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印刷图文技术范文

印刷图文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印刷图文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印刷图文技术

篇1

在实际生产中,影响套印精度的因素很多,如印刷设备自身的精度、开机过程中的机械振荡,承印物的变形,印版或承印物承受的印刷压力不一致,以及机台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影响到印刷品的套印精度,导致不同色块在承印物上的印刷位置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从而露出第三色或承印物底色(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因套印不准产生的露色露底现象,技术人员在印前制作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来降低套印难度,其中,陷印技术就是实际印刷生产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陷印俗称“补漏白”,又称“扩缩”,是指在印前制作过程中,利用电脑软件适当调整各色块的叠印范围,从而防止因套印不准露出第三色或承印物底色。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技术做具体阐述。

陷印工艺处理原则

不同颜色的印刷图文色相不同、明度不同、遮盖力也不同,陷印技术正是利用了以上特点,采用收缩或扩展印刷图文边缘轮廓的方法,使相邻印刷图文之间实现叠印,以弥补套印误差,避免露色露底现象的发生,提高印刷品的美观度。然而,在对印刷文件进行陷印工艺处理时,如何实现印刷图文适当的收缩或扩展是令印前技术人员颇为头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陷印工艺处理应遵循如下原则。

1.扩浅不扩深

这里所说的“浅”与“深”是指印刷图文色相的深浅程度。从色相上来讲,同一种型号的油墨,其颜色由深至浅的顺序是: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白色(W)。按照油墨色相的深浅顺序,在陷印工艺处理中,一般是将黄色印刷图文的边缘轮廓扩展到品红色印刷图文中,将品红色印刷图文的边缘轮廓扩展到青色印刷图文中,将青色印刷图文的边缘轮廓扩展到黑色印刷图文中。

2.扩细不扩粗

这里所说的“细”和“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印刷图文线条的粗细,二是指印刷图文印刷面积的

大小。在陷印工艺处理中,一般是将细线条印刷图文的边缘轮廓扩展到粗线条印刷图文中,或将小面积印刷图文的边缘轮廓扩展到大面积印刷

图文中。

3.扩后不扩前

这里所说的“前”和“后”是指印刷色序的前后顺序。按照印刷色序,一般是将第二色印刷图文的边缘轮廓扩展到第一色印刷图文中,将第三色印刷图文的边缘轮廓扩展到第二色印刷图文中。

4.深色浅网区域要反扩

“深色”是相对而言,比如品红色与黄色相比为深色,而与青色相比则为浅色。这里所说的“深色浅网”是指挂网在50%以下的网点面积。在陷印工艺处理中,一般将挂网在50%以上的印刷图文区域扩展到深色浅网区域。

5.相压变块少扩,相压不变块多扩

“相压变色”、“相压不变色”是指相邻色块叠印形成的合成色的色相,若其与两个相邻色块中的其中一个色块的色相相近,则称这一色块为“相压不变块”,另一色块则称为“相压变块”。比如,当专红色与黄色叠印时,若其合成色的色相与专红色的色相较为相近(如图2),则应将专红块(相压不变块)多扩展一些。特别注意的是,当大红色(M100Y100)与大绿色(C100Y100)叠印时,其合成色为黑色(C100M100Y100)(如图3),在这种情况下,大红色和大绿色两个色块之间会形成一道黑杠,对此,在陷印工艺处理中,应对这两个颜色的色块进行少扩处理。

陷印量的确定

很多印前技术人员在处理印刷文件时,虽然按照公司的工艺要求进行了陷印工艺处理,但是印出彩样后才发现,印刷图文的收缩或扩展超出了合理范围,导致印刷图文严重变形,影响印刷质量。可见,收缩量或扩展量(即陷印量)的大小对陷印效果至关重要,掌握印刷图文适当的陷印量是做好陷印工艺处理的前提条件。如果陷印量过小,就无法弥补由于套印不准造成的露色露底现象;如果陷印量过大,相邻色块的叠印边缘就会产生一道深色的轮廓线,影响印刷品的外观效果。

通常情况下,陷印量的大小应根据承印物的特性及印刷设备的套印精度而定。一般,胶印工艺的陷印量略小,而凹印和柔印工艺的陷印量略大。胶印工艺的陷印量可按0.5~2倍加网线数的线宽来计算,例如,如果胶印工艺的加网线数为150线/英寸(1英寸=25.4毫米),则最小陷印量为:1/150×25.4×0.5=0.085(毫米);最大陷印量为1/150×25.4×2=0.339(毫米),即陷印量范围为0.085~0.339毫米。表1为胶印工艺常用陷印量。

注意事项

在制作印刷文件时,色块之间是否需要进行陷印工艺处理,以及如何判断印刷品的最终陷印效果,都是陷印工艺处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此,笔者以凹印工艺为例,提出几点在陷印工艺处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凹印产品的套印精度易受凹版、凹印设备、承印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凹印工艺的陷印量较大,一般为0.2~0.3毫米。因此,对凹版制版过程中的陷印工艺处理有如下

规定。

(1)使用陷印工艺的前提条件是色块的印刷图文面积远大于陷印量,以保证印刷图文的边缘轮廓收缩或扩展后,印刷效果不受影响。如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印刷图文,如果采用0.2毫米或0.3毫米的陷印量会导致印刷图文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0.15毫米的陷印量。如果印刷图文存在特别细小的文字线条,其本身已不符合凹印工艺套印的要求,因此可选择0.05~0.1毫米的陷印量,保证印刷不露底即可。

(2)凡是需要套印的两个色块,相压变块的陷印量均为0.2毫米,相压不变块的陷印量均为0.3毫米。

篇2

这个定义里加入了“其他方式”以适应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印刷等无须印版或独立印版的印刷方式,这受到了印刷工作者的认同和赞许。

但我们仍然不应就此满足,虽然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但探寻一个适合现有科技发展水平的定义,却是我们的责任,不然只会使大家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印刷工作者有必要经常审视新学科、新技术对印刷的冲击和提升,使印刷疆域不断扩大,让印刷定义不断更新。

对于上述定义,我们还应不断地进行推敲,以便使它更准确地涵盖印刷的特征,更迅速地反映印刷技术的新突破。

以下,笔者以开放性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个定义,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印版、承印物

印刷的定义中出现“印版”、“承印物”是明显的硬伤。因为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承印物是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从中可以看到,印版和承印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印刷的基础之上,是先有印刷,后有印版和承印物的,它们是从印刷中派生出来的概念。因此,用印版、承印物来解释印刷,就像用白马、黑马来解释什么是马一样,犯了定义的大忌。

也许我们可以用“固体物质的表面”来代替“承印物”,“印版”则留到下面再讨论。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这个词组的潜在含义,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印版在传统印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时无法放弃,但除了印版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定义中列举出印刷中现有的所有方式,在未指明具体方式的情况下,就不能排除其中任何一种。这时,为避免定义可能把其他非印刷的复制方式包括其中,我们就必须搜寻有没有这样的方式,它是非印刷的,但也可以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进行复制。的确有一如照相,以感光的方式将图文信息转移到另一个固体的表面。但印刷的定义如果不包含“印版”和“承印物”,是无法排斥照相技术的,这是不能容许的。但同时如上所述,“印版”和“承印物”这两个词不应出现在印刷的定义中。

既然不能使用“印版”,又不限定任何方式,就不如去掉“印版或其他方式”。那如何把印刷和照相区别开来呢?考查这两者的区别,可以发现,印刷的图文转移是有实体的物质转移(笔者以为,定义中疏忽了印刷的这一特征),而照相只是光或能量的转移,最后的成像物质是已有的相纸和底片,并没有实体物质转移。所以,可以加上“用色料的形式”,这样就把照相从印刷定义中剔除。

原稿

笔者对“原稿”的疑问类似于“印版”和“承印物”,因为它是印刷的原稿,是印刷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不同的是,原稿这个词并非印刷所独有,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也都能用到它,所以用它来定义印刷,并不像使用“印版”和“承印物”那样,使定义陷入明显的逻辑错误。

但是,问题出现在另一个方面,在印刷之前,是不是都有一个肯定存在的原稿?我们不否认,大多数情况下,原稿是存在的,甚至是有形的实体;而对于版面设计师来说,他可以运用各种资源,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出版面,他的原稿,只是头脑中出现的模糊的、不断调整的图景而已;另外,早期印刷工作者也可能通过直接在版材上描绘来制作印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坚持原稿的存在,就显得有些牵强了。

所以,应该把“原稿上的”改成“所需要的”。

图文信息

“图文”,顾名思义,指图和文两方面,外延很广,但是加上“信息”二字之后,就显得有点“清高”,意欲排斥装饰印刷、织物印刷(染)、电路板印刷等印刷形式了。无论是在印刷教科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印刷方式也确实或多或少受到排斥。如长期以来,织物印刷从来就不被承认为印刷业的一部分,而冠以“印染”之名,这个极大的偏见已经直接影响到印刷历史的溯源,使众多学者对织物印刷视而不见,而只将雕版印刷作为印刷的始祖了。

虽然任何图形图案都包含着某种信息,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信息的盲视和误解,所以建议取消“信息”二字。

