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德育的基本属性范文

德育的基本属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德育的基本属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德育的基本属性

篇1

讲话,这个题目大家可能认为不值一谈.人一生下来就呀呀学语,谁还不会说话呢.说话是一门口才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

在现实工作中,为什么有的人提起笔来扬扬万言,笔下生辉,却说起话来期期艾艾,不知所云;为什么有的人通古知今,知识渊博,却言谈起来反映迟纯,言不及义;为什么有的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讲起话来结结巴巴,辞不达意.相反,有些人貌不惊人,却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以上说法不一定普遍,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前者说的是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后者说的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那么为什么在语言上会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谈的主题—即兴讲话的基本技巧.

一、即兴讲话概述

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志,尤其是年轻人都想在社会舞台上展示自己,也希望能说会道,谈吐有致,可就是嘴吧不争气.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你成功,说话木讷令人坐立不安.

(一)什么是即兴讲话

即兴讲话,也叫即席说话.即兴讲话者事先未作准备,是临场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因景而发、因情而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相对来说,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以即兴为多.如同志间一针见血的辩论,朋友间滔滔不绝的谈吐,酒席上要言不繁的祝辞,谈判时有条不紊的应对等.有时不可能拿着稿子去念.因此,即兴讲话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即兴讲话的技巧,遇事则脑门充血,无言以对,颠三倒四,哼哼唧唧.

(二)即兴讲话的特点

即兴而发,针对性强.

形式自然,灵活多变.

相互制约,听说并行.

情感激发,诱导联想.

语言精炼,达意为上.

(三)即兴讲话的主题

主题是即兴讲话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是整个表达的根本依据.讲话时每一层次、每一段落、每一句子、每一个词都反映着一个意思,这些意思都要统帅于主题之下.因此,即兴讲话要寻找触点,临场发挥,及时提炼新颖而典型的主题.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主题的方法:

1.临场发挥.着眼于临场某一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本质,进行主观联想,立即闪现出一种思想,然后把它言表于外.

2.内心孕育.当开展调研或检查工作时,从别人讲话中得到启发,荫发一个新的观点,这时就成了孕育主题的素材.

3.问题凝练.问题是形成主题的摇篮.当你参加会议,大家都说了话,你自己正襟危坐,此时不说也不行,于是你就向自己提出了一串串问题,怎么办?说什么?怎么说?有价值的主题往往就形成于有价值的问题之中.

4.角度更新.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使之更加新颖,表达出众.如:以小草为题,有人说“小草默默无闻,造福人类”,有人却说“小草逆来顺受,软弱无能,不思反抗”.共3页,当前第1页123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

(四)即兴讲话的布局

即兴讲话要注意结构的整体布局.整体布局主要有纵式、横式、总分式、递进式.整体布局是考虑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主体材料应放在何处,次要材料应放在哪里,需要讲几个部分,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是递进式还是并列式.

(五)即兴讲话的标准

即兴讲话是临场之作,不宜过长,切忌繁杂,防止罗嗦.即兴讲话应符合以下标准:

思维敏捷,反映迅速.

立意明确,内容集中.

条理分明,逻辑严密.

语势连贯,跌宕起伏.

用语规范,贴切易懂.

适切语境,话语得体.

生动优美,诙谐幽默.

把握时机,灵活善变.

(六)即兴讲话的思维

口语表达是思维的外化和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说话的过程就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考虑话该怎么讲,是一种思维活动,尤其是即兴讲话,是一个激烈的思维过程.它经过思想—句子—词汇—语音的快捷转换过程.这个过程是完整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训练一般有三种方法:

1.定向思维训练法.是按常规恒定思维的模式.这种思维可以培养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养成深入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习惯.

2.逆向思维训练法.是反过来想一想,变肯定为否定,变否定为肯定,变正面为反面,变反面为正面.这种思维方式具有独立发表见解的特点.

3.联想思维训练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它事物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一闻知十,触类旁通,使即兴讲话具有流畅性与变通性.

(七)即兴讲话的能力

即兴讲话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一个人能力的方方面面,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可以全面提高表达能力.即兴讲话重点要注重以下能力的训练: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机敏能力.

(八)即兴讲话的障碍

即兴讲话最大的障碍不是听众,而是自己.缺乏自信心是即兴讲话的最大障碍.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清障工作.

1.积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知识就是力量”,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讲起话来才能镇定自如,侃侃而谈.

2.大胆交往,学习他人语言.要大胆地与周围人、社会人、各阶层人接触,并主动地进行对话,从中汲取口才营养,学习讲话技巧.

3.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理.凡是有发言的机会,首先要调节好心理,要敢于说话,不要怕,不要躲躲闪闪,更不要说一些“我不会说,说得不好”等“丧气”话,越是这样,越不敢说话.这样容易给人留下哼哼唧唧,唯唯诺诺的印象.

(九)即兴讲话的禁忌

讲话时,变调失真打官枪,是普遍厌烦的事情.只有使用自然的声音讲话,才能真正打动人.同时语言表达要简单清晰,切忌罗嗦.否则会失去听众.生活中有哪些讲话容易引起人的反感呢?心理学家归纳为十二种:

1.抱怨自己的命运,或夸耀个人的成就;

2.喜欢扮演心理分析家,对任何人的言行都要评头论足;

3.自我膨胀,夸夸其谈;

4.拒绝尝试新事物,不肯听取别人意见;共3页,当前第2页123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

5.言谈冷淡,缺乏真诚热情;

6.过分取悦或阿谀奉承别人;

7.毫无主见,人云亦云;

8.视自己为焦点人物,一副“舍我其谁”的狂妄姿态;

9.言谈时态度暧昧,模棱两可;

10.言词逞强,喜欢咬文嚼字;

11.经常打断别人话题,影响他人说话兴趣;

12.过渡谦虚,恭维别人.

(十)即兴讲话的要求

在口语交际中,一般听众处于被动地位,要使表达者与听众两极合壁,就要消除听众的被动、消极情绪.听众对讲话者的要求是:厌繁杂、喜精短,厌粗俗、喜新颖,厌空洞、喜形象.

二、即兴讲话的技巧

即兴讲话就要向白居易《瑟琶行》一诗中:“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的这么形象,阴阳顿错,错落有致,发音响亮,平仄相间,轻重得体,高低有度.下面分话前、话中、话后三个阶段例证:

(一)讲话前的准备

1.克服紧张情绪.对讲话少的人来说,讲话前紧张是自然的,应该正视这种紧张作,全当是丢一次丑,再紧也得讲.那么,如何消除紧张情绪,有几种物理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深深呼吸—眼睛微闭,全身放松,心里默默的数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就会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临场活动—由于紧张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在讲话前稍加活动,双手握紧然后放松,让肌肉缩紧再放松,就会促使热量散发.

闭目养神—闭目用舌尖顶上腭,用鼻吸气,可以达到安定神绪,独自幽静,怡然自得的目的.

凝视物体—确定某一物体,专注凝视,并去分析它的形状,观察其颜色与远近.

篇2

【摘要】由于原始灯丝通电发光技术的使用,大部分的能源在点燃灯丝后以热的形式扩散传递到了空间白白消耗掉,而不是以光的表现形式呈现作用于发光本体用它来进行照明。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光电转换效率低于12%,发光效率低于10~15Lm/W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这一代应用了135年的白炽灯类型的电光源原始应用技术,到2015年为止在世界范围提倡节能环保的新浪潮中,以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电光源中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 本文简要描述了电致发光白炽灯的发明、场致发光LED产品的问世、光致发光冷光源的优点、磁致发光磁能灯、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微波流灯的新光源的发展。这些影响世界科学发展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发明的电光源新产品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闭合磁路、磁能、电磁感应、无极、微波流灯、磁致发光、电致、场致、光致、APFC电路、电子镇流器、无汞荧光灯、白炽灯、无汞陶瓷金卤灯、钠灯、OLED、LED、纳米反光新材料。

1879 年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实验室带领工程

技术人员经过近万次的试验,发明了各种使用灯丝材料通电发光的白炽灯。经过世界各国家科学家的多次改进后定位使用了现在的钨丝。这类发光方式的典型灯种有白炽灯、石英灯、碘钨灯等灯种,这些电光源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开创了一个电光源应用的新纪元。

由于原始灯丝通电发光技术的使用,大部分的能源在点燃灯丝后以热的形式扩散传递到了空间白白消耗掉,而不是以光的表现形式呈现作用于发光本体用它来进行照明和发光。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光电转换效率低于12%,发光效率低于10~15Lm/W 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这一代应用了135年的白炽灯类型的电光源原始应用技术,到2015 年为止在世界范围提倡节能环保的新浪潮中,以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电光源中画上了一个终结的句号。

使用钨丝通电后的发光灯体,在1920 年后世界各国的电光源发明家相继将灯体内的发光物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先后进行了灯体内的混合气体的充填配方的创新与各种发光材料的涂覆,包括对以保护灯丝的涂覆材料和陶瓷护管的物理性能试验,直至衍生出了氙灯、UV 紫外灯、远红外灯、稀土三基色荧光灯、高压汞灯、冷阴极荧光灯、高压单端电极的霓虹灯、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等与应用了电子镇流器替代传统电感镇流器加启辉器启动方式的新灯种。

电子镇流器的技术应用,使这一代的电光源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原有电感启动装置35~40% 的基础上提高了到了55~58% 的较高技术水平。从发明了直径36mm的T12 荧光灯,到改进为直径16.5mm 的T5 荧光灯。

