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7 14:46: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程施工行业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发展
1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它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规划与预测,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建筑施工环节的成本运转消耗情况有着良好的动态监控;其次,工程造价管理能够最大化的加快建设速度与提升工作效率,科学管控项目建设总规模并有效限制重复建设,坚决避免随意自发性与盲目性,保障各个投资方的利益,把投资风险降低到最小化;再者,合理确定与有效管理是建设单位工程的核心,它是严格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特点与客观规律的,它能够良好的维持建设单位中工程造价与管理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兼顾好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投资效益。总的来说,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具有深刻的重要性,能够保障企业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全过程控制意识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建筑工程造价缺乏全过程控制意识,更多的是把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重心放在了竣工结算方面,使得预算与实际存在较大的悬殊;事后控制的情况也层出不穷,缺乏事前良好的防范与控制,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投标环节中,严重缺乏对建筑施工项目的监理,它对后期建设工程造价与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强施工管理与科学组织施工以进一步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管理与造价,工程造价管理落实到建筑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增强建筑工程全过程的控制意识与理念。
2.2忽视了整体工程造价的前期预防控制
一方面,当前我国大多数项目的结算时控制后的管理模式,它主要是针对实际结算费用的方式而提出来的,可以往往存在忽视整体工程造价的前期预防控制,把重心单纯的放在审计成本上,而不是预测与控制项目成本上,也没有重视投资估算的作用,缺乏对产品实际需求情况的市场调研,没有准确科学的拟建项目的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因为当前我国的市场准入门槛在不断的降低,不少企业进行异地承揽与跨行业经营,这就增大的预算定额工作的难度,典型的问题还突出表现在缺乏有针对性的定额标准,预算定额体系有漏洞。
2.3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
综合的工程造价管理涵盖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项不确定性比较强的工作,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可是不少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遍不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与素质建设,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为日后的建筑项目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规划。可是有些建筑工程造价人员,成本控制在活动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一些因素,他们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办不到,而且成本控制领域的工作人员质量也不达标,预算定额的扩张活动在这些人员的影响下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建筑造价管理发展趋势
(1)建筑价格将实现计划向指导性价格的转变。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预算定额管理方式,不能仅仅以计划价格为指导性价格。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尚未成熟,政府对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能够有效调节建筑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不再仅仅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行业的造价管理工作也逐步发挥作用。(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已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引人信息化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造价信息网,可以将一些与建筑造价管理相关的政策到该网站上,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相关信息系统,开发各类造价管理软件,以此来实现建筑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建筑行业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建筑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建筑企业与政府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够将造价管理相关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起来,这也有利于实现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化。(3)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中造价审核工作将逐步正规化。造价审核工作主要是以计算工程量的方式,来考察预结算是否正确、费用是否准确。审核工作的正规化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企业签订合同、签订招投标书、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的正规化,建筑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来计算工程造价,审计部门严格进行计算审核。这些都表现出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审核逐步正规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作用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完成,以加强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管理,使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上一个新台阶。但是,社会时代在发展且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预算法则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本文探究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建波.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03):187-189.
[2]马卫龙,马庆国,王珍.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6):233-235.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成就与面对的困难文/中国施工企业治理协会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着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建筑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特征
建筑施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施工业构成最为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从2002年时点就业结构看,建筑施工业就业人数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继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之后,排在第三位;2002年吸纳就业人员达到3893万人,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制造业处于非农产业就业中的首位,占26.5%.
然而,假如动态地从1995~2002年期间的就业增量结构看,由于1995~2000年国民经济处于下行(GDP增长率显著放缓)周期中,制造业、采矿业等就业人员一直呈负增长的态势下,批发零售餐饮业、建筑业及社会服务业显现出确保非农就业增长势头的“中流砥柱”功能,分别提供了新增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35%、30%和20%.建筑施工业在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苦、累、脏”等特点,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来自农民工或其他辛劳行业的分流富余劳动人员。2005年建筑业正式职工人数为854万左右,行业就业人员达到4383万人,则非正式的工人数达到3529万人。据分析推算,近年来建筑施工业吸纳农民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多100万~200万人,建筑施工业已成为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
建筑施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剩余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应该说,国民经济的高涨为建筑施工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景气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业的产出份额不仅没有显著的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个“希奇”的现象。
导致这种“希奇”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建筑业产品的需求上升固然很快,但建筑施工能力供给增长得更快。由于建筑施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投入要素是简单劳动,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隐蔽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使劳动供给近乎“无限”。在1995~2002年,全社会各行业工资水平每年平均上升12.8%,而建筑业职工工资仅上升8.6%.相对建筑施工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管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供给弹性要小的多。因此,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高增长给建设市场带来的利益,更多的为第三产业(设计、咨询、监理等行业)和投资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业获得,而总投资额中“建筑安装费用”的比例多年来在持续下降。
总投资额中的“建筑安装费用”(构成建筑施工行业的报酬或产值来源)比重的下降,是在国民经济高涨时期保持建筑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包括广大施工企业及其劳动者)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形的(包括政府、企业)买方业主提供了大量“消费者剩余”,为整个国民经济地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1%.从增长趋势看,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承包工程的增速明显加快。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至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建筑施工企业涌现出中建、、中交、中铁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许多项目都受到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目前建筑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效益不高,企业负担沉重
施工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2005年高达65%,在第二产业中则是最高的,高出全国第二产业资产负债率56.8%的平均值8个百分点,债务负担沉重,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全社会拖欠款问题最严重的产业部门也
是建筑施工业,这使得该行业的债务负担雪上加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积累和运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建筑施工业资本含量低,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与第二产业的其他工业行业相比,由于人均资本水平低,建筑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偏低,处于40个行业中的倒数第8位,人均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1.7万,远低于全国工业人均23.9万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收入水平低
建筑施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较低。按从业人员的口径,建筑施工业技术人员比率4.6%,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三个行业,排名倒数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职工年收入为14338元,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5%.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将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建筑施工业微利和高负债率,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性原因。此外,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或与科研机构、相关院校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同时政策方面缺乏对建筑施工业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够。这些将在长期影响行业竞争力。
企业改制任重道远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目前民企数量占到全部企业的74.5%,产值占到68%,从业人员占到了66%.但作为行业关键力量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心和省属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问题突出。近十年来,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从31%下降到10.2%,就业人数份额从55%下降到17.8%,总产值份额从63%下降到24.4%.但总体而言,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使命尚未完成,建筑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自身的任务远未到位。
西部国有企业负担重,社会职能多,改革成本高,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进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长期积弱,与改制迅速的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建筑施工业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准入方面。在工民建领域进出自由、高度竞争的同时,专业建筑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壁垒。这种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地区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立场及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形成,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发展,阻碍建筑施工领域效率的提升。
招投标制度的实施与市场公平方面。招投标中,业主方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市场诚信方面。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的现象更多地发生在投资业主方,他们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局。关键在于我们的法律环境,一方面是法治不健全,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严重,很多情况的发生又是由于涉及政府或国有部门而“投鼠忌器”。
关键字:工程勘察 地基处理 发展趋势
abstract: engineering is a multidisciplinary theory for technical guidance, adopt various labor form. its main duty is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planning, feasibility study,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onitoring, acceptance and completion of safety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whole process provides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survey and geotechnical data. engineering is the first program is indispensable in basic construction, it is the main basis of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ground part. its main task is to find out the construction site engineering geology, hydrological geology, seismic geology condition,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sign parameters and foundation scheme,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trea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 usually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survey, through on-site drilling, field test, laboratory test (including dynamic and static test)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parameters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work after [1].
