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能力提升与培训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临床基本技能;医学生;实践教学;从业能力
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需要经过反复培训才能获得的。临床技能培训是临床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熟练、规范、正确地进行各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毕业时具备较为熟练的临床技能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1 浅析当代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医疗服务需要,提升临床医学学生从业能力是当今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多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在医院开展临床实践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当前医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临床技能操作薄弱、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现象。
临床医学专业课间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过程。影响临床课间实习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医院和实习学生本人,如考研、就业、实践机会少、法律约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等[1-2]。
我小组以问卷形式,调查了同学们对临床基本技能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学校进行技能培训的认识和看法,结果分析如下。
1.1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现状
1.1.1学生们对临床基本技能知识了解较浅,掌握不扎实。只有约20%对基本的临床技能较为熟悉,并且是通过自主去医院实习而获得的了解,而60%左右的同学在临床基本技能方面并不过关,几乎没有太多的学习。
1.1.2大家对学校技能培训有所耳闻,但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多数人都是通过网络途径知道一些学校或中心的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但是并不清楚具体的内容和培训方式。
1.1.3对基本技能的学习热情高涨。简单了解技能培训内容后,同学们大都对基本技能培训抱有十分强烈的兴趣,十分支持开展此类的课程,肯定了它的优势,并且表示很愿参加学习。
从问卷可以看出,多数人都很担心在基本操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未来的从业困难,低年级时,对医学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容易迷茫;高年级时,进入临床阶段,所有操作只会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之下完成,很难独立完成操作,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一个穿刺都没做过。
1.2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1.2.1法制约束不断增强 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客观上造成医学实习生动手机会减少。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医生执业走向法制化,但对实习医生没有明确定位,使实习医生不能合法从事医疗活动,医院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得一些检查、穿刺、手术操作项目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实践,大大减少医学生的训练动手机会。
1.2.2缺乏考核约束机制和教学激励措施 目前没有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来控制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包括临床技能水平,从而导致临床技能考与不考、考好与考差一个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好的带教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临床带教时费力、责任大,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教师带教水平参差不齐,忽视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不善于利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对学生疏于管理,特别是对纪律和医疗工作缺乏监督、指导,忽视临床带教过程是师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忽视学生对临床带教的促进作用。
1.2.3实习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而医学生尤其如此。所以医学生重理论,轻临床的现象尤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把实习作为考研的一个充实点,整天把头埋在书本里,无暇顾及临床学习和临床实践,还有的医学生整天奔波于找工作、就业,认为有了工作再掌握技能也不迟,还有的学生对学医不感兴趣,只想有个毕业文凭,在临床实习中,没有主动意识,老师在旁指导也不愿意动手或多动手,明显淡化了临床实践。
2011年12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医学教育,能力为重。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短板。高等医学教育要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3]。
2 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问题探讨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医学临床实践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让医学生拥有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素质,拥有为患者进行规范诊断、治疗、操作、服务的执业能力。临床实践是本科医学生五年中学习关键的一年,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到临床实践中的一年,也是临床医学教学核心的一年。因此,如何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1研究条件 我校于2012年创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先后共投入资金1168.028万元。现已建成基本技能实训室13间,综合技能实训室2间,配套功能室2间,模拟诊室2间,技能操作准备室1间,模型准备室2间,管理办公室1间,教学仪和培训设备780余台(套),总面积达2000m2。我们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平台,在临床医学本科卓越医师班中开设临床基本技能培训课程,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有条理、有方向、有目的的培养一批理论知识丰富,临床技能扎实的临床医学生。通过增开临床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加大临床技能培训的力度,从而达到提升临床医学生的从业能力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的投入到祖国卫生事业当中[4]。
