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范文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班级特色活动纪实,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班级特色活动纪实

篇1

为了从各方面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在保证不影响的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增强班级同学的交流,提高班级文娱活动的质量,丰富09过控班班级活动,经 过班委提议,同学同意,决定在09过控班展开 “一周三小时活动”——“学习一小时”,“体育一小时”,“畅谈一小时”活动,并将其作为09过控班长期的活动,坚持下去。

二. 活动目的

举办“一周三小时”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增加同学感情,丰富09过控班班级活动,提高班级文娱活动的质量,增加班级凝聚力。具体如下:

“学习一小时”:通过上自习的方式,一方面督促同学们养成上自习的习惯,另一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在学习上交流的机会,互相版主,提高过控整体成绩。

“体育一小时”:通过每周组织一些集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在参与集体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调节同学们的学习节奏,为同学们打造一个体育运动平台,为院运动会的各项比赛做好准备。

“畅谈一小时”:通过组织同学们在每周就设定的话题进行讨论,增加同学们的交流。

三. 活动时间

“学习一小时” 每周周日晚上7点——8点

“体育一小时” 每周周日下午2点——3点

“畅谈一小时” 在每周班会期间穿行

四. 活动地点,参与人员

“学习一小时”采取全班统一进入某一教室,不申请,只是进入同一教室,进行集体自习,具体教室,会在每周周日由班委发通知。

“体育一小时”每周在体育场进行,足球,篮球等项目均可,按照个人爱好进行。

“畅谈一小时”在每周班会期间穿行,具体主题,可由班级同学提前讨论。

参与人员:09过控班全体同学(有合理理由,可选择不去)

五. 活动安排

“学习一小时”由学习委员组织,“体育一小时”由体育委员组织

“畅谈一小时”由宣传委员组织。

班委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的活动。

班长,团支书负责总体调动

六. 注意事项

1. 提前题型同学,“学习一小时”期间如有外班同学进入同一教室上自习,应保持安静,讨论声音小些。

2. “体育一小时”期间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受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篇2

1.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创设民主氛围,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

以往教育教学中,往往只强调"老师的主导性",班上什么事,由老师说了算,学生只能服从,他们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主意识和责任感,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班主任万事关心,身心疲惫,学生却不为所动的局面。因此,要营造民主气氛,就要求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想说、敢说,这样班级管理工作也就会如鱼得水。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各种各样的"管理者",有时是一次活动出现几个"管理者",有时是多次活动出现不同的"管理者",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也就让他们无形中懂得了统筹、协调、宽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长期开展,让他们所具备的这种管理潜能就在班级管理中不自觉地显现出来,从而能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

2.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综合性性学习它把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知识理解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提供时空保证。综合性学习采用得最多的组织方式是小组合作,实行"组内合作,组际竞争"。这就是说学生在组内处于合作状态,而小组之间则处于竞争状态,只有学生个体之间的有效合作,才能取得小组竞争的胜利,这样,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就增强了。当然,组内合作也包含组内成员之间的竞争,真正实现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一学习机制的实施,不仅满足了学生个人强烈的好胜心,而且又培养了他们互相合作的精神,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不仅欣喜地看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提高,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巩固,更重要的是,它对整个班级的管理也发生的巨大的作用。比如我在班级管理中就沿用综合性学习小组的分组,常规检评除了个人竞争,还要进行小组评比;考试成绩除了奖励优秀个人,还要奖励优秀小组、进步小组等,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班级良好学风形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会涉及到太多的智力类的活动,这就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也能有效增强其成就感,而增强其成就感、让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保持他们学习热情的最好的方法。如《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本土民风民俗民谚、本地方言中有特色的词语成语歇后语、本地有特色的饮食小吃等,搜集结束后进行资料的整理汇编,以看图说话、知识竞赛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走进家乡,了解本土文化"的活动,最后分组进行小课题的论文汇报并及时评价。在这样的自主型学习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知识归纳能力、深入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拓宽眼界积累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成就感也被激发,自然也就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绝大部分积极方动的学习必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有利于班级的长远发展

古人说:"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首先,在综合性学习的很多活动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去研究身边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等。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敏感度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自然也就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有利于班级的稳定发展。如在教学"感受自然"时,有同学提出了生活中一些不易被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及时鼓励了他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借这个契机,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发现班级管理的细微问题并提出建议,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问题,并解决当时班级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保证了班级的稳定发展。

篇3

传承孝道特色立校特色一、立足实际定课题,传承孝道抓特色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传承孝道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而现实中的未成年人状况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个体间的经济差距也越来越大。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致使被娇宠的孩子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很少能够体谅父母的艰辛,珍惜优越的生活环境,在学校里不少学生比吃、比穿、比阔气,把经济上的富有当作炫耀的资本,而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感恩意识严重淡漠,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普遍缺失,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责任感难以唤醒。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的突出难题。学校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水平。

做好“传承孝道”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意识,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的能力;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培养师生高尚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就把“传承孝道”作为校本课程的研发项目,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深入开发研究。

二、规范课题研究程序,紧紧抓住“五个一”开展研究活动

(一)确立一个研究主题:传承孝道

(二)提出一个课题口号:孝心引领,健康成长

(三)成立一个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小组成员有学校领导班子,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组成。

(四)明确一个教育目标

知恩,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养教导之恩,亲人、同学好友的帮助之恩。

感恩,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心存感激。

报恩,让学生学会报恩,不断增强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报恩的能力。使学生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五)制定一个科学的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理论、发动实施

请教育专家指导,编写《孝亲敬老》校本课程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孝心篇、爱心篇、爱国篇、励志篇、活动篇”五部分,校本课程围绕这几个主题开设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家长课、社会实践课(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请模范人物讲座等。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务实高效

科学规划校园文化,精心打造凸显传承孝道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全面渗透孝道教育。

有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是无形的,必须有系统的实践活动,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阶段:全面带动,扩大影响

1.与家长联手,增强传承孝道教育的辐射性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创设“家校携手,共同育人”新机制。精心设计《“孝敬教育”协议书》,规定双方在“孝敬教育”方面的各自责任。向家长印发《“孝敬课”联系考核单》,家长打分,邻居旁证,学校评定。

2.与荣誉挂靠,增强传承孝道教育的激励性

按照学生自评、家长打分、邻居旁证、班级审核、学校终评的“五道程序”,评定孝敬课成绩。凡孝敬课成绩不合格者,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和其他单项先进均一票否决。

3.与社会联系,增强传承孝道教育的影响力

首先,构建社区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格局。其次,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经常参与到校内外的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中来。再次,学校邀请校外人士来校作孝敬教育专题讲座和报告。第四,加大内外宣传力度,及时报道传承孝道活动内容和研究成果。

三、逐步深入,营造孝文化氛围,全面渗透,彰显学校特色

孝为德之本,彩石中学在被评为历城区首批特色项目学校之后,更加重视《传承孝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落脚点,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一)编写教材

彩石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传承孝道》开发组。开发组成员深入社区,走访了十几个村的“孝亲敬老”代表,拍摄场景,采访纪实;在学校内,师生互动,开展传承孝道系列活动,制作了纪实片《传承孝道》。随后整理辑录,编写了出版了第一步校本教材《传承孝道》。内容包括:理论篇、纪实篇、古代故事篇(二十四孝)、现代故事篇、格言篇和活动篇。2009年9月,又编辑出版了第二本教材《弘扬国粹》,是第一本教材《传承孝道》的延伸和拓展。校本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资料,使校本课程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路子。

(二)开展活动

规定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为学校“孝敬日”,在这一天,学校倡议每个学生,主动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做点感恩回报的事情,并将自己的行动填写到学校发放的传承孝道“孝敬日”调查表中。

