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职教育理论知识范文

高职教育理论知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职教育理论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颜之推 教育理论 高职 启示

颜之推(公元531—约590年)生于江陵(湖北省),出身于“世以儒雅为业”的仕宦家庭。在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六朝时期,颜之推“一生而三化,三为亡国之人”,他劫后余生,痛定思痛,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家训之作——《颜氏家训》,“所著凡二十篇,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内容涉及到修身治学、接人待物、为人处世、仕宦之道,为子孙后代乃至封建士大夫子弟提供了实用性极强的立身之法和治家之道。时值今日,这部古老的家训典籍对高职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德才周厚的职业人才观

自东汉初察举征辟制度以来,世人重视“德”的考察,以至于出现“举秀才不知书”的荒谬现象。东晋以来,社会腐朽,享受国家俸禄士大夫不学无术,“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士族阶层长期处尊养优,毫无实干能力,社会地位日益下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为士族阶层的有识之士,颜之推提出“德艺周厚”的观点,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道德教育上,作为一位儒家学者,颜之推认为品德教育应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中心,以遵循父子、夫妻、兄弟、妯娌、婆媳等人伦关系为基本准则,将士大夫百行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如“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另一方面,颜之推强调“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且将国家所需之才分为六类: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藩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认为一个人只要能专精一职,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艺,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高职教育从产生就以强调实用技能的培养而区别于普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关注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生的“谋生”功能被夸大,部分高职院校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削减了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投入,这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人格内涵的缺陷,导致学生信仰迷失、敬业精神差等不良现象。为此,当今职业教育应充分发展颜之推“德艺周厚”思想,培训德才兼备的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和促进成人学生的人格发展,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职业技能观

南北朝时期,空疏无用的学风盛行,士大夫出现“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保俸禄之资,不知有稼穑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的社会现象,“三为亡国人”的颜之推深刻认识到子弟要学习一技之长,以自立为本,因为“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所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学生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为社会作出应用的贡献。

颜之推强调子孙学习一门技艺,用以安身立命,表现出鲜明的实用色彩。同时也明确指出:技艺不能只限于读书,而是涵盖学武、政事、治狱、钓鱼、屠肉、牧羊等各行各业。因为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有技艺,只要刻苦学习、勤于钻研掌握技术,就能为世所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众多技艺中,颜之推要求子弟根据自己特长和爱好,锻炼职业能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这种有的放矢地培养能力的思想与今天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如出一辙,也能引起许多家长过度干预小孩专业选择进行思考。

笔者所在单位为高职院校,从2004年开始,连续八年新生的入学最低分数全在三本以上,这就证明了,只关注理论教育、忽视技能的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轨。但认真审视当前高职教育,我们又不难发现,部分高职院校一味强调动手能力和职业技术而丢弃了理论知识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决定了教学上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知识“够用”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不仅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以提高素养,还要授予专业理论用以指导实践,要养成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

三.虚心务实的学习观

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是儒家实现人格理想的基础。梁朝全盛时期,贵游子弟大多不学无术,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面对士风的腐朽及没落,颜之推要求子孙认真学习,并且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提出了鲜明的观点。

