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道路交通与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处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要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
一、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对道路交通和管理的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预测规划年份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社会经济和相关交通调查,获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对道路系统、 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预测
包括对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发展分别进行预测,道路交通发展预测应具有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包括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和非机动车在内的车辆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预测。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规划
其内容应涵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①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政策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道路交通,优化和调节交通结构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 畅通、 有序的道路交通网络。
②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
结合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不断发展,加大高、 新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应用,逐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③道路交通宣传教育规划
以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为目标,寓宣传教育于执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体素质。
④车辆管理发展规则
加强车辆管理工作,以先进、规范、 有序、合理、 便捷的手段进行车辆管理。
⑤勤务管理发展规划
提高交通执法的整体水平,强化交通职工执勤的管理、 服务职能,提高交通队伍形象。
交通法制建设发展规划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道路交通法规,提高交通队伍的整体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
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规划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监测分析系统,针对涉及交通安全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策略,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
规划方案的评价是指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交通流分配预测、 效益分析,阐明其达成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行性。 同时还可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或重新选择方案。
(5)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 1、 2 项工作主要由交通规划部门完成,交通管理部门协助进行并可采用相关资料用于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按阶段分年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滚动发展机制,定期进行充实调整,不断推进。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和原则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规划时间上可以和道路规划建设周期保持一致,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 5)10 年, 主要是确定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如完善交通政策、 制定相关法规、 实现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 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MS)等战略性目标。
②中期交通管理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 1)3 年,主要工作是在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分年度工作方案。如道路交通组织的中期规划可以是结合道路网建设状况,规划、 确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流组织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措施可以是均衡路网的交通流量、 规划单行线和专用线、 信号灯控制实现线控等。
③近期交通管理计划
近期交通管理计划的工作年限为 1 年左右,主要是重点交叉口、 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与论证,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为主。如对重点交叉口渠化、 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 转向控制等;路段机非分离、 车道划分、 停车管理等。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原则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遵循 / 当前服从长远,局部服从整体,治标服从治本 0 的原则:
符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交通管理政策、 法规、 标准和规范。
立足当前,以缓解交通拥堵为起点,治理混乱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
规划长远,具备战略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考虑所制定的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明确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规划的具体目标要做到远期可行,近期可操作。
满足科学化、 智能化交通管理的需求。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 交通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所制定的方案应不断充实、 完善和调整,实现滚动发展。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涉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不同规模的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侧重点不尽相同,制定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时应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规划要点。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是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本文从交通工程的技术角度简述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内
容。
三、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其具体内容是运用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手段,对区域内道路进行系统、 全面的交通分析,根据道路功能合理科学地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和增加适当的工程手段,组织、 协调、 疏导交通流,平衡道路交通流量,挖掘通行能力,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网的综合效能、 改善交通秩序、 缓解交通拥挤堵塞的目的。
(1)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是:确定交通组织规划目标、设计初始管理方案、 对初始管理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如果管理方案不能达到管理目标则需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直到符合要求,最后是正式实施管理方案。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 / 滚动 0 的过程,即在实施管理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应定期根据交通流的变化情况修订管理方案,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2)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内容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实际上是近期交通规划与交通综合治理的结合。交通组织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①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以及交通分析评价
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城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等基础资料调查;道路网结构及道路条件调查;车辆拥有量、车辆类型的调查;城市停车调查;交通流量流向、 过境交通、 车辆运行速度、 信号交叉口延误调查;主要交通管理措施、 交通管理设施调查;公交运营及线路客流调查;市区交通事故调查;市区警力分布调查;交通环境调查等。获取调查资料后应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评价。
②制定规划目标
交通组织规划定量目标的制定主要包括: 主要道路饱和度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用 V/C 表示)、 交通秩序改善目标(如行程车速的提高、 交叉口冲突点的减少等)和交通安全目标。 特别是饱和度指标(V/C)必须合理,过高则难以形成可行方案,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过低则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③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宏观的交通组织及管理措施(交通需求管理 TDM)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交通管理部门应参与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工作。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用地政策、 道路建设政策和城市结构布局;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政策(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限制摩托车总量等);城市停车及管理政策;交通科技政策等。
宏观的交通组织优化
如单行线、 公交专用线、 地区禁行及通行证制度、 单双号及尾号制度、 货车交通控制及夜间货运制度、 错时上下班制度、 过境交通绕行等。
概括起来也就是实行 TDM 的四大策略:即优先策略、 限制策略、 禁止出行策略和经济杠杆策略。
④制定微观的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管理措施(交通系统管理TSM)
如主要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信号配时优化;主要路段上标志、标线、 隔离设施等设计;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叉口转弯限制、 路段上禁止停车、 禁止驶入、 禁止超车等;局部地区的交通整治。详细确定设施地点位置的分布、设施类别、 型式、 数量和经费概算等。
⑤优化、 评估规划方案
运用计算机及仿真技术,对宏观、微观交通管理措施一旦实施后路网上可能变化了的交通流量进行重新分配,通过目标值评价重新分配后的道路服务水平。如果评估结果满足目标要求或比现状有明显改善,则规划调整的方案是可行的。 否则应对宏观、微观措施再作调整和重新评价,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同时应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方案的比较、 方案实施后交通状况可能发生的改善以及经济效益评估等。
⑥方案实施后的验证
方案经专家论证或上级领导批准后实施,实施后的一段时间里最好能组织相关的交通调查,比较分析方案实施效果,为今后管理工作及其他城市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GIS是集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科学、测绘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综合学科。GIS具有以下技术特征: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在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处理问题中的共同应用,而数据库管理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进行管理、分析和应用,从而提供了认识地理现象的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强调空间分析,通过利用空间解析式模型来分析空间数据,GIS成功应用依赖于空间分析模型的研究与设计。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行为有关,而且还与道路环境条件、交通流量、天气状况、路政设施等诸多因素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S-T”,是建立在海量的道路信息和交通事故信息基础之上,采用自动评判与人工交互法相结合,通过引入安全评价规范、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等评价手段,对研究的道路或路网具备信息采集和分析、事故分析、预测和安全评价功能的信息系统。GISS-T的智能性,将道路事故及道路属性数据合理地分化、分析,并用一些易于观看、简练的表达方式,将道路交通管理者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事故发现能力、增强处理事故的客观公平性和科学性。
2GISS-T系统的总体设计
GISS-T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人机交互系统、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方法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等组成(图1)。
2.1数据库子系统
决策系统的数据库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数据库是GISS-T的基础,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者提供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和数据。GISS-T突出以空间数据为核心,数据库与模型库相结合、数据库支持各种模型的原则。属性数据库是GISS-T数据库的重要核心。主要包含:道路等级、道路编号、道路名称、等级长度、车道宽度、车道数、道路平纵断面指标、路面类型和状况、道路沿线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情况、沿线地形地质描述、最大通行能力、设计车速、年平均日交通量、立体交叉情况、沿线平面交叉、出入限制情况、道路沿线桥梁、涵洞、隧道及其他结构物分布情况等公路基本设施数据;包含省界、行政区划、边界线、公路界、荒漠、绿洲、湿地、山区、海拔高度等道路环境数据;并含有历年道路交通事故综合数据(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时间、天气状况、照明情况、事故形态、驾驶员驾龄、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属性数据的编码是实现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匹配的关键,通过一系列的标识码(该系统采用事故ID为关联),将属性数据与相应的空间数据连接。空间数据库是GISS-T数据库的另一核心。它包括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片。以ARCGIS软件为依托,通过智能扫描识别系统在屏数字化输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石,它完成对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连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输入所必需的信息和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满通部门日常的交通事故以及道路的数据维护和更新,实现对各种数据文件的查询、检索、增删、编辑和修改等功能。
2.2模型库子系统
模型库是GISS-T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前提,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成功与否是GISS-T成功的关键。模型库子系统包括模型集、解释说明和管理子系统,模型集包括事故统计模型、成因分析模型、事故预测模型及安全评价模型等。解释说明部分主要用来对模型的参数、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做出解释性的说明,用文本文件的形式建立。模型库管理系统具备对模型进行查询、调用、增删、检索、参数修改等功能。
2.3方法库子系统
方法库为决策模型的求解提供程序和算法的支撑平台。方法库管理系统可提供不同的决策所需的不同算法,模型库间、数据库间和模型库与数据库之间通过参数传递和函数调用来连接。
2.4人机交互系统
人机交互是GISS-T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将模型库、数据库、方法库集成在一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录入、查询、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各种模型,从而进行事故黑点分析、道路安全评价分析及事故预测等。而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传递多采用可视化程度高、界面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采用空间数据和数据库挂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地图由传统的静态记录变为信息丰富多样的动态电子地图,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它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员对道路安全的管理变得简单、直观、易操作,为决策提供科学快捷的支持。
3GISS-T系统的实现
GISS-T系统采用经过某城市国道的道路属性数据和近3年由公安交警提供的数据库导入的道路事故数据,采用ACCESS2000数据库,应用ARCGIS二次开发实现。采用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C++开发,采用对象连接和嵌入自动化技术启动ARCGIS在后台执行,ARCGIS软件利用回调技术动态获取其返回信息,实现程序中的地理信息处理功能。开发的GISS-T系统除具备基本的事故查询、数据管理、事故地点显示功能外,还具有事故致因分析、事故预测、事故安全评价功能。
3.1GISS-T事故致因分析
GISS-T可直观显示事故在空间的位置情况并且方便系统使用者统计、查询,并打印输出图表。系统按照事故致因理论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车辆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的道路环境、不良的天气、不良交通条件下引发的交通事故,分别做出统计并在电子地图中显示,显示可以选择1年或者几年的事故统计,由系统使用者自主选择。图2表示统计年内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即由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原因的分项统计,并且各类因素在人、车、路总统计中排列以柱状图显示。
3.2GISS-T事故预测
GISS-T系统采用改进的数量化理论方法建立事故预测模型。该模型如下:设n组定量的随机变量y1,y2,…,yn依赖于p=h+m个随机变量xi(1)。
3.3GISS-T事故评价应用
