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变电运检一体化范文

变电运检一体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变电运检一体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检;运维;检修;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实施主要是将运维一体化和专业检修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生产组织模式,其可以有效的整合变电设备现场的操作、设备的巡视、运行维护以及维护检修工作的有机整合,以此来提升工作的效率,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管理目的。以下主要对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一体化做研究分析,最终实现所有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

1 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实现的意义

实施变电设备一体化之前,各个变电站的巡视工作主要是运行组利用工作的间隙来进行相应的巡视检查工作,其巡视的时间也比较短,巡视也比较的匆忙,从而造成巡视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变电设备维护工作只能够在节假日进行施工,相应的时间不固定,这样维护工作不能够达到随时进行的要求。在实行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之后,就会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巡视工作,由于时间充足,巡视工作就很仔细,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另外设备维护工作也是在工作的时间进行,这样就能够随时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在变电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处理,从而也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其可以充分的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经过对于相应工作人员的重组,可以有效的实现运行和维修人员之间的相互补充,从而也就减缓了人力资源资源短缺的矛盾,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其次,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促使工作人员多项技能的学习,在保障有一个特长的同时也就有效的使工作人员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扩展提升。

第三,有利于自我价值的提升,可以有效的实现维修和运行人员以及工作之间的有机的结合,从事运行工作的人员可以学习和从事检修维护工作,相应的维护工作人员可以熟悉和掌握运行工作的相关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第四,运检一体化的实现有效的整合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以及维护检修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使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 变电设备实现运检一体化的难点分析

①运维和检修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虽然变电运维和检修工作都是面向相应的电力设备,但是其运维的工作是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而检修工作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随着检修工作的细分化,电压等级的逐步的提升,对于检修专业知识也就也来越高。在实施运检一体化的时候,这种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工作人员所要掌握的技能难度越大,那么其培训的周期也就越长。

②现场施工中安全控制环节易缺位。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实施检修工作,要保障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有效布置,明确带电的设备,进行安全交底的工作,这是保障现场施工安全进行的前提。在传统的方式下,由于检修需要对设备状态进行变更的时候,则需要通过相应的运行人员进行许可把关,在完成设备的检修工作之后,由运维工作人员来负责验收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两方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更加的清晰,并且还能够做到有效的监督过程,方便现场安全施工措施以及工作质量的控制。

③单一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比较大。在传统管理方式当中,运维人员要在单一的工作环境中承担运行以及检修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任务量较大现象的发生,任务强度比较大,这样就会导致安全风险增加,若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就会导致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对于开展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意愿不会很强现象的发生。

3 运检一体化的有效实行的措施

①做好安全和协调工作。首先,应该坚持安全工作的原则,以安全理念作为基础的工作条件,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安全管理的模式。对于运维和检修一体化工作的现场管理、技术监控、运维技术要求、运维工作人员专业学习分工以及运维人员排班表等多个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还应该做好协调工作,对于相关的工作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还应该提升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工作的操作的水平,保障运检一体化工作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实施,从而保障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另外,还应该以实践带动相应的培训工作,努力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最终达到运维和检修有机的结合。

②加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要加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应该根据技术的难度合理的安排时间,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的时候,应该对变电设备工作的原理、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的步骤等要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于工作人员的学习,并且还应该对培训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保障其能够达到相关要求的标准。此外,还应该设立培训的激励机制,对于培训人员的学习绩效进行评比,对于掌握技术能力强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有效开展。

③加强管理控制工作。在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将传统的生产业务方式和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人力资源的效能以及安全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一体化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在运检一体化管控工作上面主要的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该综合的分析现有的检修业务,分阶段进行相关工作的移交过程,保障其能够有序的实施;其次要明确在推进的过程中运检人永远的安全职责,并且要制定运检一体化工作相应的实施细节,保障各个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第三应该规划部分的检修人员到运维站,同时还要明确检修班组对于运维站的相应的指导职责,使一体化两个班组的工作能够更快融合。

4 结 语

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的质量,在实施运检一体化的时候,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在实施运检一体化的时候,要建立激励机制,以此来增加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工作人员的观念发生转变,同时还应该加强工作人员岗位的培训工作,注重工作人员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来保障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绍亚.浅谈变电设备运检(运维、检修)一体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

[2] 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

[3] 陈永昌,焦毅群,丁超群.探讨变电设备运维中的重要环节及注意事项[J].电力与能源,2013,(1).

[4] 王凯正.关于输电线路的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7).

篇2

关键词: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思考

针对传统电力调度存在的缺陷,供电部门着重于电网控制模式的优化改进,选配自动化操控平台对原始电压进行分配,保障了变电操作的高效率。“变电运检”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电能调配工作,需对变电运检执行一体化改造方案。结合上虞市供电公司作业实况,分析了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的相关问题。

1 上虞市变电情况

国网上虞市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工作主要包括: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及开闭所运维,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及开闭所检修两大块工作。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方案的思路,可以将县级变电运检工作划分为110kV变电站运行维护、35kV及以下变电站开闭所运检合一的两块;即实行了运检一体化格局的建设,又能有效避免110kV上交市公司后的再次调整。其中,“大检修”体系方案明确县域内110kV输变电设备运检工作可暂委托县公司承担。

2 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的特点

“变电运检”是电力行业提出的新概念,其重点根据电网工作要求提出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等方案,维持电网结构功能的持续发挥。从过去国家电网运行效率考评来看,旧式电网将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分开管理,这种方式保持了电网控制的独立性操作。现代电网倡导变电运检一体化操作,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的特点。

2.1 统筹性

变电运检是电力业长期实践积累的一套方案,主张将运行、检修等工作综合为一体,如图1,制定统筹性的变电管理方案。县级供电公司以国家电网为指导中心,按照地区具体供电的需求情况,设计变电运检组合式的调配模式,既减小了供电企业的物资消耗量,也降低了公司对县级地区用电管理的难度[1]。

2.2 安全性

安全生产是电力业主张的先进理念,坚持安全控制有助于强化变电站内控制流程的规范化运行,这就需要创建一种组合式的运行管理体系。变电运检一体化符合电站安全作业的要求,从人员、设备等双方面执行双向控制决策。例如,县级变电站运检采取了“倒班制”,24h均安排在岗人员值班操作,避免无人运行造成的安全问题。

3 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的思考

电力系统是由多个子电站共同组成的调度网络,每个站点作业效率也决定了整个电网供配电的操作水平。为了改变早期电网运行存在的缺陷,供电单位拟定了诸多与变电操控相关的模式,全面提高电网现代化作业水平。县级变电运检一体化是未来电网改造的必然趋势,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等应建立统一式的管理平台,为变电运检一体化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上虞市市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工作情况,变电运检需采取的措施:

3.1 倡导“科技创新”理念

科学技术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电力业工程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融合高科技成果才能创造预期的价值。基于市场对电能资源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电网也开始走向一体化控制模式,用以解决传统电压调度中遇到的问题。从作业流程分析,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输电、变电等核心环节,变电是整个系统电压值控制的主要阶段,借助变电系统可保证电能处于使用的标准值。近年来电力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多种高科技应用于变电站调度而加快了自动化变电作业体系的形成[2]。例如,县级供电公司增加建设资金的投入,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电网规划建设中,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调度中心创建高科技变电运检模式。

3.2 创建“三集五大”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提出“三集五大”概念,一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实施集约化控制,二是对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实施“大改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精神,结合上虞电网实际情况,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调控一体化工作,上虞电力公司成立了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好技术支持系统等硬件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梳理、人员配置及培训等工作,在县级变电站建设方面率先完成“调控一体化”建设[3]。同时撤消集控中心,组建了运行检修中心,向“运检一体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3 执行“综合调控”方案

实行“调控一体化”后,调控员可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电网运行工况,提高电网调度的工作效率,更有效地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现阶段,上虞电力公司将抓紧落实电网调度与监控专业、变电巡视操作与检修专业人员业务融合的培训、考核等工作,实现电网调度业务与监控业务、变电巡视操作业务与检修业务的融合。与此同时,针对110kV、35kV及其以下的变电站,全面强化电网运行的调控管理,使电网调度运行控制、变电巡视操作与检修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和“两个转变”的工作要求[4]。一般情况下,县级供电公司可按照地区电网供配电的作业轻度,对特定变电区域的设备、线路、元件等全面检修,为日常变电运行创造相对安全、稳定、持久的环境。

4 结束语

城乡地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的主要对象之一,解决城乡用电问题是县级供电公司服务工作的重点内容。变电站是电网规划的重点对象之一,搞好变电站建设关系着地区用电的供输水平。变电运检一体化是基于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的新概念,县级供电公司必须坚持一体化方案的建设方向,推动地方电网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变电站日常检修与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尉伟民,郭学英.变电站“5E”管理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4(8):35-36.

[2]柯东敏.变电站地网的运行、维护及改造的探讨[J].引进与咨询,2012,32(14):17-19.

