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治安现状范文

社会治安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会治安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会治安现状

篇1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社会治安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走访了区公安分局、开发区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深入海门、白云、葭沚、章安等街道听取了社会治安工作汇报,分别组织召开了由街道人大工委、派出所、司法所、政法办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20xx年我区社会治安工作取得的成效

20xx年,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社会治安工作,先后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首季攻势”、“四整治一攻坚”等一系列行动,实现了连续第三年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刑事发案“三个零增长”目标。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省“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和全省执法质量优胜单位;开发区公安分局也被评为全省执法质量优胜单位。我们认为,我区的社会治安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加强了社会面的管理控制。围绕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和村级换届选举等重点事件和敏感时期,加强对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物的排查和控制,认真做好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等相关工作,并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建立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专案经营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预防和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二)加大了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分子的“严打”高压态势。区公安分局破获刑事案件2898件,同比上升4.55%,其中破获犯罪案件165件,同比上升13.79%;查处治安案件5159件6028人次。开发区公安分局破获刑事案件928件,同比上升4.04%;查处治安案件2590件,同比上升58.4%。两个公安分局共破获命案7起,破案率达100%。

(三)夯实了治安防范的基础工作。深入实施“实效大防范”工程,扎实开展“平安大行动”,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巡防机制,不断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全区外来人口登记率达93%以上。继续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大力实施社会科技防范“天网”工程,实行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四)强化了干警队伍的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从优待警、从严治警措施,严格按照队伍正规化管理的要求,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等活动,不断提高民警素质,确保了队伍的清正廉洁。全年没有发现干警有违法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的社会治安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面临的困难不少,总体形势仍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刑事治安案件仍在高位运行。虽然通过公安机关开展“首季攻坚”、“四整治一攻坚”等专项行动,各类严重刑事犯罪苗头有所遏制,发案总量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刑事治安案件依然偏高。20xx年,全区(包括开发区)共立刑事案件7669件,受理治安案件14863件。尤其是侵财型案件呈上升趋势,仅20xx年11月区公安分局所立的618件刑事案件中,“两抢”案件有35件,同比上升45%;入室盗窃案件有276件,同比上升20.6%。同时,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增无减,黄、赌、毒等案件明显反弹,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诈骗愈演愈烈。

(二)不稳定因素依然大量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其中,因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复退军人待遇、非正常死亡、劳资纠纷等矛盾和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尤为突出。据调查,20xx年1-11月,全区共发生5人以上集体上访事件达141批次,涉及人员达1655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4%和49%。

(三)基层基础工作还有待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登记上,在动态管理上没有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出租房屋管理还不够到位,公共场所管理较为薄弱,特别是对网吧、酒吧、发廊等娱乐场所的管理,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尚未形成合力。群众工作基础薄弱,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个别部门和单位领导认识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控设施覆盖面不广,也削弱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四)少数公安干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干警执法为民观念还不够强,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办理。少数干警在办案时重实体、轻程序,影响了案件质量。刑事破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xx年全区破案绝对数3826件,破案率仅为 50%,这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不够,如对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的小偷经查证据不足予以释放后,没有及时向群众说明原因,群众对此很不理解。少数协警的素质还不够高,办事不公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公安队伍形象。

三、做好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 会治安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根据我区社会治安现状,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要以“五五”普法为契机,采取电视、网络、板报、标语等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防范意识。经常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为学生、居民和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尤其要针对当前中学生刑事犯罪日益增多的现状,开展法律教育和心理辅导,扶正少数青少年学生扭曲的心灵。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等典型事例,弘扬社会正气,建立和健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要不断深化“严打”整治斗争,重点打击暴力恶性等重特大刑事犯罪,严厉打击村霸地霸、聚众赌博等犯罪,做到除恶务尽,不留后患。进一步提高“110”快速反应能力,加大对“两抢一盗”等侵财型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提高侦破多发性案件的能力,力争在短期内破获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安全和利益的系列性案件,形成“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必须露头就打,决不能让其形成气候。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加大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

(三)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充分估计日趋复杂的矛盾纠纷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巨大影响,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重点排查调处可能转化成恶性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密切掌握社会动向,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及时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坚持快速反应,冷静处置,认真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依法予以调处和疏导,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努力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和人员的利益。

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37―02

1沈阳市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现状

作为老工业基地,沈阳市拥有数量众多的老旧小区。近些年市政府高度重视,花大力气整顿了大量的旧住宅区,为老百姓办了实事。2010年开始,沈阳市启动了“弃管小区”改造三年计划,投资15亿元改造了1502个弃管住宅区,受益人口达165.5万人。市长陈海波表示,随着弃管住宅区改造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后续管理责任的初步落实,“弃管”这个特定称谓在沈阳已经成为历史,“弃管小区”改称为“旧住宅区”。但由于旧住宅区的“先天不足”,改造后的后续管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根据统计数据,改造后的小区,其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专业化物业管理(235个小区,占157%)、自治管理(20个小区,占1.3%)以及社区代管(1246个小区,占82.9%)等。其中占绝大部分的是由社区代管,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旧住宅区,仍然避免不了管理水平有限、基础设施欠缺、管理费用匮乏、社会治安管理水平难以大幅度提升等困境。为了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必须加大力度整治社区环境,尤其要下大力气整治、减少旧住宅区频发的盗窃、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根据课题组的调研,沈阳市旧住宅区居民对目前的小区社会治安问题非常关心和关注,调查显示,48.2%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小区的治安状况不满意,44.6%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仅有7.2%表示满意。有近70%的被调查者表示发生过车辆被盗事件,另外诸如入室盗窃、街面扒手、打架斗殴等事件均有发生。

为切实改善旧住宅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出行安全,沈阳市政府决定2014年继续开展“改善100个旧住宅区居住环境建设”工作,以建设美化、绿化、整洁、通畅的住宅区为目标,本着“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住用安全”的原则,在全市老旧小区范围内选择100个住宅区,通过改造全面提升旧住宅区管理水平,此项工作已列入2014年沈阳市政府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内容之一。该项工作主要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增设健身娱乐设施、增设安全防范设施、整修破损道路等5大项17小项改造内容,其中增设安全防范设施中,特别提到要在旧住宅区安装挡车器、新建门卫(监控室)、修建小区围墙、维修外墙空鼓、安装监控探头等多项措施。

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平,但是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系统完善,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共同提高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

2旧住宅区存在社会治安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各界都比较关注旧住宅区的管理问题,但一直以来,该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分析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的矛盾所在,无外乎资金投入与资金来源不匹配造成,加上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导致管理主体缺位,管理媒介缺失,管理目标无法实现,即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管理过程不可持续。

具体来讲,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就是旧住宅区自身特点,居住群体属于中低收入者,素质参差不齐,园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房屋自身破损程度较为严重等等,导致对齐管理的前期投入过大,纯粹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难度很大,这样导致物业企业不愿意参与,政府又没有精力面面俱到,导致无人管或者管理效率低下,效果不理想的结果。目前沈阳有80%以上的旧住宅区由社区代管,这种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式管理范畴,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不可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根据调查显示,居民普遍认为没有物业公司、流动人口太多、安全设备缺乏等是造成小区社会治安问题的主要原因,另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警务工作缺乏,没有实行封闭管理等也是重要原因。

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旧住宅区居民对物业公司参与管理是认可的,但由于旧住宅区自身特点,却没有物业公司愿意接手。同时广大业主也指出了对基础设施,警务工作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探讨对旧住宅区实行管理的机制问题,保障旧住宅区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管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3提高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对旧住宅区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总体思路应该是“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全民参与”。

随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业企业参与小区的管理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与管理资源,物业企业理应成为小区的管理主体。但是由于旧住宅区的特殊性,完全依靠企业的市场行为却很难满足企业的逐利动机,因此政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参与,发挥指导、协调、扶持、激励、约束等功能。同时采用“谁受益、谁出力”的原则,调动园区内具有热情和能力的业主参与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降低物业公司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具体来讲包括如下措施。