2.2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从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临床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在卓越医师班全面展开培训,形成以培养过硬的医务工作者为工作任务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强化执业能力培养,进一步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训-见习-实习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临床医学人才[3]。
2.3研究对象 以2012级卓越医师班学生30人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选出60人志愿者为研究群体。
2.4开设课程 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项目选择如下项目进行培训:穿脱手术衣与带无菌手套、清创术、手术区消毒、铺单(铺巾)、导尿术、胸腔穿刺术(液体)、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腔穿刺术、三腔两囊管置入术。
2.5对比分析 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选出60名志愿者完全以文字资料为本学习知识点。2012级卓越医师班学生学习文字材料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1个月后进行检测,进入临床实习后再次进行对比分析。
2.6实验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发现,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的学生的临床从业能力远远低于经过临床技能培训的学生。
3 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对策
3.1加强临床实习技能培训 2008年起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习生在对患者进行相关诊疗操作须征得对方同意,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等因素,造成了愿意让实习生实践锻炼的患者越来越少,因此,必须加强扩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对医学生制订训练计划,组织各临床教研室对同学们进行规范的技能培训,按时开放培训中心,使同学们有机会在模型上多练习,以此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尽快适应临床。
3.2强化教学意识、激发教学动力。临床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医师又是教师,既是临床技能操作者,又是医学知识的传授者。因此,要在教师中牢固树立以教促医、以教促研的思想,同时加强教学投入,保证有足够的临床教师和教学经费投入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年终评优考核,激发教学动力,形成长期而持久的教学氛围。
3.3严格进行考核 注重考核实践能力,各病区负责带教老师在命题、技能操作以及评分标准上都做到统一要求,让同学们感觉出科考核不仅是一次考试,还是一次与老师面对面沟通、手把手学习的好机会。组织所有临床实习生参加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情景模拟考试,让同学们进入角色、自我评估,找出差距,以便更好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姜虹.医改一年成果遗憾相伴[N].中华工商时报,2010-05-28.
[2]杜琳琳,闰磊.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医学生就业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9(11):160-161.
[3]王和仁,任凤云,张海峰.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问题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5(31):81-82.
一、国培课标的种类
国培课标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项目设计,共有66个课程标准(还有1个课程资源建设规范)。具体分布如下:
表1. 国培课标分类统计表
二、国培课标的结构
每个国培课标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总体框架如下图:
课程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建议课程内容——维度(三个)模块、专题、学时、内容要点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课程结构要求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实施建议附: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
图 国培课标框架图
三、关于“课程目标”
每个国培课标的第一部分是“课程目标”,一般提供“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供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研制培训方案做参考。
总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不同项目、类别、层次、岗位对象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例如: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地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通过主题式培训,研究问题,分析案例,总结提升经验,提高师德修养,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区域学科教学与教师培训带头人。
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围绕新课标的贯彻落实,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典型案例,提高师德修养,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将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县域农村学校骨干教师。
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院校集中研修与“影子教师”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针对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一线骨干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通过专题学习、案例研讨,提升培训者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学、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加强培训专家团队建设。
具体目标的确定,根据培训的具体任务要求、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内容维度和模块制订。
四、关于“建议课程内容”
每个国培课标的第二部分是“建议课程内容”,其设计原则遵循:思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既加强师德和专业理念教育,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学习规律,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又注重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改进技能和方法;适应性与引领性相结合,既适应现实需求,又突出课程内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建议课程内容供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研制培训方案作参考。一般安排三个维度,如中、小、幼、特教师的培训内容根据国家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提供学时建议和内容要点。内容要点是对专题内容的简要说明,可结合学员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例1. 中小特教师培训的建议课程内容框架(见表2)。