系统采用当量事故次数法作为区域安全评价指标,以2km作为统计标准,计算每一路段的平均当量事故次数,安全级别共分10级,用当量事故次数模型计算路段的安全指标,根据指标将安全等级分为10种安全级别,并以深红至深绿10种颜色来表示。本文来自于《中外公路》杂志。中外公路杂志简介详见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工程;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Abstract: the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platform to guide the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modern, reflecting the city road traffic level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leadership attention degree, as the city traffic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create good condi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proposed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content, planning principle and process,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ning of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content from the angl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Keywords: traffic management; traffic engineering;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U491.1+2
0引言
道路交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动脉,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处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要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快捷、低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确保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因此,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定应获得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的支持和协助。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各规划层次中所处位置见图1。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对道路交通和管理的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预测规划年份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社会经济和相关交通调查,获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对道路系统、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预测
包括对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发展分别进行预测,道路交通发展预测应具有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包括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和非机动车在内的车辆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预测。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规划
其内容应涵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①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政策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道路交通,优化和调节交通结构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网络。
②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
结合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不断发展,加大高、新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应用,逐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③道路交通宣传教育规划
以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为目标,寓宣传教育于执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体素质。
④车辆管理发展规则
加强车辆管理工作,以先进、规范、有序、合理、便捷的手段进行车辆管理。
⑤勤务管理发展规划
提高交通执法的整体水平,强化交通职工执勤的管理、服务职能,提高交通队伍形象。
交通法制建设发展规划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道路交通法规,提高交通队伍的整体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规划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监测分析系统,针对涉及交通安全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策略,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
规划方案的评价是指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交通流分配预测、效益分析,阐明其达成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同时还可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或重新选择方案。
(5)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1、2项工作主要由交通规划部门完成,交通管理部门协助进行并可采用相关资料用于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按阶段分年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滚动发展机制,定期进行充实调整,不断推进。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和原则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规划时间上可以和道路规划建设周期保持一致,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5)10年,主要是确定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如完善交通政策、制定相关法规、实现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MS)等战略性目标。
②中期交通管理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1)3年,主要工作是在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分年度工作方案。如道路交通组织的中期规划可以是结合道路网建设状况,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流组织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措施可以是均衡路网的交通流量、规划单行线和专用线、信号灯控制实现线控等。
③近期交通管理计划
近期交通管理计划的工作年限为1年左右,主要是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与论证,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为主。如对重点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等;路段机非分离、车道划分、停车管理等。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原则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遵循/当前服从长远,局部服从整体,治标服从治本0的原则: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实施等。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2.3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
图1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
2.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如图2示。
图2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
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3.1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3.2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User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3.3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作一简要介绍。
(1)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Pij=∑aiLij(i=1,……,mj=1,……,n)(1)
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
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
式中参数意义同前。
(2)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
通过对几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可知,该模型虽不能具体得到区域内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但由于它与动态交通的预测方法相结合,因此比较适用于对交通小区的宏观停车需求分析。因此该模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模型表达式为:
logPi=Ao+A1·logVki+A2·logVhi(3)
式中:P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日停车需求量(标准车次/日);Vk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客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Vh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货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Ao、A1、A2为回归系数。
4.应用实例
4.1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东北北部的最大中心城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称。经过多年,特别近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哈尔滨市的城市交通框架已初具规模,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但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及其与交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满足或合理地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系统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4.1.1规划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
为了明确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找出城市道路交通存在问题,项目组于2001年6月和2001年8月对哈尔滨市区19个主要路段和56个交叉口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交通流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建立了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为后期交通管理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路段、交叉口、行人及非机动车、主要交通枢纽、单向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拥堵、事故、交通停车设置及其它监控设施等交通调查。
(2)现状资料分析与问题诊断
在掌握了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全面资料情况下,重点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事故与安全、停车状况、公共交通、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
(3)理论研究与模型建立
以TransCAD、VISUM、Transtar等软件为基础,配合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流量验算等评价工作,并建立了针对哈尔滨市的一系列交通模型。如选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居民出行分布预测,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进行交通分配;选用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进行停车需求分析,并利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拟定与评价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主要包括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监控系统规划、交通管理其它规划等方面内容。针对上述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讨论和评价。
4.1.2主要成果
本项目成果主要由下述几部分组成:
(1)在大量基础性实地调查数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内容全面、数据翔实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采用四阶段法及综合预测法,并利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对哈尔滨市交通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得到规划年道路网各路段、交叉口的分配交通量,以及公交客流量、停车需求量等交通管理所需要的规划依据资料。
(3)对哈尔滨市现状道路管理设施、交通组织方案、CBD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停车场和加油站、对外交通等存在的问题及交通运行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价。同时,开发了城市停车规划地理信息系统UPP-GIS,使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利用及组织管理更直观、科学、高效。
(4)对哈尔滨市近、远期道路网、主城区二环路以内的路段、交叉口以及CBD区域公交、停车、安全和政策法规等交通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提出了各项规划指标及管理、实施建议,并给出了相应的规划图、表及建设项目库。
(5)立足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哈尔滨市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了近期和远期规划,为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管理迈入现代化行定了目标和方向。
4.1.3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针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规划项目,该规划实施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在短期内改善城市部分区域交通阻塞的现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对道路基础设施规划,采用交通信号线控和面控、规划路网结构等手段,增加主要干道道路通行能力,合理控制非机动车车流和行人人流,突出“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政策思想,进行专项公共交通规划,并对哈尔滨市停车管理进行专项规划,避免车辆乱停乱放、节约市区土地占用。上述规划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行车难、乘车难、停车难和行路难等问题。同时,规划中建议采取减少城市用地占用和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的汽车进行严格管理等措施,这对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经济效益
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防止资金的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此外,规划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从而避免人身的意外伤害和车辆物品的意外损失,也就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2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4.2.1规划背景与内容
作为享誉世界的石油基地,大庆市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经过多年的交通发展,大庆市城市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但截至目前,大庆市在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规划方面还是一个空白。为此,本项目结合大庆市城市布局、交通组成、出行方式、土地利用等具体特点,确定和提出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这对于改善大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现状,适应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项目研究工作计划,本项目分十个专题进行,主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诊断、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其它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4.2.2规划过程
根据大庆市道路交通现状、发展设想以及城市畅通工程对交通管理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自然环境等条件,对大庆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提出近期和远期的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大庆市与同等规模城市相比地广人稀、规划发展空间比较大的自身特点,同时,为了使规划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交通预测中对交通小区的划分、出行产生、吸引量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各种出行目的出行吸引与土地利用的基本关系;在道路网络规划方面,按先整体、后局部的规划思想,对市政道路和油田道路进行了具体分析、统筹规划。
4.2.3建议与展望
建议交通主管部门按照本规划中市区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的内容,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改进存在问题的路段和交叉通组织形式;在停车、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设施、监控系统和法规政策等领域中逐步落实规划方案。为了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开展世纪大道、重要干线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通控制问题及综合交通管理方案的交通设计工作,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最终实现达到模范管理水平的目标。
