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比较有名的农产品范文

比较有名的农产品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比较有名的农产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1荔浦芋种植历史与现状

荔浦芋属天南星科芋属,属魁芋中的槟榔芋,是芋中的佼佼者。荔浦芋在荔浦县栽培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始于清朝康熙四十八年,至今已有340多a的历史,最先是由福建人带入荔浦县,首先栽于县城城西关帝庙一带,并向周边辐射种植,后来在荔浦县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下,受环境小气候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地方品种――荔浦芋。

荔浦芋球茎呈纺锤形,一般1~3 kg,横切面呈灰白色,具明显的紫色槟榔纹:肉质细腻,具有香、酥、粉、糯、甜、软、鲜的特殊风味,品质远胜于其他地方所产芋头,清朝康熙年间就被列为广西首选贡品,于每年岁末向朝廷进贡,深受皇亲国戚们喜爱。据民国三年《荔浦志》记载:“旧志云:有大至十余斤者,今实无。但以城外关帝庙前所出者为佳。剖之,现槟榔纹,谓之槟榔芋。”

随着社会的发展,荔浦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2000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荔浦芋产品证明商标》注册,成为广西第一个获准注册的证明商标;2001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5年,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06年,广西绿园公司生产的绿枝园荔浦芋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2008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14年中养食品公司生产的荔浦芋获有机食品认证;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同年爱明公司、叶氏公司、民欢合作社生产的荔浦芋已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作为地方独特名优产品,荔浦芋近年来受到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重视。一是荔浦芋大型种植基地及荔浦芋种植合作社不同程度地得到政府部门下发的荔浦芋种植补贴。二是县、乡、村三级政府成立荔浦芋生产技术指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落实基地资金、生产物资、技术培训与生产指导等,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2014年广族自治区农业厅和广西农科院在荔浦县共同建立广西荔浦芋试验站,着重研究解决荔浦芋生产上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如今广族自治区农科院利用荔浦原产地的荔浦芋作母本经过提纯复壮,培育出了桂芋1号、桂芋2号槟榔芋新品种。2015年荔浦芋试验站在荔浦芋各主要生产基地建立气象观察站,远程观测荔浦芋田间气候变化情况,为荔浦芋研究和生产提供科学数据和即时指导。目前,荔浦县每年种植荔浦芋的面积3 335 hm2以上,全县13个乡镇都有种植,其中东昌镇、新坪镇、马岭镇、杜莫镇、大塘镇、龙怀乡种植面积最大,667 m2产量2 000~3 000 kg,总产量达10万t,667 m2产值8000元以上,总产值达到4亿多元,荔浦芋成为荔浦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荔浦县农业生产的一个亮点。

荔浦县从事荔浦芋加工的企业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大型龙头企业有23家,加工的芋头菜肴及食品种类繁多,其中最有名的有荔浦芋扣肉、荔浦芋饼、荔浦香芋酥、芋头粉、芋头干、荔浦芋糕、脆皮芋角等食品。年加工荔浦芋3万多t,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大中连锁商场、超市及食品批发市场,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等。

2栽培要点

选地。荔浦芋生育期长、耐湿耐肥、产量高,宜选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黏质壤土,能使芋头肉质结实充分、紧凑、细腻,尤其是石灰性土壤更好。荔浦芋忌连作,选择至少3年内未种过芋头的水田种植为佳,与水稻、马蹄轮作最适宜。

种植密度。荔浦芋株高、叶大,须合理密植。一般畦宽1.2 m,沟宽0.6 m,深0.25 m,株距0.4 m,采用双行“丁”字形种植,每667m2栽1850株。

地膜覆盖栽培。荔浦芋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地温、保肥保湿、保持土壤疏松、减少大量除草人工。催芽移栽种植盖膜后应及时加强田间巡视,发现芋芽顶起地膜,应及时破膜,以免高温灼伤芽头。破膜口宽20 cm,并用泥土压实。膜口周围不能漏风,否则晴天膜内高温会烧伤膜口漏洞处幼苗叶片,而阴雨天又起不到保温作用。

