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范文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教育的诊断步骤

篇1

[关键词] 健康教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44-02

整体护理要求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为此我科从有关病理知识、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教育尝试,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入住我科的58例患者,男性4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6岁。在开展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特别重视对患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知识的宣教,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注意临床实践资料的整理记录。

2健康教育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健康教育实践是护理、治疗、保健的需要。

2.1夯实健康教育的基础,促进患者掌握病理诊断知识

护理人员的专业、专科知识是做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除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学习人文科学知识,以拓宽知识面,做好基础宣教工作,适应新的护理模式需要。

2.1.1重视病因病理知识的教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诱发慢性肺心病首先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引起右心室肥大的因素很多,有些还不很清楚,但先决条件是肺的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的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构,产生肺动脉高压[2]。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到病因病理知识,正确认识疾病,使其改变与疾病有关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

2.1.2重视科学诊断方法的解释目前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方面,我国于1977年结合WHO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心电向量、X线、超声心动图等专项诊断标准。还可通过其他新的诊断技术如肺阻抗血流图、放射性核素等科学方法,准确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检查结果的解释交流,提高了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为积极配合治疗创造了条件。

2.2深化健康教育内容,重视患者心理疏导教育工作

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个体差异,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疏导工作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工作中应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个性、不同心理需求、不同知识层次等患者的实际,做卓有成效的心理教育疏导,构建和谐的护患、医患关系,促进患者配合治疗。肺心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由于疾病反复发作,病情危重,患者对治愈缺乏信心,要求更多的关心、同情,因此在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应积极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引导患者正视病情,帮助他们树立控制疾病发展的信心。

2.3把握健康教育的关键,提升患者综合治疗教育指导

通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理知识、疾病诊断、心理疏导等健康教育,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医患关系,做好患者综合治疗教育指导是健康教育的关键,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认识各种诱发因素,如防寒冷、戒烟等,提高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饮食营养和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出院后用药指导等。

2.3.1饮食治疗教育饮食治疗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它对疾病的发展、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肺心病多数有营养不良(占60%~80%),营养疗法有利于增强呼吸肌力及免疫功能改善,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通过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使患者灵活掌握各膳食和数量,保持营养平衡。热量供应至少为每日12.54 kJ/kg(30 kcal/kg),其中碳水化合物不宜过高(一般≤60%),过多二氧化碳生成会增加呼吸负荷;避免含糖过高的食物以免痰液黏稠、蛋白质的供应为每日1.0~1.5 g/kg。如患者出现腹水、水肿、尿少时,应限钠水摄入,另外要戒烟酒。客观上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现有症状的控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2运动疗法教育运动疗法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本治疗的另一方面,作用不容忽视。病情缓解期应根据患者心、肺功能情况和体力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腹式呼吸运动、耐寒锻炼等,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加强心肺功能。

2.3.3药物治疗教育肺心病的治疗必须抓住以治肺为本,治心为辅的原则。①急性加重期治疗。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的环境(院内或院外)、痰涂片、痰培养和药敏选用抗生素。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用止喘、祛痰药,翻身、胸部叩击、雾化吸入等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纠正低氧通常采用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强心、利尿治疗:肺心病使用利尿剂是以缓慢、小量、间歇为原则,以避免大量利尿引起血液浓缩、痰液黏稠,加重气道阻塞及低血钾症。心衰控制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强心药。②缓解期治疗。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急性发作,改善心肺功能。如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通过中医药根据机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3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58例患者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病理、诊断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了患者不良的心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谐了护患关系,改变了护士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模式,有效巩固了患者住院治疗效果,不同程度减缓了疾病的发展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讨论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从实践的角度看效果是明显的,但如果广泛推广最少应解决好如下矛盾:实施健康教育需要护士大量的时间精力与现有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的矛盾;患者需求不断提高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的矛盾;实施健康教育所需要的场地设施与医院配备不足的矛盾等。

[参考文献]

