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溯源管理范文

农产品溯源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产品溯源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产品溯源管理

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S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58-01

农产品溯源系统可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存储,能通过食品识别号在网络上对该产品进行查询认证,追溯其在各环节中的相关信息。该系统已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领域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也将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因此,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尽快建立并完善农产品溯源系统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1国外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立及发展

1.1 欧盟的农产品溯源系统

1997年欧盟遭受疯牛病以来,对牛、牛肉以及牛肉制品建立起一个验证和注册体系,该体系包括对牛耳标签、电子数据库、动物护照、企业注册[1],从而保障消费者能够通过系统追踪到该牛肉产品从饲养到销售全过程中的信息,也达到及时抓住疫情信息的作用。欧盟作为食品溯源系统的先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食品信息追踪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在溯源系统的发展史中已建立起较成熟和有规律的体制。通过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将产品的相关固定和流动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确保通过该系统能最终追查到某产品的来源、质量和周边管理的记录。目前,欧盟已建立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主要包括:畜禽动物及其制品、转基因生物及含转基因生物的食品与饲料。

1.2 日本的农产品溯源系统

自2001年以来,日本开始试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2003年开始对牛肉实行追溯制度。2005年底以前已建立粮农产品认证制度。目前,日本已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它通过对农产品绑定“身份证”,将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农药、以及各流通环节和生产地、加工地、相关日期等记录在“身份证”上,并能通过追踪终端追踪到以上信息,保障了食品全程的信息得到覆盖。日本多地的各大超市都安装了追踪终端方便市民对食品信息进行查询,普及较广。

1.3 美国的农产品溯源系统

美国的食品溯源分布于从国家安全到食品安全和食品市场管理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中。9·11后,美国对食品溯源的重视上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2]。该国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主要依靠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自愿性。尤其是他们自行组织的家畜开发标识小组,共同制定并建立了家畜标识与可追溯工作计划,其目的是在发现有外来疫病威胁的情况下,能够至少在48小时内确定所有涉及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3]。

2我国农产品溯源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推广起步晚、影响范围较小

我国溯源系统的研究始于2002年[4],而此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已开始发挥作用,并且目前已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善、涵盖面广、具有统一性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体系。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产品溯源系统在仍处于试点阶段,各省各市起步时间和系统体制不完全相同,并且农产品溯源系统基本只普及到各试点的超市范围。

2.2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不统一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主要有五个: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北京市农业局食用食品(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世纪三农“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系统”、中国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国家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5]。它们从识别码、存储信息、到网络查询系统等各方面都不完全统一,其针对的食品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由于开发商不同,其溯源信息的存储未能贯通也不能达到共享,系统软件多不能兼容,并且无法进行跨系统查询,终端查询多为超市内的触摸操作屏,模式单一,不够便捷,这些对于向全国推广农产品溯源系统是一个局限。这与国外在记录管理、查询管理、标识管理以及责任管理上都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制度还有较大差距。

2.3 农产品溯源相关法规及制度不完善

食品质量安全在我国已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对于农产品溯源制度的法制要求仅仅在《食品安全法》等少数法律中涉及到农产品溯源的要求,因此没有法律作为支撑,在各地的溯源执行上缺乏有效的保障,也阻碍了溯源系统的推进。另外,我国溯源系统各环节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如我国在食品生产环节虽已建立召回制度,但在流通环节召回制度仍是空白。

2.4 消费者缺乏对农产品溯源的监督平台

现在的溯源途径虽提供了消费者查询、反映的权利,但在监管部门介入处理的过程前后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公布信息,缺乏群众监督的力度,致使溯源过程的情况得不到真实的反映。

3措施及建议

3.1 健全农产品溯源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以政府统筹监管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各职能部门的执法章程,为企业和执法者提供了实施食品溯源的技术和执法依据,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感,自觉提供食品实效信息的义务。

3.2 加快完善溯源系统平台建设

学习先进的溯源管理技术,尽快建立统一溯源系统软件平台,完善溯源各环节具体制度,完善全覆盖的数据库,搭建互通的网络平台,开发多元化便捷的追溯终端,力求达到跨区域、跨系统、跨数据库的信息查询,将我国的食品安全系统进一步整合。

3.3 设立公众监督平台

为加强群众的监督作用,应设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反馈平台,由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更新问题食品召回和惩处的信息,真正落实溯源系统在食品质量安全中发挥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机制。

我国目前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薄弱,主要在于食品生产行业具有复杂性、分散性、流动性,所以仅靠单纯的人力对其进行监管就显得非常不到位。因此加快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普及溯源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就极为紧迫。借助科技信息管理,实现食品物流和信息物流的同步化,可溯化,透明化是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2]刘俊华,金海水.国外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的现状和启示[J].物流技术,2009,28(11):251.

篇2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网络架构;信息查询;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S126;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81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8.047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盟、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相继了有关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法规和标准,英国、美国、荷兰等率先建成了牲畜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一系列法规、标准的逐渐,国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也在经历了试点、示范阶段之后逐渐进入应用、发展阶段。

从设备、技术、建设过程和应用管理诸方面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尽量压缩系统规模、降低实现难度和节约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实际的系统设计都不追求“大而全”,而以“精简、够用”为原则:它们或针对某类农产品[1,2],或采用单一编码标识方法[3,4],或设计为单一网络架构[5,6],或支持单一查询方式[7,8]。近年来,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用户需求的更新,建设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灵活方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成新的目标。在此环境条件下,本研究借鉴已有成果,以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为基础,综合应用当前主流技术和方法,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包括混合编码与标识、混合网络架构和混合查询模式。

1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差异,决定了追溯系统结构、溯源指标体系及其编码标识方法的不尽相同。以川东北地区为代表,调查、分析了多类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其主要供应链模式如下:

Ⅰ.生产主导模式。生产者完成生产、粗加工和包装,通过物流直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果蔬和水产品。该模式没有中间环节,溯源信息仅包括“生产+销售+物流”三部分内容;

Ⅱ.批发主导模式。粗加工并包装后的农产品经由批发中心(包括产地批发中心、销地批发中心等)配送到销售终端,适用于各类种植和养殖农产品。该模式流通环节增多,其间通常更换包装,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风险增大,相应的溯源信息包括“生产+批发+销售+物流”等更多内容;

Ⅲ.加工主导模式。加工者从生产者获取农产品原料进行深加工,产品通过批发中心或直接配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粮油、茶叶、水产和畜禽类动物产品。该模式下农产品经过严格的检测并有完整的包装,质量安全较有保障,溯源信息则包括“生产+加工+批发+销售+物流”等内容[9]。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①、④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环节,前者为生产基地或农业合作社,后者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和食堂、饭店等。环节①、④构成模式Ⅰ,加入环节③即成模式Ⅱ,再纳入环节②则为模式Ⅲ。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与编码

2.1 溯源指标的确定

农产品供应链由多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不可能将其全部录入追溯系统。因此,必须依据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China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良好农业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加工操作规范)体系和其他相关标准、法规,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指标体系。

溯源指标体系应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用于追溯农产品的来源、目前位置和去向的过程溯源指标;②反映农产品安全相关信息的安全溯源指标。

以供应链模式Ⅰ的果蔬产品为例,筛选出各环节的溯源指标如下:

1)生产环节。对于主流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公司、基地、农户、农田编号及责任人、种子来源、播种日期、采收日期、产品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化肥和农药的名称、残留量等。

2)批发环节。对于各级农产品批发中心,过程溯源指标应为批发中心、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批销单位、批销日期及数量、批销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检验检疫结果、暂存温度、湿度等。

3)销售环节。对于各类销售终端,其过程溯源指标应有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销售单位、上架日期、销售日期及数量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库存地点、温度和湿度等。

4)物流环节。对于贯穿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物流环节,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物流企业、运输工具、货品数量及装箱规格、发货方与收货方、运输时间、路线、责任人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运输温度、湿度等。

2.2 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方案

目前主流的信息标识技术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和二维条码。射频识别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自动读写,其优点为存储容量大、封装样式多、读取距离远、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用于灰尘、油污、雨水等恶劣环境;二维条码利用特定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则在平面上分布条、空相间的图形来记录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纠错效果好、对网络数据库的依赖性低等优点。其中,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响应矩阵码)能够超高速、全方位识读并有效表示汉字,因而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环境条件和系统建设成本的综合考虑,溯源信息可采用RFID与QR Code混合标识方案,具体包括3种:

Ⅰ.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因价值相对较高,且其供应链各环节所处环境“恶劣”,故宜采用RFID标识技术。相比之下,粮食、果蔬类农产品则价值较低、各环节所处环境较好,可选择成本更低的QR Code标识方法。

