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icu病人的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55-02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是现代化医院的标志,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终端。ICU收治的病种、病情都十分危重,具有病情变化快、抢救等特殊性,大多数病人缺乏对病情程序的认识、对疾病和死亡有恐惧感、对治疗缺乏自信等因素导致紧张综合症、ICU综合症等问题。本文从护理角度对ICU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对其特殊的心理进行针对性护理作简要探讨。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ICU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5月31日的患者205例,其中男患者138例,女患者67例,年龄2岁~91岁,死亡26例,监护时间最短2天,最长69天。
2 ICU病人心理分析
大多数病人会出现紧张、焦虑、孤独、恐惧、悲观情绪,主要原因如下:
2.1 病人角色的适应不良当病人由常态下的社会角色转向病人角色时,因为病前角色所形成的心理过程、状态、个性特征及病人对某种需要的迫切要求等强烈干扰着病人对角色的适应。表现为意识到自己有病但不能接受病人的角色,且有愤怒、焦虑、烦躁、茫然、消极多疑等情绪反应。
2.2环境的改变ICU病房仪器多,实施复杂,病人对各种结构复杂的仪器和管道产生恐惧。由于限制了探视时间,患者无法及时与家属交流而感到孤独。还有各种仪器的噪声和报警声使病人烦躁,或许会出现心烦、头痛、幻觉、抑郁等症状。另外当病人看到或听到同病室的病人病重或死亡,也会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害怕。
2.3舒适的改变各种管道和伤口的牵拉都会造成疼痛和不适,导致病人出现失眠、焦虑、易怒等现象。
2.4护理手段频繁检查、治疗、护理。由于病人病情变化快,随时都要做一些检查,如采血、拍片等;同时护理手段的增多,如吸痰、鼻饲等,病人会感到紧张不安。
3 护理体会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病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治疗,更要心理、情感上的支持,ICU护士更应该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克服消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1 ICU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工作是一种脑力和体力并举且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工作,会经常面临各种突发多变的情况,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动机和敏锐的观察感知力,还要有精确的记忆力和评判性思维以及坚强的意志力等,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满足ICU护理工作的要求。
3.2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刚入ICU的病人来说易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护士应仔细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使病室整洁舒适、温度适宜,最好可以欣赏外界景色,自然光线应充足,保持空气新鲜,夜间采用柔和的灯光,避免光线直接对着病人的眼睛,减轻医疗仪器发出的声响和说话声,尽可能的减少环境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3.3加强沟通交流护士应和病人保持沟通,及时收集资料和信息,更多的了解病人的情况,明确病人的需要及疾病的发展过程。与病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力求给病人留下良好印象,多给予安慰、鼓励性和劝说性语言,让病人确信自己遇到困难时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群体,这样使其担心和忧虑的心理压力会大大减轻。
3.4敏锐捕捉病情的细微变化鉴于ICU病人的特殊性,护士应随时捕捉病情的细微变化,把观察病人的表情作为分析其心理状态的主要途径,通过病人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调等,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要及时给予疏导,灵活机动的对病人作出动态的评估。
3.5 帮助病人建立安全感对于神志清楚的病人,要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并介绍同类疾病的成功实例,使病人树立信心和安全感。对昏迷病人的用语也要慎重,语言上刺激会通过大脑皮层扰乱机体生理平衡,降低机体免疫力而加重病情,委婉和蔼的话语会让处于孤立、忐忑不安的病人具有安全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3.6 舒适护理保持的舒适,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并活动四肢,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以防扭曲造成不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自主床上活动。护士一定要倾听病人对疼痛的诉求,教会病人深呼吸,鼓励病人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使其将注意力从疼痛上转移,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必要时可给予镇痛的药物。
总之,在ICU的监测、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对病人施以有效地心理护理,大大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对治疗和护理起到了满意效果,大大提高了病人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
【摘要】ICU心理反应主要是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而言。ICU是收治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专科,其病人的心理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早日康复有积极意义。在ICU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在救治监护过程中,针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笔者结合ICU进修六个月实践工作,浅谈在ICU病房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ICU病人;心理护理