(三)营造氛围

近几年来,学校累计投资50余万元,精心打造“传承孝道”特色校园文化。校园内四周的墙壁上,都有不同主题内容的传承孝道宣传教育园地。楼道文化,集中了二十四孝、历史名人、国粹京剧、传统太极等内容。每层教学楼一个主题。广场周边墙壁上,集中展示了学校传承孝道教育的主旨:厚德明礼;京剧脸谱、名人书画;孝道文化的渊源和内涵;学校传承孝道特色活动的成果;2010年,高标准设计了广场西墙文化长廊,以大型浮雕的形式,系统展示了“传承孝道”的文化理念,构思巧妙,画面精美,在全区范围内首屈一指。2011年,又将正对学校门口的大影壁装修一新,把“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十个字,制作成高档的名人字体,作为影壁内容,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以各有侧重的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墙壁文化、橱窗文化、教室文化、楼道文化、餐厅文化、公寓文化,全面系统地构建起浓郁的传承孝道校园文化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四、紧密联系学校实际,不断创新传承孝道教育形式

孝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要保持传承孝道的教育功能,使传承孝道永远成为学校教育的特色,就必须紧密联系学校实际,不断创新传承孝道教育形式,充分彰显传承孝道教育的活力和魅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校重点通过以下五个方面,不断推动传承孝道教育的开展:

(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补充校本教材

学校秉承“和谐发展,始之于孝”的理念,进一步把传承孝道与爱党爱国爱家乡,与理想信念和弘扬国粹结合起来。把“弘扬国粹”纳入学校特色建设的范畴,结合传承孝道活动,进一步开展以“学太极”“练书法”“唱京剧”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将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发展延伸,使校本课程永远充满活力,使学校特色建设永远成为学校发展的主线。

(二)大型活动,引领主旋律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在大课间学练太极拳、展演课本剧;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庆活动,举办以“传承孝道”为主题的大型文体活动。元旦和六一两个节日,开展校园之星评比表彰活动,大力表彰在传承孝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有孝亲敬老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团结同学之星、勤俭节约之星、学习进步之星、爱护公物之星……既是对传承孝道教育成果的总结,更是对传承孝道教育的推动和引领。

(三)班级活动,全面渗透

将各班有计划地开展“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常规,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活动按月分班级有序进行。活动突出学生自主策划,全班共同参与,打造精品活动,全校展示交流。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精品节目展示评比活动。各班自主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活动资料、精品节目展评结果,全部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作为班主任及所负责的班级评优评先的条件。学生表现突出的,作为评选校园之星的条件。使“传承孝道”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抓手。

(四)成立社团,提升文化品味

为强化特色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我校成立了各种文化社团,如文学社团、象棋社团、体操社团、排球社团、京剧社团、合唱社团、书画社团、民乐社团、科技社团等,每天下午第四节按时开展社团活动。寓教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合唱社团在2010年在区级市级合唱节比赛中均获得了二等奖,排球社团代表区教育系统直接参加济南市比赛,科技社团的发明创造多次获得市区级奖项。

(五)健全制度,确保实效

各项活动都纳入班级量化管理、教师评价体系,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校园之星评选及颁奖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文化校园的和谐环境,学校的传承孝道教育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等特点,学校传承孝道特色建设凸显成效。

(六)学习交流,促进发展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比赛,如市、区级合唱比赛、区运动会、历城小名士评选活动、师德案例评选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对外影响。济南电视台、舜网、泉城信息网、历城教育信息网、财富时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了彩石中学传承孝道学校特色建设的成果。

五、不懈努力结硕果,传承孝道成特色

第一,由于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扎实深入,有声有色,2007年10月,彩石中学被特邀参加了山东省首届慈孝文化论坛。2007年12月,被评为历城区首批“学校特色”项目学校。2007年11月,在济南电视台“教育视点”栏目中用5分钟时间专题播出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建设的成果。2009年3月,在济南电视台“星耀泉城”栏目中,用10分钟的时间专题播出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建设的成果,泉城信息网同步播出。2011年2月,舜网教育用9个网页页面,图文并茂的报道了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建设的成果。只要在“百度”上输入“传承孝道”四个字,就能搜索到彩石中学传承孝道学校特色在历城教育信息网和舜网教育的专题报道。

第二,传承孝道研究课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学指导。2009年7月,彩石中学的传承孝道研究被列入济南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局领导多次到彩石中学指导德育功能室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区校园文化经验交流会上,张校长就传承孝道特色建设做过三次专题汇报。彩石中学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合并进行的做法,多次受到市、区教育局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第三,作为学校的科研课题,师生全员参与,共同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形式,又是一大特色。这也是彩石中学传承孝道教育从2004年至今得以坚持下来,并且永葆活力的根本所在。

第四,课题组队伍庞大,成员构成合理,成为课题研究的强大核心力量。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教研组长、再到班主任,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构成核心,又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组织,很好地保障了传承孝道各项研究活动的科学定位和有效实施。几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并发表各种教育教学论文近80篇,实施活动方案50余个,全面总结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经验与不足。有利的推动了学校传承孝道特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校本课程的不断发展。

第五,传承孝道教育基地全面覆盖,初具规模。以校园为基地。全方位打造以传承孝道为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墙、文化长廊、德育活动室、音体美活动室、文化广场的资源优势,积极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

以课堂为基地。课任老师和班主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孝道教育。与学校大型活动相呼应,以班集体为单位的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使学校特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以社区为基地。深入社区,用“传承孝道”的实际行动,为社区群众服务。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梳头洗衣;和老人们亲切地拉呱聊天;走进公共设施,清理垃圾,打扫卫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以家庭为基地。选出学生家长中孝敬父母的典型代表,聘为学校“孝亲敬老”辅导员。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校联合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第六,为人师表,名师辈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彩石中学多年来一直注重师德建设,获得了“济南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称号。老师们的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使彩石中学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几年来,彩石中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济南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8人,历城区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0人,市级以上优秀辅导员43人。2008年,李宽生老师荣获“全国农村十佳英语教师”称号,2009年,李莉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所有彩石中学的老师都兢兢业业,专心教学,从不因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影响上课。从早自习到午饭就餐,从午自习到晚自习,直到学生休息都有教师值班服务。孙美老师,由于晚上孩子在家中无人照料,就带着孩子到宿舍值班。吕仁水老师,虽年近五旬,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每年教送初三毕业班兼班主任,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他们早上710就准时到校,晚自习九点以后才能离校。晚自习后,部分老师还要到学生公寓值班。他们要提前到各自负责的楼层开门,核实学生人数。特别是初一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又是初次离开父母,有的半夜想家哭闹,值班老师都要随时起床,安慰他们,有的突然生病,值班老师及时帮他们就医。多年来,老师们就是这样从学生怎么吃饭,怎么休息,怎么上课等细节入手,让学生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寄宿制生活。就是这些德才兼备的老师,用默默的奉献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彩石中学的学生,让他们感动,学会了感恩,是老师们的模范行动,推动着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建设的不断发展。

第七,成功的传承孝道研究,带动了学校全面工作的提升。教育教学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彩石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前三位,是“历城区文明单位”。多次荣获“历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6年至2008年,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学校再次荣获“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历城区规范化学校”“济南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济南市优秀教研组”等荣誉。2011年,荣获济南市依法治校建设示范学校。2013年,荣获历城区“敬老文明号”。现在,全校师生又向着历城区行为习惯示范学校的目标继续迈进。

六、对于传承孝道课题研究的思考

篇4

——__实验中学创建绿色学校纪实

在中国艺术之乡、中国石刻之乡——__,有一所因教学质量高而引起社会、家长广泛瞩目的花园式的学校,她就是有着“美丽学校”、“绿色学校”、“园林式”单位之称的——__实验中学。

__实验中学前身是__师范学校,20__年8月遵省教厅批复,与岳阳中学强强联合,组建成新的__实验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达㎡,错落有致的楼宇建筑约㎡,艺术综合楼、理化实验室、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生物园和正在修建的科技实验楼等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横贯学校的岳阳河边种有地被菊、雪松、银杏、柳树。香蕉园,生物园点缀其间。校园内栽种有高大树木余棵,花草树木多种,垂直绿化和草坪绿化面积达㎡,绿化覆盖率达53.7。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荷湖喷泉,一派田园风光。走进实验中学校,处处都感觉到绿色的存在。从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到学校的宣传栏、橱窗、实中简报,再到《实中校园报》、广播台、校园电视台;从校园随处可见的标示、标牌到图书馆书库阅览室的书刊、报纸、艺教部的书画作品等等,都体现着绿色理念的熏陶。食堂卫生洁净,公共区域干净整洁,道路走廊无泥土,阴沟渠道无污浊物,垃圾分类处理、及时拖运销毁;校园内无噪音、无烟尘、无污染,达到了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净化的要求。

