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学技术新突破范文

科学技术新突破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科学技术新突破,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突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22-0029-01

一、信息技术运用难点的突破

信息技术在“整合”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不是在于“工具”和“手段”,而是为了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资源共享、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全新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无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都存在着一个技术选择的问题。信息技术的运用问题也就成了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的首个难点。

1.依据目标选定技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应当坚持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教学内容,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并如何呈现。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要符合学生的现有情况和发展需要。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运用信息技术,如果没有运用到点子上,往往会造成反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角和周角时,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往往会跟直线、射线的概念弄混淆,如果只是采用PPT展示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进行静态对比,学生依旧不容易理解,因此,为达到建立平角和周角概念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在投影仪的帮助下来进行直观演示,把两根线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再固定其中一根线,旋转另一根线,可以得到锐角、直角、平角……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技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创造条件,鼓励和帮助学生根据学习的需求选用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从而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以达到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来选择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使之为学生服务。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先组织学生对网页上的图形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使之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再要求学生打开“画图”,运用各种工具按钮,自由绘画出轴对称图形。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画图”中进行自由地创作。有的用鼠标拖出一个圆形,并进行复制,再组合在一起;有的拖出两个菱形,再按轴对称图形的要求进行移动。还有的甚至画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这样,学生就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

二、教学方法运用的难点突破

上课时课堂教学中最复杂、最核心的工作。换而言之,“教师的所有准备都是为上课而服务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上课而作的。”其中也包括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如何正确选用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实施过程中的第二个难点。

1.学科特点鲜明。何克杭教授对“整合”做出了这样的评论:“不同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需要遵循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并提出了五点原则,其中两点就涉及学科特点:“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开发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教学,因此,在整合中,教师必须注意以学科为本,体现学科特点。

2.因材施教。综观“整合”理念。其是以“主导一主体教学”为理论基础,要实现的教学结构也是“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紧密相连,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成。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选择不同的技术整合方式。这样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当前的数学知识分别掌握到什么情况,通过学习他们能够学到什么,再对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进行有效设计。

3.注重资源的积累。何教授这样论述:“整合”的中心点在于“把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运用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相互融合,为新型教学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达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践行能力的目标”。“课程资源的建设,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这是需要教师集体的工作,来构建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们可以共同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已有资源,并建立相关的资源库,这样才能使“整合”工作得到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水源可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资源。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一线教师还遇到影响有效教学实施的其他难点。但都只是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次要方面。只有有效解决“信息技术的运用问题”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这两个难点.才能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中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课堂教学;创新

一、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

从2000年我国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以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领域发展迅猛,但存在着“教材众多、内容不一、难度各异”等各种矛盾和困境,这样必然会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良性发展。“目前,信息技术教材无论是内容编写,还是选用、审核都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信息技术教材正在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1]

1.陈旧的教材内容。以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为例,这套版本的教材从2001年沿用至今,只有极少的内容在再版中得到修正。“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经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批准,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我市中小学全面使用。”[2]2001年版本的教材沿用到2012年,这个跨越无疑是巨大的。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12年内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是远远超出当时教材编者能够想到的。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不能仅停留在教会学生使用打字、用计算机画画等简单技能,更重要的要是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具有会思考、会探索的优秀精神。

2.教材内容枯燥、单一。笔者曾经询问过学生“你们喜欢看《信息技术》课本吗”,学生答道“不喜欢”;笔者问“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尽管各不相同,但不乏“我早就会了”、“很无聊”等声音。如果学生对教材的态度是这样的,如何使学生对教材和学习有兴趣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二、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多样化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不是职业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只会打字和处理表格的文员。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长见识上,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1.引进机器人竞赛、信息学竞赛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品。食品安全问题有些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生的,有些则是人为的。在‘食品安全’机器人比赛中,你的机器人的任务是提醒人们在进食之前避免和处理污染”——摘自2012FLL机器人挑战赛主题。当时学生在看到这段文字后,注意力和兴趣肯定从打字、画图等转移过来了,虽然FLL机器人是实体的机器人,普及起来不可能,但是在课堂上引入这些新的知识、概念,对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兴趣是有很大帮助的。

