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的阅读方法范文

小学的阅读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的阅读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的阅读方法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阅读的教学十分重要,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语文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十分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教学内容,合理的组织阅读教学,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重点进行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利用抒情性课文,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妈妈的爱》指导学生读出母爱的伟大与神圣,从而教育学生感受母爱,爱自己的妈妈,上升到爱伟大的祖国。又如,《啄木鸟》、《燕子妈妈笑了》等含对话的课文,读中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引发学生朗读热情,优化朗读训练,重点指导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了各种动物的不同本领。让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尝试合作、享受成功。教师退居一旁,牵引、点睛,教者、学者的角色都由孩子们担当,营造出一派浓浓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

2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2.1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抒发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了其真实的写作意图,都有其特定的写作情景。根据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运用情景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发生共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阅读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分析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或教师对课文进行准确的语言描述以及形象的概括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深深的体会阅读情境,激发起学生们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2.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朗读指导和练习朗读与阅读的关系很明显,朗读可以通过语言将重点的课文更加深刻地记忆在学生的脑中,因为学生在根据其中的语气和感情进行模仿朗读的时候,自身也在进行着积极的体验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对于课到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很多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十分经典,在很多层面显示出一定的生动性,这一点,学生能够体会出来,对于学生来说,也为将来的遣词造句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3 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件随着哀伤的音乐出现了美国洛杉矶那次大地震留下的珍贵图片,再加上老师“煽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感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并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活动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境气氛。大家的情感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中。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境,学生“触景生情”,被激发的情感活动引领学生奔向更深次的学习。

4 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2

一、提倡“熟读深思”法

在阅读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进行阅读,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阅读的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与之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任务阅读。提倡“熟读深思”法,就要一改以往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多读多思,自己进行感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可采取四步读书法,即初读—再读—精读—熟读。以此四步,学生可以边读边质疑再到解除疑惑,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同时对于重点词汇进行重点的理解,充分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书就是要学生去读,自己品出其中的味道,而不是靠老师给讲出来。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提倡“启发诱导”法

实践证明,启发诱导讲课能达到识事、达意、掌握表达形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的时候,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主人公不了解,不知道他们为何会联系到一起,这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讲清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在进行启发时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否则会导致启而不发,不但不会对理解课文有帮助,还会有偏差,浪费时间。

三、提倡“精讲巧练”法

精讲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重点,让学生学得容易学的明白;巧练就是要有明确目的出习题,出典型题技巧题,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做题的技巧和规律。精讲精练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四、提倡“内容和语言统一”法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自觉通过语言文字去正确理解思想内容。在做语言的分析时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因此,不能忽略作者对某些词句的独具匠心的用法。一定要注重语言以及修辞,不能只停留在对内容的理解上。

五、提倡“读写结合”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吸收的话那么写就是表达。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读写的结合。阅读教学要使学生认真去体会作者的思路意境,这样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可以从范文当中学习到各种文章的不同的表达方法,写作时就有所借鉴,有所依照。

阅读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范文,学习文章的构建方式、优美的措辞、多样的表达方法,利用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要提倡读写结合,就要改变只读不写或重读轻写的教学方式。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采用了江苏溧阳实验小学推行的“直接拼音法”。

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

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

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86-0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词汇量。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在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备受大家的关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实施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这方面的运用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加以探究,总结自己在阅读方面的方法及策略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

1.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1.1 阅读材料需精心选择。阅读英语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要做到并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做好阅读材料的选择,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要选择生动有趣,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材料,还要选择具有启发学生心智的材料或者书籍。小学英语的阅读内容要选择有一定的故事性,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内容,既能启发学生,又能让学生非常乐意地读与学,这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结合课本所学到的知识,编写并收集一些英文小故事、小短文等是有利的。给小学生选择材料,还要注重材料内容的生动性、有趣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材料的选择可以是自己熟识的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情景,还可以选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生活文化,并进行介绍,让学生在阅读中尽情地享受,在欣赏文章中更喜欢学习数学,不再是呆板地读读文章。