例2. 培训团队研修建议课程内容框架(见表3)。
例3. 培训管理者团队研修建议课程内容框架(见表4)。
五、关于“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
每个国培课标的第三部分是“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或建议:一是课程结构要求,二是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三是实施建议。
1. 课程结构要求
每个国培课标为培训机构设置培训课程提出了原则性的课程结构要求。如, 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的课程结构要求一般是(见表5):
原则上,每个维度浮动比例不超过5%。
又如,学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课程结构要求一般是(见表6):
2. 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
这主要是针对短期集中培训开展主题式培训提出的要求。主题是集中培训的核心内容。培训课程均围绕主题设计和实施。培训机构可根据学科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学科教学内容的某一方面或学科教师专业能力的某一个侧面,形成培训主题,按照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的要求,设计出主题化的课程。
国培课标在这一部分为培训机构提供了若干个供选择使用的主题,当然,培训机构也可根据上述要求自定主题。
3. 实施建议
一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1)教学方式建议。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课程实施要将理论与观摩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理论学习要强调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要注重能力提升,交流研讨要注重学习共同体打造,反思体验要针对教育教学行为改进。
二是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创设学员参与的教学情境,在专家引领下,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
三是要注重培训方式的创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加强对学员培训后的跟踪指导。
(2)培训团队建设建议。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设计培训方案、备课、进行过程指导等工作。
二是要组建高水平培训团队。高校专家与一线教师、教研员合理搭配,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原则上不少于40%。
(3)课程资源利用建议。一般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根据培训主题和课程目标的需要,为参训教师选配适切的阅读学习的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信息化资源,加深学员队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培训课程的功能。
二是培训团队主讲专家应向参训教师提供教学课件、讲课提纲、任务设计等培训课程资源,为持续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把参训教师作为重要培训资源,建立班级虚拟空间,整理发掘课程实施过程中学员学习产生的有价值的鲜活的生成性资源,并尽可能提供给每位学员进行分享交流。
四是培训机构应全面开放校园资源设施,其中包括图书馆、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等。应当及时向学员提供机构内相关的学术交流信息,允许学员进入任何教学场所参与学习。
(4)培训效果评价建议。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员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即时与后续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评价。
二是要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的培训预期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三是要注重对学员培训前后改进程度的测评。
六、关于“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
每个国培课标都附上了“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为培训机构开展主题式培训提供方案设计的范式。一般格式为:
项目类别:××××××
培训时间:×天(×课时)
培训主题:××××××
培训对象:××××××
培训目标:××××××
培训内容:(用下列表格形式列举,见表7)
关键词 关键能力 骨干教师 中职院校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33
Backbone Teachers' "Key Competencies" Train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E Yuanying
(Guangzhou Light Industry Technic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0)
Abstract With the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and "Twelfth Five Year Plan" releas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sents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momentum. Teachers as the backbone of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should have the kind of quality? How to train its key capabilities should als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on how to train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ritical capabilities",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contribute their strength.
Key words key competencies; backbone teacher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1 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国家中长期交易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部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文件重申,“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3号)”文件,附件1:“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项目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为培训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着力培养一批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娴熟、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可见,“双师型”应是中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来说,骨干教师应该是“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娴熟、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 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应有的“关键能力”
