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审计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

篇1

2、考生本人具备报名资格的学历证书原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

3、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原件;

4、近期正面免冠同底彩色照片:一寸二张、二寸一张;

篇2

论文摘要:审计质量控制是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能否履行其社会职责,能否创声誉、求生存、谋发展的大事。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控制体系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得以健康、高效运行的基础。本文从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制度子体系的整体结构,分析了各主要制度的内容和功能。 

 

一、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基本结构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历史很短且走过一段弯路,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不太重视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突出表现为审计质量制度体系不完善、不健全。我国目前审计质量普遍低下的局面与此不无关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为整个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康、高效运转提供制度保障:在组织方面,其规定了体系中人的机构设置、人的职责,这是体系运行的基础;在体系的日常运行方面,规定了体系运行的基本制度,比如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质量监控政策、信息收集与处理方面的规定、项目组如何产生、争议的处置、计算机体系的使用管理、保密、奖惩等;在具体项目的执行方面,规定了审计项目执行方式;在体系的维护方面,规定了体系运行效果的评估方式、体系的定期检查和改善等。因此,制度子体系的整体结构主要由体系组织制度、体系管理制度、体系执行制度和体系维护制度组成。 

 

二、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 组织制度 

1. 事务所的组织机构设置。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是一个一个的项目,各个项目的内容不完全相同。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事务所的组织结构应体现这种特点。因此,事务所内部的组织结构一般是以项目负责人职权为主要权力的项目式矩阵结构。在职能上,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体系应满足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立与协调,既体现分工的专业化效率,又确保互相牵制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 

2. 事务所的职责分工。组织分工主要解决事务所管理层级的设置和职责的分工安排等问题。事务所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置、调整组织架构。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组织分工一般采取所长负责制和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会计师负责制,其主要区别为:前者是由所长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和业务负全面责任;后者则是由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为事务所的最高权力机构。两种组织形式的组成人员都包括:主任会计师、副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注册会计师、业务助理和其他工作人员。 

(二) 管理制度 

1. 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①独立原则。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应以超然独立的心态在实质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人或其它机构。为保证独立性,当存在《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所述的各种利害关系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坚决回避。建立注册会计师个人家庭关系、投资参股行为的登记及变更登记制度,特别注意不应因某一注册会计师工作能力强且效率高,或因某一客户是由其自行联系的,而放弃对独立原则的考虑。与客户存在某一利害关系时,也不能因这一关系比较隐秘而心存侥幸地放弃对独立原则的遵循。②客观原则。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对相关审计项目的调查、判断及据以形成审计结论时,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克服主观臆断、注重调查研究,从而作为恰当的专业判断。不应因利益的驱使、客户的许诺、权力方的保证而放弃专业判断或改变审计结论。③公正原则。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应以正直、诚实的品质,公正地对待相关利益各方,不为权势和利益所动,以严谨的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执业本领从事各项审计工作。没有公正的执业态度,便没有客观的判断。坚持公正原则,是保证执业质量的起码要求。 

2. 质量控制政策。从管理制度方面来阐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应从以下方面来制定和运用质量控制政策。①全面提高执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执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达到和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应该以应有的执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确保全体执业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②合理的工作委派制度。在日常审计业务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应将审计工作分派给那些环境所要求的具有技术训练和业务熟练水平的人员。③完善的督导机制。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分级督导制度,所有层次的工作均应当得到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以合理保证完成的工作符合我国有关《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的具体规定。④健全的咨询制度。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咨询事务所内部或外部具有适当知识和技能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并且要善于利用专家的工作。⑤完善业务承接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外承接审计业务时,应该量力而行,既要考虑到自身的实力、经营范围和独立性,也要仔细分析和研究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信誉度和品行。⑥有效运行监控机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监控质量控制政策的持续性和其运行的有效性。 

3. 知识管理与人员调配制度。会计师事务所要重视员工的组织学习。由于事务所从业人员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并需要不断地补充以跟上准则和相关财务制度的修改,因此,加紧对员工的培训以及对cpa的后续教育是注册会计师保证执业能力的前提。事务所应当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员工培训。对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部门经理等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开展后续教育,加强对新知识、新制度和准则的学习,以跟上实际需要。在对员工的培训中应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风险意识和进取意识。通过员工培训,使员工接受事务所文化的熏陶,将事务所文化根植于每位员工的心中,并用事务所文化统一员工的意志,使其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4. 事故处理制度。建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即对审计工作中发生的质量事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当审计工作中发生质量事故时,可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职责划分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并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其考评挂钩。此外,不少事务所存在质量事故是由于各层次人员之间的同步协调出现问题。同步协调是指事务所中所有相互依赖的环节协调起来,并与事务所的整体目标相联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同步协调就会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调整,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这种协调需要事务所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因此,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事务所应加强人员之间的同步协调工作。 

5. 考评与奖惩制度。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知识密集性的行业,优秀的人才是事务所发展的重要基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员需要从观念上把注册会计师当作资产而不是成本,在考评与奖惩制度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不要处处讲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要实现双赢的目标,力求事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考评与奖惩制度包括建立合理的分级绩效考评体系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激励机制。 

(三) 业务执行制度 

1. 承接与保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承接是审计服务循环的起点,保持业务即决定客户持续的过程,也是会计师风险管理计划最重要的一项要素。业务的承接与保持在于确保所承接与保持的客户符合会计师事务所的标准:高品质的企业与高品质的管理阶层。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最大的单一风险可能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关联的客户的品质不符合事务所的标准。因此,识别客户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防范审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以前曾接受委托业务的委托人,会计师事务所应结合以往的实际情况,考虑此次委托的目的是否与以往一致及对审计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对初次接受委托的委托人,应初步考查其业务性质、所处行业及内部控制制度状况,并考虑本所完成该审计业务的实际能力。对即使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也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的业务,应考虑拒绝接受委托或解除业务约定;对近期已更换管理人员的委托人,应着重考查管理当局的人品是否正直诚实。对频繁更换重要管理人员的委托人,应重点考查更换的原因、委托人目前的经营状况及是否已陷入财务困境。对委托人示意出具不当或不实证明的,应拒绝接受委托。因此,在接受新客户或继续接受原有客户的委任前,应对该客户进行评估。决定接受或继续接受委任时,应考虑客户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阶层的品德、本身的超然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自身服务客户的能力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观念、其他风险因素。其中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阶层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管理阶层品德即客户的诚信;管理阶层对正确财务报告及有效内部控制之承诺与重视;企业之未来性或生存能力。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服务客户的能力包括:具备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的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承接与保持业务的程序为预备性调查;形成记录;持续考察与评价。 

2. 计划与执行业务。执行审计业务有相当多的步骤,通常把整个审计过程分为审计准备阶段、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并把审计实施阶段称为审计外勤工作阶段,把审计报告阶段称为完成审计工作阶段。①审计计划。审计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科学、合理的计划可以帮助审计师有的放矢的去审查、取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从而实现审计目标。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信息体系的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最后审核审计计划。②审计执行业务。审计执行业务是根据计划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和方法,进行取证和评价,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它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执行业务出于对质量控制制度的持续考虑与评价,调整审计方案、进行实质性测试。主要内容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修订审计计划;对交易处理、会计报表项目的数据及其它数据结果进行实质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上述两项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③审计完成阶段。审计完成阶段是实质性的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其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期后事项;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适当披露;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 

3. 利用专家工作。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及针对评估的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会同被审计单位或独立获取专家的报告、意见、估价和说明等形式的审计证据。实施利用专家工作的监控需要清楚地回答如下的问题:什么是专家;要专家干什么;事务所是否需要专家;所聘请的专家能否有专业胜任能力;这些专家是否客观、独立;如何评价专家工作的结果;如何在审计结论中反映专家的工作。只有对利用专家的工作进行适时监控和规范,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才能满足审计的需要。 

4. 获取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审计证据在数量上应满足充分性的要求,在质量上应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如:检查、监盘、查询与函证、观察、计算和分析性复核获取证据,并对获取的审计证据要进行综合的整理、分析和评价,以确保审计证据能满足审计目标的要求,形成客观正确的审计意见和结论,并且整个审计过程都必须记录在案即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5. 形成工作记录。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任务,到后续审计时检查对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都应当形成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反映了审计人员的详细的工作过程、分析判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审计结论与意见等,构成了审计工作底稿。 

6. 编制和发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业务的最终产品,报告的编制应当符合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到证据充分、意见适当;审计报告在签发之前必须经过三级复核;签发审计报告必须符合规定的程序。 

7. 复核。项目负责人要对助理人员所完成的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复核。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①项目负责人依变化的审计事项对总体审计计划的修订是否适当有效,助理人员是否已及时修订并实施了具体审计程序。②对委托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是否准确,对检查风险的确定是否满足可接受的最低审计风险水平的要求。③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对委托人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及执行情况的判断是否正确,助理人员据此所确定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及具体方法的采用能否保证发现已存在的重大错误及舞弊,结合管理层对已存在的重大审计问题的态度、采取措施的方式及最终对审计结论的影响程度,复核审计意见的表达类型及方式是否恰当。 