Ⅱ.在同类农产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其所处环境和操作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应选用不同的标识方法。如畜禽产品在屠宰、批发和物流环节通常需要更换包装,且环境相对“恶劣”,宜于采用RFID标签;而养殖和销售环节则环境相对稳定,操作也较方便,可以换用QR Code标签。

Ⅲ.在批发和物流环节,大包装(如集装箱)使用RFID 标签,小包装(袋、包、盒等)粘贴QR Code标签。系统读取QR Code标签后自动链接到对应RFID所关联的产品信息,因此无需在数据库中存储大量的小包装产品信息,这样既能节约标签使用成本,又可减少服务器存储空间的开销[10]。

2.3 溯源信息的混合编码技术

将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溯源指标信息按规则编码,即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编码规则既应遵从国际、国内标准,也要适应选定的标识方法,因此根据EPC编码规范、采用混合编码技术来实现RFID和QR Code标签中溯源信息的编码。

2.3.1 EPC 256 Ⅲ编码结构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编码)编码体系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的延续和扩展,能实现单个物理对象的全球惟一标识,应用广泛的主要为64位、96位和256位3类。其中,EPC 256 Ⅲ编码结构宜于用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结构,其由标头(版本号)和3个信息码段组成,如表1所示。

2.3.2 溯源信息的编码设计

1)EPC管理者码段用32位数字标识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代码,这是实现追溯的关键,如表2所示。

2)对象分类码段用14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种类、名称和产地代码,如表3所示。

其中,农产品的类别、分组和名称根据GB 2763-2014编码;产地编码由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6位)和乡镇代码(3位)组成,分别采用GB/T 2260-2013、GB/T 10114-2003的代码体系。

3)序列号码段用16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生产档案号、采收批次及其在供应链各环节的批次流水号,如表4所示。

其中,生产档案由产品备案号(3位)和生产批次号(3位)组成,前者的第1位为大类标识、后2位为流水号,后者的前2位为年份、后1位为年度批次;采收批次为生产环节的批次号;批次流水则依次由加工、批发和销售环节的批次号组成。

2.4 混合标识与编码技术的应用

以混合标识方案Ⅱ为例,首先在生产环节直接使用QR Code标签记录编码,其中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生产者代码、对象分类码段的全部编码和序列号码段的生产档案、采收批次代码;进入加工环节后,利用RFID中间件系统将QR Code标签内容与本环节的关键信息转换写入RFID标签的信息区域,添加的内容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加工者代码和序列号码段的批次流水代码;在批发环节仅需向RFID标签的EPC管理者码段和序列号码段分别加入批发中心、供货商代码和批次流水代码;在最后的销售环节,再将RFID标签内容、该环节的关键信息和溯源信息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转换输出为QR Code标签,以便消费者的追溯查询操作。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主要运行流程

1)溯源信息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共享数据库中存储着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和政府监管部门(农业、质监等)、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实现整个系统的信息录入、分析与输出,并负责系统用户及其权限的管理。

2)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子系统。既可作为本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又能在登录系统后获得相应的溯源信息数据库访问权限,从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录入与修改。

3)追溯信息查询子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溯源网站、自助终端、手机短信和客服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农产品信息的追溯查询,并开展对外宣传、在线召回问题产品、受理消费者对问题产品的举报和投诉等服务[1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其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

3.2 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2.1 常用的两种网络模式 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以B/S(浏览器/服务器)网络模式为主流,它是由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结构,其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及其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服务器。B/S模式系统的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应用软件和后台程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采用HTTP协议实现双方的信息传输,扩展及升级非常方便,但较多用户同时访问系统会导致响应速度变慢。

另一种常用的C/S(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则为两层结构,其用户界面和业务处理在客户端进行,数据管理维护在服务器端完成。C/S模式系统的运算响应速度快,但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分装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故而系统的升级、维护较为困难。

3.2.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架构 由于两种网络模式各有优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宜于采用C/S模式与B/S模式的混合架构。具体方案为:①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管理子系统采用C/S结构,以便高效地进行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和溯源信息的输入;②溯源信息查询、公众信息等子系统的业务处理较简单,不会明显增加服务器的运行压力,采用B/S结构可以简化客户端的操作,并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③系统以B/S结构为整体框架,通过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或XML数据交换技术将C/S结构的局域网接入,实现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交互。这种混合架构将两种网络模式的优点集于一体,在响应速度、数据安全、系统维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如图3所示。

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4.1 追溯信息查询的流程

根据条码标签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流程如图4所示。

4.2 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提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的溯源信息查询方式也应与之相适应,主要包括:①PC网站查询。在连接到Internet的任何计算机上访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消费者即可酥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②自助终端查询。在批发中心、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消费者可通过操作专用终端方便地查询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③扫描QR Code标签查询。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扫描QR Code标签,可自动打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或直接解码获得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④客服电话或手机短信查询。消费者可使用任何手机,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溯源信息查询。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将这些查询方式结合起来构成混合查询模式,既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主流成果,也为消费者方便、灵活地进行溯源信息查询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支持,如图5所示。

5 结语

农产品作为食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具体体现为相关法规、标准的大量出台和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立项建设。在这种有利环境下,本研究基于国内主流的农产品供应链及相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全面分析,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的最新进展,从溯源信息的编码及其标识、系统网络架构和追溯信息查询等方面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为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 冯恩东,钱卫红,张红生.南京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设计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283-285.

[2] 申艳光,马高庭,蒋万春.肉鸡产品质量控制与追溯系统的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974-978.

[3] 林宇洪,胡连珍,蒋新华,等.基于二维码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追溯系统的设计[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6):83-87.

[4] 袁晓萍.基于RFID的水产品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5] 迟琳芯,苏 微,赖庆辉.基于Web的大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302-304.

[6] 吴 倩,林佳丽,李 臻,等.基于物联网的海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39-43.

[7] 董玉德,丁保勇,张国伟,等.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280-285.

[8] 李健林.粮食质量安全溯源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9] 张 伟.果蔬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篇3

什么是农产品(食品)溯源

究竟什么是农产品(食品)溯源?其中又包括哪些过程?农产品溯源体系专家、浙江鸿穗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向与会代表做了详细介绍。他说,所谓农产品(食品)溯源又称农产品(食品)安全溯源,是指在农产品(食品)生产供应销售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还是消费终端到消费源头,其相关信息都能被追踪到,从而使农产品(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农产品(食品)溯源全过程包括农产品(食品)产地、生产记录、加工、生产者信息、物流、食品认证等。很多消费者对于食品溯源了解不多,他们往往忽略了其中的物流追溯环节。

农产品(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套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路径,通过条码能追溯到产品的生产班组、时间、流程。它是通过追溯管理,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质量追究,从而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使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每一步都有记录,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农产品(食品)溯源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管理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防止窜货,以次充好的现象,同时系统的数据能够支持公司销售决策,辅助管理。食品溯源系统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且是食品企业维护诚信经营、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利器。

追溯体系作为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早已受到一些国家青睐并被广泛使用,其优势在于,一方面,降低监管部门信息获取成本,提升监管效率;另一方面,倒逼企业提高安全意识,主动进行风险控制。

建立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生产商和加工商的全面信息,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真实情况。农产品(食品)的来源地及生产流程信息可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中查看,消费者可以掌握供方消息并决定是否购买。有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一旦发现某种农产品(食品)存在安全隐患,便可根据溯源信息迅速追溯到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加工过程、仓库管理、物流运输、销售环节等信息,查出问题所在,尽快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此外,在农产品(食品)可追溯体系的监管环节,监管部门可将严重存在农产品(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企业逼退市场,帮助生产质量好的企业建立信誉,从而保证食品产业链上诚信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的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还处在试点推广阶段,因此在很多地方,老百姓对于农产品(食品)追溯还很陌生,更谈不上有效运用了。纵观各地实践不难发现,区域分割、部门分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没有形成有效的标准体系及高效的地方联动、部门合力。以食品为例,目前国家层面就有几个部委在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同体系之间的融合并不理想,需要把几个追溯体系统一起来协调推广。

实践证明,可追溯机制是目前农产品(食品)质量管理和危机控制中最重要的武器,也是一条非常成功有效的安全监管经验。作为追溯系统的参与方,都要从维护最广大公众利益出发,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尽快实现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溯源体系与精准扶贫

自中央提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后,精准扶贫已成为各地政府的首要政务。但在扶贫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存在很多难点,比如帮扶措施主要为提供部分资金、赠送生产资料、修改或改造贫困群体住房,甚至只是提供一些生活用品而已;绝大多数对贫困户的产业帮扶实施依然是重生产轻市场,只关注生产环节,比如更换品种,扩大生产规模,但是无法得到市场营销方面的帮扶, 完全脱离产业发展规律;绝大多数的减贫帮扶措施依然侧重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很少根据贫困户所处的实际环境和优势尝试新的产业。