信息学竞赛宗旨是:向那些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任何地方,不管大小学校,都存在一些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和想象力的奇才。但是这些奇才可能会因为教育环境的限制,没有接触到这个能让他充分施展才华的领域,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你,很可能正是这位伟大的领路人。有谁能知道坐在你的教室里的哪一位小学生在长大后会是图灵奖的获得者呢?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学能使学生的兴趣更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会更深入。同时,多样化也可以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如“比喻教学法”等[3]。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界的心头之痛。我国中学生在物理、化学的世界性竞赛中拿过众多金奖,但至今没有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过诺贝尔奖。因此谈创新能力不能停留在只说不做的层面,要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以教材知识结构点为基础,开展主题教学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主题教学策略来改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学生很喜欢信息技术课,不需要再提高兴趣了。这种想法是误解学生的兴趣了,学生真正对教材内容感兴趣的不多,但对游戏、网络感兴趣的不少。因此,要使学生真正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开展主题教学,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

主题教学要站在一个较高的教育理念层面上进行,然后在教学中进行优化。设计主题教学要依据以下几个顺序:

1.根据教学主题,确定教育理念。如教育学生要有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勇敢创新等优秀品质。

2.根据主题的来源和教学需要,构建主题教学的教学结构。结合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锻炼相关技能。

3.根据主题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如使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等方法开展教学。

本文提供一个例子,如设计开展“谈谈盗版的危害”这个主题教学。教育理念层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认识到知识产权对我国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盗版对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严重危害;教学结构层面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大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学生和社会环境之间产生互动。具体技术层面是,采用何种方法导入,采用何种方法促进学生有兴趣地进行学习等。

四、对教材的知识要有取舍,促进教材发展和教学创新

通过篇首的论述,我们都清楚信息技术教材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因为实际原因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内容做深刻的思考,并在教学时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取舍和一定的开拓发展。

如《用计算机画画》这一章内容是以“画图”软件为基本开展的。“画图”作为WINDOWS系统的一个附带软件,其功能的低级是不言而喻的。实现“用计算机画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色彩图像丰富的“金山画王”开展教学,可以引入绘图板这个优秀工具,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如Adobe Photoshop这些专业的优秀制图工具,增进学生的见识。另外,“用计算机画画”是美术的一个分支,众多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缺乏美术基础,“用计算机画画”只能沦为一种简单的技术操作的组合。

参考文献:

[1]武健.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5).

[2]王海玲.信息技术课上的多样化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2,(7).

篇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就甘肃通渭县而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七个新突破”。

大力调整结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引导千家万户种草养畜,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促进畜牧业由传统农本畜牧业向现代商品畜牧业、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同时,要以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发展城郊经济。坚持用办工业的思维指导农业生产,扶持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农村各类能人组建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兴修梯田、综合治理小流域,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突破。树立对象就是任务的理念,按人均实际4.5―5亩梯田的目标,坚持大手笔、高标准规划和修建,打破地界、组界、村界,实施整山整流域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力争用5到7年或通过争取项目用更短的时间实现梯田化县。同时,要加大道路、农电、通信、电视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努力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

发展劳务经济,在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要紧盯农民增收,打造“建筑、轻纺、家政、保安”四大劳务品牌,促进劳务经济由劳力型向技能型、由自发分散型向组织输出型、由盲目无序型向规模有序型、由西北低效型向东南沿海高效型、由单纯挣钱型向输出创业型转变,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整合农业、扶贫、劳动、教育等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项目和资源,加大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认真实施“三清五改一池一灶”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村容村貌、乡俗民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三清五改一池一灶”,即清理渠道淤泥、村庄垃圾和道路路障,改水、改道、改宅、改厕、改圈和推广沼气池、太阳灶,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改变生活方式。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建制镇为依托,加大城镇和重点村的规划建设力度。

篇4

(一)力争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

对全县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努力挖掘成熟资源,组织编制好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申报质量,筛选、推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上报到国家、省、州有关部门,力争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

(二)精心组织实施好科技项目

精心组织好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5万亩八角集约化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及产品开发》、《八角种植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优质梨引种示范园》等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管好用好科技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管理,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确保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狠抓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科普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发展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二是开展“菜单式”送科技下乡,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三是认真开展好科技下乡活动。2009年,要在历年科技下乡活动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发挥科技管理部门的优势,明确目标,加大力度,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工作,使科技下乡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四是继续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技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展示科技的作用和力量,增强全社会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和在职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教育。2009年要举办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培训1326期,培训66300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1320名,聘请专家到县上开展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村科技辅导员培训。

(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拓展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重点解决八角等支柱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引资力度,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促进八角深加工项目尽快建设。继续做好八角产业基础研究工作,结合正在实施的国家、省下达的八角项目,积极推广成熟技术,加强八角生产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八角产业科技含量。打响“中国八角之乡”品牌。