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通常这是口语向术语定义的渗透,这种说法,可见于口头上,也可见于一般书面上,但是出现在严格的定义中,则是不妥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可以看出,“工艺”二字已经包含了技术。工艺技术的合用造成了含义的重复和累赘,不符合定义要求简洁的原则。

篇3

关键词:工艺策略;印刷历史;产品增值

长期以来,由于印刷工艺的技术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传统的传播途径已经显得狭隘。所以在装潢设计,包装设计,图形设计与视觉传达等专业领域。需要更直接的了解印刷知识,并注重了解一些特殊的印刷效果。

一、从纸张到印刷升华设计者的工艺策略

只有印刷工艺与设计创意要求相结合,才能避免失误,失策,也只有掌握丰富的印刷知识平面设计者才能达到如虎添翼。在创意实践中只有深入了解各种印刷工艺的生产过程,色彩配合应用,印刷物料特性以及特殊工艺的设计注意事项,设计者的水准才能提高和升华。精心定制的工艺策略才可以顺利实施。

现代工业产品和商业服务中,印刷工艺已经成为设计和生产印刷精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和催化剂。眩目的彩色图像可以在读者与印刷品视觉互动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注意力。而我们需要激励他们的购买热情,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开拓,制定充满创意构思的印刷品表面整饰工艺策略。

讲究印刷工艺和表面整饰技巧是最科学经济的办法。同样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就因为不同的包装体现了品牌和形象价值而让产品和服务得到增值,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达到这些极好的效果。虽然成本增加是必然的,但与品质提升的幅度相比较,增加的成本投入几乎可以少到忽略不计。与此同时,在国际印刷和平面媒体设计师行业,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改进印刷工艺设计是可以提高视觉感知力和引起积极市场反应的投资策略,并被证明有着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二、印刷历史简述

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以尼罗河岸边的植物为原料发明了“草纸”英文“paper”就是来自古埃及文“papyfus”,而公元前2300年,巴比伦使用的石刻印章,就是印刷术得到发展的象征。

在中国,最早的印刷术可追溯到公元2―8世纪的印章,拓碑,石刻等。雕版应该是比较成熟的传统印刷方式,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至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是印刷技术质的飞跃。对人类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特有的印刷术直接或间接的开始传播到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比如唐朝的时候向东传入日本,公元12世纪传到埃及。

三、印刷技术的种类

印刷技术可以简单的分为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传统印刷中按印版来分的话,主要的种类包括:平板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和丝网版印刷。而数字印刷是20世纪随着电脑技术发展的产物,主要指图像复制技术、电脑直接制版、数码喷绘和无版印刷等。

(一)平板印刷

的印版是平的,利用水、油不相溶的原理来实现印刷。印版上分亲油疏水的图文部分和亲水疏油的空白部分。这样图文部分吸附油墨,空白部分不会吸附油墨,通过压印机完成图文的复制转移。平板印刷属于间接印刷,印版上图文先转移到一个滚筒上,再有着墨的橡皮布滚筒将图文转移到承印材料上,滚筒有很好的疏水亲油性,能充分地传递油墨,并限定水分的传递。

(二)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的印刷部分高于空白部分,而且所有印刷部分均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时,在印刷部分敷于油墨,因空白部分低于印刷部分,所以不能黏附油墨,然后使纸张承印物与印版接触,并加以一定的压力,使印版上印刷部分的油墨转印到纸张上而得到印刷成品。

(三)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的印刷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而凹陷程度又随图文的层次有深浅变化,图文层次越暗,其深度越深,空白部分则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时,全版面涂满油墨后,用刮墨机械刮去平面上(即空白部分)的油墨,使油墨只保留在版面低凹的印版上,再在印版上放置吸墨力强的承印物,施以较大的压力,版面上印刷部分的油墨就转移到了承印物上,从而获得印刷品。因为版面上印刷部分凹陷的深浅程度不同,所以印刷部分的油墨量就不等,印刷成品上的油墨墨层厚度也不一致,因而使图文显得有浓淡不等的色调层次。

(四)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丝网印刷其实属于孔板印刷,简单地说,丝网印刷得名源于丝网印版,其印刷原理是:印版上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为通孔,而非图文部分的丝网孔被堵住,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与原稿一样的图文。

丝网印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适应性较强,承印物可以是硬物,也可以是软物,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弯曲球面、凹凸面。由于网版材料简单,基本上印版做多大,印刷面积就能达到多大,这一点是其他印刷技术望其项背的。

(五)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通常指以墨水、墨粉或其他染料从电脑或输出设备中直接印刷文件的过程。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备的全数字印刷系统已经取代了很多传统手工打印方法。

1、质量因素

由于数字印刷普遍使用墨粉,印品呈现鲜亮色彩,但不适合长时期保存,因此,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印刷品,传统印刷(如胶版印刷)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之选。

2、交货迅速

因为不需要传统印刷的干燥或手工作业环节,数字印刷通常交货迅速。

3、印刷打样

印刷打样是数字印刷最实用也是颇受欢迎的工作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印刷在色彩还原方面更明亮,更鲜艳,然而,大面积的实地色彩将不能均匀表现。

4、费用增加

当纸基印刷品数量达到数百甚至上千时,数字印刷的成本相对会很高。事实上,随着胶版印刷成本的不断降低,数量在300件甚至更多的印刷市场,数字印刷是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的。

5、印刷尺寸

纸基印刷品的数字印刷尺寸通常只能限于A3幅面,当然如果使用喷绘画布从事室内装饰或户外作业的喷画机器印品,尺寸可以成倍放大或通过胶水粘连达到实际要求。

6、个性化作业

数字印刷的个性化特点让创意设计得到无限延伸,可以很容易的更改设计生产出不同批次的印品,也不会因此造成印刷费用的增加。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达,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势必推动平面设计创意和印刷工艺策略的大步提高。然而印刷工艺策略性的抉择亦将为平面设计成品的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完美呈现乃至再度升值的作用。

篇4

随着色彩管理技术和高品质显示器的发展和成熟,数字软打样(预打样)的应用将逐步发展。数字预打样(屏幕软打样)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现远程预打样。但它不能脱离屏幕,不能像彩色样张那样随意移动和长时间保存。具体数字软打样(预打样)的优缺点见表2-11。

数字硬打样

硬打样还分为蓝图打样、折手打样(版式打样)、彩色打样、网点打样(保真打样)和机械打样五种。根据需要选择。硬打样是指把需要验证的内容,通过打印机或打样机输出或印刷在纸张上,用于校对图文、预示印刷品质量和外观,一旦客户认可签样,即可作为正式印刷和客户验收的依据。

数字硬打样常称数字打样。数字打样常常采用数字打印机,实际上就是数字印刷。

图文信息记录输出及其设备

经过处理的数字图文,可以直接输入数字印刷机(Computer to Press)进行印刷。数字印刷机(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和喷墨数字印刷机)就是样张记录设备。对于传统印刷,则有胶片记录及其设备;印版记录及其设备。

图文记录输出方法及其设备类型和参数

1.图文记录方法

印前处理完毕的数字图文,需要记录到某种材料或装置上,才能完成印刷。对于传统印刷是记录在胶片或印版上,对于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是记录在成像滚筒(鼓)上,对于喷墨印刷则是输出到喷墨控制系统中。

目前图文记录方法有:

①激光曝光或烧蚀。激光曝光是将激光投射到感光胶片上或印版上,使其发生光化学反应,在图文部分或非图文部分形成潜影,然后在显影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图文。激光烧蚀是用高功率激光将印版材料上的一部分去除,获得有效印版图文的过程。

②机械雕刻。机械雕刻是用雕刻刀将印版上的某部分去除,获得有效印版图文的过程。

③数字静电成像或喷墨。数字静电成像有多种成像方法。

2.记录输出设备类型

篇5

印前准备与设计

年轻化、新锐化、商业化是当代酒包装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酒盒在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及设计风格等方面紧随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变化。

1.材料选择多样化

(1)纸张

除了白板纸、白卡纸、铜版纸、牛皮纸这四大酒包装的承印材料外,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如金银卡纸、镭射卡纸、镀铝纸、特种纸等也开始在酒包装中得到广泛应用。

(2)油墨

随着包装印刷市场的迅速发展,酒包装印刷企业在油墨方面有了更多选择。例如,从普通四色油墨到专色油墨、UV油墨、珠光油墨等,这些新型油墨的研发和应用将为酒包装印刷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2.文化创意融入印前设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酒的口感和品牌的追求,而是对酒盒的外观形象和文化内涵投入了更多关注。文化创意是酒盒印前设计的灵魂,印前设计人员也常常以此为突破口,恰如其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酒包装完美融合,使得当代酒包装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且个性鲜明,文化底蕴浓厚。此外,面对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将文化创意融入酒盒印前设计也是一种提高酒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

同时,印前设计人员还需要积极开拓视野,关注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掌握酒盒印前设计新工艺,并善于运用国际一流包装设计与制作软件,将酒盒印制的每一个细节在印前设计中获得完美再现。

印刷技术

当代酒盒大多色彩艳丽、光泽鲜亮,这主要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酒盒印刷是多种印刷工艺的集合体,其既具有传统胶印、凹印、网印、柔印的优势,也融合了数字印刷、立体印刷等新型印刷技术。与此同时,这些印刷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1.网印技术

