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范文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篇1

摘要: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治理能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强社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治理;社会组织;能力

一、社会组织治理能力内涵

组织能力在管理学中与组织、组织绩效、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相关。广义的组织能力体现在环境、输入、转化、输出和反馈各个环节;是指社会组织利用资源,形成、制定、组织和有效实施组织的愿景、战略、使命和目标,为社会提供非营利性质产品和服务,形成组织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获得竞争优势,确保组织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潜能和素质。狭义上仅指组织将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能力,是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能力。为系统了解社会组织能力,本文从广义上理解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从主体讲,既涉及各级社会组织,也涉及社会组织的领导成员、会员;从内容讲, 既指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管理能力,也指社会组织履行职能完成任务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包括:组织的基本制度的完善、组织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媒体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和互动能力,应对危机的能力、筹资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公众动员能力,志愿者协同能力等,而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是提升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

二、社会组织治理能力中的现状与问题

表1为香港《大公报》援引清华大学NG0研究所的调查,列举了非政府组织活动的主要分布领域。

表1 表现的社会组织的能力:一是一些行业协会承担了部分政府转移出来的行业管理和事务性工作,通过开展行业管理、行业服务、行业自律和行业维权等活动,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缺位,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二是一些学术性社会团体利用自身人才荟萃、信息灵通、知识密集、经验丰富的优势,奉献聪明才智,促进了经济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三是一些社会福利和慈善组织通过动员社会力量,筹集一定社会资金,实施社会救助,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公平,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公共服务,丰富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五是一些专业经济协会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产供销服务,帮助农民增产致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内部治理问题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是由志愿者组成的,对新型社会组织管理者和领导者行为进行内部约束和监控。由于我国志愿者的参与比例偏低,在我国新型社会组织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上也存在严重不足。很多民间机构要找到合适人员,形成一个规范的董事会或监事会是较困难的事。志愿参与的不足又进一步扩大了新型社会组织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组织管理人员行为控制的难度。部分社会组织行为不规范,主观随意性较大。有的社会组织活动不正常,甚至名存实亡。有的不按时换届,长期处于无人理事状态。有的例会制度不健全,多年不开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只有一两个人在苦苦支撑。

2.人才缺乏

我国新型社会组织规模小、资源有限,无法吸引专业优秀人才加盟,相当部分社会组织,特别是学术性学会无专职工作人员、无专门办公场所、无开展活动经费的“三无”,领导班子年龄偏大、组织队伍老化、工作方法老套的“三老”问题突出。人才的瓶颈问题,制约了新型社会组织发展。同时,由于资金缺乏,待遇不优,公益组织还遭遇严重的人才流失。2010年《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有56.5%的公益机构人员流失。NGO从业者月薪资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约占90%,2000元-3000元段最为集中,无固定收入和月薪资在1000元以下的占18.4%,近四成机构未给员工上社会保险。公益组织或是社会组织成员都缺乏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益于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3.资金匮乏

目前,我国企业、公民捐赠能力和捐赠意识较弱,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政府购买服务的推行力度尚待加强,社会组织普遍面临资金困境。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2000年对全国社团组织抽样调查,“缺乏资金”被列为面临的诸多困难之首。缺乏活动场所、办公设备和人才,实质也是缺乏资金的另一种表现。由于组织身份的瑕疵,新型社会组织资金来源少的问题更为突出。

4.法制观念淡薄

少数社会组织法制观念淡薄,自律机制不健全,有的缺乏社会公益、社会责任、社会服务、社会诚信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且有不当营利行为,社会形象差,公信度不高。

三、加强社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1.社会组织要加强内部治理能力

内部治理是是区别人员、资金、办公场所、设备等硬件设施的软件设置。内部治理主要包括规范的治理结构,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业务流程等。它是社会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严格、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组织提高自身能力的主要任务。

(1)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确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保证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组织架构的重点在确立分工与制衡的组织机制。主要组织架构应包括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2)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是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核心内容。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依据,是规范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绳。抓好社会组织制度建设,一是制订全面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会员意愿反映制度、民主集中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内部矛盾处理制度等。社会组织是社会成员为实现共同意愿而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员意愿反映制度,是社会组织真正实现其宗旨的必然要求;民主集中制是实现社会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重大事项公示制度是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规范社会团体内部各参与者,使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符合社会团体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内部矛盾处理制度有效处理内部各种矛盾,保证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二是着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三是根据外部环境和工作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组织管理制度。

