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

篇1

[关键词]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系统方法业务流程

ISO9000族标准是当前发达国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胜的质量管理经验的结晶。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贯彻ISO9000族标准是汲取世界质量管理精华的一条捷径。目前,国内通过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不在少数,但真正能通过认证提高管理水平的不是很多。这使得真正想通过质量认证提高管理水平的企业领导感到困惑和焦虑,也使得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产生怀疑。本文试图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识和分析,探寻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运行的新思路。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

1.系统与系统方法

按照一般系统论的开创者贝特朗菲的定义:“系统是处于特定相互关系中的诸要素的集合。”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甚至思维领域都有系统形式。所谓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的概念和系统规律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法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术语给出了标准定义。其中对“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的定义如下: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从它的英文名称中我们就可得知,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种质量管理的系统。

二、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和认识质量管理体系

系统论是认识系统的有效工具,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有许多方法论可供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所借鉴。为了更好地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我们从系统观念来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系统理论的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管理过程。

1.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基本的属性或特征之一。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任何系统都是由众多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子系统又是由单元和元素所构成的。系统的性质、功能与运行规律不同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独立状态时的性质、功能和运行规律。它们只有在整体意义上才能显示出来作为系统整体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也不同于它们在独立时的性质与功能。当它们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时,并不是代表孤立的要素本身,而是代表系统整体。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事项”有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可以看出,所有这些包括质量管理在内的“管理事项”,每项都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管理体系,都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ISO9000族标准就是对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企业中除了管理标准,还有各种技术标准体系、产品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和行业法规等。这就是说一个企业内部运行着满足多种关系要求的不同体系,它们构成了整个的企业经营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主要表现在质量方面能帮助企业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本文认为这种有效性是作为企业管理整体一部分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时,所代表的企业管理整体功能和性质,并不代表孤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只有各类体系尽可能充分向纵深发展,通过不断地融合,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系统的、全面的管理。

2.系统方法的层次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系统论认为,任何复杂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系统结构的层次性既指等级性,又指侧面性。前者是指任何一个复杂系统,都可以从纵向把它划分为若干等级,即存在着不同等级的系统层次关系,其中低一级的结构是高一级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后者是指任何同一级的复杂系统,又可以从横向上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各自独立的平行部分。系统的结构层次性是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保证。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质是解决质量管理运作的规范性问题。为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按选定的质量保证标准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以规定,形成―个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组成的多层次文件系统。而现实中,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层次上存在着问题,太多的企业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工作分配给质量标准化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因为没有与有关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致使编写的作业层次文件可操作性差。其后果是质量标准要求得不到具体落实,同时也很难要求员工按文件执行。

就管理来说,管理体系标准虽说对企业如何改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企业把标准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既要符合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科学性,特别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支持性文件的作业性文件更应该突出的是对所有体系、各类标准的简化、统一、协调和优化。

3.系统方法的相关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系统的相关性首先体现在系统与要素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系统整体中,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系统的结构联结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项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其他要素也发生变化。其次,相关性体现在要素与系统整体的关系中。要素应与系统整体相适应。一旦要素改变,整体必然发生改变;同样,系统整体发生改变,系统要素也必然发生变化。

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或提供使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向顾客提品或服务来获得合理的利润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产品的实现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主线。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将这些涉及产品实现的各环节按照其顺序和相互关系进行排列,从而达到对质量体系的管理。可以看出,质量管理就是对所有联结在一起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过程的管理。而系统地识别和管理企业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识别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以掌握企业内与产品实现有关的全部过程,了解过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及相互联结。

识别过程,即从通过分析、界定过程的起始点和过程应实现的目的终点开始,然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识别中间的全部过程活动。过程管理强调活动与资源结合具有投入和产出概念,它有利于适时进行测量,保证工作的质量,引起人们注意对接口的协调。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每一过程,均可通过对其活动和资源进行管理,以达到增值的目的。

4.系统方法的目的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具有自我趋向稳定和有序状态的特征,人造系统的目的性是人们根据实践的需要而确定的。系统的目的性原则要求人们正确地确定系统的目标,从而运用各种调节手段把系统导向预定的目标,达到系统整体最优的目的。

质量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预防性工作原则,这种防范性的努力在提高性能、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方面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影响质量的往往是各种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用标准的作业准则或操作规范来预计并控制风险。对组织内与产品实现有关全部过程的每一步、每个活动都予以预防和控制,从每天的实践中汲取经验。这种经验记录下来就是规律,然后从中提取具体、重要的信息。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降低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性。ISO9000族标准规定了一套实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确保对顾客承诺的规格、性能可靠地实现。

5.系统方法的动态性原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系统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使系统总是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中。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运动的动力是内部运动,动态性原则反映了辩证法的发展原则。

当一个企业要按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不要绝对化。一方面要对原有的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规范,使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既具有符合性的特点,符合标准的要求,按标准条款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规范,又具有有效性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规章制度加以消化吸纳。另一方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般是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当时企业的实际制定的。尽管符合当时实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企业组织机构、产品结构、标准更新等,部分文件和文件的部分内容不符合实际变化。体系文件的这些不完善性必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操作性不强,无法达到要求的目的。因此,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来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整个企业的部门工作都处于一种标准状态中,使得每个人都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但是,严格的规定和程序不应该妨碍员工进行革新。让他们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价值,掌握必要的工作改进技术和方法,并被赋予行动的权力。让员工把改进工作当成自己的责任。在每一次改进后,通过重新定义标准和工作来保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新一轮发展。

三、结论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均已经按照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效性效果不大,有的甚至无效。因此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采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全文分析结果,可归纳出以下结论:

1.质量管理体系体现了系统优化的观念。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一定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过程设计。

2.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它的受益者需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仅是为了满足企业外部顾客的需要,也因其能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差错和减少次品使企业内部员工受益。这是促使员工的共同参与推动质量体系运行的基础,是保障质量目的高效实现的前提。

篇2

【关键词】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67-02

检验科的质量目标是能否及时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使检验结果更好地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和认可[1]。自2002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被简称为“举证倒置”,即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患者投诉,医疗机构要拿出证据证明在诊治工作中一切医疗行为是正确无误的。检验科为达到这一报告准确的目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开展的室内质评活动、室间质评活动中,经多年的努力使报告结果的检验准确性越来越高。有关单位统计临床有关检验质量的意见,50%以上是与检测标本本身的不合格有关。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2]。这一环节的执行涉及面广,包括检验人员、临床医师、护士、护工以及受检者本人,任一环节的疏漏和不规范均可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以下浅析提高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方法。

1 加强临床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

检验工作主要借助专用仪器和专门技术开展业务工作,因此,要争取领导的支持,不断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硬件建设。同时要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制订专业的质量手册;设置合理的实验室工作区域,并符合有关健康、安全的要求;实验仪器的质量管理,建立仪器的相关档案、资料,健全维护制度,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和校准;检测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使用和保存。

2 组织与检验质量有关的各种培训

分析前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培训检验科的专业工作人员,更应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对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