3.1管理主体层面

明确物业企业作为旧住宅区的管理主体,负责旧住宅区的日常管理。由于物业企业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提供旧住宅区日常保安保洁工作非常容易,理应成为旧住宅区的管理主体。但是旧住宅区的特殊性导致目前大多数物业企业不愿意接管,这也是物业企业逐利的本质决定的。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发挥积极的扶持与促进作用,包括部分或全部出资完善旧住宅区围墙、路灯、监控报警设备等基础设施设备,降低物业企业的前期投入,提高盈利预期,促进物业企业积极参与。资金来源,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建立专项基金、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甚至可以通过企业赞助、广告经营等方式获得部分资金投入。待旧住宅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物业企业就可以参与日常管理,管理模式可以参照其他小区,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费用等,也可以结合园区特征进行分类管理。另外,由于旧住宅区居住群体特征,有很多下岗或待业的业主,还有部分退休老人,可以充分调动一部分具有热情及能力的业主参与日常管理,组成治安巡逻队等进行日常巡逻,收集居民意见反馈等,降低物业企业在保安工作方面的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管理主体视角下,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应该以物业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业主参与。

3.2管理对象层面

明确旧住宅区中管理对象的特征,系统评价人、物、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的水平。根据旧住宅区居住群体的低收入特征,对其收取的费用要保证不影响其生活水平,标准不能过高,要考虑大多数群体的基本物业服务需求来确定服务内容与服务标准。针对少数具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可以通过采取特约服务的方式额外收取费用。关于流动人口,物业公司可以联合社区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旧住宅区的居住群体更多的了解物业管理带来的好处,让大家主动参与到园区的管理中来。针对旧住宅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物业企业要联合政府一起进行完善,其中这一环节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并且要从资金上大力支持,帮助物业企业以较轻的负担承担起旧住宅区的管理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升对旧住宅区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针对居民比较关心的社会治安事件,则需要加强监督执法力度,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居民遇到的各种问题,物业公司与当地的警务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快速响应,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居民认为安装监控设备、聘请物业公司、设立社区警务队等手段是解决旧住宅区社会治安问题的重要方法,另外成立社区志愿者巡逻队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管理对象方面,要以较低的收费标准提供符合业主需求的社会治安管理,需要政府大力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办事效率。

3.3管理目标层面

保证旧住宅区居住者能够安居乐业,就需要各主体能够长期合作,实现多方共赢。首先,物业企业作为旧住宅区管理的主体,其根本性追求就是盈利。目前,物业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为物业费,但由于旧住宅区的居住者大多为中低收入水平,且流动人口较多,很多业主具有物业管理需求但是支付意愿却不高。这种矛盾下,一方面需要物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业主主动交纳物业费,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制度上约束不交费的业主,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对欠费业主进行警告与惩罚,以此来实现物业费的顺利收取,例如对恶意欠费业主在园区内进行公示,通知业主所在单位,强化诉讼判决的执行力度等。另外,要鼓励物业企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一定程度上弥补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如果物业企业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盈利,那么对于旧住宅区的管理也必然就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目标。

3.4管理媒介层面

理论上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防护结构是最佳状态,考虑到旧住宅区的特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人防应该以物业企业保安员为主体,动员业主参与组建巡逻队,并加大警务工作人员的巡查力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物业小区安保队伍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一方面,业主与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安保人员,另一方面,安保岗位的工作性质与福利待遇又严重制约了人员的聘用,这种矛盾急需解决。根据经济学规律,价格机制是较好的市场调节剂,通过提升安保人员的工作福利与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岗位口碑,从社会舆论角度多多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等等,是今后要加强的重点工作。例如可以直接提高工资水平、为安保人员购买各项保险、强化法律法规与业务技能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等,通过政府与物业企业联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保队伍,是提升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针对旧住宅区的特征,要将安保队伍与小区居民组建的巡逻队结合起来,从物质与精神奖励等方面激励巡逻队参与到小区的治安管理中来,降低物业企业的成本,提高物业管理的持续性。

物防最基本的就是实行封闭管理,修缮小区的围墙,设置有人看守的住宅区大门及值班室,配备警棍、手电筒等必要的防护器械,设置报警电话。为住宅楼统一安装单元防盗门,业主家里尤其是一楼二楼等较低楼层安装防盗门与防盗窗,园区装有安全照明灯等,同时增强个体治安防范意识。该项工作应该在物业企业承接旧住宅区伊始与政府部门联合完成。

技防则主要采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业主使用家庭报警系统,进一步补充技防的范围与层次。有条件的园区还可以建立网络治安管理平台,如QQ群,短信平台等作为补充。

3.5管理机制层面

在对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媒介进行系统讨论的基础上,将各个层面的内容进行整合,即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促进持续提升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实现旧住宅区居民安居乐业。

第一,资金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拨款、政府专项基金、引入社会资本等形式,联合物业企业共同完善旧住宅区的

基础设施设备;在物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职业资格

作者简介:

徐龙双(1988-),男,四川广安人,天津商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考试、法律法规普及、社会保险补助、安保人员的业务培训等方面,由政府适当投入,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完成。

第二,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激励物业企业积极承接旧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对承接积极,效果良好的物业企业进行表彰,甚至可以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在承接新的项目时给予一定的优先权。而对于不愿意承接旧住宅区物业,或者管理效果不佳的物业企业,则可以限制其承接新的项目,或者资质审查时给予特殊标注,把物业企业承接旧住宅区的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诚信档案。

篇3

__,33岁,现任__乡武装部部长,分管政法、综治工作。

分管综治工作以来,__同志能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初,为了尽快熟悉全乡综治工作基本情况,了解存在的各类问题矛盾,他带领综治办一班人进村入户,在全乡范围内调查摸底,很快做到了心中有数。随后,他又组织司法所到各村及全乡中小学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印发普法宣传材料,并联系市委政法委在丰仪乡政府门前举行平安兴平法律知识普及文艺演出,极大地提高了全乡人民的法律知识水平。

__同志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能够深入基层,认真对待每一名反映问题的群众,积极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月份,丰仪乡坡耳头村群众代表与村干部因建校发生纠纷。此事牵扯时间长,涉及到村委会、教委、教育局等单位,问题复杂。__同志并没有退缩,他带领综治办全体人员深入到坡耳头,逐个走访相关人员了解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当事双方的工作,并积极协调派出所参与,最终成功地消除了矛盾,化解了纠纷。,他带领综治办一班人共消除化解各类较大的矛盾纠纷8起,全乡未发生一起重大越级上访,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打击盗窃电力、通讯设施专项行动中,__同志联系派出所、综治办、电信所,并从各村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巡逻队,夜间9时至早6时在重点区域加强巡逻,确保电力、通讯设施不受破坏。同时,带领派出所、综治办,对辖区内网吧、废品收购站调查摸底,教育网吧业主不得容留未成年人上网,废品收购站业主不得收购盗窃来的电力、通讯设施,从源头上杜绝了盗窃电力、通讯设施案件的发生。

在“创建平安兴平”活动中,__同志一方面积极联系各村安装警铃,成立夜间巡逻队,同时( )对辖区内人流量大,商业门点密集,情况复杂的丰洛桥进行专项整治。他联系派出所、综治办、洛庄村、温坊村,对丰洛桥的流动人口进行清理清查登记造册,教育每个经营户文明守法经营,规范了丰洛桥的经营秩序,净化了社会风气,努力为辖区群众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32-02

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要求。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职师资队伍,不仅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十精神的具体要求。“十一五”以来,安徽省高教事业坚持创新,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职教大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高等教育“双百工程”圆满完成,高教强省建设顺利实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3%,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全面增强。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安徽省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安徽省教育人才发展“十二五”(2010—2020年)规划》总结了安徽省高等教育(含高职)的现状:

1.教师队伍总量基本满足办学需要,结构趋于改善。

2.高层次、高水平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建设成效初显。

3.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4.辅导员队伍、管理人才、教辅人才队伍层次结构逐步优化,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底子薄制约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和质量。全省75所高职高专院校几乎都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起来的,40岁以上的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几乎都是通过攻读在职研究生,通过攻读全日制研究生拿到硕士学位的比例很低。据调查,50多岁的教师队伍中能获得硕士学位的比例只有11%。通过优惠政策从中职身份转岗为高职的教师,缺乏基本的学术研究理想与追求,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较弱,因而他们离高等职业教育体现“高教性”的要求有较大距离。