(四) 维护制度 

1. 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和程序的执行,减少生产次品和提供低服务的可能性。目前会计师事务所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执行。执行是一种暴露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体系化的方式,执行的核心在于三个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它们之间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制定一个方面的流程时,必须考虑到其他方面。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制度需要评估考虑事务所现有的人员能力、事务所的发展战略和其具体的管理操作方式。事务所最高管理者也必须亲自参与评估过程中,以保证评估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性。 

2. 检查与调整制度。事务所应当制定检查计划,项目负责人要对助理人员执行的审计程序及所形成的审计结论实施必要的检查,以确定其所完成的具体审计工作是否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及本所业务规范的要求进行;是否对已完成的审计工作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予以记录;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审计问题或重大审计事项并判断其对审计结论的影响程度。如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决定是否追加或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从而达到最终审计目的。检查计划通常包括检验和复查两个方面。检查通常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完成的,也可以委托所外人员来执行。检查程序主要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权责划分。事务所应设计、制定检查程序的目的和程序表,有关检查范围的指引,建立检查活动的时间表及为检查者与审计小组提供解决异议的程序。 

 

三、 结论 

制度体系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子体系之一,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得以健康、高效运行的基础。本文首先探讨了制度子体系的整体结构,认为制度子体系主要由体系组织制度、体系管理制度、体系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等四个方面组成,然后阐述了各类制度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从体系的角度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强.信息体系审计: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陈思维,石盈,巫丽兰.现代审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余玉苗.审计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乔春华等.审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VBSE会计实训;审计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49-02

审计实务课程是会计类的核心课程,而审计实训又是体现其实践环节的重要教学步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强调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要培养具有实务动手能力的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开设会计、审计实训课程至关重要。

1 高职院校会计、审计实训课程开展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开设审计类课程时,审计和会计的实训一直是一个难点。大多数高职院校审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实训,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审计实训课程,使得审计实务教学整体上仍旧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象;另有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会计和审计实训,但二者是分开,单独进行的,会计实训采用传统的手工帐形式或会计电算化的形式,审计实训一般是基于提供的整套报表资料让学生编制手工工作底稿,这种审计实训模式单一,死板,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根据笔者的教学的观察,实训的结果并不让人满意,学生的审计实训最后完全变成了同一模板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大汇总,缺乏实践性。面对这些问题,笔者基于本校已经开设的VBSE课程模式,新颖的提出了要以VBSE会计实训结果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审计实训,作为审计实训的审计客体,利用新道开发的商业虚拟环境,应用到审计实训中,一方面可以充实审计实训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编写审计实训教材的,丰富审计实务内容提供资料。

2 以VBSE会计实训为基础的审计实训

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用友新道公司开发的一款模拟商业社会环境、针对各类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而设计的仿真实训平台。此平台基于“把企业搬进校园”的实训理念,让学生在真实企业业务、数据以及物理资质章证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任务演练。通过实训,使受训者循序渐进地感知、认知财会及相关业务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使学生的岗位技能最大限度的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财会专业学生“校内实习”的难题。

2.1 VBSE课程的流程

本校VBSE课程的对象是大三的学生,时间是在顶岗实习之前。针对全班的人数分多个小组,每一组模拟不同的公司实体,每一组的小组成员担任该实体中不同的会计岗位。实训教师通过总机向每个公司推送任务,相关人员会接受到任务,每个岗位人员在完成自己所在岗位任务后再将任务往下传递。

例如:实训指导教师推送一笔业务给各个公司实体,5月1日销售一批货物,该业务执行流程如下:

该任务首先会传递至各个公司的销售专员,扮演销售专员的学生要完成找税务会计开票的任务,完成任务后,该业务会推送给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完成手工开票,开票后交给销售专员,销售专员转交给客户,任务推送到应收会计,编制记账凭证,传达至财务部经理审核,审核后传回税务会计、应收会计登记明细账。

通过VBSE课程可以使同学们深刻的了解所模拟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切实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岗位职责,实训结束后会形成完整的账簿会计资料:包括VBSE平台提供的各模拟公司的电子数据资料和学生完成的该公司的手工账簿资料。

2.2 以VBSE课程形成的会计资料作为审计实训的对象

VBSE不同小组的成员完成会计实训后,会形成完整的会计数据资料,以此作为审计实训的对象资料。参与VBSE会计实训的学生完成实训后,再连续参加审计实训,以其他小组的会计结果为审计实训对象,进行交叉审计,例如A组成员VBSE会计实训时,模拟的是长江公司,完成了对长江公司的会计业务,编制了其完整的会计凭证和账簿,所以对该公司的情况比较了解,而各个公司实体的会计业务是一样的,都是由VBSE实训教师统一推送的,因此,在参与审计实训时,为了避免自己审计自己查不出问题的尴尬局面,审计实训对象变更为其他小组的VBSE会计实训资料,在审计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跟自己当初做账的不同之处,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审计实训可以识别之前自己作为财会人员角色时出现的问题、深刻的理解审计的本质。

2.3 以VBSE为基础的审计实训相比传统实训模式的 优势

以VBSE为基础的审计实训,将会计实训和审计实训相互结合,体现了课程之间的连接性,丰富了审计实训的内容。不同的学生VBSE实训的最终成果,例如凭证、报表,不可能跟标准答案一致,这些错误点恰好就形成了审计实训最佳的审计素材和案例,使得现有的审计从统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单调性向趣味性转换,增强审计实训的效果,切实的使同学们从审计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解审计的含义,掌握审计程序,从传统的纯粹的编写工作底稿这一审计模式中脱离出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会计角色与审计角色的不同。

3 会计实训和审计实训无缝对接的前提和挑战

篇4

【关键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渗漏;防治措施;关键技术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lock wall finish of control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trol measures and to clarify the key to cracking and leakage control techniques.

【Key words】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lock; Wall; Crack; Leakag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technologies

1. 前言

台山小区1~12#楼位于福州市福湾路,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建筑面积25000m2。

本工程自2007年9月起进行墙体的施工,11月份完成全部砌体施工,共完成了约1500多立方的加气砼砌块工程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通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基本防止了房屋墙体的开裂,砌块墙体质量得到保证。直至现在,整个工程墙体上未发现明显的裂缝和渗漏。

根据设计要求,外墙墙材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块本身是具有轻质、隔声、保温性能好、施工便利等特点的新型建材,符合目前节能建筑的要求,但由于砌块材料具有明显的吸水率过大(高达60%以上)及湿水性差及膨胀干缩等自身特性及施工因素造成墙体施工后容易出现若干问题。目前砌块施工较常出现的问题有:灰缝开裂、抹灰层的开裂、空鼓、渗漏、保温隔声效果降低等,影响使用功能。要避免出现以上问题就必须对砌筑、抹灰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控制。

2. 选材控制及材料要求

2.1材料选择

(1)为保证质量,应选取生产工艺成熟、养护条件好的厂家产品,选用07级以上抗压强度不低于5MPa的砌块。 加气砼砌块在出釜5~7天的收缩率占到总的收缩率的50%,应保证出釜28天以前不投入使用, 可大大减少因其干缩引起裂缝的机会。

(2)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用,各种骨料、掺合料、水等均应符合要求。砂浆应采用粘结性能良好的专用砂浆,强度等级不小于M5,应有良好的保水性。

2.2材料进场管理

(1)材料员按计划在材料使用前25~30天购进。并严格按技术规程要求进行验收,不合格的砌块材料坚决不予接收。

(2)材料进场后要分类堆放并明示标志,按生产日期、规格、质量等级分别堆放在有遮盖的地方,做好防雨及排水等措施,避免撞坏或污染。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堆放时宜保持适当的通风间距,使堆置在中间部位的砌块也能较快干燥,以降低砌块的上墙含水率。

3. 施工工艺防治措施

3.1砌筑前的处理

(1)施工前楼地面冲洗干净,在框架柱、墙砌体侧面定出皮数控制线和砌体高度控制线,预留出顶砖位置。

(2)砌筑前1~2天派人将砌块与砌筑面洒水湿润,水分渗入表层一般以0.7~1.0mm为准,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掺制在10~15%之间。要均匀洒水,保证砌块的含水率基本相同,减少因含水率的差异导致膨胀系数的不同,防止墙体开裂。砌块上墙含水率测定根据砌块的干密度,随机抽样3块(或若干块)利用称重方法进行计算,砌块含水率=(湿重-干密度)/干密度×100%,取抽样数的平均值比较是否小于15%。

(3)经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沟通,在墙根部位采用先浇筑200mm高的素砼导墙,并抹平,使砌筑在水平面上进行。这样可以增强墙体的强度和抗渗性,并增加房屋的耐久性。

