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国庆节的传统文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情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44 ― 0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是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是能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中国文化。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正是与它的教育任务相一致的必然之举。因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将高职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担当意识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而这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做人做事的重要内容。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而且能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一、高职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情况的现状
2013年课题组成员对学院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状况进行调查, 面向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生随机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5份。其中汉族200名,维吾尔族100名,蒙古族20名,回族5名,哈萨克族8名,其他民族2名。经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一)高职生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通过被调查学生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中国的优秀传统著作有所了解,但了解的比例不高。有民族传统文化特长的同学比例只有31.6%,没有,但想学的比例为56.7%。学生对当下传统节日看法不一,依然能保留对传统节日热情度的学生占66.6%,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们认为科学类和文艺类,饮食类和服饰类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较能吸引自己,认为“节日都已经商业化了,成了很多的商家作秀的舞台”的学生占16.9%。
(二)高职生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通过被调查学生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来看,有46.8%的学生愿意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比较看好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有70%,当然也有30%的学生比较悲观。认为“纯属封建毒瘤,当弃之”的占14%,“大多数是腐朽的,要舍弃多数”的占20.6%,“大多数都是好的,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占37%,“喜忧参半,于己没有多大影响”占15.5%,“无论有点多还是缺点多,都应该结合时代来改进”占12.9%。
(三)高职生学习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通过被调查学生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途径来看,位居前三的方式是新闻报道,学术文章和娱乐八卦;对仁孝忠等传统文化41.8%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38.5%是自小耳濡目染学到的。认为有必要开设中国传统课程兴趣班的同学占61.7%,认为在有必要在思政理论课中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的学生占了48.6%。
二、高职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情况的原因
通过对高职生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高职教育导向有偏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主张提供以自然科学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的技能教育,学校课程开设方面重理轻文,人文教育不断地受到削弱和贬低。虽然目前教育界已经认识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并将素质教育引入高职课堂,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但收效甚微。尤其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高职生更愿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英语、计算机和驾照的学习上,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求学阶段高职生根本没把时间放在传统文化的接受上,对于人文、历史、哲学等传统文化课程更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二)西方文化冲击比较大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西方文化不断的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在饮食、服饰、影视和文学等等方面,西方文化可以说无处不在的影响着高职生的生活和学习,表现非常明显的就是,对于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要远远高于任何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甚至是春节。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高职生对西方文化的大力迎合,而缺乏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极了解和追随,更谈不上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传统文化传播有偏差
当今的社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的知识多是新闻时事、现代科技知识和娱乐新闻之类的。而拍的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电影,本来是高职生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很好渠道,但是其中的内容又充斥反映当前社会政治和非正史的题材,又不适宜当作历史知识来传授给学生,能推介给高职生的剧作是比较少的。但是目前我们也看到一些品牌节目,诸如 “开心辞典”、“文化视点”等也起到很好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作用,但依然更受欢迎的是一些娱乐节目,如“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梦想秀”等。
(四)思政课作用不到位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但是,实际上这一任务并没有很好的完成。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具体说来,在目前开设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职业指导》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内容中,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部分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内容大都很难有新意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本身大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其的认识也都是非常有限的。目前的思政课教师大都是80后,学习的知识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已经被部分西式的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同时受教材限制,他们能有意识的在授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生思政课的思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粹,它能为高职思政课提供更符合中国情感的教学内容。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政课的改革。
(一) 改革思政课内容
在研究和分析思政课的具体上课内容后,开展模块式教学或专题化教学,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依据教学的具体模块或专题,有机的融入其中,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引导学生用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院校学生的校辅教材。如可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成八个专题,分别是实事求是篇、解放思想篇、艰苦奋斗篇、集体主义篇、民主自由篇、诚实守信篇、爱国主义篇和平等正义篇,根据不同的专题,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故、节日风俗和相关历史故事等融入其中,形成有寓意、有深度和贴近生活的中国风教材。
(二)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要组织教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使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使教师主动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是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的基本前提。只有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修养,才能有辨识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思政课教师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要自觉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契合点。
(三) 创新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分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演练、演讲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发挥主体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特别是要大力开展思政实践课教学,有机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活动中,体现寓教于行的教育理念,活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改变。同时要大力倡导各个方面的力量都加入其中,一方面,思政教师引导高职生阅读相关的传统文化读物、观看反映历史题材的经典影视,宣传部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院团委定期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另一方面,信息处在建立国学网站、在校报上开辟国学专栏等,借助这些途径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而提高职生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总之,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载体引入到高职生思政课教学中,既可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又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各高职院校应搭建思政课教师提升传统文化修养的平台,努力使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积极引导高职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自觉意识,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参 考 文 献〕
〔1〕蔡文鹏.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精神的根〔J〕.政工研究动态,2008,(01).
