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教学;审美能力;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言表达和人际关系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大多已跟不上时展变化,不能满足当前教学要求,再加上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使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那么,如何来提高三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呢?我认为在平时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丰富的语文课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趣味、丰富的语文课堂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让学生放松紧张学习情绪,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得以发挥出潜在能力,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感受到语文课堂的乐趣。
1.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鉴赏教材之美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更加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人文色彩。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教材、体会教材之美,从而使学生乐意去学习语文,进而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写作规范与传统文化的学习精神。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翠鸟》这一课时,老师首先要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全文,欣赏文章的插图,标记出自己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然后在课堂教W中和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探究,充分理解文章主旨和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内涵之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学习法、实物演示法、空间遐想法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当中。
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通过朗读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幻想一池荷花,微风吹来,荷花随风飘荡,从而更好地引入《荷花》这一节课的学习。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让学生不仅学会发现养教材之美,还要培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进行美的创造。在平时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想象中体会意境之美
平时教学中老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扩展学生的思维,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在想象中体会美的意境,让学生体会语文之美,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例如:学习《珍珠泉》时老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珍珠泉的视频和图片,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珍珠泉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珍珠泉似乎就在眼前。
2.在社会中体会语文之美
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语文之美,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总之,语文之美,美在处处,我们要在生活中体会语文之美。
三、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做到课前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发散思维,集思广益,进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例如,在学习《画杨桃》这一文章时,课前老师要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合理地为学生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文章的主题及写作背景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标记出自己有疑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互相交流,进而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四、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丰富学生的语文内涵,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年级的语文是学生语文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笔记;适宜时机;恰当方法
一、寻找现实意义:新课程背景下为何要记课堂笔记
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在课堂上激烈讨论之后,课本上没有留下正确答案的只字片语;在学生读有所悟后,课本上没有及时记录孩子们的所感所思;在探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后,课本上也没有对方法的整理积累。事实表明,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上学生说的确实多了,但记的却少了,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记。
二、把握适宜时机:阅读教学中何时记课堂笔记
(一)在品读重点词句时
1.在学生自读自悟时做好批注
阅读教学中,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恐怕是每位老师都会注重的事。对某个句子、片段、场景、局部进行读悟交流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使之谈感受时有理有据,有感有情。学生就会组织语言,选择恰当的词句来表达,这样就会将模糊的感受变得清晰。这不正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吗?
2.在文章关键词句处写上笔记
每篇课文都有关键语句,教师也往往抓住这些句子和学生一起理解课文,走进文本世界。如果每次都是嘴上说说,而没有留下只字片语,岂不是走了一条形式化的花哨之路?那么,如何让“说”提质呢?那就是“写”。
(二)在学生疑难困惑处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几篇比较难的课文,还有一些课文个别句子语言凝练、含义深奥,这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是有难度的。老师如果仅仅停留在读读说说的步骤上,我们心里都会很清楚,大部分孩子还是糊里糊涂,难以消化。这时候,帮助孩子一起整理自己的理解然后记在书上,不失为一种保险而有效的做法。
(三)在领悟写作特色时
阅读教学倡导不仅要搞懂“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更要搞懂作者是“怎么写的”,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记一些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写作顺序等写作方法。
(四)在进行板书小结时
语文课堂上要记老师的板书,因为老师的板书一般都是很重要的内容,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简洁明了、条理性强。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案例链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板书设计:
■
三、指导恰当方法:今天我们的学生该怎样记课堂笔记
(一)不妨统一记笔记的符号
指导小学生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无疑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课堂笔记方法,圆圈、直线、波浪线、方框、三角形、五角星、问号等是我们常见的符号。
当然,符号确定以后,就应该经常运用,形成自己的符号系统,相同类型的知识都用相同的符号勾画,这样便于知识的归类,但在标记时不能太多太乱,要醒目,要突出重点。
(二)试着确定记笔记的地方
记在课本上的笔记也应该有一定的习惯,即把什么知识记在课本的什么地方,要心中有数。如:课题空白地方记作者代表作品和文章中心,插图旁边记老师的板书,课文后面的空白处记写作方法等,对生字词、句子、重点段落的理解,则可直接记在行文中或旁边。这样井然有序的笔记对学习语文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大胆掌握记笔记的技巧
简明扼要地记。记笔记是为了帮助孩子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我们要求小学生写字工整规范,记笔记相对来说比较慢,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下最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做到简明扼要地记笔记。
(四)大力倡导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面,是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克服记不记笔记无所谓的思想,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做听课笔记。要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高度去认识做听课笔记的意义,把做听课笔记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而不能高兴就做,不高兴就
不做。
四、遵循重要原则:如何发挥教师在记课堂笔记中的指导作用
(一)用温情的言语暗示和明示来点拨
小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判断哪些知识点是要记录的,教师可以直接明了地提醒他们:“请把这句话(这个词)写下来。”遇到难写的字或者内容较长的笔记,教师应该及时写在黑板上,言传身教,保证孩子们笔记的正确和笔记的时间。
(二)用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顺序来指导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识字写字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要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指导记笔记。一二年级,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标记符号;三年级开始,在符号标注的基础上,做简单的文字笔记。到了五六年级,符号笔记和文字笔记双管齐下,笔记的内容也由内容的理解到表达方法的领悟。
(三)用一个符合实际的“度”来把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入手。因此,要把握好在课堂上记笔记的一个“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文本,吃透课文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教学节奏,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笔记做到精炼有效,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朗读、品味、领悟语文的魅力。
总之,希望课堂笔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朴实地回归并踏实地前进!