合校伊始,学校就提出了让学生“在世界的概念下熏陶,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的办学理念,把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创建生态学校,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办学宗旨,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确定“三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从学校创办至今,总计用于绿化环境建设的总投入就达元。

年,为配合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学校依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学校特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有关科室学科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小组,同年月份三次召开了有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的创建绿色学校动员大会,制订了年至年长远而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__实验中学学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开始了。

为全面实施绿色工程,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学校把各门学科、各种活动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创立了环境教育与课堂、科技、艺术、英语、德育相结合的“五结合”环境教育特色。

教师们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语文课上,老师在讲写景散文时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环境,陶冶性情;生物课上,组织学生认识研究各种植物和动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课外活动课时,给学生讲全球十大环境污染、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手工课上,如何将废品再利用,制作成精美的手工作品,成了最主要的课题。课余时间,学校组织学生收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专题片,还请生物学教授和环保专家来学校进行环保科普知识讲座。

为了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学校于20__年11月至20__年3月,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呼唤绿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师生知道了周围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悉悉相关,了解了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们的环保知识丰富了,大家的环境意识增强了,环境保护能力提高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周灵敏、龚攀等同学的科研课题《红署的综合开发》、《红暑粉桨废水的处理研究》在全省科技评比中分获二、三等奖。一年一度的

植树节,我们播下绿色的种子;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我们珍惜着生命之源;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赛,我们收获绿色的硕果。

这里,是绿色的环境;这里,是绿色的生活。

篇5

㈠、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世纪,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是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则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创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未来的教育。

㈡、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小学教育要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创造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始建于1945年,曾是区重点小学,在社会上享有“治教严、质量高”的美誉。但从客观上看,因校舍小而分散,给各项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设备简而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均受到一定制约;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及课堂氛围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条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在小小的院落里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想开创工作新局面,创出一流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创造教育之路”这是全校教职工的共识。于是从1995年7月开始,我校参加了区“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探索研究,增强了我们进行教科研的信心,我校还确立了以创造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方法步骤

㈠方法:即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㈡实验步骤: 第一步——组织落实

第二步——学习培训

第三步——探索研究

第四步——实验总结

三、实验过程(“四个寓”)

㈠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遵循主体主导、民主和谐、成功激励、延缓判断等原则,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发问、勤于发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创造性地学。具体作法是:

⒈探索学科教学中创造教育的方法(归纳“六法”)

⑴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采用以下方法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情景激励法。根据学科内容采用录音、录像、挂图、布置环境、语言表达、课本剧、小品等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

②质疑激励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其中包括探究质疑、发散质疑、求异质疑、逆向质疑、比较质疑。

③猜想激励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操作实验,解决问题。

⑵操作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如马昕老师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了更好地贴近日常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进行发芽实验。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授新课,既浅显又实际,易于理解新知,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⑶绘画法。即把课文中的“话”变成“画儿”,把“画儿”

变成“话”。通过绘画,一方面借助于形象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⑷游戏法。即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

识,锻炼能力。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低年级学生。(请林春老师介绍“立定跳远、造型接力”一课的教学设计)

⑸观察想象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情景,让学生去观

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姚健老师语文课《火烧云》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理解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那么美妙神奇,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教师以课文为例,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表达出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⑹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或

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产生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探索创造思维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开设思维训练课,因没有教材,造成教学中的困难。我们采取试点方法,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安排教学内容。老师们根据创造思维训练课计划,确定每节课的发散点,设计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提问和创造思维含量高的练习题。

目前,创造思维训练课课型大体分为:⑴故事课;⑵议论课;⑶技法课;⑷操作课。同时,初步形成了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六个基本环节:

⑴、提出问题,激发探讨欲望。

⑵、集体讨论,大胆想象,激起思维火花的互相碰撞。

⑶、独立思考,合理构思。

⑷、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⑸、汇报展出,引入竞争,标新立异。

⑹、老师讲评,总结归纳,表扬激励。

(请王晶老师介绍“打破常规”一课教学的设计)

㈡寓创造教育于多彩活动之中,培养创造才能

我校把创造教育渗透于各项教育活动中,力求让学生在多彩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中受到启迪,体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信心、独创性以及敢于质疑、富于挑战的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

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我们抓住科技月活动这一契机,通过让学生拼摆七巧板、组装赛车、写小论文、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让他们把所学到的书法知识、绘画知识、英语知识等运用到实践之中。学校则为他们开辟园地,展示其创作画、自创英语小报、红领巾小报、篆刻作品、手工艺品……每年坚持举办合唱节、艺术节、劳动竞赛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使他们乐于创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少先队的“五自”实践活动。我校少先队大队为突出学校创造教育的特色,以“五自”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队员们自己认领小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队员们走向社会、步入家庭、走访老师、进行社会调查;队员们自制道具、自编自演小品、召开主题队会;队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21世纪新型的汽车和独特的车标;自行设计红领巾电视台台标、迎宾旗以及21世纪的上三条小学。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实践证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动手实践则是创新人才具备的必要条件。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街巷长跑;在院内做体育游戏、组织小型体活比赛;请全国跳绳大王、踢毽冠军、武术教练来校表演,以此推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快乐课间的创造活动。为保证良好的秩序,全校班班开展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踢毽花样翻新、集体舞等。班班有高招,月月有新意。学期末,校内评比自创活动特色班。

㈢寓创造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发挥渗透功能

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创造性地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每年都变一点、新一点、发展一点,力求“小巷陋室开新花,创造教育结硕果”,真正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校园,达到环境育人之目的。

巧设专用教室。我们把平日上课教室与兴趣班活动室合二为一,利用墙报、园地显示兴趣班的特色。如书法室、美术室、篆刻室、象棋室……。无荣誉室,则在校园门道设立了荣誉窗;无少先队大队部,则建立了红领巾走廊;无多媒体教室,则在教导处隔墙建立了电视台控制室。师生们在这简陋狭小的天地中,倍感创造的无穷乐趣。

力求墙壁说话。玻璃窗前挂名人画像、挂地图。院墙根下画儿童壁画、设书法园地。利用山墙设置标语、警句牌。利用校门口仅有的一面墙办橱窗,面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教育特色,展示学生各方面学习收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可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交流,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鞭策。

文化建设统一。即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相结合,体现“四有”:有主题、有系列、有特色、有展评。让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㈣寓创造教育于家庭社区之中,产生合力作用

以学校为主导,把创造教育引入家庭、社区教育,使其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则成效更大。

为了取得家长的认同,我们先后组织家长观看天津市右脑智力录像

灌输开发全脑的思想,进行会后座谈。我们请全校家长一起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对我校创造教育纪实报道的录像。我们组织过家长与学生的同场电影、同台演出。请家长来校听课、参加班会、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还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及个别访谈,向他们汇报学校教育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配合课堂教学,主动绘画课文插图,为班级设计壁报,为班队活动录像;带领学生开展假日小队的实践活动;为配合体育达标,带领孩子在校外、家中进行左右肢体训练…… 。

另外,社区是个大舞台。学生们可以实践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教育在社区。同时社区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依托。他们为我校开办家长讲座,市民学校,提高家教的认知水平,净化街道、家庭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幸福的氛围。我校学生在社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动脑动手设计各种宣传卡,为居委会出板报等,得到了居委会的称赞。今年7月,我校的社区工作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了交流。

四、初步的成果

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五年来创造教育的实验,推动了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因而对实施创造教育充满了信心。