2.1及时组织临床医师进行新进检验检测项目的培训。医学检验项目繁多而且新项目不断推出开展,原有的项目不断被更新,有的临床医师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不够熟悉,忽略应做的检验项目,或不完全了解检验科有多少种检查对某疾病有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应将新的检验方法和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并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些临床医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下午开出血脂检查等不合适的急查项目,或其他更改患者的准备,如餐后2 h血糖,患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抽血,在遭抽血处拒绝后,医生同情谦让患者,在检验单上加开“急”,迫使检验科出没有检验正常参考值的数据,并干扰正常状态下的检验急诊次序,反而降低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时,就使医院处于被动状态下,临床医师特别是新分配的临床医生应试行到检验科轮转一段时间,熟悉并了解本院检测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以便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准确地选择项目用于临床工作中。

2.2对标本采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标本的采集不仅仅是在检验科内完成,更多涉及护理人员。抽血不顺利造成标本溶血,从输液皮条内放血等都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标本的采集要求:患者的准备,患者的用药情况,标本收集时的核对,抗凝剂、保存剂的正确使用。检验科制订的标本采集须知,不仅仅在检验科门口张贴,也应对全体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对保证采集标本质量的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制。

3 严格检测标本收入标准

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结果。检验科应制订标本拒收标准:包括标本贴签与检验申请不一致;抗凝标本凝固;标本容器破损;标本可能受污染;溶血和脂血;延迟送达的标本等。对不合格的标本,检验科应及时与送检部门联系,建议重新核实或重新留取标本,对于特殊标本或再次取样确有困难则可与临床协商进行部分内容的检验,但必须在检验报告上标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检验结果仅作参考。

4 及时准确地对标本进行处理

及时处理标本、及时检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原则。尤其血浆或血清与血细胞的分离应及时,血浆有富含或贫含血小板之分,应从离心速度和时间加以保证。标本要及时检测,尽可能当天标本当天完成。细菌培养应该在2 h内完成接种。需要保存标本,必须以不影响结果为原则,注意因检测项目不同而异,注意不同检测项目采用不同条件。处理标本是一项细心工作,一定要加强三查三对严防张冠李戴。

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不仅是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医院管理的重视,在有关职能科室如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的重视、参与和协调下,更好地保证这一环节的质量,使检验科出据准确的临床检验报告,让它成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监测;问题;措施

1前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整体经济水平等方面均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但是环境问题却越来越成为人们避不开的主要问题之一。自21世纪以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虽然也在不断的深入,但是其力度还远远达不到理想值,因而仍有各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存在,其中以雾霾这种愈发严重性的环境污染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而如何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给我国的相关环境监测部门提出新的要求,而其首先就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进而予以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下面笔者就先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力图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些许可参考性的建议。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虽然不断得到深入,但是却未能改善环境的问题,因而说明了其工作的不到位;经过相关的调查,将其主要的工作问题归为以下几点:其一,政府的重视力度不足。大多数下级地方的环境管理部门在环境数据监测中,常常以经济发展不足为由而不重视,因而为这一管理工作的实施增加了阻力,加之部分地方的管理部门存在擅自改动相关数据等行为,因而使其工作质量失去时效性与准确性。其二,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不高。环境监测管理要求其监测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完整性等,因而若监测人员的素质低下,将会影响其监测数据的精准性,进而导致数据差过高,从而影响监测工作的质量。其三,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不高。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我国显得较为落后,这一不足主要在于技术水平的有效性,因而在同一个环境问题上,我国将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解决,有时甚至还会难以开展,因而促使管理不当的恶性循环的形成。由此可见,完善、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工作尤为重要。

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3.1重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在人们物质水平、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过程中,人们的关注重点愈发偏向于经济收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环境的问题,进而才会使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化,因此,改变人们对环境的思想认识、转变人们的思想理念,才会使改善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得到基础。重视思想工作,不仅是对人民群众而言,更是对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而言。首先,政府要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以实际的行动证实环保的重要性,然后再向人民群众以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进而提高其思想认识,从而以正确的思想指导环保的行为[2]。

3.2强化法律武器

环境监测工作不单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因而需要“官”、“民”互帮互助,但是要想实现“从上之下”的落实目标,必须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性特点来保障与约束。我国分别在1991年、2006年等颁布针对我国环境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其仅为一种行政行为,因而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效力,因此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上作用性不强,由此可见,法律武器可以起到约束人们、提高人们管理自我行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相关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工作的载体[3]。

3.3重视素质的提升,充实人才队伍

想要提高环境检测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要有一直素质专业的管理队伍。据了解,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中有素质良莠不齐的工作人员,因而在执行相关的工作中,会因为工作人员个人的原因而影响其最终的工作质量;且在这一基础上再健全政策、完善制度也会促使良好目标成为空谈,因此在组间环境监测管理队伍时,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实人才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适量增加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其二,加强先进带动后进的学习方法,提高整个队伍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增加工作人员的学习活动,提供多种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及平台。

3.4增加、完善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精密,且要求严格的工作,因而对相关的监测技术有极大的依赖性,因此对其技术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在环境监测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技术要数监测跟踪技术,原因在于这一技术的作用主要是对所归置范围内的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全方位地记录,为整个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可靠以及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是在相关的了解下,得知监测跟踪技术在国内的使用有监测范围较小、数量过少等不足,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增加地外数据的传输稳定性与速度;其二,增加其与商业卫星系统的连接,从而提高监测工作更大范围环境数据的获取实效性。此外,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也尤为重要,而这一工作依赖于监测设备的操作规范性。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设备机械生产厂家的设备制定操作标准不一,因而导致其设备在实行环境监测时存在较大落差与误差,影响各种设备的兼容使用状态,因此在这一技术问题上,要求做到统一制定设备操作的标准,提高设备的生产技术,进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数据获取有效性与可靠性。另外,还应建立一定的环境监测数据检验机构,用来核查相关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进而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4结语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已经不单单是由经济、技术等因素来决定。在经济等各方面实力逐渐得到发展的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愈发成为阻碍其整体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且也是主要的因素,由此可见,环境的问题也成为左右一个国家繁荣、兴衰的重要因素。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完善、创新、有效地落实每一个工作内容,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深思的问题,因而从其根本性的问题着手,才能更好的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呈稳步发展的状态[4]。

参考文献:

[1]纵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探究[J].水能经济,2016(1):306~306.

[2]陈慧琳.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3(24):112~112.

[3]杜燃利.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138~138.

