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失业保险工作亮点范文

失业保险工作亮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失业保险工作亮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失业保险工作亮点

篇1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2018年,我局紧紧围绕人社系统制定的核心任务开展工作,坚持大局观念,明确职责,以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突破口,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征缴与发放工作任务进展顺利,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进展

1、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稳定社会,减少震动。目前企业离退休人员达到xxx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达到xxx名,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

2、努力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战役,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抵御风险能力。主要成效如下:

(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xxx人,完成任务的75%,参保人数达到xxx人;征缴基金xxx万元,完成目标的68%。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达到xxx人,完成任务的81%;基金征缴xxx万元,完成任务的58%。

(3)、失业保险:新增参保xxx人,完成任务的263%;基金征缴达到xxx万元,完成任务的44%。

(4)、工伤保险:扩面xxx人,完成任务的80%,参保人数达到xxx人;征缴基金xxx万元,完成任务的56%。

二、工作亮点

1、企业养老保险方面:积极参与处理“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范围内xxx人次提供了政策咨询、数据测算、参保申报等业务服务,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方面:县辖xxx个应参保单位、xxx名在职职工、xxx名离退休人员,都已经完成参保登记程序,全部纳入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中来,核心业务全面展开。

    3、失业保险工作方面:为了进一步减轻参保企业和职工的负担,遵照上级要求,失业保险费率再次调整,单缴费费率降致0.7%,个人缴费费率降致0.3%。

4、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我局自xxx年引进了“智慧眼人脸识别系统”,极大的提高了生存认证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截止目前,2018年度生存认证工作已经完成75%,达到xxx人次,比较往年效率提高了300%,在方便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同时,更增强了社保基金的安全性。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xxx月xxx日,省、市联合检查组对我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发现了若干问题。xxx月xxx日人社局机关召开会议,就此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出通报,并对整改工作做出统一部署。通过此次专项检查,发现并整改了一批问题,引起了我局高度重视,有助于提升我局业务经办水平,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能力,有助于在今后工作中对各项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上防微杜渐,杜绝违纪违规现象,保障基金安全完整。我局将以此次联检为契机,找准风险点完善制度扎紧“篱笆”。针对容易发生风险的点进行分析,通过科学设置经办程序和岗位、健全和遵守内控制度、规范业务和财务审核程序,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四、今后工作重点

1、集中力量针对省、市联检及我局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指定专人,限定时间,将风险防工作落到实处。

2、健全社会保险扩面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参保覆盖面,努力深挖费源,增加基金征收总量,做到“促收缴保发放”,保证劳动者和参保企业的权益。

篇2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参保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新密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所有社保工作参与者共同努力、拚搏进取的结果,为此,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深深的敬意!

回顾20*年的社会保障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成功与困难相随,但20*年也是社会保障工作浓墨重彩,收获颇丰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以“继续解放思想,切实改善民生”为主旨,充分发扬锐意进取、克难攻坚的开拓精神,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总的来说,去年的工作主要突出了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外促内驱,狠抓进度,加快扩面参保进展步伐。去年以来,我们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在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门等外部力量前提下,以严格内部考核,加大工作驱动为手段,以个体私营企业和原参保企业的临时工、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以福利企业退税把关为机遇,赶时间,抓进度,不断加快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步伐。截止7月底,全市*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企业养老保险年内新增参保达到*人,缴费总人数上升到*人。同时,继续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行业,以农民工为重点人群,大力推进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高风险企业达到*家,农民工参保*人,如期实现了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三年预定目标。在养老、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扩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其它险种参保的扩面工作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止年底,失业保险参保*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全部完成了*市下达的年度责任目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参保人员的持续增长,大大拓宽了社会保险费征收费源,为基金征缴增添后劲,再创新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二是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突出基金征缴清欠效果。在强力推进扩面工作,通过“以扩促征”为基金征缴工作注入活力的同时,经过对征缴清欠形势的科学分析,去年把强化社保稽查减少基金流失、清理重点企业欠费和企业离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补缴欠费做为基金征缴清欠的三个重要增长点,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想方设法加大落实力度,收到了明显的工作效果。全年通过稽查手段清理往年欠费*万元,并通过规范申报和加大稽查力度,把少报、瞒报、漏报现象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基金流失。另外,把生产经营逐步好转的欠费企业作为日常重点监控对象,经常排查企业资金动向,加大征缴清欠力度,适时下达催缴通知书或督促企业履行还款协议,大部分企业都能积极配合及时清理欠费,其中部分企业还把多年来的欠费全部清理完毕,一举摘掉了欠费帽子,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通过采取各种制约把关措施,去年全市企业主动清理欠费累计达1200万元。目前,我市原国有集体企业当中,除停产倒闭企业以外,近*的企业已实现无欠费目标,企业缴费工作已基本步入正常轨道。另外,为解决企业离岗职工和失业再就业人员断保及缴费不及时、长时间欠费问题,5月-6月间通过采取有效的宣传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企业离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这部分群体的缴费热情,激活了这块庞大的费源,补缴人数达到*多人,补缴总额*多万元。

个人补缴欠费的成功推进,不但成为今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一大亮点,而且也成为促进基金征缴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额总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万元,居民医疗保险费*万元,失业保险费*万元,工伤保险费*万元,生育保险费*万元。各项基金节余*万元,基金征缴和结余额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紧扣核心,严格标尺,按时足额支付各项待遇。抓好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工作,是社会保障工作的立足之本和核心任务,能不能及时足额地把待遇发放到参保职工手中,事关社会保障的信誉。一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五个一标尺,即“一人不少、一分不欠、一次不缺、一起不漏、一日不拖”,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全年为*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社会化发放率*。为*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万元。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为*人次的门诊病人支付医疗费*万元,为*人次的住院病人支付医疗费*万元。为*名工伤事故受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万元;为*名生育女工支付生育保险金*万元。另外,又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待遇支付比例和报销额度,顺应了民心民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四是夯实基础,注重服务,创新退管工作特色。退管所站建设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和载体。为了加大退管所站建设力度,夯实退管工作基础,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严格按照“4132”标准,不断提升示范所站设施建设水平和档次。去年以来,我们在巩固提高原有*个示范退管所、*个示范退管站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建了*个示范退管所和*个示范退管站。目前,全市*个退管所全部达到了示范化建设标准,示范退管站达到*个,并且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有*个以上示范退管站。其中,来集镇亮点示范站达到*个,城关镇、岳村镇和西大街办事处分别达到*个。另外,继续加大“六到位”退管站的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坚决做到不留死角,切实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退管服务网络建起来。按照每*人建一个退管站的标准,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共建成退管站*个,占全市社区、行政村总数*个的*,并全部达到“六到位”,真正实现了乡乡有示范、村村“六到位”、享受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离退休人员达到*的工作目标。去年元月和11月,*市和全省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会议及经验交流会分别在我市隆重召开,通过经验介绍和现场观摩,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最近,*市社保局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市亮点示范所站进行了考核验收,我市在亮点示范所站数量和档次上名列**个县市区第一名。

为满足广大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去年投资*万多元,为全市*个退管站和*个退管所订阅了“老人春秋”、“老年日报”、“*日报”、“*晚报”等报刊杂志。为解决好困难退休人员的生活问题,20*年全市共通过各级退管组织探望重病、孤寡、工残、高龄等人员*人次,送去慰问品价值近几十万元;捐款资助特困家庭*个,捐助物品现金共计*元。

在不断完善服务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退管站月例会平均签到率由过去*增加到目前*。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死亡冒领养老金现象,没有发生一次因退管机构管理服务不到位而引发的上访事件。近1300*名离退休人员、遗属供养人员和托管人员认定率达到*,认定准确率达到*。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是最好的一年,在*市20*年度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综合考核中又获得第一名,并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2009年重点推广示范性工作。

健全完善的设施建设,贴心到位的管理服务,激起了广大通休人员奉献社会,贡献余热的热情。我市离退休人员目前共创办经济实体*个,成立绿化美化、环保卫生、传统教育、移风易俗等组织*个,义务修理、义务修路、义务宣传等事迹在离退休人员中层出不穷,不胜枚举,这些离退人员在新密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顺利推进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20*年*市确定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也是继20*年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民医保”之后,又一关乎全市民生的又一件大事、好事。为了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实施,尽早实现全民养老目标,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们按照“抓好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从8月*起在超化镇和西大街办事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点运行。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市于8月29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借鉴两个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思想抓认识,明确责任抓落实,健全机构抓基础,迅速部署抓发动,精心组织抓效果”的工作步骤,在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参保动员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确保了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已录入参保人员信息*人,缴费人数达*人,缴费总额达到××亿元,享受高龄补助人数达*人,并且已有*人正常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由于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效果显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发亮率*市人大调研团一行*人于10月23日莅临我市进行专题调研,对我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逐步深入,基层经办机构建设也日趋完善,全市*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统一建立了“社会保险业务办理大厅”,配备人员2-*名,业务办理用房平均达到3间面积计60m2。为满足工作需要,我们又投资*万元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购置了42台计算机和打印机,有条件的乡(镇)为了给广大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环境,还为办理大厅配备了一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目前,基层经办机构全部达到了“机构、人员、场所、设备、经费、制度”六到位的标准。另外,我市招录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培训,将很快充实到一线岗位。基层经办机构的不断充实和加强,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正常运行及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调整政策,建立机制,确保居民医保平稳运行。我市于20*年9月份成功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后,为了及时让广大城镇居民享受到医保待遇,20*年我们认定了市第一人民医疗、市中医院等*家医疗单位为第一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并从4月1日起正式运行。

止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市内、市外住院达*人,报销医疗费用*万元,初步显示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为提高群众参保续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平衡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去年通过调整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个人缴费标准,提高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并建立了缴费年限与待遇水平挂钩机制,从而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在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教体部门牵头具体负责落实居民医保参保续费工作的同时,我局也集中人员和精力,实行领导包片,各科室包点的任务分配机制,把人员分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市直各学校进行蹲点,直接参与参保缴费工作,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就掀起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已达到*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纵观20*年,我们不但圆满完成了各项硬性业务指标,而且在业务管理、服务水平和队伍建设上又更进一步。一是通过5月份省局对我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情况的检查,在认真整改问题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举一反三,扩大整改范围,重新梳理和规范业务管理运行环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防控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基础管理水平,有效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二是通过对定点药店进行的多次检查和整顿,净化了定点药店之间的竞争经营环境,服务行为得到了制约和规范;三是通过改建新业务办理大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快捷、舒心的服务环境。新大厅宽敞通透、光线充足,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处处显示了人性化的特点,服务设施建设居全省先进水平。它的投入使用,不但改善了我局的办公条件,而且使我们的服务品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服务特色也更加丰富和具体,极大改善了我局的窗口形象。四是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个载体,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服务大厅,设立了专门的办事窗口,实现了把服务延伸到基层的跨越。五是通过公开招录人员,吸纳优秀人才,干部职工队伍不断充实和壮大,年龄结构得以优化,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形成了一支符合未来发展需要,富有活力的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职工队伍。

同志们,去年的工作尽管存在着很多困难,但却亮点纷呈,成绩突出。奋斗伴随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领导的重视,得益于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更得益于广大参保单位的大力支持。当然,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落实者,在座的各位同志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更多,没有你们的认真负责和辛勤努力,就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为此,我代表社保局党政领导班子再次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去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部分企业缴费清欠不到位,工资申报不实,没有全员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岁以下人员参保率较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度缴费比较迟缓,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关于2009年的工作,我简要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今年的社会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基点,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努力实现工作高质量、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水平,全面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的综合实力和业务的管理水平。

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外联内驱机制,巩固扩面、征缴两项成果,着力推进社会保险从覆盖企业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从覆盖从业人员为主向覆盖城镇居民转变,从覆盖部分群体向覆盖全社会转变等三个转变,以强化基金财务、基础信息、业务运行、内控监督为抓手,实现和达到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办公信息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等五种水平,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开创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要以“五个一”为标准,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要继续坚持私营企业和高风险企业养老、工伤保险扩面不松劲,并逐步实现失业保险向民营私营企业的转移覆盖,继续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力度,年内全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60周岁以上人员要保证应保尽保,60周岁以下人员要逐步纳入。

三是要结合当前形势,改进社会保险费征收手段和方法。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形势有所下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要对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尽可能把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第一,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要继续巩固其缴费,不能出现欠费;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可缓缴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个月,缓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第二,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缴费比例,具体降低幅度经过测算并报市政府及*市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出台。第三,医疗保险按照20*年度的缴费基数进行缴费,不再申报20*年度的医疗保险费缴费基数。第四,要积极争取政策,解决企业职工有档案但没有参保等历史遗留问题。第五,要认真做好私营个体企业参保后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续费工作,保证其缴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积极引导自由职业人员和离岗职工积极按时缴费和续费。

四是要突出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工作,及早制定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办法,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间的顺利衔接。

五是要按照《河南省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的基本政策精神,对我市现行的生育保险办法进行全面改革,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生育保险范围。

六是要积极组织开展日常稽查、重点稽查和举报稽查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保险稽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继续延伸社保稽查业务范围,在全面稽查用人单位参保缴费情况的同时,要将医保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履行协议情况纳入重点稽查范围。在加大稽查力度的同时,更要突出稽查效果,稽查整改率要达到*。

七是要把拓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做为主题,在管理上创新意,在服务上创特色,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社会化管理服务优质品牌,确保在*市、河南省及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八是要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严密、完整的业务运行和防控体系,形成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业务办理链条,杜绝各种差错和漏洞的产生,科学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退休、失业、工伤事故、女工生育、慢性病体检等各项资格的认定把关工作,实行阳光作业,及时向社会公示,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考核指标体系,扩充考核内容,提高考核标准,进一步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考核和监督。同时,要逐步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引导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机制。第四要加大对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以“大进快出”来有效解决“进得来,出不去”的难题,真正实现失业保险的良性循环。第五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网络系统建设步伐,确保“金保工程”建设在*市居于前列,以业务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

篇3

一、指导思想

2005年我市社会保障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及时发放为中心,以征缴扩面为重点,以管理服务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保证的指导思想,通过艰苦努力,务实创新,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思路

2005年社会保障工作整体工作思路是:猛攻“三增”(增加缴费人数、增大缴费基数、增强缴费积极性)、严把“三关”(把好资格认定关、把好待遇核定关、把好虚假冒领关)、狠抓“三保”(确保职工参保权益、确保待遇及时发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从而全面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保险抗风险能力。

三、工作目标

(一)社会保险费征收目标

1、企业养老金征缴完成3200万元;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征缴完成5400万元;

3、失业保险金征缴完成400万元;

4、医疗保险金征缴完成1650万元;

5、大病救助金征缴完成120万元;

6、工伤保险金征缴完成90万元;

7、生育保险金征缴完成60万元。

(二)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目标

1、养老金资格认定及待遇核定准确率和及时支付准确率要分别达到100%。

2、失业保险资格认定准确率、待遇核定和及时支付准确率要分别达到100%。

3、医疗保险资格认定、待遇核定准确率和及时支付准确率要分别达到100%;并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保险的当年基金收支结余分别达到20%、30%以上。

4、工伤案件认定准确率、待遇核定准确率和及时支付准确率要分别达到100%。

5、生育保险待遇认定准确率、待遇核定准确率要分别达到100%,及时支付率要达到90%以上。

(三)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目标

1、企业养老保险正常缴费人数要达到16000人以上;

2、医疗保险缴费人数要达到27000人(不包括退休人员);

3、失业保险缴费人数要达到23500人(其中企业16000人、事业7500人);

4、工伤保险缴费人数要达到16000人;

5、生育保险缴费人数要达到15000人;

6、私营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净增1000人,当年新增保险费100万元以上;

7、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保人数稳定在7500人。

四、工作重点

1、开源增收,增强企业养老保险支撑能力

企业养老保险要紧紧扣住“三抓三增”的工作重点,一是抓扩面和续保,增加缴费人数。对已参保单位,要继续深入挖潜,动员其全员参保;对未参保单位,要强化措施,督促其尽快参保;对离岗停保职工,要做好思想动员和引导,做到关系不能断、缴费不能欠。二是抓申报和稽核,增加缴费基数。要抓好月申报与年申报,促缴费基数增长;要强化申报工资稽核,堵塞少报、漏报漏洞,确保每个用人单位申报工资真实准确。三是抓宣传和舆论,增强缴费积极性。首先要通过加强工作沟通和信息反馈,取得各级领导对社保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其次要通过张贴告知告慰书和媒体公示,增强企业法人的缴费意识;同时,要继续开展发送个人账户活动,增强广大职工参保缴费积极性。另外,要主动协调财政、审计、国土、国资等部门,对长期欠费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及时通过资产变现、实物抵押、债权转移等办法,督促其清欠,确保应收尽收。

2、突出重点,确保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

规范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工资申报,提高缴费工资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全年的工作重点。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利用待遇与缴费挂钩的政策杠杆,强化政策宣传,激发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缴费积极性。通过夯实基础管理,保证单位编制与缴费人数、参保登记与档案资料、缴费工资与档案工资“三个一致”,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严格管理,保证医疗保险工作平稳运行

医疗保险工作要以扩源节流为中心,要通过落实三项制度、强化三种意识、实现三个确保,保证医保工作平稳运行。一是要落实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优胜劣汰监管制度,强化对参保病人的服务意识,确保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满意。以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二是要真正把管理关口前移到病房落实“三见面制度”,强化医疗和诊治行为的规范意识,确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工作的平稳运行;三是要落实对重点患者核查制度。通过强化对冒名住院、挂牌住院、市外住院、转诊转院行为的管理意识,遏制违规费用,实现统筹基金结余目标。