〔2〕曲洪志.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6,(04).
〔3〕赵刚.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2013,(02)
关键词:传统文化;包装设计;端午节;情感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瑰宝,是几千年来人民共同的结晶,在传统节日里不仅有古老的神话,还有节气、农业、天文以及人们的祈福等等,是由中华民族通过漫长而勤劳的岁月凝练而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展现出一定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强烈民俗文化色彩、包涵着伦理道德和精神内涵。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我国端午节就有赛龙舟及包粽子等节日活动,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等等,但不管是何种说法与风俗,端午节都是存在于中国乃至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思潮在相互碰撞,西方现代设计占据主流这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插曲,但无论是东方艺术亦或西方艺术,其根本最终都会呈现两种状态,一为表象,二位本源。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人们认知上的迷惑,许多设计师变得无所适从,我们从最初的学习现代设计开始,到中国设计蓬勃发展,到逐渐走上世界舞台,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进步的代价确实迷失了自我,一个好的设计必定是独一无二的,是充满感情的,而这感情必定是来自人们心灵的深处,向上追溯,即是民族文化。当代设计师的责任和出路实际上殊途同归,就是慢下脚步,挖掘埋藏在天地间的民族文化。所以现代包装设计师有责任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发展本土设计,将情感注入包装设计作品当中去。
现代包装设计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艺术,同时它也可以称作一项工程,现代的包装设计艺术不仅仅是解决传达信息的功能,同时也要解决产品的营销和企业的品牌形象问题,即要解决产品的保护、运输和存储,还要考虑到设计的产品是否增加污染,能否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所以就以上的问题来看,包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程,它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甚至化学等学科。
中国传统节日包装设计,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在了解传统后才能推陈出新,一味地推陈不出新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递进。但是当今社会有着不同的声音,此时当辨明真伪。但在商品社会浮躁的功利心下,许多不负责任的设计师投机取巧,社会上出现大量的贴图式设计,往往简单地将瓦当、龙纹等直接应用在包装或海报设计当中,这种不负责任的设计越演越烈,设计师的责任是引导群众的审美,在这里图快图方便势必起到反作用,不仅在产品概念传达上造成了混淆,而且也造成了消费者们视觉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厌恶。[1]
日本在平面设计这一领域有着非常显著的个性,即保留了传统元素,又结合了许多现代设计理念,比如日本的平面设计中大量的出现浮世绘、书法、日本传统的图形等等,我国的民族化设计也慢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中国元素在许多产品包装上的应用还很生硬,有些只简单地将书法与国画等强贴到商品当中去,并没有考虑到该元素的内涵以及该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属性匹配度,那么即使是以单一图形系列化设计,表现上的确给人一种力量,但很难经得起推敲。如果能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神层面的元素抽象出来,以此进行包装设计才能达到生命持久、耐人寻味。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迫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填饱肚子,对节日本身的寄托也慢慢回转,这是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过渡的正常现象,也是人们正常的心理需求。因此,包装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保证商品包装的基本功能外,尽可能地满足人们心理上的诉求,设计出能够体现传统节日精神的包装设计。
端午文化起源于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与民间传说的完美结合,应该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们祈福的美好夙愿。在当今的端午节产品包装上,不论是图形亦或文字的设计都很少能够从端午文化中提取元素,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直接将粽子的照片配以简单的文字直接展示给消费者,或者更简单地将一些曲线粗暴地代表粽子。所以作为端午节产品包装应首先从探究人的情感出发,围绕扎根于人民内心深处民间传说和民俗进行再设计,以期尽可能地与用户产生共鸣。
不仅仅端午节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中国传统节日类产品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如何能在众多类似的包装中脱颖而出,具有企业鲜明的品牌形象和特征,是传统节日包装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把握当前市场环境,积极地研究和设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品牌视觉形象的端午节产品包装设计是现代设计师们的重大职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涌现出大量令今世都汗颜的艺术,其中来自民间的艺术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皮影戏是我国特有的一项艺术,它的独特的魅力影响了诸多艺术,皮影戏是扎根民间的艺术,所以极具民间特色,皮影幕布及舞台的搭建、皮影自身造型的多样无一不深深地感染人们,受表演的限制,皮影的造型简单、凝练,独具特色,由于处于半遮挡状态,所以皮影的色彩也更加强烈,更具民间风味。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已经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艺术家们纷纷参与到民间工艺的制作当中,并通过参与民间艺术的活动汲取养分,可以说民间艺术是人类的瑰宝。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世代积累的宝库,传统节日饱含着先人对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生活的认知、感悟、向往。正确地认识传统节日,继承并过好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于先祖文明创造的一种尊重,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成熟文明的缩影,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担负起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他们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做出了榜样。
