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亲子沟通范文

高效亲子沟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亲子沟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亲子沟通

篇1

1、作为父母在沟通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强烈的词汇。不要在生气时沟通,有的家长因为暴怒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容易语无论次,说很多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2、成人面对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样表达,就很难保证有效沟通。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自然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尽量把话说得明白准确,少绕弯子。

3、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内容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没有能力分析父母说话的良苦用心。父母如果对自己的语言方式作些讲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如果你想看到一件事情的结果,你就要把你想要的结果表达给对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亲子教育 家长参与互动 策略研究

一、引言

孩子凝聚了家人对未来最深切的全部期盼,因此培养好孩子意义重大。只有通过合理引导小孩在解决具体事务过程中的思路和对策,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0到6岁,小孩基本上所面对的主要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家庭的作用和地位远远大于幼儿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意义重大。幼儿教育是通过对具体事项的探究和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幼儿发现问题之间、事物之间之间的联系。亲子教育活动是当前幼儿教育活动中理念较为新颖、形式较为独特、使用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

二、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中,引入家长参与互动教育策略的意义分析

儿童最初成长阶段主要集中在家庭之中,尤其是0岁至6岁期间,对幼儿开展有质量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幼儿园等教学机构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在幼儿早期成长阶段,其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对其自身性格和终身习惯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亲子教育活动,引入全方位因素,能够有效提升亲子教育活动质量。

儿童对父母有着很强的依赖感,0岁至6岁期间的幼儿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会更加明显。因此,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中,通过积极引入家长参与其中,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帮助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当然0岁至6岁期间,小孩的成长和教育大多时间在家里完成,因此父母等开户者的教育理念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掌握知识的基本状况对幼儿成长进步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背景能够有效提升0岁至6岁幼儿早期潜力和智力的开发水平。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尤其是婴幼儿教育存在着极大问题和不足,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又极具现实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优化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幼儿的教育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不断加深,而培养更高素质、更全技能的孩子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此,只有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通过充分发挥家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将丰富大量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推动孩子在未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因此,在0~6岁亲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实施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互动的策略,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三、0~6岁亲子教育活动中引导家长参与互动的策略内容分析

3.1 营造良好氛围,活动开始前充分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想要有效构建这一体系,就需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和环境,通过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才能助推构建亲子教育体系。而想要做到这一系列要求,首先,要做好亲子家长会召开工作。亲子家长会意义重大,通过召开亲子家长会,全面、系统、体系化向广大家长介绍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的所在目的和特殊意义。在家长会召开期间,应该明确在亲子教育过程中家长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注意事项。同时幼儿园要积极做好自身推介和宣传教学理念工作,通过对自身教学风格和特点的充分展示,最终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助推亲子教育工作顺利实现。同时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宣传资料发放和免费咨询活动,一方面帮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提升亲子教育活动的内容。

3.2 丰富活动形式,利用多种活动方式加强引导家长参与亲子教育

家长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重视合理引导家长参与亲子教育活动,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充分了解家长思想动态,通过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有效认识和沟通,去寻找其在开展教育活动中的困惑和问题,同时积极结合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为家长制定正确合理的指导策略,通过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帮助家长革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通过开展有质量的问题互动沟通,寻找到亲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开展一系列沟通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内容,帮助大多数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教育活动当中,积极鼓励家长,大胆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活动形式。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实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的目标。

3.3 积极拓宽教育资源内涵、开发家长教育资源,推动资源整合

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理论指导,还需要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经验沟通与学习。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经验交流会,丰富学习各种互动理念,通过对教育资源内涵的积极拓宽,实现多角度、多维度,扎实有效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而在教育活动完成之后,要及时做好互动沟通工作,通过对活动开展状况的积极反馈和及时有效沟通,促进家长提升反思能力,增强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

四、结语

在0-6岁亲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只有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能推动亲子教育活动有效开展。而这一体系就需要积极引入家长这一元素,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想要有效开展O岁至6岁儿童亲子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提供科学高效和切合实际的支撑动力,通过建立体系化、制度化的教育流程,确保整个亲子活动全面科学开展。亲子教育不仅要开展一系列亲子教育活动,重要的是将一系列能够有效调动小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和内容,正是通过引入家长元素,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参与亲子教育互动的策略,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教育孩子,在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形成积极健康、茁壮成长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亲子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亲子阅读是一种亲子之间进行互动的阅读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来源于新西兰,在当地得到了十分有效地实施后,被西方多个国家所采用,均取得了非常棒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般小学生的家长的知识水平都能达到帮助自己的孩子进行课外阅读辅导的要求,因此,亲子阅读的推广是非常合理而且极具可行性的。不仅如此,不论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能否收获到有利于他们学习的知识,至少孩子与父母之间加深了理解,促进了精神层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能给予孩子以安全感,还能给他们树立自信,不仅如此,这样的交流更能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效的帮助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这种阅读辅导方式简单方便,无需成本,不仅能帮助孩子在家中更高效的学习,还能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家里面营造一种书香浓郁而又充满温情的氛围。

一、以兴趣带动积极性,家校合作培养并发掘孩子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是极为低下的,与其让他们如此被动地接受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倒不如根据他们的兴趣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地进行阅读、探索。在引导孩子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认识的字比较少,口语的表达能力也还比较低下,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一般都要借助拼音来进行阅读,这样就意味着他们的阅读速度都比较慢,而且阅读的不连贯等,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失去耐心,而且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受到来自长辈或者老师的夸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丧失信心,越来越讨厌自己去阅读而宁愿听别人讲故事,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应当与家长进行合作,为孩子挑选出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读物,并可以在孩子阅读之前,家长先看一下文章,将一些生字先跟孩子预习一下,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更能避免阅读时太多生字的困扰,使孩子在阅读时能比较顺畅,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进行阅读时,家长应仔细聆听,并在听完后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这样能使孩子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的去进行阅读与学习,能为他们树立自信,帮助他们在心中为自己设立目标。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并对孩子的兴趣要表示支持,以兴趣带动阅读的积极性,不能总是让孩子看一些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时间一长,必然会厌倦,只有孩子对它有兴趣才能好好坚持下去,养成良好习惯。父母的支持更能让孩子无后顾之忧的去阅读。在孩子阅读完之后,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讨论沟通,耐心聆听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想法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及延伸,使孩子在每一次的阅读中都能获益,不断提升并完善自己,更好的成长。

二、选择正确的书籍,使孩子主动要求阅读

在推进亲子阅读的同时,老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推荐一些科学的书籍读物。很多家长不能真正做到亲子阅读,大部分原因是不确定该选择什么样的读物来与孩子进行阅读与沟通。这时,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科学的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的读物,在推荐时应注意读物应当配合教学目标,能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的。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在受到汉语启蒙后,对汉语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记忆力会比较深刻,社会观以及人生观也是初步形成,因此应该经常进行阅读,背诵文章,这对于以后的不断积累有很大的好处。

在给家长推荐书籍读物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好奇心以及他们的兴趣所在,对小学语文的内容深度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进行亲子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并不是指望通过这个让学生能多掌握多少重要的知识,而是旨在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体验快乐的阅读方式,所以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寓教于乐。选择书籍时,内容方式可以是多种方式的,比如:漫画,童话故事,儿歌等等。这类书籍往往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最爱,父母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沟通,能给孩子以极大的积极性,使孩子快乐阅读,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可以选择应图文并茂的书籍,这样更能吸引孩子阅读的兴趣,也能帮助孩子理解文章,降低阅读难度,提高自信。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较为接近的读物,更容易让孩子理解。选择正确的读物能对学生起一个很有效的引导作用,因此要明确知道该读物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在快乐中学习

亲子阅读应当伴随着亲子之间的活动来一起进行,活动有利于更好地阅读,能帮助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娱乐中进行教学一直都是一个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与游戏中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在亲子之间的活动中加入课外的读物阅读一直是亲子阅读的一个重要方式。很多的家长都因为不知道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帮助孩子进行阅读,所以在开展亲子阅读的时候,很多家庭都是“虎头蛇尾”,刚开始都是充满热情,想着要怎样的教育孩子,时间稍微一长,家长自己就会开始觉得没有意思,再加上有的学生家长工作又忙,因此很多家庭的亲子阅读都会在开展不久之后不了了之。

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应注重好方式,不能每天都采取同一个方法,时间一长,家长和孩子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应经常开展一些小活动,经常变换方式来进行阅读。

(一)全家动员,进行书本中角色扮演

在进行亲子阅读时,遇到文章中涉及多个人物对话的故事类情节时。可以采用类似“小品”的形式,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再现故事中的场景及人物原型,家庭成员全部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记忆,更充满了乐趣,其乐融融。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的学习,也能使家长本身得到放松,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为家庭生活增添乐趣。更能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与表现力。

(二)家庭故事会

家长与孩子分别脱离书籍讲一个故事,再由投票决定谁讲得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的表达能力与记忆力。同时,评选的这一过程也能培养他的积极上进的意识。

(三)在故事中入眠

家长在孩子上床之后还未入眠之时可以为孩子将一些故事。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非常容易缺乏安全感的,如果能在爸爸妈妈的故事中入睡必然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加深了沟通与了解,进一步促进了感情的培养。

亲子阅读这一阅读辅导模式在孩子的启蒙学习阶段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父母在这一时期应当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以亲子阅读的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快乐的学习做出贡献。帮助孩子在学习及心理上都打下良好的基础。亲子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促进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纽带。

参考文献

[1]周兢.早期阅读让孩子终生热爱学习[J].幼儿教育,2005(1).