3.2砌筑施工控制

(1)砌筑前进行实地排列摆放,砌筑应错缝,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和砌块长的1/3,否则应在灰缝中设置26长700mm的拉结筋。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堵垛棱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水平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卫、厨间等有防水要求的墙体底部采用C20素砼地梁台坎,高度200mm。门窗洞口两侧应选用规则整齐的砌块,在“L”“T”“+”字形接头处砌块应咬砌,以保证砌体的整体稳定性。

(2)为消除主体结构和围护墙体之间由于温度变化产生收缩裂缝,砌体与墙柱交接处,必须留设拉结筋,间距为500~600mm,规格26,两端伸入墙内不小于1000mm。每砌筑1.5m高时应采用2Ф6通长钢筋拉结,以防止收缩拉裂墙体。

(3)在跨度或高度较大的墙内设置构造柱。当墙体长度超过5m,在中间设置钢筋砼构造柱。窗台与窗外墙交接处是应力相对集中的部位,容易受砌体收缩影响而产生裂缝,因此在窗台处设置现浇窗台板以抵抗变形。门窗洞口上部边角处也容易产生裂缝和空鼓,采用圈梁代替过梁,以加强整体性。

(4)不同干密度及强度等级的加气砼砌块不能混用,加气砼砌块也不能与其它砖砌块混用,门窗洞口及构造柱和墙体端部的非整块砖,采用无齿锯切割成型。砌筑过程中每日砌筑高度控制在1.5m以内,雨天停止砌筑。砌体与框架柱,剪力墙的节点缝逐点填实砂浆后,再每侧划入30mm深槽;每砌完5皮砖,用嵌缝抹子将内外灰缝原浆压实。以封闭毛细孔。在砌筑至框架梁底200mm时暂停,隔7天之后, 待砂浆凝固干凅后,砌体经一定收缩沉降变形之后,再进行顶砖处理。

(5)砌筑后,要做好防雨、遮阳工作,并适当进行喷水养护。

(6)抹灰施工之前,在砌块墙身与砼梁、砼柱交接处及门窗洞口边框处和阴角处贴100×100钢丝网,每边宽度200mm,网材搭接平整,牢固,采用钢钉钉牢固。

3.3抹灰工序控制

(1)抹灰工艺流程:放线抄平——门窗框——嵌缝堵孔——预埋件处理——砌体表层清理,洒水湿润——顶板勾缝——吊垂线套管找平——标线——划分格缝分格条——细部处理——结合层——罩面——清理。

(2)基层采用处理水泥砂浆拉毛,墙面淋水,用水将墙体淋湿后隔7天后才能进行抹灰,砌体墙面渗水深度 达8~10mm,含水率在10~15%之间,并采用满刮界面剂(益胶泥或专用界面剂)。框架柱、梁与砌块交接处,局部加挂网,可以加强基层与抹灰层的粘结力。因为加气砌块强度较低,其墙体的阳角应做1.8m高,每边50mm宽用1:2.5聚合物水泥砂浆护角,角内每侧粘贴100mm宽的耐碱网格布。

(3)每层抹灰厚度不能过厚,各层控制在7~9mm内,若中层抹灰过厚应分层涂抹,砂浆材料选用应与加气砼砌块材料相适应,应采用保水性能好的材质。为防止和减少墙体开裂,内外墙均采用弹性腻子或弹性涂料。

4. 防治裂漏关键技术

4.1砌筑要认真按规范要求进行。 在砌筑施工时,当每一个砌块砌筑前,要用毛刷清理砌块表面的浮砂(尘),处理干净后再在水平、垂直灰缝处铺胶粘剂,胶粘剂宜满铺均匀,因为稍有厚薄不匀可能影响砂浆饱满度,砂浆饱满度必须满足施工的要求达到水平灰缝90%,垂直灰缝80%的要求。灰缝厚度控制在5~6mm,最大不应超过8mm,垂直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砌筑墙面应平整干净,灰缝处无溢出的砂浆或胶粘剂;砌块上墙或刚砌筑的砌块不应受到外来撞击或随意移动。若需校正,应重新铺抹胶粘剂进行砌筑,更不允许找平砸砌块。为了避免砌体沉缩变形过大,日砌高度应严格控制在1.5m以内。

4.2合理设置拉结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拉结筋最常见的设置方法为预埋或植筋。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柱接触处,采用26钢筋拉结筋,用植入或预埋方法,在施工时预先在砌块水平灰缝开通长凹槽,放入钢筋后用胶粘剂或M10水泥砂浆填实至槽口上平。但也有的施工人员采取不开槽施工,将钢筋直接埋入砌块灰缝中。

采用开槽植筋方法比较方便,质量好。由于该方法合理植入位置准确,开槽嵌入筋拉结牢固,问题是开槽要多用人工。开槽现在都是专用手锯,槽宽、深各10mm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砖屑要清扫干净,确保粘结质量。

4.3不同材料接触处要柔性连接。填充墙与柱、墙、梁板界面缝处要作柔性处理。根据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身特性,为减少不同材料与砌块间出现的裂缝,全国许多地方对砌块的应用都要求进行柔性处理的规定,以适应温度与干湿环境的变化。但很多施工人员总习惯用传统黏土砖的砌筑方法,填充墙与柱(墙)密缝砌筑,墙顶与梁板间采取普通砖或水泥砖或斜砖砌筑,普通水泥砂浆嵌缝。有的建设单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宁可采用传统的普通水泥砂浆嵌缝,也不舍得花钱采用PU发泡剂嵌缝。这种硬连接处理,势必很难克服填充墙裂缝之病。

为此,还是要求界面缝采用柔性处理: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柱(墙)相接处,砌筑时应预留10~15mm宽、30mm深的缝隙,缝隙内嵌塞PE棒并打PU发泡剂,而室外一侧的缝隙口为了防水,应在PU发泡剂外再用外墙弹性腻子封闭。填充墙与上层楼面的梁底或板底间也应预留10~25mm宽、30mm深的缝隙,缝隙内的填充物至少在墙体砌筑完成7d(最好14d)后进行。在墙顶每一砌块中间部位两侧用经干燥防腐处理的木楔楔紧,固定在木楔两侧嵌填可适应变形要求的柔性连接材料。从工程实际看,采用柔性连接方式处理界面缝,裂缝的控制大有改观。

4.4墙体上埋管线开槽要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墙体上预埋管线开槽应待墙体粘结强度达到75%后方可进行,要严格按照管线布置方案先弹线,然后采用手提式角向磨光机进行开槽,开槽深度竖向不应超过1/4墙厚,水平向不应超过1/5墙厚,同时,也不得开槽过浅,导致埋管无法完全嵌入槽内。填槽采用比例约为1:3~1:4的掺加聚丙烯短纤维的专用防裂砂浆,并抹压密实。抹灰时应在槽洞回填密实的基层上,覆盖比槽洞口周边各宽100mm的钢丝网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严禁在墙体两面的同一位置开槽,埋设管线。

篇5

现将省人事厅《关于一九九七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问题通知》(粤人薪[1998]1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我市机关、事业单位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广州市劳动模范”的工作人员,根据穗工[1995]173号文件规定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的,与本单位1997年度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同时办理。其中,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只能提前或越级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今后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评定为优秀等次的考核年限重新计算。

工作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的,由单位填写《广州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审批表》(附后)一式三份,按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审核后,于1998年7月底前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增资标准批复后,个人增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各区县房地局(土地局)、市局各有关业务处所:

为适应我市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快房改售房权属审查、买卖过户、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房屋权属审查

售房单位所售房屋的产权,房地权属管理部门按以下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确认后,出具确权证明。确权证明要按统一格式(见附件)并加盖主管部门公章。

(一)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凡与现状相符未发生权属纠纷的,不再进行产权确认。

(二)新建、翻建、扩建的房屋,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可以确认产权;1984年4月10日以前建设但手续不全的,单位出具书面具结后,可以确认产权。

(三)合建、联建的房屋,有关各方提交计委立项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合建、联建协议,可以分别确认产权。出地方在计委立项的,可以先确认其相应部分的产权;出资方应当以出资额为限,办理交易手续后,可以确认其产权。

(四)集资建设的房屋,提交集资建房的批准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集资建房协议书,可以确认产权。

本规定第(二)、(三)、(四)条在房屋产权审查确认时,申请人在1991年5月31日以前取得土地使用权,无权属纠纷、又无法提交土地来源证明文件的,可以由申请人出具书面具结;1991年6月1日以后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土地来源证明文件。

