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7: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1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父母的养育之恩被遗失,教师、学校的培育之恩被淡化和社会的关爱之恩被冷落三个方面,这种缺失主要归因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存在不足。为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进行感恩教育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人人为我”的思维定势,缺乏感恩之心,忘记了哪些帮助过、照亮过、关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给予、付出、回报、奉献的意识相对淡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一、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如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洪战辉……,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令全社会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一)对家庭:感情淡漠,不尽孝道。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但是,一些大学生却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东南大学曾对该校100 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次数、谈论话题、写信频率、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还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有业不就,成为“啃老一族”,伤透了父母的心。

(二)对学校:教育之恩,淡漠如水。当今社会,尊重教师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为了学生成人成才,学校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可在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有的学生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归结为个人因素,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但不能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还恶意拖欠学费,忘记了“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三)对社会:关爱之恩,渐被冷落。个别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弱。2006 年4 月2 日《新民晚报》报道:《不懂感恩,受助孩子让人心寒》,某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十几年来为3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家庭孩子牵线搭桥,使他们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其中大部分已经大学毕业。却很少有人想到要对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此外,2007年8 月,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因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对关爱的冷漠,让人寒心。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归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谈不上回报,这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差的“冷漠一代”,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

(二)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在中、小学,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就业问题上。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高学教育教学范围。其次,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高校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德育老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一些大学生进入情感疏导的荒漠。同时,片面性的填鸭式教育影响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支持和认可。“我们当前的教育却恰恰就是一种枯燥单调的思想说教⋯⋯忽视了人的情感性需求。”这种说教由于和社会现实的不相符,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很难收到德育的效果。

(三)社会教育存在偏差,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随着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如“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屡次出现,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青少年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提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亏欠”自己,却不曾想到自己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具体途径

第一,启发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春华秋实,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学生思想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或大或小的恩惠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时刻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心存感激—“一切是恩赐”,培养学生的“识恩”“知恩”意识。但应该注意感恩教育不能依靠灌输,更不应搞角色预制,因为感恩虽是一个行为动词,当不止于行动,它需要真心实意。

第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学。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感恩思想,将对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如在音乐课学唱《感恩的心》;在实践课制作“爱心卡”等,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正确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教师给予的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第三,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表率作用影响和感召学生。对大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以德服人,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此外,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常怀感恩心、仁爱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善于把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

第四,深入开展学生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首先,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次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其次,以感恩学校为切入点,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努力做到“校荣我荣、校辱我耻”,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不同的时期,全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月教育活动,开展“学院培养我成材,我为学院添光彩”主题演讲等活动。最后,以感恩党和国家为切入点,开展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影片、读书心得演讲等活动,在赞改革伟大成就中,在感知党恩中唤起爱党、爱国之心,激发报国热情。

第五,建立科学的思政考核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以及其他道德品质方面没有特别性质有效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知识性课程的考核方式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通过试卷、论文的方式进行。这种与大学生的行为活动相背离的考评体系,既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知行难以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含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一实际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切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够以较强的说服力解答受教育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高等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价值体系,高校显然责无旁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丰根凤,刘家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 德育研究,2006(6)

篇2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常常是一些哲学论点、理论体系、政治政策,这就难免形成这样的“误区”:作为特定思想体系和价值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是既定的,是不能改变的,更是无需重构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误区,导致人们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有效组织。[1]实践证明,通过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内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原则、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过程。[2]根据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和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个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含义

优化的概念源于现代系统工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即在当前社会条件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外延要素及结构进行改进,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内容功能相加之和,从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的最大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多重性以及教育对象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多层次的。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并非是盲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才能保证内容优化的方向性和正确性。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总体而言的,即教育内容必须是涵盖多重内容要素的一个整体。首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心理素养等已成为衡量人才的必要指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全面化、多样化,摆脱“单一化”“泛政治化”的局限。同时,大学生受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思想实际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全面地涵盖大学生素质提升多重要素。大学生是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教育要素都不能覆盖其思想的全部。只有运用多重内容要素合力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复杂的思想问题。

(二)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取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4]只有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教育内容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的性原则要求教育者一定要正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内容要素的具体目标,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又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目标分配到各个内容要素上,使每个内容要素的目标都能与具体的学习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学生逐步实现各个层次的目标,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总目标。

