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制药行业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TQ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4-0063-02
药物自从被人类发现起到现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为人类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近代医药事业的起步以及发展更成为人类的福音。从青霉素出现到现在,人类的寿命得以大大延长,这既归功于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地发明各种药物,也得益于整个医药生产体系的逐步完善。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几乎占据世界人口的1/4,对医药事业的发展尤为关注,而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发展,我国不论在制药企业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在技术上距离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其中,无菌生产技术作为未来医药产业的重要生产技术之一,虽然得到了部分企业的重视,尤其是注射药物生产企业更是如此,毕竟一旦有杂物或者空气进入血液都是有引起血栓的可能的,将会对病人的生命带来巨大的危险,尤其是在针对儿童或者老年患者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相对来说,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较窄,并且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面本文就隔离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趋势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制药企业提供一点有益的
探索。
1 无菌技术发展简介
无菌技术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1865年,当时Lister发现受伤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果使用碳酸的话则可以降低疾病的传染性。此后,从事外科手术的医生逐渐从身穿便衣更换为消毒衣,消毒衣逐步地引入了手术台,并且开始对手术台进行消毒,这就有效地降低了病人感染的几率。但是由于手术室内大多处于封闭的状态,内部的空气很难流通,这也就造成了感染的几率依然是很大的,直到后来的20世纪40年代引入了空气过滤系统,病人的感染几率才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过去的10%下降至1%,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改变。也正因为此,人们从此意识到了无菌技术的重要性,而隔离技术也正式地被运用开来。
隔离技术的应用首先是在军事上而不是医学上,使用的地方也较为特殊,是美国的原子弹以及生化武器方面的研究。操作人员通过隔离技术将操作人员本身与放射性物质或者病毒隔开,防止伤及自身。二战之后,这些技术都被公开,于是很多工业企业开始使用该技术,制药企业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采纳该技术的。之后随着HEPA过滤器在单向流洁净室的应用,相关的实验室标准也产生了,且随着各种实验室技术的不断发展,隔离技术在各个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也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成就。
2 无菌制剂制造技术
从制药行业来说,由于所产生的产品大多数为人类自身使用,所以要求尤为严格。但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使得我们在生产药物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药物污染,从而导致药品质量下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在注射针剂等领域尤为严重。传统的手工制作受到挑战,要想提升产量,就要有更多的工人参与生产,而人越多,所带来的污染就越大,因此这也成为困扰医药生产企业头疼的一大问题。
洁净室的出现和使用改变了这一局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HEPA过滤器的正压洁净室带来了无菌制造技术,利用洁净服、面具、防护镜、手套和防护靴等各种防护工具,生产室的洁净度大为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制药企业的发展环境。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污染率的要求也越来愈高,比如在针剂灌装时,只允许1/1000的污染率。许多公司对要控制1/1000的污染感到头疼。在此情况下,隔离器应运而生。1985年,Baxter建立了数条带隔离器的IV溶液的工艺生产线。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末也有其他人偶然使用隔离器,但使用隔离器的趋势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的。
3 隔离技术及其特点
隔离技术因为应用的范围较广,所以也没有确切的定义可以采用,只是在不同行业中有不同的解释。在制药行业中,就是利用隔离设备将实验材料和操作人员妥善分开,并且不影响药物生产的一种技术。如前文所示,所使用的设备基本是以安装隔离器为主。通过该设备,灌装设备和使用者可以得到隔离,于是就避免了污染的可能性。
现代的隔离器多为不锈钢框架支撑窗、手套、转移站合格通风空调系统以及高效过滤器。气流像一个活塞从上向下推进,又从隔离器底板被抽出。FDA允许气流速度满足ISO5级所要求的颗粒物和生物负载要求,而其他标准要求其速度达到90英尺/
min。既然隔离器内不会有人类脱落的皮肤颗粒物,而且隔离器特有的开启操作(如鼠洞)在每立方英尺的范围内只有2~10个>0.5μm颗粒物的环境下进行,传统的洁净室一般都是在每平方英尺100个颗粒物以上的环境,但一些特殊的工艺如粉体灌装操作最好是在低空气流动速度下进行。隔离装置内部通常会在关键点放置粒子计数器、微生物采样器等装置,实时对隔离器内部环境进行监控。
4 隔离器的灭菌系统
灭菌工艺需要寻找到最佳的循环时间。许多生化去污剂都曾被使用过,目前92%的隔离器用户都使用H2O2作为灭菌剂,优化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系统温度曲线,寻找冷点和热点;化学指示剂测试,检测蒸汽是否已经到了所有地方;生化指示剂测试,验证隔离器和设备上微生物减少103。常用脂肪嗜热芽孢杆菌,产品接触部分减少106。
5 结语
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医药世纪,这句话代表了一种方向,说明医药行业的发展将会比过去更为发达,创造的利润也将会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好的生产技术就应该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国内制药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运用包括隔离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手段迎头赶上,不但让自身迎来更大发展,也可以带动整个周边产业的发展,这对于行业乃至国家来说都可谓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方伟忠.无菌制剂生产技术的发展——隔离技术[J].机电信息.2011,(17).