4、增收节支,提高失业保险抗风险能力

失业保险工作要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紧紧扣住缩小收支缺口这个关键环节,把握三个重点。首先要严把入口关。凡是不符合领取失业待遇的人员坚决不能进失业。其次要大力增加缴费人数、严格核定待遇、加快就业步伐。要通过督促参加养老保险企业全部参加失业保险,力争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参保率达到100%;要通过严把政策、规范管理、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实现待遇核定准确率和发放准确率分别达到100%;要通过技能培训、加强与就业中介机构的合作、广开就业渠道。要建立失业人员就业奖励举报制度,真正实现大进快出,全力打造失业保险良性发展机制。

5、增强实力,拓宽工伤生育保险工作新渠道

工伤生育保险要围绕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这个工作重心,坚持两手都要硬。一是扩面手段要硬。要通过强化政策宣传,及时认定、及时支付,真正使参保单位意识到参保的优越性,提高用人单位参保缴费意识,以此扩大参保群体,增强基金势力。二是把关要硬。要把好案件认定和费用核算两个关口。要建立申报登记和巡视核查制度,杜绝冒名治疗、违规治疗、小伤大养现象,压缩一切不合理费用,确保案件认定和费用支付准确率分别达到100%。要实现一人一档管理,真正把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政策和时间考验的“铁案”。

6、合力突破,开创私营个体扩面工作新局面

扩面工作一是要继续落实包乡责任制。局领导和科室对所分包的乡镇、办事处扩面目标任务负总责,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以此调动全局扩面工作积极性;二是突出协调和执法两个重点。首先要协调好分包乡镇、办事处的关系,提高乡镇领导、劳保所的支持力度和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责任目标考核机制,督促他们完成扩面任务;其次要选准突破口,对拒不参保的企业实施“执法”突破,真正引起用人单位的“关注”和“震动”,以合力推进扩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实现扩面超千人,增收过百万的目标。

7、严格把关,完善退管服务工作机制

退管服务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发促征,以征保发”的工作思路,严把退休审批、待遇核定、及时发放这三个关口。一是要严把退休审批。对正常退休、特种工退休、和病退人员,要抠死条件、顶住压力,确保公平公正。二是严把待遇核定。保证待遇核定零差错率;三是严把待遇发放。按照“该给的不惜千金、不该给的分文不给”的原则,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应该享受的退休人员身上。

8、落实责任,提升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基础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确保每一位参保职工、每一个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安全这一核心,首先要落实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表格内容的真实性;二是要坚持数据录入准确性;三是要坚持业务办理的程序制度,四是要坚持文字、数据存档的高度完整性和安全性。其次要落实责任制。每一位业务手续办理人员要对自己办理和处理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数据、每一笔手续永远负责任。一经发现有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者,要从严处理,直至开除公职,追究法律责任。

9、开拓创新,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的一年里,社会化管理工作要按照场地建设上档次,活动管理上水平的思路,一是巩固网络化建设,实现市、乡、村三级管理上台阶;二是规范村站建设。严格按照“四有”标准,实现村站建设达标率80%以上;三是要围绕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努力培育特色站所。使我市社会化管理工作真正成为全国农村的一个亮点。

10、强化监督,充分发挥稽核审计作用

稽核工作的核心是堵塞漏洞,促进规范。因此稽核工作首先要强化对用人单位的稽核。对外稽核要围绕征缴和清欠工作,重点对那些缴费工资不实、无故欠费的单位,实施严查细核。以此督促其如实申报、及时清欠;其次要强化对内部业务科室的支付稽核。对内稽核要围绕待遇支付和业务办理两个重点,严查违规办理手续和错核错发行为。通过内外抓典型、促整改,逐步建立起互相协调又互相制约的良性循环工作机制。

篇4

尊敬的卢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

近两年,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将两年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向各位领导和委员汇报如下:

一、近两年工作回顾

两年来,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即待遇发放),突出两个主题(即征缴、扩面),实现三大突破(即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征缴清欠率)的工作思路,以全面增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种保险抗风险能力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通过不懈努力,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实力持续增强的良好势头,社会保障在我市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突出,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新密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险基金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基金支撑能力是社会保障工作的生命线。要想提高基金的支撑能力,征缴是前提和保证。为此,长期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影响征缴工作的核心问题,重点在“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征缴清欠率”上求突破,努力扩大参保范围,增加缴费人数,强化基金征收,从而使我市的社会保险基金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__年,完成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19002万元,较20__年同比增长12%,基金累计结余达23800万元;20__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达到了26064万元,较20__年同比增长45%,基金累计结余过3亿元。基金实力的持续提升大大增强了基金的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近两年来,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前提下,我们把部门联动形成的外部力量和加强内部考核激发出的内在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外促内驱,不断把扩面工作推向深入。20__年至今,共为包括私营个体企业、自由职业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9635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1999年8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参保人数总和的3倍。截至20__年底,我市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总人数已达到30584人;参加失业保险总人数达到37816人;参加医疗保险人员总人数达到44692人;参加工伤保险总人数达到35995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13808人;参加生育保险总人数达到18115人。各项数据均创下了自20__年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

(三)参保职工社保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是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始终把待遇发放当做一项民心工程和增强社保信誉的有效手段,严格以“四个一”为标尺,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养老金发放方面:累计共为12244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4992万元。由于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养老金发放程序和责任机制,从而保证了发放工作做到了无少发一人,无错发一人,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的目标要求,有力地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失业金发放方面:按政策规定共接收1163名失业职工,累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230万元,保证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确保了全市大局的稳定。职工医疗保险方面:20__年来,累计共为参保患者支付住院医疗费6200多万元,有效地利用医疗保险互助共济优势和“病有所医,医有所助”的作用,确保了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权益。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减轻参保职工的经济负担。从20__年7月1日起,参保职工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市内住院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8%、90%分别提高为93%和95%,市外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70%、72%分别提高为83%和85%;慢性病人的门诊报销比例由原来的65%提高为75%。工伤生育待遇发放方面:20__年以来,累计为397名工伤事故受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556万元,为200名生育女工支付生育保险金67万元,切实维护了工伤职工和生育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均衡了企业之间工伤生育支付费用畸轻畸重的现象,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持续推进。两年来,我们以突出建设亮点所站为目标,努力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使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处在领先地位,成为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的亮点。为了使这项亮点工作“亮上加亮”,我们克服资金短缺和工作协调方面的难题,加大站所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12 个亮点所和26个亮点站并投入使用,另有4所8站正在建设中,即将投入使用。所(站)建设居郑州市前列。由于我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成绩突出,20__年4月,华南、中南六市退管工作年会在我市召开,与会代表到我市进行了实地参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对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把新密的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20__年,河南省、郑州市又相继在我市召开现场会,与会的省、市领导和其他兄弟县(市)、区的同行在实地参观,听取了我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后,对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优良、设施齐全”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在我市已基本形成,并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和标准发展,从而为广大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搭建了一个优质服务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和谐社会建设。

(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有序进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是20__年我市社会保障工作重点和难点工作。为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步伐,尽早实现全民医保目标,从去年3月份我们就开始进行筹划准备,在完成大量而繁杂的调查摸底和数据测算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8月底出台了《新密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新密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于9月11日在郑州市所属县(市)、区中率先召开了启动大会,拉开了正式实施的序幕。在三个半月的艰难摸索中,逐步确立了以多方位、立体式的全覆盖政策宣传为先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职能部门为中坚,以党委政府推动为保证的有效工作机制,从而调动了社会一切力量,营造浩大声势,全面出击,重点突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止20__年12月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参保4.1万人,按时完成了郑州市下达的参保目标,参保人数居郑州市六县(市)第一位。从今年4月起,我市城镇居民已开始全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实现我市全民医保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社会保险

稽查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堵塞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少报、错报职工缴费工资的漏洞,积极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20__年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社会保险稽查审计职能,对用人单位申报的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人数进行了全面稽查。通过稽查,共查出少报职工缴费工资基数680多万元,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01万元,查出企业少报缴费人数1180人,并及时督促他们办理了参保手续。为了充分发挥稽查审计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作用,经市编委批准,今年专门成立了副科级规格的社会保险稽查大队。通过公开招录,选拔了10名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员,并配备了车辆、电脑等装备,目前已形成了接受举报,立案查处,督促整改的规范机制。社会保险稽查大队的成立,必将为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今年工作安排

20__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一是以私营个体企业和自由职业人员为重点,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力度;二是以高风险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平安计划”的落实力度,全市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年终要达到100%;三是继续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力度,确保年内全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80%。

(二)强力征缴清欠,确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一是要继续巩固原国有集体企业的正常缴费,不出现新的欠费单位;二是要做好私营个体企业参保后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清欠工作,保证其缴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自由职业人员和离岗职工积极按时缴费;四是要协调有关部门对长期欠费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及时通过资产变现等办法,督促其清欠,确保应收尽收;五是要坚持一票式征缴,避免发生各项险种之间征缴失衡问题,确保社会保险费的同步缴纳;六是要以居民所在地劳保所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责任主体,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年度缴费工作。

(三)完善机制,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健康运行。要加紧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建立城镇居民医保缴费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提高参保人员缴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既能进得来,更能留得住,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健康正常运行。

(四)开拓创新,打造社会化管理服务优质品牌。一是要把拓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做为主题,在管理上创新意,在服务上创特色,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加快示范所(站)建设进度,年内示范所达到100%,“六到位”退管站达到90%,示范站达到35个。要通过加大投入,提升水平,努力打造社会化管理服务优质品牌,确保在河南省、郑州市的领先地位。

(五)规范业务运行,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一是要对现有的业务操作程序和流程进行再调整和再设置,建立一套更加科学、严密、完整的业务运行和防控体系,形成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业务办理链条,杜绝各种差错和漏洞的产生;二是要以增收节支为目的,加强对退休、失业、工伤事故、女工生育、各种慢性病、医保体检等各项资格的认定把关工作,实行经办人员初审、科室负责人复审、主管领导核定、办公会认定的“四步走”程序,并将认定结果向职工所在单位进行反馈或向社会公示,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考核指标体系,扩充考核内容,提高考核标准,进一步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考核和监督。同时,要逐步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引导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机制;四是要加大对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有效解决“进得来,出不去”的难题,真正实现失业保险的良性循环;五是要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计算机系统功能,进一步细化需求,全面核实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历史缴费情况,逐步完善参保人员的缴费记录;六是要按照职工医保管理模式,加强工伤职工的住院管理和费用结算,提高效率,减少基金浪费;七是要进一步加快各险种网络系统建设步伐,以业务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同时,要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数据备份和异地保存,及时、准确上报各项数据;八是建立业务手续会审制度,每半年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对业务手续进行一次抽查。对发现有问题的手续实行责任倒查,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精心准备,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郑州市今年要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已制订出初步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当中。预计下半年,郑州市所属各县(市)、区将要全面开展这项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我市将会形成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对于改善我市民生状况,稳定社会大局,促进社会和谐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市有60多万城乡居民,届时我们所面临的工作将会十分繁重,需要做好实施前后的调查、测算、制订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参保办理等大量工作。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一定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这项惠及新密数十万城乡居民的好事办实、办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的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

(一)私营、个体企业参保难。虽然近两年的扩面工作效果明显,成绩突出。但从参保面上看,还没有一家企业达到全员参保的要求。私营个体企业参保少、参保人员比例低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愿为职工办理参保的心理仍比较普遍;二是缺乏相应的行政和法律手段的制约,无法强制企业参保的难题暂时难以解决;三是部分乡(镇)、办事处的领导对扩面工作不够重视和缺乏热情,主动督促企业参保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二)停产企业欠费难以清理。尤其是国资公司所属的16家停产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欠费时间长,欠费数额大,职工反应强烈。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清缴其欠费非常困难。这也是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位领导、委员:

篇5

近两年,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将两年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向各位领导和委员汇报如下:

一、近两年工作回顾

两年来,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即待遇发放),突出两个主题(即征缴、扩面),实现三大突破(即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征缴清欠率)的工作思路,以全面增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种保险抗风险能力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通过不懈努力,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实力持续增强的良好势头,社会保障在我市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突出,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新密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险基金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基金支撑能力是社会保障工作的生命线。要想提高基金的支撑能力,征缴是前提和保证。为此,长期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影响征缴工作的核心问题,重点在“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征缴清欠率”上求突破,努力扩大参保范围,增加缴费人数,强化基金征收,从而使我市的社会保险基金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06年,完成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19002万元,较2005年同比增长12%,基金累计结余达23800万元;20*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达到了26064万元,较2006年同比增长45%,基金累计结余过3亿元。基金实力的持续提升大大增强了基金的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近两年来,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前提下,我们把部门联动形成的外部力量和加强内部考核激发出的内在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外促内驱,不断把扩面工作推向深入。2006年至今,共为包括私营个体企业、自由职业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9635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1999年8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参保人数总和的3倍。截至20*年底,我市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总人数已达到30584人;参加失业保险总人数达到37816人;参加医疗保险人员总人数达到44692人;参加工伤保险总人数达到35995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138*人;参加生育保险总人数达到18115人。各项数据均创下了自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

(三)参保职工社保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是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始终把待遇发放当做一项民心工程和增强社保信誉的有效手段,严格以“四个一”为标尺,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养老金发放方面:累计共为12244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4992万元。由于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养老金发放程序和责任机制,从而保证了发放工作做到了无少发一人,无错发一人,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的目标要求,有力地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失业金发放方面:按政策规定共接收1163名失业职工,累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230万元,保证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确保了全市大局的稳定。职工医疗保险方面:2006年来,累计共为参保患者支付住院医疗费6200多万元,有效地利用医疗保险互助共济优势和“病有所医,医有所助”的作用,确保了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权益。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减轻参保职工的经济负担。从20*年7月1日起,参保职工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市内住院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8%、90%分别提高为93%和95%,市外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70%、72%分别提高为83%和85%;慢性病人的门诊报销比例由原来的65%提高为75%。工伤生育待遇发放方面:2006年以来,累计为397名工伤事故受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556万元,为200名生育女工支付生育保险金67万元,切实维护了工伤职工和生育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均衡了企业之间工伤生育支付费用畸轻畸重的现象,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持续推进。两年来,我们以突出建设亮点所站为目标,努力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使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处在领先地位,成为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的亮点。为了使这项亮点工作“亮上加亮”,我们克服资金短缺和工作协调方面的难题,加大站所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12个亮点所和26个亮点站并投入使用,另有4所8站正在建设中,即将投入使用。所(站)建设居郑州市前列。由于我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成绩突出,2006年4月,华南、中南六市退管工作年会在我市召开,与会代表到我市进行了实地参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对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把新密的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20*年,河南省、郑州市又相继在我市召开现场会,与会的省、市领导和其他兄弟县(市)、区的同行在实地参观,听取了我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后,对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优良、设施齐全”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在我市已基本形成,并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和标准发展,从而为广大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搭建了一个优质服务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和谐社会建设。

(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有序进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是20*年我市社会保障工作重点和难点工作。为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步伐,尽早实现全民医保目标,从去年3月份我们就开始进行筹划准备,在完成大量而繁杂的调查摸底和数据测算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8月底出台了《新密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新密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于9月11日在郑州市所属县(市)、区中率先召开了启动大会,拉开了正式实施的序幕。在三个半月的艰难摸索中,逐步确立了以多方位、立体式的全覆盖政策宣传为先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职能部门为中坚,以党委政府推动为保证的有效工作机制,从而调动了社会一切力量,营造浩大声势,全面出击,重点突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止20*年12月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参保4.1万人,按时完成了郑州市下达的参保目标,参保人数居郑州市六县(市)第一位。从今年4月起,我市城镇居民已开始全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实现我市全民医保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社会保险稽查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堵塞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少报、错报职工缴费工资的漏洞,积极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2006年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社会保险稽查审计职能,对用人单位申报的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人数进行了全面稽查。通过稽查,共查出少报职工缴费工资基数680多万元,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01万元,查出企业少报缴费人数1180人,并及时督促他们办理了参保手续。为了充分发挥稽查审计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作用,经市编委批准,今年专门成立了副科级规格的社会保险稽查大队。通过公开招录,选拔了10名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员,并配备了车辆、电脑等装备,目前已形成了接受举报,立案查处,督促整改的规范机制。社会保险稽查大队的成立,必将为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今年工作安排

20*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一是以私营个体企业和自由职业人员为重点,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力度;二是以高风险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平安计划”的落实力度,全市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年终要达到100%;三是继续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力度,确保年内全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80%。

(二)强力征缴清欠,确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一是要继续巩固原国有集体企业的正常缴费,不出现新的欠费单位;二是要做好私营个体企业参保后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清欠工作,保证其缴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自由职业人员和离岗职工积极按时缴费;四是要协调有关部门对长期欠费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及时通过资产变现等办法,督促其清欠,确保应收尽收;五是要坚持一票式征缴,避免发生各项险种之间征缴失衡问题,确保社会保险费的同步缴纳;六是要以居民所在地劳保所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责任主体,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年度缴费工作。

(三)完善机制,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健康运行。要加紧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建立城镇居民医保缴费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提高参保人员缴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既能进得来,更能留得住,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健康正常运行。

(四)开拓创新,打造社会化管理服务优质品牌。一是要把拓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做为主题,在管理上创新意,在服务上创特色,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加快示范所(站)建设进度,年内示范所达到100%,“六到位”退管站达到90%,示范站达到35个。要通过加大投入,提升水平,努力打造社会化管理服务优质品牌,确保在河南省、郑州市的领先地位。

