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研讨交流范文

劳动教育研讨交流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劳动教育研讨交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劳动教育研讨交流

篇1

一、会议概览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人口与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前所未有。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劳动力流动势必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也无疑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与此同时,研究方法尤其是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更为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劳动力流动研究又有哪些新问题、新进展?“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空间集聚”全国学术研讨会正是2015年这个节点上又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会议。同时,为搭建国内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发挥人口学期刊引领学术研究热点的作用,一年一度的人口学期刊交流会亦共同举办。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专业委员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人口与经济》编辑部联合主办,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承办,并于2015年10月10日在新疆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人口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口出版社等期刊和出版单位代表近百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授担任大会主持,新疆大学副校长吴广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中国人口学会、中国劳动学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领导先后致辞。

二、会议内容

1.大会主题发言

大会设立主题发言和分会场讨论两个环节。主题发言环节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主编赵善伦教授、云南大学杨先明教授以及山东师范大学李松玉教授先后主持会议。共有9位专家学者发言,他们围绕人口空间分布、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城镇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就业等几个问题展开论述。

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在其“社会变迁、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再分布――现代性、城市化与城市病”的发言中强调:大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化意味着人口高度集聚,但人口膨胀不是城市病的病因而仅仅是城市病的表象;中国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市场与政府两股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错位,其病灶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且有其必然性;城市不是排外的,而应该共享与包容。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陈卫民教授分析了“人口流动对我国老龄化进程影响的地区差异”,认为:庞大的跨区域人口流动由于其主体的年龄选择性强及净流出地与净流入地相对集中的两大特点,使得各地城镇化的水平和各地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有较大差异。陈卫民教授利用数据重新测算了各省的人口老龄化率。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编辑部郭志仪教授和和西北民族大学马子量副教授共同作了题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产业升级:集聚推动、溢出效应与空间衰减――基于西北地区的空间计量”的演讲。他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西北地区主要的30个地级设市城市的城市化率(UR)对加权产业生产效率(PR)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对于城市产业升级有着明显正向的推动作用,而间接效应伴随着空间阈值的增大出现了阶段性的演变,城市间通过城市化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的进程中其扩散与集聚效应是并存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童玉芬教授探讨了“中国流动人口的选择:为何向‘北上广’集聚?”的问题。她从成本收益的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实证得出三点结论:①净收入及收入预期增加显著增加了流动人口选择北上广作为流入地的概率;②与传统观点相异,流动人口个体在流入地的总支出(即成本)并没有抑制流动人口流入北上广;③与其他流入地相比,较高的政府财政支出提高了流动人口选择北上广作为流入地的概率。新疆财经大学高志刚教授以“密度、距离、分割、政策与城市经济发展”为题,通过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密度、距离、分割和政策四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效用。云南大学罗淳教授在其“双重阻隔下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非农化路径选择与动力培育”的发言中认为,不同特征的区域应当有其特色的城镇化路径。由于边疆城镇独特的基础支撑、先决条件和文化底蕴,其城镇化应该超越传统的工业化的非农化路径,应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乡土”气息的亲生态城镇和集简约与精巧为一体的边疆城镇。

新疆大学孙慧教授的汇报题目为“新疆就业现状、预测与政策建议”。她详析了新疆的就业现状、问题及原因,预测了“十三五”时期新疆的就业形式,并就促疆就业给出了对策建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马正亮研究员在“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就业探讨”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流入地的融合问题,马正亮指出流入地政府应主动承担起长期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义务。新疆财经大学段秀芳教授做了题为“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劳务输出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考察了“一带”背景下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劳务输出的影响因素,并就扩大新疆对哈劳务输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专题讨论

会议分会场讨论环节由学术专题讨论和期刊交流会两个分会场的研讨组成。专题研讨的分会场又包含两个专题:“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专题”和“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分布专题”,分别由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首席专家侯亚非教授和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安尼瓦尔・聂吉木教授担任主持,10位来自各高校院所的专家进行专题汇报。