淋施多效唑。荔浦芋植株高大,叶面积大,生长势强,淋施多效唑可以有效控制地上部徒长,促进球茎膨大,显著提高荔浦芋产量和品质。荔浦芋株高50 cm左右(4~5叶),每667 m2琳施多效唑200 g(每1 g淋8~10株)。过早淋施芋苗生长慢,难以形成足够的光合叶面积:过迟施用,植株生长过旺,难以控制地上部生长。同时,需注意如果多效唑使用量过大,会影响后茬作物生长。

切除子芋 当荔浦芋开始发生子芋时,为避免养分分散及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母芋膨大,子芋分株1叶1心时,用小刀或小铁铲小心割除分株生长点,注意不要伤及母芋,需留种的子芋则不除分株。切除子芋措施宜晴天进行,不能在露水未干和雨天实施。

管好水 荔浦芋是一种既怕涝又怕旱的作物,合理排灌是种好荔浦芋的重要措施之一。前期沟内不能有积水,也不可缺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6~8月为生长盛期,怕旱。农谚说:“六月六(农历),水浸芋头屋”,经常保持厢沟有10~15 cm的水层,有条件的最好日灌夜排。9月以后为荔浦芋生长后期,荔浦芋处于淀粉积累及营养转化期,田间过于潮湿,所生产的芋头不仅品质差,而且不耐贮藏和运输,此期厢沟内保持湿润即可。

病虫害防治 荔浦芋植株表面光滑,不易附着药液,因此喷药时要加大喷药压力,使药液成雾状,均匀附着在叶背、叶面、叶柄上。此外应选择雨前雨后喷药,农谚“雨前喷一次,胜过雨后喷3次”。

3荔浦芋贮藏与加工

篇2

关键词: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日益繁荣,农产品营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拥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环境,但是在特色农产品发展规模和营销上却缺乏显著优势,在品牌知名度和发展规模上缺乏竞争力。

一、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的影响因素PEST分析

1.政策法律因素分析

政府的支持力度对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关系。结合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吉林省政府为扩大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支持措施,企业应该以自身经济和资源作为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基础,与农产品产业有效结合,提升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利用好我们的优势,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竞争力,使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2.经济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产品产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开始重视农产品的发展,特别是特色的农产品,使各个企业也开始重视了农产品的营销与发展。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了顺利实现销售不得不开始进行更有效方法来进行创新,从而推动了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特色农产品也作为一个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新概念,成为了新的市场领域。

3.社会因素分析

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能力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自然环境对我们的优质生活非常重要。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健康与环保,从而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但是目前大多数人对于特色农产品的概念十分模糊,对其作用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消费者对于特色农产品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的熟悉,将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

4.技术因素分析

企业管理技术的改进使营销主体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扩张,使大区域内各零售网点的运输及人员得到控制,从而使连锁经营和绿色营销等新型经营方式迅速发展成为可能。然而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水平阻碍的农产品的发展与进步,由于吉林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工艺相对比较单一,导致在市场上难以生存。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在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改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工艺,对于提升农产品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二、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品牌保护意识

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是农民,由于大多数农民所接受的教育比较少,导致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往往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现状。许多特色农产品经营者只重视农产品本身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品牌,从而缺乏品牌形象,不能利用品牌进行有效的拓展业务。我国一些比较有名的农产品都是用产品本身的名称作为品牌来命名的,存在假冒现象的问题非常严重也影响了市场的平衡。

2.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品牌知名度

当今,企业缺乏对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的宣传,使一些产品得不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农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导致消费者认可产品数量少,从而使农产品在市场中得不到发展。对于产品品牌的推广不单单需要在一些网络媒介上宣传,还应该组织一些产品交流会,吸引其他企业的管理者聚集到一起取长补短。只有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品牌才能使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让消费者们从根本上认同我们的产品,以外在的品牌力体现出我们产品内在的品质。

3.科技含量不高,品质得不到保证

目前,吉林省农产品生产流程过于单一,加工过程过于简单,生产出的产品缺乏吸引力,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足。同时,原料的品质也极大的影响产品的生产,有效的利用原料,找到合适的生产加工方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通过科技发展来带动产品,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大力发展吉林省农产品,使其在国际中站稳脚跟。由于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在加工、运输、储存、冷藏等环节,导致产品附加价值低,没有良好的产品品牌,在进入高级市场时受到非常大的限制,无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吉林省农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

