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27: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会计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机技术、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是把分处异地的许多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一个转接网,控制在一个系统内,形成互联网络,从而为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信息,为系统、全面、准确地提供和反馈信息,为对大量信息开展综合和预测,进而为制定与优选决策方案、检查决策执行情况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正对传统会计和实务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引起传统会计的巨大变革。
1.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1)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此相对应,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可比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导致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曾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的分支,其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的信息技术推动着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2.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会计假设的影响。信息技术影响着会计环境,相应的由会计环境所决定的会计理论必然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会计假设理论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所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理论的基础。会计假设越来越无法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局限性日益凸显。第一,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假设是诸项假设中最主要的一项,如果此假设不能成立,其它假设均不能成立。传统的会计主体有一定注册资金,有相对稳定的办公地点。在信息技术下,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公司,它不同于传统会计主体的范畴,很难确定会计主体的办公地点。因此,需要转换观念,用相对会计主体也就是网上存在的这个临时组织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才能使会计适应发展的需要。第二,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是为了核算的债权债务,假设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但是这对于虚拟公司无任何意义。虚拟公司随着市场机遇而产生,随着市场机遇的消失而解散,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只存在几分钟即宣告解散。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上持续经营,继之而起的应是破产清算假设。第三,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假设是为了及时核算盈亏,计算损益,将持续经营的连续不断的经济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期间,可实现会计报表的连续性和会计报告的性。由于高科技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公司的交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就可解决该,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编制一次会计报表便可满足需要。可见,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也已不适用于网络会计下对会计期间的划分。第四,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的含义是会计工作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包括货币计量、币种惟一、币值稳定。采用货币计量,消除实物度量的差异性而获得具有综合性和可比性的价值指标,这是会计计量的基本特色。然而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计量理论的深化,会计计量逐步走向一个多重计量的模式,会计对象和会计确认的范围由资金运动向非资金运动领域拓展,货币和非货币计量单位都可以并且应该作为会计计量的单位;同时在计量属性方面,公允价值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对币值不变假设造成很大冲击;另外,“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货币逐渐成为观念的产物。
(2)信息技术对原则的。第一,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权责发生制原则是针对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原则。它主要是为解决如何对会计要素进行跨期确认、摊配的。由于虚拟公司存续时间短,往往只有一个会计期间,即交易期间,公司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间内完成,不存在会计要素跨期分摊的问题,显然此时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另一种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即收付实现制则更合理,从而更好地反映虚拟公司的现金流量。第二,对成本原则的影响。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要求以历史成本来计量的资产价值,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虚拟公司作为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它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所以它的财产的成本按重置价值或现行市场价值确认更为合理。这使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失去存在的意义。第三,对及时性原则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使得当会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技术、通讯技术、机技术直接采集有关数据信息,实现会计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为事中的动态核算。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可以自主查询所需的会计信息。这种实时化的连续性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使会计信息及时性变为现实。第四,对重要性原则的影响。重要性原则是针对传统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信息能力有限而提出来的,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求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会计信息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账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会计人员有能力把会计信息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信息技术条件下重要性原则应当予以淡化。
(3)信息技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影响。在传统会计中,会计报表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的。因此,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信息技术下财务报表即时处理并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以往手工会计报表所无法比拟的,能够更加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其进行经营和管理决策的要求。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
1.电子商务要求会计服务范围更加广泛。电子商务是信息的产物,其活动领域可以形成从政府到市场、从市场到生产、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而形成了全球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会计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客观要求,服务于这个大市场,其服务范围也应不断地扩大。不但要服务于物质生产领域,而且还要服务于非物质生产领域,面向政府、流通行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以及国内外贸易的各个方面。