总体来讲,大庆市道路交通在城市布局、道路网及车辆拥有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条件,加上大庆市日趋成熟的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一切均表明,大庆市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迈进的条件。可以相信,随着《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大庆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与规划必将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5.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城市都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我国哈尔滨和大庆这两座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意义的东北边陲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全面、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方法及相应理论模型,并在具体规划实践中,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软件基础上,开发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应用软件,建立了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这些工作,希望能够对其他同类城市今后的规划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哈尔滨市赴大连等六城市考察团.关于对大连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情况的考察报告.交通工程通讯,2000(2)
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工程通讯,2000(2)
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王炜、徐吉谦、杨涛、李旭宏.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TransCADTransportationGISSoftware(TravelDemandModelingwithTransCAD3.2),1999.
MeyerD.UrbanTransportationPlanning.McGraw-HillBookCompany,1984.
DebbieA,etal。OptimizationModelsforTransportationProjectProgrammingProcess.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JournalofASCE,1990,116(3).
ResearchontheMethodologyandItsApplicationforUrbanTrafficManagementandPlanning
PEIYu-longZHANGYa-pingMAji
(CollegeofTransport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90)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需求预测
随着城市发咋会你的进程,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障碍,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能够合理忧郁的进行,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并制定出合理的道路交通管路规划,并对城市道路交通做出精准的需求预测,以更好的管理城市道路交通。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现状
无论是在体制上、行政上,还是在技术上,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都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网络、运行网络都非常复杂,我国在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措施在全国各城市的大力推行,我国许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都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许多技术先进的管路措施和设备都被引进,这给我国城市道理交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契机,并有输几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被评为“优秀管理水平”。尽管如此,我国还有很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都基本不达标,甚至是经过检查的优秀管理城市还是有很多项目指标都不达标,所以,要将我国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的合理、有序,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管理规划。
二、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的目的
通过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人们能够预先知道管理措施实施后城市道路交通所体现出来的效果,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实施不当而出现的不必要的政策失衡和经济损失。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就是对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的措施进行预先预测,它的目的主要是规划城市道路灏垂芾淼氖奔洹⒌氐恪⒎椒ā⒍圆撸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就容易的多了。
(二)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划的内容
首先,要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的管路规划,就必须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调查,由于调查的工作量非常之大,有些城市的相关部门就对现状调查工作不重视,但是,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了城市的道路交通的现状特别是显存问题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下一步的管理规划。其次,就是对调查得到的显存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从城市发展的多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且进行归类处理,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再者就是制定合理的、合适的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往往都是由许多种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案组合而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最有力的制定,最后自然就是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时,一定要结合多方面的人进行评价,比如说政府官员、交通管理部门、,甚至是城市居民的评价都能要纳入其中,然后对管理方案进行改善,最终做出最全面、最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
三、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预测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预测模型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规格化的部门普遍采用的是由欧美国家研发引进的“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国家为了管理大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而研发出来的,所以,它的结构理论非常成熟,便于理解,但是“四阶段”法的数据信息统计工作非常庞大,必须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而且它的四个流程紧紧相依,一环扣一环。下一个预测都是以上一个预测为基础的,这样,当某一环节出现失误时,所有的预测都会功亏一篑,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在这,我国引进“四阶段”法的时间较晚,发展也不太成型,而且我国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交通管理方案,并且欧美国家的“四阶段”法是最主要的借鉴内容,但是,我们都知道,一味的借鉴他人是很难有什么进步可言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得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更加紊乱。还有一点就是“四阶段”法所使用的软件也是欧美国家开发的,运用在国内,自然就会有很大的语言障碍,而这些语言障碍将导致这款软件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二)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预测模型的完善
基于国内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现状,显然,欧美国家的预测方案不适用于国内城市交通的发展。所以,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勇于创新,谋求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人自己的交通发展道路,走中国化的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预测之路、
四、结束语
总之,如今国内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状况的问题不容小视,长期下去,我们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会彻底紊乱,所以,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加强努力,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并且加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方案,并且加以完善城市道路佳通的需求预测方案。
参考文献:
[1]秦胜忠,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民建桂林市委,2011年12月15日
[2]王成钢;论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李朝阳,周溪召;试论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1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思维导图;课程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59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1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意义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政策性、群众性和技术性强,实践性、综合性和权变性强等方面。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既要培养学生高水准的道德素养、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应用型课程是指在教学环节中更侧重知识实践性,更加强调理论的实际运用的课程。在其课程安排上要面向需求、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从而培养出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①应用型课程建设是推进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②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③“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交通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2 应用型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
为满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课程建设既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此,构建完整的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体系是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2.1 明确的逻辑关系是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
明确的逻辑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各主要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在交通工程学科领域中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概念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交通规划是指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社会经济条件、运行模式及其时间变化等因素有关。交通设计是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的协调为目的,优化现有和未来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交通规划是基础,是实施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指导思想。通过交通设计可将交通规划的目的和要求得以具体实施。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各环节中的最后一环,交通规划概念、设计理念、建设想法都将在交通管理过程中得以体现。交通控制作为交通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方式体现。而在交通管理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将通过动态反馈的机制反馈到交通规划中,并在下一轮规划时进行改进。因此,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这门课程知识点繁多,主要分为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两部分内容。其中交通管理包含交通管理法规、行政管理、运行管理、需求管理、系统管理、优先通行管理等知识点;交通控制主要包括单个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信号联控、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等内容。因此,学生只有将这些繁多的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有效地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掌握这门课程。思维导图,能够将那些看似杂乱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归纳总结方法进行梳理,并通过极为直观鲜明的方式得以展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较为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2.2 “Y”型教学是构建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
“Y”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知识、职业技能、发展能力3线融合。首先,“Y”型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其次,“Y”型教学可充分兼顾到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逻辑性;再次,“Y”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3 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应用型课程与理论性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主讲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以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课程特点通过以下3种途径来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1)注重交通现场调查,拓宽学生视野。交通现场调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交通现象、发现交通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获取交通流量、信号灯相位、信号灯配时等基础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为实验环节提供基础数据。
(2)开设课程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托实践基地、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会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了解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与具体项目接轨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3)增加实验课学时,以问题为中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增设24学时的实验课程,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平面交叉口不同控制方法比较分析”“平面交叉口不同控制方法比较分析”“快速道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分析”3个实验内容。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环境进行模拟、仿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
(4)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交通创新项目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交通工程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激发专业创新灵感,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全国性、学术型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项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校内选拔赛,扩大学生参与比例,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进行培养与指导。
4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设置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是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掌握与积累,陷入只靠考前“突击”的学习误区。而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的评价体系综合了课堂讨论、课外作业、交通调查能力、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以及课程考试5部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这5部分考核内容所占的比例。该考核体系中每一环节都与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学生在完成考核项目的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综合运用。同时,该考核体系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更为全面地把握,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 结 语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的特殊性,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对交通调查、课程设计、实验课程等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完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兵,李林波,李晔,等.《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王中云.21世纪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建构论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
[3]戴冀峰,马健宵.交通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陈欣,蓝国兴,段枫,等.基于思维导图的仿真实验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3(3).
