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篇1

1地理思维导图和认知结构简述

1.1地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表等形式,结合文字进行思维整理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对知识进行关系梳理和层次分析,运用了左右脑功能原理和发散思维原理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助。前者是对学生“大脑”的利用,充分调动右脑的感性思维和左脑的理性思维,其中感性思维包括色彩、审美、空间感、图象、想象等各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包括文字、字母、数字、语言、逻辑、次序等各种具象思维。后者是将传统的点、线、面思维变成三维或四维空间的立体发散思维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创造过程。

1.2学生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即对知识进行认知和重构的过程。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提出:学习的过程就是重新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指学生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将新吸收的知识进行重新架构,通过惯有的思维进行知识融合。通过惯有思维与原有知识概念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直接地掌握和理解新知识,从而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即通化形式、图式形式、平衡和顺应形式。

2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1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系统完全融合了自然和社会的内涵,将两个完全不同属性的内容进行教学研究和观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究地理科目的基本特点,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充分实现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记忆图像化、解题模型化、思维可视化以及知识结构化的特点。学习地理知识时,很多方面都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如探究马六甲海峡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围绕马六甲海峡进行思维导图建立。首先根据探究内容将思维发散,写下脑海中所有与马六甲海峡相关的关键词语,建立思维主线。然后进行二次思维发散,对已写的关键词进行拓展联想,建立思维分支。最后,完成与马六甲海峡相关的思维导图构建。

2.2课程复习中的应用:从某个角度讲,思维导图是概念图殊的一种,对学生进行知识复习更具吸引力。概念图是对知识进行点-线-面的串联,而思维导图是对知识进行环形发散联想。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复习过程中,相较于普通寻常的概念图,学生更愿意采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复习。例如对全球五大洲四大洋的知识回顾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简要绘制出世界地图,要求学生先确定其中一个大洲或是大洋,从而进行思维发散,联想出相邻大洲或大洋。在思维联想的同时,要求学生绘制出思维导图。以初步确定亚洲为例,以亚洲为关键词进行其他大洲的联想,将想到的每一个词语记录下来,在进行二次思维发散。这样的知识回顾不仅具有具体的思维线索,还能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温故”的同时能够“知新”。

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认识结构的构建措施

3.1嫁接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安排相对比较合理,其前后内容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层次性,且知识点间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性。因此,这样的教学课程设置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嫁接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黄河水患的内容时,可以收集部分学生可能看到或了解到的黄河水患相关治理报道或新闻,利用事实告知学生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要性。通过这种元认知嫁接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图式学习的能力,掌握认知理论中的知识迁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水平和质量。

3.2地图教学:地图内容的学习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常包括世界地图、各国地图以及区域地图。除了本身属于教学内容外,地图还承载着教学和学习工具的职责。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由抽象变为具象。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重组,还能帮助学生成功构建认知结构。众所周知,曾母暗沙是我国最南端的小岛,在对其进行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对附近海域的相邻小岛进行介绍,并告诉学生曾母暗沙背靠亚洲大陆,正对太平洋。通过这种理论结合地图的形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3巩固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的形成和重组知识的形成两个部分。然而,知识结构的形成与练习密不可分,适当的练习不仅可以对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固有的知识结构。因此,对学生进行巩固教学是构建学生认知结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每天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习题训练,旨在巩固并强化学生已学知识。另外,为了开拓学生学习思维,接触新的知识,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针对本地水资源进行分组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导图学习法

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地图、心灵图、脑图,是一种将发散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资料,包括语言、数字、逻辑、节奏、色彩、形象和空间意识等来表示人脑思维过程。地图是地理信息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表现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工具。经过多年的理论积累、资料收集和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教学的研究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思维导图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地理教学的高质高效具有明显的作用。

一、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的内容。通过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提高教学效能的确成为我们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焦点和追求的落脚点。我们的课如何充满思想,富集思维,获得悦纳,赢得期待?我们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充满睿智而富有活力。老师必须花心思进行科学设计,促学生学会整合知识,让要点明朗化,才有可能使学生学会迁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会导图,新课小试牛刀便彰显其魅力

地理思维导图学习法是在地理学习时将某一主题置于圆圈或方框等符号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原理或现象、或原因或结果、或问题或对策等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地理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从而把握学习重点,建立知识联系,达到成倍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思维导图的图表结构包括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三部分。节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地理学习主题及相关概念,连线则表示与之的联系,连接词表示节点之间关联的文字注记。由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当知识汇集到一起时,传统的学习方法往往让学生觉得混乱,摸不着头绪。而思维导图学习法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建立知识结构模块,通过下拉菜单可以有选择地呈现或隐藏子一级目标知识,使知识的层次清晰,内容丰富而不杂乱,学生学习顺理成章。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能有效培养学生判读各种图表积极性,提高获取地理信息的准确性,方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其逻辑关系,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表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绘制导图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和美感。教学过程采取互动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另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才施教,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才施教。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做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长。、建立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组织,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进步与发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浅析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7).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地理;创新方法