篇4

TS16949是国际汽车工业组(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简称为TS)为了协调、统一汽车质量系统规范,减少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成本而编制并提交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和的、适用于汽车整车厂及汽车零部件厂整个汽车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规范。

在制造业中,汽车行业在科技、供应链复杂程度上不如航天或军工业;在安全、质量要求上,不如医疗、航天或军工业;行业更新速度和生产批量上,也不如通讯业、电子制造业;但从这些要求综合来看,再没有一个行业,既有复杂的供应链,又在安全、质量上关系人命,而跟新速度紧跟市场变化,批量上动不动以万甚至百万来做单位……在汽车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下,当代汽车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制造业中,超越了以上提到的各种产业,成为制造业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在这其中,囊括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思维精髓的,应该就是“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

二、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培训作为一个人力资源模块之一,和生产的其他过程类似,并不是出了钱,花了时间,就会有好的效果,现实的很多结果就是,往往企业拨出了专门的时间、场地和经费,安排了专职人员,培训人员在花费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培训完毕,但回去以后,并没有对工作或者生产带来什么改变。所以,培训的有效性,是本文探讨的企业培训的一个核心问题。

三、体系思维在培训中的应用

TS16949在内容上从质量出发,涵盖了公司管理的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思想为从顾客要求出发,识别和分析过程,通过对各过程的PDCA,达到顾客满意度最终目标。过程方法、纠正预防、持续改进的体系思想贯穿整个汽车行业始终,奠定了汽车行业在制造业的最高管理水平这一地位。

而“人”这一重要资源,在维持汽车行业高端管理水平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核心角色。本文将从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中的一块,培训模块的角度,以体系的方法分析、做好培训这一模块,为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人才。

1.TS16949过程方法

汽车行业质量体系的中采用的方法叫过程方法:从目标出发,识别和管理过程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有输入、输出、资源和活动四大要素,同时需要识别、控制、评价和改进。可以由下图表示。这个图因形状像个乌龟,所以提到过程方法,一般又会被称为乌龟图。输入、输出部分构成了这个乌龟的头和尾,活动、资源、人员和评价方式构成了乌龟的四肢。整个过程通过不断的PDCA(策划、实施、检查、纠正)来达到持续提高。

2.下面,我们用过程方法来具体分析一下如何具体分析培训这一过程,来达到培训过程的有效性

(1)输出分析(③)

根据过程方法,我们从培训这个过程的客户——公司——出发,来分析一下企业通常期望通过培训达到的目标。

公司对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期望,一般有:

新进员工:期望能在行为和认知上和企业一致,从一个新人变成一个有企业归属感的员工。

特定岗位的员工:如检验、操作、铲车等,则希望熟悉特定的岗位技能,正确完成岗位任务。

一般岗位员工:提高效率,做好本职工作。

潜力员工:管理技能的提升。

(2)输出分析(②)

从输出角度,转化成培训对应的输入,应为:

新进员工:公司规章制度培训、企业文化宣导、岗前引导(参观车间、认识新领导和新同事等)。

特定岗位的员工:特定技能培训。

一般岗位员工:通用技能培训。

潜力员工:管理技能培训。

(3)活动(如何做④)

分析完了输出和输入,我们要关注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不论何种培训,整个过程一般要分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培训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需要详细分析此次培训的目的,确定培训目标,方式,对象、场地、师资等,并与授课老师确定如何教学,教材是否适用,这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确保整个过程的高效实施的基础。

第二阶段,培训实施阶段:

通知培训人员,做好授课期间各项工作。

第三阶段,培训评估阶段:

它的开展涉及到过程方法中的测量部分,虽然说这个阶段在最后进行,但这阶段的工作开展得是否好,其实贯穿第一、第二阶段始终。第三阶段构成了过程方法的测量和评估部分(图⑦),这阶段也为衡量过程是否有效提供事实依据。

(4)资源(采用何种方式进行⑤)

在如何做中,我们需要决定采用什么方式,培训,一般分为外训和内训。

外训指外部培训师在企业以外的地点实施的培训;内训即由企业内部,可能由内训师,也可能外部聘请老师,在企业内部实施。

还有一种特殊的内训,一个学员指定一个老师让其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一般称之为师徒制或者带教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通用类、基础类的课程,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学习门户来开展,这可以算外训的一种,这样的外训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同时费用也较一般的外训低。

内、外训的优缺点:

外训,对于人数的限制少,但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费用也相对较高。而非常有针对性的课程,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操作步骤等,需要由内训师来完成,如要求更加深入的培训,可能要采用带教形式。

除了内训和外训,在企业内部还存着大量的,可能不为人所意识到的培训形式,比如,上级就布置的任务对你提出相应要求,或者提供样张或示范;安排员工从事不同岗位,都是培训。很多情况下,这类形式的培训,比坐在教室中的授课培训更有收获,也可能是很多小型企业中的员工能接触到的唯一的一种培训。

了解了以上培训方式,就可以针对输入,安排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建议如下:

(5)评价:关键准则(图⑦):

在培训领域,最著名的评估方法应该就是柯氏四级。柯氏四级的思路和TS质量体系的思路一样,都着眼于最终有效性,以终为始,开展工作,具体如下:

第一级:反应性评估。

即学员对课程的喜爱程度。这不仅仅体现在最后的调查问卷上,课堂上一般已经能看出端倪,如果一节课,学员们一半都趴在桌上睡觉,不睡觉的在玩手机,逃课的很多,课堂互动几乎为零,那么就反应来看,该项课程是失败的。

第二级:学习性评估。

即学员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通常可以通过考试来衡量,对于一些实践性比较高的课程,也可以通过实地操作,来衡量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应该也是目前最普遍,最通行,最为大家所熟识的测量方式。

第三级:行为性评估。

这一级的含义为:通过培训以后,学员们是否把学习到的技能和知识运用到了工作中去,学员们的行为是否得到了改变。

第四级:绩效性评估。

即学员们不但把技能和知识运用到了工作中,并且由于这样的改变,使得绩效结果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第三、四级是证明培训有效性的终极体现,但这两级的评估难度很大,要达到这两级的效果,光靠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优秀的培训师资,良好的培训组织,都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对这一培训目标的整体认可和不断推动。才有可能将一堂课的培训目标转化为最终学员的行动和绩效。最初的设计过程,后续的实施过程,以及企业的氛围,无一不影响着培训最后的的效果。

(6)人员:(由谁进行⑥)

最后,我们来看过程方法中的第六个方面:由谁进行。

一谈起培训,第一个会被重视的,就是老师,在学区房愈演愈烈的社会大环境下,这些行为都隐含着一个理论,就是好老师才有好成绩,这固然不错,好的老师,会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但大家或多或少都忽视了学习的另外一方:学生。

教学两字,其实隐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在某些方面,甚至大于老师的作用,要做好培训这一过程,我们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的挑选。

就学员的挑选来说,有一句话说,你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老师也不可能教会一个本身就不想学习的学生。学生的意愿,是首要考虑的第一因素,培训能改变的,只有那些自己想改变的人。

第二考虑的是学员本人的工作岗位,一个再有意愿的学员,如果送他去培训一个他工作中根本用不到的技能,那么,有效性是无论如何评价不出来的。而一个有学习意愿、有实施培训技能的岗位的学员,只要加上一个不反对他实施技能的工作环境,他的行为的改变,进而绩效的达成是可以实现的。

至此,我们已运用过程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培训这一过程的六个方面,在每一个方面中,都关系到了有效性的最终的达到。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从TS16949过程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决定培训这一过程是否有效性,是否能满足最初的设定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确定培训内容时,一定要紧扣企业的目标和要求,要根据输出、确定输入。

举例来说,在一个崇尚个性,自由弹性的IT企业讲授5S管理,讲得再好,也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和他们企业的要求和氛围并不相符,有效性也无从谈起。

在确定好输入输出以后,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做”问题,“如何做”涉及到了人员、测量和方式这三个方面,而确定这三个方面的绝大部分工作,也就是培训的准备阶段就会确定。这一阶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培训成功的一大半。一个前期设计准备工作不周全的培训,实施和评估过程再优秀都无法达到最初的目标。