篇5

关键词:水利施工 新突破

前沿:当前水利改革不断深入,本文将从简单介绍什么是水利施工以及特点入手,谈谈近几年我国的水利工程以及在此方面取得的一些新的突破。

1 水利工程及其特点

水利工程是按照设计提出的工程结构、数量、质量、进度及造价等要求修建水利工程的

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等内容。水利工程施工与一般土木工程如道

路、铁路、桥梁和房屋建筑等的施工有许多相同之处。(1)水利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2) 水利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工程又常处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事后难以补救,需要采取专门的地基处理措施。(3)水利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他水域施工,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及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

2 水利工程概况

近几年我国实施了很多的水利工程,一次次的水利工程显示着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飞速发展。比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布垭水电站建设等等,以及未3年我国将要进行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江河湖泊治理工程等等,都突出的显示了我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快速进步。

3 我国水利施工方面的新突破

3.1.大坝建设中若干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得突破,

筑坝水平居世界前列, 形成中国特色的筑坝技术碾压混凝土高坝筑坝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 主要是两项配套技术、一项成套设备和五项突破性成果。

两项配套技术: 一是以龙滩为主要依托工程的碾压混凝土高重力坝设计配套技术; 二是以沙牌为主要依托工程的碾压混凝土高拱坝筑坝配套技术。一项成套设备: 200m3/ h 双卧连续强制式碾压混凝土搅拌系统设备。

五项突破性成果: 大仓面碾压混凝土斜层平推铺筑法, 高气温和多雨条件下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 碾压混凝土拱坝接缝重复灌浆技术, 碾压混凝土拱坝埋管降温技术, 碾压混凝土拱坝现场快速质量检测技术。已建及在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

3.2.三峡、小浪底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多项重要技术突破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大江截流设计、施工中克服了堤头坍塌、深水龙口预平抛垫底、截流期通航和跟踪预报等技术难题, 保证了按预定目标实现了截流合龙, 主要试验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三峡工程首次大规模采用对拉端头锚技术加固船闸隔墙岩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首次应用的GIN 法新型帷幕灌浆技术, 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的显著优点。在三条排沙洞中, 采用的无黏结钢铰线双圈环绕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技术, 其规模和技术难度属世界前列。在河床段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 采用横向槽孔回填塑性混凝土保护下的平板接头 形式为国内外首创。

3.3. 大容量、高效率配套施工机械

水利施工时采用77t 位自卸汽车,抛投最大块石已达10t, 最大混凝土单个块体25t。天生桥二级引水洞、引大入秦、引黄入晋的长隧洞开挖, 均采用全断面掘进机, 双护盾掘进机和

悬臂掘进机等。小浪底大坝基施工中选用了大容量的国际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 坡积物开

挖采用EX400 反铲与DP755/ 366 自卸汽车; 河床沙砾石开挖采用CAT988F/ 992D 装载机与D8N/D9N 推土机和DP755/ 366 自卸汽车。引黄入晋采用6 台全断面的双护盾掘进机, 开挖

了8 条隧洞, 总长122km, 占一期隧洞工程长度的3/ 4, 创造了日最高进尺113m 的纪录。小浪底、三峡在防渗墙施工采用了对地层适应性较强的冲击式正、反循环钻机及双轮铣槽钻机。在机电设备、金属结构的制造与安装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峡工程的单机容量达到了70万kW 和小浪底工程水轮机的抗磨防护技术都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

3.4.新型垂直防渗技术

垂直防渗技术用于堤防工程是􀀂 98 大水后的重大转变。基于泥浆固壁的置换成墙工艺, 开

发研制了“薄墙抓斗”“射水法”“锯槽法 ”等成墙新机具和新方法, 用于长江和黄河等堤防加固。另外, 在采用以上方法成槽的基础上, 还开发了“垂直铺塑 ”“新型防渗墙”、振动切槽、振动沉模等挤压注浆成墙法,此技术可提高堤防工程的机械化施工水平和新技术含量, 保证了堤防防渗效果和安全。此外, 堤防除险加固技术, 如堤坡防护技术、隐患探测技术和水下测量技术等都有突破性新进展。

3.5.建设全国水利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示范工程

水利部组织人员在各示范工程技术总结的基础上编写了《水利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和应用》一书, 反映了土工合成材料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应用中达到的最新水平, 具有很高的实用和指导价值。使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和技术进步提升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