参考文献:
[1]郭媛.课程改革背景下充分发挥课堂笔记的生成作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1).
[2]阳超.别忽视了学生的课堂笔记:浅谈新课程下课堂笔记的意义和指导.语文学习之友,2007(5).
本学期我校小学语文教研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动力,以新的课改理念为导向,继续以深化课堂和教学改革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各年级备课组为依托,充分发挥教研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促进我校语文科常规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开创我校语文课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1、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文件,转变观念。要潜心研究了解语文课程改革背景、指导思想、改革目标,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继续注意转变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目标观等,努力做到从“文本”走向“体验”;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培养“笔杆子”走向育人“打底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目标走向三维整合的目标。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抓常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坚持开展每周一研活动。积极开展“随堂听课”、“一人一课”、“每周一课”活动,注意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注重成功案例的积累。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研讨中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教师的培训。教研组将在教导处指导下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组织教师配合学校创建学习型校园,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完成5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并鼓励教师们勤于笔耕,能经常写教学反思,从中提高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
5、组织各种语文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让生活充满语文。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配合学校做好期初语文教学工作的检查。
2、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3、各年级上交教学研究课内容。
4、六年级听课评课活动
十月:
1、检查学生作业。
2、五、四年级听课评课。
3、学科竞赛活动(三年级:成语乐园,五年级:别字纠错,)
十一月:
1、期中检查及反馈。
2、备课检查。
3、学科竞赛活动(二年级:看图说话,四年级:看图作文)
4、四年级听课评课活动
十二月:
1、三、二年级听课评课活动。
2、检查备课。
3、学科竞赛活动(一年级:讲故事,六年级:朗读比赛)
一月:
1、一年级听课评课活动。
一、在揣摩品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文中有许多“语言泡泡”的用意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1.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词句
如在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中,“学习伙伴”提出: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看似提出疑问,实则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比喻句,让学生初步了解恰当的比喻能使句子生动形象,初步懂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
如在三年级下册《检阅》一文中,“学习伙伴”提出问题:“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和“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这两个问题主要是从揣摩人物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养成边读书边在关键处思考的习惯。
3.引导学生揣摩方法和规律
在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这一内容中,“学习伙伴”都提出:“我发现……”这样的提示,意图是鼓励学生自己揣摩,自己思考,发现当中的一些方法和规律。又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列举了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形式,“学习伙伴”提出:“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引用人物对话,有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和提示语在中间的三种不同形式。这几种不同形式,经过“学习伙伴”的提示,把它们进行集中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不同形式的表达效果不一样,标点符号也不一样,甚至还会在习作、写话中自觉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4.有时候,“学习伙伴”的话是鼓励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
如在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一文的文末,“学习伙伴”说:“我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和《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文末,“学习伙伴”说:“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这些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地说,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从提示引导中掌握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本身就在阅读之中,但是三年级学生可能不容易主动地发现,于是“学习伙伴”引导大家去总结归纳。
1.归纳词语理解的方法
如在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我能体会到‘不假思索’的意思”,这里的“不假思索”必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不动脑”的意思,应该理解为“用不着想”,说明小女孩在危险面前先人后己的态度十分坚决。“学习伙伴”提示的几种词语理解方法,对于学生今后形成词语理解能力,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2.提示句子理解的方法
如在三年级上册《赵州桥》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旁,“学习伙伴”提问:“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引导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的时候,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
三年级教材中有大量写景的文章,“学习伙伴”都有相关引导,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等提示,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画面。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的文末“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旁,“学习伙伴”提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在文末提出:“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和已有知识经验来加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从引导示范中落实积累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积累与拓展。其实在“学习伙伴”的提示语中我们也能了解到课文所必须要积累与拓展的一些内容。
在三年级上册《灰雀》课文之后,“学习伙伴”说:“我想去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和“我还要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这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的课内阅读引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完成名人故事的课外拓展。