(1)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社会发展专题。该专题学者们的发言题目主要围绕城镇化和城市功能区、人口流动等相关问题。王智勇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基于通勤距离的中国城市功能区研究”,基于经合组织(OECD)“城市功能区”(Functional Urban Area, FUA)的概念,他将全国重新划分为376个城市功能区。并提出按照这一标准测量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约为61.38%,与国际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具有相当水准。马小红副教授在其“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的三地流动人口”的发言中,就三地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并作出预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会终结流动人口向北京流入和聚集。

(2)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分布专题。该专题学者们的发言题目主要围绕少数民族人口与城市空间分布、人口流动、人口与政策、族群居住人口分布、劳动力就业等相关问题。雷军副研究员在其“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的发言中介绍了他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乌鲁木齐进行社会区域分析并探究城市社会空间形成机制。马晓钰教授在其“新疆分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生育政策调整探析”的报告中,总结了新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了新疆潜在的人口问题,认为:北疆地区人口发展状况与全国较为同步,人口政策的调整适应全国的步伐,而新疆生育政策调整的难点和重点则在南疆。晏月平副教授作了题为“少数民族人口再分布与迁移特征分析”的演讲,报告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再分布及人口迁移现状,认为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相对较低、分布相对凝固化,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促进对策。王玉峰副教授的汇报题目是“新疆民族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问题分析”,他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专业视角总结了当前新疆民族地区的转移劳动力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疆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李松副教授在其“城镇化背景下多民族集聚城市居住人口分异测度、动力机制及优化模式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的演讲中详析了各“族群”居住格局的现状并提出应该以居住融合、文化融合与经济融合为重点,加快推进新疆乌鲁木齐“嵌入式居住模式”的观点。于海凤讲师以“南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务工经商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题,总结了目前南疆少数民族群众赴内地务工经商问题,包括:出不去、时间短、适应慢以及难管理四大方面,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3.期刊交流会

与专题分会场同时进行的期刊交流分会场召开的是2015年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学期刊与出版专业委员会年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人口与经济》编委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河清教授和南京邮电大学期刊社社长、《人口与社会》主编潘金洪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人口出版社姚宗桥社长在其“学术出版的规范”的发言中,从基本要求、意义和类型方面分别对学术研究成果出版的规范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数据和观点的重复发表、分割发表、剽窃、自我剽窃、作者的荣誉、作者身份确定、署名顺序、作者对出版发表稿件具有版权、题名、摘要等。《劳动经济评论》主编罗润东教授以“中国经济学研究动态报告”为题,介绍了CiteSpace软件在经济学各学科文献计量中的应用。他以2000-2012年间CNKI数据库的经济学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经济学各学科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动态趋势,并总结了经济学各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高产作者、主要期刊分布等信息。

篇2

一、发展教师

1.新教师——青蓝结对,帮助成长。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老教师,以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徒弟听师傅的课,师傅听徒弟的课,促进课堂更好的开展。师傅还从教育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对徒弟给予指导,让每一位新教师先“入格”再“入门”争取早日“入道”。

2.青年教师——明晰目标,以赛促培。为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学习平台(同课异构)、实践平台(试讲课、汇报课)、研讨平台(说课、评课)、展示的平台(课堂大讲赛、思政课大赛),让青年教师能够成长得更好,成长得更快。

3.经验教师——分类推荐,经验共享。为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教学一线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使教师们互相学习,进一步形成、完善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校长——深入一线,引领发展

校长经常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生态课堂”,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碰撞进行深度学习。参与教研,增设周二、周四特色教研活动;钢笔字、简笔画、读书交流会、专业课研讨会、文学常识大赛等,全方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

二、培养学生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搞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主抓课堂教学,开设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一)趣味活动多样化

学生定期可参加各类趣味活动:语文学科的汉字听写、成语大赛、诗词大赛、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大比拼、珠心算比赛、数独大赛;英语学科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等;综合学科的综合知识竞赛、校园歌手大赛、运动会、合唱赛等,可谓玩中学,学中乐。

(二)推进科技教育

1.科普知识宣传:“国旗下讲话”传“科普”;主题班会,议“科普”;校报专设,学“科普”。

2.举办科技节。

3.巧抓季节,实践探索

春季:组织学生去识别农作物,观察、了解大自然,丰富学生的农科生活。秋季:开展植物标本收集大赛,让学生了解多种植物,培养科学素养。

4.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后期将引进“科技大篷车”,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板和展品,提高师生的科技认识层面。