(五)规范业务运行,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一是要对现有的业务操作程序和流程进行再调整和再设置,建立一套更加科学、严密、完整的业务运行和防控体系,形成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业务办理链条,杜绝各种差错和漏洞的产生;二是要以增收节支为目的,加强对退休、失业、工伤事故、女工生育、各种慢性病、医保体检等各项资格的认定把关工作,实行经办人员初审、科室负责人复审、主管领导核定、办公会认定的“四步走”程序,并将认定结果向职工所在单位进行反馈或向社会公示,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考核指标体系,扩充考核内容,提高考核标准,进一步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考核和监督。同时,要逐步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引导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机制;四是要加大对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有效解决“进得来,出不去”的难题,真正实现失业保险的良性循环;五是要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计算机系统功能,进一步细化需求,全面核实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历史缴费情况,逐步完善参保人员的缴费记录;六是要按照职工医保管理模式,加强工伤职工的住院管理和费用结算,提高效率,减少基金浪费;七是要进一步加快各险种网络系统建设步伐,以业务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同时,要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数据备份和异地保存,及时、准确上报各项数据;八是建立业务手续会审制度,每半年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对业务手续进行一次抽查。对发现有问题的手续实行责任倒查,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精心准备,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郑州市今年要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已制订出初步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当中。预计下半年,郑州市所属各县(市)、区将要全面开展这项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我市将会形成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对于改善我市民生状况,稳定社会大局,促进社会和谐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市有60多万城乡居民,届时我们所面临的工作将会十分繁重,需要做好实施前后的调查、测算、制订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参保办理等大量工作。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一定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这项惠及新密数十万城乡居民的好事办实、办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的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

(一)私营、个体企业参保难。虽然近两年的扩面工作效果明显,成绩突出。但从参保面上看,还没有一家企业达到全员参保的要求。私营个体企业参保少、参保人员比例低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愿为职工办理参保的心理仍比较普遍;二是缺乏相应的行政和法律手段的制约,无法强制企业参保的难题暂时难以解决;三是部分乡(镇)、办事处的领导对扩面工作不够重视和缺乏热情,主动督促企业参保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二)停产企业欠费难以清理。尤其是国资公司所属的16家停产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欠费时间长,欠费数额大,职工反应强烈。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清缴其欠费非常困难。这也是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位领导、委员:

篇6

一、前三季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社保扩面情况:

1、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5146人,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2300人的223;占新密市十件实事之一“扩面参保5000人”的103。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总人数达到31724人,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29900人的106。

2、失业保险:全市参加失业保险总人数达到37422人,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的37600人的99。

3、医疗保险:参加医疗保险人员总人数达到43393人,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43900人的98。其中,新增参保3569人,占新密市政府下达责任目标20__人的178。

4、工伤保险:全市工伤参保总人数达到27213人,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26276人的104。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13300人,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13680人的97。

5、生育保险:全市参加生育保险总人数达到15696人,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的18000人的87。

(二)基金征收情况

1、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完成7335万元,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6174万元的118。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共征缴7190万元,占年任务8500万元的85。

3、失业保险费共征缴691万元,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的600万元的115。

4、医疗保险费共征缴3460万元,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的4965万元的70。

5、工伤保险费共征缴624万元,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291万元的214。

6、生育保险费共征缴122万元,占郑州市下达的年任务148万元的82。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征缴,努力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紧紧抓住影响征缴工作的核心问题,重点在“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征缴清欠率”上求突破,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宣传等手段,使我市的社会保险基金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截止九月底,已完成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19422万元,同比增长16。在此基础上,按照上级政策适时调整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从今年7月1日开始,这部分人员的缴费比例由原来的28调整为20,降低了8个百分点。这项政策的实施,为广大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大大激发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积极性,从而为社会保险费征缴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外促内驱,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__]38号)精神,加快社会保险扩面步伐,积极推动非公企业参加养老保险和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前提下,把部门联动形成的外部力量和加强内部考核激发出的内在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外促内驱,深入挖潜,不断把扩面工作推向深入。今年以来,养老保险共新增参保5146人。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总人数目前已上升到31724人,创下了自20__年以来历史最高记录。同时,高风险企业工伤保险参保工作也得到了快速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参加工伤保险的高风险企业已达209家,农民工参保13300人,基本实现了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的预定目标。

(三)、确保发放,努力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是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始终把待遇发放当做一项民心工程和增强社保信誉的有效手段,严格以“四个一”为标尺,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一是养老金发放一分不欠。今年以来共为11952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674万元。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的目标;二是失业金发放一个不少。按政策规定共接收846名失业职工,当期发放失业金371万元,累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155万元,保证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确保了全市大局的稳定。三是医保费用支付一次不缺。为参保患者支付住院医疗费1975万元,有效地利用医疗保险互助共济优势和“病有所医,医有所助”的作用,确保了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权益。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减轻参保职工的经济负担,从今年7月1日起,大幅提高了参保职工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市内住院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8、90分别提高为93和95,市外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70、72分别提高为83和85;慢性病人的门诊报销比例由原来的65提高为75。四是工伤生育待遇一起不漏。共为95名工伤事故受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208万元,为72名生育女工支付生育保险金25万元。切实保护了工伤职工和生育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均衡了企业之间工伤生育支付费用畸轻畸重的现象,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精心管理,努力提高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建设亮点站(所)是我们今年确定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克服了资金短缺和工作协调方面的难题,进一步加快了站所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7个亮点所和14个亮点站并投入使用,另有5所10站正在建设中,即将投入使用。所(站)建设居郑州市前列。

(五)、完善措施,努力加快全民医保的推进速度。为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步伐,尽早实现全民医保目标。在完成大量而繁杂的调查摸底和数据测算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出台了《新密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新密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于9月11日召开了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大会,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向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下达了任务目标,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市委、市政府并为此专门成立了17个工作督导组,以确保工作进度。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效。

(六)、加强稽查,努力促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了堵塞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少报、错报

职工缴费工资的漏洞,积极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社会保险稽核审计职能,对用人单位申报的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人数进行了全面稽核。共书面稽核86家,实地稽核13家。共查处少报基数259万元,督促企业补缴基金33万元;督促办理参保952人;结案率达到85。通过规范申报和加大稽核力度,把少报、瞒报、漏报现象减少到了最低度。三、第四季度工作打算

(一)、转移工作重心,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成功实施。全局上下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转移和倾斜。一是推行科室包乡负责制,各科室要与市督导组人员搞好结合,每周至少要保证一天时间深入到乡镇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每周五要集体汇报一次工作进度。二是采取各种方式,运用各种载体进行铺天盖地式的广泛宣传,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让群众了解政策,解除群众顾虑,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鼓励和引导作用,提高群众参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按期完成预期参保目标。

(二)、查缺补漏,确保如期超额完成各项年度责任目标。对前三个季度的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做出全面系统的总结。要逐条对照按照年度责任目标,查缺补漏,明确重点,完善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如期超额完成各项年度责任目标。

篇7

一、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

二、重点工作

1、创建“充分就业县”工作。一是草拟并由局下发文件:《关于充分就业县工作年度考核复评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2011年度人力资源调查的通知》。草拟创建充分就业县考核复评文件及经费测算和奖励资金发放。二是精心设计充分就业县复评考核书面台帐样本,便于各乡镇(街道)实务操作。三是由局分管领导带领充分就业县业务指导小组成员对全县各乡镇(街道)进行工作沟通、情况摸底和业务指导,为复评考核工作夯实基础。四是召开了基层人力社保工作会议,局分管领导就充分就业县复评考核工作作了重要讲话,重点布置工作要点,确保充分就业县复评考核工作的圆满成功。

《市就业与失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全面更新,按照市局要求和安排,为全县乡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所5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就业业务网络新模块业务操作培训。举办了二期资格证书培训班,为全县70多名村级协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下基层对各乡镇(街道)进行工作业务操作指导,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电子台帐、书面台帐的业务操作培训。在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业务、台账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村级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达到复评验收要求。5月11日—13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局、市发改委、市财税局等部门共同组成的评估小组,对我县创建“充分就业县”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市充分就业县评价小组对我县创建充分就业县评价结果作了意见反馈,我县充分就业县创建工作纵向比较,工作推进力度较大,成效显著,亮点纷呈。与余姚、慈溪横向比较,在业务量、村级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月份,按照市评价小组要求进行了全面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市局汇总。六月底,顺利通过充分就业县创建验收。

下半年,完成全县劳动力资源调查数据输入汇总。经多次下基层检查指导,基本完成“充分就业县”的创建复评准备工作。预期十二月份顺利完成创建复评。

三、“创先争优”、“三思三创”、“三抓三促”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创先争优”、“三思三创”、“三抓三促”活动。一是贯彻落实局党组的要求,做好“四进”工作,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乡镇(街道),并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二是对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狠抓落实。结合充分就业县创建工作,通过党员公开承诺,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就业工作服务项目有19项,通过创建充分就业县工作,将各项业务工作向各乡镇(街道)延伸。三是抓薄弱环节和抓重点工作。就业中心确定的薄弱环节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也是重点工作,是创建充分就业县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结合“两县”创建,狠抓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建设。同时,着力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全面推行绩效对帐制度,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纲,根据劳动就业事业发展中的现实要求,努力形成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依法行政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日常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

根据甬人社发[2011]30号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市局号召,10月份,县人社局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分成3个小组对全县70多家企业开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走进千家企业“活动。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县就业中心依托前年搭建的用工动态监测平台,确定100家用人单位作为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完成失业动态监测基础数据的上报工作。

(一)人力资源市场工作

继续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就业。

⑵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加大了对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就业网网上视频招聘运作正常。县就业网包括“网上视频招聘工作平台、企业招聘网上申报及审核、办公(OA)系统”等。一年来开通视频招聘22家,通过视频招聘成功人数100多人。

⑶充分发挥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作用,实现县、镇乡(街道)、社区(村)用工信息同步。

(二)继续做好公共职业介绍工作

(三)继续加强和扩大劳务基地建设,拓展市场服务空间

(四)继续加强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依据市就业局的年检标准,完成了我县10家民办职介机构的年检考核工作。

(五)继续做好劳动事务工作

五、失业保险工作持续稳定

2、完成并出台稳岗补贴文件。

3、我县的失业保险工作管理规范,所有参保单位均建档立册,参保信息完整正确。实现信息化管理,社会化发放。每月及时增减调整参保人员数和征缴金额。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密切工作联系,重点抓好失保扩面工作和基金征缴工作,实现五项保险统一申报征缴办理,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规范有序。失业保险金发放免签到制度运作顺畅,完成了与上级业务部门政策衔接、帐目处理、表册制订等相关基础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失业职工,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广大失业职工的一致肯定。

完成失保金使用自查。市局对我县失保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为使用规范,无违规情况。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素质

2012年度,在上级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心班子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以“创先争优”、“三思三创”、“三抓三促”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服务意识有了显著的增进和提高。

本中心按照上级主管局的统一安排,一如既往地按照学习型单位、服务型单位的要求,进行专题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外树形象,内聚凝力。加强内控管理,以排难解忧强服务为基点,增强服务意识,做到换位思考,提升服务质量。坚持机关效能建设要求,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工作上坚持超前思维,不断创新。重视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实行股室责任制,明确领导班子职责分工和各股室工作职责,工作关系进一步理顺,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一是坚持每月召开各股长参加的业务工作学习会,促进工作落实。学习会上及时汇报上月工作开展状况和存在问题,下个月的工作安排及改进工作、完善工作的措施办法。二是坚持领导轮流值周和月度检查制度。每月底由轮值领导分管主任牵头,内控领导小组对照内控有关工作制度要求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检查情况及时记入值周检查情况记录表。

本年度,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奉献爱心,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奉献爱心捐款3400元。

一年来,在上级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做好充分就业县创建复评工作,狠抓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做好劳动保障业务下延到基层,进一步建立完善基层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巩固提高创建成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振奋精神,开拓奋进,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

七、二0一二年度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充分就业乡镇(街道)、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复评业务指导工作,强化创建复评业务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改进完善创建复评内容,整理一套比较符合基层平台发展需要的创建复评业务规范。

2、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力度,做好“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落实各项创业政策,做好送政策送服务助创业工作。

篇8

(一)就业主要指标情况

1.就业再就业。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6.2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14.15万人的114.8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7.65万人的12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9万人,完成省下目标2.15万人的1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2.就业培训。累计实施再就业培训5.9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4.8万人的123%;实施创业培训1.4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1.162万人的120%;就业训练中心实施培训7.3万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4.6万人的159%。

3.社区就业和小额贷款。各类就业型企业累计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共计3.45万人,完成省下目标2.96万人的116.6%,其中社区就业实体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共计2.86万人,完成省下目标1.82万人的157%。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共计699笔,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5329万元,其中:发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670笔,发放贷款1604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29笔,发放贷款3725万元。

4.失业保险。五年累计征收失业保险费24796万元,完成省、市累计目标任务20150万元的123.06%;失业保险累计新增扩面76514万人,完成省累计目标任务49000万人的156.15%。

5.劳务输出。就业部门累计组织劳务输出4.56万人,完成省下目标3.25万人的140%。

(二)主要工作成效

1.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2006年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出台和实施,使得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此间,我市出台了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局等22个部门促进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涉及就业资金、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平台建设、创业促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重点群体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几十个文件,形成了一系列强大的政策支撑体系,为促进我市就业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城乡一体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架构已经形成。五年来,我市拥有市区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8个,市区县人力资源市场7个,拥有正式职工和借聘用人员150多人。县级以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从“十五”期末的284个,增加到当前的910个;专兼职工作人员从485人,增加到1400多人。其中,村一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从2007年开始试点建立,当前已有540多个,每个村至少有1人从事相关工作。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分中心,从2007年开始试点建立,当前已建立14个。目前,已经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架构,与此同时,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也初步形成。就业服务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服务对象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城乡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体。

3.职业培训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一是职业培训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相关文件从培训的开展、补贴的申报、培训过程监督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规定,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二是培训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以市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区县就业训练中心、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企业、院校为一体的职业培训网络。三是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建立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从单纯理论培训到结合动手能力培训实现了一个崭新的突破,后与市惠民培训学校合并建设。实训基地已经完成一、二期建设,在我市知名院校、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区县就业局等12个单位建立了实训分基地,具有酒店管理、智能楼宇、现代形象设计等9个实训专业,年实训能力达5000人。2007年建立运行以来,已培训、实训各类人员7000多人。四是培训形式多样化。采取送培训到乡镇、将培训与招商引资结合、开展异地培训、开展创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方便培训对象为出发点,开展职业培训。

4.就业援助制度得到不断强化。一是完善了就业援助政策。出台了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通过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以享受免费职介、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二是逐渐形成了就业援助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市区县局分别设立了就业援助服务窗口,基层所、站直接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援助服务。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援助服务。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市区县通过协调机关事业单位“腾岗”,认定企业保洁、绿化服务性岗位,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城市公共服务岗位等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政府实施岗位补贴。

5.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化得到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建设,并初见成效,走在全省前列。一是建成了较为规范的中心数据机房,VPN数据传输网络基本实现“市-区县-乡镇”三级联网全覆盖。二是组织开发了《劳动99三版》本地化业务软件,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失业保险的有关业务相继实现联网办公,各类业务数据信息达40余万条,基本具备数据交换中心功能。三是开通政务内网电子协同办公系统和互联网OA系统,实现非条件下的无纸化办公新模式。四是开通《就业服务网》,建立网上人力资源市场。

6.失业保险促就业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是完善市级统筹。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通知》(自劳社发[2009]80号),完善了失业保险市级统和资金管理,实现了全市统收统支、统一调剂、统一管理。二是规范了失业保险工作程序。实现了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发放及基金财务合法性、有效性、规范性、完整性的有机统一,确保了基金安全完整。三是建立了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失业保险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四是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对19户企业、16483人次进行了社保补贴,受益面达25086人,补贴金额526.43万元。五是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参与配合了28户市属企业、16户区县属企业改制工作,为改制失业人员办理失业保险待遇服务。经市政府批准,对改制失业保险欠费挂账上亿元。六是做好失业人员档案管理。新增接收档案13128卷,提供查询、关系转移等档案服务9984人次。七是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五年来,发放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614473人次,发放金额22350万元;征收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费11359万元,发放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待遇15984人次,发放金额11205万元。

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不断完善。一是率先在全省试点打造村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二是提供更多的公共就业服务。为贴近农村劳动者,把招聘会开到乡镇,把培训送到乡镇,把就业信息、培训信息送到村组,召开返乡代表座谈会,走访困难务工人员家庭。在全省开展的统一专项活动基础上,创新开展“家乡温暖活动”。三是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建立了专门的返乡民工创业孵化园,各个区县也正在制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农村,鼓励农民工承包土地开展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绿色农业;对在城镇创业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四是注重品牌打造。树立劳务品牌,通过品牌培育更多的务工技能人才,提升他们在外的待遇享受。同时,将培训送到务工地,对他们开展异地培训,不断提升其务工技能,稳定就业。

8.创业促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建立了推动创业的部门。为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市局设立了创业指导科,指导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创业促就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出台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小额贷款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意见等推动创业工作的文件。三是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助推创业。建成70个充分就业社区、1个充分就业街镇,有11个社区被命名为“四川省充分就业社区”,通过辖区优势推动创业。四是建立创业孵化园。为以点带面推动创业工作,在大安建成全省首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创业者在创业(孵化)园将获得土地使用、小额贷款、减免行政收费、税收减免、创业培训、社保补贴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此后,各区县也都建立了工业园,积极吸纳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五是营造创业氛围。邀请全国有名的创业明星为下岗失业人员现身说法,举办“盐都十大杰出青年创业之星评选”、“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暨百万创业信贷扶持行动”、“青春创业就业万人大讲堂”、“青春创业20位风云人物风采展”、“青春创业百岗见习行动”等“青春创业在”五大主题活动,推起创业热潮。

