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手术室护理相关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外科患者主要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治疗,许多患者因为病情对情绪造成严重影响,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加大了手术应激反应,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1];而且手术室是临床治疗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场所,有许多医疗护理人员进入,因此更需要严格的管理模式。临床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便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相关人员一直在找寻合适的方式进行手术室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使手术环境更加安全。本文主要探讨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特从本院抽取80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岁~73岁,平均年龄(47.65±8.32)岁;手术类型:23例普外手术,10例妇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9岁~74岁,平均年龄(47.89±8.86)岁;手术类型:22例普外手术,11例妇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2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手术方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有:环境护理、术前器械准备,护理人员在收到手术通知后应及时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将手术器械准备妥善。结束准备工作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女患者手术应避开月经期。试验组采用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即:①术前访视:术前访视应在术前1天进行,主要执行者为巡回护士。首先应对患者健康资料进行收集,在巡回过程中为患者介绍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心理,并且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前访视时巡回护士应首先让患者认识自己,告知患者来巡视的目的,并且取得信任。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适当讲解相同病例的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并缓解其不良情绪。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以及麻醉师,让其对施术者有一定了解,并告知患者施术者进行过的手术成功案例,增加患者信任感。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要详细回答,消除患者顾虑,增加治疗依从性。术前告知患者要休息充足,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②手术风险护理评估:临床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同,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水平不一,因此在术前经常发生注意事项交代不清等现象,甚至术前准备不够妥当,导致手术延迟;手术室是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每个月均会有许多护理人员进去学习,监督常常不够严格。手术量不断增加,也需要加大学习护士的巡回;护士在进行器械学习的时候,常会出现失误,造成差错;护理人员因为对器械操作不够熟练,常被利器伤,导致院内感染严重。③安全管理措施:护士长应增加对于护理人员的考核强度,保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增强人员管理,人力资源缺乏的时候不可随意安排学习新护士进行巡回,宁愿增加经验丰富护士的工作量;可使用情境模拟对护理人员进行训练,加强护理人员术前访视的操作能力以及技巧,让其可以在情境模拟中懂得如何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应变能力得到提高,更具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医院还要对护理人员排班进行合理安排,舒缓其工作压力,让其不管在遇到什么事情时都可以用最佳状态来面对;若在器械使用中受伤,应及时对伤口以及器械进行处理、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包括专科知识熟悉度、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安全护理能力以及专科技能操作能力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共10个问题,总分为10分;大于5分为合格;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医疗场所。其护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手术结果[3]。有关研究证明,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主要因为管理不当所导致,还有就是医疗技术水平[4]。在进行手术时若能为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其更加了解手术过程。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安全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一种方式,让患者在管理中提高对于术前访视的操作熟悉度,患者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更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安全程度更高[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低于试验组(P0.05)。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使其更加了解自身疾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同时术前访视还可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享受到更加良好的术前护理干预。综上所述,手术室进行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可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使手术更加顺利,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凤和.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361-362.
[2]吴琴梅,刘振华.医护联合术前访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7,25(4):304-306.
[3]王云云.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访视对围术期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18-21.
[4]徐智萍,李婷君.手术室联合病房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程度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368-1369.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内空气的消毒情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若未及时对手术室内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有效消毒灭菌,手术室人员流动性大,或者手术次数过多、接台时未能够彻底消毒,均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而环境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护理人员对环境消毒灭菌工作的执行情况[2]。
物品管理制度不健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疗器械是必用、常用及反复使用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由于进行手术之后会残留血迹或污物等,若未彻底将之清洁干净就会导致感染发生[3]。同时手术中需要的药品、用具等在使用前存放不当,也可导致使用时引发感染。此外,手术中所需要的物品由于存放、缺货等问题,导致手术时不能够及时获得,延长了手术时间,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增加。
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护人员携带细菌、病毒进入手术室是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在对医护人员管理时若存在制度不健全,会使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流程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忘记更换手术室专用鞋、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帽子等事情,进而引起医院感染发生[4]。同时,护理人员不够重视术前所需器械、用品、药物的清点,导致手术时不能及时提供,进而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护理专业知识不足,在执行专业技能操作时存在不当操作,也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关键点。在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加强感染科室工作人员定期对手术器械、物品及环境进行评估和检测的管理,以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汇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使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还应该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定期监测手术室所用器械、物品及环境的微生物,监督相关人员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一旦发现可引起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汇报、处理,定期综合评价预防控制感染的效果。
在环境管理上面应注意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间应根据不同用途合理分开,例如将手术室内分为污染间、感染间和洁净间,对于一些有感染性的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手术结束之后将该房间内的一切物品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处理[5]。同时建立并完善严格的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手术完成之后严格对手术室内地面、物品及空气进行消毒处理,每日对空气进行2次常规消毒,在手术结束后及手术开始前均必须严格实施消毒清洁措施,消毒完成之后减少手术室内人员流动。此外,应详细评估手术室中所有物品、器械及环境的监测指标,若有超标情况发生,及时向有关科室及上级领导汇报,及时分析、讨论造成超标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微生物菌落?盗吭谡?常范围内[6]。
在手术物品管理上应定期检查手术室内一次性无菌物品,检查内容包括有效期、灭菌日期、包装有无破损等,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于不能使用的无菌物品要严格遵循医疗废弃物品的相关处理条例进行处理[7]。手术器械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才可使用,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消毒的物品可采取低温等离子灭菌消毒。
在人员管理上应完善医护人员责任制度,加强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强化预防感染的意识。要求进入手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需要严格执行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规章制度中相关条例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提高工作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有效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8]。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采取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将我院手术室护士分为护士长、组长、组员3层,比较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士专业知识通过情况的差异。结果:在实施分层管理模式1年后,手术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前降低,护士专业知识通过率、护理工作自身满意度较实施前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手术室的管理质量,值得大力提倡。
关键词 分层管理模式;手术室;管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48
作者单位:525200高州市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陈玉兰: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医疗器械多、临床任务重、病危病重率高,因而手术室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1]。作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手术室因为工作量大、意外及紧急情况多,风险性也随之提高,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每一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2]。分层管理模式是源于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目前应用到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中[3]。所谓护士分层管理模式[4],就是根据个人特点和组织需要相结合的形式划分护士职责,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建立新型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以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院手术室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的配置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护理人员20名,女6名,男4名。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4.27±3.67)岁。工作年限0.5~23年,平均工作年限(13.31±4.51)年。其中,主管护士2名,护师5名,护士13名。2013年3月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前后1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士业务知识通过(理论考核、操作技术达标人数)及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情况。
1.2护理分层护理管理方法实施前来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即术前访视、术前仔细核对患者情况、心理支持、传递器械、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等。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具体为:(1)人员分层。参照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职称,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组长、组员。护士长是副主任护师职称,专科工作15年以上,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强硬的专业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组长应是主管或者护师,专科工作10年以上,工作责任心强,过硬的专业技术;其余为组员。(2)人员分配。护士
长监督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3)护士长、组长职务安排 。护士长统筹安排手术室各项工作的管理;组长主要对本组护士及护理质量全面负责,包括监控本组的护理质量、考核本组护士的专科业务培训和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科组手术中的疑难、紧急问题,以及组织、协调、指挥大型抢救等。(4)护师、初级护士职责安排。护师的职责是独立完成重大、复杂手术的洗手、巡回护士工作,运用手术室各项工作质量标准指导下级护士工作,独立并指导下级护士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和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初级护士和实习护士应能独立完成各专科常见手术的洗手,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和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等,学习并能正确执行手术室基础性工作,如:环境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不接触手术和患者)。(5)排班安排。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根据手术日排班。每日有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等班次。白班包括各层级护士,须满足所有手术间的正常运转;夜班2~3人,其中至少有1名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以应对急诊手术等其他突发事件。
1.3评价标准比较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2012年3月~2013年3月)和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2013年3月~2014年3月)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数、护士业务知识通过(理论考核、操作技术达标人数)及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c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数和护士业务知识通过人数比较(表1)
3讨论
结果显示,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而护士专业知识通过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都有明显提高,说明分层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5]。
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通过以手术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不仅激发了护士在护理领域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从而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业务知识考核通过率,还使手术配合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及效率,密切了医护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对自身专业价值有了更深认识。分层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优势和自身潜力,激发了护理人员相互学习的热情以及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保证手术室工作质量的同时,还缓解了护理工作中的矛盾,获得了护理人员的一致肯定,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手术室作为临床重要科室,也是压力和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6]。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采取的管理模式是不管资历如何,均给予相同强度和技术要求的工作,这样的后果可能就是临床不良时间发生率高,人力资源浪费,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不满[7-8]。结果说明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和任务,使各项护理工作安排井然有序,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责任心,做到人尽其才;第二,不仅可以为外科医生提供更加合理规范的帮助,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第三,让学历高、年资高的护士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低层次护士得到很好的指导并更加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因此,分层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不仅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还明显改善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成巧梅.引入分层管理模式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64-65.