这种T5 灯管不但节省了原材料,而且借助于新的无源PPFC、有源APFC 高功率因素高频电子镇流器与T5 发光灯体的匹配使用,将T5 荧光灯的发光效率提高到了115~120Lm/W。特别是使用了灯丝涂覆工艺、材料和陶瓷护层、护管的改进,使T5 荧光灯的使用寿命提高到了10000~12000 小时。随即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发明了不再使用液态汞元素的荧光灯,这种电离激活发光材料新配方的新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荧光灯回收的环境污染问题。无汞荧光灯的发明,减轻了頩闪效应、消除并减轻了部分眩光对眼睛产生的伤害。使荧光灯发光柔和更长寿、更节能、更加利于环保健康。90 年代末中国首创的紧凑型大功率荧光灯的8U 单灯输入功率达到了180W,螺旋形大功率紧凑型荧光灯的单灯输入功率达到了260W,光效普遍达到了55~60Lm/W,显色性指数达到或超过了82,扩大了紧凑型荧光灯的使用范围,有力的占领了世界产品市场。奠定了中国成为了世界节能灯生产大国的地位。

特别指出的是新的纳米反光材料的问世在T5 荧光灯原115~120Lm/W 的光效基础上,又将荧光灯的光照度提高了85~90%。基于新材料纳米发光板灯具的匹配,使T5 荧光灯的发光指数提高到了212.75~222Lm/W,甚至高于235Lm/W 技术指标。随即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发明家对T5 荧光灯与纳米反光板新灯具的结合,和对于不再使用液态汞元素荧光灯的新的发光材料配方的激活方式的这种新技术对外进行了,使这种不再使用汞元素的荧光灯真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效节能环保的领先技术水平。

(无汞激活方式与新三基色荧光粉的配方的改进的发明、高效节能原来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等技术指标参数略。)

电光源经过近60 年的发展试验,在1950 年后德国、美国、中国的科学家又发明创造出了以两端电极通电后产生高压电弧激活灯柱内的复合金属卤化物与复合金属钠发光新材料的高压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低压钠灯等高压气体放电灯(英文缩写简称HID)等新灯种。这些新光源的发明同样一步一步的渡过了从电感启动方式到电子启动方式的转变。高频电子启动方式和高功率因数电路使用的转变,提高了电光源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使电光源在新的复合发光材料的应用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变化。

这部分新光源的发明创造,使电光源的转换效率从原来的荧光灯灯种的55~58% 提高到了65~68%,光效有了了明显的提升,低压钠灯达到了135~140Lm/W 的高光效,特别是陶瓷金卤灯与陶瓷钠灯的出现,基于高频电子镇流器的匹配使用,使其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到了25000~28000 小时,单灯输入功率从30W~1000W甚至更高的大功率,光效提高到了120~125Lm/W 的先进水平。1995 年后德国、美国、中国相继发明了不再使用汞元素的新光源激活方式的金属卤化物灯与复合钠元素的钠灯,各种不再使用汞元素的新光源新技术新发明的电离激活方式相继问世,进入到一个电光源的应用新时期。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图标等数据略。)

上述以灯丝、电极通电电离激活灯体内的气体或发光物质发光方式的发光原理,可称之为“电致发光”。

60 年代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不使用汞元素的LED发光体,在添加荧光粉与其他发光材料和发光效率的问题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比如讲通过定向改变LED发光体的发光角度的大小,来控制LED 发光体本身的发光强度。使LED 发光体本身的光效随着LED 发光体的射角改变而达到不同的亮度。LED 的发光角度小于15度的时候,其光效可达到115Lm/W~125Lm/W,同时也会产生不利于视觉感官的高强度眩光! LED 所产生的强眩光辐射对眼睛产生的伤害一直是世界高度重视的问题,由此产生的高强度的眩光使LED 发光体的使用范围应用大打折扣!尤其是一旦LED 的发光角度打开到120度以后,其发光的光效急剧下降,甚至下降到50Lm/W以下,到了不如荧光灯光效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对处理高强度眩光时添加的磨砂均光罩的使用,使LED 的光效对折的折扣抵消了原来一直标称的高光效,这些难以消除的严重缺陷及技术瓶颈,与“电致发光”的电光源相比其获取的使用价值和性能价格比大大下降,使其在照明方面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

另一个方面是封闭状态下的LED 的温度使得LED发光体本身的寿命、光衰受到较大的影响,其单灯的输入灯功率做不大,其输入功率一般都在毫瓦级,所标称的大功率一直徘徊在1~3W 以下。其他的技术指标也不尽人意,国外报到了LED 用以激活电离产生雪崩发光的蓝光对人体视觉器官会产生极大的危害的文章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而LED 通过点阵排列的串并所形成的发光体的本身一致性差别较大,为解决散热使用的优质铝合金是贵重有色金属,从开矿到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铝合金在对LED 的散热的使用比值中出现了负值。为解决LED 发光体散热问题而使用了大量的铝型材,其与所得到的LED 使用价值出现了社会节能环保利用价值的不等值。矛盾的技术瓶颈使LED 的发展和实际可应用的技术范围的发展难以出现较理想的技术突破,一直徘徊在数字、信号、显示阵列的应用范畴中。应当指出以LED 原设计在数字、信号、显示阵列的技术应用中在OLED 问世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值得期待的是OLED 的发明改变了LED 的部分不足。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对视觉感官的不良刺激有了较大的改观,较高的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使OLED 有了可观的使用拓展空间。OLED 只要突破受制于工作时温升对有机发光材料产生的光衰的技术瓶颈,相信OLED的应用技术研究所给社会带来的发展将是一个新的飞跃!……

LED 是一种可发光的半导体发光二级管,这种器件的两端设置有N 结和P结两个电极,所设置的两个电极形成的是一个可发生电离进而产生雪崩的电场。OLED 同样是这种相同类型的发光方式,所以这种发光方式的原理可称之为“场致发光”。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等数据略。)

以化学蓄能的蓄光方式将光能收集存蓄在本体内,而在环境光线达到一定的照度不足的时候,所收蓄的光能以高于环境照度的亮度释放出来,达到照明发光指示的应用。这种蓄光放光的方式是较理想的环保节能处理应用技术方案。这种以化学的吸蓄释放的转换方式,是冷光源的表现形式,可归纳称之为“光致发光”。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图标等数据略。)

电的发明后,麦克斯韦计算出了光的速度和电的速度,演绎出了电磁感应方程式,将电、磁、光的属性与线性对应的空间存在方向、形式用数学形象的图形表述出来。得出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的科学结论。至此光、电、磁的转换方式与电磁感应转换形式进入了各个学科的科学研究领域。

在白炽灯发明后,以去掉灯丝电极使用电磁逆变的电磁耦合方法产生电磁感应建立磁场获得磁能,用获得的磁能代替灯丝电极,激活封闭腔体内的发光物质的这种新的发光原理于1900~1920 年进入了科学研究领域。

这种科学研究一直延伸到了近代,到90 年代初期随着半导体功率器件性能的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和半桥全桥驱动集成电路的出现及高頩高居里温度低损耗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问世,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微波流灯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产品的市场应用阶段。2004 年中国发明了磁能灯,第一次使用一体化双孔8字形连体磁芯,将原世界各国发明的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微波流灯的开合磁路设计为闭合磁路,降低了工作频率,减少了电磁辐射与电磁干扰的当量,220W U 形磁能灯的电磁辐射量大大小于普通13W T4 的直管电子荧光灯。

2013 年5 月16 日前后这项PCT 原创闭合磁路的多种结构的磁能灯新光源新发明获得了多个国家的PCT 发明专利授权。中国发明的这一原创技术的突破,使磁能灯新光源的发光光线柔和、无眩光、无頩闪,使磁能灯新光源的光波、色温、頩谱、光谱与磁场强度设置可控。

目前大功率磁能灯可见光的光效为60~85Lm/W 左右,显色性指数大于82 ,无眩光、无頩闪利于视觉感官的保护与健康。基于纳米反光器具的配套使用,磁能灯的发光效率可提高到115Lm/W~161.5L m/W 的技术水平,照度明显得以提高。

中国原创PCT 发明专利磁能新光源基于在数字网络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链接设计,与定性线性无极调光的技术应用中具有其他电光源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磁能灯新光源跨学科的适用范围较广,可广泛应用到植物种子的培育、粮食蔬菜水果及动植物的无公害的绿色环保的室内种植、养殖。特种磁能灯紫外线UV新光源可使用于有机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的光固化、光合成生成等领域;磁能新光源UV 紫外灯在处理生活污水、自来水与空气净化消毒等领域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及性价比。……

同时新一代的磁能灯、电磁感应灯、无极灯均使用了可回收的固态汞合金(俗称汞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无极灯的单灯输入功率已达到160W,电磁感应灯的单灯输入功率已达到260W;磁能灯新光源产品目前单灯试验成功的输入功率为520W,随着制造工艺的突破磁能灯的单灯输入功率可以突破1500W 的技术水平。

中国原创首先使用的一体化双孔连体磁芯闭合磁路磁能灯新光源,已经试验成功无汞激活发光的新灯种,特别是特种磁能新光源试制出的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种光谱的磁场能量与頩谱光波的控制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以上用电磁逆变耦合磁能发生器获得磁能,用获得的磁能代替灯丝电极电离激活灯体内的发光物质,达到发光照明目地的这种发光原理可称之为“磁致发光”。

(相关发明年代、国家、发明人及技术应用参数及各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发光效率、电参数、图标等数据略。)我对电光源使用寿命的定位是:

电光源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发光材料与灯体材料在高温工作状态下的相互渗透时对光衰产生影响的时间定义。这个时间定义是光衰衰减到70% 时不再具有节能的实际实用价值时的时间定义!使用电光源产品的总体使用寿命,当然也包括电子电路的设计与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参数的合理运用等的整体因素。

通过计算和实际使用时的检验,采用新的配方工艺的磁能灯、电磁感应灯正常使用时光衰到70% 时的使用时间为50000~55000 小时左右,是目前电光源领域里寿命较长的电光源。

篇3

论文摘要:在现代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计算系统的局限以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对此的改善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业基础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为此,本文将对成本基础作业会计的理论、计算程序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0 引言

作业基础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九十年代以来率先在先进制造企业应用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以作业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在中国,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的研究比较深入,然而在具体应用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1 作业成本的核算