在确定培训方式方面,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人员,结合培训成本,综合考虑确定。

在确定人员方面,我们首先要选择那些有技巧、熟悉企业情况的培训师,然后还要挑选有培训意愿和有实施培训技能条件的学员,同时,培养一个鼓励采用新技能的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完成企业最初的培训目标。做好了以上几个方面,最后一步:测量过程,将是非常愉快的工作,过程方法中所关注的有效性,也会水到渠成地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培训作为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是非常必要的,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它能解决的限于那些有意愿改变、有环境支持,但没有方法的人的问题,而那些没有态度、没有资源的人的问题,则应该从其他方面来考虑解决。

篇5

【关键词】水厂建设质量;控制体系;施工管理;方法

质量控制是项目施工中重要的内容,水厂建设也不例外。在水厂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规范,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工程项目监理没有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水产建设项目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不仅给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还给水厂发展以及国家带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水厂建设质量控制,加强施工管理,全面提升水厂建设质量。

1 水厂建设特点以及主要施工流程

水厂建设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厂建设涉及公众繁多,常常需要多工种交叉施工,包括建筑、电力、水工、道路等等;(2)水厂建筑物形式较为单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往往以匍伏状态存在。(3)水厂的构筑物占水厂比重大,分布在水厂较为显眼的中心区域;(4)在水厂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工程,使水厂整体更加贴近自然。

工艺流程:由于原水水质不同, 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基本流程为原水加药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清水池吸水井 送水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过滤池基本上都比地面高, 只有清 水池可以埋入地下。

2 水厂建设质量控制体系以及管理

2.1 加强水厂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

水厂建设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指的是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质量控制:在水厂建设施工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及其技术交底、基坑验收等,同时这也是水厂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设计图纸的研究,并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报告,由工程师审批。对于一些施工中容易产生问题的项目或者施工难题,需要做好专项施工组织报告,由工程师审批后才能执行。另外,在施工全,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施工材料等相关信息全面了解,并对施工中所要用到的新材料、新工艺等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试验等。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水厂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工程项目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也是质量控制中主要的环节。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明确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并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其次,需要使用专业性强的施工团队,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施工专业素养,提倡文明施工。最后,施工中要加强技术检验工作,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施工完成后质量控制:施工完成后,特别是工程交付期间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符合相关要求。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对相关资料的管理方面,要保证相关资料完整、有效、富有条理性,并积极配合上级验收部门完成工程验收工作。

2.2 强化水厂建设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水厂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内容如下: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水厂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施工图纸设计质量计划、设计优化计划、技术培训计划、质量攻关计划等等。对于水厂建设中制定的相关质量指标,需要能够体现工程计划目标,还要体现出各项目标中的具体计划,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强化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归纳:在水厂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资料。对于水厂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设计资料、施工材料、设计变更资料、技术交底资料等,能够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映,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归纳,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合理性。强化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资料管理制度实施,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各项工作,确保资料能够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施工人员的素养对水厂建设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建设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没有一个明确的质量意识,所以在水厂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给水厂建设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一方面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采取“传帮带”、“技术培训”、“技术大比武”等形式,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再者,需要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每一道工序实施严格的跟踪检查,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定期进行那个自检与互检,对不合格的工序进行整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施工环节需要重点跟踪检验,避免不科学施工操作的存在,全面提升施工水平。

强化施工管理:水厂施工管理是水厂建设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落实的重要内容。首先,施工单位需要不断的完善施工管理制度以及配套的监督机制,并严格的按照施工管理制度执行。奖罚制度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奖罚不明对施工人员情绪造成影响;还需要设立岗位责任制度,将工程项目具体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另外,要充分的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对水厂建设项目实施全程监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指的是对水厂建设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审批以及对测量成果的符合、施工工艺的反复推敲等;事中控制就是对于水厂建设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对人为因素的监督以及施工现场突发事故的处理等;事后控制指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工程的验收、复查等。

3 总结

水厂建设质量关系着水厂长远的发展,必须加以重视。在水厂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各个因素,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应该根据设计、建立以及业主的具体要求进行改进,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对施工细节的把握,全面的提升水厂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辉,郑雷.浅谈水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J].工程建设,2012(7).

[2]汪聪.水厂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J].施工管理,2013(7).

[3]杨远辉.有效开展水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管理锦囊.2014(14).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提高方法;工程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mproving method; engineer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益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工程的质量、成本、安全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已经成为行业人士工作的重点。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而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是于二〇〇二年五月一日开始实行的,这是我国比较全面的一套法律法规,它将我国多年来对于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将其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后来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

法规,但是和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落后性和局限性的缺点。

(3)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核心与机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施工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多是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机构共同承担和完成,各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沟通为主要方式,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缺乏明确的监管核心,更难以谈到监管机制的构建与发展了。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更多的是站在经济收益与社会利益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监理单位是独立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第三方,具有监理工程质量、进度等职责,但是由于国内工程监理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理单位难以挑起施工质量监管核心的重任;质检机构是隶属于国家的工程旌工质量鉴定与检测机构,其属于科研技术研究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执法权,也无法成为施工质量监管的核心。

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

(1)、强化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是工程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工程管理工作的实质必须通过项目成本管理来反映。第一,建立并完善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度。项目管理相关人员的成本责任与一般的工作责任不一样,完成工作责任完成并不代表完成了成本责任。在工作责任完成的同时,还必须充考虑到成本责任的落实情况,明确成本管理工作的责任,使得所有管理人员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实现精打细算。第二,对施工队实施分包成本控制。应当在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确立固定的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必须对施工队的质量、进度、安全以及现场管理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工作,并且按照合同支付相应的劳务费用。第三,控制施工队成本,施工队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项目部不宜太多的干涉。

(2)、强化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确立质量方针与目标,使之更具指令性、系统性以及可行性,并将人员、材料以及机械等各项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第一,人是质量控制最为关键的要素,应始终将人当作控制的动力,提高人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质量第一的科学理念。第二,施工材料是工程建筑产品的主体,控制材料质量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第三,施工工程机械是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对于项目施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施工项目的质量与进度有重要影响,因此,选择优质的工程机械设备十分关键。因此,应当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实行严格的施工现场控制,为确保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强化法律建设并增强部门执行能力

为确保政府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与执行力,应当提升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所以,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管理的培训工作十分重要,以提升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还应当进一步改进质量监督手段,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以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技术含量,使得监督工作更加现代化。从目前建设市场的总体情况而言,市场运行的规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频频产生。工程质量无法确保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因为建设市场秩序的混乱所导致的。所以,政府务必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运行规则,并确保这些规则可以落实到位。应当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强化对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执行力度。针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实施重点监督。特别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核、质量监督手续的审查与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审查以及竣工验收等程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4)、规范并统一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当前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的主要原因是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的合并统一。由于安全监督部门的工作并到位,一些工作人员总是抱怨施工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太大,手里没权,没有对应的制约措施以及处罚根据,从而使安全监督部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施工单位阳奉阴违导致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所以,针对这些状况,有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出了相应的地方性管理办法,比如,将施工安全指标与招标投标、奖金有机结合,实践表明,尽管该办法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其局限性同样明显,对于大多数的工程难以发挥作用。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合并统一之后,安全就能够通过质量的手段来管理, 质量的保证可以利用安全措施来保证;不管是在检查质量的时候还是在检查安全工作的时候都必须兼顾质量与安全,安全不达标的就不开展质量验收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就不能开展安全达标评定,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提高了工作执行力度,其方法也更为科学合理,使得监督管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极大地提升监督管理工作水平。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是法律赋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权利,其监督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正确行使这些权利行使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合并统一管理,确保了通过质量手段保证安全,通过安全措施保障质量的根本目标。这样还有效弥补了目前工程管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并使得管理机构的工作更加精简、管理机构的责任更加明确,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时代,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思想现代化,并且逐步走进了现代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建筑企业管理总体水平的高低和企业效益的好坏,这一思想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赞同。