网印技术集墨层厚实、图文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承印材料范围广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目前在高档酒盒印刷中应用广泛。尤其是采用UV网印油墨进行印刷,不仅可以在酒盒上呈现出磨砂、折光、冰花、皱纹等特殊效果,而且可以达到环保要求,顺应当前行业发展。

在网印设备方面,平压平网印生产线由于印刷速度低、油墨固化速度慢、印刷质量难以控制、材料耗用量大,且供纸、供墨还未完全实现自动化,因此无法满足大规模酒盒的印刷生产。而高速卷筒纸网印生产线在供纸、供墨、印刷、干燥、收纸等环节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印刷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特别适合大批量精美酒盒的印刷生产,尤其是其圆形网版采用电铸成型,整个网面平整匀薄,既能印刷出磨砂、冰花等特殊效果,也能与烫印全息防伪、压凹凸、模切等印后加工工序联机工作。

2.特种光泽印刷技术

特种光泽印刷技术是近年来包装印刷界较为流行的一种新技术,主要包括金属光泽印刷、珠光印刷、珍珠光泽印刷、折光印刷、哑光印刷等工艺,目前在酒盒印刷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金属光泽印刷通过在铝箔类金属复合纸表面印刷透明油墨,可在酒盒上形成特殊的金属光泽;珠光印刷则在酒盒表面先印刷一层银浆,再印以透明油墨,银浆层透过油墨层可以折射出珠光效果;珍珠光泽印刷采用掺入云母颗粒的油墨进行印刷,可使酒盒表面产生一种类似珍珠、贝壳的光泽效果;折光印刷可采用折光版通过一定的压力将图文压印在酒盒表面,从而产生光折射的独特效果;哑光印刷采用哑光油墨或普通油墨进行印刷后,再覆以消光膜,可呈现出朦胧的弱光泽,具有良好的防伪作用。

3.防伪油墨印刷技术

为提高酒包装的防伪功效,酒盒印刷企业开始在防伪油墨印刷技术中寻找出路。防伪油墨印刷技术是酒包装防伪技术的重要分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再现性强等优点。按防伪功能的不同,防伪油墨主要包括磁性防伪油墨、荧光油墨、反应变色油墨、防涂改油墨、智能防伪油墨等。值得注意的是,要想通过该技术取得理想的防伪效果需要充分考虑印刷方式及印刷设备的选用、印品的加工处理、防伪油墨的使用等因素,水平要求很高。

4.多色串印技术

多色串印也称“彩虹印刷”,是指在同一印刷单元上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墨,从而使一个完整的“团状图文”在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颜色,而且这些颜色的变换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明显的界限,犹如天空中七色彩虹的渐变。要实现这种彩虹效果,需要将胶印机原有的墨槽按照所需的颜色和位置用分离器分隔成几部分,按照顺序放置不同颜色的油墨,然后改变原有的串墨辊传墨幅度,使其能在机械控制下有规律地左右串动,使墨槽里多种颜色的油墨混合,产生所需的彩虹效果,再通过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上。这种印刷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尤其在大面积底纹印刷中采用,防伪效果更为突出。

印后加工技术

印后加工技术是当代酒包装实现差异化的“利器”。

1.压纹技术

压纹技术在金银卡纸、镀铝纸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在压纹设备的冲压下,使酒盒表面的印刷图文展现出极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

2.“模切+压凹凸”技术

把“模切”和“压凹凸”两道独立的工序整合为一道工序的“模切+压凹凸”技术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既能达到模切成型的功效,也能实现凹凸效果。该技术还能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酒盒的印制成本。

篇6

平版印刷是间接印刷,它的承印物是纸张。纸张在印刷过程中占生产总成本的70%左右。要获得高质量印刷品,纸张的平滑度、吸墨性、白度、光洁度等性质,对印刷工艺、印刷品的质量会构成明显影响,而纸张平滑度最为关键,它直接影着印刷品质量。通过多年一体化教学实践,本文重点对纸张的平滑度进行探析。

一、纸张的平滑度

纸张的平滑度是指纸张表面平整、均匀与光滑的程度。纸张的平滑度是由造纸企业技术水平来决定的。印刷企业改变不了纸张的性能,只能改变纸张在印刷中的适应性。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纸张的平滑度,通过70~80g书写纸、70~80g胶版纸、105~157g铜版纸等不同的纸样,让学生亲自用手摸,通过感觉、观察、比较纸张不同克数的厚度、平滑度、光洁度。使学生们从感性上认识到纸张厚度:随着克数增大,纸张越来越厚,在纸张的种类上铜版纸的平滑度、光洁度优于胶版纸,胶版纸优于书写纸。

二、平滑度影响印迹还原

纸张的平滑度是纸张表现平滑度和表面可压缩性的综合效应。它直接影响印刷品的图文印迹质量。

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平滑度对印迹还原的影响,在实习教学中,应用一台胶印机,一套版,把克数相同、平滑度差别较大的70g胶版纸混在一起印刷以便于更好地比较。

通过印刷机点车的运转,同学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平版印刷机要完成间接印刷,要实现油墨从印版上的图文转印到纸张表面上,必须经过印版滚筒表面和橡皮滚筒表面相互挤压,来实现印版上的图文转移到橡皮布上(版压),当合压时纸张在橡胶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穿行,橡皮布上的图文经过橡胶滚筒和压印滚筒表面相互挤压(印压)来实现橡皮布上的图文转印到纸张上。

通过对印刷品的比较,同学们发现:平滑度高的胶版纸印刷出来的产品,版面文字完整、墨色均匀、笔画轻重一致,线条光洁、边缘清晰、图像清晰、色调充实,质感,实地平服。平滑度低的胶版纸印出的产品,版面有时会出现一个字一半实一半虚,个别字、句、行的文字印迹出现墨色深浅不均,个别线条有时粗细不均,目测感觉版面很不好看。

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懂得:一种型号的纸张,当印刷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平滑度高的胶版纸在印压过程中,纸张表面能够与橡皮布表面很好地接触,通过压印滚筒的挤压,使橡皮布上沾满油墨的图文很均匀地转移到纸面上。

平滑度低的胶版纸由于纸张局部细微凸凹不平,在压印过程中,纸张表面与橡皮布表面接触不均匀,油转移量受到影响,再加上压印滚筒瞬间的挤压,便会出现纸张凸的部位吸墨多,凹的部位吸墨少,印刷出来的产品呈现出不同的质量问题。

三、平滑度影响印迹光泽

平版印刷当油墨和印刷条件一定时,油墨从橡皮布转移到纸张上以后至干燥之前,在纸张表面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平滑度高的纸张印刷后,橡皮布上的油墨能均匀地转移到纸面上并在纸张版面上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墨膜。墨膜在白纸衬托下如同镜面反射一样,线条清晰、印迹色彩鲜艳、光泽好。而平滑度低的纸张印刷后,由于纸张凹凸不平形成的墨膜表面比较粗糙,对光线产生漫反射,印迹表面图文轻重不一,视觉感发花、发虚、色彩暗淡、光泽差。

综上所述,纸张的平滑度对印刷品质量影响重大。企业在采购纸张时,一定要注重纸张的平滑度状况,更不能为降低纸张的成本,忽略纸张的印刷适应性。指导教师应在实习中及时做到关联性指导、明确改进措施,如:对平滑度低的纸张,印刷时采用增加印刷压力避免压印时的接触不良;印刷前在纸张表面先印一层光油填平纸张表面凹坑状况;调浅油墨色相,并在印刷时加大墨量等一系列有效方法。

篇7

兰达纳米单张纸数字印刷机与现在流行的传统胶印机最大的异同是什么?

答:兰达纳米单张纸数字印刷机与传统胶印机的最大不同在于印刷部分。从可触的大屏幕操作界面,到喷墨制版、转印橡皮布传送带转印图像,兰达纳米单张纸数字印刷机都与传统胶印机完全不同。兰达的水基纳米油墨是技术的核心,配合划时代的橡皮布技术,使得兰达纳米单张纸数字印刷机既可完成个性化、可变数据和超短版印量的印刷活件,又可像传统胶印机那样完成大印量的大幅面印刷品,并可媲美传统胶印机的高质量和高速度,还可扩展到商业、包装、书刊、标签印刷等领域。

兰达纳米单张纸数字印刷机的输纸和收纸部分是与传统胶印机最接近的部分,甚至可以看到兰达S系列机型的这两个部分,与某品牌胶印机的相关部分极为相似。

兰达纳米数字印刷机都使用了转印橡皮布传送带(以下简称“橡皮布”),其有什么特点?

答:①我只能告诉你,这个橡皮布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②印刷过程中,橡皮布的温度非常高;③橡皮布承载着纳米油墨高速运动,在与承印物接触时,通过压力把纳米油墨转移过去。

笔者分析:从橡皮布本身在印刷过程中温度很高来分析,其部分原理应该与其他采用橡皮布的数字印刷机相似,作为广泛用作油墨连结料的树脂,高温橡皮布可以将其融化。从兰达的介绍中,我们知道纳米油墨是水基墨。因此笔者推断,纳米油墨中的连结料很可能是树脂,其可在橡皮布的高温状态下融化。

印前处理好的图文是如何在橡皮布上形成的?