篇4

钟锋

维达集团维达品牌市场总监

2009年加入维达集团,自2014年起,升任维达集团维达品牌市场总监一职,全面负责维达品牌的手帕、面巾、卷纸、湿巾、家清产品等多品类的市场营销规划及业务发展。他在快消品行业拥有接近10年的经验,凭借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和对市场的敏锐触觉,结合维达集团产品的优势,成功打造了多款标杆式的热销产品。

2016年1~9月,维达集团的营业额同比增长21.4%(自然增长为12%)至8688百万港元,其中7301百万港元为生活用纸产品的销售额。

维达集团的成绩,得益于战略和战术上的布局。在战略上,2016年,维达品牌的整体营销布局为:强化巩固线下渠道,创新发展电商渠道。在战术上,2016年的重要突破和亮点是和众多平台一起打造的内容电商。双方资源的All In,以创意内容激发聚拢更多站外流量,平台也提供最强站内资源一起玩,实现流量和销量共赢,品效合一。

例如,2016年6月,维达品牌携手京东举办了首个纸品科技会;同年7月,维达品牌跨界时尚,与天猫超市联合举办超韧纸巾婚纱时尚盛典;10月,维达品牌融合京东大数据,共同了《2016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卷入千万家庭,让优质内容真正推动电商营销。

对维达品牌来说,最有效的营销平台,是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季的维达超韧中国行。2016年,维达超韧中国行(第四季)成功地把自身从广为人知的品牌活动,打造成卷入3000万中国家庭的超级IP集合群,多维立体地把品牌、内容、产品、渠道和消费者等多方面,融入中国行这一超级IP,打造出“超韧中国行”生态圈,让多方互通互融、互惠互利,从而更高效地输出维达品牌自身“品质”“韧性”的理念和优势,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

进入2017年,维达品牌的营销重点,将以深化目标人群的沟通互动为导向,将“韧”的沟通持续形象化、深度化,加强产品体验。同时,线上线下渠道攻守兼备,线下稳中求胜,线上猛进发力。

当然,我们的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目标消费者正在发生变化,很多85后、90后已为人父母,他们爱新鲜,好品质,乐社交,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并获得他们的喜爱,对维达品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017营销关键词

韧性营销

“韧”字看似简单,所蕴含的内涵层次却极为丰富。它既高度概括了维达品牌作为高品质生活用纸的产品特色,又反映了维达品牌所倡导的韧性亲子关系。我们除了有市场竞争力的超韧产品,还要打造维达品牌“韧性”的坚实内核,并将其转化为令消费者普遍接受的精神内核。

维达品牌的“韧性”营销以粉丝为中心,通过大数据、亲子营销等策略的实施,通过纸巾婚纱这种有话题性的跨界营销,以“超韧中国行”为交互平台,最大化沉淀“韧”的品牌资产,持续向消费者输出维达品牌“超韧”的产品优势和品牌理念,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美誉度。

2016营销感悟

如今,内容营销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显得愈发重要,而围绕着强IP的内容营销生态链更是互联网碎片化时代的趋势所在。在产品开发层面,我们希望从一开始就注入“内容基因”,通过与IP的结合,打造高价值的“内容性产品”,形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自营销。

篇5

关键词:家园合作;亲子活动;互动沟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合作的教育方式目前已被幼儿园的教育有机结合,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的趋势,能综合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力量,实现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多层面,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但众多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实施以“幼儿园为中心”的合作方式,对家长只是简单地命令,缺少必要的尊重、平等,激发不起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教育合力低效,甚至无效、负效。所以,在家园合作中,必须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实现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助推幼儿的健康成长。到底有哪些好的家园合作的方式与策略呢?

一、开展轻松和谐的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幼儿非常期待的一种活动,也是家园合作中重要的途径,在亲子互动中不仅让幼儿、家长、老师之间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也能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融洽家庭关系,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幼儿园亲子活动,能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互动联系,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学习并领悟科学育儿的教育方式与策略,改进自己单纯、封闭的家庭教育方式,发现幼儿优点,张扬幼儿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互动作用

家园联系栏就是发挥黑板的沟通互动功能,可以是全园性的大型联系栏,也可以是每个幼儿班级的小型联系栏,其内容主要是介绍近段时间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计划,介绍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征和育儿注意事项,介绍先进的幼教育人理念、家教好方法、保健小知识等。特别注意的是要留出一块家长反馈栏目,请家长针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和建设提出意见或建议,实现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随时互动交流,并减少家长与幼儿老师直面幼儿问题时的尴尬,保证家长能直抒胸臆,真诚沟通。

三、建立微信、QQ互动群

对幼儿园的幼儿家庭调查可知,现在幼儿的家长由于工作的问题,一般都很忙碌,几乎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入园、出园,都是由其爷爷奶奶代替。由于远离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家长特别希望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了解孩子的健康与成长。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无疑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与联系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但手机、电话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园联系的密度与强度,而没有费用的微信、QQ就是家园沟通与合作的最优选择。通过微信、QQ能让家长与幼儿教师实现零距离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高度一致,实现高效施教。

四、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幼儿园可以定期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请家长来园观看或参加幼儿园的日常活动,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幼儿园常态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直观地看到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行为与工作情况,消除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或幼儿教师的误解或不良看法,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家园合作工作的开展。

家长开放日中的一切活动要实现幼儿教学常态化,实事求是,不搞花样,不怕出丑,要把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家长。同时要真诚地邀请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宝贵意见,面对赞扬要谦虚,面对指责要接纳,在家长的刻薄、挑刺中完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家园合作成为幼儿教育的巨大助力。

五、召开家长互动沙龙

针对幼儿教育的常态问题和个性问题,幼儿园组织家长召开主题式或自由式的沙龙会议,为平常难以聚在一起的幼儿家长搭建沟通互动联系的平台,让家长就幼儿发展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沟通,在经验共享中丰富育儿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创新决定成败,创新凝结成就。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创新思想,开拓思维,探索时展需求的家园合作方式与策略,以尊重、理解、信任、支持的态度,与家长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平等合作、携手共育,为幼儿健康、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6

但是,大部分的爸爸由于整天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有的爸爸虽然有时间,但由于错误的育儿观念,导致其不能与孩子很好地相处。对此,孩子不满、妈妈埋怨、父爱的缺失都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种种不良影响。其实,爸爸只要注意方法,每天仅需利用半小时去关注孩子、陪伴孩子,一样能收获良好的育儿效果和亲子情感――

认真倾听孩子

下班了,给孩子一声关切的问候、一个深情的拥抱,听孩子诉说一天的快乐与不满,就是一种良好的沟通。爸爸在倾听时应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专注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及时回答孩子的问题,适当做出回应。在孩子开心的时候跟着孩子一起开心,当孩子不愉快时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的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正确引导孩子

爸爸应做孩子的好榜样、引路人。如果爸爸每天下班及时回家做家务,孩子就会学爸爸的样子爱上劳动;如果爸爸有良好的心态,不乱发脾气,孩子也会有稳定的情绪、快乐的性格。一个称职的爸爸会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他会在孩子迷茫无助时,为孩子指点迷津,分忧解惑;当孩子遭到老师批评、与同伴发生矛盾或遇到困难时,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指导性建议。

与孩子平等交流

如果爸爸喜欢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孩子必然很难接受,甚至可能出现逆反心理。在我们家,爸爸经常对小贝说:“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可以探讨,也可以争论,如果你是正确的,我们就听你的,爸爸错了,你也可以提出批评。”所以,小贝有什么话都愿意讲给爸爸听,经常会利用吃饭的时间进行交流。孩子需要的是能互说心声的伙伴、亲密无间的朋友,所以,爸爸应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孩子的朋友。

用心陪伴孩子

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往往很少,所以要高效利用时间,与孩子一起看书、游戏、沟通。我们家每天都有亲子阅读时间,大家各自看自己喜欢的书,小贝遇到问题时,我总会故意推给爸爸说:“这方面妈妈也不太懂,爸爸很厉害。”于是小贝就会缠着爸爸问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回答孩子,爸爸就小贝喜欢的方向专门买了几本书认真研读。这样当小贝提问时,就能很好地解释给他听,并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激发了孩子更大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篇7

亲子园 教研活动 实践 反思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情况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

根据我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儿童受教育对象要从3~6岁拓展到0~3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0~3岁婴幼儿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社会上0~3岁婴幼儿的早教机构也应运而生,由于大部分机构是一种赢利性质的,对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师资、硬件等方面都不能得到保证。而作为幼儿园在拓展0~3岁婴幼儿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1.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投资小

幼儿园的感觉统合训练,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等八种能力都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