(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设置是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重要支撑。科学的业务流程通过项目运行打破部门界线,建立PMO(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组织,按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按项目发展配置资源。日常工作中,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模型,为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管理保障。

总之,良好的自律机制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内部治理结构是社会组织实现自律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各自独立、协调运行、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新社会组织的自律机制必将日益规范,它的力量和作用也必将日益增强。

2.政府要支持、帮助社会组织提高治理能力

一要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政务公开机制、行政决策机制、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二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引导与组织。党政有关部门要帮助提高社会组织的政治素质,积极开展社会组织的人才培训,提高社会组织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三要明确社会组织的法人地位。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规制匮乏”问题突出。虽然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管理条例》,民政部出台了《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等。但社会组织法律体系仍存在数量少、立法层次低、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中,身份不明确,政府与社会管理得不到理顺,社会组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加快立法步伐,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的法律体系。

四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一是财政投入。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投入,包括对社会组织的人力与物力的直接投入,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或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间接投入。二是社会募捐。鼓励社会和群众对社会组织募捐。

3.政府和个人监督社会组织的治理行为

一要实现监管手段多元化。既要有法律手段,也要运用经济、行政手段。比如,完善社会组织的年检工作,建立社会组织年检、评估联动机制、社会组织信息平台,方便社会监督。

二要改革监管体制,逐步建构分类监管、行为控制和资源引导的新型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诚信自律建设

三要完善现行社会组织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任何政府管制行为必须置于法制轨道下。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实现法治监管全覆盖,保证社会组织的监管不“越位”“错位”和“缺位”。

参考文献

[1]马庆钰,等.社会组织能力建设[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4-1.

[2]张华林,关于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的思考[J]社团管理研究,2008(08).

篇2

全省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会议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工院校教研教改工作三会合一,体现了统筹协调、齐抓共管、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刚才,会议颁发了8个奖项,我想,就整个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来讲,8个奖项并不算多。这些年来,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是值得称道的,值得赞赏的,值得表彰的。今天这些获奖的单位和同志就是代表。有的同志从事技工教育20年多年,有突出贡献;有的校长办学有方,成了金牌校长;有的教师育人有道,成了金牌教师;有的同志在教学教研、在技能鉴定工作上成绩突出,成了先进。从获奖的情况看,我们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校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我代表厅党组,对以上获奖的同志,以及没有获奖但对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表示敬意,表示感谢!厅长作了工作报告,根据会议的要求,我讲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中,有很多分类,有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还有创新、创业、创优的高技能人才。但不管怎么分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同等重要。如今,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从单纯依靠资源消耗、依靠环境代价的发展,进入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时代。企业的发展,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依靠人,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实角度讲,这些年来,高等教育长足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来讲,高技能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显得不够,所以有人讲,我们不缺博士,缺八级工,很多人才流向写字间成了白领,但是流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大量缺乏。所以,从转变发展方式,从依靠人才强企、依靠人才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讲,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在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党委政府,到我们各级从事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同志,要感到这是一个发展的春天,必须抓住机遇,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二、正确把握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

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就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把我们的工作放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全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发展。厅党组高度重视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在拟定新厅“三定”方案时,从统筹全省职业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经过反复讨论、仔细研究,将“拟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和激励政策并组织实施”和“拟定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鉴定)评审工作政策并指导实施”两项职能划归职业能力建设处,同志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如何更好地谋划和推进全省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首要的是把握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和加快发展的上升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迫在眉睫,我们的工作首先要服务于大局,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服务,要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建设“两型”社会,靠什么?靠科技,靠教育,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所以,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同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类型、结构要与我省的产业结构相适应,与重点企业、龙头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要按需来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高技能人才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二)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为保就业、保民生服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还在继续,我省部分地区出现“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难”反映出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用工荒”则反映出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用工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对农民工的技能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仍滞后于岗位的变化。“用工荒”实际上就是“技工荒”。国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现在来看,关键在于人才升级、培训升级。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围绕市场需求、就业需求,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紧缺技能人才,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发挥基础性作用。