五年来,干部教师共撰写论文765篇,在全国、市、区获奖296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43篇。其中撰写创造教育论文453篇,获奖135篇,公开发表36篇。干部教师共做区级以上创造教育研究课22节。实验班数学老师连续3年在全市上研究课并在电视台录像。有2节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纪实分别在《星星火炬报》和中央教育台进行报道。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级导师4人,区研习生4人,区徒弟6人,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99年,我们请教育分院童长江老师对我校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思维水平的测试,结果是:发散思维、思维的变通性及创造性思维与对比班相比,均达到了P<0.05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独创性达到了P<0.01的非常显著水平。这表明,经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另外经过测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P<0.05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实验班的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发言,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说理,语言表达能力强。从学生学习的结果看,仍表明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㈢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创造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先后对我校创造教育进行了纪实报道。98、99年曾两次召开创造教育成果汇报会,受到区领导、兄弟学校的好评。我校创造教育实验荣获区“九·五”教育科研中期研究成果二等奖,创造教育课题组荣获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今年9月,在全国创造教育研讨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实验先进单位。

创造教育的研究,带动了我校各项工作。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保持了连续10年无一名留级生,《中国教育报》曾予以报道。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均榜上有名。98年我校被全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实验校。98年在区政府的教育督导中,给予学校很高的评价。我校还被评为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美校园等。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对口中学的好评,也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四、讨论与结论

㈠实验证明:创造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开展创造教育可覆盖学校整体工作。实施创造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㈡实验表明:创造教育不仅出优秀成果,而且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将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乡土资源 教育管理 实践

潼南县宝龙镇柏果小学位于潼南县北部,隶属于宝龙镇辖区内。学校名称是因为原来的柏果公社而得名的,而柏果公社又因本地有两棵柏果树(学名“银杏树”)而命名。近年来,学校立足本土资源,发掘“银杏文化”,并凝练出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型,极大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管理文化。

1.探究品质,发掘“银杏文化”

银杏树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寿命达到千余岁。现存三千五百余年的大树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是树中的老寿星,人称“活化石”。银杏气势雄伟、树干虬曲、葱郁庄重。夏天遒劲葱绿,秋季金黄可掬,给人以峻峭雄奇、华贵典雅之感。即使数九寒冬,凛冽朔风横扫大地,无叶的银杏也英姿挺拔,直插云天,毫无畏惧萧索之色。历代文人书写银杏的篇章不少。尤其是郭沫若,他把银杏称作“东方的圣者”,是“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

因此我们根据银杏的特点,提炼出银杏的品质:古雅、环保、强劲,并从独特品质“古雅”中锤炼出“敬、静”,从“环保”中锤炼出“净、进”,从“强劲”中锤炼出“劲、竞”,初步形成了特色校园文化——银杏文化的内涵。

2.拓展内涵,打造“银杏文化”

根据银杏品质,锤炼出了“银杏文化”,创造出了“敬”、“静”、“净”、“进”、“劲”、“竞”的“六jin-g”教育管理模式,并给六个字做了内涵诠释:

——“敬”,即敬畏自然、敬重他人;

——“静”,即宁静致远、恭默守静;

——“净”,即净化环境、净化心灵;

——“进”,即进德修业、进善黜恶;

——“劲”,即高风劲节、陵劲淬沥;

——“竞”,即标新竞异,群芳竞艳。

再把内涵拓宽,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安全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六个字中,构建成“六jin-g”的外延,内涵加外延即为“六jin-g”教育的评价标准。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领导小组,以“六jin-g”为评价标准,建立了班级“六jin-g之生”、校级“六jin-g之生”、“银杏之生”、“银杏班级”、“银杏之师”、“银杏校园”的晋级制评价机制。

3.细化管理,诠释“银杏文化”

3.1 “银杏文化”的板块设计。

3.1. 1 图标、校徽、胸卡设计。

办公室文化、教育文化、楼道文化、班牌、花台、校徽、文化墙银杏娃等设计都融入了银杏树及它的叶、花、果为元素。

校徽:三片银杏叶分别嵌有“古雅”——“敬、静”,“环保”——“净、進”,“强劲”——“劲、竞”,组成一个“品”字图形,寓意师生品质。

胸卡:用品字图标、银杏叶等制作了班级“六jin-g”之生胸卡、校级“六jin-g”胸卡、“银杏之生”胸卡、“银杏之师”胸卡。

3.1.2 各年级门牌设计及诠释。

以银杏的生长过程对各年级分别命名并阐释其内涵:

幼儿园——银杏园( 朵朵花儿放光彩,满园春风扑面来);

一年级——银杏芽(嫩绿勃发生命,奋斗彰显卓越);

二年级——银杏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三年级——银杏叶( 因为阳光,所以精彩);

四年级——银杏蕾( 欲知花开早,含苞待放时);

五年级——银杏花(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竞风流);

六年级——银杏果(莫问殷实有几许,但求叁天作栋梁)。

班级门牌平面图由银杏娃和银杏叶组成,每递增一个年级就增加一张不同颜色的叶片。

3.1.3 展示台设计。

展示台有班级展示台、校级展示台。展示台中有不同颜色的六片银杏叶和一个太阳笑脸图,构成一个“银杏(六jin-g)之生,笑脸你我他”的“风轮太阳图”,供班级、校级张贴学生相片。“风轮太阳图”,喻意六“jin-g”依偎着阳光,借助太阳的能量,演绎人生真谛。

3.1.4 文化墙的设计。

文化墙有银杏的简介,主题图片,校徽,风轮太阳图,银杏诗词,银杏师生图等。

3.1.5 宣传栏的设计。

宣传栏有每期银杏成果展(校级“jin-g之生”、“银杏之生”、“银杏之师”、“银杏校园”),师生的手工、绘画作品展,教师简介,银杏文化纪实,“六jin-g”的内涵与“六jin-g”外延等。

3.2 “银杏文化”的校园语言设计。

为配合有效传播银杏文化,我校创作了一系列的体现银杏文化的校园流行语:

校园银杏飘异香,银杏树下书声朗;

颂你千年神韵,树我柏果强人;

崇尚银杏内涵,升华人生品位;

爱我银杏气节,壮我人生历程;

读银杏文化,树柏果气节;

万木敬银杏,雏鹰竞高飞;

你送柏小童年六载,母校送你硕果三千;

给我阳光雨露哺育,送你沁人心脾花果;

用心爱我银杏之乡,以才建我生态柏果。

这些流行语除了老师平时的宣讲外,在学校重大的活动中我们还将它制作成条幅,悬挂于学校内,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

3.3 “银杏文化”的校歌创作。

校歌《我爱家乡的银杏树》也让“银杏文化”植根于孩子的心中:“最是八月秋风起,唯独银杏分外看,啊!我爱家乡的银杏树,常在梦里纳阴凉……”

3.4 “银杏文化”为校园活动设计。

3.4.1 举办弘扬“银杏文化”的活动。如赞银杏诗文朗诵、我做银杏娃故事会、我做银杏根作文大赛,等等。

3.4.2 举办体现“竞”、“进”的银杏书法、拔河、银杏知识比赛以及银杏图案设计竞赛,等等。

3.4.3 每一板块的争“jin-g”活动。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孩子们都争做“六jin-g”娃娃。

3.4.4 每个节日都银杏文化渗透其中。如“母亲节”“父亲节”给妈妈送礼物,“重阳节”教育孩子给长辈洗洗脚,学校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环保日”、“安全日”等都渗透相应的“六jin-g”教育。

3.4.5 “银杏手工制作”活动。师生们创作出了一幅幅独具风格的作品。如《银杏树》《“六jin-g”太阳》《环保光荣花》《蜗牛》等等。

3.5 “银杏文化”“六jin-g”管理体系实施。

3.5.1 班主任按学校的统一要求,有序地设置银杏文化和“六jin-g”教育渗透的目标并实施。

3.5.2 按“敬”、“静”、“净”、“进”、“劲”、“竞”的评价标准,评选出班级的“六jin-g之生”、校级“六jin-g之生”、“银杏之生”、“银杏班级”。

(1)班级“六jin-g之生”(初级)。

根据渗透的目标及“六jin-g”的评价标准,评出的班级“六jin-g之生”,由班上颁发一枚对应的班级“六jin-g”胸卡。该生的相片、姓名就载入班内“六jin-g之生 笑脸你我他”的展示台中。

(2)校级“六jin-g”(中级)。

获班级“六jin-g之生”奖两次以上,班级推荐为校级“六jin-g之生”,由学校颁发一枚对应的校级“六jin-g”胸卡,学生的照片就贴入校级展示台“风轮太阳图”的对应叶片中。如:佩戴“敬”的校级胸卡的学生就是“敬”的优秀生。