[1]黄敬享.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

篇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织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最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目前缓解和控制哮喘的主要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多是通过吸入给药的。常用的吸入药物装置是定量雾化吸入器(Metered dose inhaler,MDI),在哮喘治疗中广泛使用。为了解患者能否正确使用MDI,我们对106例使用MDI的患者操作方法进行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共调查门诊或住院成年哮喘患者106例,且使用MDI在1年以上时间,男72例,女34例,年龄58~ 82岁,平均64岁。哮喘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均符合我国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组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和疾病程度的划分[1]。

1.2方法

患者门诊就诊或入院后,询问相关的病史和使用MDI的治疗情况后,让患者按照既往在家庭、社区的使用情况,演示2或3次准钠器操作的过程。然后由观察的医生或护士按照文献[2]提供的MDI使用步骤进行评价:①取下药帽并摇晃MDI数下;②吸药前缓慢呼出肺内气体;③吸气下橛下MDI;④用小于最大吸气力量的速度吸入药物;⑤吸药后至少屏气5~10秒钟。⑥每喷药物吸入的间隔时间>30秒。每步骤1分,满分为6分,≥4分为及格。

2结果

2.1各步骤正确率106人最高得分6分(8人),最低得分1分(4人),2分、3分、4分

和5分的人数分别为16人、23人、39人、16人。平均得分2.73分,55人及格,及格率51.87%。各操作步骤的正确率见表1。

3护理对策

做好护士的培训工作是首要任务由于哮喘防治工作不只是处理急性发作患者,而

应该包括患者的教育、建立长期治疗计划以及个体化自我管理方案等,所以护理人员参与对哮喘的临床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3]。因此,护士要热爱本职工作,熟悉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规用药、最新的治疗方案、进行肺功能常规检查的作用以及各项参数代表的意义、熟练掌握MDI的操作方法,能正确指导患者使用MDI。此外,护士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等。

设立哮喘护理咨询门诊,建立一直有效的健康教育网为了提高患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我们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长程、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主要有几方面工作:(1)设立哮喘护理咨询门诊,当哮喘患者在哮喘护理门诊就诊或是入院时,给哮喘患者建立登记卡,并将每个患者的资料记录好,输入电脑。(2)当哮喘患者的症状缓解后,有一生活专职护士给患者将手哮喘的防治知识。教育方式:主要有采用幻灯、多媒体集中学习或不定期进行个别辅导。(3)重点指导:由医生和专职护士亲自演示、指导患者正确掌握MDI的操作方法,然后有患者亲自操作,由医护人员观察其吸入技巧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错误。(4)为患者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可适当组织哮喘患者参加各种活动,如郊游、病友联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5)做好出院指导,教会患者记哮喘日记及进行自我病情监测的方法,讲解院外继续使用MDI的目的、意义等内容。要求患者记哮喘日记、每天哮喘发作情况和用药情况等。(6)定期进行个体化的电话随访,一般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对于某些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应该多次进行电话随访或上门指导,并做好随访记录。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当前全球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哮喘的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和沉重的精神负担。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主张用(GINA)治疗方案,吸入性激素已成为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它能高浓度迅速达到支气管及肺泡,用药剂量小,治疗时间短,方法简便,起效快,全身副作用轻[4]。对哮喘的长期控制具有很好的疗效。常用的吸入装置主要有MDI,MDI以其价廉、携带方便、患者耐受性好、可以定量吸入而在哮喘治疗中广泛使用,它在控制和缓解哮喘发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其误工误学、减少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5]。从调查的结果看,106例患者中只有55人及格,及格率只有51.87%,各步骤中正确率最低的是第三步骤(42.45%)和第四步骤(33.02%),这两个步骤是影响药物吸入量的关键步骤。而使用方法不当可大大减少肺内药物的沉积,明显影响药物的疗效,同时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增加[6],因此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提高吸入技术在哮喘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 William MV,Baker DW,Honing EG,et al.Inadequate literacy is a barrier to asthma knowledge and self-care[j]. Chest,1998,114(4):1008-1015.

[3] 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9.

[4] Barnes PJ,Barnett Ah,Bre wis RA,et al.British Thoracic Society.Guidelines on the manage ment of asthma[j]. Thorax,1993,48(suppl):sl-24.