(三)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元旦前夕,胡总书记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强调,“技能型人才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高技能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是企业兴衰的关键。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永远要和企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要依托企业的用人主体,制定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倡导岗位成才、技能成才,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营造“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省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我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好务。

三、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总理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自古就有“唯楚有才”的美誉,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教、人才优势,而我们最大的不足则是没有将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今天到会的有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事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负责同志,也有企业、行业的代表和技工学校的校长,大家工作在基层、在一线,对人才工作有很深的体会,我也曾从事过多年的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对一线的同志有很深的感情。政府、企业、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可以说,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学校是基础,三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一)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人才之家”,肩负着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任。职业能力建设系统负责两支人才队伍的建设,高技能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农村实用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最近,我们提出的人才概念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人才的着眼点是使用。作为主管部门,我们要做好发展规划,加大培养力度,强化激励措施,提高人才待遇,一个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他的社会地位、贡献、待遇,不应该亚于一个名教授。各地要按照省委23号文件的要求,尽快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落实好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权益,落实“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有关待遇”的政策规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

(二)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技能人才的培养者、管理者、使用者,是吸纳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我们设立了企业自主创新岗位,鼓励人才到企业去、到一线去,同时,企业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地吸纳人才,依靠人才来发展,不能搞一锤子买卖,用人不管育人,用人不尊重人,这种企业是不长久的。作为企业,应该牢固树立“人才强企”的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人”作为最重要、最活跃的生产力这个重点突出出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发挥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肩负使命,履行职责,自觉当好“主角”、唱好“主旋律”,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上取得新突破。对那些依靠人才、尊重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我们要加大表彰力度。

(三)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技工院校是培养后备技能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的基地,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技工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先后参加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整个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和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近年来,技工院校在改革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温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整合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也包括多方面内容,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这两点的核心是一个,就是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校企合作。今后,我们的技工学校一定要突出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强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技工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四、切实加强新形势下职业能力建设系统自身建设

近年来,全省职业能力建设系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锐意进取,克难攻坚,付出了艰苦努力,促进了事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我省的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在全国是有位次、有地位、有影响的,厅党组对大家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目前,各地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如何保持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如何履行好新的职能,如何确保新形势下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再创辉煌、再上新台阶,对职业能力建设系统的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能力水平、工作作风都是一次新的考验。

(一)敢于负责,不辱使命。责任就是使命,责任重于泰山。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为促进就业、提升城乡劳动者技能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同志们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敢为天下先,把“敢于负责”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敢于担当,不辱使命,无愧于职业能力建设事业,无愧于我们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涉及的工作面宽、职能范围广、服务对象多,如何做好各项工作,让党和政府满意,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让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我们在工作中要既要顾全大局,兼顾各方,十个手指弹钢琴,确保每项工作职责明确、落实到位;同时,还要突出重点,抓好事关全局的几项重要工作,切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面对各项工作难点,同志们要主动去思考、去解决、去创新、去突破,比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突破点在哪里,技工院校应如何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加快发展,民办培训机构如何规范办学行为等等,只有用创新的思维去干事、去突破,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我们的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

篇3

一、2020年上半年机电工作总结

1、设备接续保障情况(购置、租赁、大修等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①完成1307工作面采煤机、前部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大修及电液控升级改造工作,支架电液控系统采用北京天玛电液控系统,系统具备立柱压力采集分析、采煤机位置识别、推移油缸行程监测、自动跟机、自动移架、自动推溜等自动控制功能,达到减人提效目的,为下一步建设智能化工作面提供有力保障。

②督促完成后部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变频一体机等设备到矿工作,实现1307工作面了由传统电机、偶合器驱动方式升级为高压变频一体机驱动,提高装备可靠性。目前1307接续工作面设备已入井并完成安装调试工作,进入试生产阶段,圆满完成矿井600万吨/年井下设备升级改造任务,提高了矿井价值创造能力。

