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技术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技术管理工作思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5: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技术管理工作思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技术管理工作思路

篇1

二级医院肩负着联系上级医院和服务基层医院的维系作用,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院是二级教学医院,肩负着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重任。本人就在二级医院图书管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新的工作思路

1 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丰富馆藏资源,特别是重视医学期刊

我院是地处长江以北的县级医院,相对长江以南,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相对滞后。我院占地面积不大,建院时间短,是一所年轻的中医医院。所以,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会给医学图书馆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大扩展了图书馆的功能,使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存储知识、传递信息与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走向市场,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为全院医护人员和进修实习学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以为医教研提供信息、为领导提供情报为己任。但是在当前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情况下,不少医院图书馆处于停滞不前状态,业务和建设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领导对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视。由于一些领导认为图书馆的投资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率低,致使图书馆在人员配备、设备购置、经费投入等无法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工作难以开展。要想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领导重视是前提。离开了这一点,医院图书馆的作用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争取领导的重视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争取足够的年度经费,我们将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及工作成果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和反馈,使领导对图书馆有较深的印象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让领导切切实实感受到图书馆对促进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努力争取领导的支持,积极争取经费,进而保证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质量和医院图书馆职能的有效发挥。

2 培养精细化管理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可概括为四个字,即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准就是指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算、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就是操作细化,管理和服务要细化。严就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二级医院图书馆多数还属于小型图书馆。馆员的学历、专业知识结构相对缺乏,大部分馆员都是原来从事其他工作后来改行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平常工作都是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管理图书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要求,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是精细化的管理。首先要让大家了解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从思想上统一,提高认识、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逐渐渗透到每个馆员的工作中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人是生产力的核心。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用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理解、尊重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在职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建议医院领导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尽量的让每个人主动的为医院创造价值,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还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比如精神激励、物质奖励和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等。

3 根据服务对象多层次、多要求的特点做好服务工作

篇2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基本思路;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活动。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手段,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有一定的困难。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对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项目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以项目的管理与运作为核心来重新构建企业的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与运作项目的实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施工企业的共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工程承包国际化的趋势下,在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中,试述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如何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使企业得以提高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本企业竞争力。

1.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鉴于标准化管理具有全面、系统的特点,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持续改进的实际,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具体通过“四册作业卡”来反映。

1.1四册即《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手册,主要是细化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

管理制度是基础,人员配备是保证,现场管理是重点,过程控制是关键,4个标准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别制定了 4个标准化《实施细则》,用以指导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一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清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根据项目的管理特点,建立了 14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二是人员配备标准化,在《预控纪要》配齐管理人员的前提下,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内容侧重于人员培训和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先培训、后上岗、施工过程中培训计划、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职责、所在岗位要做什么、怎么做等内容。三是现场管理的标准化,目的在于明确现场管理要做到什么程度,把现场管理工作目标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平面布置和大临标准、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标准、技术工作标准、试验管理标准、商品混凝土使用管理标准、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架子队和劳务用工管理标准、现场监控检查标准等内容。四是过程控制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细化分解各个环节的责任而实施全过程的监控。

1.2作业卡即《岗位标准作业卡片》,主要是把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操作层。以简洁、方便、实用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主要指架子工、电工、电焊工、气焊割工、材料保管员、吊车司机、装载机司机等)制定成了各种方便易携带的《岗位标准作业卡片》,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资格标准、工作内容、工作标准、考评标准和考评结果处理标准。要求每一个操作人员随身携带,随时查看,工作前先学标准,操作过程谨遵标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2.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

作为施工单位,一切标准化推进工作都要反映于施工生产,而反映施工生产的标准又主要在现场和过程,所以在标准化体系建立起来后,在推进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两个环节。

2.1强化现场管理标准化,确保施工生产有序推进

2.1.1抓现场要素、配备的标准化。适应建设的要求特别是质量控制的要求,坚决摒弃“作坊式 ”生产,坚定地推行工厂化生产、专业化施工、机械化作业。

2.1.2抓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坚持把“技术先行”作为施工管理的根本原则,充分认知项目特性,快速做好测量、试验、现场调查、图纸审核、施工图现场核对等前期技术筹备工作。根据《预控纪要》对优化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等提出的大方案,一项一项具体细化,重要方案及时沟通,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由“内部专家”审核后实施,确保以最优的方案、最佳的作业指导推进现场施工。

2.1.3抓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建设。为树立工程建设新形象,在文明施工标牌、安全牌、宣传牌等工地文化建设上加大投入,重要路口均设置指示标,现场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

2.1.4结合项目特点在现场管理方面寻求创新。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强力打造 “无线理念 ”,所有电力、照明线路均布设暗线,全部采用绝缘塑料外套管埋设于混凝土地坪以下,既延长了使用耐久性,又保证了用电安全性。

2.1.5抓架子队的标准化管理,以用工和谐促进施工和谐。首先是杜绝违法分包、以包代管,在用工形式上全部使用以人工费为标准的架子队模式。架子队由项目部负责组建,每个架子队配备一名专职队长、一名技术负责人,并配备专职安全、质量、试验、材料、测量、工班长等人员,劳务工通过有资质的劳务公司派遣或由公司的劳务公司到社会招募。其次是加强对劳务工的考试上岗管理、培训管理、工作纪律管理,确保劳务工的操作技能和标准化施工的正确意识。

2.2强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创优

过程控制涉及到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各个方面,建设质量决定运营安全,从保质量就是保安全的百年大计考虑,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其作为过程控制标准化的重点。

2.2.1制定目标,细化标准。为了使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目标清晰,体系健全,责任明确,根据工程创优的总体要求,制定工程一次成优,确保省优,争创国优的总体目标。

2.2.2培训先行,理念领先。为了使全部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具备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掌握新的技术要求,重点抓岗前培训和过程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等办法,通过组织学习、多媒体介绍、现场观摩、会议传达、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并充分借助上级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全体参战人员就标准化施工在理念上更新,管理上创新,技术上革新,工艺上推新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技术规范、作业标准等有了科学严谨的把握。

2.2.3打造样板,典型引路。分阶段打造样板工程,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都有典型引路。其次是坚持 “样板引路,数据指导 ”的质量管理原则,严格“试验数据指导施工”,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和样板段选定原材料、操作方法,修正相关技术参数,制定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内控验收标准,作为全面施工的控制依据。

2.2.4强化措施,以过程控制的标准化保证创优目标的实现,以保证创优推动过程控制标准化工作,使二者互为促进。制定保证创优的组织保证、技术保证、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法、工艺及保证措施。

2.2.5严格检测,落实标准。强化对工程验收标准的掌握,一切检测标准以数字说话,狠抓工艺参数、验收参数的达标。

2.2.6规范内业,全程追溯。内业是施工过程的书面反映,必须资料齐全、规范完整,才能从文字上对过程控制进行反映。在内业资料标准化管理上做到:形式上与工程保持一致,内容上与施工现场同步,管理上与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三标一体化有机结合,明确了分工负责人,定期收集整理存档,采取周检月评的办法进行自查自纠和总结提高,确保内业资料。能体现 “写所做,做所写,记所做 ”的原则,尤其在施工日志、现场自检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原材料使用追溯等方面必须在当天及时填写,履行签认手续,当日汇总存档。