(三)重点要素原则

重点要素原则是指要按照内容要素作用的大小来决定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突出重点要素。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根本性内容,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性质。在优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型地位;同时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大内容要素都涵盖着多重具体内容,每一项内容的作用和地位有别,因此,教育者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应该将相对重要的内容要素放在首要位置,突出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功能。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实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意义在于使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内容达到最佳状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始终坚持的指导,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第二,不断完善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内容、法律教育内容和心理教育内容。第三,要与时俱进增添外延要素。

(一)遵循重点要素原则,坚持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地位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4]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的指?У匚弧M?时,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然而很明显,只有科学文化素养是不够的,一旦政治立场出现问题,反而会危害社会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

(二)遵循整体性原则,完善教育内容要素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启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它决定着大学生如何看待整个世界,怎样对待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因此,我们要着重加强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优化世界观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教育的教育内容,不能再完全依托于哲学原理,而应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系统,不仅让大学生欣然理解接受,还能真正地应用在生活当中。其二,价值观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和价值选择。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裸贷事件”,使一部分大学生陷入“以贷养贷”的泥潭,甚至走向不归路。在后期的调查当中,大多学生都表示自己最初只是想购买手机、包包、网游装备等,超出自己当时的承受范围又不好意思向家人朋友借,只好以贷款的方式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这些大学生的悲剧一方面是由其价值认知错误导致的,他们把物质享受当成价值追求,不惜铤而走险也要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其价值选择出现偏差,他们愿以失去尊严的方式换取一时的虚荣,也因此付出巨大代价。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断优化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对与错,更应启发学生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第二,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大学生道德认识,帮助大学生养成道德行为,再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具体行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把握道德的层次性。首先,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社会的根本途径,而职业道德是所有大学生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强化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使每个大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成为合格公民,这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以及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要强调家庭伦理道德。在一些影视作品、网络节目中,常常出现混乱的情感关系,使一些大学生的情感道德观产生偏差,影响其日后的家庭生活。只有把每个人的“小家”经营好,才能有信心有力量去经营“大家”。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处理好与爱人、亲人的感情和关系。

第三,大学生法纪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法律观念,促使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品质,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享茂跳楼事件”不禁让世人反思这么优秀的高材生为何最终走向命运的深渊。第一,在运营其App的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的问题,这也成为其妻子要挟的把柄;第二,在遭到威胁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选择在网上曝光与妻子的交往过程;第三,最后不以法律的方式解决困境,而选择放弃生命,以极端的方式给家人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高校法纪教育内容应能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纪律,承担维护社会主义的法治秩序的责任。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的法制意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维护权益。

第四,高校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压力骤增,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优化大学生心理教育,关键在于要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开展相关辅导和咨询活动,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政治健康、思想健康、 道德健康和法治健康。

(三)遵循目的性原则,与时俱进融入外延要素

篇3

从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政治进步、道德提升、心理和谐、价值实现、和权益维护六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人文表达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人文表达;内容

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需要的基础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产生教育互动,关注大学生的人文表达,有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

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首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导向,切实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就是要运用启发、动员、激励、引导、教育等多种方式,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启发大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还包括:帮助大学生科学理智地评价和判断社会现实;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乐观、健康崇高的人生态度,鼓励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本领、勤俭节约、敢于拼搏;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标准,用科学的价值观念指导自身成长发展。

二、关怀大学生的政治进步

关怀学生政治进步就是要关心、鼓舞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帮助大学生确立对国家、对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正确立场和态度,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增进大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全面理解和拥护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法制观念,珍惜和正确使用民力;增强大学生作为公民的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充分行使公民权力、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运用宣传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大力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三、关怀大学生的道德提升

道德是人格素质的核心元素,道德素质提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至关重要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立足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通过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认知,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激发丰富的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要内容有: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敢于见义勇为,敢于批判和拒绝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与行为;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同时,形成友爱、平等、团结、互助的正确人际关系。

四、关怀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关怀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至关重要的内容,在帮助大学生确立对自我、他人乃至社会正确认知的前提下,要使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结合心理健康课程设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教会大学生自我调节的基本技巧,使其达成自我心理和谐与人际心理和谐;有效帮助大学生提升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使其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特点,加强对心理危困学生的心理干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效用性。

五、关怀大学生的价值实现

大学生要顺利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离不开大学生努力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规划和人才素质的成功展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价值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学习氛围;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帮助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客观分析和认识职业环境,指导大学生做出理性的职业决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六、关怀大学生的权益维护