ICU心理反应主要是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而言。ICU是收治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专科,其病人的心理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常常使病人的心理活动复杂多变,护士说话的声音、用词、表情、动作都会引起不同的效应,要达到满意的效果,必须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护士与病人在短暂的交往中,达到互相信任、配合的心理效果,因此抓住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早日康复有积极意义。笔者结合lCU 进修六个月实践工作,浅谈在ICU病房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实践体会。
1 ICU病人常见心理反应[1]
1.1情绪休克
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遭遇者来说几乎无法面对现实。在这种超强度应激源的作用下,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濒临“崩溃”,部分病人持续数天处于“情绪休克期”。如表情木然,少言寡语、异常冷漠、任由医护人员救治,各种医疗处置的反应平淡,无动于衷等。
1.2极度恐惧和紧张
危重症病人多是突然起病或突然遭受意外,往往生命危在旦夕,病人手捂胸前、面色苍白、出冷汗、屏气、不敢抬手抬腿、不敢翻身、这种濒死的体验,加之病房内抢救器材多,各种监护仪器的报警声音,容易使病人感到自己病情重,加之经常看到抢救病人的场面极度恐惧和紧张而难以自拔。
1.3愤怒与敌对
危重病人患病后,对自己的预后抱有期望,希望能很快康复。但是医护人员那紧张忙碌的身影、严肃的表情、各种仪器的使用及频繁的检查,一次次打破病人的希望,认为自己患病和受伤是不公平的。将怒气向家人、医护人员发泄。如面带怒容、双眉紧锁、尖叫、易怒、暴躁。
1.4孤独与忧郁
ICU有别于普通病房,不答应亲属陪护与外界隔离,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制,加之病人与医护人员谈心时间不多,病情稍有好转就会产生孤独感。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骨折、烧伤等病人怕留下后遗症,担忧以后的工作能力,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等因素易产生忧郁。
1.5呼吸机依赖心理和ICU依赖
呼吸机辅助通气病人,对脱机有恐惧感,担心呼吸困难和窒息的发生。将要撤离ICU病房的病人,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缺乏信任,担心疾病复发,对ICU产生依赖心理,表现行为幼稚退化,希望得到全面照顾。
2护理体会
2.1稳定病人的情绪
对于危重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必修争分夺秒,尽快救治。同时ICU病房的病人受许多因素影响,他们互相转化、互相制约,心理反应复杂、情绪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可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护士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表情和情绪反应,,因此稳定病人的情绪是不可忽视的。每位护士应具备娴熟、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良好的专科护理理论,严密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征兆,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询问病史时要有礼貌、诚恳、自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心理指导。避免在床边谈论患者的病情,说“这么重”“怎么办”等语言,发现异常情况时也不可面带难色、惊慌失措,,尽量不要
流露出紧张神情,以免给病人增加恐惧心理。
2.2加强心理支持
护士的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病人的内心世界。为了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护士在病人意识恢复后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如护士真诚柔和坚定的目光注视,温和善意的微笑,恰当的握手及触摸病人的肢体,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等沟通。抢救病人时隔壁床单位间应用布帘遮挡。做好疼痛护理,包括对患者的痛苦恰到好处的解释,指导病人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如咳嗽时用手按住手术刀口,采取正确的咳嗽方法等,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止痛。做好生活护理,告知病人虽然没有家人陪护,但护士会协助他完成进食、洗漱等各种活动,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在ICU病房的安全感,这样可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安心治疗。并每日开放30分钟探视,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及焦虑感。
2.3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
患者清醒时用相册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病房的设置,介绍其主管医生、护士增进亲切感、熟悉感,使其懂得ICU是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治疗、护理,身边的仪器是为了帮助检测生命体征变化.并讲解相观疾病的知识,治疗及各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给予病人倾诉内心恐惧、担忧的机会,从而有计划性地予以解释开导。护士能够及时告诉他现在的时间、所处的地点、家人的情况及病情的演变(好的方面),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病人有积极意义的 信息及时反馈给病人。身体正在逐步康复,进而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转出ICU病房的决心。对呼吸机产生依赖心理的病人,向病人讲解,现在病情稳定,可以撤机,呼吸机准备在病人身边,一旦感觉呼吸困难,可以随时给他接呼吸机。讲解撤机的过程和拔管时可能有的感觉,这样可减轻病人的负担。