(五)调拨及单位合并、分立沿用的房屋,应提交调拨或单位合并、分立的文件,可以确认产权;证件不全、确无权属纠纷的,由申请人出具书面具结后,可以确认产权。

(六)交换的房屋,提交房屋产权交换协议,可以确认产权。

(七)企业改组、改制、重组发生产权转移的房屋,提交企业改组、改制、重组的批准文件以及房屋产权移交文件,可以确认产权。

(八)1988年10月1日以前购买的商品房,提交买卖合同;1988年10月1日至1995年4月18日期间购买的商品房,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买卖合同、买卖契证;1995年4月18日以后购买的商品房,应提交商品房销售许可证、买卖合同、买卖契证、竣工质量验收证明,可以确认产权。

(九)1987年10月1日前购买的公有住房,提交买卖合同;1987年10月1日以后购买的公有住房,提交买卖合同、买卖契证,可以确认产权。

(十)有权属纠纷的房屋,纠纷各方同意先向职工出售公有房屋再解决权属纠纷并达成书面协议(包括售房价款的管理)的,有关各方提交协议后,由房地权属管理部门书面向房改售房方案审批部门说明纠纷各方达成协议的有关情况,并附协议书。售房方案审批后,可以为购房人办理买卖过户、登记发证手续。

(十一)以上规定适用于国有土地上房屋所有权的确认。

1986年12月31日以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购买、受赠等房屋产权的确认,凡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并办理相应手续、提交有效证明文件的,可以确认产权。

1987年1月1日以后,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购买的房屋,提交依法补办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手续的证明文件,以及房屋建设、买卖的证明文件,可以确认产权。

二、房屋面积测算

(一)房改售房方案经批准后,售房单位可以自行测算或委托专业测绘部门对所售房屋的面积进行测算。

(二)房改售房面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测算,并出具房改售房面积测算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房屋面积测算方法,整幢楼房的建筑面积,各单元(套)建筑面积清单。采用实测方法的,应当按照市房地局市房政字〔1989〕第030号文规定进行,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与减去应扣除公用部位建筑面积后的整幢楼房的面积相等;采用1.333系数测算的,应当按照市房改办、市房地局京房管改字(1992)第480号文规定进行,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之和应当与用该系数测算的整幢楼房的建筑面积相等。

多产权楼房中的各产权单位可以分别采用1.333系数单独进行房屋面积测算,只提供所测算的各单元(套)的建筑面积清单。

(三)房改售房面积测算后,只须填写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不再绘制房地平面图。

三、房屋买卖过户

(一)办理房改售房买卖过户手续,售房单位须提交房改售房方案批复、北京市房屋登记表、房屋买卖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提交确权证明。

(二)交易管理部门办理买卖过户手续均以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房价为准,在房屋买卖合同上加盖房改售房鉴证章。

四、房屋登记发证

(一)售房单位办理房屋买卖过户手续后,须提交房改售房方案批复、北京市房屋登记表、经鉴证的房屋买卖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当提交确权证明,到房地权属登记部门申请登记。

(二)登记部门审查确认后,填制核发房屋所有权证。证中只须附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不再附房地平面图。

五、办理时限

自售房单位按本规定提交全部证明文件之日起,各部门应当按以下规定时限办结:

(一)交易部门:自收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买卖过户手续。

(二)登记部门:自收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售房单位出具房屋确权证明;30个工作日内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六、其他事项

(一)房改售房应当由售房单位为购房人统一办理房屋买卖过户及登记手续。

(二)房改售房所需房屋所有权证,由市房地局加印公章及“成本价出售住宅”专用章或“标准价出售住宅”专用章后,由各区县房地局领取使用。

(三)售房单位在房改售房后,批余部分应当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如果批余部分需继续出售,登记部门应当在房屋所有权证或确权证明中注记已售出房屋情况。出具确权证明后,房屋全部售出的,不再向售房单位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四)本通知中有关测量技术问题,由市房地局勘察测绘所解释,其他问题由市房地局权属管理处解释。

 附件:确权证明

     确权证明

________市/区/县房改办:

    座落于____区(县)____号的房

屋________幢,建筑面积__平方米,

正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经审查房屋所有

权属于______所有。请贵办公室办理该

单位房改售房方案审批的有关手续。

篇6

哈工大的会计学很好。哈工大的会计专业设立于1987年,会计学科200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该专业在会计电算化、成本管理、管理会计前沿理论研究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以理工为依托,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实践技能培养”的专业特色。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工商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会计、审计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使之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强调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基础知识的培养,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的训练,从而形成理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以理工为依托的特色。

毕业生可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以及教学和基础科研工作,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近三年考研率均超过33%,初次就业率均高于90%。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构建一体化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明确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中高职的就业领域和岗位面向。根据我们的调查,中职毕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当地小微企业的基础会计工作,这里,当地更多的是指县级或更下面的基层区域,在这些地方的一些小微企业,他们需要一个懂会计基础知识的人员进行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出纳、仓储、收银、记账甚至可能是文秘和统计等工作。而高职毕业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是省级或地级市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需求是不仅能满足基础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有时也会有一些相关的管理工作需要他们来组织或完成,如成本计算与管理、筹融资工作或所需资料的准备、提供比较规范和完整的企业会计报告以及其它财务文件等。因此,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面向应该是为小微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提供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其职业提升的空间应该是在基础岗位工作几年后可提升至企业财务主管岗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岗位面向应为中小企业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也可拓展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或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税务咨询、审计助理等工作。因此,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就业面向岗位和继续深造所需要的具备熟练完成出纳岗位工作、规范完成小微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能力,具有基本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知识和技能及对应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专业人才。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三年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就业面向岗位,培养能熟练完成中小型企业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税务咨询等业务岗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在这些岗位工作若干年取得经验和通过一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后,可提升至企业管理岗位从事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部分。中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包括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出纳实务(可以分别珠算、点钞、小键盘以及票据业务等进行授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企业会计实务、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税费计算等;专业选修课应包括财经英语、财经应用文、经济法基础知识以及审计基础知识等。高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基础和财政金融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企业会计实务、成本计算与管理、财务管理实务、税收筹划、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小企业会计实务、经济法、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统计基础等课程。

三、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的会计专业课程,总体来说,在课程的设计上,中职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高职侧重于更深入的知识、技能以及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中职更多的要求掌握该如何做的问题,高职则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具体到需要进行衔接的课程及其内容,主要是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上,其中又以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最为重要。在以上的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需要解决衔接与配合的问题。下面分别论述:财务会计,不同的院校可能名称不同,如企业财务会计、会计实务、初级或中级财务会计等,其实就是财务会计的内容。结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掌握的内容应不超过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所需范围就可以,高职掌握的内容不超过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所需的要求即可。中职阶段掌握的内容可以满足小微企业进行基本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的需要;高职阶段的内容除对中职的内容加以深入以外,最主要的区别是涉及到金融资产业务的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处理、减值准备业务的处理、长期负债业务的处理、所得税业务的处理等,以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还涉及到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对会计准则的更深层次的把握和理解,就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好地对会计进行把握,以满足中小企业进行会计管理的需要,上升到管理层面。成本会计,中职的内容应该掌握在制造成本法下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高职阶段除了要掌握制造成本法以外,还应该掌握成本差异分析、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从中职的成本核算层面上升到成本管理、控制和决策的层面。财务管理,中职阶段的内容侧重进行基本的计算和简单的分析;高职阶段除了计算的指标更多以外,还要体现指标之间系统性和分析的全面性。税收实务,中职侧重进行纳税计算,能处理企业日常发生的相对简单的涉税事项;而高职则更多从税收筹划的角度进行税务管理,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尽量为企业节税。会计电算化,中职要求对个别会计软件进行基本操作就可以;高职则要学会几种主要会计软件的操作,同时还要学会利用软件进行会计管理,即时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

四、实训体系的构建

中职实训体系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出纳实务相关技能实训,二是会计核算基础技能的实训。为培养学生出纳实务技能,所需要的实训包括:点钞、小键盘输入、珠算、票据业务、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等相关方面技能,而会计基础核算技能最核心的是要掌握基础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全过程,也就是能完成从凭证取得或填制开始到会计报表编制完成的全过程业务处理,既包括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等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熟练掌握,也包括手工处理环境和计算机处理环境下的账务处理程序的熟练掌握,目的是让学生能全面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以使其毕业后能独立应对小微企业会计工作的全过程。高职实训体系则是在中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相应岗位工作所需的会计综合业务处理技能、成本计算与管理技能、财务管理与决策的技能以及税收筹划的技能。会计综合业务处理技能要能完成相对复杂的会计处理业务和报表编制,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都设计了分岗位会计实训,就是在会计综合实训中,分设出纳、会计核算、成本计算、财务主管等不同岗位,分别由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工作,并能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进行操作;成本计算与管理实训在进行成本计算的基础上,侧重把相关的成本数据指标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为管理提供各种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如变动成本法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成本的控制与分析技能等;财务管理实训则要求在完成指标计算的同时,能对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税收筹划实训则是从筹划的角度对企业所需交纳的各项税费进行综合规划与管理,做到企业在合法的前提下晚交税或少交税,为企业创造好的节税效益。另外,作为一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审计知识和技能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应该掌握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构成,不同审计组织的审计目的和方法的不同,以及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等。

