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风建设的思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独立学院;危机;班风;学风
一、班风与学风之间的关系班风是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风从狭义上来说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可见,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高校管理者却把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混为一谈,有些辅导员只抓学风,有些班主任只抓班风,两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串联,因此,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总是顾此失彼。
从班级管理的效果来看,学风好班风就好吗?反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班风的形成不是局限于个人的风尚,而是班级集体风貌的体现。但是,班主任的风格却对班风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就像班级帆船的舵手,他掌握着全班的航向。一个沉静、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班主任带出来的班级肯定是踏实肯干、务实进取的,反之,一个外向、活泼、善于交际和沟通的班主任带出来的班级一定是开朗好动、班风活跃的班级。
班风好的班级学风不一定好,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寝室氛围活跃,与班主任和年轻教师常以“哥”“姐”相称。但是,大部分同学学习就是不务实、不努力;整个班级除了课外活动积极以外,没有其他的共同目标能够让班集体很好地凝聚起来。良好的班风没有化作良好的学风,没有培养起班集体学习的热情。
同样,学风好的班级班风不一定好。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级每个同学都在闷头学习,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但是,整个班级显得死气沉沉,没有一点团结融洽的班集体的氛围,同学之间关系除了竞争还是竞争,寝室文化沉闷、矛盾突出。班级同学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也较高。学风好不但没有促进班风和激励同学,反而成了班级一种无形的包袱。
二、开展好班风、学风建设的关键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风气、作风的总和。对外,它是班集体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说到底,班级文化建设才是班风建设之根本。因为一个班集体只有有了整体的文化底蕴才能凝聚起班级每个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为班集体的目标和个人的成长贡献力量。怎么抓班集体的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①让班级每个成员树立班集体观念。通过开展优良学风班评比、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演讲比赛、合唱比赛、辩论比赛、职业技能竞赛、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活动,让每一个班级都全员参与,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激起班级成员的班集体观念和意识。②打造强有力的班干部集体。做到班干部的选择,品行第一,组织第二。只有班干部集体地努力和带头,班集体的文化基础才会牢固,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才会长久。③发挥榜样的作用。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在班级里树立榜样和典型。善于观察和挖掘每一位同学所取得的进步,并将每一个细小进步在班级里进行宣传。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长中的收获和所获得的肯定,以自己身为班集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学风建设抓制度建设是根本。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建设要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以教风带学风,发挥学风建设“定海神针”作用。学风的基础是教风,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主体,对班级学风建设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个严把出勤率、踏实备课、要求严格的老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②以考风促学风,发挥考风建设“尚方宝剑”作用。考风建设的关键是深化考试方式改革,制订科学、合理的考试管理办法,规范考试的程序。只有抓好考风建设这把“尚方宝剑”,才能有效发挥其威慑作用,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③以课外科技为抓手,发挥第二课堂“磁铁效应”。很多班级学风不好往往是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死板、生硬,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独立学院要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主要抓手,把对课堂不感兴趣的同学积极拉入到课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中来,有效增强课外科技竞赛的“磁铁效应”。
(一)通过领导开班动员,开展入学教育、集中学习等形式,强调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员树立“三风”:刻苦的学风、团结的班风、严谨的作风;尽快完成“三个转变”;做到“六个自觉”:自觉参加党支部的活动、自觉参加学员论坛等;并严格执行“七个不准”:不准用公款相互宴请、互赠礼品等要求。促进学员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发挥班委会、组长的带头作用,使其发挥“鲶鱼效应”,推动整个团队树立良好班风。第三是把握好“法、理、情”三个维度,做到严之有法、严之有理、严之有情。严之有法,就是健全制度,有法可依,实施规范化管理。严之有理,就是要按照中央对干部培训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严之有情,就是实施人本管理,注重自律与他律结合、刚性管理的柔性表达结合,在与学员“三同”:同听课、同交流、同调研中交心,为学员服好务,用情聚力。
(二)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树学风。良好学风的核心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结合点在哪里?就是要解决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开班前要求每位参训学员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最希望深化理解的思想理论问题;一个是最能反映本行业或本单位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我们把学员带来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提出解决途径。有些问题通过设计相关课程进行讲解,答疑解惑;有些问题安排小组专题研讨,全班交流,开拓思路;有些问题组织学员通过论坛方式,辩论交锋,碰撞思想火花;有些问题组织学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开展调研,向基层干部、向农民群众寻找答案。同时,在培训中,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现场体验等方式,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员,突出学员主体作用,贯穿于整个培训环节,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知行统一、学用结合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培训,提高了学员以敏锐眼光和宽广视野观察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捕捉问题、以辩证的态度对待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推动和促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了综合素养,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量化考核促学风。近两年来,处级干部任职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有关要求,强化对学员的考核。理论单元学完后,实行百分制闭卷考试,重点考察学员对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精髓和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力单元学完后,借鉴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面试的方法,以半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考核,划分优、良、合格三个等次,重点考察学员对所学相关内容的理解认识和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运用思路,让学员在实战训练中提升能力。“三农”单元学完后,聘请部系统3名专家对每位学员深入基层锻炼撰写的调研报告进行盲审,也划分优、良、合格三个等次,重点考核学员对所学理论的应用,对“三农”情况的了解和对问题分析研究情况以及提出对策建议的参考价值。通过构建多维量化考核机制,把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软任务”量化为可供考核的“硬指标”,强化学习效果,解决干部培训中存在的“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使学员产生压力感、紧迫感,形成勤学善思、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我们在学风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风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一是学员认识需进一步深化。一些学员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学习热情,对培训学习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学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当成任务、当成负担,装装门面、摆摆样子,不是自觉地学习,而是被动地学习;有的信奉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比理论更重要、更管用,对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以为然;有的是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二是学员学习兴趣需进一步激发。一些表面现象看来是学员没兴趣,不爱学,其深层次问题在于培训方式方法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虽然某些培训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在主体班次经过实践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但从总体上说,许多培训方式方法还出与尝试阶段,未能广泛推广。一些班次受培训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时间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满堂灌、一刀切”仍然存在。三是教员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学院教员教研能力不强。当前部系统党员干部整体学历层次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社会阅历等有了明显提高,这对学院教育质量提出挑战,为培训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学院教员受行政工作羁绊,知识更新相对缓慢。而且培训班次大多要求中央党校等高水平师资,平台的缺乏导致年青教师上讲台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学院还未能形成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的良性互动局面。四是教员师德、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员直接面对学员,既是培训管理流程执行者,又是学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者,教员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工作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是学风建设能否落实的重要保证。在培训过程中,教员经常会遇到某些学员在部里担任领导职务,拥有一定权力,如果教员不敢管理、不愿管理,就会影响培训的严肃性,进而影响培训的成效。其深层次问题还是教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严谨的治学品德,其职业道德、工作作风需要改进。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需要进一步发扬。学院培训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空对空”、“两张皮”现象。一些外聘教员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进行授课;一些学院教员不研究现实问题,找不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进行引导;一些学员知行不一,不深入理论核心要义,更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六是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学院在培训班次教学管理流程方面建立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管理程序,但还未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把学员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并将各项制度有机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制度体系。七是干部培训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学院在对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考核内容笼统一刀切,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受到严重影响,难以全面反映党员干部培训真实情况;如存在一些培训班次将培训评估过程当做培训执行后的例行程序,缺乏有效的评估策略,有时甚至只是在培训后使用问卷简单调查下学员的反映,缺乏培训事中评估难以对培训进程进行修正;缺乏培训事后调研,没有跟踪掌握学员的培训效果。
三、加强学风建设制度化的思考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加强作风建设总体要求,我们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常抓不懈。
(一)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引导学员把对学风建设的政治认同与心理认同相结合,把学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的外在约束与注重触动和激发学员学习的内生动力相结合,让学员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在学习中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汲取精神滋养。
(二)在把握党校教学规律上下功夫。根据党校班教学目标要求和学员学习特点,深入研究如何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让学员从中寻到“根”,从思想中学到“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把到“脉”,形成解决“三农”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建设;思考