[6]刘丽梅,张英良.建设应用型课程 实现新建本科院校转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7]孙逢春.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要立足于本城市的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注意节约成本,加强公交运行的优先管理理念。要通过综合这些因素,保证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1.1利用宏观调控增强现行交通管理能力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要实行“公交优先”与“发展管理”战略。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公交车管理是整个交通管理的重点,要积极引导公共交通的发展,以公共交通分流车辆总数,改善交通环境,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居民不乘坐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公交车人流量大,环境卫生差;二是公交车数量少,需要长时间等待;三是突发急事不能乘坐公交车。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是提高公交车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公交车卫生水平;要加强对公交车队的投资,增加公交车数量,提升居民出行能力;要优化公交车行驶路线,保证公交车路线的全面性。政府部门对公共交通的引导不可缺少。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加大公共交通宏观管理力度,以本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适当推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保证公共交通平衡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公共交通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在“发展管理”中,要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车辆发展情况。通过分析未来城市车流量,合理安排步行道、自行车道的建设情况,避免发生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挤占机动车道的情况。在城市交通宣传工作中,政府部门可以多宣传低碳出行、绿色出行,建议人们乘坐公交车,开展低碳活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1.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基础设施会影响交通运输安全。以沥青路面为例,隆包是沥青路面中的常见问题,隆包导致路面表面凹凸不平,影响行车安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提升交通设施安全系数,及时处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问题,做好速度标示工作。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警告。在早晚高峰时期,交警部门要出动警力维护交通秩序。在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开发建设资源越来越少,城市道路建设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盲目地扩建公路宽度,这就说明,通过道路建设工作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的办法已经很难实行了。部分大城市通过建设城市立交桥的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值得推广,因为建设立交桥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增加城市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在建设立交桥的过程中,会影响这个路段的运行。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可以科学管理交通组织,优化车辆行驶能力。例如,在城市交通运行中,可以在交通拥堵路段划分单向行驶车道,通过交通信号调控交通运行。可以加强交通预警,拓宽交通信息流通渠道,保持整个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流通。
1.3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通过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提升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能力。
(1)要立足城市当前发展情况
规划未来城市发展道路。在规划中,要以整个公路网为基础,正确处理好道路、车辆与交通管理间的关系。要保证规划设计与城市未来整体规划相适应,满足规划对交通管理的要求。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整个管理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城市交通环境,推动交通结构升级,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安全行车性能。
2结语
第一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方便群众,依法管理”原则。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都有权劝阻、制止和举报。
第二条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负责,市长、县(区)长、乡(镇)长、村(社区)长为辖区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的副职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事故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第三条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全社会参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道路交通状况,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确定工作目标,提出管理对策,落实经费保障,并组织实施。对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四长”负责制的内容
第四条按照国务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应构建,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效机制的要求,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社区)应设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分工负责、责任明确,上下协调一致,纵横配合紧密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四级管理网络。
第五条市、县区乡镇政府成立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机构,应由政府主管或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向同级职能部门和下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发文,提出具体要求,部署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和推广本辖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提出予以表彰奖励的意见,对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本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应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研究、部署辖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及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解决事故预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会议应当作出决定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应坚决落实。
第七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事故工作应每年签订责任书。上级政府与下一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乡镇政府与村社(社区)各单位、部门、村社与车主及驾驶人,逐级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把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具体到每一个企业,伸延到每一名车主、驾驶人及从业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及事故预防工作的综合协调、督察检查和宏观管理。市政府每半年,县(区)政府每季度,应组织力量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督察、检查,查找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
县(区)级人民政府建立、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和处置突发事件交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定期组织评价交通安全状况。对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组建村级社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或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乡镇长应亲自挂帅,村(社区)干部全体负责,驻村干部积极发挥作用,形成以领导小组为依托,村(社区)干部为主体,驻村干部为先导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第十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列为政府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县(区)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乡镇、村社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
第三章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范畴,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第十二条县(区)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督促、检查交通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职能部门提出防范交通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意见,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充分利用赶集、庙会等群众集中的有利时机,强化广大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四条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第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宣传的内容。
第十六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第十七条村委会(社区)应当加强对本村(社区)村民(居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第四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预防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本着预防与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则,对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妥善处理负责。组织制定应对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以及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公安、交通、公路、卫生、城建、运管、农机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
遇有应急预案所规定的情形发生时,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互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反馈。
第十九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签署后,由该级政府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应当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助,有关部门应服从指挥和调度,积极参加,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建立市、县区两级交通事故救援网络,确保交通事故伤者抢救“绿色通道”畅通。
