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合作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能够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掌握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积极促进师生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两大板块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破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本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了解学生搜集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的接轨,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2.以学定教,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选择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定教,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究,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其他学生对话,真正在思考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认真备课,再综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以及写作的习惯。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坡度教学,让学生能够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尽快走入文本,就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情,真正与文本产生共鸣。随着学校网络电视以及班班通进入校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而且能够很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中,补充到需要的信息。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简介作者、检查预习之后,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欣赏,学生耳听着优美的朗读,眼看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优美景色,思维一下子被带入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情境之中。而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篇课文的异同的时候,两种不同的景色表现方法,两种美景中酝酿的情感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受到感染,能够更好地感受文本。

2.通过多媒体课件顺利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进行阅读以及作文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首先直观地理解到教学的重难点。接下来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够随着多媒体出示的问题层层深入,直至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层层递进,一手抓阅读,一手促写作,让学生体会孟子的雄辩文风。

三、合作交流,变式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学生的独立思考,一些语文知识要想被学生熟练地应用是有一些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引进合作交流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要善于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形成学生的多元化交流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2.教师要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遇到需要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能够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并在这个过程加以辅导,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有所收获。真正的合作交流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确定语文教学策略。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参与到阅读与写作中来,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风格,既善于阅读,又能学会写作。

参考文献:

[1]王俊鸣.“阅读教学”价值的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三[J].中学语文教学,2011(10).

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为提高公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及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大提高了公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我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时间尚短,并且教育基础薄弱。再加上农村地区受“上学无用论”思想影响,很多农村学生中途辍学,因此我国的人均受教育程度整体不高。为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必须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实施初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重要。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夯实了基础。新课程最显著的一点,在于“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提出,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而以双向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合作教学。一方面教师通过探究合作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师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对有效语文教学非常重要。此外,在探究合作教学开展中,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合作学习平台的有效搭建。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二是合作探究的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猜测故事结局、分组讨论、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融入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讨论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的记忆更深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重视因材施教

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大,如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处理班务等,因此教师往往没有太多精力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对后进生缺乏足够的关心,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召开座谈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如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问有难度的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较容易的问题,使他们都有所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过程中,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高效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和成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能预想课堂效果。教学同样要有深度,才能使课堂教学的价值得以体现。教学富有激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打造高效课堂,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到新课程的实践中,又要求教师激情四溢,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是不可预知的,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人。教师既要正视学生的不足,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注意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只有明确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才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发展其创造性。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课程理念的践行。对此,在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应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践行“生本”理念,并切实做到:(1)注重探究合作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结合实际开展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3)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客观评价学习成效;(4)整合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闫文波.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2010(42).

[2]薛玉田.如何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J].魅力中国,2010(13).

[3]吕晓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4]沙安平.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02).

[5]胡百良,张静.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3).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实践探究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认识与分析

当今社会互联网普及率高,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获取到知识,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不仅存在于文本中,在各种媒体上更是不断涌现。这种变化引起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的变化。其实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考验,因为新知识的涌现使教师的知识优势加速弱化。因而课程改革是一种现实需要。语文教学模式随着课程的改革而变化,课程教学方式由以往传统的“满堂灌”变成由学生主动提问、交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和提高。不过流于表面形式的“为交流而交流”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提高教学成效,需要对课堂互动交流进行定位和了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明确的主体者,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发散及灵活。在这种教学目的的要求下,老师在课堂上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营造出积极的学习讨论氛围,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科学创新的意识并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在掌握教学知识点的同时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可以针对初中语文的某章节知识点提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各小组分享不同的观点,彼此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种课前提问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2.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将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自我体验,并最大限度地学习到新鲜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加以培养,对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教学的模式、将教研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这样会使课堂具有生动和有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通过不断的提问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在体验中不断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3.教学课堂以人为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回答对应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而且可以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老师在教学课堂中注重以学生为本,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实践

1.不断反思创新课堂模式。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就必须对课堂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尤其在课堂中的提问环节,教师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并分析他们的表现,并对学生中存在的差异设计对应的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加强探索和研究,从而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和创新性。

2.加强教学情景的应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核心考虑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不同的情境进行教育,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课文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例如,利用实际的场景,让学生充分运用语言技巧进行表演,学生通过实际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并加强实际应用的意识,从而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需要转变,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要求教师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新模式不仅会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模式,对国家建设综合型人才十分重要,也意义重大。本文就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做出了研究和探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影响语文教学的不利条件进行探究分析,同时考虑语文学习的特点和不同时期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学习特征,对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做出分析,制定对应的策略方案,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并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璇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J]. 新课程(中学),2014,03,147。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5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97