2.2.7重视改进,工作闭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专项检查和平时巡检相结合,未雨绸缪,排查隐患,限时整改,不留死角;在施工的不同阶段评价出相应的检查防范重点,组织专项排查和日常巡查,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不留隐患。

3.结束语

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是安全稳定、质量精品、工期合理、环境和谐、技术创新。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才能为建立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最佳秩序,获得良好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JGJ/T198-2010).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篇3

我叫xx,今年27岁。95年毕业于xxxxx学校,在厂汽车队先后从事汽车修理和技术检验工作,并担任车队团支部书记职务。经过工作几年以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领导和同志的支持帮助下,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并渐渐成长为队内的技术骨干之一。在这次竟聘中我竞争的岗位是水电厂汽车队副队长,参加这次竞争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说不仅是走上管理岗位的机遇,更主要的是一次能够充分展现自我,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参加此次竞聘,我认为自身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一名从班组成长起来的技术人员,我能够认真学习各项生产技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当中,使得自身较好掌握了队内各型车辆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技术。同时在工作期间积极钻研业务,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厂机动科、技术科编写了水电厂《车辆设备管理规范》,《机械设备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等企业标准。作为队技术管理人员,在队内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主持和参与开展了多项技术成果的研究攻关工作,其中有厂科技进步成果三项、质量管理QC成果三项、现代化质量管理成果一项,小改小革成果两项。通过积极开展有关专业的技术攻关和创新活动,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了专业理论,增强了业务水平,开阔了视野,同时使得自身技术运用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二是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通过几年来在生产班组的工作实践和学习,使得我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一名基层的技术人员,不能只会懂得“纸上谈兵”,空讲理论。只有扑下身子深入生产现场,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磨砺和充实自己,通过有效的实践才能在技术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为此,在队内的生产建设、车辆抢修等活动中,我都乐于承担工作,勤于动手。在队内技术攻关活动中,工作紧张时我常常是白天在班组参加现场作业,晚上回家为整理资料、调整工作思路而通宵熬夜。对待工作,不管干什么我从不讲价钱,更不怨天尤人,并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

三是具有虚心好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作为队内的技术检验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集维修技术和设备运用管理的综合性岗位。因此,在完成技术工作的同时,我虚心学习运输企业的有关业务知识,熟悉掌握了运输质量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等有关知识,系统了解了各级各类文件精神,初步具备了一名管理干部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水平。并且,我在队内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同时也锻炼和积累了一定的文字功底。工作之余还自学了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文字办公操作和日常维护等。在日常工作中,思想比较活跃,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较快,并且勇于实践,面对困难具有高昂的斗志。

四是具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优良品质。我信奉诚实待人,严于律己的处世之道。作为管理干部,我认为必须要有处处带头示范的权威,又要能够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为此,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锻炼,以“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信条,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应该说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以上是我的几点竞争优势,如果能够得到上级组织领导的认可竟聘成功,那么我的主要工作思路是这样考虑的:

围绕队内的生产建设和车辆运行管理工作,牢固树立技术效益意识,集中人员技术力量,从强化车辆设备管理水平,提高修保质量着手,在生产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活动,坚持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手段,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技术改造活动,为确保全队的安全行车、优质服务运行工作的完成打好基础。

具体的计划措施有以下几点:

1、强化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安全行车服务

汽车队作为厂水电生产的运输服务单位,队内的车辆型号陈旧,运行时间长。并加之油区周边地区的道路状况较差,设备运行损耗大。车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难以控制解决的故障难题,使队内的安全运行服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在确保水电生产的前提下,我们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是车辆逐年老化,故障隐患多,难以有效控制解决;一方面是要提高车辆设备的运行效率,确保为水电生产行车服务的安全、高效。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现有设备和人员基础上,挖掘自身技术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管理工作的优势和力量,有效的解决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确保我队安全行车、优质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工作

技术管理工作开展效果的好与坏,首先要从管理人员自身抓起。因此,在全队的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中,作为技术管理干部必须首先做到熟悉了解全队车辆设备的运行动态,对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到的有关问题要认真的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要及时提出一定的处理办法和思路,对一些较为复杂、疑难的技术难题,要迅速组织人员共同研究解决。为此,队内要组织成立由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骨干组成的攻关小组,针对生产过程中的重点技术难题,由小组通过现场会诊、讨论,共同提出可行性方案和技术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全员参予、群策群力的方法手段,以此来增强职工队伍在生产中的技术运用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队内整体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学习,加速知识更新,提升我队技术创新水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原有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在运输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对技术管理工作新的需求。这就要求自身必须不断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勤于思考、加强学习,及时掌握了解相关行业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才能立足于本岗,针对生产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技术带头的作用效能,在队内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有所贡献和作为,从而真正提高队内车辆设备运用管理的技术水平。

篇4

竟聘报告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叫xx,今年27岁。95年毕业于xxxxx学校,在厂汽车队先后从事汽车修理和技术检验工作,并担任车队团支部书记职务。经过工作几年以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领导和同志的支持帮助下,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并渐渐成长为队内的技术骨干之一。在这次竟聘中我竞争的岗位是水电厂汽车队副队长,参加这次竞争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说不仅是走上管理岗位的机遇,更主要的是一次能够充分展现自我,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文章-找范文,到]

参加此次竞聘,我认为自身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一名从班组成长起来的技术人员,我能够认真学习各项生产技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当中,使得自身较好掌握了队内各型车辆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技术。同时在工作期间积极钻研业务,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厂机动科、技术科编写了水电厂《车辆设备管理规范》,《机械设备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等企业标准。作为队技术管理人员,在队内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主持和参与开展了多项技术成果的研究攻关工作,其中有厂科技进步成果三项、质量管理QC成果三项、现代化质量管理成果一项,小改小革成果两项。通过积极开展有关专业的技术攻关和创新活动,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了专业理论,增强了业务水平,开阔了视野,同时使得自身技术运用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二是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通过几年来在生产班组的工作实践和学习,使得我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一名基层的技术人员,不能只会懂得“纸上谈兵”,空讲理论。只有扑下身子深入生产现场,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磨砺和充实自己,通过有效的实践才能在技术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为此,在队内的生产建设、车辆抢修等活动中,我都乐于承担工作,勤于动手。在队内技术攻关活动中,工作紧张时我常常是白天在班组参加现场作业,晚上回家为整理资料、调整工作思路而通宵熬夜。对待工作,不管干什么我从不讲价钱,更不怨天尤人,并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