(3)校级“银杏之生”(高级)。

凡有三次推荐为校级“六jin-g之生”的学生,就晋升为校级“银杏之生”。凡是被评为校级“银杏之生”的学生,学校就隆重地为他颁发一枚“银杏之生”胸卡,相片贴入校级展示台“银杏之生,笑脸你我他”的太阳笑脸内。本期获“银杏之生”、校级“六jin-g之生”的学生,在学校宣传中巨幅展示。他们将获得外出学习、实地考察等奖励。

(4)银杏班级。

银杏班级的评价标准:在银杏文化渗透中,每个“jin-g”都落实的很好,班风变化很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成绩突出。

4.成果丰硕,凸显“银杏文化”

我们打造的银杏校园文化“六jin-g”教育管理模式已实施近两年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学校申报的“发掘本土教育资源,创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的县级课题已立项。

(2)学校班子奋发图强,教师积极进取,学生勤奋好学。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安全意识、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篇7

多渠道的传播媒体,小学生获取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纷繁复杂,这势必对学校德育产生激烈的冲击。而家长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获得技能的多少,而对于受到学校重视的德育不感兴趣。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溺爱,使他们养成了养尊处优的态度;同时社会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赌博游戏机、打斗音像片到处泛滥,这直接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冲击。现代社会里,我们的小学德育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跟上时代的脚步,已经成为小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问题。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无疑是适应了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介入,可以使得学校德育工作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德育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拓展德育渠道,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可行之道。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以班为单位,轮流制作节目,节目内容让学生自己决定,学生撰稿、拍摄,录制校园新闻、校园动态,利用班队活动,通过学校闭路广播电视系统向全校师生播放。学生在观察、采访、拍摄、观看节目过程中,能受到正面教育,接受反面鞭策。如可拍摄学生保护花草树木、捡拾垃圾等文明行动的镜头,也可拍摄学生进到花坛里玩耍、随手乱丢纸屑的镜头,配上解说词在学校播放,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班级管理现代化。

学校是由一个个班级构成的,有好的班风,才能有好的校风。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管理班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的学籍网上管理,各种通知通告、活动方案安排网上,班级考核情况及整改意见措施网上反馈,各种报表网上传递,班级管理和班队活动纪实网上交流等,这样会使信息传递快,管理规范,效率高。另外,学生、班级的先进事迹和各种成绩荣誉网上宣传,学生的各类作品网上欣赏等,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网上德育。

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地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身具有强烈的时代科技特色。21世纪互联网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看到有少数学生却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我们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地沉溺网吧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地学习和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上来。另外,还可通过网页制作比赛、电脑报比赛,为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就感。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优化教学过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多角度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品德课上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觉接受品德教育。如“我身边的环境”一课,课前把学校的环境和本班学生爱护环境的照片配上声音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效果很不错。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架设家校沟通的桥。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为了学校、教师、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市很多学校建立了“家校通”系统,为学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途径,也为教师、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提供了快捷、方便、经济的方式。我们还通过校园网站,与家长在网上交流,形成家校联手、齐抓共管的局面,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结语

篇8

【关 键 词】 “和乐”教育;教育实践;管理

学校管理的基本层次有人工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现在,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走到了文化管理的阶段。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理念办学。西部农村如何迅速跟上?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行动的问题。

一、如何提出学校办学理念

1. 校长要主动把握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校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理念办学,创建特色,文化建设”的阶段;教育改革也以“立德树人”为时代主题。作为西部地区的学校,绝不做一年不知有四季的“猛蚱人”,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要有所作为,提炼办学理念的时代因素,思考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

2. 校长要善于结合当地的教育实际。从华蓥教育的发展基础来看,我们通过“普九”和“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硬件建设也基本能够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通过“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工作,为创建学校特色教育和特色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根据当地教育实际,提炼办学理念的地域因素。

3. 校长要积极思考本校的教育方向。作为学校校长,既要紧扣教育时代的脉搏,明白当地教育的发展趋势,更要归纳和概括自己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思考“以什么样的理念办学,如何创建教育特色,怎样建设学校特色文化”,从而提出独具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因此,2014年前后,我们根据阳和初中实际,学校确立了以“和乐”理念作为学校指导思想,初步设计了创建“和乐教育”理念系统,为学校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15年进一步细化了理念系统:“深入实施和乐教育,打造三生高效课堂”;规划了实施路线图,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如何诠释学校办学理念

1. 以传统文化诠释核心理念。《汉书・董仲舒传》:“百姓和乐,政事宣昭。”和乐,就是和谐欢乐。“和”的基本内涵是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对立与统一。乐,郭沫若先生的解释是:“所谓乐者,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广泛地称之为乐。”和为根本,乐为表现形式。

《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乐”的终极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乐者,天地之和,人性和则乐,天下和洽则乐。

孔子所追求的“成人”教育目标和希腊“三哲”教育思想都凸显“和乐”的内涵。“和乐”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乐”的基础是尊重差异,多元谐和;,各有所乐。

2. 以现代观念理解核心理念。和乐这一古老的传统理念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含义。“和乐”其解释为和谐生活方式。具体内容为:敬天惜物,乐道尚和;简约生活,健康方式;低碳消费,高尚责任;善待他己,崇尚自然;心灵净化,智慧生存。它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变成了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态环保观,是一贴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乐观包容的生活态度。

3. 以地域和学校特点聚焦核心理念。阳和镇位于华蓥山中段西麓,山青水秀,四野静美,民风淳朴,崇尚和睦,这一切正契合了“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乐天的乐感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乐观向上、热爱生命、追求和谐的理念。“和乐”的哲学内核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个共同的生长点和价值取向。

4. 与教育结合思考办学理念。和乐教育思想首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全过程都应围绕学生的和谐快乐、可持续发展;其次,和乐教育思想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培养,又要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第三,和乐教育思想是协调、统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对立因素和矛盾过程,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机协调、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统筹兼顾,使各种教育因素发挥最优的效能。和乐教育思想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办学策略;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办学模式;既是一种精神动力,又是一种创新实践。

三、如何实践学校办学理念

1. 及时制定实施办学理念路线图。学校要制定一个总的理念系统及其实施方案:阳和初中制定完善了“和乐教育理念系统”,“关于深入推进‘和乐’教育,将阳和初级中学建成特色学校的决定”。

具体方案从外观文化和内涵发展两个方向准备。外观文化方面,阳和初中制定了“学校建筑物名称文化,和乐教育班级(教室)自主管理和文化建设,少年宫文化建设,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学校绿化美化建设、其他物品标识”等方案;内涵发展发面,阳和初中制定了“打造三生管理,三生课堂教学,阳光雨露三育德育课程,三有班级建设,三用学校活动建设”等方案。

2. 迅速明确办学理念实践主体。实践办学理念需要全体师生的努力,我们可以按照“实践办学理念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思路予以安排。一般来说,校长是构建办学理念系统和路线图的设计人和培训者;学校中层领导在校长的设计和领导下,牵头某一方面的工作;班主任主要负责特色班级建设和特色德育课程的实施;教师负责“教师办公室文化和特色课堂的打造;少年宫辅导教师负责少年宫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学生会成员负责国旗下讲话活动和校园自主管理;各班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和文化打造。

3. 适时建立实施办学理念评价制度。实践办学理念,要在修订完善教育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如“阳和初中高效课堂和阳光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和乐师德考核制度,和乐绩效考核制度,和乐班级考核制度,和乐家园QQ群公约,科任教师教学效果预测制度”等,最终形成了《和乐教育标准化管理》系统。有了制度的导向,对实践办学理念就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逐步实施学校外观文化建设。学校物化领域有多宽,外观物质文化建设的领域就有多宽,学校常见的外观物质文化建设设计的地方有:校门及周边、办公楼、教师办公室、管理层办公室、教学楼教室内外、楼梯间各楼层、少年宫室内外、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食堂、校园园林、其他功能室、厕所、师生校服校徽、学校用品。

5. 分项目推进学校内涵发展:①建立特色管理机制;②开发特色德育课程;③打造特色课堂教学;④实施特色班级管理;⑤学校活动形成特色;⑥开展特色课题研究。

四、如何使办学理念成果化

①彰显学校发展目标和道路;②形成理念办学的运行机制;③促进生成优秀的教学质量;④取得特色教育课题研究成果;⑤师生争取获得众多的荣誉;⑥逐步形成良好校风校貌。

华蓥市阳和初中的“和乐”教育理念办学的基本思考和做法,旨在尝试西部农村地区学校也能因地制宜,找到方法,做我们自己可以做也能够做的事情,从而基本解决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的需要与现实办学水平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这样的条件下所做的努力,虽然不会拥有教育发达地区的宣传力量和得到那么大的肯定的机会,但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教育发达地区所作出的辉煌成就。因此,做我们自己可以做也能够做的事情,是我们经济和教育欠发达的地区教育人的价值所在。在中国,始终得有人在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存在着和战斗着,中国的教育有娇艳的牡丹,也需要朴素的迎春花百花齐放,才能绘制出中国教育的缤纷色彩。

【参考文献】

[1] 郑立平,郭淑慧. 规范中提升 整合中创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再续和乐教育梦纪实报道[J]. 教书育人,2015(26).