一直以来关于高职院校的教风、学风建设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焦点,在各类高职院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怎样做好教风、学风建设更是尤为重要。一所高职院校要想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标杆,只有在具有优良教风的同时更要有浓重的学风,并将其建设成为特有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否能够成为人才,教风、学风建设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风、学风现状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急剧扩招,管理力度不与之匹配,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的盛行,对我们的教风、学风建设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教风松散
当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工作不敬业,经常不在状态,没有关心学生的意识,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具体表现在“上课经常性的迟到、早退、随意性的调停课或让其他老师代课,严重影响了教学次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些老师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将其和一般职业相提并论,没有主动钻研的精神,更谈不上边教边学了。备课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了无新意,更有甚者经常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完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视频。还有些老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注重仪容仪表,奇装异服、言行粗俗,缺失了教师这个职业应有的教仪端庄的形象。
(二)学风松懈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从初级教育走进高等教育,对所学专业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目标,在校园环境中没有危机感,不再像原来的学习中预习、复习、做作业、阅读参考书籍、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仅仅满足于考试及格的一种状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习纪律松散,自由散漫,上课不准时,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学习上自由散漫,没有学习之心,作业靠抄、考试靠猜、考试违纪现象严重,有些学生是没有掌握到学习的方法,只知道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不知道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没有主动学习,积极提问的学习技能。
二、加强高职院校教风建设
(一)明确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优化教风建设
不管是哪所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多领导都是亲抓教学,合理增加教学投入,努力提升办学条件,尽量将教师待遇的提升、职称、工资等多方面问题落到实处,给广大老师提供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氛围、崇尚科学、严谨教学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确保教学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与此同时,鼓励较之积极承担教学任务,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者副教授,将学科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上富于激情,使得教师教学更有激情和责任心,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教风建设工作中重点工作应该为师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使得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坚持自身严格执教的道德底线,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考试、阅卷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兢兢业业,为学生服务。使得学生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被教师所鞭策,高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最终教学相长,带动教风的发展。
(二)增强年轻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想形成良好的教风,需要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但是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占的比例较大,要想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年轻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培训,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强调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理想,使得尽快的进入自己的角色,同时以教师为主体,竭力推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整个学校才会发展和提升。高职院校要给年轻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老教师带新教师,将年轻教师的素养提高落到实处。
(三)不断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完善教学制度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从严执教,科学的进行管理则是教风建设的充分条件。高职院校在对各项教学工作制度的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从思想、道德、政治、品行等各方面行为进行统一的规范,以便于更好的发挥教学制度的作用,使得教风建设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一)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促进学风建设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首要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目标是非常可悲的。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智力的提升也是有限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要想形成良好的学生,根本上还是确定于学生。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风建设来开展,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具体到确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和长远的发展目标,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位有追求和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二)用制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
高职院校良好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就是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的各种管理制度,达到推进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具体可以从门禁制度的严格落实、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争取将教育效果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三)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建设良好学风的根本措施就是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多利用现代的科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作者:钱惠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孙仕萍,龚咏梅.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黑河学刊,2014.
一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因生源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学习动力不足。从笔者所作的“大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看:17.4%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弱,14.9%动机水平达到“较强”,67.7%动机水平达到中等。学习动机是推动大学生努力学习的直接动力,学习动机水平不高,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2 学习目的功利化。动机强度较高的是与就业、生活和回报父母相关的现实的、近景性的动机;与求知和个人成就、人类理想相关的动机强度则较低。
3 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学生的学习是“应付老师、应付考试”。调查显示:有26.6%的学生是“考试临近,为了应对考试,才去学习”;25.6%的学生“如果不是为了平时成绩,我是不会做作业的”;19.7%的学生“要不是害怕老师点名,才不去上课呢”。学习态度决定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消极应付的态度很难有积极的学习行为。
4 学习行为消极。具体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坚持性。有18%的大学生“学习中如果感到有困难,马上就泄气”,34.8%的大学生“上课时,如果是随便坐的话,坐后面的位置”。“遇到困难的学习问题,能耐心而努力地坚持到底”,有18.5%的学生表示做不到,40%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好。33.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没有常性,常常是努力一阵又放弃,有前劲没有后劲”。
5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48.8%的学生基本不预习,“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仅有21%;“上课认真听课、做笔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8.6%的学生表示做不到,38.8%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好;“课后认真复习、整理笔记,不懂的地方及时弄懂”,31.6%的学生表示做不到,39%的学生做得不好。
6 学习兴趣不浓。21%的大学生不同意“通过学习,能了解未知世界,非常有趣,令人着迷”,20.1%的大学生不认可“动脑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19.5%的大学生不同意“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学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学生方面进行分析。
1 对大学的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别。大学的课堂教学信息量大,许多学习内容要靠学生课后通过自主学习去融会贯通,大学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中学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课经常是似懂非懂,对大学的课堂教学感到很不适应。调查发现,26.9%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的教学方式与中学有很大差别,感到很不适应”,基本适应的占42.7%,轻度不适应的占30.4%。
2 自我管理能力差。许多大学生在进人大学前,学习和生活几乎是老师和家长一手包办的,学生所有时间都由老师和家长替他们安排好了,一天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任务都要求得很明确很具体。他们始终是在他人的严格管制之下被动地完成各种指令,这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差。调查发现,“每天都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和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生活安排有序”,34.1%的大学生表示做不到,42.3%的大学生“感觉自己管不住自己,变得很懒散”。
3 目标缺失。对大学新生来说,在高中阶段,他们都有非常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考取大学,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学习目标;进人大学以后,曾经的目标已经变为现实,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缺乏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导致学生目标的缺失,很容易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心理。调查发现,52.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74.1%的学生短期目标不够明确,75.7%的学生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
4 价值观倾斜。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结构性的过剩,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加、起薪普遍比较低,这种状况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新读书无用论”悄然抬头。依据我们的调查结果,18.7%的大学生不同意“任何学科知识都有用处,将来不论干什么现在都需要认真学习”,18.2%的学生认为“将来不想做科学研究,用不着努力学习”,有31.2%的大学生认为“课堂学习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没什么用处”。
5 专业思想不稳定。由于专业选择过程中的盲目和被动,以及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兴趣,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影响学习积极性。调查发现,22.3%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将来不好找工作,所以想换专业”,25.8%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不是我自愿选择的”。
