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车辆 交通安全 道路线形 断面规划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城市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宽敞畅通的区间公路、四通八达的城市立交等,形成密集的交通运输网,交通环境与过去相比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将从道路规划设计入手,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缺乏全局性
城市道路规划在整个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道路规划,往往脱离区域规划,仅局限于路网规划,导致与周围地块脱节,一方面不能更好地为周边地块服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缺乏权威性
一些城市虽有道路规划设计,但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设计缺乏权威性。例如为了避免一些现状建筑物的拆迁,降低道路的技术指标,从而影响到道路规划的合理性。
(三)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缺少人文精神
在城市道路规划阶段,缺少市民的参与,尤其广大普通市民的参与,不能充分理解群众心声,过多的遵从领导的意志,从而使得设计出来的道路缺少人性化。例如过分压缩慢行路权,大大减少慢行交通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二、道路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首先,传统的道路规划理念是“以车为本”,过分得考虑了道路指标如何适应机动车的快速行驶,导致城市道路规划时对现状地形、周边地块等方面考虑不周。千路一面的道路规划,形成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和交通环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对地块的服务功能。
其次,城市道路规划中道路与城市居民居住区和广场、公园等交叉组合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到交通的顺利通行和行人的安全出行。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不合理也影响行人出行,进而影响交通安全。
最后,在过去几年的城市建设阶段,不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工期使得工程质量严重降低。道路在使用不久后即出现不应有的病害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也影响到交通安全。
三、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确保交通安全
道路规划在每一个项目的前期阶段,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在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评价都通过之后形成规划。在实施阶段也需对项目的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后续跟踪监督,保证前期规划的延续性和权威性。那么在技术上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来确保交通安全呢?下面将从道路线形和断面规划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进行讨论:
(一)道路线形
线形是道路的骨髓,它支撑着整个道路网络,对行车的安全、舒适及道路的通行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居民生活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也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与曲线综合连接成形的空间形状,是道路的主要轨迹。不合理的线形设计,不仅会引起乘客的不适感,还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交通事故。一条线形好的道路,能够保证车辆安全、迅速、舒适行驶。
道路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坡长等因素,同时还必须满足驾驶动力学要求的最小值,以及驾驶员视觉、心理方面的要求。反映公路线形好坏的关键是速度的连续性,它直接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道路平面设计应在路网的布局下,根据当地地形、水文条件等处理好线形指标,合理设计道路交叉口,保证道路平面设计的科学合理,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高速性。道路曲线不是一条简单生硬的直线曲线组合,而应该是一条自由舒展的空间曲线,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会使驾乘人员感到舒适,安全,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周边地块,与整个城市建设和谐融洽。
(二)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除了承担交通功能以外,也是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同时更能体现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城市道路规划断面设计包括横断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曲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设计依照规规范数值,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横断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实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规划,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经济成本。设计选择合适的道路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并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工程。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城市道路是政府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道路规划设计标准,制定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给人们带来便捷出行的同时保证出行的安全,同时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和城市综合实力。
结束语:道路的规划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前提,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设计的人文关怀 ,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更要有一个实际考察、科学论证、理性分析、认真实施、重视监督、用后反馈的可持续路线,从而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水平和城市的总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新城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以宁波市东钱湖新城为例城市交通201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刘晓青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的必要性山西建筑2008(3)
[4] 张久涛,张国栋 浅谈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问题防治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6)