针对以上问题,溯源体系可以在精准扶贫上起一定作用。溯源体系可以连接消费端,将产品的品质、特色甚至产品的故事传达给消费者,使产品得到消费者青睐。通过生产信息记录和消费行为分析,可以帮助产品实现精准营销,将产品卖到需求者或潜在需求者手中,增加销量。溯源体系功能丰富,可以帮助产品实现电商引流,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逐渐增加产品销量,同时也可以增加旅游宣传等功能模块,拓展新的帮扶产业及销售渠道。

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昭通苹果;溯源体系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201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立足高原特色、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调快调优一产”的发展新思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高原特色农业的具体举措。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将以实施农产品的生产档案、产地编码和包装标识管理为手段,以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控制为重点,通过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追溯制度,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标识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施“从土地到市场”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提高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昭通苹果发展现状

1989年农业部将昭通列为我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996年云南省又将昭通列为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目前,昭、鲁坝区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0.5万亩,实现产量22.2万吨,产值达2.37亿元。昭通苹果除销往云、贵、川三省及广东、广西、香港等地外,还远销缅甸、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每年外销量达到6000多吨。近年来,为将昭通苹果进一步做大、做强,昭通市委、政府将苹果生产列为全市六大优势产业,把扶持和培育苹果产业的发展作为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以提高果品竞争力和实现增效、增收为目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的新时期苹果发展指导思想,努力提高昭通苹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以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苹果生产。

二、昭通市苹果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

2012年在各级各部的关心支持下,昭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在昭阳区仁和村组织1000亩苹果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创新标准化生产,初步探索了昭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工作。为全市和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昭通市苹果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 探索完善工作体系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建设之初成立了领导组和技术执行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

2.加大培训力度

按照苹果生产不同阶段组织专家现场培训,到果园现场示范和果农面对面,解决生产中遇到问题。

3.实施标准化生产 促进苹果提档升级

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执行农业行业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NY/T 1761―2009》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水果NY/T 1762―2009》等标准。同时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采用科学的配方施肥、植保技术配套,通过实施苹果标准化生产,提高了苹果的品质。

4.提升品牌形象 示范带动作用初步体现

在昭通市昭阳区仁和村率先实施质量溯源体系建设示范,开展苹果分等级、可溯源,狠抓质量关,从产品生产、管理、检测、采摘、分级、包装等多个环节入手,确保了产品质量,在市场上树立了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良好形象,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昭通市苹果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5.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 责任意识增强

在示范区的果农实施苹果质量安全溯源建设,承担种植任务的果农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使用投入品环节,都能自觉地按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农事操作和严格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

三、昭通市苹果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通过开展质量溯源工作,提升了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了我市优质农产品的价值,树立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公信力。昭阳区仁和村苹果生产基地实施质量溯源制度后,在市场上树立了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良好形象。1000亩示范基地通过溯源体系建设,实现了每公斤苹果售价增加1元,亩产优质苹果2000公斤,亩增产值2000元,1000亩新增产值200万元;带动周边1万亩果园,亩产优质果1000公斤,每公斤增加0.2元,1万亩新增产值200万元,明显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2.社会效益

通过1000亩苹果标准化生产和溯源体系建设项目的示范带动,为我市探索一条生产优质、安全苹果的可行之路,使我市苹果生产在质量、商品化率和安全上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同时还充分发挥当地的气候资源和土壤资源,通过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将先进、安全的苹果种植和管理技术传授给农户,提高全市苹果生产技术水平,对我市的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生态效益

本项目主要以苹果的标准化生产和溯源体系建设示范为基础,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病虫综合防控技术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对水源、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小,保护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为我市生态农业的建设取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广作用。

篇5

>> 一种针对彩色二维码图像的二值化方法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信息隐藏方法 一种隐形二维码在儿童读物中的应用 酒包装二维码溯源防伪设计 上海拟推进口葡萄酒“二维码”溯源系统等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低成本分布式火灾报警与疏散引导系统设计 农药二维码有了首个统一标准 利用Excel生成二维码 基于二维码的校园一“码”通的系统框架设计 一种直扩系统中伪码的二维捕获方法 二维码 负责连接一切 二维码:事前,扫一扫 上海将通过“二维码”对进口葡萄 酒进行溯源 二维码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 二维码正流行 二维码应用探讨 人人都爱二维码 二维码营销风暴 二维码时代来了! 认识二维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EB/OL].

[2]百度百科,http:///item/%E4%BA%8C%E7%BB%B4%E7%A0%81#ref_[1]_132241[EB/OL].

[3]陈蕾蕾,祝清俊,王未名,等.中国农产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0(3):58-59,64.

[4]邢文英.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J].世界农业,2006(4):39-41.

[5]戚亚梅,李祥洲,郭林宇.国外农产品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建设及运用研究[J].世界农业,2009(5):10-13.

[6]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等.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3):162-166.

[7]杨信廷,孙传恒,钱建平,等.基于流程编码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 24(2):159-164.

[8]维基百科,https:///wiki/QR%E7%A2%BC [EB/OL].

[9]黄海龙,蒋平安,张霞,等.基于Web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9):1832-1836.

[10]张亚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1]王宇.基于QR码的食品溯源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12]刘晓敏.基于二维码和RFID个体标识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13]冉彦中,曹婧华,张智刚,等.二维条码在商品猪溯源系统中的应用设计[J].物流技术,2013,32(23):402-404.

[14]白红武,孙爱东,陈军,等.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415-420.

[15]施连敏,郭翠珍,盖之华,等.基于二维码的绿色食品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13(16):144-146.

[16]赵国.基于物联网信息共享技术的酶生物传感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系统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

篇6

关键词:蔬菜;追溯系统;质量安全

蔬菜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生的“毒大米”、“毒蔬菜”、“多宝鱼”和“桂花鱼”等事件表明,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不乐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势在必行。而除了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外,着手完善蔬菜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的跟踪与问责机制也很有必要,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一种产品信息化监控系统,是当前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它既可以有效地管理蔬菜产品生产,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又可以对蔬菜的流通进行跟踪,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可追溯系统是一种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为目的,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质量安全保障系统[1]。追溯系统主要通过二维码识别技术和条码技术,将实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起来,让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记录贯穿整个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完成信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传输和信息,最终达到跟踪和溯源食物的目的[2]。编码条码采用国际通用的编码规则,让企业的每一份产品都能有独特的追溯码可供查询,由此关联产品所有生产环节的信息。消费者可访问追溯系统服务器,查询所购买产品的详细信息。目前增城区6.67hm2以上的蔬菜基地有32个,其中广州市10大蔬菜生产基地增城区有4个,包括超振裕(原大业)菜场生产基地、合利菜场生产基地、小楼冬瓜生产基地及从玉菜场生产基地。以广州市增城区一衣口田公司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为例,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产基地、仓库、市场进行连接,构建出一个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溯源管理平台,使农产品的溯源工作更加信息化、简便化、大众化。推广该系统可促进广州市增城区各个镇街、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农产品检测、溯源工作规范化,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农产品安全信息,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追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法国是最早着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国家,该体系主要用于监管牛肉质量安全,这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辟了新方向[3]。欧盟在疯牛病爆发流行后,颁布了178/2002法令,通过法律的形式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管,以求对农产品各个环节信息都可追溯[4]。英国政府实施的家畜辨识与注册综合系统,可记录家畜的耳标、养殖管理、身份证等信息,用于对家畜进行追踪定位[5]。美国建立的食品追溯系统强制性要求生产者、运输者、销售商都如实记录食品信息,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管理[6]。日本除了建立农产品认证制度外,还颁布了相关追溯系统法规,并强制销售终端安装溯源设备[7]。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于2003年启动“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开始着手对蔬菜和肉品进行编码、记录、追踪管理。2006年国家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得到重视,农产品的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包装标识等管理制度也愈加规范[8]。北京、杭州、南京、寿光等多个城市都开展了相关的农产品监管和溯源体系的建设,为溯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依据[9,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则大规模运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配合溯源标签的使用,有效保障了运动员的饮食安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为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运用提供了范例[11]。学术界也有很多学者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进行了研究。刘越畅等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了蔬菜流通的数据采集与溯源系统,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从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12]。邢美等基于WEB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溯源系统,可统计检测信息和蔬菜流通信息,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监测到市场流通的全程监管[13]。郑业鲁等分析规模化蔬菜供应企业的市场供应链模式,构建了蔬菜供应链全程追溯体系,实现了蔬菜供应链全程的信息化管理和质量安全追溯[14]。李友水等结合农业物联网技术开发设计的追溯系统,实现了对农田环境和种植管理的实时监控与跟踪[15]。建立完善的蔬菜产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不仅对实现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解决当前农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产销对接”、“诚信问题”等问题的有效方法。

