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德育基本原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科研选题;可行性;创造性;需要性
教育科研,越来越得到中小学校的重视。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教育科研效果未尽人意,一些学校往往是开题热火朝天,过程冷冷清清,结题草草收场。究其原因种种。但是笔者发现,制约教育科研的最主要因素是学校、教师在选题上不够确切。一些学校、教师在选题时比较盲目,所选择的课题不适合本校或教师个人进行研究,导致课题研究举步维艰,效果不理想。为避免选题的盲目性,根据这几年成功的科研案例和对权威论著观点的归纳,我认为选题一般应遵循下列主要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当考虑课题经过一段艰苦的研究以后应当是可以实现的或有可能被解决。
选题是否可行,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研究者个人具体情况。比如: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教育科研的科研经验、志趣和可以利用的时间。②看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小而容易的课题研究顺利,成功率高。就一般规律而言,选题应从易到难,从小到大。③教育情报资料的充实。要占领本选题资料的最高点。④是否抓住了时机。⑤还要考虑花费在教科研的时间因素。
例如:有个教师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对比实验研究》。在我们审核时,我就发现一是题目大,二是实验研究要有对比实验班。这根本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这里一个语文教师只承担一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学,无法进行实验对比,更何况实验法操作起来特别麻烦。我建议她把课题改为《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行动研究》。这样一改,研究范围更小了,目标也更具体了,研究方法也简便易行。后来,这个课题成果在吉林省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所以,在选题上既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畏惧困难。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有科学态度和敢为人先、勇于攻关的精神和勇气。
2.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认识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科研的课题必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由于实际情况不同,课题的创新要求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2.1 独创性。要从教育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鲜经验中选题;还要从教育领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思维、新设计、新方案中选题;还可以从不同观点的争议中,不同学派的对立中、原有理论和新的实践的尖锐矛盾中选题;还可以从教育科学的知识空白中选题。这是高层次的创新课题,它要求提出没有人提过的新问题,开辟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等。
2.2 再创性。这是中层次的创新课题,其中,有的是将别人的研究课题加以组装、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课题;有的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的领域、情境、学科等实践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创新。
2.3 自创性。这是低层次的创新课题,它只要求对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对自我发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创新价值。
3.需要性原则
指中小学教育教研课题应该根据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科学选题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研究课题选择的最重要的源泉。作为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优先选择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最迫切、最亟待解决、最关键性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例如:如何开展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问题研究,如何解决城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研究,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法指导问题研究等等。
1.Implicit(隐性原则)
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需要运用抽象的思维能力,对智力还在发展的孩子采用“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的方法更为合适。不少教师的英语课堂枯燥乏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巩固所学的语法项目时,采用了过于机械的练习形式(mechanicaldrills),也可以说是采用了过多的“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例如,学习了一般将来时后,让学生做大量类似如下的练习:
依照例句改写句子:
Model:I am swimming now.(tomorrow)
I am going to swim tomorrow.
1)Jack is dancing now.(tomorrow)
2)Mary is drawing now.(tomorrow)
此类练习只让孩子重复操练所学的语法项目,并没有提供机会让孩子了解应用这个语言点的情景,容易使所学的语言形式与语言的使用语境、语言的意义脱节,不能很好地达成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帮助提高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
此外,孩子天性喜欢好玩的东西,过于严肃机械的练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应尽可能摒弃直接的、机械的练习,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在有意义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练习和运用所学的新项目。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TPR(全身反应法)、念儿歌等“间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语法。例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游戏来巩固be going to do something这个语法项目:
1)教师拿起粉笔,说:“I am going to draw something. But what? Can you guess?”