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良好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和学生交流互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随着初中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将会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首先,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其次,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第三,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大意义,这样既可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最后,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身份,学生平等交流沟通,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有课堂调控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加强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相互尊重,教学相长。只有摒弃了传统的观念,学生才会放下心理负担,更好地和教师交流对话,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社戏》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来体会人物性格,把握好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如在分析 “偷豆”这段文字的时候,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小伙伴的心理,了解到偷所蕴含的情感,体现了小伙伴们的天真、淳朴、无私的性格特点,让读者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

二、更新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和教师之间总有一层隔阂,他们畏惧教师,不敢也不愿意和教师交流,学习主动性缺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退居幕后,将学生放在了首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课堂学习得到延伸,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践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降低控制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拓展独特的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以自由组织课题小组,共同探究实践方案,教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和学生平等交流,重视学生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我魅力,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做好学生的表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课题反馈进行教学,辅助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克服困难,提升自我。

例如在上《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文本,体会人物情感,进而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深意,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努力。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之后,要做好预习工作,标出自己疑惑的地方,在教师讲课的时候重点关注这些问题,提高听课效率。遇到疑难问题,可以请教教师,也可以请教同学。教师不能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点拨要在关键之处,但不能过分干预。教师要认真备课,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宏观把握,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明确作者写作思路,便于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要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学会表达读后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划分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此外,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作品展示,把自己的读后感以及学习成果分享给其它人,尽情拓展思维,展现自己风采,体验到成就感。通过学生交流互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充分肯定,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课后有正确的学习引导。在备课的时候,要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课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情景式教学以及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够真正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四、优化语文实践教学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教学关系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管哪种活动,都需要教师目的明确、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得到情感体验,真正有所收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开展 “我为古典狂”的古诗词活动,加强对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陶冶自我的文化素养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语文教学的深度,为终身学习做好铺垫。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学习是学生从认知到深入拓展的过渡阶段,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全面发展,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69-01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引入和运用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并且在课堂效率的提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充满更多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与此同时,还能够调动课堂整体的学习气氛,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策略进行以下探讨。

一、注重情境的导入

语文教学很多时候需要情感上的配合以及调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注意力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在导入教学中,具有吸引力的情节导入,能够让学生从一节课的开始就被教师的讲课内容所吸引,思维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情境教学的导入。比如说,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们眼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最喜欢在冬天做什么事情?当学生的思维被集中在“冬天”这个关键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文要讲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围绕这个题目能有哪些展开的联想和叙述。多媒体在视觉上能够给学生以冲击,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再比如,在《木兰诗》这篇古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小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进行讲解。这些情境导入方法都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二、对课本剧进行表演,通过换位体会情境

在感受到课文的主旨后,怎样才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课文人物的感情,更加有效地融入文章内容呢?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就是进行课本剧表演。以排练情景剧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这在学生较难理解的课文中非常关键,由于存在理解上的不足,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鉴于此,对情景剧进行排练可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课文的实质内涵。并且情景剧的排练还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中的人物作为视角思考问题,以使学生说文中所说、想文中所想、做文中所做,感受人物感情和心理的改变,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能和想象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时候,以表演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父亲对于勒叔叔感情的三次改变,从恨、到盼、再到躲,在感受课文人物心理与情感变化的过程中,考虑这种改变的主导是什么?是于勒叔叔身份的改变还是金钱?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课文的主旨。

三、结合生活实际,营造教学情境

文章是作者现实生活的反馈,所以在文章当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甚至能够了解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时代背景,但这毕竟不是学生所经历的事情,也不是学生所处的时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文章与学生实际的生活与经历有了连接,才能够让学生在脑中产生画面,真实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父母的心》这堂课中,教师便可以将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出具体的情境。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先讲述一段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之后提问学生,你觉得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呢?平时都是什么样的性格?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叙述一段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经历。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经历,所以这样的情感表达更加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感悟,也使课程内容不再是抽象难懂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四、注重范读,语言燃情