2.4加强非语言的交流
做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病人,无法用语言交流,只能通过表情、手语和写字来告之躯体的痛苦,这就需要病人我们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及高度的责任心,多观察病人的表情,用食物照片、会话卡、纸和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对病人的要求不能停留在“知道了”,应表示“我正努力去办”,使病人放心。
2.5音乐疗法
音乐是特殊的语言,悠扬适宜的旋律可使病人放松、产生其他语言交流达不到的效果。晨晚间护理及治疗期间播放旋律优雅的轻音乐,在ICU紧张环境中可缓解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抑制各种压力反应[1]。
总之,通过护士与病人多作交谈,多方面采集其心理信息,根据病人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不同心理支持、疏导及疾病宣教,大幅度下降了ICU综合症的发生,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增进病人对医护的信任。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ICU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ICU患者,通过分析导致其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把危险因素控制到最低点,并充分调动患者的自身心理防御机制,使其尽快康复,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ICU;压疮;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87-02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 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压疮发生率作为考核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共识 。ICU为压疮高发区, 由于病人长时间卧床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及皮下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和坏死 。如何减少和杜绝压疮的发生是ICU护理人员面对的一大难题。现对我院多例ICU压疮高危病人的有效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均为ICU压疮高危病人。男100例, 女50 例,年龄50 岁~ 70 岁。其中肺部感染50例, copd50例,车祸伤40例,心肺脑复苏术后10例。均需要长时间卧床, 完全无法移动28 例, 活动受限48例。
2 icu高危评估标准
icu疮高危因素评估标准根据Bar den 量表进行风险评估, 包括移动度、活动度、感知觉、潮湿、摩擦力与剪切力、营养6 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2 个等级, 总分1 分~ 12 分, 得分越高, 压疮危险性越小。见表1。此类评估量表可以及时筛选出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 以便早干预, 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3 护理干预
3.1 压疮高危因素评估??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病人入院后, 结合Braden 压疮评估 12 分者均为高危病人, 本组病人平均得分为8 分。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对其营养、皮肤受压程度、肢体活动度、自理能力、家属配合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压疮高危病人进行压疮知识健康教育, 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 并对皮肤进行全面监控记录, 班班交接。
3.2 预防性保护对病人长期受压部位用温水擦净皮肤, 待干, 然后根据受压部位范围选择不同的敷贴平整粘贴于皮肤上, 可有效减轻对皮肤的直接摩擦力及压力的危险。有卷边及皱褶时及时更换,并定时揭开敷贴观察受压部位情况。
3.3 糜子垫及气垫床的使用?? 高危病人均适用。糜子垫的制作方法: 根据受压部位用纯棉布做成不同规格的袋子, 装谷物糜子, 厚度3cm 至4cm, 然后垫铺在病人身体受压部位。利用糜子的滚动性起到按摩局部的作用, 减少局部压力, 促进血液循环。持续使用气垫床的病人应每6h放气一次。
3.4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以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供给。特别是提供优质蛋白的比例, 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采取鼻饲或静脉营养。
3.5活动指导?? 指导病人床上活动, 定时翻身、叩背, 按摩受压部位, 建立翻身卡, 活动状况班班交接。注意翻身时将身体抬起再挪动, 避免在床上拖、拉等动作, 防止擦伤皮肤, 翻身后用枕垫固定位置, 保持舒适卧位。不能翻身者1 h 指导其床上做等长运动及双手支撑抬臀运动, 或将手平塞于病人受压部位下进行按摩, 避免皮肤长期受压。
3.6 皮肤护理?? 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皮肤1 次或2 次, 保持皮肤清洁, 如有大小便污染及时更换床上用品及清洗局部皮肤。每日用75%乙醇按摩受压部位1 次或2 次,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7 生活护理?? 保持卧床病人衣服柔软、洁净, 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 做到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总之, 压疮是骨科卧床病人最棘手的问题, 且发生率极高,通过对150 例病人采用伤口愈合快示格胶贴应用及综合护理干预, 无一例发生压疮, 减轻了病人痛苦, 缩短了住院日, 提高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44-01