颜之推认为学习态度直接决定着学习目的和学习效果,对于人的学业成就和道德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习应当虚心。“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学习的目的就在于修身利行,而不是露才扬己。其次,学习要务实,珍惜光阴,刻苦学习,以至终身。即使少年失学,也不能自暴自弃,成年从头学起,同是亡羊补牢,犹时未晚,即使是盛年失学,也可因循苟且,以老废学:“人有坎壕,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除了端正学习态度外,颜之推非常注重学习方法。其一,勤学。颜之推特别强调学习必须勤勉,坚绝反对高谈阔论的恶劣学风,引用“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等生动的勤学故事,来勉励子孙学习。人在智力上是有差别的,但只要勤学不倦,都可以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钝学累功,不妨精熟”。其二,博学,颜之推认为“学者贵能博闻”,反对道听途说,偏信一隅,“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博学的目的在于有利身行,有利涉务,博学必须要有“指归”要会”,博学的内容必须是实学,而那种“书卷三纸,未见驴字”的博士之学风只能令人气塞。所以,真正的博学,应该是“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其三,眼学。魏晋以来,玄学兴起,世人轻视典籍,道听途说已成当时学风。颜之推对此深恶痛绝,提倡眼学的学习方法,认为典籍所载,都是古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学习典籍,认真借鉴古人的经验,不仅经济,而且易于减少片面性,“不知学古人,何其蔽也哉!”师古并不仅限于学习统兵、理政、治民、办案等统治经验,“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眼学也很重要。耳闻易失真,眼见方为实,一味道听途说,专靠耳闻而得,往往经不起推敲和考察,所以,“谈说制文,必须眼学,勿信耳受。”当然,耳受也可以扩大知识,拓展视野。其四,友学。《颜氏家训》说:“《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但优于我,便足贵之。”读书需要切磋琢磨,以利相互启明,文章写作也需要切磋琢磨,“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江南文制,欲人弹射,知有病累,随即改之。”这是一种虚心好学的好作风。

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环境育人观

颜之推重视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后者也。”长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晚辈,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二是周围环境的影响:“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儿童心智不成熟,最容易受到周围的人及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但是其效果确实惊人的。

人生存于特定的环境中,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一定的环境氛围,对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青年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定型,与之接触的学生、生活及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学校园教育者首先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人文教育环境,重视发挥环境染化的积极作用,将隐性环境与显性环境有机结合,在良好的氛围熏陶下让受教育者耳濡目染,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教育效果。其次帮助青年学生对朋友的选择提供正确的引导,在朋友的言行举止中相互渲染,进行自我提升。

综上所述,颜之推提出的人才观、技能观、学习观、育人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战略是一致的。这进一步证明了《颜氏家训》这部经典的不朽魅力和颜之推在我国教育史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利器 颜氏家训集解[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王东生《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和隐性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4).

[3]胡凤池《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早期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2).

[4]陈荧 情归自然:南北朝时“发愤著书”说的审美内涵[J],青海社会科学,2009(1).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零距离”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以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的特征。为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目标,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零距离”。三个“零距离”是指高职教育的专业开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岗位群需要“零距离”,毕业生素质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其核心是学以致用。

坚持三个“零距离”的原因

是高职教育的本质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必须面向社会办学。首先,应当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使学校开设的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当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是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为了使学生在人才市场中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高职教育必须使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术,三个“零距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是用人单位的利益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益为根本。任何企业都希望自己招聘的员工培训成本最低,创造的效益最高。毕业生素质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理念就是要求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就能顶岗工作,这样,既能降低培训成本,又能很快创造效益。

实施三个“零距离”的主要途径

实施高职教育的三个“零距离”,除了开展“订单式”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研结合以外,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树立高职教育的新理念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观,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综合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观。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专业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实施三个“零距离”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和今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人才,进而确定所要开设的专业。当前,除了围绕传统制造业开设专业以外,还应当积极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开设一些新的专业。

科学地设置课程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实施三个“零距离”的重要途径。根据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特点,在设计课程结构时,专业理论应当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训练应当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教育课程一般分为三个模块,一个模块是公共课,包括基础教育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另一个模块是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和为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的相关理论课程;第三个模型块是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包括校内技术技能基础素质训练和在生产一线的顶岗实训课程。在设置具体课程时,可以采用逆向倒推的方法,即走访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分析胜任某一职业或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据此开设相关的课程。