2.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据调查,我省高职高专教师来源主要以普通高校硕士毕业生为主,从企业调入的数量很少。从高等院校毕业到高职院校教师,理论上一般都可以满足要求,而实践方面很难满足对实验实训的要求。尽管不少学校对有企业背景紧缺型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但招聘的结果也常常不尽人意,要么是招不到,要么是不符合要求。将一直从教的教师培训进修为“双师型”教师,不失为一项有用的举措,而实际情况是水分较多。

3.激励机制不足制约高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我省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的量化,更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配套。部分高职院校制定了量化的规定文件,但缺乏科学性,且具有不合理性或不完整性。导致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本校干少,校外多干”等不正常现象。很多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到校外去挣外快,其自身的业务素质就很难得到提升。

4.生源学习能力低制约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到高职来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其中很多学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能力很低,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厌学,再加上手机、网络的影响,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比例很低。目前这些成了普遍现象,教师也就很难找到当教师的感觉,更难以获得教书育人的荣誉感。

5.工资收入水平低制约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我省高职学院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每月仅拿3000元工资的教师不在少数,与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更没办法进行比较。就是建筑工地一名熟练建筑工每月也可以挣到5000至6000月的工资,甚至更高。付出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就会产生工作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感觉,自然降低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6.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据调查,我省大多数高职院校师生比例都没有达到低于181的要求,有的甚至达到33∶1。达到要求的院校,兼职教师的比例往往较高。而兼职教师很大部分是在校研究生,他们没有经过培训就登上讲台,有些人上课也就是给学生念念课本。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是无法得到保证的。

7.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断层现象严重。根据对10所安徽省高职院校的调查,我们对教育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职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多,中老年教师少,35岁以下的教师占50.16%,不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而学历结构中,学士学位多,硕士、博士少。职称结构中,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其中讲师和助教占56.38%。这种现象说明高职教师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30至40岁年龄段的教师比例少,这不利于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8.师资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较快。目前,安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比较不稳定,特别是地级市或县城所在的高职院校人才引进相当困难,甚至出现教师队伍负增长的局面。尤其是热门专业,部分教师在提高学历后,尤其是攻读博士后,就选择了跳槽,甚至出现流失的教师数比引进的还要多的尴尬局面。

9.师资培训不力制约高职毕业生的市场适应能力。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培训应该具有系统性、持续性、专业对口性等特点。然而实际情况常常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教师需要获得某一领域的培训,却又常常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教学内容很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设备及制造工艺已经在市场中得到应用,教师授课的内容却还是10年前的工艺水平。尽管高职毕业生在校也进行了实验实训,落后的实训内容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

二、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

高职院校正在经历从外延发展逐步向内涵发展的变革历程,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即为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本质属性发展的总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内涵式发展的保障。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确立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基础;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根本;实训基地建设是教学质量建设的保障;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好,才可以保障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双师型”、“三能型”教师队伍。多渠道培养或引进“双师型”教师,对此类人才的引进可以开通绿色通道,可适当降低学历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及校际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逐步由“双师型”教师向“三能型”教师过渡。这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胜任理论教学,能具备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实训、实践,能具备科研能力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

3.完善培训体系,促进高职教师全面发展。首先,要完善高职教师培训机制,树立科学的终身教育理念,为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与培训,通过把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有机衔接,探索和创造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教师需求的多元化培训机制,从而为教师构建一个高质、高效的平台。其次,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逐步改变以往整齐划一、压抑教师多样化需要的培训模式,应综合考虑教龄、年龄、学科专业等的差异,构造出符合不同群体的培训模式。第三,要实现培训内容多元化,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实用性。第四,要增加高职教师参与培训的自主性,实现高校与教师的良性互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培训的效果。最终达到促进高职教师全面发展。

4.完善激励机制,调动高职教师工作积极性。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尽可能地根据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有条件有限度地满足高职教师对改善工资待遇以及物质生活、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合理需要。其次,要创新大学文化,创造和培养大学的人文精神,使校园中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以此激发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科学精神。第三,高校管理者在处理工作任务的分配、总结评比、工资调整、奖励和晋升等实际问题时,应做到公平合理,各得其所。第四,实行民主管理,让教师参与制定激励方案。第五,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包括培训机会融入激励手段,形成全面、多样、灵活的激励机制。

5.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高高职教师成就感。高职院校要重视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整体推进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会及学生团体的作用,加大学生自我管理力度。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训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在操作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必将提高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6.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增大高职教师社会服务面。师资队伍的管理模式根据管理范围可以分为校内管理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对于校内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可以参照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该校为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竞争力,提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四化”模式,即“职业化、标准化、表格化、精细化”。通过“四化”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加强教师职业化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标准化建设,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推进表格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精细化建设,提升教学业绩。

对于师资队伍的社会管理模式,我们应该顺应人才市场发展趋势将眼光扩大全省,甚至全社会,去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以适应现阶段高职院校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我们既要提倡有序竞争?合理流动,又要防止恶性竞争?在建设高水平教队伍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探索建立合理有序的高职院校教师流动机制?让高职教师有序地在高职院校间以及在学校与企业间流动,不断增大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面,创造条件让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梅建安,谭玉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篇5

【关键词】西安民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西安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找出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本课题组成员于2013年5月到2013年7月对西安外事学院、西京学院、翻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市的四所民办高校的本科、大专、自考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访谈为主。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有效问卷708份,回收率为93.2%。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的现状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根据调查情况,大学生高度认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了解的并不深入。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整体认知情况,本课题组设置了三道题目“你听说过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吗”“你认为当前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必要吗”“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吗”。第一个题目选择“听说过”的同学高达98%,第二个题目选择“有必要”、“非常有必要”的同学占到90%,而第三个题目选择非常清楚的同学只占35%。通过访谈也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完全清楚其具体内容。由此可见,从十七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任重而道远,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2.对指导思想的认同现状

根据调查,大多数同学比较清楚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并有78%的同学开始用的观点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理论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学生的思想整体上是良好的态势。但是当问及“是否信仰”时,65.2%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清楚”,根据访谈也反映出在当前,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而且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看不到的生命力,对的指导思想持怀疑态度。

3.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同学高度认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成绩,对于未来的发展大多数同学也是充满信心。多数大学生认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当问及是否赞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时,选择“不太赞同”、“不好说”的竟然分别占到31.7%和41.9%。可见,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关于共同理想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4.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认同现状

根据调查现实,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对民族精神的认同上,大家的认同度非常高,97%的大学生都以自己是华夏儿女而感到自豪,92%的学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更应该弘扬民族精神,发挥民族精神的纽带作用”。不过,在调查中发现,有4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爱国的方式“缺乏理性”。89%的大学生认可当今时代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所有的大学生都认可创新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自己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的是欠缺,可见,大学生对时代精神的认同度并不高,而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现状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根据调查发现,大家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性一致认可,但是存在知行脱节的问题。在“您怎样看待考试作弊现象?”中,有39%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只有29.1%的同学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在“您怎样看待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只有40.3%的大学生选择“坚决反对”,在“您怎样看待大学生傍大款”的现象,选择“无所谓”“很正常”“可以接受”的竟然占到68.9%。可见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出现模糊的情况,并且知行脱节现象非常严重。

三、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因素的调查现状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本课题组从大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家庭情况、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和效果、社会影响,四个方面设计可能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主要涉及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是否党员或者入党积极份子、是否学生干部”,“家庭收入情况、父母的职业、父母的政治面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思政课的授课方式、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多种价值观、功利的时代、网络化时代”等。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专业、政治面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功利的时代这六个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其它因素也有影响,但是不是太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因素,专业因素较明显,其中,文科学生的认同要高于理科学生,认可度最高的专业是法学类专业,认同度高达87%,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最低的是体育类专业的学生,认同度只有49%,这和专业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和普通学生相比,大学生中的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认同度较高,高达82%,比普通学生的认同度高15%。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大学生的认同度影响也较高,父母有大学水平的学生的认同度要比其他同学高出21%。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9.1%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受到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功利思想,多元社会思潮和价值观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