在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的“课后问题”中,“学习伙伴”说:“这是我收集到的描写月亮的句子。”教师需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后去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从而感受月亮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做笔记的习惯。
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开始被大众所接纳,学生日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人为本”逐渐成为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注重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让学生在受到鼓励的基础上增强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这对于后续学生的综合发展相当关键。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策略进行分析应该是一项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工作。
一、评之以“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衡量一个课堂成功与否的指标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解成效,还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积极对学生进行观察,明确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1]。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在对学生进行启迪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走,为课堂效率的提升打好基础。
比如在讲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西湖》一课的时候,一般的语文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从而勾画出描写西湖美景的句子,总结西湖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但是通过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没有良好的勾画习惯,只是将对问题的解答停留在头脑当中。这个时候教师也不应该马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否定,而是应该通过点拨让学生意识到做笔记、对文章内容进行勾画的重要性。比如可以以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为例,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他积极动笔的好习惯,进而使其他学生受到激励,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于西湖的景色展开叙述和描写?”有了上述的好习惯,学生自然就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积极回答问题,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相当关键。
二、评之以“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课堂评价以追求“准确性”为主要目标[2]。但是受素质教育的影响太过深远,教师往往无法做到“理性”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一味的以鼓励为主,使得学生无法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采取公平公正、客观有理的态度对于学生表现进行评价,降低错误评价的发生几率。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越王勾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切实感知勾践当时的心理特征,笔者让一些学生上来进行角色扮演,对于勾践当时状态进行表演,但是一些学生却面带微笑的进行扮演。这个时候笔者就对学生做出了提醒:“勾践当时受尽屈辱,心中十分愤懑,还能笑的出来吗?”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了自己的表演风格,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这种理性、及时的评价对于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评之以“度”,引领学生良性发展
现阶段的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往往不能受到过为严重的刺激,因此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度”,也就是不能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没有原则的、粗暴的批评,让学生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而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就进行空洞、无边幅的赞扬,使得学生产生飘飘然的心理[3]。
比如在讲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日月潭的传说》这节内容时,有些教师在讲授完毕之后,会让学生进行传说的复述,学生在脱离课本的前提下进行了完整的复述,教师就大赞“复述的真好!太棒了”,紧接着就邀请其他的同学对于自己的所熟知的神话故事进行讲解,一位同学在讲解完《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这些故事之后,教师又放下书本,鼓掌称赞到“真的是太好了,这位同学真是太优秀了!”这些太过刻意、言过其实的赞扬往往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使得评价本身失去了价值,学生久而久之会产生傲娇情绪,对于自身的综合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评价的“度”,使得教师本身对于学生的期望能够实现清晰的表达,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四、评之以“味”,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突出自己的“语文味”,也就是常规的语文素养和基础,从而让学生在被赞扬或是指出错误的时候也能够感知到语文的强大作用[4],这对于学生获取新鲜的语文信息,进而不断参与语文课堂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三年级语文教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四、实习体会
2011年3月,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三年级语文教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70-01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使学生在课堂后能够有更多的收益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起探讨。
1.造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明显落差的原因
1.1从学校领导方面来看。过去强调抓两头带中间,认为低年级是"基础"要加强,高年级是"关键"应把好质量关,三年级则无所谓,可以"慢慢来",因而对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抓得不够。
1.2从教师力量配备来看。由于领导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经验的教师被安排到基础班、毕业班去了,三年级教师则新手多,教学有困难的多,力量相对薄弱。
1.3从学生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的发展时期,学生心理特征有明显变化。他们不象低年级儿童那样听话,专心学习,表现得比较好动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的求知欲在增强,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而教师往往不注意三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不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要么照套低年级的老教法,学生感到厌烦,要么硬搬高年级那一套,学生感到玄乎,教学效果不好。
2.改进的措施