1.1 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在每个作业中心要汇集其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计算出该项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分配给每种产品负担。这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某一个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而作业成本法是将某一项作业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1.2 成本费用汇集和分配的程序

1.2.1 设立作业中心 在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时,首先应找出成本驱动因素,建立成本中心。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较多,发生的费用也较多,若将每一个作业活动的费用都作为作业成本进行分配,虽然比较准确,但却比较复杂。所以,可对作业活动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中心。

1.2.2 将间接费用按作业进行汇集,然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上。应正确确定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以便将作业成本分配于各种产品的成本上去。在进行成本的分配时,应注意其相关性原则,以某项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为基础进行分配。

2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使成本计算所提供的资料更加准确可靠。不是所有间接费用都可以归属于不同的作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在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由于生产作业所引起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关系不大的间接费用则不能采用此方法。从成本的构成来看,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但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而且它的构成也大大复杂化了。作业成本计算的优点是能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间接费用的来源,并且提出新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且通过该系统,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作业,借以降低成本。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为基础,其计算工作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全过程。由此实现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进行动态反映,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计算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它也实现了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3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基础

尽管ABC的优越已是众所周知,但在实务中其成功运用率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不是方法本身,而是该方法的运行基础——环境和条件不到位或不合理所致。在未能成功实施ABC的原因调查中位居榜首的是:很多公司过分强调ABC系统的结构及软件设计,而未能对行为和组织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根据调查显示,能否成功实施ABC,关键取决如下几方面:

3.1 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系统的目标决定着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结果,目标不同,系统的结构设计、实施方法及其运行结果均会不同。如果没有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必将导致不明确甚至混乱的设计和结果。

3.2 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ABC系统的运行涉及面广,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与否,是ABC系统能否实施的前提。

3.3 与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对接:变革常常会遭遇抵制。通过提供必要的激励,引导员工支持并参与ABC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并保证依据他们的业绩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奖惩,将有助于系统的推进。

3.4 非会计所有:ABC系统是贯串公司的所有成员的实践运用,而不是仅仅针对并依赖于会计部门。

3.5 培训:对管理阶层及全员进行有关ABC设计、实施及系统有效性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其概念并正确评价其优势,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4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程序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以下简称ABC)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而导致资源消耗,从而将成本分配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由作业完成,而对作业的需求所耗用的资源导致了成本。资源被分配给作业,及其后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均基于它们的耗用。一个ABC系统至少应包含三个主要步骤,即:①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②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③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步骤一: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 设计ABC系统的第一步即识别资源成本并进行作业分析。资源成本为完成各种作业而发生,大多数资源成本都体现在总分类帐的一级明细帐户中,如材料、物料、采购、材料整理、仓库、办公场地、家具用具、建筑物、设备、公用事业设备、薪金和福利、工程等。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组织中所作的工作(作业)。作业分析通常采用从已有的文件和报告中收集数据,并且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与核心人物直接交谈等形式。作业分解的详略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目标。为了便于成本分配和计算,通常将制造过程的作业区分为四类:①单位级作业(unit-level activity):是因每一产品单位而发生的作业。单位级作业发生于完成一个单位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运用,部件的插入,每一项检验等均是单位级作业。②批别级作业(batch-level activity):是因每批或每组产品而非每一单位产品而发生的作业。批别作业发生于生产一批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机器调整、采购订单、生产计划、每一批的检验等都是批别级作业。③产品级作业(product-sustaining activity):是为支撑各不同产品的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产品设计、部件管理、工程变更指令的发出、紧急事务处理等。④设备级作业(facility-sustaining activity):是在总体上为支撑所有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保安、保险、维修、工厂管理、工厂折旧、支付财产税等。

篇4

教学内容:新课标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5页例1、第76页例2、做一做及第77页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推导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每生三张完全一样的长(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播放动画)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取经,途中唐僧感到饥渴,就叫孙悟空去化斋,不一会,孙悟空就抱来了三个西瓜。于是唐僧给悟空分了一个西瓜的1/2,给沙僧分了第二个西瓜的2/4,给八戒分了第三个西瓜的4/8。八戒乐了,他说:“师傅就是疼爱我呀,给我分的西瓜最多。”同学们,八戒说的对吗?

二、合作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张完全一样的长(正)方形纸片,分别折出1/2、2/4、2/8,并把它们涂上颜色,然后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1/2=2/4=4/8。

师:为什么相等?

引导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从左向右看:1/2=2/4 2/4=4/8从右向左看:2/4=1/2 4/8=1/2

小组交流你们的发现,比比哪个小组表现得更出色?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能乘0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所以0要除外。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应该怎样修正更准确?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相机板书后提问。

师: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必须明确什么?

生1: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2:分子、分母同时进行乘或除。

生3:分子、分母乘以或除以的是相同的数。

生4:分子、分母乘以或除以的数不能是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并说出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第一题,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第二题,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4、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第三题,两人一组,一问一答。

四、课堂作业

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第四、五题。

篇5

    关键词:苯乙烯 醇酸树脂 机理 工艺

    传统的不饱和油(脂肪酸)改性的醇酸树脂分子中具有羟基、羧基、双键、酯基等反应性基团,因此,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途径引入其他活性基团,使醇酸具有广泛化学改性的基础。化学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如改性剂起羧基作用、改性剂起羟基作用以及利用双键反应的化学改性等。化学改性中尤以利用双键反应的化学改性最为重要,其中以苯乙烯类改性最为典型,主要有共聚法和预聚物法两大类。

    一、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的机理

    1、共聚法

    乙烯类单体改性醇酸树脂常采用共聚法。按照共聚法中苯乙烯的加入时间及加入方式不同,可分为前苯乙烯化和后苯乙烯化两种方法。

    (1)前苯乙烯化法 前苯乙烯化法主要包括植物油的苯乙烯化法、脂肪酸的苯乙烯化法和单甘油酯的苯乙烯化法三种。对以上几种苯乙烯改性方法的工艺要点分述如下。

    a、植物油苯乙烯化法 该法的工艺要点为:首先,苯乙烯单体和油在引发剂存在下反应,生成共聚油这种均一产物,该产物可直接代替植物油制备醇酸树脂。苯乙烯化的植物油,先用甘油(季戊四醇或其他多元醇)醇解生成脂肪酸单甘油酯,然后用苯酐等多元酸进行酯化。

    b、脂肪酸的苯乙烯化法 该法的工艺要点为:先将苯乙烯和引发剂滴加进盛有DCO酸的反应釜中,进行脂肪酸的苯乙烯化反应,然后真空蒸馏除去剩下的苯乙烯,再向反应釜中加入甘油等多元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醇解,最后加入配方量的苯酐等多元酸进行酯化。

    c、单甘油酯的苯乙烯化法 该法的工艺要点为:以适当配比的含共轭双键和非共轭双键的混合植物油为原料,如DCO和亚麻油(或豆油)、桐油和亚麻油(或豆油),加入LiOH等醇解催化剂,并用一部分甘油、季戊四醇等多元醇进行醇解,生成单甘油酯;然后加入苯乙烯、二甲苯和引发剂,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单甘油酯的苯乙烯化反应,生成苯乙烯化单甘油酯;再用多元酸(如苯酐)及剩余的甘油酯化,生成苯乙烯化醇酸树脂。

    (2)后苯乙烯化法 后苯乙烯化法又称为醇酸树脂的苯乙烯化法。该法的工艺要点是:首先合成含共轭双键的基础醇酸树脂,然后用基础醇酸树脂和苯乙烯单体(有时还包括少量丙烯酸类单体),在引发剂存在及合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共聚反应(即醇酸树脂的苯乙烯化),直至得到我们所要求的粘度。该法的工艺特点是工艺过程容易控制,利用常规醇酸树脂的生产设备即可进行改性醇酸树脂的工业化生产。

    苯乙烯与含共轭双键的脂肪酸、植物油或醇酸树脂能发生共聚反应。苯乙烯与含双键的脂肪酸共聚容易,与含非共轭双键的脂肪酸则共聚很慢。例如,桐油脂肪酸中90%含共轭双键,共聚时容易成胶;脱水蓖麻油(DCO)中25%左右的脂肪酸含共轭双键,共聚极慢,发生共聚反应的同时,苯乙烯将自聚成聚苯乙烯(PS)而与油相分离。在共聚过程中,通常发生如下反应,它们按不同机理进行。

    2、预聚物法

    预聚物法主要有聚苯乙烯羟基预聚物法和羧基预聚物法两种。

    (1)聚苯乙烯羟基预聚物改性法 该法以聚苯乙烯二醇改性为代表,它主要是通过在聚苯乙烯分子链的末端上引入羟基反应性基团,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将聚苯乙烯聚合物引入醇酸树脂中。聚苯乙烯二醇在改性中起到了双重作用:第一,它所提供的活性羟基,代替了常规醇酸树脂合成所用的甘油或其它脂肪族多元醇;第二,长链聚苯乙烯的引入赋予改性醇酸树脂以较高的硬度、良好的耐水性和耐化学品性。此类改性工艺较复杂,难以工业化生产。

    (2)聚苯乙烯羟基预聚物改性法 此法的工艺要点为:首先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等丙烯酸单体合成带活性羧基的预聚物,然后该预聚物可以直接代替部分多元酸(如苯酐等),在植物油的醇解物的酯化过程或两步法脂肪酸酯化过程中进行酯化反应,这样,带羧基的苯乙烯预聚物将接入到醇酸树脂分子链上,该法又称作共酯化法。这样,改性醇酸树脂将集中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PS)三种物质的优点,所得树脂的耐候性、柔韧性和耐溶剂性优于单纯以苯乙烯改性的醇酸树脂。但此类改性工艺复杂,改性产品价格较贵。