篇3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分析;培训;实践;发展

作者简介:罗艳娟(1972-),女,云南大理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副教授;周宏宇(198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工程师。(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62-02

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多年来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发、输、变、配、调五大专业。而变电专业又发展为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专业。变电运行是供电企业主要的生产运行单位之一,担负着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1]而变电检修[2]是维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最基本的保证。所谓变电运行人员主要指的是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巡视、倒闸操作与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而变电检修人员是指从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专业人员。对应着变电运行与检修两个专业,各地有着相应的劳动组织构进行管理,并按照以上两个专业分别从安全工作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调度规程等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相互合作、相互监督,为保障快速发展的电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3]所谓运维一体化,[4]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成功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5]

一、国内外变电运行与检修模式分析

发达国家电网企业生产管理方式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澳大利亚越网公司、英国国家电网公司、新加坡新能源电网公司等国际先进的电网公司调研发现,这些公司普遍建立了扁平化的设备运维组织体系,电网运行实行集中监控,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合一,设备专项检修工作实现社会化,电网企业生产核心业务精简而高效。

我国电力系统形成的现有变电运行与检修分开的模式与我国历史发展的国情是相适应的,主要是历史上我国电网基础薄弱,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运行倒闸操作频繁,生产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高技能人员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我国电网有了较大的发展,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2万亿千瓦·时,是1980年的14倍。总装机容量达到9.66亿千瓦,是1980年的14.6倍。改革开放以来变电容量的飞速发展带给变电专业的深刻影响令人关注,值得深入研究。

二、我国电力系统运维管理面临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变电专业面临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变电站数量大量增加。据初步估算,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35千伏变电站数量达到了25000座以上。二是变电站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35千伏及以上具备无人值班条件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比率超过80%,而且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推进,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提升。三是变电设备的制造运行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变电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从过去的不足10年提升到20~30年,变电设备可用系数也达到99.9%以上。四是变电人员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技能水平仍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求。近年来新进电力系统的变电人员原始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大学生比例高达70%以上,但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电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内容与模式难以适应电力系统对工作技能的需求。五是变电运行人员数量普遍紧张。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变电站人均运行人员数量不足3人,一些企业反馈变电运行人员严重不足的比例高达78%以上。综合以上分析,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电网企业现有的变电运行与检修分开电力运维管理模式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员工的人数与业务素质等方面均不能满足需要,但基本的文化程度是具备各类技能提升的基础,必须通过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借助社会化力量,缓解人力资源矛盾。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

有资料显示,未来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研究表明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10亿千瓦、14亿千瓦、19亿千瓦,分别相当于2010年的1.5倍、2.1倍、3倍,期间变电容量将继续大幅度增长,因此变电专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对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用2~3年时间逐步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80%的运维单位由变电运维班(站)统一负责实施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带电检测、维护性检修业务,以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并确立了“确保安全,稳步推进;培训先行,素质提升;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工作原则。以上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无疑是积极主动的,将有利于国家电网迅速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求,创造先进的变电运维管理模式,大大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劳动生产效率,值得相关电力企业借鉴。

四、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主要任务与内容研究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有人值班和无人值班模式。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无人值班的比例将高达90%以上。变电运行的模式大部分也已由有人值班变化为一个维操队负责多个无人值班变电站区域集中运维管理模式。实施运维一体化变革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调整专业管理模式,在现有区域维操队的基础上调整充实现有的检修人员,形成运维一体化的运维班组,按照能力的发展逐步实施运行与维护一体化各项生产任务。而现有的模式是一项生产任务,首先是运行人员完成倒闸操作,然后交由检修人员实施检修工作。因此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原有的运行人员开展变电检修技能培训,对原有的检修人员开展变电运行技能的培训。需要指出的,受制于变电运维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主要精力限制,所谓变电检修技能的培训主要指维护性检修技能的培训。所谓维护性检修指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传统意义上的小修)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而专业化的检修(大修改造类)则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检修队伍来完成,专业化的检修队伍来源于电力系统内部专业化的综合检修机构及社会化的各大设备类型厂商。通过以上的变革形成了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一体化、检修专业化的新型劳动组织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专业化与精益化管理水平,满足我国电力系统特别是电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五、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实践经验

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思路、目标、原则及任务的提出确定了变电运维一体培训的主体内容。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主动适应运维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从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开始,多年前就开展了无人值班改造、变电运维一体的劳动组织模式创新与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训等实质上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良好效益,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适应湖南主电网的快速发展。总结运维一体的培训,其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带电检测部分,主要掌握红外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测试、SF6电气设备气体检漏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一次检修部分。主要掌握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及辅助设备、漏电保安器等一次设备检测与维护知识与技能。三是二次检修部分,主要掌握继电保护基础知识、各类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修改、保护装置程序升级与更新、故障录波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以及二次专业化特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三是变电运行部分,主要掌握倒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异常及处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变电运维一体的推广过程中培训工作所获得的主要经验如下:一是运维一体化的开展可以大大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二是运维一体化顺利实施的关键是要确定运维一体的主要任务与核心工作内容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进行运检双能的培训。把过去检修专业人员培训成为运维一体化专业人员的难度要比预想得要低。运行人员经过培训也能迅速掌握维护性检修技能。四是经过运检双能培训后将原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按适当比例编在同一运维班组工作,通过结对子、互帮互学提高人员技能水平。五是确定运维人员技能等级。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重新定义岗位工种,综合原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继电保护专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立一至六级“运维工”工种,确定能力规范和岗位岗级。六是运维一体化培训的难点是熟悉各类运行与检修的制度要求,并养成很好的工作习惯。七是在一些快速发展地区,因基建投产或设备改造导致倒闸操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受人员精力影响,继续维持运行与检修专业独立设置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各地区因按照差异化原则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

六、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展望

要迅速建立运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模式需要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电网发展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展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发展,须着力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快速提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智能水平,提高调度远方操作能力,大力运用计算机程序化操作、一键式操作等技术手段把运行人员从繁重的倒闸操作任务与高风险的防误操作中解放出来,为快速推进运维一体化提供技术保障;二是要建立运维一体化专业发展规划,确立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逐步要将简单的维护检修能力发展为具备有较高级的设备状态诊断与检修消缺能力;三是开展运维一体的专家队伍建设,建立运维一体的多层次技能等级标准,并建立起技能等级标准与不同复杂程度的运维一体任务之间的关系,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向更高技术层面发展;四是修改完善现有变电运行与检修管理规程与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支持和规范运维一体化的健康发展;五是开展针对性的运维一体化模块化培训,满足现有转岗人员与新进人员的培训需求,并支撑运维技能等级标准的发展与完善。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需要的人力资源将进一步紧张。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核心专业,技术要求高,知识要求广、工作作风要求严,其承担的任务将更加重要,必将成为保障我国电力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宏,张怡.供电企业变电运行专业培训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

[2]马野.浅谈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1,(8).

[3]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

篇4

【关键词】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化;减人增效;建议

1.引言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可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同时,无人值守模式积极推进了运维一体化,真正实现减人增效。据了解,按照国网公司关于加快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的统一部署,到2013年底,国网公司系统各电压等级交流变电站需全部具备无人值守条件。

下面就以某电力公司为例,介绍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和运维一体化推进的经验,提出初步建设性建议,供各电网运行公司参考。

2.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回顾

国家电网公司为解决电网快速发展和运行人员紧缺的矛盾,要求在部分地区率先开展变电站无人值守试点工作。某电力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90年代就着手开展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2000年全面启动了22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2005年全面实现了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的无人值守。2007年,明确了500千伏变电站集中监控及无人值守建设目标。2008年底,该下属检修公司500千伏集中监控中心与第一个新建50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投入运行,该500千伏变电站按集中监控管理模式一步到位。

同时,该电力公司逐步对已投运500千伏变电站开展无人值守改造。2011年底,该公司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并全部通过了各相关部门联合组织的验收,从而实现该公司17座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率100%。

该公司年自2010年起着手谋划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工作,本着试点先行、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的原则,在下属检修公司等试点推进。2011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要求,该公司全面推进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截至2012年末,已基本实现运维一体化近期目标。其中下属检修公司500千伏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达项目标总数的85.7%,同时深化拓展了部分设备A、B类检修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主要做法有:

2.1 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二是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运维业务正常开展。

2.2 强化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

该下属检修公司自接管500千伏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以来,在公司指导下,超前谋划、提前启动,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先后开展五批次近百人的“运检双能、一专多能”技能培训,并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该检修公司运行人员中,一半以上为检修转岗人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2年,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该检修公司组织编制了《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教材》、《运维人员能力规范》、《运维人员成长规划》,作为运维工技能培训、鉴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性文本。截至2012年末,该检修公司共160名运维人员通过了“运检双能”技能鉴定。

2.3 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完善运维一体化工作体系

该公司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在公司指导下,该检修公司新编26个管理制度、20个岗位职责、26个标准作业流程,涵盖了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

2.4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安全

该公司严格按照《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各单位运维业务的开展由运检部、安质部共同审定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

2.5 建立激励机制,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可持续开展

为推动运维人员快速岗位成才,该公司检修公司率先建立了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设立1至6级运维工,对4级(检修正手、运行正值)及以上运维工提升1至2个岗级,同时优化绩效考核,将员工薪酬工资总额70%纳入绩效分配范围,对倒闸操作、C/D类检修项目单独进行绩效核算,拉开分配差距。

2.6 创建“运维一体化创新工作室”,加强专业引领

为有效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2011年该检修公司创建了“运维一体化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由公司运检部主任担任组长,以变电运维专业为依托,整合检修、运行专业资源,组建运维专家团队,定期举办“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会”、“运维一体化工作评估会”等专题会议,全面进行管理诊断、效能评估、督促执行、指导纠偏。