答:①所有兰达纳米数字印刷机的核心部分,都有8个线状喷头,其中4个是常见的CMYK四色喷头,另外4个是专色墨喷头,可根据需要加载指定的专色油墨。线状喷头的结构和原理与其他几家品牌的高速喷墨印刷机的喷头原理接近,只是喷嘴的直径大小须根据纳米油墨的颗粒大小进行优化设计;②印刷时,各色的喷头根据系统获取的分色信息,将纳米油墨喷印到橡皮布上,并在橡皮布上准确套印。因此,你可能看不到网点,更不会出现撞网现象。

为了保证高速印刷时不会蹭脏,纳米油墨是否需要干燥?

答:使用纳米油墨无须另外的干燥系统。①纳米油墨是水基墨,当喷射到橡皮布上时,其水分会被高温的橡皮布蒸发,并被系统机构内的排风装置排走;②纳米油墨由橡皮布承载,在转印前,其已失去了水分,所以转印过程中,不会有水和油性物的参与,因此,印出来的图案已经干燥,无须其他干燥手段。

笔者分析:①由于橡皮布的温度很高,水基的纳米油墨被排掉水分后,附着在橡皮布上;按照前面的分析,如果纳米油墨中的连结料是树脂的话,那么纳米油墨就会融化在橡皮布上;由于墨层极薄,因此纳米油墨不会随高速移动的橡皮布飞溅出去。②纳米油墨在压力、虹吸等现象的作用下实现转移,当融化后的纳米油墨接触到低温度的承印物时,纳米油墨就会固化。

橡皮布转印纳米油墨时,是否能100%将纳米油墨传递给承印物,转印完成后,是否需要清洗橡皮布?

答:通过橡皮布,纳米油墨可以实现100%转移,印刷完成后,橡皮布上绝对没有油墨残留,因此,也无须清洗橡皮布。

笔者分析:兰达在宣讲中,重点介绍了纳米印刷技术和纳米油墨,但是对橡皮布的介绍很少,但从实际的原理来分析,这种橡皮布也是一个技术关键点。

为什么纳米油墨可以实现从橡皮布到承印物的完美转印而无残留,油墨和压印滚筒带有电荷吗?

答:①组成纳米油墨的材料颗粒非常细小,粒径只有几十纳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物质的特性会发生改变;②橡皮布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这也为纳米油墨实现100%转印成为可能;③纳米油墨中没有添加带电粒子,所以印刷时,压印滚筒也不会带有电荷;④其他更多的相关转印技术信息属于商业机密,就无可奉告了。

在转印时,橡皮布与压印滚筒之间是否有压力?

答:转印过程中橡皮布与压印滚筒之间是有压力的,在橡皮布的下方是压印滚筒,对应在橡皮布的内侧设置有一根压辊,两者之间保持恒定的压力,借此实现完美转印。

双面印刷时,图文在橡皮布上是如何形成的?

篇8

【关键词】岗位能力培养;高职;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印刷行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印刷业的持续增长,印前制作方面的人才也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抢手人才。印前制作人员大约占整体从业人员的1/6,从印刷行业的发展来看,印前制作员的需求呈现增长之势。

1《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现状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是印刷工艺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印刷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核心技能,它的内容包括:印前的图文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图形处理技术、文字排版与设计技术和印前工艺参数的设置。本课程结束后能达到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同时还着重培养学生在图文信息制作中的主创性,加强学生在创作系列作品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符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现代的高职教育应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注重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需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能力本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只注重PS、AI等图文处理软件的教学,教学内容单一并且与实际岗位脱节

大部分印刷企业的印前制作过程一般是客户拿过来设计稿,印前制作人员只需要检查错误,进行简单修改,或者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产品任务,以制作为主、设计为辅,对于软件操作的要求相对会低一些。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过多的关注学生对软件工具和命令的掌握程度,课内只有一些简单的实践项目或课内设置的项目主要是掌握知识点本身,很少按照企业相关职位的工作内容来设置课程内容模块,与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严重脱节。最终导致学生根本不了解常见印刷品的制作流程,也不清楚图片所需的分辨率、印前输出的文件格式、预检等最实用的印前工艺知识,最终致使学生不具备印刷企业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与实际岗位造成了严重的脱节。

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PS、AI等软件的工具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学生照着教师的讲解一摸一样地练习。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实际的结果是这种教学模式磨灭了学生的主观想法,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阻碍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严重脱离了目前高职教育的要求。

1.3印刷企业和行业参与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要与印刷企业、行业保持联系与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讨论和制定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数量少、质量差。有的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名义上是校企合作,共同改革,实际上企业并没有参与进来,只是挂个名字而已。

1.4偏离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考核内容

平版制版工具体考核内容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印刷基础知识、印前检查、印前输出等内容。但是现在很多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只注重PS、AI等图文处理软件的学习,并没有将这些知识贯穿于教学中,造成学生不懂印前输出,无法从事印刷企业中实际的印前处理工作岗位。

2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改革方案

要解决上述《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必须校企合作共同整合《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建立新的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2.1去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改革方案

首先查阅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资料,明确本课程对应职业工种所需的职业技能。其次去印刷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本课程对应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对印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访谈或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本课程对应的岗位群有哪些,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印刷企业员工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看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最后,引入几家行业内大型的印刷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整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修订本课程的大纲和教案。以企业真实任务为教学项目,并将工作过程转化为相对应的数个单项项目,紧贴岗位生产要求,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印刷活件的完成。

2.2教学内容改革

(1)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平版制版工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印前工艺基础、印前检查、印前输出等内容,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2)以校外印刷厂和校内实训基地等真实工作环境为学习场所,将课堂与车间融为一体,按照印前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以印刷企业的真实任务为教学项目,紧贴岗位生产要求,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印刷活件的完成。

(2)划分工作小组,分组合作,指定负责人,明确责任。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几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自己组的作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解答疑问,综合评价。

(3)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工厂,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真实一致性。

2.4评价机制的改革

本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将平版制版工的考核标准融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并采用项目制作过程评价与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

3结束语

经过去印刷企业进行大量的调研,并派遣任课教师去相关企业实习和学习,最后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印前图文信息处理》的课程改革,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技能。以企业真实任务为教学项目,并将工作过程转化为相对应的数个单项项目,紧贴岗位生产要求,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印刷活件的完成,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特定岗位。但是在进行本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本课程对应的软硬件配套还不够完善、企业的参与力度还不够深入等等。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还需不断的努力,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印刷行业的印前处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姜隆.高职印刷专业《印前图像处理》课程教法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133.

[2]赵炜.工学结合课程《排版印刷实务》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13,(14):241.

[3]张彦粉,李小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高职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教学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15,(15):124-125.

篇9

工艺特点及原理

1.镭射压印转移工艺

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可以多次使用的带有镭射微型凹槽的压纹膜与UV光油结合铸造,经UV固化后,对镭射压纹膜进行剥离,固化后的UV光油表面就形成了与镭射压纹膜表面一样的镭射微型凹槽,通过对自然光的折射或漫射,可以达到增进视觉效果的作用。镭射压印转移产品效果图如图1所示,工艺原理图如图2

所示。

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的优点在于:①相对于传统的烫印箔而言,镭射压纹膜非常环保,只需用加热的镭射镍版在PP薄膜上压纹即可制成,而传统的烫印箔需要在PET薄膜上涂布离型层、压纹层、镀铝层和胶水层等含多种化学成分的物质;②镭射压纹膜的成本比传统的烫印箔低,种类多,且可以重复使用3次以上;③可以用于局部镭射压印转移;④使用工艺简单,废品率低。

2.冷烫印工艺

冷烫印在不干胶标签印刷领域是相当普遍的一种表面整饰工艺,不干胶标签冷烫印产品约占不干胶标签烫印产品的8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相比热烫印,冷烫印更加节能环保,而且更能帮助标签印刷企业提升产能(目前,冷烫印的速度一般可以达到60~120米/分钟)、降低烫印版成本,以及结合先烫后印工艺,可以打造出多变的烫印效果。

机组式柔印机只要稍做改装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在任何色组上进行冷烫印,因此,冷烫印效果就有多种组合:“印刷+冷烫印”组合、“冷烫印+印刷”组合(印品效果如图3所示)、“印刷+冷烫印+印刷”组合(印品效果如图4所示)、“冷烫印+印刷+冷烫印”组合(印品效果如图5所示)。其中,最令业界关注的是后3种组合,即先烫后印工艺组合:烫银后可再印刷各类专色油墨,以此来代替各种颜色的烫印箔,使得烫一色银箔的标签能够拥有烫印多种色箔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在烫银后印刷网目调图文,使印品呈现出色彩缤纷的金属感。耀眼的金属色光彩照人,具有超强的货架效应,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现在,无论是洗浴产品标签,还是彩妆产品标签(如图6所示),甚至酒产品标签中,冷烫印工艺几乎无处不见。