周翔(1990~),男,汉族,郑州荥阳人,郑州大学本科在读,水利与环境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摘要:本文从论述城乡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定义,揭示了当今城乡交通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可为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城乡交通一体化;问题;对策;
引言: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具体而言,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然而,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城乡结构、土地开发的利用率、使用功能及布局的调整使城乡交通的需求和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城乡边界日益模糊,原有公路网功能及等级结构的失效、乡村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不畅、地区可达性的降低及运输成本的提高等突出问题,因此,现有的交通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讨论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交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与对策,对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具有指导作用。
1.城乡交通一体化及存在的问题
1.1城乡交通一体化
所谓城乡交通一体化,粗略地讲,就是打破城市交通和公路对外交通的界限,打破交通行政等级划分制约,打破城镇和农村分割,从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对路网、站场、线路、运输、市场、管理等交通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实现城乡交通全衔接、全沟通、全畅达,体现城乡交通科学、公平、协调发展,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同等优质、价廉、方便、快捷的交通文明服务。
城乡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交通体系,它强化了城乡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促进了城乡空间网络的发展,使城乡一体化结构形态得以完善,为城乡一体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条件。没有高效的交通网络,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城市间和不同乡镇、乡村间的网络联系,保证城乡一体化经济市场体系的平衡、健康的发展。因此,合理的公路网体系是城乡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基础。
1.2城乡交通存在问题
(1)复杂的交通组成
城乡道路上车辆构成不仅包括原有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汽车、公交车等,同时在农村行驶的交通工具比如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等也将大量涌入城市,进而造成各交通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服务水平。
(2)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乡镇(村)公路并存
在城乡一体化地区,一部分道路为连接中心城区的高速道路或通往向相邻区县的县乡道路以及其他公路连接线,按照公路标准设计;一部分为城市内各组团之间相互连接的市政道路,按照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还有一部分道路为乡镇或乡村内部的道路,属于低等级路面。然而由于其公路等级的不同,必然会对公路的管理及养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公路的破损程度及使用寿命不一,也会造成后期较大的维修费用。
(3)路网结构紊乱
路网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现有的道路网及其发展规划都是在城乡二元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无论是传统的公路网规划方法还是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法都无法满足城乡道路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上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的不同,可能会引起路网结构的进一步恶化,进而限制城乡的进一步发展。
(4)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虽然城市公共交通和公路对外交通管理体制得到了一定的理顺,但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远不只有这些,至少还应包括综合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的上下对接与延伸。而在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未完全建立或真正形成之前,城乡交通一体化工作交流、沟通、协调、监督、评估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这些方面,目前还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瓶颈和加大工作力度。
(5)缺乏统筹规划
要推进和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是前提、是基础,具有明显的先行、先导、推动和带动作用。而从各地交通规划编制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地方都编制有诸如综合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公路交通等各专业、各专题、各专项交通规划,但能从城乡交通一体化高度、视野和层面进行的规划却很少,也未见有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的范本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交通一体化推进工作。
2.相应的对策
2.1加强道路及道路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必须以顺畅发达的道路基础设施为保障,同时有高效的立体交通系统与之衔接,必须建设大容量交通配套设施与长途客运站相配套。对于乡镇中的低等级路面,要进行改建并完善相应的道路设施,力求城乡道路衔接的顺畅,与此同时加强道路的后期养护,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其次对于出现破损的道路应及时进行修复,以保障交通的顺利进行。
2.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克服不切实际、不具条件盲且推进等现象。在条件不具备或条件不成熟时,应将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合理划分各部门管理职能和合理分工上。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应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管理。从目前工作重点来看,主要应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工作协调以及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向县级及其以下延伸的问题。
2.3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