3.成效

3.1 人力资源更优

该公司在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经历了有人值班、少人值守、无人值守和运维一体几种运维管理模式的变迁,人力资源优势凸显,参照国网公司定员标准,以500千伏中型变电站为例,实施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管理后,一个500千伏中型变电站运行和检修人员折算仅8.5人,劳动效率较有人值班站提高62%,较少人值守站提高53.7%,较无人值守站提高43.2%,对照国网公司500千伏变电站运行和检修定员标准,劳动效率提高39.4%。

3.2 应急处置响应更快

变电站实施运维一体和无人值守运维管理模式后,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场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进行判断处理,确保倒闸操作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理的速度,现场设备缺陷处置时间由以往的平均3小时以上提高到现在的45分钟,时效提高近89%。

3.3 运维质量更高

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后,由于专业化巡视持续开展及运维人员对设备的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变电站设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2012年下半年,该检修公司管辖的17座500变电站中,有10座实现“无缺陷变电站”目标(即截止12月之前所有遗留缺陷处理闭环,12月无新增缺陷),维护水平迈上新台阶。

3.4 日常管理更精

结合“运维一体化”开展的每周专业化巡视、每月设备问题专题分析,深入落实设备“运行检修”双主人制度,运维一体化班组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加彻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更为全面、准确、及时,为变电站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4.总结

4.1 转变观念、主动适应

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是解决电网快速发展与人才结构性缺员矛盾的必要手段和提高效益效率的最佳途径,运维一体化是大检修体系建设的内涵要求。只有坚定信心,摒弃传统的运行、检修观念,主动思考,积极适应新模式,才能有效推进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顺利开展。

4.2 组织保障、机制激励

一是加强无人值守和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有序安排地加大人、财、物投入,统筹协调推进工作;二是组织对机构、人员、设备、设施等现状进行调研,做好对比分析,为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三是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检双能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人员积极性。

4.3 不立不破、制度先行

该公司深入开展制度修编、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剖析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特点、深度融合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不断探索,建立起一整套与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工作标准和流程,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4.4 立足培训,人才强基

培养运检双能人才是实现运维一体的难点和关键点。以能力扩展、专业融合为主线,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三步走”战略,实现了运维能力由“单一班组”向“个人一体”的本质转变。

一是分段实施,稳步推进。二是双向换岗,专业均衡。坚持“少量多批、轮岗轮训”。三是交叉互学,结对帮扶。开展班组岗位能手、技术骨干结对帮扶,实施培训效果连带考核。

4.5 稳妥推进,风险管控

篇5

关键词:大检修;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

应我国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国家电网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改革,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创新,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人均生活用电都在日益增长,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量机械设备数量增加,但相应而来的是设备检修任务也越加繁重,对于电力设备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检查管理,是电力系统化管理的主要探究方向。

1 变电站运行管理概述

电力行业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建设需要电力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同样需要电力支持,对于用电量需求与日俱增。就当前电力生产管理现状而言,所采用的方法较为落后,变电运行维护以及检修分属不同单位,两者互不干涉、独立运作,有着各自明晰的职责和权利。变电运行维护主要是负责变电站内部电力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修,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记录,并实行相应的养护工作等。

随着“大检修”时代的来临,相应体系改革的推进,变电运行维护和检修逐渐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相较于传统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效和精细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传统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在对电力设备检修中需要由相应技术人员进行修整,但是各个环节在处理中存在明显的职责不清、耗时较长的问题。传统电力设备检修方法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消耗,并且对于技术人员检修中存在较大的风险。电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安全故障扩大,缺乏对设备故障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2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应“大检修”背景下诞生的,该模式通过对业务集约实现运行维护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对当前由专门技术人员和检修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的现状,创新改革相应的变电检修和维护业务,将设备检修以及维护等业务整合到运行单位进行执行,最终实现变电运行维护部统一管理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巡视等内容。应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新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促使设备检修更加专业化,降低电力设备运行成本,提升检修效率。

2.1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要求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安全第一是前提条件。由于变电站在业务衔接以及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一系列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生命健康。由此,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变电站运行运检维护的实际需求,全面考量客观影响因素,并做出明确的运检方案,以确保在实际操作中实时监督现场安全,提升运检工作安全和质量。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制度先行是运行保障。在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中,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监督以及评价等制度,落实相应工作职责,促使变电站运行检修工作规范化,有章可循,严格把控运检标准,实现系统化管理。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培养人才是重点目标。实行运检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应严格遵循考核标准,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在科学指导下开展变电站运检工作。

此外,在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中,可以通过模拟培训环境,促使培训人员能够提前熟悉实际工作流程,丰富工作经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提升变电站运行管理和检修效率。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设备配置是根本支撑。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清扫以及检修,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专门的检测工具,充足的设施配置,才能够确保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检查结果的准确,更好地满足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的实际需求。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中,逐层推进是主要手段。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检修流程,从设施到设备,从低压到高压逐步开展。

这种逐层推进的手段,可以应用在检修较为简单的项目,并且对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提升运行维护水平。

此外,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激励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变电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任务较重,自身工作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检修质量和效率,加之运行检修工作时常伴有一定危险,技术人员可能伴有畏惧情绪。由此,加强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激励,有助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变电检修工作成效。

2.2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流程

为了实现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首先应加强专业之间的融合,转变传统运行检修模式,将变电检修人员以及维护人员进行统一协调,构建变电维护部门,由部门内人员承担对变电设备检测以及维护的工作,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实现变电运行维护的岗位融合,优化维护模式和相关带点测试、维护消耗等工作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技术人员工作时间,防止作业任务出现交叉重叠,确保检测质量和人员安全;

组建相应变电运行维护小组,承担电力设备全部的清扫和维护等工作,实现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的有机整合,采用周期性工作开展,诸如季节性工作或者机械设备运行维护大修等,保证现场变电站运行维护效率。

3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优化对策

3.1 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

在当前“大检修”背景下,构建相应运行维护体系框架,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开展主要采用封闭式管理,变电运行维护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缺少相关权威监督部门的把控,造成相关变电运行维护人员一人承担多种工作职责,监管措施不严,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就此类风险问题,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监督、控制以及约束机制,变电站管理部门需要定期进行考核和抽查,确保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严格遵循检修标准进行。

3.2 强化运行维护人员思想意识

由于变电运行维护工作是由相关人员独立完成,在检修者和维护者之间角色转换,在运行维护初期,相关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制度的压迫下导致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在个人思想意识上会产生波动,对于岗位调整和整合感到忧虑,无论是自身的安全意识还是工作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危及运行维护人员生命安全。

对于运行维护人员,管理部门应确立相应鉴定标准,对其自身专业素质水平、思想意识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考核,以此为依据,制定人员薪酬待遇,能够有效降低运行维护人员的顾虑,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工作成效。

3.3 提升运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变电站由于自身特性,内部结构复杂,无论是在设备检修还是带电检测方面,需要运行维护人员结合自身专业素质和经验基础来综合分析电力设备运行情况,进而采用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予以处理,这就需要相关运行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对于电力设备和实施内部结构做到成竹在胸,才能更好地胜任该项工作。

但是运行维护人员自身工作经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最初工作过程中可能面对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不全面的问题,无从下手,造成设备维护和检修不合理。

由此,就此类问题,首先应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考核,定期进行培训,促使运行维护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开展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提升工作难度,进而不断完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检修”体系机构下,创新推行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时展的必然选择,管理部门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监督、管理以及约束制度,定期对运行维护人员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需求,确保变电站正常运行同时,维护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范李平,余剑锋,姚迪.“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拓展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141-144.

篇6

【关键词】110kv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 安全运行

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都在不断的、迅速的发展,处于这一背景下,人们几乎已经摒弃了传统变电站在工作时采用的方式,逐渐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变电站这种新的工作方式。而技术人员在使用新方法与新技术时,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过渡,因而在此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为了使自动化系统应用于变电站时产生的安全问题得到克制,就必须加强对 110KV 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创造出一个安全与稳定的变电站工作环境。

1 110kV 自动化变电站的特点

1.1 自动化调整过程安全

变电负荷调整、电量报表以及电压调节的等工作,可以通过自动化调整功能直接的完成调度,而不是需要等待下达命令,再由执行人员进行加操作,从而使误操作的可能性大大的减少了,增加了变电运行的可靠性。

1.2 信号采集功能便捷

在使用传统的变电站系统时,想要实现信号采集,需要进行常规的测量、信号。控制以及远动模式。而自动化变电站中全站的管理、监控与远动功能都是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的,而不再需要以往传统的变电系统操作模式,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全站进行测量、同期、设备状态信号监视、防误闭锁、信号报警以及计量等工作。

1.3 继电保护功能相对独立

自动化变电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是按照被保护的电力设备单元进行独立设置与运行的,由相关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直接进行电气量的输入,动作进行以后会通过输出节点对跳闸线圈施加作用。通讯接口设置于保护装置中,并接入站内的通讯网,使监控系统与被保护信息的有效畅通提供了保障,同时保护功能不与通讯网、监控系统存在联系。