③大南湖一矿地面生产系统EPC总承包项目进展顺利,4月份完成EPC施工总承包合同的签订,5月17日已完成破碎机、除铁器、给料机的招标工作,6月29日完成皮带机、变频器等设备招标工作,主体设备已全部招标完成,土建设计完成,土建施工管理人员已进驻并办理了入场手续,受疫情影响现场施工人员无法入矿。

④大南湖一矿4台5吨车大修项目7月份已挂网招标,8台5吨防爆无轨胶轮车和2台8吨车采购项目正在挂网招标。

2、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情况(机电、运输部分)

①建立健全机电、运输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大南湖一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每月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组织一次机电、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检查验收工作,每月对各单位标准化进行打分,评比、考核,营造了机电、运输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氛围,使机电、运输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稳步提升。

②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助推机电、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1307工作面前、后部刮板输送机驱动升级为永磁同步变频一体机,具有启动转矩大、节能效果好、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势;1307工作面液压支架升级为电液控,具有自动跟机、自动移架、自动推溜,达到减人提效目的;

③加快地面生产系统改造工作,提升运输能力。地面生产系统改造项目4月份完成合同签订工作,5月17日完成进口破碎机、给料机等主要设备招标工作;目前土建设计已完成,正在办理入场手续。

④矿井防失爆管理卓有成效。2019年12月25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大南湖一矿设备防失爆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月14日-19日由机电管理部门组织针对井下电气设备进行逐台开盖检查,共计检查问题89条;5月份组织电气设备防失爆专项验收工作,查出问题18条,失爆问题大幅减少。

3.上半年机电业务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包括公司开展的专项活动和煤矿自行组织的专项活动)

①2019年12月25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大南湖一矿设备防失爆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1月份完善了《大南湖一矿防爆设备入井安装、验收、运行(试行)》管理制度,2月14日-19日由机电副矿长带队针对井下电气设备进行逐台开盖检查,共计检查问题89条;5月份组织电气设备防失爆专项验收工作,查出问题18条,考核9000元。通过开展防失爆专项整治活动,提高了井下电钳工防爆业务能力,提升了防失爆管理能力,大幅减少井下设备失爆现象。

②开展运输系统专项整治活动,3月8日针对进行无轨胶轮车运输进行全面检查,共计查出问题35条,3月19日组织复查,考核1400元;3月13日针对皮带运输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共计检查问题47条,3月19日组织复查,考核300元;4月13日再次组织车辆专项检查,检查问题13条,考核1200元。

③3月底根据公司“关于开展煤矿系统、关键设备“零”事故专项活动的通知”,编制大南湖一矿“零”事故活动方案,并以大南湖一矿“零”事故活动为主线,成立以机电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矿重点开展机电设备“零”失爆活动、胶带机“零”撕带、供电系统“零”跳闸、无轨运输“零”救援活动,每月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明确下月活动任务,实施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机电管理水平。

④5月份深刻吸取宁夏煤业灵新煤矿4·15运输事故教训,结合《大南湖一矿零事故活动方案》,制定了《大南湖一矿机电运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开展一期《机电规程》和一期电气设备防失爆专题培训,培训人数分别为48人和23人;自查问题38条,矿检查问题49条,重点开展了电气设备防失爆、各类绞车专项检查,目前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4.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①根据公司“关于开展2020年煤矿机电技能人才培养及遴选奖励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大南湖一矿机电技能人才培养及遴选办法》,并按照培训计划开展了3次理论培训,共计培训104人,并分别邀请天津华宁、天地马克、青岛天信、青岛中加特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到矿进行实操培训,通过理论和实操培训提高了机电维修工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升了职工安全意识,减少机电事故,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

②7月初开展了井下电气作业技术比武活动,本月组织开展井下电气作业技术比武工作,下发了技术比武方案,参加理论考核25人,参加现场实操16人,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优胜奖3名,分别给予1500元、1000元、600元、400元奖励,共计奖励13000元,并下发了表彰文件《关于2020年井下电气作业技术比武表彰的决定》。