9.机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抓班子建设。坚持把班子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班子带队伍、以队伍促发展。近几年来,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班子中以“不争分工、不分彼此、不争功劳”的理念推动全市就业事业的发展。二是抓组织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单位的人员结构和历史状况,结合业务工作需要,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了中层干部的内部交流和提拔,先后轮岗交流了8名中层干部,提拔了5个正科级、4个副科级干部,极大地促进了工作,调动了中层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抓制度建设。近几年来,制定和完善了强化机关建设的各种制度,如再就业补贴内部监督制度、制度、公文制度、办公室制度等规范性制度,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以机制约束人。四是抓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提升队伍凝聚力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职工道德情操和修养,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组织职工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市局全体职工开展拓展培训、工间广播体操,市区县局集体开展“两法一规定”知识竞赛,“我为就业添光彩”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组织全系统职工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加强应对金融危机,增强责任感的教育。五是抓廉政建设。实行了主要领导“一岗双责”,加强全局廉政教育,施行公开透明办公,杜绝违纪行为。通过狠抓机关建设,就业局机关及就业系统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增强了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体会

1.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系统联动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活动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对我局参与的城镇就业状态的调查研究形成的调研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万岗位就业服务大行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省局领导亲自到场,并作重要指示;各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挤出宝贵的春节休息时间为活动助威;市、区县、街道(乡镇)以及社区从事就业工作同志放弃春节假期,统一投入到活动当中。省局领导在参加授牌仪式时指出,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的建设,开了全省的先河,对全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开展,对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四川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领导在参加异地培训开班仪式上指出,我局以发展的眼光,到外地进行培训实训,这在四川省是第一次,也是一个尝试。等等,在这里无法一一例举。正是有了这些支持和鼓励,我市的就业工作才得以顺利的推进。

2.心系民众、勇于创新、以点带面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期间,我市实现了全省“八个率先”。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率先在全省建立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把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率先在全省打造村一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为推动就业再就业政策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有效落实,率先在全省创建充分就业街镇;为探索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率先在全省探索就业与招商和区域经济互动;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率先在全省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有形无形“两手抓”的机制;为了激发因金融危机返乡民工参与就业的热情,率先在全省开展返乡民工迎春大型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率先在全省建立返乡民工创业(孵化)园;为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民工异地培训。这些工作当中,有五项工作被评为全省就业创新工作和亮点工作。把群众满意做为就业服务工作的宗旨,把创新工作做为拉动整体工作的引擎。

3.重视宣传、营造氛围、邀民参与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推手。

五年来,我们重视宣传,重视舆论引导,重视营造氛围,把宣传信息工作作为就业工作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政策宣传,还是活动宣传上,我们都注重充分利用宣传媒介,通过基层服务窗口、通过上门送政策、通过设立咨询服务窗口、通过就业服务网站、通过与各种媒体合作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展开就业宣传。尤其是在“一万岗位就业服务大行动”期间,首次提出了组合宣传的理念,对活动宣传方案实施全市统一策划,提供新闻通稿、宣传一个口子对外,充分利用宣传所能起到的辐射、推广和轰动效应。去年,吸引了社会各界和中央、省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市媒体以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方式宣传我市就业工作。我们的就业工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2次,中央电台报道3次,四川电视台报道3次,其他省级媒体报道10多次,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报道5次,市级媒体则是开辟了《职场文化》、《盐都就业》、《就业视线》等专栏和专题,进行长期性的宣传。强有力的宣传,营造了求职者高涨的参与就业创业的氛围,对促进就业工作顺利推进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四)主要矛盾和问题

1.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十一五”期间,尽管政府注重发展各种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和企业,同时也开发了大量的城市、社区等公共服务岗位。但是,对于我市长期以来累计的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城市化建设产生失地农民和初、高中及高校毕业新产生的各种失业人员总量来说,岗位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缺口仍然在2万个左右。

2.结构性失业矛盾依然存在。为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我们注重强化职业培训,还为此建立了政府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提升劳动者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下岗失业人员、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绝大部分都是缺乏劳动技能的群体,要改善群体技能结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3.促进劳动者创业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尽管为推动创业促就业做了很多工作,建创业指导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建创业园。但是,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环境,创业扶持政策,创业的指导仍然不能满足创业者需求。

4.城乡一体人力资源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当前城乡一体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人力资源市场市区县统一和区别分类上还缺乏整体规划,人力资源市场的规模还不够大,市场的软环境还不健全,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查询等方面还不完善。

5.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尽管我们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区(村)最贴近群众的地方。但是,村级平台、乡镇平台、区县局、职介中心等就业服务机构还不能得到有效的人力保障和经费支持,整个系统工作人员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

6.失业保险清欠扩面依然困难。尽管我们在强化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由于我市困难企业多,根本无缴费能力,使得失业保险征收清欠难,据调查显示,现缴费人数只占参保人数的70%。另外,由于失业保险参保缴费的义务与享受待遇的权力不对等,严重影响了单位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加之又缺少刚性的手段,使部分单位,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逃避参保。

7、信息化设施设备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受信息化办公设备和数据交换设备的制约,业务软件联网应用的运行环境还有待完善。二是区县网络管理员绝大部分为兼职,系统管理维护能力有限。三是VPN网络覆盖面有限,系统内部只覆盖到乡镇一级,系统外部尚未实现联网运作。四是就业服务网站的功能较单一,运行模式滞后,不能充分发挥宣传交流阵地作用。

二、2010年就业工作

(一)主要指标完成

1.城镇新增就业达到33686人,完成省下目标任务31000人的108.6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896人,完成省下目标任务15500人的115.4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680人,完成省下目标务任4500人的126.2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0%以内。

2.实施创业培训2800人,完成省市最高目标2500人的112%。

3.各类就业型企业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529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6600人的114.08%;其中:社区就业人数5680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4000人的142%。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总额2588万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2400万元的107.83%。

4.全市征收失业保险费5000万元,完成省、市目标任务4300万元的116.28%。12月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56万人,完成省目标任务12.56万人的100%。全市失业保险新增扩面1.1万人,完成省目标任务1.1万人的100%。

5.就业部门组织劳务输出7200人,完成省下目标7200人的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工作

一是抓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合我市实际,积极草拟和出台了新一轮就业政策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配套措施。

二是专项活动促就业,保障民生创和谐。贴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2010家乡温暖活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型公益招聘会”等系列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建卡立档,实施动态管理,帮助增强维权意识。加强对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工作模式的总结和推广,大力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期间,开展返乡民工座谈会60多场次,专场招聘会50多场次,走访慰问1500多户,送政策资料15万多份,提供岗位1万余个,促进近4000人就业。

三是打造“四化”基层平台,建设坚实基层队伍。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不断夯实基层平台建设,扩展了业务软件功能。已基本实现“人员配备专职化”、“硬件建设标准化”、“服务流程规范化”、“工作手段信息化。”

四是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扶持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正在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相关文件。

2.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工作

坚持把鼓励支持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战略,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协调相关部门尽最大努力给予大学生创业基地支持,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倾斜,对开展用工、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帮扶和支持。二是开展了“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用工—创业跟踪”系列服务,树立了创业典型,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提高了小额担保贷款金额。在个人贷款最高5万元的基础上,符合条件的女性贷款最高可达8万元。

3.大力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

一是继续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指导社区加强工作平台建设,完善各项基础工作。二是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充分就业社区综合评审、表彰活动,以及2008年评定充分就业社区和省政府和劳动保障厅命名的充分就业社区的复查工作。新增评审和建成全市充分就业社区36个。三是强化创建活动宣传,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四是召开了2010年全市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会,对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总结,对新达标充分就业社区进行了表彰。

5.积极开展职业培训

一是积极组织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二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招投标和个人补贴申报工作。三是做好培训服务省运工作。为了更好服务省运会,提升餐饮、酒店、旅游服务业整体服务水平,开展了“迎省运.强技能.促就业”活动。市区县职业培训机构联动,对服务业从业人员或有意愿从事服务业的人员,举办餐厅服务、酒店服务、营业员、市场营销、美容美发等相关专业培训。

6.推进信息网络化纵深建设和运行

全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业务管理更加规范、软硬件应用环境得到增强,技术队伍得到充实,各项工作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全市VPN网络已经实现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联网;数据传输光纤出口带宽增至30M,通信瓶颈进一步缓解;业务软件的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等大部分功能模块已经实现联网应用,业务数据库存储各类数据信息超过40万条。同时,随着国家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公共就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现有业务软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应用需求,启动了业务软件二次开发工作。

7.狠抓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

一是力促失业保险实名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失业保险参保数据库,进入系统的参保单位信息1756条,参保个人信息110684条。二是抓失业保险的扩面工作。通过开展结算工作和参与国企改革工作扩面,全年新增扩面人员中,非公经济新增参保占50%左右;企业破产改制后续保288人。三是抓基金征收。继续采取失业保险联合结算稽核的办法,结算出欠费金额350万元,催促补缴120万元。人均缴费基数比去年提高了23元。四是完善市级统筹。全年市局将调剂4300万元资金,用于四区两县的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全市将为830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300万元;为460名农民合同制工人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费23万元。五是积极参与和配合企业改制工作。积极参与配合14户市属企业,9户区县属企业改制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对改制企业失业保险欠费挂账1326.42万元;免收档案管理费3.4万元;为全市改制企业2889名失业职工进行失业登记,办理失业保险待遇享受手续。六是加强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市失业人员档案馆现有档案42394卷,其中今年审查接收失业人员档案2925卷,为1622名失业人员提供了档案转移、代办退休等服务。

8、积极开展创新争优活动

建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创先争优活动动员(扩大)会议,实施了机关和个人公开承诺,确定了包村帮户名单。对舒坪镇磨刀岭村村级阵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对定点帮扶人员刘富贵的家庭生活情况进行了了解,送上了1000元田坎维修和鱼苗购置款。

三、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就业工作将围绕“十二五”就业服务事业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推进就业工作的指示,以“一一五一”促进为重点开展就业工作。即:落实一项政策: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夯实一个基础:就业服务基础工作;抓好五项工作:创业促就业、职业培训、就业服务信息化、失业保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好一项建设:体系建设。

(一)工作目标

1.城镇新增就业30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0%以内。

2.实施创业培训2500人。

3.各类就业型企业新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600人,其中:社区就业人数4000人。发放小额2400万元。

4.全市征收失业保险费4300万元,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万人,全市失业保险新增扩面1万人。

5.就业部门组织劳务输出5000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1.落实一项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就业政策。一是要切合我市实际,继续完善和补充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二是要协调、督促就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三是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就业政策。

2.夯实一个基础: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工作。一是继续强化免费就业服务制度。二是要搞好就业援助,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服务。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工作力度,落实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各项补贴政策。三是做好失业登记工作,加强失业调控,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四是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稳定发展各类就业服务型企业。五是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和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六是要做好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3.抓好五项工作

(1)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一是完善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创业咨询专家组。二是协调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发展创业实体。收集、汇编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三是继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完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标责任、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效率、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范围。

(2)加强职业培训工作。一是继续以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为中心,辐射区县、企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乃至其它部门的培训,不断整合培训实训资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二是培训针对性要进一步加强。要切实了解参培者的培训需求,通过全市统一汇总分类后,实施招投标。三是继续推行送培训到乡镇、开展异地培训等方便参培者的培训方式。四是强化培训监管,杜绝培训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杜绝职务犯罪。

(3)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全市社区和建制村的基层VPN网络的覆面建设。根据全城联网办公运行模式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制定各网络节点的带宽参考标准,逐步提高各级数据机房VPN带宽和出口带宽,实现基层节点的互联网数据分流。二是进一步改造升级市局中心机房的网络设施设备。更新综合布线系统,添置服务器、硬件防火墙、硬件防毒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负载均衡器、磁盘阵列(含数据备份软件)、UPS电源、监控操作台、机房专用空调、清风系统、消防系统、防盗系统等设施设备,构建更加规范的标准化数据机房。三是市场化思路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网站。重点打造《就业服务网》的互动功能,通过与电信营运商、户外媒体营运商、广电、教育、保险等社会力量的交流合作,将“网页互动”、“短信互动”、“声讯互动”、“广播互动”、“校园互动”等现代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引入公共就业服务领域,构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具有权威性、便捷性、实时性、广域性、交互性的网络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4)加强失业保险促就业工作。一是强化扩面征缴。要加强对不同类型参保单位的分析,通过与统计局数据和其他险种的对比,找出差距,挖掘潜力,强力推进扩面征缴。二是加强基础管理。要强化内部监管和控制;加强基金征、管、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全面实施失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三是要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四是要积极参与配合企业改制工作。

篇9

1《社会保险法》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主要突破

1.1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范畴《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其中,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法》将我国境内所有用人单位和个人都纳入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规定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当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4]。并在第九十五条特别强调,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这就为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提供法律依据,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范畴,促使农民工享有与城镇职工一样平等的社会保险权益。《社会保险法》颁布后,上海市随即制定了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具体措施,《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规定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外来从业人员,应当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为了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同时又不大幅增加企业负担,上海市对于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是采取5年的过渡性办法。即对于外省市非城镇户籍的农民工,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3个险种;在缴费基数上,先设定为上海市社会平均工资的40%,每年增加5个百分点;在缴费比例上,目前用人单位为28.5%(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为22%,基本医疗保险为6%,工伤保险为0.5%),个人为9%(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为8%,基本医疗保险为1%)[5-7]。通过这样的过渡性办法,上海市已取消原来专门针对农民工的综合保险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范畴,从而为有效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奠定了基础。

1.2建立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的操作制度对于流动就业群体而言,在不同地区参保缴费,或者间断性就业在多个时段参保缴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转移接续不畅,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缴费年限不能累计计算,降低了劳动者参保缴费的积极性。据深圳市社保部门统计,2009年深圳共有580多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保人数100万人次[8]。一些农民工的退保现象,实际上是放弃或终止了原已缴费获得的社会保险权益。而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困难是造成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为保证参保人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并在城镇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顺畅转移接续,颁布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对基金转移、待遇领取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9]。《社会保险法》第19条、第32条、第52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4]。这就以国家立法形式,将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政策上升为法律,破除了以往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不能随被保险人移转而难以发挥作用的尴尬现象,也必将大量减少农民工因难以接续而退保的现象,从而真正实现了参保人员“不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解决了参保人员因就业地的变换和间断性就业而丧失社会保险权益的问题,从根本上维护了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1.3确立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实现的保障措施在过去20多年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社会保险费征缴困难。有一些企业是因为经营困难、濒临破产等客观原因,确实没有能力缴纳,但也有一些是因为社会保险意识淡漠,有意规避或者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果在社会保险费缴纳上没有强制手段,社会保险这一强制实施的制度就难以持续发展下去,劳动者的权益就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等强制措施[4]。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流动性比较大,用人单位拒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现象更为普遍。新法强化了用人单位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并规定了对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从而确保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的真正实现。另外,实践中常常出现用人单位未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以种种理由不给职工出钱看病,致使职工贻误治疗的情况。《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规定了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做法。即当职工发生工伤事故而企业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并由用人单位偿还。当职工发生工伤费用,应当由第三人支付的,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并有权向第三人追偿[4]。由于农民工主要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工伤事故发生率比较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规定也很好地保障了农民工的权益。

2切实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的对策建议

2.1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农民工的权益意识《社会保险法》从立法层面上对各项社会保险作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和规范,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要通过媒体、宣传画、宣传册、宣传片、宣传栏、标语横幅、讲座、会议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尤其是《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亮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员工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应承担起在劳动时间、最低工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保障员工权益的相关责任[10]。然而,一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保险责任的意识不强,有意回避或模糊社会保险责任;一些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可见,在《社会保险法》宣传过程中,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充分认识到更好地承担起对员工的责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进而让企业主动、积极、合理地承担起社会保险责任。同时,通过《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尽快消除农民工以往因制度缺陷产生的误会,转变观念,安心、放心地参加社会保险,不但让农民工明白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而且更应让其知晓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和自身的社会保险权益。

2.2对农民工社会保险进行政府补贴,尽可能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长期以来,农民工作为城镇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能参加社会保险或者能参加但保障水平偏低等原因,其社会保险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范畴,使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一样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这就意味着招用农民工的企业,对于农民工要按照城镇职工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其用工成本将明显上升。政府在社会保险中事实上承担着财政支持、行政监督和公共服务3种主要责任。其中,政府的财政责任又包括2个方面:一是作为雇主为其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承担缴费义务;二是作为政府采取补贴社会保险支出或者分担社会保险缴费,以及提供管理及运行经费等方式来承担公共财政惠及全民的责任[11]。在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也是重要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其在农民工社会保险中的责任。笔者建议,要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协调好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个人在社会保险中的义务关系;可以参照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补贴措施,来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进行一定程度的政府补贴,如可以由政府来承担一部分缴费费率,从而降低企业应负担的缴费费率,来减轻企业的用工成本。

2.3加快《社会保险法》配套法规建设,增强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可操作性《社会保险法》是确立社会保险基本制度框架的法律,但一些具体制度和实施办法还需要制定配套法规政策来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制定、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等6个配套规章,并下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3个规范性文件。然而,还需要出台一些更为具体的配套规章和文件,来增强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可操作性。如《社会保险法》规定了涉及累计缴费年限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险关系均可随本人转移的接续制度,使社会保险关系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群之间可实现有效的转移接续。但对于如何进行转移的具体条件和措施,还有待于出台相关的配套规章和文件。各地区在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法》及其配套规章有关规定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施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根据《社会保险法》的实现目的和要求,抓紧开展地方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将地方社会保险法律规范与《社会保险法》的目标统一起来,推动《社会保险法》的细化和落实,逐步形成以《社会保险法》为基础、以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相配套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配套法规的建设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到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法律规范的相互衔接,也要注意不同社会保险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在制度上确保广大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的实现。

篇10

这次培训学习,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去学习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知识,因为安全是人们十分重视的东西,人们通常会把安全放在首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安全第一。一起来看看2020年最新个人培训工作总结范文5篇,欢迎查阅!