[2]陈国纯.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2(32):119-120.
[3]顾芸,马友欢,梁丽君.分层次按职上岗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9):2451.
[4]焦丹丹,丁雅芳,王岚,等.分层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6):115-116.
[5]艳红,张红梅,孙丽芹,等.分层次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成效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16):1477-1478.
[6]徐 梅,杨 倩,王英丽,等.手术室护士分层管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70-1073.
[7]严艳玲,李云玲,梁冬梅,等.APN排班与护士层级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4):3071-3074.
[8]常永红,毕玉美,邓亚玲,等.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95-796.
关键词 优质护理;肾结石手术;影响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一种泌尿系统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肾结石的人群不断增多,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口质量,且肾结石患者会存在腰痛症状,如果患者自身的肾结石较大,会出现腰部酸胀不适的情况,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本文收治肾结石手术患者100例,实施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肾结石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20~79岁,平均(46.55±3.22)岁,男女之比30:20。观察组:年龄19~80岁,平均(46.89±3.45)岁,男女之比32:18。两张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采用手术治疗,即选择膀胱截石位,之后在患侧输尿管导管位置置人输尿管,再进行x线定位,当确定患者进入集合系统之后,将导丝逐渐置入,沿着导丝进行适当的扩张,在看到结石之后,采用钬激光进行粉碎结石,在手术结束后,留置肾造瘘管。
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知道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避免对患者下肢进行过度牵拉,从而预防患者的静脉回流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防护,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适当的监测等。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在患者选择仰卧位的时候,对其肩部、肘部等位置放置软枕,如果患者需要采取平卧位的时候,则需要对低血压患者做好适当的防护,所有动作都需要缓慢进行,从而避免因为动作太大对患者的下肢造成过度的牵拉。③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告知患者应该多休息,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从而有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④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引流管管理,保证患者的引流管不会出现扭曲、落等现象,如果引流管出现较多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立即进行核实,然后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⑤在患者手术后的3 d左右,需要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液是否出现颜色过深的现象,如果出现,则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处理,以防患者出现血尿情况。⑥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尿道外口采用碘伏清洁,定期换药,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同时,等到患者的尿液逐渐转清的时候,还需要将其夹闭后拔出,等到患者的肾造瘘口能得到较好的愈合之后,再将导尿管拔出。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康复时间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其中,疼痛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烈。
统计学方法:针对两组肾结石手术患者的疼痛评分、康复时间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选择SPSS 22.0软件行对比研究。疼痛评分、康复时间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x2检验,P
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疼痛评分、康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讨论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在排尿过程中会出现疼痛感,如不进行确诊,很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肾结石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从而保障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c)-013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n nursing quality and risk ev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bdominal surgery.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n June 2016,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to control group,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The nursing quality,mental status and risk event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communication skills,proficiency,responsibility,service attitude,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writing standardiz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Key words]Abdominal surgery;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Nursing quality;Risk
腹部外科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多需实施手术治疗,因手术具有创伤性,易出现手术并发症,存在一定的风险[1]。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其自身权益及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意识明显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2]。因而,医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医疗矛盾不断增加,而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水平的关键,与治疗效果有密切的联系[3]。因此,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我院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分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6年6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选择2015年8月~2016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19~72岁,平均(48.31±3.57)岁;胆囊切除术31例,胃切除术22例,十二指肠穿孔及胃穿孔修补术10例,阑尾切除术47例。另选择2016年6~12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70例,女40例;年龄18~73岁,平均(48.26±3.54)岁;胆囊切除术29例,胃切除术20例,十二指肠穿孔及胃穿孔修补术12例,阑尾切除术49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外科手术,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楚;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依从性差者,肝肾等功能不全者,手术不能耐受者。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医疗模式进行处理护理差错和事故、安排护士工作,并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按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护理,包括。①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由6名成员组成,选择1名从事配合外科手术的护士为小组组长,以及2名工作年限>5年护师和3名主管护师组成。②分析护理风险。分析体系内部风险:包括制度不健全、操作流程流畅度不足等,以及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对规章制度检查力度不足、执行力欠佳、监管力度不够;分析护理人员隐患:包括未参加过系统培训,法律意识薄弱,违反护理操作规范,执行临时医嘱不规范,专业知识缺乏,病历书写不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度欠佳,抢救危急患者应变能力欠佳;分析患者与家属之间的隐患:包括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而导致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护患关系和治疗效果。③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完善管理体系:根据护理和体系内部风险分析结果,对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护理工作的各个流程更加规范,为保证护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建立工作流程,定期开整改会议,对护理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改进。增加医护人员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技能与理论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固化岗前入职、岗位强化等方面培训,并对业务学习、理论、操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强化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其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理论:围术期加强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注重患者个性,及时了解患者的自我诉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前加强访视,术后定期回访,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及时干预,能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根据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强度,制定针对性的排班制度,尽可能将其工作强度降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包括沟通能力、熟练程度、责任心、服务态度、应急能力、书写规范性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25分,分数高低与护理质量成正比[4];记录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护患纠纷发生率、医院性感染率、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SDS和SA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总分各100分,分数越高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的比较