为保证麻醉期间病人的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或为便于吸入性全身的应用,麻醉师需对病人在手术麻醉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到病人的气管内[1]。术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恐惧,尤其因气管插管影响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更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因此为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前以及术后均需对病人实施有效的沟通。现将在ICU工作中对气管插管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07年8~10月入住我院ICU的气管插管病人215例,男143例,女72例,年龄7~79岁,平均年龄46岁。术后保留插管1~8 h,全麻意识转清醒后,其中82.12%出现烦躁,90.62%出现恐惧。
2与病人烦躁、恐惧心理的相关因素
2.1病人的基本情况
病人的年龄、文化背景的不同对气管插管认知程度有所不同,间接影响病人在术后的心理状况。年老及文化程度高相对耐受气管插管,术后相对年轻、文化程度低者易出现较重程度的烦躁、恐惧。
2.2对气管插管不耐受
对麻醉初醒的病人,首先感受到口腔内置管的存在,插管刺激口腔内分泌物增多,且刺激咽喉部导致疼痛,病人会在意识未完全清醒下去拔插管。
2.3环境陌生
意识转清的病人对ICU的环境感到陌生,无家属的陪伴,并且在身边服务的护士完全是生面孔,加上病床周围众多的医疗器械,让病人感到恐惧和孤独。
2.4排尿反射
对术后清醒病人,常感到强烈的便意,尤其对于男性病人,病人因置管,无法与护士进行交流,表现出极度烦躁。
2.5疼痛
逐渐失去药效,病人对切口疼痛难以忍受,一些病人在使用止痛泵后,对止痛泵的药物不敏感,仍有强烈痛意,表现出恐惧的心理。与护士沟通障碍,病人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得病人感觉无助、痛苦而烦躁不安。
3心理护理措施
3.1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气管插管告知
术前护士应向病人讲解气管插管的目的、方法、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完毕后需在ICU进行监护,ICU的病房环境。在进行吸痰、采血、翻身等护理操作前,应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解释,取得病人的信任及配合。必要的告知程序对病人术后可消除或减轻其躁动不安和紧张情绪,使之感到安全。
3.2非语言交流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
非语言交流是指以沟通为目的的非语言行为(肢体语言),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研究表明,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沟通”,感情的全部表达=7%言词+38%声音+55%肢体语言[2]。
3.2.1触摸 触摸能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苦。例如:握病人的手、抚摸病人的额头等。当病人感到疼痛时,触摸使病人感到护士对他(她)的痛苦既关心又理解,从中感到欣慰,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在轻松愉快中减轻了疼痛,躯体上的舒适会带来精神上的舒适,精神上的舒适又能促进躯体创伤的康复,形成良性循环。施行触摸时应让病人在安静的环境中,集中精力,护士要举止端庄,将同情的目光投向病人,动作轻柔,语言文明,态度和蔼[3]。
3.2.2文字的表达对于一些麻醉清醒后的病人,因病情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拔管,而病人肌力逐渐恢复,此时可采取让病人盲写文字来表达其意。护士根据病人的字迹辨别病人所书写内容,询问病人,让其示意点头或摇头。
3.2.3哑语的应用手术后病人由于气管插管不能使用言语交流的特点,借鉴哑语重点训练不同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所表达的身心需求。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运用哑语对手术后语言交流暂时困难的病人进行指导和训练,可以减少病人的不适与担心,增强其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护患沟通更密切、融洽[2]。
对一般病人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如:对气管插管的不耐受、排尿反射、疼痛、约束带的使用等,护士在病人烦躁时应经常询问,让其点头或摇头示意。若病人出现这些问题,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体贴关心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消除或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
3.3合理使用镇静剂和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烦躁不安、长期留置导管者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病人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受损,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及导管,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4]。
总之,气管插管对病人产生的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是相互影响的,护士在对气管插管病人护理过程中,应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通过非语言的交流,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满足其需要。通过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病人不适感,增加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并且避免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是指气管导管滑脱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4])。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认真、切实做好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和观察工作,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再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
[2]于丽.非语言交流在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18):37.
[3]李伟霞.非语言交流手段对创伤疼痛病人的护理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1):73.