第二十条人民政府在组织职能部门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应责令立即消除;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负有职责的上级人民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或隐患消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在内的紧急措施,同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查处。
法律、法规对查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职能部门举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职能部门不履行安全职责的情况。
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人民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隐患进行查处,对不履行和不按规定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单位、个人,人民政府应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二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责成交通、公路部门对辖区内国省道、县乡道存在隐患的危险路段进行排查,对道路安全情况进行评估,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事故多发及安全隐患路段的治理力度,及时修复水毁、坍塌路面,改造急弯、陡坡、窄路、窄桥、傍山险路,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及标志标线,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养护,落实养护、施工单位作业现场的安全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对辖区内的乡村道路,应组织力量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第二十三条对通行的道路存在事故多发及安全隐患的点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治理措施,接到报告的政府应责成公路、交通部门及时维修,消除隐患。
整改意见专题上报当地政府同意后,向主管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整改通知书下达后未予治理,由于道路原因而在此路段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主管部门应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第二十四条施工路段,工程主管部门应告知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及防护设施,配备安全员。对不按规定施工发生交通事故的按规定追究施工单位及主管单位的交通事故责任。
第二十五条各级交通、公路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及公安派出所应根据辖区道路状况,遇雨、雪等恶劣天气对行车安全确有严重影响的应适时组织人员疏导交通、撒沙防滑,必要时可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封闭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以保证交通安全。
第五章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第二十六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严格按照《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职责。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对公安、交通、运管、公路、农机、工商等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察,监督、指导各有关部门强化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安全隐患点段的治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督促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履行职责。督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改工作。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组织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相关责任人提出追究行政责任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的职责,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路面监控,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从严取缔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管理,重点强化客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的管理教育、安全考核,严格驾驶员培训、考试、驾驶证的核发,严格机动车辆牌证发放及检验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报废、改装车辆管理。认真排查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和安全隐患点(段)及时提出合理的整治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依法处理交通事故,从严处罚交通肇事者。
三)交通运管部门负责客运市场发展规划,强化客运站点源头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客运车辆进出站管理制度,禁止站(点)外发车。负责运输企业的资质审定,负责农村客运站点、运输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加强运输行业安全源头监管,严把客货运从业人员资质关。督促、检查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制度。配合公安交管部门落实二级以下公路夜间禁行30座以上客运车辆的规定。合理调配客运班线,禁止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乡村道路发放大型客运车辆。加强汽车性能检测、车辆技术等级划定以及二级维护。强化驾驶员培训学校的行业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四)公路、交通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赋予的职责,制定本辖区公路建设和运输发展规划,实施市内国省道、县乡道、通村道路、运输站场建设和管理,对新建、改建公路按照国家有关设计规范,确保设计合理,标志标线、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对事故多发及安全隐患路段,组织专家实地勘察论证,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一时难以治理的设立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参与取缔占用公路打场晒粮、摆摊设点等违法占道问题,纠正车辆违法超限运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五)农机部门履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严格农机驾驶人员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定期向政府汇报农机安全生产情况及存在突出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排查农机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强化农机宣传教育,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农机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机交通事故,规范农机销售市场。
六)城建、工商、质监、卫生、教育、广播电视、监察、规划等部门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第六章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社区)职责
第二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直接负责监督村社区落实本辖区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公安派出所应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承担起辖区内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事故的职责并接受其监督。
第二十八条乡镇、村(社区)负责辖区内机动车、农业机械以及车主、驾驶人的源头安全管理工作,摸清底数,建立车辆和驾驶人基础台帐,对各类车辆、驾驶人、车主实行户籍化管理。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举报。
村委会(社区)应督促新购车辆挂牌入户和驾驶人参加安全学习培训、考试,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乡镇、村(社区)应建立交通安全监督和管理信息员制度。
第七章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职责
第二十九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实施单位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二)确定一名负责人组织实施内部交通安全工作;
三)保障交通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
四)教育单位人员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五)做好车辆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工作,保持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六)雇用机动车驾驶人的应当登记其驾驶证和身份证件;
七)接受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组织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设施和道路进行监督、检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交通事故多发单位和交通事故多发道路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靠实责任,落实管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改进交通安全设施。
第八章违法违规责任追究
一、制定条例的经过
条例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1307年立法计划项目。2007年9月,杭州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杭州市人民政府提请的《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草案)》。会后,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内务司法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分别征求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意见,并在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有关部门、市交警支队、西湖区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市民、电动自行车经销商户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法制委员会还将条例草案在“杭州人大网”刊登,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2007年10月15日,法制委员会举行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审议和修改,提请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制定条例的主要依据
制定条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
三、对条倒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条例分为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预防、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八章五十二条。
(一)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近年来,我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幅增加,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的隐患逐渐突出,交通事故也呈快速上升趋势。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动自行车配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违规超速行驶。为了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条例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一是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了规范,规定生产、销售电动自行车应当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二是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进行了规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改动、拆除电动自行车限速装置;三是对驾驶电动自行车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行驶时速。