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心理状况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卫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要求也随之增强[5-7]。加之腹部外科手术为创伤性治疗,伴有一定的风险性,术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8]。因而,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大量研究显示,提高护理质量不仅能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还能保护患者,对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具有重要的作用[9-11]。护理安全管理能促进临床护理服务的完整性,为质量效益医疗管理模式,能较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12-14]。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肾移植;焦虑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8~200902亲属活体肾移植56例,其中夫妻间供肾3例,血缘亲属53例,均为首次肾移植,血型相同55例,相容1例。
2 护理干预
2.1 供肾者产生心理顾虑的原因[1] (1)担心缺少一个肾会对以后的长期生活带来影响。(2)怕手术痛。(3)怕移植不成功。(4)顾虑移植后经济负担重。(5)年轻供肾者对术后体型美观有顾虑。
2.2 护理干预对策 手术室护士采取巡回护士前一天下午去病房访视病人,要求手术室护士充分的与病房护士交流,熟悉病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状况,针对供肾者心理特点进行。对供肾重点做好以下的交流内容:(1)首先告诉供肾,医护人员会将其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但包括生命安全还包括避免发生的并发症,对其讲解一个肾脏完全能够满足生理需要,只要以后注意体检,保护好遗留肾,对维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没有影响。(2)告知供肾者手术进行时是全麻的方式,不会有痛感,我们手术室的全体人员会给予很好的照顾。(3)对于供肾者顾虑肾移植能否成功,可向其说明配型良好术前准备充分,现在的手术已经很成熟,手术成功率很大。(4)患者对经济的顾虑,向其讲解目前许多免疫抑制剂国内可以生产,术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国产药,大大减少经济费用。(5)医生会充分考虑其美观心里要求,注意手术切口方式。另外还要向其说明,临床实践中即使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配型也不能完全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因为即使是配点全配,还是属于异体移植的范围,仍然存在排斥的可能[4],做好承受实际治疗效果与期望值差距较大的心里准备,多鼓励和尊重供肾者,使其最大限度内的减少焦虑,坦然面对手术。
3 讨论
护理干预是护士工作的重要部分,手术室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如何更好的利用好手术室护士的特殊身份,对患者进行更深入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提高手术信心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针对活体肾移植供肾的心里焦虑情况,手术室护士有义务为供肾者减轻焦虑,我们的报道真实的反映了工作情况,但缺乏更精确的数据分析和对比,需要更进一步的改进。
活体肾移植供肾者通过我们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了心理顾虑,增强了手术信心。实践证明护理干预是必要的,使供肾者有被重视的感觉,强调了供肾者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帮助供肾者调整了心理预期,激发肌体免疫力提高,使其在稳定的心里状态下接受手术;同时,增强了整体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增强护士的求知欲,促进护士自觉学习,拓宽了知识面,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纠纷发生率,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手术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我们护理干预的供肾者,手术过程中心率不稳、血压过高的患者明显减少,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目的:探讨讲解留置尿管的方法意义和目的以及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尿管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做妇科手术需留置尿管只进行常规术前宣教的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妇科手术需留置尿管进行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舒适度。 结果:两组留置尿管的病人舒适度比较差异观察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对留置尿管的病人有效的护理干预和舒适护理能提高留置尿管病人的舒适度,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
关键词:留置尿管;护理干预;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12-01
我院自2010年起为缓解患者对导尿的恐惧开始实行麻醉后、手术开始前留置尿管,因此常会导致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对尿管的不耐受,出现烦躁不安。如何增进病人的舒适感,减少留置导尿管的躁动,避免潜在的风险。术前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评估患者耐受以及舒适程度,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做妇科手术需留置尿管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1+2.3岁)。两组患者人选标准:(1)全身麻醉下手术;(2)术后麻醉后苏醒的患者;(3)初次手术的患者;(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 排除泌尿系统、以及感觉、精神障碍以及术前昏迷的患者;(6)患者神志清楚,能够配合各项操作。
1.2 方法:
观察组病人在术前给予讲解留置尿管的方法意义和目的以及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妇科常规术前宣教,然后对2组留置尿管病人术后返回病房时、6h、12h、24h、拔尿管时,对舒适度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均在进入手术室全身麻醉后手术开始前用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4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心理护理干预:
一般患者术前都表现为心情过度紧张、恐惧及坐卧不安,在手术前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讲清手术的意义和目的,使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告知患者麻醉后要置尿管,让患者了解手术留置尿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患者苏醒后尿管刺激的症状描述,包括表现为对尿管不能耐受,感觉不适,有异物感,要求排尿,尿道疼痛等。
2.2 认知干预:
认知干预在对患者术前宣教时,要将导尿管的具体方法、作用、目的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对整个操作过程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使患者的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得到彻底消除,使由于手术前插管所导致的焦虑情绪得到充分缓解,在与患者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应该其进行针对性的亲切、热情交谈。
2.3 置管护理干预:
置管护理干预通过护士在术前模拟示范的方法使患者了解如何在导尿管留置期间配合治疗,教授患者放松尿道括约肌,使插管对患者的尿道粘膜所产生的损伤明显减少。并将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向患者进行介绍,帮助其树立信心,使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2.4 术后护理干预:
术后护理干预在病人从麻醉恢复室安返回房后,护士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尿管的位置进行必要调整,使之能够与尿道处于同一水平线,置于床旁,并用夹子进行固定,指导家属当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倾倒尿液时不可将引流袋提高于床沿,以防引起逆行感染。术毕安返回房后告知病人主、被动床上翻身,至少保证每2 小时进行1 次。术后6 小时要敦促患者适当自行活动,在床上适当进行上、下肢运动。在留置尿管的整个过程中要使患者的尿管保持通畅,防止出现扭曲、弯折、脱落现象。告知患者保持尿道口清洁,护理人员每日用1:20的碘伏进行会阴擦洗一次。
3 评价指标
舒适度评定:观察2组病人导尿管留置后,根据病人主观感受记录舒适程度来进行评定。患者安静,无躁动,无尿路不适,舒适度0度;患者偶有躁动,仅在被询问时诉尿路不适,舒适度I度;患者明显躁动,自诉尿急、尿痛,下腹憋胀,尚能忍受,无肢体反应,舒适度Ⅱ度;患者烦躁不安,自诉尿急尿痛难以忍受,强烈肢体反应,欲拔出尿管,舒适度Ⅲ度。
4 结果
2组留置尿管的病人舒适度比较差异观察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一
5 讨论
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整个尿道,感觉交感神经纤维传递疼痛、触觉和温觉,留置尿管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虽然是外科手术科室必要护理措施,是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目前医务人员较为注重导尿时的舒适度而忽略了留置尿管后尿道的刺激症状。
当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大脑皮质、脊髓排尿中枢、会处于抑制状态,此时留置导尿管,缺乏反应刺激和心理适应,对尿路的刺激症状均无体验,苏醒后意识恢复过程中和意识恢复后,尿路的刺激和尿管、气囊的压迫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严重者引起躁动,欲拔出尿管。通过护理人员在对观察组病人在术前做的心理护理干预、认知干预、置管护理干预,使得病人对留置尿管有一定的认识,特别体现在术后安返回访时,观察组的病人虽然感到对留置尿管有不适应,但可以主动参与心理的应激调节,减轻不适的症状。而对照组病人对留置导尿管缺乏反应刺激和心理适应,由于在术中麻醉对尿路的刺激症状均无体验,术后安返回房对导尿管造成的尿路异物感到不适,严重者引起躁动,与心理要求有落差。因此,本组病例表明,观察组的病人对留置尿管产生的尿道刺激等不适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
如何将尿管留引起的不适降至最小,是临床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不断的听取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意见,让患者主动参与护理活动,使他们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生理方面都能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总之。对留置尿管的病人有效的护理干预和舒适护理能提高留置尿管病人的舒适度,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腔镜资源整合; 手术室; 护理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133-03