1.2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小学生的阅读还处于基础认知的阶段,在阅读的方法及技能方面还有欠缺,学生掌握的还不够好,我们要加强训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还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在指导时,可以对背景知识进行介绍,还可以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当学生阅读前,适当地介绍与材料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喜欢学习英语。

2.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3.在阅读中扩充信息量

3.1 读有趣的文章。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准备有趣的文章,让他们在读这些有趣的内容中,获取了知识,也扩大了知识面,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兴趣。

3.2 办各种小报内化语言。我会定期让学生办英语黑板报,有时通过英语手抄报、英语角内化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还通过办班级英语小图书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积累,各种小报的内容不拘一格,在各种活动中还要增加英语阅读的题材,比如,教材的疑难知识问答和学习方法介绍也可以是小报的内容,还给优秀的学生刊登优秀习作,让学生积累英语小谚语、小故事,在读小幽默中加强了练习。通过不同途径做大量的英语信息输入,轻松地扩大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量。

3.3 在听觉上进行语言熏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用英语与同学们讨论、交流,刚开始是一些简单的语言,比如问好的,回答的句子。还要定期定时地播放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让他们看英语儿童电视节目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英语语言的熏陶,在听觉熏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4.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总体性探索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高段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以上几个方面,是学生大信息量的阅读输入和输出,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耀民.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为主;个性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忽视和抹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①“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②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③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④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首要的条件是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内心需求,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的状态。

三、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

四、营造课堂氛围,拓展思维空间

陶行知先生早在《创造宣言》中就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比如在教《火烧云》时,我是这样进行的:①思考、领悟、找规律。学习第4~6节时,先让学生默读:说出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引读思考:天空出现了什么?怎么样?后来怎样了?看的人怎样表现?进而领悟写法:先写某种动物出现,接着写样子,又写变模糊、不见了,最后写看的人的表现。②模仿、练说、巧内化。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质疑问难的气氛,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诱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找出疑点,大胆推测和想像,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③交流、练笔、勤积累。要求学生把练说、练笔结合起来,让学生争相发言,获得信息,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描摹,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悟法——练说——练写”,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创新,鼓励求异,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无弊。

五、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像。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82-02

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阅读是人类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作为一个有时代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下面是我对语文阅读方法的几点体会:

一、创造阅读生态环境

教师应该创造丰富的阅读物质环境;创造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共创和谐阅读生态环境。比如在学校建立文化墙,设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比赛,增设阅读课等相对增强同学阅读的物质环境。同时要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简短的诗句,古诗词等。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久而久之,学生的学识不断增加,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书籍是阅读的对象,合适的书籍才能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在有合适书籍的同时,教师应教给同学阅读的方法,阅读方法是学生能自主阅读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基础,比如挑选书籍时略读书籍的大概内容,选定后精读,边读书边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不可强求逼迫,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并从中吸取营养,这才是教师应进行思考和研究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小学是最懵懂的时期,大多数小孩子都热衷于动画片,但是我们会发现动画片用语言形容的时候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读故事书,可以通过每天让同学上讲台讲个故事的方式,激起学生对阅读喜爱。为了更好的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像学校提议设立读书节,举办各种读书比赛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对于文章的结尾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去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三、以身作则,学会感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读书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撰写读后感。用自身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带动着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趣化的语言,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语言中的形象来自与客观世界,但又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映照,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的主要反映表达这作者的情感、感受、思想。形象性的语言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点,感受语言的形象就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有人说:如果把形象性语言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语言是他的外表,形象是他的身躯,感情是他的灵魂。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的形象,不仅能让学生想象出语言所描画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形象能够与作者进行感情的交流,培育学生在阅读语言作品时的形象感。这样一方面语言触动学生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生命和个性的直接感觉和判断。

四、活学活用,因材施教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何把师生从呆板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这正是我们要思考的。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成的,教师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求真务实使学生学有所乐。