为包装设计注入情感,注入人文关怀是高层次的是追求,它不是单的外观贴图,也不是单纯的视觉表达,如睹物思人般追求这样一种情感的表达,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人的情感是最最关键的一项课题。人们的情感需求是无形的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它随着产品的变化会立竿见影的受到影响,比如传统的婚庆产品无非就是在色彩上予以表达,而现今随着卡通艺术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生活后,也为传统婚庆产业带来了生机,将可爱而诙谐的卡通形象加注进婚庆包装上。对于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们,能够满足心底最根源、最熟悉的情感诉求,在端午节产品包装设计中尽量体现出来才是设计的根本。
因此,中国传统节日包装设计,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附属品,它是人们追求精神寄托的一个载体,成功的设计师集文化修养和审美价值于一身的复合体,小而言之能够改善目前人们的生活面貌,大而言之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进而使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文化的桥梁。
二、活动主题:
围绕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这个主题,挖掘节日丰富内涵,通过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等活动,在思团圆、讲和谐的气氛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情怀,进一步唱响时代主旋律,崇尚文明、向上、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三、活动内容:
1.积极参与中秋传统文化学习活动。请各班主任加强组织引导,引导学生通过电视收看“中秋晚会”等活动;利用中秋、国庆双节之际通过网络、访问长辈等形式,了解中秋民俗文化。
2.结合国庆假期的契机,在班级中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暨原创诗词吟诵会、传唱爱国歌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3.积极开展中秋送暖志愿服务活动。请各班能利用假日的契机广泛开展假日小队活动,积极倡导慰问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困难老党员、道德模范以及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人员,为他们送去中秋节日问候和温暖。
4.积极开展中秋网络媒体送祝福活动。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电话、手机等媒体,在中秋、国庆节期间为自己的长辈、朋友发条短信,打个电话,发一封电子邮件,送上一份浓浓的祝福,分享欢度传统佳节的喜悦。
5.开展一次主题班队活动。以自己在中秋、国庆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在班级同学中进行交流,再一次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 主题说明:
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为了让幼儿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中国的国歌雄壮有力,天安门是中国首都的象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长江、黄河是中国的象征,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卫星上月球,“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这些都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了痕迹。假日里,亲朋好友和和美美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国庆佳节中,全家人亲亲热热地团聚在一起赏月赏花……小小的心灵在一次次节日里、相聚中,亲身体悟着华夏的传统与文化。孩子了解了在“中国”这个好大好大的大家庭里有着许多的民族。通过让幼儿了解多个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激发了幼儿喜欢各民族的情感。在与同伴共同欣赏各地游览的照片录像,领略了祖国山河的秀丽;收集展览的各地特产宝藏,让幼儿们知道祖国地大物博,我们旨在通过设计的这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激起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二、 主题目标:
1、 知道我是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和重要的人、事、物,萌发幼儿爱祖国的的情感。
2、 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喜爱各民族的情感。
3、 激发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体验庆祝国庆的快乐。
三、 环境创设:
1、 欢腾的国庆”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收集的图片,实物资料,师幼共同讨论环境布置的形式、位置、所需材料等,可以分别布置出“各族儿童是一家”、“北京天安门”、“旅行去”、“了不起的中国人”等教育环境,环境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变化,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在一天天地增长。
2、 动室内挂一副中国地图,让幼儿了解有关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之最等有关情况,扩展幼儿的认识和视野。
3、 幼儿收集的各地土特产、服饰、特产的包装盒、袋等,举办“祖国特产展”、“民族服饰展”,师幼一同讨论展览的位置、物品的分类等。
4、 幼儿将收集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自己游览北京及其他名胜的照片、各自画好的作品合理地组合布置。
四、 家园共育:
1、 识地通过看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欣赏、了解祖国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习俗、文化,向孩子介绍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节日。