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的权益维护,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科学定位角色身份,强化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努力维护大学生应享有的权益,尊重和维护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发展状况、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师资队伍水平等基本情况的知情权,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尊重与维护大学生选择专业、课程的权益,保障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实现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权益;尊重和维护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经费投入等情况的监督权;尊重和维护大学生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款和助学金的权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生存状况的变化和大学生权益意识增强的现实背景,尊重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创设必要条件促进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实现,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丁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侯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性[J].学理论,2013(31)

[3]陈波.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篇4

关键词: 自媒体 主体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要求

主体间性是交互主体性,是一种消解主客体对立和主体中心的新主体哲学,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表现出众多特点。

1.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师生平等。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信息的不对等和信息可控为前提条件。这种不对等和可控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条件下显现为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模式――教师先筛选教学信息,然后借助各种手段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快速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却显现出明显的弊端――忽略学生作为能动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能动性,忽视学生的自我需求,忽视现代社会条件变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性。同时单向度的灌输脱离了大学生实际,使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现实社会脱节的矛盾,使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师之间的矛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自媒体背景下,学生接受信息是广泛的,也是多元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内容需求都有了新的需要,对教学方式产生新的需求――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所以,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师生平等成为必然要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变革的内在需要。

2.自媒体的多向与互动加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过程。

以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新兴视频网站为内容的自媒体主要表达渠道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形成多变及多向度的个人生活。随着WEB2.0世界的加速,自媒体的多向与互动加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建构的过程。

首先,在自媒体各种平台上,大学生能选择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互动非常频繁,信息交流之间的多向性更为明显。通过自媒体,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多,在获取内容的同时,大学生也在进行比较和选择,使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大为增加,消减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传授效果。其次,自媒体环境下,网络互通、网络互动、网络和手机等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也提供了师生更为广阔的交流互动空间,在这种方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快捷,也更深入。“生可以通过电子论坛、微博客、网上调查、新闻跟帖等方式实时发表观点和看法,教育者则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反馈,实时调整自己的传播行为,从而实现双方的随时交流”。

3.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理念转变。

一是对话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的一个具体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对话的缺少。特别师生之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内容、实施方法等交流的缺失,更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以落到实处。原因在于教育是人与人的对话,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的对话。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条件下做出新的变革,但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在现实条件下难以落到实处,不能发挥对话教育的效果。

二是隐性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新要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教育内容的间接性、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教育过程的个性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及教育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等特点,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新要求。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博客、微博、QQ、手机短信、朋友圈及网络传播信息终端,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自媒体的载体和信息传递,受教育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培育自身良好品质、提升综合素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的主流意识价值与形态。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障碍

新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转向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囿于各种原因,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还存在一些障碍,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形成与发展。

1.大学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

借助自媒体的网络、移动电视、手机、论坛、QQ等载体,大学生极大地拓宽了了解时事的视野,在获取丰富信息的同时,受到新媒体复杂信息的负面影响。受自媒体网络游戏中非正面因素的影响,某些大学生容易思想动摇。这种状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主性,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相去甚远。

2.网络信息终端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自媒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网络传统的“零门槛”,任何用户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传播者,正是这种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用户的信息内容不完全受网站的控制,传统媒体对信息的筛选及议程设置的特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终端大多不是以学习为目的,而是服务于生活。“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对现实的逃避,对学习压力的反抗,使部分大学生喜欢上网,喜欢在虚拟网络世界中藏匿和发泄。在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可以尽情占有各种信息而不用付出太多努力,这种情况下,现实和虚拟的对比,压力的选择和逃避使某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这种状况下,网络终端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没有发挥。

第二,自媒体条件下的网络信息内容真实性难辨。自媒体的开放性为人们发表言论与观点提供平台,也为不怀好意的媒体、人群虚假信息提供便捷之路,导致网络“噪音”不断,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实性难辨。

3.自媒体环境难以获得信任。

自媒体的出现带来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这种信息传播的优势与劣势并存的状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两难的媒体环境。自媒体下的网络、手机、移动终端随处可见不良信息,不仅破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发展,还使得自媒体环境难以获得信任。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建途径

1.转变观念,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每天都在发生,但这种建立在师生不对等关系基础上的“交往”,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交流脱离本体价值,成为形式或者固化的模式。因此,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建,必然要转变观念,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再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而应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待,共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转变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教育观念,由师主生辅向师生平等转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迅捷多样及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性远远超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第三,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工作模式,由工作模式向情感交流、朋辈交流转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要求。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淡化地位优越感及资源禀赋差异,学生应积极发挥自身主动性和探索性,在发挥各自优点的基础上,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