keywords: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foundation treatment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工程勘察行业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参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在此之后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建立了各种工程勘察单位。其主要业务是为配套设计工作提供设计所需要的勘察资料。进人本世纪以来,我国的工程勘察行业不论是从技术发展上还是改革原有体制弊端上,都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工程勘察主专业的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方向的转化,从原来单一的一般的勘察业务扩展到包括岩土工程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检测、岩土工程监理等多个方面,其业务范围的巨大拓展,对建筑工程建设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工程勘察行业也因此得到了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建筑行业的认同。随着工程勘察行业体制的逐步形成,勘察行业也逐步成为在设计与施工之间的一个独立行业,并与设计、施工、监理一起构成了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保障[2]。
二.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程勘察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加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以及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工程勘察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也将面临新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工程勘察单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这一变化,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以下几个方面将成为当今行业的发展趋势[3]。
2.1服务内容将细分
工程勘察行业是以服务建筑工程设计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第一阶段工程勘察体现的主要是认知作用,主要是通过一般的必要的勘察手段,掌握地基土层的基本结构性质为以后的设计实施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在第二阶段工程勘察的主要作用是咨询,在提倡岩土工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工程勘察的咨询工作,提倡岩土工程特色在地质勘查报告上的体现。这个项目的增加对勘察单位对外扩展业务范围、括宽操作业务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像基坑支护、降水、桩基施工和地基处理这类原本独立且应由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监管的项目也逐步由工程勘察单
来进行,这不仅是勘察行业业务水平的扩展也是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体现。随着岩土工程的深入开展,现在的勘察单位是及勘察、设计、施工于一体的完整统一体,其在当今建筑行业中的比例占据了主导行业的地位。
第一阶段我们主要是倡导行业性质的转化,包括由地质勘查向岩土工程的逐步转化,其要表现的是通过勘察我们所获得具体操作数据和资料优势,并以此制定更为科学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为了体现我们的勘察结果和整体实力,我们往往在勘察报告中详细陈述。现在勘察行业已经发展到了至关重要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传统的勘察单位不断地扩展其业务范围,这就使得在勘察报告中不可能如第一阶段那样表现的如此详细。在这一阶段业务将被细分成多种形式,从勘察报告上看不仅仅表现勘察结果,其相应的功能、责任、施工资质、知识产权等都有了更为突出的体现,这一趋势将是岩土工程深化到第二阶段的特点[4]。
摘要: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天津科技大学制定了“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在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 煤炭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 就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铸造工艺”课程改革研究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合作项目课程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探析 依托行业背景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 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工程素质培养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协同机制探析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道桥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析 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法浅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材料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的影响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教师能力的培养 内涵式发展环境下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探讨 浅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企业实践的可持续性发展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对策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路和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林健.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7-21.
[3]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4]王怡,吴倩,陈强.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行业卓越人才[J].中国轻工教育,2013,(5):76-78.
1. 图中显示了iPod生产的( )
A. 产业转移现象 B. 产业升级现象
C. 产业集聚现象 D. 产业分散现象
2.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类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
B. 产品iPod产业链复杂
C. 从事该产品的概念和设计活动利润最高
D. iPod产品在中国组装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3.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零部件因在生产上的联系而自发地集聚
B. iPod产品的周边附件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
C. 该工业为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D. 此类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
“中国商飞(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919客机计划2014年底首飞,目前正在进行动力装置(发动机)的国际招标。早在2009年3月召开的国内供应商招标会上,“中国商飞”就已收到200多家企业提交的生产申请。回答4~5题。
4. 生产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之间的协作依靠( )来实现。
①交通运输 ②信息联系 ③商贸联系 ④科技联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5. 目前,国产大飞机动力装置进行全球招标的原因是( )
A. 国外生产该部件劳动力价格低
B. 扩大国产大飞机的销售市场
C. 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条件
D. 国内生产原料贫乏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
6. A地区的重点产业最可能是( )
A. 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 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 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 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7. 图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分布,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人口分布状况? B. 主要交通线走向
C. 水源条件 ??????? D. 地形因素
8. 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 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 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D. 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读“某类工业的收益与费用变化曲线图”,回答9~11题。
9. 图中适宜该类工业布局的位置有( )
A. ①②???? ?B. ③④? ? C. ①④??? D. ②③
10. 下列属于该类工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需接近市场
B. 消耗能量大,须靠近能源供应地
C. 技术要求高,须接近科教发达区
D. 规模相对较小,基本无污染,接近消费市场
11. 下列属于该类工业的部门有( )
①电力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食品工业? ④印刷工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所面临的住房、信贷和金融等“三重危机”日益明显,美国经济进入了明显的衰退期。致使许多跨国企业需重新审视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读“二战后美国某跨国公司电子产品在本国及不同类型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发展阶段示意图”。
(1)该公司从哪个阶段开始大规模在其他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图中反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若该公司在中国投资电子工业,说明其寻求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13. 根据材料和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川渝黔三省市合作建设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的新构想,不仅有利于三省市整合资源,形成综合优势,引领西部大开发,而且有利于解决该地区面临的诸多难题。
(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简要分析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某企业接到美国客户的订单后,在东南亚的零件厂第二天便将生产好的零件,进行分装整理,第三天即以空运送至墨西哥,与其他工厂生产的零件进行组装,产品组装完成后,随即运往美国。据此完成1~3题。
1. 该企业在东南亚设立的工厂,最可能制造的产品是( )
A. 汽车发动机 B. 空调压缩机
C. 平板电脑外壳 D. 中央处理器(CPU)
2. 该企业将零件送往墨西哥组装,主要考虑的是( )
A. 拥有大量的研发人员,同时当地拥有广大的销售市场
B. 与美国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可减少进出口关税的成本
C. 临近美国西南部的石油产区,组装厂所需动力充足
D. 工厂劳工福利制度相对完善,劳动力素质高
3. 根据资料判断,影响该企业的生产工厂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 交通状况 B. 技术水平
C. 市场需求 D. 生产成本
下图表示2009年我国各省汽车产业与市场的空间耦合度。耦合度是指产业系统与消费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若产业与市场发展同步,则耦合度较高;反之,则耦合度较低。读图,回答4~5题。
4. 依据图示信息,汽车工业布局类型倾向于( )
A. 技术指向型 B. 动力指向型
C. 市场指向型 D. 原料指向型
5. 下列哪项符合题干中对2009年汽车市场的描述( )
A. 我国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同步发展的都在西部经济地带
B. 浙江耦合度低是因为浙江汽车消费市场广大,但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C.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经济和交通落后,汽车使用少,导致耦合度低
D. 从整体看,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很快,各省区的耦合度日趋升高
读某区域图,回答6~7题。
6. 甲城市优势工业是( )
A. 纺织工业 B. 冶金工业
C. 食品工业 D. 电力工业
7. 图中乙地农业生产的限制条件是( )
A. 灌溉不便 B. 地形起伏大
C. 土地盐碱化 D. 常年低温
我国西部地区某造纸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对其不同选点的平均成本费用(a)和产品价格(b)进行调查,形成如下图所示曲线。据此完成8~9题。
8. 该企业选址的最差位置和最佳位置分别是( )
A. m、o B. n、q C. r、o D. m、p
9. 政府为了降低造纸工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要求该企业增加治污设备,加大治污投入,基于此( )
A. 产品的价格将上升
B. 该企业利润可能下降,但分布范围将扩大
C. 图中n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将会减小
D. 图中m点的成本将增加,r点的利润将上升