[2] 翁丽.无菌制剂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灭菌问题及方法[J].河北化工,2010,(8).
[3] 陈西勇,于淑渤,梁宏.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分析(上)[J].首都医药,2009,(6).
制药工程专业
学生 李雪 指导老师 张小梅
摘要:医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被视为永不过期的朝阳产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人们生活水平质与量的双重提升,药物化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世界各国医药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作为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制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制药行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制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应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和开发效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发展,应全面提高研发水平;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
关键词: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措施建议
由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从简单的准备和处理,以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新工艺,新设备,机械化的现代化厂房,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本文将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前景和趋势预测。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扶持,多项政策保驾护航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对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2009年6月5日,国务院的若干政策,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成立了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产业。医药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医药行业的更具体的发展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努力,并增加从政策和资金投入。目前,具有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某些领域正在不断创造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制药工业集群增加行业集中的规模;并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中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的改善,这些都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药品监管机构的调整,连续出台的行业规范和政策,行业结构和药品流通体系的整体调整,鼓励制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形式。此外,中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为医药行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医药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已进一步加强监管,也促进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二)资源丰富,技术设备快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有大约26万种生物物种和2800种药用植物资源。它创造了种质资源在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在制药行业开发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起点比较高,关键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特别是在上游、中试方面和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这已经提高了中国制药企业有利的客观条件。随着推出的“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规划和医药内需的扩大,中国的医药R&d有所加快。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不能够产生或在过去的成本问题。生产高价药的技术问题,医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
(三)机遇良好,制药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容量。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药品市场增加了5000万美元,每一年的市场需求。如此巨大的市场足以支持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只在国内市场上依靠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重点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化程度低
医药生产研发制造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约八成左右的比例,这部分企业往往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大多以粗放式增长为主。以中成药行业为例,201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中成药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10%以上,前十名的企业相加只占到整个中成药市场的23.7%。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使得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偏高,研发投入金额不足,市场竞争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近年来上游原料供应环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制药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价格谈判的资本和实力,所以每次价格波动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下游医药流通环节以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九州通等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的垄断优势逐渐显现,流通企业开始凭借其渠道优势不断向制药企业要求更高的利润空间,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制药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五)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新药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仅为销售额的1%,而国外制药企业的研发经费一般占到当年销售额的15%左右,这也就导致我国制药行业创新产品少,重复品种多,产品创新度低,因而被限制在了低端市场。
(六)营销推广模式老旧
营销推广模式单一老旧也是现在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的特征,大部分企业的终端销售以代金销售和客情关系维护模式为主,缺乏专业和长远的规划同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种模式虽然在过去确实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企业的销售带来了较大增长,但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对医药市场监管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代金销售的模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法律风险,逐渐被淘汰出局。
同时,药品的广告在公众媒体上投放密度较高,加之很多企业在广告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只追求广告效果而忽视了观众的主观感受,使得不少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进而影响整个行业形象。