2.回归生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运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师生、源于现实社会、源于校园内外的生活实际。并由此出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精神层次。因为,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基础和价值源泉,脱离了现实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

自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构建,除了回归生活之外,还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运用,自媒体下,新的虚拟交际平台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实际交流手段,占据大学生注意力。面对这个现实,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使用,由平面转为立体;由单向转为多维。此外,还应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借助平台,以网络语言、网络文字、网络文本等形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

3.监督监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自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虚拟化,信息传播内容的良莠不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挑战,因此必须加强监督监管,解决好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伦理认识缺失问题。大学生的伦理认知问题受网络极端主义思想的诱惑,而自身又缺乏辨别能力。因而必须严格把关网络中的伦理狭隘和极端主义的内容,去除不良内容,还大学生一片和谐的网络环境。其次,加强自媒体运行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明白哪些是自媒体运行必需的规范,`反这些法律法规之后将有什么样的后果。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新媒体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使自媒体法律深入学生,深入学生生活实际、深入学生内心。第三,必须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确保思想政治发展方向。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变向,不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实效性

近年来,各高校始终把中国化等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但客观地讲,尽管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十分重视,但教育的实效性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没有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手段的运用和研究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新时期如何不断改善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和手段很多,其中能承载并传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信息的形式称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载体在信息的传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载体媒介对信息、知识以及内容有强烈的反作用,它是积极地、能动地对它所表达的讯息有重大影响”。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起着传递信息,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宣传、鼓动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在其中发挥着激励和规范的作用。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通过教育、管理和组织措施等载体,调动大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当然作为内容与形式这一对哲学范畴,作为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也会对作为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必须是既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操纵,又能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一种形式。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应具备的特点

(一) 具体形象性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携带者和体现者,它必须要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由有形承载无形,给内容以恰当的形式。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对空”的问题。

(二)对应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承载者,它的质、量、度都必须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协调、相匹配。载体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实现形式与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情况相统一,才能使教育内容发挥最佳效果。

(三)服务性

尽管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载体或者载体用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但是,载体毕竟是信息内容的传递者,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服务的,不能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而独立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形式的选择是灵活多样的,但载体的最终目的是为教育工作的思想内容服务,载体如果脱离这一目标, 为了追求形式而滥用载体,则不免成为本末倒置的形式主义。

(四)新颖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只有新鲜的、有新意的载体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作为接受客体的大学生。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就要有新颖性。对载体来说,所谓新颖,就是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几十年一贯制,总是一个音调,一个模子,载体就会脱离生活实际,失去新鲜感,人们就会感到是老生常谈,不感兴趣。

(五)有效传达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作为连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媒介和纽带,其使命和落脚点就在于能有效传达、由此及彼,由耳到脑及心,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进”的要求,获得作为教育客体的大学生的接收和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凝聚、激励、规范和导向作用。

二、完善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着手点

(一)校园管理载体

以校园管理为载体,就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渗透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具体工作、生活之中,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他们的行为、调动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的目标。校园管理的涵盖面很广,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管理、学生管理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广泛性,它所应有的载体也必须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管理活动正好具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这一要求,它的普遍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校园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虽然是协调或者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与环境的关系,但其实质是调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一定的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理顺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校园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校园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其作为载体提供了内在的依据。目前许多高校正在加强的学生社团管理、校园网络管理、宿舍管理等,正是对校园管理载体的有效运用。

(二)校园文化载体

以校园文化的宣传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是将文化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文化的宣传以及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这里的文化主要指的是语言、科学知识、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一般认为,文化主要由符号、语言、价值观、规范、物质产品等因素构成,其中,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是文化的核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正是向人们传输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法律、道德规范等,以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可见,文化本来就蕴涵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随着国家对高校投资力度的加大,随着校园环境的巨大变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等文化建设普遍的受到重视。借助这些文化建设的载体,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基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于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接受。