思政课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有很深的影响。调查现实,大多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太强,与现实脱节,不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大学生密切关心的交友、就业等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比较单调,教学效果不好。93.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一般”或“不好”,60.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脱离实际,4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同学认为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要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找到更加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调查也现实,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每进行一次有效的方法改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就增加10%左右。

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教育要和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影响、教学情况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只有将实践性、实效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四、当前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

根据调查现实,当前,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课,8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当代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选择校园社团活动的占22%、选择学校党团活动的占18.9%、选择学校BBS论坛的占10%、选择各种讲座的占21.7%、选择其他学习材料的占8.9%、选择校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占12%、选择各类媒体的宣传的占51.8%、选择社会上的其他宣传方式的占7.1%。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包括多种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然是主渠道,学校的党团和社团活动、各种社会媒体的宣传效果也很明显。

五、调查的结论

本文在对西安市的四个民办高校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主要结论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大学生高度认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了解的并不太深入。具体来说,大学生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同度最高,对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认同度一般,而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认同度不高,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知行脱节现象。

2.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因素很多,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专业、政治面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功利的时代这六个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同时,当前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给我们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很大的启发,加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尽量拓宽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

篇6

【关键词】社会治安监控系 技防报警 视频监控 管理应用

1 当前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实施现状分析

1.1 社会监控资源分散,孤岛效应突出

随着城市化规模的快速膨胀,城市地理复杂性越发提高,再加上人口流动的加速,对于社会公共安全治安隐患来说,管理难度也与日俱增。以公安系统为主的公共安全指挥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在推动城市社会治安监控面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交通安全监控系统、企业单位监控系统、小区物业监控系统、金融、商场等重要公共安全防控系统的实施,在系统架构上缺乏有效的规划,建设体制相对单一,功能设置相对简单,特别是对各类监控资源与设备的共享来说,联网程度普遍不高。这些以监控感知设备为主要终端的离散网络系统,因对信息的采集、管理缺少有效的统一和规划,往往只能在单个部门系统内使用,在技术上缺乏互联互通的支撑和保障,反而制约了社会综合治安防控体系最大效用的发挥,带来了社会治安监控平台的感知、采集、分析和管理的孤岛效应。

1.2 对重点场所和突发治安事件的综合监测能力不足

对于当前社会治安综合监控平台的建设来说,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条件下的设备存在一定的互通障碍,特别是不同系统集成商在承建、设计、规划及管理上没有进行全面融合,在整体功能上协作力度不够,如对于传统有线电话拨号系统来说,数据传输速率较低,通信成本较高,而一旦出现监控设备的故障等问题,抢修和恢复上缺乏必要的时间空间,也给某些特定的社会治安事件的监控带来了影响。再加上个别重点区域或单位的监控系统建设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也给信息的交互使用带来了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使得综合预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2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分析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社会治安监控系统的升降改造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结合城市行政区域规划管理实际,对于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架设计上,通常分为七部分,即网络数据监控点、数据传输平台,视频数据管理平台,综合系统应用管理平台,以及各级监控中心和统一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其网络拓扑结构表现为“三横两纵”结构模式,以市、区、街划分为三个层次,以公安视频系统和城市公共网络系统为两纵,从而覆盖整个城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平台的接入层,汇聚低层、汇聚高层、核心层。

2.1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对于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数据的采集要求,借助于先进的视频监控点设备,以有线、无线等方式来完成对前端图像的采集;二是权限管理功能,结合系统管理功能要求,根据授权用户的级别来实现对各远程监控点信息的查看和管理;三是信息的存储和备份功能,利用前端各级监控平台和监控中心,能够实现对各系统、各监控点信息的巡检、报警、系统日志等信息的有效存储和管理;四是系统控制管理功能,结合视频监控管理实际要求,能够实现对控制指令的有效传输和执行,以满足监控中心或授权用户对监控系统的调用和控制;五是自动巡检功能,结合系统工作现状实际,借助于定时或人工方式来实现巡检管理要求,以实现对各监控环节、各监控点系统工作状态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2.2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片区化设计思路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对于个行政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上,应该从该区域的管理实际,从设计思路上确保监控区域的高效性与经济性并重,主要从以下几点来选择:一是对监控系统的处理模式进行选型,通过对模拟信号系统和数字监控系统的发展来看,对于片区小范围的监控网络规模来说,模拟制式的监控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系统设备成熟,且性能稳定;二是对于系统数据传输模式的选择上,以光纤为介质的光信号传输方式,其传输距离、图像质量,以及抗干扰等能力尤其突出,因此在视频信号的传送上,以光纤配合模拟监控系统具有更好的普及率和实用性。

2.3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架构分析

从系统设计架构上来看,对于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需要对现场进行查勘后,结合监控对象和监控范围要求来科学设置监控点,对于前端监控信号及监控设备的选型上,以街道区域模拟信号制式为例,利用视频光端机来对视频采集信号进行转换,并发送到矩阵系统和录像设备进行存储。为了实现对各个监控点与监控中心的有效交互,采用星型结构来实现。并采用专用监视墙来实现对监控视频的集中式管理,满足视频矩阵前端图像的有效切换和管理,并对相应的监视数据进行集中备份处理。

3 社会治安监控关键技术分析

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治安监控平台的覆盖范围,需要对接入到社会治安监控平台中的各分监控中心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如对各类智能报警主机的应用,对无线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网关设备的应用等,从而为及时有效的应对社会治安事件中的识别、分析和处置提供科学的依据。

4 结语

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是预防威慑、强化事后调查取证的有效工具,也是未来提升城市智能化、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综合化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平台建设进程中,不仅需要从技术角度上来突出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的便捷性,还要从资源的整合上,建立于其他多重监控平台的互联互通,集中建设、集中维护、集中管理,从而为提升整个城市社会治安预警能力和协同处置能力发挥其应有的综合效用。

参考文献

[1] 彭明喜,张文江.基于物联网的综合社会治安监控平台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09).

[2] 刘军,陈和.视频监控标准对安防系统图像质量的影响[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3] 冯建海.以城市视频监控联网平台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系统[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2).

篇7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社会治安;社会转型期;社会变迁

引 言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一处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在感情上产生十分重要的安全感。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意象,每座城市都具有鲜明的意象特色。成都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平原地区,生活很是舒适。他们的生活态度比较轻松,使成都人有一种安全感。

在问到“影响我市社会治安的原因”时,63%的人选择了 “流动人口太多” ,居第一位;“贫富差距过大” 和“对犯罪打击力度不够”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所占比重分别为 17.1%和 9.9%。在众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盗窃抢劫” 所占比重为 36.2%,居首位;诚信问题会极大的降低人们的安全感。“网络安全”成为对大众心理构成影响的因素,尤其是网络诈骗。公民的社会安全感还来自于政府对于公民各项福利待遇的重视程度。政府对于整个社会的福利重视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民的社会安全感。周围建筑与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心里的安全感,因为人是生活在建筑物中,天天都感受的到。

在最近几年,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被揭发和暴露、台风、海啸、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金融危机风暴、诱骗、盗窃、抢劫等社会不良事件屡见不鲜,使对“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调查研究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对此,我们以“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为调查内容在四川省成都市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率96%。共设计了7个选择题,内容如下:

1、 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所在地;

2、 被调查者是否担心自己的真实信息被泄露;

3、 被调查者是否担心独自逛街时被抢;

4、 被调查者是否担心所在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

5、 被调查者是否担心夜间单独出门及是否担心出门后家中被盗;

6、 被调查者是否担心自己在网上购物时会上当受骗;

7、 被调查者在公共场所或拥挤地方是否会更加戒备或感到不安。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1:1,18岁以下占16%,18-30岁占54%,30-55岁24%,55岁以上占6%。所在地为城区占65%,农村占35%。