2.具有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

教师队伍稳定,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只需再次培训和提高。

3.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具有医疗保证和咨询

4.对幼儿园的发展大有好处

(1)扩大了幼儿园的市场和知名度,储备了生源;

(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对入幼儿园小班之前进行了入园实践活动;

(3)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师资水平;

(4)增进了家园的沟通和交流;

(5)解决了婴幼儿的入托问题。

(二)幼儿园开展早教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开展早教活动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

1.亲子园只有一名专职教师,师资严重不足。

2.担任教学工作的其他教师全部是兼职教师。

可以这样说这些教师都是双重身份:周一至周五是当班幼儿教师,周六至周日是亲子园专职教师。

3.绝大部分教师在来亲子园代课之前没有接触过0~3岁婴幼儿的教育,尤其没有家庭教育的指导经验。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教研计划,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又能够将幼儿园早教活动进一步完善、规范,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早教活动。

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一)理论专项培训

1.了解亲子园的重要性

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地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配合更加默契。

2.教师角色的转换

(1)亲子园教师与幼儿教师的区别

第一,教育对象更复杂,教育任务更重。

因为它面对的不仅仅是0~3岁婴幼儿,同时面对他们的家长,而他们的家长这一群体也是复杂多样的,除了父母以外,还有祖辈及其他亲属,甚至包括保姆或相关养护人。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应对在亲子教育活动中的复杂局面,在执教时,需要带动家长科学地与婴幼儿互动,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同时,必须正确对待每节活动都有家长监督的这一现实,所以亲子教学堂堂是公开课。

第二,孩子年龄更幼小,指导要求更高。

教师要有咨询水平,教育视野要更宽广,要多掌握新信息,了解学习不断变化更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

第三,互动方式更多样,人际沟通更频繁。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灵活、随机地进行教育,实现计划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相结合。

(2)实现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成功转型

①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首先,热爱幼教事业,富有爱心,喜欢和婴幼儿亲近,态度谦卑,亲和力较强,亲子教师应该是愿意用全部智慧和心血培育婴幼儿,全面关心每个婴幼儿的成长。

其次,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以身作则,为婴幼儿的未来作导航。

再次,了解、掌握家长的心理,善于和家长沟通、配合,能与其他教师团结、融洽的协作。带好婴幼儿仅凭一个教师是不够的,必须使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做好。

②全面的知识技能

与幼儿园教师相当,进一步了解0~3岁婴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关键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及家庭教育指导等略。

③必备的专业素质

观察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洞察婴幼儿的认知、言语、表情、行为、情感、爱好、特长及心态变化等,从而有效地引导、调节、控制活动过程。

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唤醒婴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婴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婴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等,简明、流畅、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且富有幽默感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所有的教具必须熟练操作,同时能制作相应的教具或玩具。

组织能力。教师要注意把空间转给家长,尽量让家长和婴幼儿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要起到衔接、主持、协调活动的作用。

沟通能力。除了要学会和婴幼儿沟通,还要具备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④充分的心理准备

承受压力。每次课都是公开课,观摩课,都要接受家长的质疑和检验。

勇于接受挑战。新型的教育模式,即根据我园的教育模式在1小时内要完成许多个小的亲子活动。

总之,亲子授课是重视过程,不强调结果。相信孩子主动吸收能力,注重细节教育,个性差异,尽量避免婴幼儿等待。强调从婴幼儿兴趣出发,强调自由,开放和弹性。必须注重的是在课堂中不用褒贬词说孩子,不轻易碰触孩子身体。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引起家长讨论和发问。給每个孩子均等的教学时间,不用选择性的词汇。

3.了解早教课程

通过了解早教课程,可以使婴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初步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技能,掌握初步的知识,加强婴幼儿的身体锻炼,加强婴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特点鲜明的亲子环境

亲子园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让良好的教育理念自然的融入到环境中,鲜活、及时地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帮助和资源。具体包括:开放性,开放幼儿园各种资源和环境,利用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发挥资源和环境的作用;亲子性,亲子园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为亲子互动提供条件和便利;发展性,让环境与家长对话,为家长提供了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及亲子教育的内容,让家长能够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创设适合0~3岁婴幼儿活动的教室

包括大运动教室、精细动作教室、休息室等。大运动教室以增强婴幼儿大肌肉机能为内容,适合各个年龄婴幼儿的活动。精细动作教室以发展婴幼儿小肌肉动作为内容,可进行集体教学,提供保证适合每个年龄的婴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休息室供婴幼儿稳定情绪和休息,内设活动区、益智区、休息区。环境创设应注意为婴幼儿建立充足空间,为其提供便利的自由选择玩耍并具有家庭气氛的环境。

(3)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集体活动。帮助家长解决“什么是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开发智力以及各种潜能和情感交流。

个别辅导。根据不同的孩子的特点差异进行个别辅导;下班见习:每学期为亲子园的孩子提供2~3次每半天到班上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孩子感受集体生活,为入园做好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准备。

主题活动。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进行一些不同主题的亲子活动。

(4)科学合理的亲子课程

通过教育实践,亲子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来园活动、探索实践、轻松时刻、体能训练、音乐活动、集体游戏、教育经验大家谈。这些旨在让婴幼儿熟悉环境、同伴和教师,让家长通过活动掌握培养指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基本技能知识的手段,且能让婴幼儿在活动间隙得到休息和调整, 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发展要求进行安排,培养婴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初步学习共处、交往、合作等,并且让家长、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

(5)系统规范的亲子教材

不断搜集整理资料,在教育教学中形成适合婴幼儿特点之本园特色教材,有计划编写1岁~1.5岁、1.5岁~2岁和2岁~2.5岁三个年龄段上下学期教师用书;制定亲子园各项工作职责,为亲子园教育管理积累经验。

4.外出参观培训

更新观念牢牢把握社会关注的教育新动向,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参观。

利用暑假进行前期的筹划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宣传方案,教室环境的布置,示范课的准备,请家长带孩子参观亲子教育环境和设施,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咨询活动,制定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等。初步掌握了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方法,掌握了婴幼儿心理特征,了解婴幼儿营养膳食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二)实践专项培训

实践专项培训的总原则是“一学习、二实践、三循环”。

“一学习”,是指理论学习、听课学习和主动学习,具体是指上述理论方面的学习、听主讲教师课的学习及自身不断汲取知识的学习。每一个学习的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实践”,是指在有了一定基础后,给主讲教师配课,熟悉各个教学活动环节,自己亲自主讲其中一个小环节,然后一步一步深入直至全部教育活动都能胜任。这是一个包括配课、熟悉教学、部分主讲、完全胜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循环”,是指将所有年龄段的教学活动以上述方式进行,使每一位教师熟悉每个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并能胜任。

(三)教研专题探索

在开展亲子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就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将大家讨论的话题拟成我们的专题研究课题,通过多次的实践,再实践,再到理论,形成了我们以下专题研究成果:

第一,《在亲子教育中转变家长的观念》获西安市教育活动评比一等奖。

第二,《在亲子教育中教孩子学习交往、学习共处、学习合作》获西安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三,《发挥幼儿园优势,托幼一体化实践探索》获西安市碑林区教育活动、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四,《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方案研究》列为西安市基础教育课题,通过两年的研究,专家的考察论证已结题并颁发了结题证书。

第五,在2006年和2008年陕西省举办的“0~3岁婴幼儿教育研讨观摩大会”上作了《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初探》和《创新0~3岁婴幼儿教育》的大会发言;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还作为现场会交流之一。

三、实践与反思

(一)教师获益

幼儿园教师通过在亲子园(早教)代课,对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知道家长的想法;与家长的沟通更密切、融合;对孩子熟悉,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已经是“熟人”了;教师自己在教孩子和家长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

(二)孩子、家长获益

孩子、家长从没有像这样全方位的得到指导帮助。孩子与孩子之间得到了互相交流、共处、合作;在每一个关键期都会得到专业指导;帮助孩子从个体交流向集体交流过度,促进了孩子情感发展。

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使每个家庭获得了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资源;家长各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三)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联系,托幼一体化衔接更紧密自然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处处有教育”,在亲子活动中,我们逐步让家长接受了这一理念,使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理念,扭转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进与孩子的亲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的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配合更加默契。

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证明,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学习并掌握实用性很强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使家长成为“高效能的父母”。有效配合幼儿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开展多种有趣活动,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交往和独立性的发展。同时,提供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的机会,为孩子入幼儿园小班过集体生活在环境适应、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蒙特梭利著.付地红,张冬梅译.三岁决定一生[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小学英语“吟、唱、画、贴”四字教学法

【摘要】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日常教学中,我结合具体实例,找到问题与现实相吻和的兴趣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从而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让英语课堂教学收获到真正的高效益。通过长期的探索,我总结出了“吟、唱、画、帖”四字教学法。再次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把选择或制作精美且有价值的教学课件作为关键,让课件中的图片、动画等内容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思维,学生记忆会更方便。

【关键词】  轻负担   高质量  小学英语    四字教学  电教媒体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评价多元化     有效   效益