带有感彩的语言往往能够提高人的感知效应,使情境变得更加鲜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不仅仅是教师的说课、学生的回答,更应该包括对课文的诵读。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或者学生朗读课文往往能使学生的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形成一种特定的旋律,能把作品潜在的情愫和教师以及学生的理解及感受融为一体,转化为触人心弦的声音形象,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教材中的散文、诗歌、人物对话都是最适宜朗读的。在诵读时,教师的范读又是尤为重要的。初中生尚处于模仿阶段,他们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诵读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定位,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范读自然的必不可少的了,只有将范读的技巧教给学生,诵读才可以取得进步。比如在学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应用一种轻快明朗的感情基调来进行范读,让学生能感受到济南冬天里不一样的暖和以及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从而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之,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有效的情境教学能拓展学生思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提高初中生语文学科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提前思考、积极思考。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讲解,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策略。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前提,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通过学生发现问题、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实验与调查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既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但是因为它“新”,就呈现出两种态势:既给语文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也给语文教师带来新的困惑。

一、教师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力和实践者,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课改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这种理念的发展变化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尤其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注重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许多教师总认为,学生的提前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解差别并不,其实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学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书本教材,进入学习预热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有一个比较与补充,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就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前预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艺术手法,包括穿插艺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往往形不成一个整体氛围。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并把它制度化,适时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水平。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三者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目前而言,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仍旧偏重“言”的功能,既重视理论性的语言知识、记忆性内容较多。所以,教师应在课程进行之前,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现实环境来科学规划课程设计,由表及里地阐发语文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首先带领学生们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继而再将之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这种“文本解读――精神引导”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开掘教材的深度,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契机。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平衡形式与思想性的比重,既关注学生的语文操作能力,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精神素养。比如说在学习古代文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们了解其中的词义、修辞手法、文章概要等浮于“表面”的知识,之后再探析其中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让学生们从中领悟到古代文学的主要理念和光辉传统,并树立起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如何正确理解课标理念,科学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是我们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坚持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它是从属于语文学科的,至于它和哪一学科综合或延伸拓展到哪个领域,最终还应是“语文”一线在手,无论采用哪些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各门学科简单的整合,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一切均以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性质为出发点,虽百转千回,但凝结不变的仍是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提升文化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语文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语文文化内涵的挖掘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比如“优美的汉字”专设“汉字文化”一节,探究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与汉民族文学、书法的关系等。

(三)树立“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的策略和内容的取舍应着眼于“活” 这里的“活”是指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同时,整个学习流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尊重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产生乐此不疲的情感,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力求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相贴近,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2) 贴近生活

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教育注入了深邃的内涵。以实实在在的生活为内容的学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很乐意全身心的投入。生活的外延又相当广泛,它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所有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都可以纳入语文教师的视野之内。

(四)辨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既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又有承担实施活动的义务,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亢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订计划,到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真正的知识建构的主体、探究的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活动不是自发的漫无目的、毫无规则的行为,更不是随心所欲,所以仍要重视发挥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作用,以追求真正从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初为组织者、促进者、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从原来的传递知识向激励思考、提供帮助转移,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促进教师在活动中自我发展;后为退居一旁的积极的旁观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合作探究。所以,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 1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 2 )有效的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 3 )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学生既要尊重指导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又要树立自主立题、自主实施、自主结题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现实,逐步发展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这样,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的创造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

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积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排座次的终结性、甄别性、选拔式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7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16-01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和精神的重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教学中发现和探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师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要注重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也要注重语文课程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注重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开展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相互合作协商着解决。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相互的合作,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增强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调动学生进行讨论的积极性。在语文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并在交流中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

最后,开展探究学习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问题意识,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和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

总之,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把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中,与学生共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要用好教材,学会知识迁移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以教材为本,因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是长期以来,教师都没利用好教材,没有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出来。无法让学生享受教材的熏陶,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材较好地反应了时代的发展,密切地联系了现实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和欲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激趣的有利因素,把教材中的文本当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实例,以教材内的范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并以此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积极去感受教材的精美,从中汲取无穷的营养,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教材对语文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实行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教材意识。在语文教材中可发掘的资料是丰富的,语文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资源,注重知识的迁移,全方位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语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与学生平等相处。新课程标准确认语文课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倡导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创新与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和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如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作文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语文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交流和学习,与学生共同营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氛围。给予每位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营造出一种民主、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篇8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为提高公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及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大提高了公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我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时间尚短,并且教育基础薄弱。再加上农村地区受“上学无用论”思想影响,很多农村学生中途辍学,因此我国的人均受教育程度整体不高。为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必须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实施初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重要。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夯实了基础。新课程最显著的一点,在于“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提出,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而以双向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合作教学。一方面教师通过探究合作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师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对有效语文教学非常重要。此外,在探究合作教学开展中,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合作学习平台的有效搭建。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二是合作探究的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猜测故事结局、分组讨论、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融入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讨论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的记忆更深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重视因材施教

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大,如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处理班务等,因此教师往往没有太多精力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对后进生缺乏足够的关心,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召开座谈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如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问有难度的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较容易的问题,使他们都有所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过程中,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高效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和成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能预想课堂效果。教学同样要有深度,才能使课堂教学的价值得以体现。教学富有激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打造高效课堂,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到新课程的实践中,又要求教师激情四溢,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是不可预知的,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人。教师既要正视学生的不足,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注意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只有明确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才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发展其创造性。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课程理念的践行。对此,在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应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践行“生本”理念,并切实做到:(1)注重探究合作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结合实际开展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3)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客观评价学习成效;(4)整合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闫文波.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2010(42).