2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

2.1追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1.1溯源系统分析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以蔬菜为核心,产业链为纽带,质量安全与预警为目的的信息监管系统,而要满足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不同的利益需求,关键就是确定溯源流程及信息节点。其中关键信息点包括:蔬菜生产地、生产企业、耕种、种植管理、收获、存储、加工、物流和销售等。信息记录要详细、具体,有明确责任主体,以方便消费者和市场监管者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倒逼监管蔬菜质量安全。

2.2总体设计

系统服务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服务平台自下至上分为3层,第一层是表示层,一般情况下就是展现给用户的图形界面与数据,中间层由应用逻辑组成,即业务逻辑层,第三层包含应用所需的数据,即数据组件层。3层系统有利于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扩展。

2.3系统的实现过程

2.3.1蔬菜追溯编码在分析蔬菜的个体属性、包装形式、生产方式基础上,对于蔬菜采用批次追溯编码方法,定义同一天收获的来自于同一生产单元(地块或温室)、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的农产品为同一批次。追溯编码采用15位数字码,其中4位企业代码+4位品种序号+6日期编号+1批次号。编码示例见图1。采用的编码类型可通过企业编号直接将企业锁定在一定范围内,便于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快速定位;采用的6位产品编码,预留了一定的产品数量,便于根据追溯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扩大产品;将认证类型直接写入编码中,便于直接监管;采用的校验码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2.3.2应用系统开发为了充分满足系统在安全性、跨平台性、可移植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系统主要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J2EE技术体系,构建于B/S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并采用XML等编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将复杂的业务逻辑、流程控制逻辑和数据存取逻辑通过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实现,在应用服务器之上,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充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可靠访问。系统支持ORACLE、SQLSERVER、SYBASE、DB2等各种大型的主流关系型数据库;同时支持Windows、国产Linux及Unix等各种操作系统;利用XML作为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具体采用技术如下:(1)J2EE架构J2EE平台企业版(Java2EnterpriseEdition),是一套全然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包含许多组件,主要可简化和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提高可移植性、安全与再用价值。(2)3层体系结构本子系统采用流行的J2EE3层应用体系架构,这种标准的体系结构以及其所支持的跨平台的Java语言可以方便用户的应用开发以及应用集成。同时由于该应用支撑平台支持多种流行的开放工具,用户可以选择其熟悉的开发工具开发应用,缩短了开发部署以及应用移植的时间。(3)XML技术XML代表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是一套定义语义标记的规则,这些标记将文档分成许多部件并对这些部件加以标识。它也是元标记语言,即定义了用于定义其他与特定领域有关的、语义的、结构化的标记语言的句法语言。在本子系统中,XML技术主要用作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标准以及数据共享的方式。(4)WebGIS技术互联网(Internet)的迅速崛起和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使万维网(WorldWideWeb,简称WWW或Web)成为高效的全球性信息渠道。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需求,利用Internet在Web上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功能,已经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项目均采用WebGIS技术构建展示信息平台,基于服务器的GIS解决方案,以创建和分发J2EE应用和服务。用户在任何连通网络的客户端上都可以通过IE使用GIS系统,不需要另外安装GIS操作软件。2.3.3监管平台建设集成生产、流通等数据构建中心数据库,同时,完成蔬菜基地或专业合作村的数据收集、整编与入库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地环境评价系统、执法巡查应用系统,项目和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创新作用。推广部门要将这些创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农业技术的转化,使其转变为真正的生产力。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重视。通过明确构建思路、创建和完善涉农组织以及突出教育单位和农业科研单位主体性等方式,健康有效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促进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李小林,张胜文,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9(04):13-16.

[2]李维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条必由之路———论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J].山东社会科学,2008(01):22-25.

篇7

关键词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农产品;溯源;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TS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96-03

Abstract Mineral elements fingerprint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sensitivity, fast analysis speed, low detection limit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ceability,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stingui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the paralle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equivalent technology,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mineral elements fingerprint technology has been 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prospect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mineral elements fingerprint technology;agricultural products;origin traceability;application prospect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为了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农产品原产地的追踪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产地溯源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有效手段[1]。一方面,食品的产地与疫病疫情、污染事件等发生的区域密切相关,在发生食品安全时确定食品的来源和发生区域尤为重要,食品产地溯源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另一方面,食品的产地与其营养品质密切相关,农产品产地溯源对原产地的保护及监管非常有利[2]。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由Baxter等[3]于1997年创立,近些年,随着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不断成熟,逐渐成为了农产品产地溯源的重要鉴定方法。

1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的原理是不同的土壤质地是由不同的地层岩石背景形成的,土壤与岩石风化的母质密切相关,从而造成不同地域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及比例等具有地理地质特异性。生物体内自身不能合成矿物元素,需要从周围环境中摄取,矿物元素受当地水、地质因素、土壤环境等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域生长的生物体内有各自的矿物元素指纹特征。基于此原理,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近年来在农产品产地溯源中受到重视。根据矿物元素的含量可分为3类: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痕量元素[4]。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通过分析不同来源生物体中矿物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再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有效指标,进而建立判别模型和数据库,实现食品溯源和确证。矿质元素的分析主要是利用无机质谱进行定量分析,在数分钟内即可得到大量的元素信息。常用的有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CP-AE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F-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与其他方法相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特别是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因其操作简便、检测限低(10-12~10-9级别)、测定范围广,具备同位素分析能力等优点[5],因此也逐渐成为元素指纹图谱分析的首选仪器。如Chudzinska等对波兰16个地区蜂蜜中的15种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蜂蜜样品能够按照类型得到较好的区分,正确分类率可达100%,因此ICP-MS可作为判别蜂蜜产地来源的一种既省时又有效的方法[6]。此外,ICP-MS得到的元素指纹图谱还可被用来鉴别商业啤酒的来源,使其得到较高的正确分类率[7]。

2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

2.1 优势

良好的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应满足可操作性好、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要求,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作为近些年新兴的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具有其他产地溯源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一是该技术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定量性好、测定高浓度元素时干扰小、操作简单、信号稳定等;二是选择性好,几乎可分析地球上所有元素,线性检测范围宽、检出限低,并且可进行多元素分析等;三是适用于液体、固体等各类样品的分析,分析的结果准确性好、基体效应小、还能进行无损分析等;四是常用的痕量分析技术具有化学预处理简单、取样量少,可直接分析高粘度液体及固体试样等;五是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易于推广。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采用Ducan多重比较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且近些年在检测仪器的更新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的优越性更加突出,能快速地从种类繁多的元素中筛选出与农产品生产地域密切相关的、稳定的元素指纹信息[8]。赵海燕等研究结果表明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可用于小麦产地的判别[9]。王 洁等探讨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对茶叶产地溯源的可行性,茶叶矿质元素作为茶叶品质指标关系着茶叶的品质与质量安全,同时由于茶叶矿质元素携带着地域特征指纹信息,因此已被人们作为重要的标志性物质用在茶叶产地溯源中[10]。