(三)校园传媒载体

以校园传播媒体作为载体,是指通过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象、网络等各种形式的工具,向大学生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使学生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与熏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我国的校园传媒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其为载体提供了科技的条件和物质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现代校园传媒作为载体有两大优点,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比如通过网络进宿舍等措施;二是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比如大学校园里的校报、系报、社团刊物甚至包括校园广播等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制作并推广的。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一影响极大的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就会受到很大限制。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园传媒载体。与此同时,应该对校园传媒影响的复杂性给予特别注意。校园传媒所反映的内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同的信息使校园传媒的教育、引导作用可能出现相互抵消、相互干扰的矛盾现象。这就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校园传媒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倡导网络道德,努力净化传媒内容,使之积极健康向上,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四)榜样载体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表现形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31-0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针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格的教育活动,它的价值本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客体(教育者)通过对象化活动,影响价值主体(教育对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是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实践的活动,包括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也包括结合特定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对大学生生进行及时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体、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表现形态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不同,划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实现对大学生的政治导向、调节矛盾、疏导情绪等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个体价值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主要指青年大学生)的内在价值,一方面指帮助个体获得这种主体状态,正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所说:“学校应该是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另一方面,也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整个社会的和谐打好最坚实的基础[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理论灌输、引导受教育个体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知识教育,调控个体品德行为,全面塑造健全个体人格\培养新型社会合格建设者等几个方面。

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本质上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例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熏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批合格的接班人,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的发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同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顺利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价值和显价值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呈现阶段不同,划分为潜价值和显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价值是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为基础,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认识、发掘而显现出来或者由潜价值所转化而来、容易被大家所感知的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价值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一旦条件成熟就有可能被发挥出来的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价值与潜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不同阶段。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社会思潮充斥着大学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通过播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内容的视频,图文并茂的视频教育手段,向学生传播、灌输积极健康的内容,一方面,大学生从生动的视频内容中接受直观的教育,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价值;另一方面,视频所传播的教育内容会在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大学生逐渐树立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价值影响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或许在今后的某个生活场景中逐渐显现出来而被大家所感知,这就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价值向显价值的转化。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显示内容不同,划分为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在于能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它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社会舆论,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转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物质价值,即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或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在相辅相成中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多样性。例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传授或者政治性的宣传,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批合格的接班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价值。同时,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自身素养,全面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顺利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

3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意义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对于引导教育科学、有序、有效进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受到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影响和多元价值观念的渗透,一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及时跟进,教育工作迟迟未能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用科学的价值理论体系指引教育实践,让教育始终保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不同的形势下都能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实施过程中的有的放矢,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充分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最高命题。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2]实现每一社会成员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和目的所在,实现每一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和目标所在。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引导当代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头脑,满足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多样需求,促进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全面充分发展,号召大学生在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征程中体现人生价值,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充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212-01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地方,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之间的不协调

高等教育的宗旨不仅是教会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即,高校的思想教育融入在知识教育里,知识教育又肩负起学习思想教育的重担,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现实高等教育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却生拉硬扯的分为单独的两个部分。一味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教育不协调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2005年就了有关要求高等院校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是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要求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足以说明国家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自主选课的形式进行,而是硬性指标编列。但鉴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困境,多数高等院校将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高校发展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名存实亡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缺少学科带头人,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现象尤为突出。

1.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与时展不协调

就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课程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贴近生活,紧跟时展的步伐。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就是为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信念,了解不同时代的学生特点和状况,针对性的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教育的目的所在。而事实上,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以应付考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际运用能力。这主要是由,我们教育内容固化,时代性不强,忽视了对其他教学方式的运用,传统的说教形式依然盛行与各大高校。

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对策

2.1 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重大历史使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将影响大学生一辈子,在大学阶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首先,必须改变长此以往的工作状态,改变以往封闭式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件宽松和谐、激励进取和开阔创新的教书育人环境。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改变以往被动思维的思维方式,将教授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转移到具备评判和辨别道德理论上来,从单层次的发展面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帮助大学生正视思想冲突,解决思想困惑上来。最后,贴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所想所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围绕学生在工作、生活、交友以及学习的现实问题,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2.2 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需要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深入,破除思想政治教育的老面孔,靠站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实际化的内容,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机融合,建立针对性的开放创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丰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强化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建设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开展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倡导和谐社会发展理论教育。

2.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他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注重对其他学科优秀教育成果,注重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创新与突破。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思想政治理在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其次,要摒弃以往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要借鉴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合作教学,共同教学以及研究教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最后,要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就要构件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教师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及平等相待的教学态度,积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挥学生能动性,估计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增强学生自身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周光迅,卢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若干哲学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12).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大学生;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64-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获取了些许成就,但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较少,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成为热门课题。[1]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1.思想政治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并不是历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发展和进步,经历了历史的演变,成为人们现如今了解认识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涵盖较广,是广大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的结合体。在某些领域,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是:在一定政治目标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行为。

