基本分离,其社会化程度高不高,取决于养护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的高低,我国养护管理也逐渐在向这个方向转化。

四 养护管理策略

1 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心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对新建公路的设计和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和义务,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2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练习有素、机械配套、平安办法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功能;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公路的使用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顺应公路发展趋向和产业特征,在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公路养护工程特征。

4 推广使用国外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篇8

一、绩效工资量化到公路养护人员薪资

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对公路养护单位的工资结构进行调整,按照公路养护单位按劳分配的工资分配制度,对原有的岗位工资制度进行变动,对工资结构中的薪资工资和津贴补贴进行了结构调整,由于公路养护单位内部结构复杂,先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调整工作的进行先从基本的工资制度到随后的绩效考核都会慢慢到位。随着公路养护单位人员工资的提高,工作水平基本保持平稳,另外,进一步规范了津贴绩效工资的内容,公路养护人员的工资分配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按照公路养护单位的调整进一步健全了公路养护单位人员的工资分配额度,符合公路养护单位的特点要求,特色性的绩效考核得到了体现。公路养护单位的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公路队伍建设,合理调节公路养护单位和社会保险保障部门的关系。国家在调节过程中力度要适当,逐渐形成公路养护人员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公路养护部门之所以实行绩效工资目的是为了整合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不断完善绩效工资,采取激励性的津贴补贴,优化公路养护单位工资机构,严格把控好绩效工资的整体水平和分配情况,达到有效地机制激励。对退休的公路养护人员要给予成果共享。有关的财务管理要廉洁透明。配套政策的完善很重要。对高层次的公路养护人员要采用激励的措施。政府补贴是主要的,补贴的方式分一次性的奖励补贴和灵活性补贴。灵活性补贴主要是针对工资的分配形式和方式,对公路养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实行最大程度上的报酬,对公路养护单位的领导采取激励措施,进行有效约束。公路养护单位的主管人员根据不同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不同的岗位类型以及一些其它方面的因素采取恰当的分配方式对有关人员进行分配。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调节和筹资机制

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工资增长情况和物价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公路养护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调整机制,最大限度的保障公路养护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满足社会保险保障机制的要求。公路养护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国家的规定,及时缴纳相应的养老保险金额。养老保险的征收机也要履行自身的职责启动养老保险的征收工作。政府部门要调整好自身的财政机构,优化财政结构,在养老金的发放上要及时和到位,对职业年金制定过程中的费用也要划拨到位。将公路养护单位养老金的发动落实到位,推动养老金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和监督

公路养护单位养老保险体制关乎着公路养护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养老保险体制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工程,有国家强制力的保护。各社会保险保障机构做好自身的领导工作,对养老保险体制的实施进行精心策划,及时向公路养护单位养老保险的最新动态和国家养老保险的调控政策,对公路养护人员进行正确引导,确保养老保险体制的顺利进行。各地方社会保险保障机构不按照国家决议提出的实施办法,备案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公路养护单位的管理实行社会化的管理,提高公路养护单位的管理水平,在全国公路养护单位中普遍发放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做好公路养护单位养老金的发放工作。加强社会上的一些基础社会保障平台,应以立法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养老资金的筹集,促进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以实现养老资金保障的社会化[3]。为退休的公路养护人员提供有关跨级服务。各地政府根据地方公路养护单位中养老保险存在的实际需要和制度要求,加强对社会保险保障机构的建设,加强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人力资源设备保障部对职业年金资金实行统一的受理。京外的地方政府对所管辖的公路养护单位养老保险实行属地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切实做好养老金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其中包括做好对公路养护职工人员参保的登记工作,还包括公路养护单位员工养老保险的申请流程和离开公路养护单位后养老保险的关系转移工作。公路养护单位的员工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还要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公路养护单位为员工缴纳一定比列的职业年金份额,工人自己缴纳一部分。当公路养护单位员工退休之后,每月还可以领到公路养护单位发放的职业年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量化工作过程中的透明信息,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对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达到信息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提高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实行有效的监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的省级管理,不具备管理条件的,可以先进行部分的基金调剂,各政府部门务必明确自身在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基本养老保险要建立独立的账户,纳入社会保障基金的门下,在养老金的征收和支付过程中实行两条路线,基本养老保险的专项资金实行专门的使用。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力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