2.1以理服人。教材选编的课文,特别是三年级的课文中很多是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资料。如何运用教材揭示的客观事实教育学生?俗话说:"眼见为实!"让事实说话,学生更愿意接受。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先观看课件演示用眼目睹这个村庄怎样消失。再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村庄怎样消失。最后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熟悉的镜头用口说说这个村庄怎样消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能自然地认识到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自觉地思考环境和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意识,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2发挥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材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如,《她是我的朋友》《掌声》等文章中的主人公均为学生树立了榜样。针对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能借助教材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树立楷模,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的榜样作用。如《灰雀》中,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是有他的用意的。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小男孩?"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直接问"的各种原因,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列宁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列宁爱护少年儿童的伟大形象,逐渐树立在学生的心中,使学生更加敬仰列宁,产生一种向列宁学习,得到别人的敬爱与尊重的愿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人也令自己敬佩。这样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有真实感。通过典型事例影响学生,激励他们向这样的人物看齐,在他们的心中树立了健康的偶像。
3.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必须制定了详细的让学生自主预习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做到课前的自主学习。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互动性的教学环节。再者多问一些有创建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本身也在提问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都要充分的考虑。
4.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老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5.注重朗诵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跃"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规定的需要学生背诵的课文,这些文章都是些经典片段,是有美好的语境描写,语言的运用也是极妙,期思维表达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语感的提升有几大帮助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行朗诵这些课文时培养孩子语文功底的最佳方式之一。为了使这些出色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但是,因为课堂教学时光的有限,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教师无法将课文中的出色之处各个让学生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生阅读时应该抓重点,引导学生在对文字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够尽快悟出语言的抽象内涵,意义内涵,感情内涵等。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高高在上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弥补空缺。如我们在进行《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最好这样引导学生这样点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挑选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学生就能充分表述他们的实在感触感染,有的说:"文中第一和终尾自然段中的'有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目纲'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形特色及优良质量都引见给我们听了,她不愧是我邦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自豪。"这样引导学生挑选自己阅读感悟的精髓,进行详细表述,进一步升华认识。
6.器重丰盛少彩的语文理论运动
如:学习《春天》后,组织学生来郊外一行,寻觅大自然的脚印,发详大自然的风度,摸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自不同角度,采取没有同的道路取得学问才能。 道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语文论文要念充足施展集中识字的劣势,为四、五、六年级读写教授教养奠定良好的基本,抓佳集中识字为根基的三年 级浏览学学是非常主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倩.情境教学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软件导刊,2009年11月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初三年级班主任,初三与初二精英语文教师,以及前半学期各个班级的历史教师。回首这一个学期,我也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以明得失、辨正误,指导下一学期的工作。现将具体总结如下:
一、精心投入教学设置特色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主要分为语文和历史两方面。
在前一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对于不同班级的历史学科能够做到精心备课、针对性备课、个性化备课,对于初三班级主要以补充基础知识、知识联系中考、明确重点难点、构建知识体系为主,对于初一与初二年级主要以引导兴趣、构建脉络、全面学习为主,一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们都能够对于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所教授的知识全面掌握,在第一次月考当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当中,针对于初三班级和精英班级同样展开了不同的教学。
在精英初二的语文教学当中:
引导兴趣。精英班级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一方面在于语文学科内容丰富且趣味性较强,另一方面也在于语文学科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纳入更多的文学知识、文学趣事、文化名人,同时让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并加强学习成果展现时的仪式感(本学期的“主题+演讲”模式,认识诚信,诚信文化,学习演讲,共同撰写,汇报交流,邀请听课,录制视频),让学生对于语文兴趣更加浓厚。
插入中考。对于初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当中插入了一些中考的要求,在初二年级养成规范、严谨的习惯。例如固定题型的答题模板,(例如语文乃至文科的分点答题习惯,例如考场作文的标准构架)在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精准的思维模式,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烘托情感。语文教学既是培养文学素养,也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对于人格、对于思维、对于情感进行深度教育的责任,我在语文课堂当中把亲情、友谊、感恩、责任等内容有机的融入,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情感蔓延,契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在初三的语文教学当中:
直击中考。以中考试卷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整个一轮复习的步骤和目的有深入了解。
重点击破。对于考试当中最为重要的作文和阅读给予了大量的时间去讲解和练习,五次作文练习,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三种阅读类型,每种类型细致的讲解以及十篇左右的练习数量,保障了初三学生对于阅读题目的基本掌握。
成果显露。本学期,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已经完成,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达到了“中考试卷有了解,各类题型有思路,抓大放小有重点,必考题型能拿分”的水平;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浮于表面、浮于口头”、“有思路、难落笔”、“一知半解、难拿全分”的情况。
下一学期开始,初三语文将会展开二轮复习,将会按照中考卷的考查内容,依照以下顺序展开:
古诗古文抓重点(明确重难点句子,不要求全文背诵)
基础知识长期练(难以短期提升,每日练习做到循序渐进)
课外古文教技巧(难度较大得分较少,通过技巧拿到力所能及的分数)
两篇阅读暂时放(上学期大部分精力在此并已有成果,二轮简单练习)
作文模板精锤炼(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教会套用技巧,省时高分)
二复习预计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5·3参考书全部过完,38套卷做完绝大部分。