2.思想政治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教育具有政治性。上文说过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历史演变而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主要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给民众传达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思想政治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范畴,其价值改变依据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改变,所以在政治活动中必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的教育,具有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是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律,这些道德规律在实践过程中既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同时又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实践活动中最关键的内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进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特征不断体现出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征是在思想教育自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政治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整体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具有整体性,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具有整体性特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多样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不同导致教育内容的不同,包括教育理念的不同、教育方法的不同、教育内容的不同,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的特征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只有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才能更好的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的途径。对大学生思想的认识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不能以偏概全,关注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二是结合历史和现状,纵向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慎用横向分析的方法;三是注重关键领域关键时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依据上面三个原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今时代下,大部分大学生都政治立场坚定,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在社会主义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都热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持积极态度,大多数大学生政治立场明确,坚信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

2.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各种社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关注各种社会现象,并且能够客观理性分析社会问题和各种政治问题。

3.大学生都有成熟健康的价值取向,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等观念在不断增强,有成熟的人际交往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4.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随着年龄增大和社会发展,大学生压力来源越来越多,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都伴随着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问题。

5.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强,手机、电脑、无线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也使大学生更加了解世界,但是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

6.除了上述值得肯定的特征,大学生思想上也存在问题,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席卷高校,给大学生思想价值观造成消极的影响。[3]加上大学生自身就业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在社会实际活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一门大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基本规律为基础。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大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特点,社会对大学生的培养也有一定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据大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必须符合教育实践的规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须遵循实践性要求,遵循实践规律。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基础上,分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路径,树立正确的理念,利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同个体对路径的选择也会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大学生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路径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政治性、根本性原则。[4]因为政治性原则把握着每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指出正确的道路,根本性原则要求每个大学生在选择路径时抓住主要矛盾,注重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政治性原则和根本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思想认识的科学化、教育理念科学化、制度建设科学化和教育内容与方法科学化。

(一)思想科学化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不仅关系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素质,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所以,高校必须开展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教育发展科学化的潮流。思想认识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基础,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认识的科学化。

(二)教育理念科学化

教育理念的科学化是指高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坚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围绕着“育人无价”和“科学指导”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三)制度科学化

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必须建立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保证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科学的制度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提高。[5]制度建设科学化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1.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循环科学有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合作,保证制度的科学化必须依靠学校、社会与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化。2.学校应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科学化的投资力度,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政治教育自身学科特点相结合,形成完备的保障体系,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促进思想政治制度科学化的研究,联合各个部门,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3.组织高校协调网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做到吃苦耐劳、热情助人、团结合作,始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将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

(四)教育内容科学化

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所以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在实际的基础上科学化,教育方法的运用合理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五、结束语

如何利用科学的手段、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技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人们的认知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想政治实践,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提高的关键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不断探索,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2]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3]杨碧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202-203.

[4]黄倩.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构建――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05):68.

[5]周巧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路径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8-20.

篇9

(一)缺乏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意识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的视野并不开阔,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跟理论相结合,没有将理论作为研究的指导,在研究的成果中,更多的是对大学生教育的分析和就事论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不仅是为了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更多的是研究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但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最为缺乏的是深厚的理论底蕴的支撑,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另外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时,体现的是某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研究,所以在评价有效性的同时常常会顾此失彼。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常常采用的是方法套用,并没有建立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会出现方法不适用,也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二)对有效性内涵认识不足

对于研究者而言,对“有效性”三个字的理解只会停留在结果上,并且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停留在教育的成果上,这是一种直接探讨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是针对某些特定的问题开展的,对于这样的研究方式得出的结果就会让我们产生疑问,难道大学生情绪上的发泄就是思想教育方面出现了问题吗?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关学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当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知识,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中,要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有效性的一项重点投资。

(二)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接受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起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能够自觉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展望