二、2020年下半年机电工作计划

1.积极推进提产600万吨项目建设,尽快完成地面生产系统改造工作,提升矿井价值创造能力。

2.积极推进智能化工作面建设。1307工作面安装完成后实现支架电液控升级改造工作,实现自动跟机、自动移架、自动推溜,达到减人提效目的。

3.以大南湖一矿“零”事故活动为主线,持续开展机电专项整治活动,提升机电管理水平。

4.完成8台5吨防爆无轨胶轮车和2台8吨无轨胶轮车采购,通过装备升级提高矿井辅助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5.完成井下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井下供电系统电力数据实时监测、实时上传,提升矿井供电安全可靠性,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6.采用先进的换绳车无卡式综合预拉伸自动换绳技术完成副立井大、小罐笼首绳和尾绳的更换工作,确保提升设备安全。

三、煤矿自动化、信息化现状

1.网络构建情况:

井下工业控制环网是千兆网,安全监控是千兆专用环网,相对独立;井下工业控制环网与4G无线通讯系统集成,实现了一网一站,现场布置有4G基站,具备工控线数据的集中传输基础。

2.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情况:

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配电监控系统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各项参数可正常显示,调度室可接入,目前调度室自动化厂商已终止服务,相关功能未实现。

主通风机运行参数,如:风机启停状态、风量、风压、振动及风门开启状态等在调度室显示正常,系统参数可在调度室正常显示,未接入远程控制功能。

主运输系统、地面生产系统、顺槽皮带机运行数据,如:电机电流、带速、CST运行参数等调度室可监测,未实现设备远程集控。

中央泵房自动化排水系统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各项参数可正常显示,调度室可接入,目前调度室自动化厂商已终止服务,相关功能未实现。

副井提升系统、采区泵房、空压机运行数据前期均能够接入调度系统,因自动化厂商已终止服务,数据中断不能传输。

3.采掘设备自动化情况:

1306工作面仅采煤机运行数据能够上传调度,液压支架、三机设备、组合开关等运行数据均未实现上传。

1307备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将采用北京天地玛珂集控系统,具备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采集分析、采煤机位置识别、推移油缸行程监测、隔架邻家自动控制功能。

前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用智能变频一体机技术,设备运行参数(温度、振动、电流、电压、转矩、功率平衡等)数据均能够上传调度,实现运行数据监测。

采煤机采用上海天地生成的MG400/920采煤机,不具备自动割煤功能。

掘进工作面使用EBZ160型综掘机,不具备自动化功能,未实现数据上传。

4.井下4G无线通讯系统应用情况:

目前,大南湖一矿4G无线通讯系统已经部署主要运输大巷及采掘工作面,因4G的核心设备未取得入网许可证,无法直接对接运营商,不满足接打外线功能,根据公司要求,今年计划对4G无线系统进行全面更换。

三、煤矿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建设规划

1.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规划:

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配电监控系统受一体化管控平台影响未接入调度室,利用半年时间通过在调度室单独建立客户端方式实现数据接入,达到配电监控系统正常使用。

主通风机各项运行参数能够上传调度室,受一体化管控平台影响缺少客户端,计划2020年度通过在调度室单独建立客户端方式实现数据接入和监控,实现主通风机集中控制系统在调度室正常使用。

主运输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利用地面生产系统EPC总承包项目对集控系统升级改造,计划2021年上半年实现调度室远程一键启停机功能。

工作面顺槽胶带输送机和三煤胶带输送机目前集控系统均为华宁集控系统,利用3-5个月时间通过购置配件实现调度室的远程启停机功能。

中央泵房自动化排水系统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各项参数可正常显示,调度室可接入,主要问题是部分电动闸阀损坏,目前电动闸阀已到矿,通过逐步更换电动闸阀实现调度室远程控制功能。

2.采掘设备自动化建设规划:

1307备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将采用北京天玛集控系统,具备液压支架立柱压力采集分析、采煤机位置识别、推移油缸行程监测、隔架邻家自动控制功能,系统建设完成后能够实现调度室远程控制功能。

1307工作面三机设备采用智能变频一体机技术,设备运行参数(温度、振动、电流、电压、转矩、功率平衡等)数据均能实现集控台监控功能,设备调试完成后,实现调度室远程控制功能。

3.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实施计划

篇4

xxx

(20__年2月22日)

同志们:

新春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及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两会”及三干会精神,研究分析当前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安排今年人口计生工作主要任务,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优质服务及技术服务能力,以此推动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刚才,李新立同志对过去的一年以及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今年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很全面,我完全赞同。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也是一次培训会,更是一次收心会、加压会。会议结束后,同志们都要从春节氛围中走出来,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工作,按照会议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下面,我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增强提高服务能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历经30余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的过快势头,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新的婚育观念逐步形成,实现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目标,实现了人口增长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还缺乏有效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为此,中央作出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围绕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这个重点、难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的科学判断。由此可见,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就我县而言,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县减少人口出生近10万人,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利益导向机制初步建立,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由主要以行政等手段控制“超生”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政策教育、行政等手段引导群众“少生”转变,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在稳定低生育水平基础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尤其是97年以来,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处于较好的发展态势,连续多年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这些成绩取得过程中,广大计划生育干部特别是基层计生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承担起办好“天下第一难事”的重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计划生育干部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实践考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极少数干部中仍然存在业务不精、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与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存在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县委、县政府对同志们付出的辛劳、作出的贡献,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看得很清楚的。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计划生育工作成效如何,关键是战斗在一线的广大计生干部。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当前摆在我们广大计生干部面前的首要任务。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优质服务及技术服务质量,是当前我们广大计生干部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前提。面对严峻的形势,面对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必须切实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对同志们寄予很大期望。同志们的工作能力高低、工作成效好坏,直接关系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大局,决定着我县经济社会能否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希望我们每一位计生工作者继续保持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提高服务能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提高优质服务和技术服务能力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头等大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二、着力夯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层基础

落实“村为主”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工作。因此,抓好计划生育“村为主”在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中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我县“村为主”现实状况,应该说“村为主”工作水平还较低,“村为主”工作还不稳定,“村为主”的发展还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一是认识上有偏差。有的干部认为“村为主”就是县、乡可以撒手不管,什么工作都由村级组织自行决策、组织和落实;有的地方认为“村为主”就是村专干的事,忽视了发挥村两委一班人的作用;也有少数村级专干认为“村为主”不是村专干一个人的事,既然村其他干部不抓,自己也可以马马虎虎,甚至搞应付、走过场。二是工作不到位。一些乡镇、村(居)干部对计生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盲目乐观,花在计划生育工作上的精力极少,工作措施不力;一些乡镇计生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作风漂浮,沉不下去,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工作质量仍须进一步提高。从去年省、市抽样调查情况看,人口出生统计误差和节育措施不及时、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重点对象管理、孕情跟踪服务和随访仍不到位,甚至是一本“糊涂账”。三是网络作用难发挥。育龄妇女小组长因报酬未落实而形同虚设,村级计生工作由村专干一人包揽,使分散的育龄群众情况难以掌握,导致经常性工作难以全面落实。有的村没有按照年龄轻、