1.4 经济可靠性

由于自动化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的结构,所以可以实现用连接电缆对每个间隔中的一次设备就会同相对应的二次设备进行一一对应的连接,而间隔中仅用通讯媒介进行联系,以此来避免每个间隔造成相互之间的影响,这样即使在局部出现了故障,也不会使整个系统在运行上受到波及,进而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保障。其次,由于合理分布了采集系统的传输密度与传输距离,使二次电缆的利用得到了有效的减少,进而使大量的成本得到了节省。

2 110kV自动化变电站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运行管理模式未更新

现阶段,自动化变电站虽然得到投入运行,但是在仍然存在一些变电站依旧采用传统的变电站值班方式,并不能使自动化变电站具有的优势体现出来。另外,还有一些变电站采用“无人值班”的模式进行常规的变电管理工作,这样无疑会在自动化变电站的工作中埋下安全隐患,导致经常发生一些难以掌控的局面。

2.2 实时数据突变成零

自动化变电站在运行时,监控后台机上显示的实时数据会每隔一段时间突变成零,而且就算观察了电流与电压曲线也不会有任何规律性发现。这种情况大多数可能是因为测控单元装置而引起的。其次,事项查询的分类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存在,在对历史事项进行查询与对比时经过会有很多不方便的情况存在。

2.3 双机系统切换问题

自动化变电站使用双机作为监控设备,通常状态都是以串口通信为主体,用以太网加以辅助,从理论角度思考,这样可以保证主备机一直处于正确的状态,而不会发生停机的状况。然而实际共组中,经常会在切换时发生两台通信机同时变成备用值班机的情况,最后发生死机的情况,而无法实现数据的刷新,以及遥控功能的操作。

2.4 保护监控系统事故以及预警音响信号问题

监控系统在自动化变电站中起到对保护监控系统发生的事故以及预警影响中信号功能的控制作用,因此,后台的监控机一旦出现故障,那么保护监控系统事故与预警影响信号将直接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的运行。值班人员将无法得到处理事故与故障的信号,也就使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3 对110kV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提出的建议

3.1 运行管理模式的更新

现阶段自动化变电站在其运行管理模式上通常是无人值班与少人值班这两种,同时,人们在自动化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认识上并不统一,一般都会用无人值班变电站来为自动化变电所命名,但是实际上这种形式并不恰当,较为可行的运行管理模式应当是少人值班模式。

3.2 自动化变电站设计上的改进

应当按照原电力部农电司曾提出的“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为建议原则,对110KV自动化变电站在设计上进行改进,并且坚持以“小型化、户外式、造价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为发展方向。在二次设计时,一定要简单、直观的显示出变电站现场对母线电压、电流,以及主变温度运行的参数,进而方便值班人员的监控。对常规变电站在预告事故与信号方面的功能予以保留,便于值班人员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的情况,对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

3.3 对常规变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

在对常规变电站进行改造时应当以一次设备为立足点,将一次设备向无油化的方向进行改造,对二次部分的设计要以自动化为要求,用“四遥”集成模块保护代替电磁式继电器,通过RTU柜将变电站中的各种信号传递到调度中心,简单、直观的显示变电站现场的主要参数,方便值班监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都在不断的且迅速的发展,处于这一背景下,人们几乎已经摒弃了传统变电站在工作时采用的方式,逐渐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变电站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但是由于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尚不完善,因而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是只要我们只要致力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找到最好的解决措施,就一定能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变得更加安全,进而为我国电力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俊明.如何加强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管理[J].电力建设,2012(6):162-163.

[2]段科峰.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的研究[J].电力建设,2013(6):42-43.

[3]张儒,胡学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2).

篇7

关键词:大检修;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管理新模式;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1-002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1.0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迎来了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电网建设同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整体电网规模逐步扩大,电网运行检修业务也逐渐增多,直接导致了电网设备数量增多和运行检修效率低下,且两者间的矛盾性日渐严重。怎样促使运行检修的管理方式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优化性处理,并使得运行检修人员的效能得以提升以及促成运行检修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是当前生产管理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1 概述

在传统的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中,日常的变电运行维护与检修从属于不同的主管单位,实行独立管理与运作,其权利与责任的划归较为明确。变电运行主要负责现场倒闸操作、变电设备(含站内附属设备)的日常巡视和维护,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工作。伴随着“大检修”体系的持续推进发展,运行检修专业逐渐步入了精细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原本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用于集约、高效、经济、细致的大检修管理新模式。

在传统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下,出现设备故障问题需通过检修人员予以处理,而这中间的处理环节较多,而且往往存在职责不清、权限不明以及处理时间久拖不决等问题,从而使得人员、物资以及设备的过度损耗,使得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极度提升,人身和电网风险也明显提高。并且在220kV及以下的变电站由于无人看守,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周期被延长,即便出现了明显的运行隐患往往也难以得到及时性的处理。此外,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对较为单一,对于设备的定性分析能力较为缺乏。

2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2.1 基本要求

安全是变电运行维护的绝对核心。实施运行维护的一体化,需要在人员的调整、业务往来交接、现场操作等诸多方面加强安全隐患预防工作,全面、细致地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严格审核好相关的施工作业方案,确保安全监督过程的严谨性,做好相关维护管理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保障开展施工作业的安全与质量均能够得到必要的保障。

保障制度的先行落实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扎实推行运行维护的一体化建设对于管理、监督、评级以及考核等内容做出确切落实,并促使变电检修人员的专业职能与责任得到具体的落实,同时构建起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对日常的作业规范流程制定出相应的指导依据,从而使得工作流程能够得以明确固定,并对安全措施的布置以及验收把关标准做到科学、合理的规范,最终促成整体全过程的闭环式管理。

人才培养是重点。切实实行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即为做好对于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对于认定资格考核的严谨性要求。在实施考核的初期阶段,应当在变电检修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借助于技能培训、模拟操作、监督管理以及独立实施等过程来促使各方面的人员、岗位以及工作内容能够做到合理化的融合与促进。

装备配置是必要的支撑手段。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为相关的设备运行管理人员新加入设备的清扫、维护以及一般的检修内容,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作业工具、检测仪器等逐步落实装配到位,以促使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要求能够得到合理化的满足。

分层推进是必要的实施策略。在实施变电运行维护的一体化项目分类执行时,由低压至高压、由基础设施到运行设备、由模拟作业到带点测试,比如可在初期实施硅胶更换等较为简单的维护项目,逐渐地过渡至变压器铁心更换等带电检测项目,并针对运行维护人员实时差异化的阶梯培训方式,逐渐促使运行维护的水平能够得以显著的提升。

2.2 实现方式

借助于专业融合来促使变电运行维护的一体化管理能够得以有效推行。依据人员按照业务模式的转变进行调整的原则,要求变电检修人员的业务同步调整到变电运行维护班组中,并由这一部分人员来承担相应的带电测试以及对于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等,借助于专业间的互相协作配合,最终促使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实现。

实施一岗多责。由通过资质审核的运行维护人员进行一体化项目的管理,采取“一岗多责”的管理方式。在此种管理模式之下对运行维护的值班模式进行优化,同时结合以倒闸操作、带点测试以及维护消缺等工作内容,并就值班人员与值班时间进行科学化的安排,防止出现重复交叉作业。

建立独立班组负责制。在变电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下建立变电运维班组,主要就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清洁、缺陷处理、带电测试等内容进行处理,以促使变电运行、检修能够达到统一性的管理。还可以结合变电运行维护的大修作业、专业化检查以及周期性检查等实施,亦或是同现场的具体整站开展作业,以确保实施的质量与效率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

3 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3.1 一岗多职风险

在“大检修”体系之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可于变电运行维护的内部结构当中实施以闭环式的管理方式,其中相关的运行维护人员一方面充当着实施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没有外部的监管力量来进行监督,难免会由于一岗多责导致监督出现漏洞,责任未能够切实地落实。对此相关管理单位应当出台相关的管控、检查、责任追查等机制来进行定期考核,并予以抽检调查,从而确保运行维护一体化业务的实施能够具备有明确的标准依据。

3.2 人员思想波动风险

开展运行维护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需要运行人员能够由设备的使用者转变为对设备的维护与检修者,这种角色上的变换在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初期会导致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急剧增大,使其所承担的责任加重,因此也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不愿意主动做好运行维护工作,针对牵涉到人员岗位调整的情况也会使得运行维护人员出现思想上的波动性,促使其责任、安全、管理等意识明显降低,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便会由于这些人为性的负面因素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出现。对此相关的运行检修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就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以相应的运行维护岗位技能标准要求,通过人员的责任心、技能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数个方面加强考核的力度,同时结合以岗位职责的改变来进行人员薪资待遇的调整,通过多个角度来促使运行维护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

3.3 技术支撑不足风险

在设备的维护、带电检测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分析以及判别方面,针对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素质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必须要求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能够明确掌握设备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情况,但是这些技术与经验的掌握必须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出现此方面的问题在所难免。对于此种状况,变电运行维护部门应当增强对于人员的节能培训力度,可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促使运维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可以得到全面性的发展,并且在此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实施,并适当做好对工作数量与难度的良好平衡。

4 结语

在“大检修”的体系之下,推动变电运行维护的一体化管理,其重要性非比寻常。相关的管理单位及部门应当出台以更加严格的管理控制、监督核查、责任落实等机制来予以约束考核。相关的运行检修与人力资源部门应当明确出运行维护岗位的技能鉴定指标,从人员责任、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数个方面进行考核,并最终增强对于运行维护人员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能力,提升人员的技能水准;还应当推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逐步实施,同时结合实际的工作需求适当地提升工作量及工作难度。

参考文献

[1] 周妙凤.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商品与质量,2015,(40).

