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道路管理与养护范文

道路管理与养护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道路管理与养护,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道路管理与养护

篇1

关键词:道路养护病害分析养护原则改革建议

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目前,我国庞大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建成,而如何维护这个庞大的网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从以建设为主的大时代逐渐走向以养护为主的新时期。“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道理充分说明了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1道路养护的概念和任务

道路工程养护管理是道路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设施、排水构造物、绿化工程等项目的检测、维修、评价、预测,以保证车辆能安全舒适、全天候地在道路上行驶。

道路是每个城市的基本设施之一,它直接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路养护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1)经常保持公路及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2道路病害及成因的分析

道路路面养护工作的重点,路面病害类型较多,包括裂缝、碎裂、车辙、松散、沉陷、麻面和坑槽等。

导致道路路面发生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车辆荷载和外部环境等。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主要病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2.1温度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大气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变换而变化,然而路面是变形受约束的带状连续体,其自身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也不断变化,这必将导致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其超过容许应力时路面便发生开裂,形成有较固定间距的温度裂缝。

2.2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大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大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 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2.3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近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各种建设物资的大规模运输,从而产生了可观的运输利益,利益是市场的导向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各种大型运输车辆的改装、生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超载超限运输,这种利益需求远远超出了公路设计的承载能力,是引起各种道路病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4道路建设时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道路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管职责,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2.5道路设计缺陷。在道路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的现场调查,或者调查存在偏差,对道路将来可能要承载的社会能力、经济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道路建成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各种病害。

3道路日常养护原则

3.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3.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检查确定桥梁各部损坏程度及实际承载力,对桥梁的受损状况作安全性评估,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二是了解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3.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

3.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4关于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努力构筑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发展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努力实现公路管理的法制化、信息化,公路养护的科学化、现代化。切实提高公路养护与管理水平,保证公路网的完好畅通,更好地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人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有效模式。

4.1推行“管养分开”。“管养分开”是公路养护市场化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来看,要剥离公路养护部门内的行政管理与生产企业职能,行政管理这条线应按照事业单位运作,而养护施工这些企业性质的活动则必须要企业化。首先主管部门要在对原机构人员、设备、资金等进行调查摸底和核实登记的基础上,对“管养分开”后管理机构和养护企业人员、设备、资金进行划分,并在国资部门对注入养护企业的资产进行确认的基础上,组建公路养护企业。

4.2组建养护机械化专业队伍。现代社会要求公路提供快速、整洁、舒适、优良和安全的交通环境,要求公路部门实行高质量的养护管理。如果养护质量高且养护成本低,就意味着会在所有的养护公司中胜出,就能获得更多的养护任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胜利,机械化养护专业队伍应朝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4.3引入竞争机制。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公路养护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随着养护市场社会化,公路养护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是未来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4.4制定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1) 实现管理机制的五个转变:a.养护模式由“定员养护、平均养护”向“定额养护,按需养护”转变;b.养护生产组织形式由小道班、分散养护或大道班养护向专业队伍养护转变;c.养护生产方式由人工加简单机械操作为主向机械养护转变;d.养护发展模式由单纯养护向以养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转变;e.养护质量提高方式由单纯靠资金投入向靠技术、资金综合投入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养护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2) 推行养护工程费用定额制。

3) 建立健全养护质量保证与监督机制。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城市道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决定了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1.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城市道路在城市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城市道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1.1.2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城市道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1.1.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城市道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1.1.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城市道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1.2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现状

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城市道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城市道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1.2.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 度 。

1.2.3缺少养护技术规范

截至目前,针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的技术规范较少,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城市道路养护的“完好率”指标,不能满足城市道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1.2.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1.2.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城市道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城市道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2、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城市道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城市道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城市道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

2.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传统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在城市道路事业发展初期,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实现我国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2.1.1顺应城市道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1.2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城市道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城市道路养护工程特 点 。

2.1.3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城市道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2.1.4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完好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 ( P M S )、 桥 梁 管 理 信 息 系 统(B M S )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城市道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2.2.1加快制订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方面的规范及管理条例,使城市道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2.2加强政府对城市道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2.2.3对新建城市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城市道路养护方案,强调城市道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2.3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2.3.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城市道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城市道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3.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城市道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 S 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城市道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城市道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2.3.3推广使用国外城市道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