个人培训工作总结1

我处紧紧围绕全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以统筹城乡就业保民生,服务规模企业用工保发展为工作重点,全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培训就业工作个人总结。进一步加快推进蓝领高地建设,进取打造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充分就业。新增就业、失业保险征缴、就业培训等各项目标任务均已超额完成。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__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景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985(完成盐城年目标308.46%,大丰年目标208.2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2%(低于盐城和大丰目标任务4%);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6981(完成盐城年目标199.46%,大丰年目标199.4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938(完成盐城年目标213.18%,大丰年目标213.18%);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98.9%(完成盐城和大丰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31.87%和116.35%);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11823(完成盐城年目标328.4%,大丰年目标118.23%);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906万元(完成盐城年目标146.13%,大丰年目标146.13%),其中向农民发放额348万元(完成盐城、大丰年目标145%);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73名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完成盐城年目标173.81%,大丰年目标173.81%);城乡职业技能培训人数9291(完成盐城、大丰年目标357%);创业培训人数1588(完成盐城、大丰年目标467%);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2720(完成盐城、大丰年目标24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800(完成盐城年目标101.3%,大丰年目标100.4%);新增参保职工7980人,农民工参保6100人(完成盐城年目标406%,大丰年目标305%),基金征收4369万元(完成盐城年目标190%,大丰年目标208%)。

二、亮点特色工作

今年以来,我处亮点特色工作主要体此刻“三个创新”:

1、在信息宣传上创新。春运期间,在市汽车站建立就业信息专栏,在候车室显示屏流动播放企业招聘信息;利用移动手机平台就业用工信息40多万条;在各镇、市区主要街道悬挂标语200多条,在全市235个行政村、居委会以及街道社区张贴就业宣传海报、岗位信息表4000多张,进取引导城乡劳动力就地就业;开通“就业e图”平台,让求职者和企业在家经过电脑或手机获取企业用工、就业培训、劳动力资源等信息;及时更新人力资源就业市场就业信息长廊资料,增设流动信息宣传栏等,不断扩大信息宣传量,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2、在重点服务上创新。主要做到两个“点对点”:一是帮忙困难群体就业“点对点”。利用“就业110”服务中心和社区基层平台,对零就业家庭进行“点对点”重点帮扶、就业指导、推荐就业岗位,确保不挑不拣一周内推荐上岗。全年累计帮忙900多名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二是帮忙重点企业招工服务“点对点”。对缺工40人以上的企业,我们向社会承诺派专人上门服务。港区石化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小海镇纺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我们派人上门服务对接。主动与园区、镇招工办联系,上门调研,帮忙制定招聘计划,落实招聘措施。全年帮忙企业招工10000多人。

3、就业培训工作上创新。一是推行一证续培制。即学员只要在培训中心登记参加过一次培训,凭学员证将为他们日后的技能提升供给免费培训服务。二是择业培训提前介入。即对企业将要面临失业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稳定职工情绪,使他们在寻找新的工作之前有一个努力方向。三是流动教学车送教下乡。为了方便更多镇、村的人参加培训,我们带设备、带教师、送培训到镇村,组织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四是加强联合培训。根据我市企业需求以及市场就业前景,培训中心注重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先后与谷登公司,兄弟维生素公司联合培训电焊学员近百人,与博汇公司联合培训化学总控工,与市妇联一齐组织农村妇女300人进行了创业知识培训。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用工就业服务工作。

1、加大招聘频率,精细化开展招聘服务活动。一是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服务我市经济发展。20__年全年,共举办较大规模的招聘洽谈活动7场,如2月2日(正月十一)在市奥体中心举行“保障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大丰”'20__新春招聘会、迎“三八”家政服务行业及女性岗位专场招聘会、大丰市迎“五一”专场招聘会、20__年“服务企业促进就业”夏季企业用工招聘对接会、20__年“服务沿海开发保障跨越发展”秋季企业用工招聘洽谈会等。二是不定期举办各种规模的专场招聘活动服务缺工企业。如我市江苏博汇纸业有限公司、盐城联鑫特钢大丰分公司等46家企业由于急需招聘员工,我处经过及时为这些单位举办小规模的专场招聘会,先后协助他们招聘员工4516名,解决企业用工缺口问题,保证了企业正常的生产需要。三是利用特色“周五劳务集市”服务我市企业用工。截至目前已举办周五劳务集市51尝供给就业岗位3412个,协助江苏谷登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海天化学有限公司、江苏兄弟维生素有限公司、江苏祥鸿集团、上海纺织集团大丰棉纺有限公司等104家企业招收员工5218人。经过各类招聘活动的开展,全年累计帮忙我市500多家企业招聘10000余人。

2、加强数据采集,全面掌握劳动力供求情景。全年共有486家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用工登记,帮忙企业招聘信息2867条,涉及岗位6954个,累计登记求职人员4985人次,直接推荐就业3967人次,经过对招聘和求职信息的采集登记,加强了求职者和用工企业的联系,使企业和求职者能快速匹配。为进一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景,及早准备应变措施,今年我处多次组织对全市企业开展用工调查活动。今年3月对全市383家定报企业进行用工需求调查,并建立详细的用工信息台账,并每月回访一次,每季度更新一次信息;4月对我市20__年底投产的11家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进行了用工预期调查;10月对全市各区、园、镇的规模企业第四季度和明年的用工情景开展了用工调查;在全市企业建立20个监测点,其中涉及纺织服装企业5家,机械加工4家、化工5家、电子3家、三产服务3家,动态掌握企业用工、缺工情景;同时每月统计一次农民工返乡情景。结合相关的用工需求调查数据,及时调整招聘会频率,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3、开展重点援助,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一是进一步推进“就业110”服务中心的建设。为零就业家庭人员、农村低收入零转移家庭人员、困难家庭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和招工困难的企业供给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免费培训、职业介绍、扶持创业及在“大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上免费用工信息等服务,个人总结《培训就业工作个人总结》。并向就业困难人员承诺求援登记后不挑不拣岗位一周内推荐就业;向招工困难的企业承诺企业规范用工一个月内满足用工需求。二是对返乡农民工供给专门服务。根据省春暖行动的安排,在就业服务大厅一号窗口专门设立了“返乡农民工求职登记”窗口,截止目前累计向返乡农民工发放各类就业信息、政策宣传资料4000多份,推荐返乡农民工就业860多人次。三是供给小额担保贷款帮扶。今年以来已有302人成功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其中向116名农民工发放贷款348万元。帮忙一批失业人员成功实现了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4、强化平台建设,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将农民就业失业登记、农民求职登记、农村困难家庭援助、农民创业服务等就业服务工作向镇村延伸,实现就业信息村村通。完善就业e图功能,及时更新信息,提高了就业服务与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和效率,进一步打造了多功能、广覆盖、高效率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指导、劳动法规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岗位推荐等精细化、信息化服务,引导全市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充分就业。二是加强就业用工信息宣传平台建设。在镇村设置就业信息宣传栏,张贴招聘信息,镇村劳动保障平台与市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对接,做到就业信息实时联网。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全市235个行政村、居委会、街道、社区张贴就业招聘、政策宣传贴画,悬挂就业宣传标语,利用就业信息信息群发平台就业信息,在市级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招聘信息。三是加强人性化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需要就近就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员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实行送岗位到户,由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将企业岗位情景有针对性的送到每户家中。在市人力资源大厅开设专门窗口,为外出人员回丰就业供给专门服务,帮忙其推荐就业、转移社保关系、寄存个人档案等。

5、探索劳务合作,建立劳动力资源拓展机制。为更好地解决本地人力资源缺口,我处进取与盐城就业管理中心对接,落实措施,在盐城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大丰企业用工报名点,利用盐城现有的在外劳务输入工作站为大丰企业供给招工服务,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在注重与周边城市合作的同时,我处继续加强省外劳务基地建设工作,在与已有的河北、安徽等地劳务基地联系合作的同时,组织专人赴河南睢县、民权县、滑县、湖北荆州市、当阳县、湖南湘潭县、贵州威宁等地与当地就业管理部门联系,洽谈劳动力引入以及为我市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事项,目前已与7个县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书》,加上原有省外劳务平台共计有10个外省合作平台,拓宽了人力资源渠道,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二)强化征收,保障失业和困难人员生活

1、加大政策宣传,扎实做好扩面征缴工作。一是加大失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参保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深入企业、进驻广场及分片召开扩面征缴动员会等形式,宣传失业保险现行政策法规,提高企业法人、企业职工参加失业保险的自觉性。二是经常深入企事业单位调查了解,动态掌握企业用工参保情景,准确编制征缴计划,努力做好新增扩面征缴工作。主动加强与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及时互通参保信息,相互配合工作。三是充分发挥“五险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功能,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人缴费信息记录,定期核对调整参保单位的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并将登记开户、缴费申报、缴费基数、征收稽核等互为一体,有效减少参保单位少报、瞒报、漏报缴费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年新增参保企业159家,新增参保职工798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扩面征缴工作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2、强化保障功能,提升失业人员生活水平。20__年失业保险金累计发放16622人次96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调整了失业保险金上限,即由原先的930元调高到1100元。下限由原先455元调整到493元,使广大失业人员及时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根据盐城市月度公布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指数涨幅情景,及时做好物价补贴发放工作,全年累计发放7292人次,发放资金22万元,1000多人从中受益。根据《社会保险法》关于“享受失业待遇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努力做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数据信息采集和终结,全年为在领失业金人员缴纳医疗保险15495人次,缴纳金额280万元,目前人均缴费186元,惠及2800余人。抓好政策落实,做好稳岗补贴工作。全年核准灵活就业补贴人员2640人,服务型企业9家175人,支付社保补贴资金980万元,有效促进了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基金使用安全规范。一是加强失业保险基础数据联网上报工作,不断提升失业保险管理水平。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失业保险联网数据上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和完善失业保险基础数据的上报和应用,保证上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失业保险管理水平。二是进取做好社保基金审计工作,采取源头控制。失业保险基金事关失业人员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经过进取严格的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纠正不足。三是严格失业保险基金监管,确保基金使用安全。严格执行社会保险财会制度,按规定实行社会保险基金年度预算、决算制度,规范收支管理,强化内控措施,切实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日常监督、会计核算和财务审查管理,严格使用支出程序,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4、进取走访调查,认真做好全年解困工作。利用1个多月时间对全市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进入困难职工档案的有4050户,其中企业在职困难职工家庭970户,涉及到9个主管部门下属51个企事业单位。失业困难职工家庭3080户,涉及到12个建制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春节期间分别采取了资金扶持、岗位援助、技能培训、政策引导互为一体的帮扶措施,发放帮困资金173万元,供给就业岗位2000多个,发放政策宣传资料万余份。对异常困难的12户家庭,市领导亲自登门慰问,送去的不仅仅是资金,并且是党和政府的一片温馨。为4户贴合享受社保补贴条件的特困家庭延长了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同时经过困难职工本人申请、社区调查确认、街道复核公示、政府部门审核批准,为119名特困职工发放了《优待证》,为他们供给子女入学、就诊就医、转岗培训、从事个体经营等方面的优惠,保证就业困难群体过上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三)创新方式,大力提升就业再就业竞争力

1、注重源头,做好技能培训工作。为使想学技术的人员都有机会参加技能培训,今年我处培训工作注重从市场需求和培训学员的需求入手,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求职者就业竞争力。一是深入到企业,组织想学技能的人员参加技能培训。今年培训中心先后与谷登公司,兄弟维生素公司联合培训电焊学员近百人;与博汇公司联合培训化学总控工。二是深入乡镇组织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今年我们先后与刘庄镇、南阳镇组织了100多人进行电脑培训,与市妇联一齐组织农村妇女300人进行了创业知识培训。三是组织新登记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失业人员登记时,现场发放技能培训登记表,每位新登记人员选择一项技能参加培训,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效果较好,到达了让所有失业人员都参加一项技能培训的效果。

2、强化宣传,做好就业推荐工作。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做耐心细致把思想工作做到位、宣传做到位、服务做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是指根据目前我市就业情景以及企业对不一样类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情景,及时反馈给报名培训的学员,引导他们参加适宜技能科目的培训,帮忙他们能学有所用。宣传到位这方面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企业的工作,让企业的领导认识到员工提高技能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进取配合我们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做工作,让他们明白一技之长的重要性,有技能才能在劳动力市场中游刃有余,有技能才能争取到一个好工资价位,才能贴合企业的需求,才不会被企业淘汰。服务到位主要是指让想找工作的人员能有机会参加培训,如我处在对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的同时,进取宣传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培训专业信息手册。在认真完成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培训学员参加资格证书的考试,努力使学员能学有所成,同时我们注重加强与企业核学员之间的联系,对有参加工作愿望的学员推荐工作岗位。

3、加强培训,推进蓝领高地建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蓝领高地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我处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蓝领高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取实施“336”计划,制定了《关于推进蓝领高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与港区、开发区联动,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进取支持争创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技能基地。下发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任务计划的通知,并组织召开了相关会议,明确提出目标要求,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人才培训任务,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以职业证书和专项本事作为主要依据,推行获证奖补制度。今年全年,全市六个定点培训机构和各镇联办培训农村劳动力2300多人,其中1921人获榷职业资格证书》,合计发放获证奖补资金125.15万元。

个人培训工作总结2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教指站、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异常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异常是学校的校本培训经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构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供给平台。经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齐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进取主动地追求发展。经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

“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资料和方法,并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所以,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经过专家讲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理解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构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经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科学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本事。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而现实是,我们科学教师都是由单科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地理教师组成,与专业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教师专业性知识的缺陷交极大地限制科学课程的实施。

一些教师反映,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难。很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瓶颈。所以,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仅要“洗脑”,还要“充电”

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县科学教师开展学科的专业培训。开展了学科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经过观点的交锋,强调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再次经过活动的开展树立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我的知识结构,使自我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其次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视与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本事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我的反思本事,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应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我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景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善自我的教育教学。

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平时许多教师仅有期末或年终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时,才会系统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而校本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扭转这种现象。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的开展能促进教师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与同行应对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细心体会,进取思考,用心揣摩,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经过追踪说课、上课的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中会产生许多感悟。

如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说《焦耳定律》的教学设计时,他为了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采用实验探究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经过演示实验来创设情景来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用相同的导线分别给电灯和大功率电炉供电,让学生触摸导线,建立同一电路电灯和导线发热情景不一样和不一样电路中导线发热情景。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Q与哪些因素有关

3、增加自主探究的开放性和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本事。根据学生的猜想结果,分组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4、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本事。汇报实验结果并讨论评析实验结果。阅读教材构成焦耳定律。

如原先为了落实双基,我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给出结论或经过简单的例子得出结论,然后化很多的时间解释结论并加以巩固。经过校本活动的开展,我才了解到先前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认知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利于学生创新本事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梦想教学模式应当是:经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同时我也体会到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所收获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关注的问题。教学设计中必须要注意这一点。尤其表此刻问题的设置中,必须研究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的问题首先要有梯度,有易有难,且要从简到难。让所有的学生的思维都有所启发,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进取性。切不可设置的问题高深莫测,仅有使一小部分的学生打开思维。如果这样,时间长了势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进取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教师的脱颖也创造了条件,搭建舞台。可是,教师的自身条件不一样,特点不一样,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后续发展的目标也应当不一样。所以,在推进教师培训工程建设过程中,倡导更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个性发展目标,努力激发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培训形式多样性和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师培训首要研究的问题。

个人培训工作总结3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主角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理解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理解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此刻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我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华蓉教授报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机和舆论应对和李雯教授的“学校安全工作理论、政策与实践”,对指导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忙,使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全国学校安全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学校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媒体,理解什么叫“媒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余祖光副所长的讲座,使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什么叫“工业文化缺失”。聆听了孙霄兵副部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解读,明白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明白了做为一个人才,不只要懂外语,更要懂国际规则、懂中国国情。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向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能够从此刻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我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明白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市教育局开展“学习工程”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个人培训工作总结4

这次培训学习,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去学习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知识,因为安全是人们十分重视的东西,人们通常会把安全放在首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安全第一。

虽然平时我们也学习过一些安全方面的东西,并参加过消防演习等活动,但并没有这么系统的,并联系我们以后的工作岗位进行培训过。经过这次培训学习,了解了涟钢的诸多会发生不安全事故的因素,甚至有的到达了恐怖的程度,这次我们学习了该怎样去预防它,避免它,并杜绝它,让我们以后能好好的在工作岗位上保护自我。对于交通和消防方面,了解了很多交通方面和消防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以后能更好的远离危险。坚决将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彻到底。

学习了不少礼仪与修养

这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上午来给我们培训礼仪与修养的知识。在这次课上,我学到了应当如何发挥自我的情商,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让自我以后的一言一行更加具有素质与修养。让自我在为人处事方面慢慢走向成熟与稳重。

最终培训中心还请来了公司的管理代表和工人代表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谈话,告诉我们以后在涟钢应当怎样好好的去工作。主要是要靠自我的聪明才智,勤奋刻苦,细心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慢慢在工作中磨练自我,成长自我。

学习是可贵的,培训是精彩的。经过这次可贵而精彩的培训学习,我们向涟钢更进了一步。感叹与憧憬之余,我想我们仅有靠自我的聪明与才智、努力与勤奋去建设好涟钢,为我们的涟钢更好的发展贡献自我微薄的力量。

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相结合

培训期间政法委党校组织我们全体学员到长三角一带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实地考察学习走访,经过此次外出考察学习,有三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经过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也增强了信心。二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建设。三是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进取向其他单位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执法理念,切实提升自身队伍的整体素质。