[5] 王西华,骆益民,杨远,等.哮喘患者MDI和都保吸入技术的调查以及健康教育对其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5,24(6):389-391.

篇3

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明确目的,提高认识。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康复。作为护士,首先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使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加强业务学习,扩大护士自身的知识面。ICU内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涉及学科多,要求ICU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和稳定的心理状态,而且要具备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业务学习,知识讲谈、外出培训、继续教育、订阅科技报刊等形式,不断给自身充电,巩固新学知识,以满足日益广泛的健康教育的需求。

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把握教育时机,健康教育的渠道包括交谈、咨询、讲座、示范操作、个别指导、读书、看录像等形式。护士在掌握沟通技巧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有效渠道。最常用、最简便的方式是语言教育。护士感情要丰富,态度要和蔼,沉着稳重,平易近人,按照保护性医疗原则,谈话要有科学性,艺术性、针对性、通俗性,掌握分寸,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和反应,掌握心理变化,把握教育时机。一旦患者病情稍有缓解,各方面的需求迅速浮现,护士要善于把握这个心理变化的良机开展健康教育。ICU患者病情危重,常威胁生命,对病情及治疗的信息需求高过其他信息的需求。护士要灵活,突出重点,着重进述当前患者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例如对大手术后转入ICU的患者,神志不清醒后要先讲明在ICU内观察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不留陪护的原因,适当解释病情,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然后再把握时机介绍环境、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等,不要一味急于灌输知识,填鸭式教育,以免增加危重病人的焦虑、厌烦心理,产生情绪对立,影响教育效果,要时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观。

灵活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程序的步骤为评估,诊断,计划,确立目标,实施和评价。ICU内护士24小时在患者床前守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地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明确护理诊断,制定计划,并选择最佳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和随时评价。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及时发现新问题,适时实施健康教育,循序渐进树立健康行为观念。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护士科学地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发挥护士在医一护一患关系中桥梁作用ICU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有的需要长时间连续监护治疗,费用较高且不留陪护,家属及清醒患者精神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情绪,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心理,影响治疗护理。因此,医护人员之间需要经常沟通,护患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尤其对昏迷患者的家属加强沟通,发挥护士的桥梁作用,既增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过程的了解,又让患者及家属,有对治疗结果的健康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时消除冲突的潜在因素。

在ICU内开展健康教育,是现代重症护理的新尝试,一方面护士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寻求多种渠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院也因此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篇4

关键词:格林模式;鼠疫;健康教育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鼠疫防控的重点地区。张家口市康保县自1971年首次证实存在鼠疫疫源地以来,共发生4次动物间鼠疫暴发流行[1]。张家口市鼠疫防治的健康教育人群一直以当地居民为主,宣传方式主要是发放宣传册、制作展板等。随着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筹办与政府倡导发展旅游业的支撑,张家口市游客成为流动人群的主力,健康教育人群不再单一,各种新媒体的加入使健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适时调整鼠疫防治健康教育计划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该文运用格林(predisposing,reinforcing,andenablingcausesineducationaldiagnosisandevaluation,PRECEDE)模式,设计适合张家口市的鼠疫防治健康教育计划。

1PRECEDE模式

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2]。其核心是行为改变,而行为的改变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国内外应用最广、最具权威性的首推美国著名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等[3-7]于1980年提出的PRECEDE⁃PROCEED模式。PRECEDE即在教育和环境诊断和评价中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规划的程序。现实健康教育需求诊断分为7个阶段,即社会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诊断、教育诊断(第4、5阶段)、组织管理诊断和贯彻始终的评价阶段[2]。根据张家口市鼠疫防治具体情况,该文将从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教育和管理几个阶段设计鼠疫健康教育计划。