2.2 局限性

利用矿物元素指纹技术对农产品产地进行鉴别,容易受到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气候环境、栽培管理措施及加工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该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要想实现该技术对农产品的产地溯源,必须要有相应的试验田,并对农产品的生长气候环境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良好控制,从而构建农产品产地溯源矿物元素指纹技术模型,建库,这必须要建立范围广泛的试验田,同时还要连续多年进行研究,工作难度较高;其次,不同地域一些关键元素的含量会有差异,且这种差异会有某些变化,而食品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牛在育肥期间往往会更换场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具有说服力,因此对农产品产地来源的判别应综合多个元素[11];最后,该技术前处理复杂费时,花费较高,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3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在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可实现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12-14],可为各地从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该技术在以下农产品上应用广泛:Brescia等用15种元素结合同位素分析对mozzarella奶酪和水牛奶进行溯源,建立的模型正确预测率为93%[15];Arvanitoyannis等研究指出痕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判别蜂蜜产地来源的有效指标[16]。蜂蜜多利用Ca、Zn、Cu、Mn、Fe、Pb、Ni、Cr、Cd、Al和Se元素进行原产地判别[17-18];Ariyama等分析了市售的中国和日本大葱中的矿物元素含量,研究发现,中国和日本大葱中矿物元素含量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利用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可成功区分中国和日本大葱[19];Franke等研究表明不同国家鸡肉中Rb、As、Na、Tl的含量不同,对鸡肉产地来源的整体正确判别率为77%,而牛肉中Cd、B、Ca、Cu、Dy、Eu、Ga、Li、Sr、Ni、Pd、Rb、Te、Yb、Tl、Tm、V、Zn的含量不同,对牛肉产地来源的整体正确判别率为79%[20-21];Heaton等测定了来自欧洲、美洲、澳洲牛肉样品中的Na、Al、K、V、Cr、Mg、Sr、Fe、Cu、Rb、Mo、Ni、Cs、Ba及生物样同位素含量,通过筛选,δ13C、Sr、Fe、脂肪中的δ2H、Rb、Se 6个变量对上述来源的样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78.1%、55.6%和91.7%[22];矿物元素产地溯源在牛羊肉等食品的产地溯源中应用较多,判别效果较好,对原产地的正确判别率在90%以上[23];万 婕等分析了4个省份大豆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发现4个省份的大豆中矿物元素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利用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可成功区分4个省份的大豆[24];Gonzálvez等建立了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方法,对日本、巴西、西班牙、印度大米样品进行了产地溯源的研究[25]。Bontempo等利用该技术对阿尔卑斯地区奶酪原产地进行识别,样品正确归类率为94%[26];Llorent-Martinez E J等测定了西班牙地区的食用油,结果显示葵花油、原生橄榄油、大豆油、玉米油和橄榄渣油等不同类型食用油能够按照各自的特性聚为一类[27];龚自明等采用ICP-AES法对来自湖北四大茶区35份茶样中的K、Ca、Mg、Mn等9种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K、Ca、Mg、Mn、Fe和Mo可用于绿茶产地判别的矿物元素指标,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样品整体检验判别率为100%[28];Latorre等测定了来自西班牙北部Galicia地理标志保护产区的土豆,分析了土壤及块茎中Li、Na、K、Rb、Ca、Fe、Mg、Cu、Mn、Zn 10种元素含量,并对同一品种2个产区、同一产区不同品种的土豆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发现同一品种(Kennebec)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元素指纹,同一地域(Galican产区)的不同品种土豆也有不同的元素组成[29];沈丹萍等对不同产地大豆中矿物元素及异黄酮含量进行分析[30]。

4 前景展望

近些年,农产品的产地来源与其质量、安全以及营养品质密切相关,农产品原产地信息是消费者选择购买农产品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一直是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受到农民及农产企业的密切关注。因此,研究快速、准确的鉴定农产品产地的方法迫在眉睫。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检出限低,大力推广该技术可以有效鉴定农产品的产地,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维护农产品企业良好形象,保证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实践证明,建立农产品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数据库十分重要,并且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该技术有望在各类农产品和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5 致谢

本文得到鹿保鑫老师以及师兄付磊、师姐刘雪娇的支撑,特此感谢!

6 参考文献

[1] 张晓焱,苏学素,焦必宁,等.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3):271-278.

[2] 郭波莉,魏益民,魏帅,等.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新进展[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4:2.

[3] BAXTER M J,CREWS H M,DENNIS M J,et al.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uthenticity of wine from its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J].Food Chemistry,1997,60(3):443-450.

篇8

[关键词]贸易壁垒 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一、 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含义及重要性

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含义。可追溯系统(Traceability System)就是在产品供应的整个过程中对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其目的是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出问题的原料或加工环节,必要时进行产品召回,实施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由此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追踪农产品(包括食品、饲料等)进入市场各个阶段(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的系统,有助于质量控制和在必要时召回产品。从用途上讲,农产品分为食用农产品和工业用农产品。就目前食品安全事件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来说,解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食用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

2.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必要性。可追溯系统最早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一些工业品的产品召回制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疾病危害巨大。国际上,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相继爆发和传播,在国内,发生了苏丹红、劣质奶粉等食品质量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的手段。ISO9000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分析系统)等多种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纷纷被引入并在实践中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的管理办法都主要是对加工环节进行控制,缺少将整个供应链连接起来的手段。

可追溯系统强调产品的惟一标识和全过程追踪,对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产品,在其各个生产环节,可以实行HACCP、GMP或ISO9001等质量控制方法对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信息进行跟踪与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有效地追踪到食品的源头,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将损失降到最低。

(2)实施农产品可追溯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国际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部分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要求。欧盟管理法规No.178/2002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肉类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日本决定在2005年之前建立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对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身份”认证。发达国家建立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除了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和可以溯源外,其贸易壁垒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我国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

1.国内外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基本情况介绍。

(1)国内现状。

①进行了食品可追溯系统初步的研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如为了应对欧盟在2005年开始实施水产品贸易可追溯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试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在借鉴了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陕西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

②一些地方和企业初步建立了部分食品可追溯制度,了一些法规。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2002年,北京市商委制定了食品信息可追踪制度,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购进和销售食品要有明细账,即对购进食品按产地、供应商、购进日期和批次建立档案。

2005年9月20日北京市顺义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蔬菜分级包装和质量可溯源制,天津市为了确保市民购买到可靠的无公害蔬菜,实行无公害蔬菜可溯源制,推出网上无公害蔬菜订菜服务。

③进行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初步试点。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共同协作,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可溯源系统的探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通过“中国条码推进工程”,推动条码技术在我国食品可追溯中的应用。先后在陕西、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开展食品追溯技术研究和试点,如在上海建立的“上海超市农产品查询系统”,在北京建立的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示范系统”,在山东寿光实施蔬菜可追溯信息系统,、在江西建立水果溯源信息系统等。

从2004年2月8日起,上海市通过“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农业企业通过“食用农副产品安全信息条形码”给每个产品建立起相应的生产档案。

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2005年8月28日在厦门市正式开通,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肉品的生产质量。

济南市从2005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

2004年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试点项目”,由河北6县市蔬菜试点基地使用统一的包装和产品标签信息码,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货。

2.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现状分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可追溯系统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1)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最早,尤其是活牛和牛肉制品的可追溯系统。

欧盟把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纳入到法律框架下。2000年1月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一个项根本性改革,就是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明确所有相关生产经营者的责任。2002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规定每一个农产品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辅料及相关材料提供保证措施和数据,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根据牛肉标签法,欧盟国家在生产环节要对活牛建立验证和注册体系,在销售环节要向消费者提供足够清晰的产品标识信息。

(2)美国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要是企业自愿建立,政府主要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2003年5月FDA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

美国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了自愿性可追溯系统。由70多个协会、组织和100余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组成了家畜开发标识小组(USAIP),共同参与制定并建立家畜标识与可追溯工作计划,其目的是在发现外来疫病的情况下,能够在48小时内确定所有涉及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

(3)日本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方面,日本走在前列,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而且在零售阶段,大部分超市已经安装了产品可追溯终端,供消费者查询信息使用。

在政府的推动下,日本从2001年起在肉牛生产供应体系中全面引入信息可追踪系统,要求肉牛业实施强制性的零售点到农场的可追溯系统,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肉身份号码,获取他们所购买牛肉的原始生产信息。

(4)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该系统记录了家畜从出生到死亡的转栏情况,农场主通过该系统的在线网络来登记注册新的家畜,查询其拥有的其他家畜的情况。

加拿大从2002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强制性活牛及牛肉制品标识制度,要求所有的牛肉制品采用符合标准的条码来标识。

国家牲畜标识计划(NLIS)是澳大利亚的家畜标识和可追溯系统。活牛采用经过NLIS认证的耳标或者瘤胃标识球来标识身份,牛迁移到新的地点时,养殖场或屠宰场的射频身份读取器将读取并在NLIS数据库中记录其迁移信息。

巴西农业部决定,从2004年3月15日起,对肉牛实施强制性生长记录,实行从出生到餐桌的生长情况监控。

3.国内外发展比较研究。

(1)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中都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从国外发达国家到我国,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日本、欧盟、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也包括中国。

(2)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多是先从家畜产品开始。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相似,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首先都是从家畜产品开始的,特别是很多国家都是首先从牛肉产品开始的。

(3)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使用的技术手段比较类似。国外发达国家在开展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时,通常使用EAN.UCC码作为追溯的主要技术手段。

(4)消费者支付意愿具有共性。在实施可追溯系统中,国外与我国消费者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可支付意愿。国外研究显示如果附加关于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保证的产品信息,那么对可追溯性的支付意愿更高。

三、对我国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相关建议

从上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发达国家可追溯系统取得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实施可追溯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建议。

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要逐步建立,不能操之过及。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在我国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之前,应该首先选取单位价值比较高的产品进行试点,一旦获得一定的成功和经验后,再向其他产品推广,更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

2.要选择一部分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到更多的企业。我国地域广阔,企业数量重多,规模资质各不相同,因此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应该首先选择规模比较大,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进行试点,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推广,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与管理。

在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初期,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在建立初期,企业花费成本较高,收益不能马上显示,因此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在我国企业缺乏主动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动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将对我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向西方国家那样,首先可以强制一部分企业实施可追溯,等市场条件逐渐成熟,再逐渐过渡为市场化运作。