    二、醇酸树脂的苯乙烯化改性工艺研究

    苯乙烯改性顺酐醇酸树脂的工艺特点为:采用后苯乙烯化方法进行改性研究,保证了改性工艺过程简便易操作,改性醇酸树脂的质量稳定;采用溶液聚合法进行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的接枝共聚反应,克服了本体聚合法中易出现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过快和反应不稳定等缺陷;另外,以含共轭双键的活性较高的顺酐作为多元酸部分代替苯酐,可提供足够多的接枝共聚活性位点;在引发剂加入前,使苯乙烯单体(或混合单体)进行一定时间的热聚合,这样,改性工艺过程将更加稳定。改性过程的工艺要点为:首先在带有搅拌器、热电偶温度计(连接温控仪)、回流冷凝器等附件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称量好的基础醇酸树脂、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部分溶剂,加热至125~135℃,保温1h后,将配方量75%的引发剂及部分溶剂加入滴液漏斗,在3~4h内滴完。保温2~3h后,分次补加剩余的引发剂。保温过程中,间隔1h取样,检测聚合反应体系的粘度和不挥发分含量,但体系的粘度和单体转化率均合格后,迅速降温,兑稀出料。

    工艺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常规后苯乙烯化法改性醇酸树脂,一般是先加入基础醇酸树脂,然后滴加大部分混合单体与引发剂,再分次补加剩余单体和引发剂的方法。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由于采用滴加方式加料,反应体系中单体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低,反应时间较长;第二,由于同时存在单体的自聚及单体与基础醇酸树脂的接枝共聚等竞争反应,降低了接枝共聚反应的速率,减少了接枝共聚物的产生量,影响了改性树脂的外观和质量。为此,从工艺优化的角度考虑,我们增加了混合单体的热聚合这一过程,稳定了工艺过程,提高了聚合反应速率,改善了改性树脂的质量。如果改性剂为苯乙烯(St)单体,则热聚合过程将生成较多苯乙烯均聚物(PS),如果改性剂为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的混合物,则它们可能会先生成部分丙烯酸预聚物(PP),这些在热聚合过程中生成的PS和PP将同样参与接枝共聚反应,并且会由于它们的产生,避免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局部升温过高,容易产生爆聚现象,此时,树脂的分子量剧增,以致出现凝胶化现象。

    另外,工艺优化还从反应温度、改性剂与基础醇酸树脂的比率、引发剂的选择、加入方式和加入量等几个方面考虑,通过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反应温度以125~135℃较合适,改性剂采用混合单体比单一改性剂能获得较好的漆膜性能,改性剂与基础醇酸树脂的比率在30~40%较合适,引发剂的加入量占混合单体的1.8~3.2%,且需采用分次加入较有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本质属性;认识

一、简述会计信息本质属性的代表性观点

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问题是会计研究的基础,会计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会计与信息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计信息本质属性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然而至今依然观点不一。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理论都是基于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并偏重于需求,但无论公共物品理论还是私人物品观点在某种情况下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会计信息在各种情形下表现出来的特性或现象,不能在真正意义上解决或诠释会计信息所表现的特征或现象。会计信息的基本属性问题,亦即被广为认可的所谓的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依然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我们需要从本质上认清会计信息属性的真正面孔,会计信息严格地说并不具备产权的属性,只是一种中性的物品,所说的私人物品或公共物品都是会计信息被运用后的两种外在表现,而这两种表现都是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呈现出来的,并且是在成本效益原则下的两种表现形式。

二、解析会计信息属性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是会计存在的主要内容,会计报告是信息的一种载体方式,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信息是能够传递、传播、被人或物所感知的信号,这种感知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来正效益或者是负效益。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是对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表述的过程,以便于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判断和决策。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定义为,会计作为一项服务活动,其功能是就一个经济个体主要财务方面提供量化的信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以及在不同的备选方案中做出最终的选择。从这两个定义中都能够发现,无论会计如何定义都与信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的作用就是提供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被逐步运用到经济领域,当信息被运用到经济社会领域后,并以会计报告为载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之后,被冠之于一个专有名称,即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来源于信息,具有信息的基本特征。从结绳记忆到现代的会计电算化,都是为了传递着某种信息,可以说会计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信息的气息。会计信息是会计概念与信息概念的交集,会计信息是一种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的经济信息,是对经济事项的说明,会计信息的基本形式是数据及定义,是会计数据被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解释,是经济和包括社会活动在内的过程中的会计运用。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不断进步,会计信息的作用也日益突现,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信息系统,采取特定的会计核算模式、程序和方法,对取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类计算,通常以货币形式编制成财务报告或者其他资料,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是以会计报告为载体,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会计理论中一个基本范围。

三、会计信息属性剖析

1.会计信息向多元使用者的历史转变。我们认为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形式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商品经济的早期阶段信息不可能作为独立形态的商品进入流通,而且也发挥不了商品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原本没有商品的本质属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产生了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这种产权界定具有无意识的社会属性,认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责任归属管理当局。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依存性决定了以管理当局利益集团为主体,而实质的产权所有人是股东和债权人,这要求管理当局要报告内部的管理业绩和经营状况。这一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会计信息的直接使用者就是所有者与债权人,会计信息的使用人非常清晰,因此企业的经营者的报告目标非常明确,报告也较为简单,相对来说提供报告的成本也就低;第二阶段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扩展到利益相关的第三人,因此提供经营状况的目标人相对较为明确;第三阶段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完全转向多元化,这就使得会计信息提供者的目标对象变得模糊、不明确,并且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各不相同,那么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重点也就不同。这时对于管理经营团体的会计信息提供者,面对的是复杂的信息需求方,也就提高了会计信息提供的成本。 转贴于

2.会计信息需求状态本身具有多层次性。信息需求是信息消费者消费信息产品与服务的需要与能力,会计信息需求具备信息需求的潜在性、有效性、相关性三个特点,因此会计信息需求就分为三个层次:潜在的需求状态;被唤起的需求状态;被认识到的需求状态。

3.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阶层性。1973年10月,AICPA财务会计研究小组报告一共提到了12个目标,把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分成了5个层次,可以看出信息提供者不能满足各阶层的信息需求者,针对性已经模糊。会计信息需求以上特征的多元化、状态多层次、使用者多层次性,使得会计信息使用对象不明确。在会计信息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会计信息提供者以什么为提供原则,给他们带来了难题,也为会计信息的提供有了选择披露内容的自由空间,也产生了会计信息的披露超载或不足。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是面对不同的需求者,再由于不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目标不同,因此会计信息需求者需要甄别会计信息,在甄别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成本。

四、结语

在理性的条件下,会计信息被冠之以利用的属性之后,便产生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表象,是现有产权制度安排下的产物,当把所有的限定和障碍都剥离之后,会计信息的物质性就会显而易见,是被假定某一方所拥有而产生的结果。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就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表现,而其中之现象,会计信息的提供是在被贯之以有用性之后的事情,无论如何选择会计信息的参照物,只要投入的成本小于或等于所带来的效益,会计信息就会被提供,这种参照物可能是投资人、债权人、受托人或管理者等诸多与之相关的对象。所有的过程是一个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不断博弈,因此不能仅仅孤立的把会计信息看作是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所有的结果都是在一定的参照物之下的以成本效益为原则的选择,因此应以成本效益原则确立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特征。

参考文献

[1] 郭道扬.会计史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葛家澍,裘宗舜.会计信息丛书——会计热点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本科;研究性;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58-02

一、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当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由此引发了教育工作者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它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常是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自我实践来获得经验,养成较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专题研究,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他们紧紧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研究过程,包括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以及最终解决问题,其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提供一种动态、开放和多元的环境,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等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可轻松获得更多知识和学习体验,它促进大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生学习范围。

二、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主要强调“怎么学”。自18世纪以来。它经过三次大规模地发展。第一,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主要是欧洲,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倍尔等人,其目的是使人祛除蒙昧、迷信和盲从,强调理性;第二,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主要是美国,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康茨和拉格等,其目的是培养人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第三,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主要是美欧等国,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和费尼克斯,他们论证了“研究性学习”的合理性,目的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精英。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实践经验,国内相关教育工作者已对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和人才培养展开了大量的培养和研究,并得出开展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是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目前,国内部分知名大学已经建成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试点。国内高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实行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2)导师制和导生制相结合的双导制教学模式;(3)制订卓越型人才培养目标;(4)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注重思维活动,重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国力的增长,国家也加大了对高等院校相关硬软件的相关投入,通过改变和提升相应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也将更有效促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发展。

三、信息技术促进本科生研究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系统,它将会改变传统大学教师的知识权威角色,将会给传统的授受式课堂学习模式带来崭新的变化,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便利和更宽广的知识视野,将会有效促进本科生研究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1.大学网络的普及为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丰富的学习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教师可通过设置不同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意识。随着计算机网络在高校中的应用和发展,其为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计算机网络具有自身优势,如:交互性、发散性及开放性,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等,只要有计算机和网络,学生便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听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的课程,还可以在网上与之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借助于信息技术,大学校园中具有成熟的在线学习支持系统,如:现代化的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科技馆和学生公寓,通过网络学生可随时获取知识并可得到教师的指导,从而充实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交给学生,而是尽可能提供一个问题情景,要求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判断,进而去解决问题。这使每个学生获得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

2.利用制作的课件和建立的资源网站,学生可进行自主听读,教师可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教师可将课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对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课件难易程度不同,确定听读的时间长短和次数,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则采取多次和长时间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建立自己的学习网站,将一些学习资料投入到网站中,也可要学生收集资料来充实网站建设,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和完善,网站中会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师生可以进行网上资料搜索,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这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学习和交流的网络空间。以上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对研究性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形式不拘一格,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学校教师可通过多种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评价应遵循肯定性、鼓励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培养和能力培养。所以评价时应注重过程、注重应用、注重体验、注重全员参与;评价的标准应有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最终是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习效果的增值。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可以被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它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文化及科学的新的课程,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作用亦愈来越明显。同时,鉴于信息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国家也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这利于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发展,有效促进本科生研究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祝夷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l,(2).