三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是,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其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进而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大学时期是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应该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个人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现代化大业联系起来,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理想,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有坚实的根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有不竭的源泉,使学习动机有巨大的能量。二是,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观。知识价值观是个人对知识价值的根本信念,他直接影响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要教育大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意向,积极探索如何学习、怎样获得优秀的学习效果、有哪些因素影响学习过程以及如何选择适应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等,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2 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就是规定学生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学生的行为目标,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在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管理制度往往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应该尽快完善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纪律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的管理制度,必须被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才能成为真正规范其行为的标尺。因此,教育者必须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以及违纪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三是,外在纪律约束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学校
的纪律是学生管理的内容也是手段,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结合规章制度这一刚性规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自我调节和控制,并积极锻炼自治自理能力,达到自觉行动。
3 强化学习激励机制。一是,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深层次的学习需要。成就动机是指人们不断追求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是刻苦和自觉学习的动力。虽然回避失败有时也能促使人去学习,但在心理上的作用却不同。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也好;回避失败使人忧心忡忡、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学习的效果也不好。学校要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对知识与人才的需要,激发他们获得优秀成绩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心理需求,形成更好地发挥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的强大动机。二是,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通过对学业成绩的奖励,对大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给予强化,如,给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授予奖学金,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过去的行为是有价值的、是对自己有利的或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从而增加以后的类似行为频率。同时,做好对优秀学生奖励的宣传,发挥替代性强化的作用,比如,对于优秀学生的奖励举办适当的颁奖仪式等。
4 大学生人生和大学生涯规划。依据前面的分析,目标是诱发人类行为的重要动力。高校应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制度,指导每个学生建立适合自身的目标体系,包括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每一学期或学年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对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必要时做出适当调整。
5 对一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大学的第一年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涯的开始,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它的影响深远。大学第一年的适应不良,轻者导致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生活质量下降;重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从而放弃进一步的努力,也就是日常所说的“破罐破摔”。因此,帮助大学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学风建设中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6 班主任的学习指导作用。班主任有效发挥自身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应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兴趣培养。存在专业思想问题的学生,大部分并不像他们自己所意识到的那样,存在严重的专业定向与自身特长爱好不一致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对自己了解不深入,对专业认识不全面造成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促使自己改变以往对所学专业不合理的认知,增加对本专业的心理认同感,摆脱专业思想方面的心理困扰。二是,学习方法指导。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学习的价值,强化大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给大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大学生学会学习。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积极配合,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国亮,关于建立新升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陕西教育,2009(8)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哲学思考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这是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总体还比较薄弱。笔者在对“三只眼睛看学风”的问题解读中,准确把握地方高校学风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并以“学习动力”的发动为“契机”和“支点”来展开工作。在认清“学习动力”不足这一根本问题的前提下,建议领导和相关部门以班级和学校为平台,更新建设理念,在整合和利用各方力量和资源的同时,改进学风建设方法,从过去那种依靠纪律约束、时间延长为主的“被动型”学习方式转变为依靠动力激发、效率提高为主的“主动型”学习方式上来,这不仅关系到学习“风向标”的转换与走向,而且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乃至校风建设的进程。
一、目前地方高校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假借“三只眼睛”的智慧,在深入调查课堂内外学风真正样态以及自然观察的基础上,对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不同的方位和维度给予了梳理和总结,在座谈交流或访谈中无论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广大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谈了自己对学风的认识,并列举了学生学习中和老师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并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
1.动力不足,存在厌学情绪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上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大都是本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更为严重:等闲视之,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学习态度缺乏正见,学习动机多样化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有实用价值则学,无明显的实用价值的则排斥。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同学也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而是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思想。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素质、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进入大学就等于步入了享乐的天堂,终于可以脱离了苦海,尽情的享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大学生也难免幸逃,尤其是对于自制力差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态度决定一切,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搁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3.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和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知识本位”的理念根深蒂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关于人文修养、人伦道德知识的教育基本上处于“疲软”、效果不够明显的状态,科学专业文化知识和人文道德知识,不能很好的统一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还没有足够的关于“成人”和“成才”的理论知识和自觉意识。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认知盲点: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强调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学习的概念很难突破“小”学习的概念,还没有树立“大”学习的概念。
4.对学会学习的观念认知不足
“学会学习”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诸多能力中的核心,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对该观念认知不足,尚不能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来面对一切,离学会学习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和加强,学习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很多大学生依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上,一切悉听尊便,自己学习,学习方式没有随着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而自觉的转型和改变,而对于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假借“他山之石”思考甚少,对于“合作学习”更是陌生,对于创新性学习方式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不以为然,甚至有不少同学抱着应付作业,混文凭的心态,更谈不上思考学习方式的问题了。俨然没有大学应具有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二、加强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哲学思考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动力不足”是全部问题的核心与本质所在,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情绪,让“善知乐学”,成人成才、提升素质、价值的实现成为大学生思想深处的理念与财富,成为其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和生命成长的本然渴求。与此同时,学风建设必须重视外因的延缓或促进作用,在提升和优化校园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注重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统筹兼顾,着眼于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通观全局,以动力的培育、激发、内化与外化为根本,以教风带动为关键,以制度优化为保证,实施学风建设责任主体的多元化,齐心协力,方可保持优良学风的持久与畅通,惟其如此,才能把学风建设落在实处,推向另一种高度。
1.学习动力的激发是根本
在学风建设中,动力激发是重点中的难点,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庞大的“隐性”工程,需要长期而持续的教育、培养和内化。为此,必须“以人为本”,科学引导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持久的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在认知体验中“内化和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思想的自觉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培养出“学会学习”的技能,塑造出善于“学习”的心态,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还要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理念。
2.班风建设是基础
学风的落实和体现最终主要通过班级工作来完成,所以,一个有着优良学风的班级和集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思想交流、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个体教育中。首先,定期召开“优化学风”为主题的各种交流会,乃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是一种向内寻找动力的方式,通过客观认知剖析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思想中困惑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认真查找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症结所在,反思学习方法欠佳的原因,要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要达成共识,对“善知乐学”、“学会学习”、“成人成才”的学习理念要有深刻的认识,让“素质高、能力强”成为他们的目标和追求。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发挥团队精神,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彼此的优点,在相互监督中改正和提高。
3.教风带动是关键
教风是学风的风向标和关键,任课老师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最强的。“信其道,听其师。”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任课老师的影响和左右。促教风,带学风,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
参考文献
[1]王立,陈正行.浅谈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26-28.
[2]李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62-164 .
