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7: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绩效审计的主要特征
绩效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均为审计的两种业务类型,虽然在审计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方面与其他审计是相同的,但其差别是明显的,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目标不同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而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二)审计方向不同
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审计是对历史的财务信息进行的审查和评价,而绩效审计有可能是对未来情况进行的分析和预测,多数情况下,绩效审计要对未来提出改进建议。
(三)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不同
财务报表审计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即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及相关具体的会计制度,绩效审计由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目标不同,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
(四)审计方法不同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相对固定,审计所运用的方法相对比较固化。绩效审计项目的目标是多样的,审计对象范围也十分广泛,审计项目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几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绩效审计中都有可能用到。
二、如何选择绩效审计项目
绩效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设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跟踪四个阶段。鉴于绩效审计目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其审计过程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与常规的财务报表审计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选择绩效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一)预计的审计效果
这个因素主要考虑的是开展该绩效审计项目的收益。这些预计的可能的审计效果包括:是否促进审计事项提高经济性、效率性或效果性;是否改进了被审计单位的或项目的服务质量;是否促进了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更有效地计划、控制和管理;是否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绩效信息的透明性、准确性;等等。预计的审计效果越大,越应被选择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二)资金规模
这里的资金规模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金的规模,比如资产数额、总收入或总支出、投资额等。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大,越应被选择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三)管理风险
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在管理方面缺乏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风险。有下列现象时,表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存在的管理风险较大:管理部门没有针对以往审计后提出的控制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公众或媒体的批评意见;预计的目标没有实现,包括未实现预计的收益,没有满足需求等;频繁的人动;大量的资金不足或亏空;项目的变更,比如更改投资规模,变更经营的目标等;单位或项目经营人员责任重叠或职责分工不清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单位或项目本身的高度复杂性或不稳定性,比如管理工作分散,多元化的利害关系方,所用的技术尖端、变化快,经营环境竞争激烈;社会各界对单位或项目的某些看法不一;一段时间没有接受过监督检查。管理风险越大,开展绩效审计后能够给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带来的改进越大,则应优先选择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四)影响力
主要是指体现它所具有的重大组织影响,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公众关注的程度。如果审计事项对所在的行业或组织具有典型意义,波及面广,或着对组织或单位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则该审计项目影响力很大。审计组织对于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容易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因此,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应优先考虑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五)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
主要是指对该项目或领域进行审计的复杂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绩效审计项目的成本和可操作性,主要是通过对备选绩效审计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进行的。如果选择复杂或存在较高风险的领域或项目进行审计,如有关审计事项的信息或数据不易获得、责任可能被推诿或混淆、过于敏感、存在安全保密问题、没有统一明确的评价指标或评价标准的项目、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要求等,会导致审计成本增大,使审计项目缺乏成本有效性。成本和可操作性强的绩效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
1 审慎接洽公司IPO审计项目
公司IPO,即“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公司IPO财务报表审计,就是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进行的财务报表审计。
事务所在承接IPO审计业务时,应当对发行人上市动机、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及其行业地位、可能存在的高风险领域、公司治理情况及申报期基本财务指标等进行调查。同时还要注意识别、评价和处理好自身的有关独立性问题、执业能力问题、执业谨慎和职业判断等重要问题。对存在欺诈上市嫌疑或者无法应对重大审计风险的情况,事务所应坚决拒绝接受委托。而对于发行人在IPO过程中曾经更换注册会计师的情况,后任需要就其原因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以了解发行人管理层的诚信情况。
2 明确公司IPO财务报表审计责任
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表审计是财务信息生成链条上的不同环节,是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源头,分别由公司管理层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两者各司其职。
2.1 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财务报表是公司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编制的。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的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应对其编制的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协助,但管理层仍应对编制的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
2.2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即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并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这一责任。
3 防止发生执业过错