目前,城市道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 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城市道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4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城市道路养护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市道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

2.4.1 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4.2 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城市道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2.4.3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2.4.4 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道路桥梁是城市道路交通的咽喉,更是确保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正常运营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道路桥梁建设不断增加,特别是桥梁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设施类型的增多以及管理范围的扩大使得道路养护工作显得滞后,如何改进养护措施,提高养护水平是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公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在公路建设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的好坏又是影响公路综合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处理好桥梁交通的快速发展扩张和危桥旧桥大量存在的矛盾,是制约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要理智地权衡发展中的各种效益,既要敢于正视当前桥梁养护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又要保证养护措施的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以下我首先对造成桥梁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深度挖掘限制桥梁养护管理机制推广的深层原因。

1、桥梁交通承载力骤增问题

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有限的公路桥梁资源压力,也加速了公路桥梁的老化速度。近年来,交通干线的车流量绝对增长幅度超过了5%,还有很多干线的年度车流增量甚至已经超过了8%。此外,车辆种类结构的变化也进一步加重了现有桥梁的负荷,特别是由于近年来 大型工程项目的增多,使公路运行中的重载车、集装箱车和超大吨位的运输车流量成倍增长,给公路桥梁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一些地区桥梁建设过程中存在负面问题,导致许多新桥梁在运营初期就经常出现沥青面磨损、桥架出现细微裂缝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原荷载标准设计的桥梁,由于无法承受日益增长的车流压力,导致桥梁的初期问题不断放大,极大地缩短了桥梁的使用期限。

2、多数桥梁的初期荷载等级低

尽管新桥梁在不断地建设中,但是建设于七八十年代的很多老旧桥梁仍然处于正常运营当中。由于这些桥梁在建设之初就没有采用国际化的高等级桥梁承载标准,而且之后的改建工作也是进展缓慢,导致这些老旧桥梁最终成为了我国公路桥梁发展的瓶颈,也成为桥梁安全的重大隐患。

3、缺乏专业的桥梁养护管理人员

服务性质的桥梁养护工作实际是一种技术要求很高的专业化工程,而我国又偏偏在这一领域缺乏大批专业的养护人才,特别是在基层养护单位,鲜有高学历的专业桥梁养护人员,致使养护知识也无法得到推广。此外,各地区也缺乏在桥梁养护工作上的经验交流。

二、影响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的主要因素

1、主观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素质等主观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养护管理缺乏细致到位,病害处理维修不及时。各级养护部门不能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诸如引道路面与桥梁衔接处不够平整,导致桥头跳车、栏杆损坏、缩缝填塞损坏、泄水孔堵塞问题以及施工和交付使用出现的变位、沉陷空洞、裂缝等毛病、在日常养护中得不到及时修补。造成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锈蚀,活动支座失去活动能力等等病害不仅降低交通安全和行车舒适性,更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

2、客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外部一些环境。主要体现在天气气候因素、季节变化、交通疏导组织等方面。客观因素不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工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3、其他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所用的材质、施工机械等也会对桥梁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服役期、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如果材质不达标,即使拥有再先进的管理手段、再一流的施工队伍,质量都无从谈起。机械设备因素能否发挥在维护保养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施工进度,也关系到质量的好坏。

三、城市道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控制具体措施

1、要建立健的施工养护管理保证体系,并严格遵守执行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维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为根本,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项目负责人与相关施工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对部门职责、人员职责要进行分工明确。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还要明确好项目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安全和管理职能,权责明确到人,职责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项目所有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只有坚持以规范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为指导,城市道路桥梁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隐患。

2、强化以材料管理为重点的桥梁施工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是决定质量好坏的核心物质基础。桥梁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把材料质量关,高度重视材料质量在桥梁质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不同的工序、确定专门的材料监督审核人员负责专项负责材料质量把关;对桥梁质量产生深远影响的混凝土、钢筋等重要材料更是要注意从正规企业直接供货,在存放管理中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特点,科学保管。