(1)有利于生产领域之间更通畅的交流,并与经济因素互通有无应当知道,不同的领域之间有较大的相互补充的作用。在我国现在建筑工程讲求管理体系充分化的时代,可更广泛地域另外的经济领域以及搞好生产领域之间的互通合作,有助于国家的经济更和谐。

(2)有利于建筑管理问题的完善和解决因为当前企业建筑以私营为表现形式,并且由于改革的阵痛导致内部完整性以及契约观念的不完整不充分,使管理工作陷入难点。时常发生违法乱纪,低劣工程以及管理不到位,事故常发的现状。所以应当充分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并充分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壮大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从实质上提升了我们国家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强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得科学高效运行。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过程;过程方法;质量管理;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069-02

1 质量管理过程模式

1.1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2000版ISO9000引入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过程模式”是运用过程方法进行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它的基本形态是: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1)管理职责:描述管理者(过程所有者)的监督活动,以确保为满足顾客要求的所有过程步骤被遵循。

(2)资源管理:对过程提供适当和充分的资源(技能、人员、设备设施),以达到顾客满意。

(3)产品实现:包括策划、理解顾客要求、设计、采购、生产质量控制、后勤需求保障等步骤,以生产预定的产品。产品实现是以顾客及其期望和要求为导向的过程, 可能的通用顾客导向过程如:市场分析、询价/招标、订单/需求确定、产品设计、产品确认、产品生产、产品交付、付款、售后担保、顾客反馈及处理等。

(4)测量、分析和改进:包括对顾客要求的过程和最终产品的符合性确认,以及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持续改进。

(5)输入:描述了产品实现过程必须根据顾客的要求策划、运作、监测和改进。

(6)输出:描述了产品实现过程必须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并以持续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而得到不断的改进。

1.2 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主要含义

(1)顾客为中心。

过程模式以调查、确定顾客需求为起点,通过四大过程的运作向顾客提供所需产品。四大过程可视为一个更大的过程,该过程始于顾客,终于顾客,在产品实现和支持过程中,顾客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2)产品实现的主体地位。

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入和输出都直接与顾客相联系,它直接从顾客那里获得信息输入,又直接输出产品提供给顾客。在四大过程中,产品实现是最重要的过程,其它过程都是围绕它运作的,物流和信息流只有通过产品实现过程,才能完成组织的根本任务。

(3)基于过程来组织体系要求。

四大过程可以分别依据实际情况分为更详细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都可以列入过程模式之中,形成分级的过程层次结构,一切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便组成错综复杂的过程网络。

(4)遵循PDCA方法。

过程模式展现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所应经历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规律。它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大过程列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过程,并揭示了它们遵循PDCA循环原理进行活动的过程。

(5)对组织过程和员工的全面覆盖。

虽然过程模式未详细地反映过程,但它全面覆盖了组织的过程和员工。也就是说,组织的所有过程、所有员工都能在这个过程模式图中得到反映,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员工都应当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去工作,并加以控制。

(6)强调了体系的持续改进。

过程模式强调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3 过程模式更符合企业的管理过程

企业的管理过程,实质就是一个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的循环过程。

2 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要求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区别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ISO9000族标准就是运用过程方法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标准模式。过程方法要求从以下10个方面去管理过程:

(1)识别过程。

识别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过程进行策划。一般来说,如果某一项过程尚未存在,可以称之为过程策划;如果已经存在,则是识别问题。

(2)强调关键过程。

组织的过程网络非常错综复杂,不管是对于哪一级管理者来说,都不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平均使用精力,通常会造成管理的失败。因此,强调关键过程,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对质量管理来说尤为重要。

(3)简化过程。

过程越复杂,运行成本、管理难度、失控可能性等各个方面就越容易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过程进行简化,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所谓简化,一是将过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小过程,二是将不必要的过程取消或者合并。

(4)按优先次序排列过程。

由于过程的重要程度不同,管理中应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将资源尽量用于重要过程。当然,这并不代表对次要过程可以放弃管理,可以不给予资源保障。

(5)制定并执行过程的程序。

要使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并执行程序。没有程序,不是过程未能完成,就是过程输出出现问题,过程就会混乱。程序的类型包括两种,一种是形成文件的书面程序,一种是工作习惯形式的非书面程序。前者往往是针对主要过程和关键过程去制定,大量的程序都属于后者。非书面程序的执行是靠员工自己掌握的。

(6)严格职责。

任何过程都需要人去控制才能完成。因此,必须严格职责,确保人力资源的投入。

(7)关注接口。

所谓接口,是上一个过程的输出和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之间的连接处。如果接口不相容或不协调,过程的运作就会出问题。

(8)进行控制。

过程一旦建立、运转,就应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异常。控制时要注意过程的信息,当信息反映有异常倾向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

(9)改进过程。

任何过程都可能存在着改进的可能性。对过程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其效率或效益。2000版ISO9000标准特别强调持续改进,而持续改进的对象主要就是过程。

(10)领导要不断改进自己的过程。

领导工作也是一类过程,一般属于决策过程。领导对自己的过程进行改进,可以提高过程质量,对组织产生更大的影响。

3 过程管理的工作方法

(1)过程的策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一级活动计划的制定。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和计划。

(2)过程的实施。

实施就是具体运作,按照策划要求组织实施,使过程正常运转起来。在实施中,应当对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3)过程的检查。

对过程的结果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过程进行确认。所谓验证,就是对过程输出进行某种方式的测量,然后对照输入的要求,看其是否符合。如果符合要求,说明过程是成功的,如果存在问题,就应该采取纠正措施。

篇8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管理质量 信息管理

1 办公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日常工作中应用比较多的系统,现在市场上专业的办公流程软件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1.1 资源共享不全和信息不完整

在企业单位内部虽然每个部门的工作岗位都配备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是某些部门、某些岗位在使用该系统的时候还是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特别是企业单位的后勤管理部门,一些信息资源未能达到共享的目的,阻碍了信息的顺畅流动。正常情况下,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内部的信息是时刻处于动态处理的,由于信息不够畅通,制约了动态处理的效率,上层管理人员未能及时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导致决策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未能够得到数据依据,进而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其次,信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未能按照类别进行归类保存,一些必要的信息未能及时完整的显示出来,也未能进行进一步加工挖掘,使得一些信息没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1.2 开发周期长成本高

