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及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2、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3、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4、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5、因果型历史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一、认识“误区”
一些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让学生看看课本,教师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付自如了。有些毕业班的历史教师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而学生则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复习不复习都差不多,到时候翻书找答案就行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不及时纠正,历史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其“源”,并且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在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只有将教学方面的认识误区纠正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
二、科学分析
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训练学生的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还要做好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联系现实的抽象思维分析、概括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提供给学生;二是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强调该背的一定要背,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将知识点系统化地划分成不同的专题。
三、有效教学
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重视过程教学,让学生多讲、多说、多做,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总结知识、归纳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熟悉开卷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试题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等,学生应知其解题规律、特点、技巧,在训练中不断提高答题水平。
1.选择题一般由题干与选项两部分组成,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解答时,应从准确性、最佳性角度去思考。
2.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综合、归纳能力。
3.材料解析题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时间、出处、人物、事件及相关历史知识理解考虑,并迅速查阅课本资料,再分析所问问题,找出相关知识点,最后综合分析,归纳作答。
4.问答题是历史考试的传统题型,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完整准确的认知掌握程度。做题时,先审题,重点分析关键性词语,找准知识点。
四、初、高衔接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现状;对策
一、目前高中生历史学习的现状
笔者对所在地学校――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班756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对历史学习充满信心,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现在成绩优异的人有74人,占总人数的9.8%;对历史学习信心不足,有一定方法,现在成绩一般的有161人,占总人数的21.2%;对历史学习没有什么信心,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现在成绩较差的有521人,占总人数的69%。从问卷调查的数据中反映了两个重要的问题:
(1)从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看学生历史学习存在的问题。①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者则废。”而在问卷调查中,只有213人经常有预习的习惯,仅占总人数的28.1%。可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有些学生偶尔做到了却不能长时间坚持。②课堂上学习方式死板。 因多年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思考,不会动脑筋。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79人曾经对老师所给的答案产生过怀疑并向老师提过问题,只仅占总人数的23.6%;经常和老师交流自己看法的人只有57人,占总人数的7.53%。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对问题的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③课后缺少必要和及时的巩固和复习。在问卷调查中,只有213人有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占总人数的28.7%。可见很少有学生能自始至终做到这一点。这样不良的学习习惯日积越累,最终将严重影响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
(2)从学生的考试中看存在的问题。①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不能够认真审题,粗心大意,以致丢分;②答选择题时技巧性不强,不会运用求同排除法和求异排除法等方法,得分率较低;③答材料题时,很多学生习惯于先读材料再看问题,这样很容易被材料牵着走,很难获取有效信息;还有些学生答题时不看材料,完全脱离书本,答题仅凭感觉;最后在总结答案时部分学生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词不达意;④答问题时,审题不清,看不懂问题答案;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知识学得过死板,灵活性方面不足等。
二、解决高中生历史学习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重视历史知识的意识,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立足书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书本上和考纲上要求的每个知识点,包括书上的图片、引文和下面的注释。
(2)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①做到学习的有序性。学习要牢牢抓住预习、上课、复习和考试几个环节。循序渐进,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积累所学知识、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掌握学习的技巧性。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精神。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历史事件要纵横联系。如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进行比较,将三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其次,指导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知识:如制作历史简表(我国古代朝代简表、列强发动的五次简表),编写历史提纲(美国独立战争进程表和法国大革命进程表),制作中外大事比较表(如维新思维和启蒙的比较)。最后,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要求学生将教师上课所讲的知识要点,自己平时学习的心得感悟,参考资料上的精华以及自己试卷上的错题和解法记下来,并时常翻阅,不断巩固。③做到学习的系统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结构,做到知识的点、线、面相结合。如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四个点,那这些就构成了一条线―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这条线和社会主义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这两条线就构成一个面―世界近代史。
(3)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考试技巧。在答问答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题目和材料的意思;再者要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最后要做到答案的规范化。问题的答案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要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言之成理、论证有力;答案要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祥答,将要素交代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文字表述要准确,调理要清楚。答案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练,做到“段落化、要点化、调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问答榜 激励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2