文化高、能干事的要求选配计生专干,计生工作人员素质低,难以胜任工作。四是村民自治流于形式。计生协会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是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的有效途径。由于督促指导不力,保障制度不完善,使村级计生协会组织停留在形式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无法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基层,核心是基础。在座的乡镇、村计生干部是计生政策的执行者,是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是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的网底工程,决定计划生育工作的成败。希望同志们切实担负起肩负的重要使命,切实发挥基层计生工作的排头兵作用,结合各地实际,抓好“村为主”机制的建立,落实“村为主”各项经常性工作任务,着力打牢计划生育工作的基层基础。第一,各乡镇计生专职副书记要在即将组织实施的村班子换届中发挥作用,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要把人口计生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衡量村干部政绩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将近期计生工作成效作为村两委换届的重要依据,坚决兑现“一票否决”,注重把那些德才兼备、公道正派、务实肯干的同志选进村级班子。第二,要抓好村专干和育龄妇女小组长队伍建设。县人口计生委、各乡镇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村专干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要下气力解决少数地方出现的村专干“能干的不愿干,愿干的不能干”等现象。同时,随着工作重心下移,育龄妇女小组长作用也愈来愈突出,充分发挥“组配合”的重要作用是“村为主”的进一步延伸。各乡镇要想办法解决育龄妇女小组长报酬问题,真正使育龄妇女小组长的作用能发挥、见效果。第三,要把宣传教育放到首位,突出“首位意识”,并贯穿于“村为主”工作始终,起到营造氛围、转化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作用。在宣传教育内容上,要突出政策法规宣传、科普知识宣传、先进典型宣传。通过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同率,提高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的普及率,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参与率和满意率。第四,要突出抓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人口计生委要加大指导力度,各乡镇要认真抓好组织落实。各村要依法制定章程,落实好人员、职责,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第五,要抓住“一包两控三落实”这个核心,进一步明确并落实责任,使一班人个个身上有担子,人人肩上有压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一包,就是村级全体干部对各自责任区域内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对象进行包干负责;两控,就是控制政策外生育、控制政策内孕情异常流失;三落实,就是落实长效节育手术,落实随访服务,落实责任奖惩。第六,要组织开展一次春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刚才,李新立同志已经作了详细部署,这里我就不再赘述。总之,希望同志们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真正把责任夯实,把基础打牢,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努力提高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去年,我县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获得成功,但对照创建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很多。一是创建工作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乡镇、村(居)领导对创建迎检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一定抽查到自己,在人、财、物上保障不力;创建迎检的工作氛围和宣传氛围不够浓,紧迫感不强,工作节奏不快;责任包保体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职能部门在涉及到的创建关键问题上主动配合不够、督查落实不到位等。二是影响创建效果的突出问题较多。计生工作的基层基础比较脆弱,计生入户服务见面率低,与此相关联的知识普及率、随访服务率、统计准确率等一系列指标也都存在一定差距;法定奖励与免费服务在基层落实不够理想,特别是各类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群众满意率不高;计生服务所人员技术服务能力欠缺,计生干部在编不在岗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等。三是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较多,有的目前仍未得到有效整改。如少数新建小区管理的对象面广量大、底数不清,各乡镇也都有工作明显滞后的重点村(居)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篇5

关键词:专业社会化视角 全日制专业硕士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27-02

将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主要目的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教育,是将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作为最终培养目的。因此,深入研究分析专业实践能力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其对我国当代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培养质量、保证培养目标,意义也十分深远。可见,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这是从我国目前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1 专业社会化

专业社会化是指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个体在职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行为执行者。他们在社会劳动中,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特点,比如医学、教师、律师、工程师等,在这样极具专业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行为。其中,专业社会化是以专业的不同而形成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任务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2 基于专业社会化视角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基于专业社会化视角,我国第一届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从2009年秋季到今天,已经有两届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入校学习,其中第一届已进入论文阶段。基于专业社会化视角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符合这项培养要求,第一届学生必须有不少于一学期(半年)的实践锻炼,但从各高校的执行情况来看,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可以说寥寥无几,其中存在的原因如下。

2.1 实践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管理类专业的实践主要有课堂和现场两种实践方式,而课堂实践大部分是借助实验室相关计算机软件模拟完成的。由于受经费、人员等因素限制,实验室不能及时更新相关软硬件设备,导致软件滞后、功能不合理、缺乏系统的操作指导,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2.2 缺乏正规的考核制度

由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才刚刚起步,大多数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考核主要以实习报告,实习日志、考勤和实习单位意见等为标准,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结果。学校的指导老师和企业的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监督力度有限,容易出现实习造假等情况。

2.3 实践接收单位缺乏积极性

课外实践安排很难实现。许多单位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接收研究生实习或者只安排研究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性质的实习,研究生很难以一个真实的实施者身份接触具体业务,这样何来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同时,校外实习需要研究生自己负担风险,因此很多人将目光直接放在了找工作上,导致现场实践锻炼形同虚设。许多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时,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在大学过程掌握的专业知识没有丝毫关系,加之实习时间比较短,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仅仅负责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书写材料、复印文件等一些勤杂工工作。可见,全日制专业硕士在步入实习期后,要注意在实习过程中的“戒难”、“戒散”、“戒浮”、“戒假”、“戒偏”,端正态度,热情探求,才能提高自我实践能力。