三轮复习以全面练题、查漏补缺、战略抓放为主,运用各校各地区已经出炉的模拟卷进行反复的练习,对仍然存疑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同时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战略抓重点和某些题型的放弃。在最后一个月做到基本定型,甚至为其他学科让路。
二、管理班级纪律引导实现规范
显著问题,针对处置。制作出三年级的班务公示表,针对班级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记录,从最初的值日问题、迟到问题、课堂纪律问题、作业笔记完成问题等方面入手,解决初三一阶段的问题。
切合实际,改变重点。本学期的班级管理主抓纪律与学风,这也使得初三年级整体有了较大改观,值日问题改为了日常保持问题,迟到问题基本杜绝,课堂纪律问题改为课堂态度是积极问题,这说明学期工作已经让许多表面问题缓解甚至解决。而这时,我们就切合实际的去改变工作重点,让班级管理进一步深化,使得管理工作更进一步。
个别学生,重点谈话。针对于个别纪律情况调查、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展开个别谈心,了解其内心状况,建立每日、三日、一周阶段目标,让学生的整体纪律及学习状况显著改善。
例如我班李霄鹏同学,在纪律整顿初期常常出现自律性不佳的问题(如图为上课抽查时其趴桌睡觉情况),简单提醒无济于事。而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其足球荣誉感、队内荣誉感极佳。在比赛时获得最佳射手后则开始加练,而有人说到其比赛表现问题他便会和队友争的面红耳赤。我抓住这一痛点,以班级荣誉、个人表现、榜样作用三个方面与其谈心,并为其设立每日纪律目标,鼓励其完成。一阶段后其表现已有所改善,于是在班会上请他分享自己的变化和感受,并将其树为纪律改进榜样。而今,李霄鹏已经成为班级当中极其活跃却又极其能约束自己的进步榜样。
三、构建班级风气民主自治管理
初三年级根据自身情况,既着眼于中考,又不放弃足球训练、德育培养、能力提升等多方面齐头并进。
构建责任,共同管理。自纪律整顿开始以来,班级中重新选定班委(卫生委员、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各两名,英语数学课代表各一名),同时针对具体事宜(每日课程表更换、中考倒计时更换、空调与多媒体管理)指定专人,真正让班级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自我管理,共同管理。
构建风气,树立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有所向往,有所向往才能规范自我,规范自我才能构建风气。初三班级召开“感悟纪律整顿·诉说青春理想”班会,细致筹划班会内容,以纪律整顿与杯赛荣誉为切入点,畅谈感悟,并引申到目标未来。
凝聚友情,和谐班风。跟进体教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学生不仅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存在,更是他们奋斗的支持者,他们成功的见证者。另一方面,在初三年级精英队外出冬训的前一天,组织精英永昌两队的告别赛,真正的让学生们在赛场上、在班级中都能够构建比学赶超的风气,也将友谊和珍重诉之于最热爱的足球上。
四、学风整体优化全面跟进督促
进入课堂,抽查笔记。作为班主任能够做到每节课的课堂状况巡视,每周积极进班听课,真正的对于每日的班级学习情况、每位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同时针对于重点学科,或是各学科的困难单元进行了解,并抽查课上笔记,让学生感受到全面的督促,不在学习上出现懈怠。
明确任务,及时跟进。学习委员专门负责每日作业布置,不出现作业遗漏情况;每日晚自习班主任都能够进班跟进作业情况,在晚自习结束之后检查这一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并针对一些同学进行抽查,保障了每一位同学学习的认真高效。
多种方式,答疑解惑。针对于外出比赛或是冬训的队员,同样能够保持联系,跟近期作业情况。一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作业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将班级的学习进度汇报给家长,同时也促进家长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实现各个学科的查补缺漏。
后来,在教学之余,我阅读了一些教学杂志,才恍然大悟:初中生的思维有自己的特点:注意力容易转移但是集中时间不长;思维活跃但是跳跃性大;学习有激情但是认知监控能力差;学习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情绪化严重……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思维速度和深度,持续的快节奏有时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总会有懈怠的时候。作为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有效控制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节奏。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课堂教学的思维节奏合理把握,呈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节奏美,以此展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学生的思维节奏呢?
思维节奏的实质就是一种心理变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寻求有效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高效率的节奏,注意思维活动总体趋向渐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鲜明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像小河流水那样平淡无奇,而应如山脉那样跌宕起伏。课堂教学的速度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把握。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有以下方法。
第一,思维节奏渐快渐强。在一开始上课时,给学生一个在学习、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准备过程。因此,我们上课时开头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要在不知不觉中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后面较大的思维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从整堂课的安排看,要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后边。根据初中生思维的特点,注意力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是很难的,在持续的一种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处于抑制状态,正如古语所说:“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例如在语文阅读课上刚开始的诵读就是思维的准备过程,大声的读书有利于调动学生全身心迅速进入语言学习的状态;文章的整体感知与感悟品读的过程就是思维渐快渐强的过程,拓展延伸则是思维的。
第二,渐快渐强总趋势下要适当调节。思维节奏是一种心理变化。课堂上提倡学生呈现一种积极的思维,但不能把弦绷得太紧,应有张有弛,形成节奏。教师的讲授、设疑、提问都要能起到调节学生思维活动节奏的作用。读书时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思维就会相对处于低潮,而带着疑问阅读时,思维就上升到;学生听教师讲解,无论什么内容,时间一长,思维就会趋于停滞,注意力就会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归纳小结时,可以有停顿地留下学生做笔记的空隙时间;讲解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时就应放慢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回味、接受;此外,边讲边练、诵读感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都是动态的促进思维节奏发展的具体表现。
第三,利用情感节奏调节思维节奏。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是情感的艺术。所以语文课堂有一个最大的思维优势:利用情感节奏促进思维的节奏。
语文课堂教学总是随着一定的感情流动,这离不开一个“情”字,尤其是阅读教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感情节奏,就能使文章的内在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外现,使学生的感情融入作品,心理产生变化,促进思维的发展,就能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情感,师生之间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只有如此,思维节奏才会一致,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翅膀;梦想;少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72-01
1990年中师毕业,我被分配到荆门市的一所农村学校任教。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报到时的情景。校长客气地问我:“孙老师,你带哪门学科呢?”是呀,我带哪门学科呢?我读的是中师,中师是不分专业的,我也就没有什么专长可言。“我想教语文。”我毫不犹豫地郑重地回答。因为我太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了,我喜欢文学,崇尚中华灿烂的文化!三年级时,一本《岳飞传》,我看得爱不释手;四年级时,一本古诗集《唐诗三百首》,我竟能一首不落地背出来;中师三年,一本本的读书笔记成了我阅读生活的印记,也成了我精神成长的记载。我想如果每天能带着学生穿行在文学的奇卉异葩中,感受魏晋风骨的慷慨激昂,品味唐诗宋词的典雅神韵,体会现代文学的多姿多彩,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真的是一个幸运而幸福的人。那年我十八岁,我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当一名教师,那种莫名的喜悦隐隐约约的在青涩中飘荡。