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始终立于浪头的问题教学法一直十分引人关注。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将问题进行整理、筛选,选择其中部分问题,再结合这些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师生问答、学生讨论、专题研讨,个别学生甚至可以选择某个课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研究,使学生在解疑、释疑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并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从断代史改为专题史,相较于断代史的叙述性,专题史更侧重于探究性,问题教学法对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更有着独特的实用价值,因此受到高中历史教师的青睐。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也应该以学生发现问题和设计问题为开端,用学生的质疑作为主线来贯穿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设计能力,成为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却发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成为一个问题教学法实施的瓶颈,最常见的现象是,学生也知道提问很重要,也掌握了必要的提问技巧与方法,但由于课业负担等原因,对预习提问始终不太积极,这样,上课的探究活动大打折扣,很多时候又回到教师主导问题设计的旧教学方式上来。于是,围绕着建立有效的提问激励机制,我设计了历史问答榜,借鉴榜单的形式推动预习提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的这一探索总结如下,就教于方家,希望得到同行的提点。
一、问答榜之创意:“榜上有名”的思考
简单地说,问答榜就是学生提问与答问的排行榜,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收集并展示出来即形成提问榜,学生通过课堂或者课外讨论解决上榜的问题形成答问榜,两个榜相辅相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环节。
现在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充斥人们的生活,排行榜在相关的领域都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一种引导的作用,科学的排行对相关的参与者更可以起到鼓励与鞭策的双重作用。
二、制作问答榜的准备:提问方法与技巧培训
在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我都要先进行提问方法与技巧培训的工作。分两个步骤:
1.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目前考试检测常用的试题有多种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论文题,其中比较适合学生平时提问的主要是问答题和简释题(即材料解析题),这两种题型有相对固定的设计格式,而且较能引发探究深入。为了让学生掌握提问方法,我运用解剖例题的方法给学生作示范:
问答题示例
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通常有解答方式的提示语、主干语、条件限定语、答案项目语等构题成分组成。(1)提示词:基本思路、答题的方式(2)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程度等限制(3)中心词:答题所围绕的中心内容(4)求答词: 须回答的具体方面
示例:指出下列题目的提示语、主干语、条件限定语、答案项目语。
结合有关的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解剖如下:提示语是:结合、概述、简要说明;主干语是中国;答案项目语是社会背景、兴衰过程、历史地位,1949年以前、旧中国是条件限定语。
在对基本史实进行梳理的时候,问答题是最好用的提问方式,综上,一个合格的问答题,必然有特定的指向性,根据提问者的意图,问题的组成部分可以增减或者强调。
材料解析题示例
材料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从上述例题可以发现材料解析题常用的命题方法是(1)“根据材料,指出(或概括、归纳)……”(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3) “综合材料……谈认识。”
材料解析题的命题格式与问答题基本一致,只是在问题前面增加了对答案的来源范围的限定。因此这种题又叫简释题,检测答题者对史料的解读能力,同时通过问题设计与回答来考察加强学生的史证意识。
2. 学生摸索形成自己的提问技巧
首先:预习阅读是基础,知识性问题是阅读的拐杖。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读懂教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一些知识性问题并自我解答,是常用的阅读技巧。
知识性问题常用的提问办法是从历史要素中提出问题。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历史事件。大凡历史事件总有一定的情节和过程,它由一些基本的要素如原因、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和作用(或评价)等构成。因而,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可建议学生将构成历史事件的历史要素理一理,问一问“什么时候(时期)”“是什么”“怎么样”等等。
层次分析法是知识性问题的另一种提问方式 层次分析法就是按构成历史事件的层次来揭示其本身所发展规律,较快掌握知识结构的一种方法。所谓层次,是指事物内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那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一事物都有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分析就是提示事物内部各部分间、诸事物间的本质属性和彼此间的关系。着重要用“背景、过程、结局”三分法分析教材,进行课堂学习,积极思考,在掌握知识结构层次上下功夫。原因一般分为远因、近因,还分内因、外因,还可分为政治原因、经济原因。
过程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也可分为递进的几个发展阶段,分清了阶段,也就分清了层次。
结局一般包括结果、意义、胜败原因分析、评价等。
层次之分,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利于学生自学,能增强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借助现有问题作为基石,再提出新问题。
预习阅读的提纲解决了 “是什么”的问题,学生会觉得他好象都懂了,我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让思考能真正的深入下去。
新教材的编写对学生的自学提问做了很多工作,三种新教材在课前的导语部分,都精心设计,提出了学习中应探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在教学伊始就营造了问题氛围,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新教材通过问题方式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进入带着问题状态,使学习建立在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上。教材中的学思之窗与课后测评对于学生的自学探究有着导语的问题同样的价值,对于已有的问题,我要求学生不是简单地作答,而是作进一步的问题分解或延伸,将一个大问题变成若干个小问题,形成问题链或者问题群。比如在探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什么影响?”一问时,我的学生就演化出下面一系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希腊城邦形成的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其他原因是什么?
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希腊的城帮是如何形成的?二者有何联系?
为什么关注地理环境对城邦形成的影响?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吗?政治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三 问答榜的制作与使用
在提问培训过程中,我逐步摸清班级学生提问与答问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制作相应的榜单。比如这学期开学后,我在新接手的一个班的调查中发现:该班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习惯将目光放在知识性问题上,如:什么是君主立宪制,什么是三权分立,启蒙运动的内容是什么?宗教改革的背景是什么?等等。约摸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结合教学要求提出深度挖掘的问题,如启蒙运动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是如何汲取儒家思想的?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对野史有着强烈的兴趣,如苏格拉底之死喝的到底是什么毒药,蒙娜丽莎到底为什么而笑?