2.电子商务要求会计手段多样化、化。在信息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商务信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电子商务中,企业运用互联网,收款机、电子货币等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具,使得各主体间的经济交易得以迅速、准确地进行。只有实现会计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才能满足电子会计业务的要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3.电子商务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电子商务的核心也是人才。任何先进工具的制造、发明,功能的实现都要靠人来完成。电子商务作为信息现代化与商贸有机结合的产物,需要既能够掌握运用电子商务与技术的专业人才,又精通财会理论知识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电子商务是随着Internet的出现而诞生的新兴商业模式,是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形成的商务活动,所以,在电子商务出现的那一刻就和信息技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时,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都是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相互之间有互补应用的特点: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电子商务实例;而电子商务也需要用到信息技术才可以实施。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只被看作是一种教学工具来使用。而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关于思维方式和知识能力的整合,将更加有力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整合教学的实践
整合教学的实践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技能操作和社会认知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对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在整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加强技术教育,打好实践基础
电子商务培养出来的是有一定IT技术以及具有商务运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有网络应用、营销、物流运送和电子支付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发现,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在电子商务的操作考试以及实践性学习中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因此,加强计算机技术教育是学好电子商务的基础。而电子商务基础复杂多样,不易于同学们消化吸收。因此,我们应该从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训练入手,衔接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掌握一定知识技能后,让他们进行一些电子商务的实战操作,如,网上购物、下订单、运用网上电子钱包结账等。这些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二)丰富实践教学
丰富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Internet的实战教学和软件模拟教学。全真实践教学是在网上开展创业实验或开发性实验,如,根据同学们不同的兴趣爱好成立小组、开设网店,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计划、提高网店人气和制订促销策略等。教师则主要负责记录各组的进展情况,进行同学间的经验交流。这种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感受创业的艰辛和在电子商务中努力、诚信的重要性。而软件模拟教学则是通过软件让学生体验后台的管理方法。一般由教师设置任务或案例,让学生体验电子商务的不同模式以及进行电子合同、网上单证、网上营销等操作,并扮演电子商务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协作学习。虽然方式不同,但都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创建商务实验环境
商务实验室主要是为了深化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在实际实践中的能力,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连接的桥梁。在一般电子商务实践中,充分利用网络内容丰富、直观易懂的资源优势,构建出一个有实际引导作用的开放性教学平台,但缺点是易受到上网速度的影响,也不能进行一些后台的管理操作。而商务实验室不但具有速度快、针对性强等优点,而且能进行后台的管理操作,充分体现了整合实践教学的效果。实验室对于硬件和软件的选择有不同的要求,硬件要有易扩充性、先进性的优点,不但能支持仿真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能高速浏览互联网;软件方面的重点是要能逼真模拟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各种功能,以及安装一些必要的辅助软件,如,管理软件、物流软件和辅助教学软件等。总之,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整合利用,创建出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商务实验环境。
(四)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领域也跨越了基于有线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令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更高,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在这个大环境下,各中职学校必须加大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力度,加大师资、教材、实验设备、实训软件和校企合作等层面的投入,打造输送合格电子商务人才的基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和系统的课程教学,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教学,目前电子商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电子商务教学方式不合理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操要求很高的课程,然而,在电子商务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摆脱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课堂中缺乏应用必要的信息化教学和实训。例如在学习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单元内容时,教师常常只是按教材讲授公钥、私钥的概念和加密解密的原理,并没有应用信息技术举例、演示和实操,理论知识没有联系实际,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现象在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和缺乏实训设备的学校中尤其突出。
(二)电子商务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从B2B、B2C、C2C到O2O的出现,电子商务信息的形式和工作方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来往、易信等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然而,电子商务教材和实验平台却很难适应信息技术快节奏发展的需求,从教材的编写、发行和实验平台的开发、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中,更多是按旧版教材内容进行授课,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电子商务技术。有些中职学校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电子商务实验室和电子商务实训软件,或者电子商务实验室设备陈旧,实训软件没有及时更新,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中更多地停留在黑板+粉笔。即使有配置计算机和网络的学校,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没有将最新的信息资源和多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以致教学效率和质量无法提高。例如教师在备课或上课中形成的教学资源,如课程参考资料、案例分析、教学课件和作业题等,教师并没有将这些教学资源放到网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交互式地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或移动通信设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应用信息等相关技术。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教学整合就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主要包含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以教师为中心,利用讲解、板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则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如网上论坛、淘宝网、QQ、微博、微信、旺信、慧源软件等,包括图文、动画、音频、和视频。教学媒体不但帮助教师讲授电子商务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而且是教师用来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互动交流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形象地表达令人费解的理论,近乎真实地演示教学实验设备缺乏或无法实现的内容。信息技术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素材,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窗互操作。教师充分利用高速传输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既加大了学生参与度,又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新闻、数据,拓展了书本上的知识,使学生可以学习更多更全面更前沿的电子商务知识。