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集中了多数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下图示意1979~2008年全球500强公司在华电子信息产业的功能结构演化。读图回答第10题。
10. 我国城市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潜力 B. 劳动力数量
C. 交通运输条件 D. 内部交易成本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服装产业中两类典型集聚区域。
(1)简述甲、乙两类地区服装产业的分工特点。
(2)分析甲类型集聚区域服装产业的区位优势。
(3)目前我国服装加工企业不断向中西部转移,对东部沿海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12.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砖国家”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材料二 E国基础设施良好,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矿业、制造业和农业是经济三大支柱。开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简述与A国相比,C国的人口特征。
(2)写出B国从C、D两国及A国进口的主要自然资源。
(3)分析E国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4)试分析B国工业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13. 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获悉,经过四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以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能源、生物制药、轻工食品、海洋经济为主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读北部湾经济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
位置优势: 。
交通优势: 。
市场“极寒期”,江汉石油工程公司顶驱技术服务公司要按照转型发展要求,紧紧抓住服务涪陵页岩气大发展的机遇,着力在解放思想、创新驱动、激发活力上下功夫,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夯实发展基础。
[关键词]
顶驱技术;转型发展;管理创新
江汉石油工程公司顶驱技术服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主要是为井队提供设备维修、仪器仪表等服务。面对市场“极寒期”及市场萎缩的影响,作为辅助生产单位的机修厂,出现工作量严重不足、人员富余等诸多问题。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公司如何以转型发展为着力点,超前谋划、准确定位,以焦石坝工区顶驱技术服务市场为契机,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实现转型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
1解放思想,把观念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1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打造素质全面的员工队伍
四十多年来,在“工作固定、吃大锅饭”思想的影响下,原机修厂部分员工学习兴趣不浓、技能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当前,如何适应从简单修理到顶驱服务的新要求,求发展、求突破,开好头起好步,转变干部员工思想观念是前提,提升素质是关键。为此公司要从宣讲、培训、考核入手,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形成主动学习、提升本领的良好局面。一是要形势宣讲引导认识新形势。公司党总支一班人要围绕“转型发展我怎么办”这个主题,深入车间、班组,与员工面对面,把公司优化调整、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的新举措讲清,把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困难和优势讲明,把个人作为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讲透,让员工自觉认识新形势、新常态,明白只有转变观念,只有主动学习,只有提升素质,只有转型发展,才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实现发展。二是要强化培训引导练就真本领。根据业务、技能的需要,结合不同车间工作特点,采取点面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组织技师现场传授技艺和绝活,安排员工到学校“回炉”和厂家观摩学习,创新开展案例分析管理工作,引导员工如何干、提能力。三是要完善制度形成学习新常态。研究制定学习培训奖惩制度,设置“胜任、基本胜任、不胜任”三档,将效益工资向高技能水平员工倾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可以促使员工学习,进而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1.2大力强化市场意识,锻造敢于竞争的企业文化
长期以来,机修厂主要以公司内部保井服务为主,是一家全天候“院墙式”生产单位,没有经历过市场的洗礼,竞争意识不强、市场能力不足。公司成立以后,要围绕市场是根这一理念,开展推倒“院墙”系列活动,全面查找公司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引导员工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同时。将排球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中,把“永争一流才能发展,敢于竞争才能胜利,团结协作才能持续”的排球理念植入工作各个环节,浸入干部员工思想和行为,打造敢于竞争、敢于亮剑的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以发展为己任,积极工作,主动出击,努力开拓外部市场、新兴市场,如走出“家门”闯市场,“联姻”厂家闯市场。
1.3全面激发严细意识,培育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
面对当前负重爬坡的特殊关键时刻,公司党总支一班人要达成共识:实施严细的管理是摆脱困境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和要求,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组织开展“严细管理,激活效益”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用严劲细劲狠劲,真刀真枪推进深化改革、迎接市场挑战,在保增长促效益上建功立业。要推出一系列管理特色做法,以促进管理水平提高、效益水平提升。一是推行“6S”管理法。要根据管具、工具、机件较多的实际,针对性引入并推行“6S”管理法,严格落实“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工作要求,对每个程序、环节、现场都逐一检查和督促,强基础练内功,实现精细管理。二是推行班组成本核算。坚持从严考核和绩效导向,把成本分解到每个生产班组,成本由班组掌握,实行多劳多得,引导每个班组及每名员工养成“先算后干”、“边算边干”的习惯,时时处处挖潜增效,以形成严细管理工作机制。三是开展月度“三基”工作检查。要强化基础工作,每月对各车间进行工作检查,通过现场提问、现场评分、限时整改,采取考核结果与车间效益工资挂钩,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推动管理水平上台阶。
2创新驱动,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2.1做实一体化服务,夯实服务效益的根基
实现“一体化服务”不仅是公司生存的基础,更是实现效益的来源。公司只有做实一体化服务,才能走稳服务提效之路,为拓展市场、转型发展做好准备。为此一是要构建一体化技术系列。围绕顶驱管理、租赁、维修、电动钻机修理、网电设施、仪表仪器等主营业务,加强钻机设备全面维修攻关和技术研究,为井队量身定制从配件加工到设备修理的服务方案,初步形成从简单维修、动力设备管理到电子原件服务一整套技术系列,构建涵盖钻机设备一体化、系列化的技术体系。二是要搭建内部服务一体化机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大局观念、“一盘棋”思想,制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规范要求,建立各车间内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做到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所有工序为制造产品服务,实现内部服务流程化、规范化,工作无缝对接。
2.2拓展新兴业务,形成服务效益的增长点
在市场“极寒期”,公司要明白,坚守原有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局限于简单的设备维修和保井服务,生存是没有依靠,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改变经营思路和发展方向,拓展业务范围,把触角伸向多个层面,才能基业常青、新服务实现新增长。为此,加工车间要科学定位,紧跟市场新需求,着力打造泥浆泵耗材配件专业加工中心,开发研制新产品,走产品设计新路线;钻修车间要拓展服务链条,在力保现有工作量的基础上,努力提供多样化、系列化服务,主动承揽泥浆泵等设备的制作、维护任务,实现“维修+制造+产品销售”的自主产业链;内修车间要提升新型动力设备的维修能力,以外委+技术合作的形式走高端发展路线。
2.3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效益的宽度和深度
为了切实发挥维修制造中心、顶驱技术服务中心、仪器仪表中心三个中心作用,公司要改善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方式,一切以市场为根本、以业主需求为需要,拓展服务空间。一是要开展驻点服务。立足甲方业务需求,开展市场工作研究,将经营战场从钻井大后方前移至钻井一线,组织三个中心技术人员前往进行开展技术服务,如在焦石坝设立设备维修中心及顶驱技术服务(租赁)中心,做到保井服务、维修服务到井场、到一线。二是要提前介入服务。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资料,根据各工区业主业务需求,提前介入抢占先机,如紧盯网电钻井、顶驱大规模应用的实际,将涪陵工区的维修加工业务提档升级至设备制造、租赁等业务;仪器仪表中心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开展设备运行情况检测分析,建立管理台账,做好仪表设备的预控、检修、保养等服务。三是要加强服务考核。制定《服务质量考核细则》,引入业主服务评价考核机制,力争做到保井及时率最快、保井服务质量最好、保井服务效果最满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3激发活力,把人力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
3.1选拔模式转变,激发人才活力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新的选拔制度和模式,打破年龄、身份等标准条件,通过大胆选拔一批、调整一批,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推进人力资源最优化,迸发人力资源活力。一是建立班组长竞聘机制。以班组为基本单元开展竞聘工作,通过公开选拔、个人自荐等方式,让群众公认、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脱颖而出,实现全部班组长竞聘上岗。二是推行班组长“经理人”制度。按照责权利对等的要求,把班组人员选配、成本核算、内部分配、员工管理等权力下放给班组长,由班组长自行挑选员工组建班组团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运行,既能提高班组长工作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员工学习业务、提升本领的主动性。
3.2管理层级转变,激发效率活力
针对管理层级较多、相互掣肘的现象,公司要实施管理层级扁平化,惟有压缩管理层级、压减班组,才能实现运行最优化、效率最大化。一是压缩管理层。按照“精干管理层,充实一线力量”的要求,对管理层级进行合并压缩,同时重新定责任、定分工,管理人员按照新的职责定位履职尽责,以消除互相牵制、互相推诿的现象,使管理更加清晰明确。二是压减基层班组。要根据职责分工和发展定位,对最基层的班组实施资源整合,避免存在低效、无效班组。重组后的班组与班组之间,要比生产进度、比产品质量、比服务效率,以提高工作活力和工作实效。
3.3考核方式转变,激发管理活力
以激发全员劳动活力为出发点,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实行严考核、硬兑现,激发员工工作活力。一是实行全员绩效考核。签订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制定详细的考评目标和评分标准,对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纪律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按一定比例进行绩效考核兑现。同时,推行量化考核,以工作时效进行量化考核,对每一道工序规定完工时间,严格控制时间节点,改变员工“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心态,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强化考核兑现。在效益工资的分配方式上,对“工时、效益、安全、质量”进行切块考核,实现多劳多得、效益好的多得,以激发员工立足岗位干事创效的热情。
4结束语
在低油价条件下,公司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效益是本这条主路线,努力迎难而上,实行管理创新,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员工活力,以实现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军峰 陈隽 单位: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党群工作处
【关键词】城市;供热行业;发展;监管
城市供热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公众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稳定,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先导性、公用性。
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非常关心居民的供热问题,把暖房子、菜篮子和米袋子并列为政府三大工程。特别是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供热已不仅是单纯社会保障问题,更涉及到城市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重大社会管理问题。