目前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总体有三个大的趋势,首先是问题领域的创新趋势,也就是说要整体考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全面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开展。其次是方法上的改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上作出了改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虽然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方法要更加的先进,但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缺乏整体性,在方法上也就无法满足我们整体性研究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创建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另外一个趋势是研究向职业化靠近,当代大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社会和生存的压力,所以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过程中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将其跟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挂钩,就会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篇10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群众、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教师等是教育主体;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一切能够符合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载体就是教育内容;一切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都是教育手段。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认知能力,有很强的个性,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针对大学生的阶段特征,使之接受科学观念,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和道德情操。大学生思想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工作重心,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要有青年大学生的参与,他们是民族和未来的希望,所以一定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丰富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健康向上的理想追求,真正做到有文化、守纪律、有道德的一代人。党和政府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思想品德、政治素养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抵抗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才能让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不被扭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品格,增强正确的法制观念,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够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内容残缺”,一部分是完全缺失,也就是制度制定过程中遗漏了很多方面。制度不完全缺失,就是配套制度跟不上,存在有法不依,有制度不遵循的现象,无法实现制度的完整性。一些大学生放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推崇普世价值观教育,淡化了核心价值体系,不加选择地接受西方道德,个人主义影响加重,学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通过制度执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规范大学生行为,激励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志趣,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水平不高,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忙于政务,教师忙于科研,很少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执行不到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作用不够明显,政治教育执行存在形式化倾向,落实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大量的精力。

再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制度执行缺乏变革意识,不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师生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师生的参与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维持不长,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人们还不能很好地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重要性,开展的各项活动具有“走过场”、“走形式”的作用,维持的实效性不强。

三、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建构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坚持公正性和合法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建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该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符合高校良好校风的建设要求,符合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自觉遵守与服从,也才能够使体制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同。第二,坚持人性化和生活化相统一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尊重教育规律,体现人性化管理。第三,坚持制度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原则。稳定是基础,灵活是发展,处理好制度的灵活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261-03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开始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阈,利用社会科学出现的新工具、新视角展开研究,例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位等,这些研究对于丰富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耗费人财物资源的经济行为,需要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的系统分析,由此就出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趋向——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研究。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可以发现,题目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的论文共有26篇,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绩效内涵、绩效特点、绩效评价等三个方面,整体上侧重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略显不足,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正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研究已经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并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会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焦点。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成果较少。本文在借鉴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机制,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机制研究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绩效体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作状态及其目标实现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的取得体现出较强的过程性,这种过程性通常会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的多重影响,既表现为积极的、基础性的方面,也表现为消极的、制约性的方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实现过程体现出复杂多元的特征。消除和弱化消极层面的影响,提高和增强积极层面的作用,需要构建一定的机制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的管理。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机制研究,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1.有利于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取得的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取得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过程,内外环境因素不同程度地产生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与绩效取得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本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取得的规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取得过程涉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形式、类型和内容复杂多变,使得绩效取得规律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如何有效把握绩效取得规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最优化,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过程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取得的规律。

2.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过程的内容。各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过程的环境因素都可以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过程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既是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过程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目标和任务的依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机制研究,能够更好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过程的内容,明确绩效过程内容各层面之间的内在关系,增强对绩效过程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利用水平。

3.有利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的体系。现有的绩效评价研究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评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略显忽视。实际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这就需要突出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过程的管理,通过构建教育绩效管理机制,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水平。

4.有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的视阈。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已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研究、系统论研究、有效性研究等,这些研究对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现有的研究仍然不能够适应和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机制研究正好契合了现有形势的要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管理机制的概念特征

篇12

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文化和信息等要素的总和。目的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首先,这些资源必须能够容纳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来。其次,这些资源必须发挥出中介的作用。无论哪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将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并影响其思想等的信息传递方式。再次,必须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进行传递。大众传媒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普遍具有很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其作为学校教育资源,尤其特殊性,具有下一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既有整体性又有系统性。整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一个整体,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都是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中,一个子系统的各种特定的资源都有其各自的价值,发挥着一定的功能,也无法被其他资源所取代。第二,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性。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代化的欧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无本之源,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起来的。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为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联系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同样,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是这样,它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继承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从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从少到多,质量由弱到强的趋势,其意义也得到了充实和发展。第三,既有显性也有隐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代表是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是“显而易见”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有隐性的一面,表现为隐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大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文化价值观等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的资源,就属于隐性的特征。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种分法:按照时间标准划分,分为传统资源、现代资源与未来资源。传统资源既指的是传统文化资源,也是指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理、方法和经验。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价值观,直至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现代资源主要是指在现实的情况下,可以调用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现代教育理念,新兴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在发展和实践中的参考和使用。未来资源指的是,在未来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资源,如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按照空间标准划分,分为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学校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所以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主要部分。校内资源大致由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组成。校外资源是指存在于校园外部的资源,泛指一切可以用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各种资源。来自其他大学的资源也属于校外资源,并且优秀院校的资源属于优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按照作用方式划分,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显性资源是由教育组织通过直接的方式,对大学生实施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隐性资源是大学生以间接的形式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功能指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大学生思想的各个方面起到的作用。一般分为社会方面与个人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在社会方面的功能,主要有:1.政治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同灯塔一样,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通过树立共同的理想指引大学生一致前进,通过具体的方针政策来统一认识。2.经济方面具有激励性和协调性。激励性是激发和鼓励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为市场的繁荣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协调性主要指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应通过民主手段,加深沟通和理解,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3.文化方面表现为培养性和开发性。培养功能通过思想启蒙,道德教育,净化个人灵魂,培养团队精神,塑造民族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开发功能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个人方面的功能,表现为学校在政治思想的指引,精神力量的启发,个体性格的塑造等方面。1.政治思想的指引,就是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到正确的方向,使其建立起正确的政治观念,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2.精神力量的启发,就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大学生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强大的动力,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个体性格的塑造是指学生精神境界的塑造,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促进大学生认识的转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语