非常担心 有点担心 不担心

是否担心自己的真实信息被泄露; 47 33 20

是否担心独自逛街时被抢; 52 28 20

是否担心所在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 10 53 37

是否担心夜间单独出门及是否担心出门后家中被盗; 27 60 13

是否担心自己在网上购物时会上当受骗; 74 15 10

在公共场所或拥挤地方是否会更加戒备或感到不安。 54 33 12

从上述调查结果看,社会民众对社会治安有一定的信任度,但安全感普遍不高,尤其是在交易方面。经过我们的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流动人口、无业人员的增加;

2、底层人生活得不到满足,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分配制度不公;

3、经济、心理因素使中等收入的人在社会治安方面没有安全感;

4、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降低。

由此可见,人们社会安全感的变化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转型期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被激化出来,导致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力下降,一些不法分子便趁机制造混乱,扰乱社会治安。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社会治安提高公民的社会安全感:

(一)小区方面。加强小区社会治安管理,小区全封闭式管理,设立门卫制度,加强门卫责任,全天24小时值班,非本小区的人员进入需要登记,小商小贩不得进内,车辆进出需要经过检查。所有居民应该安装防盗门红外线防盗系统。

(二)火车站、汽车站方面。加强街头巡逻警力,提高街头治安民警的责任,加强治安巡防,倡导旅客按秩序排队进站上车,减少小偷行骗的机会,健全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解决旅客之间的矛盾。对于小偷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方面。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警力、提高素质、规范执法、改进作风,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积极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满意率。

(四)外来人员方面。要切实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切实解决外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是实现治安好转、公众安全感提升的重要途径。

(五)公民方面。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时刻警惕不法侵害的发生,尤其是在繁华市中心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时刻小心小偷、抢劫,平时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公民防范措施,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六)社会法制方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七)社会基层人员。社会基层人员是最有可能威胁社会治安和公民安全感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社会治安。切实保障基层人员的生活问题,解决好基层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是提高社会治安和人们社会安全感的根本途径,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社会安全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它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人们的社会安全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治安也比几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有改进的地方。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与论文写作能对成都市的社会治安管理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为其他省市的社会治安整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6.

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农村社会治安网动员大会。省市政法部门的主要领导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会议,是对我们这项工作的重视,特别是省市领导的讲话,对于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网的方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不辜负省市领导的期望,努力总结经验争创典型。下面,在韩书记讲话的基础上,我讲两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建立农村社会治安网

这项工作是受辽宁省北宁市的经验启发,通过书记办公会研究,由区委副书记**与政法委书记***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既到外地去取经学习,又结合了本地实际,经过两个多月的充分准备,制定了实施方案。另外,根据村情民意大调查了解到:在被调查的11000户村民中,有 56.5%的认为“治安状况一般”,57.7%的认为“村治保组织作用发挥得不好”。再一个是,全区90个行政村共9个派出所仅有47名警察,造成地域广、人口多、警力弱的局面,迫切需要一张安来进行覆盖。通过群众对我们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警力与地域面积的现状,进行对比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决心。

过去我们对治安工作就提出“线上巡逻、面上联保、点上值班相结合”的方法,农村社会治安网是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的一种完善、一种补充、一种创新。

建立农村社会治安网是讲政治的需要。当前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如何开展和实践?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抓经济。通过发展,解决根本问题,改善群众的物质与文化方面的需要;二是关心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在全区开展的联村(居)包户、联富帮贫、扶助贫困中学生等活动都是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建立农村社会治安网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是体现、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这样就使人民群众有冤有处申、有难有处找,让他们感觉到党和政府的代表就在身边。

二、如何搞好和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网

刚才,省市领导都已经讲到这个问题,讲得非常到位。这些要求在我们今后完善实施方案中要归纳进去,要用这些要求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下面,我站在区委的角度上,提几点要求。

1、做到“两个明确”

一是要明确建网的意图,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农村社会治安网。二是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明确各自在这张网中网结的作用,主要发挥的作用和主要任务是①协助村治保组织,搞好本村的社会治安工作。②完全彻底地掌握社会治安的全面情况。③震慑坏人,为好人壮胆。④方便群众,密切关系,提供服务。⑤随时随地解决矛盾。⑥帮助“两教”人员彻底转化。⑦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普法宣传。这些作用发挥好了,就明确了自己的任务。要动脑筋、想点子,努力发挥作用。只有作用发挥好了,才能出经验。我希望村村要有经验,为全市推广这项工作提供经验。

2、体现“三个要求”

一是时间要保证。要确保一村一警一周去一天。只有时间保证了,才能了解到足够的情况,才能彻底掌握村里的治安情况。二是作风要扎实。既要保证时间还要保证工作效率,不能敷衍了事。要有准备和计划,具体地了解与解决一些问题。三是责任要落实。一村一警实施后,村里的治安情况就要落在包村干警身上。如果有治安案件发生,包村干警就要提供全面的情况。要将村里的治安情况好坏与包村干警的选拔任用直接挂起钩来,包村干警调整使用时要征求所包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

3、达到“四个目的”

一是体现存在的价值。要公布包村干警的警号与联系方法,让群众感觉到干警的存在,干警要经常为群众提供服务,使群众感觉到社会治安离不开干警。要体现人民警察的责任感、觉悟和素质,感觉到群众很需要干警,同时也要使干警感觉到这个任务很光荣。

二是干警要了解所有的人,同时也要让群众了解干警。包村干警不同于村里的群众,主要任务是掌握情况,提供服务,这就需要深入群众,与他们交朋友。干警是来了解人的,也是来让人了解的。只有了解所有的人,处理问题才有把握和分寸,才知道从哪里入手,所采取的措施,才能有针对性。

三是要确保在一定时期内,使所包村社会治安状况有根本好转和根本巩固。包村干警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个详实的计划,帮助健全所包村的治保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今后区领导下村调研,要由包村干警汇报本村的治安情况。

4、做到“纲举目张”。

篇9

一、认清形势,科学定位,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长效机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牢牢掌握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权。××街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样,治安环境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域形态多样,矛盾纠纷隐患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难度突出。辖内地域形态多样,既有××市最大的关闭国有企业—××氮肥厂,又有东圃最旺的商业地段;既有××区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村,又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多,主要是劳资纠纷、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医患纠纷、经济纠纷,还存在着国企遗留问题、房屋拆迁问题等隐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隐患的存在,给辖区的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要排查调处这些矛盾,既涉及到各种政策法规,又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二是流动人口多,平均素质偏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压力突出。辖内有出租屋1.9万套,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据初步统计,××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口超过8万人,平均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为暂时找不到工作、打散工、从事体力工作等人员。从近年来对违法犯罪分子人员的分析来看,外来流动人口的作案比例大,每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80%以上是外来人员,其中,近90%以上的人落网前居住在出租屋,给××地区的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三是案件基数大,多发性案件典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挑战突出。近年来,虽然我街每年刑事立案逐年下降,但基数仍然较大,其中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约占80%左右,压案保平安的任务十分繁重。在源头预防上,城中村内的治安防范工作由于受环境、居民意识、硬件设施等影响面临很大挑战;在打击管理上,基层民警工作量多,压力大,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整合更多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面临着挑战;在教育宣传上,面对居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素质偏低的现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效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等意识面临着挑战。街党工委、办事处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为指引,把保稳定和促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地分析我街实际,从街道层面进行全局性、系统性考虑,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街道层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观念、思路的转变和突破。

二、深入实践,开拓创新,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和架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注重实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在实践中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突破点,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问题。街党工委、办事处从2006年底开始,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召集研究讨论,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着手研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2007年3月份形成了《××街关于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工作意见》,并全面开始实施。治安防控体系主要包括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防范、基层创安、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法律道德宣传教育、执法联动、队伍培训管理、组织保障、检查考核为内容的“十大机制”,形成了以打击为重点、以预防为基础、以控制为关键,以建设、管理为方法,以改造、教育为手段,综合性、立体化、系统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据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点,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落实防控体系的三项工作原则: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盘考虑全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完美的载体,将街道辖内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大综治格局。