加强实践训练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高技术专门人才,为了使所培养的人才“零距离”地贴近工作岗位,必须加强实践训练这一环节。技能的培养必须在师傅的指导下经过旷日持久的操练方可完成。首先,在课时上应当给予保证,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一般应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其次,要在师资上给予保证,要多引进“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要具有讲师以上的职称,又要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实践表明,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再次,要严把学生的实践技能毕业关。高职学生毕业时要取得“双证书”,即既要取得专科学历的毕业证书,又要取得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转贴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员工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接受过高职教育的学生更应当具备这一品质。要对学生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应当加强创业、创新和职后发展能力的教育。要结合专业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创业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激励他们创办实业,开展技术创新;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职后发展的能力。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不可能终身只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为了应对未来挑战,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再次,应当加强安全生产、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等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部分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在当今全球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对将来从事第一线工作的学生进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黄象珊.高职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篇3

关键词:科学观;够用为度;高职教师

作者简介:李亚平(1983-),女,四川乐山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技能培训中心,讲师,技师。(四川 成都 61003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81-02

对于高职课堂授课中理论和实践所占的比例问题,很多教师提出“理论越多越好”,部分教师认为实践越多越好,也有人认为高职课堂理论授课量应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必须有个限量,这个限量简化为“理论够用为度”。

一、充分认识“理论够用为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内外学术界针对“理论够用为度”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度”。高职教师在备课、编制教学计划、制定培养目标、高职课堂授课等诸多问题上必须要解决“理论够用为度”问题,否则将会影响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甚至阻碍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进展。近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包括三类人才,即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且对这些人才提出了理论够用、重在技能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理论够用为度”原则,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对“理论够用为度”争论中五个主要内容的认知

1.在理解“理论够用为度”内涵上的争论

“够用”主要针对高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高职教育需要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二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淡化传统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部分教师反对淡化传统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提倡理论越多越好,必须确保理论的系统性,出现了“理论够用为度”理解上的争论。

2.在教学环节中“理论够用为度”的争论

教学环节实施“理论够用为度”是重点,应将理论教学的“限度”落实到包括教学计划、教材编选、考核方法、课堂授课等每个教学环节中。但部分教师认为各个教学环节都要重点突出理论,而且要少做实验、少搞实训、少做多讲等。

3.在培养岗位能力上“理论够用为度”的争论

培养岗位能力是高职教学课堂必需的,是市场必需的。市场的某个具体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应把这些能力提炼成对应的知识点,以这些知识点为“满足、能够用”去检验。而部分教师则认为理论知识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储存越多越有用,更具有广泛性,实践应与课堂分开,这样才能适应市场。

4.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理论够用为度”的争论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教材常有广泛性教材和专一性教材之分,若选用专一性教材就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该专业、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岗位枝术;若选用广泛性强的教材,高职教师就应按专一性原则选用相关章节,要在备课和授课环节上有所取舍。无论是选购教材,还是自行编写教材,都应当注重教材的内容、专业岗位技术的适用性。而部分教师则认为只要教材理论丰富就好,不特别针对专业岗位技术,这显然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理论够用为度”的基本做法。

5.在考核方法上“理论够用为度”的争论

高职学生的“应用型”性质,决定了其考核的标准不同于“研究型”和“管理型”的人才考核标准。理论知识怎样才算达到“理论够用”这个度,重点不是看其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其在实践中能用多少知识。改革传统考核方法,引入新的考试方式,力求全方面的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顶岗考试、竞赛考试、以证代考以及常用的实训岗位技术问卷制等,同时还要把平时课堂练习、作业、实训操作等考核的数据收集起来,综合考核应用型人才的最终成绩。绝不能采用只讲理论、纸上谈兵、一次笔试定成绩的简单方法。因此,产生了在考核方法上“理论够用为度”的争论。