【正文内容】

“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的高效,“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思想的解放才有真正高效的课堂,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吟、唱、画、贴”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面前我一直是个和蔼可亲、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人,这样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为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做出了最好的铺垫。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把选择或制作精美且有价值的教学课件作为关键,让课件中的图片、动画等内容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思维,学生记忆会更方便。另外,对于达标练习题,我把事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通过投影或幻灯片呈现给学生,并现场修改。这样一来,老师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扎实牢固,真是师生双受益!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吟、唱、画、贴”教学法,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快乐的学习,让学生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愉悦,为他们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掌握扎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做到触类旁通,使英语课堂真正变成孩子们享受学习、收获知识的乐园。

(四) “亲子捆绑”评价

在课外我采用了“亲子捆绑”评价法:每一周要求家长填写“家庭作业评价表”,其内容包括读、说、演、唱四个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通过“亲子捆绑”评价,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英语学习中,从而真正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立体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二、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具体做法

(一)走近学生,用心沟通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如果这样做了,教师的教育就能像油一样浸润到学生的心田,使师生间能够产生心与心的默契,情与情的交融。”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因为我所执教的是一所农村学校,留守子女较多,我主动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内心需求,以实际行动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一抹阳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特别注意保持自己的真诚。我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处处关心他们,以真情打动他们。对学生我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进行平等地讨论,从他们的发言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向他们伸出双手,在他们失败时给他们鼓励,在他们成功时为他祝贺,让学生时刻感觉到,在班级老师是在乎自己、关心自己的,在集体中他时刻都可以享受的到家的温暖。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设计有一定层次性和思考价值的教学案。首先设计好预热环节,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新授前 3--5分钟内开展朗读、背诵、情景对话等表演活动,这样为孩子们学习英语创设情景。其次我重在设计精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惊奇、期待的心理中融入课堂。例如:我在教Go straight on.这课时,学习句型 “showing the way”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将教室的课桌当成街道,给别人带路,学生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气氛特别活跃。再次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把选择或制作精美且有价值的教学课件作为关键,让课件中的图片、动画等内容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思维,学生记忆会更方便。另外,对于达标练习题,我把事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通过投影或幻灯片呈现给学生,并现场修改。这样一来,老师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扎实牢固,真是师生双受益!

(三)创设情景,高效学习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日常教学中,我结合具体实例,找到问题与现实相吻和的兴趣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从而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让英语课堂教学收获到真正的高效益。通过长期的探索,我总结出了“吟、唱、画、帖”四字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简介如下:

1.“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爱唱、爱画画,天真活泼。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作为英语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用“吟”来学习单词。由于农村的三年级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掌握的英文单词有限,吟诵时可以用英文和汉文混杂在一起用,例如:在教学“school”时,我带领学生吟诵“s-c-h-o-o-l  ,school-school-school,I like school!” 而接下来学习单词“bag”,我又这样带领学生吟诵:bag ,bag,bag,背着bag去school。一旦学生忘记这些词汇时,我只需提示“早上你吃过早饭,背上什么来到学校啊?”学生会马上回想起在课堂上老师和大家一起吟诵的内容,此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得兴致盎然,我就借机出示新单词“book” “pen”“pencil”。学生的模仿力很强,那天连平日顽皮、粗心的韩佃军同学也主动举起手:“老师,我来吟 !”“Book, book, book , 我要认真读book!”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随即同学们一起吟诵起来!我竖起拇指:“You are the best !” 我的鼓励让孩子们得到了难得的满足,他们的学习热情更高了,兴趣也更浓了。这只是我平时单词教学的缩影,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学得轻松开心,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2.“唱”

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在单词掌握的前提下,再学习句子就可以水到渠成!小学生最爱扭扭屁股,唱唱儿歌了,于是我尝试着把大部分的英文句子改编成孩子们喜欢的儿歌教给他们,他们的兴致立刻被激发出来。例如;我在教学“What are they?”这一课时,运用儿歌《两只老虎》的曲调,将课文改编为: 

What are they ?      What are they ?

They are lions.       They are lions .

It’s big .             It’s big .

What’s this?         What’s this?

It’s a tiger .          It’s a tiger .

What are they?      What are they ?

They are monkeys .   They are monkeys .

They are small.       They are small.

然后大家一起将课文唱出来,学生都学得饶有兴致,而且掌握得也特别快。

随着孩子们的英语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在我的影响下,他们也主动利用自己熟悉的儿歌对所学课文进行改编。

每天晨读时,远远地就能听到孩子们悦耳动听的英文歌声。看到他们稚气的小脸上洋溢的那份天真烂漫,作为老师,我真的无法描述自己内心的震撼!瞧,我们班的英语大王正手持指挥棒指挥这支气势磅礴的小小合唱团演唱呢:

Please 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oint to the window, 

Point to the door,

… …

孩子们无邪的脸庞,悠扬的歌声,陶醉的神情,流利的英语,怎不让你怦然心动!有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即使再难的英文句子也会迎刃而解!

 

3.“画”

画画是小学生与生俱有的爱好,通俗易懂的简笔画,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继而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三年级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单词,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枯燥的学习方式只会扼杀他们求知的天性。而借助于五彩缤纷的画笔,可以催生他们的学习欲望,满足他们探索未知的心理,让一切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例如:在“Do you like meat?” 这一课中,有一些涉及食物的词汇及相关句型,如:肉meat、鱼fish、面条noodle、牛奶milk、、Do you like meat?Yes, I do. / No, I don't. 等。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并立刻出示课前备好的实物图片(图片下面标有相应英文单词),然后随机让学生采用前述的吟诵方式练习milk这个词汇。为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我让他们拿出画笔,尝试画出这几种食物,并为其标注相应英文单词,且边画边写边吟,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收纳这个单词,后面的句型学习也会迎刃而解。画画这种学习方式亦可作为家庭作业去完成(不一定每节课都画)。借助于图画记忆单词对学生而言既乐在其中,又是一种简洁有效的学习手段,而且这样的记忆保持也会比较长久。

4.“贴”  

“贴”是指将所学词汇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其下标注相应词汇,以备评比。这项任务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也可与美术课整合。我要求学生每天完成2个单词,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周冠军的作品都要张贴在墙报内的冠军栏里。每到月末再从周冠军中评选月冠军,附加条件是自编押韵的儿歌,看谁编得好,编得多。这样的方式会激励学生人人参与,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亲子捆绑”评价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因此我在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因此在课外,我采用了“亲子捆绑”评价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自行设计了“家庭作业评价表”,每周要求家长填写一次。我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分为读、说、演、唱四个子项目,又为每个项目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按照学生表现划分为 A、B、C、D四个等级)。通过这种方式,我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同时也督促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及时的关注与监督,而沟通的直接结果就是家长与老师对学生学业发展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小学英语“吟、唱、画、贴”教学法的积极探索与尝试,我感觉自己收获颇丰,

(一)学生的英语口语越来越流利了。

(二)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英语才华。

(三)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四)我得到了学生家长与领导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并充分利用各种实用有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英语教学效果,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庭芗:《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

篇9

【关键词】家长委员会;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的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可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产生合力,才能产生1+1>2的教育效应。家长委员会是一个和学校一起丰满孩子羽翼助推成长的组织,彰显着强大生命力。作为学校,我们高度重视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明确家长委员会这一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

一、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现状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自治组织,是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个平台,家长可以凭借组织力量行使教育参与权,促进学校民主管理、支持教育教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1.重形式轻内容。一些学校创建家长委员会纯粹就是为了满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家长委员会只是个摆设,根本没有发挥任何有意义的功效;一些学校则把家长委员会当成了一个炒作宣传的噱头;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对于家长委员会的需求仅仅停留在物质和经济层面,甚至成为向家长索取的渠道,过于利益化。

2.认识上的差异。大家对家长委员会工作的认识不够,有的家长委员会成员认为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设立了这样一个机构。家长委员会工作有时被动地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

3.机制上的不完备。家长委员会工作没有“长效机制”,有时一任家长委员会主任的变更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开展,缺乏坚持性,工作中难契合。有的家长委员会成员有热情,有能力,没时间;有的家长委员会成员有时间,有能力,有热情,却一时找不到适合自己发挥作用的机会。

二、有效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策略

(一)“二有”是保障

1.有制度。家长委员会要高效发挥作用,首先要保障其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这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予以保障。家长委员会制度包括以下内容:《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长、副会长选举办法》、《家长委员会职责》、《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家长委员驻校办公制度》、《家长义工制度》、《家长委员提案制度》、《家长评议学校工作细则》等。

2.有架构。家长委员会办公室的架构可以这样安排:

组长:校长、家长委员会会长

副组长:副校长、副会长

组员: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

有了架构,又有制度,就能有效地保障家长的权益,为发挥出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的促进作用、桥梁作用、助学作用和监督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流程要规范

1.沟通。学期初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征集他们的需求、愿望,进行双向沟通。学校与家长委员会两方面的信息达成一致后,寻找工作的切入点,确定学校建设的长远目标和当下工作重心。