四、结束语

篇9

1.1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协会(PIARC)于1983年建议,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2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高等级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与一般公路有很大不同,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高等级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1.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2、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国外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由于国情不同,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保证高等级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国美国国道网称为“州际与国防公路”(全部是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主要依照各个不同时期国会批准的法案,对州际高速公路、国家公路系统的建设活动进行资助与管理,具体的养护工作委托州及地方公路部门。公路养护不划分公路等级界限,按照AASHO养护手册,养护管理机构和养护作业机构的设置是按地理或行政区域划分的;对收费公路,其设置一般必须通过州议会特许经营立法,立法条款不仅包括了机构的设立、经营范围、期限,还对收取资金、使用资金、维修养护的责任做了详尽的规定。管理机构一般把养护工程承包给私人养护公司,按照AASHO出版的《成员组织现场承包养护概况》和《典型承包养护工程工作和各种范围及单位成本》规定,管理机构以业主的身份负责承包工程的谈判,并监督合同执行和验收工作。养护公司的组织充分考虑到养护现场的距离及许可的时间因素,在人员及装备配置上充分体现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全部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技能涵盖了养护作业的各方面。

法国通过立法将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权授予公共事业机构持股的混合经济型公司,在国家规划、控制下负责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和养护工作。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法国有专门为公路养护服务的机械公司。机械公司按照法国《道路、机械、维修及航空基地章程》进行管理,配有各种施工机械,机械公司独立于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机构之外,以合同方式与养护部门建立联系。

日本日本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和养护工作,不是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的,而是由公共性组织——日本道路公团负责。公团对公路养护负有养护责任,具体养护工作由其设置的管理局下的管理事务所进行。养护资金按照日本《道路公团法》的规定编报养护资金计划,经政府建设大臣批准后执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基本建设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即基本完成,从20世纪60年代始,各国公路适用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逐步转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公路养护的投入所占公路事业资金比重已远远超过公路建设。

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属性,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努力的方向。

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

3.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3.3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引进国外先进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4)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4、结语

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3、汤林新、刘治军等编著《高等级公路路面耐久性》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4、《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摘要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问题对策

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方法;理念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前进,高速公路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纽带。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公路路面面临严峻考验。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成后通车不久,便发生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路面的破损对车辆行驶速度、燃油消耗、行车舒适、交通安全、环境保护以及路面承载力等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高速公路路面的维修养护就成为保证其服务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下面仅就高速公路养护方面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重要性和特点

1.1重要性

保持高效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高速公路进行及时有效的养护和维修,可以保证运输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保持高速公路持续高效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持高速公路通行顺畅,路面的破坏几乎完全是由重型车辆造成的。保持车辆在重载、大流量下的畅通性高速公路使汽车运输更加机动、灵活,维护高速公路顺畅的通行能力,对高速公路进行的养护和维修是很重要的。

消除公路发生的灾害,如果不及时处理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公路阻塞和损坏事故,恢复路面及设施的使用性能,就会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行。道路经营和使用者的要求,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高,汽车效能得到充分发挥,降低燃料消耗和运输成本,高速公路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了运输货物的损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1.2特点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必须经常保持高速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的生命威胁。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危险性,由于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所以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高速公路养护对象的广泛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高速公路养护的高成本性、复杂性及科技性,由于高速公路的养护标准较高,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成本较高,同时施工工序复杂,所以应不断探索和推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2.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标准和理念

2.1应急性养护

应急性养护是指在高速公路路面发生严重的、紧急的病害,如坑槽等情况时,必须马上进行路面修理的养护行为,这也是指一种为了维持路面现状而进行的养护措施,直到持久有效的养护行为进行。

2.2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是的概念有别于传统的公路道路养护理念,它是由美国20世纪90代初提出的,该理念主要包含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指使状态良好的道路系统保持更长时间,延缓未来的破坏,不增加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改善系统的功能状况,另一种观点是指在适当的时间,将合适的措施,应用在适宜的路面上。高速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果的养护措施,强调了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的计划性。

2.3矫正性养护

矫正性养护就是我们传统上的修补路面的局部损害或对某些特定病害进行的养护作业, 适用于公路路面已经发生局部的结构性破损,但还没有波及全局的情况,显然这是一种事后、被动的养护方式,各种局部病害积累起来将形成全局性的结构性破坏,最终将会导致昂贵的路面修复工程。

2.4路面重建

路面重建是指当高速公路的路面的结构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损,不再具备基本的承载力条件,或者路面的功能已经严重衰减,已经不能维持使用的情况下,对路面进行的大规模、彻底的重新建设。

3.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有效方法

3.1实行机械化养护

养护机械化是指养护作业中全部主要和辅助的繁重劳动过程均由技术参数互相协调的配套机械系统完成,在给定的作业条件下以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保证该养护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速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速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3.2专业化养护