【关键词】ICU;感染性休克;急救优质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15-01
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它是以全身性感染引起的器官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性临床综合症,其具有发展快,病情紧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在临床急救时,需要医护人员及时有效进行抢救,而护理人员是最早接触病人的工作人员,如何有效合理的观察病情,并给以及时的急救优质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护理的方法和及时性是提高感染性休克病人成功救治和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1]这些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熟练的掌握急救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现将我院对ICU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回顾2012年我院收治的6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均在24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53岁。在6例病人中有重症病毒性感染3例、败血症3例。所有病人均因病情加重,转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监护。病人在转入我科后均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有血压下降,器官灌注不足的体征,符合系统性炎症综合症的标准。6例ICU感染性休克病人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后,其中有5例病人抢救成功,占总数的83.3%,死亡1例,占总数的16.6%。
2护理体会
2.1液体复苏护理护理人员积极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快速将中心静脉置管通道开通,需采用单针多腔管的方式,液体的选择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保证液体的液量,最好采用天然/人工胶体或晶体液给予病人液体复苏。绝大多数患者在最初的24小时内均需要给予持续的、大量的液体复苏,并注入液体量显著多于流出液体量。需要在六个小时以内使病人复苏,复苏标准为MAP值65mmHg、中心静脉压为8至12cmH2O,最终使病人的尿量恢复、血乳酸水平下降、皮肤灌注良好,病人意识清醒。在输液的过程中,为更及时的调整输液的量、速度和质,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CVP以及生命体征测量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g/d,护理人员就应该给予病人液体复苏。[2]
2.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经液体复苏后,MAP仍未正常,就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急救。根据医师嘱咐和病人血压变化情况,选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剂量,将用药情况和病人情况做好记录。泵入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最好采用单独的一路将血管活性药物泵入,严禁其他药物从此路注入,并检测病人的中心静脉压情况。在病人血压稳定至6到8个小时后将泵入的剂量适量减少,最终达到缓慢停止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事项: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必须建立在扩容、治疗原发性疾病、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之上。[3]
2.3抗生素应用护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重要原则是广谱、早期、给予足量的静脉注射,以达到有效控制病人感染的病情,要依据临床护理判断或选用广谱抗菌药。在进行血培养后,应该在最初一个小时内进行静脉内抗菌治疗,同时应保证快速注入,必要时应给予弹丸式给药。在给药的48至72小时之后,应根据临床治疗资料和微生物学,重新将抗感染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病人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在选用抗生素时,可以选择一种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避免病人对药物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毒性,减少治疗成本。
2.4控制感染源措施病人在休克急救未显效之前,应以治疗休克为主,同时注意感染情况,在休克得到及时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应以治疗感染为主。如引起病人受到严重感染或出现感染性休克时,应考虑到深静脉导管的血管内有创装置引起的可能性,在建立其他血管通路后,应马上将原深静脉导管去除,同时将导管尖端和两组不同位置的血培养留取。如病人有腹腔脓肿、胆囊炎、穿孔、肠缺血是导致休克的诱因情况时,应在病人初期复苏后尽快进行病灶控制。[4]
2.5病房管理,监测控制护理人员应严格依据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卫生制度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在选用消毒液和快速消毒液时,应按七步法将手洗干净,保证每次洗手不得少于三分钟。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定期监测CRP、血常规、导管以及痰和尿的培养指标。如病人出现呼吸费力、嘴唇发紫、血氧饱和度低等状况,应立刻给予机械通气,以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2.6日常护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感染性休克病人ADL评分基本是四级,所以要积极做好日常护理的配合,其中包括病人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每日对中心静脉置管处的皮肤进行消毒,给予3M膜将其覆盖,定期检查置管处皮肤是否出现发红、脓肿等情况,在正常情况下,保证每周给置管处更换两次敷料。[5]如病人出现高烧不退情况,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体温不高的病人应加强保暖。病人的引流袋和输液装置需要每日进行更换。由于病人长时间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再加上病人休克导致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差,病人很少翻动,很容易引起压疮,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给病人更换、更换床单,在必要情况下,需给予病人背部的按摩,以防止压疮情况的出现。
2.7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病人情况,给予病人心理方面的安慰,为消除病人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应耐心为其讲解病人所担心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体会
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制度是保证急救成功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分工明确,做到忙而有序,相互密切配合,运用熟练的业务技能,为急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病人病情的鉴别观察能力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同时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是成功急救的保证。
综上所述,优质的ICU感染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工作的配合时保证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好ICU感染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工作,就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临床急救工作的重视,尽职尽责,做好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丰富临床知识,总结临床经验,积极做好急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小蓉.严重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救护[J].当代医学,2010,17(18):105-106.
[2]尹冬玲,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14-15.
[3]罗江勤,蒲敏.创伤性休克手术抢救护理配合[A].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急危重病护理(杭州)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