另外,从我国目前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现状来看,政府尽管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头管理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管理机构,不同的省都有着不同的管理,往往造成了很多事件的冲突不协调,例如,不同行业和系统开发出来的可追溯条码就各不相同,存在不相容,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建立一个国家负责管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权威机构,统一行动,会提高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敏:农产品加工,欧美区域全链食品追踪体系和中国食品追溯体系展望,2005(9,10):1~7

篇9

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应用,给新疆的农产品流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手对手交易,到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先进、便捷的技术,搭建农业信息应用平台,在网络上实施农产品的交易,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改善新疆农产品价值链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必将对新疆的农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是指在农产品市场经贸活动中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商务业务模式,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首先必须了解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和适应性。

农产品贸易具有交易链及其流通环节多、交易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交易的信息对称性较差、交易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高、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大、市场变化快、季节性强、区域性分布广等特点。在我国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反应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特点的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对专家学者近年理论研究的分析,结合实践,归纳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第一类,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

第二类,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通过第三方平台建立网上销售店铺,利用公共支付服务平台及网下物流模式进行货物交收。

第三类,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

根据现阶段与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和电子商务的适应性,可以看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中的目录、信息中介、虚拟社区等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具有普遍实用性,模式已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第三方交易市场面向企业和用户形成了综合性的公共平台,其特点是包含了其他模式所不具有的一些功能,比较符合现阶段新疆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同时也是目前大宗农产品交易中主要采用的模式。

二、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技术实现

通过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依托新疆农产品加工局的有力资源,建议建立面向企业和用户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公共平台,为新疆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开辟新的道路。

1.电子商务平台的整体构架及板块设计

(1)平台整体构建。平台前端以企业展示、产品宣传、展会信息、市场咨询为载体,面向企业、农户、政府提供信息服务;以商务和营销平台为支撑,通过企业管理、产品管理、展会管理、站群管理等模块,实现农产品的信息和产品网上交易。同时平台建立了企业信息库、产品信息库、展会信息库、资讯信息库,为整个平台运行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平台整体构建见图1。

(2)网站页面板块设计。网站以政务信息、产品展厅、供求信息、展会信息、市场信息、农产品论坛为主要板块,并在各板块下设置相应的栏目。网站页面板块设计见图2。

2.电子商务平台规划的功能模块

(1)政府门户网站系统。能够实现多语言信息的统一,包括政务资讯、供求信息等。

(2)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商品信息属性管理,订单的管理,商品的在线支付、在线物流跟踪管理,商品的B2B交易(包括预付金管理、合同管理、分批供货、折扣管理等)。

(3)电子商务运维平台。实现电子商务营销的财务管理,仓储物资的流通配送管理及费用结算等;实现系统的审批流程管理;实现与其他营销渠道销售的接入及费用核算管理。

(4)特色农产品展览中心。将特色农产品实物展览与网络展览相结合,实现线上网站与线下展会相辉互映,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农产品品牌。

(5)产品网络营销中心。实现农产品分盟别类的的展示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网络营销;实现各种营销方式的管理和跟踪。

(6)食品追溯管理系统。提供所销售农产品的溯源信息的录入、所销售农产品的溯源条码管理、所销售农产品的溯源信息查询、溯源地基本信息管理。

(7)新疆特色农产品论坛。提供用户在线问答的新疆农产品论坛。用户可以发起提问、上传附件、直接显示图片;管理员可以回答问题、删除用户输入的文字或者主题。

(8)企业网站群。为企业提供一个独立子站系统,企业可自定义网站模板,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并且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与客户进行沟通等。

(9)知识帮助系统。提供新疆特色农产品的一般知识的分类及详细内容管理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各个环节的帮助(主要为交易的帮助),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并提供查询。

3.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应用

(1)开发平台选择。在相对比较成熟的B2B开发平台(包括企业模型、个人模型、企业站群、企业信息、企业产品展示和电子交易等基本模块)的基础上,对现有网站的具体功能进行开发和设计。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 安全 溯源 清真牛肉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52-02

1.引言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然而近几年出现的毒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地沟油事件等让人们谈食色变,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更是日益提高。如何让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标,相关部门也提出“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模式[1]。现今,食品安全可溯源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之一,有效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控制。

本系统旨在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条形码溯源管理平台。商家通过此系统可以更好地进行产品管理和精确查询,食品出现问题时能进行溯源处理,明确责任,减少损失。消费者可以通过安装智能手机识读设备对产品条码进行扫描,了解相关信息。

2.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紧紧围绕“从源头到餐桌”的溯源思路,后台管理系统主要从溯源信息采集和溯源信息查询两个方面入手[3],包括培育管理、加工管理、物流管理和销售管理四个业务模块以及系统设置一个管理模块。Android客户端主要是通过食品包装上的溯源条形码进行溯源查询,另外还为客户提供例如近期肉菜报价、溯源产品分类和供应商信息等大家普遍关心的信息。

2.1系统需求分析

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管上,能够对牛肉产品的流向准确把握,在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快速控制相应同类产品的的铺货流向,做出应对措施。

养殖场:在饲养肉牛时,将有关肉牛安全溯源的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到管理系统,从而能对整个肉牛的培育过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便于管理,并且方便后续有关部门进行查询。

屠宰厂:屠宰场在接收来自养殖场的肉牛时,首先要进行检验检疫,然后进行信息的登记,确保在交接环节明确肉牛的相应信息。迁入后,屠宰厂在进行屠宰操作时也要进行屠宰信息的记录,明确责任。

包装厂:肉牛在屠宰厂屠宰、分块完毕后,由包装公司对牛肉进行包装、分拣,并进行包装信息的录入,最重要的是要对牛肉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包装的牛肉是可安全食用的。

运输公司:运输公司负责将包装好的牛肉送到销售商,不需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但是需要记录运输车辆以及运输商品的信息。

销售商:各地的销售商在销售牛肉商品之前先进行该商品的来源信息登记,在上架后还要进行销售情况的登记,以便进行商品流向的查询,在商品出现问题时也可进行及时召回或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

消费者:消费者在进行食品安全溯源时,只需要通过便携的智能手机,扫描商品包装上的溯源条形码就可以查询到有关该商品“从源头到餐桌”关系质量安全的重要信息。食品溯源条形码可多次扫描,扫描后连接WEB平台返回食品溯源信息。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短信或食品溯源网进行查询,真正实现食品安全多渠道查询,让消费者放心。

2.2系统详细设计

2.2.1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先根据在需求分析中得到的业务数据流,进行高度抽象得出系统实体,构造E-R图,然后再将E-R图转换生成特定的DBMS支持下的关系模式,再对确定的关系数据模式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数据的物理存储。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以贯穿整个质量溯源过程中的牛的信息(cowinfor)为例,数据库设计如下:

2.2.2 Web应用程序设计

Web应用程序主要实现溯源信息的采集和查询,溯源信息的采集主要包括对牛产崽、育肥、出栏、迁入屠宰厂、屠宰、包装、运输和销售等一系列信息的记录,溯源信息查询则通过扫描在产崽时期生成的溯源码或手动输入溯源码进行。只有当上一阶段的溯源信息录入后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信息录入或查询,这一功能主要通过设置“状态”属性控制。系统后台使用SSH框架实现调用。系统数据流图如下:

2.2.3 UI界面设计

1)Web客户端界面设计

Extjs是一个可开发丰富的Web界面的JavaScript框架。Web客户端的界面设计就通过使用Ext技术来动态创建页面的标记元素,从而使得页面更加灵活多样。

2)手机客户端界面设计

Android界面设计的好坏对于一个应用程序是否受欢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android界面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本系统的界面设计本着简洁灵活的设计理念,采用简单而又能容纳大量信息的列表式设计,直观易懂,操作方便。

3、结束语

本文从食品安全溯源全过程入手,在全面分析清真牛肉供应链数据流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溯源的数据模型,并成功实现清真牛肉的安全溯源。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不足之处,而且我国这方面的开发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条件还不成熟,如果想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技术部门的密切配合,进行相关法律的完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研究,食品安全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金海水,刘俊华.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制度建设[J].商业时代,2009,(25):1~2.

[2]昝林森 郑同超 马陕红 刘永峰.牛肉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 2006,(8):1~3.

[3]章力建,王文生,胡育娇.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6).