此次实地走访,也使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决策来自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维来自更新观念,研究新方法、新思路。工作中应自觉加以运用,促使我们思考应当怎样办、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怎样创新、怎样拼搏。作为一名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中的基层科队领导,必须以科学的创新思维方式不断顺应时代的变化,扎实稳健地学习边检管理创新先进理念,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探索,锻炼自我的分析本事、综合本事、创新本事,以及思维本事、领悟本事、洞察本事,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本事,顺应全面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和边检队伍活力的发展大趋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加强交流,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此次培训学习为我们供给了一个更方便、更宽阔的交流平台,扩大了我们学员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一是增强了对友邻执法单位相关工作的了解和深入认识,有助于学习新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领导本事;二是丰富了自身阅历,交流了工作经验,促进了自身履职本事的提高,提升了自身水平、增长了知识和才干;三是增进感情的同时也使其他友邻单位对边检机关的工作特点和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加强对外宣传,构成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此次培训班学习作为人生旅途的一个加油站和新的起点,在工作中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树立远大梦想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勤奋工作、进取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业绩。

个人培训工作总结5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学习,对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始终以培训要求的标准对照自我,严格要求自我,用心参加培训学习,虽然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但这次培训活动给我的收获是无限的。

这次培训资料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视频专题讲座,有高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沙龙交流等,也有学院的互动讨论,透过理论上的培训学习、教学观摩等,所以,这三模块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和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们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如何更好地去当好一名教师。如今,培训已告一段落,在感叹时间过的太快,想学的东西太多的同时,所幸的是每一次活动都过的充实,聆听智者的教诲,参加伙伴们的探究……收获颇丰!也让我反思到了自我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善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篇11

蒋明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自治区公务员局局长):“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必须坚持群众的观点、必须坚持创新的观点。要做好研讨会成果的归集、整理、分析,要将部分成果转化为新的措施、方案,新的政策条文。有关的工作建议及实施方案、推进办法等将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对近期可以做的要推进实施;对一些条件还不具备的,可以创造条件后再做;还有的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后提出新对策。

沈德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要认真办文办事办会,做好信息工作;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让项目落地,做大做强部门预算;制定劳动收入标准,缩小收入差距;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抓好仲裁院建设,抓好“两网”化建设;共同配合做好工作,形成工作的大格局,全厅都来理解、关心、支持工作;完成党建工作“规定动作”,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对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做到“全覆盖”;主动服务机关、提高服务质量。

于祖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要进一步研究重点问题,做好就业工作,主要包括:县(区)就业经费的落实问题;面向全体劳动者技能提升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问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后,如何激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做好服务工作问题;如何发挥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的功能问题;构建高端引领、校企合作、贴近企业的技工教学模式问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保证机制问题。建议为基层就业机构配备公务用车,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能力。

雷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广西社会保险工作要在制度顶层设计、政策完善、历史遗留问题的根本解决、制度改革、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争取有新突破。需重点解决的认识问题:以人为本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原则;政策制度是社会保障事业的生命线,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社会保障工作必须支持经济的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公平公正的政策制度是社会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

刘建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切入点就是要着眼于与过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要从怎样破解难题来谈。比如:行政审批需要做好制度上的设计;人才工作协调很重要,要不断加强创新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做好服务工作,人才小高地要引入退出机制;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保险问题要提到议事日程;工资工作要理顺体制,做好差距调查工作;要做好“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精髓的人社文化宣传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要更好地与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与中心工作结合在一起。

王忠平(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兼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大家在研讨会上从不同的角度、高度找问题、想对策,共享调研成果,内容丰富,很受启发和鼓舞,形成比学赶超的好氛围。改革到了深水区,步入攻坚阶段,只有解放思想打破习惯性思维,才能有新突破,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找准服务切入点、完善服务措施是解放思想要解决的问题。要建立“网上社保局”。以“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做好工作,实现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跨越发展。

兰利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纪检组组长):基金监督要从创新制度、机制、手段入手,研究制定解决突出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以[制度 机制 科技]

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全方位监管基金运行的过程,确保基金安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执行层,要把顶层设计的制度具体化、实用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减少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空间,保证制度的顺畅执行,要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

乐永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主任):重点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开拓进取,争创一流;强化服务,增强主动性。加强创新性谋划工作。

孙永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加大对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深入研究行政争议处理工作;提高行政审批和扩权强县工作成效。

黄祖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实际出发,抓重点、难点、热点,出亮点,继续在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上有新突破。有三点体会:一是以“十二五”两个专项规划为抓手,确保“十二五”规划真正落到实处,加快推进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契机,未雨绸缪,加快广西乡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三是以做大做强年度部门预算为突破口,保障“二大领域”、“六大板块”工作持续有序的资金发展需要。

篇12

1、多方入手,力求改善人才结构。去年,我们制订了《20*年*市人才培养规划》,按照规划,多方入手,力求改善我市人才的布局和结构。一是不断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关系着企业的发展,重视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势所必然。去年市人才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了一次面向各企业人事管理人员的讲座,内容为人才招聘与人才选拔。此次培训利用图表对照等多种鲜明生动的方式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科学的人才管理理论指导。培训后的调查表明,所有参加者均对培训表示满意。二是加快发展高等学历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与信息网络,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去年市人才交流中心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了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共有36名学员。上课时间均定在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尽量避免与部分在职人员和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时间相冲突。三是重视“定单”培养紧缺急需人才。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企业紧缺的人才需求为依据,联系相应高等院校对口专业进行“定单”培养学生。去年市人才交流中心与*职业技术学院“定单”培养2个班级100名学生,他们毕业后将在钱江摩托直接上岗,无需再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2、“外引内培”,狠抓增加人才总量。去年,我们继

续把人才引进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采取“组团、自引”的办法,共引进各类人才1519人,其中高级人才131人,大专以上1135人。我们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针对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先后组织了63家企业赴*、*、*等地参加大型招聘会,赴*、*、*、*等地举行专场招聘会。特别是12月份在*、四川、*等四所高等院校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上,我市十几家企业提供了近百个职位,共有171名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工作。去年共柔性引进正高职称16人。人才库数据显示,至去年底,我市人才总量为54337人,已达到*市对我市人才总量考核指标要求,其中高级人才已达1217人。

“内培”就是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去年我们继续做好送培工作,联系了*职业技术学院,为本地符合条件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了到高校深造的机会。共选送学生40名。

3、优化配置,积极搞活人才市场。去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人才交流中心全年共举办定期人才交流会40次,进场设摊3000多个摊位,提供岗位9630个,人才集市在我市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了给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务,*人才网进行了改版,扩大了我市人才资源的搜索范围,拓宽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信息来源渠道。去年,*人才网访问量已突破37.7万人次,个人会员注册2.8万人,共有79家会员单位900多条招聘信息。

去年,市人才交流中心秉着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推出“*人才库,免费送服务”新举措,在办公区内增设了查询登记室,无偿为求职和招聘者提供查阅工具。注册后的个人会员,可直接进行个人简历维护、招聘信息查阅以及在线应聘等。招聘单位在登陆*人才网后,可在人才库中进行人才信息检索和人才资料查阅。如已注册为会员单位,可随时招聘信息。

二、贯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完善公务员制度

20*年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1周年,我们积极贯彻《条例》,继续加强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

首先,坚持“凡进必考”的人事录用制度。考试录用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对严把队伍“进口”,提高队伍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有效防止机关事业单位进人上的不正之风。去年,我们继续对机关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录用以及干部安置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阳光操作”,把人事工作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一是在公务员招考中,推行面试考官异地执考制度。每一考官组面试的考生也是在面试开始前临时抽签确定,这样保证了面试程序的规范、公正和严密,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二是考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考的办法。从调查需求,确定职位,下发文件,到报名、笔试、面试、体检、录用等各个环节都规范运作,细致慎密,从严监督,严格把关,真正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三是对营级及以下(含技术级)干部实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对干部在部队立功奖惩表现情况、入伍年限长短、职务、学历等方面进行考核,并与文化考试成绩相加,确定名次,再以名次先后为序,由干部本人选择安置单位。去年共考录公务员6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8名,安置干部35名。

继续在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进人公开选调制度。一是与市委组织部一起,从各镇、街道机关中公开选调8名国家公务员到市级机关工作。二是通过考试,公开选调镇、街道统计中心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3人。

其次,公务员管理工作步上正常轨道。有效的考核制度的实施必将激励公务员积极工作,奋发向上。20*年度的公务员考核,我们注重客观公正的原则,把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为党政机关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同时,强化对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的考核。规范考核程序,把好优秀等次和不称职等次关。优秀等次人数严格控制在本单位实际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2%以内。对德才表现差、工作确实不称职的人员不姑息迁就,严格执行规定,该定不称职的就定不称职。通过该年度考核,被定为优秀公务员369人,称职2468人,基本称职3人,不称职5人,不定等次20人。

为加强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去年,我们在全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依法行政》、《行政许可法》、《公共管理知识》培训。培训采取自学为主,集中辅导和电视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人次达12360人。

镇、街道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轨道。我们与市委组织部一起在调查摸底,分头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下发了20*年开展镇、街道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交流范围、对象、程序和纪律。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规定办事,坚持流向的合理性。对表现好的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调配;回避对象,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就近考虑;对表现差的对象,原则上实行大跨度交流。去年,镇、街道机关交流43人,事业单位交流35人。

为配合机关效能建设,对市级和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工作人员)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规离岗人员进行了一次清理。以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四家名义下发通知,要求离岗人员按时归队,并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督查。去年,共办理公务员过渡12人,非领导职务任职审批62人,惩戒14人,辞职5人,开除留用6人,延长退休16人,提前退休8人,离岗退养32人,招选聘干部录用公务员2人,公务员转任31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89人,完成了20*年度干部年报统计工作。

再次,认真贯彻《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做好干部安置工作。20*年,我市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5名,其中团职干部7名,营职干部7名,连排职干部15名,技术干部4名,自主择业2名,随调家属11名。我市把团职转业干部作为安置重点,继续采取下达指令性计划分配的安置办法。对担任团职领导职务满3年的,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7名转业团职干部除1名安排在太平街道其余全部安排在市级部门,并担任领导职务。营职以下(含营职)及技术干部的安置继续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办法根据考试和考核总分,本着择优安置、任贤用能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由干部按照职位要求自愿选择接受单位。8月10日,26位转业营职以下(含营职)干部及技术干部对29个职位进行了选择,全部落实了公安基层派出所和镇、街道机关等接受单位。对2名自主择业干部,按照规定保证其按时足额领到退役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11名随调家属除企业性质的3名自找企业单位就业外,其余事业性质的8名已安排在各系统下属的事业单位。

三、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1、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的控制与管理。为巩固机构改革成果,防止机构编制的反弹和膨胀,我们一是确立了从严控制、严防反弹的原则。强化机构编制控制意识,自觉执行机构编制纪律,严格按规定办事。规定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不再审批各部门有关增加机构和行政编制的请示报告,职能调整和任务增加的部门,所需编制也要通过转变职能、调整机构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解决;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扩大机构编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也要从严掌握,做到总量控制。二是维护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重申经上级党委、政府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同级党委、政府批准的部门“三定”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变动。三是加强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的“三个一”制度,即凡属机构编制事宜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家承办,主管机构编制的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家行文。严肃认真对待机构编制审批工作,坚决按规定程序办事,杜绝政出多门、越权乱批机构编制的违规行为发生。至20*年底,市级机关和镇、街道机关以及政法单位的行政人员总数全部控制在上级核定的编制数内。

2、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新路子。一是设立镇、街道统计中心,进一步加强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发挥了统计综合职能,同时也分流了各镇、街道企管站部分人员。二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优化组织机构,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根据《关于印发〈*省深化完善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20*]5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拟订了《*市深化完善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讨论稿)。三是开展全市性的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摸清底数,为即将全面铺开的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一年来,市编办拟稿46件,发文9件,做到件件无差错;答复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6件,满意率100%。

3、努力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去年下半年,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心更名为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一步确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法律地位。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我们注意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法人条件审核关。按照资产、从业人员、场所、依法成立等条件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法人登记;二是把好年检关。对已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全面进行年检,年检事业单位245家,年检率达到100%。年检时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业务范围、人员等进行认真的审查,对合格的继续确认其法人资格,不合格的依法取消其法人资格。三是对新设立的事业单位进行跟踪督办。符合条件一个登记办理一个。全年新登记事业单位17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50家。

四、进行专技职称评审改革,实行专技职务评聘分离

20*年,为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我们加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改革力度,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资格社会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专业技术资格社会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的通知》要求,组建市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价中心,根据社会化评审的要求,做好各评委会与主管部门的脱钩工作,实现职称评审的平稳过渡。从本市的实际出发,组建各类中初级评委专家库14个,其中中评委专家库7个。积极宣传和引导企事业单位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到目前为止,除教育系统外,全市企事业单位均已推行评聘分开制度,并逐步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专业技术资格与职务评聘分开,打破了专技人员因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限制而无法晋升的僵局,根据专技人员的水平、能力、业绩,采取考评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进行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为我市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人才档次的提升作出了努力,并受到上级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一年来,共评审和申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5人,其中中高级人员922人。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建设,根据*市人事培训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去年,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进行创新思维培训和考试。在师资和场地缺乏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全年共举办培训班70期,组织大规模考试7次,培训人员14000人。

另外,做好正常性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报名、培训、考试等工作。一年来,共受理、审核省及全国性的各类资格评审报名考试1478件,举办外语及专业技术资格培训考试8期,制作发放各类证书19000本。

五、关心干部职工切身利益,认真做好工资福利工作

工资福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关系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工作。我们认真执行上级政策文件,以极其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做好工资福利工作。去年,共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约4207人,正常级别晋升工资874人,职务变动晋升工资2340人,兑现2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称职(合格)以上一个月奖金约4641人,调整机关事业散文工作人员职务补贴和月目标考核奖各20626人,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6100人,办理市以下基层农林水第一线科技人员浮动一档职务工资和浮动转固定93人,每月核定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市教师财政统发工资约1*78人,办理干部重新确定工资39人、调动工作重新确定工资70人,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离退休)劳模津贴34人。此外,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手续175人、退休干部住房困难补助119人、病故手续30人、遗属生活困难补助250人、精减退职人员定期生活困难补助106人。春节期间慰问住院干部、老干部及遗属共计340人。

六、开发就业再就业岗位,做好就业再就业服务

我们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立足经济发展,注重岗位开发,坚持市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年来,全市新增就业岗位7020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267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84名,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123名,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74本,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去年,我局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是召开推介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条件。去年4月和11月,两次召开全市就业再就业推介会,组织参加招聘的企业和用人单位257家,提供就业岗位5176个,其中普通工岗位2625个,大大方便了再就业困难人员。推介会上前来应聘的有1762人,达成意向的有1018人。

二是宣传落实再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去年,继续为市环力电器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争取到省第七轮就业难点贴息贷款项目,每家企业贴息额度分别为4万元,促使这三家企业去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为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再就业问题。对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按照规定给予扶持和政策优惠。一年来,全市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人,减免税费10万元。

三是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去年市就业管理服务处通过联合办班和企业自培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为全市1950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培训,培训专业有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系统操作、车工、钳工、市场营销等。另外,为350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帮助有开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提高创业能力。

七、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一是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温政发[20*]129号)精神,按照*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标准(试行)要求,在上一年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去年继续推进此项工作,一方面是探索建立新型的被征地人员就业保障制度。去年我市出台了《*市被征地人员就业保障暂行办法》(温政发[20*]99号),根据《暂行办法》规定,我们印制了1万本《*市被征地人员就业保障证书》,及时发放到符合条件的被征地人员手中,使他们能享受到规定的优惠政策,如免费参加就业培训,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对被征地人员的就业培训工作,也都与各镇、街道联系予以安排落实。另一方面是开展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按照“规范、对路、适用、专业”的原则,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培训。市就业管理服务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10期,参加培训人数491人,其中职业指导员1期27人,保健按摩9期464人。另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0人,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以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4月份召开的全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我局以《抓维权,强培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题作了书面材料介绍。

二是努力搞好劳动力市场建设。根据我市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要求和全市劳动力市场建设规划,去年我局继续重视镇劳动力市场建设。2月份,大溪镇职业介绍中心开业。大溪镇职业介绍中心和横峰、*、*等镇、街道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以市劳动力中心市场为龙头,镇、街道劳动力市场为支柱,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辅助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体系。去年全市进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85430人,介绍成功59820人。各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所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工提供了就地、就近、就快的良好服务,为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是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机构,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按照《*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规定,去年初我局对全市93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年度审验,着重审验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允许经营的业务范围。另外,针对我市外来务工者多、职业中介机构多和在职业介绍活动中存在问题多的状况,我局会同市工商局对全市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二次专项清理整顿,重点检查解决职业中介机构在职业介绍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职业介绍所,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未经核准登记,擅自扩大经营范围;提供虚假信息,收费不规范。在清理整顿中,我们将教育、规范、处罚贯穿于整个过程,对非法进行职业介绍活动和有违规行为的职业介绍所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法处理,不符条件取消5家,行政处罚3家,限期整改3家。通过清理整顿,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

八、加大社保扩覆力度,发挥社会保障功能

20*年是我市三年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最后一年。我们继续狠抓社保扩覆和基金征缴工作,养老保险扩覆继上两年取得较大进展后,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扩覆更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我市全面完成*市下达的社保扩覆和基金征缴指标任务,并如期基本实现三年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目标。