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是比较复杂、专业的,而且每个企业单位对该系统应用需求多种多样,再加上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可以直接适用到企业的软件比较缺乏,因此,在开发该系统的时候,可借用其他系统的可能性不大,需要重新开发,而开发的时间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另外一方面,由于一些单位管理标准不规范,在开发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比较大,需要重复设计结构,造成人、财、物力的极大浪费。

1.3 系统通用性兼容性差

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更新维护,有时候会受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会导致文档资料不规范,造成系统通用性差的问题。系统的文档资料是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后同步生成的,它是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在设计和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过程的工作成果,是后续工作的必要依据和载体。如果文档资料缺失或是不详细,必然会给项目的使用管理、实施管理和后期的维护带来严重的后果。

2 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质量的方法

办公自动化系统覆盖了企业单位整个办公工作流程,涉及到人事、行政、后勤管理等各个部门,涵盖的内容有公文管理、信息采集、档案管理、督查管理等等,所以,办公自动化系统质量的高低会对这些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2.1 采用科学化和工程化的方式进行系统开发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需要按照软件开发工程的流程进行,一般需要按以下阶段进行:设计好系统软件适用的工作流程;研究技术的实现是否具备可行性;分析系统用户的使用需求;根据需求和技术设计提纲;对具体的细节进行详细设计;进行编程联网和调试;根据设计要实现的目标进行验收评估;进行必要的维护更新。为保证系统设计开发的质量,在分析和提纲设计阶段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因为这阶段涵括许多具有决定性的工作要做,比如大量的文件说明、文档说明,这是保证系统质量的重要阶段,也是日后进行更新维护的主要依据。所以,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和技术手段做深入的调查、整理,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目标。严格按照总体的设计规划,对各阶段的目标和文档要求做具体的明确,特别是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重复引用的部分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选择结构化程度、优化程度和安全性方面的功能,接口要具体明细。使用标准化程度高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保证减少出错率,提高开发的效率,防止出现不一致情况,增强软件的可被移植的特性。采用可以重复利用的软件,保证系统投入运行后具备可靠性,减少开发的工作量,节约开发成本,尽可能缩短开发的周期;最后,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拓展性和适应性,为后续的更新维修和系统扩容预留空间,从而提高系统质量。

2.2 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

要让参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的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办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提高办公效率,并让他们意识到需要承担所负责的开发工作的责任,以促使他们积极认真参与到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中来。作为领导,需要从大局出发了解系统的战略目标和信息需求,直接参与系统目标的确定,并有效组织人、财、物上地供给保证,做好协调指挥工作。最后,由于各级管理人员是系统的建设主体,他们比较清楚系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需求,知道要怎样设计才能使开发出来的系统具有易操作性,所以系统最终质量是否达标需要他们的评估认可。

2.3 充分利用发挥内网微博的实时即用性

可以将微博技术应用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来,利用微博的实时广播功能,可以实时各科室、各部门的最新进展情况;行政部门可以实时最新的通知事项、突发事件等;后勤部则可以通过微博功能第一时间预警信息或是开展讨论话题。每个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员工都可以跟公司相关的信息进行信息共享、进行互动性的工作讨论研究,以充分发挥微博功能可以促进单位同事相互了解、群策群力、进行互动的作用。

2.4 培养专业的技术团队提高管理水平

系统开发后主要是由单位的相关人员来使用的,所以应用效果很大程度受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影响制约,因此,使用单位需要设置合理的机构、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的分工、使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业务更加标准化,才能不断提高管理素质和系统的管理质量。另外,系统投入使用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更新维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所以,需要配备并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更是知识、积累技术经验,才能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建设,保证系统的运行可靠稳定。

3 结束语

所以,为了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各项功能实现整体的优化,深化和强化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终促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就必须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实.基于web的办公自动化的设计及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研究,2012(09):22.

[2]丁邵阳.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2011(05):31.

[3]梁士伦.办公自动化[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15):33.

篇9

 

结合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和评价系统,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策标准为依据,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评价系统。该系统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相配套,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并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真实性,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从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监督,而对社会用人单位信息、主管部门或社会评估单位评价信息、校外实践基地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做得比较少。

 

一、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关于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概念界定,从收集到的资料看有两种说法,两种观点说法略有不同,但表述的意思是相同的。一种是闵建杰提出的“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是在高职院校质量监控过程中收集、处理质量信息的各种渠道、因素的总和。从信息收集的渠道来看,包括校内信息收集系统:教学行政管理信息、各种教学评价信息、各种教学检查信息、从学生中反映的各种信息等等;校外信息收集系统:社会用人单位信息、主管部门或社会评估单位评价信息、校外实践基地信息等。从信息处理过程来看,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处理、信息反馈等环节。”另一种说法是陈绍敏等人提出的“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实践中的各种信息的跟踪、反馈,包含两个方面:校内教学活动信息以教务处为核心,建立一条学生—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的纵横交叉的闭合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另一方面是校外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学校—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及毕业生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闭合系统,具体操作可由教务处、教学系部、专业教研室及招生就业中心等部门协同完成,要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中形成制度。”可以看出教学质量信息涵盖了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关注校内教学活动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关注校外的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对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

 

二、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第一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中之前,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从对信息加工处理到获得有用信息基本不用或可以不用计算机辅助,这是当时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所确定的,也是那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使然。

 

第二阶段:近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猛扩张,许多职业教育的发展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转变。从世界经验看,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发展过程。由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因此对教学管理信息流量需求今非昔比,在一些职业教育由于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仅在局部教学管理环节中有少量应用,多为单机运行,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

 

第三阶段:随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与高职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全面细致地分析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需求,科学规划、稳步实施,逐步完善。以往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关注的是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即如何以计算机技术代替管理者的重复性工作。新一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关注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科学利用。

 

三、当前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通过对当前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学生达到目标应具有的素养不仅具有知识素养、技能素养,而且具有人文素养。表现有和他人沟通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能力,解决较复杂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系统中,不仅把学生知识、技能素养作为评价的标准,更应将人文素养、心理素养、自学能力和创作能力纳入评价标准,监控和评价信息多元化。

 

2、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不够完善,应把握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将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引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争取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3、缺乏多元化的标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系统,教学质量支持和目标系统相对单一,系统功能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所有的大中专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都是从教学对象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和评价,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训设备管理、教材管理和学校文化教育以及校外(包括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对教学质量等因素对培养综合性现代化的技术人才的影响。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初步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1、结合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严谨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和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系统。

 

2、遵循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系统,详细地进行信息的采集.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能力等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是否选择合适的教材,实验设备的管理、学校文化等也是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因素之一。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不仅对教学对象——学生进行信息采集,更要在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考试管理及教学研究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

 

3、信息分析处理的关键点

 

1)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实施。教学大纲的实施情况要从课程安排情况、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情况、实验课开设情况、实践环节的落实情况、教学大纲的编写、教材选用、学生考试情况等方面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价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环节。主要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辅导、成绩考评等方面实施全程监控和采集,包括备课的充分程度、教案编写完整程度、教材选用恰当;讲授清晰度、概念准确度,内容新颖程度和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启发思维,是否因材施教;课后辅导是否到位,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考核是否科学、严格等方面。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主要从实习基地的建设、设备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实验课程开设情况、实验工作时的环境与条件及综合性、研究型实验的开设情况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

 

4)完整的教学监控机制

 