教学教法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电子商务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教学整合的主要方式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教学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电子商务课程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协作交流、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一)电子商务教学的演示、模拟实训工具
教师使用电子商务教学平台、模拟教学软件或互联网站等信息技术,选择其中合适的模块用于教学讲授。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电子商务教学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电子商务知识结构,形象地演示如数字证书、双重加密、网上购物流程等难以理解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易于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B2C交易、B2B交易、C2C交易、网络银行、网络广告、网上安全、网上支付等操作内容,如何在网上建立、维护管理、推广网店,等等。在学生对上述电子商务业务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指导学生进行真实的网上实训。例如教师在讲授《电子商务概论》中网上银行的章节内容时,可以使用工商银行网站的演示功能,非常真实地将网上银行注册、登陆和使用的流程展现出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可以利用南京奥派电子商务平台或电子商务师实验室的网上银行实验模块,让学生在模拟网上银行的环境中进行实训操作,完成网上银行注册、转账、支付、投资理财的学习任务。熟悉掌握相关知识后,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在淘宝网开设个人网店,使用支付宝或网上银行进行安全支付等。
(二)合作学习和交流的通讯工具
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电子商务教学中,加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采用博客、微博、微信群、QQ群等即时通讯工具以及电子邮件方式,开设一些讨论专题或学习交流室。并委派学生为管理员、主持人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知识难点、作业解答等开展讨论和充分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既可以通过QQ群、微信请教在线的老师或同学,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QQ群文件共享或云盘的功能,分享许许多多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资源。此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互联网通讯工具与外界交流、获取电子商务前沿信息,拓宽视野。
关键词:电力企业 物资供应商 评价体系 系统应用
一、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背景
供应商评价是从应用中产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重视供应商选择的研究。1966—1990年Dickson在调查研究了采购管珲联盟中273位典型商和管理人员后,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列出了50条独立的准则,作为供应商选择必须考虑的依据。但这些依据在对供应商的要求上是相互矛盾的。1991年查尔斯.韦伯等综述评论了Dickson关于供应商选择的论文,总结分析了供应商选择决策方面的研究,系统的提出了23条准则,并分析了各个准则的战略地位。此外,Lehmann和shaughnessy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也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但是他们的研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的商业环境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供应商选择准则和权重也得到不断的修改和补充。
国内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问题研究较晚,而且多集中于评价标准的研究。1994年《商业经济研究》才刊出了国内首篇关于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文献。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入和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逐渐展开,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研究文献才开始大量涌现。谌述勇、陈荣秋在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4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表现,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看,不管从什么角度选择评价指标,质量、成本、交货期永远在供应商的评价标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研究电力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意义
电网物资的供应是电网建设的重要保障,物资采购是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电力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要保证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稳定、高效进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工程所需物资采购,而且要保证物资采购做到快、好、足、省。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稳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建工程的顺利投产,提高全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供应商管理是整个物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一)良好的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商是企业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全球市场的扩展,企业竞争激烈,特别是销售领域,很难得到由于销售市场空间的迅速增加而带来的利润增长,降低企业成本成为各个企业高层必须考虑的战略格局。特别是电力企业,其物资采购品质多,规格杂,合同金额数目大,能否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成为电力企业生产控制的中心环节。做好供应商考核评价,有利于良好供应商的选择,这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群球新的合作伙伴的成本,还可以因长期稳定的合作拿到更适合的采购价格。
(二)良好的供应商可以控制时间和质量,实行自动化生产
电力企业的生产必须要求物资及时而准确到位,一旦物资准备不充分,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电力企业自动化生产需要对设计、发送时间安排以及物料质量严格控制。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电力企业必须和供应商建立和保持伙伴关系才能确保企业所需要的物料能以恰当的质量,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地点。
(三)研究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目的
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要求企业提高管理的成本意识,讲求管理效益,靠管理控成本,向管理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综合最优。G电力公司每年物资采购数十亿元,如何有效规范并优化采购管理各环节,提高采购效率,有效节约采购成本,实现采购效益的提升,是目前物资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供应商评价是供应商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决策周期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供应商在质量上的改善和成本上的节约能够通过供应链传递到下游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因此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优质的供应商对整个供应链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相当明显的。通过对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改进达到以下目的:
1、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建立G电力公司完善的供应商评价闭环管理机制,提高供应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建立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数学模型,促进供应评价系统的有效落地,实现供应商评价统一、闭环及科学管理;