五、职业技能证书的构建和考证安排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审计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40-03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he Auditing Course for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Bingwei

Abstract:With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new audit criterion in China, i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professional judgment of the auditors. Concentrating on talents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orientation, the disciplinary attributes of auditing an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current auditing course teaching, proposes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enhances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in this fiel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diting course, reform

审计学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门核心课程。然而,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审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等诸多的问题,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

一、审计学的学科属性

审计学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一)综合性

审计学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审计学课程是将多学科的知识运用于其中,而形成的学科。审计学课程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统计学等社会和自然学科,审计学的发展离不开上述学科的成熟与发展,同时取决于人类社会的国家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发展水平。如:审计学理论的抽样审计是统计学和审计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审计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审计学实务中的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离不开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审计测试流程中的分析程序离不开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来研究审计学的对象而产生的结果。审计学课程综合性的特征要求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获取会计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应具备政治、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信息等知识,同时强调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应用性。

(二)应用性

应用性学科的特点是以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直接目的,学科知识的运用要与社会直接接触,其应用的结果要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应用性学科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的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审计学科是典型的应用性学科。它要解决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关系问题;审计本质上是指为确定关于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的认定和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价与这种认定有关的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因此,审计学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的政治、经济和各项管理活动。审计学的应用性学科特征要求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不仅要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更需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审计学的应用性学科特征还要求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能较多地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发展性

审计学课程由于与政治、经济、管理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和环境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如: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审计对象的日益复杂,审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审计方法发展先后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随着21世纪国内外一系列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被改进,新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取代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学的发展性特征要求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审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就业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创造力和创业力。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的审计助理人员。审计学课程专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性、外向型、复合型审计人才。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性人才”,非学术性人才;要求学生必需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需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审计课程一方面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提供必要审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岗位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提供基本的审计技能。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为会计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审计基础知识,而非必要的审计专业技能。由于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这就必然导致审计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的问题。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课程综合性强,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同时许多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教师缺乏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对审计的理论尤其是审计实践不熟悉等原因所致。因此,明确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审计学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二)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审计职业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的职业,审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有经济法、税法、金融、证券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政策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能够将这些知识创造性运用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数在“大会计”框架下进行的,审计相关课程的内容都是会计或者与会计相关课程,甚至连企业管理等审计关联性性较强的课程都没有开设,这种“就会计学讲授审计学”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生审计基础知识的局限性,使得财会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审计助理岗位,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现有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究其原因是许多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学生的运用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许多高职学院过分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节省办学成本等原因所致。

(三)教学内容片面性

审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审计的理论教学必须把握其系统性,力求深入严峻,重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创新思维上下功夫,同时理论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审计实践性强,其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和技术性。因此,审计课程的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及操作能力。传统的审计课程教育在教学计划中一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甚至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课时。但是,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目前市场要求的会计、审计人才也是应用性人才。如果按现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只接受有限的审计理论教育,而忽视实务技能的掌握,必然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岗位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的工作。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必然造成培养与需求的脱节。审计专任教师教学内容的片面性究其原因审计实务的讲解和审计技能的培养需要深厚的审计理论为基础,同时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资料和审计实务工作经验来支撑。要做好这一环节,对许多高职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老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的教学基本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等公式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由于受各种条件所限,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传授,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内容只能被动地记忆而缺乏理解,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也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审计实务课程课时少,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审计课程主要为满足社会需要、培养和输送一批能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审计课程教育、教学中必须更加注重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坚持“理论够用,重视实践”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审计实务内容的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足够的学时讲授审计典型案例和参加审计社会实践。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是,把审计实务课程看成是会计学的一门分支,仅在一个学期内安排64节课时(每周四节)的教学,甚至许多高职院校每周仅安排3节课时的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审计理论和实务难以兼顾,其结果是大多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仅仅讲授的是审计理论部分,审计实践和实务教学根本没有时间开展,难以实现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六)教材滞后和教学考评制度随意性大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审计教材往往出现教材内容滞后,教材内容理论性强、案例和实务内容很少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审计课程的教学考评制度存在随意性大的特点,审计课程的教学考评制度普遍存在根据专业教师的意愿随意考评等现象。在审计课程的教学考评中,往往考评单一。如许多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课程以期末考试成绩的70%和平时成绩的30%来得出期末的总评成绩,根本就没有考虑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教学考评的不灵活性影响到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难以开展。

三、我国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改革目标与举措分析

(一)审计学课程改革目标

审计学课程的改革目标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导向,结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基础,以培养实用性、应用性的人才为目标,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考评方式,加强审计学教材建设,同时把工学结合作为审计学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引导审计学课程的设置,构建审计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教学体系。以加强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建立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公司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企业,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和融合,使得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审计学课程改革主要举措

1.改革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按照高职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内部审计审计员岗位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为审计学课程改革的内容方向。在坚持“理论够用”,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平衡审计学课程的理论和实务的内容,适当减少审计课程理论的教学内容,增加审计实务的讲解。以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一体的人才观为基础,以新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为依据,紧密结合会计、审计改革,融知识传授与能力为一体,力争做到基础与前沿、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建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突出“课岗融合、课证融通”的特色,即课程的内容选自审计工作过程,课程内容与审计岗位相互融合,课程内容与考取审计相关证书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毕业生能胜任内部审计审计员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

2.改革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按照高职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填鸭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审计学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为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1)问题式教学法。课堂讲授是向学生传授审计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方法,是案例教学、课程实验等环节的基础。在课堂讲授中审计专任教师必须注重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讲深讲透,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结合本课程前沿动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用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师生、生生、师师间在日常教学中的多边交流,使教学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色彩,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2)案例教学法。21世纪的财会会计教育,必须结合企业实践,加强案例教学。审计学教学内容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内容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要求高,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审计专任教师应在立足于本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采集、编制现实经济生活中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紧密相连的、生动直观的教学案例,并将其穿插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企业的审计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辩论、磋商,并讨论结果制作成PPT上台发言。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用各种分析方法、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其交流和表达能力,避免了“一言堂”式的讲授方式。(3)模拟实验法。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审计专任教师在利用课程设计,模拟实际企业的全套业务和相关会计岗位,学生以模拟进入企业任职的形式,承担审计工作,同时划分的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校园到企业的角色转换。

3.加强审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

按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在坚持“理论够用”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审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在参考国内外优秀审计学本科教材和高职高专优秀审计学教材的基础上,在参考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与本地区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局等行业单位的专家共同开发编写《审计理论与实务》教材,该教材应通过演示审计各阶段所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工作底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基于审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充分体现教、学、做的统一。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改革审计学课程的考评方式

按照高职院校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改革审计学课程的考评方式。改革传统的以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的审计学课程考评方式,建立以学生审计实践工作能力考评为核心的审计学课程考评制度。逐步将审计学课程以理论为主体考核方式转变为以实践考核为主体的,理论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和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以作业、课堂提问、训练活动和阶段性测试为主。教学过程评价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满足以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

5.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建立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加强“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和国有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企业,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和融合,定期选派一批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公司进行定期的实习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以学校或以院系为名义定期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咨询公司的注册会计师、高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学校以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审计学课程的感性认识和审计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学课程的改革,逐步建立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围绕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创新,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订单培养,探索审计学课程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石爱中.审计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3~5.

[2] 徐绍祥,王丽.基于会计教育目标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4~86.

[3] 周 莉.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8):4~6.

篇9

关键词:审计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审计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密切结合的课程,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既不同于纯理论性课程(如数学、西方经济学等)的教学,也不同于纯技术性课程(如外文翻译、会计电算化等)的教学。从高校审计课程的性质出发,结合审计学教学对象本身的特点,探究审计教学的组织和方法,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定位

高等学校的审计教学面向的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前期基本已接受相同专业基础教学,这些课程包括:会计学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会计准则、经济法、税法、计算机基础、统计学、经济应用数学、外语、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成本管理和西方经济学等。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或审计工作。因此,不同于面向社会的成人辅导或培训教学:此类教学的对象往往已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年龄参差不齐,所受的学校教育背景也不甚相同,各个体之间的知识差异明显,他们之所以坐在一起接受教学,是为了在随后的测试中能获得合格通过,他们是一群差异的个体来接受时间统一、目标明确的一致教育。而且也有别于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此类对象已具有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知识及相关专业理论基础,或许也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希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因此我把高校的审计学教学作如下定位:这是针对具有几乎相同的专业知识和经历的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性审计理论和实务教学,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在规定的教学课时里尽可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审计学知识和实务操作水平,并针对特别个体进行差异性辅导,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审计工作或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二、审计学的课程特点

审计学的课程内容都可以依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审计基础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审计基本理论,第三个层次是审计实务。这三个层次各有特点:

第一,三个层次是前后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要求高校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必须对这三个层次的内容按先后顺序进行布置,先后布置教学任务并先后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前一层面的教学任务没有得到较好完成则直接影响后一层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一层面及第三层面的内部是一种不严格并列关系,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对这两个层面的内容可以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看待,对于以上两个层面内部各章可以同时布置,各章内容可以穿插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而对于第二层面的各章之间又是一种严格的前后连贯关系,也必须依次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从各层次与前期相关知识(如会计学、经济法等)的关系上,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层次基本上不相关,第二层次有些相关但不明显,而第三层次却相当密切,这就使得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中,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对那些前期知识掌握不完备的学生进行个体教学引导,以期得到相应的弥补。因为,虽然同班大学生很可能已接受相同层次或结构的前期相关知识熏陶,但个体之间在掌握程度上仍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若忽视这一点,将使学生在完成第三层次教学任务过程中继续表现出明显的累积差异,教师十分必要通过双方沟通或其它途径来了解哪些个体存在哪些前期知识缺陷,从而在进行第一和第二层次的教学安排中对存在前期知识缺陷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任务布置,并督导其完成,这必然会在进行第三层次教学时得到的有效的补救。

第三,从各层次的知识要求与学生所受到的会计或审计的实际工作体验之间的关系方面,可以发现第一层次不相关,第二层次相关不明显,而第三层次却是相当有关联,这样我们在教学安排上,可以作如下考虑:一方面大学生几乎没有实际从事审计或会计工作的经历,缺乏对审计及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这给第三层次的教学完成带来某种困难,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具有某些有利的条件,比如有较长的寒暑假期,或毕业前的实习和社会调查机会,可以有意识地与学校、社会有关方面协调,给予相应的实习或社会调查安排,也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弥补,另外,大学里有着优越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对第三层次的内容若辅之以多媒体方式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第四,从各层次的难、易、繁程度上,可以发现又各不相同,第一层次是审计的基本知识,难度不高,涉及的内容又比较广泛分散,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应围绕增加学生知识点进行安排,同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要求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在用讲授法时可以旁征博引,又不易耗时过多,一些次要问题只能作概括性畅述。第二层次的各章内容环环相扣,前后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整个层次是审计学的精髓,必须以讲授为重点,并且注意审计理论的主线,条理分明,一气呵成,其教学成败直接影响第三层次的教学成败。第三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升华与运用,没有第二层次的审计理论作基石,那么对第三层次的教学安排将无法展开。第三层次教学既繁又难,表现在:审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离不开与审计案例的结合,而审计案例千差万别,每个审计案例又只能反映审计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审计教材本身只提供高度抽象化的理论注解和应用说明,以及有限的甚至相当零碎的案例介绍,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完整了解掌握所有审计理论方法之所需,而且每一个完整的案例本身是一项知识能力的综合应用,实际的审计工作甚至还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安排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应以发展性教学为主,并且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认识审计学课程的以上特点有助于我们在组织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各层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

审计学课程各层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可以概括如下表1所示:

表1:各层次审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层次 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选择

审计基础知识 15-20% 教育性教学为主 系统讲授法和自学指导法为主

审计基本理论 35-45% 启发性教学为主 系统讲授法和讨论法为主

审计实务 35-45% 发展性教学为主 实验演示法和实习指导法为主

(一) 审计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审计基础教学的前期,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调查了解整个班级学生已接受的前期相关专业知识,审计学科在其专业中的位置以及对他们今后就业的影响,而且还应掌握学生个体的前期知识个体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提供指导意见,并据以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修正依据。个别学生如果对审计相关学科的掌握存在严重缺陷,就要趁机加以督促,尽快利用有限的时间里加以弥补,在这里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明确其所应掌握的知识与学好审计学科的关系,并开出补救的良方妙药。在整个第一层次的教学安排上,不易安排过多的时间,教师在应用系统讲授法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因为这将使学生听课索然寡味,但又不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而离题千里、不着边际地随意发挥。可取的方式是不用面面俱到地讲演,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围绕几个问题作发挥性讲演。注意触类旁通、广证博引。对于次要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比如选定一些自学思考题,也可以指导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整个层次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以教育性教学为主,辅之以一定的启发性教学。

(二) 审计基本理论的教学

审计的基本理论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主线,把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以及抽样技术贯穿于一体。这一层次的教学应不折不扣地围绕这一条主线作精辟地讲授,须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若用自学指导法则肯定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应在这一层次的教学完成之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一方面通过讨论加深巩固已有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以此检查教学活动的成效,须知,这一层次是审计学科的精华,是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若无法完成,则第三层次的教学活动也将无法有效的开展。在第二层次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造成学生自觉积极地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要让他们积极地思考,注意教学双方互动的辩证关系,重视烘托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若35%-40%的教学时间安排不足以满意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还必须追加教学时间,直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个别兴趣浓厚的学生,也可以辅之以研究指导法,比如可以选择恰当的课题,进行思考与探索,也可形成有相应质量的专题文章。

(三) 审计实务的教学

审计实务是审计基本理论的升华与运用,在较好地完成第二层次教学基础上,在第三层次的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抽象的理论解释,而应该与活生生的案例有机地结合,案例的剖析可借助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制作或购买审计案例多媒体电脑软件,因此教学方法也从讲授法为主转到了以实验演示法为主。若有理想的实习基地可资利用,则安排适当的时间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教师进行实习指导,也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个毕业以后想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来说,无论花多大的时间来学习审计实务都不算过分,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可能使其马上成为一流的审计高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所能做的只能是更好而不是最好,教师应该在余下的教学时间里组织典型的案例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案例应贴近生活,不能凭空想象,也不宜照搬陈旧过时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才有说服力。教师在这一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指导教学。注重技能和创造力的培养,以便使学生今后在变幻莫测的审计实例中不致于一筹莫展,逐渐摸索找到破解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花果.案例分析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师,2012,(5):66-67

篇10

摘要:审计专业教学是向社会输送审计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当前的审计教学存在各层次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等问题。需要重新定位各层次审计教学的不同目标,重构高职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关键词 :高职;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体系;重构

一、我国审计活动、审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审计活动“源远流长”。具有“独立的经济监督”特征的“国家(政府)审计”审计起源于西周时期,二十世纪初、中期,又从国外借鉴、引入“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并存。“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等审计形式共存。

审计专业教学是向社会输送审计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自20 世纪80 年代初,随着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立、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的恢复、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各层次的审计教学的蓬勃发展,专业课程相继设置,审计类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审计案例及审计理论专题”等课程。会计类相关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基础、财务审计实务、审计案例”等课程。审计教学内容多有重叠、交叉。且不同层次审计教学课程体系几乎相同。

我国现行的审计教学,从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到职业教育的高职、中职各层次均有开设。但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大同小异。由于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趋同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的审计实际工作角度看,需要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能力的人员。高职审计教学基本目标,是由审计工作需要及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要求决定的。教学目标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掌握一定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能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初级审计工作或助理审计工作的人员”。教学内容应定位于“审计基础知识”与“企业财务审计实务知识”与“审计实训技能”等部分,不宜再过多过宽。可开设,“审计基础”、“财务审计实务”、“审计实务”等课程。

“审计基础”应包括:“认知审计种类、理解审计基础理论、熟悉审计基本方法及工作流程”等教学内容。“财务审计实务”应包括“以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为载体,主要的操作程序、操作内容、操作方法及常见错避问题分析处理”等教学内容。“审计实训”应包括“实务训练,即以财务审计实务为主要内容的仿真性模拟训练,全过程的实务作业,达到熟悉、掌握必备的审计实务技能的目的”。

各层次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叠,加之有理论,无实践的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要。

二、重构审计课程体系及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一)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重新定位审计教学目标

由于我国现阶段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并存。“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共存。因而,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府审计”侧重于“查错纠弊”,“民间审计”侧重于“经济监督与经济鉴证”,“内部审计”侧重于“改善经营管理”。他们对审计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的“能力”与“知识”方面的要求。

“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对会计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要求表述为:①辨认目标、问题与机会的能力。②识别、汇总、计量、总结、分析、解释那些对处理目标、问题与机会有用的财务审计与非财务数据的能力。③应用数据、作出判断、估计风险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审计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审计专业教学,向社会提供具有审计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人才。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的审计教学目标可定位于培养具有“全面的审查能力、系统的分析能力、流畅的表达沟通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应包括“法律法规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审计实务知识;应用写作知识”,除一般的职业能力与知识要求外,不同层次的审计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硕士研究生应培养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的研究型人才。教学内容除审计基础、审计实务外,应侧重于审计理论专题。本科应培养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中、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中、高级审计实务。高职应培养审计初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初级审计实务技能与知识。

(二)根据审计教学目标,重构审计课程体系及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审计教学内容体系应以《财务审计实务》内容的构建为中心,向《审计基础》追溯和向《审计实训》延伸。《财务审计实务》内容应包括①初步审计活动:包括“认知审计流程、了解委托人的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风险及评估、制审计计划”等。②业务循环审计: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③审计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包括“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编制试算平衡表、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进行总体性复合、审计总结、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评价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等。

《审计基础》课程为“审计实务”的开展提供基础知识、方法。内容包括:①审计概述:具体包含“审计的定义、审计的必要性;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职能、作用、特征;审计对象;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其条件;审计职业道德的涵义、职业道德规范”等。②审计目标与审计流程:具体包含“我国会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会计报表审计的具体目标、会计报表认定;审计的基本分类;审计流程、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评估、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各阶段的工作项目”等。③审计方法与审计抽样:具体包含“审计一般方法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区别、顺查法与逆查法、错账查找的方法、审计技术方法及运用技巧。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样本的设计与选取;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重估抽样风险,形成审计结论”等。④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具体包含“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独立审计的过程;审计依据的特点、种类”等。⑤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具体包含“审计证据的定义、作用、种类、特点,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种类、格式及编制”等。⑥审计报告与管理建议书:具体包含“审计报告的编制、管理建议书的编制”等。

《审计实训》按《财务审计实务》的体系安排具体的实训内容。

参考文献:

[1]张贵平.审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体系构架研究[J].中国审计网,2013/4/30.