一、利用思维导图实现教学创新的意义

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一般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因此学生难免感到乏味。尽管学生明白了书本知识,但不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规律和知识点,就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化解所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中的雾霾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其成因,并指导大家掌握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此期间,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本来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起来,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最终实现了让学生“高兴学,乐意学,轻松学”。

二、教师需要发挥引领作用

在初期,学生对思维导图是未知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将理论以及实践准确传达给学生,并结合所学内容以及绘制思维导图的知识图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明白,了解学习目标以及今后需要用到的方法和工具。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时,可以先简单分为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介绍它们的特点和规律,并利用图形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也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如图展示:

随后,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该地的差异特征。如,“分析以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地理差异”,经过之前教师分析的过程,学生可以依葫芦画瓢,先分析自然地理差异,从气温、降水、地势差异作分析。然后从农业生产方式、人口、城市、交通线等的差异作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南北地区的显著地理差异,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

三、利用竞争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教师利用这种心理,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竞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提问环节可以提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更简便”等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正确指导和纠正学生的疑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教师还可以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度。

四、如何开展实践

1.明确学习目标,制订有效教学计划

思维导图可以更清晰地反映我们的教学模式,帮助我们有条理地开展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课堂教育的首要步骤,通过思维导图法可以设计更优质、更高效的教学设计,使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前,更加充分地准备和预设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方式。

如,教师在讲解中亚一节的内容时,其设计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2.归纳总结,掌握重点,解决疑点

由于所学地理知识的不断增多,许多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模糊,形成“新的不理解,旧的记不住”的情形。这时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学生总结简易的办法便于加强记忆,做到更容易地理解所学知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方面,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共同进步的效果。面对不断累积的地理知识,学生难免不能辨别知识重点,因此总是感到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从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会抓住重点是取得进步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导出重点,让学生着重关注,但要注意不忽略次重点,导致“进而不实”的现象。掌握重点之后,多数学生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对此,学生应先以小组方式讨论,再与教师交流解决疑点。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法不仅是一种开拓思维的工具和方式,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大力推广,这也让我们看到不是所有教学模式都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从而符合书本要求,最终符合时展的要求。

篇4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地理;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87-02

初中地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强调记忆与背诵,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学习情感体验较差,没有体现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状态,会导致厌恶地理学习。思维导图又叫脑图,是一种利用图像促进思考的思维辅助工具。思维具有发散性,能将大信息量、结构复杂的内容用图形表示出来。思维导图的应用特点与初中地理知识内容总体特征相切合,在初中地理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从繁多的知识点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思维,帮助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

1.思维导图的创造与发展

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教育家东尼?伯赞提出,又称脑图、灵感触发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辅助工具,广泛应用于思考、记忆、学习等领域。思维导图是利用一个中关键词以辐射的形式链接所有相关的文字、任务或想法,各级主体以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传入我国,最初的教学应用目的是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的,经过三十余年的本土化发展,思维导图由原来"图像记忆"与"自由发散联想"转化为"理解性记忆"与"结构化思考",融入结构化思考、逻辑化思考、辩证思考、拓展思考等思考方式,使其更加适合学科教学。

2.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2.1 注重学习情感体验。思维导图需要制作者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良好的从属关系概念,学生在刚刚接触思维导图是难免出现从属关系颠倒、关键词漏落或错误、记忆混乱等问题。教师要耐心指导,不断对学生进行正面暗示,告诫学生不能急躁,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与鼓励,让学生始终在愉悦、轻松、自信的心理环境中运用思维导图学习,避免情绪造成思维干扰。

2.2 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思维导图的运用目的是通过层级图,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紧密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网络。例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一章节,以气候为中心关键词构建思维导图,天气及各种详细气候是次级关键词,详细天气及各种气候特点、主要分布地区是三级关键词,以此类推,保证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示在同一张思维导图上,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2.3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受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性别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完全相同。同一知识体系可以用不同中央关键词的思维导图表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思维上的差异,在教学态度上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在教学手段上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发展需求调整教学方式。