三是具有虚心好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作为队内的技术检验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集维修技术和设备运用管理的综合性岗位。因此,在完成技术工作的同时,我虚心学习运输企业的有关业务知识,熟悉掌握了运输质量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等有关知识,系统了解了各级各类文件精神,初步具备了一名管理干部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水平。并且,我在队内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同时也锻炼和积累了一定的文字功底。工作之余还自学了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文字办公操作和日常维护等。在日常工作中,思想比较活跃,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较快,并且勇于实践,面对困难具有高昂的斗志。

四是具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优良品质。我信奉诚实待人,严于律己的处世之道。作为管理干部,我认为必须要有处处带头示范的权威,又要能够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为此,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锻炼,以“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信条,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应该说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以上是我的几点竞争优势,如果能够得到上级组织领导的认可竟聘成功,那么我的主要工作思路是这样考虑的:

围绕队内的生产建设和车辆运行管理工作,牢固树立技术效益意识,集中人员技术力量,从强化车辆设备管理水平,提高修保质量着手,在生产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活动,坚持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手段,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技术改造活动,为确保全队的安全行车、优质服务运行工作的完成打好基础。

具体的计划措施有以下几点:

1、强化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安全行车服务

篇5

关键词:企业,工程技术,施工

施工技术是进行建筑施工和革新,是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低成本,低消耗,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合理而科学地进行施工生产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施工企业一直把科技创新、科技兴企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了更好地发挥先进技术在企业施工生产、经营管理中支撑作用,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承包时便将先进的技术支撑列为发展战略之一。

首先树立发展意识,以做大做强企业为目标,技术工作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夯实技术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不断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升级,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取得新的进步。

一是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施工企业发展。技术管理部门深入贯彻企业先进技术支撑战略,大力支持推行企业提出来的“三化”管理要求,细化技术工作思路和设想。制定明确的技术工作目标和指标,在各种会议中,不断宣传先进技术支撑战略意义,使实现这一战略的工作思路和设想得以落实。成立专门技术委员会,以专门技术委员会活动为平台,围绕企业施工生产,进行大量的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成功抵制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更好地完成企业全年经济技术指标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在技术和委员会的努力下,企业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运行有效,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工程的运作日益规范,锅炉安装改造和起重安装许可证换证均通过了换证评审,为一下步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技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力保证了企业技术工作的稳步开展。多年来施工企业技术工作管理部门强化了技术管理休系的工作力度和各级技术负责人的岗位责任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级管理体系,各级技术管理层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主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握本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稳步并大有成效。技术部门和工程管理处等部门在技术支撑作用下,修订了《科技创新及技术进步评审办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导书》等科技文件,对激励企业科技成果评审、规范企业科技成果评审、规范企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和审批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创建一流技术人才队伍并进一步壮大。施工企业应抓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把好用人关,扩充和壮大企业的技术人才队伍,为工程项目提供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各个专业部门都要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广大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解决技术难题,攻克技术难关,摸索改进部分焊接工艺,保证焊缝质量,推广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泰克拉钢结构系统,提高了设计工效和材料预算的准确性,为施工解决了技术难关,促进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确保了施工进度刷新了企业的记录。技术工作管理部门通过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活动、技术研讨会、组织技术观摩与技术交流,以及组织对重大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审核,为培养年轻技术工作者提供了学习和活动的平台,取得很好的效果。如何培养企业技术人才,我们不妨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1)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转变技术职工的认识定位,树立主人翁意识。企业是一艘大船,员工都是船上的船员,个人想要获得发展,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准确的认识定位是个人认可企业文化、融入企业集体的基石,主人翁意识则是一个人对企业应该有的责任感。有的人总是简单地认为:我们去劳动,企业付给我们工资,仅此而已。如果把自己摆在企业的对立面,没有一点主人翁意识,就容易陷入对企业的被动忠诚。在这样的态度和思想引导下,我们只能成为一个做工作的人,而不可能成为与企业一起做事业的人。

(2)近年来企业人才过于频繁的流动,企业的技术人员,要学会主动工作,加强自我学习。随着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我们的工作量会有所增多。有的人会觉得,工作怎么就越来越多了?是工作越来越多,还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方法达不到企业管理的要求?是我们完成不了繁重的工作,还是我们在工作前胆怯了?面对工作上的技术难题,不知我们是否会设身处地思考这些问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求技术人员先进步,除了做好现有的工作,在工作之余,不妨多思考一下哪些事情我们可以办得更好,有什么新技术和工作方法我们需要改进,多一些准备和思考,积极尝试新技术和方法,锻炼自己,提高警惕自身的综合能力,我相信,前面总有我们施展才华的机遇。铭记: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技术人员学会沟通和表达。当我们在施工现场遇到技术难题彷徨、迷茫时,碰壁了,不要一味地等待领导、同事给你指点迷津,因为领导对技术上的事情未必事事察觉,同事也不会时时为你指路、导航。有效的主动沟通和表达,对于技术人员尤为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领导也会为你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提升自我的机会。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能让你不知不觉中收获更多的财富。

(4)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管理。即便你在企业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也要切记别把技术管理工作当做“那都是领导的工作”。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们有义务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篇6

1.1煤化工企业性质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是以技术为主导,以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循环化为特征的资金、技术、资源密集型企业。其投资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引进了国内外大量高新技术,吸引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煤化工项目复杂的工艺技术流程以及大型化、集成化的生产设备、辅助设施。设备装置的高度集成、工艺技术的高度耦合,对技术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煤化工项目选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生产装置的技术细节都是技术工作的范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投资方向、资金用量以及资源的聚集方式。因此,构建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过硬、数量保证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开展煤化工技术工作,对于现代煤化工企业是极其重要的。

1.2企业管理内涵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煤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风险。鉴于煤化工特殊的行业特色,现代煤化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内容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丰富,标准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严苛,技术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以煤制天然气企业为例,项目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工艺包引进、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等各阶段工作中充斥着大量的技术工作。各项技术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各环节的协调程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工程投资、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投产后的日常运营管理。但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重速度轻质量,不顾设计规律,拼命索要设计图纸,压缩设计时间,甚至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做法,导致项目建设中不断变更设计,建成后麻烦不断。因此,要做好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首要是尊重技术工作规律,以良好、扎实的技术工作为基础,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杜绝系统无计划停车,实现经营的连续稳定。

1.3企业的生产运营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目标是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就是要求场内外主体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工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生态链。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协调运转自如,信息流转顺畅,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要实现上述运营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煤化工企业运营经验的技术团队,渗透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攻坚,及时发现和高效解决现场的各类技术故障。

1.4技术工作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成熟度应当以其使用的普及程度来确定。目前除了美国、南非以及前民主德国外,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其他国家尚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仅开车运行1个月后就发生故障,不得不停产检修,恰恰证明煤制天然气技术看似成熟,实则还有部分问题尚未解决或在实践中尚未体现。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中试时可能是正常的,而一旦工业化放大后就可能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独立运行时可能是正常的,可一旦融入整个生产系统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说明现代煤化工技术是极为复杂的,不能轻言成熟。目前,现代煤化工项目,离规模化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社会对现代煤化工的期望值很高。技术工作的复杂性,凸显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煤化工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未来项目的经济运行环境,考虑项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