doi:10.14033/ki.cfmr.2016.28.074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腔镜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但由于腔镜设备费用高、日常维护使用专业性强,传统的腔镜设备管理、使用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不影响正常科室使用的基础上,如何最大效率的发挥腔镜设备的效能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难点[1-3],为最大限度发挥腔镜资源的效益,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模式,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63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197例,女166例,年龄23~74岁,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36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2例患者,患者手术时间为2014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未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措施,男94例,女78例,平均年龄(42.5±2.7)岁;手术部位:腹部手术者77例,关节手术者59例,头颈部手术者26例,胸部手术者10例。对照组对应护理人员38名,男2名,女36名,平均年龄(29.7±2.1)岁;
工作时间2~15年,平均(6.9±1.4)年;受教育程度:中专12名,大专19名,本科7名;职称:护士32例,护师6名。观察组191例患者,患者手术时间为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已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措施,男103例,女88例,平均年龄(44.2±2.3)岁;手术部位:腹部手术者84例,关节手术者61例,头颈部手术者31例,胸部手术者15例。观察组对应护理人员43名,男4名,女39名,平均年龄(30.2±1.9)岁;工作时间3~13年,平均(6.5±1.7)年;受教育程度:中专14名,大专20名,本科9名;职称:护士38例,护师5名。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腔镜资源管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未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措施,观察组手术时间已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成立资源整合管理小组,成立专业的腔镜设备管理小组可利用最大限度利用腔镜资源,笔者所在医院选拔相关的护理人员组成管理小组,选拔范围尽量涵盖外科、骨科、妇产等各科室专业护理人员[4],小组组成人员选拔完成后由专业腔镜设备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授设备的使用、维护、简单维修等知识,教授采用理论考核、实践操作相加的方式进行,确保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后各科室使用设备效率大大增高[5-7];统一采购及使用设备,各科室使用腔镜设备改变以往由各科室单独采购的模式,而由各科室申报设备采购,根据医院整体发展规范统一安排采购设备,以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有限的医疗资源被浪费[11],各科室使用腔镜设备由手术室统一调配协调,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腔镜管理小组也可统一维护保养设备,确保设备正常高效运转[8-9]。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手术效率、医患满意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护士职业倦怠感及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评分。(1)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室管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无菌操作、护理文书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健康教育、预见性护理、工作责任心及解决问题能力[10-11],每项护理质量指标按照10分制进行评价,每项指标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2)手术效率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准备时间、手术衔接时间及平均手术时间[12]。(3)医患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类,医生的护理满意度为在笔者所在医院随机抽取的100名医生作为调查对象[13]。(4)术后切口愈合分为甲级、丙级及乙级,其中甲级愈合可视为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而丙级愈合则可视为手术切口感染[14]。(5)护士职业倦怠感采用MBI-GS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分为100分,评分在85~100分表示重度倦怠,70~84分表示中度倦怠,50~69分表示轻度倦怠。(6)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量表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越严重[1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手术室管理、服务态度、护理文书记录及无菌操作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手术效率及医患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衔接时间及平均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医患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术后切口愈合及心理健康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SAS量表及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护士职业倦怠率比较
观察组护士职业重度倦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文试验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效率也显著提高,其中手术准备时间、衔接时间明显缩短,护理质量和手术效率的改善利于提高医患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腔镜资源整合管理能高效管理和科学调配腔镜设备,从而极大提高腔镜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在新型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娴,黄志发.综合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99-100.
[2]武朝辉.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用于改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5,21(6):1015-1017.
[3]黄旭辉,温泉.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质量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11(2):65-66.
[4]邓灵.针对性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90-191.
[5]邓风.量化考核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440-1442.
[6]段道朋,冯丹,王丽娜.探讨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231-232.
[7]付兴娟.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7):701-702.
[8]黄锦芬.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129-1130.
[9]黎估芳,王淑和,陈月媚,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情况[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0):210-211.
[10]吴琦,黄丽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9):831-833.
[11]夏晓红.手术患者访谈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76-177.
[12]刘贵琴.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46-48.
[13]李海英.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 242-243.
[14]陈飞燕,金红兰,虞晓玲.基于权重分析的某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杂志,2015,32(12):56-58.
[15]陈芋玉,吴应虬,黄爱丽,等.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41-43.
[16]周小芳.层级护理模式对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8):164-166.
构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本研究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基础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通过质性研究,对手术患者的安全需求以及手术室护士对安全护理管理的认知进行统计并分析,为构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拟定提供参考依据。针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10名于本院就诊的术后患者,对所选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收集。对手术患者的访谈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认识,手术前、中、后对手术的安全要求有哪些,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否满意,手术室安全管理改进方法等。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质性访谈的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拟定。经过临床护士质性研究,初步拟定4个主题:对手术室环境安全的需求;心理安全的需求;对医护人员技术安全的需求;身体照护安全的需求。对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对安全指标的实用性、使用范围、可行性以及针对性进行优化,并在此过程中对询问的措辞表达等细节方面进行优化以及筛选,最终形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方案。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本研究针对专家咨询采用的是Delphi法,其实质内容是通过反复匿名函询法获得结果。具有匿名性、多次有控制的反馈以及预测结果的统计特性。专家的入选标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长期的外科以及手术室工作经验,并正从事一线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按照专家的代表性以及意见的全面性的原则,选取我院分别进行护理管理、手术室护理、护理教育以及麻醉领域的专家10名。问卷的正文主要包括专家的一般情况、对指标的理解程度、指标咨询,并提供备选项允许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补充,提取意见和建议。指标咨询问卷主要根据初步拟定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标准,并经过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讨论分析形成初步专家咨询问卷。具体包括一级条目3项:术前访视评估、术中安全护理以及术后安全评估;二级条目12条:手术前准备情况、手术过程安全配合、药物安全准备情况等。专家针对上述条目进行相应的判定,对其是否是安全管理所需要的进行确认。并按照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