注册会计师要避免法律诉讼,防范法律责任风险,就必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尽量减少发生过失行为,更不能故意违规执业出具不实审计报告。这就需要做到:
3.1 增强执业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命。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守则规定的独立性要求,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与审计客户保持独立。与审计客户保持独立,可以有效保证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执业,使其在执业过程中能够做出合理的符合执业准则要求的职业判断。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能够始终如一遵循独立性原则;但也有少数注册会计师忽视独立性,甚至接受可能是错误的陈述,并帮助被审计单位掩饰舞弊。
3.2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在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最主要的是由于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而引起的。在公司IPO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并实施必要的控制测试,对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发行人,需要做出相应的评估。在细节测试中应充分关注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销量和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应收账款、期间费用等是否能够相互匹配;发行人的产能、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耗用是否与产量相匹配等信息。对于发行人存在的盈利异常增长和异常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坚持多纬度排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于公司申报期内毛利率高于同行业水平,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水平,以及经营性现金流量与净利润脱节的情况应追查其合理性,注册会计师应注意识别发行人是否存在利润操纵。
3.3 强化执业质量控制
许多审计中的差错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失察或未能对助理人员或其他人员进行切实的监督而发生的。对于业务复杂且重大的IPO公司而言,往往要多个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共同配合来完成的。如果他们的分工存在重叠或间隙,又缺乏严密的质量控制,就会发生过失。
4 恪守执业的基本要求
4.1 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为更好地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必须遵守一系列的前提或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下列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并按“①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得影响。②评价不得影响的严重程度。③必要时采取防范消除不得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思路和方法解决处理职业道德问题。
4.2 保持职业怀疑
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误的迹象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职业怀疑要求对下列情形保持警觉:①评价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②获取引起对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和对询问的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③获知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④获知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
4.3 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应当合理运用职业判断。社会公众期望的职业判断是由具有相关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能力胜任的注册会计师作出的。注册会计师作出的职业判断是基于其知悉的特定的事实和情况,并中作出有依据的决策。比如作出的判断是否反映了对审计和会计原则的适当应用;是否基于截至审计报告日已知悉的事实和情况,作出的判断是否适当,是否与这些事实和情况相一致。对于审计报告日后获知的影响已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情况和事实是否已按审计准则要求适当处理。
4.4 重视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
为了获取合理保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客观地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使其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在IPO公司审计过 程中应高度关注财务信息异常的情况,在了解发行人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将发行人申报期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多纬度的对比分析,并分析发行人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适当性。同时,还应关注在申报期内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一致性,关注发行人是否存在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人为改变正常经营活动,以影响申报期各年度利润的行为。
4.5 强调审计的固有限制
由于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是依据其会计职业判断作出的;审计程序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审计职业判断作出的;加之审计追求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以及关联方交易复杂性、违反法规行为的发生、各种舞弊的存在、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无法持续经营的未来事项或情况的隐蔽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即使按照审计准则规定适当的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财务报表的某些重大错报可能未被发现的风险。但这些限制不能成为注册会计师简化审计程序、弱化审计证据、降低保证程度的理由。
4.6 坚持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作为一个整体,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一般责任以及在具体方面履行这些责任时的进一步考虑,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以实现总体目标提供了专业标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除遵守审计准则外,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法律法规与审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应注意审计准则的专业要求必须遵守。
5 结语
近期已经有多家拟上市公司因为其财务数据异常而被迫停止IPO的步伐,天能科技、新大地均属此类。针对企业在IPO过程中操控业绩和粉饰报表的行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增强执业独立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强化质量控制和恪守职业要求,进行多维度的对比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4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计》(证监办发[2012]89号)(下称“4号文”).
[2]侯晓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研究——对以虚构经济交易事实为主要特征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识别[J]长春大学学报.2007,(03).
[3]梁立国,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及防范[J]企业研究,2012(10).