4.龙头企业规模小,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吉林省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并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小,不能对农户的生产起着较好的推动作用。一些龙头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发展,在区域经济结构和特色农产品经营中存在很大的不足,特色农产品在生产以及品牌推广力度等方面明显不强,致使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民的利益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前,吉林省特色产业农产品生产企业数量繁多,多数以小企业为主,家家户户都在生产,普遍规模很小。

三、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创立知名品牌

加大产品品牌整合力度,创立产品的知名度是实现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特色农产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同类品牌进行整合并通过建立行业标准以及行业合作社等方式,减少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也使同行企业合作互惠互利。同时要规范使用统一的具有吉林省特色的主打品牌,统一商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形象,打造优势品牌,从而提升产业价值。农民对农产品的品牌不够重视,农户们在生产上仍然运用传统的思想。应该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广泛传播,加强农产品品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使农民对农产品品牌有更深入的认识,让农民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加大品牌的推广。

2.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树立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可以借助政府的力度和企业的影响力来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将特色农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一起,让人们感受到特色产品有其独特的地方,从而提高其当地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加网络上的宣传,通过微信、微博等一些热门的网络平台来推广,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产品,直观地把我们的产品信息传递给每一个人,逐渐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品牌,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宣传吉林省特色农产品。

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技术创新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迅猛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要想提高特色产品的竞争力就要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特色农产品品质的提高也离不开科技创新。因此,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在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生产效率上,应大力培养优质的、技术水平高的农产品。现在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开始重视绿色、无污染的产品。对于人们的需求,要在科技上加大力度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培育龙头企业,保证质量

培育龙头企业是特色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经营过程中的有效环节,它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促进了农民与市场关系的密切程度。在特色农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和带动农户发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龙头企业的兴旺决定着农产品产业的规模,使特色农产品在营销发展中不可缺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培养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不仅能够让产品的质量有个很好的保障,而且也能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蕾,罗明.特色农产品经营中的声誉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3(09)

[2]王延明.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3]陈明.长白山特色农产品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李富英,熊卫卫.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措施分析[J].商业经济,2013(10)

作者简介:

篇3

德国:热香肠和牛肉卷

提起德国美食,不能不提德国香肠,德国人喜欢肉食,尤其喜欢吃香肠。他们制作的香肠有1500种以上,许多种类风行世界,比如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它可以切得像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飘香四溢。冬季里来上这么一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身体立刻暖和起来。德国香肠的主要原料很丰富,有猪肉、牛肉、培根、牛奶和洋葱末,甚至猪和牛的内脏、舌头等。另外,还要加入很多的盐、胡椒及豆蔻等香料。吃法也多种多样,如布鲁特香肠可以生吃,法兰克福香肠是水煮的代表,又如纽伦堡香肠、图林根香肠则多是烤的。另外像口味较重、经过风干后专为搭配啤酒食用的啤酒香肠,咸而硬,十分劲道,搭配啤酒让人大呼过瘾。

除此以外,德国的面包也非常有特点,很有咬劲,只有牙齿好的人才能品尝出味道。德式的汤一般比较浓厚,喜欢把原料打碎在汤里,这大概与当地天寒地冻的气候有关。据说德国人生性比较俭朴,水煮香肠,一锅浓浓的马铃薯豆子汤,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面包,一顿饭便打发了。牛肉卷也是冬季的当家菜,它是德国南方传统的家乡菜,是将上选大块的牛肉切成片和培根、洋葱、酸黄瓜与香料一起夹进面包,然后用大火煎过,再淋上红酒汁,搭配紫高丽与马铃薯,是德国人冬季最爱的美味之一。

捷克:洋水饺和炖牛肉

外国人也有水饺。比如捷克有一种很有名的菜肴,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不过它们可不是配咱们的老陈醋,而是配上东欧人特爱的酸白菜及蘸酱,相当美味。捷克人本来就喜欢肉类,饮食中水果蔬菜的分量占得很少,冬天里更要靠肉类来保存体力。捷克最有名的美食之一就是炖牛肉,这种炖牛肉的方法据说很复杂,将牛里脊在特殊酱汁中炖到软烂,这一过程要按照时间添20多种不同的调味料,然后再慢慢炖,整个制作过程要大约4个小时,吃的时候再浇上酸奶油和蓝莓酱,这道美味既补充体力、增加热量,还富含多种营养。