3.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

3.1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结构。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看重知识要点分析,忽略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整体性。初中地理有着大量的抽象知识点与需要记忆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关键词的形式,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不同颜色、符号组合表现出来,将知识点整理归类。通过展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高效地地理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2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需要考虑所有与中央关键词有关的知识内容或要点,并且要进一步完善次级关键词,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通过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好思维导图,可在新课开始前给出一个中央关键词,让学生通过学习完善思维导图,以结构化、逻辑化的图形代替笔记,最后通过回顾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3.3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思维导图的一大作用就是帮助记忆,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串联记忆,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北方地区》一章节,书本知识点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复习,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以北方地区为中央关键词,以自然特征及农业、政治经济与文化、区域建设的及未来发展三个方面为次级关键词进行展开。先自己尽可能地回忆更多知识点,再查看教材或笔记进行完善、补充与细化,最后补充复习要点与拓展内容,最终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即复习过程,学生通过关键词记忆代替长篇知识要点记忆,实现高效复习的目的。

3.4 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思考方式,具有发散性,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在新课讲授完毕后,教师可给出一个中央关键词,让学生自由思考与中央关键词的地理知识,以头脑风暴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同时思维导图本身具有丰富图形、颜色及链接,学生能通过链接迅速思考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这种思维是跳跃性的,长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有效开发学生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思维导图的本质是通过一定规则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要着重强调知识内在的固定逻辑结构。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导图在教学领域还不完全成熟,但其广泛应用前景是可以预见的,教师在实际应用中要不断探索,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其在教学中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采用思维导图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其能够高效学习。思维导图在应用上有着简单、高效、形象等诸多特征,作为新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当前的各个教育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的信息量比较大,这也就使得对思维导图应用的必要性。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及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1.思维导图的主要内涵分析

思维导图被称为是革命性思维工具,这一新思维模式对全脑功能进行了结合,把左脑逻辑、文字、条理等和右脑、形态、想象色彩等多因素进行了充分调动,在这一图文并重的技巧下将相关的知识点得到串接,从而就能有效实现知识的同化及顺应。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比较强调学生的自主主动性和对知识结构的分析等,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制作指导也在教学的效率提升上有着积极作用。

2.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重要性分析

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有着新的提升,要求学生要能具备地理素养,还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倡导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结果评价上要能得到有效结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比较有利,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有效提升。不仅如此,对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也比较有利,在应用中主要是对地理核心知识点的筛选,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对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挖掘也比较有利。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能加强和老师的联系,在沟通交流的效果上能良好呈现,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着积极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探究

第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要从多方面考虑,使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中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对预习的内容进行确定,然后找出关键词,快速进行预习的内容并将关键词写在纸上。再将次级的词找到通过不同颜色加以标记。在预习中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能使阅读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在思路上也能够得以理清,能有效体现出学习的实效性及针对性。

例如,高中地理中关于地壳的运动及变化的内容讲述中,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先让学生对关键词进行确定,并把相关的内容列出来并进行理解和梳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指导以及提示。对于地壳的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实现,内力、外力、内外共同作用下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于地壳下运动的内力作用其重点就是形式,外力作用的重点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点则是三大岩石的转化。在对内容的重点进行梳理之后就能够将关键词得以确定,然后对第一层次概念进行确定,最后就是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完善(如下面所示):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第二,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复习效率,在对地理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要能对学生的复习任务进行明确化的设置,让学生对整章或者整本书进行系统化的总结。这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来建立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小组来提交比较优质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学习。还可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对思维导图加以完善。在这一方式下就能够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内容的记忆,并有效形成有着自己特色的复习方法。

复习过程中的思维导图的制作时,学生先不要看资料或者课本,让学生通过回忆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交流,进一步对其加以完善,在反复性的训练下就能够将内容得以浓缩性的呈现,对学生的复习效果也能够得到有效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应用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当前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思维导图加以应用,这是对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思维导图的应用是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方法落实,在不断的优化发展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也将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此次主要从思维导图应用的重要性及应用思路层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实际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茂含,张向颖,赵明富.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适切性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4(02).

2.齐传干.也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地理教育,2013(S2).

篇6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图,是享有“世界大脑先生”美誉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的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给你的思维画一幅导图”, 这是托尼・巴赞的一句名言。基于图像和联想是大脑语言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脑科学研究表明, 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神经元。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导图”是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运用“思维导图”, 使人的思维方式更贴近大脑自身的思维方式, 这样与大脑进行对话、交流就会变得直接、自然和简单(图1)。

“思维导图”绘制的操作步骤, 巴赞这样介绍: 首先,将“中心主题”书写于纸的中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其次, 考虑“次主题”:大脑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充分思考,不应受任何约束;画出各个“次主题”分支并及时记录瞬间闪现的灵感(各分支之间预留适当空间,以便随时添加大脑想到的内容);分支上添加关键词。最后,整理各个分支,并用线条、色彩、图形等将各分支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形成体系。