乌鲁木齐市供热事业始于1984年,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并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市有36家大型供热企业,其中国有企业23家,占64%;股份制企业占8家,占22%;民营企业5家,占14%;其余二百多家均为微小供热企业。他们共同承担着我市1.585亿平方米建筑的供热任务。2012年市政府为从根本上解决因燃煤而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对市区内所有燃煤锅炉房实施了“煤改气”系统工程。历经两年奋斗,目前共完成216家单位、322座锅炉房、1629台锅炉的改造,总计2、53万蒸吨,其燃气供热面积已达1、3亿平方米,占我市总供热面积超过80%。目前已形成了以热电联产和燃气集中供热为主,其他多种清洁能源分散供热为补充的供热格局。其中热电联产面积5000多万平方米,占总面积近30%,其余均为区域性独立供热,且各供热企业规模差距巨大,最大的供热面积约5100多万平米,小的供热面积才万余平米。这必然形成管理水平差距大,先进技术应用和投入参差不齐,供热矛盾突出,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给供热行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也给政府留下了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供热行业能耗居高不下,能源浪费,环保压力巨大。
从供热企业来分析:
1、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由于没有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作指导,从热源、输送管网到换热站普遍存在设备热效率低下,系统热损失大,企业员工技术素养偏低,对设备的运行和系统的调节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发挥供热系统的潜力,能源浪费严重并污染环境。
2、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管理经验不够、管理不到位是大部分供热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且施工、运行管理随意性大,没有高效的监管,行业管理部门只重视供热质量,轻视工程维护、保养质量。
从热用户来分析:
1、建筑能耗高。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民用建筑耗能占全国商品能源总耗的约27%,其中40~55%为采暖能耗。由于监管不到位,建筑节能改造推进速度相对缓慢,用户积极性。
2、节能改造与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含热计量收费)完全脱节,各自为政。造成“保温不节能,节能不省钱”。缺乏统一管理,责任主体不清。
3、整个社会缺乏节能意识,收费价格十几年未变,现有的收费体制更进一步抑制居民的节能意识。
(二)供热系统管理界限不清,相互推诿,供热矛盾凸显。
尤其是庭院管网和室内采暖系统的管理和责任主体不清,出现问题是用户没能力管、供热企业不愿意管,相互扯皮推诿,最终造成用户住房不热,产生供热纠纷,导致居民、政府不满,供热企业又感委屈,政府往往靠行政命令解决应急矛盾。
(三)供热行业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
供热企业如何运营、怎样运营?大部分企业是参照其他企业的经验和有限的行业规范来执行,有很大随意性,对供、用热双方之不良行为的制约缺乏法律法规支持,更制约了供热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保证供热和社会稳定,政府只能行政干预,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四)对城市供热行业性质定位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供热是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否完全市场化,有待于商榷。那么现阶段如何对供热企业进行定位?关系供热企业生存与发展。既要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并体现其公益性,又能促使供热行业走向市场,使其提高效益,降低能耗,杜绝垄断,使供热的公益性与市场化有效的融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供热价格的定价机制没有建立,供热企业成本不清。
现有的供热企业对其成本构成说不清楚,成本核算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供热成本到底含哪些项目,可不是简单的企业内部核算问题。热价不只是单纯反应供热成本,同时还要兼顾低收入群体的困难。但不能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应使供热企业有个规范的经营环境。国家八部委(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环保部)提出“坚持环保、节能、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等四项基本原则,目的是“促进城镇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应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指导性纲领。
二、对乌鲁木齐市供热行业的思考
我市供热总体情况是好的,虽没有发生大的供热事故,但小的供热事故频发,居民投诉比例很大,且每年市财政对供热行业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微。因热费收缴难,企业经营日趋困难;因供、用热双方矛盾有扩大趋势,这成了百姓担心、政府忧心、企业闹心的事。这一切为建设和谐社会留下隐患。
(一)规范供热市场秩序,用制度促进节能减排
城市供热系统是市民生活必须的基础设施之一,有其自然垄断属性,垄断有“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点。供热行业的特殊性因制度缺失,就会带来过多的行政干预,无形中却助长了供、用热双方的不良行为,因此必须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建立和完善供热行业特许经营制度
规范供热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市场准入条件,规定市场准入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考虑成本、价格、经营方案、供热质量和服务承诺,特殊情况和紧急措施等因素,推动行业市场化的进程。
供热市场属公共资源,有其特殊性,引入特许经营制度,既体现供热资源的公共性,又能解决垄断行业市场化的问题。通过市场的有限竞争来解决公共服务质量较低,高污染和低效率的问题。
2、对热用户进行合理分类,体现热的公益性和商品的属性
按用热的目的进行科学分类。属居民生活必须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公益性,对公立设施和经营性场所体现公共服务和其商品属性。
采暖的公益性还应体现在低收入群体,供热企业应承担公益性任务,政府也应给予相应的补偿,但其商品属性是提高居民行为节能的思想基础。
公立学校、医院、政府办公同样是公共服务部门,其用热体现公共服务的成本并有利于提高其使用者的节能意识。经营场所采暖用热完全体现热的商品属性并实行阶梯价格,促使用热企业的节能。
(二)加快行业标准、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并加强对各方面的监管。
1、建立健全供热行业建设、管理、服务的标准及监管机制
供热也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供热工程的建设管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企业行为,应纳入政府监管范围,虽然其设计、施工、验收国家都有标准,但执行却是企业行为。企业为减少投资,会降低标准,以取得眼前的经济利益,这也是供热事故频发的根源之一。
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后,还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使其各项标准、法规得到有效执行。目前国务院颁布了很多供热行业的标准、规定,但由于地域性差别,各地方政府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有些标准、规范形同虚设,政府由此从指导角色变为行政干预,这都不利于供热行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监督管理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既有建筑有50%以上是非节能建筑,平均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三倍以上。据了解在我国城镇供热系统中所损失的热量已占到全部供热量的30%,能源浪费严重,除供热企业要加强供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外,建筑节能和人们的行为节能也是提高热利用效率、节能减排的关键,从供热企业角度讲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对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从设计、施工、监理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并明确了监管主体。但实施四年来建筑市场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各地政府缺少配套措施,监管乏力,并且建筑物内采暖系统与室外供热系统未有效衔接,形成了所谓的保温不节能、能耗不达标的情况。
供热计量收费是体现供热公平性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其改变了按面积收费的传统,热计量改革不单是装几块热表就能完成的事。2008年建设部印发通知,明确指出“供热计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筑设计节能、供热系统节能、计量器具监管、供热价格制定、收费制度改革等方面”。它同样涉及公平性、用户的行为节能,供热服务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且按面积收费其供热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控制,而按热计量收费则是一个实时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对现供热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目前供热计量收费还需我们在政策上、技术上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加大管控力度,进行有序稳步地推进,切勿操之过急。
建立供热行业动态评价机制。对发现的供热质量、能源消耗及服务质量等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并将评价结果与特许经营权的授予相结合,以规范供热其经营行为。
(三)建立供热行业成本的监管和定价机制
热是特殊商品,其价格应纳入政府定价范围。但必须对供热成本进行科学考量后合理定价,让企业清清楚楚经营,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定价机制的建立首先应明确供、用热双方的投资管理界限和职责。科学合理确定成本的构成,结合行业标准能耗确定能真实反映行业标准能耗的供热价格。当价格与居民普遍承受能力相悖时或市场发生变化时,在成本规制法的指导下明确企业与政府的职责范围,以保证供、用热双方的利益。
为体现供热的公益性和商品属性,在定价时应实行分类热价。即Ⅰ类居民采暖应价格最低,Ⅱ类公立学校、医院、政府办公采暖价格次之,Ⅲ类经营性场所采暖价格最高,Ⅳ类特殊用热企业实行议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供热企业的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又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同时有效提高热用户的节能意识,并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在分类热价的基础上实施阶梯热价,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建立热价与燃料价格联动机制,遵循政府定价,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权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明确企业和政府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供、用热双方提供一个平等的价格环境。
三、本人的解决方案:
1、市供热行业管理办公室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研究与制定,适时修订《乌鲁木齐市城市热力管理条例》。同时要加大对供、用热双方节能行为的指导、监督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切实建立有效的城市供热应急机制,确保城市供热安全、社会稳定。
2、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节能设施的质量,特别是热表的采购质量、安装质量,并明确热表的保修期与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一样,均为不少于五年。
3、市供热行业管理办公室应建立地方的能源消耗定额,对供热单位进行定期考核,促进其节能减排,降低成本,高效环保。
我国建设领域中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监理工程的实行,文章主要分析监理工程对建设工程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建设监理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建设工程监理;法制;规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呈迅速发展的趋势。但日渐增加的工程建设中,常常会有不足之处,给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监理的研究力度,规范监理行为,促使监理水平得到提升。
1工程监理的发展对工程建设的作用
合理实施工程监理制度,能够使建设单位更加社会化与专业化。在工程建设中,监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其监理作用通常表现在下列一些方面。
1.1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化
监理通常出现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时期,使投资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工程监理企业参与决策时期的工作不但可以使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得到提高,同时降低投资决策失误的概率,使项目的投资与国家经济的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1]。
1.2使工程建设多方建设行为得到规范
工程监理企业应是社会化与规范化的,在工程实施的阶段就参与进工程建设中,并约束多方建设行为,工程监理企业的任务是根据委托合同监督管理参与到工程建设多方的建设行为。结合控制事前、事中和事后,能够对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规范且有效地管理,尽可能防止不适合的建设行为出现。
1.3建设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得到保障
作为特殊的一种产品,建设工程不但拥有常规产品所包含的质量特性,它还有一些额外内涵,其中包括有可靠、安全、耐久以及经济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点[2]:评价方式特殊性、波动幅度较大的质量、终检局限性以及质量隐蔽性等,这就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方面不能仅立足于政府的宏观监督以及承建单位的内部管理。监理工作的开展,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就能够被不但懂经济而且还懂技术的监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监督质量责任人立即实施合理措施保证使用与质量安全,防止遗留工程质量隐患。