(1)定期教学检查(2)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3)教学评估

 

4、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处理机制

 

1)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教学检查信息、教学信息员信息、教学督导信息、领导管理信息和社会(用工单位)信息。

 

2)教务处通过采用领导信箱、教务处信息、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和学生评教信息等。

 

3)各个系部直接采集日常教学(教师教学规范、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同行评教信息。

 

4)督导组采集督导检查、督导评教、领导评价教学等信息。

 

5)所有的教学质量信息采用教务处统一规范的文本格式进行传输。

 

6)信息分析处理。教务处和各系部应意识将采集的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需上报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上报,需各教学部门或其管理部门决策处理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通报,需本部门直接决策处理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决策处理。

篇10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问题控制;解决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这极大提升了人们出行的便捷性,但同时也增加了道路的负担。对于道路桥梁这个基础设施建设而言,道路桥梁所呈现出的建设质量和设施完善程度,不仅体现了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判断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与否时,则是需要按照和谐、节能、有序、严谨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需要严谨有序的对道路桥梁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道路桥梁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在实际的道路桥梁建设过程当中,某些建筑单位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选择较差的原材料进行施工,而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短期内完成任务,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这都严重的影响了道路桥梁的建设质量。

1 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落实施工管理

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过程中,有些单位对于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并不重视,加之单位的施工人员较少、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导致了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只是走形式,根本不能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的施工质量。加之总承包监管不强和分包商的介入,原本就相当脆弱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更是难以维持,从而增加了道路桥梁施工达不到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几率。

1.2 管理控制力度不足

在施工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能全面提升道路桥梁的整体施工质量,以避免由于施工不到位而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对于道路蛄菏┕すこ潭言,无论是整个道路桥梁,还是整体的工程项目,或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每一根钢筋,亦或每一个桥墩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不仅会增加道路桥梁的安全风险,同时还可能造成后续施工的财力、物力、人力等的浪费。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施工单位更重视施工组织方案和计划的撰写,而对于施工细节和质量管理并不重视,因此并没有大力的进行控制,这无疑为道路桥梁的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1.3 缺乏质量保障系统

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缺乏制度的约束、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积极等现象,从而导致了管理过程当中相关操作不规范;有的管理人员为图省事,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较为严重。加之施工单位对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并不重视,因此没有设立专门的质量保障系统来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控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道路施工管理的有效性。相关的施工人员没有定期维护相关机械设备的意识,只有当施工设备等出现了问题才会想到修理,这会导致施工设备长期在一个存在隐患的环境之下运行。管理人员的松懈和机器设备的不稳定,不仅容易耽误道路桥梁施工工期,同时想要提高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更是难上加难。

2 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2.1 树立正确工作态度

道路桥梁施工企业需要重视施工管理问题,不仅要加强提升项目部的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也要全面提升施工环节当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端正态度,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每一步的操作,全面地提升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施工单位还可以在内部宣传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素养。另外,总包单位还需要对分包单位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以便于全面提升道路桥梁的整体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2.2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道路桥梁施工单位需要对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最大程度地避免相关工作人员疲劳工作的现象发生。由于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任务繁重,因此,单位可以采用岗位轮班制的方式保证每一位管理工作人员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管理人员在疲劳状态下进行工作而发生失误,从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缓解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以便于施工管理人员能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全面提升企业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质量和水平。单位还可以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最大限度地消除施工管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

2.3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道路桥梁施工单位还应不断的完善内部奖惩制度,通过在施工单位内部构建起良性的竞争机制,不仅能够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可以根据奖惩制度对擅离职守、弄虚作假、以及操作不规范的行为,根据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影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在工作过程当中积极进步、态度认真、工作效率相对较高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其工作行为,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对于相关的施工机器,需要定期定时的进行维护和保养,由专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完成一系列操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公路用车数量逐年递增,且每年增长幅度都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道路桥梁的建设。综上所述,随着人们拥有的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多,交通高峰期拥堵现象也不断加重,因此,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之后,大量的增加了道路桥梁的建设,以便于能够尽量的缓解公路运输压力。但这无疑也增加了施工队伍的压力,想要在限定期限内完成道路桥梁施工并有效地提升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就需要加强对施工阶段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通过在道路桥梁施工阶段加强管理,不仅能够全面提升道路桥梁的施工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在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能在工期内完成的前提下,还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延长道路桥梁的运行年限,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创造更加便捷,快速的通道,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道路桥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卫权.探析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控制及解决[J].科技与创新,2015(02).

[2]兰鹏.浅议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控制及解决方法[J].四川水泥,2015(07).

[3]卢利国.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07).

[4]蒋其广.探析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控制及解决[J].信息化建设,2015(08).

篇11

摘 要 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特点,文章提出在督导评价体系中引入技术管理理念,构建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质量监督

>> 基于学生评价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程的高职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与管理体系研究 构建高职院校四级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价体系的探讨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AHP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燃气管道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方法研究 民办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本科教学质量”场域中的独立学院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职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体系建设与实践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网络阅卷系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基于信息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耿有权.论“四位一体”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基于教学督导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2):44-47.

③ 薛国凤.从“局外”走向“局内”――高校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6):86-90.

④ 许胜江.基于质量管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技术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44-46.

篇12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ISO900;TQM

0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至关重要,这事关人们生命安全,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有其复杂性,所以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ISO9000与TQM能够结合的基础上,对濮阳市移动公司工程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提高起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1 ISO9000和TQM结合模式

1.1 ISO9000和TQM相结合的原因

(1)ISO9000和TQM相同点

第一,相关原理相同。TQM的"三全"思想中,包括全员的质量管理思想,在 ISO9000质量管理方法的八项原则中同样提到了全员参与。第二,目标一致。TQM的质量目标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顾客的满足度达到最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也是使得客户达到最大程度上的满意。第三,系统方法相同。在TQM的质量规划中就要求采用系统的方式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方案,在ISO9000质量管理方法的八项原则中包括系统方法。

(2)ISO9000和TQM不同点

第一,管理形式表现不同。IS09000标准更侧重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计划阶段。TQM更加侧重于在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第二,执行标准不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除了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或建筑工程所依据的标准之外,还要以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进行制定。TQM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中只是依据企业或者工程自身进行制定。第三,所处角度与动力机制不同。IS09000标准主要动力市场, TQM主要动力是生产者。

(3)ISO9000和TQM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的表现

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指导,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各组织进行合理分工,同时运用TQM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其主要体现 "三全"思想,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2 IS09000与TQM在项目中的应用

2.1 项目简介

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于2006年建成,位于濮阳市金水路与新华街交叉口东北侧,呈规整的矩形。整个场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周边的市政配套设施完善。本工程总的用地面积为3320m2,总建筑面积为2699.14m2,营业部生产楼呈现"L"型, 此工程共四层。

2.2 IS09000的使用表现

(1)准备与策划

在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在使用IS09000质量管理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时,是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设计院),对于此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空调设计、电气部分设计等所用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学习。然后结合河南省濮阳市的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确定"建设一流施工项目,打造金牌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目标,策划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形成

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所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大纲为:一、严格按照建设公司ISO9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施工过程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标准规范。二、严格遵守"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满足所有相关方的要求。三、从人、机、料、法、环五在因素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四、项目部应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办法。五、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按确定项目质量目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项目质量计划、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