教师应该挖掘自己的感召力,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教师不能没有感情,如果想要把学生教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不少教材情文并茂,如果配上教者情绪饱满、面带微笑,“未成曲调先有情”,再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产生某种微妙的情感效应。互动是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让小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实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互动教学的形式是从单纯的灌输教学模式向探究教学的一种转变,能让学生在谈论和探索的过程中吸收有效信息并强化记忆。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以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情。教师应该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之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华夏文明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王燕.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

篇7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 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 收获激情。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水平低的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等的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水平的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篇8

一、阅读教学的内容及要素

1.阅读知识的教学

阅读知识的教学是阅读教学体系中的“基础要素”,没有这一要素,阅读就无法进行,阅读教学也就无从入手。阅读知识教学与一般语文知识教学的区别在于,它专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中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听说和写作中必备的基础知识沟通组成整个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体系。阅读知识教学与其他语文知识教学互相联系,所以阅读知识教学中并不排斥与适量的听说知识和写作知识教学的结合。因为各有重点,所以在阅读知识教学中,其他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应为阅读教学服务,都不能代替阅读知识教学。

2.阅读能力的训练

阅读之所以成为阅读,是以阅读能力为主要标志的,因此阅读能力训练应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中心环节的构成则是平时所说的阅读能力结构。正确把握阅读能力结构是我们顺利进行阅读能力训练的前提。阅读能力结构主要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赏能力和借鉴能力所组成。

(1)认读能力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能力,它是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获得阅读材料最浅层意义的能力。认读能力的功能在于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学习和掌握文字的形、音、义的基本特点和组词造句的基本规律,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解词的技能技巧和简单的阅读方法,为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打下必要的基础。

(2)理解能力是基本层次的阅读能力,它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词句、段落、篇章、修辞的理解,领会文章内容和现实的能力。理解能力的功能在于提高阅读者由现象而本质、由本质而现象、由局部而整体、由整体而局部地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即懂得阅读材料以什么样的语言反映了什么样的内容,以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由什么样的材料说明了什么样的观点。

(3)评赏能力是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是对阅读材料从思想观点到语言文字、风格特点的评价、鉴赏的能力,是对理解能力的深化。如果说理解能力主要表现为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如实的分析,是使主观认识逐渐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维过程,那么,评赏能力则是以阅读者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思想观点来评价、赏析读物的好坏、是非、美丑,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是客观存在受主观检验的思维过程。

(4)借鉴能力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是阅读者从阅读材料中受到启示,通过推理、发现、提出或解答超出读物原意之外的新问题,获得创新,并得以借鉴的能力。借鉴性的阅读,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对读物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的评赏,主要在于通过阅读,得到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这种阅读借鉴能力不属于运用与写作的思路,仍然属于阅读能力的范畴,它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3.阅读态度的培养

阅读态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内容体系中的“条件要素”,没有这一要素,阅读就流于形式,阅读教学也就难以为继。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知识的获得和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态度。因此,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这种阅读态度,包括明确的阅读目的、自觉的阅读态度、良好的阅读习惯。

(1)明确的阅读目的。

阅读本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端正阅读目的作为一项必要的教学内容。大而言之,要使学生明确阅读与社会需要和自己终身所要从事的事业的关系;小而言之,要使学生明确从眼前的阅读材料中汲取何种认识、练就何种能力、获得何种教益。成功的阅读教学都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

(2)自觉的阅读态度。

最有效的阅读是把阅读当作自身的需要,不是“要我读”,而是“我要读”。自觉地、主动地阅读是成功阅读的最佳主观条件。在阅读教学中应把态度的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容。

(3)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包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随时读书看报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都要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形成。但是,在所有的阅读习惯中,最重要的是思考的习惯。

二、阅读教学的方法

1.学前读。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低年级应朗读)。应由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

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整体感受课文,变成集体读书的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人人做到读得正确,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读得流利,读得琅琅上口,了然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着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对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拨,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使其达到四会:一是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是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是会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四是会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并在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培养思维品质;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良好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强大的助力。