(二)关于停车管理问题。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停车难已经成为我市交通管理工作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使解决该问题有法可依,条例在总结我市停车管理工作经验基础上,从立法层面对停车场(库)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原则规定,提出了鼓励错时停车和社会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库)的场所,并对停车泊位的施划与撤除进行了细化规定。
(三)关于特殊车辆禁止通行问题。2004年,我市依据原《杭州市市区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燃油助动车、正三轮摩托车、营运人力三轮车进行了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得到很大改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落实长效管理,条例在吸收原《杭外I市市区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交通管理实际,明确了燃油助动车、正三轮摩托车、营运人力三轮车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车辆在规定道路上禁止通行的规定,同时规定了对违反禁止通行规定的车辆驾驶人的法律责任及违章车辆处置措施。
县人大检查团:
按照县人大通知要求,我代表县人民政府,把我县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情况,向县人大检查团作以简要汇报:
今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已经正式实施。这“一法一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守法公民的尊重以及对交通执法人的惩戒。“一法一例”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规范、制约和指导作用。
一、贯彻实施“一法一例”的基本情况
县政府十分重视“一法一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加大了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行政监督执法工作的力度,把这项工作纳入了重要日程,摆上了重要位置,做到了学习、宣传、落实有计划、有步骤、有行动。切实保证了“一法一例”在县域内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
(一) 加强领导,加大“一法一例”的学习宣传力度。
一是成立组织,加强对“一法一例”贯彻实施的领导。县政府及道路交通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一法一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交通、公安、农机等部门都专门成立“一法一例”贯彻实施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挂帅,主管副局长具体组织实施,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详细的安排和部署,都把贯彻实施“一法一例”工作纳入了重要日程。
二是组织交通法规的理论学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一法一例”颁布之初,县政府就把“一法一例”的学习工作放在了首位,组织交通、公安、农机部门干部认真进行了学习,使每一位行政执法干部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知法律法规内容,深刻理解法律法规的真正内涵,提高应用法律法规的实际能力。交通、公安、农机等职能部门也都召开了专项会议和培训班,组织工作本系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一法一例”,做到了全员参与,透彻领会,强化训练、提高应用。
(二)强化措施,切实抓好“一法一例”的贯彻执行。
半年来,县政府为了切实有效地贯彻执行好“一法一例”,主要加强了四项工作:
一是开展了集中整治交通秩序专项行动。为了深入落实“一法一例”,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重要作用,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按照“一法一例”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集中整治交通秩序专项行动,在开展集中整治交通秩序专项行动中,重点注重了“一法一例”在执法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执法来提高执法人员对“一法一例”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实际执法来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
二是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一法一例”颁布后,我们按“一法一例”的规定,对全县道路交通行政执法主体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对执法主体进行了重新登记。把原来由农机部门管理的农用运输车辆移交由公安交通部门管理。为正确贯彻实施“一法一例”,我们对道路交通行政执法队伍进行了整顿,要求各部门选调事业心强、素质高的人员从事道路道路交通执法工作,做到持证上岗。对执法人员进行了“一法一例” 重点培训,对考试合格者发放了吉林省行政执法证,保证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都能按照“一法一例”规定依法行政。并经常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建立完善内外监督机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加深对“一法一例”的学习理解,剖析典型案例,使执法队伍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注重发挥案审机构作用,杜绝了执法随意性,案件审理做到规范有序,程序合法,从而保证了公开执法、公正执法、公平执法。
四是加强道路运输管理。道路运输是一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按照“一法一例”的要求,我们积极加强道路运输的管理工作,消除各类隐患,制止道路运输违章行为,保证运输安全。对营运车辆实行四不准:车辆达不到技术标准的不准参加营运;没有上岗证的司乘人员不准上车;超员超限车辆不准出站出场;易燃易爆物品不准进站上车;在客运站设立了“三品”检查站,配备了“三品”检查员,进行严格检查,较好地预防了爆炸事件的发生。对运送危险物品的车辆进行了严格管控,对手续不全和违章上路的车辆,坚决进行了查处。半年来,共查处5台次违章运送危险物品的车辆,纠正了违章运送,减少了恶性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半年来,我们在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一法一例”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各职能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学习宣传方面仍存在死角死面;二是具体贯彻实施时,有个别执法人员对“一法一例”理解的还不够透彻,有时运用法律条文不够准确;三是对重大违法案件打击力度不够;四是部门之间配合不够默契等。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抓好对“一法一例”的学习、贯彻实施工作,充分发挥交通、公安、农机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加大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使“一法一例”得以正确的贯彻实施。
一是继续加大学习、宣传“一法一例”工作力度。要抓住有利时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方法,重点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作用,经常播放“一法一例”方面的知识讲座、新闻采访、重点案例跟踪调查等节目,努力扩大学习、宣传“一法一例”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交通、公安、农机等执法主体的作用,走部门联合办案的路子,形成合力,严厉打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营造更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近几年来一种号称电子眼“克星”的反监控设备在全国各地市场上出现,这种名叫“探测狗”的无线侦测设备虽然价格在千元上下,但一面市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据“探测狗”的发明者清华大学安全技术实验室的工程师说,他发明这一项技术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电子眼的滥用以保护个人隐私。应当看到,“探测狗”这种反监控手段的出现,源于保护个人隐私的一种私力救济手段,其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它同时也可能会对国家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造成影响,事实上,这种装备目前已被一些机动车驾驶人用于针对“电子警察”的反侦测中。那么法律对此应当如何看待呢?从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和公共管理实现两个角度出发,不宜采取一概禁止“电子狗”使用的做法。
电子狗的定义。狭义的电子狗。是指以早期无线发射及接收原理制成的反测速产品,现在在黄河以南地区还有大量销售,只能在一些地区起有限的作用。广义的电子狗。是指许多人习惯上将所有的反测速产品统称电子狗,这种产品现在一般叫反测速雷达,产品包装上写的是安全驾驶仪或雷达警示器。此类产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全频反测速雷达。全频反测速雷达是伴随雷达测速仪大量使用而产生的一种车用设备,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2)GPS反测速雷达。目前世界大约80%以上城市测速采用的是压感线圈方式测速,这种测速的方式是在路面上埋上感应线圈,通过计算车辆通过线圈的时间来计算车速。(3)GPS全频反测速雷达。GPS全频反测速雷达将前两类反测速雷达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既能对固定雷达测速器的准确预报,也能预报流动测速,全面解决了前两类产品的不足。
电子狗的原理。1、萝卜机是靠预埋发射机来提前预警的。厂家在需要提前预警的地方埋放有无线微波发射器,这无线发射器只有一固定的频段。同时它也销售只能接收这一频段的接收器。2、GPS机器是通过采集坐标经GPS定位来提前预警的。也是厂家把需要提前预警的地方的坐标采集后,以数据的形式储存在GPS存储芯片内。
二、使用电子狗法理性分析
使用电子狗非法的理由。尽管没有现有国家法律明确禁止车辆安装电子狗,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任何车辆不得安装妨碍交通监控技术取证的设备。而在地方法规上,则有些比较严格,像《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对驾驶机动车有这种行为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200元罚款。据此,广东省内东莞、江门等地目前已明确表态安装电子狗违法。四川、浙江、福州、海口等地也明确规定:安装电子狗等干扰交通监控设备的装置属违法行为。国家安装测速仪、监视器是为了有效地加强交通管理,但是这种反抓拍探测设备的出现助长了一些违法司机的违法行为,这违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管理原则。对于那种能够反电子眼拍摄的设备,电子监控设备除了能有效制约超速行为以外,还能监视路面交通状况。
电子狗合理使用的作用。(一)减少司机违章 。从客观效果上看,安装“电子狗”,对交通秩序基本上是有利的。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和警方在路口安装“电子眼”设备等特殊装置,目的是为了减少超速、违章行为,而“电子狗”能够提醒驾驶员不要超速、违章。(二)补充取证效力 。作为违法行为取证设备的“电子眼”,本身的合法性尚值得考量。而“电子狗”的使用将有力补充“电子眼”所取证的证据效力。(三)不碍交警执法。安装在车内的电子狗,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线电波接收装置,能“接收”到电子眼附近的发射装置发送过来的电波,并提醒司机。就象收音机一样,收音机接收电波,并不会影响广播电台技术设备的正常使用,“电子狗”也不可能“影响”或“干扰”交警安装的“电子眼”的正常使用。
三、电子狗国外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在韩国,公交车上都装有电子狗,而在日本,也有近50%以上的汽车装了这种产品。在美国等国家电子狗已为合法科技产品,在美国50多个州中仅有3个州不合法。雷达超速探测器在结构上和功能上而言是属于一种无线电信接收机,被定位为交通电信器材,在不妨碍国家安全以及破坏电波秩序的大原则下可以自由使用,其功能仅限于接收,不会涉及干扰频道。依据美国FCC制定之频率,为合法接收法定频率。使用目的仅为事先接收警方之雷达频率,并对警方取缔超速产生预警及提前警示、告知功能,为避免取缔而送到减速之目的,与道路旁所竖立前有固定测速照相警示牌有相同之意。
电子狗科技发展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摩托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09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分别54.11%和52.93%;商用车产销为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长33.02%和28.39%。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狗市场销售收入约为2000亿元。作为当前汽车功能和性能提高的重要部分,汽车电子狗产品应用将更为广泛,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得到更多的重视。自主品牌与自主核心专利技术是有区别的,国内企业在目前已经保持的成本竞争力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创新,一方面研究现有技术的更新与升级,另一方面研究下一代可预见技术,争取在今后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的机会。