梦在拼搏中起航
初为人师,心中充满着新奇与兴奋,同时力不从心之感也随之而来。为了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走上了既风光旖旎,又荆棘丛生的进修之路。不久我有幸到荆州教院脱产进修两年。1993年我的生活又有了一个转折,离开荆门老家到荆州工作。
面对激烈的竞争,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惶恐困扰着我,我唯恐自己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以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不能立足。但农村孩子子那份固有的倔强促使我踏踏实实地学,勤勤恳恳地教。
我经常听老教师上课,经常备课到深夜。当我的第一堂公开课《袁隆平的寻梦园》被全校老师认可时,我流下了兴奋而又感激的泪。我暗暗地告诫自己:要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最起码的工作态度,也是我的梦想。
初涉教坛的我,热衷于课堂教学的学习与研究。我将自己购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录课光盘看了N遍,其中每节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有的优秀课例我不厌其烦地反复琢磨,那些课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正是这样如痴如醉地学习,我的站点高了,视野宽了,吸收能力也强了,成长更快了。2007年4月,在荆州市举行的青年教师作文教学比武中,给评委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最后成功获得一等奖。
我的课也得到了同行广泛的认可,不仅如此,每次家长会,总有家长告诉我,孩子回去谈得最多的就是语文老师,他们喜欢语文老师的课。在一次《我心中的好老师》的征文比赛中,我曾任教的一位学生将我写进了她的作文,把我称为“同学们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为人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包围着我。课堂成了我智慧挥洒的阵地,情感宣泄的舞台。每次的公开教学,我更是精雕细琢,希望自己的课在热闹的氛围中“依计而行”,我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在文中“走来回”了。上完课,我总要问自己:我真情演绎自己了吗?
直到有一天我读完王君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才发现自己认识上的偏颇与稚嫩,才明白王君老师“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见解是多么正确,才明白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真谛,才感到真情演绎自己的语文课其实不是我心中的语文课。我想到了晏殊的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那时,我的梦想正在拼搏中起航!
梦在砥砺中飞翔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除了在上课时间外自主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进行课外延伸阅读时,除了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语文素养等。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主要围绕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展开。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丰富阅历,提高文学素养,改善个人气质。前者是因为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的阅读量,否则语文知识的学习将难以展开。课堂内外相辅相成,一方面为学生打好阅读的基础,使其掌握自行阅读各类文章的方法,另一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行独立的阅读思考。如此一来,课外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能反过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教学质量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而后者的提升对于学生整个人生阶段都相当重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史可以明志,读诗可以体味古言的韵律以及节奏,而读游记、散文等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选了两则古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以故事的形式,用幽默讽刺的笔触向学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发人深省。
二、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环境不良
各项调查结果均显示初中生的阅读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阅读兴趣大体呈递减的趋势。对许多的初中三年级学生而言,在课外时往往选择玩手机、电脑而非阅读。除非是老师强制布置而需要完成的任务并以读书笔记作为检查的凭证,自觉性较差。究其原因,在当代的应试教育中,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于老师、家长,都是考试至上,往往考纲要求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比如在苏教版教材附录当中推荐的课外延伸阅读书目《西游记》《骆驼祥子》等,除此以外,几乎不看其他的课外名著。
2.阅读内容随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读好书,的确,读有益之书才能获益良多,那么何为好书呢?从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的阅读面多集中在通俗文学、网络小说等方面,女生多以阅读言情小说为主,而男生则喜欢玄幻、修仙类小说。阅读这类书籍往往无需用脑,因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且新奇有趣而被广大初中生喜爱,因此对于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细细揣摩的经典名著,学生会不喜欢也就不难理解了。总体来说,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当中,除了考纲和教师要求阅读的名著,学生基本很少主动阅读其他经典
名著。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1.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首先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鲁迅的小故事。鲁迅从小特别爱读书,曾经将学校奖给他的金奖卖掉买了几本书和一串辣椒,每当饥寒难耐时就把辣椒放进嘴里嚼一嚼以此坚持读书。通过讲述名人阅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有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足够安静的空间,有益的、多选择的书籍无疑是帮助孩子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让孩子从小在良好的书香环境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学校而言,应着重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在每年的图书购买上多考虑学生的需求,此外,班级还可以成立图书角,让学生可以随意借阅;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在学校的角落、走廊等地方张贴读书标语、名言警句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上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课外读物,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相信通过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阅读这一传承人类文明的习惯在学生身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为体现新课标理念及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校从2001年开始构建并逐步分阶段实施语文教学“八个百”工程,截止2005年底,我校已全面启动实施并逐步完善了语文教学的“八个百”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八个百”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背会百首古诗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他们内涵深刻、感情真挚、意境清新、语言凝炼优美,引导学生抑扬顿挫读地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文体美,可以使美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口语中去,净化、美化他们的口语,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具体要求是:一年级:30首 二年级:40首 三年级:60首 四年级:80首 五年级:100首 六年级:100首 (注:以上规定篇数为保底数,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学生达标率均为100%,学生实际水平均已超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定要求达到的篇数。这里的“不要保底”是说,最基本的,要求全体学生共同掌握的内容,要全面抓,不含糊,“上不封顶”是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差异的发展,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让好的更好。)