2.谋划。召集家长委员会负责人、任课教师、家长精心谋划,把双方达成的班级建设工作切入点转化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协调各方力量分头落实。

4.督促。这一环节由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完成比较恰当,通过电话、书信、QQ三种基本方式来了解工作方案的落实情况,确保预期的工作方案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5.反馈。班主任要协调好家长委员会经常不断地把家长的意见反馈给自己和任课教师,也要把自己和任课教师的想法反馈给全班家长。如有特殊情况,则应反馈给学校领导负责人。

班主任、家长委员会成员在具体工作中既要遵循这一工作流程,又不能太局限于这一流程。因为这一个工作流程不是单向延伸的,而是双向互动的,要随时根据学校建设以及发展的具体实际做出调整。

(三)建构“家校共育体”

家长委员会要做到对学校建言献策参谋到位,观察监督评价到位,助学合作支持到位。

1.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报告。

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列席学校会议,学期初,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或工作计划的报告,学期末,听取学校工作总结,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监督学校事务,确保健康发展。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依法办学是确保学校办学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家长委员会随时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办学章程、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收费、招生入学以及后勤服务等加以监督,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阳光运行。

3.组织多种活动,支持家校沟通。

(1)参与校园大型活动。

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重大庆典、节日演出,如每年一度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或者是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如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对对碰等主题活动,既可以让家长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又可以与师生共同体验精彩的校园生活,感受孩子们成功的喜悦。

(2)开展广泛的义工服务活动。

如校运会时,老师不够用,这时就可以邀请有时间、有兴趣、甚至专业的家长来当裁判员、纪律管理员、宣传大使,并协助班主任设计班服、班旗等,这不但减轻我们的用人之难,更激发了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兴趣。

(3)邀请有专长的家长来校担任“客座”教师。

例如:请消防队工作的家长来校指导师生安全逃生演练、请医院工作的家长来给学生作卫生习惯养成方面的讲座、请书画艺术界的家长给学生进行琴棋书画茶食歌陶艺舞等体艺特长指导、请政法系统工作的家长给学生讲解法律常识……家长是潜在的、有待开发的、非常丰厚的资源,作为学校,就要充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优势。

4.建立立交桥式的沟通网络。

篇10

一、创设条件,让家长到校陪读,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我们深知,学校教育无法替代家庭教育,教师的爱心无法弥补学生的亲情缺失。现在,大多家长周一把孩子送进学校,周五才接回家居住,一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两天,有的家长双休日还在务工,学生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很短暂,自然就感情生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学校层面上设计了校园开放月(周、日)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园,和孩子一起活动,通过“三进、三看、三提高”等形式,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三进”,即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让家长走进教室,观摩课堂。家长通过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掌握孩子的学习现状,让孩子感受亲情关怀的温暖。让家长走进宿舍,体验生活。家长通过与孩子一同生活,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体验孩子的集体生活,感受孩子的卫生习惯,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比孩子有父母陪伴与无父母陪伴的不同,让家长深入认识亲情带给孩子的幸福感是无法替代的,从而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让家长走进食堂,品尝饭菜。通过让家长到学生食堂就餐,品尝学校食堂饭菜,了解学校的餐饮管理情况,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让孩子感受家长陪伴的温暖,增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亲情关系。“三看”,即看学校、看孩子、看教师。看学校办学,参与管理学生;看学生学习、生活,使家长真实地看到自己孩子在班上、课堂上的表现;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校管理,与孩子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三提高”,即提高认识、促进亲情、提高效益。通过家长入校“三进三看”,切实提高家长对学校管理的认识,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度,增强家长亲情教育的责任感。

针对一些性格孤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我们邀请家长来校住校陪读。我们专门在学生公寓楼开辟了“亲子屋”,让家长和孩子同居一室,以方便家长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在餐厅开辟了“亲子餐桌”,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就餐,矫正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在教室设置了“亲子书桌”,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在宿舍还专门提供了亲子床位,让同宿舍的学生家长轮流来校晚上与孩子同住,一方面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对孩子起管理约束作用。

二、强化责任,让教师的爱心和耐心,点燃学生的亲情之火

一是努力学习,更新观念。进一步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寄宿生管理方法,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创新管理育人模式,盘活寄宿制学校管理资源,构建人文和谐的育人环境,力求使寄宿生管理教育工作有新的突破。二是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做好寄宿生管理工作。无论是班主任、科任教师还是生活指导教师、安全保卫人员等,都要明确各自时段所肩负的责任,让他们切实扮演好两种角色:既要管理教育好学生,还要关心呵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贴心人。从而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增加亲和力。三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心理抚慰。如性格孤僻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问题家庭学生、特异体质学生、患有心理疾病学生等,学校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要建好专门的档案,指定专人对其进行心理抚慰,跟踪调试,积极矫正,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和影响下,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挖掘资源,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拨亮学生亲情的明灯

寄宿制过早地让孩子远离父母,导致亲情缺失。学校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注重亲情教育,弥补不足。学校要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有益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友谊,陶冶情操。要利用好寄宿生充足的在校时间,多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趣味游戏、益智影视、校外实践、观光踏青等,提高孩子适应生活的能力,丰富寄宿生的情感生活。

一是Y合学科特征进行情感教育,如学习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亲情”单元,语文教师可有意识地通过《礼物》、《奶奶最喜欢的玲儿》、《妈妈的葡萄》等课的学习,让学生勾画亲情描写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亲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又如学习初中七年级语文课《背影》、《慈母情深》等“亲情歌咏”为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说父母、话父母、写亲情活动,捕捉孩子心灵深处的亲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从而让学生对亲情的认识,有感性上升为理性。还如教授小学二年级思品上册――“浓浓的亲情”这一课,教师可通过视频,展示亲人对孩子的关爱,然后让孩子根据情景谈感受,如:“介绍一下你的家人”,回答“你的家人是怎样关爱你的”,“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到亲人的温暖,从而增进孩子与亲人的感情。二是结合节日文化开展德育活动,如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时,让孩子为自己的父母做贺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为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脚、唱一首歌等,让孩子懂得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在这些传统节日中,通过家庭亲情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和关爱。三是搭建平台,开展家庭才艺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亲人的重要,亲情的不可缺失。如学校通过定期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节目、亲子趣味游戏、亲子读书、家庭包饺子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和同学的竞争中体验家长的伟大和亲情的重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

四、创新方式,让多媒体手段,拉近孩子与家长的情感距离

虽然寄宿制学校隔断了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手段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家校双方搭建平台,让孩子通过微信、校讯通平台等渠道让孩子和家长沟通,从而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时时处处体会到家长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综上所述,虽然学校教育无法替代家庭教育,教师的爱无法弥补学生的亲情缺失。但只要我们采取的措施得当,就会弥补学生因激素造成的亲情缺失,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11

2002年9月,学校开始实施学生作业家长签字制度。制度实施以来,绝大多数家长都表示拥护,然而,有一个班却发生了“家长拒签事件”。为此,学校高度重视,经调查发现,许多家长是被动签字。分析其背后的根源是:家长缺乏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只有约20%的家长与学校保持经常性联系;由于家校沟通方式过于单一,家校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家长不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教师也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

调查还发现,很多家长不懂孩子的心思,亲子关系只是停留在物质的依赖状态,亲子之间缺乏心灵沟通,这些成为了家庭亲情中潜在的隐性矛盾。另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独立,难以互动,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如何从传统的“家校单育”逐步走向“家校共育”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启动:《三大宣言》激扬爱的力量

自2003年起,学校开始着手探索创建“和谐互动教育场”,将其界定为:通过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创设高效多样的家校共育活动,整合家庭、学校的教育资源,推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参与;拥有共同的信念,彼此信任,平等互动,信息互通,文化共享;同时尊重各方差异,发挥各方特长,相互作用和影响,自发形成一种充满爱和信任的和谐氛围。这种氛围对处在其中的三方,尤其是对学生,会产生强大的教育力,从而使教师、学生、家长能和谐相处,幸福成长。

学校以“了解―满足―引领―超越”家长的需求为理念,以“沟通―交流―合作―分享”为主题,以“理解―信任―感动―互动”为途径,以“转换家长优势资源为教育优势资源,促进家校教育相长,实现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通过长达十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教师宣言》《学生宣言》《父母宣言》。“三大宣言”是“和谐互动教育场”的核心信念,是教师、学生、家长对“和谐互动教育场”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的结晶,已成为三方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念。

“爱”是“三大宣言”的感情基调,也是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教师宣言》有这样一句话:“爱,使我们在一起,用爱与责任珍惜每一个孩子,常常想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公正、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爱,使我们在一起”,产生着巨大的教育场力。无论是新颖的家长会,还是学校精心设计的家校共育活动,教师、家长、学生都会被蕴含其中的“爱”所震撼,常常让大家的眼泪为“爱”而流。一位家长在参加了“真情相约,约定幸福”家长开放日活动后写到:“场面生动感人,催人泪下。作为一个孩子的爸爸,一个男子汉,我感动得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浓浓的爱使“和谐互动教育场”充满了人情味,“爱”形成磁场,焕发着教育的魅力,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力量。

信任是连接三方之间的纽带,也是构建“和谐互动教育场”的基石。在每一次家校共育活动中,师生家长三方彼此信任,共同策划并组织活动。《父母宣言》有这样一句话:“我是泡爸,我信任泡小,尊重、理解、支持家校共育;我是泡妈,我喜欢泡小,沟通、交流、参与家校共育。”就职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一位学生家长来信说:“通过浏览学校的网页,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尽管远隔万里,但我很放心,我相信学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谢谢你们,辛勤耕耘的园丁们!”