篇9

关键词:本土资源;基本内容;途径方法;评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弘扬。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资源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由于这些资源带有明显的自然性和零散性,有些资源难免良莠不齐,所以必须经过认真甄别、选择和改造才能很好地被我们利用。

一、资源的选择标准

1.契合学生的实际

由于学生在美术认知与理解能力上不尽相同,因此在美术资源内容的选择上要有的放矢。如,在校本教材《标志设计》一册中,《最熟悉的标志》其资源来源于自己学校的标志和高安电视台的标志,身边非常熟悉的造型和直接的图片形象,非常契合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2.以满足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促进想象力的发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能保持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的持久,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内容必须来自学生的生活或熟悉的、普遍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具有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事物。如,在校本教材《标志设计》一册中,《美丽的标志》一课的设计,其内容来自学生十分熟悉和喜爱的中国移动、湖南电视台、麦当劳、肯德基等标志。由于学生对现实生活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对娱乐节目的独特喜好和对快餐食品的喜爱,因而对其形状、色彩十分了解,学生画起来乐在其中,也容易表现出来,从而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

3.选择合适的画种

学生作画的工具种类不同,其画面效果也不尽相同。我校校本教材定位于学生采用水粉画来表现,这里的水粉画是广泛的,泛指一切用水质颜料进行表现的绘画形式,把水彩颜料、水粉颜料、国画颜料等表现的形式包括其内。如,校本教材一册中《美丽的标志》中的标志,主要运用水粉画来表现。

4.就地取材

我们生活的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周边的许多材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选择的对象,如,校园文化、自然景观、民风民俗等,可根据学生群体的年龄特点来加以筛选,因而不必舍近求远。如,《标志设计》一册中《最熟悉的标志》的内容就来源于自己校园的一草一木。

二、资源利用的基本内容

1.利用校园文化、生活等素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我校努力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教学楼内贴有大量格言警语、名人画像,别致的文化橱窗、班级的墙报……这些已不再是静止的物象,而是生动的教材、“无声”的教师,营造出了浓厚的育人氛围。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大胆发掘并合理地开发利用。

2.利用本土的自然景观、地域特色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风貌。校本课程可以利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或特色建筑突显“本土”的意味。如,《标志设计》一册中《大观楼》是以高安特有的文化建筑为题材,它很好地代表了高安本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3.利用本地民间艺术、历史文化

民间性的东西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和自然交往所积淀下来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总和。那些古代流传下来的艺术资源可资采摘,现在依旧饱含生命力,赋有启发性。如,《标志设计》中的《上游水库》《华林寨》等课文都反映了高安特有的物象,以此让学生了解高安过去的历史和人们生活的环境状况,显示了课程的文化内涵。

4.利用现代社会的发展文明

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一个个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城市。周围到处矗立着高大的楼房,车水马龙般的城市街道,浓烈的商业气息四处弥漫,琳琅满目的广告强烈地进入着我们的眼球与耳朵……所有这些现代社会文明需要有所选择和利用。如,校本教材第二册中,就以解放路为题材,选择了《凤凰广场》《德亿欧洲城》等进行设计。

三、资源利用的方法

1.影像记录法

利用相机记录真实客观的资源,这种方法常用于图片资料收集。

2.摄像纪实法

利用摄像机记录动态的资源。《标志设计》一册中《上游水库》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这些稍纵即逝的资源得到最佳的记录。

3.实地考究写生法

主要采用实地写生,这种形式不仅能有效地获得课程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也能直接地把课程资源用于教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华林寨》《八百洞天》等课程就采用了此方法,效果极佳。

4.文字描述法

通过实地考察、询问并用文字记录,这种方法常与影像记录或摄像纪实形成动静结合,能增强相关事物、事件、人物等的理解,利于启发创作灵感和构思,最大、最全面丰富作品的内涵。

5.录音记录法

主要用于记录需要的声音。如,《标志设计》一册中《高安采茶戏》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篇10

——覃塘区石卡二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交流

(发言人:李品贞)

尊敬的领导们:

大家好!受学校委托,我来同大家分享石卡二中培育出类拔萃的校园文化,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特色,推动学校发展的一些做法。作为二中人,我们以拥有便利交通,规划合理,极富层次美感,绿树成荫,宛如花园般的校园为豪;作为教师,我们为拥有如此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作为教育教学资源而感到幸运。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校园文化建设重难点不在物质文化,更是精神文化。因此,学校领导班子领着全校师生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下大功夫。

一、说"门艺术"——彰显层次美感,又寓意学生要经过教育,培养合格才能走出校门。

门,是建筑物的脸面,很有讲究。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就是因"门"而益发独特。我们把学校当做家居来精心布置,在"门"上做足了文章。扩建学校大门,增设崛起门、东进门,每道门都是有故事的。

学校大门——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壮大,今日的石卡二中大门更宽敞了,谈不上气派,但简约大方,家门春联般地写上校训"为增长才智走进来,为振兴中华走出去",时刻提醒着孩子们的学习目标。

崛起门——经过桃李园和教工楼,来到崛起门,醒目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昭示石卡二中正在崛起,告诉人们二中人的远大理想,走起来成为努力奋进的二中人,培养的人才走出去,为个人理想、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东进门——如果你以为这一道门只是生活区与教学区、运动区的一个分隔界定,那你就错了。这几道门,不仅让校园更富层次感,还暗示着:学生必须经过精心培育,层层过关,合格了才能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二、说"石文化".

这些会说话的石头,虽然没有玉石的柔和,钻石的夺目,没有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但石头天生不是在橱窗里被观赏的命,他却能为积淀一座大山,雕砌一座高楼而献身,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石头懂得勇于改变自己,磨练自己,能激发出勇气,带来信心,使人勇敢,使人信念坚强。这正是我们每一个二中师生所需要的。师生的文明礼仪真正意义上的养成必须是学生心灵里思想上的转变,石头文化的设置就是出于对师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影响的考虑!

三、说"墙体标语及文化宣传栏"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旨在将文明礼仪教育融进校园每一个角落,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宿舍、食堂、运动场、教室,甚至是每一处廊墙,楼梯转角……使校园成为一部立体、多彩的文明礼仪教科书。

墙体标语气势恢弘。陶行知格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悬主教学墙面,下方是办学理念、校训和校长寄语、教师宣誓、学生宣誓,教学楼前是校风、学风、教风,教研楼"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男生宿舍"谦恭礼让展君子风度,酣畅求知砺男儿品行"、女生宿舍"和风细雨显才女气质,清新婉约秀佳丽美姿"、学校食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无时无刻不给人思想指引,这都是我们学校培养人的目标之所在。

文化宣传栏内容丰富多彩。"学校简介"、 "师生风采"、"校园十无"、"讲文明十不要"、"石卡二中学生二十个好习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专栏,时时处处洗礼心灵,规范行为。"古今中外励志故事"、"中国古代著名典故"、"中华传统节日知识"、"中华古代二十四孝故事"、"贵港八景故事"、"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在传承,师生情操得到陶冶。无言也是一种教育,"‘十个一’才艺汇展"、"书画作品展"、"硬笔书法作品展、"石卡二中善行义举四德榜"等专版就在不言不语中给了给师生们一种榜样的力量 ……

总之,每一条标语,每一个宣传版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设置的。即考虑到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承,又促进师生文明良好习惯的养成,时时处处发挥励志作用!