(七)合作意识缺乏
我国制药企业快速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通过彼此分享优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提高本地区本国家制药行业水平、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的好方法。另外,除了合作,收购、合并、参股等形式也都是合作意识的体现。
二、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趋势与措施
(一)注重自主创新意识培养
医药行业的高科技性,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革发展过程中,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这也需要中国的医药行业持续聚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例如,2000年,中国建成的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了“十三五”以来的生物制药计划。
(二)加大研发投资,保证产品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不注重研究和开发新药,它是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性。因此,基于中国的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品升级,并在部件,制造工艺,药品标准的条款进行的产品创新。在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的R&d投资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上海医药,科伦药业,仁孚药业等企业也重视R&d投资非常重要。在未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将不再是传统的模仿,而是会朝仿创移动。
(三)与时俱进运用多元化营销推广模式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代金销售和客情导向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新的营销推广模式随着媒体和信息多元化应运而生。以专业广告推广、学术推广为主要的推广营销手段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认可。专业广告推广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最终带动产品的销量提升;学术推广通过把临床实践中提取的产品核心价值传送给目标医生,再通过医生影响患者,达到建立学术权威和用药习惯的目的。很多外资企业在学术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许许多多的创新媒体工具也为药品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借助网络互动问答、微博、健康社区、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的传递企业产品信息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达到提升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教育消费者的目的。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监管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能促进产业整合,同时也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不仅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设备和药品的支持,而且还与教育,培训,技术转让和工业发展的联合行业。目前,中国已逐步推广的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建设,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以控制假药,并出现在当前医药行业的假药现象。
参考文献
[1]梁旭明,蒋渝,杨会全,等.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6(1):25.28.
[2]陈萦.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05(11).
【关键词】 家庭输液;输液告知书;规范制度
医疗服务行业一直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国家已经重视和接受依法进行的新概念医疗活动。所以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和方便的服务之外,也要确立自己的法律角色,以便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合法权益。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只是个别的,但是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当引起重视,由于家庭输液是在患者家庭进行的,缺乏抢救设备和急救人员,其风险比在医院里输液更大,所以患者和护士都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进行家庭输液时,应当借鉴手术前的签字规定,实行家庭输液告知书。以下对家庭输液告知书进行了一些探讨分析。1 实行家庭输液告知书的必要性
家庭输液告知书对保障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满足治疗的需要,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护理在安全上有一定的隐患,操作者的不当行为极易损坏病人的健康、生命。所以家庭输液告知书是很必要实行的,这样让家属和病人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输液治疗,与此同时可以明确患者及院方的责任和义务,确实起到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作用。实行家庭输液告知书是维护患者和护士的合法权利。家庭输液的主流是年老行动不便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在进行家庭输液时,首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护理知识的宣传,指导家属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控制输液速度等。如遇到突况应当及时与相关医疗单位取得联系。2 家庭输液告知书相关内容
2.1 预约前必需告知输液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①药物过敏;①发热反应;③心脏负荷过重;④空气栓塞反应;⑤输液渗漏;⑥药物的副作用。
2.2 根据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规定必须是本社区管辖内病人方可上门家庭输液。
2.3 外院用药应在就诊医院完成,不宜在家中补液。
2.4 血制品、生物制品、抗肿瘤药、硝酸甘油、甘露醇、皂甙类、抗生素、外院自制药物应在就诊医院完成。
2.5 由于在病人家中进行输液与在医院输液条件不同,医护人员不在病人身边,需要病人家属协助完成静脉输液的全过程以确保安全,故请家属慎重考虑是否选择家庭输液。
2.6 预约后家属按预约治疗时间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①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看护。②看护人员必须密切注意静脉输液的全过程,观察滴速是否异常。③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除针头,用静脉输液敷贴按住针眼1-3分钟,直至不再渗血为止。④家庭病床病人绝大多数已年老体弱,滴速不能过快,一般控制在30-60滴,不可随意调快滴速。⑤在输液中如出现下列情况,看护人员立即拔除针头,随即与医护人员联系,作重新注射或另行处理,甚至送上级医院处理:①突然畏寒、发抖、气促等异常症状。②输液不滴或注射部位肿胀、隆起、剧痛。③发现输液皮条内有气泡或皮条、输液瓶有异常发现。