篇8

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本次课程改革对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视,如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再如语文、数学学科把语综、数综课单独列出并排入课表。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领域,一般把综合实践的三课时分一课时给信息技术。为此,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时往往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课堂教学常处于“学新课、赶进度”的状况,缺少综合性的实践过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校对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了一些变革,依托教师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在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按需纳入新应用的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实践,颇有收获。

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使综合性学习更具针对性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已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素养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决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经过三至五年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为用服务,到了六年级,不仅是教师,就是学生自己也希望信息技术课能有一些新的尝试与突破,我校就把这一改变聚焦在综合性学习上。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习,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又要考虑硬件环境的因素,如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学生在课外使用智能设备的情况等,然后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于是我们萌生了开发一门数字化课程的想法,来使综合学习更具针对性。

我们给这门课程取名为《K12的数字生活》。该课程以综合应用为主,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依托主题单元进行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完成了电子教材的编写,也收集了不少学生的过程性成果——优秀作业。

1.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的尝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一线老师,但一线老师课务繁重,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内容,可能还要教一些校本课,如社团、竞赛辅导等。如果没有课程意识,对所教内容不一定能形成规范的表达,如编写配套教材,形成教学资源库、学生作品库等。

一线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实践,我们就从实践入手,把原本看似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做得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性,即站在课程的角度来思考与实践。为此,我们觉得最适合一线老师的课程开发模式是PDD模式:实践—审议—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创造课堂教学的实践,审议课堂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教师作为专家的专业能力”来建设课程。

实际操作时,每一课时、每一单元及每个学期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审议—开发的过程进行反思与重构,并形成规范的表达。首先,由备课组讨论单元主题、课时数、作业呈现方式、评价标准等。接着以执教老师为主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在平行班的教学中对每一课时的教学作随时的反思与调整;其次,备课组的成员在一起反思单元教学的效果,讨论需修改与调整的地方;最后,完成该单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电子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学生作业。通过一年多的探索,《K12的数字生活》的开发顺利推进,也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依托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上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一个单元设计为一个主题活动,每单元3~4课时。设计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2)按需适量增加一些新颖应用;(3)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上册第一单元是“国庆旅游方案制作”,共4课时,第1课时“电子地图及简单应用”,第2课时“认识Google地球”,第3~4课时“制作国庆旅游方案”。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第一二课时的探究性学习时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目的地由学生自己选,有些学生所做的方案就是国庆长假要真正实施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要完成这样一份旅游方案,不仅要综合应用已学的知识,如Word图文排版、网上信息的搜索下载、电子地图的查询和获取,还要综合考虑交通、住宿、人员、时间、费用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还要争取旅游伙伴(或家人)的同意,让方案能够实施。

开放课堂创生课程内涵,使综合性学习更富创新性

英国社会创新之父Geoff Mulgan 说:“我们需要将下一代培养成数字技术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用户。他们应成为世界的塑造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新课程也大力提倡要“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就想让学生在六年级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做”点什么,并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上册第三单元“PPT微作品的创意设计”,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制作的主题。本单元以“放飞你的想象,表达你的感悟,凸显你的技术”作为开篇语,来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氛围。该单元共4课时,第一课时讨论什么是微作品、如何突显创意,并归纳出微作品设计的几个要素:聚焦主题、简洁即美、字少且大、色彩点缀、构图新颖……第二课时学习 “如何寻找合适的PPT模板,如何简单编辑后为我所用”,第3~4课时“设计PPT创意作品”。该单元用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表达催生出丰富多彩的PPT微作品:“大人真奇怪”“一滴水的旅行”“小丑鱼历险记”“我想有一对翅膀”“我的明星梦”……虽然有些作品并不精美,技术上还有欠缺,但每个孩子都经过了苦苦的思索:我选什么主题?我找怎样的模板?版面怎样排才漂亮?用什么主色调?……

这样的课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旧知识要贯通起来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但我认为挑战正是激发创新的动力。开放的课堂,常常带来惊喜,还有优秀的创意。实践证明,每个班总有优秀作品诞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校园网的分享园中,供全体学生共享。这样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如图1,是“大人真奇怪”作品中的一个画面,童言童趣,赏心又悦目。

开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

域。思维是主动的、活跃的,所以每个单元都会产生不少有创意的作品。再通过作品分享,再次得到启发,进一步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如PS创意海报设计的部分作品(图2)。

云存储拓展课程功能,使综合性学习更具灵活性

课堂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的学习活动及作品制作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为了增加学习的灵活性,以及为学有余力或学有困难的学生拓展学习的时空,我们把“云存储”引入课堂。在百度上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公用网盘,所有六年级学生都可以访问。学生可以从网盘上下载学习内容、分享优秀作品、补交作业、临时存储素材文件等。

云存储的引入,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是积极投入的。第一学期末,我们利用网上留言板对学生作了一个调查,95%以上的学生很喜欢这学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如马同学说:“我觉得这学期的课程非常有意思,课堂上给我们留了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滕同学说:“我最喜欢主题图册,因为很有趣,希望下学期有更好玩的课程。”

优秀作业不仅能在分享园晒出,而且能通过公用网盘让爸爸妈妈欣赏到自己的大作,还可以下载到任何一台智能设备上,随时展示给他人看,这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如阮同学说:“这个学期我学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内容,没想到我也能做这么多作品,不可思议啊!我还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了一份国庆旅游方案。”

篇9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 应用型本科 数控仿真系统 数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7-02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是保证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用”,本质是学以致用,“用”的基础是掌握知识与能力,“用”的对象是社会实践,“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数控技术类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数控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部分主要讲解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刀具、数控编程基础等;实际操作部分主要是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机床的操作和典型零件的加工。传统的理论部分教学主要通过教师PPT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插入文字、动画、图片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传统的实践环节教学主要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到实训车间,通过具体演示零件的加工来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仿真技术逐渐融入到数控技术的教学和应用中,成为数控技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根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和数控仿真技术辅助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如下分析总结。

一、师资投入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现有机械类学生中学习数控类课程的约2000人,相关教师18人,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每周约有700名学生参加288学时的数控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平均到每位相关教师约每周16学时的教学,参加每位教师课程的学习人数约40人。在教师每周8学时理论部分教学中,采用40名学生的课堂教学,按照传统的PPT课件插入文字、动画、图片进行演示性教学几乎没有实际的困难,但教学效果往往欠佳;但每周约8学时实践教学,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就比较困难,每2~4位同学一台机床,1位教师进行指导几乎无法实现;一次课两个学时90分钟,实际操作前利用1~2台数控机床讲解约20分钟,约40个学生围在周围观看,很多学生会无法看清楚,而且剩下的时间每台机床分配不到2分钟时间,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同时,由于机床的生产厂家和型号非常多,如果只是针对某种机床或者某些型号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适应实际企业生产中众多的机床厂家和机床型号。即使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这样的全国性质的数控实训中心,虽然各种机床有60台,总价值达到3000多万元,仍然只能选择非常有限的几个厂家和型号的机床。总体上来讲,受到场地、经济的制约,不可能让学生全面地操作实际生产中众多厂家、型号、操作系统的机床。

如果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教学,在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可以完全相结合,并且由于采用虚拟仿真方式,可以调用任何厂家、型号和操作系统的机床,让学生在结合理论知识编程的过程中,输入不同的数控机床,体验和理解由于数控机床的不同引起的编程格式、编程代码的差异,以适应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型号、厂家和数控系统的差异,充分达到应用型本科主要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例如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学中使用的南京斯沃数控仿真系统,开机时的数控系统选择界面包括了FAUNC、SINUMERIK、EZmotion、华中数控、北京凯恩帝、大连大森、南京华兴等70种;同时在选择FANUC 0i-M操作系统后,可以选择的机床操作面板包括汉川机床、南通机床、南京二机、济南机床、友嘉机床、托普机床、Duoleng、北京机床、大连机床、南京迈顺、纵横国际、南京东恒杰必克、台中精机、沈阳机床、韩国Doosan、巴西Romi、韩国WIA等28家中外机床厂家的操作面板。以不同的操作系统选择不同机床企业的操作面板,可供选用的机床几乎覆盖整个加工行业所使用的各种数控机床。

二、教学安全

对于教学安全主要是针对实践操作部分,机床作为机械结构,一旦出现事故,轻则机器损坏,重则出现伤亡事件,这样的事件已经给了我们血的教训。例如,某高校机械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于操作失误,直接导致手臂被机械结构严重损伤,最终不得不截肢。如何避免机械事故发生是学生在实践操作部分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非常强调安全问题。

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上机床实际操作之前并没有对机床的运动情况有很清楚的了解,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很多院校在进行数控实训操作的时候,多是恐惧危险的发生而走走形式,真正实际进行操作,并能够加工出零件的比较少,除非是学校为了让学生参加比赛而培训数量比较少的学生,难以达到教学计划中关于实践教学部分的实际要求。而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数控教学,可以在实际操作之前充分了解数控机床面板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运动运行规律,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真正的数控机床操作的演习,为实习实训部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使在仿真中出现操作错误或者操作失误,既不会导致机床的损坏,更不会导致人员的伤亡。

三、教学效果和效率

数控程序编写是数控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如何正确地编写数控程序也是数控类课程的重要任务。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主要利用PPT课间插入动画、图片、文字等内容进行讲解,虽然利用了一些多媒体资源,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最大的功用。在讲解过程中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更加形象具体地表述数控代码控制刀具、机床主轴的运动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循环指令只是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往往很难准确地表达。虽然目前有些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三维软件、动画软件制作一些比较详细的动画,但是这种动画往往就是固定设置好的动作,缺乏参数的变化,不能通过修改参数来观察刀具运动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数控仿真数控系统都是模拟实际的数控机床操作,几乎完全和实际的数控机床操作相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编写实际的数控程序,再输入到数控仿真系统中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改变数控程序中的参数,来讲解数控指令中参数控制刀具的运动规律,也可以改变数控程序中的程序指令,来讲解不同指令刀具的运行轨迹;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楚形象地讲解数控编程中的各种程序指令和指令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在斯沃数控仿真系统模拟加工零件过程中,在操作界面的左侧显示编写的数控程序,仿真操作过程中根据刀具的运行轨迹,自动跳转相应的程序段,帮助学生理解程序中控制对象的运行情况,并且利用不同的颜色来展示不同刀具的运动轨迹,在直观地展示运动轨迹的同时也可以随时更改数控程序或程序中的参数来获取不同的轨迹。