一、B2C模式下的审计风险特征
1.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有瑕疵或者错误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此类风险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经济萧条有关。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比较严重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及时发现这种错报。检查风险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2.B2C模式下审计风险的特征
B2C模式下,审计以实时的数据库为基础,与传统的控制制度和流程区别较大,审计风险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主要特征如下:
(1)重大错报风险的特征。在B2C模式下,财务数据由计算机进行集中处理,传统会计流程中成熟的职权分割清晰的人为控制作用近于消失;数据存储介质及存储方式实的数字化,致使传统的账簿控制体系控制失灵;电子商务系统自身安全性、可靠性和开放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运转提出了新的挑战。
(2)检查风险的特征。在B2C模式下,原始凭证都以电子数据形式呈现,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也是数字化的。审计人员很难保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有效性、有用性和充分性,而且与传统证据相比,数字审计证据的还具有易破坏性。
二、B2C模式下的审计风险
1.软件风险
审计软件风险是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审计软件系统自身的缺陷造成的风险。首先,审计软件的更新滞后于会计软件的升级速度,导致审计效率和质量下降。第二,部分软件开发人员不熟悉审计、会计业务,或者不了解计算机编程知识,会导致软件自身存在运行稳定性缺陷,有可能会导致审计计算或者分析结果。
2.取证风险
在B2C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共存于企业信息化系统,互相交叉,客观上加大了审计人员取证工作的难度。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由于技术、研发及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造成的风险。目前大部分审计岗位的从业人员,传统审计经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但是电子商务及互联网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员操作风险。
4.安全性及可靠性风险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数字化身份验证和识别准度低于传统验证的精度,内部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是通过会计软件实现的,系统环境复杂,内部控制可能出现漏洞,不能彻底杜绝会计数据造假、舞弊行为,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
5.审计准则风险
电子商务时代,无论国际审计准则还是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中的相关规定,都存在实施细则缺失或不完善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审计实务的客观需要,审计风险加大。
三、规避B2C模式下审计风险的对策
1.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降低检查风险
(1)B2C模式的商务信息流程与技术。B2C模式下,虚拟货币、电子支付、在线结算存带来了安全性和内部控制问题。因此,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B2C模式商务信息流程与技术,用信息化手段审查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和财务数据是否被非法篡改,鉴别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和准确性等。
(2)B2C模式审计程序与操作方法。对B2C模式下电子商务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需要使用审计软件系统对传统审计进行辅助审计,这就要有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体系。电子函证及远程审查工作的重点是鉴别通过网络在线获取的回函的真伪。实时监测的关键是用人工计算结果验证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勾稽关系测试,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2.充分评估B2C模式的经营风险降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提高系统安全性降低审计风险。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协助下,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商务系统进行测评,降低审计风险。这包括是否制定了健全的与会计信息系统相关得管理制度等。
(2)提高审计软件性能提高抗风险能力。审计人员应从现实情况和科学性出发,自行开发或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研制B2C模式下的审计测试软件。
3.多层面审查B2C企业内部控制降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关键词:审计实验教学;模拟软件;软件开发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softwa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auditing
Shao Shifang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5, China
Abstract: From perspectives of requirement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replacement of off-campus practice and internship, and improvemen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prompts a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existing simulation teaching software defects. Moreover, it discusses mainly o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simulation teaching software.
Key words: audi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imulation software; software development
运用审计教学软件进行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既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培养学生审计技能的要求,又能克服学生在校外实习中接触审计实务受到了限制的缺陷,受到高校审计专业教学的重视。然而,当前审计实验教学软件仍存在教学内容固化、开放程度差等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笔者从软件开发模式、功能要求等角度,探讨审计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以期为审计实验教学软件开发提供可资借鉴的指导。
1 开展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1 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审计实验教学,是信息化环境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运用,被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得以提高,从而改变了以查账为主的审计环境,客观上要求审计查证取证技术方式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运用传统审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或业务数据进行检查,以全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数据分析挖掘中的优势等导致现代信息技术在审计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成为当代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审计教学软件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训练学生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等计算机辅助审计技能,让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审计所必备的软件操作知识、技能。因此,运用审计教学软件进行审计实验教学是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1.2 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审计实验教学,是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的较好替代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计学科知识大部分来自于审计实践的经验总结,审计实务技能训练是学生掌握概念理论,形成审计思维和审计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审计实务技能的培养较多地依赖实习,这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教育观相适应。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实习单位所有制多样化,一些单位接收实习生不积极,一些单位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考虑,仅给实习生安排一些简单的审计边缘工作,使得学生难以接触核心审计实务,影响了校外实习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审计教学软件可以通过模拟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业务资料、管理流程等,为学生提供审计实务操作机会,一定程度上成为现阶段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的一个较好替代。