三、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的五个阶段去处理“理论够用为度”的争论问题

由于“理论够用为度”这个“度”的问题处理不当,会阻碍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会使高校改革开展举步维艰,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必须采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本文将此方法简要表述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找出“够用为度”的争论点——“度”的问题,即课程培养方向、各工作岗位群的枝术内涵;第二阶段是观察试验、试行“够用为度”获取的事实,来源于课程的实践活动;第三阶段是思维加工阶段,笔者先设定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如“电子技术”中设定为4∶6、“电路基础”中设定为5∶5、“安全技术”中设定为3∶7,这样在高职课堂中的重点、难点、掌握点就由“够用为度”去分析,且效果明显;第四阶段是实践检验阶段,将科学假设在具体教学环节实施,并提升为理论总结、;第五阶段是理论体系建立阶段,笔者反复学习资料,力图熟练应用科学方法论去分析和处理“理论够用为度”争论的问题。

四、处理“够用为度”的原则

由于面对的学生层次不同、听者不同、学校和课堂不同,则提出的论据也不同。用科学观和方法论去分析电力职业教育,就能轻易锁定这个突破口,即电气岗位群枝术能力。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弄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

众多岗位群中的特定的职业岗位,有着必然性的对理论知识的质和量上的要求与满足,这也是高职教育处理“够用为度”的原则之一。对比国内外高校教育和教学模式,不难发现国内是以五段式教学为中心,而西方大多数国家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要研究教学对象,职教课堂中的以“理论够用为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当然,中西方因国情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职教课堂中以“理论够用为度”,以学生、岗位群技术为中心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五、处理“够用为度”必须密切联系实际

笔者在高职院校任教多年,担任过“电子技术”、“电路基础”、“安全用电技术”、“电路及磁路”等多门高职课程教学,结合实践工作的可行性、创新性,曾在《中国电力教育》发表了三篇有关教学的论文:在《实际电器电路模型教学方法的初探》中论述了理论学习的必要性,但必须够用为度。在《关于高职课程安全用电授课方法的思考》中指出:剖析授课对象和培养目标,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培养针对生产与工作岗位一线上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这里所说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指处于生产与工作岗位的前沿,是创新人员与一般性的生产工作人员的中间环节,是使精神产品转化为物质产品的实施者,是物质产品生产的直接服务者。此文具体探讨了安全用电的实践性,理论够用为度的现实性。在《关于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备课方法的构思》中重点指出:把“学中做,做中学”体现在备课中,常用技能的习题作业覆盖面达到60%~80%,促使60%~80%的学生要完全掌握常用技能,考试考查中60%~80%的内容是常用技能,备课内容的60%~80%都集中在常用技能上。把四个60%~80%放在常用技能上,注意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发现学生的个人特长,注意将紧缺技能和创新技能传授给特长学生、尖子学生、创新学生和有钻研精神的学生。

六、结束语

本文旨在对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编制教学计划、备课、组织电子文挡、撰写教材、教案和授课方法的选择有直接的帮助;对高校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量化理论联系实际提供鲜活材料;对国内外高职教学“够用为度”的争论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为高职教育部分的教学改革提供新鲜内容。

参考文献:

[1]胡良贵.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2]李亚平.实际电器的《电路模型》教学方法的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S2).

[3]陈启牧.自然辩证法与计算语言[J].中国科技,2000,(8).

[4]李亚平.关于高职课程安全用电授课方法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5]李亚平.关于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备课方法的构思[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篇4

关键词:"三师型"教师职业指导职业规划能力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针对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和其就业与专业技术水平不相匹配,有些甚至需要用人单位对其再培训才能顶岗的问题,遵循高职教育"能力为本、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且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指导。目前在我国职业指导师是非常紧缺的,对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师型"(讲师+某个专业技术职称)教师队伍建设上。将"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指导师的职能相结合,形成"三师型"[1]的教师队伍的研究还没有见到较为系统的研究资料,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开发职业指导师队伍是可行之举,由此提出了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1什么是"三师型"教师