[3]王德平,刘继勇.学风调查[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79-82.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社会因素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85-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风建设俨然成为当代高校优质人才的培养,输出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分析了解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是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应对的问题。
1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风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具体是指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对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和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积极作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学风建设势在必行,并且提出了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
1.1加强学风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大学生的基本职责,也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只有学风端正,学术氛围浓厚,广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专心钻研学术内容,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经济体制不断革新,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给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学习目的不端正,学习态度功利化的现象。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充分掌握,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又一考量标准,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1.2加强学风建设,是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良好学风的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人才的竞争,必须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作为保证,而学风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水平。高校学生只有在优良的学习氛围中,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使自己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能够吸收各类知识和信息的综合型人才,顺利走上社会,在市场经济中不被淘汰。
1.3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重要内容
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学风的好坏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动力,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责任意识。
2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境方面
2.1.1社会环境
原本属于社会经济生活范畴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教育领域,引起学生价值观的改变,在多元化的经济利益导致学习动机和目的多元化的同时,也使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变得浮躁。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读书无用功”“经商创业热”“厌学热”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2.1.2家庭环境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养尊处优、唯我独尊的意识浓,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有的父母甚至已经给儿女预留好了工作,使得这些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进而影响到学习心态和行为。
2.1.3学校环境
目前,有些高校的教风不正严重影响到优良学风的建设。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同时,教学内容的枯燥、方式的陈旧也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为人教育”成为一纸空谈。
2.2学生自身方面
2.2.1学习目标不明确 动力不足
古人云:“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读书只是为了“混文凭、混日子”,不能够确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给自己一个定位,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不能严于律己。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习目的明确,但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的大学学习完全是为了获取文凭来谋求理想职业,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把读书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2.2学习方法不当 产生厌学心理
很多初入高校的学生由于习惯于高中时的被动式教育,存在着被动灌输的倾向。这些学生在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过程中,不能及时摆脱自身在高中的依赖心理,仍采用高中“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大学学习方法,致使很多原本很优秀的学生出现学习心态浮躁,精力旁移,在学习上产生心理落差和厌学心理。这也是高校“挂科”现象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2.3自我约束力差 学习意志情绪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在为学生查阅资料、增长见识提供平台的同时,也带了诸多隐患,一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玩乐,将学习搁置一旁,旷课、考试舞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某些专业(如大学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时常利用学习时间打牌、玩游戏、睡懒觉、看小说等,荒废学业。
2.2.4学习能力下降 集体观念淡薄
高校中“背多分”的现象使学习的最终目的仅是应付考试,因而造成很多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降;对书本外的知识掌握更是少之甚少,也使很多学生在研究专业知识时受到局限,无法开拓创新。此外,团结精神的弱化、同学之间关系的社会化成为现今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现今高校学风的情况,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解决既需要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3.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自主性
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一个大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才会有强劲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因此,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这才是学风建设的治本之策。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强烈情感,进而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
3.2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着眼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应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该适当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的选择权。
3.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宿舍”促学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转变,宿舍在大学生“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轨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成员作为相互活动、接触较紧密的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相互之间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宿舍文化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与班集体相比,同处一室的同学关系更加密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宿舍内表现得更加真实,宿舍的风气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为加强宿舍管理,以“宿舍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宿舍纪律,从环境卫生、学习风气、遵守校纪校规、团结文明意识等方面对宿舍进行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可在学风建设方面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校宿舍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许志光.谈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J].松辽学刊,2002(4).
[2]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史资料,2007(5):20-21.
[3]周全.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
2008,15(2):73~7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学风建设
一所好的职业院校,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要有一套完整、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才是保证高职院校长久发展的关键。而教学体系的完成必须依赖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一所学校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由于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风建设一直成为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近十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湖南省内大大小小的高职院校就有70多所,其中一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发展起来的,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是近几年才兴办起来的私立院校,高职院校迅速兴起的背后,反映的是时代对于大量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是伴随着高职院校的兴起,很多问题也凸显出来了:
1.1 招生难度加大,学生整体素质下滑
由于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加,高考学生数量的逐年递减,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日益严峻,录取分数一降再降,有些院校迫于形势,甚至没有设立任何录取门槛,促使涌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不断下滑。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懒散、厌学,上课迟到、旷课,课堂睡觉、玩手机等不良现象。特别是网络游戏的流行,更加加剧了学生的逃课、旷课现象。据初步统计,在一所普通高职院校中,大一学生的电脑拥有率为50%左右,大二学生为80%左右,大三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电脑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在某些高职院校甚至流行起这样一句话“平时上课不努力,就靠考试来舞弊”,可见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1.2 不良的教风助长了不良学风的形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治学态度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老牌中职学院发展而来,有一部分是私立院校,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一些教师总是抱怨学生素质一届不如一届,难教难管,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消极懈怠,上课敷衍、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再加上很多教师迫于评职称的压力,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科研上,对课堂教学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3 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高职院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学院定位发展上,比如:科研、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等,特别是日益严峻的招生就业形势,使得招生就业成为了学院工作的重心,而对于学风建设这一长期且收效甚微的工作,学院往往不愿花大力气去抓。再加上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此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一期一次的期末考试来作为评优评先的基本标准,而不良考风和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则严重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助长了不良学风的形成。
2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2.1 强化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以便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
从新生入校就开设专业指导课,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努力方向,明白自己在校期间要完成的课程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提前做好形势教育和就业创业技能指导,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状况,领悟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明确努力方向,有的放矢地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
2.2 抓好第一课堂,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
完善教师课堂考核机制,重视师德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引导教师从课堂教学管理入手,严格课堂考勤与纪律,保证课堂教学效果。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工作条例。辅导员、班主任每天要深入寝室和课堂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做好日常考核。任课老师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及时反映学生上课的不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要形成辅导员与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模式。
2.3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对两会干部和党员的考察力度,重点考察他们的思想政治、纪律约束、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力争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学习突出的学生干部队伍。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使班干部真正成为班级管理者。要求学习委员每天查课,并及时向班主任或学工办汇报班级情况。
2.4 开展形式多样学风建设活动,形成赶学比超的学习氛围
在保证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挑战杯、创业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把学风建设和班级、寝室建设结合起来,创造以班级和寝室为单位的学习环境,树立学习典型,加强学习交流,以好带差,整体提升。进行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文明寝室、优良学风宿舍等系列评比活动,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2.5 强化考风考纪,以考风促学风
严明考试纪律和考试管理,以考风正学风。考试前认真动员,考试过程严格监考。补考从严,不能让学生把补考当做最后的法宝,彻底断绝“平时上课不努力,就靠考试来舞弊”的心理。从新生入学以后即开展考风考纪教育,从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失去侥幸心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6 完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加大日常考核的奖罚力度
严格考勤管理和学籍管理,完善学籍预警告诫制度。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把学风建设和日常考核作为评定学生奖、助学金及其他评优评先的硬性标准。加大对课堂、自习等学习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大赏罚力度,对学风建设先进集体、个人;优秀班级、优秀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进行表彰和宣传,以他们为榜样带动全系学生争优创先。定期对学生违纪、旷课情况进行大会通报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学风建设是关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管理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高职院校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通过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毕发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1(6).