提示让学生使用句型“You are going to draw...”。
2)教师每次画一两笔,让学生继续猜:“You are going to draw...”,直到他们猜对为止。
这个游戏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让他们在玩乐中无意识地训练了所学的语法。当然,为了巩固孩子的语法知识,提高孩子语言的准确性,教师也要在适当时候使用 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
2.Meaninggofirst(意义先行原则)
英国教育专家Jayne Moon(2000)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meaning)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形式(form-指vocabulary,pronunciation,grammar structures)或语言规则。而且,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获悉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
由于孩子的关注点在语言的意义上,如果在开始授课时,教师首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孩子的天性来帮助他们学习语言,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语法教学上,英国专家提倡采用这样的教学顺序:首先,让孩子在一个有意义的情景中(meaningful context)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然后,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孩子在较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性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最后,在孩子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也就是说,在教学的前面两部分――“meaning”与“use”阶段使用“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在最后一部分……“form”阶段才采用“Explicit grammarteaching”。
3.Economy(适量原则)
除以上两点外,在解释语法项目时还要注意“economy”原则,即讲解要适时适量,解释清楚就可以了,不要罗嗦,费时费力太多,反而弄巧成拙,导致孩子糊涂及生厌。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原则
作业是对学习的一种总结与强化的练习。对学生学习来讲,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现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在谈论“减负”,强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不管怎样喊“减负”,只能是“减”去一部分作业,不能让作业成为“零”或“负”。因此,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保证既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达到总结与强化的目的,又不给学生学习增加负担。那么,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
一、坚持专业性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是小学英语老师进行教学和作业设计的重要参照标准,可以说,我们所有的教学都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的,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也不例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六年级结束时应该达到二级。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对小学生六年级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级别和各级别具体内容做到熟知于心。但现实是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这些基本要求。不知道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作业布置自然不会“专业”了。小学阶段,我们必须明白课程标准所列出的一、二级应该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目标。
1.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
根据简单的指令老师玩游戏,做动作,做事情。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2.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简单的信息可以用简单的英语问候,交换个人、家庭和朋友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坚持作业布置的专业性,了解英语课程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应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前提。
二、坚持层次性原则
因为班级内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发育、家庭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不一致,导致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没有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在设计作业中,我们必须坚持面对学生一切,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不同层面通过操作收获不同的知识或能力。一般来说,我们在工作设计的具体工作过程为A、B、C三级。A等级的作业面向少数优秀学生,可以给他们一些拓展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或者任务,保证他们在“吃饱”的同时能够“吃好”。A等级的作业设计能够让优秀学生满足更高的求知欲望,让优秀学生全面发展。B等级的作业面对的是班级里的中等学生,只要求他们按照老师的作业设计,完成基本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基础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当天的教学任务。B等级作业的设计能够减轻大部分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在做作业时的心理压力,保证大多数学生学有所获。C等级的作业所面对的就是班级里的少数后进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小学英语学习中与教材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适当减少作业数量,降低作业难度。C等级的作业设计能够保证后进生按时完成作业,在心理上还可以增强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坚持层次性原则是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过程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基本尺度,我们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全体学生的有层次性的作业来。
三、坚持适量原则
关键词: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17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提问要有亲和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表情、语言、语调、动作以及师生间的感情,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提问后学生没能回答出或没说到点子上,教师可能会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甚至训斥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对问题和教师产生恐惧感,以后遇到问题也不能积极思考和回答,这可能是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能面带微笑、投以期盼与鼓励的目光,或者给学生一点提示,帮助其理清思路,那么就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后遇到问题时也会积极思考。
二、提问要有准确性
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 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教学实践表明,准确的提问能使学生快速切入主题,展开思考,得出结论。含糊的提问,会使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既浪费了时间,又贻误了教学时机。
三、提问要有趣味性
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往往会全身心地投入,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这就像部分学生痴迷于网络小说或网络游戏一样,忘记了吃饭和睡觉,或者人坐在教室里,但脑子里全是小说内容或游戏画面,“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现象虽然是反面案例,但同样可以引起我们的反思。课堂问题设计得有趣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不能盲目提问,因为盲目提问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使他们思维偏离轨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弄清提问的目标:提问是为了引出新课、联系前后知识、突出教学重难点、激发兴趣、引起争论、锻炼思维,还是为了归纳知识点?总之,教师要尽可能舍弃可有可无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的提问。