(一)以统一高效为方向,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机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是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以统一指挥、方便管理为原则,建立了由街维稳及综治委牵头,以街道一级有关职能部门为主力,以社区居委会、辖内机构、单位和各类社会力量为基础的纵向层级运行架构。在横向联动方面,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街道一级联动,主要是职能部门之间的执法联动和矛盾纠纷联调联动;二是社区一级联动,围绕平安和谐,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以社区民警为骨干,以社区治保会为基础,以出租屋管理员、××公司治保队员、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为主要参与力量;三是基层治安力量联动,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整合社会各类治安力量,提高治安队伍的凝聚力、遂行力、战斗力。以纵向层级运行架构为主体,通过横向联动工作模式进行协调整合,构筑一个职责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效率快速、效益明显的综合运行机制。

(二)以保障有力为核心,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综治大格局,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和谐又平安”为建设标准,建立街综治工作中心,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街综治工作中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组织保障功能,表现为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硬件设施,明确职责任务和部门分工;协调指挥功能,表现为通过制订2人值班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和落实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的“五联”运作机制;管理考核功能,表现为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加强队伍管理,进行工作绩效评估、检查考核。通过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功能作用,强化基层管理,完善基层服务,优化基层资源,夯实基层基础。

(三)以整合统筹为准则,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精干队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治安工作队伍,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力军,以治保队员等治安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实行警民结合、专群结合,充分发挥队伍最大的工作效益。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将辖区保安员、治保员以及物业小区、工业区、大型企业的治安力量有效整合,完善了联网基地指挥台建设,实现了勤务指挥联动。以义务平安巡逻队伍为补充,在社区民警统一安排下协助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通过治安力量的整合,达到有效的管理,高速、可靠、准确、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发挥最大作用。

(四)以科技创新为指引,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网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建立健全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一是建设全街视频监控系统,现在街面主要路段设置了212个监控点,城中村内街内巷设置了107个监控点和5个监控岗亭。二是发动辖内物业小区、企事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系统,现我街辖内主要小区、企事业单位安装了1000多个摄像机。三是推进城中村单体出租屋视频监控小系统建设,由屋主自筹资金安装,主要对出租屋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推行家庭、商铺内部技防建设,积极推行“手眼通”、亿光安防、门禁系统等家庭、商铺技防。通过建设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形成一张覆盖全辖区范围、解决重点治安问题、排除大部分治安隐患的安全防范网络。

(五)以立体渗透为手段,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宣传教育模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模式,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意识环境。构筑××街法制宣传教育平台,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为目标,打造室内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室外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网上法制宣传服务三大宣传阵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拓宽宣传教育途径,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增强辖内居民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

三、以人为本,立足长远,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一)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紧紧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持续发展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全面落实要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要与上级综治工作精神相结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推进要以省、市、区综治工作精神为指导,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二是要与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从××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趋势出发,继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才能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科学性、长效性、稳定性。三是要与社会矛盾发展态势相结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社会矛盾类型,如何排除矛盾纠纷隐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将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自身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对社会治安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是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效果的最好诠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全面推进,要立足实际,始终以群众安不安全、满不满意为根本考虑,切实围绕社会治安问题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实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明显好转。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融入到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使群众首先做好自身、自我的安全防范,增强防范意识,减少犯罪分子犯罪机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进一步引导和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承担一定的治安防范义务;通过及时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治安信息,使群众及时了解身边的社会治安环境,采取相应地防范措施。

篇10

煤矿企业因自身具备的特点,大部分和附近的乡镇紧挨着,其交通条件非常便利,附近的人活动量相对偏大,人口流动性相对较强,涉及到的区域非常广泛。附近的矿区点相对较多,同时分布非常分散,居民住宅相对分散,正是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导致矿区的平安管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大,不能对其实施全封闭式的管理。除此之外,在矿区范围内时常发生各种偷盗活动,社会闲散人员经常到矿区闹事。再就是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经常会有许多由于外转供电、饮水、土地、沉陷、搬迁等相关问题造成的工农纠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煤矿企业社会治安工作的难度,使得煤矿企业构建和谐企业、平安建设等工作面临一系列问题。

二、社会治安工作对煤矿企业的作用分析

1.搞好社会治安工作可以为煤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煤矿企业行业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只有一小部分工作为井上作业,大部分属于井下业务活动,井下作业过程中具有大量安全隐患,稍不留神就会引发事故,例如井下非常容易燃烧、非常容易爆炸等,同时清除煤尘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如果发生事故,那么就会给国家造成非常严重的资产损失,使得企业蒙受严重损失,尤其重要的问题是能够使事故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受到最严重的损害。只有煤矿企业搞好社会治安工作,才能有效确保自己的资产免于损害,才能使广大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才能为煤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搞好社会治安工作可以为煤矿企业安全运营提供坚实的保障。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搞好内部社会治安保卫工作,能够确保自身安全运行,使其能够有效预防各种犯罪活动的发生,从而能够为企业降低经济损失。通过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严格惩处各种犯罪活动,使犯罪分子不敢妄想侵吞煤矿企业资产,从而能够更好的推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发展,为其安全运营提供坚实的保障。

3.搞好社会治安工作可以为广大员工建立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社会治安保卫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煤矿企业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唯有抓好内部社会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使真正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为广大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才能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较高的安全感,能够全身心的参加到工作之中,使他们不再对工作产生任何顾虑,集中精力开展平时的生产建设工作。

三、加强矿区社会治安环境建设的有效策略

现阶段,加强矿区社会治安环境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煤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笔者自己长时间从事该项工作,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为煤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应当进一步完善保卫工作制度,切实增强做好企业保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和附近的镇村进行交流互动,与他们建立起联系,将附近村民纳入保卫队伍中,利用这些人熟悉附近环境的优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开展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过程中,牢固树立起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思想,构建起综合防范网络。同时,还应当切实加强煤矿企业内部社会治安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大恶性案件,有效控制各种类型的多发性案件,努力将一般与政治案件消灭,充分保证没有员工涉及到犯罪活动,从而能够充分确保矿山社会治安稳定。

2.构建系统完善的信息反馈渠道。煤矿企业社会治安保卫工作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煤炭生产运输、员工生活、销售等诸多环节,保卫队伍只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协调指导作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广泛调动煤矿企业内部各个单位以及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实现专群结合,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充分掌握各种安全隐患,综合分析各种反馈的问题,找出其中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应对。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矛盾进行疏导,将各种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主动对各种矛盾进行疏导,努力将其中的消极因素化解,做到及早发现,正确疏导,力争把各种矛盾控制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预防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树立超前思想理念,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从而能够尽早发生各种问题隐患,尽早对其进行处理。

3.严格规范系作业。保障和谐矿山的安全建设大体上涉及到保卫人员与防范技术。首先,保卫科作为煤矿企业负责社会治安工作的主要单位,应当切实强化安全防范。其内部各个职工应当加强安全防范。保卫科监控室一定要确保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都有人在岗工作,一定要严格抓好监控室的工作。要是发生异常现象,应当尽快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具体根由,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策略。尤其应当关注的问题是,当发生异常问题时,保卫科职工必须先弄清楚对方的实力,必须高度谨慎,避免盲目出击,要不然非常易于造成职工的伤亡。其次,及时更新各种防范技术设备,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构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切实加强防范技术设备及时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此处,防范技术的更新并非单纯的在矿区范围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尤其关键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尤其是业界先进的技术方法开展防范工作。利用合理的方法制定变压器防盗策略,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应当在工作实践中引入各种高级的科技方法,利用各种方法对各种潜在的危险隐患进行有效防范。

4.建设和谐矿山企业文化。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大力度对广大职工进行培训教育,使他们树立企业法治文化理念,这是搞好社会治安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一切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感动广大职工,使他们对工作满怀热情,从而使其构建和谐煤矿企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逐渐增强。在这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做好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企业应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利用这种方式使广大职工能够充分认识到煤矿企业现状。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其属于高危行业,因此在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中与别的公司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就是安全,因此,在矿山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应当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体现安全的理念。