1.5项目肩负的示范任务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现代煤化工项目从政府批复项目“路条”起,就担负着许多示范任务。这些是国家下达的硬指标,必须要完成。示范任务本身具有探索性、开拓性,需要通过部分项目先行先试,了解相关指标后才能进一步推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通过技术攻关,完成示范任务,推动某一产业逐步成熟,有利于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有利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从煤化工企业的建设运营实践工作来看,部分企业的化工专家话语权不够。在上层的决策中,专家的声音无法传递到决策层中,出现了外行管理内行、重大技术问题决策不征求化工专家意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企业认为以前搞煤炭、搞电力的一样可以搞好煤化工,导致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转以及项目决策失误。煤化工企业发展实践证明,在项目决策中需要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在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等方面保障化工专家的话语权。

2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标准

当前,煤化工产业借力煤炭价格下降、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和转型发展的需求,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现代煤化工产业将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靠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前期、建设期、联动试车以及竣工后的生产运营,熟悉生产工艺,处理技术难题,确保尽快打通生产工艺流程,尽快产出合格产品,实现满负荷运转。可靠性是对技术工作的最基本要求。②合理性。是指工艺技术方面的合理,就是要求在选取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选用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工艺技术、考虑工艺装置的设计能力等过程中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提出论证意见,确保在满足生产系统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工艺装置裕量和工程造价。③经济性。就是要求在开展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借鉴在建和建成项目的经验教训,通过对项目工艺技术路线的合理优化,简化工艺流程,控制工程造价,提升装置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④严谨性[1]。就是要求技术人员,是化工专家能以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开展技术工作,说出来的话、出具的审查意见需要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不能信口开河、人云亦云,要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解决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⑤风险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关注项目自身各类技术拼盘相互衔接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关注现代煤化工最新技术进展,关注常规能源和非常规替代能源的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了解煤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走向,掌握示范项目的示范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降低、规避技术风险[2]。⑥示范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攻关时能突出重点,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示范任务上,要倾注更多的工作精力,集中更多的工作资源,确保圆满完成示范任务,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确定产业走向、推动产业升级积累可供借鉴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参考依据。

3推动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思路

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基层岗位操作员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事故,轻则经济损失,重则人身伤亡、威胁环保,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一套好的制度安排以及一支好的技术团队。

3.1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

开展技术工作,需要形成宏观的、系统的、战略的、缜密的、逻辑的思维,善于将点滴问题放在系统中去思考。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统揽全局、总体安排、分步实施、逐个攻破,从而解决整体问题。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还要求技术工作不能发现问题才被动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对工作有超前性预判,解决问题于未萌之中。具体到项目建设中,就是要对项目基础设计进行独立自主地、认真细致地审查,不能对设计单位有依赖思想。因为出发点的不同,设计单位承接项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签订设计合同,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输入条件,完成设计任务,提供符合要求的设计产品。

3.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可以让坏人变好人,让散兵游勇变成技术尖兵团队;一套设计不合理的制度体系,会让好人变坏人,更谈不上团队合作。目前,现代煤化工企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有业内专家提出,现代煤化工企业“煤质对路则成,管理对路则顺”[3]。整个产业酝酿一场发展的大风暴。要想在这场发展风暴中前行,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制、对流程的规范、对结果的考核奖惩。当前,部分企业出台了一些基本制度及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但总体来说还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缝缝补补,缺乏系统性,缺少统筹规划,下一步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到煤制天然气项目来说,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人才不足,部分技术人员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经验积累。要使这部分技术人才快速成长起来,必须要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先行,从项目建设期就要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能等到试生产以后再开展,应通过长期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必须坚持从严考核、刚性约束,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要坚决淘汰;必须不断完善管控体系,随着项目的建设推进,形成一整套技术规范,使员工工作有规范,企业管理有基础,考核奖罚有依据。

3.3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技术团队

篇7

企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认识水平不足,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对管理进行服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等相关信息进行保存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认知,造成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工作业务繁重而效率低下的局面。另外,管理上不被重视造成员工对财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往往也不积极,管理意识淡薄,以致部分财务档案缺失、损毁。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不够

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主要举措

1.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性认知

第一,财务档案管理认知水平的提高需要进行综合方面的宣传与引导,企事业单位中应当积极开展针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学习与探讨,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有效利用以及再利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与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们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学习,自觉接受财务档案管理问题方面的学习。第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应当充分分清主次,相关部门也应当充分创造条件配合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效率。

2.实现财务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提升

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适时开展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目的是为了促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奖励机制,对从事该项工作业务能力突出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相应的监督管理的开展能够提高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尽量减少疏忽,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的可利用价值。

3.财务档案管理机构建设充分加强

在进行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信息量非常大,只有形成合理的工作思路,建立相应的机构环节才能真正做到管理效能提升。

4.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的电算化系统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财务管理数据构件信息化,并实现高效的信息建设。加强库房建设也是确保财务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的关键,企事业单位需要考虑到财务档案存档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建设其能够支持不同类型档案存储的库房,纸质财务档案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库房干燥度和通风工作的重视,而移动硬盘等技术型数据存储设备要求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其的技术管理。

三、小结

篇8

【关键词】 创先管理 一体化 管控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农电专业化、一体化创先管理的深入推进,网省公司对农电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在农电管理上确定了“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农电发展思路,部署开展了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推进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向县级供电企业延伸,出台了促进农电发展的多项措施,并实施全口径指标对农电业绩绩效考核,农电管理已经步入了创先攻坚阶段。

基于以上农电管理要求,河池供电局不等不靠,积极应对,落实举措,立足供电所、台区、变电站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2013年,河池供电局通过对网区各县级供电企业现状调研、分析,确定了加强农电管理“3+9+9”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2014年,为更深入探索农电专业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快推动实现县级供电企业与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接轨,加速一体化管理进程,提升县级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河池供电局结合当前农电全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要求,进一步开展了基于“3+9+9”模式下农电管控研究和实践。

二、研究思路

基于“3+9+9”模式下的农电管控研究和实践,是把实现“进一步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作为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的切入点和工作目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根据网省公司一体化农电管理的要求,结合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控现状分析,提出当前基于“3+9+9”模式下持续开展农电管控研究的思路。

三、农电管控研究推进历程

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控研究推进历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年),确定了县级供电企业加强农电“3+9+9”工作思路和方法,把基础管理提升作为农电管理的首要任务。第二阶段(2014年),基于“3+9+9”模式下“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进一步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第三阶段(2015年),进一步推进农电管理创先落地,一体化专业管理在基层落地取得实效,基本实现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管理融合。