绘制过程中需注意: ①尽可能使用颜色和图像。因为颜色和图像, 能使大脑兴奋并进行充分联想和发散。②尽可能使用曲线。因为曲线最能吸引人的注意。③用线条连接主要分枝、二级分枝以及三级分枝时, 越接近主题, 分枝就越粗。④形成个人风格:每个人都能够画出符合并体现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具有个性的思维导图显示其具有个性的大脑。

二、“思维导图”在教师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有利于高屋建瓴地把握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全貌

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将一本书的内容浓缩在一张图形中,理解和参考起来方便快捷,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体系可用图2表示。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透过主题向四周看,犹如一幅课程标准的全景图, 让人感觉站在课程标准的最高点, 对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全貌大有裨益。如果透过“分枝”向“中心”看, 让人感觉到虽然思维在“分枝”, 但始终不忘“中心”。真所谓“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 教师只有把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解、吃透,明确教学的指导方针,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有利于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并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为选择更合适的教学内容,需要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大家集思广益、各取所长,提出最优方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快速地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思维导图”在协助小组教师共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显得非常方便和实用。如可由一名教师做纪录,把每位教师的观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从中心展开,向四周发散,最后分类整理,以全面把握知识模块和重难点内容。这不仅可实现教师间的共同协作,又可让教师获得个性化的成果。如图3是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高一地理备课组讨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时,最终绘制的“思维导图”。

3.有利于达成教学三维目标并更好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主题教学, 可以更好地“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相对应的地理知识,激活学生对该主题的思维, 让其思维过程更加流畅、条理更加清晰。同时, 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如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 对主题以及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当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该主题时, 学生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有助于培养其地理学习兴趣, 同时感受到探究地理的艰辛和坎坷。

三、“思维导图”在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1.有助于改革传统笔记,发挥“思维导图”优势

做笔记是学生听课过程中一般的学习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传统的笔记形式基本是提纲形式。以此方式作笔记是依靠文字、直线、数字、逻辑和次序,似乎条理清楚,但是由于速度比较慢和形式较单调,不易对大脑形成有益的刺激,这种笔记内容相对独立,不便于进行比较。“思维导图”在发明之初被用于记笔记,是一种使左右脑同时工作的全脑思维工具。它借助简单的词汇、线条、颜色、符号、图像表达信息之间的联系;过程简单、快速,但却能及时记录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信息量丰富;记录的结果直观、形象,信息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容易理解与记忆。如 对“大气的运动”这一课题展开学习时, 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设计了如下课题(图4)。

[图4 “大气的运动”思维导图]

2.有助于复习和巩固,提升复习效率

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笔记中的“思维导图”轻松地再现学习过程,帮助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用关键词和思维桥进行连接和标注,可以使学生迅速抓住关键点,掌握重点。由于“思维导图”具有有类、有序、有数、可视的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在复习过程中对新发现的知识和一闪而过的灵感及时记录补充,使枯燥的复习过程变得富有生机、更加充实。把一章内容囊括在一幅图上,贴在墙上经常看,可以达到及时复习和巩固之作用,在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轻松实现将知识由“厚”转“薄”。

3.有助于形成创造性思维,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 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充分地联想、发散性思考, 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 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地图”。同时, 置身于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时,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 对其所面对的核心问题, 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判断,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或关键环节, 利用存储在头脑中与核心问题相关联的“知识群”, 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 加以分析、判断和解决。

4.有助于整理与记忆知识, 提高核心概念的理解度

篇7

关键词 高三地理 思维导图 功能 应用 预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思维导图是新兴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思维导图已经普遍应用于教育领域。高中地理知识跨学科性强,内容丰富且综合性强。整理地理知识,是高三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任务。思维导图是学生优化个人地理学习思路与笔记记录方法的有效途径,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高三地理教学,将思维导图与高三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推动高三地理教学质的转变。

1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契机

1.1应用思维导图创新课堂引入,完善学生地理思维

将教学内容与知识的理解思路以直观与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目标。应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地理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全面、整体的认知,不仅可以明确学习重难点,更可以找到自身的疑问,更认真地听教师讲课。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思维导图,能够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更能突出重点。比如在讲解《海洋开发》时,教师可以从海洋开发这一中心出发,建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空间开发与海洋能开发为二级标题的思维导图,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个人学习重点。

1.2应用思维导图强化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满堂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用整节课的时间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知识,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如此匆忙的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埋头做笔记,只能记下教师讲的内容,无法理解地理知识。而思维导图被引入到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关键词去建构地理知识体系,用不同颜色标注重难点,有利于记笔记效率的提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导图应用方法,正确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能力。