目前,大多数柔印机的冷烫印原理如图7(也有部分如图2)所示。这种冷烫印的穿纸方式有一个明显缺陷:冷烫箔与承印材料的贴合牢度不高。冷烫箔与承印材料之间的滑动会引起冷烫箔皱褶、冷烫印图文不完整等故障。这是一种机械设计缺陷,一旦发生,即使对冷烫箔张力、冷烫箔剥离辊角度进行调节,冷烫印产品的品质稳定性也很难得到保证,极易出现锯齿、砂眼、冷烫印图案不全等问题。

但是,一些新型柔印机型如COMCO的MSP系列、Mark Andy的P5、Nilpeter的MO,其冷烫印的穿纸方式(如图8所示)有了很大改变:冷烫压印辊、UV灯、冷烫箔剥离辊均围绕在一个大的冷水辊周围,从而使冷烫箔与承印材料之间保持平整、服贴,从根本上改善了冷烫印工艺的稳定性,提升了冷烫印产品的良品率。同时,操作者也可以更容易掌控产品品质。其实,原有柔印机型也可按照该原理进行改装,但须依靠专业的印刷设备制造企业,才能避免一些普通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在改装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纸带同步、速比等。

在此,笔者特别强调一种特殊的冷烫印工艺,即利用透明镭射冷烫箔的冷烫印加工方式。透明镭射冷烫箔与普通的冷烫箔相似,缺少了镀铝层,其表现效果与镭射压印转移类似,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别:透明镭射冷烫箔的冷烫印依靠的是“效果的转移”,而镭射压印转移体现的是“效果的复制”,二者的差别详见表1。

可见,镭射压印转移与冷烫印工艺在操作使用原理上几乎一致,其区别在于采用的薄膜种类与薄膜使用次数不同,其各有优缺点,因此标签印刷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产品特色选择最合适的烫印工艺才是最佳选择。

操作注意事项

1.冷烫印工艺的操作注意事项

冷烫箔与承印材料必须紧密贴合,不能有轻微滑动,否则极易影响冷烫箔的转移效果。图8所示的冷烫印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在使用液体胶黏剂(胶印冷烫印使用的是浆状胶黏剂)进行冷烫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同时进行实地和网目调图文的冷烫印,以及实地、细小文字及反白文字的冷烫印。

冷烫版就是一块柔性版,因此冷烫印的原理与柔印的原理一样,实地部分要厚实,且需用低线数网纹辊印刷;网目调部分要清晰,且需用高线数网纹辊印刷。由于冷烫印工艺中需要一根肖氏硬度约为90的橡胶压印辊来压合图文,因此,冷烫印图文的扩大率相对传统印刷会大很多。通常,若冷烫印实地,可用低线数网纹辊(如400线/英寸)印刷;若冷烫印细小文字和100线/英寸以上的网目调图文,可用800线/英寸以上甚至1000线/英寸的网纹辊印刷。如果是常规柔印,实地和细小文字可以勉强共用低线数网纹辊印刷,但如果是冷烫印,绝对不要做这样的尝试,否则,细小文字易糊版,冷烫印产品的良品率也会大幅下降。如果必须要冷烫印文字,且文字与实地处在同一块印版上,建议文字笔画的间距应大于0.3mm,这样塞字问题就可基本解决。当然,如果实地与细小文字可以分别进行冷烫印,效果要好得多,但这样做会造成烫印箔的浪费,以及成本的增加。

(2)避免在吸收性承印材料和有涂层的承印材料上进行冷烫印。冷烫印胶黏剂为液态或浆状,若在吸收性承印材料上进行冷烫印,胶黏剂易渗透到承印材料内,使得留在承印材料表面的胶黏剂较少,造成冷烫印产品表面不平整,砂眼、发虚等现象严重。因此,不建议在这种承印材料上进行冷烫印,如果一定要用,建议在冷烫印前,先在吸收性承印材料表面印刷一层油墨,当然,也可以选择利用透明油墨来填补承印材料表面的不

平整。

另外,有涂层的承印材料因涂层种类的差别,其对冷烫印胶黏剂的涂布平整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保证冷烫印产品的品质稳定,通常也要在其表面印刷一层油墨或涂层来改变承印材料表面的平整度,以确保冷烫印产品表面平整,无砂眼、锯齿等不良现象。

(3)避免在网目调图文上进行冷

烫印。对于冷烫印而言,印刷了网目调图文后的印品意味着承印材料表面不平整。这是因为网点间的空隙无法保证冷烫印胶黏剂涂布平整,从而导致冷烫印效果发虚,因此,建议尽量避免在网目调图文上进行冷烫印。

若设计原稿中要求必须在网目调图文上进行冷烫印处理,通常需要与客户沟通,将网目调图文改成100%实地,这样冷烫印效果可以立即得到改善。如果这样的设计影响外观,或客户不认同,那么就只好在网目调图文上先印刷满版透明油墨,再进行冷烫印。但如果印刷机组的数量有限而无法再印刷透明油墨,那么就要运用油墨的流动原理,增加冷烫印胶黏剂的黏度,使其流动性变差,减缓其在网点间的流动,从而改善待烫印图文表面的平整度。

(4)避免因印刷压力过大,导致图文线条变粗、先烫后印套印不准。冷烫印属于高扩大率印刷,即便是保持正常的印刷压力,其实地、图文线条的扩大总宽度也能达到0.1mm。如果印刷压力过大,印刷图文的线条就会变粗,影响美观。如果是先烫后印,在冷烫印图文上印刷的油墨就无法与其进行精确套准。

(5)避免冷烫印图文处于模切图案边缘,影响模切刀寿命。冷烫印与热烫印所使用的材料同属电化铝材料,其镀铝层厚度约为500Å,是将铝丝加热到800℃后形成的铝蒸汽电镀到PET膜上制成的。因此,若冷烫印图文处于模切图案边缘就相当于模切到了镀铝层上,这样会对模切刀的寿命产生一定影响。

(6)避免冷烫箔张力过大,导致冷烫印图文发虚。薄膜印刷均是低张力印刷,这样可以避免薄膜伸缩变形。通常冷烫箔的厚度为14~18μm,若印刷张力过大会导致镀铝层裂开,从而致使冷烫印不实、发虚。

2.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的操作注意事项

相对于冷烫印工艺而言,镭射压印转移工艺在操作上比较简单。这是因为:首先,镭射压印转移的位置及其边缘在视觉上不易被觉察出类似冷烫印的砂眼、白点和锯齿等缺陷;其次,镭射压纹膜与承印材料之间的轻微滑动不会对产品品质产生太大影响,除非是由于镭射压纹膜张力不均,或压合辊压力不一致等问题导致的皱褶现象。不过,在窄幅印刷设备上这类情况比较少见,所以图8所示的柔印机比较适合镭射压印转移,图2和图7所示的柔印机亦可用于镭射压印转移。镭射压印转移的重点在于镭射压纹膜的品质及其与UV光油的配合。此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镭射压纹膜一定不能经过电晕等处理,其与UV光油接触面的表面能要低(最好低于32mN/m),这样UV光油固化后,镭射压纹膜才易于与UV光油分离。否则,镭射压纹膜的镭射微型凹槽容易“带起”UV光油,造成镭射微型凹槽堵塞,导致不干胶标签局部没有镭射效果,甚至没有UV

光油。

(2)镭射压纹膜的厚度应尽可能薄,一般小于18μm。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有利于UV光穿透镭射压纹膜固化UV光油。

(3)镭射压纹膜的宽度越宽,膜两边的张力可能越不均匀。好的分条设备及收卷设备可以帮助镭射压纹膜在分条时不产生荷叶边等张力不均

现象。

(4)镭射压纹膜版缝的设计必须隐藏或在视觉上不易被觉察,否则,一个重复周长上的镭射压纹膜版缝产生的不良效果足以毁掉整批订单。

(5)镭射压纹膜的基膜应选用PP薄膜,以避免阻隔UV光的照射。PET薄膜会阻隔UVB、UVC,因此,不利于以短波光敏剂(UVC)为主的UV光油的固化。

(6)UV光油的表面张力越接近PP薄膜的表面张力,就越容易与其剥离,一般控制在23~32mN/m。

(7)UV光油层的厚度要大于2μm,即相当于网纹辊的BCM值大于5。这样不但可以填补承印材料和印刷图文表面的不平整,还可以保证有足够的UV光油进入镭射压纹膜的镭射微型凹槽中。

(8)由于镭射压纹膜可以重复使用,所以镭射压纹膜在收卷时必须保持平整,且其边缘要整齐,以方便后续使用。如果收卷时镭射压纹膜不平整,有皱褶,后续使用时,残次品就会增加;如果收卷时边缘不整齐,后续使用时就会发生偏位现象。因此,如果发现镭射压纹膜收卷时边缘不整齐,应在有张力控制的纠偏设备上倒卷,使其边缘整齐后再

使用。

篇10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各类商品包装质量的重视度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包装印刷质量,因为其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旦出现不合规格的情况 ,势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商品包装印刷生产过程中,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每一印刷环节,特别是那些关键性工作项目,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商品包装印刷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现代企业。

关键词:商品包装;印刷质量;关键环节控制

良好的企业信誉度,离不开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尤其对于商品包装印刷企业而言,其包装印刷质量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到整体商品的美观性和实用性,甚至对于大众的合法权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商品包装质量,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并实时遵循企业管理规范,认真做好关键环节控制工作,从而使其达到最高印刷标准,真正为现代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 印版环节的质量控制