探索:互动共育,多元沟通

几年来,学校教师通过“心语信箱”、班级网站、学生评价网、短信、电话等方式,将孩子成长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同时又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传递给孩子,家校双方在信息上互动,在心灵上互通,达成共同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出教师是教育场中的“中转站”的重要作用。同时,家长作为教育场中的“教育主体”之一,积极投入到学校教育中,与教师共同开展“家长讲坛”、组织“亲子活动”等――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和教育能力得以彰显。

为了更好地开展互动的共育活动,学校真诚邀请家长共计共策,让家长真正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据统计,学校家委会或家长通过校长信箱等方式对学校提出的办学建议,涉及关注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安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并且引发了学校在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

一是教学管理部进行了“减负不减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通过追求高效课堂,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作业量上为学生减负,并废除家长给学生作业签字的旧习,信任家长、信任孩子。

二是学生工作部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德育活动。学生工作部和家长共同制定了《家委会章程》,这是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家校共育的行为准则。学校将每周五下午固定为家校共育时间,专时专用,开设“家长讲坛”和丰富的家委会活动。学校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家长讲坛”活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纷纷走进校园,担任“家长老师”,他们带来了孩子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带来了新鲜生动的故事,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据统计,学校目前开展的校级“家长讲坛”共计20余次,班级“家长讲坛”共计260余次。班级家委会开展亲子活动达160余次。同时,家长还走进常态课堂,与教师、孩子共同构建和实施校本课程,打造了生活礼仪课程、班级特色课程等。

为了增进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形成融洽的教育场,几年来,学校坚持定期开展六年一贯的家长开放日主题活动,确保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时间相对固定,如一至六年级的家庭开放日主题分别是:新年・进步・希望・感恩――新生入队仪式;生命课堂,绽放活力――学科课堂开放;享受童年,快乐学习――泡泡成长记录片及亲子运动会;阅读经典,润泽童年――儿童阅读推广;真情相约,约定幸福――亲子沟通;爱,使我们永远在一起――毕业典礼。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学校的教育理念无声地传递给家长,又进一步促进了和谐互动教育场的形成!

学校在“和谐互动教育场”的探索中,形成了多元的家校沟通方式,搭建了“十大沟通平台”(网站、论坛、QQ群、电话、自主管理手册、家访、家长访校、校刊、入学宝典、家长调查表),其中快捷的信息化互动平台如学校门户网站、班级网站、班级论坛、学生评价网、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班级博客等,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实现了平等对话,相互交流,达成了良好互动。

收获:打造幸福校园

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和谐互动教育场”发挥了强大的教育功能。

首先,打造了学生的幸福童年。“和谐互动教育场”的形成,促使家校成功合作举办了各种大型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和展示的大舞台。学校成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和幸福成长的家园!在每一次家校互动共育活动中,学生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净化、道德的提升。合作、感恩、宽容等优秀品质像种子一样播撒到了学生的心中,他们一边从中体验快乐,一边幸福、健康地成长。

其次,打造了教师的“幸福职业生涯”。随着“和谐互动教育场”探索的推进,家长的投诉率逐年递减;家长对教师的“非常满意度”从以前的4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80―90%,不满意度下降为零;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逐渐减弱,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正如一位教师所说:“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集体的智慧和关爱,让我感受到了‘幸福的教育人生’。”同时,教育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上,以“生命课堂”为追求的境界,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在教育上,以“给孩子美好的童年”为追求目标,开展丰富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从内在的积淀到外在的形象,从专业技术水平到道德素养,都发生着质的变化。

篇12

 

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心理学教育依据包括与社会化相关的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养成相关的人格心理学、与学业相关的学习心理学,以及人际心理学等。

 

一、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所有教育目标都指向个体的社会化,家庭教育亦在其中。个体的社会化内容主要包括:获得自理和谋生技能、习得社会规范(法制规则、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角色、完成价值社会化。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儿童社会化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因此也就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儿童社会化作为家庭教育目标,随不同的社会要求而不断更新、调整,尤其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更是如此。社会变迁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当代中国正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急剧变迁过程之中,经济、政治体制的重要变化,带来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重大改变。家庭教育作为儿童社会化最初的、必需的教育,必须接受社会变化的直接规定,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家长是家庭教育目标的执行者,是制定孩子培养质量规格的具体落实者,因此,了解变迁之中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十分重要。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的特征是服从、社会本体、权威道德、否认个人价值,社会心理特点则是:无违、秩序、安全、归属需要为主导心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意识则强调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益、平等、公正、民主、法制:社会心理的特点是以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主导,强调充分的个人价值的实现;这种巨大变化带给家庭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目标作怎样的调整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将来的社会要求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规格是什么等,家庭教育都应该重新审视。

 

在之前二十多年计划经济要求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人才要求服从性、外在的行为规范,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价值的微不足道,而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多的强调独立的、个性的,重视培养公正、分享、合作、内化的日常道德行为,注重独立性、批判性、责任感、求异、创造性,其中,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独立性发展是核心问题。

 

二、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人格心理学问题

 

在中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是人格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

 

1、独立性发展的人格心理学问题中学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独立性发展,这既是社会化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人格发展的核心问题。独立性主要包括独立意识、独立判断、独立决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评价、承担责任等要素,这些要素的发展需要条件,而来自家庭教育提供的条件显得至关紧要。

 

中学生发展独立性的条件是些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看,有两个条件是必需的:适当牺牲成人的权威和充分的同伴交往。

 

(1)成人的权威不能成为中学生独立性发展的条件。独立性发展在中学这一阶段,表现为中学生从内心对长辈、尤其对家长是叛逆的,其本质是要摆脱权威和成人世界对他们心理世界的控制,这是孩子长大、成熟的必经之路,因此心理学认为,成人的权威不能成为儿童独立性发展成熟的真正原因,因为独立性的发展要以独立判断为先决条件。在亲子关系之中,如果要求中学生“听话”,要求对权威的服从和无违,也就是要求中学生以权威的判断为判断,以成人的是非为是非,这种服从和无违可以赢得成人的一致赞赏,在权威的接纳和庇护下安全无惊地过渡到成人期,但是家庭教育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沉重,是以孩子“丧失个性为代价的”(皮亚杰)。所以心理学强调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真正条件,是以牺牲成人的约束和强制为代价,家长要有意识地提供给孩子这种条件。

 

提供给孩子这种条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具体来讲,家长如何认可中学生这种叛逆和反抗的合理性?一般来讲,中学生对权威的反抗并不一定都以“无错”形式出现,很多时候还表现为“是非问题”、“明知故犯”,往往导致家长认为问题严重,必须严加约束。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就是一种叛逆态度,并不存在是非问题,是表示希望独立的一种方式,告诉成人们他(她)不是只会听话的乖乖小孩了,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家长要学会从反抗的合理性这个角度去评价中学生,理解他们的成长心理,切勿简单结论“是非”。从认知角度讲,中学生何尝不知“是非”?但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摆脱权威,认同自己,伸展哪怕尚显幼稚的智慧。

 

中学生独立性发展的条件,还需要家长让孩子学会“做决定”。从中学生的成长讲,不让他们做决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禀赋才能发挥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他所得到的自主的程度。中学生丧失独立做决定的条件,就始终无法脱离“权威遵从”心理水平,很难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甚至不能解决基本的人生课题。家长要懂得,一个人的高抱负、雄心、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责任感、求新求异、创造性的形成(林崇德1995),都需要在他自主的活动过程中形成,而自主活动的家庭条件,主要依靠家长提供。

 

发展学生独立性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孩子应该被允许失败。中学阶段孩子的学业、人际、情感等重大人生课题,发生困难、挫折和失败是经常性的,家长如果不允许孩子失败,甚至反复纠缠孩子的失败和差错,孩子就会选择更加保守、重复、服从,以降低失败的可能性,不敢做尝试、选择、质疑和进取的努力,独立意识、独立判断就很难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记住:对于中学生独立性的发展而言,失败具有与成功同等的教育价值,甚至更高。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必然遭遇更多的失败和挫折,中学生的学业、人际、情感随时都可能遭遇挫折和失败,所以允许失败、让孩子学会承受失败,获取失败的价值,是家长非常可贵的教育意识,也是独立性发展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在方法上,家庭教育要因机设教,在孩子学习生活过程中提高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而不是生硬地制造所谓的挫折情境,脱离孩子实际,孤立地进行抗挫折教育。

 

(2)充分的同伴交往

 