1.激发兴趣。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很强,在学生所阅读的大多数文章中,情感因素极其丰富。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实际上及时体验情感的过程,这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陶冶感情,提高情商,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引导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魅力强大的导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一部喜爱的动画片、一个熟悉的人物、一款备受追捧的课外游戏,都能够引起他们极大的阅读兴趣,合理利用这些花絮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学习的状态中去。身处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可以选用很多有吸引力的社会热点和新闻作为课堂的导入语,通过这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在能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勇气,进一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按照基本的教学步骤去开展阅读教学。当学生将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追问一个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问题;在学生遇到思考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点拨,使学生能够豁然开朗;而当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提出一些能够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充分激发他们的探讨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阅读教学的内容上。

2.养成习惯。在开展实际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看成等待填食的鸭子,无论他的肚子是不是已经饱满,总是会一次性地将尽可能多的知识“塞填”进去,总是会在课堂上尽量将课文分析讲解得很细致、很透彻,担心有丝毫的遗漏。纵然教师也在尽量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他们还是学得很被动,收效不大。一是教师已经预先设定了想要达到的目的,如归纳中思想、段落大意、词语含义等等。学生们只有顺着教师拉好的这根线径直往前走,没有自己的主动性、思考性。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教师形成一种依赖思想,到他们自己去看要阅读的材料的时,只机械地按步就班地按照老师的方式分析课文。而在今天这种开放性题目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必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对于阅读能力的不足,如果只是简单地认为是学生阅读能力不足,从而尽量采取加大训练力度的方式解决的话,就必然会使学生感到事倍功半,造成他们的阅读能力止步不前。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要下大气力为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顺利实现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所要到达的教学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就能自己去独立进行读书思考,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此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时,还要重视加强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必须协调好课内外阅读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使课内阅读能够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学习丰富课内学习。

3.加强互动。因为家庭文化背景和个体的心理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学校的每个班上的学生所学的课本完全一样,但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阅读”个性也迥然相异。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时,都会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个体爱好去阅读课文中的重点部分和自己关注的焦点部分。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体特点,在开展实际的阅读教学时,根据阅读教学的不同内容和不同阶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勇敢提问。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生有哪些部分不清楚,他们学习中的难点具体在什么地方,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减少做无用功。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点,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求知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学习内容中的一些疑问。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在开展分组学习、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合作,开展组间竞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做的时候,学生既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也要全面加强与其他组员的合作。比如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看哪一组先想到解决的方法,哪一组想到的解决方法最多,哪一组找到的解决办法最佳等,这样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质疑中,教师既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扎实,又可以通过这些针对性解答疑问的方式,不断完善并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与自己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经常性的互动讨论,将阅读教学变成一件生动活泼的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做到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阅读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学海无涯,教海无边。每一个学生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所以同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不一定适合。对于教师而言,在传授知识时应该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把阅读教学实际与学生特点结合起来开展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用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鼓励学生把不同的看法、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继伟.浅议中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12)

[2]袁雷.让学生乐于阅读[J].安徽教育,2006,(08)

篇10

关键词 英语 阅读 结合

阅读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适当地开展阅读教学,对巩固英语课内学到的单词和句型、丰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大量机会和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整体语言素质,又能让小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开展阅读教学,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开展英语阅读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应重点从“五个结合”来把握。

一、阅读教学必须与书写训练相结合

可以把阅读教学与书写训练相结合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短文回答问题,另一类是模仿话题写类似的小短文。根据短文回答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法规范的训练。例如,在回答Do you like drawing?时,有的学生就很容易写成Yes,I am.而不是Yes,I do.又如,在回答What’s in the box?时,学生容易把答案写成It’s a pen.而不是There is a pen.模仿话题写短文要求学生先理解提供的范文,然后根据一定的句法和语言规则进行再创造。这种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教学必须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结合