2.7 实行了家庭输液告知书之后,病人及家属应积极配合护士操作,不得隐瞒病情及病史,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由于病人不配合治疗或是隐瞒既往病史所造成的后果,一律由病人本人或监护人承担。告知书一式二份,由医院统一规定格式,病人及家属同意并愿意承担风险并签字为证,以保护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双方利益。3 家庭输液告知书规范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社会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以及技术化层次不断攀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被“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取代。产业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社会对拥有高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型劳动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在现实中,规模化的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型劳动者的最佳途径。但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等加强研究,有助于厘清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明确其发展重点。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面临不少困难,与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整体上相对薄弱”[1],“严格地说,职业教育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学科理论”[2]。对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来说,“虽然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取得了许多成绩,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3]。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最不足的方面是理论建构,相对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实践而言更显落后。
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以及经济发展的联系,较之于普通教育更加紧密。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更加直接、更加强大,这是职业教育的特殊所在。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途径是教育,以投资收益来衡量,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远大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职业教育的投资收益是所有教育中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职业培训对于经济的成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在许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并未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4]这就形成一种悖论,一方面职业教育对于提升国民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与支持。
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重要保障,是提高民族地区劳动人口素质的有力支持,对于完善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与地方特色产业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现实的研究中,却被学术界所忽略。在中国知网上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为篇名,进行模糊搜索,发现只有369篇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如表1所示。
在369篇文献之中,只有两篇博士学位论文,学术研究文献不到60%,其余是报道、介绍、科普类文章。从年度数据来看,最近十年发表270篇文献,占到全部文献的73.2%,在一定意义上说,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大,学术界关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从研究层次角度来分析,处于前三位的是,社会科学基础研究167篇,占所有文献的45.3%;社会科学中的行业指导69篇,占所有文献的18.7%;高等教育42篇,占所有文献的11.4%。数据反映出,对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研究,是以社会科学角度为重点,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行业指导的内容,则更多是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描述性的分析,或是一些行业行为的报道,并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理论研究。从发表文献的机构来看,只有中南民族大学与西南大学达到了10篇,发表文献达到4篇以上的仅有14家单位。这说明,目前在国内有实力的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团队不多,一些知名的大学、研究机构、学者还未对这方面内容给予更多重视。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应然状态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的实然状态之间存在很大落差。因此,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理论建构方面具有强大的需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理论需要建构在适合于民族地区实际的、地方性的、民族性的基础之上,这既可以满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实践的要求,同时也是完善我国教育理论体系的必然选择。
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高质量的研究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可能脱离外部社会环境,因为它与社会劳动就业直接联系”[5]。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与当地的生产结合不紧密,对于提高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贡献还没有达到理想之高度。在现实发展过程中,既有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也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不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截至2013年,有27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达26.0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33.2%[6]。宁夏回族自治区要扩大高职学院招收中职毕业生和初中后五年制学生的比例,2017年要达到40%,2020年将要达到50%以上 [7]。而西藏自治区在职业教育方面则存在“没有相应的地位、对职业人才需求不旺、缺乏实践性教学,工作不能得心应手、缺乏有效管理与协调、未实行行业委托办学制度”[8]等问题。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也开始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伴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变迁发展,在一些地区出现时代性的新问题、新现象,开始影响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
(一)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城镇化是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是从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变的产物。“城镇化不仅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9]自国家加强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以来,农村与城市的结构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人口膨胀,农村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生产方式被现代化生产技术悄然取代。在这个进程中,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正被逐步打破,社会文化发展出现一种新的模式。城镇化不是一个单维度概念,而是全方位的立体结构。城镇化进程中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建立与人力资源的支持。如果现代工业体系是城镇化的硬件结构,人力资源则是其必需的软件结构。硬件结构可以通过经济的支持来快速完成,而人力资源的培养则必须由教育来完成。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职业类型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从经济学理论可知,如果相应的职业人员从非产业地引入,则会大大增加资本的投入。最合理、最经济的方式就是将当地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转化,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将当地劳动力培养成相应职业所需的技术性人才。如果能在民族地区合理发展职业教育,使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培训,变失业者为技术型就业者,变不充分就业为充分就业,就可以使民族地区的产业得以发展,也可以使职业教育体系得以完善。