1.3应用思维导图简化复习,促进知识巩固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思维导图,给学生清晰的学习方向。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在课下的复习活动中,学生能够直接利用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高效复习,一边复习一边添加更多细节内容到之前的思维导图上。学生在复习活动中自主补充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学生发现地理学习规律,简化地理学习思路的过程,有益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普遍提高。

2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需要教师考虑高三地理教学的需求,并明确思维导图应用的目标。科学的应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1应用思维导图优化地理预习效果

预习,是提高高三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整体把握地理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组织学生实施科学的预习活动。将思维导图与学生的预习结合在一起,从地理知识的难度与学生的预习时间出发,设置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标,才能让地理预习活动具有实效性。

比如在讲解《旅游资源》这一课前,教师组织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预习的成果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地理课本内容时,圈出关键词,像旅游资源、分类、特性、开发条件、评价等,都可以作为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教师要传授给学生高效的思维导图绘制技巧,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不同级别的关键词,并以不同的形状表示出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比如,用红色表示一级关键词,用橘色表示二级关键词……用三角表示重点内容,用问号表示不懂的问题。学生正确应用思维导图优化自己的地理预习,才能让高三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普遍提高。

2.2应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学习过程

在预习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地理知识思维导图。地理课堂,是帮助学生解决地理学习问题,理清学习思路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

首先,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机械化地记笔记,让学生成为抄写与记录的工具,不能在记笔记中获得学习成就感。借助思维导图,教师让学生利用关键词与线条将各个地理知识点联系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绘制一个合理的思维导图,足以证明学生理解了地理知识。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让高三地理课堂更加灵活与多元化。比如在讲解《城乡发展与城市化》主要涉及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和“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这两点问题,有的学生从“聚落”与“城市化”入手建立思维导图,有的学生从“聚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三个观点出发建立思维导图。引导相互交流,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2.3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三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简单地学习地理知识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之后,希望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高三学生面临高考重压,每天接触各种题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地理问题分类式的思维导图。

比如,在涉及盆地、高原与平原等地形地貌的成因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化出地理环境、自然植被、自然气候、当地水文条件、地形特点等方向,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清晰与全面。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三地理教学活动中应用思维导图,是高三地理教学创新的标志。利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不仅能够简化教师的教学流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开发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价值,用思维导图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有助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8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

1.思维导图能直观地表达思维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表达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就不需要阅读大量文字资料,而是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从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内容上。如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时,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由学生依据所给资料和教科书内容,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共绘地球的圈层结构图,从而有效地、直观地表达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后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善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思维导图有利于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

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是层次隶属关系十分清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整理。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构建自己的认知图式,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的教学中,学生自绘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就是对相关资料和教科书内容的有意义的建构,同时也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鸡蛋的圈层结构)中找到与新的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产生联系的已有知识,从而掌握了新的学习内容。

3.思维导图可有效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促进合作学习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交流障碍的状况。教师可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问题,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教师也可从每张作品中了解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做到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注个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样,学生也可以互相观看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头脑风暴”的教学策略,大家就同一个主题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需要追求想法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4.思维导图可有效地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及计划

在完成了某一单元或某科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同时还可以检查自己的认知结构是否合理,从而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计划。在进行分析和计划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先以思维导图结点的形式罗列出所有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目标、局限、后果、可行性等,再将所有因素按重要程度进行重组,把所有想到的观点绘制出来,最后整理成清晰的计划表。

5.以思维导图为主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融合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把一堂课、一章节、一学期需要考虑的每一个要素作为一个结点,再分别考虑每个要素的细节,逐级扩展下去。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若再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个结点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每个单元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可以将积累起来的所有教案、课件等组建成个人资料库,以备后续教学的参考,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时,可以直接在原来的思维导图上修改,非常方便。这会大大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从而真正使教学资源达到整合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使用思维导图将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整理,从而使本节的教学流程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内容清晰可见。如我在设计“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找准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而在此之前必须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历史景观,它有什么特色,“特”在哪里,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在构建了这些背景知识后,师生再来共同探讨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

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本节课最直观的脉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后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自己的反思过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清晰明了地展现在自己面前,这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注意事项

首先,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从学生反馈来说,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效果更加突出,学生通过绘制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可以检验自己的单元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有效,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存在漏洞。

篇9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地理的知识很杂,很多知识都有很大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是顾此失彼,不能整体掌握。教师要善于使用思维导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系统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1)确立中心词。在使用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和学生必须掌握高中地理的整体结构,能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框架。教师要加强引导作用,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高中地理的脉络,系统全面地回忆每册课本中重点章节的知识,能够一一列出重点的中心词,保证能够将这些中心词串联成一个思维导图的整体。