2运用PRECEDE模式评估鼠疫防治健康教育需求

2.1社会学诊断与流行病学诊断

首先对鼠疫防治健康教育需求进行社会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诊断。通过参考《全国鼠疫监测方案(2005年8月30日,卫生部)》、《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鼠疫防控应急手册(2009年版)》及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发现:(1)在社会学诊断方面,鼠疫的3次大流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巨大[8-10]。印度苏拉特鼠疫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支柱产业纺织业和宝石加工业,每日损失达15亿卢比[11],仅半月余就夺走了上千人的生命[12]。所有人群对鼠疫均易感,发病率极高。目前治疗鼠疫的特效药仍是链霉素,但其有较大的副作用[13]。人类感染鼠疫发现后虽可及时治愈,但对社会的影响仍极大。2014年甘肃省发现1例肺鼠疫病例,排查出与该患者密切接触者多达150人,虽经过隔离和预防服药等措施,密切接触者未发现异常症状,但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在流行病学诊断方面,人类主要是通过被疫蚤叮咬,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通过肺鼠疫患者污染的空气等方式感染鼠疫,且人对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普遍易感,无固有免疫。因此,游客一旦感染很有可能将鼠疫疫情扩散,造成极严重后果。张家口地区鼠疫疫源地鼠疫感染以啮齿动物感染人类为主,主要感染途径为疫蚤叮咬与直接接触疫源动物,故控制人群与啮齿动物及蚤类接触是防范鼠疫感染的重要途径。

2.2行为诊断

行为诊断即健康行为的探讨,与流行病学诊断中确定的健康问题存在因果关系。其首要任务在于建立行为与健康间的因果关系,指通过教育干预人群确能产生健康行为。我国鼠疫防治健康教育自建国后已初步建立,并逐渐完善,尤其是针对鼠疫疫源地居民比较合适的鼠疫防治健康教育。但其是否适合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且以往的鼠疫防治健康教育人群并未涉及到游客,故该鼠疫防治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将游客纳入鼠疫防治健康教育范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因此,选择几个重要的目标行为,包括不能与疫源动物接触、尽可能减少疫蚤叮咬、了解鼠疫症状及感染鼠疫的正确应对方法。将综合《全国鼠疫监测方案》、《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等作为问卷调查的基本知识点,以考察被调查者的鼠疫防治知识水平。首先,可以确定与疫源动物接触、被疫蚤叮咬、与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均可能是感染鼠疫的危险因素;其次,可通过杜绝以上危险行为达到预防目的;再次,分析以上3条危险因素,河北省鼠疫疫源地自1949年后未发生过人间鼠疫,但仍然存在鼠间鼠疫。河北省连续多年开展鼠疫监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鼠间鼠疫并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间鼠疫发生的可能。故居民、游客与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感染鼠疫的可能性较小,而与疫源动物接触、被疫蚤叮咬发生鼠疫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感染鼠疫,如对鼠疫症状不了解或应对不得当,有可能因游客携带鼠疫而导致鼠疫暴发。

2.3教育诊断

教育诊断也是确定健康行为的原因,将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每种因素均对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倾向因素在行为之前,是产生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促成因素也先于行为,使行为动机或愿望变成现实,包括社区资源、个人技术和资源。强化因素在行为发生之后,对行为发挥持续地支持、鼓励或抑制作用,使行为得以持久或消失。若人们不能认识到危险因素的存在,便不会接受降低健康危害因素的一系列行为。在重视减少危险因素前一定要先建立对危险的迫切性及其后果严重性的信念。在鼠疫防治健康教育前,必须让鼠疫疫源地的常住居民和游客了解鼠疫,明确其危害程度并对预防措施有一定了解。使其方便与当地CDC联系,并使该机构及时正确地采取措施、及时诊断并得到治疗,这些促成因素,在鼠疫疫源地当地比较完善。在上述3类因素中注重的是倾向因素,即了解被调查者知识、态度、信念和认识等情况。

2.4组织管理诊断

在计划实施前,要考虑管理学诊断,涉及到对组织有限资源进行正确评估的问题,也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每年的鼠疫防治健康教育中,组织经费得以正常拨付,本研究涉及健康教育策略的最终制定,在管理学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着重研究的两点是倾向因素及健康教育策略选择,这两点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可同时进行。

3讨论

经过社会学诊断与流行病学诊断后,需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信息对行为、教育与策略的选择进行诊断,并最终得到所需要的适合游客及当地常住居民的鼠疫防治健康教育方案。