2.3 TQM的使用表现

(1)全员质量管理

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程序控制领导小组,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设立质量技术监督岗,实行一级管理。针对本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成立工程项目监理部,确立总监理师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全面负责,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各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将质量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个人。

(2)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依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中要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3)全方位质量管理

在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工程项目中,分为土建工程组、电气工程组、给排水工程组、暖通工程组。各工程组在对于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对于重要工序进行了数据的收集与备案,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依据。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仍待完善

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较为系统,但是不够详细、具体。在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针、4M1E要素、质量管理的程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都进行了列明,但是,只是大纲式的简述。

(2)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工作有待加强

在本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工作特别简单,只是项目负责人口头的说明,并没有具体的审核过程以及评审程序,所以,本工程项目的审核工作非常不到位,有待于改进。

(3)对于重要工序凭经验管理

在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施工经验进行项目管理,对于重点环节的记录的数据只靠经验进行判断,但有时候仅仅靠经验判断,风险较大。

3.2 改进建议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进行项目的质量管理中,运用IS09000质量管理方法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就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起到指导作用,并且要考虑各施工小组在进行质量管理时所需要的质量管理标准,这样质量管理体系才更加完整。

(2)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工作

对于本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议本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应当设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程序,设计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进行文字记录,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工作,才能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3)使用质量控制工具进行量化管理

在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重要的施工环节,如混凝土工程、地基工程都应当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工具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先进的质量控制工具有直方图法、控制图法、因果图(鱼刺图)法、排列图、品管圈(QCC)等质量控制工具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管理。

4 结论

本文通过在理论上论证ISO9000和TQM能够结合的基础上,对于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论证了ISO9000和TQM结合使用是可行的,最后提出使用这两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谭满红. ISO9000族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TQM)对比研究[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1):5-8。

[2]刘宏. 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研究[J]. 电子质量.2008(10):15-20。

[3]王铁军.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篇13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制度保证

中图分类号:F127.3(263)

文献标识码:A

ISO质量管理体系至1993年引入国内以来,俨然成了各行各业市场的准入证,大到大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入围、小到超市小水果糖的包装,都赫然打出本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事实上相当数量的企业ISO9000体系的运行状况并不尽人意,大多数企业运行效率不高。

其实,不管什么体系,TQC(全面质量管理)也好、ISO也罢,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历经欧美日大公司的实践及提练而成,且在国外的施行经验也告诉我们,这些体系的确对企业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为什么到了中国就变样了呢?

ISO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的具体质量标准,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优秀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有机结合的结晶,为企业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指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就其质量体系本身而言并不能提高产品品质,但是将质量管理体系真正融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持续改进,进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了持续的质量改进并且不断地提高组织的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满意程度。

本人长期担任大型电站施工项目工程部门负责人,就个人体会,在推行、实施ISO质量管理系统过程中往往走入了误区,ISO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及培训,确保员工的素质满足工作的要求,并使每一个员工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体系与具体的日常工作是脱节的,每年的内审、隔年的外审上上下下如临大敌就是佐证。体系与日常工作的脱节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只有将体系融入到施工的具体管理制度中去,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企业传统管理融为一体,使实施日常化才能避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两层皮的现象。只有制度化才有规范化和专业化。执行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到位和高效。制度永远是第一位的、自觉只能从属于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三个方面,即通常说的三级文件,一级文件是质量手册,用于制订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的文件。二级文件是支持质量手册的程序文件,阐明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责任、职责、权限、相互关系。三级是记录文件,记录质量活动中的数据。这三种文件的作用就是建立一个质量保证体系。

篇14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987年制定,经过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一系列标准。它主要针对质量管理,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种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体现组织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9《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四个核心标准。其中ISO9001在2012提出修改,新版本预计在2015年9月。在标准的应用范围中,教育排在第37位。1992年,英国沃尔沃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ofWolvenhampton)第一个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在我国,1996年,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率先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从那时起,国内外的大学就开始了对ISO9000标准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

二、教育质量的定义

教育和工业产品生产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学校的原材料和产品都是学生,但学生这个原材料各不相同,学校也无法改变或者处理学生,变成标准化的产品。教育作为提供服务的行业,它也和提供标准化服务的企业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品既包括学校向用人单位,向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也包括学校的教学服务。在ISO9000标准中,“顾客”是指企业内部或外部,收到产品的组织或个人。教育行业的顾客比商业企业复杂得多,包括政府,社会,用人单位,父母,以及接受教学服务的学生。在这些顾客群中,因为各自角度,观念不同,每一组对于教育过程,教育质量要求也都不一样。教育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的定义在不同的学校系统和单个院校之间也不相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育是要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作为提供给学生的服务,教育质量应该是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输出的成果满足他们学习需求,达到让他们满意的程度。学生的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以及在学校里受到的公平待遇。对他们而言,教育质量也反映在输入、教学过程到结果输出的整个流程中。政府和用人单位关心的是最终产品-毕业生的质量,他们更关注输出的毕业生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在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前,高职院校先要对教育质量进行明确的定义。有了义,才能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服务顾客为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高职院校定义教育质量的过程,就是界定服务对象,理解顾客需求的过程。高职院校职只有满足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才能获得良好口碑,增强竞争力。

(2)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

ISO9000标准强调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确保高校的教育目的与工作方向一致,通过他们的努力,在学校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教职员工能参与到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中来。

(3)管理方法。

ISO9000中有三个管理方法: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管理方法要求在高职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将教学、实训、顶岗实践等各项活动和教师、设施设备等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以取得期望的成果。管理的系统方法是将相互关联的教学、实践、实习等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统一管理,提高有效性和效率。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是将有效的教育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4)持续改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根据社会环境和行业的发展,不断了解顾客的需求,及时对体系进行调整。

四、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具体来说:

(1)环境。

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具体的说就是学校的办学方向。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投入。

系统的运行程度依赖于系统投入的多少。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也依赖于人、财、物的投入。人具体包括三类: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学生。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学术水平、教学能力、自身素质、教学态度等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力投入的多少也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是各项教学质量保障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其业务能力、政治素养、工作方法等也将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财主要指各项经费的投入,比如科研经费、教学经费、管理经费等使用、分配要合理,并且对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课程都应有适当的倾斜。物,主要指在应加强对图书资料,教学设施、设备,教材等的投入,有效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证。

(3)运行。

在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中,高校主要采用自我约束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评估激励机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使系统的整个运行趋于规范、有序、充满活力。

(4)产出。

系统的产出一是社会提供的服务,二是人才,三是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系统的产出要讲究量和质。量,反映了系统资源的投入是否有充分的回报,质则决定着为最终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五、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1)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

高职院校要想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教育质量体系,获得ISO9000认证,首先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学校的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第二,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学校要订立适当计划,保证按步骤,稳定地向前推进。第三,无论质量体系的建立,还是体系的日常维护,都需要一批掌握ISO9000标准的人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因此,学校需对应用ISO9000质量系统的核心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用高水平团队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2)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首先,学校领导层要充分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树立坚定信念,坚决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其次,在学校的教职员工中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质量管理文化,让广大员工充分理解推行ISO9000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