四、中国加强电子狗立法的建议
“电子狗”一旦将其合法化,它将肩负减少交通事故提醒机动车驾驶人时刻注意行车安全的安全卫士和杜绝违法的重任。我们必须以立法立法形式明确“电子狗”的技术标准,各项电子信号参数,从“电子狗”的生产、安装、使用等环节进行立法探索。目前大多数销售地区没有制造“电子狗”的厂商。在各地出售的“电子狗”主要是经销商从广东等地买入的。由于很多这样的公司处于“地下状态”,产品没有保修期,很容易产生消费纠纷。规范了“电子狗”的合法生产,并且将“电子狗”的合法化才能使该产品作为一种法律允许的商品进入市场,并使消费者和销售者的合法权益能有所保障。为此,只有通过全国性立法,确立“电子狗”的合法化使用,那么将更有利于交警部门的行政执法,使行政执法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也将使“电子狗”的使用更趋规范,“电子狗”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广中路地道工程交通组织协调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广中路地道工程概况
广中路地道分为南、北两条独立的单向双车道地道,南地道已于2010年2月4日建成通车,至今为止,承担了广中路由西向东的大部分主要车流的通行保障任务。2010年正逢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按照上海市政府文件要求,北地道建设暂停施工并恢复了地面交通,根据市、区主管部门安排,于2011年11月重新启动北地道工程建设,按照工程计划正在建设中的北地道将于2014年春节前建成通车。
1.1南地道主体工程
南地道全长为773.174m(敞开段92.5m+遮光段20m+暗埋段542.405m+遮光段20m+敞开段98.269m)。地道范围为:西起水电路,东至欧阳路,沿途下穿广灵一路、广中支路、中山北一路、西体育会路(东江湾路)、东体育会支路、东体育会路(南)、东体育会路(北)等市区道路;其中中山北一路上方为内环高架桥,西体育会路上方为轨道交通三号线。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地道主线50 km/h、地面道路30km/h,单向2车道,车道宽度为大车道3.5m、小车道3.25m;通行净高为地道4.5m,地面道路5.0m;荷载等级为城—A级;
1.1地面道路工程
地面道路西起于水电路交叉口,与广中路(共和新路~水电路)拓宽改建工程相接。路线向东,分别与广灵一路、广中支路、中山北一路、西体育会路(东江湾路)、东体育会支路、东体育会路(南)、东体育会路(北)等道路相交,止于欧阳路,并与现状道路接顺,沿线场地路网密布,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建筑物众多,并下穿中山北一路内环线高架及轨道交通三号线等重要构筑物。路线总长为1095.16m。
图1
1.2南地道施工期间周边道路交通情况分析
广中路为双向6车道,两侧各有一个非机动车道,广中路沿线与多条道路平交,由西向东分别为:水电路、广灵一路、广中支路、中山北一路、西体育会路、东体育会路(南)、东体育会路(北)和欧阳路。其中中山北一路为高架道路,地面有辅道,西体育会路上有轨道三号线。
广中路地道与广灵一路、广中支路、东体育会路等道路丁字相交,地道下穿的中山北一路、西体育会路(东江湾路)两个主要交通道口的交通繁忙、人、车流量大。
2. 南地道工程实施期间的交通组织与管理
2.1四项原则
现场交通组织管理遵从以下四个原则:
(1)以“公交优先”为原则,施工现场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公共交通的正常通行,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减到最小。
(2)以“以人为本”为原则,施工现场尽量为单位周围居民出行提供较好的道路通行条件,将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减到最小。
(3)以“安全第一”为原则,施工现场对交通分阶段进行规划管理,隔离施工区与交通区,确保施工人员和行人的安全。
(4)以“环境保护”为原则,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洁,不乱堆乱放,影响交通,出土车辆遵守交通规则,上路前应清扫与冲洗车轮,控制扬尘,为城市的市容市貌做贡献。
2.2交通组织管理实施办法
2.2.1 难点与关键
广中路地道施工现场周边区域交通组织解决的是一块局部范围交通拥堵问题,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在区域内部以空间调整和时间流量上的削峰填谷为主,在区域外部以空间流量上的控密补稀为主,重点解决周边路网交通负荷的关键问题。加之沿线居民区相对集中,出行主要依赖的地铁三号线和中山北一路内圈下匝道也处在其中。缓解这一个区域的交通拥堵和矛盾,可以用不同的交通组织方法,每种方法都会发生交通压力的转移,关键要看交通压力转向哪里,以及会不会带来新问题。不仅要看利与弊两个方面,还要看实施的条件及难易程度。在交通组织中,必须通过与业主、交警部门施工单位等统一协调与研究筹划,采用多方面的管理方法,例如:采用单行、流量禁限、车种禁限、流向引导、信号组织等方法进行区域通组织,才能协调好工程施工和居民出行以及社会交通之间矛盾。
2.2.2针对通组织管理措施
1、施工期间,广中路/中山北一路交叉口西进口禁止左转及直行(公交除外)。原直行车辆通过南地道通行或者通过水电路-花园路-东江湾路进行绕行;原左转车辆可通过水电路-广灵二路进行绕行或者通过水电路-花园路-中山北一路绕行。
图 4.2 1 施工期间广中路/中山北一路西进口禁左、禁直示意图
2、施工期间,广中路/中山北一路交叉口东进口禁止左转。原左转车辆可通过大连西路-西体育会路-中山北一路进行绕行或者通过广中路-水电路-花园路-中山北一路进行绕行。
3、大连西路/东江湾路施工期间实施禁止东向南左转,腾出道路空间给东西向直行,同时减少交织点,保证东西向交通顺畅。原往四川北路方向车辆可通过大连西路-欧阳路-山阴路-四川北路进行绕行或通过大连西路-广中路-水电路-花园路-四川北路路进行绕行;原往东江湾路方向车辆可通过大连西路-广中路-水电路-花园路-东江湾路进行绕行或者可以通过大连西路-西体育会路-中山北一路-花园路-东江湾路进行绕行。
4、施工期间,东江湾路-西体育会路恢复三车道通行,但大连西路/东江湾路南进口仍旧实施禁止南向西左转。
5、施工期间,广中路-大连西路(水电路-曲阳路)实施双向禁止货运车通行措施,以减少施工区段内交通流量,货车可通过路网进行绕行。
3.重大赛事与活动期间保证交通顺畅的各类措施
南地道施期间,周边道路每逢节假日或重大比赛日交通压力都会极具上升,作为中国第一座专业足球场,虹口足球场也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主场。每逢新赛事开战的周末,虹口足球场周边的交通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当足球场外承担主要分流任务的大连西路跨线桥又即将面临拆除,广中路地道参与建设的各个单位和管辖该区域的虹警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针对虹口区交警部门提出的双向四车道的交通硬指标是本工程的又一重点和难点,要有效解决本工程的交通组织问题,必须进行反复的现场踏勘和充分的论证,挖掘潜力,采取各类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在实施期间对现状交通流量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1 工程性措施
比赛期间,中山北一路——西体育会路段由于南、北地道共用中间围护墙,且设置了泵井,因而南地道施工期间对路面占用范围较大,根据本段地形,有步骤地分段进行围护与施工,多次拆移围档,通过时间差减缓交通压力,加之工期计划安排适当,能够保证路面双向四车道通行要求。
中山北一路路口、西体育会路(东江湾路)路口设置封堵墙,分段分块施工,确保路通需求。
针对中山北一路路口由南向北横穿路口车辆左转弯困难,施工期间,在中山北一路西江湾路南进口人行横道线以南20m处,搬迁高架下绿化开辟车辆掉头车道。
两大路口其他方向拆除两侧绿化与公用设施,拓宽交通便道,增大通过能力。
3.2 管理性措施
在工程管理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交通诱导或劝导措施
① 比赛期间,在以下重要的交通路口设置交通标志牌和警示标志,提前让车辆、行人了解前方路况,从而提前分流交通:中山北一路与广中路交叉口禁止南向西左转以及南向南掉头。原地面通行车辆提前由花园路左转;高架下匝道车辆由中山北一路(广中路—西江湾路)新辟建的南向南掉头车道掉头至中山北一路广中路北进口再右转或直行;原西向东行驶的车辆由水电路—花园路—东江湾路—东体育会路绕行;大连西路东江湾路交叉口禁止南向西左转,车辆通过东江湾路—东体育会路—大连西路绕行,以减少进入施工区域内的车辆。
② 对已经进入施工部位的车辆,派专人维持交通,对在施工部位不按交通规则的停车、占道、抢道等行为进行劝导和制止。
③ 在施工部位附近交叉口派专人进行劝导,使车辆快速行进,减轻施工部位交通压力。
(2)与交警配合的措施
① 与交警部门取得良好的协作关系,争取交警部门的指导和帮助。
② 请具有丰富交通管理经验的交警培训兼职交通管理员,配合交警管理现场的交通。
③ 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对遗失、损坏的交通设施主动配合交警部门完善。
④ 取得交警部门支持,增强警力,加大管理力度,使行车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加强交通意识,适应交通变化。
(3)赛事期间交通信息,在广播电台进行交通信息广播,及时通报社会各界,以取得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4.结语:
实施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组织,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民众出行难、协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工程参建各方必须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全盘考虑、细致筹划、严格落实、灵活处置,逐项落实好各项措施。逐条解决好实施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的同时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按预定工期与质量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左小清 道路交通网络 测绘出版社 2011-4-1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道路交通运输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是道路交通运输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指对道路交通运输日常记录的管理,通过对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准确的了解道路交通运输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对未来道路交通运输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些预测和调控。本文我们将深入研究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并指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全面促进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一、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对于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大部分道路交通运输工作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许多道路交通运输工作人员普遍认为,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对道理交通运输工作造不成太大的影响,这就导致许多运输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但是,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应是道理交通运输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它不仅仅是提高运输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方式之一,更是衡量运输单位工作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同时也是研究道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规律,预y其发展轨迹的重要资料。因此,广大道路交通运输单位必须切实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把其作为运输单位日常工作之一来看待,并聘用负责敬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同时,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提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清楚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整个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整个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应积极端正自身态度,努力投身于档案管理工作之中,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合格顺利完成,推动道路交通运输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全面促进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目前,我国部分道路交通运输单位已经逐步提高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成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形成了一套比较专业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业越来越快的发展,许多新的问题仍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正常发展。