3.1健康教育策略的选择

健康教育策略分为3大类:①信息传播类:包括大众传媒、新媒体等;②培训类:包括技能发展、专业培训等;③组织方法类:包括社会行动、同伴教育等。在鼠疫防治健康教育策略中,重点是信息的传播,其首先对倾向因素有影响,对促成因素与强化因素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策略的选择,让被调查者自主选择喜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分析研究后最终确定3~5种健康教育策略,且在特殊有针对性的人群中加入更适合的健康教育策略,加强健康教育效果。

3.2常住居民健康教育策略

通过前期调查研究[14]基本可以确定常住居民倾向性因素,包括针对农民、工人及干部重点宣传康保县是鼠疫疫源地、接触疫源动物或被叮咬后突发高热的处理、鼠疫患者症状等知识点。针对学生还应加强鼠疫的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针对医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其知晓率最高,健康教育需求也最低,应从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其应急救助能力。通过对健康教育策略的选择分析发现,农民、小学文化程度及60岁以上人群可聚为一类;学生、18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人群可聚为一类;医生、干部、本科文化程度、19~40岁人群可聚为一类;工人和高中文化程度可聚为一类。按职业对几类人群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案。在康保县及其周边建立以下几种针对性的鼠疫防治健康教育策略。(1)录制关于鼠疫防治健康教育的宣传广播,告知当地居民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并将此广播发放到下级村镇和企业,由当地行政干部和企业管理者在鼠疫高发季节,每年的4-7月和10-11月进行每周定时广播,提高村民的鼠疫防治意识。(2)录制鼠疫防治宣传视频,内容与宣传广播内容类似,在播放时滚动显示当地CDC联系方式,并利用当地电视台于鼠疫高发季节定期播放。(3)制作鼠疫防治宣传材料及宣传物品,每年举办2次“鼠疫健康教育进农村”活动,发放宣传物品,印制简单有效的鼠疫防治宣传标语和当地CDC联系方式,以便突发状况时及时联系。(4)每年组织2次“鼠疫防治知识进校区”活动,通过讲座、发放鼠疫防治宣传用品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并通过同伴教育影响其家人。告知其鼠疫危害程度及其可控、可防、可治的现实状况。(5)对医务工作者每年进行1次鼠疫防治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鼠疫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鼠疫疫情报告程序、鼠疫应急处理方法及有关技术要求、处置鼠疫病例的个人防护要求、鼠疫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要求,并切实做到首诊医生负责制。

3.3游客健康教育策略

3.3.1倾向性因素方面游客对接触疫源动物或被叮咬后突发高热的处理方式了解甚少,处理是否妥当影响鼠疫是否会长途传播乃至暴发。游客对鼠疫的过度恐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鼠疫了解不够和媒体的过度宣传。应做到“三不”,将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故需对游客进行鼠疫防治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包括以下几点:①鼠疫虽是传染病,但其可控、可防、可治;②其通过接触疫源动物进行传播,故不能猎捕、携带和剥食疫源地动物;③鼠疫可通过疫蚤叮咬传播,故旅途中应做好防蚤准备,不要在鼠洞周围休息停留;④被传染鼠疫前一定有接触史或蚤叮咬史,鼠疫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出现意识不清、昏睡、颜面潮红或苍白,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第一时间联系当地CDC,同行游客也必须在原地等候;⑤在旅行途中发生疑似鼠疫症状一定要在卫生部门排除鼠疫感染后返回原居住地。3.3.2健康教育策略选择方面在被调查的游客中,最喜欢的鼠疫防治健康教育方式为电视、网络和微信。故应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加强宣传教育:在旅游景区门前、宾馆等地张贴或门票上印制鼠疫防治知识订阅号的二维码,在本地旅游推荐的订阅号中,定期推送鼠疫防治知识;建立鼠疫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网站,在旅游景区、宾馆和饭店等地利用简单宣传画方式显示鼠疫防治健康教育网站网址,便于游客及时了解鼠疫防治知识;在地方电视台播放节目时以字幕方式在屏幕下方滚动播出鼠疫防治知识,并联合各大电视台拍摄并播出鼠疫防治知识宣传片;在宾馆、饭店和旅游景点人群聚集地张贴当地CDC联系方式,便于疫情报告。

参考文献

[1]宁智波,吕少军,闫东,等.2001-2010年康保县鼠疫防治情况[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18(2):173-175.