四、数控工艺部分体现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数控工艺主要体现在刀具、装夹、进给量、主轴转速、背吃刀量、加工工序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根据实际加工的材料、技术要求、零件现状等具体情况进行讲解。传统授课方式只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图片的展示来完成内容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在采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加工零件结构的不同,按照工序要求讲解各种刀具的结构、刀具的尺寸参数;并且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在斯沃数控仿真系统的数控车刀包括了14种车刀刀杆、各种形状的刀刃,并可以根据加工需求输入刀杆、刀刃的参数和材料,也可以根据实际机床的结构选择四方刀架、八方刀架、十六方刀架,或者选择前置刀架和后置刀架,满足数控车床在加工各种零件的需求;在数控加工中心包括15种各种类型的刀具,同样可以根据需求输入刀杆、刀刃的参数和材料,选择各种形式的刀库,满足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加工各类零件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根据零件的结构特征选择适合的装夹方式,也可以设计自己的专用夹具以满足不同工艺装夹的需求,使学生可以根据装夹的情况,正确理解程序编写过程中避开装夹,防止车削或者铣削到夹具的零件,满足工艺讲解过程中关于工件装夹的要求。斯沃数控仿真系统为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工件提供了三种可选择的装夹方式,包括直接装夹、工艺板装夹和平口钳装夹,以满足不同零件加工关于装夹的要求,数控车床根据板料或管料的需求提供外圆装夹方式和内孔装夹方式,以满足车削零件加工的需求。

综上所述,利用数控仿真系统于应用型本科的数控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适应不同专业方向关于数控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减少师资投入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模拟操作时间生产中众多厂家、型号和操作系统的机床,以适应未来走向工作岗位进行数控编程或者操作机床的需求;同时从教师实际教学的角度,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结合数控仿真软件,实时地通过仿真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数控编程和数控工艺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可以模拟不同机床的实际操作,大大减少事故率,保证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参加工作后实际操作机床的危险。经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多名教师近年来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证明,学生在学习数控技能的时候,一方面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数控技术的激情比简单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差异,另一个方面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明显提升,实际掌握数控知识和数控操作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3]邓遵义,李攀峰.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4]潘应辉.数控仿真软件教学应用探讨[J].武夷学院学报,2011(2)

[5]于久清.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编程方法、技巧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篇10

关键词: 话语主观性 英语进行体 基本属性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主观感受的一种主要途径,人们选择的语言蕴含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英语进行体是人类认知表达的一种方式,透过其表层的结构,我们可以探出其深层的主观情感。笔者从话语主观性对英语进行体基本属性有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

一、关于英语进行体基本属性的传统定义

关于英语进行体基本属性的研究,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Jesperson认为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是“表示未完成的动作”;Hornby认为是“不完整性”的,等等。但是,对比各家的言论,笔者比较赞成易仲良先生给出的定义。易仲良(1995)首先认为各语言学家论及的话语成分是进行体最本质的语法意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体现或衍生,这些语义成分必须受语境的制约。易仲良认为英语进行体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是“动态的过程性”。这种基本属性决定了它是在一定语境中表现出有限持续性、未完成性、暂时性及不确定性等语法特征的。总之,只有进行体的基本属性才能全面地解释进行体的各种用法。但是,笔者发现易仲良先生对进行体基本属性的概括仅是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解读,笔者期待从功能和认知的角度会对英语进行体的本质得出更全面的诠释。

二、各类动词的情景类型与进行体标记连用的情况不同并产生不同的体义

按照Vendler的观点,根据动词词汇意义所表示的体态特征,可以将动词分为四类情景类型,即终结动词(achievement verb)、完成动词(accomplishment verb)、活动动词(activity verb)和状态动词(state verb)。

一般说来,活动动词和完结动词一般是可以和进行体连用的,表示某一动作正在进行的行为,而状态动词和终结动词一般不与进行体连用。然而在实际语言应用中,我们经常看到状态动词或终结动词与进行体连用的“非常规”情况,并且产生进行体的“非常规体义”。用进行体来标记不同的情状类型的动词,就会产生不同的体义。静态动词一般不能被进行体所标记;当活动动词用于进行体时,其动态性就会弱化,而更多地表现“静态化”的特征;当完结动词用于进行体时,其内在时间终点撤销,这类动词的进行体标记主要体现“消界性”特征;而达成动词被进行体标记时,它们的瞬间性特征发生变化,这些动词的进行体标记则主要体现了“延展性”特征。

三、语言的主观性

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客观的命题思想,说话者总是透过语言实现自我表达,这就是语言的主观性特征。“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取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的相应的演变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表达出来,时体标记也是表达这种主观情感的一种方式。

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从认知的角度来观察语言主观性现象。他主要是看说话者是如何出于表达的需要,从一定的视角出发来识解一个客观的情景。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体系中,“主观化”被定义为:将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从客观轴调到主观轴。语言主观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基本特性,它可以表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在日常语言实践中,话语的主观性是无处不在的,进行体中体现的话语主观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具有层级性特点。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中的体现:

1.进行体标记对动词内部体态特征的干扰中所体现的主观性

从上文中笔者对英语进行体的非原型义的解释可以看出,英语进行体的功能可以归结为干扰和改变不同类动词的内在体态特征这一功能。当进行体用来标记那些与之不兼容的动词类别时,动词本身所暗含的与进行体标记相冲突的内在体态特征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使状态动词显示出动态性,完结动词具有了非终结性,达成动词则有了持续性。人们为了表达的需要,通过进行体标记这一外因试图作用于动词内部暗含的体态特征这一内因,使其发生改变,并最终与之兼容。人在其中表达出了主观性和能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笔者对易仲良先生对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动态的过程性进行了补充。从认知的角度上来讲,英语进行体基本的属性应该体现话语的主观性。

2.说话者视角所体现的话语的主观性

同一情景,由于人们观察的视角不一样,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因此,视角与话语主观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说话者对视角的选择越自由,则话语主观性越强。当人们面对具有多样性的客观情景时,表达者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表达和描写多面性的哪个侧面,想要突出哪个部分,这就决定了说话者的视角。也即说话者会选择内部焦点,还是外部焦点。例如:

a:I danced with him that day.

b:I was dancing with him that day.

在实际的语言应用当中,这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但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的视角不同。在用一般体a中,说话人选择从外部观察情景即外部焦点,把情景看成是一个整体,只关注它的起点和终点;而b中说话者选择从内部来观察情景即内部焦点,把情景看成是某种正在进行的东西,关注的是情景的展开和变化。形象一些来讲,使用进行体是说话人将动作过程作为特写镜头拍摄;使用一般体,则是对情景作全景式描速。由此可见,在用进行体表达一个客观情景时,所涉及的视角的选择、描写侧面和凸显部分的选定及描写详细程度的把握等都显示了说话人在表达客观情况时所体现的主观性。

3.说话者情感所体现的话语主观性

情感是说话者主观性的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英语进行体的实质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语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是主观意图最明显的体现。例如:

a:I miss you very much.

b:I am missing you terribly.

状态动词miss在a中使用现在时形式只是客观地陈述当前的心理状态。与此相比,b中miss这个状态动词的“非常规”的进行体形式表达了一种进行体的非原型体义,同时也负载了言语者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

I am wandering if you can help me solve that matter.

I am hopping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这些进行体用于询问或表示态度的语境,可以使话语语气更礼貌、更加亲切或委婉。我们可以说通过进行体所表达的情感是话语主观性在进行体中最明显的一种表现。因为其表达的主观性程度强,话语中主观性成分甚至超过了客观成分,另外是其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总之,笔者认为传统意义上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动态的过程性并没有完全概括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从认知的角度上来讲,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应该是话语的主观性。所以,基于以上的总结,笔者认为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是动态的过程性与话语主观性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袁晓宁.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语用理据及其理解[M].外语学刊,2002.

[2]吴军.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基本语义探讨[M]. 安徽农业大学,2006.

[3]郑银芳.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中的体现[M].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

[4]郑银芳.英语进行体用法的原型化分析[M].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

篇11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领域本体 用户兴趣模型

[分类号]G253

目前,数字图书馆正在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图书推荐技术、检索技术。因此建立用户兴趣模型,是整个个性化服务系统建设的关键。建立用户兴趣模型的实质是将潜在的用户需求用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借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由系统对用户服务进行维护、管理。

基于本体的用户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借助领域本体,通过自动保存用户查询历史记录文件,运用所构建的用户兴趣模型对本体构建用户需求和服务资源内容进行匹配的机制。

1 本体及其构建的相关理论基础

本体概念来源自哲学学科,主要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本体不仅能够准确描述某一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内在联系,还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进行语义表达。作为能在语义和知识层面上进行概念描述的工具,本体在知识工程以及图书情报等领域得到了较多的实践和应用。

本体作为知识的一种组织方式,既定义了组成该领域词汇表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又定义了这些关系外延的规则,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具体而言,本体就是由一个词汇术语和推理规则所组成的规范组合。

1.1 本体的定义

本体从形式上定义了领域内相关概念间的关系,通过对概念、术语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显现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将概念层次结构和逻辑推理融为一体。

本体是由六元组集合0{C,Ac,R,AR,H,X}组成,其中c是概念集合,Ac是属性集,R是关系集,AR是关系属性集,H是概念层次,x是公理集。其中,cj表示某一领域内相同类型对象的集合,可以由A。(ci)的属性集来进行描述;r;(cp,cq)则表达概念cp和cq之间的相互关系,rj的属性由A“(ri)来表达;H是从集合c中抽取的概念结构,属于c中概念的超类/子类关系集合。