中学生独立性发展的另一必须条件是充分的同伴交往。皮亚杰指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在同伴间所进行的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则之上的社会交际和合作活动日益成为道德发展的主要推动要素”。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不能单纯考虑成人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还要考虑同伴对孩子的重大作用。同伴对中学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同伴关系的支持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功能与同伴的功能无法相互替代。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社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指出同伴的友谊具有多种社会支持功能:从权威中独立出来,获得稳定感,消除孤独感,在压力的环境下得到情感支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习评价他人,相互提供亲密、协调的经验,掌握社交技能,提高儿童的自尊,促进诚实、平等的发展等。所以在中学生的社会性支持功能中,亲子关系的功能颇具有限性,因为相对于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其心理相齐、情绪满足、社会认同感、团体归属感,都是其不具备的。正因如此,中学生更看重同伴,亳无怀疑地认定同伴对他们更重要。基于此,家长的责任是指导孩子注重同伴关系,提供孩子与同伴充分交往的家庭条件,使之不断获得来自同伴的心理支持,促进独立性发展。

 

2、心理健康培养的心理学问题

 

同绕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家庭教育要重点关注两点:

 

(1)了解心理健康的构成和指标。中学生家长要有意识的了解心理健康指标,才能胜任心理健康培养。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有抑郁性、情绪稳定性、自卑感、神经质、主客观性、协调性、细致性、思考倾向性、支配性等,社会倾向性等,在此基础上,可以为中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家庭心理支持系统,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2)重视中学生的精神需要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健全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精神需要得到的满足水平,中学生正处于内心激烈动荡的青春期,自我确立的过程充满了不安、断裂和怀疑、否定,精神需要十分强烈。据调查,高中学生的精神需要排在前三位的是:朋友、知识能力、升学,可见他们的精神需要已经转向同伴和自身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心理支持、通过学业进步而确立“自我”、获得良好的自我意识,成为中学生家庭教育的重心。家长要认真关注他们的精神需要,调动教育手段提供充分的来自家庭的支持,提高中学生的精神需要满足度,保证心理健康。

 

三 、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学习心理学问题

 

1、协助孩子完成学业是中学生家长的重要任务,学业是中学生社会谋生、独立生存的预备。在中学生阶段,学生主要的人生课题是系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因此协助学校教育指导孩子适应中学学习、学会学习、完成学业是中学生家长的重要任务。

 

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有所侧重。初中阶段学习指导的重点首先是适应中学的学习,学会处理比小学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内容,发展快速阅读能力、归纳、分析、综合能力、理解记忆能力,注意纠正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有效性,练习的有效性,指导学生形成追求“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明确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指导要突出胜任高中学习内容的方法,注意提炼适合自己高效学习的方法,更注重学习策略、学习过程调控,考试心理及技能、归纳知识点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高中学生面临高考,优化考试心理和考试策略,知识预备度和心理预备度两种准备都要充分。协助孩子完成中学生学业,争取接受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2、优化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长期以来我国以“认识活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以“政治思想品德为目标”的德育模式,缺少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培养,导致我国中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比例较大,考试心理水平不高,尤其是高中生不良学习心理、不良应试心理比例、考试失水准也较常见,这与缺少指导有很人关系。

 

针对这种不足,中学生家长要了解一些学习心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优化孩子学习心理的方法。除了一般正常的强化、多关注、多交流之外,这里提醒家长要重视体育的心理功能。在优化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手段中,体育是一张非常有效的“好牌”,是中学生家长必须要“打”的一张“牌”。不少中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时间不够,总设法减少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甚至完全取消孩子的体育活动,不善于打这张“牌”,是极不明智的。家长要懂得,体育对消除不良学习情绪、调动生命能量的独特作用不可替代,身体活动是中学生极为强烈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大量堆积,压抑身体活力,破坏中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学习低效甚至无效、负效。所以即使单单为了优化学习心理,体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体育活动能有效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蓬勃的精神状态,平衡心理,保证紧张学习消耗的能量补充,是优化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方法。

 

四、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人际心理学问题

 

家庭教育关系也就是亲子关系,形成富于建设性、积极性的亲子关系,家长自身的心理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家长身在社会,同样承受着生存压力,处理这复杂的人生课题,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要主导两点:一是有意识地提高对生存压力的防御机制水平,二是有意识地提高情感水平和人际能力。

 

1、提高对生存压力的防御机制水平

 

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激烈的社会生存竞争对家长构成的职业压力远远高于以前,同时社会转型也给家长带来巨大的价值困惑、教育困惑、失败感、无效感、焦虑孩子的发展等,都可能导致家长的生存紧张。此外,家长被允许积累的经济、文化条件如果不充分,或者处于社会文化不利地位,家长的心态有可能比较脆弱,在亲子关系中更有可能心绪恶劣,容忍度低,甚至教育失控。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提高对生存压力的防御机制,始终重视的自我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在亲子关系中保证双方积极的、富于建设性的精神状态。

 

2、提高情感水平和人际技能水平

 

中学生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应该有意识提高情感水平和人际技能水平。据有关研究,教育能力强弱的50余项指标中,有30余项在本质上是情感的,如满足感、成效感、鼓励、对置感、爱、期待、希望、宽容、严肃、乐观、稳定、不偏不倚、公平、耐心、欣赏等,与之相对的有敌对、嫉妒、绝望、狂怒、轻视、发泄、偏爱、冷漠、任性、烦躁、不顾后果、冲动、情绪强制、不善言辞、积压、不好随时疏通等。

 

家长人际能力是指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能力,这是满足孩子精神需求、充分凋动孩子积极情绪的重要能力。忽视亲子沟通,不重视沟通技能,在孩子的中学阶段,亲子之间难以沟通,甚至可能积压而成紧张的、怨恨的或冷漠的心理关系,加剧亲子双方的心理压力,导致家庭教育的失效。

 

提高家长情感和人际技能水平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很重要的途径是家长自学、政府有关部门的培训指导。现代教育培训已经开始意识到在家庭教育中对家长情感、人际训练的重要性,教育发达国家将指导家长形成积极情感和提高人际技能列为重要的培训目标,我国家庭教育指导也已逐渐将这一内容列为家长学校的指导目标和内容,这对中学生家长提高情感和人际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篇13

一、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明确责任,创新管理制度,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

从幼儿园自身发展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园长远和近期工作规划。采用PDCV的管理办法,即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顺序进行管理工作,把各岗位软指标的东西,变成量化硬指标的评估条件,并通过检查执行情况将硬指标量化的评估再现出来,奖优罚劣,有效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根据组织安排、人尽其才的原则,将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幼儿保健、清洁卫生四大板块工作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合理分工,实行岗位到人、责任到人。组织全体教职工对过去的一些制度进行反思讨论,通过集体修订,形成文件,如《幼儿园保教一日活动工作流程》、《教师作业指导书》、《保育员作业指导书》、《炊事员作业指导书》、《教师考核评分标准》、《保育员考核评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并不断推进制度的落实。

二、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形成特有的园所精细化文化理念

(一)在运用精细化园本管理中,实行动态式人文管理,人制结合,充分挖掘人的价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从最基础的工作着手,都要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使人人都明白为什么要做,达到什么目的,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从而形成运转有序、责任明确、迅速高效的整体,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一个相互尊重的沟通系统。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人际沟通环境。尽量减少权力性的强制措施,力求把“要我做”,认识到“我该做”,变成“我要做”。

(三)明确办园宗旨,创设文化氛围,形成文化理念。

注重幼儿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通过意见征集及反复研讨、碰撞、推敲、提炼,形成幼儿园特有的文化理念。在办园宗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大胆创新,开放办园,努力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促使每个幼儿和谐全面发展。

三、积极抓好管理细节,逐步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

通过规范细节,使师幼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尤其是致力于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目标,即把这些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在入园、进餐、户外活动、午睡、起床、离园及半日开放活动等,使全体师幼都形成了自觉的行为习惯,如班级保教人员在幼儿餐点一环节,播放轻音乐,努力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对幼儿进餐不催、不急、不说,掌握幼儿的进餐量、进餐速度、进餐的特殊性,幼儿对哪种食物过敏,拒绝哪种食物,吃中药的幼儿有哪些禁忌等。保教人员要针对所掌握的情况,对个别儿童进行个别教育与照顾。

四、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实现家园共育精细化

(一)拓展沟通平台,增进了解渠道。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橱窗、网站等进行家园沟通的同时,增设了幼儿成长档案,除每天的口头交流外,做到每周一次的书面交流。用多种方式密切家园联系,拓展家园沟通新的渠道,赢得了家长社会的支持与信任,实现家园共育的精细化。

(二)开放教育活动,丰富亲子形式。

园内各年龄班要开展亲子活动,每个学期对家长开放四次以上的活动。一次半日活动、三次亲子活动并伴有家长会和家长学校。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开展及孩子的发展状况。活动的开展,使家园教育精细化程度得以不断深入。