[2]薛玉田.如何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J].魅力中国,2010(13).

[3]吕晓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4]沙安平.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02).

篇9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让一些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陪衬”,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不仅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情感的体验上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所以长时间的恶性循环,逐渐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潜能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一个缺乏学习氛围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从根源上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其次,教师要通过任务型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长时间的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最后,教师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设问,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思考课堂上的问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精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应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创新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如:由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因此根据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学习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只讲重点课文,授之以学法,其它的内容较为简单的自读课文,可由学生自讲自学。由于这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讲的同学全力以赴,听的同学饶有兴趣,一堂课下来,不但知识点掌握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再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辨,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以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理解虽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对学生看出的这些新的见解是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应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造意识,消除创新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求变性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没有人说出一堂课的标准,大家都是在探索,在讨论,在思考。就是听了别人的一堂好课,也是为其新方法新思维而叹为观止,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一个再创造,这再创造就是一种求变,在课堂 教学中是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活起来,能说想说,敢说敢想,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求变,为学生设置一个展出他们思想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求变。这就是创新的开放性,很多知识,教师可以举一,而让学生去考虑其它,绽放其思维的火花。

四、注重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同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经常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成为反思型的研究者,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使教师乐于教学。这种培养反思型研究者的任务需要学科教育学来完成。培养反思型语文教师既是课改的迫切需要,又是课改提出的挑战。

五、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多元化 教学策略

引言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常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单纯的教,学生是机械的学。进而使得学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处于边缘化,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没有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套语文学习方法,因而也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就会让学生不愿积极思考,从而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化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制定与特色

1.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制定

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语文写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①。就像教师在讲解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散步》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需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之后再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段落层次大意。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精读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向学生提问,《散步》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都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

2.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特色

多元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元化教学策略采用多角度、多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健全的人格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习,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与多个方向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语文中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的途径与措施

1.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

只有在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中才能充分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语文教师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④。就像是在写作课上,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寻找相应的语文写作素材。只有学生经过了亲身体验与亲身经历才能写出较好的、内涵丰富的文章。这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感想,也有利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2.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模式

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因此在思维方式及认识事物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也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看待问题,杜绝了思维的局限性。

3.教师要看准时机对学生有效点拨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看准时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特别是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情况下,教师进行适当有效的点拨可以给学生带来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进而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学习体验,给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情景来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相应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思考问题,从而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当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不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来进行直接引导与点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形象思维。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51-01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的引入和运用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并且在课堂效率的提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充满更多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与此同时,还能够调动课堂整体的学习气氛,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应用提出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恰当结合文意,营造良好学习情境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各个方面学习环境的创立。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使其全心投入学习中,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意义重大。教师若能善于利用文本的旨意,把各种不同的观点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考平台,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教师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互动。例:学习《孔乙己》时,根据孔乙己的“死”这一出发点,教师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文章内容,在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的同时,引导独立思考以促进学生散开去把握全文的目的。问题一,孔乙己究竟会不会死?会如何死?等多个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最终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也正是因为问得“自由”,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二,孔乙己为什么必死无疑?证据是什么?问题三,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却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别人的笑声中呢?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问得“自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出的答案各种各样、精彩纷呈,师生间、生生见将学生思维彻底打开。