1.2 确定本体的领域与范围

构建领域本体,首先要明确其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并且,本体的目标、作用和其系统开发、维护以及应用的对象,这些元素对领域本体的建立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应当在构建领域本体前引起注意。此外,能力问题是由基于该本体的知识系统可以回答的一系列问题所组成,通常被用来检验该本体是否满足领域需求,包括:该本体能否拥有足够的信息来回答这些能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需要特定的领域表示?在领域本体创建的开始阶段,需要我们尽可能列举出该系统的所有概念。

1.3 建立领域本体库

领域本体库是用于描述指定领域知识体系的一种专业性本体,它包括:该领域本体概念及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领域行为以及所属特性和发生规律的一种显性化描述。领域本体确定了该领域内普遍认同的确切概念,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语义描述,使用户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法层次,又可以使用语义层次进行。因此,将领域本体应用到信息过滤的程序中,可以弥补传统信息过滤技术的缺陷。

领域本体库是一个在某领域内的概念层次结构集合,这些概念既可以自己创新,也可以借用已有的主题或词义库。就数字图书馆领域来讲,目前的一些图书馆网站提供了自助创建的在线层次主题,每个主题对应着一系列相关的页面供个性化用户浏览,这种形式为本文构建数字图书馆动态用户兴趣模型提供了借鉴。

2 构建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个性化服务

2.1 建立本体框架

基于领域本体所产生的概念集,需要按照特定的逻辑规则对这些词汇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各自不同的领域,而对于同一领域的词汇概念而言,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应该较大。

另外,还需要对各个领域中每一个概念的重要性进行科学评估,遴选出关键术语,剔除掉那些不必要的或相关性较低的概念,用准确而精简的概念词汇来表达该领域的知识体系结构。至此,则形成了该领域知识的概念框架体系,也就是领域本体的框架结构。

根据这一原理和要求,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框架包括:用户、资源库、查询处理、检索等。

2.2 设计元本体

为了描述领域本体的框架结构中的各个概念,需要运用术语对各个概念进行一一标识,并对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确切定义。因此,本文设计元本体来定义概念。对于某个概念,我们既可以选择使用元本体中定义的元概念来定义,也可以选择在本体中已经有定义的概念进行再定义,还可以重新使用已有的本体。

元本体是本体的本体,是用于定义本体的概念,例如:实物、关系、角色、行为等。元本体可以理解为更高层次的本体,是领域本体内概念的抽象表达。

目前,网络上有许多可以使用的本体词汇资源库。使用已有的本体,既可以减少开发的成本,又能增强与其他系统的交互能力。目前来讲,对于数字图书馆,有许多本体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除了定义概念,还要定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这些逻辑关系不仅要涉及同一工作领域的概念,还可以表达相关工作领域的概念,而所有这些关系都隶属于同一个工作领域。

而在自行创建的概念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类,目前来讲,对于类层次的定义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①自上向下法:即先定义领域中那些综合的、概括性强的概念,然后再逐步分解细化说明;②自下向上法:先定义具体的、例外的概念,从定义最底层、最细微类的定义开始,然后再利用这些定义对综合性的概念进行解释;③混合法:即自上向下法与自下向上法混合使用,先建立那些常见的、普遍的概念,然后分别向上泛化与向下细化。

以下,本文将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建立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的动态服务模型。

2.3 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服务框架

对于数字图书馆这个本体领域来讲,提供基于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检索服务,需要综合利用搜索技术、查询技术以及用户兴趣调查,寻求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最佳结果。建立动态用户兴趣模型在个性化检索中的作用是:在用户发出检索要求时,这些信息被采集用来创建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基础数据,当动态用户兴趣模型和查询要求一起传输到服务器的时候,向搜索引擎提交查询请求,搜索引擎经过对本体集合的匹配,返回相应的检索结果。检索结果是依据用户的搜索要求内容与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相似度进行匹配,匹配处理的结果就是返回给用户的选项。基于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的个性化检索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在基于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的个性化检索服务框架中,个性化搜索推荐的原理是利用用户兴趣模型寻找与之匹配的资源,或寻找具有相近要求的用户群,互相推荐浏览信息。服务器通过动态收集用户的信息要

求和兴趣,自动应用用户兴趣模型,向用户推荐合适的信息资源,并能根据用户的反馈进一步改进推荐。基于领域本体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正是依据本体表达的用户兴趣概念,发现与用户要求相关的资源信息,作为结果推荐给用户以及具有相似要求的用户。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服务的推荐框架如图2所示:

其中,信息发现是通过运用元搜索引擎技术,根据用户兴趣模型本体库所表达的用户要求信息,从资源信息库中检索出与用户要求相匹配的资料;信息过滤则是通过用户兴趣模型,在领域本体库的范围内,对检索结果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后的结果就可以通过智能推送给用户,同时通过发现相似用户,把这一检索结果推送给具有相似兴趣的用户,实现协同推荐;最后,根据用户的评价和反馈修正用户模型本体库。

3 基于领域本体的动态用户兴趣模型构建

完整构建一个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环节:获取用户兴趣和检索要求信息、分类用户兴趣和检索要求信息、匹配用户兴趣模型、发送检索结果和动态更新用户兴趣模型等任务。其中,获取用户兴趣和检索要求信息的过程为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资源;用户兴趣信息分类则是将用户兴趣信息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得出用户的主题兴趣;匹配用户兴趣模型是将用户兴趣信息与已有的领域本体库进行匹配,以获得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用户兴趣模型的动态修正就是根据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更新用户的兴趣数据库。

3.1 用户兴趣信息的获取与分类

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中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用户浏览网页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用户的主题兴趣信息,即通过收集查看用户的浏览行为来确定用户的兴趣主题。常见的用户兴趣主题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显式方法和隐式方法。显示方法是用户在数字图书馆的网页上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信息,可以确切地反映用户需求所在。隐式方法是指整个用户兴趣发现的过程都不直接由用户提供,而是通过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自动获取用户的兴趣信息资料,经过专业工具分析处理后,输出到用户的动态兴趣模型。由于用户兴趣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动态性,本文采用隐式方法来获取用户兴趣信息资料。

通过隐性方法获取用户兴趣信息数据的途径很多,包括计算机日志信息、用户访问行为数据、访问页面的链接信息、访问内容、访问时间、下载行为、书签标记情况等。这些用户活动信息资料存储在用户缓存文件夹中,包括用户在检索查阅时间内的所有兴趣数据。然后将这些内容通过归一化、特征向量提取和特征权值计算等过程,用内容向量空间表示其内容分类。

3.2 基于领域本体的用户兴趣信息匹配

用户兴趣信息匹配过程就是通过计算信息内容的向量,计算该结果与领域本体库中概念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向量间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常用内积运算,但是由于领域本体的用户信息兴趣内容文档的长度不一,尤其是长文档具有高词频特点,所以在进行匹配的过程中,需要对长文档进行规范化处理,排除长文档比短文档具有的优势。余弦规范化是同时针对长文档的两个特点进行归一化处理,这也是向量空间模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访问时间和页面长度。如果用户在一个页面上停留了较长时间,则对这个页面的兴趣值应增加。然而,如果页面长度很长,则时间因素的影响效果应降低。

3.3 用户兴趣模型的构建

根据计算出来的文档向量与领域本体库概念向量的相似度大小,页面被分类到相似度最大的概念下。初始状态下,领域本体库下的所有概念的权重都是0,随着访问的页面不断被分类到领域本体库中相应的概念下,概念权重得以标注和不断累积,产生一个最初的用户兴趣模型。概念的权重代表用户的兴趣分数,权重越高表明用户对该概念的兴趣越大。

3.4 用户兴趣模型的动态更新

为了更好地满足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动态、个性化服务需求,需要对用户兴趣模型进行及时更新修正。一般来讲,最初的用户兴趣模型需要根据用户行为的变化而进行更新和维护。随着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匹配,用户不断选择新的文档,新的文档又不断被分到相应的类概念下,这时就可以通过扩展激活模块来更新动态用户兴趣模型中的概念兴趣分值。兴趣分值根据激活值进行更新。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踢掉兴趣分值低的概念,添加用户兴趣分值高的概念。由此,基于领域本体的数字图书馆动态用户兴趣模型框架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本文所提出的动态用户兴趣模型实质上是一个带有概念权重的领域本体实例,是领域本体库的子部分,其构建综合运用了本体和向量空间模型的原理。因此动态用户兴趣模型的描述是基于本体的表示方法和基于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利用本体概念表示用户的兴趣节点,利用概念分数表示用户对此概念的兴趣度。由此动态用户兴趣模型可以由一个三元组来表示:{c,,c:,…,c,}={(c1,w1,T1),(c2,w2,T2),…,(ci,wi,Li)}。

其中,c;为用户的第i个情景概念,(Ci,wi,Ti)为第一个概念的描述,w;为第i个概念的兴趣权重,Ti为第i个概念权重最近一次更新时间。动态用户兴趣模型构建完成之后,其所蕴含的用户兴趣信息就可以用于一系列的信息检索活动中,包括个性化的搜索、浏览、过滤等。

篇1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型人才 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专科层次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 育。但是高职教育作为完整的高等教育类型,亟待完善本科乃至研究 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高职教育层次上移至本科层次,正在成为构建现代职业育体系的关键议题,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举办应用本科教育就是现阶段为了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育体系所进行的探索和尝试。联合举办的应用本科或高职本科是一种新的教育种类,它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也不同于部分本科院校举行的应用本科教育,还与以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为吸引生源、促进就业而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的专升本继续教育有所区别。因此,对联办高职本科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为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科学的依据。

1.开展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个重要标志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实现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相衔接。2011年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也首次提出“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将探索建立包含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除了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之外,就是推动发展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加快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应用本科和专业硕士仅在少部分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由于规模较小、教育理念差异和外面环境的制约,远远不能满足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 号)指出高职教育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高职教育目前办学层次主要是专科层次。根据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部分条件成熟的高职院校举办高层次的高职教育——应用本科教育或高职本科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2.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做法

在国外,高职教育也不局限专科一个学历层次,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高职本科教育早已有之。从20世纪中叶起,随着西方各发达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高职本科教育在各国迅速崛起。美国有四年制工程教育、二年制社区学院教育;德国20世纪60年代创办了一种与传统大学并行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应用科技大学。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已经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技术专科、技术本科以及技术硕士和博士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量占台湾高校学生总数的50%.可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是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国内不少省份纷纷开展高职院校举办高层次高职教育试点

国内一些发达省份在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率先进行了探索。如广东省深圳市提出“探索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应用型技术教育,构建起中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头羊”多年试点举办高职本科,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国家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以来,极大的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列入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近年来,一些省份试点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中试办高职本科专业,天津职业大学、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相关本科院校联合试办高职本科专业,甚至试点培养专业硕士。其培养模式为:在利用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实验资源完成四年本科学习生活,合格毕业后颁发联办本科院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相关专业学士学位。

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伯顿·R·克拉克指出:“对各高等院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综上所述,结合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现状,高职院校借鉴国内外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将高职教育的新理念、规律和资源、手段运用于高职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实践中,遵循本科的教学规律,摸索职业教育中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规律,已成为了解决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类型单一、结构性过剩的重要出路,也弥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还局限在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及以上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是空白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 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91.