(三)研学旅行

组织学生进行远足,领略本地风土民情;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科技园、动物园等,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

(四)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

2.加强引导,重视劳动。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同时,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重视评价,让他们自觉劳动。

①学生自评。②学生互评③家长参与评价④教师评价。

篇3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己任,确定了德育的先导地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了全面落实,现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一切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制度只能管人的行为,并不能管人的思想。因此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重点,从而使每个人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二,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每周周三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做到每次教研有主题,有理论,有发言,有讨论,有记录,教研后由中心发言人汇总大家的意见总结成文。通过教研,使教师明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理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不断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和人才观,有力地促进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当教学观念转变了,我们还因势利导,要求全体教师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标考评奖励的依据。

三,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主题,通过制度的约束和理论的学习,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每周坚持业务理论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专题研讨,专题讲座,又有观摩录像,心得交流,其中“人人听我课,我听人人课”的研讨活动已经成为教师们的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舞台;此外我校还主动参加各级的培训学习,积极争取机会听专家的专题讲座,参加听课研讨活动,从而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级部工作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四质工程”为引领,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成就师生的梦想”为使命,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深化德育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品格教育,实施班级小组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实践“学练评讲”教学法,认真开展“九个一”相关活动,构建团结、和谐、进取、幸福的教师团队,打造文明、有序、健康、活泼的学生集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4-6级部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五育并举,扎实开展24品格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2.抓实班级小组管理,建立学生个人积分制,开展积分换心愿活动。

3.全力抓好安全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校园零事故。

4.开展“九个一”活动,抓足球、羽毛球、篮球组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抓教学常规工作,坚持巡课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练评讲”教学法、 “双语课堂”,努力提高各科教学质量。

6.抓实常规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问题研讨、公开课等,形成互帮互助氛围,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骨干教师。

7.五年级开展主题实践研究活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8.加强六年级管理,注重优生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小学毕业班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德育方面

1.开展品格教育。重视“五育”教育,扎实开展24个品格教育,本学期先后开展“爱国—尊重—勤劳—智慧”品格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品格教育活动,把每一个品格化作问题(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在参与中感悟、内化,各班教育过程资料以手册的形式呈现。同时,抓学生文明、有序、爱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开展学生食堂帮厨、校园卫生打扫、家庭今日我当家等劳教育活动。

2.实施小组管理。各班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开设“积分银行”,建立班级个人积分榜,按规定进行积分换心愿的奖励活动;注重对班委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打造文明班级。

3.强化家校共育。学期初中末共召开三次家长会,一是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家长讲堂,提高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的能力,促进家长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的变化,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孩子。二是级部统一召开部分家长会,对孩子表现较差,家长关心不够的家长开会,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清楚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明白自己的教育态度及方法对孩子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议改变提高孩子的策略,确保每个孩子在校不掉队,变得更优秀。三是班主任根据班级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通知家长到样沟通交流,达到家校共育的作用。

4.开展“九个一”活动。按照学校总体安排,开展校园读书周活动,每月必须读一本好书,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写摘抄笔记,背诵经典句子和段落,读后写读后感,结合读书成长册,各班每月最后一周开展一次阅读分享会。本学期开展古诗词诵读展演活动,充分展示学生风采。开展班级足球、篮球联赛,上好羽毛球课,开展好节目展演活动。继续开展宿舍文化创意大赛、叠被子大赛,落实“六化管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5年级开展综合实践主题研究活动。

(二)教学方面

1.严格教学常规督查。加强跟踪听课,规范教师课堂,按照“学练评讲赛”的方法,使用双语教学,实行课堂小组竞赛积分。作业全批全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注重学科检测,并认真分析总结。注重学生作业的书写规范。级部管理小组每周不定时至少两次到班听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督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公布,抓实教学常规工作。