由于现有的道路网及其发展规划都是在城乡二元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无论是传统的公路网规划方法还是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法都无法满足城乡道路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对城乡道路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将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必须城市交通规划和对外交通总体规划中,并要满足近远期交通发展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要求,以满足城乡发展的需要。
2.4建设统一交通信息平台
为方便公众外出、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和提升城市形象,建议建设统一交通信息平台,各大客运站票务联网,同时在市内城区建立中转网络,让顾客就近乘车。市民在任何中转站
买票,中转网络定时快速将顾客送到各大客运站。
结论:城乡交通一体化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点,解决模式也并不固定,在进行交通规划时,我们必须考虑以上要点,因地制宜,以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服务城市的发展原则为主导,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发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毅洲,史寿山,陈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4
[2]付加锋,宋玉祥,马延吉,等.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及其规划设想[J].城市,2001(4).54~56;
【关键词】公路 城市化 思考 对策
一、干线公路城市化问题出现的背景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我国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并相应地建立了两套法律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曾经远离城区和村镇的公路日益逐渐成为城区道路的主干道,于是在一些城市就提出了:公路应当逐步改为城市道路,即“干线公路城市化”。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转化和认定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差异
(一)政府管理主体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建设质量、建设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而公路由交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负责。其他事项管理主体上,公路也由其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道路则是由各地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二)规划制度的差异
城市道路规划原则:包括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原则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原则。单位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并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公路规划的原则为: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编制,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公路有统一的命名、编号制度和规划控制区制度。
(三)建设制度的差异
城市道路建设资金可采取政府投资、集资、国内外贷款、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公路建设筹集资金,除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拨款外,可依法向国内外金融机构或者外国政府贷款。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公路建设进行投资。特殊情况下,还可采取符合法律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筹集。
城市道路配套建设中,城市供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应当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技术标准上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不同路权要求。公路建设项目则实行法人负责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技术标准中没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要求。
(四)养护制度的差异
城市道路养护部门负责对养护、维修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和管理道路,由其委托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养护绿化保洁水平要求高,养护资金由城市人民政府财政保障。
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养护绿化保洁水平要求低,养护资金来自中央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中的消费税,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五)路政管理制度的差异
对于城市道路,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须经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公路没有这项制度。占用或者挖掘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道路,应向交纳城市道路占用费或者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公路没有占用费。开设平面交叉道口、设置非公路标志方面,公路有许可制度,城市道路不清晰。公路有控制区制度,城市道路没有。
三、干线公路城市化的对策
(一)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转化和认定问题,必须依法办理
将公路改为城市道路,必须按《公路法》第十六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即国道规划局部调整由原编制机关决定。国道规划需要作重大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国务院批准。经批准省道、县道、乡道公路规划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专用公路主要用于社会公共运输时,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申请,或者由有关方面申请,专用公路主管单位同意,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改划为省道、县道或者乡道。
(二)管理部门的确定上,即确定“谁来管”的问题
笔者认为,《公路法》的法律效力等级高于《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人民政府将公路的管理职责确定给建设主管部门是不合法,将城市道路的管理职责应确定给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符合国务院规定。
(三)干线公路城市化的管养问题
由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一差异暂无条件统一,需要继续保留。作为公路管理部门在养护和路政管理方面,除依法实施外,应当取长补短,面对新问题,激活新思路,按照加强公共服务职能要求,把公路养管定位于城市道路的新标准和新档次上,根据城市化要求,积极探索城市化后的公路养管新模式。