1.4提升建设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建设单位期望质量标准与建设工程预期功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建设投资金额尽可能最低。对于社会公众及国家来说,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将工程本身的投资效益。将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有效实施。建设单位不但能协同监理企业将工程的投资效益最大化,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5工程的使用价值与质量得到保障
在工程设计时期,工程监理企业进行专业且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对建设过程中其使用价值、质量以及功能提出更准确的要求,制定选取与建设单位需求的更合适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建设单位所要求的使用价值以及功能方面得以实现。
2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分为监理试点、推进稳定、深化发展三个时期,目前已经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如下[3]:(1)在我国建设工程基础制度中,建设工程的监理制度已经形成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同时渐渐转变成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建设工程监理制度逐渐向法律化以及制度化的道路上前进。(2)目前,随着不断壮大的建设工程监理队伍,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在进一步的提升。快速上升的注册执业人员数目,表现了建设工程监理团队正在逐步扩大以及拥有更高的素质。(3)随着监理工作范围的逐步延伸,其包括的内容有电力工程监理以及房屋建设工程监理,另外还包含有通信工程监理以及铁路工程监理等,从投资决策监理以及施工监理逐渐转变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理。
3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
3.1法制化与规范化
即便目前我国对于工程监理出台的法律规定不多,《建设工程管理规范》在一定范围里对施工时期的监理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但是,在我国这个方面的法律不够先进,比较陈旧,特别是市场规则以及市场机制问题上。另外对于监理企业而言,其合同管理意识大部分都较薄弱,对于监理行为的管理十分不到位,对于该行业的发展需求已经不能起到良好的满足效果。
3.2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通常来说,建设工程监理的职责是对建设单位所带来的项目进行管理,作为工程监理企业,在建设工程的所有时期都需要完成建设单位所委托的管理需求。实际上,大多都是将重点放在施工阶段的监理上,并且着重对工期的把控以及质量的监理方面,关于投资控制与合同管理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局限的。所以,施工监理应该顺应趋势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道路前进。
3.3国际化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迅速加大开放的过程中,国外企业逐渐参与到我国的建设工程当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市场对我国参与的企业竞争给予了良好条件。但因国际管理与我国的监理企业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另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监理还欠缺完善。这就要求国内监理企业接轨国际,朝着国际化发展前进。监理企业要借鉴国外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与技术,从而使经验水平以及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3.4提升监理工程师的综合业务水平
就目前我国从事建筑工程监理的工程师而言,绝大部分都经过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监理理论的培训,并且需要在进度、投资、质量以及合同管理上考核合格才可以上岗从业。但是在全方位监理工作的发展中,依然有许多监理工程师的专业技能以及知识没能达到需求。并且,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是全方位、全过程发展监理工作道路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约条件。因此要着重对监理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深入,只有如此才可以在整体上将监理工程师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不断更新知识技术,从而使业务水平的发展道路更加顺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工程监理的意义不容小觑。如果想要使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那么必须不断加强工程监理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借鉴优秀的国外知识与技术,逐步调整完善建筑工程监理方法,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涛.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0-141.
[2]陈武.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7+151.
关键字:工程监理 建设工程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监理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态各异的构筑物比比皆是,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市政公用设施流光溢彩,装扮了我们的城市,带动了建筑、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自1988年国务院决定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实施建设监理制度以来,明确规定我国的监理制度分为政府监理和社会监理两种类型。所谓政府监理是指建设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工业、交通等部门设置的专门建设监理管理机构,或指定的相应机构,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和部门的建设监理工作,是强制性的监理。社会监理是指符合《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条件而经批准成立的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理。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以后,才能对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监理。因此说监理单位对于建设项目监理任务的取得是委托性的。政府监理规定工程项目必须监理,这是强制性的。
推行工程监理制度,是工程建设方面一项新的重大改革。其宗旨是利用具有建设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发挥其专业特长,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更好的服务。作为监理工作实施的主体即监理人员,其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
工程建设监理代表建设单位,用严密的监理制度和特殊的管理方式,按照合同规范,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跟踪和监督管理,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按计划实现,最终达到工程建设项目合法、合理、科学、经济。
二、 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明确定义:建设单位在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应将其委托的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及权限,以书面形式通知被监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监理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目前监理工程师只是进行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而这一阶段主要是质量控制。从目前情况看,让一个监理单位同时具备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的监理能力还比较困难,大多数监理公司也达不到这一水平。结合现阶段的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应重点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监理单位应具备招投标工作的能力
业主能否选择到优秀的承包商,取决于施工招投标工作的好坏。监理单位可以根据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积极参加工程施工招标工作,协助建设方选择有能力、有经验的承包商。如果监理单位能从施工招投标阶段就介入建设项目,则它对工程建设项目就很了解,有利于监理单位较快的熟悉承包商和承包合同,较好的开展监理工作。
2、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
监理工程师如果想做好监理工作,就要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只有管理好工程承包合同,熟悉合同文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教训,才能管好工程,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总目标。
三、工程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监理就是质量监理
监理企业的职责应当概括为“三控、二管、一协调” 。但是在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机制不配套等原因,使原本监理单位的该做的没做够,该给的没给到,不该的却担着。监理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管理职能大多不能实现,监理单位仅仅是质量监理。有些业主单位甚至认为聘请工程监理纯粹是为了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是应付上级政策的对策.。正是由于对前期阶段监理的缺失,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前期咨询、勘察设计、指标、设备采购与建造等内容服务基本不涉及,直接导致施工阶段工期延长,成本超出预算,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2、工程监理对业主行为无规范
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相当一部分业主较多地干预监理工作,有时甚至绕过监理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工程过程中产生纠纷和误解。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人员,监理公司收到业主的委托,就应由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与管理,而业主要做的不是直接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而是管理好监理。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无法规范业主的行为,往往会由此引发许多问题。
3、工程监理缺少高级人才
随着工程监理制度的实施,监理费用逐年下降,监理费过低阻碍了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不利于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社会上的高素质、高学历的管理人才不愿意到监理行业来。即使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也在有项目需要时被招聘过来,项目完成后即解除聘用。这就造成了缺乏适合项目管理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商务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专业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远远小于监理工作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工程建设任务逐年增长,各监理企业和单位只得大量聘用非专业人员来充当监理人员。 因此使得监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监理公司组织结构不合理,加之监理单位对于培养优秀监理人员投入时间和费用少,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使得整个监理行业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三、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方向
1、明确监理的定位。
建立行业实际上是一种服务行业,即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委托为业主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智力服务。工程监理企业必须进一步树立市场竞争观念、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规模。我们要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依照设计合同实施工程监理。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咨询服务。监理单位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监理实际上是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延伸,也就是说,监理应该为业主服务,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帮助业主管理好工程项目。只有监理的服务水平提高了,才能受到业主的认可,监理的地位才能提高。但是,监理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也不应忽视。监理工程师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合同约定,遵守公平、公正、客观的职业操守。