五、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方法,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若遇到困难能坚信一个信念,那就是任何问题最终都会得以解决,而解决问题都是有科学方法的。否则,对学生而言,求学过程就是学习了一些零散的知识,日后遇到困难,仍一头雾水。这就要求提问要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思维方向,使他们找到合理的方法,这才是育人的最终目标。
六、提问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教师的提问要把握住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字句上发问,就相当于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对不同基础、性格、性别的学生提问,还应因人而异。比如对学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要高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从而能促使其继续努力学习;而对学困生,提问内容要相对简单些,还要适当给予引导,使其增强信心,成绩不断提高。
七、提问要有层次性
提问要按照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如果不注意逻辑顺序,没有层次性,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对于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分解,依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
八、提问要有全面性
提问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忌“偏食”。不少教师只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因为教师既担心成绩差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拖延时间,又害怕他们不愿意回答。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坚决贯彻人人平等原则,尤其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照顾,提供更多的机会。
九、提问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问题答案不能唯一,问题答案涉及面不能太狭窄。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不同,要鼓励不同学生从不同方面、角度去思考、回答,努力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十、提问要有评价性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评价,切不可不作任何评价。若让学生觉得答与不答、对与不对都一个样,那就会影响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回答不管对与错,教师首先都应对学生的热情进行充分肯定,然后再针对问题本身来评价。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挖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闪光点并尽量放大。
参考文献:
一、调整并保持学生良好状态原则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与人的外部行为是在特定的学习空间产生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与学生的认知行为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用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反应并保持学习状态。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重新解释一下,决不应露出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都不应发出。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越要考虑提出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说,有话可说,说得出,说得对。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的同时,教师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高中英语学习,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给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援助。主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发扬民主,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们还应该课后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以此不断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尊重并维护其在英语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的原则
课前的预习就是为了给自己寻疑,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了疑问才有一种探寻答案的迫切愿望;课后复习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印象加深。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预习,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并通过预习能提出质疑。教师也要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这样有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同样复习也是这样,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总结归类,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知道怎样复习,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英语教师要把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指导,规范要求,达到预期目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对学生积极进行认知干预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理解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理解和关注学生如何实施学习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施效果是什么。首先,当学生完成老师的教学指令后时,教师不能只是打个勾或说个“Yes”or“No”草率应付了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或交际能力的训练完成后,教师应从质量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点,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其次,教师应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外在语言知识的内化是一个心理调节过程,老师应该鼓励这种调节过程。例如,英语语法是一项重要而又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设法训练学生独自理解概念和运用语法于交际语境的习惯。精心选择例句并展示给学生,由其模仿老师分析句子结构和概括某一语法规则的特征,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这类句子,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就会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之中。另外,教师要合理运用操练组织方式,使学生的能力训练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分配给学生的任务要有数量适中且针对性强。
四、科学操控课堂的原则
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离不开师生互动,教师对课堂的科学掌控有助于做好英语教学活动的“收”和“放”,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与败。在上课时,教师总会采用一些基本策略,达到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采取什么手段,以什么教育思想为指导来管理外语教学课堂,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通常来说一节包括三个阶段:导入正课和结课。成功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正课阶段,正课是一堂课的关键内容,它涵盖知识的传授,科学的训练和认知技能的形成,而中学生又往往在保持注意二十分钟左右开始出现“神不守舍”现象,所以我们应该改变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新颖有趣的高效课堂教学形式。导入是“序曲”,结课便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故结课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结课艺术千姿百态,有归纳式结束、自然式结束、回应式结束、迁移式结束、扩展式结束、回味式结束、式结束等等。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含有不尽之意、韵外之致,增强学生对下一次课的热情和期待,有效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按教师要求去完成作业,老师给学生个人或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习、口语操练,集体讨论等,有效监控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业,教师根本不去接触下面的学生,便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容易失去对课堂的掌控,最终无法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根本谈不上有效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