篇11

关键词 动物标识;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37-02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公众健康和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农产品。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抓好抓实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进一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动物标识溯源体系的建设,正是基于对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而建立的。经过近几年的试点和实践,青海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当前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1.1 动物溯源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疯牛病、结核病等恶性食源性公共卫生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烈性人畜共患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复发生和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问题成为各国政府、食品企业及消费者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2007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这是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程监管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动物卫生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环。为加强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标识与养殖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7号)及有关规定,青海省出台了《青海省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从省农牧厅至地、县畜牧局逐级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机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并按照“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质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原则和要求,积极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省、地、县动物疫控中心先后举办了3期“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培训班”,培训业务骨干和动物防疫及防疫监督人员1 200人。同时,依法规范建立了规模户和散养户的养殖档案,初步将动物溯源体系的网上信息录入、耳标申购、签收和移动智能识读器、打印机、IC卡等追溯设备发放到位,为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动物溯源体系建设工作相对滞后,群众认识还不到位。随着我国人民对农产品从量的要求发展为质量与安全的需求,可追溯系统开始研究和逐步发展起来,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较为滞后。近年来,上海、四川、香港等地发生了瘦肉精、链球菌、禽流感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而无法快速追溯其来源和去处,给社会带来不安,对行业健康发展也带来极大影响。一些地方和企业开始建立了初步的食品可追溯制度,但是仍有少数地区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落实等问题,群众参与度不高,与追溯体系建设的总体进展不相适应,并且限制了追溯体系在畜牧业生产统计、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方面重要作用的发挥。

1.2.2 市场准入制度还未真正建立起来。畜禽饲养场(户)虽然建立了饲养档案,但由于牲畜流动比较频繁,加之动物防疫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免疫档案资料不齐全,一部分牲畜没有佩带免疫标识。除了大、中型超市能够把好准入关外,绝大部分农贸市场出售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几乎没有任何免疫标识。一旦发生疫情或食品中毒事件,要追溯疫病来源或药物残留的源头就相当困难。

1.2.3 动物溯源体系内部联系还欠紧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由畜禽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系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组成。三大系统既紧密衔接,又相互独立,构成从耳标生产、配发,到动物饲养、流通,再到动物屠宰、动物产品销售全程监管的追溯体系。从已运行的程序来看,3个系统之间联系不太紧密,具体运作起来有一定难度。畜禽标识的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运行良好,但动物生命周期的监管还不到位,它是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移动智能识读器只能初步录入一些饲养、防疫方面的基本信息,不能全面地反应产地检疫、运输监督、屠宰检疫以及动物饲养过程中的一些详细信息;在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时,不能对动物饲养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不利于及时果断地处置安全事件,达不到快速、准确控制动物疫病的目的。

1.2.4 耳标查询功能不全。包括门户网内的耳标管理,也是只能查到县、乡,不能查到责任人。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在任何地方,输入标识号查询,就能查到某地某人领用的,这样也就对应了相应的责任,有利于耳标的管理,才能达到真正的追溯源头。

1.2.5 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进一步规范了农产品产销秩序,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公众对农产品消费的安全,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该法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的空白。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关于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难以构筑现代社会的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另外,现在要监管的对象、群体众多,监管的生产单位众多,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而地方财政缺乏投入的长效机制,无法保证足够的经费和人力来实施农产品和动物产品的监管,相应地产品质量也难以追溯下去。

2 进一步加强动物溯源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提高全民思想认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畜牧业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肉类、蛋类、奶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动物饲养管理水平低,活动物跨区域调运频繁,畜牧业抵御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直接影响到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到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不但可以全面分析、及时查找防疫漏洞和薄弱环节,预测评估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防止动物疾病蔓延,而且可以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发展健康养殖业,实施农业标准化。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国际竞争,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此外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确实让群众清楚明白动物溯源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逐步提高养殖场(户)、屠宰企业、畜产品贩运户等相关组织及人员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该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领导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质量考核制,建立重大事项审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障资金、人员和设备到位,确保溯源工作的顺利实施。

2.2 强化免疫标识的监督与管理

建立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是实现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管理,提高兽医监管水平的基本手段。目前,青海省已发放建立了格式统一、内容全面的畜禽养殖档案。根据养殖档案实时进行跟踪监督,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没有耳标的动物,要查明原因。未免疫的,在补免的同时佩戴耳标,建立档案;如果已经免疫但未佩戴耳标或耳标确属自然缺损和脱落的,应当凭免疫档案重新佩戴耳标。在产地检疫中,要根据动物免疫耳标的编码,对照查验免疫档案无误后,方可出具产地检疫证明,产地检疫证明应注明动物耳标编码。对于有免疫耳标而没有免疫档案的动物,要查明耳标是否来自合法渠道。对非法采购和使用耳标的,要限制动物出栏,进行补免,2周后方可出证。同时,要追查耳标的来源,对非法供应和使用者进行处罚。对没有耳标的健康动物,也要查明原因,经核实有免疫档案且已经进行有效免疫的,可在补戴耳标后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无免疫档案的,要补免和补戴耳标,2周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2.3 建立快速有效的监管机制

对于出现的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实现可追溯后,必须建立快速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反应机制;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和合法的机构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好存在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4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畜禽标识信息数据库管理

信息化是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在建立国家畜禽标识中央数据库和省级子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县、乡两级信息数据库建设,扩大数据存储范围和总量,建立数据库安全存储机制,建立严格的内部查询制度。配备数据库运行、维护、安全监管专职人员,以负责数据的统计、分析、检索、传报等工作,进一步推进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程。

篇12

目前,农产品网上销售,主要以农特产品为主,品种还在不断增加,如何把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变得更易可行?主要应解决信任和物流问题。信任问题是网上商品交易的首要事项,特别是关系人的健康与安全的食品,食品的品质尤其重要,能提供可靠品质的农产品,并得到消费者信任,就奠定了网上交易的基础。现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农产品信息数据采集、分析、检测等工作,对优质农产品进行开发及保护,并对农产品质量问题溯源,实现对优质农产品的信任背书,解决信任问题带来的卖难,这为农产品网上交易提供品质保障。快捷、廉价的物流,使网上交易变得更为可行,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网上交易,没有快捷的物流提供保障,整个交易是不可能进行的。物流费用在单位重量的农产品价格中所占比例,直接影响农产品网上交易。国家在农产品溯源与物流方面已在大力推进,为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变成现实提供了保障。

网销化正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主流趋势,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缩短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拓宽销售渠道,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为绿色农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四川 邢杰林

智慧城市建设应避免盲目性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具有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四大特征。这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各种技术的整合与大量资金来提供保障,要求智慧城市建设的设计与规划具有可操作性,不得盲目投资和推进与城市支撑力和应用相脱节的项目。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城市信息化的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不断建设、维护、更新、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项目。一个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先期要通过完善的规划和实施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在设计与建设时,应考虑与原有项目的衔接、兼容与整合,避免资源、资金的浪费,项目的重复建设,还要考虑到系统的营运、维护人员培养与管理。

篇13

关键词: 质量安全;追溯评估体系;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164-03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针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出台,畜牧行业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已经是业内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产品追溯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公信力如何,产品的追溯信息是否可靠,政府如何加强各个追溯环节的风险把控,杜绝利用追溯平台进行溯源信息造假,误导消费者,这都是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体系是政府加强监管的一个有利手段。

1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1.1 什么是质量安全追溯

质量安全追溯采用自动化技术、信息加密技术为每件或每批次产品建立唯一的“身份证编码”,身份证编码是追溯框架规定的标准化的一组数字。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赋码及流通销售信息的监管,对每件或每批次产品进行跟踪和溯源。

1.2 国内外质量安全追溯的发展现状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安全控制系统。英国无论是在畜牧养殖和畜产品加工行业,对可追溯系统研究及建立方面,还是对整个系统的控制上面都相当发达,其建立的风险控制执行机构体系已经完全覆盖了可追溯系统安全控制的所有环节,并建立了相关的兽医实验室及检测评价系统。世界各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时间和形式不一样,且相应的技术规范也有差别,但各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不断制定更新相应的解决方案,农产品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农渗入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加强监管的力度逐步加强,国务院多次对食品安全作重要批示,强调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快建立食品质量追溯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产品追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品信息的公开。但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由于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出现了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有的食品张冠李戴,乱贴追溯码;部分原产地品牌的溯源码,变成了企业的牟利工具;消费者能查到的溯源信息也是参差不齐。对于溯源的种种乱象,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已经表态将尽快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制定全国农产品追溯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最终形成全国一盘棋的传输、调度、数据处理系统,统一规范追溯参与方的行为。目前农业部在规模化的农垦产品、生猪耳标等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地方农业部门也对品牌化农产品和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开展了一些追溯试点。追溯体系要扩大试点范围,“尽可能将生猪、肉牛、牛奶和三品一标(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率先纳入追溯范围。”