关键词:高校新生 学风建设 思考与措施
高校新生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处于由中学生到大学生过渡的角色转换期,刚迈入大学校园的他们面临的是全新的周边环境、全新的学习生活伙伴、全新的师长和全新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式,能否积极主动地实现角色转变,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直接影响到良好学风、班风、乃至校风的形成,甚至影响到高校的整体教学育人工作。因此,正确认识高校新生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形成向上向善学风建设机制与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措施对于帮助新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塑造自我完善的人格品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高校新生学风现状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拜金主义思想仍然存在,社会上各种负面现象层出不穷,加之高校新生群体易受影响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新生普遍存在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不能准确自我定位,缺乏学习的动力与压力,畏难情绪严重,纪律观念不强,迟到旷课严重,课堂纪律差等不良现象。这种情况,客观上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深入分析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 研究和探讨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二、理性分析高校新生学风现状的成因
1.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带来的苦恼
大学的集体宿舍生活环境,对许多从未住过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相对自由的环境,诸多料理生活的事情(如学习时间的支配、生活花销、生病就医等问题)都需要由自己作主,不像中学阶段大多由家长包办,新生由此而感到苦恼。
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带来的孤独
大学新生由中学到大学,过去所熟悉的环境、教师和同学都变了,取而代之以陌生的环境。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语言性格、个人爱好等的不同,难免在日常的生活中同学间出现磨擦。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会使他们感到孤独。
3.学习方法不同以往带来的茫然
中学阶段的学习有课堂上老师的反复讲解,配合练习;在家中有家长的嘱咐叮咛,有些甚至还有家教。而大学的教学进度快,课堂涵盖的容量大,学生主动表达观点的时间增多,老师往往作为引导者,侧重于结构与逻辑上的讲解,更多的要靠学生课外自己去学习领悟,实践练习,许多新生对此感到茫然。
4.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失望
部分新生对大学生活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大学就是人间的天堂,当其置身于现实的大学生活之中,才发现并非如此:饭菜不合胃口、生活要会自理、学习还需努力等等,种种的困难和压力将以前的美梦打破,加之对学校及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深感失望。
5.自我优越感的消失带来的自卑
高考胜利的佼佼者在大学校园里重新组成了新的群体,部分新生在经历了短暂的庆幸之余,逐渐发现自己原来具备的优势已不再存在,由原来的被众人关注的人物变成了平凡的一员,由原来的学习榜样变成了普通学生,由原来的学生干部变成了班级中的普通成员等等,进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三、努力形成高校新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高校新生的上述学风现状与成因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生的上述特点和存在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教育,并通过正确的管理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努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向上向善的优良学风,促进自身的不断进步与完善。这里以我院2013级本科生为例。
1.新生班级组织建设之班委选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2013年9月25日、26日,我院2013级新生到校已有三周的时间,利用各班晚自习时间,进行了三个专业的班委民主选举。选举流程为自我推荐、演讲竞选,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每个班都顺利产生十名班委,每个班级形成符合班级和实际情况的班级规章制度,包含班委职责、定期开展班级活动、评奖评优办法等。在一个学年的工作中,各班班委之间相互配合,有分工,有协调,完成了新生运动会、心理班会、读书交流会等活动。通过班级建设与组织管理,班委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由于班委的模范先锋作用,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2.新生思想引导之绿色蔓延――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2013年10月15日,我院2013级10名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参加了学工处学生资助管理科组织的宣讲会,10月26日的户外素质拓展,12月7日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形成了绿色蔓延的三个系列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的目标与如何更有意义的度过大学生活。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困难认定、级别划分并按照要求与等级分配一定额度的助学金与生活补贴,帮助他们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3.新生互帮互助之读书交流会――分享感恩全员参与
2014年1月6日、7日、8日,2013级各班分别利用晚自习时间召开了读书交流会活动,这是辅导员老师在开学初布置的,希望同学们利用这个学期每个月至少看两本自己感兴趣或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在学期末大家一起互相推荐的读书交流会活动。三个班都积极准备,每个人都用心向大家介绍自己读到的好书并给推荐的书目打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读书交流会活动发现,法学班与行管班更加倾向于阅读社会类或与市政联系较紧密的书籍,而英语班阅读推荐的书籍与专业更加贴近。会后各班将推荐书目汇总并共享,同学们可以互相借阅,培养起自觉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与主动乐分享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高校 班风 学风 建设 思考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生是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正处于人生定位和理想选择的特殊时期,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方面都极易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如何根据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的进行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及塑造良好的品格,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全方面的制定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方案非常重要。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视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对于学生未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概述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班风与学风建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建设,良好的班风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集体认同感,通过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发展,学生会更热爱所学的专业,促使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使之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活动。同时,进行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还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想法,总结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方案,全面促进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目标的实现。只有充分重视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二、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的意义。在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中,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会通过集体氛围的感染与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每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其次,优良的班风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加强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环节,教师应重视通过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培育优良的班风、学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营造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视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三、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探究,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如何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进行班风与学风建设非常重要。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主要包括:狠抓学习风气,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狠抓学习风气,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在实际工作中,狠抓学习风气,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作为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之一,对于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通过狠抓学习风气,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方式,完善班风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效率,为学生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使之可以更好的进行专业学习。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作为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内容,也是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的需求,鼓励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同时,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努力的在学习及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题教育,有利于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
在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分析中,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主要是由于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等,这些因素对于高校学生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何结合目前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发展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很关键。
(四)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
不断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也是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策略之一,对于促进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发挥着一定的影响。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面对全体同学,积极的推进素质教育活动,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专业人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毕业后更好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中,进而实现制定的人生理想。因此,在实际工作,重视生涯导航教育工作这一发展策略非常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探究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发展,关于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的有效思考,是各个高校发展中应充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进行关于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了解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凤林.高校班风与学风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0).
[2]曹静,曹卢,葛畅等.试论高校班风及学风建设的载体创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2).
[3]李艳升.高效课堂背景下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13,(21).
[4]曹克亮.班风、学风建设的思考--独立学院危机研究(三)[J].教师,2014,(32).