[2] 郑洁,郑凯.新形势下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现状及措施 分析[J].大科技,2015,(25).

[3] 周珏卜.变电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 低碳世界,2014,(24).

篇8

[关键词]变电运维 一体化 现实意义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240-01

前言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生变电(2012)180号文件提出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运维一体化。

1、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实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之后,会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巡视工作,由于时间充足,巡视工作就会很仔细,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另外设备维护工作也是在工作时间进行,这样能够随时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在变电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处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 可以充分的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经过对于相应工作人员的重组,可以有效的实现运行和维修人员之间的相互补充,从而也就减缓了人力资源资源短缺的矛盾,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1.2 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促使工作人员多项技能的学习,在保障有一个特长的同时也就有效的使工作人员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扩展提升。

1.3 有利于自我价值的提升,可以有效的实现维修和运行人员以及工作之间的有机的结合,从事运行工作的人员可以学习和从事检修维护工作,相应的维护工作人员可以熟悉和掌握运行工作的相关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4 运维一体化的实现有效的整合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以及维护检修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使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运维和检修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虽然变电运维和检修工作都是面向相应的电力设备,然而,运维工作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而检修工作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在实施运维一体化的时候,这种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工作人员所要掌握的技能难度越大,那么其培训的周期也就越长。

2.2 现场施工中安全控制环节易缺位。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实施检修工作,要保障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有效布置,明确带电的设备,进行安全交底的工作,这是保障现场施工安全进行的前提。在传统的方式下,由于检修需要对设备状态进行变更的时候,则需要通过相应的运行人员进行许可把关,在完成设备的检修工作之后,由运维工作人员来负责验收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两方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更加的清晰,并且还能够做到有效的监督过程,方便现场安全施工措施以及工作质量的控制。

2.3 单一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比较大。在传统管理方式当中,运维人员要在单一的工作环境中承担运行以及检修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任务量较大现象的发生,任务强度比较大,这样就会导致安全风险增加,若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就会导致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对于开展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意愿不会很强现象的发生。

3、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提供便利。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奖罚制度,切实有效的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相关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一体化运维工作稳定可靠持续进行。

3.2 加强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加强培训,超前谋划,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将运行和维护工作进行了整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达到“运维双能,一专多能”,在运行时要对其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鉴定,合格后方可上岗。

3.3 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涵盖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在建设推进过程中,要切合各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的制定。建立标准,能够使运维工作有规有序,可以确保流程、工时、监督及验收等工作的可靠完成。

3.4 强化风险控制,确保运维安全。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运检部、安质部应共同审定运维业务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对于运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相关的工作制度,并且要求运维人员严格执行,以此来确保运维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

3.5 明晰职责,强化监督。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安全措施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下,如果需要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变更,变电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许可把关,并在设备的检修完成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在双方的职责上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到位的监督可以落实变电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与工作质量的管理,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可能会是同一人承担原本的变电运行人员与变电检修人员两者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容易出现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同时,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运维人员承担了原本分属于不同人员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方面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如果此时没有与变电运维岗位工作强度与安全风险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电网上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可程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作人员应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运维一体化,实现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绍亚,浅谈变电设备运检(运维、检修)一体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

篇9

【关键词】“大检修”体系;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应用

1.前言

在传统生产模式管理中,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与检修属于不同单位,二者独立运作,分开管理,尽管传统的变电站运检管理模式,可以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但是,这种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存在职责界限不清晰,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集约、经济和高效的运行检修管理新模式。为了改善这一管理模式,变电站推进了“大检修”体系的改革,使运行维护与检修逐步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变电运行维修人员利用这种管理方式,将设备的检修、运行和巡查等有多人工作变为单人工作,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也提高了变电所的工作效率,进而健全了变电运行、维护、检修的管理模式。

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概述

2.1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变电于心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第二,优化资源配置;第三,培养多方面人才[1]。

第一,采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变电运维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担任维修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晶鑫文体清除。而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解放共走人员工作时间,提升变电所设备运行检修质量和效率,进而降低电网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变电运维人员根据运维业务的需求将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作出调整和改变,让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站工作,以便促进变电运行、维护、检修、保护等工作的融合,从而实现变电运维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释放劳动力最大化的目的。第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新环境适应能力、上岗操作能力等都需要有所提高。因此,变电站应该培养和吸收这类复合性人才,以便促进电网精益化发展。

2.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要求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包括:一,安全第一。即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进过程中,首先,必须立足于系统可能会出现风险和安全隐患,以便提前做出工作计划。其次,要健全科学管理体系,明确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规范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行为,以便保证变电运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合理配置设备资源。由于变电运维一席话的开展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期,为了保证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设备的质量问题尤为关键,因此,变电运维人员必须顶起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与维护。三,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于变电运行维护的主体是人,因此相关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处理突况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四,采用分层推进手段。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应该从低压到高压、不带电作业到带电测试逐步展开,以便通过差异化的阶梯培训,提高缤点运维人员的工作水平。五,以激励的方法进行工作评估。只有适当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

2.3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为了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变电运维人员应该按照专业进行工作整合融合,并依照工作的性质进行工作人员的整合以便增强变电运维人员之间的合作,实现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例如:将原本进行检修的工作人员分配到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模式中变电运维班组中。其次,变电站应该遵循一个岗位多种职责的管理模式,对通过培训受到资格认证的变电运维人员开展多种专业的工作,为发展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奠定基础。同时,变电站还要优化工作人员的值班模式,合理安排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出现因为加查作业和责任重叠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3]。最后,变电站应该组间一支独立的班组,专门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和测试工作,以便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统一管理。除此以外,变电站还要从变电站的现场环境和工作周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设置变电运维工作,以便保证工作效率。

3.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对策

3.1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变电运维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一岗多责工作模式带来的风险。由于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个工作人员可能同时担任设备检测员、设备操作员、设备维修员等多种工作,因此,会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功效效率降低的现象出现。另外,由于当前的变电运维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有部分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对设备结构的认识不到位,无法同时担任多个工作职能,进而导致运行维护缺失现象频繁。

第二,变电运维人员思想转换带来的风险。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常常要进行多个工作角色之间的思想转换,因此,工作人员的思想可能会随之产生一定的转变,这给日常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技术支持不够带来的风险。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给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带来了工作新要求,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多个专业的工作经验,还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受一岗多责工作模式的影响,变电运维工作人员无法同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效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2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对策

针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变电站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4]。

第一,变电站应该健全约束机制。变电运维人员作为工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应该加强权威监督部门的把控,强化监管措施,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上。为此,首先,变电站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便约束变电运维人员的行为,使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业务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其次,变电站应该通过定期抽查的方式,严格把控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变电运维工作的监督人员应该根据检修标准进行监督,以便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变电站应该立足于变电站的经济效益,定期考核变电站的相关部门工作,以便确保变电运维人员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变电站的功效率,保证变电站的经济效益。

第二,变电站应该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一岗多职工作模式的影响,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明确鉴定标准,严格要求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为此,变电站可以开展培训班,定期培训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变电运维人员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变电运维人员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其次,变电站要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一体化思想意识。为此,可以通过开班公开讲座的方式,使变电运维人员深刻认识到一体化工作管理模式的优势,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最后,变电站应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变电运维人员的薪资待遇,有效地降低变电运维人员的顾虑,从而激发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

第三,变电站应该优化内部结构,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变电站应该定期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充分掌握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等的实际情况,以便根据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进而通过培训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而在开展培训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便促进变电运维人员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然后,变电运维人员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以便遇到突况能及时作出反应,寻找合理科学地解决措施,进行问题清除,保证变电站工作能顺利进行。最后,变电站应该建立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让相关部门领导及时了解工作状况以及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从而对工作任务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工作人员之间互相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从而通过交流丰富自身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更为专业、更为严谨,因此,变电运维人员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技能、工作经验等多角度出发,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进而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另外,变电运维人员还要从工作效率、人才培养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健全工作管理约束机制,强化一体化思想意识,进而优化管理模式,保证电网工作能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波.“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34):74-75.

[2]张寰.“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科技与企业,2015,22(14):57.