2. 背写百句名言、警句 那些经过几百几千年历史波涛的冲刷,到今天仍旧存留下来,并且放射着夺目光彩的格言警句,具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染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为千千万万做学问人的左右铭,如,爱国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寸山河一寸金。珍惜时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立志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志者,事竟成。学习的:天才就是勤奋;知识就是力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行为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百句名言、警句。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条 二年级:20条 三年级:40条 四年级:60条五年级:80条 六年级:100条(注:以上规定条数为保底数,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3. 背写百句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的,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句,它富含哲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藏,学习歇后语可以美化生活,增强语言感染力。具体要求是:一年级:20条 二年级:30条 三年级:60条 四年级:80条 五年级:80条 六年级:100条 (注:以上规定条数为保底数,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4. 背写百个成语 成语是我国汉语词汇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曾产生过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巨著。其中许多精辟的内容都凝练为成语,成语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言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如果我们在平时讲话或写文章时,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点缀一些成语,就会使我们的语言,锦上添花,妙语如珠。具体要求是:一年级:30个 二年级:40个 三年级:80个 四年级:80个 五年级:100个 六年级:100个 (注:以上规定个数为保底数,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5. 自办百份手抄报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我们从2002年春季开始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人每周办一份手抄报,要办好抄报,首先得考虑阅读材料,进行选材,其次得考虑拟订标题,排版内容,描绘插图、抄写等,由于学生在课外做了大量的阅读、积累了丰富广博的知识,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每个学生都能完全靠自己办出一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排版活泼,书写工整,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小报来,通过办手抄报,活跃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具体要求是:三年级:10份四年级:20份 五年级:30份 六年级:40份 (注:每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办手抄报,小学阶段累计共完成100份,考核时每份手抄报制作时间为40分钟或60分钟)。
6. 背诵百篇精美文章 研究表明,人的知识80%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是纸上的铅字符号,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内、外读物中,大多是名家名篇,他们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这些文章不管是立竟选材,谋篇布局,遗词造句上,还是在起承转合,过渡衔接,首位照应,语言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都值得借鉴和模仿之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百篇精美文章,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篇 二年级:20篇 三年级:40篇 四年级:60篇 五年级:80篇 六年级:100篇(注:课内外读物均可,由教师推荐文章篇目)。
7. 练习百篇习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认识事物、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写作技能也明显长进,只有经常练笔,才能写出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的优秀习作,各级百篇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本 二年级:20本 三年级:40本 四年级:60本 五年级:80本 六年级;100本 (注:百本好书的范围为课外书籍,由教师推荐书名)。
8. 阅读百本好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越是智力低下的学生,越应当用书为他们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一个学生,如果他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那他百分之百的语文水平低下,百分之百的写出的文章不通顺,于老师曾这样指导他的学生家长――必须让孩子完成这样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读课外书,读国内外著名童话,专门为青少年改版的各类名著,每天坚持读半小时,什么时候发现你的孩子读书读得很流畅了,特别是读没有读过的文章的时候,这就说明他的语文水平上来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也认为:许多差生成绩低,课内课程学习不好,老师和家长让学生躲避课外书,这实在是很不应该的,它往往导致智力开发的失败。学生学习差不是读课外书耽误了学习,不读课外书。生活单调,兴趣狭窄,缺少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心目中几乎没有杰出的人物做榜样,使大脑机器不能很好地开动,以致学习效率很低。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有益的课外书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2003年秋季,我校开始实施语文大阅读课,每版每周有一下午的大阅读课,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每人记好一本读书笔记。阅读百本好书的要求是:一年级:10本二年级:20本 三年级:40本 四年级:60本 五年级:80本 六年级;100本 (注:百本好书的范围为课外书籍,由教师推荐书名)。
要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首先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本“开心辞典”,不断地召唤着、激励着探究者。然而语文教学尽管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难以抵挡现代影视传媒对学生强烈地冲击,以至语文对学生的“亲和力”日渐衰退。因此,光靠单薄的文本和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模式来维系任重道远的语文教学愈发力不从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语文课充满动感。
一、拓宽学习渠道,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在信息处于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仅仅依靠几本教科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语文教学必须打通渠道,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引进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让教学内容“活”起来。那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呢?