1.积极探索养护管理考核机制。按照“要求更高,管理更强,执行力度更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制定出台《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比办法》,以养护综合考核结果作为依据,奖勤罚懒,提高养护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2.继续加大公路养护管理投入,在保证日常养护管理资金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关系公路畅通安全的路段和重要设施的资金投入,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道路交通环境。
3.改进公路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保障安全畅通、提升服务品质为主题,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资金、制度、人才、科技为保障,坚持增量与挖潜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实现由速度向效益、由管理向服务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4.全力打造公路服务体系。以保畅通、保安全为着力点,以“树品牌、树形象”为努力方向,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努力打造更通畅、更安全、更便捷、更文明、更和谐的公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综合管理服务能力,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优良的公路交通保障。
参考文献
[1]雷孟林:公路交通法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版.
[2]陈广华、徐小锋:从《条例》看公路养护机制走向,中国公路,2011,(7),34-36.
[3]杨世平:直面城市化新挑战,中国公路,2012,(2),80-81.
目前,我市道路状况虽然有所改观,但交通拥堵问题仍十分突出,尤以上下班高峰期为甚。我认为,既有道窄车多的矛盾,也有人、车遵纪的问题。解决此问题还需一定时间,为了缓解矛盾,建议:
1、改进硬件条件:除道路需要加宽外,对拥堵集中地段重点治理。如启新立交桥大转盘处,简便方法是拆除转盘设红绿灯,解决互相抢道、拥堵现象;复杂方法是从新华东道十二中处,由西向东利用缓坡架桥与现立交桥连接,上下各行其道,顺畅便捷。
2、建过街天桥解决人车矛盾:重点在建设路与新华道交叉路口。在百货大楼、三利大厦、凤凰大厦及静园之间建一环形过街天桥,既解决人车矛盾又为新##添一景观。方案可由市政府请专业机构设计,施工可以采用市场化,市政府不必投资,采取公开招标投资建设,将广告权归属投资方,甚至可以投资方命名。
3、目前我市凡十字路口有专门左转灯或左转待转区的路口较少,均是左转直行灯一起亮,车辆抢道造成混乱。建议凡是十字路口均设左转灯,时间以测算车辆多少酌定,解决拥堵问题。
4、建设路建成后,宽敞顺畅,应尽快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设栏,防止乱串其道造成交通事故。
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很多,解决这个问题也是目前许多城市共同的矛盾,根本在于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以上只是几点权益之计。
---------------------
公共交通应实现城乡一体化
今年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并在河北理工大学设立了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这充分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公共交通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应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百姓的期盼,政府的要求,##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市城乡道路快速发展,交通便利,高速路人均公里数全国第一,外环路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车,市区与各县区都在一小时交通圈内,具有实施公交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目前我市城市化率也已达到46%,城乡交流密切,群众要求开通城乡间公交线路的期望迫切,而且曹妃甸滨海新城、南堡开发区、海港开发区的发展建设,都需要有高度发达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作支撑。公交城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建议如下:
一、改革客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当前,传统的客运管理体制是阻碍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的首要问题。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分属两个政府部门管理,使得我市客运交通缺乏整体性、有序性和规范性,给城乡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元化的管理,因部门职责不同,很难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因此,首先要破除体制障碍,由二元管理变为一元管理,将##行政辖区内的客运交通全部归属到一个政府部门管理,实现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
二、整合现有城乡客运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
成立国有控股的公交客运集团公司,对现有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农村班线等客运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行集约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解决当前存在的各自经营,分割管理,相互限制,阻碍发展等问题。集团公司下设长途客运公司和公交公司。长途客运公司负责到外省市的客运交通。公交公司负责行政辖区内的城乡公共交通。集团公司统筹线路设置、车辆配备、运营计划和经营发展等。并要充分利用城市公交在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安全服务上的优势,确保城乡一体化交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保证其社会公益职能的全面履行,更好的服务城乡人民。
三、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科学编制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并纳入到城乡总体规划之中。在规划公交线路网络时,要注重合理规划县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公交线路的顺畅衔接。使市中心区与各县区之间、各县区与乡村之间形成链接紧密、互相通达的公共交通网络。要搞好农村线网的规划,方便农民的出行,通过农村交通的发展,让农村经济循环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农家乐起来,让城市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万千农民百姓。
我作为公交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非常关心、关注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我愿同我所热爱的企业一道,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号召,充分发挥好公交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公交城乡一体化新模式,打造出与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服务##人民,让百姓满意、政府放心。(##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王权)