四、农电管控阶段性研究

1、加强农电管理“3+9+9”的工作思路

2013年,在全面承接网省公司一体化专业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县级供电企业根据现状,通过对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基础工作、专业管理、业绩指标进行全面梳理,研究理清加强农电管理工作思路,找出重点需要提升的三个重要的基础工作、九项核心的专业管理、九个关键的业绩指标(简称“3+9+9”),集中精力来重点规范和提升。

2013年加强农电管理“3+9+9”工作成效:一是抓住了农电管理的核心和短板。通过对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基础工作、专业管理、业绩指标进行全面梳理,确立以“三大基础+九项管理”为核心,聚焦九个关键指标(简称“399”),集中力量来重点规范和提升。以做实“根基”、做强“支柱”、做好“绩效”为目标,夯实农电管理基础,弥补农电短板,推进农电一体化管理。二是加强了农电管理工作的过程管控。确定年度关键指标目标值,并将指标目标值分解到月度,开展重点核心业务,即2014年工作措施及实施计划编制,按照PDCA原则将其分解到月度,加强农电管理“399”工作的过程管控,把管理责任真正传递到局各专业部门、各县公司。三是突出了农电管理的绩效与闭环。依托地市供电局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绩效管理系统,加强农电管理工作实施过程的管控、考核,特别要对地市供电局各部门、各县公司按时间节点、任务工作计划以及关键指标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月度过程监控,月度组织绩效考核,强化责任落实,突出绩效闭环,促进工作成效。

2、基于“3+9+9”模式下“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

2014年,按照县级供电企业强管控、转作风、补短板的工作要求,农电管理以抓好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强化专业一体化管理为切入点,深入推动创先“管理提升三年规划”以及县级供电企业加强“3+9+9”农电工作计划实施,重点推进供电所管理提升工作,通过强化过程管控和PDCA绩效考核闭环,弥补农电工作短板,农电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延伸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以进一步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为总目标,以做实“根基”、做强“支柱”、做好“绩效”为具体目标,从组织、职能、业务、基础四个维度开展管控实践,推进农电创先管控工作思路,丰富了农电管控思路。二是“指标+任务”的农电管控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通过围绕农电目标,设定农电管理目标和实施计划,并月度分解,过程管控,做到县公司的工作与网局同步策划、同步开展、同步检查、同步指导、同步考核。三是“月度过程+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闭环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出台绩效考核制度,明确了考核指标、任务,明确了月度考核权重占全年绩效的50%,并依托统一的绩效考核系统对指标、任务进行PDCA闭环考核,促进一体化管理延伸工作开展。

“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以战略型管控为核心理念,主要围绕组织、职能、业务、基础四个维度展开,以达到平衡县级供电企业的资源需求、协调矛盾、推行“无边界”管理文化为目的。

3、农电创先落地管控工作思路

2015年,以“看得清”、“管得住”、“管得好”为目标,将进一步明晰县级供电企业作为“战略中心、协调中心、控制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的农电工作定位。进一步推进农电管理创先落地,一体化专业管理在基层落地并取得实效,基本实现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管理融合。

五、研究的创新价值与亮点

1、管控模式的可落地性

“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工作思路的落地性主要体现在该管控模式以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为根基,承接了“3+9+9”工作思路。在2015年,会继续进一步更新优化,最终完成农电管控模式的优化设计,并且在具体操作上初步形成部分指导文件,使该模式的推广落地化、操作清晰简便。

2、管控模式的可推广性

本研究课题选择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作为样本研究产生的一系列成果,进一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工作思路。不仅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农电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而且能横向拓宽到县级供电企业其他业务领域的管理工作中。当然,在横向拓宽的时候,要考虑到各业务线条的工作特性和差异性。同时,课题是在网公司“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具有可以平移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晋生、许玉红:农电企业现代管理[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县供电企业线损规范管理辅导[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 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农电管理汇编[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ol target of the necessary means, in order to ensure safety, high quality, low cost, high efficiency and finish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from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reparation for construction phas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site technical management, completion acceptance stage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

公路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因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所谓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指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最终使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原则

1.实现效益最大化原则

供应与消耗协调一致,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人力、财力、物力尽可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2.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二者相结合,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

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本着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原则

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都要严格遵守。

4.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程序原则

履行合同约定,落实季节性施工,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避免施工断断续续资源利用不足,防止出现突击赶工的现象。

5.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

三、公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和健全技术核定与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保证工程如期使用。为此,施工前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人事制度。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在技术管理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进行。

3.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图纸会审是对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主要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装备以及采购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与设计选用的相符等方面进行会审。避免出现因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严重后果。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施工依据。

4.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业技术人员通过向施工工人进行施工设计图的技术交底、施工工艺交底、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

5.建立学习培训制度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规范及先进施工工艺的学习,让技术人员通过学习能够开阔视野、头脑清醒、学习能够增加业务技术水平,不仅要学技术,还要学管理,学为人处事,学协调沟通,来提高技术人员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等。

6.会议及施工日志制度

会议可以加强沟通、可以及时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可以增强凝聚力,可以共同出谋划策。会议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非正式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多开碰头会、现场会),有时效果非常的好。会议制度要重要做下以下两点:一是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会议纪要和每个人的笔记),二是抓好落实,不要做无用功,不要做重复工作。

施工日志一个是工程档案备案的需要,一个可以做到有据可查,会减少犯同样或类似的问题,给人长记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日志可以清晰工作思路。做日志要尽量的详细,内容全面但不哆嗦。

7.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十二字方针,进一步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省、市建设主管部门下达安全方面要求,结合项目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健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实现。

8.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公路安全交付使用。

四、公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图纸会审,坚持按图施工;编制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确保与施工进度同步。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

五、公路竣工验收阶段技术管理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要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填写竣工报告,组织与验收,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竣工验收的工程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合格标准,单项工程必须达到使用条件或满足生产要求。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竞争能力。总之,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路施工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因此,一定要重视技术管理的每一环节的工作,,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时期水厂;设备管理;思考;探索

在水厂生产活动中,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对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水厂生产有着不间断、流程式的生产特点,因此对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再者,新时期水厂建设很多采用了以紫外消毒、活性炭吸附及臭氧氧化为代表的水源处理技术,再加上水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技术含量的显著增加,以及水厂设备管理难度的不断增大,使水厂建设中设备管理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新时期水厂设备管理的现状

新时期水厂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广泛采用了PLC技术、远程控制、在线仪表、变频器、变压动力系统以及鼓风机等,大型、结构复杂且制造精密的设备越来越多,因此对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新时期水厂建设很多采用了以紫外消毒、活性炭吸附及臭氧氧化为代表的水源处理技术,在有效提升了新时期水厂技术含量与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水厂设备管理的难度。

随着新时期水厂自控程度的不断提高与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如粗放管理和精细管理要求、维修任务繁多与专业维修人员缺乏、设备先进与维修能力滞后等矛盾日益突出。新时期水厂设备管理工作对于系统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有效、全面地落实水厂设备管理任务,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统筹安排,更新设备管理理念与工作思路,以水厂供水目标为任务,积极解决新时期水厂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优化新时期水厂设备管理机构