篇10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大检修”的要求,运行及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由于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到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设备全寿命全周期管理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这就要求员工不但要懂得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倒闸操作以及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创立新型培训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建立基于运维一体化的大检修模式势在必行。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提出

运维一体化培训“234”模式的概念

为更好开展运维一体化培训创新工作,特提出“234”模式,其中:“2”是指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的“两化”管理;“3”是指培训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岗前培训、试点研究、岗位技能提升;“4”是指培训的四个步骤,分别为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和试点带动、学习团队提升弱项业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策略

分析现有体制下运行、检修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培训管理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技能实训基地为依托,分阶段开展运维及检修人员技能培训;通过运维人员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等步骤,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范围和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保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指标体系

建立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创新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构建运维人员现场培训考核体系,切实提高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确保培训取得成效。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工作流程

具体培训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培训模式的实施

(1)优化培训组织模式,实现“两化”管理。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培训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部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组织。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的培训职能归属同一班组,实现班组层面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实施。

通过部门和班组两个管理层面分别统一和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让员工有序进行现场实践培训,达到快速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C、D类检修维护的技能人才。

(2)创新技能培训三阶段四步骤的过程管理,快速培养运维人才。

①第一阶段:运维人员岗前培训――对运维人员开展以检修基本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

第1步:分批次开展运维人员跟班学习,每批次分别从各变电运维站安排1-2人到检修班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采用“师带徒”的“一对一”帮带、组建学习型技能攻关团队等形式,检修部门为跟班学习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安排表”,详细安排每个培训阶段的学习安排,并为每位跟班人员安排一位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师傅负责每个培训项目作业卡编制以及作业卡内容理论讲解培训、现场实际技能操作培训,在每个培训项目完成后对所带徒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培训项目的学习。每个检修班组的师带徒成绩纳入班组月度培训统计。修试中心负责提取每对帮带人员技能难点,由本批次人员组成学习型团队,对技能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由运检部相应专责组织对学习型团队进行技能考问或考核,实行逐个过关考试。

第2步:以业务帮带为手段,开展全体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培训。在跟班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运维人员C、D类检修单元制、模块化培训课程。参加检修班组跟班学习的两名变电运维人员,培训结束后,负责对本运维站其余人员C、D类检修维护项目110个单元制、模块化课程的培训,通过单元制、模块化培训后,开展每个项目考核,直到使每位变电运维人员均能掌握C、D类检修维护工作内容。

变电运维中心组织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至变电维护班的人员进行变电运行业务的现场培训,现场培训内容包括各级调度规程、安规、两票实施细则、变电站运行基本知识、倒闸操作技能等,并指定正值以上人员与变电维护班人员签订师徒培训协议,并严格按照明细表的培训内容及完成时限进行培训,使检修人员逐步掌握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技能。达到变电站副值班员水平后,由变电运维中心组织考试,并经人资部确认相应任职资格。同时,变电维护班人员对运维人员进行维护性检修业务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现场技能等。

②第二阶段:建立试点研究,以点带面。

第3步:以班组为单位,通过试点带动,开展技能实践。国网泉州供电公司以清运维站为现场培训的试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6名检修工作负责人(一次专业2人、二次专业2人、试验专业2人),加上清运维站原值班人员24人,共30人成立变电维护班,与清运维站合署办公,归属变电运维中心管辖;变电维护班人员会同清运维站运维人员,共同开展清运维站所管辖10个变电站(5个220kV站、5个110kV站)的110项单元制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等业务。变电维护班开展维护性检修工作时,由检修人员担任工作负责人,由运维站人员担任工作班成员,开展倒闸操作时,由变电人员担任工作监护人,检修人员担任操作人员,通过交叉实践培训,以工作带培训,促进检修及运行专业相互融合。

其余各运维站同其组建帮带关系,由清运维站带动其它运维站人员的110项检修维护项目的单元制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帮带培训,全面促成运维业务的开展。

③第三阶段:岗位技能提升――重点攻克运维、检修人员知识及技能的薄弱环节。

第4步:建立帮带团队,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根据清运维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梳理运维、检修人员在运维体系工作中的业务薄弱项目,建立“专责(运检)+专业人员(检修)+运维人员”分专业团队帮带队伍,对变电维护班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集中授课:采取“每周、每月”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专责和专业人员每月汇编典型运维消缺项目案例库,对团队内运维人员开展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项活动。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各专业团队分批次到检修基地开展部分维护性检修项目的实战演练。结合现场缺陷处理,开展省公司2013年82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实战演练。

专项培训后通过组织各运维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按计划,周期性调整各变电运维站人员到运维站,继续深入学习掌握110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内容。

构建现场培训考核体系

(1)现场培训激励政策。现场培训过程中,以“月”为单位,由各供电公司专业部室组成考核小组,对培训学员进行月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月度培训计划中所列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技能操作,对于连续3个月考核优秀者,按个人年度绩效+1分嘉奖;2次优秀,1次良好者,按个人年度绩效加0.5分嘉奖;考核1次不合格年度绩效扣0.5分。对每一位参与现场培训授课的人员,根据国网公司、国网福建电力等有关教育培训经费管理规定,发放授课津贴。

(2)优秀“师带徒”团队评选。成立评选小组:现场培训结束后,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运维检修部主要领导共同组成评选小组,负责运维一体化现场培训优秀“师带徒”团队的评选工作。

评选方式:由评选小组根据培训学员的月度考核成绩,以及班组、部门评价意见,选出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师带徒”帮带团队,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颁发“优秀师带徒”证书。结果应用:获得优秀“师带徒”的帮带团队,优先推荐参与部门年度评先评优,且“师傅”在兼职教师选聘上享有优先权。

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

(1)成立培训沟通反馈小组。各变电运维中心、检修试验中心以及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培训沟通反馈小组,负责制定现场培训方案、政策,组织、协调现场培训事宜。

(2)评估反馈方式。现场培训过程中,“师傅”负责以“月”为单位,填写《师徒协议跟踪监督卡》,每月反馈上个月的培训情况至沟通反馈小组处;

培训沟通反馈小组根据每月帮带团队反馈的月度培训及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月度培训报告,根据报告分析结果,调整下一个月的培训计划。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与改进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方法

在“两化三阶段四步”的培训过程中,定期对每个培训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检查参培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提升情况,由专业部室领导对培训人员及参培人员分别进行访谈,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难点,总结出经验,用于下一阶段的培训。

在试点实践过程中,每月定期评估生产运行各项指标,评估运维一体化建设对生产运行的改善成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改进

针对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对运维人员开展设备结构、原理、检修工艺培训,同时将运维人员送到厂家,开展厂家带客户培训,全面提升运维人员技术水平。

组织调度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运维人员开展不同负荷潮流、运行方式下电网运行的特点,同时开展操作票填写,促进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

开展技术规程、技术标准专场培训,由省公司相关专家担任讲师,开展技术规程和标准培训与讨论,推动规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开展成效

精简人员及用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使变电运行人员从所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运行管理工作,转变为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一次设备维护性检修、二次设备维护性检修等工作。检修人员从过去的只管检修、消缺,转变为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掌握运行维护、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等,使运维人员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以一个常规缺陷的处理为例,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2名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停电操作2-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电保护或一次设备消缺处理运行人员验收”等最少6个流程步骤,实行运维一体后,变电运维人员仅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进行现场处理”4个工作流程即可完成整个缺陷处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施专业管理前后流程的优化对比如图2所示。

缩短停电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篇11

关键词:变电专业化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52

变电专业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全面性的变电管理工作,因此只有管理人员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恰当的应用,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期待变电管理实际效果的有效提升。

1 运维一体化模式简析

运维一体化模式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模式重要性、模式预期效益、模式实施背景、模式实施原则等方面出发,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分析。

1.1 模式重要性

运维一体化模式有着很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本身是“大检修”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我国变电系统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电网运行工作的整体模式将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化,来达到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的目的才是保持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能够对于电力系统的电网结构和运行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能够为今后变电管理工作的进步提供一个相对成熟的模板,最终能够期待在这一模板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电网发展实际情况的变电运维模式。

1.2 模式预期效益

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带来很高的预期效益。通常来说电力企业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精益管理,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优化生产工作流程,并且能够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最终为设备健康水平的概率和达成相关生产指标起到重要的助力。其次,在对于模式预期效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系统的各类成本更低,并且设备的可靠性等指标得到不断的优化。与此同时,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还能够在为电力企业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顺利的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和安全效益,因此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模式实施背景

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有着必要的前提。由于运维一体化实施的背景是在传统变电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的突显出来的情况下,在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只有更加先进的变电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工作人员更加及时的发现变电缺陷并且对其进行处理。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也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设备缺陷和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实际的厂家依赖程度,从而能够减少变电管理所带来的实际工作压力。

1.4 模式实施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需要遵循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才可以实行。一般而言在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遵循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达到释放劳动生产力、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的效果。其次,在对于模式实施原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需要来开展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检修人员转岗,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实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复合型“运检双能”人才培养流程。最终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网精益生产的实际需要。

2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需要从许多方面着手,以下从合理确定管理范围、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坚持逐步推广原则、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等方面出发,对于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1 合理确定管理范围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第一步是合理的确定管理范围。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变电站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辅助设施维护等变电运行业务进行细致的分配,让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于需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包括设备大范围拆卸和一次设备检修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能够让变电故障处理所具有的快、准、优等特性能够体现出来。

2.2 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和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将设备巡视与倒闸操作进行相应的一体化合作。其次,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维护性检修业务进行部分的重新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规范一体化运作各级运维岗位的业务标准,最终能够为明确变电站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内容起到重要的助力。

2.3 坚持逐步推广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需要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下进行。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努力的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来行试点工作,然后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试点经验和具体的规章制度之后再进行模式的逐步推广实施。其次,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确保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培训先行、素质提升等重要的原则被坚持,最终在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变电管理效益的提升。

2.4 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离不开标准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支持。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来合理的提升变电生产效率。其次,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当以集约、整合的生产业务来有效的降低运维成本,最终能够有效的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变电管理工作最为核心的目标在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可以期待良好的变电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73-01

导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电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变电设备正常供电,必须加强电网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通过实行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减少变电设备检修重叠工作,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1 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概念