根据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实际情况,建立高速公路养护公司是一种较好的运行管理模式。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提高养护队伍现代化、科学化技术水平,尽快形成机动能力强、人员素质好、作业效率高、服务范围大、辐射面广、经营管理科学规范的机械化专业养护队伍。高速公路养护公司是以服务高速公路,主营养护,维护畅通为方向;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目标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对机构设置和人员进行一个合理的安排安排是保证机械养护作业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为此,在机构设置、人员选配上应遵循管理部门综合职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应该朝着一职多能的方向努力发展,还应该朝着办公自动化发展。

3.3社会化养护

养护社会化可以大大降低养护部门在养护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管理部门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收费、监控和通讯管理上。从长远看,有利于道路的养护维修,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开支。借鉴国外,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可实行招投标制度,以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改变以往完全由计划安排为养护投标承包,而以合同形式确定业主与承包人的责任和权限,把养护推向市场。原来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已经不再适用了,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切实的抓好养护工程的合同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其作为业主代表,每年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路面类型、路面宽度、交通流量、使用年限、维护维修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3.4加强对路面养护的监管力度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国家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速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4.结语

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满足高速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晁彩虹.公路路面养护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

篇11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

一、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二、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 (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三、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

四、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篇12

关键词:主要问题 养护特点 改革对策 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对公路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公路在里程、等级上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提出了养护体制改革采取"五个实行"的改革思路,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是指满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采用高级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部分二级公路。它们一般构成国家公路网主骨架,是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动脉。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及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二、高等级公路工程养护特点

高等级公路车流量大,通车年限长,养护工作量大。由于高速公路地处经济发达地区,车流量大,尤其是治理超载超限之前超载车辆多,给道路带来了严重的损坏,虽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改善,还是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病害。另外,高速公路扩建正在施工时,既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道路的通行质量,这样就给日常养护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上跨桥的拆除和重建,高填方路堤雨季的施工,其他工程的跨线桥施工,路面的拼接施工等工程繁多。因此要做好扩建与养护的协调工作,也为今后高速公路扩建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应组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在养护规范、养护规章制度、考核制度,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新技术的培训和革新方面,应起到牵头和组织作用。因此,应尽快引入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建立高速公路的路面、桥梁管理系统,并配备必要的路面、桥梁技术数据采集检测仪器。另外,还要积极参与全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培训工作,总结、交流各高速公路管理经验,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加强各路段养护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搞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

四、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在养护体制上突出一个“新”字

所谓“新”,就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不断探索中找到符合我国实际的高速公路养护新模式。我国公路局将对全省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和半年、全年定期检查、考核,逐步实现高等级公路养护规范化、专业化目标。

2.加强养护管理,在养护质量上突出一个“精”字

所谓“精”,就是要在养护质量上下工夫,通过加强养护管理,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精品工程。各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将认真落实“养好公路是第一要务”的思想,积极建立科学完整的公路养护质量评价体系,并将筹备成立专业的公路养护和桥梁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一步完善事前正确决策、事中严格控制、事后科学评价的考核体系。

3.提高人员素质,在养护队伍上强调一个“专”字

所谓“专”字,就是在养护队伍素质上做文章,瞄准国内的先进水准,遵循竞争激励机制,逐步提高甘肃高速公路养护队伍专业化水平。公路局将根据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桥梁养护、路面维修和路基防护等技术人员进行严格培训,重点培养养护技工和综合复合型养护人员,使一线养护技术人员掌握相当数量的专业化养护技术,切实提高养护质量和养护效果

篇13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在中国,公路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后,而高速公路的发展是我国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在高速公路网建设不断完善,高速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养护管理工作却更加繁重艰巨,养护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养护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相对于高速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而言,我国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因此,如何正视困难,剖析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加强养护管理建设,对高速公路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必定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交通发展。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管理是指为了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而公路养护可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供服务水平。

1.2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 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

(1)养护实施的经常性、强制性

为保持高速公路的完好状态,保证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这就决定了养护工作具有经常性这一特质量,同时,高速公路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工作的危险性

由于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 所以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4)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5)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高速公路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技术外,还需要随着养护管理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同时,在养护检测手段上,也要不断配备现代化设备,以适应高速公路长距离、多点位的快速检测及分析方式。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6)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高速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7)养护管理行为的必然趋势

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1.3目前我国公路养护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我国公路养护和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而言,如果从总体上来说,与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弊端是分不开的,很多地方的管理机构缺乏竞争和活力机制,效率低下,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了公路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矛盾不断加深,在具体的管理操作过程中无法跟上体制上的转变,同时组织部健全以及制度松弛。有些地方的公路会出现附属设备被侵占的情况,有些绿化带也会被人为破坏;有些原本基础很好的公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破坏后,没有得到良好的修护,导致情况上的不断恶化。这些现象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养护和管理上的效果发挥。而具体上说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养护管理体制陈旧