"三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三证一体"化教师。"三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从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2为什么要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水平、增强高职高专院校的竞争力。"三师型"教师的工作体现了"高效、合作"的管理理念,有效地克服了教学与学生工作相互脱离的不足,能够很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从专业指导、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需要,对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三师型"教师应具有哪些素质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及教学层次的定位决定了职业院校"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独特性。从"三师型"教师的内涵上可以推导出"三师型"教师应具有以下的素质。

3.1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普通的操作工人。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是在一定理论知识指导下进行的,他们不仅要知道怎么操作,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3.2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学会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与技能,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他们的教学既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操作原理和过程讲解给学生听,又要善于示范、演示,教会学生正确操作。因此,"三师型"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3.3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教育针对性强,专门为某一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三师型"教师要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技术,才能满足教学要求,只有了解本专业及行业发展前景,才能按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把握社会脉博的有用人才。

3.4具有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能够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三师型"教师应该能够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应该让他们能够熟悉该行业的规律和原则,让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了解行业的发展规律以及趋势。"三师型"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三师型"教师还必须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手段;三师型"教师还需要有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4结合检验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4.1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以"专业服务行为养成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教学;提倡灵活多样教学方法,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着重采用行动导向为中心教学法,教学在"做中学,做中教"中完成,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相关临床检验知识,养成适合临床工作的良好职业习惯。

4.2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进行专业实践,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便于学生能及时了解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临床检验的发展水平,和满足临床检验需求所要具备的临床检验知识和检验技能。

4.3及时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融入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加强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自己所学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大学生意识到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4.4邀请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技师来我院讲课,更进一步贴近临床,了解目前检验专业市场供求情况,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4.5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比赛和就业指导、模拟招聘、座谈等活动进行职业疏导,强化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并有意识的进行职业规划。

总之,"三师型"教师队伍将更加贴近学生,利于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能积极地从人才市场获得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及教学资源的配置等工作所需的各类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促进专业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能够更专业地分析人才市场的情况,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做好相应的就业准备,提高就业质量;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职业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郭翠兰.高职教育"三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13):63-65.

篇5

[关键词]高职化学 理论 实践

[作者简介]张海玲(1969- ),女,山东巨野人,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内蒙古 乌海 016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技术人才的任务,这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教育思想、观念上,而且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以使我们的高职教育跟上时展的步伐。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按照三年学制各课程整体优化的要求,对非化工类的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这是高职化学教育进行教学体系、内容改革的一个初步尝试。它在保证非化工专业化学基础课性质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的特点,反映新的科技成果。在注意到化学学科自身内在联系的同时,也注意到教材的适用性,尽力反映化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职化学教育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时,也存在种种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化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没有有机结合在一起,理论与实践基本属于“两张皮”,这不利于高职化学教育价值的发挥。

二、高职生接受化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今世界,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门话题如能源、环境、材料和生命等问题都与化学密切联系。化学这门学问不仅能满足人们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化学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的“源泉”,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新兴技术的发展,各种性能各异的材料都要借助于化学原理进行制造和生产。我们都知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和资源,化学在合理利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方面,在开发太阳能、核能和氢能等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同时,人们还能利用化学开发和研制节能产品,探索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方法,从而使人类社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提高生活质量。化学能够为人们提供无污染、高质量的食物和高效、优质的药物以及保健品。此外,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有机结合,能使人们逐渐认识生命的奥秘,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人们还能利用化学积极寻求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使人们生活在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中。

如今,现代化学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好化学,能够帮助未来社会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利用化学知识做出各种明智的选择。一个缺少必要的化学知识的人,不但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而且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有害于社会的行为或者决策;而学习化学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必要的化学科学素养。另外,化学能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从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树立正确的物质意识。一个缺少必要化学知识的人,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定是存在缺陷的。化学对物质研究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以及通过文献检索来收集需要的化学信息,需要用特殊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需要对众多的化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概括。在学习物质微观结构和反应历程时,需要进行分析、推理和微观想象;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强烈的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需要将动手与动脑有机结合。可见,学习化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三、高职化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整合的现状