二、模拟角色,创设体验情境

学生分角色模拟表演课文内容,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参与、表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增添教学情趣。表演和扮演是理解和表达语文内容的实践活动,表演的越成功,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范进中举》时,学生模拟范进中举时的拍手、跌倒、大笑、疯跑等动作,大家都捧腹大笑,课堂气氛轻松诙谐,课文中惟妙惟肖的刻画更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样的表演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把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具体可见的情境,营造了体验氛围,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以直观认识加深理解,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加深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了可见的情境,使学生加快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直观能使情境再现,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促使思维快速运转,丰富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在“情”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情绪容易波动,容易被外界事物感染。因此,课堂上可以用音乐、影片、图片等媒体调动学生的情,感受、拥抱教师创设的境,可获得良好的课堂效应。如上《安塞腰鼓》一课,对黄土高原“腰鼓文化”的理解,教师不管用文字描述得怎样动情,也不管描述得怎样精确、生动,许多学生还是有糊涂的感觉,因为他们从未到过这些地方,未曾见过所谓的腰鼓表演,对西北黄土高原的民情风俗知之甚少。此时,只有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播放一些有关腰鼓和黄土高原民情风俗的影片或制作有关的幻灯片,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的腰鼓声中,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学习安塞腰鼓的内在涵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最后把安塞腰鼓放到江南水乡作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敲不得这样的腰鼓,才能真正体会安塞腰鼓的“忘情”、“狂野”,感受力量的奔腾和生命的升华。

四、结合生活实际,营造教学情境

文章是作者现实生活的反馈,所以在文章当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甚至能够了解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时代背景,但这毕竟不是学生所经历的事情,也不是学生所处的时代。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文章与学生实际的生活与经历有了连接,才能够让学生在脑中产生画面,真实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父母的心》这堂课中,教师便可以将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出具体的情境。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先讲述一段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之后提问学生,你觉得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呢?平时都是什么样的性格?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叙述一段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经历。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经历,所以这样的情感表达更加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感悟,也使课程内容不再是抽象难懂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共鸣,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给人以美的享受,还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教学策略;有效提问;注意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从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开始,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呢?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作用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是通过教师的外部刺激应激产生的,学生时刻关注教师的提问,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注意力会时时紧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得出答案,这是保持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快地得出答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会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索,这时教师也可让同学们相互进行讨论来解决,同学们在围绕问题思索的过程中就会开动脑筋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探讨,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在此过程中产生了。

3.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就是师生进行共同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情况,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中也可发现自己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所以有效提问是反应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方式。

4.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会组织好自己的语言通过最优的口述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方式之一。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过多的问题

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就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听课注意力,其实不然,这样做有时会适得其反,让学生理解为一堂课就是老师的提问课,老师给学生留下的思考时间太少,教师讲解和传授知识的时间太少都会使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听课质量。

2.教师不要反复和重复地提出同一个问题

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总是怀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得到解答后理解不透彻不明白,就反复或重复地提出同一个问题,认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就会提高,实不然,这样做只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那就是教师反正总在进行重复这一个问题,就是走一下神也不要紧,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不集中起来。教师要想不发生这种现象就得在提出问题前向同学们强调老师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只说一遍,学生自然会十分注意起老师的提问来。

3.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

教师做学生的真正倾听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和谐、亲切、耐心地倾听下顺利而全面地将自己对问题思索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答案尽述的表达出来,反之如果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态和语言,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对自己的答案根本不满意也不想听下去,这时学生很可能以后都不想再发言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这一点上要特别注意。

4.教师所提的问题要适中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还是难以找出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思考的兴趣和积极性。反之问题提出的太过简单,同学们很容易地就回答出来了,又会养成同学们不爱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合理适中才对。

5.教师的提问要有目的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避免提出一些无关课文内容的盲目无意识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始终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围绕着教学目标来提问,还要明白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产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不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篇13

1.教师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力和实践者,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课改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这种理念的发展变化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尤其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注重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许多教师总认为,学生的提前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解差别并不,其实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学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书本教材,进入学习预热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有一个比较与补充,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就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前预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艺术手法,包括穿插艺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往往形不成一个整体氛围。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并把它制度化,适时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水平。

3.学前规划课程设计,注重启发性的发问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三者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目前而言,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仍旧偏重“言”的功能,既重视理论性的语言知识、记忆性内容较多。所以,教师应在课程进行之前,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现实环境来科学规划课程设计,由表及里地阐发语文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首先带领学生们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继而再将之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这种“文本解读——精神引导”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开掘教材的深度,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契机。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平衡形式与思想性的比重,既关注学生的语文操作能力,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精神素养。比如说在学习古代文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们了解其中的词义、修辞手法、文章概要等浮于“表面”的知识,之后再探析其中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让学生们从中领悟到古代文学的主要理念和光辉传统,并树立起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转贴于

提问环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形式,让教学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顺畅地传递并反馈。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提问环节,做到基础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以便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并升华教学知识。这些提问中既包含关于形式方面的问题,也有关于思想内涵方面的问题,重在启发学生对形式与内涵的双层思考,由此完成“言”与“意”的合一。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14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考;单元意识;古文;现代文

一、加强自学能力培养

(一)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二)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三)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报告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

(四)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像。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五)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二、重积累知识

(一)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在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