意大利:妈妈的味道

意大利的美食是兼具了自然与艺术的美食。意大利人烹调食物的热情,从来都不亚于他们对于足球、服装以及汽车的关注。他们把葡萄酒与面包、橄榄并列为餐桌上的三要素。意大利大多数的母亲,会在周日做手擀的意大利面及调味酱,并留待冬天享用。意大利菜之所以有“妈妈的味道”,是因为他们以自己庭院栽种的青菜、养的鸡、捕获的猎物,再加上母亲的爱所烹煮出的人间美食。

意大利盛产奶酪,吃的菜品中几乎都少不了它,冬天就更是显出它的功能,补充热量和能量。奶酪不仅可以擦成碎屑,作为意式面食、汤及其他菜肴的调味品,还能制成精美的甜食。据说世界杯时意大利队的随行装备中就有最地道的意大利奶酪。

新西兰:鲜美羔羊肉

新西兰人非常热衷于他们的食物,温和的气候使这里拥有各式各样富有变化的食品,多种水果和蔬菜都能在此生长繁衍。而以农产品为主的经济国度意味着盛产牛肉、羊肉、猪肉与鸡肉等肉类,除此之外,新西兰的海鲜非常多:大鳟鱼、蚝、牡蛎、扇贝、银鱼、小龙虾和蓝鳕鱼,渔民现捉现做,天然美味。

新西兰盛产绵羊,羔羊肉味道鲜美,以烤羔羊肉或羔羊排最有名,肉嫩且鲜美,完全没有羊膻味,配料有点辣,香味扑鼻。一到冬天,新西兰人的晚餐总会以烤羊扒和牛扒为主。据说新西兰的羊和牛总数比人口还多,牛肉和羊肉的质量也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这里的牛羊肉,肉质紧实但不难嚼、且细腻。羔羊肉因为味道较清淡,十分受当地人的喜爱。羊肉还常以香草腌渍,再炭烤或嫩煎,佐以酱汁,搭配芋泥或薯条,风味独特。

瑞典:风味肉丸

瑞典名菜肴有许多种,比较有名的有瑞典肉丸子。这是他们在冬季最常食用的食物了。瑞典肉丸大概是海盗时代就有的古老食品,本来在欧洲不过是稍有薄名;后来在“邦德先生”的“007系列电影”里,它被演绎成著名的瑞典肉丸,用以对付敌人的恶狗,但凡恶狗吃到瑞典肉丸,就会一声不吭,瑞典肉丸从此声名大噪。它的做法是先将面包用牛奶泡软,洋葱去皮洗净,切成碎末,加黄油炒好待用,将牛肉剁成泥,放入盆里,加炒好的洋葱、鸡蛋、面包、盐、辣椒面、豆蔻面用力搅匀,直到成为糊状为止。再挤成丸子,下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放在锅里加适量牛肉汤、酸奶油调好口味,用文火煨熟,再配上土豆泥或其他素菜。特点是口味香浓,酥脆。

瑞士:芝士火锅

瑞士有着素裹银装的阿尔卑斯山,风景如画的日内瓦湖,还有闻名遐迩的钟表业和首屈一指的制药业,当然,不能少了久负盛名的瑞士美食。芝士之于瑞士大餐就如酱料之于中式菜肴,虽然品种口味千变万化,可是只要筵席上少了几款,就会让宾客食之无味。

瑞士极富盛名的传统菜式芝士火锅就是由芝士加上白葡萄酒特制而成的。制作时使用陶质平底浅边盆,用白葡萄酒将两种擦成碎末的硬干酪在火上煮化成糊状,加水淀粉和“饭后樱桃酒”继续煮,最后放进一些新磨的胡椒面和豆蔻。上桌时把盆架在一个酒精灯上,配上切成四五厘米长方的硬面包块。吃时客人用长叉子叉起面包块蘸着趁热吃。瑞士芝士火锅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意大利的途中,有一天在阿尔卑斯山附近迷失了方向,冻僵在路上,被一位住在附近小镇上的农夫救回家。醒来后,马可・波罗非常想吃一顿他在中国所见到的热气腾腾的火锅,就向农夫描绘了中国火锅的样子。好心的农夫答应了他,但是他家里却只有一瓶白酒、一块奶酪和几片面包,聪明的马可・波罗在失望之余,发明了他的瑞士芝士火锅。