四、结语

篇11

一、认清形势,科学定位,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长效机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牢牢掌握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权。××街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内影响稳定的因素多样,治安环境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域形态多样,矛盾纠纷隐患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难度突出。辖内地域形态多样,既有××市最大的关闭国有企业—××氮肥厂,又有东圃最旺的商业地段;既有××区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村,又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多,主要是劳资纠纷、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医患纠纷、经济纠纷,还存在着国企遗留问题、房屋拆迁问题等隐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隐患的存在,给辖区的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的工作难度,要排查调处这些矛盾,既涉及到各种政策法规,又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二是流动人口多,平均素质偏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压力突出。辖内有出租屋1.9万套,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据初步统计,××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口超过8万人,平均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为暂时找不到工作、打散工、从事体力工作等人员。从近年来对违法犯罪分子人员的分析来看,外来流动人口的作案比例大,每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80%以上是外来人员,其中,近90%以上的人落网前居住在出租屋,给××地区的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三是案件基数大,多发性案件典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挑战突出。近年来,虽然我街每年刑事立案逐年下降,但基数仍然较大,其中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约占80%左右,压案保平安的任务十分繁重。在源头预防上,城中村内的治安防范工作由于受环境、居民意识、硬件设施等影响面临很大挑战;在打击管理上,基层民警工作量多,压力大,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整合更多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面临着挑战;在教育宣传上,面对居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素质偏低的现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效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等意识面临着挑战。街党工委、办事处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为指引,把保稳定和促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地分析我街实际,从街道层面进行全局性、系统性考虑,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街道层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观念、思路的转变和突破。

二、深入实践,开拓创新,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和架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注重实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在实践中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突破点,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问题。街党工委、办事处从2006年底开始,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召集研究讨论,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着手研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2007年3月份形成了《××街关于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工作意见》,并全面开始实施。治安防控体系主要包括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防范、基层创安、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法律道德宣传教育、执法联动、队伍培训管理、组织保障、检查考核为内容的“十大机制”,形成了以打击为重点、以预防为基础、以控制为关键,以建设、管理为方法,以改造、教育为手段,综合性、立体化、系统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据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点,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落实防控体系的三项工作原则: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盘考虑全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完美的载体,将街道辖内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大综治格局。

(一)以统一高效为方向,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机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是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以统一指挥、方便管理为原则,建立了由街维稳及综治委牵头,以街道一级有关职能部门为主力,以社区居委会、辖内机构、单位和各类社会力量为基础的纵向层级运行架构。在横向联动方面,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街道一级联动,主要是职能部门之间的执法联动和矛盾纠纷联调联动;二是社区一级联动,围绕平安和谐,以社区党支部为龙头,以社区民警为骨干,以社区治保会为基础,以出租屋管理员、××公司治保队员、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为主要参与力量;三是基层治安力量联动,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整合社会各类治安力量,提高治安队伍的凝聚力、遂行力、战斗力。以纵向层级运行架构为主体,通过横向联动工作模式进行协调整合,构筑一个职责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效率快速、效益明显的综合运行机制。

(二)以保障有力为核心,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挥平台,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综治大格局,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和谐又平安”为建设标准,建立街综治工作中心,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街综治工作中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组织保障功能,表现为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硬件设施,明确职责任务和部门分工;协调指挥功能,表现为通过制订2人值班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和落实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的“五联”运作机制;管理考核功能,表现为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加强队伍管理,进行工作绩效评估、检查考核。通过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功能作用,强化基层管理,完善基层服务,优化基层资源,夯实基层基础。

(三)以整合统筹为准则,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精干队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治安工作队伍,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力军,以治保队员等治安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实行警民结合、专群结合,充分发挥队伍最大的工作效益。以××地区治安联防大队为载体,将辖区保安员、治保员以及物业小区、工业区、大型企业的治安力量有效整合,完善了联网基地指挥台建设,实现了勤务指挥联动。以义务平安巡逻队伍为补充,在社区民警统一安排下协助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通过治安力量的整合,达到有效的管理,高速、可靠、准确、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发挥最大作用。

(四)以科技创新为指引,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网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建立健全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一是建设全街视频监控系统,现在街面主要路段设置了212个监控点,城中村内街内巷设置了107个监控点和5个监控岗亭。二是发动辖内物业小区、企事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系统,现我街辖内主要小区、企事业单位安装了1000多个摄像机。三是推进城中村单体出租屋视频监控小系统建设,由屋主自筹资金安装,主要对出租屋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推行家庭、商铺内部技防建设,积极推行“手眼通”、亿光安防、门禁系统等家庭、商铺技防。通过建设四个层面安全防范网络,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形成一张覆盖全辖区范围、解决重点治安问题、排除大部分治安隐患的安全防范网络。

(五)以立体渗透为手段,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宣传教育模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模式,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意识环境。构筑××街法制宣传教育平台,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为目标,打造室内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室外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网上法制宣传服务三大宣传阵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拓宽宣传教育途径,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增强辖内居民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

三、以人为本,立足长远,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一)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紧紧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持续发展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全面落实要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要与上级综治工作精神相结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推进要以省、市、区综治工作精神为指导,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二是要与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从××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趋势出发,继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才能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科学性、长效性、稳定性。三是要与社会矛盾发展态势相结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社会矛盾类型,如何排除矛盾纠纷隐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将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自身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落实和发展。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对社会治安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是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效果的最好诠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全面推进,要立足实际,始终以群众安不安全、满不满意为根本考虑,切实围绕社会治安问题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实现社会治安状况的明显好转。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融入到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使群众首先做好自身、自我的安全防范,增强防范意识,减少犯罪分子犯罪机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进一步引导和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承担一定的治安防范义务;通过及时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治安信息,使群众及时了解身边的社会治安环境,采取相应地防范措施。

篇12

全县社会治安形势基本现状扫描

目前,全县社会治安状况继续保持持续平稳,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发案和治安案件受理、查处数与去年基本持平。防邪反邪、防恐反恐工作措施得力,为确保奥运圣火在南通境内顺利传递和苏通大桥的全线开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大幅上升。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共立各类刑事案件973起,与去年同比上升3.73%,破获现行刑事案件461起,破案率为47.38%;共立“八类”案件11起,与去年同比下降26.67%,全部告破;共发生交通事故1903起,与去年同比下降4.08%;共发生火灾事故13起,与去年同比下降79.69%;共抓获刑事作案成员307人,与去年同比上升35.08%。1-6月份,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接待群众2522次,受理矛盾纠纷2*2件,直接调处1889件,调处成功1859件,调解成功率98.4%;分流调处163件,督办矛盾纠纷163件,劝阻群体性上访96批1199人,防止矛盾纠纷激化23起。

影响我县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的负面因素浅析

据统计,我县公众社会治安满意度20*年为98.3%,20*年为98.9%,2007年为98.7%,与前几年比较,目前我县公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处于相对稳定的持续高位平台,领先全省、全市水平。当前,伴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新形势、新挑战、新局面的来临,出现的一些负面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社会治安满意度。

1、大桥大港经济时代的到来,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思想意识流也随之密集交汇,给社会治安增加了不安定因素,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由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需求进一步扩张,导致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压力增大,由此引发的外来人员刑事案件和犯罪人数逐年上升。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城市拆迁、环境保护、劳动就业、医患关系、婚姻家庭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将会不断增多,濒临破产的企业带来的经营和管理问题、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环保问题、少数离任村干部的生活待遇问题以及由于征地、土地承包、房屋和宅基地等带来的纠纷仍占不小比例,造成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期盼的落差,由此将影响其对社会治安满意度。

3、今年是我国大事多、喜事多,同时也是倍受严峻考验的一年,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在这种紧绷状态下,部分群众有可能产生逆反心态,造成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的影响。

4、诸如、贫富差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物价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发了一些群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进而容易归集并消极影响到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上来。

5、部分曾经受到治安处罚或由于交通违章、违法违规等原因受过各种处罚的人,无由地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甚至会波及到周围群体对社会的满意度。