于是,我制作了三个提问榜,一个叫历史的宽度,一个叫历史的深度,一个叫历史的厚度(厚取自幽默英文humor的谐音)。历史的宽度搜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知识梳理的过程中提出来的知识性问题,历史的深度则搜集学生在旧问题基础分解与延伸出来的新问题的,历史的厚度则是学生提出的趣味性问题。
四、问答榜的激励作用
1. 期待激励,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提问答问的任务
期待激励是对行为主体即将出现的行为结果预先给予充分肯定的心理暗示,被暗示者将会因此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有信心,寄予厚望,对每一位学生都持有热情的期待,那么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能激发学生再度问问题的积极性。
2. 目标激励,让学生的提问答问养成过程目标化
人们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性的行为。有无目的性的行为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一般说来,没有目的性的行为无成果而言,而有目的性的行为,才可取得最大最满意的成果。而问答榜将学生的提问答问的养成过程变成了目标达成过程,由于提问答问的目标分解到了每一课题甚至是某一章节或某一段落,问答榜又有着不同的层次设置,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榜单为目标,将自己的提问答问任务进一步分解,实现目标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3. 奖励激励,让学生的提问答问在不断的正反馈中强化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良好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使人保持这种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奖励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正强化。奖励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手段,使用得当,能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们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其次,我还通过问答榜培养学生对自己提问答问行为的欣赏。我要求他们在有问题上榜后对自己说3句话:1通过我的提问,我给了大家值得玩味的东西;2通过我的提问,我让大家很容易参与并且被吸引到了关于某某内容的探讨中来。3通过我的提问,我显示了自己具备和大家同等的能力。在答问上榜后也对自己说3句话:1. 通过我的答问,我给了大家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2. 通过我的答问,我节约了大家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3. 通过我的答问,我让大家看到了我的能力。
五、结语:完善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问答榜越来越成熟,形式越来越多样,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养成了提问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为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问答能力的增强,与教师是否注重对学生问答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而培养方法的科学与否更是直接关系到这种培养的成败,因此,教师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中不断地重视各个环节的可操作方法的探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钱君端.《整合两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高中历史基础课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人教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02期.
关键词 高中历史;有效学习;分析研究
历史属于基础性人文学科,承担着传授知识、揭示发展规律以及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的多重职责,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有效学习方式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高效学习,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备考。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深入研究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与备考,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一、明确学习基本要求,夯实历史学习能力基础
历史学习既要勤奋踏实,同时也要注重技巧捷径。学生要对学好历史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具有明确的认识,针对性锻炼与提高自己,从而为历史学习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了共同探究,要求学生夯实“背诵、分析、探索、总结”四项能力。在背诵方面,指导学生认真记忆、高效背诵,在较多内容的记忆背诵过程中,要学会抓住
关键词 与字,可以缓解机械记忆的枯燥,提高记忆效果。学生还可以将记忆要点摘记下来,随身携带,运用学习生活的间隙时间进行学习记忆,化整为零,逐步推进,也能够提高背诵记忆的效果。在分析方面,重点对自己的联系以及测试进行分析,尤其是对错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搞清楚错误之处并进行举一反三,确保今后同类型的题目答题正确。在探究方面,应当要求学生不能完全局限与课堂学习历史,要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从各种书籍、刊物、网络以及电视媒体中了解与搜集历史信息,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效果。在总结方面,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省与改进,学会总结自己历史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从而为自己的历史学习继续后劲。
二、开展方法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掌握效果
授人以渔,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成效,教师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和推广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学好历史学科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一个积淀和酝酿、表达的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历史相关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系统性地了解整个历史过程,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综合论述性题型的加大中更加突出要点和全面深入。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与巩固中发挥框架体系的作用。思维活动越清晰和具有条理性,所产生的记忆巩固效果也就更为有效,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将相关知识点与内容形成前后连贯的框架体系,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记忆巩固的难度降低、效果提升。如在学习秦朝的内容时,学生可以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框架: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及重要人物)——统治的巩固(在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具体措施)——秦朝的繁荣(具体的表现)——秦朝的衰亡(主要原因)。在这样的框架引导下,相关学习知识点能够有效融合进去,学生还可以在框架内进一步细化与分支,延伸出若干的分支问题,构成了条线与网状相结合的框架知识点结构体系。这样的学习方法技巧运用到其他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同样能够产生较好的记忆巩固效应,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内容。另外,教师还要从人脑记忆规律以及先进记忆法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形象记忆,能够让学生记忆更为深刻与牢固。笔者要求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学会前后连贯记忆,不搞死记硬背,在理解中记忆。向学生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正确认识人脑的记忆规律,学会分轮次阶段开展学习巩固,让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歌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各种新颖的记忆方式,可以缓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压力,对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帮助较大。在一些重要法案的年份记忆时,笔者引导学生背诵一串数字来简要记忆,如“1689 1787 789 1791 1889”这一串数字,就与英国《权利法案》(1689)、美国《1787年宪法》(1787)、法国《人权宣言》(789)、法国《1791年宪法》(1791)、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等法案的记忆联系在一起,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掌握,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思维活跃性不强,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深度、广度受限,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首先,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改变直接灌输的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组思考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与合作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并相互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活跃起来。只有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学生的思维深广度才能够得到锻炼,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够得到培养。其次,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互动研究,尤其是对于学生之间出现观点不同的情况,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各自观点的阐述,通过深入的分析来接近准确的答案,逐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全面深入解题等方面都具有促进功能。另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开展互助学习,一方面点评历史学习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学习方式的建议,另一方面相互提问检查知识掌握情况,集体分析研究历史事件与人物,以及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