由于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公路养护和管理采用的还是事业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速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在养护经费上需要依靠上级拨付才能进行,这样不但不利于社会市场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融资,对养护技术的更新发展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局限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2)养护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有些管理机制对于公路养护缺乏正确的管理效益认识,认为公路养护缺乏经济效益,只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而这种错误的效益认识就会导致企业或者是个人对于资金投入的信心不足或者是对其完善和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跟目前公路养护管理迫切需要发展完善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

(3)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由于运行机制以及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养护资金紧张的现象,从而导致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较为缺乏,影响到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含量高以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缺乏。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4)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2、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国外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由于国情不同,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保证高速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美国

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进行宏观管理,而养护管理机构和养护作业机构的设置按地理或行政区域划分。管理机构一般把养护工程承包给私人养护公司,以业主的身份负责承包工程的谈判,并监督合同执行和验收工作。养护公司的组织充分考虑到养护现场的距离及许可的时间因素,在人员及装备配置上充分体现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全部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技能涵盖了养护作业的各方面。

2.2法国

在国家规划、控制下由公共事业机构持股的混合经济型公司,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和养护工作。有独立于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机构之外,专门为公路养护服务的机械公司,以合同方式与养护部门建立联系。

2.3日本

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和养护工作,由公共性组织――日本道路公团负责。公团对公路养护负有养护责任,具体养护工作由其设置的管理局进行。养护资金规定编报养护资金计划,经政府批准后执行。

但是,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基本建设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即基本完成。从20世纪60年代始,各国公路适用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逐步转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公路养护的投入所占公路事业资金比重已远远超过公路建设。

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按照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高速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属性,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向努力的方向。

3、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改善措施

3.1实现公路的全面养护和管理

首先要实现对公路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美化建设的强化,将其建设强化的工作定位为文明公路的创建,同时要确保公路养护工作的不断加强,并在资金投入以及计划安排上给予保证;第二是要在保证日常养护的同时,实现对周期性以及预防性养护的加强,从而实现公路养护的良性循环。在对公路养护周期进行延长的同时,还有适应目前重轴载车辆的增加,并且需要加强对养护工作中的人力投入;第三,要依靠各级政府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多方筹资的绿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注重公路绿色通道实效,建立绿色通道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好已有的建设成果;第四,要增加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的投人,在修复的基础上提高抗灾能力。要继续大公路管理站的建设,加快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

3.2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管理制度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让整部机器运行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首先需要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个岗位;其次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

3.3坚持机械化养护

公路本身固有性质决定了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尤其是路面部分损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在养护中实行内部企业化管理,最好位于所养路段的中心,呈放射状最好,负责路基路面,桥涵,防护及维护与抢修,负责路面标线,标志,防撞护栏,隔离栅,收费,通讯,监控系统维修与养护。

3.4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道路交通、道路管理等专用软件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篇14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养护工作;特点;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is also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how to provide a good road with pedestrians, has become a major task in project maintenance. Based on the author's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es of highway engineeringmaintenance work to carry 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work; engineeringcharacteristic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1)实施养护工作的强制性。高速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 决定了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速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2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复杂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养—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2.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创新力度不够

目前由于各地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尚存疑虑,从而使得养护运行机制较为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等。

2.3 用工制度僵化,分配形式不活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养护单位一方面急需专、精、尖人才,而另一方面无法解决“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安置问题,从而导致内部人员出不去,外部人才进不来的“两难”境地。

2.4 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 “及时养护”的需求

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高速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化水平不高,养护机械的完好率比较低。

3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3.1 严格考核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目前,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正逐步采取招投标方式,实行计量支付制度.承包人在接到养护任务后,首先就要制定一个能高效完成养护合同要求的考核制度,抓好考核制度的落实,做到目标分解、明确职责、加大检查和奖惩力度,逐条细化分解《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 .加大日常养护巡查考核力度,通过内业外业相结合、出勤与实绩相结合,抓好考核制度的落实.要实现公路的科学养护与规范化管理必须要有一批有技术、会管理、懂法规、善学习的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各个层次中,尤其在养护管理第一线的工区更应得到加强.对现有养护工人则可以采取现场技术交流、专项技术培训或规范管理学习等方式,分批分期进行岗位培训,实现由纯操作型养护向操作管理型养护的转变.

3.2 培育先进的养护管理体制

1)根据高速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大力培育并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建立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

3)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速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3 应用和推广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推广使用国外高速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3.4 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法规体系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速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

3.5 加强机械化养护能力

养护机械化作业是保证和提高公路养护质量、速度及效率的基本手段,也是公路养护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速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同时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