[2]付晓,姚晓刚.高职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商业会计,2012,21:126-127.

篇11

关键词:全面电算化;会计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83-0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会计专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社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大计算机技术在会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育力度,全面推进以电算化为导向的会计本科教育技术实践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一、全面电算化为导向在会计本科教育实践的实证分析

1.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笔者根据随机抽取的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116家企业的电话调查得出的结论,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应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包括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预算、销售预测、利润管理、财务分析等各方面。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的实际会计实务已经全方位应用计算机技术[1]。而大学本科会计教育还只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普通应用工具来学习,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已经是会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2.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目前大部分的会计本科教育还是传统的“手算笔记”教育,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会计教育的大环境。如填制记账凭证的教学过程还是采用纸质凭证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填制,殊不知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早已不是手工填制,基本上以机制凭证取代了。特别是财务管理的教学,计算年金系数、复利系数,这些系数如果用笔来算,既浪费时间,又准确率不高。如果在财务管理的日常教学中把计算机应用软件结合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3.学生实际要求的迎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比如说:“现在已经是计算机登记账簿,我们已经学懂了记账的基本原理和程序,为什么老师还特意留出一个星期时间要求我们一张凭证一张凭证的登记账簿,何况手工登记账簿与计算机登记账簿已经完全不同了。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学到有价值的东西”。笔者通过对所在城市4所不同的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做了一个调查问卷,调查了283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得出了现在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已经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且学生们已经意识到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的不可分割性,更愿意接受全面电算化的会计本科教育。

二、全面电算化会计本科教育的课程实践

1.以会计基础理论和主流应用软件相结合的会计实务教育。(1)课程设置的先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应开设在会计类专业课程之前。在开设会计类专业课程之前,应确保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程序语言等基本的计算机类课程学生已经学习完毕。在学生已有计算机相关基础的条件下再来开设会计类专业课程[3]。(2)会计专业课程中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结合。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已经是会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不能人为的把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基础知识分割开来。实践教学中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程时,应该结合电算化教育。如在《会计基础》类课程的开设时,既要讲会计基础知识,同时可以把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把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编制报表的计算机处理程序作简单介绍。

2.以数据处理软件为基础的财务电算化教育。目前企业会计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外,最主要的工作还有财务预算、预测、管理、分析等内容。大学会计教育中应该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除了讲述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的基础理论以外,应该推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基础理论的讲解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如目前在企业中最为流行的数据处理软件主要是Excel,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以Excel软件和财务管理,Excel软件和财务分析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和课程教学过程,以达到培养企业需要人才为目的。

3.以财务软件为工具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育。目前在高校应用的比较普遍的电算化教学课程就是财务软件的应用。企业日常工作中的必备会计工具也是财务软件。毫无疑问,财务软件的使用是全面电算化为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目前高校在应用财务软件课程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重视国内软件,忽视国外软件,只使用一门财务软件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不是很适合[4]。

以财务软件为工具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育体系,应该吸收最先进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可以开设一门主流的国外财务软件和一门主流的国内财务软件,起到一个相互补充的作用。

4.建立财务、会计、审计电算化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大学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相连是解决“学以致用”问题的一条捷径。目前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往往兼任会计、财务等多方面工作,大学实践教学也应该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建立综合多样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全面电算化为导向的会计本科实践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建立起财务、会计、审计电算化一体实践教学体系。(1)会计业务流程实训课程。会计业务流程实训课程应该在学生基本掌握会计基础、财务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条件下,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建立工作小组,并对工作小组进行分工,力争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通过会计业务流程实训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业务流程、主流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对培养学生即时上岗能力非常有帮助。(2)财务管理流程实训课程。在会计业务流程实训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整个会计业务流程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后,即可开设财务管理流程实训课程,运用专门的财务管理软件,模拟真实企业的财务预算、利润预测、现金管理、投资筹资管理专项训练。通过真实运用财务管理软件对真实的财务项目作出决策,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3)审计业务流程实训课程。在前两个实训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审计业务流程实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审计人员的角度来思考会计业务和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实训课程模拟真实的内部审计流程以及CPA审计的业务流程,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业务知识的理解,并为将来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打下一份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全面电算化为导向的会计本科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系统

1.建立课程上机考试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考试都已经在计算机上进行。如最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方式的改革,很多省份《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也实现了无纸化上机考试。因此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5]。正是因为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把会计基础知识、财务、审计等基础知识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融合讲解,因此现行的纸质考试无法考核我们的教学效果。

2.应用上机考试系统,建立定量化的平时成绩考核。平时成绩的考核是大学考核系统始终无法量化的一个问题。在建立了课程上机考试系统后,我们可以把这个考试系统应用到平时成绩的考核中。比如说可以以单元或者项目随堂测验随后检测教学效果 [6]。

3.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全面电算化的教育教学中来。通过建立实时考评系统,可以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找到学习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全面电算化的教育教学中来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申海燕.试述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4):43-44.

[2]王歧.会计电算化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会计,2010,(3):10-14.

[3]黄旭.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新探讨[J].会计之友,2010,(12):114-115.

[4]应连军.基于ERP沙盘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67-68.

[5]孙永丽,高莹.从教学过程设计转向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26-27.

篇12

一、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理论学习,轻实务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学课程过于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轻视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审计学基础课程目前每周只有3课时,审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章节所占的比例为2?U1,学生由于是初次接触审计理论,加之审计学的基本概念深奥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审计学的概念进行反复讲解,促进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导致基础理论学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实务部分授课的时间很有限。此外,目前学校对审计课程的考核体制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课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的审计实践经验不足、学校的审计实训条件不完备等也是造成过于偏重理论学习的原因。

(二)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审计课程较为枯燥

因为审计课的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比较难学,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普遍不扎实,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不主动,所以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感觉课程比较枯燥,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应适当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比如可以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三)教师的素质不高,实践能力欠佳,师资力量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的流动性很大,造成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学历和素质也有待提高,目前这些学校的教师结构绝大多数是年轻的教师。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全面掌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学、税法等学科的知识体系,然而年轻教师的授课经验不足、参加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很难在课堂上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不明显

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少,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效果不明显。另外,审计课程的教学体系也不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机制欠佳,比如没有把教师授课的课堂效果与其绩效奖金、晋级职称等挂钩,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到课率、完成作业情况等来打分。此外,教育理念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支撑,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听课后以完成课后练习为主要任务。

二、解决的对策研究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把审计的理论知识讲透彻、讲明白,而且还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清楚审计工作的业务流程,明确审计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将来顺利地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在安排审计课程时应合理地增加实训课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操作。其次,学校应加强校内审计实训室建设,可以适当增加投资,实在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直接利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电算化综合实训室等,通过购买审计应用软件让学生仿真模拟练习。再次,学校要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的??计单位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审计的实践教学需要。比如,学校可以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来给学生做项目实训指导或者是举行专题讲座,也可以每个学期推荐一些学生到事务所参加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到具体的审计实务中去,进一步理解审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审计的工作方法,掌握审计的操作流程,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会撰写简单的审计报告等。

(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审计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将审计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拼接起来,再由投影仪、大屏幕将审计的具体工作流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审计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让学生感觉不再枯燥乏味、难懂,课堂效果也会更加显著。除此之外,在审计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将教材内容细分成各个专业模块,以理论够用为度作为原则,根据实践的需要对教材内容作恰当的处理,教学和习题的难度也要符合学生的专业基础,这样有利于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也能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实训练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