2 当前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存在的问题
当前审计模拟实验教学使用的软件主要分为审计实务中所使用的辅助软件和专门开发的教学软件两大类。这两类软件在实际运用中各有所长。如使用审计实务软件教学,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工作以后所需的技能。但是,这些软件的开发公司主要面对的是审计实务部门,往往对教学需求考虑不够,如软件中缺乏教学管理功能,案例、实验资料等较少,不利于开展审计思维、审计分析能力等的培养,失去了审计模拟教学软件“教学”的自身含义。专门开发的审计教学软件在审计模拟、教学管理上往往有较大改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上主要的审计模拟教学软件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的缺陷,有的软件甚至只是让学生做填空练习的“电子课件”,对于审计分析、交流沟通等技能的培养不够。除此之外,从教学使用角度分析,现有审计模拟教学软件还存在如下共性问题:
2.1 实验数据资料匮乏
随着社会组织运行管理所处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组织管理日益呈现信息化特征。因此,现代审计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以及海量的业务、财务数据,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特征、Web挖掘等数据分析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审计实践。审计技能的培养,更侧重于强调学生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而当前的审计实验教学模拟软件普遍存在案例资源较少,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资源匮乏的问题,导致在审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往往只能做简单的数据分析,造成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降低。
2.2 实验教学内容固化
在实践中,审计监督对象多种多样,审计环境复杂多变,审计对象的舞弊手段,如利润操纵、收入调节等种类繁多,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审计实践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审计陷阱”,以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审计分析能力。现有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往往将教学内容固化在软件中,针对一套实验数据,学生仅能做一些常规分析,发现预设的固定问题。这种教学内容固化的软件,开放性较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设计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教学。
2.3 审计业务教学系统性较差
现有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对于审计业务技能培养的系统性考虑不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无法真正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下完成对审计实务的系统的练习。如在审计程序中,学生仅能学习和了解重新计算、分析性程序等方法,而无法得到观察、函证、监盘等重要的审计程序的训练。又如学生通过分析性程序确定了函证对象之后,由于无法取得回函,因此无法练习后续步骤。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重要审计程序的学打折扣。
3 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开发的构想
开发高度仿真的审计教学软件,是改进审计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促成相关专业人员利用审计模拟软件进行相关性研究。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应当采用校企合作的开发模式,其功能应当包括计算机辅助审计和教学管理等。
3.1 确立校企合作的开发模式
审计学科理论和实践的迅速发展,决定了单独由企业或学校进行软件开发不能满足审计实验教学要求。审计实务界对审计实践中亟须的技能、审计实践操作技巧等实务性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学校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教师了解审计理论发展的趋势和前沿,知悉学生的学习特征。因此,校企合作是审计实验教学软件开发的必然要求。从审计实验教学软件的教学效果来看,审计实验模拟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必须采用学校专业人士、审计实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共同参与的,能够长期稳定地跟踪审计实务需求和审计理论发展趋势的可持续的协同开发模式。
3.2 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系统功能要求
基于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可以明确,校企合作开发的审计模拟教学软件的功能应包括审计管理和教学管理,能够支撑课程实验、模拟实验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完成模拟审计业务技能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审计程序概念,完成审计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
(1)基础实验功能。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基础实验功能是指能够完成基本审计程序教学的功能,即提供审阅、分析性程序、核对、监盘、函证、询问、观察、重新计算、重新执行等基本审计程序的实验。基础实验功能需要以录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如可以通过录像或通过列出询问提纲来设计询问程序。
(2)审计业务流程实验功能。审计业务流程实验是指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沿着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等各个流程完成对整个审计业务的模拟。以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为例,审计模拟教学软件中应设有包括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管理流程、业务数据等在内的高度仿真环境,通过设计模板、视频、录像等让学生完成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等不同阶段的实验练习。审计工作底稿填制是审计流程实验的重要内容。审计工作底稿可以通过学生实施的审计程序自动生成,并允许直接填写。教师可以直接复核学生的工作底稿,对学生的疑点记录过程进行分析指导。
(3)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应包含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查询分析、审计抽样、审计工作底稿模版、审计报告模版、审计项目管理等,与审计实务软件功能相同。其中,数据分析功能设计是关键,应包括常用的异常凭证、异常账簿、财务报表数据分析等。值得指出的是,在实践中审计工作总是以审计小组的形式开展,因此,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软件还应包括建立审计项目、维护审计项目等审计项目管理功能,同时,这些功能应当依据教学组织和管理的特点加以改进,如保证教师可以参与全部项目并进行适时指导。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还应关注审计情境的仿真程度,如学生可以采用个人单独和参加小组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学习,但都需要指定同学复核工作底稿,未经过复核的底稿不能导出,学生操作要留有操作日志,以便于教师指导。
(4)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功能。教学组织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审计模拟教学软件应通过设置一些功能,将教师从繁杂的重复性的解释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教学管理、有针对性的辅导等工作,从而提高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效率。如保证教师能够利用教师端监控设备和与个别学生交流,解答提问等;能够通过教师机完成学生出勤和测验管理。
参考文献
[1] .高校审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构想[J].商业会计,2008(18):45-46.