3、建立供应商评价信息系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及提高工作效率;
4、融合供应商管理体系,为工作人员提供业务流程、信息查询、统计报表、数据表单导入导出及相关辅助信息化支持,促进供应商评价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三、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G电力公司对供应商管理尚不规范。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关系密切,但是对供应商的管理还相对薄弱,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同时也没有与供应商建立正式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采购过程中价格和货源并不稳定,不利于合理的采购。
G电力公司目前物资采购采取粗放式的采购方式,采购的物资品牌繁杂,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对比,G电力公司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供应商选择手段,供应商准入门槛较低。供应商选择应遵循“Q.C.D.S”基本准则,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这就要求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与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应商的表现,即对供应商表现有合理的评价,以指导供应商选择。
经过调查,G电力公司目前的供应商评价模式为:由物资采购部门按周期集中组织全公司各部门进行评价,由评价人员根据标准打分,采购部门汇总并组织评审后得出各供应商综合评分。这种模式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1、历史数据不全,评价主观性较强,评价结果不反映实际情况;
2、各评价部门独立完成,造成重复工作,不同评价部门的评价结果可能相背离;
3、通过人工打分评价导致评价人员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4、由于评价工作量大,各部门参与性不够,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合理。
以下以该公司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供应商评价为例,说明G电力公司目前供应商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数据和图表上看,G电力公司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采购了A、B、C、D四家设备供应商的产品,2010与2011年的运行缺陷率各不相同,但在目前的供应商评价机制运作之下,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四家供应商的评价得分相同,没有反映出供应商的优劣。各部门对评价的参与度不够,人工评价主观性太大,供应商评价结果信服力不足,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对物资招标采购指导性不足。
由于人工凭经验和记忆集中评价,通过人手统计数据,导致评价效率低下,评价结果不够客观,无法有效指导采购工作。因此,应经过充分调研和研究,重新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明确指标收集和分析的责任部门、人员,及供应商评价的周期、频次和实施的关键阶段,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并且通过科技手段,设计物资供应商评价模型,结合G电力公司实际,开发供应商评价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各大系统数据,通过系统程序自动形成供应商评价得分,形成高信息化、智能化的供应商评价系统。
四、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改进的设计思路
(一)现状分析:分析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的管理现状,找出目前供应商评价在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方法中的问题,分析在供应商评价实施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困难。数据清理工作,为了紧密配合供应商评价系统的建设,按照统一、规范的方法清理支持供应商评价的数据。以数据清理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现在分析制定数学评价模型。
(二)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根据供应商评价现状及数据清理情况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选择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形成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并将各指标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落实到责任部门和岗位,制定供应商评价实施细则,形成供应商评价管理机制。
(三)固化模型,应用系统集成,建立供应商综合评价系统:将G电力公司各大系统数据集成整合,实现与供应商综合评价系统的深度融合;固化数学模型,建立多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功能,通过智能信息化将系统数据与专家评分相结合自动形成供应商综合评分,改变目前由人工凭经验和记忆集中评价的现状,减少人工数据统计工作。
(四)系统高级应用:建设系统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内嵌供应商评价常规的分析报表和工具,实现对各个维度的评价信息等的实时查询和统计分析,为各层级供应商管理提供智能决策工具。支持数据、表单的导入导出功能,即可将本系统中数据按固定模板导出,也可将其他应用系统数据按相应形式导入本系统,提高数据交换效率。
五、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一)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为确保和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G电力公司应对物资采购供应商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供应商产品质量评价,产品质量是衡量供应商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供应商产品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产品运行情况及缺陷率情况:根据近五年设备运行情况,统计设备因质量问题发生的缺陷次数。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发生重大紧急缺陷次数;2)发生一般缺陷次数;3)出现家族性、系统性缺陷次数。
(2)供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频率:根据出厂试验、验收、到货质量抽检及设备投运前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抽检合格率;2)出厂试验合格率;3)投运前试验合格率。
(3)产品质量导致事故事件(事故障碍)情况:根据产品质量是否造成事故事件(事故障碍)统计。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质量问题造成造成五级及以下事件(二类障碍及以下)次数;2)质量问题造成事故或二级及以上事件(一类障碍及以上)次数;3)质量问题引起的停电次数。
处理故障效率和效果:根据产品供应商处理故障效率和效果评价。
2、供应商履约情况评价,包括交货与服务,对于供应商履约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供货及时情况,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按时交货比率;2)延迟交货时间;3)足额交货率;4)减少交货周期。
(2)合同签订及结算配合情况,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合同签订及时率;2)发票提供及时率
(3)包装完好程度
(4)配送、卸车、安装配合情况
(5)抢修物资相应及供应
(6)售后服务水平
(二)预期目标
1、形成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建立数学评价模型,运用数学分析模型对供应商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2、系统高级应用,包括对供应商评价按不同维度进行排序,数据、表单导入导出,条件查询信息。为各层级供应商管理提供智能决策工具。
3、建立供应商评价系统,完善各阶段、各业务对供应商的评价信息记录,形成综合评价信息,通过智能信息化将系统数据与专家评分相结合自动形成供应商综合评分,改变目前由人工凭经验和记忆集中评价的现状,减少人工数据统计工作。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供应商评价系统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即时共享,电子进行数据统计,节约时间成本,减少冗余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以及基于数学模型和智能信息系统将保障供应商评价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3、减少人力与资源成本,通过网络信息共享、流程自动流转、自动归档等服务,无纸化办公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与资源成本。
4、供应商评价系统作为各层级供应商管理提供智能决策工具,能够准确合理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减少协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沟通成本,使价值链真正增值。
六、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开展建议