篇13

关键词:分时分控;照明系统;经济运营;节能减排

照明系统作为城市灯光美化的一部分,是为市民提供切实帮助的基本服务单位之一。因此根据用户因人而异的需求改良不同的运作方式,以求以低能耗、零浪费的形式完善功能实现、优化系统构建成为倡导节能减排时代的首要话题。路灯常用于市镇内交通道路与居民区内照明,因用户需求基本一致,其照明时段与照明时长基本保持统一。但随着行业多样化的发展与作息时间的差异化,不同领域对路灯运作方式的要求趋于不同。例如部队组织的作息时间与社会有较大不同,依据日照时间开关灯的运作模式不能满足部队的日常需求。本研究以此为例,力图以部队作息时间为基准,探究在保障路灯照明系统低成本运行前提下的分时分控技术。

一、现状调查

根据部队的要求,我们认为节约路灯的运行成本不单单需控制路灯亮灯时间,它涉及到具体客观环境的制约与限制。因此我们以一南方中小型城市的部队路灯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① 路灯功率情况及日费用估算 。该部队路灯工程共计路灯26套,其中250W有16套,150W10套。共计功率5.5KW。按照每天运行10小时计算,每天的费用在40元左右。可知,根据目前运行方式每天所要支出的运行成本为40元 。

② 作息时间的统筹。 部队施行军事化管理,每天在夜间9:30熄灯休息,于早上5:30出操,作息时间十分规律。因此,可以通过减少运行时间来降低运行成本。

③ 根据本地路灯所09年运行成本的分析大致得出,路灯运行成本由路灯电费、路灯维修材料费、人工费等组成。因此节约运行成本不仅仅只是电费支出,它涉及到整个运行体系的统筹。

一、 原因分析与要因确认

我们从设备、人、运行方式、材料四大方面入手,得到六个主要末端原因。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方式 要因论证 结论

1 路灯数量的增加 调查

分析 部队的道路已经形成,经过此次施工后基本覆盖完成,没有增加的因素。 不是主要原因

2 维修人员的水平 调查

统计 培训力度 结合人员实际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员培训率达到100%。 不是主要原因

维修经验 通过师父带徒弟的方法,手把手的传教,业务水平提高较快。

3 维修材料不合格 调查

分析

通过招标的方式,对多家投标厂家进行筛选,确保选购材料质量有所保证。 不是主要原因

4 运行方式的调整 现场

实际

使用 全夜运行方式 所有路灯至点亮起运行到天明,年平均运行时间为10小时 是主要原因

全夜/半夜运行方式 路灯运行至规定时间后关闭一半的路灯,剩余路灯亮至天明,运行时间根据设置情况一般为7-8小时。

分时分控运行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运行时间,灵活多变,可以有效控制亮灯时间,一般控制在3-5小时。

5 路灯的维护材料 调查

分析 路灯的维护材料主要由灯泡、整流器、触发器等组成,其损坏最主要的原因是运行期间的老化造成。因此点亮时间越长,灯具设备的消耗也越大,费用的支出增大。 是主要原因

6 路灯的控制设备 现场

实际

使用 监控控制设备 监控是由远方进行对路灯进行控制,它可以设置多种运行模式,简单、灵活。但是设备及维护费用较高。 是主要原因

时间控制设备 时间控制设备是根据日照时间,事先设定程序,对路灯进行控制,可分3路分别控制路灯

光照度控制设备 光照度控制设备是根据光照度进行控制路灯,输出单一。

二、对策的制定与实施

针对确认的3条要因,我们制定了如下对策:

① 路灯运行方式的调整 :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制定路灯运行模式,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以达到减少路灯亮灯时间的目的。具体措施为工作人员到现场后考察道路路灯接线方式的实际情况,分析部队的作息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符合要求的运行方式。

② 路灯维护材料的调整:减少路灯的亮灯时间以降低路灯设备的损害率。具体措施为通过降低路灯的运行时间,延长路灯设备的使用时间,从而减少路灯维护费用的支出。

③ 路灯控制设备的调整:根据设备的不同特性选择控制器。具体措施为分析各类控制器的特点,要求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并能满足开关灯的要求。

经现场查勘要求,部队路灯的接线方式为三相四线。分别由三只接触器控制 三路出线,这样的接线满足分相分路控制的要求。

① 全夜灯运行方式,即路灯点亮后运行至天明关闭路灯,其运行时间在10小时左右。这样的运行方式主要运用在小街小巷中,其特点是路灯数量较少,功率较少,人员出入较多。部队路灯总功率在5.5Kw,要是按照这样的运行方式每天的电费需要40元,明显不适合使用。

② 全夜灯/半夜灯运行方式,即路灯同时点亮路灯,半夜灯运行至23:30由时控关闭,全夜灯运行至天明。这样的运行方式在市区的主干道使用,每天的单灯运行时间在7-8小时。明显减少了路灯运行时间,但与我们的目标相距太远,也不合适使用。

③ 分时分控的运行方式: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部队的作息时间为晚上9:30熄灯休息,次日5:30出操,熄灯后道路就不在有人员走动,而次日的清晨还在夜色中,就开始出操,若没有路灯会带来极大的不便,根据这个的特点我们设计一套全新的路灯运行方式,即由控制器根据设计好的程序,在天黑之时开起第一路路灯,延迟20分钟后开启第二、第三组路灯,晚上9:30关闭路灯,次日5:30开起第一路路灯,20分钟后全部开起,运行至天明关闭。

时间控制器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并根据日照时间控制路灯的开、关。传统的路灯接线方式使用一个时间控制器,只能根据设定进行一次操作,即在天黑之时开启第一组路灯,延迟20分钟后开启第二、第三组路灯,晚上9:30关闭路灯。我们增加了一只时间控制器,经过设定由它来实现后半段的运行方式的即次日5:30开起第一组路灯,20分钟后全部开起,运行至天明关闭,实现了预先设定。

篇14

【关键词】信息技术行业 资本结构 企业绩效

一、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科技发展具有促进效用,而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其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现有文献中,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绩效并没有达到统一认识,有学者认为企业资本结构将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Minnick、Noga ,2010;陈德萍和陈永圣,2011);也有学者认为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系(张兆国等,2007)。基于此,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企业为例,探讨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二、样本与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信息技术行业187 家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4年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资料。企业绩效受资本结构、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企业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的模型中主要变量为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其中资本结构用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衡量,企业绩效考虑了ROE和ROA两个变量,其他控制变量方面,偿债能力用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衡量,资产担保价值以总资产中存货和固定资产占比衡量,股权集中度以国有股占比作为变量,成长能力考虑了资本积累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企业价值考虑了托宾Q和市净率两个指标。

三、实证结果

(一)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表1 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表1报告了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主要变量实证回归结果,方程(1)和(2)分别以ROA和ROE作为企业绩效变量进行OLS估计,而方程(3)考虑到企业的个体异质性,以ROA作为企业绩效变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回归结果可见,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结构中负债的上升,会造成企业ROA下降约5.14%,ROE下降约3.22%,在控制了企业的个体异质性后,ROA仍受3.83%的负影响。说明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该理论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经理在选择融资结构的同时,通过资本结构的选择向投资者传递信号,企业绩效好的公司通过举借更多的负债向市场传递其经营良好的信息。其他控制变量方面,偿债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资产担保价值对ROA有显著负影响,对ROE的影响不显著;国有股占比越高,企业绩效越好;资本积累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资本回报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托宾Q对企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市净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企业绩效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表2 企业绩效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表2报告了企业绩效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回归结果,方程(1)和(2)分别以ROA和ROE作为企业绩效变量,方程(3)考虑到企业的个体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回归结果可见,企业绩效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结构中负债的上升,会造成企业ROA下降约5.14%,ROE下降约3.22%,在控制了企业的个体异质性后,ROA仍受3.83%的负影响。说明经营绩效较好的企业较少使用负债融资,这一结果符合优序融资理论,由于企业的经理人比外部投资者更加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为了传递企业经营状况的有利信息,最为稳妥的融资方式是通过内部融资,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原有股东的利益,还能够避免因为外部融资而导致的市值下跌。其他变量方面,偿债能力对资本结构有显著负影响;资产担保价值对资本结构有显著正影响;国有股占比有助于提高资本结构,但考虑企业异质性后便不再显著;资本积累率对资本结构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回报率对资本结构有显著正向影响;托宾Q对资本结构有显著负向影响;市净率对资本结构有显著正向影响。

四、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存在互动关系,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效应,而企业绩效对企业资本结构也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使用于优序融资理论,而不符合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因此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时不能够直接套用国外相关理论,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