2、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监理行业需要一些高智能、高素质人才,就要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大工夫,应当要制定长远发展计划。 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开展国际同行间业务交流、互访活动、取长补短,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 除此之外,还应采用不同类型的各种培训,如监理公司总经理培训、总监培训、某工程项目培训,对员工进行监理基本知识培训和工程安全性培训以及简单的外语培训等,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借鉴国外工程管理学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我国实际,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型监理人才。
3、要建立完善的优胜劣汰制度
目前我国建立企业由政府管理,责任主体有一定缺失,行业发展受到制约。人员资质与企业资质捆绑在一起,人才不能够合理流动。要将目前的政府管理模式,改为由非政府的监理行业协会来管理,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依靠行业监督与企业自律,才能促进监理行业更完善的发展。监理行业的产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工程监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制度缺陷也不可避免的阻碍了它的发展,需要不断的保证监理机关的有效发挥监理的作用,提升工程的质量,促进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浅谈监理单位如何做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9(04)
[2]羊寿生.论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质量中的作用[J].才智,2010(19)
[3]张春友.浅谈工程监理人员的法律责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06)
【关键词】工程监理;行业发展;困境;措施
1工程监理行业发展中的困境
1.1监理行业的独立性较差。工程监理顾名思义,其主要的职责是对相关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建设单位之间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主要是因我国国情较为特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监理单位虽然与设计单位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但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却更为密切,因此在工程出现任何问题时,建设单位并未首先找到监理单位进行沟通,而是去找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交涉。此种情况不仅会为施工单位造成困扰,也会使监理单位有了脱离责任的机会,但由此也可以发现,监理单位并未得到充分重视,这对于其发挥自身功效以及今后的发展而言均十分不利[1]。1.2监理人员综合素质及能力有待提升。如今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学历、经验已经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及专业型人才。监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原则性以及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担任监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工程监理理论,并且自身具有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在监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工程监理人员,其中不乏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员,其不仅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也很难意识到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另外,部分经验丰富的监理人员过于刚愎自用,在工作中喜爱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开展工作,排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此种情况也会为监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困扰,并且也无法很好的保证工程质量1.3监理行业市场不规范。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迅速,监理行业也随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随着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新的监理机构也在不断涌现。然而在如今的监理市场中却存在极为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很多小型监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二,大部分监理机构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三,监理机构的不断增多,激化了行业竞争,甚至在很多地区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情况,如很多监理机构为了能够获得工程监理权而使用非正当手段,如互相压价、拿回扣以及攀关系等。上述情况在如今的监理行业市场中均属常见现象,若此种情况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工程监理的效果势必难以提升。
2促进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2.1强化对监理行业的认识。我国社会各界目前对于监理行业的认知均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此种情况会严重阻碍到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鉴于此,今后应加强对监理行业的认知,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此种方式不仅对相关单位自身可以起到作用,同时也能够使监理机构的相关人员更加了解自身的职责和权利,也可以通过在单位或企业内部开展相关讲坛、会议等来提升自我意识,如此一来,即可以使更多人了解到监理行业的重要性。在实际发展中应首先确定各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方向,并采取措施使其不断向着专业化、规范化以及社会化方式进行转变。2.2优化人员队伍。工程监理工作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的一大原因在于人员队伍不够完善,因此今后应从各个方面着手来优化人员队伍,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不断提升,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其掌握更多的工程监理理论,也要使其具备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开展监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对其进行思想工作,使其能够真正意识到身为监理人员应具备的工作素养;二,积极引进该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此也可以起到优化人员队伍的作用,此种方式若得以应用后,也可以在单位或机构内部进行工作研讨,充分交流工作心得和经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2.3规范监理行业市场。若要使监理行业市场实现规范性发展,可以在如下角度开展工作:一,政府部门应对该市场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法律途径来规范不法机构,一旦发现其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必须依法办理;二,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使各个方面均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三,社会各界应发挥自身对工程监理方面的监督权利,促使监理单位不断优化自身,以便于能够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若要使此方面建设得以实现,我国应不断加大对此方面的关注。
3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工程监理行业发展中的困境和解决措施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也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如今人们对各个方面的要求均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各行各业也面临着更加激励的竞争,工程建设行业亦然,若要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则应以提升工程质量为根本手段,在此方面工程监理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但鉴于种种因素影响,我国工程监理中存在着些许弊端,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工业;环境;脱钩;金昌
中图分类号:17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3-0162-04
DOI:10.13483/ki.kfyj.2015.03.03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旧有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以及一系列经济结构失衡,比如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过度依赖,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巨大等。改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则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很好的模式。要低碳与发展共同前行,打破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以及环境恶化之间的连接势在必行。这个打破连接的过程就是脱钩(Decoupling),也叫解耦,即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对资源以及资源产业过分依赖,重工业比重大,劳动就业结构单一,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单位产品耗能大,空气与水体污染严重,生态失衡。另外由于建市时往往只考虑了资源优势,较少考虑自然条件与地理区位,多数城市位于偏远地区甚至沙漠里,又制约了城市进一步发展。这类城市若不及时转变发展模式,将会随着资源开采殆尽、环境严重污染而走向消亡。资源型城市建设低碳社会面临的困难是所有城市里面最多、最复杂的,若能成功转型,无疑将在我国建设低碳社会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甘肃省金昌市是典型的以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必然与能源的高消耗紧密相连。2012年金昌市工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为75.8%,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3.61%,工业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7%,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市总能耗的88.23%。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物排放,有色冶金业作为金昌的支柱产业,向来是污染大户。同时金昌地处戈壁,生态承载力低,自然净化力差,高污染产出与低污染处理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金昌实现生态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工业发展对资源利用、环境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应用Tapio弹性脱钩模型定性定量地研究了金昌市2002--2012年间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污物排放的关系,以探索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发展之路。
(一)方法和数据
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污染,“脱钩”则是断开这种关联,即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与造成的污染。本文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统称为环境成本,代表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脱钩”又被细分为“相对脱钩”与“绝对脱钩”。前者指环境成本与经济同时增长,但环境成本的增速小于经济增速,后者指经济增长而环境成本下降。自从“脱钩”被引入到资源环境领域,这一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评估各地区的环境政策、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已有研究对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为主,判断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是否出现脱钩等现象以及脱钩的程度等。
在诸多脱钩研究方法中,以OECD的脱钩指数法与Tapio的弹性因子法应用最为广泛。弹性因子法不受统计量纲变化的影响,能够清晰界定和说明各种环境成本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数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政策方案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文采用Tapio的弹性因子法,公式如下:
其中e为弹性脱钩指数,EC为环境成本,DF为驱动力,代表经济活动产生的效益。根据e与1的大小关系以及EC与ADF的正负情况,可以将脱钩状态分为强脱钩、弱脱钩、衰退性脱钩、强负脱钩、弱负脱钩、扩张性负脱钩6个类型。由于传统上以e=1来界定脱钩还是负脱钩容易过分高估一些较弱的变化,于是Tapio法将该分界点向两边各扩充了0.2,定义0.8