3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价管理指标体系的验证研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手术室护士关于患者安全管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分为3部分:对课题进行总体的介绍,包括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以及填写时的相关注意事项;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的调查(年龄、性别、工作时间、工龄等);对手术室护士安全管理掌握程度的调查,主要依据Likert5级评分进行评定(完全掌握为5分,大部分掌握为4分,部分掌握为3分,仅了解为2分,没有掌握为1分),被调查的对象针对试剂情况以及自己对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价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选择和作答。随机抽取重庆市6家医院,对问卷样本没有统一的标准,查阅文献P=0.5的情况下,400份有效问卷已经可以满足5000的总体的精度要求。所以,考虑到失访问题的存在,确定样本量为400份。
4结果
4.1患者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就诊本院10名术后患者,年龄27~60岁,其中男6例,女4例,自愿参与本研究,
4.2评价指标体系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4.3影响因素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通过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呈现出对护理安全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包括3方面:工作年限、技术职称、从事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护士对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越高,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护士长对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3种影响因素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5讨论
【关键词】 术前护理;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研究表明[1, 2], 护理工作对手术治疗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如减少患者心理焦虑、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程度、以及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展。因此, 目前较多临床科室护士对术前患者均会开展术前护理宣教等[3, 4]。但目前对于手术室进行护理工作, 是否能够更好的减少患者心理焦虑程度以及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 目前尚未明确。因此, 本课题拟收集行手术治疗患者, 对患者进入手术室再次进行相关手术知识的宣教, 评估手术室宣教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外科胃肠肿瘤手术治疗患者共150例, 随机分为术前宣教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 2 研究方法 对宣教组患者在麻醉前再次进行相关手术知识的宣教以及进行心理辅导;而对照组则不予相关知识的宣教, 而由手术护士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1. 3 观察结果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情况、胃纳差、情绪(主要为焦虑和抑郁)以及总体恢复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定性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测, P
2 研究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由表1可见, 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以此同时, 由表1可见, 术前两组患者存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百分率较高。
2. 2 两组患者术后比较 由表2可见, 与对照组相比, 宣教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焦虑及抑郁例数、及胃纳差例数均明显改善;而恢复良好人数则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行胃肠外科肿瘤手术患者, 在手术室麻醉前, 对患者再次行相关手术知识的宣教以及心理辅导, 与单纯闲聊相比,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减少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和胃纳差情况, 对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3-5], 病房护士对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相关手术知识的宣教及心理辅导,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 以及促进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对诊疗的依从性。然而, 作者发现, 即使在普通病房已进行了充分宣教的患者, 进入手术室后不少患者仍会出现焦虑和恐惧等情况, 表现为血压的异常升高以及心率的异常加快。因此, 为探讨手术室宣教对改善患者术后情况的疗效, 本课题对在本院行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手术室宣教。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术前对照组相比(手术护士与患者进行闲聊), 手术室护士有针对性的再次对患者进行手术知识的宣教以及心理的辅导, 能够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恢复, 主要表现为疼痛程度的减轻、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的下降, 以及术后胃纳差的改善。作者认为, 这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6, 7]:①术前减轻患者在手术室的焦虑和抑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 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②术前在手术室对患者进行相关手术知识的宣教以及心理的辅导, 可以加强患者对手术过程的认识以及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从而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 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除了在普通病房进行相关宣教外, 在手术室麻醉前再次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辅导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龙冬秀.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护理的人文关怀效果探讨.中外医疗, 2013, 32(11):166-167.
[2] 郭玉庆,王晓燕,娄佳.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胃癌术前护理中应用.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7):154.
[3] 王莉萍,赵华,袁兵.术前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8):24-25.
[4] 何琴帅.术前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吉林医学, 2010, 13(10):1431-1432.
[5] 王春瑛,杨莉,冯超.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护理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健康教育的促进.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3(4):261-262.
vs (46.50±5.08)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9,P=0.001);且自我防护的基本概念、标准预防知识、职业暴露防护及针刺处理流程部分评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自我防护; 锐器伤
【Abstract】 Objective:To survey the level of sel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rate of sharp injury in operating room nurse.Method: A total of 52 operating room nurses were selected and retrained sel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for 7 weeks. The kinds and reasons of sharp injury and the levels of sel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were research by questionnaire.Result:The sharp injury rate of different reasons and kinds reduced after training than these before training(P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nurse; Self protection; Sharp injury
锐器伤又称“经皮损失”或“锐器暴露”,是指与患者血液或体液接触过的针具、手术刀及其他锐器所引起的意外损伤[1]。调查报告显示,65.0%的医务人员发生过锐器伤,其中74.8%为护理人员,且主要是针刺伤[2-3]。通常手术室锐器伤可分为刺伤和切割伤[4],刺伤多见于扎针、抽血、拔针、处理针头、手术中传递缝针、缝合伤口时、收拾各种手术污物时、分离输液器时,切割伤多见于手术中传电刀、电钻、电锯、刀片时。相关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5]。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并对比自我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前后发生率的变化,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旨在为临床防护提供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手术室工作年限≥0.5年的护理人员52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名,女47名;年龄22~40岁,平均(32.4±4.8)岁;工作年限1~15年,平均(9.5±4.4)年。排除标准:参加工作半年以上者;处于产假、哺乳假、病假、轮科或其他原因不在岗者;未能完成8周培训课程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培训前后,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受试者发生锐器伤的种类、原因及对自我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问卷根据以往研究及自身医院特点进行设计[6-7],共包括3个部分:(1)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2)锐器损伤的原因(抢救情况下紧张忙乱、疏忽大意、劳累疲倦、医护配合不协调、使用后未能处理妥当、操作不规范、技能不熟练)和锐器损伤的种类(手术缝针、注射器针头、安瓿、手术刀、手术剪、其他);(3)自我安全防护知识,包括自我安全防护的基本概念、标准预防知识、禁止回套针冒、污染物品处理、职业暴露防护及针刺处理流程等6个部分,每部分设10道选择题,答对得1分,答错不得分,每部分满分为10分,总分为60分,问卷的第二部分为多项选择。