所谓印版,是指为各类商品包装印刷所提供的模版,也被人们称作为印刷原版,贯穿于整个商品包装过程,即从原稿到印刷品的最终产生。

印版在包装印刷阶段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是将印刷模板上的图文信息传递到印版表面,使之形成一面着墨的图文部分和一面非着墨的空白部分,这样图文部分所粘附的油墨,就会在压力作用下,直接传递给等待印刷的商品包装上,进而有效满足商品所需的外包装要求。通常情况下,印版材质都会以PS版和树脂版为主,且其最后的产品成型也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凸版包装、平板包装、凹版包装以及孔版包装等。另外,印版所呈现的最终效果,大多是通过出片、晒版等生产工艺来实现,其可将原稿分为图文和非图文两大部分,并能够与图文部分接触的印刷油墨进行充分的融合,进而按照客户所需清晰的呈现出所要的图文包装。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印版质量,关键环节就是确保印版材质,尽量使其耐磨度、弹性、厚度、质量品质等都能够达到相关标准,以免在印刷过程中出现变形、字迹图案模糊等不良情况。同时,要明确出印版的最高误差基准,尽量控制在0.05毫米偏差范围内,且要保证印板的均匀光滑,使其受墨均匀,进而最大化提高商品包装印刷质量和印刷效率。

此外,印版的印刷工艺一定要符合商品包装需求,无论是阴片菲林晒制,还是手工刀刻,都要使其版面工整、字迹图案清晰、文字与图形排列合理、线条流畅、粗细均匀,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印版的效用,使其商品包装更加环保、美观、实用。

2. 油墨环节的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商品包装的成像物质都是通过油墨来实现,其不仅是获得包装图文印刷产品的关键性元素,而且也是评估印刷原稿可行性的唯一先决条件。其在具体印刷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墨辊先将其滚涂在印板的图文部分上,然后再通过相应的机械设备,将其转印到包装承载物上,进而完成整个商品包装。通常,平张胶印油墨可分为黄油墨、红油墨、青油墨、黑油墨和白油墨,其中,黄、红、青三种油墨还能细化成多种色相,具体油墨色彩选定还要根据实际商品包装印刷材料及需求而定。

为了最大化提升商品包装印刷质量,使其颜色达到纯净、鲜亮的印刷效果,相关印刷人员一定要合理选择油墨材质,将耐磨性、耐热性、耐溶性及抗腐蚀性作为采购标准,通常达到色标无明显差异、墨质细腻、浓度和粘稠适宜,且在稀释后不出现任何沉淀结块现象、搅拌后不产生泡沫、与其它油墨可以充分融合、所配出的墨色纯正等检验条件的油墨才能进行商品包装印刷。

另外,在包装印刷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油墨出现干涸现象,尤其是在印机墨斗和胶辊上的油墨,一旦发生干燥起皮的情况,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包装印刷质量和印刷效果。同时,还要保证各色油墨的遮盖力,使其即使在先套印后叠印的印刷环境下,也能够保持原有的色相,并按照油墨的保养规程,科学有序的进行油墨保养工作,特别是油墨在稀释后,一定要确保其密封程度,避免空气的大量进入,否则定会大大降低油墨色素。

此外,进行印刷作业时,应遵循一次性批量印刷原则,杜绝使用增加油墨浓度、加大涂墨辊压力等不良印刷工艺,以免出现商品包装版面模糊,印刷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最后,在印刷作I开始之前,有关工作人员,还要认真查看印刷机车质量,看其运行速度是否达到规定基准,否则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印刷效果,进而对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利益带来不利因素。

3. 纸板环节的质量控制

纸板对于商品包装质量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其纸质平整度和吸墨性,因为在包装印刷过程中,一旦纸板出现卷翘、偏移等不良现象,不仅会给纸板传送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也会降低套印质量,使之无法顺利完成商品包装印刷。据相关实践证明,一般纸板出现上述情况,都是由于纸板在传递过程中,受到辊筒碾压后,就会可改变其自身的物理性状,进而导致包装纸板强度大大下降,发生各类印刷质量问题。所以,纸板传送也是印刷人员引以为重的关键性控制环节。

首先,要实时监控印刷机的运行情况,确保其各导纸辊间隙达到相关要求,以免印纸板传送过程中出现变形、翘曲等质量问题。其次,合理调整印版压力,使其表面平整光滑,这样所印刷的图文部分才能清晰、完整。最后,要控制印刷机的运行速度,使之符合纸板传送需求,尽量缩短受压时间,最大程度提升纸板印刷强度,实现理想的印刷效果。

一般情况下,商品包装的印刷纸张中,都会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即涂料和胶料等物质,在印刷过程中,受到印刷机械的压力作用,这些活性物质很容易进入到水斗溶液中,不仅会降低水斗液的表面张力,而且还会加速油墨的乳化速度,进而对于油墨的还原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印刷局面,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版面水分,做好擦胶布的清洁工作,及时清除纸板表面所残留的油墨粉尘、纸粉等物质,进而最大化提高水斗液的清洁及纸张的良好性能,使包装印刷质量达到理想状态。

4. 设备及技术调整

对于商品包装印刷质量而言,最重要的两大影响因素就是印刷设备的精密度和工作人员的调整技术。因为,优质的印刷品,不仅要保证图文部分的清晰度,而且还要保证其印刷位置的准确度,如:印刷位置、套色位置、叠色位置、模切位置等,相对这就对相关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相关印刷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够灵活掌握各类先进印刷设备的操作规程,并能够及时发现不良影响因素,对其作出妥善的处理和解决,进而使其发挥真正的加工品质。

其次,印刷人员还要了解各印刷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其在运行过程中,车速达到均匀平衡,这样才能维持水和墨的基本色相,使商品包装质量得到最大化提升。

第三,在印刷过程中,要对印版表面的水分进行严格控制,使之达到基准范围,否则水分过大,势必会加快油墨的乳化速度,使包装图文部分出现轮廓不清、色彩陈旧等不良情况。

最后,还要控制油墨的使用量,不能过多或过少,以免发生图文模糊、层次不清、色彩偏差等严重后果,进而给商品包装印刷质量的有效提升带来不利。

结束语:

商品包装印刷质量,是现下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与百姓利益及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商品包装印刷质量,使其符合国家印刷标准,有关企业单位应做好各关键印刷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按照严格的印刷操作规程,科学有序的进行包装印刷,这样才能生产出最优质的商品包装,为社会大众提供有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武军.包装印刷材料的探究.[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01:56-57

篇11

中西合璧 强强联合

紫光图文成立于2008年,由紫光股份有限公司(UNIS)与全球最大的专业图文服务企业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ARC Document Solutions(ARC)在中国联合投资创建。紫光股份占35%的股份,ARC占65%,注册资金1.428亿元,主营设备销售和图文服务业务,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门致力于中国图文服务市场的中外合资企业。

“ARC拥有30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唯一上市的图文公司。而紫光股份是中国的IT上市公司,有良好的IT平台和优秀的IT人才,可以说是强强联合。ARC的成功经验及先进的理念,紫光股份的科技资源、品牌影响力,势必会帮助紫光图文迅速打开市场。”马耀强先生介绍道。

目前,紫光图文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设立了直属分公司,在郑州、深圳设有全资子公司,并在全国多个省市设有办事处,专注设计、建筑、制造等大型行业客户,以文件的编排、设计、打印、复印、扫描、装订、分发、数据存储管理和客户端现场操作为服务基础,同时为数百家单位提供文件解决方案和文件外包、设备管理外包、驻地服务等。

关注客户需求 专注于中高端图文服务

中国的快印市场广阔但相对复杂,特别是近些年有很大的变化。紫光图文期望做一些中高端的客户,目前已有的客户主要是建筑工程以及金融、保险、银行等行业的客户。

马总介绍道:“与传统的图文快印店不太一样,紫光图文不单单是简单的帮助客户去输出,更多的是帮助客户去搭建平台和分发需要使用的文件,以便客户更好地去应用、展示及推广他们设计的产品和企业。”

马总认为信息的传递不只是简单的打印出来,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分支机构、合作公司帮助客户来管理数据流程。不管客户在何时何地,无论以何种方式,只要他想拿到这些信息,紫光图文都能帮助客户完成。

紫光图文在国内有很多地标的项目,如位于上海的上海中心大厦。总设计师在美国加州和纽约,设计施工在上海。紫光图文帮助他们建立数据中心,帮助设计师完成所有设计图的数据化,并归类存档,以保证数据完美、顺畅、安全地传输,从而提高效率和保证工程进度。试想,如果因为图纸不能按时到达,耽误一天的工程对投资方的负担将有多大。

“该业务模式在国内推广效果不错,客户接受程度也很高,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北电力设计院以及北京银行、安邦保险都是长期合作对象。文件存档数字化,上传归档,新数据的数字化,使睡眠数据变成一个活动的数据,就是紫光图文目前致力于做的工作。”马总说道。

紫光图文从成立之初不到5000万元的年营业额,到现在超过两个亿的年营业额,马总笑言,这都得益于母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紫光股份深厚的IT背景。2013年,驻场外包服务营收近6000万元,占公司总营业额的近1/3。