2、 带领孩子共同制作和品尝1——2种不同民族的小吃,如羊肉串、馄饨、牛肉、奶茶等,体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
3、 收集不同民族人们日常生活的图片、祖国自然风光图片和书籍,首都天安门的照片、图片和录像片,与孩子一起欣赏,并回答孩子的问题。
【幼儿园国庆节活动方案一】
为了更好地迎接十一国庆节的到来,歌颂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表达我幼儿园教职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幼儿园行政、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决定联合举行我创造,我快乐庆祝十一国庆节活动,以丰富我园教职工的节日
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教职工的身心,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培养教职工的创造力。
一、参赛单位
参赛对象为全体教职工,采用抽签的形式将全体教职工分成五个组,以组为单位参赛。
二、活动内容和要求
1、制作参赛组的标志
要求各参赛组的全体成员,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共同设计和制作本组的参赛标志。此项不计分,但在必要的时候可作为评奖的参考。(时间安排15分钟)
以竞赛性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以组为单位参赛,并体现人人参与。
2、看谁说得多
要求根据评委提出的与国庆节、国歌、国徽、祖国建设成就、祖国的美好河山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抢答,答对一个问题得一分。(时间安排1520分钟)
3、即兴表演
根据评委的示范,有创造性地进行表演。要求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且要符合情理,如:评委边说边做小鸭子,呷呷呷,参赛的人可说和做小猫叫,喵喵喵,或小乌龟,爬爬爬(不能与前面有重复)。比赛分组按顺序进行,前面一组结束,后面一组马上接上,要求时间间隔不超过5秒钟,即如果轮到某队参赛时出现冷场5秒钟以上,则按弃权处理,只能参加下一轮的比赛,比赛反复进行。表演符合要求的,每一轮比赛记一分。(时间安排20分钟)
4、科学编制菜谱
根据给定的蔬菜、食品编制菜谱。
2、国徽上面有什么图案组成?(国旗、天安门、齿轮、麦穗、红绶)
3、请讲出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4、义勇军进行曲由谁作曲?又由谁作词?(聂耳、)
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请列举我国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
6、什么动物称为我国的国宝?
7、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请说出我国的四大发明?
8、请说出天安门城楼有几个城门?有几根柱子?插有几面红旗?
10、我国政府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经的谈判时间有几年?
11、20xx年北京申办的是第几届奥运会?( )
12、请列举我国两处以上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可由多个队回答)
13、容县人游三名,请问三名指的是什么?
14、请列举我国各地的著名风景、古迹名胜?
(1)四川 (2)浙江 (3)广西 (4)安徽 (5)江西 (6)陕西
【幼儿园国庆节活动方案二】
一、主题说明:
今年国庆节是祖国妈妈67周年生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十月一日国庆节的由来,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中国的国歌雄壮有力,天安门是中国首都的象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长江、黄河是中国的象征,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卫星上月球,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让我们一起帮助孩子们在头脑中留下国家值得大家骄傲的痕迹。
我们旨在通过设计的这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及民族大团结的情感,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让每一颗小小的心灵在这节日里切身体会华夏五千年优秀传统与伟大的文化。
二、主题目标:
1、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和重要的人、事、物,萌发幼儿爱祖国的的情感。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喜爱各民族的情感。
3、激发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体验庆祝国庆的快乐。
三、环境创设:
1、欢腾的国庆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绘制的图画;或幼儿收集的图片,实物资料,师幼共同讨论环境布置的形式、位置、所需材料等,可以分别布置出北京天安门、幼儿作品展、了不起的中国人、唱国歌比赛等教育环境,环境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变化,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在一天天地增长。
2、幼儿园多功能室内挂一副中国地图,让幼儿了解有关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之最等有关情况,扩展幼儿的认识和视野。
3、幼儿在国庆节期间收集的各地土特产、服饰、特产的包装盒、袋等,举办祖国特产展、民族服饰展,师幼一同讨论展览的位置、物品的分类等。
4、幼儿将收集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自己游览北京及其他名胜的照片、各自画好的作品合理地组合布置。
5、家长如有关于孩子国庆节的数码照片,也可发到我园官方微信公众号。
四、家园共育家长篇
1、国庆节期间,家长和孩子一起有意识地通过看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欣赏、了解祖国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习俗、文化,向孩子介绍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节日。
2、家长带领孩子共同制作和品尝12种不同民族的小吃,如羊肉串、馄饨、牛肉、奶茶等,体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
3、收集不同民族人们日常生活的图片、祖国自然风光图片和书籍,首都天安门的照片、图片和录像片,与孩子一起欣赏,并回答孩子的问题。
4、 利用书报、网络、参观展览和博物馆等方式,扩展孩子对中国过去和现在的了解,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