1.2.2 相关知识培训 在前6周内,每周集中进行自我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时长约为30 min,采用自制PPT的形式开展,主讲人由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担任,培训内容包括自我安全防护的基本概念、标准预防知识、禁止回套针冒、污染物平处理、职业暴露防护及针刺处理流程等6个部分。于第7周进行知识串讲及答疑,邀请护理部领导、科主任参加知识培训,对前6周的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护理人员存在的疑问。第8周进行量表填写培训,解决问卷中存在的歧义,并统一进行问卷填写,30 min后回收。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 3.1软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整理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原因的比较 培训前,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为100%,发生原因前5位分别为抢救情况下紧张忙乱(96.15%)、疏忽大意(80.77%)、劳累困倦(71.15%)、操作不规范(59.62%)及使用后未能处理妥当(57.69%)。培训后,各项损伤原因的发生率均较培训前下降。培训前后比较,除劳累困倦及医护配合不协调,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培训前后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种类的比较 培训前,手术室护士各锐器损伤种类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手术缝针(82.69%)、注射器针头(76.92%)、安瓿(65.38%)、其他(53.85%)、手术刀(38.46%)及手术剪(13.46%)。培训后,各种锐器损伤种类发生率均较培训前下降。培训前后比较,除手术剪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培训前后手术室护士自我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经培训后,护士自我安全防护知识总体评分较培训前提高,且自我防护的基本概念、标准预防知识、职业暴露防护及针刺处理流程部分评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手术室锐器伤后的主要危害 近年来,对于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已成为日益关注的热门话题。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与手术缝针、注射针头及手术刀剪接触频繁,极易发生各种锐器损伤。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毒经针刺伤感染医务人员的发生率分别为6.0%~30.0%、3.0%~10.0%及0.2%~0.5%[8-10]。因此,由于担心感染某些血源性传播疾病,在发生针刺伤后,护理工作者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对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9]。一旦医务人员被感染而离开工作岗位,将导致人力资源流失,加剧卫生人力资源不足。根据美国2004年医疗卫生行业针刺伤的统计报告显示,在不考虑精神损失等费用下,国家共支出费用1.885亿美元,提示针刺伤亦可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1]。
3.2 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损伤发生率仍然较高 调查发现,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发生率高于其他科室,96%以上的手术室护士有手术相关锐器损伤的经历,其中刀割伤占14%,针刺伤占66%,注射或清理器械等刺伤占16%,发生密度是0.84次/(人・月)[12]。本研究发现,培训前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为100%,发生原因前3位分别为抢救情况下紧张忙乱(96.15%)、疏忽大意(80.77%)、劳累困倦(71.15%)。当遇到一些难度大、术中出现紧急状况的手术时,护士由于紧张忙乱进而发生锐器损伤。另外,由于手术室工作量较大、工作紧张、节奏快,护士时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精神的过度紧张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护士的工作状态,易导致锐器损伤。因此,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操作不规范(59.62%)和使用后未能处理妥当(57.69%)亦是引起锐器损伤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护士操作不规范是造成锐器伤损伤的重要因素,如在手术过程中不正确的传递手术器械或在清洗过程中或处理锐器时,不规范操作造成手术刀、剪及针头刺伤[13-15]。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没能及时规范分类处理医疗垃圾,处理废弃锐器物品不规范,如针头、手术刀片或克氏针等包裹在手术敷料中混放在其他废物等,手术结束后,护士清理物品时容易造成误伤。本研究还发现,各锐器损伤种类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手术缝针(82.69%)、注射器针头(76.92%)、安瓿(65.38%)、其他(53.85%)、手术刀(38.46%)及手术剪(13.46%)。相关学者发现,徒手掰安瓿被玻璃划伤占33%,手术中直接用手传递刀、剪、缝合针受伤占12%,注射后针头处理不当(将废弃针毁形、浸泡、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致针刺占锐器伤的64%[16-18]。
3.3 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培训可降低锐器意外损伤率 调查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较差,防护知识缺乏,应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培训[19-20]。本研究将手术室护士自我安全防护相关知识分成自我安全防护的基本概念、标准预防知识、禁止回套针冒、污染物品处理、职业暴露防护及针刺处理流程等6个部分,进行为期6周的专业培训,30 min/次,并以PPT的形式展示,增加了学习的活跃性,并加深知识的印象。另于第7周邀请护理部领导、科主任进行知识串讲及答疑,对前
6周的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及答疑,从而巩固知识掌握水平。最终,经过7周的培训后,手术室护士自我安全防护知识各部分评分均较培训前提高(P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明显不足,相关知识欠缺,锐器意外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重视。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后,可提高自我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降低锐器意外损伤率。
参考文献
[1]彭爱红,李苏女.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护[J].当代护士,2012,21(8):6-8.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rps safety for healthcare settings[EB/OL].http://cdc.gov/sharpssafety,2010-7-27.
[3] Martins A,Coelho A C,Vieira M,et al.Age and years in practice a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Portuguese hospital[J].Accid Anal Prev,2012,47(7):11-15.
[4]吴金秀,罗彩芹.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56-57.
[5]袁震飞,高永莉,宁宁.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3,28(9):1354-1357.
[6]黄红霞.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与报告处理现状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160-162.
[7]聂圣肖,刘华平.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针刺伤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8]许梅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原因分析及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8):240-241.
[9]王晓B,王小玲.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9):2452-2453.
[10] Leigh J P,Gillen M,Franks P,et al.Costs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and subsequent hepatitis and HIV infection[J].Curr Med Res Opin,2007,23(9):2093-2105.
[11]李志霞.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1.
[12]张蕴梅.护生临床意外损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2):184-186.
[13]赵静,任小红.拉萨市三甲医院护士锐器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4.
[14]杨晓雪.不同职称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5(12):1697-1699.
[15]蒋霞,李爱军,周凤,等.降低手术室护理针刺伤的品管圈实践活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8):105-106.
[16]徐冬云.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14,12(6):554.
[17]李晓露.骨科医院手术室护士术中锐器损伤原因与防护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4):406-407.
[18]张琼.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4):99-100.
关键词:手术室 术前访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02-01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即手术室护士进入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相关知识的教育,其目的是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从而保证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确保手术成功。术前访视不仅使手术室护士能全面掌握术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状态,制订具体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而且更有利于手术室护士护理观念的更新及护理模式的改变[1]。笔者就术前访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术前访视效果。
1 术前护理访视的现状
1.1 术前护理访视的需要。对手术患者术前护理访视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87%的手术患者需要术前护理访视。手术前75%的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78%会焦虑紧张,75%甚至会失眠。产生上述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不外乎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对手术的认识不够等。因此,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很有必要。