如今企业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那么怎么管理数据、怎么交换数据,这就需要很好的云端平台。中国市场处于正在起步当中,云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比较保守,互联网的信任度不高,这是个障碍,但是马总相信这个普及过程不会太久。

相对于很多传统印刷企业还在犹豫要不要上数字印刷设备,图文快印店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却是大势所趋。紫光图文拥有大量的设备,最多的就是佳能的设备。紫光图文深圳分公司――深圳市紫光普印佳图文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说明书测试技术及输出。“深圳公司每月的输出量在800万~1000万张A4,我估计黑白输出量应该算是佳能最大的用户。设备很多,都是打印速度在100页/分以上的设备,主要做一些产品说明书。”马总介绍道。

谈及数字印刷的发展及设备的应用,马总认为目前数字印刷的硬件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印刷质量很好。“未来的数字印刷设备应该更简单化,操作更智能化,数据处理更强,维修更少,使用成本更低。设备商要搞清楚客户真正需要什么,能否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如何让客户更快地接受新科技,这些我觉得应该是设备商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更新设备真的能赢取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吗?马总不以为然,他认为只有做到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更多地融入客户公司流程,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抓住客户。按目前数码潮流,传统印刷企业必须引进数字设备,更应该引入的是数字印刷工作流程,只有流程优化了,才能很好地去使用它和争取更多客户。

努力培养人才 全面服务客户

篇12

数码快印就是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出彩色印品的一种新型印刷技术。

数码快印系统主要是由印前系统和数字印刷机组成。有些系统还配上装订和裁切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操作者将原稿(图文数字信息),或数字媒体的数字信息,或从网络系统上接收的网络数字文件输出到计算机,在计算机上进行创意,修改、编排成为客户满意的数字化信,经RIP处理,成为相应的单色像素数字信号传至激光控制器,发射出相应的激光束,对印刷滚筒进行扫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刷滚筒(无印版)经感光后形成可以吸附油墨或墨粉的图文然后转印到纸张等承印物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3

红外油墨与紫外激光防伪油墨均可称为荧光油墨,荧光油墨是在票据中广泛应用的油墨,其主要成分是荧光材料。荧光材料是不同色光结合成异常鲜艳的色光,当光停止照射时,荧光材料发光现象即消失,它是与高分子树脂连结料、溶剂和助剂配比,经研磨而成。其需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才能显现已印刷的图文,正是由于此特性,使得该油墨在印刷行业中的应用比较普及。

红外防伪油墨

其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吸收红外线的物质而制成的。特点是在日光下看不见图文,但在红外检测仪下可显现出已印刷图文,主要用于票据、证券等防伪印刷。红外油墨的品种范围比紫外油墨窄很多,在特定波长(980nm)的红外光照射下呈现光亮的荧光绿。适用于UV和传统平版印刷、柔印、凹印和丝网印刷。

紫外激光荧光防伪油墨

其常用材料分为3种:有机荧光材料、由高温合成的无机荧光材料、化学合成的稀土有机络合物荧光材料。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具有紫外光激发的可见荧光化合物,在紫外光波长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的特种油墨。防伪特征是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发出红、黄、绿、蓝几种颜色可见光(400~800nm)。适用于UV和传统平版印刷、柔印、凹印和丝网印刷。

根据通过光的角度也就是视觉角度显现印刷图文可分为光变色油墨与视觉变色防伪油墨。

光变色油墨

其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特殊材料,使得印刷图文在不同光的角度下显现出来。此类油墨主要应用于钞票、身份证、护照等重要证件和有价证券。

视觉变色防伪油墨

视觉变色防伪油墨的原理是当视角改变时,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第一种颜色是全反射时所见到的,也就是在视角90度时所见的颜色,当扭转60度到视角为30度时,第一种色彩被抵消,第二种色彩被强化。它是一种高科技安全防伪油墨,色料采用多层干涉光学碎膜,可以使用传统雕刻凹版方式来印刷,不需要复杂或额外的检测设备来分辨真伪。此类油墨适用于钞票、商标、有价证券、包装印刷等。

DNA防伪油墨

DNA防伪油墨是一种高科技生物防伪技术,它是利用DNA检测等高新技术手段而发展起来的新型防伪技术。利用DNA序列的专一性及复杂性来进行防伪,具有不易被破译、无法仿冒等特点,用遗传工程技术处理后的DNA,经特殊工艺强化处理,再与特殊材料均匀混合,可在常态下长久保存。根据其性能可将DNA油墨分为3类:隐形DNA油墨、显形DNA油墨和可食性DNA油墨。

1.隐形DNA油墨是将DNA与一般平、凹、凸、网版印刷油墨混合就能制作出多种多样的隐形DNA防伪油墨。隐形DNA防伪油墨主要应用在商标、机密文件、芯片表面的辨识以及有价证券、彩票、邮票、海关贴条、身份证及药品包装印刷等领域。需要显现图文时必须涂布显现介质。

2.显形DNA油墨同样也是将DNA与特殊油墨均匀混合,利用高能阶生物变色反应,瞬间能量转换与释放系统,使显形DNA防伪油墨具有立即辨认的功能。显形DNA防伪油墨一般为蓝色水性油墨,适用于网版印刷。这种油墨如今已开始实际应用,例如阳澄湖的大闸蟹防伪,就是利用显形DNA油墨印制卷标进行防伪。从动物或植物中萃取DNA,透过纯化、剪接、合成等步骤,再以专业的DNA纳米分子包覆技术,生产合成DNA序列并将它掺入到油墨中,印刷成防伪卷标。

3.可食性DNA油墨是由DNA与可食性油墨合成的DNA防伪油墨,性能安全,对人体不会有任何伤害,主要应用于制药产业,如胶囊、膜衣锭、糖衣锭等的图文印刷。

归纳起来,DNA油墨具有以下特点:

①既可用于专业防伪(隐形防伪油墨),作为防伪的最终防线,也可用于大众防伪(显形防伪油墨)。

②DNA防伪油墨含独特DNA序列,技术具有垄断性,原料来源单一。

③用于综合防伪。DNA防伪油墨可与荧光油墨混合,进行荧光印刷,还可直接印刷防伪版纹、微缩文字等。

④成本低。对于一般印刷方式而言,隐形DNA防伪油墨的耗损量低,用量经济,单位成本较低。

⑤保存期长,一般可达50年以上,有的甚至达100年以上。

压变色防伪油墨

其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压力致变色的化合物或微胶囊,在油墨中加入特殊化学试剂或含变色物质的微胶囊制成防涂改油墨。这种油墨印刷的有色或隐形图文,当用硬质的物件或工具磨擦、按压时,发生化学的压力色变或微胶囊破裂染料显漏而出现红、蓝、黑、绿、紫、黄等颜色变化,可根据要求选择显示的颜色并可设计暗记。

湿变色防伪油墨

该油墨色料中加入随湿度变化而颜色改变的物质而制成的,特点是湿度变化,颜色随之改变,和光变色油墨原理有点相似。该油墨有可逆、不可逆两种,有蓝、绿、黑、红4种颜色。

热敏变色防伪油墨

其原理是色料采用颜色随温度变化的物质。热敏变色物质可分为无机盐类、配位化合物、有机物和液晶高分子等。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油墨颜色发生改变。通常可分为可逆热敏变色防伪油墨和不可逆热敏变色防伪油墨。

1.可逆热敏变色防伪油墨既可以由有机化合物产生,也可由无机化合物产生。有机化合物可逆变色机理:有机化合物产生可逆变色是由于随着温度的改变,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即电子给予体与电子接收体之间发生了移动两种空间构型或两种晶体结构互变分子受热开环或产生自由基等引起油墨颜色变化。可用在咖啡包装的标签上,通过颜色变化或信息显示确定咖啡是否太热或太冷,还可用在婴儿沐浴露中,用于指示洗澡水的温度是否过热。

2.不可逆型热致变色化合物是指加热变色后的颜色在冷却时颜色不能复原的化合物。用热致变色的化合物作为色料制作的油墨叫做热敏防伪油墨,也可叫示温变色油墨。目前,温变油墨使用较多是可逆型温变油墨。热敏防伪油墨检测方便,适合大众鉴别,广泛应用在名牌产品的包装上,特别是香烟包装上。当验证商品真伪时,使用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源,如打火机、火柴、倒入开水的杯子、热吹风机等进行烘烤,暗记部位即刻产生明显的色彩变化,隐蔽标识也相继出现,可迅速辨出商品的真伪。缺点是胶印、凸印显色效果差,运用丝网印刷和凹印效果好。

磁性防伪油墨

采用具有磁性如氧化铁和氧化铁中掺钴等粉末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成分所制作的防伪印刷油墨。用该油墨印刷的图案和标识,用磁检测器可检出磁信号,用其印刷的密码等信息可用解码器读出,它是最常应用的防伪油墨。磁性油墨最早用于印刷信用卡上的编码,其突出特点是外观色深,检测仪器简单,用磁检测仪可检出磁信号译码。磁性油墨除了银行和邮政用于磁性油墨字母辨认法外,还有阅读器,亦称光学扫描器,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来辨认字母符号的设备。另一个主要用途是印刷信贷卡片上的磁带条、购物卡、饭票磁卡及参观卡。