(2)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相关的知识后,学生就要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工作。学生可以单独进行操作,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找到的中心词进行基本的绘制工作。学生个体或者是小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要做好辅导工作,及时进行点拨,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小组成员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工作以后,要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为以后的思维导图设计积累宝贵的经验。

(3)拓展思维导图。教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总结思维导图的优势和缺陷,对于优点要给予肯定,对于缺陷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改进。教师对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提高学生的认识。对只有少数同学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帮助同学们逐渐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

(1)在地理复习课上使用思维导图。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直都是使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学生是做题的工具,教师让学生一直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了高中地理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学到知识不集中,没有固定的知识体系。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使用颜色、数字、图像等多种方法,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设计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思维导图的整体性,在细节部分处理得干净整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思维导图能够发挥极大的优势,学生依据绘制的思维导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地理学习的重点,能够了解章节的分布,系统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复习。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复习。

(2)在地理习题课上使用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整体把握高中地理的知识,否则难以进行相关的解题。教师在高中地理的习题课上,要给学生讲述高考考查的模式和高考题型的转变,增强学生解题的整体意识。在高考题型中,还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题型,地理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无法解答新颖的题目,只能是抓耳挠腮眉头紧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根本无法下手。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思维导图的使用,面对着一道复杂的难题,教师首先就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的时候绘制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发挥,或者是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题型考查的本质,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解题。

(3)区域地理知识复习中的应用。在高中地理考查的时候,很多都是依据不同的地理区域而进行出题考查,这种区域地理的考查模式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复习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章节,将同一区域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汇总,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明白该区域在地球上的明确位置,主要有经纬度的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该地区的地形特点,主要是湖泊、平原、海拔、山脉、河流等,以及地区的城市交通和本土的风土人情等。学生要明确每个区域的特点,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统一的标注,形成区域整体,这样能够提高对区域地区的了解。

(4)建立完善的思维导图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就是分数,教师并不重视学习的过程,一味地看重结果。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也很难进行相关的知识探索,只能压抑着自己投入到题海中。新课标下,教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缓解过分重视结果的教学现状。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评价,包括学生的技能知识、方法过程、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评价。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技能,然后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方法,从而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在思维导图使用的时候,能够增强自己的地理素质,提高看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教师要建立完整的思维导图使用模式,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建立、设计过程,从而增强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整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7).

[2]王飞雁.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

篇10

关键词:思维导图;自发学习;发挥联想

送走高2012届的毕业生,我接着担任了四川省新课改之后的首届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最初还是用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什么新课改的理念全抛在了脑后,直到学生在成都市“一诊”考试中的成绩远没有预想中的好时,我才注意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理解迁移,仅靠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然后我迅速调整了教学思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将英国东尼・博赞和巴利・博赞合著的《思维导图》一书中的主要方法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制作成思维导图,复习时也让学生看这些图,学生反映效果很好。之后,在成都市的“二诊”“三诊”考试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制作思维导图的步骤

1.准备材料

材料中最重要的就是用于给思维导图作色的彩色笔,然后是铅笔、橡皮擦和纸张较好的笔记本。

2.找准主题和关键词

找出将需要制作图的主题,提取该知识点的关键词。如“黄河下游流量逐渐减小的原因”这个题目的主题是河流,关键词是降水、下渗和用水等。

3.回忆情景

回忆和知识相关的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是通过电视等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场景,然后将这些场景与需要作图的知识联系起来。

4.独立作图

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将回忆的场景描绘出来。

5.标出关键词

在图上适合的位置标注上关键词,方便自己在今后的复习中看见图中的关键词就能联想到整个知识要点。

6.相互交流

先以各小组为单位,组内学生轮流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展示自己的成果。再在班上展示各小组的优秀成果,教师再根据情况作点评。

7.修改图

结合班上其他同学的制作,对自己的图作修改。

8.上色

用彩色笔给不同的事物上色。

二、制作思维导图的规则

1.突出主题

图1和图2是学生制作的两幅图,图1的知识点是“某地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图中缺乏“棉花”这个主题,这些要点就是散的,学生很难将图上的这些条件与棉花联系起来,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不便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将图中土壤面积扩大,在土壤上再画一大片棉花,就会使主题突出,效果截然不同。