2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风险因素

2.1 厂家随便填写追溯信息

由于很多追溯平台是企业自建,一些企业刻意隐瞒信息,追溯数据随意填写更改,消费者并不知情,在政府监管环节缺失的情况下,产品追溯信息没有公信力。

2.2 追溯信息环节缺失

目前各地方、各企业之间的畜产品溯源系统,水平和完善程度差距较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仍然是在生产、销售某个环节,给产品贴上事先录入信息的二维码。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溯源体系,畜产品溯源是从畜产品投入品的生产、检验、销售到畜禽养殖的饲养、防疫、监督、检疫、出栏、运输、屠宰,再到畜产品的检疫、运输、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监管和追溯体系,环环相扣、层层追踪的全程产业链追踪,一旦中间某个供应商、销售渠道出现问题,就没办法做到溯源和把控。

2.3 调换追溯码

国内某些羊肉厂家假冒内蒙古羊肉,贴上内蒙古知名企业原产地追溯码,价格大涨;一些畜产品进口商调换追溯码,撕下进口畜产品的溯源码,重新贴到其他畜产品的外包装上,冒充原装进口产品误导消费者。除了畜产品,其他农产品也出现类似状况,如利用虚假的追溯码,假冒知名特产宁夏“中宁枸杞”,其他燕窝产品调换进口产品追溯码,冒充印尼、马来西亚进口燕窝等。

2.4 追溯平台协助造假

一些追溯平台运营商提供追溯码的定制服务。比如有的企业以200万个起定制,价格为每个0.02元到0.08元,产品的追溯信息完全由定制方自行掌握,方便企业造假。

3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指标

建立适应畜产品行业特点的评估指标,才能定性的去评价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优劣。设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多级指标体系,依据权值,确定质量安全追溯评估系统等级,指导企业合理选择使用追溯系统平台,促进追溯平台纳入政府监管,逐步完善。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依据行业特点,设计如下一级指标。

3.1.1 政府监管

企业必须在政府监管下运营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缺失,建议一票否决,不允许追溯系统平台运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完全依靠企业自律与社会责任意识是不现实的,缺乏政府监管的企业迟早会出现问题。政府监管一级指标包括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地市平台、行业平台二级指标。依据平台的监管级别,分配相应的分值。分值为30分,如果缺失直接判定为不合格系统。

3.1.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主要评估系统平台开发架构的合理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一级指标包括系统架构、安全设计、服务器配置、数据结构、升级扩展二级指标。分值为20分。

3.1.3 追溯环节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追溯信息涉及从养殖、检疫、屠宰、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缺失某一环节或者只是依据某一环节的数据进行质量安全追溯,不是一个完整追溯系统,环节的缺失必定会影响追溯系统的评估分值。一级指标包括养殖信息、检疫信息、屠宰信息、物流信息、销售信息、消费者查询信息二级指标。分值20分。

3.1.4 运营状况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只有经过行业应用的检验,才能出具安全性、实用性等相关材料,平台运营的企业越多,时间越长,证明平台的使用价值,相应的分值自然越高。运营状况包括平台企业数量、平台已运营时间、服务支持二级指标。分值为20分,没有投入运营的追溯系统设置为0分。

3.1.5 其他

其他一级指标包括平台资金投入、政府支持、项目奖励二级指标。分值为10分。

3.2 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评估系统

依据可追溯评估指标,搭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系统(图1)。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系统受到政府监管、系统设计、追溯环节、运营状况和其他的影响,它们的分值比例分别为30%,20%,20%,20%和10%。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评估结果=政府监管评估分值*30%+系统设计评估分值*20%+追溯环节评估分值*20%+运营状况评估分值*20%+其他评估分值*10%。每个二级指标中都会设计相应的打分题目,打分题目一般设计五个选项,每个选项赋予1到5分不等的分值,根据打分分值最终得到具体的分数,然后通过系统内部公式处理,得到各类一级指标的得分,依据相应权值,算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最终评估分值,系统自动对应确定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级别,分值越高对应的级别越高,评估级别分为5级。如果评估级别低于2级,评估平台提示追溯系统不符合上线要求,必须进行整改后达到级别要求再投入运营。

3.3 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国家或行业评估标准

国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标准,很多畜产品生产企业依据自身需求,建立了各类追溯平台,政府针对企业的可追溯平台的监管无法可依。探讨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国家或行业评估标准,划分系统等级,促进企业与政府监管对接,逐步完善追溯系统,淘汰缺失政府监管的追溯系统,真正实现政府全程监管下的产品全程透明化可追溯管理。

3.4 确定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专业评估机构

目前,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专业评估,国家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评估工作。针对畜牧行业,国家可授权相应的权威机构,在国家标准出台后,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进行评估,为通过的可追溯系统颁发相应的安全证书,确保评估结果的权威性,使追溯平台建设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3.5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系统推广

按照商务部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展畜禽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统一采集指标、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编码规则、统一追溯规程的“五统一原则”,保证追溯技术模式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系统的推广,加强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市场准入管理,逐步淘汰没有经过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评估、缺乏政府监管的可追溯系统平台。

4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体系的作用

4.1 加强政府依法监管力度

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体系,各级政府可以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根据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企业畜禽产品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快速应对处理突发的畜产品公共安全事件。

4.2 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产品的质量

企业加入通过评估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政府和消费者的实时监督下,不敢再擅自修改追溯信息,约束自己的生产行为,确保真实的产品信息,把产品安全作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4.3 提升了消费者的信心

食品安全已经得到消费者的重视,而且他们已经开始有了主动选择认证或可追溯食品的倾向,消费者愿意选择具有双重保障的安全认证与可追溯产品,并且为其支付更高价格。如果企业加入的追溯系统平台通过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获得了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安全证书,相信消费者会优先选择这类企业的产品。

5 结束语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评估体系从畜禽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出发,评估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信息指标,为把握可追溯系统的各个风险环节,杜绝企业录入虚假的追溯信息,实现可控的追溯,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府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监管效率,真正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整个供应链的跟踪和溯源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兴芸.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机推广, 2015(1):8-10.

[2] 崔先雨, 张淋江. 畜产品全程监管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价值工程, 2015(15):44-46.

[3] 刘丽军, 邓子云.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

[4] 叶三成,高洁, 李刚. 基于可追溯制度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J]. 物流技术, 2014, (12): 374-376.

[5] 江斌. 基于可追溯系统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14.

[6] 刘亚东. 我国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现状及分析[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3.

[7] Shigeyuki Goto. The Bound of Classical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a Behavioral

Approach[J].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 2007, 10(2): 267-282.

篇14

近年来,江苏省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保持较高合格率,连续多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工作中,江苏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之中,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目前,互联网技术已在江苏省日常监管、风险预警、执法查处和追溯管理等四个方面得到充分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日常监管

近年来,江苏省下移监管重心,强化属地监管,扎实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

加强监管队伍和能力建设。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村村配备协管员。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34亿元,扶持乡镇添置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等设备。目前全省共有监管员5304名,村级协管员1.6万名,每镇都配有2套以上检测仪器,为日常监管提供保障。

建立有效监管制度。围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管得怎么样”等几大问题,制定全省基层网格化监管工作方案,全面推行“定对象、定人员、定任务,业绩考核”(三定一考核)的网格化监管模式。

创新监管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注重顶层设计,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配套开发移动监管APP,实时上传监管记录,促进各项监管措施落地生根。

目前,全省13个市、86个县(市、区)和963个乡镇已纳入系统运行,建立监管对象电子信息2.4万条,2015年上传督查巡查记录5.5万条、速测筛查记录11.6万条、宣传培训记录4200多条,产品速测记录65.7万批次。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风险管控中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提升全省农产品质检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持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目前全省市、县农产品质检机构已有80%通过机构考核和计量认证,检测人员达700多人。2015年,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共定量抽检各类农产品8万批次,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监管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江苏省加强检测数据资源共享,强化检测结果应用。引入GIS和云计算技术,加强对省市县三级各类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警研判。已基本实现了抽样信息PDA现场完成、采样点位GPS信息自动采集、各级检测数据自动上传、检测结果自动判定,不同时期、不同产品、不同地区的产品质量状况的自动分析,为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领域

2015年,江苏省把农业执法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重要内容,要求安全县率先推进执法监管智慧化。

系统功能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为重点,主要包括投诉举报和督办管理、日常检查管理、质量监督抽查、案件管理等模块,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通过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打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信息孤岛”,强化信用监管,解决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性检查”“人情监管”和“执法扰民”等问题,大幅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效能。同时,江苏省加快“农资溯源网”试点应用,在全省6个县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管追溯试点工作,依托“农资溯源网”,选择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和乡镇经销商作为试点单位,配备用户追溯终端,完善农业投入品经营电子档案,有效解决农业投入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在追溯管理中

统一追溯管理标准。江苏省制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规范采集信息段、时间和追溯标识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