其一:源于那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社会生活中凡是与人有关的活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都能转化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如旅行、参观、访问、郊游等,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跨出校门,涉足社会,走进生活,融入自然。到工厂和实验室去参观,到街头去当宣传员,到乡间田头去干活,到名山大川去游览;从城市到乡间,从喧嚣的生产车间到寂静的图书馆,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当然,每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主题,有周密的计划,有切实可行的步骤。绝不采用“放羊式”的管理,放而无度。
其二:源于那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
走进名家,研读经典。这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使学生大开眼界,兴趣倍增,由厌学语文转而爱学语文。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物质条件,解决学生“无米”的问题。比如订一些报纸杂志,办一个班级图书角,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图书室看书等。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科学指导,每次阅读什么,阅读多少,怎么阅读,都要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形式各异的活动,让学生有充分展示阅读效果的机会和场合。如组织“朗诵会”、“文学常识大比拼”、“课本剧场”、“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例如我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安排时间开设了“朗诵会”,从取材到组稿都是由学生自己操作,材料主要来源于报纸、课外书、网上、电视等媒体。
二、瞄准训练目标,激活学生阅读需要
王升博士认为:层次性需要是发展性教学主体参与内在机制的动力性环节。他提出:“从学生现实性教学需要出发,设计符合他们当前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这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觉得要构建其乐融融、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把目光“锁定”在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上。
我想读――满足学生好奇的需要。阅读心理学认为: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文本材料,就须用超出个体预期的“新异刺激”去唤醒其阅读兴趣。我常用的策略是:(1)奇异的现象引起惊奇。如:在一张画上竟画了五六百个人物,三四十个牲畜,二十余幢房子,二十余艘船,二十余辆轿车,想知道这是这是一幅什么画吗?---《清明上河图》。(2)以意外的结果引发疑问。如:大家听说过三万人马把敌人的八十万大军打得丢盔弃甲吗?――《赤壁之战》。(3)以特别的情境引发参与。假如把你一个人放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没有粮食,没有房屋,没有人来救你,你会怎么办呢?――《鲁滨孙飘流记》。(4)以身边的现象唤起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怎样利用时间的?你们想知道时间是怎样一分一秒的流逝的吗?当我们读了《匆匆》一文,就一定知道该怎样来珍惜时间!
我想问――满足学生质疑的需要。好问,也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常常是将学生推向深层次阅读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满足学生质疑的需要,保护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我通常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1)留给学生产生疑问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不越俎代庖,以讲代读;也不蜻蜓点水,让“读”匆匆走过场。要给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时间,读通,读顺,读出真情实感,个性化的感悟自会油然而生。
(2)设计让学生大胆质疑的环节。在课堂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未读先问,可以让学生边读边问,也可以读后集中提问,可以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问,甚至可以在课堂结束时发问,不拘时间,不拘形式,满足孩子好学好问的心理需要,鼓励孩子 “把问进行到底”。
我想议――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
交往是孩子主要心理倾向之一,也是孩子社会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在语文教学中,转变过去师生单向交往为现在的师生、生生的多元交往,满足孩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个体成为教学人际交往互动中的一员。尽可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交往的快乐,体验合作的成功,真正做到“议”得精彩,“议”出风采。
三、走入常态教学,让教学形式快乐动感
尽管时下大家对包装精美的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非议较多,但是我却非常欣赏和羡慕其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和具有“戏剧化”的课堂气氛。因为他们把一堂课展示得如同一台“活泼动感”的电视节目,学生趋之若骛,当在情理之中。尽管许多业内人士称为“作秀”,但是我们退而思之:如果我们的常态教学能够虚怀若谷,吸收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课堂气氛就绝不会死气沉沉,学生也绝不会对语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四、转变教师角色,呵护学生灵性,让师生双方“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