如何保持我县公众对社会治安的高满意度

面对新的形势,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夯实措施,立足于以实实在在的工作绩效,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保持我县公众对社会治安的持续高满意度。

第一,立足提升效能,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政法队伍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谐的坚强基石,要紧紧围绕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强教育管理,严格督查考核,以“三铁”精神严管队伍。当前全县政法系统结合我县“效能建设年”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开展“适应新形势、立足新起点、提升新水平”(简称“三新”)的大讨论活动,以全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人民满意的政法队伍。

篇13

【关键词】平安城市;安防;居民小区监控;系统组建;监控录像

1. 项目背景

随着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提出,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强化和深化社会治安管理、提高公安工作效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安城市”监控系统的建设,正是在当今现实环境下落实公安部“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举措。

2. 需求分析

2.1现状分析。

(1)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相比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安全设施的建设却有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无论是“非典”等紧急卫生事件还是城市报警、治安事件都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冲击,因此,城市安全防控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政府也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广大公民的日常生活安全。

(2)根据公安部“3111”工程“三区、三口”的建设意见和监控的部位要达到可以识别监控对象的面目特征和行为动态以及车牌号码识别的要求,阿拉善盟左旗市区及周边苏木、镇重要交通路口各监控点,以达到出城卡口、城区治安、电子警察、道路测速、苏木镇卡口及苏木镇治安等安防监控功能。前期规划建设325个点的摄像头,基本能覆盖城区主要路段。

2.2实现目标。

2.2.1社会治安报警与监控需求分析。

(1)对全市范围内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监控点实时视频图像进行动态观察;实现对全系统设备和用户进行统一管理、身份认证、权限分配、配置下发等功能。

(2)对全市范范围内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监控点的监控视频流和存储视频流编码速率进行设定和编辑;对全市范范围内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监控点摄像机云台进行统一调度、控制、管理。

(3)对全市范范围内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监控点视频图像进行存储计划的设定、编辑和统一存储。

(4)对数据存储库的存储空间进行动态资源管理。

(5)对全市范范围内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监控点视频图像进行授权调用管理。

(6)对监控中心电视墙显示监控图像进行轮流切换,按序切换。

(7)对数据存储库中的视频图像进行授权回放、点播管理。

(8)对全市范范围内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监控点前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检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告警、图像丢失告警、设备断电告警、设备断网告警。

2.2.2系统整体构架需求。

系统构成

2.2.2.1一网一库:

(1)“一网”是指以交警监控网络为主框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一张”报警与监控信息承载专网,服务于当前的城市社会治安报警与监控、交通管理系统和未来扩展的多种相关业务应用。

(2)“一库” 是指在市局建设一个社会治安报警与监控、交通管理图像的集中数据存储库和管理平台,主要包括用户权限审核/管理/分配及数据/图象存储系统。

2.2.2.2两个子系统:

(1)社会治安报警与监控子系统

(2)交通管理子系统。

2.2.2.3三级中心:

(1)市局一级中心(1个)

(2)分局(支队)二级监控中心(3个)

(3)分局所属派出所三级监控中心(25个)。

2.2.2.4四个层次:

(1)监控采集层(前端设备)

(2)数据传输层(网络传输)

(3)业务管理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管理、运行维护中心)

(4)图像应用层(各级监控应用中心、指挥中心、交通管理中心)

3. 方案设计

3.1设计原则。

(1)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IP园区网和光纤链路资源,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工业生产环境的特殊因素,结合视频技术发展的趋势,设计一套高可靠、抗干扰、低成本的监控系统。通过细致的现场勘察、严格的设备选型和最佳的性格比,以便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保证系统功能实现的需求,经济实用。

图1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拓扑

(2)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

由于本系统为工业级系统,在方案的设计中着重考虑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健壮性。在系统发生故障,造成业务中断时,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同时系统具有较高的MTBF,和较低的MTTR。同时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

(3)扩展性与标准化原则。

本项目的设计考虑到今后技术的长期演进和需求的拓展,在接口、协议、规范的选择上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并根据今后该项目工程的实际要求可实现设备和功能的平滑扩展。

3.2总体方案设计。

(1)前端系统包括:摄像机和视频光端机发射端,此部分的主要完成视频信号的采集,并且转化为光信号。

(2)中心系统包括:视频光端机接收端、视频分配单元、智能网络矩阵、硬盘录像主机、监控电视大屏。此部分组要完成视频信号的由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由视频分配单元实时向智能网络矩阵和硬盘录像主机分别复制视频信号。智能网络终端接收信号后通过矩阵算法,分别向监控电视大屏输出视频图像,而硬盘录像主机接收信号后,通过自带的SATA硬盘存储为特定格式的文件,且将视频信号编码为可通过IP网络传输的视频流。

(3)电源分配系统:包括中心端带稳压功能的UPS和前端设备的电源变换器。为了保证整体系统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由中心机房集中供电的方式,在中心机房设置总控电源空开,分别设置24路汇聚点。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避免由于节点就近取电时,电源失效时造成的设备脱网。同时在各支路电源汇接处设置一分控空开,可避免某一节点电源发生故障(短路)或需要断电维修时,造成全网瘫痪的后果。

4. 设备选型

4.1前端设备。

定点摄像机建议采用体积小的红外一体机,镜头采用8mm广角镜头。

球机根据用户需求分别采用三大类:室内高速球机、室外远红外球机、防爆高速球机。

生产区域使用5寸室内球机,防尘、防水,内置解码器,最大变焦27倍,直流供电。

周界区域使用室外远红外球机,内置解码器,最大变焦22倍,直流供电,最大红外距离25米。

4.2中心设备:

硬盘录像主机:支持网络接口,支持多种存储格式,存储介质支持SATA硬盘,最大接入路数为16路。

智能视频矩阵:支持网络接口,全IP化连接,支持模块化升级扩展。16路输出,64路输入,支持键盘操作。

篇14

社区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本着“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着眼现实,立足长远”的原则,以警务进社区为突破口,以强化综合治理网络为依托,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集打击,防范,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从而使社区呈现出社会稳定,文明祥和,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景象。在xx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工作到位

这半年里,为了使社区内综治工作能真正做到实处,也为了使居民能有一个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首先,我们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小组的组织机构,完善了调委会、中心户长、居民门店联防政度等六项制度。并分别与各驻地单位.中心户长.联防组长签订了和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目前全区组建有治委会一个,调委会一个,中心户长15名,护校队三个,治安巡逻队五支,门店联防点20个,居民联防点327户,安全小区2个,单位内部联防12个。其次,我们利用社区街道悬挂宣传横幅2条,组织干部、中心户长、治安巡逻员上门宣讲13次,观看普法宣传电教片及文艺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次1000余份。通过我们多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宣传,为居民营造出浓厚的综治氛围,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净化了社会风气。

二.加强网络建设、运行机制到位

根据社区综治工作管理机制的特点和治安现状,我们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了门店联防、居民联防和单位联防的管理措施,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制定了综治领导小组成员包建治安小区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切实实把社区的综治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在每月的工作汇报会议上,与会人员都要汇报所包区域的综治工作,以便社区及时掌握了解社区动态,发现不良势头,立即进行预防控制。为了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把环卫工人、联防组长、中心户长确立为信息员和巡逻员,组成了社区巡逻队2个,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进行一周三次的值班巡逻,并做详细的巡逻记录。同时,我们将社区划分为四个安全小区。公路上:从城隍庙沟大桥(包括城隍庙沟)到信用联社巷道划分为永信安全小区,由信用联社负责;从联社巷到新华书店家属楼划分为军工安全小区,由县中队负责;公路下:从城隍庙沟大桥到工商局家属院划分为城建安全小区,由规划办负责;从工商局巷到西区家属楼划分为散居户安全小区,由xxx社区负责。经过社区干部、民警及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目前社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三.加强重点整治、工作措施到位

为确保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使创建“安全社区”真正得以落实,我们采取了上下联动,全面结合,重点整治的工作方法,落实专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特别是对违法青少年和吸毒人员制定了帮教计划和措施,有专人进行帮教,并定期回访。目前进展良好。

四.落实技防措施,防范措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