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原有的居住结构与生产方式以及民族地区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城镇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地位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发展缓慢”[10]。这与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不相适应,需要加以深层次的改变与提升。
(二)撤点并校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学生结构变化
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出台,促使全国各地迅速执行基础学校的撤并政策。撤点并校的优点是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基础教育,使学校的规模增大,管理集中,财力投资集聚,从而形成基础学校的规模化管理。但是,其初衷与结果之间并非完全对等,经过多年的实践,撤点并校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在我国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撤并工作带来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有研究者认为[11],撤点并校存在“民族文化中断加剧”“学校管理问题突出”“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学生之间冲突增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随着义务教育的结束,学生升入普通高级中学的人数会急剧缩减,有一部分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就会中断学习。但这部分失学的学生是未来潜在的劳动力,将来要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因而,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使其成为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储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别是民族地区免费职业教育,可以将这部分潜在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三)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需要
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使大量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寄宿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学生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亲情交流,同时也会使家庭中那种父子口耳相传的民族工艺难以传承。比如,传统的皮毛加工业、传统建筑业、传统饮食业等,这些手艺在民间往往都以家族式传承,而且这些传统职业的学习与传授总会有些“秘诀”在内,更为严格一些的则有“行规”。对这些内容的掌握需要长期的浸润,必要时需要有点石成金的开悟过程。虽然现在也有民族文化进课堂这样的补偿手段,但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并未作出调整。因而,民族文化进课堂只是作为兴趣,作为普及文化知识来完成,难以学到民族传统工艺的内在精髓。要想使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得到学习与传承,必须有专门的学习与培养,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可以将正规教育与民族传统工艺结合,使民族传统工艺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也重新认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要使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所占比例有重大幅度的提高。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受教育群体扩大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对象多元化、受教育终身化等特点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必要性与曲折性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
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合作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得到了市场和农民们的认同。但我国的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还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合作社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才,尤其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人才。财务会计工作是合作社的核心工作,其质量是合作社发展的瓶颈。但是大部分的合作社对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普遍存在着各种财务会计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部分合作社没有按要求建账、记账。部分合作社没有自身的账簿,其交易情况仅记录在工作簿上,没有正规的各类凭证和报表;部分虽有自身专门的账簿,但是没有按要求填写账簿,账簿不规范、明晰,多为“印象账”;部分虽按要求建账、记账了,但月末还是存在如缺乏真实性、通俗易懂性等问题。
第二,部分合作社管理不规范。部分合作社存在运营资金管理效率低、账簿科目混淆、存货分类不合理、清账查账不负责等问题。
第三,部分合作社的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专业培训,有的仅上了短短几周的集训课。且合作社岗位配置不合理,没有按国家规范合理安排各种管理和技术人才,财会人员间权责利不明确。
第四,部分合作社没有专业的采购和销售人员,对采购和销售业务只是跟着市场走,没有主动地预测和规划,更缺乏与合作社财会部门人员的沟通,规划合作社的业务发展。
综上所述,合作社里没有规范的制度规章,成员、工作人员的权责利不明确,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工作混乱。合作社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必须全面分析其生存的政治、法律、市场环境,分析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规划自身的发展道路,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尤其是作为核心内容的财务会计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条不紊,体现其市场主体地位。
二、制定、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一)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实施财务会计制度
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是其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问题。国家对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技术开发上的支持、税收优惠等,同时还划拨了大量的专项基金支持其发展。所以合作社应制定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财务会计工作,为国家提供一份“明白账”,进而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管理且为支持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性质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实施财务会计制度