[2]马骁.健康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5-145.

[3]古成璠.运用PRECEDE模式探讨老年糖尿病病人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

[4]赵秀芳,刘志田.应用格林模式开展健康教育项目的步骤与方法[J].中国健康教育,1997,13(9):37-38.

[5]江淑敏.利用PRECEDE模式对ICU护士谵妄教育干预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6]景月娟.应用PRECEDE模式分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影响因素[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7]夏庆华.贵州省农村室内空气污染健康教育诊断研究及干预策略探讨[D].成都:四川大学,2004.

[8]陈志强.地中海世界首次鼠疫研究[J].历史研究,2008(1):159-175,192.

[9]LotfyWM.PlagueinEgypt:diseasebiology,historyandcontemporaryanalysis:aminireview[J].JAdvRes,2015,6(4):549-554.

[10]方喜业,王光明.鼠疫[J].生物学通报,2006,41(9):1-4.

[11]俞东征.震惊世界的苏拉特鼠疫流行及其教训[J].疾病监测,1995,10(4):104-107.

[12]李道春.印度突发鼠疫——大自然的惩罚[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增刊1):3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鼠疫诊疗方案(试行)[S].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11.

篇5

河北省沧州市中医院河北省沧州市062450

【摘 要】社区护士必须运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实施健康教育。加大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组织开展进社区入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注重社区护士沟通的能力培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认识社区健康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持之以恒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健康教育;社区;宣传;沟通;持之以恒;提高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保持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目标,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其内容涉及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而完成每一项服务内容都离不开健康教育。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护士要根据不同个体和群体的特点而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社区护士必须将护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下面浅谈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1社区护士必须运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实施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更多侧重在疾病的康复、预防、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体现一定的普遍性。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不仅要把知识和技术交给病人或家庭,更重要的是要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护士运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实施教育。健康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一样要从5个步骤进行:评估阶段,不仅要评估整个社区需求,而且要评估每个参与者的学习需要。诊断阶段,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与学习的准备度,然后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作出诊断。计划阶段,对将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形式进行教育,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应鼓励学习者参与制定教学计划,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以顺利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实施阶段,是将计划中的各项健康教育措施落实的过程,要灵活机动地施教,因人、因时和和因事制宜,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评价阶段,以预期学习目标为标准,对学习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决定教育程序是否终止。

2加大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社区护理教育更是十分欠缺,在健康教育平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而采用的方法较简单,停留在一般的卫生宣传上,且内容泛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必须加大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对正在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或培训,一是对已经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二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使其逐步掌握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比较全面的医学知识,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三是把健康教育作为培养护士的一项基本要求,尽快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社区健康教育及其相关课程,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组织开展进社区入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3注重社区护士沟通的能力培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区护士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耐心的解释和真诚的关心能融洽相互间的人际关系,让沟通更加流畅,并从交谈中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达到预期目标。首次交谈要从对方关心、有兴趣的健康话题开始,建立一种互信的基础,根据具体情况控制交谈时间,不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疲劳和不耐烦。学会倾听与引导交谈是有效沟通的保证,始终保持和蔼可亲、聚精会神、姿态自然的形象能让交谈者受到鼓励和得到尊重。引导性格内向、心情郁闷的服务对象将压抑在内心的痛苦、冲突和心理矛盾倾吐出来,使其产生轻松感,最后通过疏导让对方得到安慰和心情舒畅。

4充分认识社区健康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持之以恒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并逐步实现行为改变。但要彻底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已定型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不容易,即使是对健康不利或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要做出极小改变也是困难的。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人的行为改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开展持之以恒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范震,胥春.患者心理变化与心理护理[J].广东牙病防治,2002(03).

[2]孙洁.运用循证护理指导疗养院护理培训[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03).

[3]钱保侠.循证护理在国内实施中面临的问题[J].淮海医药,2006(06).

[4]李爱夏.5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伤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06).

[5]李天雅,徐萍,张莉,周勇.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认识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