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是对电力企业传统生产作业方式的一种重大变革,电力企业通过实行变电运维一体化,能够有效利用一切资源,包括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优化整合变电检修业务的专业素质、安全控制、人力资源消能以及生产质量, 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以及检修职责。 在电力企业变电管理中,通过应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能够将集控中心分为电网调度以及监控管理两个部分,从而加强变电站巡视管理以及维护管理,促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根据实践分析,电力企业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管理, 能够同时进行变电设备检查以及一般性维护,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提高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员工思想不稳定

电力企业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多年,大部分职工也都已经适应了这种模式,对新型的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比较陌生,内心具有一定的反抗情绪。而且,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时间等,很多职工思想比较守旧,新模式下很可能出现无法胜任工作的现象,引发员工的不满,进而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容易造成员工心理变化的恶性循环。

2.2 对人员的要求高,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系数增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以后,变电站的运行与检修任务同时落在了运维人员的身上,增加职工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强化了职工的工作职责,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很可能引发其他安全事故。在现场的运行、检修工作均是劳动强度很大,工作耗时相对较长的工作,比如停电、做安全措施等工作往往就要一两个小时,一体化后的运维人员在工作中同时要承担运行和检修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这样造成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增大,工作时间长,从而导致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系数增大。

3 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

3.1 实施运维职能融合一体化

运维职能一体化指的是在运维中心和班组中实施变电运行业务以及维护检修,统一运维管理,将具体的运维管理工作实施到班组工作中。 在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中,需要加强职能培训,有效融合各类运维资源,使得运维班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业务专业知识,提升检修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承担变电运行维护职责。

3.2 职工在单位的自我价值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和认可

运维一体化实现了维护和运行人员及工作的有机融合,两者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个人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充分发挥和利用。

3.3 实施技能和业务融合一体化

变电设备运维技能和业务融合一体化对于原有的业务流程以及运维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的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变电设备的平稳运行,必须保证运维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与相应的业务相融合,促进变电运维业务的稳步发展。对于融合变电运维技能和业务,在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设备运维管理目标,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促M运维合一。 在此工作中,需要有效协调运维操作以及检修工作,由统一运维管理工作人员完成设备检修维护全过程,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业务全面的技能型人才,保障人力资源储备基础,促进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4 实施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措施

4.1 加强对运维人员专业培训

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一体化难度较大,因此,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随着变电设备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运维工作经验已经很难适应现如今工作实际需要,对此,需要加强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 促进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以及工作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现如今变电设备运维工作强度越来越高,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也比较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提升运维管理工作人员工作待遇,制定并实时奖惩制度,提升运维管理人员工作热情。除此以外,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变电设备运维理念,创新运维管理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4.2 加强安全和协调工作

在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工作中,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建立并完善规范化、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明确运行维护检修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技术监控及现场管理等工作,合理安排各个班组日常工作。另外,还应该做好协调工作,对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运检一体化管理,提升工作人员技能水平。

4.3 加强管理工作

在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具体应用实践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结合传统工作模式,从安全、人力资源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宏观管控,有效的保障运维一体化工作的顺利有序的进行。当前运维一体化管理主要涉及以下管理问题:第一,对当前运维任务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分阶段的进行相关工作的移交,以保证工作顺利实施。第二,制定工作实施的具体细节规程,对运维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加以明确,以确保各项操作都严格遵照各项管理制度。第三,为了快速有效的整合运维工作,应将部分运维人员分派至运维站中,明确职责,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

5 结论

综上所述,现如今,电力企业发展迅速,电能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变电设备检修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具体而言,应该加强对运维人员专业培训、强化安全和协调工作,同时还需要制订相应的运维管理标准,并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提高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玲玲. 变电运维一体化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研究[J]. 电气应用,2015,(S2):420-422.

[2] 周淑芸. 变电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2015,(35):47+49.

篇13

[关键词]管理;模式;机制一体化;降本增效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342-02

一、目前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由于近年来电网发展区域越来越大,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电力供应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各种机制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原来变电运行专业与检修(线路、变电)专业之间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歧已尤显突出,目前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集五大”特别是“大生产、大运行”工作提出的要求,实现“要加强集中检修和专业化检修流程的优化与设计,实现运行与检修、省级检修中心与区域检修中心、运维与抢修的三方面协调;加强调度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与状态检修系统三个系统的有机结合,做到真正的整合,发挥整体的作用,更好地发挥综合分析效益。”的管理策略,更需要变电运行与检修之间的“运维”协同、统一,实现两种机制的一体化建设显的十分迫切。

如果还继续沿袭原有的运行、维护和检修体系,势必会造成维护、检修成本增高,工作量加大,检修人员短缺等问题;同时也会带来交通安全等其他诸多问题。另外,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后反馈给检修班组安排缺陷处理,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的处理时间,而且造成了工作程序的复杂化,管理费用也相应增大。

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的管理要求,无法保证变电运行人员确实、准时、及时到达现场并按预定计划和标准流程作业,存在着记录不规范、信息不全面、反馈不及时、巡检不标准、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巡检不到位、漏缺项、超周期等现象都无法及时发现,交接班、设备定期试验和切换工作等也无法做到规范化管理。如果仍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中,不仅制约了安全生产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而且阻碍了变电站设备运行维护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深度实施和提高。

变电站实行无人职守后,操作队运行操作人员有限,检修人员短缺,而停电检修时间也是有限的,有限的操作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停电检修任务,往往力不从心,经常造成在调度部门下达的检修时间内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安全措施难以落实,检修质量也难以保证。

因此运检合一管理模式就是指在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的管理过程中,把运行、维护、检修、带电作业等形成统一的、经济的、易于操作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针对运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运行、检修工作目的不明确、工作任务重复、中间环节缺乏协调、对设备管理缺乏一致性等种种不利于安全健康运行的管理缺陷。主要解决电网的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突发事故处理及业务技术培训、人性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综合有效的整合。

二、运检合一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符合电力变革的发展要求。

1)各行各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依赖性越来越强,只要有充足的电源、完善的网架和先进的设备装备水平,才能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只有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加强运行、检修、停电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由于检修停电时间较长,停电次数较多,造成检修工作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按时供电,对此大中型企业有意见,民众也有怨言,对电力良好社会形象建设的影响不言而喻。另外,由于检修需要的停电次数和对变电设备的操作次数增多,相对发生人身伤亡、设备事故的概率将会增加,对供电可靠性产生影响。

2)设备管理的需要。实现变、配电设备状态监测和状态检修或通过在线监测,指导设备的清扫、检修、带电测温、资料归档等工作,能够有效的延长设备检修周期,为电气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提供先决条件;为编制运行方式、计划检修和制定有关生产治理措施提供详实、准确的依据;同时也为电网可靠性评估提供计算依据。

3)坚持计划,控制临检。各单位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坚持计划停电,凡涉及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各种停电工作,均由运行单位统一申报月停电计划,组织有关单位召开检修计划会,进行协调、合并,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一家申请多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停电,缩短停电时间。

2、专业化管理过程得以持续。

1)实行运检合一管理模式,能够规范运检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工艺要求、注意事项、控制措施及验收内容等,增强安全管理基础支撑能力。通过实施“四化”战略,在变电运行、设计、检修安装、验收等方面,编制统一管理方案,能够统筹安排、协调运转,打造运转高效、管理有序、协调一致的安全管理基础体系。

2)在对电网和变电站待检设备进行状态评估的基础上,统一指挥、超前谋划、统筹安排,选择检修的“天窗”时机,实行全站停电或某电压等级设备全停,采取大军团作战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全面实施集中操作、集中检修、集中验收、集中管理,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模式下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检修工作。

3)增强队伍素质基础支撑能力。大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竞赛和演练,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创建学习型团队等方式,着力培养线路、运行、检修队伍适应“大军团”作战的能力。

4)以标准为指导,职责更加明确。使各岗位人员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要求、工作职责、权限与责任,知道该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生产人员在运行、检修工作中有专业的技术操作指导书,改变了凭经验干活的现象,使每个职工都能以科学为依据。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由经验管理向标准管理、宏观管理向微观管理的转变,管理流程更趋精细、高效,闭环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真正从企业的源头控制了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而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3、电网设备管理一体化。

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实行运检合一管理模式后:

1)更好的以缺陷管理为中心加强设备管理。应用红外测温及成熟的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2)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合理安排输变配电设备检修计划,做到专责到人,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减少了涉及不完善或制造和安装检修质量不良造成的危险点,确保了检修质量。加强设备检修管理,稳步推进输变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建立健全输电、线路、设备状态评估办法。

3)有效改善设备性能。增加和完善保证安全的技术手段,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的加快老旧变电站、输电线路的改造,实行运行、检修人员的结合后,对设备状况、人员技能等也是一个提升,即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又提高供电可靠性。

4)加强监测与跟踪。对一时难以消除的设备隐患,加强监测和跟踪,制定完善的应对预案,危险点的分析与预控更趋合理,采取果断措施,实现了运行与检修之间的紧密配合,第一时间掌握设备的健康程度,实现巡视―监测―跟踪―处理―回馈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5)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电网设备各个时期的运行管理,根据电网迎峰度夏、防洪、防汛、重大节日期间等特殊时期保供电需要,对重要输电通道、枢纽变电站定期巡视,重点检查,对线路、设备综合运行状况整体掌握,工作起来有的放矢。逐步实现变检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实时分析每台设备的状态并进行状态变化趋势的分析,减少了数据分析、统计工作量。