根据阅读材料,有些活动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如材料所描述的是一动物,让学生根据英语句子的描写,发挥想象画图。除此之外,根据适宜的材料,让学生剪贴、做卡等。教师也可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搭建舞台,使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成就感,通过查找工具书、利用Internet网络浏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weather一课时,给学生推荐几个英文的天气预报网站,并让学生去查New York,Tokyo,Paris,Moscow, London,Hong Kong等一些著名城市近三天的天气情况,学生在浏览中发现了humidity这个生词,查了在线词典发现是“湿度”的意思。虽然在网页上还有很多生词,但学生基本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三、阅读教学必须与培养学生的同伴合作意识相结合

在课堂上采用合作阅读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极大地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及参与意识的提高。首先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小组,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What is the story talking about? How…Why…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可以进行扩展学生能力的训练,小组成员间就阅读材料进行提问及回答。

四、阅读教学必须与分步进行语言项目训练相结合

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功能旬等语言项目分步进行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首先,借助图片、实物、教具等进行单词认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机械操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常用的游戏有摸物说词、看口形或表演猜词、听音传话、图片快速闪动、听指令做动作等,力求多种感官协调互助,使学生学得活泼而扎实有效,牢固掌握词汇。其次,将新的语言功能句呈现给学生,分层设计小的任务予以训练。这一环节要注意的是:句型的呈现要借助情景的创设而进行,以便让学生明晰语言意义及使用场合;要将活泼有趣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任务的设计要有较强的目标性、序列性和整体性。

五、阅读教学必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相结合

篇11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04-02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技巧的指点,阅读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巧妙引入情境,激励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尤其是对那些景美、情美的课文,教师更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丰富表象,发展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基本功训练,落实阅读训练点

阅读教学必须把培养能力作为主要目的,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强调多读、熟读,读懂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及表达方法。②强调带着问题读书,读后进行充分地议论,并加强指导,注意学法的指导。③强调自学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④简化程序,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提出的一点是课堂教学要注重全体训练,克服问答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加强词、句、段及全文的阅读训练。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语言理解内容,对学生加强词句训练。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教师围绕训练点,提出思考问题:"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的情况如何?"学生认真默读,找出重点词语――阻挠、争夺、控制、要挟、轻蔑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比较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从而使学生得出当时国内的情况是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国外干涉,从中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有胆识的爱国工程师。

4.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领会其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如此而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5.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中心十分明确的课文,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接着,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学生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视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1]王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才智,2011(24).

篇12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生为主 个性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忽视和抹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首要的条件是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内心需求,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的状态。

三、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

四、营造课堂氛围,拓展思维空间

陶行知先生早在《创造宣言》中就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比如在教《火烧云》时,我是这样进行的:(1)思考、领悟、找规律。学习第4~6节时,先让学生默读:说出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引读思考:天空出现了什么?怎么样?后来怎样了?看的人怎样表现?进而领悟写法:先写某种动物出现,接着写样子,又写变模糊、不见了,最后写看的人的表现。(2)模仿、练说、巧内化。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质疑问难的气氛,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诱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找出疑点,大胆推测和想像,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交流、练笔、勤积累。要求学生把练说、练笔结合起来,让学生争相发言,获得信息,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描摹,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悟法——练说——练写”,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创新,鼓励求异,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无弊。 转贴于

五、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像。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一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在赞扬声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立足阅读基础,又要批判继承地做出自己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思维,在练习中培养必备的阅读基础,从而让阅读教学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篇13