关键词: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成因;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伴生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其中显得比较突出的是高职学院的学风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在校高职生,高职学院的学风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是当前高职学院面临的最紧迫课题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职学院学风总体比较薄弱,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学院。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着缺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现象。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差等不良学习行为严重影响了高职学院的学习环境,妨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取。鉴于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做法,制定严格的学习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途径,高职学院也不例外。各所学院都有自己的校风建设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也针对当前高职生不良的学习风气,制定了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风建设活动,但从整体实施的效果看并不理想。造成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效果不佳,局面打不开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缺乏内动力。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面向基层单位,学校不得不向他们灌输越来越多的“吃苦耐劳精神”、“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教育,加上人才市场不再将学习分数的高低作为是否录用的唯一标准,许多高职生的人才观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单纯追求高分的动力减弱,把学习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由于高职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的欠缺和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造成现实状况与高职生的需求不相符合,使得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目的性认识变得模糊,缺乏了高中阶段所持有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了厌学或应付学业情绪。虽然目前高职学院并不缺少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和办法,但由于这些措施和办法过多地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权威性和应急性,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无法唤起学生主体性对这些措施和办法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学习动机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目前高职学院学风建设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如何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这是摆在相应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有信心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只要我们倾力工作,认真施教,讲究学风建设和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坚信任何的教育对象包括高职生在内,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成才。
高职生内心深处有求知的欲望,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得法。这使其与内心愿望产生了对立。所以外在的推动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和其教育工作者就是他们的推动者。所有的教育资源,都要形成合力。整个的院校上下,应该以对高职生的学风建设为重点为内容来开展工作,而高职生最后是否好学,应该是检验这项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加强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规范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系列必要的、系统的、有效的措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多结构的复杂的综合体,尤其对于刚升格不久的高职学院来说,管理不规范,学生素质又相对偏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校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风建设,高职学院就必须要有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使学生有规可循,有矩可蹈。其次指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的校园学习环境的建设。校园学习环境大体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等。软环境则是指学校的学习氛围,包括学院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等。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往高职学院把学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习硬环境的建设上,而忽略了学习软环境的建设,由此造成学习硬环境建设和学习软环境建设之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
最为重要的是所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与之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确认识教学对象――高职生的一些学习上的症状,而因材施教。
对各级政府的教育部门、各出版社、各教材编写人员,每门课程所用教材必须是专为高职生编著的,绝不能用本科生所学教材。高职教材都应简明易学,不能深奥冗长;教材内容包含的是所在课程最基本的知识,以概念解释和原理透析为主,佐以实例分析;文字语句是通俗和浅显易懂的,最好能琅琅上口的。
教师在上课前备课进行课堂设计时,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充满爱心,以最简单扼要的方式,极力让高职生们接受授课内容。
在授课时,要将书面语换成口语,最好是当前流行的年轻人的语言抑或网络语言或群众俚语。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原理,要反复讲解,对计算公式,不必进行推理讲解,多以实例演算应用为主。同时,要营造求知好学的课堂气氛。
上课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仔细洞察学生的教学反应;根据课堂的反应适时调整授课方式。另外,上课时还要及时关注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如不专心听讲等等。
一定要从第一堂课开始立下一些教学规矩,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高职生上课必须坚持记笔记。高职生记笔记,可有效地解决其光听不动手的习惯,还可以使其在一次课上较少的分心。当然,还能帮助其提高速记能力。开始时可以记得少一些,此时,教师的板书或多媒体上显示的信息量不能很多,要求口述记录时,教师的语速必须慢,还要复述几遍,此后,可有所增速增量。是否记笔记,有否记全,可作为平时分加以考核。
另外,要求学生们上课前进行预习。高职生在课外会觉得无事可做。告诉学生们,预习是课程学习的重要一环。
一位教师一个学期承担的每一门课,一定要注意3个教学环节:第一堂课,期末复习,出试卷。俗语云: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第一课是上好整个课程的基础。一定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去引起学生们对所学课程的兴趣。高职生们一开始并非对课程内容感到有多少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他们有否有吸引力。第一次课,要从宏观上讲解整个的课程知识体系,将教材目录加以归纳总结交待;同时交代一些上课的纪律,等等。期末复习至少有二次课以上,先进行全面复习,将一个学期所授的课程各章节串联起来;再进行重点复习,进行各种题型的解答,复习的内容不能太多太难,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出试卷时,有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即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以此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试题不能太难,题型不能太多。
参考文献:
1、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03(1).
关健词:学风 机制 科技创新 榜样
Abstract: the style of stud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spirit, is running a school "soft power" of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The style construction is a systems engineering: strengthen the ideal faith education, become clear goal, create a good style of study is the inner pow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sets up the fine teaching, create a good style of study is the basic premise;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creating good style of study; 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optimizing cultivation link,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building good style of study.
Key words: sty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echanism example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其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反映。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它渗透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学风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优良的学风既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如何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将学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抓紧抓好,值得我们思考。
一、管理督学风
把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作为学风建设的侧重点,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生在考风考纪、课堂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促进学风建设教育与严格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
(一)学习动机管理――两个明确
1.明确学习目的。
调动一切内在(个体因素:情绪、意志、态度、经历、爱好与兴趣、健康状况等)、外在(社会、学校、家庭因素)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为国家、社会奋发学习的远大理想。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艰苦付出,引导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具体可以通过校友访谈、学生演讲、师生座谈、认识实习、专业竞赛等方式,抓好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理想教育、成长成才教育及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明确专业优长。
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入学前缺乏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更不知道什么是专业培养方案。为什么要学高等数学、基础力学,为什么要进行认识实习和毕业没计,他们都不尽了解。因此专业教育要常抓不懈。首先,要抓住入学教育的机会,培育学生良好的专业情绪,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让学生看到希望;其次,抓住各种实习、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再教育,使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更加深入,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热情;再次,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得益彰,专业情绪能够传递和延伸,好的就业质量和层次无意能使在校生的专业情绪得到稳定和改善,良好的学习风气就不难形成了。
(二)学习过程管理――三个到位
1、制度规范到位。
要围绕学风建设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工作实际的学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日常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各引导。
考核激励到位。
要严格执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通过日常考勤、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督促落实。并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奖优惩劣。
建立课堂出勤日报表制度,由班长负责课堂考勤,并经任课教师签字抽签,备案。
大学生德育量化评分中:因上课、自习、迟到(早退)、无故缺席扣分,累计达到一定分者给予警告处分并通报家长;累计达到一定分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取消一切评奖、评优资格。
建立辅导员老师听课制度,掌握老师与学生上课状态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学期末考试全体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端正对考试舞弊后果的认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备考。
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学习之星、自强之星、优良学风班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
3.沟通引导到位。
1)于是沟通到学风。对师三个“一”:一次沟通介绍班级情况,了解学生状况,配合老师要求;一杯清水,润喉、暖心,拉近师生距离;一方洁净讲台,共建和谐教学环境。触动老师以良师、益友的身份,既“读书”又“育人”,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2)与沟通导学风。定期开展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座谈会,有教学副院长主持,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学生政工干部、学生代表参与,及时了解同学们学习及生活动态。积极下课堂、下寝室,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利益诉求。
3)加强网络问题引导。加强正面宣传、反面典型教育,并在时间、空间上加以限制,让沉迷网络的部分同学回归到合理利用网络的范畴上来。
(三)学习效果管理――四个机制
1.建档机制。建立学生详细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手机号码、所在寝室、家长联系方式、通讯地址、QQ号码、成绩状况、奖惩状况、德育评分等诸多项目的学生自然状况动态信息电子表格。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成绩上存在较大问题学生予以重点关注。
2.谈话机制。围绕学业劝诫谈话“十准则”着重开展成绩差生谈话活动,帮助他们查找问题、树立信心、迎头赶上。
3.帮扶机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下,在同学们自愿的基础上,结成一帮一对子,开展学习成绩先进带动后进的帮扶工程。在《学生德育量化考评办法》中,对帮扶者和帮扶对象均有相关激励措施。
4.反馈机制。坚持每学期考试后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情况。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建立学生家长QQ群,公共邮箱,鼓励学生家长随时就关心的问题与学校取得联系。
二、榜样树学风
以榜样树学风,就是着力建设典型教育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让身边入说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
(一)学生的榜样
1.选派高年级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参与热情高的学生干部担任低年级的小班主任,从加强学生课堂管理人手,定期听课、查课,严抓学生课堂考勤和课堂秩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适应学习节奏。
2.学习之星、自强之星形成报告材料,以巡回报告的方式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宣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二)老师的榜样
依托“双百论坛”,鼓励在专业、事业、做人等方面有所建树的专家、教授,以讲座、座谈、兼职班主任等方式贴进学生生活,言传身教,以他们宽广的专业视角、崇高的人格魅力带动广大学生勤奋好学、坦荡做人。
(三)校友的榜样
邀请优秀校友、成功人士以经验交流会、风采展示等方式,加强人生观、学习观教育,激励学生有为向上,使学生通过教育和学习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的差距。
(四)自我的榜样
引导学生通过学期、学年间的差异对比,扬长避短。学习成绩提高相应辐度,在德育评分中予以加分。
科研促学风
组织开展课外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开展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普知识展览、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
(一)科研竞赛促学风
突出我院专业特色,举办我校第三届结构设计大赛、首届力学大赛,经过初赛、复赛最终择优选派选手参加赛最终择优选派选手参加全国性比赛。
(二)科研讲座促学风
邀请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引领学生开阔专业、学科前沿视野。
(三)科研机制促学风
学校层面制定科研规划,具备一定职称的专任教师要有相应比例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时,并以此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考核的一项内容。
2.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成立大学生科研小组,学院或教研室指派教师担任学生科研顾问,以对学生科研进行必要的知道。
3.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理论培训。请教学和科研骨干教师开展科研讲座,使学生明确开展大学生科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帮助学生确立科研意识、科研信心。
4.定期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的交流、评比和表彰。定期举办大学生科研成果(论文)展览或报告会,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评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对于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及大力表彰和奖励。
5.建立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学校应拨出或通过其它途径筹集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必要开支和奖励费用.确保大学生科研活动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05-31(1).