本文全面分析了金昌市工业发展与环境成本的动态变化,利用弹性因子法计算了金昌市2002--2012年间工业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废水排放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脱钩关系。
本文从2002―2013年《中国环境年鉴》、《金昌市统计年鉴》与《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取相关统计数据,具体包括金昌市历年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耗水量等。由于工业增加值反映的是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和转移价值,较之工业总产值可以更确切地反映生产的规模、速度和效益,所以选用工业增加值作为驱动力。
工业发展产生的环境成本有两种形式,前一种是资源索取,表现为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完成生产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后一种是污染物排放,表现为向自然环境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前一种用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用水量来分析。由于工业增加值能耗数据缺失,故只能分析至2006―2012年。对于后一种,由于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物)中废水以及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烟粉尘对环境有较直接、严重的影响,故选其历年排放量计算相对工业增加值脱钩指数。
二、结果
2002―2012年间,金昌市的工业高速发展,除却2008年受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使得该年工业增长率仅有5.4%,剩余年份工业增加值都是两位数的增长率,即%ΔDF一直为正,所以脱钩指数总是位于第一、四象限,只会出现强脱钩、弱脱钩、扩张性耦合与扩张负脱钩四种情况。但由于金昌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能耗,重点耗能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举措,提高了行业加工转换效率,使能耗增长速度慢于工业增长速度,从图2中可见,2006―2012年间工业能耗总量一直在增加,同时脱钩指数小于0.8,为弱脱钩,能耗增长率小于经济增长率。2008年金融危机时,工业增长率只有5%,能耗总量几乎没有增长,可见这一年脱钩状态虽好,却是由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
金昌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毗邻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稀缺,社会节水意识较强,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高。2002―2004年,工业用水增长量为正,同时脱钩指数小于0.8,因此为弱脱钩。2005―2006年实现了强脱钩。2007―2012年用水增加量都为正,2007年脱钩指数开始反弹,2008年达到了4.45的高值。2008年金融危机时工业增长率只有5%,而工业用水却大幅增加了24%,为扩张负脱钩。2009年为扩张耦合,2010年又小幅反弹,扩张负脱钩,随后两年脱钩情况逐渐变好,变为相对脱钩。
金昌市的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源于硫化镍铜矿的冶炼过程,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核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有极大破坏力。由于早期污染较大,近年来金昌比较注重污染物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与工业增加值的脱钩水平持续改善,2002、2004―2009年间二氧化硫排放量都实现了负增长,因此为强脱钩。但2011年出现较大的反弹,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29%,使得指数一度达到1.72,污染物增加量超过了经济发展。
烟(粉)尘主要是工业燃烧、冶炼、金属焊接产生的颗粒物,是大气环境恶化的另一元凶,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威胁。金昌地处戈壁,沙尘天气较多,自然状态下维持空气中颗粒物的正常水平已经不易,控制工业产生的烟(粉)尘则更艰难。从图中看出,脱钩指数波动较大,但除了2004、2006年为扩张负脱钩,2009年为弱脱钩,剩下年份都实现了强脱钩。总体来说烟(粉)尘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金昌作为工业城市,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排放得不到控制将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2002―2006年、2010―2012年废水排放脱钩指数与二氧化硫趋势相近,2006―2010年间,工业废水脱钩指数经历了一次反弹。另外,在研究年份中,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以3~4年为周期波动。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全面分析了金昌市工业发展与环境成本的动态关系,利用弹性因子法分析了金昌市2002―2012年间工业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废水排放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脱钩关系。
研究发现:金昌市工业产值增长与环境成本之间基本呈现出弱脱钩状态,有少数年份呈现出扩张性耦合与扩张负脱钩状态。2002―2012年间,金昌市的工业产值高速增长,造成能源消耗不断增多。但由于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因此能耗一直都呈现弱脱钩。但在2011年工业用水量、二氧化硫排放、废水排放脱钩指数出现了反弹,可能是由于:(1)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迅速下跌,金昌市工业产值受到影响,同时工业产品产量没有减少,对金昌市工业增长形成了一定压力;(2)2011年同时也是金昌火力发电、电石、炼铁等高耗能生产快速增长的一年,随着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逐步实施,减排空间正逐步压缩。总体来看,金昌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已经开始减缓,但各个分压力的减缓幅度并不相同,有的已经实现强脱钩,有的还是弱脱钩。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就资源型城市的工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看待脱钩过程中的波动
一方面,资源型城市过度依赖向外输出资源,极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影响,一旦外部需求减少,就会极大影响当地的生产活动,造成滞销以致减产。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对有色金属需求大幅减少,由于各个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量不一样,对金昌市不同的环境成本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减排容易受到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如新颁布的环境政策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新近投入使用的污染处理设备等。因此脱钩过程并不会是一路平坦,而是有波动的,甚至有可能出现倒退的情况。对此,政府和监督机构应该理性看待城市脱钩过程中的波动,坚持贯彻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因为暂时的波动而失去信心。
(二)灵活探索转型道路
资源型城市的职能是不断地开发资源和输出资源及其加工产品,其分工定位是造成现阶段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型的主要原因。而产业转型恰恰是我国降低能耗的重要方式,故而资源型城市目前只能靠技术改造与淘汰高耗能来节能降耗。由于这种方式节能空间有限,能耗不可能大幅降低,因此对于这类城市应结合其特殊性,不应生搬硬套其他城市的指标,实行综合治理,维持污染排放在较低的水平。虽然尚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型,但城市仍可以进行多元化有益尝试,利用自身优势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石油工程;原油;行I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25-01
前言:当前阶段,在国际油气勘探的背景下,油气开发模式逐渐发生转变。随着各国油气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油气开采的传统模式逐渐被现代的开采模式所替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石油资源的消耗在逐年增加,而在石油需求
量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石油工程技术便成为了石油行业发展的一大关键。为提高我国油气资源的生产,政府加强了对石油工程行业的支持。但是,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很不利于石油行业的发展。为了有效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提高石油工程技术的成功率有效保证石油开采及一系列工程的安全,我们便必须努力提高石油工程技术,从而保证石油作业的正常顺利进行。本论文通过对石油工程行业的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了现阶段石油工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石油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给出了见解。
1.石油工程行业的现状
1.1 石油工程行业缺乏技术应用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能源缺口越来越大,我国对外的石油依赖越来越严重;相对而言,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早期“贫油国”是由产能不足造成的,而目前“贫油国”则是由市场供需造成的。2013年,我国的石油能源总体储量在全球排名第14位,但是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0%;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市场供需矛盾,进口依赖度只会越来越大。而相应的,通过石油工程技术来提高我国石油产能,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周期,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市场上的应用价值不明显。
1.2 石油工程行业缺乏技术创新
我国的石油工程服务体系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尽管在人才教育中已经开设了石油工程技术的服务内容,但所涉及的内容都比较陈旧,运行机制也显得十分僵硬。很多石油工程在建设和运转的过程中,认为创新工作所耗费的成本太高,因此研发部门的实际作用发挥并不是很大。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石油工程中所采用的设备、技术、工艺中,65%左右是通过国际市场进口或技术购买。因此,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设备和技术,与我国的实际条件不能完美迎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石油行业发展停滞不前,所以,石油工程行业的技术创新十分重要。
1.3 石油工程行业技术人才缺失
我国在石油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缺乏高端意识,尤其是受到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就业压力影响,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关注封闭式的应用训练,而在科技创新和高等技术方面的培养缺乏有效地模式。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多年,在大部分领域都得到了验证,但石油工程技术与石油产业联系过于紧密,人才的出口渠道较为狭窄,结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低级人才和中级人才过剩,但高级人才却严重不足。教育行业对于石油工程相应人才的培养,仅局限在应用训练,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操训练,很容易让知识和技术脱轨,从而导致缺乏高级人才。
2.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
2.1 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石油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面对国外石油行业对先进技术的封锁,必须提高我国石油工程技术中的自主性科技含量,例如在完井、清蜡、密封、防腐蚀等方面,也包括相关服务性维护方面等。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需要构建适应的机制,尤其是要以石油企业作为主要的平台,开放国内的技术交流合作,加强科研互动沟通,强化部门之间的联系。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可以让石油开采效率提高,石油储存及其他工作程序之间联系更紧密,对于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技术人员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可以将创新研究结合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将研究创新作为工作人员工作的一部分,让创新融入行业。
2.2 市场应用机制的培养
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与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时分不开,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应用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市场的认可,技术也就没有研发的价值。应该以市场为前提,以企业为平台,以高校或研究机构为支撑,构建一个完整的市场应用培养机制。在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是打造高素质的技术团队,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优化,最终作用在石油工程技术方面,通过新发明、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投入,将经济力量进行优化,实现市场的良好反应。市场应用机制的完善,为研发提供技术、人才和经济的支持,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保障,为行业发展提供机制的基础,让石油工程行业像健康的方向发展。