[2] 梁素萍.人才培养新思路:基于审计实验教学模式设想[J].会计之友,2009(1):53-54.
[3] 刘宇.对会计专业开展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探索[J].商业经济,2010(11):120-129.
[4] 孙国萍.审计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时代金融,2011(9):120-121.
关键词:审计;培养;人才
我在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会计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因而对审计工作的人才培养感触颇深。从审计对象看,既有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还有对大型企业集团年度经营状况的审计:从审计企业类型看,既有工业交通企业,流通企业,还有金融企业和新闻单位。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使我感到审计工作是门综合性、应用性、政策性很强的科学。要搞好审计工作,必须加强对审计人才的培养。要从学校做起和在工作实践中刻苦的不断努力,培养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培养既精通国内业务知识,又要具有通晓国际业务的审计人才;培养既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又要懂的政策、讲究方法的人才。总之,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我,才能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才。
一、应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应包括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两项基本素质:一个是专业知识素质,另一个是思想道德素质,即通常所说的“德才兼备”。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针对进入会计职业界的新人就提出了三项核心素质能力要求:一是专业,即建立决策模型,评价风险,撰写报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二是人格,即适合会计职业的个人特质,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的能力,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领导和项目管理的能力等。三是广阔的商业视角,即战略思维、市场导向、资源管理、法律观念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要求在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也同样适用。因而,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对各种能力素质的培养,其中具体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指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推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自学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科研能力等。
以上诸种能力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十分缺乏,涉及有关能力培养的教科书也寥寥无几,往往从学校毕业后很难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实践证明,一个审计人士的成功或者说一个台格的审计工作者,专业技术能力只占全部积极影响因素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则要靠上述诸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而我们大学教育缺乏接受这类培养的机会,导致学生毕业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要去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大部分用不上,而要用的知识学校里没学到,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积累提高。如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的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打交道,需要检查和评价他们的工作,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报告给他们及其上级有关部门。正是由于审计人员会发现被审计单位和人工作中的错误、无效或效率不高的情况,所以也就会存在着潜在的各种矛盾,人际冲突,也就必然需要熟练的协调能力,适应的表达和应变的能力。因此,在学校除了学习基本审计理论和方法外,还有必要结合审计实践中的案例,组织行为学中有关人际冲突、人际沟通的方法理论来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才能胜任审计工作。
二、应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外界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变化,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风起云涌,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改变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市场也必定是开放的市场,经济贸易的全球一体化必然要求审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要求培养通晓各种国际会计、审计、国际经贸,金融知识和其他相关国际知识的高层次人才。为此,我们的教育和学习应瞄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审计人才,这才是具有前瞻性的举措。
目前,一些国家为若干专业设有国际通行的专业资格,为各自的领域设定准入标准。这种专业资格代表了各个专业的国际水平,审计职业也不例外。我们的教育要直接瞄准国际标准,全中国的国情和行业特点,既要采用国际流行的专业教材,掌握最新的教学内容,又要借鉴国际流行的教育模式:既要改进专业设置,革新教材内容,也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这样就能使审计人员及时掌握世界上最新的理论和方法。只有这样,我国的审计人才才能在国际会计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三、应培养具有高科技电算化审计人才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是科技现代化主要特征,审计工作也不能例外。要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一方面要通过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审计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科学技术。
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民经济、电子政务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这种变化既是对审计工作的挑战,也是对审计人才培养的挑战。这种挑战源于包括财务在内的各种管理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日益完善,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信息的记录介质、存取方式、处理方式正在实现电子化,从而导致了各种业务和财务数据的迅速电子化。在这种条件下,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甚至开始被废弃,全新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必将取而代之。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应用科学化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掌握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审计人才。新晨
四、应培养多学科复合型审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