---------------------------
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十分高兴收到家乡的来信,这是家乡父老对在外“游子”的关怀和爱护,更是期望和信任。自己在省直工作近三十年,一刻也未忘记家乡,未忘记自己是一名唐山人。这些年来,唐山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全省11个市的领头羊,并正朝着更高层次迈进。家乡的各项进步,都牵动着每一个在外“游子”的心,我们也时刻以作为一个唐山人而自豪。这次家乡邀请各地人士献计献策是明智之举,定能进一步增加初具影响力的“唐山品牌”的向心力。斗胆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仅算是在外“游子”向家乡父老的汇报,且不是一个不全面完整的汇报。
一、农村发展以村为单位规划,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整村推进。
二、按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不在门类齐全,而在强在优,如畜牧业以奶牛、生猪为重点,种植业以蔬菜、花生为重点。争取上边资金,吸引外/
1缺乏相应的设计指导标准
城市地区进行道路规划与设计都是有据可依的。但是,针对乡村地区的道路设计标准较为缺乏,因此,对整个乡村地区道路设计水平与质量影响较大。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最大意义所在,旨在为广大乡村地区道路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性参考。
2新农村道路分类及特点
与城市道路相比,新农村道路有诸多自身的特点。如新农村交通流量较小,景观基质较城市好,与村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等。因此,新农村道路设计应有鲜明的自身特色。而对于道路设计准则的确定,应当从道路的分类开始。一般而言,道路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道路的交通流特性进行分级,比如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二是根据道路的功能进行分类,比如将城市道路分为交通型、生活型、景观型、综合型。根据笔者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以及对新农村地区农路的实际考察,鉴于乡村道路交通流较小的特点,本文将以道路功能为标准将乡村道路分为三类。
2.1通过型道路通过型道路是指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与新农村聚居区内部发生直接联系的道路。在城乡统筹历史大背景下,通过型道路对于联系城市与乡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乡村地区,通过型道路还是联系乡村居民点体系的交通网络。交通型道路与建筑物或者围墙等人居环境建设设施联系相对较少,而与乡村地区的物流设施、农贸市场、对外交通设施等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图1)。2.2生活型道路生活型道路是指与新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其道路功能除具备必要的交通功能以外,还具有商业、集会、邻里交往、休闲娱乐等其他生活功能。比如新农村的商业街等。生活型道路两侧一般为建构筑物,空间围合感较强,具有完整的街道四界面(底界面、顶界面、侧界面)。交通流量上主要以本地居民通勤交通为主,且有较大的人行交通流量。
2.3生产型道路生产型道路是指与新农村居民生产关系密切的道路。其道路功能主要是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便利。如田间道路,是为务农活动而修的,一些村办企业,也会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修建生产型道路。生产型道路没有固定的空间类型,一般根据生产活动的需要而设计和修建,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并且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变而改变。交通流量上,其主要考虑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或者交通设施的要求。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同一条道路可能在不同的地段其类型不一样。比如一条乡道,在非新村聚居点处属于通过型道路,但是进入新农村聚居点后,两侧布局商业及社区生活设施而成为一条典型的生活型道路。
3新农村道路设计的一般原则
(1)路网设计应满足新农村对外交通联系要求;(2)路网设计应合理组织新村人行与车行交通;(3)道路设计要注重“以人为本”,创造安全的交通环境;(4)道路设计应为农村居民提供交流活动场所;(5)道路设计应为市政管线的埋设提供空间;(6)农村道路应有完善的标志系统。
4新农村道路分类设计技术参考
4.1通过型道路通过型道路以承担交通功能为主,在道路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道路设计技术标准根据上位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确定;(2)道路选线应结合地形地貌,减少土方量,减少地质灾害隐患,尽量不侵占耕地;(3)道路选线中,应注意不与当地有历史价值的名树古木、有历史价值的房屋相冲突;(4)除必要的交通设施外,道路两侧原则上不进行其他建构筑物建设,建构筑物退道路红线距离按照相关规范确定;(5)道路两侧结合现状植被情况进行绿化种植,道路两侧应有良好的植被覆盖,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种植;(6)道路两侧应设计排水沟,排水沟设计一般高于现状耕地标高,便于收集的雨水通过自流用于灌溉农作物(7)道路绿化应考虑景观要求,树种选择考虑当地树种,利用乔木和灌木形成富有层次感的街道绿化景观,此外,还应考虑一年四季不同的色彩搭配;(8)应进行道路标志系统规划,确保道路有统一、清晰的交通标志;此外,对于有行人过往的道路,还应遵循以下设计准则。(9)应根据人流量设置一定宽度的人行道;(10)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有绿化带隔离或者硬质隔离;(11)应有路灯等完善的照明设施;(12)有公交通过的地方,应设置港湾式公交站;(13)在有人行横道的地方,应参照相关标准,实行交通管制。
4.2生活型道路生活型道路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村民展开社交活动、出行、购物等的必经之地或目的地。因此,生活型道路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村民生活质量(图6)。(1)生活型道路设计车速应不大于20km/h;(2)考虑行人过街要求,路面不宜过宽;(3)引入“安宁交通”理念,控制道路上的车速。①纵断面速度控制:通过设置减速台、减速丘、突起的人行横道控制车速;②平面速度控制:通过交通花坛、曲折式行车道、弯曲交叉口等技术措施控制车速;③行车道窄化速度控制:通过交叉口瓶颈化、中心岛窄化、人行道扩展实现降图6生活型道路设计示意低车速的目的,同时也能方便行人过街;④路面材料速度控制,选择毛石等材料,减缓行车速度;⑤vi系统设计:通过设计醒目的交通标志,唤起驾驶员对于安全的重视;(4)对于有公共交通通过的地方,应设置港湾式公交站;(5)有商业行为的道路,断面设计时应考虑临时停车;(6)断面设计中,应考虑非机动车的行车要求;(7)道路断面设计应考虑市政管线的埋设需求;(8)考虑景观效果,道路d/h应控制在1左右;(9)生活型道路是居民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应结合商业、公交站等交通设施,考虑设计沿街居民活动节点;(10)沿商业街应有绿化种植,以本地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种植为主,其既可以增加街道绿化率,又不至于遮挡商业界面;(11)道路两侧建筑可通过坡屋顶、阳台、雨棚等构筑物增强空间层次感、展现地方特色,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观察街道,参与街道活动;(12)街道应作统一的风貌规划,对广告、交通标志系统进行统一,塑造有地方特色的视觉街道界面;(13)街道应有完善的照明设施。部分生活型道路没有沿街商业,而是比较幽静的步行通道,因此在设计中有一些不同之处(图6)。居民建设围墙,以增强居住生活的私密性,同时围墙也是展示地方特色的载体之一。由于交通量较小,道路宽度较窄,可以考虑人车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