[2]李卫红.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政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措施
学风是一个学校良好风貌的展现,是一个学校对外展示的窗口。学风建设是一个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良好的学风建设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夯实自己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应当把学风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应当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学风建设任务,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首先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风不好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正确,一些大学生自从进入了大学,就把学习抛在了一边,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一些大学生看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自认为学习也是无用,信奉“读书无用论”;还有的学生本身家庭背景较好,根本不愁找工作,不把学习当回事,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还有的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把学习当成了为己谋利的工具。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正确,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摒弃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珍惜大好青春,努力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夯实自己的学习基础。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向同志学习,努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二、明确学风建设任务
学风建设是一个涵盖万象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学风的建设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学风建设任务,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的学校的着力点可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有的学校的建设重点可能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有的学校可能是学科建设。虽然着力点不一样,但总任务是一样的。因此,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风建设计划,并且学风建设的总计划还要划分为若干个小的计划,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
学风建设要找到重点问题,抓住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教学工作。不仅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上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风建设任务,各院系也要充分认识自己院系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样全校才能形成一个共同建设的局面,学风建设任务才能更好的完成。
三、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风建设工作要想落到实处,就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规章制度要具体、全面,最好能够和学风建设任务相结合,能够对学风建设的计划和任务作出
指导。
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先明确学风建设的任务,根据学风建设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学生违反学风建设的行为,都能从规章制度中找到明确的规定,对学生的违反行为作出明确处理。工商管理学院还创建了预警机制,对学生的行为作出预警,这样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总之,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得学校的学风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四、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机制的作用,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学校教学体制改革。
(一)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纸空谈。因此,必须重视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第一,要把科研工作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在开展一些科研工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大学生吸收进来,在自己的指导下,让大学生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199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提出的本科改革建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完善教学制度,为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应当为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保证教学内容有条不紊的推进。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对教学主体—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风的建设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为学生培养一支精干、优良的教师队伍,为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提供保障。
五、创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重要的是创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要借助信息化的优势,课堂教学方式由普通的教师授课转为网络课堂,集中全国优秀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学生就可以借助网络化工具实现实时学习,不用再担心课堂上没跟上老师的进度。老师也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平台,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下载,并可以在教学平台上给老师提意见、提问题,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上传作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方式。
六、结语
学风建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对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好的学风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因此,应当把学风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应当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学风建设任务,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顾锦春,叶剑飞.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58).
[2]周金聪.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0).
[关键词]技师学院 学风建设 学生
技师学院的学风建设是加强学生德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的话题,研究加强学风的方法与措施是技师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导致学风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环境的影响、教师的教风、学生本身的问题等多种因素。
首先,看一下学校环境的影响,由于近几年技师学院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紧张、结构失衡、生源差异、改革滞后等问题。除此以外,近两三年又通过很多学校整合成立了技师学院,整合后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有待于提高。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由于专业结构失蘅,造成学生的就业竞争激烈,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一些学生失去信心。由于生源差异,使教学难度增加,教学质量下降,对整个学风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学生、家长对技师学院的性质缺乏了解,把它等同于技工学校。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情浮躁等不良风气,对学院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次,看一下教师教风的影响。教师人手少且忙于日常的行政事物性工作,应付面上的活动多,投入到学生思想教育的时间少,关心的也不够。有的教师是临时聘用的,认为把课讲好就可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责任感。某些专业或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脱离社会需要,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些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未能摆正教学位置,功利思想比较严重,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满足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因此,助长了不良学风的滋长。
最后,看一下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周围的同学、课堂秩序和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既好的环境能促进学风的良性发展,差的环境则会导致不良学风的恶性循环。学生的课余时间沉迷于游戏、网上聊天,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自觉学习。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学风建设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参与,需要在课堂、宿舍、各种活动场地全程参与,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其特点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应该根据学生主体的变化与特点,有的放失地开展工作。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学风建设要分析学生需求的特点与热点,这是搞好学风建设的前提。热点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正面或负面的双重影响,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教育学生处理好学习与能力提高、个性培养的关系,是学风建设的着眼点与突破口。在学风建设的有关规定拟出后,需要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对比优势,提高认识,做出选择。学生对学风建设的自我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因主体地位受到重视,积极性会得到激发.。
转贴于
其次,我们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教风在学风建设中起着引领指导的作用,好的教风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和行为养成会产生深刻影响。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要加强学风建设,必须树立良好的教风。良好教风的形成有赖于加强师德建设,因此,要教育教师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引导教育学生。要认识到教风会直接影响学风与校风,影响社会、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与选择,影响学校的前途与命运。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培养能力与开发智力结合起来。要针对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教风。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注重师德建设。要严格管理,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特别是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切实解决教师在职称、收入、待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据此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树立良好的教风,从而推动学风建设。再次,我们要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理想与信念,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学风建设的思想保证、服务人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我们要建立切合时间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能引导群体的行为,保证目标、措施的实现,激励机制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协作意愿,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约束与激励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学风建设才能坚持长久,不断深入。一是要针对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对个别屡教不改的学生,要做出严肃的处理。二是要完善辅导员晋升、考核制,在职称、学历、行政级别、评优评先等方面激励辅导员的职业归宿感与成就感。三要对各类学风建设活动予以经费支持。四是要全员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五是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罚劣,提高学生的制自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我们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的学习环境。学风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是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充分利用业余党校以及“两课”等阵地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成才目标。其次,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体育活动,使学生成为成人成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破。再次,要利用学生的活动热情,结合学生的需要和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信息交流、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知识竞赛、技能大赛、优秀人才先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树立学习榜样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促使学生进步的必要手段。首先,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领导、辅导员应身先士卒,为学生树立起遵守学风建设要求的典范,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榜样。其次,要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提高这部分学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带动大多数学生形成符合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对个别学生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使之逐步同化。