3、加强道路桥梁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养护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要严格落实道路桥梁维护保养制度:道路桥梁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专项人员负责道路桥梁日常的养护管理,加大道路桥梁质量的排查与检验力度,对道路桥梁质量状况和外观状况要建立严格的记录汇报报制度,依靠现代化的测绘与加固方法加强对道路桥梁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坚持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根本,全面提升养护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化与精细化的维护保养。加强道路桥梁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力度,对道路桥梁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日常维护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在日常排查、检测维修的一些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人员素质优势在道路桥梁维护与保养中的积极作用。

4、依托现代化的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数据库优势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数据库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对道路桥梁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设置,建立起相应的控制点数据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中模仿其他项目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对本项目关键点的控制上时时刻刻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实现工程质量提前预防与现场管理的双重目标。建立道路桥梁施工控制点数据库,在项目开工之前可以有目标性的进行质量控制点的提前设定,促进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效果的有效提升,有效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遗漏某个控制点而造成的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启明. 桥梁工程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6)

[2] 施智. 无砂大孔混凝土处治桥头跳车技术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 2006(02)

[3] 温军. 浅谈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防治[J]. 山西建筑. 2008(10)

[4] 李贵龙.浅谈如何加强桥梁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的防水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

篇4

关键词:道路桥梁;桥梁施工;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未能得到良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轻则缩短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影响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重则严重危险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要不断的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树立安全意识,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道路桥梁建设维护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也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但是,在我国的城市道理交通管理工作当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使得道路桥梁的建设维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跟进。例如,对于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只有等到问题出现以后才会进行适当的维护修理,这样对于市政交通建设和人民生命安全而言,都是一种不负责任。而且,市政交通构建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存在的市政道路桥梁必然使用率较高,一旦发生危害,造成的社会影响会特别巨大。这样,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也会带来诸多的阻碍和不变。因此,加强对于道路桥梁建设维护的力度,对于促进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现状

我国桥梁建设在历史上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如今随着我国在桥梁建设技术上的发展,已经在很多桥梁的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运输量在日益增加,给我国道路桥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在桥梁道路养护管理上还不是非常规范,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我国道路桥梁管理人才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特别是专业知识技术的匮乏以及道路管理工作不受到重视;其次,虽然在某些省份已经实施了相应的道路桥梁管理文件,但是由于很多道路桥梁处于偏远地带,这些管理措施很难进行实施;最后,交通业的快速发展,超重货车的运输和桥梁本身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都是造成道路桥梁难以管理的重要因素。对于桥梁的养护内容,首先主要是掌握桥梁的结构,在对结构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桥梁的各部分进行检查,对于桥梁常见的病害需要做定期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对于养护措施,主要包括桥梁的维修以及改造,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桥梁进行详细检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期地对桥梁进行检查,应用现代化的手段掌握桥梁的技术情况,能够尽早对桥梁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上的缺陷进行了解,才能够制定相应的措施,例如严格对桥梁上行驶车辆的载重进行限制,对桥梁进行维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和加固措施,以免桥梁进一步的损坏。对于自然灾害要进一步进行防御,例如遇到洪水、暴雨等天气,需要对桥梁进行封锁,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通过对桥梁的定期检验,能够指导交通部门进行合理的交通管制,例如对于桥梁的限速和桥梁限载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当在定期检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桥梁存在缺陷以及损坏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必要的情况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三、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的问题

1.裂缝问题

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当中常常出现裂缝现象,而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其整体美观性,而且也不利于道路桥梁的安全使用。目前,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主要依靠混凝土完成,因为人为、材料质量等问题,从而使得裂缝问题一直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并未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施工的技术不过关,采购的材料不符合设计标准等,这些都将造成裂缝问题。比如,忽视硬度等级要求,使得混凝土过长时间的曝露而受潮,最终改变了其使用性能。在进行配比之时,违背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人为的改变配比设计;混凝土的振捣力度控制不合理,过轻或者过重;养护工作马虎等。

2.钢筋锈蚀问题

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钢筋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钢筋出现锈蚀现象,则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使用状况。引起钢筋锈蚀的因素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不合格等。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并没有防腐蚀的意识,在对钢筋进行涂料防腐之时,也较为马虎,这些造成了钢筋出现锈蚀现象。在涂料防腐之时,还应当注意的是,保护涂层材料的完整性,避免其在运输、保存等方面的破坏。