四、说"制度文化及活动开展".

"有物质不一定有物质文化,有制度不一定有制度文化,有理念不一定有理念文化",因此,我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上,在坚持以精神建设为核心,以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同时,更注重了制度建设为载体、校园活动为平台。

几年来,学校先后制定并完善了《石卡二中师德考核制度》《石卡二中文明班级考评制度》《石卡二中学生文明礼仪要求》等制度, 立足身边小事,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做到"十个好":把内务搞好、把饭吃好、把路走好、把地扫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把字写好、把课上好、把人待好、把人做好。积极开展校园活动,渗透德育,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抓手,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的办学特色。

就拿把内务做好来说。在石卡二中,班主任和孩子们都能熟记"八个一条线" (口盅牙刷一条线、蚊帐一条线、盆桶一条线、毛巾一条线、鞋子一条线、被子一条线、箱子一条线、床上杂物一条线),这是学校对宿舍内务的要求。一开始,学校坚持每周一第一节课组织全体领导、班主任一起,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评比,及时总结表扬,指出不足,而且一坚持就是两三年,如今,班主任已经习惯了将宿舍内务检查有机融入到每天班级日常工作中。

……

"人文校园育才子!"出类拔萃的校园文化陶冶着师生情操,规范着师生行为,激发着全校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师生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呈现出文明尚善、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石卡二中正朝着造就名师,培育名生,打造名校的目标迈进。我们坚信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又有局领导的关怀指导,兄弟学校和社会群众的关心支持,石卡二中的明天会更辉煌。

尊敬的领导们,尽管我从2005年9月就在这里工作生活,这十年,见证着学校的每一步发展,特别是2009年以来,刘校长和梁支书带领着大家,培育出类拔萃的校园文化,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特色,学生发展,家长满意,成绩喜人。只可惜本人才疏学浅,未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与深度给大家呈现和解读,感谢您的倾听,期待您的指导。谢谢!

篇11

2010年,学校与北京十一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十一学校全面开放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及考核评价体系;开放优质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资源,以观摩听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分批分层对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教师进行培训;选派执行校长、10余名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到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长期工作。两校联合招聘,解决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师资瓶颈问题。两校联合招生,共建初一、高一实验班。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每年从初中部、高中部选派若干优秀学生前往十一学校长期跟班学习。

同年,学校与美国高中名校合作,举办“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学校课程融合中美文化精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单式教学服务,强化英语语言训练,使学生提前掌握国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技巧,毕业时取得中美高中毕业双文凭,为进入世界著名学府奠定基础。2011年,经海淀区教委批复,学校的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英语、数学6个会考科目,实施会考自主替代考试,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为其接受国际化教育创造了条件。

优化国际教育,完善教学体系

1.构建国际课程体系

步入新世纪,学校蓄势腾飞,构建了集小学EP(Elementary Placement)课程、初中IP(Intermediate Placement)课程、高中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双语、双学籍、双文凭)及外国学生HSK为一体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创办初三AP预备班,与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合作举办了“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并携手北京十一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小班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

学校采取了20人左右的小班制模式,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需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层次梯度教学,在走班制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国际高中部还将美国元素引入教学制度,对学生实施过程评价管理。各科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公开的考核,将他们的期中期末考试、平时测验、作业、课堂表现科学划定比例,计算出总成绩,制成评价表,归入学生档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多彩兴趣班,绽放学生闪光点

学校尤其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设立了100多个种类齐全的兴趣班,其中,每大类又精心规划设置了各具特色的班级,在学生兴趣萌芽的起始阶段,便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4.英语特色,成就学生国际范儿

学校英语特色课程取得显著成果,曾多次举办现场交流展示会。来自北京市各区上千名英语教师,以及英语教研员、外交学院、北京市教育学院、东城区研修中心的专家,多次认真观摩了课堂教学全程,对我校特色英语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2012”北京外国语大学培训班的200多名教师。

围绕英语教学开展的各项特色活动,如单词王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圣诞晚会等,充分发挥了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的水平。

5.游学欧美,开阔学生视野

学校每年组织英语夏令营,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特派美国英语教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领略专业外教的教学魅力。

暑假期间,学校还组织国际高中学生前往美国合作高中学习AP美国历史课程,入住寄宿家庭,体验纯美式教育和民俗文化。另外,初中、小学也分别选派学生前往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游学活动。活动中,学生在学术、文化等方面与当地进行了全方位亲密接触。

培育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

要成才,先成人。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中西合璧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独创《做人课》,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聘请专家独创《做人课》教材,坚持不懈地给学生上好德育课程“做人课”。《做人课》作为我国民办学校第一个校本德育教材,使“做人教育”实现了课程化。此书图文并茂,学生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历史典故等,得到思想启蒙和心灵净化。

校园读书节、红五月诗歌朗诵会、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等活动,也让学生们在品读经典、感悟国学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心中。

学校将爱心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世界勤俭日”,学校举办跳蚤市场爱心义卖活动,各环节完全由学生设计组织。爱心义卖活动筹集到的善款全部捐赠北京光彩教育基金会。2013年,学校扩大了活动规模,规范了流程,取得了轰动的效果。学校已将这项活动建立了完善的机制。

2.特色校园活动,注入众多国际元素

作为国际学校,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校园活动充满了国际化元素――举办了汇聚两国顶尖高手的“中澳青少年网球对抗赛”;每年接待几十个国外访问团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奥林匹克运动会“、“五洲城市运动会”、“最炫民俗风运动会”,每年一次,三年一个轮回。活动中,学生身着各国民俗服装,载歌载舞入场,全方位展现了多彩的文化。在搜集材料、编排节目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了国际多元文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

篇12

2016年小学全国助残日活动总结一

在一年一度的助残日到来之际,中心小学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积极开展了为残疾人献爱心的系列活动,把助残活动进一步推向。现将我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这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学校领导对本次助残日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此次活动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各班主任给予大力配合,认真组织,抓紧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学第二十三个助残日活动总结]小学第二十三个助残日活动总结。

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开展了以下活动:

1、每班开一次以助残日为主题的班队会;

2、每班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活动;

3、组织全校师生为残疾人献爱心;

4、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宣传,营造残疾日活动气氛。

三、活动开展有序,效果显著

1、学校组织向广大师生发出呼吁,号召所有学生为帮助身边的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校大队部多方收集相关资料,并以最切合实际的方式形成宣传稿,利用校园广播站对本次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宣传活动在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

2、我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主题班队会活动。每班都按照活动计划中制定的时间如期举行。班队会以通过介绍全国助残日的由来和意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残疾人的生存状况,熟悉残疾人的生活,树立自觉帮助残疾人的观念。

3、捐款仪式上,我校领导及全体老师率先捐款,纷纷向全社会的残疾人伸出友爱之手,献出自己的关爱之情。接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把一张张人民币投入了捐款箱,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送去了对残疾人的问候和爱心,最后一共筹集善款3000多元,参与人数766人。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队员懂得残疾人是我们的特殊群体,他们应该像我们一样过着正常、幸福的生活,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需要社会各届人士对他们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过着更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同学们关心、帮助别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让同学们从小树立了爱心献他们,真情暖人心的美好心灵。

2016年小学全国助残日活动总结二

今年5月15日是我国第二十六次法定全国助残日。今年我校助残日的活动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根据我校关于开展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开展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紧紧围绕本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助残日活动。在接到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后,中心学校领导立即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要求各班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班内残疾学生的情况,了解残疾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困难等,并及时上报学校。经过调查,统计到我校的残疾学生共有2人,学校已经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慰问和捐助。

二、召开残疾日座谈会。学校组织召开了一次亲切的座谈会,学校蒲校长,教务处领导等出席了会议,并对学校残疾学生逐一地进行了谈心和慰问,这给残疾学生带来了莫大地精神鼓舞。会议上学校还对残疾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捐助活动。