我们周围的大千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构成这个世界的亿万种物质其存在形态和性质各不相同。例如有气态、液态、固态之分,有硬软、颜色之别,有的能燃烧有的则不能,有的有生命有的无生命……众多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例如,铁会生锈,煤能燃烧,植物从发芽、开花、结果至死亡、腐烂,动物的生老病死……正是由于众多物质的不断变化才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生气勃勃。长期以来人们在探索和了解自然演变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物质的不同性质来源于物质不同的组成和结构,为了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改善人类自身的条件和环境的目的,化学这门科学就应运而生。如今,不管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化学这门课程。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人才,所以高职化学教育更要凸显实践性,就是高职生要将所学到的化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化学教育的理论教学必须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整体优化。因为只有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加强它们之间的交叉融合,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一方面,将高职化学实验引入理论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操作;另一方面,在化学理论教学中插入一定的实验教学录像或视频,将使抽象化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促进高职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还能为高职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有效的研究经验,为提高高职化学教育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理论与实践整合结果的推广应用,有利于高职化学教师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化学教师时刻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长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之一。高职化学教育要践行这个原则,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为此,化学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理论开始,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原理、定律等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元素化学物和化学实验等。然而,从目前来看,在高职化学教育中,高职生中存在两种不正确的学习偏向。一种学习偏向是只注重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即只重视化学概念、原理、定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对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不见。这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化学理论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学好理论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他们将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的学习当成理论学习的补充,甚至认为化学实验是可有可无的,片面地认为只要熟记书中规定的实验内容,不用关注化学实验操作也能考出好成绩。另一种学习偏向是只对化学实验操作感兴趣,对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这部分学生喜欢亲自动手操作,热衷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学现象,但是他们对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原理的指导作用不太重视,有时候会出现盲目操作的现象。上述两种学习态度都不利于学生培养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都不利于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因此,高职化学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良偏向,对其进行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态度,并用以指导整个化学学习过程。

四、如何促进高职化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整合

化学理论与实践相整合,是为了使化学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进行衔接,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配置化学教学资源,通过创设一种仿真的或真实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之中。高职化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实现整合,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将重点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高职化学教师要针对化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详细、深入地研究其与实验教学、生产实践或者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和方法。以高职化学教育内容中的高分子化学为例,它的重点内容是“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逐步聚合、聚合方法”,这些内容对于高职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高职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化学教师要深入研究上述四个重点内容以及重点内容中的重难点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教育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大量教学实例,阐述上述基本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使高职生真正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作用。

2.将重点实验内容与理论有机结合。高职化学教师要仔细研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并力争使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贯穿于每一步实验操作中,努力做到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遵循理论的原则,坚决杜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盲目执行的不良现象。仍以高分子化学为例,它的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有悬浮聚合、界面缩聚及高分子的化学反应等。在这些内容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详细研究每一个实验项目所包含的化学理论知识,并促使学生牢固掌握,让学生深入体会基本化学理论在实验配方设计、实验操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巩固化学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3.将实践环节与理论有机结合。高职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高职院校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实习,因为高职生一走出校门就要走上社会就业,所以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及早认识社会,认识他们可能面对的工作岗位。因此,高职化学教师在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也要将理论教育渗透于其中,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并能够用化学理论来解释生产过程,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盲目操作的现象,使学生真正为企业服务。

4.改革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考核方式。以往的高职化学教育过于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察不足。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须改革。针对高职化学理论课,知识面广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如此一来就可以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帮助化学教师调整教学,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对于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应该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如果学生不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必定会出现盲目操作的现象,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牢固树立用理论引领实验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实习环节,考核内容应该包括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让学生随时记录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收获,发现自己不足并及时改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密不可分的,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开设化学教育,运用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化学素质。然而,光开设高职化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将化学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共同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化学教师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将反映现代化学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到高职化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构建最有利于造就人才培养的新体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2]吉智.高职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