3.路基路面问题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也是道路的主体,在施工过程当中由于填料不当、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都将引起各种各样的路基路面问题。在道路施工之前,要求严格按照设计采购相关的材料,减少在运输过程当中的损坏,并且科学的进行保存。在施工过程当中由于填料工序不对、技术性不强等,以及排水性能无法满足,进而使得路面产生沉降,出现不平的状况。而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矿料质量存在问题、石料抗压性不足、配比不科学等。

4.施工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在桥梁的施工建设中,施工环境往往比较恶劣,自然和生活条件比较差,存在交通不便等情况。部分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难以忍受单调寂寞的环境,而且怕吃苦,遇到一点困难都退缩,这都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还有一部分施工人员自认为工作时间久,工作经验丰富,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难以保持严肃负责的工作态度。施工过程中的不良环境对于施工人员的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施工人员能够真正的做到以工地为家,对自己的工作树立牢固的信念。

四、道路桥梁施工和养护的具体措施

1.对道路桥梁进行全面维修清理

在对于道路桥梁进行全面维修清理过程当中,道路桥梁上部结构及桥面系的养护与维修新、旧桥梁上、下部结构相互连接的方式适宜于桥梁基础较好的条件下,否则必须进行基础加固,这样可以增强道路桥梁的稳固性。桥面的养护与维修就是要保持桥面的平整、清洁,及时清扫,排除积水、杂物等。桥面的积水要及时彻底的排出,排水管要随时保证通畅,保证道路桥梁免受垃圾腐蚀积水等侵害。伸缩缝内的杂物填土要及时清除,保持伸缩缝的清洁,如有损坏或功能失效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以适应桥梁混凝土结构的变形需要及保证车辆通过桥面时平顺。对于人行道、栏杆、护栏及防撞墙也应及时修整,保持其完好状态,从而保证行人在使用过程当中能够更加安全。

2.加强对于工程用料的审查

在道路桥梁建设当中,尤其是在桥梁建设过程当中,对于材料的需求量特别大。这就意味着其中,负责采买材料的资金数额巨大,一些企业为了中标,将工程造价故意压低,很难确保一些不法分子不在材料用料方面投机取巧。当下的社会市场材料各种各样,品类繁多。单位可以派出专人对于用料的采买进行监督,并且委派专业人员对于材料的真伪性进行辨别,从而保证在交通构建过程当中,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是符合招标书上和原来设计图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桥梁的质量。

3.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作为道路桥梁的施工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及时的吸收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紧随发展潮流,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企业,要为施工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定期的培训不断的加强期技术性,树立安全意识,重视施工质量,提高应急能力、管理能力等。除去需要掌握和提升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管理、美学、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做到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管理工作注重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施工质量。

4.完善养护队伍

实行养护机制改革后,各基层公路管理机构均成立了2个或2个以上的养护队伍,原来的养护道班基本撤消,大部分养护工人直接转入养护队,按市场规律和企业管理运作。养护队的成立为完善养护队伍,建立桥梁专业养护队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由于当前的养护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养护。桥梁养护需要做到专业人员、专门程序和专用方法,以保证桥梁工程师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随时掌握桥梁的使用情况,处理各种危机突发事件,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桥梁中、小修甚至大修的能力。

综上所述,道路和桥梁工程作为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其使用频率和强度都非常高。因此在施工前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每一个工序。只有做好了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道路和桥梁的经久耐用,发挥更长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悦宇.浅析市政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与监控[J].科技与企业,2013,06:94.