图2主题就很突出,但由于没有标注关键词,之后复习时,学生就可能会不知道当初作图的意图,需要再次重新思考而浪费时间。

2.发挥联想

“联想是改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人脑使用的一个整合工具,目的是让我们的生理体验产生意义,这是人脑记忆和理解的关键。”如在作图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时,可以先联想成都这个城市的区位因素,然后再作图,今后看见城市的区位,就联系到成都这个城市和自己所作的图,这样的记忆就会深刻、持久。这也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练习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3.美观清晰

“大脑更易于接受和记忆有视觉刺激、多重色彩、多维度的思维导图,而不是单调烦人的线性笔记。”制作的图片越美观,大脑越喜欢,记忆越深刻。自己创作出来的图如果是线条优美,结构协调,就会使自己感受到作图的愉快,学习的轻松,记忆的持久。

4.突出个性

“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思维导图应该反映出我们这些独特大脑里面非同一般的思想网络和思维模式。”不同学生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思维导图必须要由学生自己创作,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进去,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样制作出的才是适宜自己理解记忆的图。

三、制作思维导图的误区

1.没有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益处,认为制图花时间较多,没有用心去作。

2.不能持之以恒地作下去。

3.作图时没有耐心,作图不细致,图像不美观。

4.完全临摹别人的图,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

5.后期复习时,头脑中没有浮现出作过的思维导图及相应的场景。

四、思维导图的益处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作图中学习地理知识,不再是记忆那些枯燥无味的汉字,而是那些自己喜欢的美图,这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利于学生自发学习

为了要制作一幅合格的思维导图,学生会先主动去找这部分知识的关键点,其实这就促使学生自己主动将厚书读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训练了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消化新知识的能力,画图之后学生看到关键词时想不起整个知识的内容,这就检验出学生在最初找的关键词不对,学生就会回过头来再分析,从而加深印象。其实这个关键词就是在考试过程中老师强调的“得分点”。有了这些训练,学生在考试时的审题答题轻松多了。要作好一幅图,学生自己还必须要主动发挥联想,这就使得学生自发地将知识迁移,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新高考。

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框架图,只是比框架图更形象,更易于学生记忆,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的层次更分明的整体。经常训练学生画图、复习图,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考试中就能顺利地从题干发散开去,打开思路,分析问题。

4.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思维导图”的制作是学生自愿的,其过程充满着乐趣。学生在回顾作过的“思维导图”时,大脑中浮现的就不会是枯燥的教材中的文字,笔记本上的要点,而是一幅幅美观的图片,一幕幕经历过的情景,这能够解决学生记不牢、记忆不持久、苦于记忆的问题,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轻松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篇11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中教育;思维导图;教学创新

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仅靠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汲取地理知识的。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逻辑思维的培养,进行理解记忆。而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就需要重视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了。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无疑是给学生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因此,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思维导图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并不只是一张简单的图画,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当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知和理解越来越全面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会更顺畅,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课堂的吸引力以及自己说法内容的逻辑,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教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地图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最直接工具,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对地图的运用。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是导图,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工具,主要运用了教学知识中的关键词、符号等来进行链接。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巩固

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经常会出现记住新的知识,而旧的知识又忘了的情况,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单靠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时思维导图的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先列出若干主要的知识点,然后画出大枝干,将关键的小知识点加入进去,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关于地理知识的“知识树”,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相关知识时,则将中国设计在导图的中间位置,然后画出枝干,添加各地区风俗和地貌的简单概括,然后画出小枝干,再添加新的小知识点。如此,便将冗杂的知识点清晰地呈现在大脑中。在记忆的过程中,首先掌握大的知识点,再记忆小知识点就会更加容易。除此之外,对思维导图的修改或重新绘画,都意味着知识的一次记忆,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2.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证明,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在进行了一段时期的地理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应当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确定复习的任务和总结的任务。例如,在进行中国地理相关知识的回顾时,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但教师应当在大力支持思维导图的应用之外,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独立绘制,先不要急着打开课本,应先凭借自己的记忆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绘制完成后再对照课本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不断缩减思维导图的大小,只留下最精简的知识点,这就充分证明了学生复习成果的大小以及思维导图的作用。在课程体系改革后,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应当更加广泛。

3.思维导图具体运用流程分析

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重视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预习阶段的运用,重视思维导图对知识预习的重要作用。第一,明确需要预习的教学内容,自主提炼出关键词,快速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然后将关键词列入导图中,再将下级的知识点添加进思维导图中并与上级记载进行区分。在预习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预习的注意力,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除此之外,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建立知识框架,理清学习思路。比如,在学习地壳的运动及变化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提炼关键词,然后找出主要的知识点,这一部分教师应当对学生做一些引导和指示。比如,促使地壳运动变化的作用力包括内力、外力和合用力。内力作用的重要知识点在于作用的形式,而外力作用的主要知识点是对地表的塑造作用等。学生在总结和概括了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后,就能迅速确定关键词,紧接着明确一级知识点,再扩展二级知识点,如此,就能逐步完善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张小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3):78-126.