水厂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的地位与作用非常重要,所有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的运用都需要通过组织机构才可以实现,因此组织机构能够对设备管理的效果及运作效率产生决定性影响。过去水厂一般采用以工段制为特点的运行管理方式,即以工段为界限对水厂设备管理所涵盖的责任范围进行划分,在设备管理中,工段是主体,而生产则由厂级进行调度。随着新时期水厂建设中大量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很多现场施工的自动化操作,生产所需人员变少,因此横班制运行方式应用而生,适应了新时期水厂设备管理的需求。横班制强调充分发挥以中控职能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责任制的作用。在新时期水厂由工段制转换到横班制的过程中,水厂设备的职能被弱化,而生产职能得到了提升,因此急需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并积极整合设备技术、人力等资源,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高、应变能力强的设备管理队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因运行管理方式改变所导致的水厂设备管理出现弱化的问题,并对非传统维修项目如强化自控、电气维修以及在线仪表灯进行集中管理。此外,还需积极做好设备运行工作人员的分流,提高维修人员的比重,以积极应对新时期水厂建设对设备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三、转变新时期水厂设备维修机制

水厂设备维修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事后维修阶段、生产维修阶段与计划预修阶段。其中事后维修方式较为被动,坚持坏了才修的原则,能够使零配件寿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具有较高的维修经济型,其缺点是很可能因重要设备故障而造成生产中断。计划预修主要根据设备使用的基本磨损规律,进行设备维护周期与保养周期的确定,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停机的发生率,避免发生严重事故及故障。生产维修主要包含事后维修、改善维修与预防维修三个方面,能够有效增加维修策略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新时期水厂进行设备维修机制的转变,就是从以事后维修与计划预修为主过渡到生产维修,这样可以更加符合新时期水厂设备管理要求,经济性也更好。针对电气控制部分与PLC部分,最好由本厂专业维修队伍进行检修,以实践带动其维修水平的提升,锻炼维修队伍,使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并减低维修成本。这样可以确保水厂能够真正掌握设备的核心技术,进而能够整体控制水厂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

四、提高水厂设备的现场管理水平

设备的现场管理主要指设备的操作层管理与设备管理,新时期水厂的自动化程度一般比较高,基本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但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无人值守并不代表着无人管理,为了确保水厂的正常运行,对设备进行保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设备管理的任务事实上是加重了。设备现场管理作为新时期水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执行新时期水厂对于设备管理的相关要求,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并提升经济效益。设备现场管理工作做不好,设备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基础,管理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保障。

总结: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保障水厂供水优质安全卫生,水厂设备运行状况是重要关键。新时期水厂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须以科学的系统思维为根本;同时,设备管理是以技术管理为主要基础的科学,需要对设备管理观念进行不断更新,重视技术管理力度的增加。近年来我国水厂在设备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与现代化水厂对于设备管理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须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技术基础管理以及节能减耗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袁明康. 浅谈ABC分级管理在设备管理上的应用[J]. 新疆化工, 2004(03).

[2] 郑晓冰. 高科技楼宇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内容[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01).

篇11

一、业务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工作

自4月份上场以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施工图纸复核,工程量清理及工程量台账的建立,并参与项目策划,为项目做好技术准备。

2、方案先行

上场至今编制了各类方案共21份,其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专项方案4份,一般方案17份。组织了危大工程方案专家论证会4次,危大工程动态辨识专家论证会1次,交通导改方案专家论证会2次,聘请专家进行技术讲座1次,同时还组织技术人员参与各类管线迁改方案的制定。

3、内业资料管理

不定期组织工程部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以确保内业资料及时合理且符合逻辑。

4、技术培训及交底

根据现场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技术交底,上场至今共进行技术交底21次,同时每月至少组织开展2次技术培训,自8月份开工以来,共开展技术培训12次。

5、变更理赔工作

项目8月份开工以来,共办理变更4项,累计金额为239万元,分别为排水工程变更7万元,3#下穿道变更77万,加油站边坡变更65万,渣场余方弃置变更90万元。

6、质量管理方面

严格执行样板引路、落实首件制,并撰写首件工程施工总结,对危大工程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并对关键工序进行巡视。每周组织工程部和安质部联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整改。

7、导师带徒方面

本项目分配学员两名,由我担任业务导师,工作中对其进行指导,不定期检查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每季度进行考核,目前两名学院均能达到阶段培养目标。

二、存在问题

这段时间以来,我也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身知识面的欠缺,项目前期对市政项目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有些工作开展不畅。

二是方案优化较少,项目开工以来主要以土石方施工为主,方案优化思路较少。

三是变更设计相对较少,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产值4000余万元,但目前完成的变更增加费用仅239万元。

四是对外沟通协调较差,与领导及同事的沟通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二是拓宽思路,积极沟通,寻求帮助,做好项目的方案优化和设计变更工作;三是遇事多请教、常汇报、多沟通,改变自己做人做事的观念,努力提高自己;四是做好现场质量把控,特别是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更要严格控制。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努力改正自身缺点,做一名称职的项目总工。

篇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步骤;管理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management is to reduce los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from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steps and strategy expounds the relevant content, I hope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tep;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步骤

首先,现场布置图必须根据场地实际合理地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并随施工基础、结构、装饰等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道路畅通、平坦、整洁,用混凝土浇捣,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建筑物周围应浇捣散水坡,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不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及散物;场地排水成系统,并畅通不堵。建筑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处理。凡市区沿道路的建筑工地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5m的围墙,围墙两面刷白。外面涂上建筑物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内容。

其次在施工阶段要注意施工步骤和思路方法:例如在施工中要明确以下工作思路1、现场勘查,确定施工方案;2、测量定位方线;3、土方清理车辆,现场清理平整;4、现场排水降水;5熟悉图纸,技术交底,行使岗位责任制。然后要进行控制挖方标高轴线标高的复核,最后执行GBJ201-83规范、GBJ300-88规范、GBJ301-88规范、GBJ123-88规范所确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在后期要做好测量定位记录、验槽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质量检查和验收记录等得具体工作,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

最后,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尽量采用技术性措施,优化工作手段,将人工的松弛、懈怠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对人工混凝土的振捣,仅仅依靠人为施工会造成之地不密实,不如改成采用自动化高抛免振化辅佐以人工的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有计划的将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结合起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方式方法。这两点这才是建筑施工管理优化的重中之重