篇5

【关键词】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现状;措施

一、我国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公路沉降、桥梁坍塌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是由于日益繁重的交通量及大量超载车量的运行不仅加快了道路病害产生,也加快了桥梁病害的发生,使桥梁的寿命大大降低。另外,从公路桥梁养护情况看,被动性、突击性和单纯以路面为中心的粗放型养护模式较为普遍,而及时、快速、规范的预防性养护少而又少,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技术力量薄弱。桥梁结构复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在路桥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不能客观全面检测和记录路桥的病害及其运行状况。尽管在养护技术人员配置中,配备有专门的路桥工程师和技术员,也配备了路桥检测设备,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不能准确描述和判断路桥性能,且对一些病害处理不当,造成路桥的管护缺乏科学性。目前,各养护管理部门虽然均配备了专职路桥养护工程师,但是对于所管养的路段较长,桥涵数量较多,桥梁养护工程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养护、检查和维修工作的需要;如果各种专项维修工程一开工,路桥养护工程师既要组织维修,又要搞好路桥检查、档案整理等工作,使各方面工作大受影响。

2、对路桥的耐久性重视不够。路桥病害普查统计的病害数量较多,由于受养护经费的限制,目前进行的维修工作主要是针对影响承载能力方面的病害进行维修处治,而对于影响耐久性方面的病害维修却远远不够,如宽度较小的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等病害。任何工程从状况良好到出现病害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受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的影响,忽视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由于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等原因引起的结构破坏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及时对路桥病害进行维修,能有效阻止病害的继续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3、路桥技术档案不够完善。由于历史及档案管理方面的原因,档案资料不够齐全规范、技术状况不明确等。一方面是由于变更技术资料的归档不及时,第一手资料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在移交和多部门管理过程中造成资料不规范或缺失现象;再一方面是对路桥的各种检查检验、路桥病害处理资料不齐全等。

二、我国道路桥梁的管理与养护措施

1、规范机构设置和制度。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以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详尽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路桥的养护也不例外。目前,我国路桥养护机构设置一般是路桥经营公司下设的工程科等部门,这种设置有其自身优点,如处理突发事件时较为及时,资源调动与协调比较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责任分化、养护成本过高等弊端。因此,提高路桥养护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规范机构设置,尤其是要建立人员精干、业务熟练、技术全面和高科技水平的养护队伍。与机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路桥巡查制度、保养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这样可以保证责任到人,评价有据,并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养护管理、科技水平。要实施路桥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规划目标、总体要求、管理流程和具体指标,全面提升路桥养护管理水平。路桥养护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依托,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这一点我们要多借鉴国外先进的路桥养护技术,并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充实到高速公路养护器材中。养护技术的改革主要是要摆脱以往较为落后的人力养护,走机械化、自动化养护的道路,比如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监测系统协助检查并全天候监控路桥状况,建立路桥状况的动态数据库,如路面管理信息系统和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等。整理提供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还要做到预防性养护,这对路况检测提出了更大挑战,可能需要庞大的路基、路面、积水性、桥梁承载能力等数据整合系统,这种预防措施更需要养护人员不断提高养护知识水平,以适应预警养护工作。

3、建立和完善技术档案加强监管力度。管养单位要对路桥的养护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设立专门的路桥养护管理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建立路桥数据库,并对所属路桥制定合理科学的路桥检测计划和养护维修计划,严格进行路桥普查登记,建立和完善路桥技术档案。将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分为桥梁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特殊情况资料五类,并对每类资料所包括的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提倡使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特大型桥梁建立单独的档案管理系统和养护管理系统。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政府、社会对高速公路行业的监管、监督,通过政府强制、社会舆论,促进路桥养护部门在履行养护责任以及具体养护施工过程中的科学性,避免虚假、怠工现象;二是要提高路桥养护部门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实践证明,决策对于一个部门、一项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护工作也需要管理层恰当决策,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错误进行预测,并组织员工进行计划制定和责任落实。

4、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养。随着公路里程的逐年增长、养护管理内容的不断拓展、社会对公路服务能力的期待提高,原有的路桥养护、路政队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实际需要。要按照“先进、合理、科学、规范”原则,根据事权与财权对应的要求,抓紧确定路桥养护、路政定员标准,落实地方编制和相应配套经费,巩固路桥建设成果。要全面加强教育培训,依托科研院校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养护管理科技人才,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能比赛等,提高养护管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三、结束语

总之,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事务繁杂,相关规范制度和要求较多。要实施道路桥梁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规划目标、总体要求、管理流程和具体指标,全面提升道路桥梁养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CJJ99_2003J281_2003,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S].

[2]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Z].交通部,2007

[3]陈立强,潘伟,徐峰.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J].中国水运,20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