1.2 术前护理访视的方法。手术前1天下午或者晚上,护士访视患者,访视护士一般由巡回护士担任,若巡回护士不在位则由该台手术的器械护士或者指定的其他护士担任,时间一般控制为10-15min,时间过长患者会感疲乏、厌倦,太短患者会觉得护士的责任心不强,自己不被重视,从而影响护患交流。访视护士要针对不同职业、文化背景的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谈,注重首因效应,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适当使用非语言交流,如握着患者的手,交谈时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姿势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反馈,用患者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解答,不清楚或不了解的问题不要含糊地回答,对手术解释不宜过于详细,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1.3 术前护理访视的内容。掌握患者的主要病情及一般情况,使患者了解手术方式、手术;交待术前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室环境、布局、设备、仪器、手术间的温度调节,使患者对适应手术环境做好心理准备;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时的配合、手术大概所需时间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感觉,使其了解有关知识,以配合手术;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认知程度、职业及文化背景,进行个体化心理支持和疏导。
1.4 术前护理访视的效果。护士对患者实施术前护理访视、进行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200例成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护理访视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访视,79%的患者恐惧心理得到缓解。87%的患者焦虑紧张心理得到明显改善,33%的访视护士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表扬。通过术前护理访视,护士可以将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综合运用于护理实践,同时也有助于护士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促进和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
2 术前访视存在的问题
2.1 对术前随访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手术室护士传统的工作方法是以手术配合为主,被动、机械地完成手术配合任务,而忽视了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文献报道,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知度偏低,对术前访视内涵认知不足,对术前访视重要性的认识欠缺,认为术前访视不属于手术室护士的职责,71.2%手术室护士认为术前访视应由麻醉师承担[2]。手术室管理者和手术室护士普遍认为患者的护理是病房护士的职责,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随访只是对病房护士工作的简单重复,没有实际意义;有关患者的术前信息可由病房护士反馈给手术室,没有必要浪费手术室的人力和时间专门开展术前随访工作。由于对手术全期护理和术前随访缺乏正确认识,容易形成被动、消极、责任不明的手术室工作理念。
2.2 手术室护士人力缺乏。术前访视1例患者一般至少需要10~15min,开展术前访视需要时间和人力做保证。现在国内手术室存在护士缺编和工作超负荷现象,护士人力不足现象尤为突出,特别是全国大部分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以来,编制控制严,不是按实际的工作量来给予护理人员相应的比例配置术室护士忙于完成各项手术配合任务,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往往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开展术前访视。
2.3 术前访视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常规的术前访视只是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过程、了解患者病史等。叶建香[3]认为访视护士缺乏相关知识,导致术前访视不具体、不深入。手术室护士对一些不常见或复杂的手术不熟悉,与手术医生告知患者的信息不一致。有调查显示,75%的患者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术前相关知识的宣教。目前口头讲解是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的唯一形式,其优点在于简明扼要并易于开展,但对患者而言比较抽象;有时还会因护士的表达能力差,与患者的沟通有时存在沟通障碍。
2.4 缺乏客观记录或记录不完善。患者术前访视记录表是手术室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发现和解决患者术后护理问题,满足其术前信息需求和患者对手术室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的书面工作指南和客观记录。一份设计完善的术前随访记录表可以作为指南,指导手术室护士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确保评估全面、正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术后指导;还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和科研、教学资料。但是,国内由于初步引入手术全期护理的理念,术前访视在一些医院仍处于试行、探索阶段,因而存在访视记录不完善等问题,主要的问题有:部分没有书面记录;个别护士认为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内容与病房的术前护理内容雷同,填写不认真,书写不规范,随意涂改。部分医院采用自行设计的术前随访记录,内容不完善;不同医院记录的内容和格式不同,缺乏统一的指引和参考标准。
3 原因分析
针对所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手术室面对十几个专科,每位护士又将面对不同专科的不同手术患者,而术前护理访视是把过去对手术的单一护理变成对人的整体护理,面对面地与患者直接交流、沟通。既要有勇气、知识,还要有交流技巧。但手术室护士平常与患者接触少,缺乏病房护理实践,掌握的知识有限。②手术室护士短缺,其普遍超负荷工作,延时下班、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每天仅应付手术配合已是疲惫不堪,而且还有带教任务,这些都制约了术前护理访视的开展。③术前护理访视与术前评估分离。术前评估是术前护理访视的第一步,是对患者术前情况的阶段性评估,而非入院评估。要根据术前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宣教指导。然而目前在61.5%开展术前护理访视的医院中只有17.4%的医院同时进行术前评估,44.0%的医理访视存在盲目性,无法满足患者的真实需求。④大型的综合性医院,病种多样化,手术病区并不集中在同一幢楼,因此护士走出手术室大门到病区进行术前护理访视恐怕有难度。
4 小结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实践。术前访视改变了手术室护士原有的工作模式,增强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的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护士的敬业精神及成就感。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寻求和选择最佳的术前护理访视模式仍有待于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赖英桃.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田.现代医药卫生,2005,2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查房
1临床资料
共开展全科大查房48次,小查房62次。
2查房时间
每月一次全科大查房,时间定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二;不定期小查房,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安排时间。
3查房形式
采用回顾性查房、前瞻性查房和现场查房的形式。全科大查房一般采用回顾性查房的形式,小查房可采用前瞻性查房的形式或现场查房的形式,
4查房内容
主要是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特殊手术以及新仪器设备的使用等。
5主查者
全科大查房的主查者主要是护士长或科室高年资护师,小查房主查者可以是专业组长或责任护士的上级护师。
6查房流程
6.1全科大查房 每月月初即确定查房内容,在科室会议上公布,由配合手术的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负责患者信息及手术配合资料的准备并制作PPT,其他护理人员复习疾病相关知识、手术配合过程及学习国内外手术相关先进经验及新动态。
6.1.1主查者说明查房的内容及目的。
6.1.2由责任护士报告患者信息及手术配合情况:巡回护士报告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既往史、现病史、术前准备情况、心理社会情况以及术前访视、术后回访情况;手术配合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仪器设备准备、手术用物准备以及手术配合过程。洗手护士报告手术器械及用物的准备、手术步骤及配合过程[1]。
6.1.3主查者提问手术的适应症、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由巡回护士回答。
6.1.4主查者提问手术相关解剖知识,包括器官解剖位置、大小、形态、血管、神经及韧带结构等,由洗手护士回答。
6.1.5主查者提问手术巡回配合的关注点,由巡回护士回答,其他护士可以补充回答。
6.1.6主查者提问手术洗手配合的关注点,由洗手护士回答,其他护士补充回答。
6.1.7主查者根据查房内容进行相关问题提问,由手术配合护士或其他护士回答。
6.1.8讨论时间 参加查房的护士均可以提出问题或手术配合的难点,然后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或待进一步查找资料核实确认后再进行公布。
6.1.9主查者总结 主查者对此次查房的内容、形式以及目的是否达到进行总结,做出评价。
6.2小查房 时间根据手术具体情况安排,主要针对手术特殊情况、新仪器设备使用等进行查房,由专业组长或上级护师对手术的准备、配合及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现场检查,与手术患者及手术医生、麻醉医生进行交流,通过查房了解患者及手术配合的特殊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实施效果,评价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正、指导护理意见。对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查房时,要通过查房了解护士对新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简单故障排除等的熟悉程度,指导护士正确、熟练使用仪器设备[2]。
7护理查房的时间
全科大查房的时间在40min之内,小查房的时间在20min之内为宜。
8护理查房的记录
我院有全院统一的护理查房记录单,每次查房均有专人负责记录查房过程及内容,记录内容有查房时间、主查者、参加人员签名、查房内容及过程,不要记录所有查房内容,力求重点突出,记录精炼。同时应用电子文档保存查房PPT资料,作为手术室护理业务查房资料的保存以及便于护士再次学习和复习。参加查房的所有护士还应在自己的学习本上对查房的内容及过程进行重点的记录[3]。
9结果
每次查房的内容都体现在下月手术室的考试中,通过查房,手术室护士加深了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手术配合更加熟练。
10讨论
护理查房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大重点,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又有临床教学意义的护理活动,保证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培训。通过查房,了解了手术室护士工作完成情况和护理工作质量,手术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手术护理工作进行实时指导,解决护理难题,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在护理查房的准备和查房时,手术室护士需要进行收集资料、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护士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护士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主查者的知识水平、解决护理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护理质量管理的能力,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整体队伍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郝玉春.手术室护理查房的进展[J].全科护理,2011,18:1668-1669.