纵观国内外先进企业对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发展都需经历一个较长的研究与磨合期,为构建数学模型并开发智能信息系统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一)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由各级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成立项目小组,在总体物资管理战略部署下制定推行供应商评价管理的发展战略 ,以获得各级部门的强力支持。
(二)组织宣传:组织、宣传供应商评价对于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以及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解决各级各部门对供应商评价不重视现象,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的供应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或业务指导书,创造一个实施环境,使执行人员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四)数据基础:建立和健全数据资料收集的渠道与手段,准确完善地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应认真规划和计划。
(五)人员素质要求:供应商评价体系和系统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研究和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加强人员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可以依托优秀的管理咨询以及系统开发团队,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全力打造创国际先进水平的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化;发展滞后;制度建设;国情
近些年,我国的信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马云为首的企业家们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企业发展的商务环境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对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和多媒体手段,将文字、数字、图片、声音结合到一起,实现电脑操控,并利用现代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将管理、工程、数学推算等工作实现互联网控制,简化工作流程,这种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门类。
二、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利用高科技互联网技术,将商务交流与企业的信息需求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被管理的对象进行标准化和体系化管理。电子商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整个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合理分配,随时能够获取电子商务中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并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库对电子商务管理进行优化,企业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将自身的一系列数据进行有效科学地汇总,对自身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三、信息技术下电子商务管理对象
1.优化财务管理
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管理对象的支持,财务管理手段是较为受惠的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和制度化,减少了财务工作的差错率和造假可能,并能实现企业对财务的科学分析和控制。信息技术使的电子商务管理的各项数据有据可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科学地对市场进行预判,把握市场走向,及时调整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进一步说,电子商务企业将财务信息可以系统性分析,对自身的成本核算、投资方向、资源配置更合理的把控。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提高资本的盈利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也为监管部门准确掌握企业财务情况提高了最准确的信息,为整个行业信息化发展打下基础。
2.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极大帮助,以往的档案管理全部依靠人力操作,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档案,工作人员要逐一进行编排和编号,以便进行准确查找,即使这样,要想在品类繁多的档案中找到需要的那一个也是十分困难的。而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档案实现了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实现了档案科学化管理,档案中的各项数据如:年龄、性别、住址、籍贯等都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报送,提高了档案查找的效率、降低了误差率,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档案管理的各方面数据,例如:档案中性别比例、籍贯所在地、年龄构成等信息都能随时跟进信息技术的统计而报送到相关的行政部门,为政府部门制定各项政策提高参考,社会各界也可以根据专业软件自行查找相关的档案信息。随着档案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档案管理部门也要相应提高管理工作人的业务水平,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需要,为了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要适当的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电脑业务培训,重点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应用、信息化平台信息的培训等等,实现以最少的人力成本管控最多的档案资料,最终实现档案制作、接受、保存、调取全过程的信息化。档案管理部门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信息技术,推动档案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的信息化普及。
3.政府监管
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和付款都是由虚拟网络完成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政府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电子警察,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的公平公正,对电子商务中一些违法和诈骗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而信息技术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全程跟踪,对电子商务的每一笔交易都有完整详实的记录,政府部门或公安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完全掌握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起到很好地监管作用为电子商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信息技术下的电子商务能够帮助政府实现集中采购,极大节约了政府开支,政府可以将每年的采购预算在政府网站上公布,供货企业可以在网络上以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投标,并公开各类物品的价格,政府根据价格和产品质量择优选取供货商,这样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办公效率,还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公开,减少了腐败案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目前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很多信息和网络舆论过于偏激,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散播虚假信息,对社会极易造成不良的影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网络信息和舆论进行有效监管,防止不良信息泛滥,并能在网络世界中对大众观点进行汇总和分析,为政府制定政策更好地获取民众认可提供参考;网络媒体近些年已经成为反腐败的重要阵地,政府应该重视网络舆情对反腐败的贡献。可以说,信息技术下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下的电子商务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我国经济实力提升将会作出巨大贡献,重视电子商务管理的信息技术普及,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都有责任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
作者:李格格 井晖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尚英奇.浅谈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理论观察,2014,(8):116-117.
[2]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