(三)改善师资待遇,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要讲好审计课程,必须要有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堂组织、课堂管理及课堂驾驭能力等,否则很难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将审计活动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具体可以有以下措施:审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可以学习深造,也可以多参加审计师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等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多鼓励审计教师去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践,丰富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此外,民办高职院校也要想方设法改善师资待遇,留住中高级人才,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考评办法和奖励机制,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招到更多的学生,使学校得以长期持续地发展下去。

(四)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审计教学中比较实用。首先,在讲每一章之前,教师以相关的案例引入,精心选取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审计行业的认识。其次,可以结合案例来讲授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在讲重点、难点的理论知识时,最好结合案例来介绍,所选取的案例最好是教师亲身经历过的真实的审计项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案例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更适用于教学。比如,在介绍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并掌握具体实务的操作技巧。在讲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可以引入违法舞弊等相关案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深他们对审计准则及相关条文规定的了解。再次,在讲完全部的审计学课程时,可以用一个综合案例把所讲过的知识点串起来,进行恰当的归纳总结,进而让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体系,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过的审计学知识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2.小组讨论法。在审计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法,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把每个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次上课前先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学习资料,在上课时针对教师的问题分小组来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探讨在预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难点和疑点,每个小组讨论完再由教师来做最后的总结和点评。

篇13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服务专业,兼顾数学体系”是高职数学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我们面向的是高职类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教材编写要淡化理论推导,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结合专业需求将教材内容设计为基础篇、应用篇和数学实验三个部分。下面我就面向专业的高职数学教材的编写思路及面向会计专业的教材内容设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面向专业的高职数学教材的编写思路

第一,精简基础知识,增加专业应用。这是我们在教材内容选择上的基本思路,以往的教。

材侧重于基础和计算,在应用方面明显不足,从而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地提升,并且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结合运用数学这个工具,这样数学课程的服务性和工具性得不到体现。要使教材真正做到“实用”“服务专业”,那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分析其主要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然后挑选所必需的基础模块,并对应的安排应用模块,这样一对一的学与练具有针对性,能使学生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数学知识点在专业课程中的运用,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做支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高职数学课程的价值就在于此。

基础知识要“精”,在不影响数学体系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只保留专业所需的部分;基础知识要“简”,要在难度上照顾高职学生的基础,只给出定理,不追求严格证明,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和基本知识。应用模块的编写对数学教师来说极富挑战性,一方面数学教师自己要深入专业,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专业的实例;另一方面要请教相关专业的教师,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来检查我们的用语是否标准,举例是否得当。

第二,突出数学实践,强化动手能力。在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课程的课时大幅减少,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完全不能适应新的课时安排,如何弱化理论,淡化计算,突出应用,尽可能地拓宽教学内容是我们编写教材过程中必需思考的一个问题,而数学软件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学习和应用数学,数学软件有着“登山缆车”的美誉,它可使复杂的函数图像直观化,繁杂的公式计算简单化,从而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比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时通过软件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让学生对极值点看得更直观,理解得更透彻。再比如说在介绍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时积分变换往往不易被学生接受理解,现在我们通过软件就能计算,这样我们的重点只要把定义讲清楚,简单的计算会做就可以了,其余的就交给计算机处理,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课时,也让学生感觉学起来没那么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现有的数学软件中,MATLAB具有计算功能强大,语句简单,易于操作,绘图方便的特点,对高职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编写教材时可在每章介绍完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之后增加一个MATLAB软件学习和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面向会计专业的高职数学教材内容设置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而这些课程都不同程度地运用到了数学知识。比如税务会计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计算;基础会计中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成本会计中要用到代数分配法及多元一次方程组;财务管理中我们要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来计算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再如风险衡量要用到期望、方差、标准差、置信区间等统计知识;管理会计中采用回归分析预测成本和销售额,运用导数进行弹性分析,运用极值和最值分析最低成本等;审计课程中要用到抽样技术等统计知识。

篇14

关键词:财会管理 基础工作 财会会计知识

一、不断提高财会管理者的会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对于财会管理者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管理者除了应具有比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政策水平以及组织领导能力以外,还应树立起新型的会计、财务观念,具备一定的会计、财务知识,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以及成本的控制和核算、会计报表审核,内部审计和控制的必要性,财务管理的方法等等。从基础知识的范围上来看,会计、财务观念不但包含管理者在财会工作方面的重视和认识,以及普通职工对财会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而且还包括财会工作人员在财会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在企业中进行财务会计知识的普及,其主要目的为了让管理者对财务加以重视、了解、运用、宣传,并以此渲染到整个企业中,在内部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财会文化,以便于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二、不断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1.重视加强会计人员的财会管理工作

对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使得会计人员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这是内控体制健全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为经济工作的基础环节,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服务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因此,应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出发,对强化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以充分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将这项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确保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够落实到处,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对会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进行建立健全

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再教育以及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在业务培训的过程中,一是应对教育培训的原则和目标进行明确;二是对教育培训内容加以确定;三是应对教育培训重点进行明确;四是对教育培训形式进行优化;五是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保证。通过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其会计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3.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

在对财会人员职业进行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强化其政治的学习,努力提高财会人员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认识,教育财会人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应创建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评估的科学系统,针对道德评估成果进行科学的奖罚、通过道德榜样展示、大众交流等方式,确保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能够一直接受群众的督导;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体制、内部审计制度等财务管理体系,避免损失会计诚信,通过对会计行为环境加以净化,为会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三、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加以强化

1.积极推进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促进会计信息基础工作,优化会计管理的信息水准,确保软件和计算机在会计资料形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方面与手工编制会计资料具有相同的效果,就应在会计的处理依据、原则、成效、方法、档案保管方面严格遵守相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的规定。在采用软件和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单位,在处理业务、设置岗位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以及内部制约的要求,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是决定的因素,只有财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这项工作才能得到落实和推进。

2.创建协作体制促进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其要求权责明确,不断强化协作,以形成合力,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应规定好计划,对指导监管加以强化;大型的会计师事务应积极采用信息化的办法来对财务报告加以审计,并向财政部门进行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及时反馈,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高等院校应将会计信息化的培育纳入发展计划中,实现人才共建的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

财务会计管理的科学化,不能离开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贯彻着内部控制的内容,只要存在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就需要有一定的控制。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运行,不但能够起到错误预防的作用,而且能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对漏洞加以堵塞,从而清除内患,确保会计、财务信息具有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同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内部控制主要由会计系统、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三个要素构成的。其中控制环境能够对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上的重视态度进行科学反映;而会计系统的核心为结合公认会计来处理交易;控制程序则主要包括责任划分、交易授权、记录和凭证的控制、记录使用和资产接触、独立稽核等方面。当前企业应对控制程序进行大力完善,坚持量力而为、注意逐步展开、轻重缓急的原则,在以下方面进行基础工作:组织一定的机构控制,主要包括确保机构设置具有科学合理性;实现人员素质的控制盒岗位责任制等;对职务进行控制,比如稽核和出纳应由一人兼任,将物、钱财进行分管等。

五、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1.实现会计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归纳,会计是从满足投资人、债权人、国家等方面的要求出发,提出可靠的会计信息。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更是体现出了可靠性和统一性的原则,符合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只有确保会计法规的不断完善才能实现有法可依,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更好的规范。

2.对于会计治理体制应进行逐级的完善,以企业会计整治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治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的治理基础和前提,其同时又是现代企业整治的根本方法和重要工具。采用与其他治理有机结合的模式,使得会计职责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确保会计整治作为企业整治的核心和关键。

3.对于综合部门的监督作用应予以强化,对会计在社会督导各级税务、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的功能进行调和,依据财政法的相关规定发挥其督导、整治的作用,同时严格执行《会计法》,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应对企业整治制度加以完善,从宏观层面对企业进行调控,其中主要是管理企业在财经体制执行和缴税方面的状况,完全转变原先的以销售和产值收入为规划指标对企业进行考察的直接整治方法。

六、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进行强化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对会计的监督属于一种再监督,此外也是验证内部控制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和是否一贯遵守规章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内部控制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就算是最完备的内部控制也会因为管理者的不重视、粗心大意、执行者对控制指令错误理解、串通舞弊、内外勾结等原因而失去效力。而进行内部审计能够成功弥补这种缺陷,它能够通过协助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程序的监管来实现良好控制环境的成功建立,对于内部控制中的失控点和薄弱环节能够及时发现,从而为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以利于采取针对性地措施,及时进行体制的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本质上属于经济效益的审计,其具体要求是审核企业以及各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部门相互独立,并且能够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会计、财务信息,以向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直接报告。

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财会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财会管理者的基础会计知识;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强化会计信息建设;确保内部控制机制得到有效运行;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以此来确保财会基础工作得到执行,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培珍.浅谈加强高校财会档案管理工作[J].上海档案,2009.8

[2]韩秀华.财会人员电算化素质的提高与财会工作关系探析[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8.1

[3]黄岩.加强财会管理做好基础工作[J].大庆社会科学,2005.3