4、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厉行节约。

1)解决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中存在的巡检工作计划欠周密、人员难到位、流程不标准、大修技改立项和开展状态检修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等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实现变电运行“两票三制”、“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状态检修”等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2)节约人力资源:实现运检合一后,设备台账―在线监测―状态分析―对策措施、建议与检修计划生成―故障诊断―状态检修―安全性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能够有效的闭环。就设备台帐整理、归档工作,可以实现数据的准确性,全公司一本帐,改进了变电运行管理模式节约人力和重复性工作,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

3)能够进一步优化人员调整方式,做好相关、相近专业的对接工作,把各项工作贯彻到大生产、智能电网建设的各个环节,满足“两个转变”和生产实践的需求。培养出新型的工作人员,为其他工种储备了人才,打造一支素质好、专业强、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实现设备状态检修奠定技术基础,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4)加强了运行人员设备异常和障碍时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消除了设备隐患和隐性缺陷,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能力。提高电网应急事故处理能力:认真查找生产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做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科学确定电网事故拉路序位,加强和完善电网在紧急事故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维护电网运行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5)极大争取电力检修市场份额。电力检修以其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利用原计划体制下长期蓄积的人力资源,就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益。检修市场化,使检修队伍进出灵活,大型电建公司面对大量的在建机组,也无法抽身涉足检修市场。高效利用人力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即可大举进军检修市场,形成合力,握紧拳头,争夺外区域市场,使检修队伍异军突起。可以预见,电力检修的激烈竞争迟早要到,谁有长远的眼光,谁能合理打造自己的队伍,谁就能强大起来。

6)降低检修成本:降低了检修维护成本,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解决了检修人员维护半径大、工作量大等问题, 保证了设备完好率,在缺陷处理中,从缺陷的发现、登记、汇报、形成处理方案、实施到验收评价,要形成了一个闭环网络;能够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检修施工方案、安排适量的检修队伍;用好用活激励机制,调动职工节约成本的积极性。提高了变电一、二次设备消缺及时性,保证了设备健康水平和设备可靠性水平,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运行管理模式逐步转变。

7)降低了各类管理成本:检修缺陷故障成本:它包括返工、返修、误工停工和故障调查等损失;差旅费:是指职工因检修需要出差期间的旅费、住勤补助费、交通费、误餐补助费。

三、运检合一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制度建设需要完善。

严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从事电力生产工作的每位员工,必须以科学的工作态度去对待。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做到每项工作的监管有章可循。特别是运检合一后,各项制度、措施、规定的出台尤显更加迫切。结合现行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管理标准、体系,使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要采取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关心、各负其责、共同保障”的良性循环。

2、检修现场需要注重。

实现运检合一管理模式后,现场工作显得更加有序、合理,但应注重现场人员的分工,只有合理分工,才能解决人员的双重性身份。即操又检势必造成现场工作的混乱,人员疲劳作业,精神状态难以控制,人员精力难以保证。特别是安全设施的布置,更应加强监护和监督,避免因出现人员协同性、亲密性,图省事、怕麻烦的思想,简化现场所作安全设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3、设备验收需要控制。

要严格执行设备检修质量验收制度,实行三级验收。质量验收的项目应实行检修班组、检修工区、特别是公司级验收三级验收制度。检修班组、运行单位、检修工区隶属一家,更应实行验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通过对检修全过程的指导,使检修工作成为标准化作业,使检修工作质量不会因为人员的素质不同而不同,确保检修质量,从而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

四、结束语

实现运检合一管理模式后,完全可以对目前流程进行优化,制定当前切实可行的流程,再通过持续改进,达到理想状态。充分调配和平衡企业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保证生产稳定运行,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使企业在电力市场中全方位地充分发挥应有的能力;可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控电网运行情况,为快速判断、处理提供了条件,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可控度得以提高;同时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意味着生产管理环节的简化,也将大大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和日常操作效率,提高了电网的安全系数,并有利于变电运行人员的统筹调配,最终实现减员增效,实现公司安全、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公司的大跨越、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电力运行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鲁经信电力字[2010]102号.

篇14

[关键词]风电场运维一体化 探索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066-01

大唐山东烟台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管理风电场5座,其中3座为自主运维,2座为委托运维。随着风电场数量的增加,运维人员短缺的现象日益显现,且风电场运维人员不具备检修能力,给日后设备出质保期后的检修管理造成了困难。为了改变现状,有必要在公司所属风电场进行运行维护、常规检修一体化的模式探索。

一、风电场现有运维模式

目前公司所属风电场的运营模式为单运行模式,为所有人员参与运行和巡检工作,未配备检修人员的倒班模式,造成的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已经不能适应烟台公司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风电场与火电厂的差别,风电场在运行值班时工作量较少,现有工作模式中实行三班倒,维持风电场运行值班最少需要7-9人,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将来若配备检修人员,检修人员不参与设备操作,对现场的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不清,容易出现误入带电间隔的事故。

运行人员巡视后,把巡视结果反馈给检修人员,由检修人员安排缺陷处理,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的处理时间,而且造成了工作任务的重复,对人员、车辆的使用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运行和检修只对各自的工作负责,互相没有交叉,长此以往会对设备、管理形成“误区”,不利于员工熟悉不同的设备、工种,也限制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含义

所谓“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即运行人员在做好本职的运行岗位值班工作的同时,同时进行一些风电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紧急缺陷消除工作;春、秋检和大修工作时,配合检修专业人员进行。

三、“运维一体化”实施的难点

首先,运行和检修工作由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短期内难以培养出符合要求的运维人员。虽然运行、检修工作面向的对象均为电力设备,但运行工作要求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检修工作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检修工作又分为一次、二次、高压试验、风机检修等,同时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相应的专业知识也要提高。若施行运维一体化,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运维人员掌握业务技术的难度更大,培训合格的运维人员的周期将更长。

其次,现场作业中安全控制环节易出现缺位。施行运维一体化后,原来由运行人员布置安全措施,通过运行人员许可把关,作业完成后双方验收的过程管控将由一方执行,期间的许可、验收环节容易出现缺位。

第三,单一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增加。施行运维一体化后,原来的运行、检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将由一人承担,势必造成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的增加,这就要求相应的激励机制必须增加,否则一线作业人员对开展运维一体化将出现抵触情绪。

四、“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

1、实施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在实施运维一体化时,原来的运行、检修安全职责必须落实到位,依旧坚持许可制度。

(2)“培训先行”原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寄托于运维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将培训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激励保障”原则:实施运维一体化后,人员的劳动强度将大幅提高,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岗位薪酬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薪酬层级,激发员工投身“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

(4)“效益优先”原则: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要以“价值思维,效益导向”为出发点,精简人员,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2、实施方案

要改变现有的由运行人员进行监视、设备巡检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方式,形成将所有工作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现运维一体化管理。

(1)近期目标:运行人员进行监盘、站内设备巡检、操作、日常维护和消缺工作,检修人员进行站外设备巡检、操作、维护、日常消缺,以及站内外设备大小修工作。

针对设备的检修等级,将风电场一二次设备的定期工作按照难易程度分为C级、D级、E级,E级工作由运行人员负责,C级、D级检修由检修人员负责,运行人员配合。C级检修工作列入长期目标,在实现以前交由专业检修队伍进行,由运行、检修人员配合,在实践中对人员进行培训。

这样,运行人员结合设备巡视,承担一定的维护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中期目标:原运行人员转至检修,风电场的运行监视职能改为运行值班,通过后台监控的声光报警提醒值班人员,使值班人员脱离始终监盘的情况。检修人员负责所有设备的巡检、操作、维护、日常消缺和C、D级检修工作。针对检修专业分类多的情况,可以将专业分工到个人,使单一运维人员在掌握所有运行技能的同时,有侧重点的掌握部分检修专业。通过员工技能培训、考核,具备既懂运行,又掌握某方面检修技能,初步出现运维一体化工种,并在单一工作中同时承担运行、检修职责。

(3)远期目标:在实现中期目标的基础上,所有人员逐步掌握所有检修专业,在检修人员现场工作时,由检修人员完成设备操作、安全设施布置、工作完工验收的所有流程。必要时从各风电场抽调人员组成检修队伍,自主进行风电场的大小修工作。由“运维一体化”向“运维检一体化”转变。

3、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将风电场定期工作分为C、D、E三级,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时,必然会造成同一设备由不同的部门维护,容易造成设备主人的确实,同一设备的检修计划需要进行细化。

(2)运维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现场作业过程的安全掌控方法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必须保证原安全过程管控的许可流程不能进行缩减。

(3)运维一体化的建设需要有员工的素质做支撑,员工的培训要有总体的规划,使员工的素质能够跟随每个阶段的实施而逐步提高。

(4)在员工的调动和聘任时,要考虑新员工对运维一体化的适应问题,必须保证新员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达到运维一体化的标准。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电场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人员集约化管理等显著特征,可以节省设备检修时间,解决了检修和运行的配合问题,提高了内部收益率。同时,也减少了风电场人员重复往返检修现场的次数,节约了人力、物力,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可利用率,间接的提高了风电场的发电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2] 马建军,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