2.开好常规教研活动。每周在学校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扎实搞好常规教研活动。备课组提前分好工,教师通过个人备课,组内研讨,形成教案,教师共享。在个人使用教案前进行个性修改,课后写好小结或反思。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每周一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组内进行研讨,并形成资料。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教师上好公开课,讲课教师提前备课、磨课,组内教师参与听课指导。

3.探究“方案教学”。方案教学的特点是主题、课程活动内容进行的方向、方式、时间长短,几乎完全来自于孩子的构想,而不是老师预先准备的。老师必须积极地鼓励孩子透过口语、肢体、艺术创作等表达或表现自己的想法感受,敏锐地观察孩子的兴趣、能力、反应,并深入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旧经验,协助孩子拟定、执行、评估、修正学习计划,从实际观察、探索、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建构新的概念。

4.抓小学毕业班质量。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将代表小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抓毕业班质量,争取我校本届小学毕业考试质量居全县第一位。开学召开毕业班教师会议,定计划,鼓干劲。召开六年级学生会议及家长会,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努力提升学业成绩,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同时做好我校下届初一生源保卫工作。

(三)安全教育

1.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每天放学前给学生强调安全;利用黑板报、手抄报进行安全教育。

2.开学时各班进行特殊家庭、特异体质、特殊心理学生的摸排工作,把特殊群体学生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援助与辅导,关注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关注生命健康。

3.班主任每天入学时间清点学生;各任课教师每节课课前清点学生;课间楼道值班教师准时到岗;教师每天早晚主动询问住宿生的异常情况;生活教师每天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状况,夜间巡查2次,有记录;晚自习后教师带学生回宿舍,和生活教师进行对接;对受伤及重病学生及时送医,对生病学生(不严重者)第一时间告知家长(有短信为据)。

篇5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精神,特别是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符合教育实际、具有县域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深入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深化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重点抓好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首见负责制、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德育副校长法治副校长制度等工作制度,将全员育人纳入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扎实推进全员育人,确保育人成效。深入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建设,发挥家长学校功能和作用,全面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依托学校所在地各类教育资源和志愿者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网络,优化育人环境。

主要工作任务:①全员育人各项工作制度;②家校共育工作资料;③德育工作网络。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在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德育精品课程,丰富德育课程资源库。

主要工作任务:①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组建校本德育课程和读本。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探索实现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形成学科大德育观。定期举行学科德育研究活动,推动落实学科德育育人目标。在优质课等各类课程资源评选中将德育实施情况纳入评选标准。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案例征集。③学校开展班主任节、班主任论坛等德育交流与提升平台。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全面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中小学要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邢瓷文化、老游戏等地方文化,纳入校本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雕塑、校刊校报、校园网站、广播站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以文化人”校园环境,发掘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层次,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特色;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建设、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主要工作任务:①挖掘开发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的校本课程读本2-3种;②每学期校刊出刊至少一期,校报至少编辑两期;③建好校史馆,馆藏实物增加5件次以上;④落实德育品牌创建工作,健全一校一课题,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三个一”工作机制,所选品牌资料要经局主要领导和分包领导会审同意,开学2周内向教育局报备,学期末要有支撑(发表经验文章、证文等);⑤各种教育活动开展资料在第一时间形成并报备。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按照落细、落实、落小原则,积极打造学校德育品牌。丰富完善校内德育实践活动,倡导学校节会活动,创新发展学校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日”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升国旗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开展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教育;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社团活动需要。创新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制定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意见,加强对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规划建设、课程资源、教育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管理。推动所有中小学校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托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引导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展视野、锻炼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实验等等探究学习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类节会活动资料;②各种礼仪活动资料;③各学校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资料,每学期开展活动资料。

(三)健全德育引领和考核

1、以文明校园创建引领学校德育。贯彻《省中小学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试行)》,深入打造“双十好”文明校园文明学生评选、新闻进课堂、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等德育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等。

主要工作任务:①文明校园和文明学生创建及评选活动资料;②积极创建各级文明校园;③新闻进课堂资料;④爱国主义电影进课堂资料。

2、健全考核机制。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强化育人工作内容,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督导评估范畴,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定期评选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主要工作任务:①德育列入绩效评估;②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德育先进集体申报;③学校层面开展德育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评选。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