[2]潘玉珍.我国护理查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护理管理杂志,2011,09:641-64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状况,为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和防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7所基层综合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进行一般情况、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的认知和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等4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41.88%完全了解、54.64%部分了解、3.48%不了解,得分8.31±1.72;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40.58%完全了解、54.30%部分了解、5.12%不了解,得分12.23±2.01;护士职业的防护培训情况:45.22%培训到位、51.30%部分到位、3.48%不到位,得分9.22±1.81。结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需要得到全面的培训。
【关键词】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调查分析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工作环境[1]。在手术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常暴露在放射线、麻醉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锐器刺伤和患者血液感染也威胁着护士的人身安全,因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然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伤害仍时有发生。为此2016年11月—12月,我们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调查问卷对7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士的职业防护认知状况和应对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为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水平和防护能力,减少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伤害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1月—12月随机抽取本市7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115名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33.15±7.20)岁;学历:大专53名,占46.09%,本科:62名,占53.91%;职称:护士23名,占20.00%,护师64名,占55.65%,主管护师及以上28名,占24.35%;护龄:1~21年,平均(10.26±2.78)年。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参考有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资历等;第二部分为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认知状况,包括手术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有哪些,空气污染、电离辐射、仪器噪声等对护士的伤害,化学消毒剂及药物治疗等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等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手术室特殊工作性质对身心的伤害,工作和精神压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等6个问题;第三部分为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认知,包括什么是标准预防、常用的护理防护设备和用具及使用方法、什么是安全注射、如何避免安瓿划伤和针刺伤、如何处理被患者体液或血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对护士的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理及上报程序、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如何减轻心理压力等9个问题;第四部分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调查,包括是否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的专业培训、是否自学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是否知道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职业伤害、是否知道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是否希望参加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等6个问题。问题的回答分3个选项,即完全了解(是)、部分了解(部分是)、不了解(否),每个选项分别授予2、1、0分,所有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问卷经专家审核后、选择20名护士进行预实验并由专家监测修正,专家小组审核评定信度0.932、效度0.875。1.2.2调查方法首先培训调查员。在自愿的前提下,选择我院12名20~30岁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为调查员,调查员在调查前集中学习讨论,统一调查方法、指导用语和标准[3]。再将118名调查对象分为12组,每个调查员负责8~10个调查对象。其次,在被调查医院护理部的协助下,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先预约时间、地点;调查时,调查员对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答卷方法,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调查表,问卷填写后当场回收,再行访谈。
1.3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所得原始数据整理核实后,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用百分率和均分的形式表示,百分率用百分位数描述;均分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发出问卷118份,收回问卷11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7.46%。
2.1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况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的认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情况:45.22%培训到位、51.30%部份到位、3.48%不到位,得分9.22±1.81
2.2不同护龄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认知状况见表1。
3讨论
3.1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职业防护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完全了解41.88%、部分了解54.64%、不了解3.48%,得分8.31±1.72;护士对职业危险预防与处理知识的认知:完全了解40.58%、部分了解54.30%、不了解5.12%,得分12.23±2.01;与常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标准预防是控制医院内感染、降低职业危害的最基本的常识,也是预防职业危害成功而有效的措施,但115人中,对其概念、内容、措施完全了解的只有42人,占样本的36.52%。注射是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做的、最常用的操作,但什么是安全注射、什么是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有哪些危害,完全了解的只62人,占样本的53.91%。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相关知识掌握的模棱两可(54.64%与54.30%)、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了解了职业危险因素对自身的伤害,但不知如何处理。这些都提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欠缺,防护能力不足。不同资历的护士其职业防护认知亦有区别,表1显示,护龄1~5年的护士与护龄6~10年和护龄11年以上的护士比较,不管是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还是对职业危险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都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说明低年资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较低,而6~20年的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与贺红英[4]调查结论一致,可能这个护龄段内的护士,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职业防护知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与美国Benner提出的护理领域“从新手到专家”理论一致。该理论认为随着工作经历和经验的逐渐丰富,护士的知识形态由浅层次、显性(程序性知识)逐渐向深层次发展,护理能力才逐渐得以发展和完善[4]。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虽不尽人意,但3个护龄段护士无显著性差异,个别问题的回答有差异,如:是否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护龄1~5年的护士得分较高,可能低年资护士大多毕业于全日制护理学院或医学院校的护理学系的护理学专业,现有些护理学院和医学院校已开设职业防护相关选修课,故低年资护士该问题的回答得分较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学历偏低,原始学历还有中专,尽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但有的是通过自考和成人教育获得的学历[5],即使是全日制护理大专毕业生,职业防护相关课程也未纳入教学计划,故大多数高年资护士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有关职业防护内容的课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得分较低。而是否自学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则6~20年的护士得分较高,可能高年资护士在工作中,遇到与职业防护相关的问题,就要通过书本、网络,或向其他人请教来解决问题,故该问题的回答得分较高。在是否希望参加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问题上,所有调查对象均回答是,有系统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的需要[6]。
3.2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导致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水平较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大类。主观因素是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影响了护士职业防护认知和职业防护能力。在访谈中得知,有些护士认为锐器伤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职业伤害[7],而且是难免的,防不胜防;有些护士不理解掰安瓿垫纱布、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的目的,甚至有人认为只有手部皮肤破损时才戴手套。认为防护用具的使用太麻烦,会影响操作速度,抢救患者时就忘了自己的防护,即使受到损伤处理也欠妥当;有的护士认为手术室少量的射线和噪音对身体无大碍,对其防护就不甚认真;有的护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操作中实施防护,是怕脏怕危险的表现等等。客观因素。一是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大多数不开设护士职业防护相关课程,即使开设,也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而且临床护理各科教材中也未系统涉及职业防护内容,由于职业防护课程未纳入教学计划,教师也没时间对职业防护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护生很难从课堂和书本中获得较全面和规范的职业防护知识,许多高年资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都来源于临床经验。二是医院的职业防护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力度不够,大多医院在新护士进医院岗前培训时有职业防护相关内容,但以后的业务学习,就很少该方面的内容,职业防护涉及内容较多,其掌握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认为:人们经历过的事物,要记忆在大脑内,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回忆,达不到良好的效果[8]。三是职业防护管理制度不完善。有调查显示:有的二级综合医院中,目前还没有建立职业伤害报告制度,1499名发生针刺伤的上报率仅占21.15%,所以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上报程序、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不甚了解,更何况采取及时科学的救助措施[4]。
4对策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水平差、防护能力不足的状况,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是一个迫切而严峻的问题。首先是增强手术室的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摒弃怕麻烦、做好职业防护是怕脏怕危险的观念,正确对待职业防护,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其次是完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学校、医院应积极创造和提供职业防护教育的学习机会。护理学院和医学院校护理系应将职业防护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加强护生专业课程中护理职业安全防护课程教育[9];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将职业防护列入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10],加强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定期组织职业防护培训班和职业防护培训的专题讲座等,定期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考核,督促护士通过书本、网络进行自学职业防护知识,提高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建立健全护士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做到出现职业伤害,即时处理,把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开发研制安全、廉价的有效预防锐器伤的护理用具,使护士的锐器伤降到最低。另外,在手术室采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11]。综上所述,可有效地减少护士职业伤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型手术越来越多,新型手术材料在手术中广泛应用,加之新型传染病的增多,在手术护理工作中,职业危险因素也在增多。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12],不断地更新手术室职业防护知识,切实有效地落实各种防护措施,尽量消除和避免职业危害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13]。
参考文献
[1]夏洪芬,田华菊.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5):448.
[2]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6):1562.
[3]陈晓春,向红珍.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9(8):76.
[4]贺红英.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26.
[5]刘志娟,贾长宽,李淑兰,等.郴州市护理科研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13(6):102.
[6]杨丽娟,鲁玲玲,李方航.珠海市院前急救人员职业性损伤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3):146.
[7]姚孟冬,张青,王小慧.实施目标管理提高血液科护生职业防护能力[J].现代医院,2016,16(5):755.
[8]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
[9]肖美汝,陈玲.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3(19):9.
[10]张红莉,何春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护理,2013,9(1):270.
[11]任细妹,唐梦荣,肖永红,等.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室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19-122.
[12]赖章丽,陈立力.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