三、广泛开展扶残助残宣传教育,认真做好助残日活动的宣传工作。中心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和宣传画,写通讯报道等形式,宣传扶残助残思想,并对助残日的各项活动进行了及时地全面的宣传报道。具体内容有: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助残知识、班级扶残助残活动开展情况,残疾人自立自强事迹报道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扶残助残意识。

四、通过充分动员我校师生积极了解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迹,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老师和同学们,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其主要方法:一是组织师生在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残疾学生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二是充分动员广大党员、骨干教师与残疾学生帮扶结对,走进残疾学生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通过组织助残小分队,建立助残小组,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助残活动。开展主题班会、以一助一送温暖、我与残疾小伙伴共同成长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来营造帮助残疾学生的良好氛围。通过在学习、生活中帮助残疾人,着重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在奉献、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帮助残疾人的过程中,既培育了学生关心他人、扶助弱者的爱心,同时又是一次社会道德和拼搏精神的自我教育。

五、观看一部关于自立自强残疾人事迹的纪实片。学校组织各班级播放并观看一部残疾人自强事迹的教育片子,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从而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在困难面前要有永不低头的拼搏精神。同时在学生中也掀起尊敬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助残热潮。

篇13

传统数学新授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的思维和学识给学生画了一个圈,学生只能在这个圈内去学习知识,思考问题。

比如新授课《组合》。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设计,教师一般以书上的例子分析讲明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讲清组合定义及组合数公式。课程以演绎、归纳、推理为主要形式,将知识构筑于严密的逻辑网络里。整个教学过程由老师包办,学生“掌握组合的知识,学会运用”即达到目的。但是这种系统化(非零散)、阶梯化(非跳跃)、线性化(非间断)的数学式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以生为本的课程再造,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自主学习,感悟、交流、发现、质疑,思维不受教师和课本禁锢,自由发展。

同样是新授课《组合》。我将课型定位为“生成生长课”,教学目的随之再造为“探究组合定义及组合数公式的生成,让学生在掌握组合知识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我提前一天布置了“前置研究”两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答案,并指出两个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问题1:从语文、数学、英语三本书中,任选两本送给甲、乙两名同学,每人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问题2:从语文、数学、英语三本书中,任选两本合成一组,有多少种不同选法?

课堂则完全交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活动事先都是未知的。我在课后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整理“课堂纪实”,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经历了“发现”“碰撞”“猜想”“验证”“质疑”“应用”等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思维能力发展的生长点。

以生为本再造数学课堂,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生成知识和能力。同时,学生能力成长了,思维开放了,就需要教师有更娴熟的高中数学知识和更强的指导能力,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行课程即时再造。这要求教师对“闪光点”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对学生思维提升规律要拿得准,课程哪里需要再造,再造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处理得当,否则事倍功半。

复习课升华再造:帮助学生思维“穿糖葫芦”

复习课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归纳总结能力成长、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课程资源。以生为本的课程再造,教师参与把握的部分小,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丰富深刻的自主学习;复习课知识点容量大,且以巩固旧知识为主,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知识空间中,发掘出新的教学财富呢?

根据这样的实际,我将复习课再造重点放在前置问题设计上。比如高二年级《立体几何》复习课的前置问题设计就经过四次再造。

第一种前置设计:教师精选12个大题,让学生先做,后课堂讲评。

这种前置设计整合知识,突出重点,初步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并且实行“先练后讲”,有了生本课堂的雏形。

第二种前置设计: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自选三道选择题、两道填空题、三道大题,经教师审阅重组成一套复习试题,先做后评。

这种前置设计开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课前探究、课上感悟,教师在学生先学先做的基础上进行点评提升。

第三种前置设计:以长方体为模型,让学生变式自选或自拟三道感悟题,在课堂上先小组交流,后班级展示、质疑、探究,教师适当点评、提升。

这种前置设计让学生简单进入,通过自主感悟、小组交流、班级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到不简单的效果。生本课程再造前置问题“简单”进入、效果“不简单”的特色初现。

第四种前置设计:“与正方体的对角线有关的问题”提前三天布置,让学生课前探究,课堂提升。

【与正方体的对角线有关的问题】

篇14

1 加强师德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加强师德教育、抓好教风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形成“乐教、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培养学生“好学、善思、勤奋、进取”的学风。按“以德立校、以德促学、抓常规教育”的工作思路抓思想教育,学校要求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师德修养、业务水平、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突破口。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自我反思、查摆问题、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牢牢把握学校师德教育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这一主题,努力建设师生友爱、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前提条件,使学校呈现出稳定向上、积极进取、校风健康、学风浓厚的良好氛围。

2 强化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提起常规管理,人们容易满足于表面化、粗线条,套用一个经营管理上的名词就是“粗放”,而不在“集约”上做文章。“集约”式的常规管理,就是要着眼于一个“实”字,注重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注重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作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抓得严、抓得精,收到“实效”。严格有序的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使教育适应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强调制度管理、规范管理、量化管理,先后制订实施《学校教职工工作考评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定体系》《教师调串课制度》《学习流动红旗评比方案》等各种制度和管理方案,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教学工作更加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学校开展了“早读”制度,即每天利用早自习时间,开展晨读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晨读内容以普通话、英语、素养教育、专业技能练习为主,素养教育包括站坐姿势及“咬筷子”微笑练习,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视唱练耳、声乐、舞蹈手巾花等练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这里的早读中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执行隔周周一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和教研组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做到有内容、有检查、有总结。建立并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档案,通过教务处人员每天抽检教学情况并纪实,班级学生记录班级日记,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及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情及学情,及时解决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对缺课、迟到、早退、备课不认真、上课质量不高、作业批改与辅导不到位,学生反映意见大的教师进行纪实,并记入考核档案,以此作为教师学年评优、考核和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使教学管理更加具体化,制度化。

3 采取专业小组授课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途径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落实省发教育常规试行方案和市《职业中专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做好各级学生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开全学科,开足课时,规范课堂主要环节和教学过程。

为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特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行学前专业小组授课等教学形式。学生针对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方向,在保证授课时数的基础上,自选学习小组,使更多的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一、二年级学生采取了分组教学、单兵辅导教练形式,将每班学生钢琴、声乐分两组,由两位教师分小组授课,并直接指导面向每一个学生,确保每班钢琴声乐不超过15人授课。对一年级学生的美术学科分组、分教学内容教学,即每堂课把学生分为两组,由两名美术任课教师分别教授素描、色彩和图案、手工,使教学更有侧重点,使学生在美术学科得到全面发展。舞蹈课上,教师将学生分为A、B、C三组进行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考核,期末各专业教师组成评委小组,对学生进行逐一的专业鉴定,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地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4 增强教学督导职能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

教育管理是一个过程,其前提是决策、文件、行政指挥,但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督和反馈系统,这个管理是不完整的。为了强化教学的督导检查工作管理,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由校级领导牵头,选聘部分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每学期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随时听课,负责随机抽查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对全校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教案、教学进程、作业批改等活动,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及时把有关意见反馈给教务处及教师本人,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形成了浓厚教科研氛围。开展教师教案评比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研和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为了拓展人力资源,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以国家级大赛为平台,让教师接触最前沿的教学创新改革信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对,积极参与企业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特色教师培训班学习,开展学前专业教师内涵建设专项培训,加强实习实训教师特色专业技能技巧及专业理论学习,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使“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5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手段

以骨干课程的专业技能点为主干,开展多层次、高强度、全覆盖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学校积极倡导以学科教学技能点为基础,重视专业的内涵发展,在学校“124”(“1” 即一个嵌入:将企业文化嵌入到教育教学之中。“2”即两个结合:“馆校结合”和“园校结合”。“4”即四个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构建本专业“园校结合、交互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倡导学生课堂进幼儿园活动,为从教就业做好引领。加强校内舞蹈、钢琴、声乐等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技能。

依托沈阳市幼儿园所、早教中心,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师的智力优势、队伍的人才优势、教材的知识优势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知识、能力、涵养。以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逐步使学前教学管理走向目标系统化、标准规范化、方式制度化、过程精细化的良性轨道,推动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向更新的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潘新红.对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