2.3 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
人力资源是一切产业运转的基础。针对于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行业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改革,要注重突出现实应用和市场体制,摆脱长久以来的理论知识枷锁。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应该以功能性创新配置为关键,注重实践;同时,适当地调整目前石油工程技术的人才结构,将低级人才、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比例范围内。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可以为石油工程行业提供充足且具有实操经验的技术人才,让行业发展不受人才不足的制约,也为行业研究创新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保证行业有充足的新鲜血液的注入。
3.结语
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大,石油应用于各行各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将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加快,必须要提高石油工程技术,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为石油工程行业提供基础的人力和财力,确保石油工程行业健康的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现受政府委托代管、管理行业的专业性协(学)会48家、事业单位19家,承担着行业信息统计、科技、质量、标准、机电产品进出口及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协调服务等业务职能。
10年来,中机联秉承着“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植根行业、惠及会员,按照有为有位、创造精品的工作要求,在服务政府、引导行业、反映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努力发挥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绩,连续两届被评为民政部先进社会组织,并荣获5A级行业协会资质认证。
几年来,在原人事部、人社部的直接领导和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的指导下,协助政府在现代制造领域开展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做了一定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认识,将“653工程”纳入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工作,予以重视
2005年,受原国家人事部委托,中机联承担了组织实施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简称“653工程”)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在职培训,更新、补充专业技术人才的现代制造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创新能力,适应时展对技术人才的新要求,6年培训40万人(含轻工5万人)的任务目标。
接到委托任务后,中机联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研究,一致认为:实现机械工业的振兴发展,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基础,国家组织实施“653工程”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长远大计,是推进行业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委托中机联承担此项任务,是对我们的信任,应站在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高度加深理解和认识。作为行业唯一的综合性行业协会,承担着引导行业、服务行业、实现振兴的光荣使命,发挥行业管理的支撑作用责无旁贷。
尽管面临无经验、无经费、无专职人员和无工作手段渠道等种种困难,但观念认识的统一和提高,为我们开展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一致决定,从大局出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千方百计破解难题,确保任务完成。
二、夯实基础,将“653工程”纳入规范化运作轨道
“653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从长计议,要有组织保证,责任到人。
我会从建立组织、落实责任入手,成立了会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组建了由10个专业协、学会、7所高等院校专家、教授等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确定了技术咨询、项目指南以及教学大纲、教材、课件的审定等职能;明确了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与服务。
三层组织机构及责任的落实,成为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组织保障。
同时,注重健全机制,形成制度。针对工程程序严格、涉及面宽、组织量大的特点,我会首先根据整体工作部署,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地方人事部门、行业组织进行了沟通与协调,先后在京、津、沪、黑、吉、辽、湘、鄂、苏、浙等地区建立了地区组织机构,确立了由省级人事部门牵头,地方机械组织或行业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
其次与原人事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同了《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了“653~2程”各项工作。
接着制定了《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工作体系、分工、申报、审核及批准程序与备案、、证书发放、登记等管理流程,为运行机制的形成和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认真组织,将“653工程”作为服务振兴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
遵循做好服务的根本宗旨,本着创造精品的工作要求,我会始终将“653”工程作为中机联的重点工作。
首先是打造声势,营造氛围。为广泛宣传“653工程”的目的意义,吸引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关注、参与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同志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工程的重要意义。行业网站专门设立了栏目和服务平台,中机联会刊、主要领导的讲话等,都成了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使工程实施的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得以及时向社会和行业,既扩大了宣传又实施了服务。
其次是深入发动,加强引导。我会于2007年组织召开了“653工程”工作会议,相关行业协(学)会、省市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及院校约100多名代表出席。
会长致信祝贺,提出希望;戴光前理事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中机联主管会领导做了《工作报告》,总结了阶段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新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组织了专题讨论,听取了工作意见和建议。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上下同心加快实施的预期效果。
同时,注重精选项目、确保实效。
我会于2008年年初,组织召开了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讨论研究并通过了现代制造领域“653工程”培训指标分解方案,会后下发了《关于分解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培训指标的通知》。
同时,经人社部批准,向社会公开了组织征集的7批118个教育项目。申报、审核批准了4批90家施教机构,确保了行业培训任务的有效进行。
几年来,在(原人事部)人社部的领导和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的指导下,在各省人事部门、行业地方、专业性协(学)会及施教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会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在电子制造、新材料、重大装备、精密仪器、汽车工程、系统集成等重点专业技术领域,先后举办9期高级研修班,邀请多名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参加了学习。
通过大规模开展数控加工技术、汽车制造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活动,逐步丰富和完善现代制造领域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与地方和专业协会、大专院校合作,在信息化、机电一体化等面向现代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培训活动,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升了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受到企业的欢迎。
2011年6月,我会已完成46万人次(含轻工5万人次)的培训任务,提前、超额完成了政府下达的培训指标,相关工作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
近期,为适应“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与行业振兴发展的需要,我会组织了行业人才状况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组织制定了“十二五”机械行业人才培养规划,并于今年初在全行业印发;参与了国家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门有关行业人才规划的编写工作。
为持续推进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我会一方面从思想认识、内部管理、合作机制、课程设置、扩大规模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一方面主动启动了《现代制造领域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的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已完成课题
的编写,课题成果将广泛运用于下一步教育培训工作。
几年来,我会在现代制造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
主要是: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尚需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广泛性仍需强化;工作的手段、条件以及外部环境还需改善。
同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对工作关系的进一步理顺、对基层企业培训的新需求、效果反馈等,也需要进一步沟通、调研和加以改进。
四、几点体会及工作建议
(一)几点体会
行业协会组织受政府委托承担“653工程”教育培训是一项新的工作,也是行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更新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奠定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础;
二是必须重视基本建设,从组织机构、工作体系、课程选配、教育效果等细节入手,不断促进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
三是必须注重工程质量,精选项目、精选培训机构,更要注重实施的质量和效果,边干边总结边改进,努力将工程做成精品;
四是必须坚持从长计议,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确定方略,将更新工程纳入行业及协会发展的要务,抓紧抓好;
五是必须坚守有为有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贴近、积极作为,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政府、行业和企业的认可。
(二)工作建议
1.进一步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工作体制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服务、施教机构支撑、企业主体的工作格局,建立一个在人社部直接领导下、由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牵头单位及相关方参加的工作指导委员会,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和作用,从源头,上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以此建立起工作的长效机制,引领知识更新工程的持续开展。
2.重点解决好条块的作用发挥与有机结合问题
明确职责分工,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希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熟悉行业、了解企业、专业突出的优势,在参与制定行业知识更新工程基地的评估标准工作、专业培训基地的推荐、考核、评估与专业科目的设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5.积极改善现有的工作环境与条件
加大对知识更新工程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对强化继续教育,政府提出限定要求,协会推进,改变无强制力、约束力、只是软任务的现状。
同时,改变现有实施工作中支持政策软、指标硬、力度不够的状况,积极努力为各方创造更宽松、更有利的工作条件。
如开展工作经验交流、问题研讨,加强对承办方、牵头方工作的指导;建立国家专项基金,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对行业组织实行购买服务;制定激励政策,改变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调动积极性等。
4.加快知识更新工程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知识更新工程要进一步明确分工、流程、责任、要求。对委托单位实行有进有出、有奖有罚的动态管理。
在证书的管理上,纳入国家继续教育证书范围统一管理,由人社部统一监制、监管,按照授权由牵头单位负责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