篇12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运用效果

1.引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一问题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多元组合教法以提高效率。所以,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思维导图的运用是教与学的改变之一。思维导图运用图像和文字形式,通过思维结构将主题要表达的隶属关系及相关层次结构表现出来[1],从而建立起主题、关键词、图像、文字的记忆链[2]。思维导图把散乱的内容分类别、分层次管理,使知识结构更系统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的主要模式

思维导图强调的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性[3]。在日常教学中思维导图经常被运用到教学PPT中,常见的思维导图有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括号图和桥型图八种主要思维模式[4]。

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与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可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构建能力素养的一种教学工具。这种工具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有序、高效的学习。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规范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工具存在,进而帮助学生学习。

在课前预学中:因为高中地理学科理论性强,很多内容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设计好大体流程,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自主学思路,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可以依着图的流程,带着问题看书、读图,预学。待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或绘制思维导图能力之后,自己画出这样的思维导图,并且不断完善,对于没有理清楚的内容,学生可以在图上做标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提高效率,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无形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章节内容是从整体性角度展示圈层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然后往下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各个要素的特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圆圈图表示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往下可用树状图,衍生出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有机整体的各个要素。再下一步,拓展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时,可以把树状图往下展开。如水圈这个要素,水圈即主干,水圈的组成、分类、分布就是树枝,每一项具体内容则是树叶,不断完善补充下去,这一项就很详细,学生对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继续介绍大气时,以大气为树干往下展开,重点分析大气中气候的成因、特点、分布、判读下一级树枝,每一项具体内容相当于是树叶。这样气候这一项要素就十分清楚。当然要素还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这些,每一要素都像大气与水圈这样展开。这些要素间是平行的关系,同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组成这一线索捋清之后,又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圆圈中两侧展开(与构成要素之间是平级关系)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两个特征。整体性有什么,差异性又有什么,逐一分层次展开。最后,各个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可以用桥图把它们联系起来,具体内容可在连线上体现。

这样一个章节的内容就完全体现在一张思维导图上。对于学生来说,各个知识点能汇聚到这一幅图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各自的见解,并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

在课后复习中: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对重、难点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还可拓展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可以说简明高效。

4.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目标是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给高中地理教与学注入新思路,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记忆锻炼和发散思维及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整体性把握。学生在学习中可多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提高效率,最终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连飞.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13,7(2):119-122.

[2]王飞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篇13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的基本阐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作为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教育。其主要形式为引导教育和象征教育,可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记忆的同时持续积累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影像,并凭借科学组合和生发方式实现有效因子的有机融合。持续学习的过程中,相关性和必要性知识还会不断补入,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图。(2)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拥有诸多优势。这得益于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包括:第一,可实现信息到图表的转变,将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富有趣味性、易于记忆、组织性强的知识;第二,可实现知识的有效归纳,使学生可以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对宏大课题进行把握;第三,可实现大脑数据处理功能的优化,使大量信息的获得和掌握更为容易。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以自己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听课,并对比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尽量在课堂上消化和掌握当堂的知识。②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重点突出,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3)对以往的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4)增强学生对地理习题的解答能力。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并有效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从问题本身出发,通过逆向思维、举一反三等方式,糅合了多层次的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最终将问题快速解决。

3.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思考

(1)思维导图运用于每个地理教学环节。由上文分析可知,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图所示),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2)思维导图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还需注意两点问题,一是思维导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无层次性、段落性的问题,很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呈现。二是思维导图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进行正确的引导。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给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积极应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飞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篇14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它简单有效,是一种非常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用图片和文字,把它充分表现出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思维导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的平衡发展。高中正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高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地理复杂的知识点更好地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对知识构建不同的框架结构,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因此,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和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思维导图实际应用于每一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难点、要点。教学质量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2.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分为三步骤:课前预习、课堂、课后复习。这三点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传统教学中学生也需要在课前对所学内容预习,传统的预习只需要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对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了课堂上。太过依赖课堂教学。而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学习只有被动接受。而思维导图教学的有效应用,是将课前预习更加深入化,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进课堂,学生在了解课堂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预习情况,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将教材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知识顺序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重点标记出来。例如:在学习《人口数量的变化》这节课时,学生首先要了解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要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学生在自行预习时,根据课本内容,调查自己小区人口的变化,将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将课本知识点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思维导图,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及问题,重点标记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学习研究。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进一步解决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之后,教师结合课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做出总结。这种趣味课堂的建立,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