1、引导及鼓励学生朗读与默读语文课文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其需要将触觉、视觉及听觉予以充分调动,此学科需运用眼睛对世界万物所存在的基础性规律进行观察,运用耳朵去对周围的各种声音进行聆听,利用嘴巴读出自己喜欢且优美的文字,用心就周围事物的实时变化予以感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对于学生而言,所讲授知识往往是静止的,然而利用朗读及默读,将原本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与此同时,将原本处于被动状态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为主动性的接受且吸收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朗读与默读这两种模式进行交叉使用,通过默读,能够实现学生在精神方面的集中,促进学生在专注力上的提高,促使学生将文章大意给与迅速掌握。利用朗读,便可将学生的耳朵、嘴巴及眼睛同时使用,且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及配合,以此就课文的记忆进行加深,还可对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营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于朗读及默读两种方式,于上课前夕,采用默读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给与了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之中,还可引导学生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大致了解。当课堂内容近半时,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则可能出现下降状况,此状况便可让学生实施朗读课文,以此就学生的精神提起,与此同时,可实现加深课文理解的效果。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文《春联》,教师让学生以默读的方式通读课文,且需规定一定时间内完成,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路及写作结构进行思考及推敲,而后利用总分总顺序,将课文进行介绍,最后再采用朗读的方式通读课文,然后教师将自己课前收集的春联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将春联内容朗读出来。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学生可对课文的记忆及理解方面进一步加深,还可实现学生在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此外,还可在朗读前,让学生对一段学习录音进行聆听,并依据其中相应朗诵方法,让学生按此进行朗诵,并且还要和读课文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找出,而在朗读时,还可同时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语文课文朗读的语境之中,实现阅读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2、以童话选文类型丰富为框架就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进行培养

丰富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对于文学修养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文明得以延续的不懈动力。小学生往往具有惊人的创造力及想象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培养方面给与足够的重视。至此,小学教师要对童话选文类型进行不断丰富,依据且利用童话,实现对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予以激发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持续活跃。当前针对苏教版语文课程而言,其在有关童话为其主题的课文方面,在类型方面存在过于单一的状况,只有较少的经典童话,有关小学高年级段方面的童话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童话选文类型进行不断丰富,不能仅将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将身边所发生的故事引入其中,比如和身边空气污染现实状况相关的《小狐狸卖空气》;和我国相关载人航天技术相关的《我叫神舟号》等。通过将童话选文给与不断丰富,不仅可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及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实现学生在学习效率进行提升,进而实现在课堂质量方面的提升。

3、以紧扣主题为方向将单篇课文与学习单元相结合

针对各篇语文课文而言,其在具体的教学方面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教学上能够一方面紧扣一方面,此种方式同时也和人类记忆规律相符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利用,按照文章的中心主题,并将其和本单元总体性方面的核心教学任务相结合,以此来开展教学。当讲完一单元之后,教师然后对各个课文进行对比和归纳,实现在相应主题单元教学价值方面的增加。比如人教版五年级教材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当中,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便是人所具有的创造力,而《最佳路径》则将以人为本作为其表现的的主题。此外,其中的《人类的“老师”》则讲述的是人和自然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些课文尽管在所要表达的主题方面存在差别,然而均可将该单元所要表现的核心主题予以反映,也就是开放和尊重。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对课文和单元之间在主题方面所存在的关联充分挖掘,将所讲述的单篇课文紧密结合与整个单元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通过将抓准主题,实现连贯性的形成,还可就学生对单元及各个课文方面的理解更为深入,将教材具体的编写结构进行合理把握,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篇14

1语文课程标准中“群文阅读”的启示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与个性的体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也迫切要求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从而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单纯的接受学习方式为体验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交互式白板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

1“群文阅读”是现实教学工作的需要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旦有公开课、观摩课等,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为教师表现的亮点。然而,与公开课、观摩课上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室里的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等装备多被冷落,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闲置,黑板、粉笔风采依旧。可见,新的教学媒体、技术与日常课堂教学应用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交互式白板是现阶段一种比较理想的接入方式,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黑板到电子白板”,技术路线是“演进”而非“革命”,是从课堂教学出发,而不是从技术出发,亲近教师而不是束缚教师,解放教师而不是改变教师。教师不用改变原来的教学风格和习惯,“写着讲着画着”,比较轻松地从“黑板”教学平台跃上“电子”教学平台。

3在“群文阅读”可以采用四读一练模式

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交流和探究。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精读思悟”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如在上《詹天佑》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诸多的优秀品质。在这堂课上,我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及时书写功能,先将文本内容在白板上显示出来,而后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我还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带进阅读。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学生们也从中学到在阅读中如何进行批注,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实效。这种方式的阅读教学,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得到了体现。

4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