1、养老保险扩覆和基金征缴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作为全省26个经济较为发达县市之一,三年内要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市政府去年给我市下达了净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3万人和征缴基金2.239亿元的指标。为完成目标任务,我们一是召开会议部署任务,签订责任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二是大张旗鼓地开展以《*省基本养老保险条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政策宣传活动;三是为各镇、街道劳保所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和计算机培训;四是利用简报和召开社保扩覆座谈会等及时通报扩覆进展情况;五是下到各镇、街道督促、检查和指导。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养老保险扩覆工作顺利进行。去年我市实际完成养老保险扩覆人数53100人,截止年底,全市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达到115098人。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2.26*亿元,市财政补贴2000万元。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积余4.76亿元,实际支付能力达到45.5个月。我们加强养老基金的管理,确保养老基金的完整和安全,提高职工个人帐户透明度,及时调整和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继续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

2、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去年,我们以稳定为指导思想,稳步推进我市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继续实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配套政策体系。起草、下发并组织实施《提高部分人员医疗保险待遇若干补充规定》、《贯彻〈提高部分人员医疗保险待遇若干补充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指导性意见的通知》。通过政策调整,提高了部分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疗负担过重的弱势群体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压力。根据《*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暂行办法》,组织财政、卫生、药监、发展计划等部门,对市内11家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举办了一次50多家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定点测试单位派人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知识培训。至12月底,完成了*市下达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指标,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总数达到55996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4129.9万元,基金收缴率为100%。

3、积极探索工伤保险改革新思路。去年1月1日起,《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我们利用新《条例》实施时机,狠抓了工伤保险扩覆工作。一抓宣传,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工伤保险参保氛围。特别是通过工伤事例,得与失的比较,使企业主体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好处,从而变被动参保为主动参保。二抓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去年3月份,特邀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工伤保险处沈长仁处长来我市为各镇、街道劳保所经办人员进行《工伤保险条例》讲解,并进行其他业务培训。三抓进度,形成互相比较,争先完成的态势。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伤保险扩覆进度通报,以及经常召开镇、街道社保扩覆工作座谈会汇报进展情况等,使各镇、街道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四是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增强企业参保吸引力。为方便企业参保,各镇、街道劳保所都采取了便民服务措施,代办各项手续。我局社保科在规定时限内给参保职工作出工伤认定,市社保中心也对参保的工伤职工及时发放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截止12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46274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工伤保险扩覆任务。全年共认定工伤1068起,组织职工劳动能力鉴定458人。工伤认定行政诉讼5起,胜诉4起,败诉1起。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27万元,基金收缴率为94%。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5375人,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35万元,基金收缴率为95%。

4、重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去年是《*省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为贯彻落实《条例》,确保失业保险扩覆和基金征缴任务的完成,一是加强宣传。印发失业保险宣传手册15000本,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失业保险扩覆宣传,并开展社会保险宣传咨询活动。对镇、街道劳保所人员和企业主进行失业保险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30余次。二是制定实施意见。印发《关于贯彻实施〈*省失业保险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温政发[20*]119号),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有关政策,使之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另外,根据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按规定对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也作了相应调整,由原378元/月调高至441元/月。三是分解指标。根据*市下达的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数,分解到16个镇、街道,列入年度考核工作目标。四是规范申领发放程序。根据《条例》和《通知》规定,制定了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程序,并告示于众。使得失业保险金的申领发放规范化、制度化,既方便申领者,又不出差错。20*年,全市失业保险扩覆人数为23969人,止年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总数为64076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20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80万元,累计结余2565万元。全年为672名失业职工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为1027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284万元,为农民合同制职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23万元。

5、基本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26号)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指导意见》(浙劳社农[20*]79号)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工作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我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配合市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去年以来,我局配合市政府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特别是去年上半年组织有关部门专程到*、*、*、*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行地区的做法。并先后在太平、温、城东、城西、大溪、*、*、松门、箬横等镇、街道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然后编制了多种方案,反复测算、比较和筛选。二是起草文件,制订政策。在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反复商讨,多次修改,去年6月,我局起草的《*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暂行办法》,以市政府名义,形成了一个比较切合我市实际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模式,为全面开展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做好宣传、培训和督查工作,确保顺利实施。首先,印制宣传手册及相关资料,进行政策宣传和解释;其次,规范业务流程,制订工作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办法,举办业务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再次,加强督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至20*年底,全市已有5500多位被征地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障,已有1885位参保对象开始享受养老保障金,完成了*市下达给我市被征地人员参保的指标任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整顿规范中稳妥推进,健康发展。严格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风险,将农保基金全部纳入安全渠道运行,确保基金安全增值。做好档案、财务等基础性工作、个人帐户清理核对工作和续保工作,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以管理促发展,保持政策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九、依法调处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由于我市非公企业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劳动法制意识淡薄,劳动管理不规范,造成劳资纠纷日趋增多。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的新路子。

一是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近、就地、就快”解决劳动争议,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在建立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于去年4月份建立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派出庭和太平派出庭,在太平街道南泉工业园区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去年,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共调解各类劳动争议案件3072件,其中工伤补偿争议474件,劳动报酬争议2567件,其他争议31件,已调处2645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136.8万元,保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大市本级仲裁委办案力度,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要求,市本级仲裁委积极受处劳动争议案件。去年共受理案件157件,作出不予受理3件,处理上一年余案13件,合计173件。在去年立案的157件案件中,工伤补偿124件,劳动报酬16件,劳动合同7件,养老保险8件,其他争议2件。已审结162件。通过审理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466.8万元,为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33.1万元。去年,市本级仲裁委在新型劳动争议案件和重大影响案件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审理*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诉某劳动者跳槽到*某公司案件中,准确使用法律,审理后得到许多媒体的好评。由于成绩显著,去年我市仲裁委被评为全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重视劳动争议仲裁队伍建设,提高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其一,调整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因人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组成人员发生了变化,为保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及时向市政府汇报,去年7月20日,市府办发文调整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的组成人员。其二,市劳动仲裁院正式运行。20*年10月24日,市编委批准成立市劳动仲裁院,人员已于去年10月底到位。我市劳动仲裁院的成立,标志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市继路桥之后居第二家,在全省居第五家。其三,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充实仲裁员队伍,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在去粘月份聘请了20位兼职仲裁员,在12月份聘请了2位专职仲裁员。目前,我市仲裁委已有4位专职仲裁员,37位兼职仲裁员。为进一步树立劳动仲裁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和劳动仲裁院于12月份印发了《仲裁员工作准则》、《仲裁员回避制度》和《仲裁员工作纪律》,对仲裁员在仲裁中的行为规范作了规定。其四,通过培训和研讨,提高仲裁员业务水平。去年3月初,我局有关科室邀请市工业经济局、市总工会等部门与市法院联合召开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研讨会,就《条例》实施中的问题交换意见,尽量减少执行中的不一致现象。

四是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实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去年,我局会同市工业经济局和市总工会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召开会议,就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法》执法检查、劳动争议案件预防和处理,特别是*羊毛衫行业和*水泵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等进行了讨论,三方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去年我们继续帮助指导*羊毛衫行业开展第二轮工资集体协商,使之不断完善。9月19日,*羊毛衫行业协会会同行业工会签订了《*市*镇*羊毛衫行业职工工资协商协议书》。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镇水泵行业进行了工资集体协商试点。7月15日,在已建立*镇泵业协会的基础上,建立*镇泵业工会。3个月来,行业工会和行业协会分别代表劳动者和业主进行了三轮面对面的工资集体协商。11月3日,由*镇泵业工会主席代表本地区3876名泵业工人和镇泵业协会会长代表22家水泵企业签订了《*市*镇水泵行业职工工资(工价)集体协商协议书》,从而使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一项经常性制度在*水泵行业推行。我市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其做法和经验在去年6月召开的全省推进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

十、开展劳动用工整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年来,劳动保障监察在开展劳动用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用工,规范劳动管理行为,查处劳动者投诉案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止年底,共出动检查2380人次,主动监察用人单位729家,涉及职工96508人,责令补签劳动合同82934份,督促用人单位备案1709家,送达《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60份、《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69份。共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案件473件,为1586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款109.7万元。行政立案处罚案件100起,处罚金额70.48万元,其中查处童工82起,清退童工94人,罚款67.5万元;无合法证件13起,罚款2.3万元;职介提供虚假信息和雇用无证人员3起,罚款4600元;拒绝对指令书作出答复2起,罚款2200元。行政处理案件6起,涉及职工86人,金额21.3万元,经济补偿金8220元。处置10人以上群体性案件18起,帮助927名职工追回拖欠克扣工资143.7万元。去年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收到感谢信8封、锦旗12面,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先进集体,还被省未成人保护委员会命名为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20*年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唱维权主旋律,打稳定主动仗,继续开展“三春”行动,促进劳动用工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巩固。

一是认真部署“春雷行动”。去年2至4月份,我局开展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和企业招工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春雷行动”。我们与工商部门一起,对全市96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本着保护合法,取缔非法的原则,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4家,处罚4起,罚款4600元。对于合法经营的职业中介机构进行进一步引导,促使其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为求职人员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另外,对企业招工行为,坚持边检查、边宣讲,帮助和指导企业通过合法途径招用职工和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其诚信用工的自觉性。

二是着力抓好“春苗行动”。去年是我市查处童工力度最大的一年。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举报专查等方式,共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82起,无合法证件案件13起,罚款69.8万元。7月份“春苗行动”中,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组织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员对劳动密集型和家庭作坊式企业进行地毯式摸排,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留盲点,坚决有效地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同时组织举办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班3期,培训企业主180人,帮助他们提高甄别“假名童工”、“假龄童工”、“编外童工”的能力。通过深入广泛地宣传和切实有效的工作,依靠广大群众着力解决童工“发现难”问题已取得一定成效,严禁使用童工的社会氛围已形成。

三是全力开展“春雨行动”。去年,我们早准备,早部署,早介入,全力以赴开展以清欠农民工工资为主题的“春雨行动”。为及时妥善处置因工资纠纷引发的重大突发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工资权益,专门研究制订了企业欠薪应急处置预案,并建立劳动保障重特大案件应急小组,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实施有序处置。我们将全市生产不紧气、业主不是本地人或平时劳资纠纷较多的26家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对其分别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进行不定期的回访检查。对莫视民工利益,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恶意拖欠,拒不支付民工工资的企业或业主,该处罚的就处罚,该暴光的就暴光。为解决建筑企业拖欠民工工资“老大难”问题,9月7日,根据市政府下发的《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实施意见》我们联合建工局建立建筑施工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从实施效果看,去年受理建筑民工劳资纠纷投诉案件比往年大为减少。同时,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工资支付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对民工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有效的遏制了建筑行业小包头转嫁风险或携款逃逸事件的发生。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一是增强工作责任心,建立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我们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率先实施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该制度将行政执法的相关责任落实到专人身上,赏罚分明,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极大地增强了监察员在执法中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二是方便群众,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度。为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我局要求经办监察员对于证据或材料不齐全的来访者,一次性告知下次所要提供的材料或证据,绝不让来访者多次奔走。三是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劳资纠纷投诉绿色通道。畅通“12333”劳动保障举报投诉电话,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方便。各劳动保障所对本辖区内劳资纠纷调解负总责,一般投诉案件当天处理完毕,复杂案件七天内处理完毕。对疑难棘手案件,可要求监察大队协助解决或予以解决。

为规范企业劳动管理,去年我们继续抓了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一是深入调研,不断完善“双推”考核办法。在制订“双推”考核办法前,深入各镇和街道,进行座谈,虚心听取如何更好落实“双推”目标任务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综合分析,力求“双推”考核目标任务基数的合理;要求建立职工台帐,并输入电脑,列入目标考核。二是以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推动“双推”工作开展。以两办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温市委办[20*]62号),要求各镇、街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并认真做好职工名册台帐等基础工作。三是积极部署,狠抓“双推”工作落实。我们把重点放在完善基础工作,建立职工名册台帐。召开会议,部署“双推”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双推”工作简报作用,及时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制作职工名册台帐软件和操作方法,发至各镇、街道,便于运用管理;不定期组织人员下到各镇、街道检查、督促和指导合同签订工作,并结合劳动法保障执法检查,对各镇、街道的“双推”情况进行检查。四是认真组织“双推”目标任务的考核。根据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我们组织人员采取抽样办法,对全市各镇、街道进行检查考核。截止12月15日,全市已有19338家企业与274256名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1131家企业工会或联合工会与企业或被覆盖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全市企业覆盖面达到了93.62%,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3.1%,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了106.8%,点上劳动合同签订合格率为95.51%,企业职工台帐基本建立。通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基本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全覆盖的目标。12月20日,陈加元副省长在省政府办公厅编发的《昨日要情》176期《*市着力构建劳动者维权体系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63%》信息一文上批示:*做的不错,要认真总结,特别要抓住劳动合同签订的牛鼻子,推动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

十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一是加强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职技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去年,我们主动出击,不断拓展考证的新空间,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市工业经济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建工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全年共培训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13*本,其中初级8124本,中级2371本,高级808本。考证数名列*市前茅。我们充分发挥市技工学校(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就业训练中心)的培训主阵地作用。市技工学校作为我市首批机电类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拥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师资、场地等条件和优势,可以同时开展多个工种的培训,并可长期举办培训。我们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进行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去年市技工学校(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训人数达到5338人。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去年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市委办[20*]1*号),对推动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我们积极与市农林局等部门协作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集中体系,以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就业训练中心和农技培训中心为主要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各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函大和镇、街道化技术学校的作用,探索在企业开设分校或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方便农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通过多方协作努力,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9*0人。与此同时,重视开展被征地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去年6月份,借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东风,我们抓住时机,组织人员到各镇、街道宣讲和落实会议精神,并对重点镇、街道主要领导反复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城东、城西等街道主要领导对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工作相当重视,亲自听汇报,作方案,并确定专人负责,积极做好宣传摸底等工作。城东街道已成功举办了一期家政服务(保姆)培训班有50多人。

三是重视做好市技工学校的招生、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去年市技校在招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经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想尽千方百计,终于基本完成招生任务。报名人数为330人,实际招生人数为291人。目前,学校开设了七个专业,有机械模具、数控加工、机械制造、维修电工、宾馆管理、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等。去年上半年有274名学生外出实习,下半年,又有4班学生外出实习。由于学校严格管理,实习生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社会反响较好。去年毕业生人数为274人,通过学校推荐与召开双向就业洽谈会形式,与企业签定就业意向的有260人,毕业生就业率大94.9%。市技校一直坚持以技能教学为主,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本年度,学生在*市电工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在省电工技能比赛中,两名参赛选手分获第五、六名;在*市钳工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在*市制图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

十二、扎实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建设,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市效能办的统一部署,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我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开展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此次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和“求真务实、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主题,重点在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制度、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解决机关效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全体机关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的行政能力、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活动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学习教育。结合本局实际,制定详细的学习(培训)教育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是认真查找问题。按照征求意见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下到各镇、街道,与各界人士和各类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谈,充分征求对本局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

三是完成选派驻村指导员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选派本系统5名驻村指导员,服从有关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尽快下村开展工作。

四是搞好第三轮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项目(保留行政许可事项5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行政确认事项1项,其他类别事项9项),简化许可程序,缩短许可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方便基层和群众。

五是开展调研工作。结合本局年度重点工作,分线下到镇、街道、企业、单位,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市领导决策和市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六是完善局机关工作制度。清理、修订和补充局机关原有的各类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公布于众,严格加以执行。

七是做好排查调处工作。对遗留的件集中进行排查和调处,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继续实行重点件挂牌销号制度,落实一件,调处一件,销号一件。本年度共调处各类件45件,回复市政府直线电话交办单48件。

八是深化“双创”活动。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与时俱进争先锋、工作绩效争一流、效能建设争表率的“三争”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和人民满意机关。在全系统开展创建优质服务文明科室、窗口(岗)和评选优质服务先进个人活动。

九是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我局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件10件(含市编办2件),市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件12件(含市编办1件),共计22件(不包括协办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办结,面商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64%,基本满意率达到36%。代表和委员们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对我局改进和做好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十是实施党员干部参赌专项治理。印发《党员干部职工赌博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进行自查自纠,并建立专项治理情况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禁赌拒赌、从我做起”大讨论活动,提高对党员干部参赌危害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禁赌工作长效机制,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

十一是加强督查和考核。局机关开通举报投诉电话,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遵守“三项禁令”和“五不准”情况以及上班出勤、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明查暗访,将检查结果、工作绩效与年度考核、奖惩评优挂钩。

我局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反映在:

1、为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我局劳动争议仲裁科采取各项便民措施方便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仲裁。一是当日立案。对申诉人提交的申诉书及证据材料齐全的,当场予以立案。二是实行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对因工负伤且经济特别困难的劳动者实行仲裁费缓交、迟交、免交制度。三是仲裁程序告知。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和《工伤案件处理程序》告知当事人,便于其行使仲裁权利。

2、为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方便劳动者投诉,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建立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劳资纠纷投诉绿色通道。从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实施效果看,有效地提高了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市人才交流中心推出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新举措:人才在线求职,单位网上招聘。投资万余元,开设人才网查询登记室,无偿为求职和招聘者提供查阅工具。*人才网自运行以来,以招聘信息和求职人员集中为独特优势,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网上交流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忙于事务无暇招聘的单位,也方便了难寻工作岗位的求职者。

篇13

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和市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扩内需保增长、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上水平、重民生稳社会,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年经济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政策,多方位筹措资金扩大投资规模

1、利用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难得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精心谋划、科学论证、包装储备一批项目;完善项目可行性报告、宣传推介等相关资料,真正建立起接替有序、规格较高的项目库;分口对接、分工对接,千方百计将各类项目挤进国家计划笼子,最大限度争取国家的投资支持。