2 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任务与作用

首先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使施工中正确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上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辩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保证施工中按规律要求,按正常施工程序进行,决不颠倒工序,破坏施工规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般是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饰,主体工程自下而上,装饰工程自上而下,另外还要充分考虑电气、采暖、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梯等安装工程的配合穿插施工,做到预埋、预留的位置、尺寸准确,安装调试到位,使整体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装饰工程的顶棚抹灰与楼地面工程的施工中,应该是先施工楼地面工程,之后再进行顶棚抹灰,因为楼地面工程的施工工艺是:清理基层―――抄平弹线―――浇水湿润―――刷结合层―――浇筑混凝土基层。浇水湿润易造成顶棚污染,水的凝聚渗透作用降低抹灰层与混凝土结合层之间的粘结力,造成顶棚空鼓、裂缝、反碱。浇筑混凝土基层时施工机械和人为因素产生的振动将造成顶棚抹灰层顺预制板缝开裂和抹灰层空裂。这就说明了施工技术管理中施工程序的重要性;二是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隐患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3.1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技术管理

首先,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工程技术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要加强对强制性条文标准的培训,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必须按规定严厉处罚。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强化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责、权、利,企业主管要支持总工程师做出的正确决定。组织全体管理层、操作层,特别是技术管理人员学习现行标准、规程、图集,尤其是对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每个检验批、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确保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还有,理解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是技术管理的关键。一定要通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项目设计图纸说明是否齐全;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标高是否相一致、是否表示清楚、预埋件是

否表示清楚;工艺管道、电气管道线是否合理。通过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便于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指导施工,每一个分项、分部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专业性强的、高危场所施工必须有专项施工方案及专项技术交底。

3.2 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应该注重技术交底,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控制工程成本。首先,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项、分部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原材料、半成品方面的要求、安全功能特征施工技术要求。由于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及成品保护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工程施工时,应成立 QC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同时现场实施样板引路,每一个检验批施工前依据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专业工长(质检员)依据技术交底进行检查,达到要求后方可大面积施工,上一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处理方案,使之引以为戒。所以技术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对交叉作业,与其他专业工序相互衔接关系的工序优先施工,一旦出现抢工期现象互不影响,各工种互创工作面;随时注意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应注意协调各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

3.3 竣工阶段技术管理

把握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一个工程项目完工后,必须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客观的验收评定,质量验收评定是在施工管理中进行,并且是以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来综合鉴定分部工程的质量,以各分部工程的质量来鉴定单位工程的质量。现场施工管理应认真、仔细、严格把关,对分项工程的质量保证项目、检验项目和实测项目应尽力进行检查,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不予以验收。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和评定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面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还要与其它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从而使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施工管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在企业管理中都是如此重要,要想在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步,必须从施工技术管理入手,企业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才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才会有信誉,才能更好地生存,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10,3.

[2]景飒;鲍绥意;;广安大街SMA路面施工技术[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陈贵喜;郝国文;陈春林;;尼尔基水利枢纽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孙新忠;张珍;;现浇混凝土防渗弧形底梯形渠施工机械研制及施工技术[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庞增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7.

篇13

【关键词】营林技术;管理创新

1.当前营林技术管理创新现状分析

1.1营林管理创新缺乏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

当前诸多高校开设园林管理等相关专业,为营林管理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但是,由于营林管理专业工作内容单调、工作环境艰苦、就业方向少等限制,较少有学生主动填报此志愿,也不愿从事相关工作,这是当前营林管理创新缺乏动力与生命力的关键原因。

1.2营林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创新的意识

当前营林管理工作依旧沿用传统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思路,工作人员也多是多年的老员工,再加上相关领导对现阶段营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工作方式的必要性缺乏认识,因此,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与人力推动营林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使营林管理工作长期缺乏创新土壤与平台。

1.3营林管理工作未建立起完善的创新激励体制

当前林业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模式与管理方式体系不太成熟,激励政策依然采取单一的奖励措施,没有与员工的真实需求相结合,无法激发员工积极参与工作创新的热情。因此,推进营林管理创新与进步的相关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2.现阶段推进营林技术管理创新的方式与对策

营林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营林才能实现林业的再生产。现代林业要求林业既要讲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通过营林理念的更新、体制的革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来实现林业生产目标,是现代新林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1利用现代科技增大电子管理覆盖率

营林管理的工作区域一般范围广、面积大,为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监管,深入了解森林资源的成长状况与恢复情况,保护森林资源不受非法分子的无端侵害,就必须完善营林管理电子系统。首先,可以引进电子监控技术,增加电子眼数量,在重点保护区域和安全事故多发区域重点监控。其次,安排专人全天候观察监控,提高营林管理工作效率,增加营林工作的实际功能与价值。再次,在完善电子监控设备的同时,还要注重引进一系列高科技设备,诸如,植被疫病检测设备等,为营林管理工作创新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与设备支持。

2.2创新营林管理制度

营林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体系,包括林地与植物种类选择、平整土地、培育树种、栽种浇灌、后期看护等多项工作内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破环危机,极大限制了整个营林管理工作的进度与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创新相关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部门”的原则,细化工作范围,让部门工作人员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创新与工作能力的提高,确保营林管理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顺利进行。此外,一旦出现工作失误,一定要根据部门工作内容,找到造成工作失误的根源,并组织专业工作团队针对管理失误设计严谨、精确的补救措施,从根本上切断产生类似失误的诱因。通过此种方式提高营林创新管理的工作质量,推进管理制度的现代化、科学化、准确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2.3创新营林管理人才开发与引进机制

创新需要人才,人才是创新的动力,营林技术的管理创新当然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为充实营林管理人才储备,提高营林工作实力与工作质量,必须创新营林管理人才开发与引进机制。首先,要建立营林管理单位与高校的紧密联系,邀请高校营林管理专业教师到营林管理单位举办培训与学习讲座,丰富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其次,可以定期到高校开展招聘宣讲会,展示营林工作的深远意义,提高学生参与营林工作的热情与经济性,同时也将每一次进校园都当成普及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教育的宝贵机会,让每一位高校学生从心底树立保护环境与尊重生态安全的意识。最后,要利用寒暑假期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会营林管理工作,运用所学结合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让学生真正了解营林管理这份工作,为今后进入营林管理相关行业奠定基础。

3.开展科学营林工作的新思路

3.1优化林业产品结构

科学营林工作要想实现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借助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不断转变和更新观念,优化营林生产的产品结构,并在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三方面利益相协调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林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不断优化。首先,在营林生产的种植方面,应不断优化林木品种,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以及借助国外林业生产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进容易培植,成活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并对森林绿化具有优势作用的林木品种,不仅保证营林生产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且对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意义。其次,在营林生产的市场环节,应加大林木产品的开发力度,尽量实现产品的深加工,避免让林木直接以低层次原料的方式进入市场。比如,当前包括日本等国家都从我国进口的一次性卫生筷,经过简单加工便进入市场,极大浪费了林业资源,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尽量减少这种产品生产方式。再次,在营林生产的附加值开掘方面,应加快林业绿化并同步促进林业旅游业发展的步伐,通过林木品种的优化配置,并加之花卉园艺的同步培育,开发营林生产的旅游市场,既能对环境美化和保护产生积极意义,又能通过陶冶人的情操产生积极的社会意义。