韩国人:参鸡汤和酱汤泡饭

篇4

关键词:农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保值

中图分类号:F0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064-02

一、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国外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70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因具有可及时、准确、经济、全面地搜集所需信息的特点,因此,信息网络正在迅速向发达国家的农村延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中心网络系统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于1975年创建的AGNET联机网络,可提供200多个不同用途的农业软件。其他如美国的Agcomputing Inforlinc、AGRISTAR、GRIN,英国的AGRINET,日本的CAPTAIN,澳大利亚的CISC,荷兰的EPIPRE,加拿大的Giass Rots Informart等都是较有名的农业信息网络。这些网络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已取得巨大成效。

二、中国农业物流信息化服务

农业物流的流体――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生化特性有别于一般物流的流体,所以农业物流系统及储运条件、技术手段、流通加工和包装方式都具有独立性,而农业物流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也具有专属性,加之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以及生产的季节性与常年性消费需求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需的时空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途径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物流。随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实施,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和产品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农产品物流作为协同发展的关联产业也将步入快车道,农产品物流将越来越成为农业产业化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意见》提出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21世纪是信息经济的时代,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世纪,而信息化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中既包括农业市场信息,也包括农业物流的资源信息,而现在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业物流信息体系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流体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不但能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而且能降低农业信息的获取成本。基于INTERNET,处于不同地域的生产者可以使用农业专家决策支持模型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浏览WEB多媒体文档,还可以随意连接其他农业信息网站。它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把农业物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物流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六大战略意义:提升农业聚集效应,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化,加强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三、物流信息化服务系统

1.我国目前农业物流信息化系统的不足

在国内从信息收集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应用与开发搜索引擎技术、自动编辑系统、自动撮合系统。比如,北京农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自动编辑系统、自动撮合系统。中国农网的所有栏目均具备模糊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对信息的搜集。从信息的传输、方面,基于互联网的传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全球资源共享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自己需求的信息传播。

目前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采用的是两层或三层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在两层C/S模式下,客户端需要通过网络远程与服务器交换数据。这样,网络上可能会有大量数据传输而造成网络瓶颈;另一方面,这种模式的维护费用很高,而且这种模式造成了信息系统的重复开发。现代物流趋于全球化,加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开放产品的查询信息给所有的潜在客户,所以服务器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三层C/S模式由客户平台、中间层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在这种模式中,中间层将客户与数据库隔开,减轻了网络的压力。但是三层模式会给应用系统带来性能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很难确定性能故障发生在哪一个特定的服务器或网络连接上。B/S模式中,用户界面完全通过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的事务逻辑还是在服务器端实现。B/S的主要缺陷有两点:第一,企业是个有序实体,而Internet面向的是一个无序的集合,B/S必须适应长期C/S下的有序需求方式;第二,企业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基于Internet技术上的应用,与这些应用连接,是B/S的一项极其重要而烦琐的任务。

除此之外,我国农业物流信息系统还存在信息市场发育的基本条件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交互性差,信息内容单调,信息产品和技术的实用性差,信息咨询服务滞后等不足。

2.农业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方向

开发基于对等网络的农业物流应用软件,使物流服务网络中的结点所具备的功能模块:

信息及:用户通过信息平台将自己的需求信息到物流增值服务网络上。为了保证有效信息的可用性,用户在信息的同时,要系统选择一些结点作为自己的,将信息复制到这些结点上。为了防止过期的信息占用存储空间,需要一种机制,对存储空间中的信息进行控制。