2、坚持“政府推动、平台实施、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原则,继续划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已改制企业有效资产,使投资公司注册资本金由4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总资产达到2—3亿元以上,同时积极扶持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建设,切实增强融资能力。

3、加大储地融资力度,按照政府垄断一级市场的土地政策,积极收储一批土地,控制收储一批土地,通过规范土地市场,做好周边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合理提升基准地价,杜绝围标行为,宁可流拍不可贱卖等举措,提高土地经营收益。

4、注重发挥金融机构作用,进一步建立银政企协作平台,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积极创办村镇银行,切实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利用BT、BOT等方式,按照市场的办法,启动运作6亿元以上的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工程项目竣工后分期分批付款,打资金时间差,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创新融资理念,尝试推进企业债券即APS(信托理财)融资模式。

5、按照经营城市的思路,合理选择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建筑等设施冠名权、户外广告权进行拍卖,为城市建设、管理积累资金,提高城市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二、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力促工业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6、狠抓市场开拓,苦练内功,切实增强企业应变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抢占国家扩大内需孕育的巨大市场空间,主动与国家的大产业、大工程、大建设项目对接,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帮助协调有适销对路产品的企业解决扩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7、多管齐下,政策扶持,切实保护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全面实施好增值税转型改革,认真落实“二降三促一优先”政策(降低工业园新招工人社保费门槛、降低劳动力培训成本、促进产业转移对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劳动就业、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进一步完善扩大融资担保范围,规范运作好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和贷款公司,为财税型、成长型、就业型“四有三不”(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有效益,不是高污染、高消耗、高危产业)企业,提供生产流动资金扶持,力促企业做强做大。

8、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创新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创建全省生态工业园区,启动并分两年完成工业园区投资1.8亿元的路网配套工程,盘活工业园区存量土地及企业闲置土地,为项目落户创造条件;同时,按照“一厂一策”要求,制订企业帮扶计划,应对困难局面,努力实现园区无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设施的“三无”目标。

9、加速推进码头工业城建设,力求沿江开发的新突破。尽早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启动码头工业城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加快推进码头日供水6万吨(一期3万吨)长江引水项目;进一步完善码头工业城道路、绿化、配套服务等基础设施,启动并建成码头江滩休闲广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外推介招商,建设码头工业城200万吨散杂货公用港口码头。

10、狠抓重大产业项目不放松,进一步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利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机遇,依托我市独特的长江岸线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力争在大水泥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抢抓我市被列为省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的机遇,协调推进江州联合造船有限公司5万吨干船坞建设,同时,力争再引进1—2家年造船能力达到25万载重吨的船舶生产企业;整合凤竹、鸿达、华、玫瑰等纺织企业产业基础,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延长产业链条;做好江铜硫铁矿循环项目落户和建设前期服务工作,促其尽早开工建设,并力争再引进1—2家规模大、附加值高的有色金属冶炼项目。

11、转变工作理念,扩大招商引资范围,除引进与四大支柱产业有关的配套项目外,注重将工作重点放在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创税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同时,紧盯LDK光伏、LED发光材料、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主动承接,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12、完善项目引进机制,按照“本级带头、领导带头招商引资抓项目”的工作理念,以四套班子领导和部门招商促进全民招商;适应新的形势,从土地、税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重新编印招商引资画册和宣传光盘,制定招商引资洽谈实务,提升招商引资对外宣传和操作水平;规范招商引资调度机制、洽谈机制、奖惩机制、认定和考核机制、投融资机制和招工机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户、开花结果,提高招商项目的履约率、到资率、开工率和投产达标率。

三、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撬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形象

13、修建码大道、城西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市区外环等三条路。启动并力争用1年半时间完成全长17.9公里的码大道,力争将其建设成为生态景观大道、新区市政大道、沿江快速通道,引领城市沿赤湖岸线发展,加速我市湓城区和码头区的快速对接;启动4.5公里,宽30米的城西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加快市区外环路建设,完善城区交通网络。

14、强力推进十大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建设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创业中心、商贸中心、接待中心、客商服务中心等七大中心,确保全面完成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行政中心、3.9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8万平方米的商贸中心、1.5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1.6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运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启动接待中心、客商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投资2000万元的人民公园、投资600万元的火车站外广场和市民广场工程。

15、认真落实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和措施,适度控制土地的供应量,建成商品房面积20万平方米;切实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16、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推进铁路沿线、长河沿线、工业园区、城市主干道绿化带建设,切实抓好中心城区补植常规树种、高大树种,在较快时间内建成城市森林,初步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绿化新景象。

17、实施城市“增亮”工程,全面完成城市路灯升级换代,利用LED新型发光材料,实施五里桥转盘、城区铁路桥涵和柳湖公园亮化改造,构建城市景观灯、霓虹灯、路灯相映成辉的城市亮化系统。

18、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全面落实土地规划建设和房产交易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建设用地的日常监管,坚决打击违法用地、违规建设和非法交易房产行为,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维护城市建设秩序。

19、强化市容管理,确保城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温馨整洁。重点开展好城乡结合部、城市主次干道“脏、乱、差”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城市交通秩序,设立城市货运专用停车场,划定城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靠点,切实解决车辆乱停、乱放、乱调头和行人不走斑马线问题;深入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美化城市形象。

四、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0、大力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在土地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抓好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鼓励林权合理流转,积极支持丰林公司10万亩生态经济林的建设,使之成为林业产业化的龙头,建设好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支持政策,扩大林木火灾保险试点范围,推行木材采伐管理改革,积极支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

2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稳定粮、棉、油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22万亩以上,棉花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

22、大力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围绕山药、生猪、獭兔、小龙虾、螃蟹、小山竹、水梨、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山药种植面积达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7.5万亩,年出栏生猪35万头;水梨种植面积新增5千亩,努力把横立山乡打造成为万亩水梨基地。

23、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国家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招纳熟练工,着力提高工业园区承接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24、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血防灌区改造项目、安全饮水工程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提高农村通达率和通畅率,实现全市乡、村通油(水泥)路两个100%。

25、在全面完成“三清六改四普及”基础上,搞好农村能源建设利用,有效结合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和村庄绿化工程,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和标准。探索行政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新路子,促使新农村示范村庄建设上档次、出亮点、有特色,力争整体水平进入省、市先进行列。

五、继续精心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6、把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以及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雨露计划”,推进全民创业,支持自主创业,大力发展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率;积极帮助特殊群体实现就业,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7、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加大基金收缴力度,确保全市1.04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推进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28、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实施动态管理,逐步扩大居民最低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全市1万户城乡低保户,2.2万低保对象的低保补助金按时按量发放到位,做到“应保尽保”;规范城乡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水平;全面开展敬老院“星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敬老院管理水平和院办经济能力,力争再增加2—3所四星级敬老院。

29、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加强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2万平方米的中医院搬迁,全面完成157个村卫生所用房建设,积极创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和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县;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保证广大农民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安全有效的药品;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28.3万人参合的基础上,参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90%以上;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学生参保。

30、积极发展教育、文化、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加强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力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资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免费入读技工院校;制定文化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农村文化、群众性文化建设,抓好剪纸基地建设和剪纸产业开发,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铜岭古铜矿冶遗址保护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争创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

31、利用国家财政政策,启动60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完善住房补贴制度,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依法依规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适时启动城市危旧住宅棚户区改造。

32、将安全稳定作为最大的民生,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大建设,积极创建全省平安县(市),为人民群众创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和社会环境。

六、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33、扎实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高项目审批和建设效率为重点,以依法高效、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的“机关效能年”活动,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克服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

34、根据市委关于四大主体经济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制定新的财政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能,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篇14

根据会议安排,我简要通报全旗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旗按照盟委、行署的安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上半年全旗经济运行呈现出开局顺、增速快、质量好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旗生产总值完成54亿元,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亿元,增长13.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58元,增长16.5%;农牧民现金收入达到9903.65元,增长16.32%;全旗财政收入完成10.3亿元,增长25.48%。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播种面积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4万亩、经济作物14万亩,高效日光温室累计建设达1399座,新建“菜篮子工程”温室594座,实施节水工程2.415万亩,节水农业、退牧还草、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春季牲畜集中免疫工作进展顺利,完成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注射110.77万头(只),未发生重大疫情,农区舍饲养殖规模达43万头(只),牲畜接羔总数25万头(只),六月末牲畜存栏预计达118万头(只)。(上半年因降雨少,我旗大部分地区出现旱灾,进入七月份各地均有降雨,旱情有所缓解)。

(二)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旗工业企业预计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1亿元,增长21%,完成目标任务的45.92%。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62亿元,增长46.0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01亿元,增长46.76%;电力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37亿元,增长55.16%;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73亿元,增长,39.08%。14个工业重点项目,已有太西煤集团年产25万吨煤基活性炭扩建工程等5个续建项目、锦洋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精细化工及10万吨PVC加工等7个新建项目共计1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5.7%,已投入资金5.52亿元。全旗22处火区的25个防灭火专项设计已经全部编制完成,现已批复开工18处。

(三)第三产业正常运行。餐饮、商服等传统服务业正常运转,南寺、月亮湖等旅游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北寺旅游区续建工作顺利推进。农牧家游逐步规范,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2.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48亿元。加强日用品、蔬菜等价格监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8亿元,增长9.64%。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启动了阿左旗基层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集体商品林的主体改革。积极参与“西洽会”、“陕甘宁毗邻地区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协议招商引资18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2亿元。庆华集团年产200吨碳纤维、20万吨己内酰胺及其配套项目和盾安集团金石镁业年产20万吨高品质镁合金循环经济工业园两个上百亿重点项目奠基启动,成为后续发展的新亮点。口岸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海关总署已将乌力吉公路口岸列入2011年度口岸开放审理计划。外贸出口运行平稳,嘉利绒毛、莱夫尔绒毛共创汇230万美元。

(五)“迎会”工程进展顺利。我旗承担全盟“迎会”献礼项目12个,其中:工业项目4项、基础设施建设6项、保障性住房1项、服务业1项,现已全部启动建设,特别是巴彦浩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较快,生态园主园路已建成通车,西城区、定远营古城周边等重点区域拆迁取得新进展,定远营王府保护修缮、王府花园恢复重建、营盘山景观公园、生态公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西城区回迁安置房、西城区产业安置房、西城区纬四路、西城区花园北街等工程均在稳步建设之中。

(六)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人工种草21万亩,退牧还草禁牧220万亩、补播60万亩,草地改良补播浅翻2.5万亩。春季人工造林4.3万亩,飞播造林30万亩。继续推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完成奖补机制前期统计,即将下发《阿左旗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实施方案》。加强了森林草原管护、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已完成土建及附属工程。三大出口和北环路绿化工程均完工,进入养护期。

(七)民生工作有序推进。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继续推行农牧民养老保险工作,共有15995人参加老农保,29162人参加新农保,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共有40534人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2.28%。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50元,达到月人均332元。新增城镇就业764人,农牧区转移劳动力1250人。乌兰牧骑招聘补录10名演员,新储备“211、985”工程院校毕业生39名。在此基础上计划再次储备各类人才130名,转聘60名,现已完成报名审核工作。

(八)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0所学校、28栋校舍校安续建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阿左旗实验一小、蒙古族实验二小、八小、高级中学、五中、八中、巴音木仁小学的新建重建及职中、温镇蒙古族实验一小的易地新建工程均处于加紧实施阶段。在阿左旗乌兰牧骑挂牌成立了“查玛”传承保护基地,在阿左旗蒙文第一、第二实验小学挂牌成立了长调民歌传承保护基地,传承宣扬了民族文化。调整撤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嘎查卫生室清理整顿工作;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管,未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积极开展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推进优生优育,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3.69‰和2.39‰以内。启动了“六五”普法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矿山秩序整顿和“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发生。

(九)按计划兑现为民办实事。2011年我旗在贯彻落实好自治区、盟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五件为民办实事项目。324套廉租房续建工程正在进行综合配套施工,72套新建廉租房工程已开工,改造农牧区危房正在进行公示、审批。中小学多媒体设施正在安装调试。幼儿园改造工程进入设计阶段。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7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75.79万元,发放标准由496元提高到720元,每人每月提高224元。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由1388.24元增加到1594.63元,月人均增加206.39元。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统一提高为10万元,调整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提标30元(旗级)。城乡低保标准月人均提高50元,已发放城镇低保款580.36万元、农牧民低保款327.33万元;城镇低保户取暖补助提高100元,于11月底发放。高龄津贴标准翻一番,发放津贴56.8万元。已制定《贫困救助基金互助制度》,上报待审批。78户农牧区残疾人危房改造已动工,100户偏远苏木镇贫困残疾人用电工程正在进行招投标,已完成摸底调查。天然气入户工程已完成投资387万元,完成入户1314户。巴彦浩特城区10条巷道硬化工程已完成投资118万元;10条巷道亮化工程正在招投标;环卫设施改造工程正在有序进行;西城区棚户改造工程已拆迁401户;蔬菜交易批发市场正在进行施工图审核、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我旗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虽然工作成效很大,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资金调度困难,财政支出压力很大。落实各项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等各项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三农、教育等刚性支出需求较大。同时,今年全区精神文明会的主要观摩点在我旗,涉及项目多,资金缺口非常大。二是煤炭技改、防灭火工程进度缓慢。部分煤炭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技改工程进度缓慢,年内完成全部工程量困难较大。三是土地瓶径制约明显。我旗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但新建项目用地指标少,土地征转难度大,影响项目开工进度。四是城镇拆迁、企业生产经营占用草场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全力以赴抓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一)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项目建设是扩张经济总量的“加速器”,也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调节器”,对项目建设,我们要常抓不懈。一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庆华200吨碳纤维和20万吨己内酰胺配套煤焦化、盾安20万吨高品质镁合金、太西煤25万吨煤基活性炭三期、锦洋20万吨精细化工和10万吨PVC深加工、中偌275万平方米板材、宏魁1000吨七味苁蓉酒和500吨养生口服液等14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巴彦浩特热电联产、锂离子电池电极膜生产线、中杰石材210万平方米板材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达到开工建设条件。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抓好国电2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全面做好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加快珠拉金矿股权转让。二要加大项目储备及争取工作力度。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统筹西部区域发展等政策,紧紧盯住符合我旗实际的各类产业,编制大项目,编制好项目,力争在工业、农牧业、水利、交通、生态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方面均储备一定数量的项目,并形成项目储备、争取、落户、开工、建成、见效的良性循环,推进全旗经济的快速增长。三是千方百计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在工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重点技术改造、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项目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争取银行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贷款支持;发挥政府对投资的引导和催化作用,通过公共支出、加大对社会和外来投资的扶持力度,带动民间投资增长。四是要强化监管。健全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严把项目的审批、立项关,规范招投标管理,强化项目的稽察,确保重点建设项目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

(二)把握关键环节,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要突出新型工业的主导地位。重点支持腾格里、敖伦布拉格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吉兰泰——巴彦诺日公花岗岩石材加工基地建设,规划启动巴彦木仁生态产业区建设,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提高产业聚集发展水平,不断壮大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冶金、建材、风光发电等优势特色产业,走节能、低碳、绿色、循环的发展之路,推动资源转化增值和高效利用。二要加强矿山企业管理,坚决打击和治理偷挖盗采、以探代采等违法行为,努力健全生产企业占用草场补偿机制。抓好煤矿技改和防灭火工程,全力办好自治区防灭火工程经验交流现场会,加快煤矿技改和质量标准化达标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三是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旗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采取限产、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等措施,切实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四要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要坚持把服务业作为“朝阳产业”来抓,以服务业的发展聚集人气、带动消费、优化结构、促进转型、扩大总量。借“迎会”之机,完善基础设施,使巴彦浩特城镇面貌大改观,打造旅游宜居城镇。认真贯彻落实促进三产发展的十条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住宿餐饮等生活业,抓好蔬菜批发市场规划建设工作,主动承接呼包鄂和银川经济圈辐射。借助“中国观赏石之城”和世界沙漠地质公园品牌效应,办好奇石文化旅游节、那达慕大会。

(三)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一要加快新农牧区建设。在继续加强巴彦霍德示范点建设的同时,抓好6个嘎查的新增示范点建设,逐步辐射带动全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草原生态奖补、农牧区综合改革、农业节水、舍饲养殖、产业化经营等工作。二要加快城乡路网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张查高速公路建设,重点加强临策铁路瓦窑车站~吉兰泰~巴彦浩特——中卫铁路、长流水至中卫一级公路、腾格里工业园区至中卫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的衔接,为尽早打通两地间省际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干线通道,形成功能完善、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做好前期协调服务工作。同时要抓好引黄入巴、通勤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三要加快推进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全力以赴支持巴彦浩特东城区建设,加强东城区日常管理,加快推进西城区、柳树沟、南田村嘎查综合改造,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四要抓好沿路环境综合整治。各苏木镇要加大工作力度,巩固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五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快巴彦浩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程、环卫设施改造、巷道硬化亮化、公厕建设等重点工程的进度。积极探索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举措、新机制,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方向转变。深入开展旗府驻地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大出口路、堤坝、河沟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生产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和主要街道的整治力度。

(四)注重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一要创新招商方式,采取以商招商、产业链延伸招商的办法,组织专人外出招商。二要抓住招商重点。要牢牢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把目光锁定在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在提高招商的节能减排“门槛”的同时,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要发挥招商优势。加大资源勘探力度,摸清底数,为扩大招商引资做足储备。充分发挥我旗资源禀赋和煤炭、冶金、化工、风光等产业的基础优势,加大项目推介,开发下游产品,延长工业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群发展。四要优化招商环境。旗直有关部门、单位,要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改善政务环境,为客商投资、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高标准规划建设乌力吉口岸,加强与蒙古国交界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文化、教育、卫生、农牧业、旅游、贸易等多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