对于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来说,不仅仅应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更应该采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手段,努力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来看待,争取早日形成一套适合当前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档案管理模式,从而有效达到推动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而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有几点必须注意:首先,应努力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档案管理部门应健全相关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细化相关的档案保存规定、检索运用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促进档案更加完整、更加利于检索,同时应准确把握档案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根据档案的种类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使档案储存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其次,档案管理工作应努力设计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方案,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对档案信息进行更加完整、更加长期、更加稳定的储存和管理,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建设道理交通运输网络平台,努力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促进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发展;再次,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建设一项由总体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扫描录入、系统管理、光盘备份、快速查询、安全保障等构成的现代化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系统,并且应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并积极引用先进的声音录入系统、触摸屏等新型软件或硬件,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进行,最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推动道路交通运输行业更快更好的进行;最后,应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构建一个由网络建设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道路交通运输工作人员三方合作构成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为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网站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构建全能管理队伍
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随着道路交通运输行业逐步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道路交通运输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合格的完成。其一,国家应加大对新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设计专门的档案管理教育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二,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的信息较复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极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非常迅速的反应能力,在工作中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及时对道路交通运输实际工作中各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应对所有的档案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够不定期的从档案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高层更好的进行决策,促进整个道路交通运输单位的发展;其三,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应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从而科学、客观的对道路交通实际工作的种种问题进行汇总和整理,同时应对社会需求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帮助单位更好的制定道路交通运输方案,推动单位更好的发展;其四,作为管理部门之一的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单位,由于需要随时与其他单位相沟通,因此对其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五,道路交通运输单位应加大对包括档案管理人员在内所有管理人员的监督考查力度,应随时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法律知识以及道德素质进行全方面的考查,努力构建一只爱岗敬业并且专业技能过硬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从而有效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整个道路交通单位日常工作更好的开展。
四、结语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管理和监督,道路交通运输行业更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事业已经今非昔比,庞大的运输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同样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新的时代,为了更好的保证道路交通运输工作的正常进行,我们不得不更必须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优秀的管理队伍、健全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设备构成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从而推动我国道路交通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月.强化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255-256.
[2]吴东霞.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17):63.
[3]孔铭铭.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档案利用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4(12):49+48.
[4]李名洋.提高交通运输档案利用率措施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4):174-175.
一、电子狗概述
电子狗的背景。近几年来一种号称电子眼“克星”的反监控设备在全国各地市场上出现,这种名叫“探测狗”的无线侦测设备虽然价格在千元上下,但一面市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据“探测狗”的发明者清华大学安全技术实验室的工程师说,他发明这一项技术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电子眼的滥用以保护个人隐私。应当看到,“探测狗”这种反监控手段的出现,源于保护个人隐私的一种私力救济手段,其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它同时也可能会对国家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造成影响,事实上,这种装备目前已被一些机动车驾驶人用于针对“电子警察”的反侦测中。那么法律对此应当如何看待呢?从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和公共管理实现两个角度出发,不宜采取一概禁止“电子狗”使用的做法。
电子狗的定义。狭义的电子狗。是指以早期无线发射及接收原理制成的反测速产品,现在在黄河以南地区还有大量销售,只能在一些地区起有限的作用。广义的电子狗。是指许多人习惯上将所有的反测速产品统称电子狗,这种产品现在一般叫反测速雷达,产品包装上写的是安全驾驶仪或雷达警示器。此类产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全频反测速雷达。全频反测速雷达是伴随雷达测速仪大量使用而产生的一种车用设备,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wwW.133229.cOm(2)gps反测速雷达。目前世界大约80%以上城市测速采用的是压感线圈方式测速,这种测速的方式是在路面上埋上感应线圈,通过计算车辆通过线圈的时间来计算车速。(3)gps全频反测速雷达。gps全频反测速雷达将前两类反测速雷达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既能对固定雷达测速器的准确预报,也能预报流动测速,全面解决了前两类产品的不足。
电子狗的原理。1、萝卜机是靠预埋发射机来提前预警的。厂家在需要提前预警的地方埋放有无线微波发射器,这无线发射器只有一固定的频段。同时它也销售只能接收这一频段的接收器。2、gps机器是通过采集坐标经gps定位来提前预警的。也是厂家把需要提前预警的地方的坐标采集后,以数据的形式储存在gps存储芯片内。
二、使用电子狗法理性分析
使用电子狗非法的理由。尽管没有现有国家法律明确禁止车辆安装电子狗,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任何车辆不得安装妨碍交通监控技术取证的设备。而在地方法规上,则有些比较严格,像《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对驾驶机动车有这种行为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200元罚款。据此,广东省内东莞、江门等地目前已明确表态安装电子狗违法。四川、浙江、福州、海口等地也明确规定:安装电子狗等干扰交通监控设备的装置属违法行为。国家安装测速仪、监视器是为了有效地加强交通管理,但是这种反抓拍探测设备的出现助长了一些违法司机的违法行为,这违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管理原则。对于那种能够反电子眼拍摄的设备,电子监控设备除了能有效制约超速行为以外,还能监视路面交通状况。
电子狗合理使用的作用。(一)减少司机违章 。从客观效果上看,安装“电子狗”,对交通秩序基本上是有利的。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和警方在路口安装“电子眼”设备等特殊装置,目的是为了减少超速、违章行为,而“电子狗”能够提醒驾驶员不要超速、违章。(二)补充取证效力 。作为违法行为取证设备的“电子眼”,本身的合法性尚值得考量。而“电子狗”的使用将有力补充“电子眼”所取证的证据效力。(三)不碍交警执法。安装在车内的电子狗,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线电波接收装置,能“接收”到电子眼附近的发射装置发送过来的电波,并提醒司机。就象收音机一样,收音机接收电波,并不会影响广播电台技术设备的正常使用,“电子狗”也不可能“影响”或“干扰”交警安装的“电子眼”的正常使用。
三、电子狗国外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在韩国,公交车上都装有电子狗,而在日本,也有近50%以上的汽车装了这种产品。在美国等国家电子狗已为合法科技产品,在美国50多个州中仅有3个州不合法。雷达超速探测器在结构上和功能上而言是属于一种无线电信接收机,被定位为交通电信器材,在不妨碍国家安全以及破坏电波秩序的大原则下可以自由使用,其功能仅限于接收,不会涉及干扰频道。依据美国fcc制定之频率,为合法接收法定频率。使用目的仅为事先接收警方之雷达频率,并对警方取缔超速产生预警及提前警示、告知功能,为避免取缔而送到减速之目的,与道路旁所竖立前有固定测速照相警示牌有相同之意。
电子狗科技发展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摩托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09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分别54.11%和52.93%;商用车产销为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长33.02%和28.39%。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狗市场销售收入约为2000亿元。作为当前汽车功能和性能提高的重要部分,汽车电子狗产品应用将更为广泛,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得到更多的重视。自主品牌与自主核心专利技术是有区别的,国内企业在目前已经保持的成本竞争力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创新,一方面研究现有技术的更新与升级,另一方面研究下一代可预见技术,争取在今后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的机会。
四、中国加强电子狗立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