五、崇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后勤服务精细化

篇14

[关键词]社会退缩幼儿;师幼互动;负性情绪;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09-05

一、社会退缩幼儿的概念界定

社会退缩一般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游离于他人之外的独处行为。在过去二十年间,研究者交替运用“社会退缩”(social withdrawal)、“社会孤独”(social isolation)、“抑制”(inhibition)、“羞怯”(shyness)等概念来描述有这类行为表现的幼儿。Rubin和Coplan用“消极退缩”一词描述那些主动从群体中退缩的幼儿。而用“积极退缩”一词描述那些被同伴孤立的幼儿。消极退缩幼儿常常“非常羞怯”、“容易感觉受到了伤害”、“宁愿独自玩也不愿跟别人玩”:而积极退缩幼儿则“经常被忽视”。“没有人愿意听他说话”。

Asendorpf尝试对社会退缩作一精确定义。他用“社会孤立”一词来形容被同伴群体排斥的幼儿所表现出的孤独行为。用“社会退缩”一词来定义幼儿在熟悉或陌生的同伴面前表现出的所有形式的、持续的(跨情境和时间的)孤独行为。[3]

郑淑杰对Rubin在1993年提出的社会退缩概念进行了补充。他认为社会退缩包括所有场合下的退缩、害羞以及社交抑制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概括出社会退缩的基本特征:(1)社会退缩指的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2)它是一种内化的问题行为。(3)它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4)它是一种多维度结构,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气质和动机属性。这种结构可以随着儿童年龄和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二、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现状

研究者运用自然观察和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考察了31名社会退缩幼儿与其教师的互动状况。相对于普通幼儿。研究者发现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有以下特点:(1)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为典型的非对称相倚型互动。互动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幼儿几乎完全处于被动状态。(2)社会退缩幼儿不仅极少主动发起互动,而且常常拒绝教师发起的互动,教师发起的互动往往得不到幼儿的回应。(3)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主题单一,以生活和游戏活动为主。(4)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常常表现出不满、厌恶等负性情绪。幼儿的情感体验难以引起教师的共鸣。

目前,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这种不良互动状况有持续恶化的趋势,这对社会退缩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不良互动之原因解析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

1 教师权威意识引发的倾斜式互动模式

一般说来,教师是独立于他人,可以自立、自理的成年人。幼儿则是需要依靠成人照顾才能生存的未成年人。教师所拥有的能力与权力意识会阻止他们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体会幼儿的心理感受。这种教师权威意识可使师幼互动呈现出一种倾斜特征,即教师的高度控制与约束和幼儿的高度依赖与服从。当参与互动的教师与幼儿的人数差别悬殊时,这种倾斜特征尤为突出。

2 轴型师幼关系

现今幼儿园一般一个班有近40名幼儿,教师与幼儿人数比例通常为1:20。这种群体化教育方式决定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然是一种轴型的互动,即教师是核心,幼儿围着教师转。

在轴型互动中,教师不可能在某一个幼儿身上投入大量精力。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每天保证与全班幼儿进行互动。还要负责整个班级的教育和保育工作。因此,教师大多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不自觉地建构起一种能够高效、快捷地达到教学目的的互动方式与互动过程。而师幼互动得以高效、快捷地进行需要满足这样一个前提:幼儿能够快速领会并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社会退缩幼儿在班级中经常漠视教师的指令。有的幼儿更因自身能力的限制而较难达到教师的要求。这无疑会使教师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频频表现出不耐烦、厌恶等负性情绪。

(二)社会退缩幼儿自身因素

社会退缩幼儿对教师表现出高依赖、低亲密,在师幼互动中他们有明显的主体缺失现象。这与社会退缩幼儿自身的生理因素和认知特征有很大关系。

1 生理因素

Fox的大脑诱发电位研究(2001)发现,社会退缩幼儿右脑额叶上表现出相对较强烈的EEG活动,因此更加容易表现出消极情绪,产生负性情感(Tones&Fox,1992)。与一般幼儿相比,社会退缩幼儿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更强,肌肉更易紧张,唾液中皮质醇含量更高。这种生理基础使他们更敏感,更容易产生负性情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更消极。

2 社会认知

社会退缩儿童与一般儿童的认知模式存在差异。在学前及小学阶段,社会退缩儿童不易理解他人的观点(Lemare&Rubin,1987)。学前期极端退缩的幼儿在假设的社会问题情境中较少能提出解决方案。更多使用请成人帮助的策略。与他人交往时。社会退缩幼儿倾向于对社会环境进行一系列不利于自己的归因。他们自信水平低,运用退缩策略处理假想矛盾情境。Harrist(1997)认为,主动退缩和焦虑退缩的儿童在学前及学龄初期对同伴行为的敌意归因低于其他儿童;被动退缩儿童的信息编码错误率在各个年龄段都是最高的,到了学龄期仍较少能对社会刺激作出恰当的反应。社会退缩幼儿的社会认知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更加被动,并且更加依赖教师,难以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教师一旦忽视他们,他们就会对原因进行内在归因,从而在互动中表现得更加消极。影响互动的效果和质量。

(三)家庭及社会因素

1 亲子依恋特征

亲子关系是师幼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师幼关系。矛盾型亲子依恋与社会恐惧、焦虑相关.矛盾型亲子依恋的幼儿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会感到害怕。Spangler和Schieche(1998)指出,矛盾型亲子依恋的幼儿在陌生环境中内分泌系统会通过反应产生紧张情绪,而安全型亲子依恋(B型依恋)和回避型亲子依恋(A型依恋)的幼儿则不会。那些没有形成安全感的幼儿认为世界是不可预测的、不舒服的、无应答的(sroufe,1983)。这种不安全感会使幼儿从社会世界中退缩出来(Bowlby,1973),不愿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这种

退缩阻碍了他们的同伴交往,使他们从同伴文化中退缩,也就是“社会退缩”。

2 家长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影响巨大。研究者发现90%以上的社会退缩幼儿其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不当。不少家长因工作较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而爷爷奶奶往往溺爱孩子,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必要的社交技能。这类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较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社会退缩。

另一些高学历家长虽然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也有些独特的教育理念,但他们的教育理念有时会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相冲突,使得幼儿无所适从。例如,一名社会退缩幼儿的母亲讲到:“我不觉得孩子有问题,一个女孩子还是文文静静的好一些。孩子不太愿意和人打招呼,我也不勉强她。”教育理念的冲突使得幼儿园的教育干预难以发挥作用。

3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公寓式住房使得邻里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从小缺少玩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也缺少交往技能的训练,他们常常与电视为伴,久而久之,变得不想也不会与他人交往了。

四、对策与思考

为与社会退缩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建立新型的师幼互动模式。

(一)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

1 了解和尊重社会退缩幼儿的能力和个性

社会退缩幼儿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沉默寡言,教师难以弄清他们在想些什么,因此,教师应更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教师要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多多鼓励、赞赏由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教师还要学会用正向的、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退缩幼儿的种种滞后反应,多给予肯定性评价。对于幼儿在互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教师也应该以正向引导为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与重视。从而进一步激发其互动的积极性。

2 深入了解社会退缩幼儿的内心世界

良好的师幼互动、真诚的心灵沟通建立在教师对幼儿深切了解的基础上。同情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它要求人际互动的一方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设身处地地体察对方的思想、行为和内心感受。同情心是教师了解幼儿、进入幼儿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社会退缩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很少能清晰地运用语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向教师表达.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特定的场景去理解幼儿的行为。从而作出恰当的回应。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如果能以同情心去感受幼儿的情绪和想法,就能让幼儿感到被理解与尊重,为师幼互动的进一步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二)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是共生的。师幼互动是师幼关系的动态展示。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静态表征;师幼关系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强度、内容、方式和性质。要改善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行为,首先必须改变“淡漠”的师幼关系。积极努力地创建新型师幼关系。

1 民主平等

教师和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是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社会退缩幼儿对教师高依赖低亲密,教师只有积极改善这种负性师幼关系,才能保证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

2 尊师爱幼

教师只有真正热爱和尊重幼儿。才会俯下身来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社会退缩幼儿的个别需求,从而为有效的师幼互动奠定基础。得到教师关怀的幼儿则会更尊敬教师,更愿意与教师交流,向教师敞开心扉,接受教师发起的互动,同时主动发起与教师的互动。

3 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幼儿集体、幼儿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进行互动,彼此之间更需要达到心理相容。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理解社会退缩幼儿的行为表现,并作出恰当的回应;而社会退缩幼儿也会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再拒绝教师发起的互动。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改善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状况,教师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与社会退缩幼儿形成良性互动。

1 提高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行为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

教师要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洞察社会退缩幼儿外显以及内隐的行为线索。如果教师无法理解社会退缩幼儿的行为,很可能造成对社会退缩幼儿行为的误解。而在误解之下的互动会给社会退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 提高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

有研究发现。对师幼互动状况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不是教师的学历水平或是个性倾向。而是教师个人所具备的反省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认真思考幼儿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影响,那么他就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态度。从而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教师更需要不断反省。这种反省不只是着眼于单纯的某项教学任务、工作计划的完成,而是把与幼儿进行互动的具体过程作为思考的内容。从互动过程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去推断自己行为的适当性与合理性.并将自己的行为是否有益于幼儿的发展作为调整工作方式的标准。教师应变“独自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从对话中了解幼儿,反省自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