谈到骨干教师的“关键能力”,首先应明确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对师资队伍培养的等级划分,高到低应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后备骨干教师、初级专业教师。下面,引用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南方最大的咨询公司――“广州市中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笔者所在的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调研量身制定的“师资队伍通用能力培养体系规划报告”中的“职责分析表”(如表1所示),这也是该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的建设项目之一。
由表1可见,骨干教师的关键职责应为“教研教改”及“教研教学”,具体表现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室建设、课程教学、社团、竞赛等工作。当时面向全校专任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教师具备的技术能力及综合能力分别如图1(a)和(b)所示。
(a)技术能力及行为能力
(b)综合能力
图1 骨干教师需具备的能力调查分析图
由图1(a)和(b)可知,骨干教师需具备的关键能力主要为“专业知识”(98%)、“教学能力”(96%)、“业务技能”(86%)、“团队合作能力”(92%)、“学习能力”(88%)、“创新能力”(84%)。
3 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关键能力”的培养
围绕骨干教师的关键职责,可从以下三个阶段来培养提升其关键能力。
3.1 专业学习,成为教育教学能手
通过自主专业学习,课程培训、专业竞赛、企业实践等途径,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教学能力,使之成长为教育教学能手。
建议培养方式及途径:(1)自主参加专业学习,如与专业相关的学业进修、职业资格认证等的学习,提升专业能力;(2)通过书籍、培训等加强教学方法、手段的学习;(3)定期组织参加专业课程的培训、交流或研讨,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教材的把握及重、难点的化解,以便于课程建设及教学能力的提升;(4)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教师能力大赛,以赛促教,提高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5)认真参与到实训室建设、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中,提升专业水平;(6)定期参加企业实践,深化校企合作形式,为“双师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考核依据:(1)专业相关培训证书;(2)相关教学法论文;(3)培训效果评价表;(4)竞赛获奖证书;(5)课程、实训室建设证明;(6)企业实践评价表。
3.2 教研教改,教学教研齐头并进
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形成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多地投入到教研教改中,产出丰富的教研成果,实现教学教研齐头并进。
建议培养方式及途径:(1)关注专业及行业发展动态;(2)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课题);(3)主持课程建设,包括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4)定期组织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5)提供行(企)业调研、咨询、培训服务。
建议考核依据:(1)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行业、协会会员证;(2)科研项目(课题)申报、结题资料及成果;(3)课程标准、教材、学材;(4)学术报告、讲座资料;(5)行(企)业调研、咨询、培训资料。
3.3 示范引领,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拥有紧跟教研教改发展的能力,并能将教研教改的成果灵活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达到成果分享、团队共同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建议培养方式及途径:(1)定期开展专业讲座、公开示范课;(2)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竞赛、社团工作;(3)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为后备骨干;(4)带领团队形成教研教改成果并共享;(5)深化与参与企业运作的内容与制度。
建议考核依据:(1)专业讲座、公开示范课资料;(2)带队参加竞赛证明、证书;(3)导师聘书;(4)成果证书;(5)专家证明。
4 结论
骨干教师“关键能力”的培养及提升,不仅能使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向专业带头人迈进,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关系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B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共有108人。如何将它组成一支创新能力强,创新成果推广好的电力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创新工作在员工中的影响力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在局人资部的引领下,该基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从基层电力实际工作出发,制定了四条行之有效的创新及成果推广激励措施。一是加快执行“卓越之星”员工发展工程落地,提升一线新员工和班组长素质能力;二是积极创建部门“创新工作室”,激活班组创新创效;三是鼓励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四是汇聚集体智慧力量,引领班组创新创效
一、加快执行“卓越之星”员工发展工程落地,提升一线新员工和班组长素质能力
一是承办厦门市继电保护工劳动竞赛,人力资源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人力资源管理者将进行专业面试和笔试,好中选优选拔出优秀选手参赛,在培训教练、训练场地、后勤保障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力争选手在比赛中创佳绩;二是继续深化执行“员工三年技能提升工程”,分阶段进行考核,以考促学。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进行一年两次的考核,通过笔试和面试计算综合成绩,并进行排名,从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技术理论及实践培训,促使新员工尽快成才,丰富部门人才储蓄资源;三是在全部门推广“五.四”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办法的应用,每月在班组层面根据全月综合“五.四”考评结果评选“卓越之星”,鼓励优秀员工,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助力职工队伍建设。
二、积极创建部门“创新工作室”,开放“智慧众筹微平台”,激活班组创新创效