2.4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对负责实践教学的师资重视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不高,以及这部分教师待遇较差的现象。甚至一些高校中并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师在设置实验项目时往往会参考理论课内容,而对于一些创新性强、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往往由于难度系数大,或者费时费力等原因,使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无法在高校中得到有效地落实。与此同时,高校的实践教学人员中,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无论是专业还是兼职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都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很大一部分的专职实践教学人员,实际上并没有过在工程实践管理、工业实践管理以及技术应用管理方面的系统性工作锻炼。

3 基于专业社会化视角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建立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社会化视角下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对社会的贡献要求。首先要注重基本能力的强化和提升,要针对社会和企业发展对培养的新要求设置实践内容,使研究生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其次,在基本运作能力训练上突出特点。根据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新特点设置实践内容,培养研究生根据形势和环境特点,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要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通过制订相关激励措施,鼓励研究生自选产品、自组团队、自下企业和实验室进行实践,让研究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强化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培养。

3.2 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研究型大学与其他高校相比,学科资源十分丰富。各高校中的各个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指导研究生专业导向,规划研究生职业方向,并对间接工程训练结果进行强化;学院充分利用、整合现有的资源,加强科研以及教学方面的渗透工作;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各类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高校内部的专业实验室等,在高校内进行培养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团队,以及重大项目的载体作用,鼓励、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实验室进行实践学习和实地训练。例如,汽车工程与机械学院,充分利用了环境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组织、鼓励硕士研究生进入这些研究中心,参与课题研究、产品设计、调试、产品推广以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3 发挥课题的载体作用,引导学生进入企业

社会专业化视角下,大部分的高校导师,通过广泛有效的校友资源,都和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中的导师组织、引领学生参与研究分析横向课题并对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了自身所承担的关于横向课题的载体职责。虽然导师这一个体在发挥横向课题载体作用的过程中是分散的,而学生也是分批以分散的形式进入到企业中,并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但是总体上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因此,导师所发挥的载体作用不容忽视。譬如,学校理工类横向实到科研经费在2008年时达到3.18亿,这占到同年全校总科研经费的50.2%,大部分研究生通过自己导师介绍、推荐到合作企业中,参与到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中以及技术创新活动等。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是研究生参加企业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途径。

3.4 加强管理,建立稳定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是培养管理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明确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保证正常的实践教学秩序。首先,完善实验室资源配置,保证充足的实践经费;其次,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教师和研究生走出课堂,与社会相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校企互动机制,建立校友资料数据库并及时更新,以便更好地与校友进行联络,聘任指导教师,实施有效考评。我国在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时,对其定位是面向实际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他们将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多学科、综合性的实际工程问题。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命题被提出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现代工程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化、巨型化和技术高度集中化,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是否能够依靠单一学科结构这一传统模式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3.5 创新考核方式,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对专业硕士培养来说,听听报告就算完成实践教学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创新考核方式。首先要在课程实践这一源头上杜绝因人而异的现象。对于同一门课程,要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统一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设计,使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保证课程实践教学不因教师不同而不同。其次在课外实践方面,要建立灵活机动、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对研究生进行教育时侧重于跨学科学习,除了本专业的知识之外,其他专业课程也需要进行辅修,有利于提高拓宽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提高广泛兴趣。比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新开设了“技术与政策”课程,并规定所有的研究生必须进行该课程的学习。而美国的其他大学,比如马里兰大学就曾经在美国国家基金的支持下,邀请多个学科的教授组成一个团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取众家之长,接受各个相关学科的学习、指导,促进掌握的各个学术专长能够互相补充。虽然马里兰大学的这种对于教授团队指导学习的教育方案探索,有利于培养面向实际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投入。

4 结语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型人才。而实际应用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涉及到多个学科。所以,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单一的、传统的学科结构,能否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来满足社会需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工程越来越向着集成化、巨型化发展。美国教育界通过种种实践,已经开始意识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不能单单依靠单一学科结构,并已经开始在这一方面进行改革。基于专业化视角,从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发展趋势来看,结合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不难看出今后我国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的重点必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问题。当然,随着我国进一步完善各种教育机制和教育体制,基于专业社会化视角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定会步入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唐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

[2] 董俊虹,董芳,王润孝.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