智能防伪油墨

该油墨主要是利用防伪材料或胶水等的多变性而制成的新型油墨。该油墨所含防伪材料由多种可变化学物质构成,其征化合物的性质、种类、数量、含量、存在形式等信息决定了防伪材料的特殊性和个性。

防涂改防伪油墨

防涂改防伪油墨是指在油墨中加入对涂改用的化学物质具有显色化学反映物质的油墨。

防涂改油墨的防伪原理是:

①使用遇到消字灵或其他涂改液就能退色的颜料,如一些盐基性染料、印刷有价证券金额栏的底纹。

②使用遇到消字灵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就能变色的连结料如联苯酚等制作防涂改油墨。用此油墨印刷的支票大写栏等,一旦遇到消字灵或其他涂改液即变色或显出“作废” 等字样。

印刷专色防伪油墨

印刷专色防伪油墨是由色料、填充料、连结料等混和而成的。其中色料的成分选择是决定印品色相及鲜艳程度的重要因素。墨色调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自然界中的一些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的彩度、亮度差异及一些固有色是人工合成无法实现的。不同油墨厂生产的同一型号里,不同批次间,其色彩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些用量较大的包装装潢品使用厂家,都把自己的产品定点在一些规模较大和技术较先进的印刷厂家印刷,同时又在油墨厂定制了每种产品印刷的专用油墨,其配方由油墨厂负责保密。

激光全息标志结合荧光加密防伪油墨

其防伪功能主要体现在工艺方法的复杂。在紫外光下显示特殊的各色荧光图文,具有耐磨擦、耐热、检测方便、准确、防伪性强的特点。激光全息标识在商标、企业标识等领域已经广泛使用。我国现已研究开发出一种激光全息标识二次加密综合防伪技术。

当然,科学同样存在弱点和缺陷,在使用特种防伪油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清洗设备:许多防伪油墨都是无色油墨,在印刷前必须清洗干净滚筒、刮墨刀等。

2.注意润版液的选用:荧光、热敏等油墨的耐醇性不好,在采用此类油墨时,最好不采用酒精润版。注意紫外线对人体的辐射:采用短波荧光时,由于254nm紫外光直接照射会伤害人的皮肤和眼睛,产品检测必须采用有保护装置的检测工具。

篇14

数字化工作流程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数字化工作流程是指以数字化的生产控制信息将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三个过程整合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从而使数字化图文信息完整、准确地进行传递,最终加工制作成印刷成品。通常广义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包括图文信息流和生产控制信息流两大部分。图文信息流是指需要印刷传播给大众的信息,如客户提供的文字、图形和图像等,其主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生产控制信息流则是使印刷产品能被正确生产和加工的控制信息,如:印刷成品的规格信息(尺寸、版式、加工方法等),印刷加工所需的质量控制信息(印刷机油墨控制数据、印后加工的控制数据),印刷任务的设备安排信息等,它主要是来解决“如何做”、“做成什么样”的问题。

现今,客户对印刷企业生产的要求呈现以下态势:交货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印品数量减少、品种增多、单价下降,客户希望能及时了解产品的加工状况,以便根据市场做出灵活变动等。印刷企业中的技术升级呈现以下趋势:印刷企业应用CTP的数量不断增加,全面色彩管理技术的推广,数码打样技术的普及等。因此,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制作出达到客户质量要求的产品,如何通过先进技术来优化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效率,如何与客户及时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些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根据管理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印刷企业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60%~65%,如果能提高到80%~85%,企业的利润和收益将会大幅度提高。印刷全面实现数字化流程,效率将比传统作业提高5~6倍,准确度与质量大幅提升,人为经验差距缩小,空间成本降低,达到生产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此外,操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监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状况,在任何环节进行打样,允许最后一分钟进行修改。整个流程方便、准确、可靠,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实践证明,推广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确实是印刷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需要。

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国内的应用

国内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经历了近10年CIP3/PPF的发展,开始进入CIP4/JDF的阶段,但其在我国印刷业的发展仍十分缓慢。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国内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印刷企业基本处于传统模拟生产流程向数字化生产流程的转型阶段,以大型书刊印刷厂、商业印刷厂以及大型制版公司和出版社输出中心为代表,而且这些企业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印前环节,部分印刷企业正在将流程向印刷延伸,但其重点还停留在解决墨量控制问题,对建立和发展数字化流程设备与技术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2008年,某业内杂志曾对国内114家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印刷企业进行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应用情况的深度调查。本次调查显示,在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样本企业中,数字化工作流程覆盖到印前环节的为100%,覆盖到从印前到印刷的有51.9%,覆盖到从印前到印后的只有7.8%,其中有76家印刷企业使用了PPF/CIP3或JDF/ CIP4自动控制,占66.7%。在“印刷企业应用了CIP3/ CIP4 的哪些功能”的调查中(见图1),“在印刷机上进行墨量设定”功能应用最多,占81.5%。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已有部分印刷企业引入了CIP3/CIP4,但因我国大多数印刷企业的印后数字化程度不高,跟不上印前、印刷的数字化发展速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都暂时抛弃了一些对其不太实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功能(如印后自动加工功能)。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层次

现今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从其涵盖活动的范围和数量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基于PDF的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例如:用更优异的PDF文件取代PS文件作为页面描述格式,使用CTP技术缩短流程,采用自动印前检查方法代替传统手工检查方法,采用自动拼大版技术取代原有的手工拼版等。

2.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数字化工作流程(包含了印前、印刷和印后)。该流程除了对印前流程进行以上设计外,还通过整个印刷流程之间的整合,来实现印前、印刷及印后流程的无缝衔接。例如,通过印前流程中产生的PPF印后控制信息文件对印后加工设备进行自动化的参数设置,提高了印后加工的效率;通过色彩管理和标准化来实现印刷机油墨预置的自动化,减少了印刷的准备时间。

3.基于PDF+JDF的全数字化工作流程。该流程以客户作业信息输入为起点,以作业为中心,以JDF为标准,实现查询、生产计划制定与控制、物流配送、应收款回收等活动的流程化处理,使得企业、客户和外协企业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目前印刷企业应用的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大多是基于JDF的,见图2所示。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特点

1.生产流程数字化

数字化生产流程的应用,简化了传统工艺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精简了工作人员,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作业周期和更高的质量来满足客户需求。

2.媒体数字化

数字媒体取代了传统的物理媒体和储运方式,使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桌面出版系统DTP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纸质图文原稿借助计算机以数字文件存在和传输;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得原稿数据获取更加轻松;CTP技术的应用,省却了传统的菲林,数字图文数据可以直接呈现在印版上。伴随着数字化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印刷领域各表现媒体和传输媒体也会向数字化方向转变,这会降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图文再现精度。

3.控制自动化

数字化工作流程中,许多传统的手工作业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由计算机控制软件或设备直接完成。如采用专业的RIP数字加网软件取代传统的手工机械加网,提高了网点的精度;利用数字拼大版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拼大版,使得拼版工艺变得省时省力;由数字信息控制的折页机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折页。

4.生产集成化

一方面是生产过程的集成化,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出现,使得原稿制作到印刷品成品之间的步骤逐步减少;另一方面是信息流的集成化,CIP3/ CIP4有效地集成了与印刷相关的多种信息流,这也是生产过程集成化的前提。

5.传输网络化

首先体现在企业内部,为了能够及时提交客户任务,往往需要多个工作点同时作业,在数字化工作流程下,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局域网,实现服务端和多个客户端同时工作;其次体现在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业务沟通上,网络数据传送为印刷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采用宽带网络传输,可以接受电子文件,实现了远程打样和异地印刷,拓宽了业务范围。

实施数字化工作流程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网络化运行环境

网络化运行环境为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平台。实现图文信息流、生产控制信息流及管理信息流在整个印刷过程中流畅传递的核心技术就是数据通信,利用网络化运行环境实现各流程间与各设备间信息流的高速传递。因此高速的网络环境是必须的,此外,因涉及到版权和保密等问题,网络安全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设备间和流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

传统印刷作业中,通常用胶片或印版等模拟介质来记录和交换数据,而在数字化工作流程中,是用一个包含所有内容数据的数字文件来进行数据记录和交换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印刷流程中各流程和各设备间的数据交换,需要建立一种标准化业务数据交换格式。目前印刷企业常用的标准数据交换格式主要有:Adobe公司开发的PJTF(Portable Job Ticket Format),CIP3和CIP4分别推出的PPF(Print Production Format)和JDF(Job Definition Format)。其中JDF比PJTF、PPF等标准的覆盖范围更广,它涵盖了印刷作业从开始策划到最终成品交付之间的整个周期内所有过程使用的指令和参数。JDF规范中可以同时包含用户的发货地址、报价、折手设置、RIP参数、印刷油墨控制、装订方式等参数。

3.数字化生产环境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它是一套系统工程,而不是单一的产品,是和每个生产环节以及生产设备密切相关的,必须调整原来的生产工艺流程以适应和服从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要求。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基础、业务范围等综合因素来考虑,明确数字化实施的范围,合理购置设备和流程,构建适合自己的数字化生产流程。

4.标准化规范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