3.2完善林业法律制度

首先,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体现了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但整体而言,一则没有其他相关的具体到科学营林工作的法律法规;再则我国现行的林业法律在完整性上还存在一定疏漏,一方面没有将林业生态保护放到一定的高度加强重视,另一方面,在法律责任以及履行程序等方面还存在含糊之处,对于违背林业生态发展规律,乱砍滥伐林木或者仅为获取眼前经济利益,而违反科学营林发展思路的行为,还缺乏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予以制约和规范。其次,还缺乏科学的林业生态评价机制,对如何通过正确审视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检验营林生产是否站到一定高度,从大局出发进行生产规划,实现了其与林业生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还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由此,也就无法正确衡定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通过良好的关系协调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和方式,也就无法对二者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3.3加强营林队伍建设

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原则,提高营林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市场观念,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积极培育耕耘绿色做使者,建设生态当先锋的职业理念,努力建立一支崇尚科学,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爱岗敬业营林队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营林管理要始终坚持立足生态、服务生态、尊重生态的工作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与工作方式,推进管理制度的改革,注重专业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在数字网络科技的辅助下,提高营林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与专业化水平,从而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五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油藏开发管理;精细管理;措施

在油藏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技术管理过程,面临着可采储量少、综合含水高、油水井井况恶化、油藏既有稀油又有稠油等突出问题和矛盾,因此,要从精细基础资料管理、精细井区系统管理、精细单井技术管理、精细岗位责任管理入手,不断提升切实油水井开发管理水平。

一、精细基础资料管理

基础资料的录取与使用是采油队的核心工作之一,要坚持“精从细处来,细在尽责中”的工作理念,把资料管理落实在“全面、准确、及时”三个方面。

要针对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注采调整中,针对应油井迟迟“不见效”的问题,切实按照节点分解的理念,从拆分操作过程,规范细节标准入手,把含水资料的录取过程进行细分,综合考虑井的特点,人的操作和计量设备等环节,将可能影响资料准确的各类因素全面掌控起来。要针对含水大于98%的特高含水井,建立一套资料录取新标准,除规定采用容量为1.8L的大样桶外,还对取样数量、间隔时间、清洗标准等细节进行规范,确保资料详实、有据可依。在基础资料的录取和使用过程中,采油队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扩充录取基础资料的项目和范畴,强化基础资料的录取时段控制,尤其要避免能够反映关键情况的资料稍纵即逝。要针对特高含水后期中的开发特点,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高标准资料录取制度,以满足对作业井、特高含水井、特殊管柱井、调整观察井等实施精细动态分析的需求,以此带动油藏动态的有效监控与调整,确保自然递减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二、精细井区系统管理

井区管理是采油队技术管理的重点。要进一步提高采油队的开发技术管理能力,将管辖的油水井按照油藏类型,注采对应关系、井网完善程度划分成有固定砂体边界或压力边界的井区,逐一分解确定采油队可控的产量和自然递减目标,提出合理的调整措施。要通过“目标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四个方面实现井区的精细管理。

要通过分解核心指标,实现井区运行目标化。每年年初,按照井区的运行状况和特点,在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基础上,将承担的产量,自然递减率指标逐一分解到各井区,再对影响井区稳升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类,使之进一步比较低发为便于控制和管理的因素,如注水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井开井率,注水层段合格率等,形成分层次、分因素的井区目标化管理体系。

要加密分析频次,实现井区控制度化。要在对以往井区月度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日、周、月三个时间段对分析频次进行了加密,日分析主要通过晨会通报制度和资料落实签字回馈制度重点通报当天的注采调整工作量及目的,明确落实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做到“安排的清楚,执行的明白”。

要通过四线两表,实现井区分析规范化。井区调整在采油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提压水,待观察”。为了在分析中能够形成量化认识,提高分析清理的实效性,要通过建立四线两表,在方法上实现井区的分析规范化管理。四线即:分井区阶段综合产能变化曲线,分井区同工同层产能变化曲线,油水井单层注采对应关系曲线和井组静压变化曲线,两表包括分井区产能变化对照表和对应注采措施跟踪表。

要通过分层次控制,实现井区管理专业化。为了将井区管理工作扎实务实的开展好,要认真梳理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岗位的责权定位,建立井区分层次管理的模式,其核心就在于明确了“干部抓井区分析,职工只抓单井执行。”

三、精细单井技术管理

单井技术管理是采油队技术管理的难点。面对不利的井筒和介质条件,采油队要按照“油井抓工况管理,水井抓层段合格率”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采油队技术管理水平,实现油水井的长寿高效生产。在油井工况管理中,要紧紧抓住工况分析、作业监督和地面管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实行工况临界升级管理。要本着“工况不合理要转为合理、合理的更优化、优化的更持久”这一原则,针对供液不足区、漏失区、潜力区和待落实区的临界井,分析采取优化参数、自扶、水井调整、上提泵持等我运动性措施,使不合理工况油井向合理区域升级转变。二是要严格执行作业监督制度,做到“五个明白、四不放过、两个及时”,即明白设计内容及要求、监督的要点、工具下入深度、躺井原因和工具及杆管长度,对未按设计施工,问题不清和施工质量不达等三种现象一追到底,绝不放过,并做好现场信息反馈及设计变更运行两个及时。要通过细化工况管理,使不合理工况油井向合理区域转变,促进工况合格率及系统效率明显提高。

在水井层段合格率控制工作中,要紧紧抓住洗井及时率、出砂水井监护和作业有效率三个关键环节。特别是治理水井频繁出砂的问题时,要将地面管理过程分解为若干控制点,采取分颜色标示管理等方法,重点强化对单流阀使用和检查考核,每月对单流阀使用情况进行普查摸排,由技术人员建好跟踪台账并附好照片,确保单流阀更换的及时有效性。

为抓好水井作业有效率环节,要从三个方面加大了分析力度,确保单井方案的科学。一是要做好地层吸水能力分析,搞清每个注水层的吸水能力及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油层改造措施。二是要做好水井管柱有效性分析,通过管柱验封资料,对比注水井历史生产状况,出砂状况等资料,进一步验证地层吸水能力,找准管柱失效原因。三是要做好水井井况分析,查阅注水井历次作业描述,井况监测资料,全面掌握水井套损、套环情况,进一步优化单井治理方案。要通过加大水井层段合格率的控制力度,明显改善各项注水指标,使欠注层数明显下降、层段合格率上升。

四、精细岗位责任管理

“精从细处来,细在尽责处“,在管理中,要按照指标分解、过程控制、结果考核这一管理思路,建立推行指标控制模式,把躺井率、层段合格率等开发技术指标进一步拆分成能落实到单一岗位、能考核评价的二级指标。要由原来的单纯控制大指标转向控制小指标,将责任指标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职工、每口油水井。要以班组工作日志的形式将一井一策的执行过程固定下来,量化评价“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做的如何”三方面内容。要以技术小组的模式,对班级一井一策的实施进行技术指标,配合现有的成熟监控技术手段,最终对每一项二级指标单独设立考核评价标准,实现结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