合作社是由大部分农民以入股的形式成为合伙人而成立的一种合伙制组织。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合作社的权责利不明确、分享利益不清楚,这必将影响农民入社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合作社的生存,这必然要求合作社要制定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工作,为社员提供一份“明白账”,进而增强农民入社的积极性,推进合作社的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要求其要制定、实施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制度是一套规范和约束财务会计行为的程序。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目标、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实行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自主选择、制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模式,总体来说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市场主体,源于企业主体,但又不同于企业主体,因为其设立登记、成员、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有着不同于企业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合作社,合作社的特殊性要求其有特殊的财务会计制度。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要想保障其实现发展目标,必须结合其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财务会计制度。合作社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之上,财务会计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的起点,指导着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也是评价财务会计工作的标准。
三、制定、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曲折性
制度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更是如此,是一个漫长的探寻过程,需要根据当前形势,结合实际制定相关财务会计制度,指导财务会计工作,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财务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如此循环而不断完善。
(一)国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的总体方向
为了规范合作社的会计工作,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国家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国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是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合作社的发展方向,规范合作社的发展范围,为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目标的体现
1、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体现“服务最优”的目标。我国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现阶段合作社不是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以“服务”为目标,同时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也应是以“财务状况清楚、财务成果分配公平”为目标,所以,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应体现的是“服务最优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这样可以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队伍。
对于不同合作社而言,有着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服务群体,因此“服务最优”的标准不同,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制定和实施符合其自身的财务会计制度。
对于一个合作社而言,其合作社成员是不同的主体,每个主体间的“服务最优”的标准也不同,要满足每个主体的“服务最优”的标准最终将会导致整体的混乱。现代制度的“妥协功能”正体现在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是合作社不同主体“妥协”的结果,这种“妥协”是积极的,是不同主体在让步与满足之间进行选择而达到的整体满意度最大化的协议,同时它也起到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各方参与自由竞争,使参与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推动着合作社的发展。
2、不同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现不同的目标。在合作社发展初期,为了给其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创建不同的合作社,不断吸收农民入社,扩大其队伍的“广度”,此阶段财务会计制度体现的是“服务最优”的原则。为社员服务好、带给社员最大的优惠是财务会计制度的目标,通过带领社员走向市场,壮大社员的实力,实现家家致富。但当合作社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为了适应合作社的发展,财务会计制度体现的原则要有所改变,同时财务会计制度的目标也有所不同,这时应分析形势,寻求合作社的自身的发展,可以提倡“利润最大”的原则,实现合作社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扩大发展规模,提升市场地位,使其达到一定的“深度”。但发展的最终阶段,财务会计制度体现的还是“服务最优”的原则,这时合作社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在市场中也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财务会计制度的目标又回到为社员带来最好的服务,这时服务的整体质量将远远高于初期。
四、制定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的货币资金是各项资产里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领用时需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不同印章分人管理;明确个人的权责利;专项基金更要全面记录来源及使用情况,做到合理有效地使用专项基金;合作社里的资金互助要明确要求、公开公正。
(二)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购、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以其社员为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农业生产者。因此,其采购业务有其独特性。首先,采购的货物多为计量性质农产品生产资料,因此要求采购过程要严格记录好各种生产资料的单价、重量,并按要求填制相应的凭证,加强有关单据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并对各类凭证分类管理。其次,货物多是为社员采购的,合作社充当的是“服务机构”而不是“盈利机构”,因此合作社除收取必要的交易费用,不应另提报酬。
其销售产品也多是为社员收购的农产品、在产品、委托加工物资、工业产品等,合作社应做好其“中介服务机构”的身份,集中散户的农产品,组织销售团队,利用其优势减少散户的各项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等。因此,合作社应为社员避免市场风险提供保障,在市场低迷时稳定收购价,在市场高涨时要给予社员更好的价格。
(三)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存货制度
合作社的存货是采购和销售业务的货物的静态形式。首先,应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类存储,以免部分货物因存储不当而腐烂变质。其次,各类存货的计价方式各有不同,应按国家规定把每类货物的单价、总价清楚地记录下来。再次,应建立存货保管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好存货的入库、出库管理,并明确个人的责任。
(四)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制度
合作社的往来对象有社员和非社员,国家统一规定:与社员之间的账项记入“成员往来”科目,和非社员之间的账项记入“应收应付款项”科目,以便更好地记录合作社的每一笔账,所以合作社要建立健全其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制度。一是分清“成员往来”和“应收应付账款”两个科目,做好记账前的分类准备。二是两个科目都要分别建立总账和个人明细账。三是记账前先判断大类,看其属于哪个科目,再同时记入总账和明细账里。四是要做到日清月结,每日一小结,每月一大结,随时核对账项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重复记账的情况。五是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训,要求有关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应兰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思考――以浙江金华市为例[J].北方经贸,2008(8).
2、马彦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解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