学风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工作,需要学校各项工作的配合,一切工作要以提高素质、加强学风建设为出发点,要调动全校教师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意识,全过程参与学风建设,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
高校的学风是大学知名度的体现,也是一所大学内在潜质和文化底蕴的体现。目前高校学风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缺乏钻研精神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缺课、迟到和早退现象较严重,课堂纪律差――上课玩手机和睡觉等现象较严重。
1 班级学风建设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
为了解新生班级学风建设情况,为学校构建优良的学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笔者在湖南某高校21个院(系)的2014级新生班级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有效回收319份,问卷回收率为96.67%。本次调研调查对象为2014 级大一新生班级的班长、团支书,共有 21 个院(系)的 319 位新生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参与,男生 151人占 47.48%,女生 167人占52.52%,文科类占 41.82%,理工类占 49.06%,艺术类占9.12%。对收集的资料通过第一调查网(http://)进行定量的统计和分析。从数据上,本次调研充分考虑了因专业、性别等原因带来的影响,力求全面、客观、准确。
为了便于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将调查结果分为以下两个内容:班级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如何创建优良学风。我们将从这两个主要方面出发,从不同维度对新生班级学风建设进行探讨。
1.1 班级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就班级学风建设的现状,我们主要从新生班级班长和团支书对班级学风建设的认同感来进行探讨分析。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原因主要出于锻炼自我、提升自我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竞选班团干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48.74%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的能力,有22.33%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班级做贡献。“扩展交际圈、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其他占28.93%。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竞选班团干部主要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多是出于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其次才是考虑班级的整体利益。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动机对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把班级放在首位的班团干部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客观上更强。(2)对院(系)学风建设的满意程度。一个学院(系)的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学风建设的好坏。当被问及到“你对你所在院(系)学风建设的满意度”时,很满意和满意分别占21.7%和32.7%,一般占34.59%,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分别占7.86%和3.14%。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校各院(系)总体学风不错,但仍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的空间。(3)学风好与差的决定因素。导致目前高校整个学风下滑的原因很多,在新生班长和团支书眼里,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排第一,占26.1%,社会风气占18.55%,校园文化氛围占17.92%,学生自身占15.72%,家庭影响占12.26%,最后是教师教风占9.43%。由此可以看出,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严格的管理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肯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整个社会风气不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风建设;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比教师教风的影响大。
1.2 班级学风建设的内容
我们认为,学风建设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和学习习惯等。(1)当被问到“现在的学习目的”时,37.42%的被调查者觉得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拿更多的证书等硬件,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占30.82%;为今后的深造做准备占20.13%;只为获得文凭和没想过分别占5.66%和5.97%。由此可以看出,只有1/3左右的同学有明确的远大的学习目标;50%左右的同学基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有1/10左右的同学则无明确的学习目标。(2)当被问到“如果你所在的班级或寝室学风不佳,你如何应对”时,试图改善,共同进步占42.45%;避而远之,独善其身占33.33%,随波逐流,与之为伍占24.21%。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不到一半的同学学习态度很端正;1/3的同学学习态度一般;仍有1/4左右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3)学习纪律方面,我们假设课堂枯燥乏味时,33.02%的被调查者选择继续听讲,看其他书占23.27%,玩手机、睡觉和其他分别占21.38%、12.58%和9.75%。由此可以看出,当同学们认为上课没意思时,只有1/3左右的同学选择继续听老师讲课,剩下的2/3则选择做其他的事情。(4)当被问及到“课余时间经常用于干吗”时,自习和上网分别排第一和第二,各占20%左右;去图书馆、逛街和校园文化活动各占10%左右;兼职和闲聊各占7%左右;恋爱、听讲座和其他各占4%左右。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通过此题的调研,发现同学们在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时,选择的种类很多,不同的选择导致完全不同的学习习惯。
2 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笔者通过此次调研,认为应该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师教风和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来构建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2.1 学校管理层面
从严治学、从严治校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导致目前高校整个学风下滑的原因很多,在新生班长和团支书眼里,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排第一,占26.1%,因此需要从学校管理层面来思考如何加强学风建设。
2.1.1 建立完整高效的服务机制,保障学生权益工作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与原则,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管理,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凡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都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并确保学生的监督机制。
2.1.2 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考务管理制度
学校应对教学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教材应用、课程设置、学生学籍管理和考勤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同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如“双考勤”制度,对违反制度的教师或学生按规定进行处理,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要严抓考风考纪,从考务等各环节入手,确保从教师出题、监考、阅卷和打分到对监考人员的监察力度,从对学生加强考试违纪、考试诚信教育到加大宣传形成良好的风气,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考试管理工作的规章执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违纪的严重性。
2.2 校园文化层面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必然要求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净化校园风气,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和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校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地方都有引导学生向上的教育因素。
2.2.1 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通过开设哲学与社会、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管理、科学与技术等系列人文素质课程,促进大学生“读书修身”。通过一些学术交流年会,权威教授的讲座以及英语角、辩论赛等,培养科学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保证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同时,接受科学思维的训练。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才能实现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的良性互动。
2.2.2 积极开拓网络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
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通过现在最新的微博、微信或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2.2.3 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大学生孝文化节、五四团建月、大学生DV艺术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同时注重将弘扬红色文化与打造校园文化精品特色项目相结合,开展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特色品牌活动,营造学校浓郁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2.3 教师教风层面
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精神风貌、治学态度、进取心和责任心,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所以强调学风建设需要从加强教师教风建设做起。教风正,则校风正、学风正。
2.3.1 加强理念创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管理理念创新,淡化行政管理,强化学术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行政管理观和教学质量观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2.3.2 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能力,营造良好教风
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教风对学风带来的重要影响。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完善各种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倡导课堂教学讲重点、讲观点、讲方法,采取导向性、启发式、讨论式和开放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2.3.3 加强课堂管理,坚持齐抓共管,实行全员育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大学课堂较小学和中学课堂而言,到课率低和课堂纪律差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有部分原因就是大学教师不管课堂,对学生来不来和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熟视无睹。因此必须认识到学风建设不光是辅导员的事,而是全校教职员工齐抓共管的事,需要实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2.4 学生自身层面
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构建优良学风的落脚点最终要靠学生本身来实现。要真正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
2.4.1 养成正确的学习观
培养自主学习观,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激发和增强学习动力,自觉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专业兴趣,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同时也要淡化专业的界限。
2.4.2 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发挥他们在政治上的导向作用、思想上的引导作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工作上的表率作用和生活上的模范作用,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2.4.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要积极开展专业实践、社会服务、三下乡等,使自己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郑廷友,陈静,冯亮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甘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9(06).
[3]陈钢.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1).
[4]郑玮华,吴梦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深层次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5]周远清.学风就是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