篇13

一、微时代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在微时代下,微媒体在网络系统中塑造的微支付、微阅读、微生活等个人生活体验,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首先,在微时代下,各种信息更为快捷,传播渠道更为多元,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其次,在微时代下,微电影、微阅读等一系列的视频、文字、图片的综合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形式,调动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

(二)大学生交流方式的改变。在传统媒介时代,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书信、电话等。在微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相对传统媒介,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微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大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首先,在微时代下,微阅读、微课程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慕课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跨国际、跨专业的学习。其次,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更多地依赖于网络搜索功能解决。

二、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在微时代下,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参与平台,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平台、丰富了方法、充实了资源。

(一)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微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平台。首先,微媒形式多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宣传平台。其次,微媒体的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反馈平台。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微媒体的应用形式层出不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方法。首先,微媒体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的传播渠道。在微信等微媒体技术支撑下,的相关著作、论述和实践素材,都可以得到广泛传播。其次,微媒体社交网络平台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全面地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微媒体作为一个拥有海量信息的资源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实的资源。首先,微媒体传播方式的开放性使它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其次,微媒体对动态信息的及时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三、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微时代由于其独特的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正由于微媒体的运用方法方式难以掌握和监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

(一)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难度。微媒体消解了“传播中心”,不再具有传统媒体“把关人”的重要角色。其结果是,信息资源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多元化价值观念、各类西方社会思潮、在微时代环境下被无限放大和蔓延,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难度。

(二)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灌输法”。在微时代下,微技术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快速传播、交流便捷,创造了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情景,感染和激发着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可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

(三)消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微时代打破了信息从上到下的单向流动,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媒体得到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资料,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此外,微时代平等性和自由性赋予了大学生更强的自主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中的权威地位将日益被消解。

四、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趋利避害,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整合教育队伍,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基于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入微时代思维,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微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思维等各方面的大变革,提高对微时代的认识,加强对微媒体的研究,拓展微媒体的应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基于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篇14

1.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

高校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贫困大学生认定方法存在漏洞,这使得很多真正的贫困大学生得不到帮助,有些非贫困的大学生却成为了“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帮扶政策根本目的出现扭曲。第二是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与育人工作脱节,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存在偏重经济解困,忽视思想教育的情况。

2.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完善

目前,高校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思想认识方法不当。一些教育者的思想较为片面,只看到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却没有发现他们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大学生的总体情况把握不准,无法保证教育效果。其次,教育方法过于单一。部分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以条理性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具体指导,导致思想教育效果难以体现。第三,教育缺乏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教育行为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行为上,很多教育者都没有注意教育行为的艺术性,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难以对贫困大学生产生吸引力,无法保证教育效果。

3.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都没有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做好对教育内容的突出,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教育行为,很难保证对贫困大学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基于全体学生开展的,没有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区分,导致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针对性的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贫困大学生中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不同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心理状态都有所差异,显现出一定的个体性与层次性。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会忽视对贫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与解决。

二、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1.健全教育机制

想要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建立起健全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至关重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议应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出党委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宏观统筹规划作用,建立起健全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办法。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推进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

2.拓展教学途径

拓宽教学途径也是实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方法。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实现对教学途径的拓宽。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精神及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合理心态。其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贫困大学生的奖、助、贷工作中,实现资助、育人目标的共同实现。第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贫困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中,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

3.丰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