继续发挥“创新+实训工作室”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到“低成本、高效率”,部门利用一、二次实训工作室等专业资源,在部门成立创新工作室,将各专业日常积累经验编辑收录成册,形成具有班组专业特色的“智慧库”,可将其作为培训青年员工的实用教材。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发挥基层班组的专业综合优势,围绕电力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重点、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活动。人力资源管理者每季度安排一定数量的攻关课题,开展“智慧众筹”,鼓励基层电力职工争当“微创客”,在广大会员中集思广益,引导职工互动,主动揭榜立项攻关,敢于创新创造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攻坚克难中提升个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力营造会员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氛围,扩大活动效果,提升建议含金量,一是注重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无形收获,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会员职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企业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是电网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扩大合理化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效果。二是立足本质岗位,培育合理化建议成果转变的土壤。践行“立足于本职岗位的合理化建议更容易转化为成果”的理念,鼓励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可以改进的环节。提出更加合理的工作方法、更加科学的技术措施,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四、汇聚集体智慧力量,引领班组创新创效
“总经理联络员制度”是以联络员为纽带架通职工与总经理信息互通的桥梁,实现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为进一步促进民主管理规范化,推进总经理联络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连云港公司以文件形式明确了总经理联络员的资格条件、权利义务以及聘用流程,成立了“总经理联络员智库团队”,通过组织培训、开展交流讨论以及专项考核等形式,拓展联络员队伍视野、提升联络员能力,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凸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公司通过动员部署、构建试点机制、以例会制形式将试点工作常态化以及将试点工作纳入年终综合考核等形式,全面推动了试点工作开展,有效推进了公司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工作描述
总经理联络员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联络员制度,组织联络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公司总经理,让总经理能够充分掌握社情民意,并为公司决策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及时准确的传达公司总经理的决策思路,带头宣传公司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公司改革发展。
范围:在全公司范围内,不同的区域、岗位、层级都设有联络员,全方位充分掌握社情民意。
要求:联络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以及群众基础,能够充分体现职工意志和反映公司总经理的决策意图。联络员经过选拔聘任和培训并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公司工会负责联络员的选聘、培训、调整等工作,定期收集、整理联络员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安排联络员会议,公司相关部门根据总经理联络员会议要求,针对总经理联络员所提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办理意见并组织实施。公司工会负责联络员年度考评工作,对业绩优秀的联络员予以表彰奖励。
二、主要做法
1、明确试点单位和试点人员。根据试点工作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的选择试点单位和试点人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公司营销部客户服务一班班长业务强、群众基础好、信息接触较为广泛,本身就是省公司总经理联络员,我们将其聘用公司联络员做到了信息兼顾;同时,由于营销部的工作在公司也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方便工作开展,公司将试点单位也放在营销部,公司工会对其明确工作要求,切实做好试点工作。目前,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多个领域设立了13名总经理联络员,有效解决了人数多、范围广,目标不明确导致试点的有效性不突出等问题。
2、在试点的基础上,成立“总经理联络员智库团队”。根据联络员所属专业以及与职工接触层面的广泛度,我们在营销、电费与营业、计量、大客户、农电专业等部门中,选择重点岗位的专职和班组长成立由23人组成的联络员智库团队,公司工会负责制定智库团队活动方案,具体意见和建议由智库团队讨论推荐。智库团队既是来自于基层一线的职工也是业务突出的专家团队,其建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明显提升,有效保证了建议的质量数量与质量,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智库团队已提出生产经营管理建议12条,经筛选审核上报省公司4条。
3、组织开展联络员培训,提升联络员素质能力。为了使总经理联络员对企业发展切实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拓宽联络员的思路,公司工会8月对公司新老联络员30余人进行相关培训,宣贯省公司最新工作精神,提升了联络员对公司运转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也开拓了视野、提升了业务技能,增强了联络员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很好的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
4、设立联络员议事会制度。以议事会的形式每季度开展一次交流讨论,拓展思路视野。对每个季度上报的省公司总经理联络员建议召开专属会议,2014年已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对“总经理联络员智库团队”提供的所有建议开展讨论、交流并提出意见,使联络员意见既能够集中又能够经过充分协商,使每条建议都能够经过充分成熟的酝酿讨论,真正显示民意。
5、开展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联络员作用。根据省公司总经理联络员制度的工作要求,公司工会严格按照省公司工作流程,下发《连云港供电公司总经理联络员工作制度》。从联络员的选拔聘用、建议的产生酝酿以及信息的沟通传递,认真做好总经理联络员建议的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工作,通过规范的流程化管理,使总经理联络员对企业发展切实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
6、强化考核检查,将试点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了保证联络员工作不流于形式,公司密切强化日常的监督考核。公司工会将民主管理规范试点工作作为工会季度例会必汇报内容之一,并作为年中和年度工会工作综合检查的必查内容,进行考核,以此提高工作成效。
三、特色亮点
1、确立了联络员的资格条件、权利义务、聘用管理流程以及激励措施。调整联络员队伍,加强形势任务培训,增强了联络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2、吸纳骨干力量成立了“总经理联络员智库团队”,设立了联络员的培训和定期议事会制度。有效提升了建议的数量和质量。
3、有针对性的选择试点单位和试点人员,在数量、质量以及代表性方面,充分保证了联络员的工作代表性,提升试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成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