信息搜索:由于信息分布在网络上不同结点,系统提供一种高效的搜索机制向用户提供全面的搜索结果。

信息过滤及优化:随着网络上信息量的迅速增加,系统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动态信息流进行过滤,仅把满足用户需求的文档传送给用户,以运筹学中优化物流系统的模型为理论依据,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信息安全: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有效以及整个物流网络的安全高效,需要对信息者的身份进行认证,防止散布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各模块相互合作,使系统的操作性、安全性、效率性有机结合,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篇5

关键词:农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保值

一、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国外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70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因具有可及时、准确、经济、全面地搜集所需信息的特点,因此,信息网络正在迅速向发达国家的农村延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中心网络系统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于1975年创建的AGNET联机网络,可提供200多个不同用途的农业软件。其他如美国的AgcomputingInforlinc、AGRISTAR、GRIN,英国的AGRINET,日本的CAPTAIN,澳大利亚的CISC,荷兰的EPIPRE,加拿大的GiassRotsInformart等都是较有名的农业信息网络。这些网络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已取得巨大成效。

二、中国农业物流信息化服务

农业物流的流体——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生化特性有别于一般物流的流体,所以农业物流系统及储运条件、技术手段、流通加工和包装方式都具有独立性,而农业物流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也具有专属性,加之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以及生产的季节性与常年性消费需求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需的时空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途径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物流。随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实施,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和产品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农产品物流作为协同发展的关联产业也将步入快车道,农产品物流将越来越成为农业产业化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意见》提出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21世纪是信息经济的时代,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世纪,而信息化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中既包括农业市场信息,也包括农业物流的资源信息,而现在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业物流信息体系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流体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不但能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而且能降低农业信息的获取成本。基于INTERNET,处于不同地域的生产者可以使用农业专家决策支持模型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浏览WEB多媒体文档,还可以随意连接其他农业信息网站。它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把农业物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物流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六大战略意义:提升农业聚集效应,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专业化,加强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三、物流信息化服务系统

1.我国目前农业物流信息化系统的不足

在国内从信息收集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应用与开发搜索引擎技术、自动编辑系统、自动撮合系统。比如,北京农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自动编辑系统、自动撮合系统。中国农网的所有栏目均具备模糊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对信息的搜集。从信息的传输、方面,基于互联网的传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全球资源共享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自己需求的信息传播。

目前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采用的是两层或三层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在两层C/S模式下,客户端需要通过网络远程与服务器交换数据。这样,网络上可能会有大量数据传输而造成网络瓶颈;另一方面,这种模式的维护费用很高,而且这种模式造成了信息系统的重复开发。现代物流趋于全球化,加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开放产品的查询信息给所有的潜在客户,所以服务器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三层C/S模式由客户平台、中间层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在这种模式中,中间层将客户与数据库隔开,减轻了网络的压力。但是三层模式会给应用系统带来性能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很难确定性能故障发生在哪一个特定的服务器或网络连接上。B/S模式中,用户界面完全通过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的事务逻辑还是在服务器端实现。B/S的主要缺陷有两点:第一,企业是个有序实体,而Internet面向的是一个无序的集合,B/S必须适应长期C/S下的有序需求方式;第二,企业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基于Internet技术上的应用,与这些应用连接,是B/S的一项极其重要而烦琐的任务。

除此之外,我国农业物流信息系统还存在信息市场发育的基本条件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交互性差,信息内容单调,信息产品和技术的实用性差,信息咨询服务滞后等不足。

2.农业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方向

开发基于对等网络的农业物流应用软件,使物流服务网络中的结点所具备的功能模块:

信息及:用户通过信息平台将自己的需求信息到物流增值服务网络上。为了保证有效信息的可用性,用户在信息的同时,要系统选择一些结点作为自己的,将信息复制到这些结点上。为了防止过期的信息占用存储空间,需要一种机制,对存储空间中的信息进行控制。

信息搜索:由于信息分布在网络上不同结点,系统提供一种高效的搜索机制向用户提供全面的搜索结果。

信息过滤及优化:随着网络上信息量的迅速增加,系统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动态信息流进行过滤,仅把满足用户需求的文档传送给用户,以运筹学中优化物流系统的模型为理论依据,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信息安全: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有效以及整个物流网络的安全高效,需要对信息者的身份进行认证,防止散布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各模块相互合作,使系统的操作性、安全性、效率性有机结合,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